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

第1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一、制定政策,明确优待。年初,我办特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开发,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贫困户。

二、整村推进,落实项目。我县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非常注重扶贫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在修路、兴建学校、水利设施等项目的实施中,全面考虑大部分群众利益,尤其是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利益,确保贫困村百姓共同富裕。每年我办要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如今年在**等村优先考虑了计划生育贫困户**余户发展养殖业。

三、结对帮扶,感受温暖。在安排党员干部、县直单位和外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在各个重点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结对帮扶计划生育贫困户**多户。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直单位挂点帮助贫困村,在帮扶中把计划生育户作为帮扶重点,如省安监局帮**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省国防科工办帮扶**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从信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助。目前他们关系稳固融洽,这些贫困户去**必到他们单位上看一看,坐一坐。

第2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一、出台文件,制定细则,支持城乡妇女创业

去年12月,我局与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市妇女联合会4家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市妇女明确贷款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财社[2009]24号)文件,其主要精神就是以支持乡镇妇女创业为试点,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向农村延伸,文件规定发放的对象是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有偿还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城乡妇女;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创业发展;明确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额度、贷款期限、办理流程以及落实了贷款银行、确定了贷款利率、贴息办法等等,半年来,我局与市妇联积极组织推荐,简化审核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尽可能给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方便。

二、以扶持妇女创业为试点,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向农村延伸

年初,我们抓住公司在我市镇村大力发展养鸡产业的机会,积极利用公司“统一苗种、统一防疫、统一发放饲料、统一管理和包销售”的优越条件,鼓励农村农民加入公司从事养鸡致富。目前及周边镇养殖户已达400多户,有36户因经济困难无钱盖鸡舍的农民申请到3-5万元小额货款。现在,我市14个镇有12个镇63户从事养殖、种植、农民经纪人申请小额担保货款。

第3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某村劳动服务站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燃起就业的希望。从它成立至今,仅半年时间,就帮助8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某村现有企业200多家,外来劳工近2万人,本地人口6400余人。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某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某村被确定为设立劳动服务站的试点村。2003年3月14日,该村劳动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该市首个村级劳动服务站。

该劳动服务站主要负责加强村的企业管理和开展村民登记就业、推荐就业及开拓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工作。

为充分发挥劳动服务站的职能作用,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该服务站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村委指定一名支委成员任站长,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青年为工作人员,并迅速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桌、椅、办公场地重新进行了装修。镇委、镇政府和劳动分局也为该服务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调查登记是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服务站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了掌握全村的企业动态和富余劳动力的状况,服务站广泛联系各界群众,在做好上门登记的同时,深入到企业、厂房、车间甚至农户家中,摸清家底,熟悉家门,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工作重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大大增强了就业工作措施和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该村大部分企业是以手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劳工达2万余人。由于人多,存在于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也多。为了切实化解劳资纠纷,为企业发展和增埗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服务站甘当缓冲器、减压器,在疏解的同时,坚持依法做好四项工作。即:1、劳动争议的处理,负责村内企业员工发生的劳动争议;2、劳动合同鉴证,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做好合同领取的登记工作,审查劳动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3、办理审查有关资料,办理招工申请和招聘广告申请;4、对企业的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控,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服务站自成立以来,通过以情疏解,依法规范,多举并措的方式,已成功调解和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43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0多万元,有效地防止了不良老板欠薪逃匿,使企业、集体、群众的经济损失减小至最低的程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已成为一个普通性的社会问题。在该村,200余家企业的2万多劳工,加上本地户口6400余人,有就业意向的富余劳动力就达514人,登记的有276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失业居多。因此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一直是村的工作难点。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劳动服务站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和就业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工作。劳动分局结合实际,计划年内开展电脑、会计、出纳、企管、玩具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针对分局的这一举措,村服务站积极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印发宣传单、张贴培训通知等方式逐家逐户宣传发动,到8月31日,该村有159人参加了各类型培训班,已结业67人,成功推荐到企业就业26人。

第4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省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2005]27号)精神和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暨办公室主任第一次工作会议以及省政府第二次农业普查督查组督查我市农业普查工作的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我们于2006年9月1日至9月2日对###县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题督查。督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随机走访、量化评分等形式,围绕机构、人员、经费、工作规划是否落实,宣传发动是否到位,准备阶段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督导下段各项工作的推进。总体上看,###县的农业普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但经费不足和调查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督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第一产业概况

###县辖16个乡镇,其中包括311个村,3100个村民小组,9个国有农林牧渔场;乡镇总户数248431户,其中乡村户数185920户;全县总人口111.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11万人,乡村人口80.40万人。国土面积2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33千公顷,渔业养殖水面17.11千公顷;乡村劳动力资源50.10万人,农业劳动力30.06万人;2005年gdp77.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数据由###县统计局提供)。与十年前的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情况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社会经济现况发生了巨变。10年前的农村,有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城镇,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特别是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提高,农业收入来自养殖业的比重提高;与此同时,农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建房、教育、文化、卫生和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复杂化,经济形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许多工商企业、事业单位进入农业领域。

2、政府对农村的管理发生了变化。国家从2004年开始全国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正逐渐由传统的、行政性的管理向政策性的、指导性的管理转变。乡镇机构改革中大范围的撤乡并镇,乡镇数减少,乡镇的管辖范围扩大。

二、普查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普工作机构。2005年12月下旬,县长××*、副县长××、××专门听取农业普查工作汇报,研究落实了农业普查领导机构的设置、专项工作经费预算。县政府于2005年12月28日下发《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2005]15号),成立了由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的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局、教育局、财政局、工商局、民政局、广电局、农业局、林业局、司法局、国土资源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21个部门组成。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农业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办公场所已落实到位,办公室主任由县统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宣传联络、数据处理、执法检查等5个职能组,各组成员由统计局业务骨干担任。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18个乡镇人民政府也先后成立了普查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通过我们抽查的两个乡镇(&&&镇、%%%镇)来看,乡镇一级的农业普查领导专班、工作专班都已成立并开展工作,做到了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办事人员、工作制度。村级普查指导员从各村会计中选调,普查员由组级事务管理员担任,目前,已确定326名普查指导员、3157名普查员。由于本次普查业务性很强,对部分不能胜任工作的“两员”还将进行调整。为了防止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现象的发现,章庄铺镇拟在下段以镇纪委名义行文,落实普查工作责任制。如出现上述情况,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

(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比较紧张,除少数普查业务骨干外,其他抽调人员尚未集中办公。)

2、落实经费,确保农普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国务院要求,这次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县农普办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按照每户不少于6元的标准向县政府提交了农业普查工作经费预算。县政府高度重视,已批准了本次普查工作120万元的总预算,其中纳入2006年度县财政预算的农普经费为45万元。县财政部门将按时拨付普查经费,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普查工作需要。对于该笔经费的使用,以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开支为原则。乡镇级农普办的经费落实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年初就已将农普工作经费列入当年预算(如¥镇今年预算内的农普经费为2万元);二是虽未将农普工作经费列入当年预算,准备节约其他经费,待实际用于农普工作后实报实销(如@@@镇)。

3、初步摸底,明确调查范围和内容。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进城务工环境的改善、生产要素流动机制的改进、城乡边界越来越难分清,城乡交流与互动给农业普查带来了新的困难。在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县已在2006年6月20日完成了对全县326个村、3157个村民小组的初步摸底工作,确保正式入户调查不重不漏。一是根据在册户口进行摸底;二是对本辖区内农业经营企业及服务业单位进行清查,为上门入户普查登记提供重要依据。

4、宣传发动,使农普工作渐入人心。一是利用县政府有关会议传达全国、省、市关于开展第二农业普查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今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政府有关领导均对此项工作做了专门安排部署,反复强调第二次农普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从2005年12月开始,县农普办在###电视台不定期播出标题新闻32条,并将全省农业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关情况在电视台播发了新闻,从而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支持农普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员”选调难。从历次普查看,在当地抽选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普查员最合适。本次农业普查调查的内容很多,涵盖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基本信息,每个调查对象都要填报6大类、15张普查表。目前,乡镇、村组干部大量精简,大批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因此,普查指导员只能由村会计担任,而普查员由组级事务管理员担任,“两员”的能力素质不可能全部达到普查工作要求。

二是“两员”培训难。由于“两员”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相关普查表的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的理解有难度;二是省、市的培训工作尚未开始,而县、乡级统计骨干及村组普查员人数较多,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无法一次集中学习,要分若干期培训班、每期需2-3天培训,培训时间将比较紧张;三是《农业普查实施细则》制定后,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经费准备培训教材,制作培训光盘、宣传册等。

三是普查经费不足。截止目前,县乡两级仅落实了两级普查机构的工作经费。按照“两员”人平300元的标准,全县“两员”的补贴总额估算应为104.49万元。历次普查“两员”的补贴都是乡村两级负担,乡镇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的经费已是捉襟见肘,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预算外支出。如果普查员补助费达不到当地雇工的标准,多数人从事普查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另外,需要印发的表格、宣传资料、培训资料等也很多,所需普查经费也必然相应增加。

四是普查对象配合难。由于农业普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留在家中务农的妇女、老人,其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农业普查的意义和指标比较困难;同时,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等流动人员有的常年在外,普查员很难接触到本人,被普查对象有的缺少完整的原始资料,这些实际情况都给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几点建议

针对督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建议下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广泛宣传动员,为农业普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向各级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讲清楚农业普查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使他们真正懂得农业普查的有关知识,从而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与配合。除了新闻媒体宣传外,还要通过设立户外公益广告、横幅标语、黑板报、咨询窗口、宣传橱窗、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宣传画、编发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各级党和政府的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普查宣传的主力军作用,拿出黄金版面和黄金时段义务进行农普宣传。有关新闻单位要紧紧围绕农业普查各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宣传,要充分运用新闻报道、领导访谈、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层次报道。

2、抓紧抓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这次农业普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专业性强,普查人员的素质就成了这次普查质量的关键。农业普查内容广泛、调查项目多种多样,各地应积极组织对普查人员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学习、考试考核,使普查人员充分了解普查的内容,准确理解调查项目的含义,保证普查质量。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镇)人民政府,一定要把好人员选聘关和培训关。普查员经过培训后,由县级普查机构发给证件,持证上岗。除了业务知识的培训,还要要求普查员对每个被调查单位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搞懂普查项目与内容,充分理解普查项目含义的提前下,实事求是,如实填报。对于一些敏感指标,普查人员还要注意为普查对象保密。

3、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密切配合。农业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凡是以部门为主的调查任务要尽可能委托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调查,统计部门协助制定标准和指导一些具体工作。凡参加农业普查工作的各有关部门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配合。国土、水利、农业、林业、农机、畜牧等有关部门要对本系统普查指标数据质量负责。

4、抓好试点工作,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普查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抓好普查试点工作,通过一两个地方的实际工作培训和锻炼队伍、进一步熟悉普查实施方案,为全市农业普查的全面开展积累经验。按照上级农普办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好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实施方案,力争一次成功,中途不宜再进行大的方案调整。

第5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开展好此次春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县松材线虫病春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各项工作都做了明确要求:一是各乡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严格工作程序,认真开展普查工作;二是要求各乡镇进一步落实松材线虫病“双线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定责任区(片),并明确具体行政责任人和业务责任人,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三是县林业局要切实做好此次普查工作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四是指挥部各相关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做好此次松材线虫病春季普查工作,并做好本单位松木及其制品使用监管工作;五是继续执行“谁调查、谁签字、谁领导、谁负责”的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上报双线责任制度。

二、普查方法及内容

1、普查技术标准及方法:按照《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第1部分:人工地面调查技术规程》的技术标准及县松防指办公室[2014]1号《关于做好2015年全县松材线虫病春季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

外业调查由各乡镇自行组织,林业站兼职检疫员、林业技术人员具体参加,县局相关股室技术人员也安排到各乡镇参与此次春季普查工作,充实各地普查技术力量。据统计,全县共有80人参加此次春季普查及督查工作。国营林场普查工作由林场单独组织人员完成。

2、普查范围及内容:全县境内所有松林分布的小班地块,都逐一进行了普查,普查率达100%。辖区所有建筑工地、电讯发射塔、输变线路、农网改造区域以及电力设施附近的山场都是本次普查的范围。对重点区域,如省松材线虫病重点预防区——镇S218道沿线山场,主要景区及五东殿工业园区周边山场;渔亭镇公路、铁路沿线山场及渔亭工业园周边山场;山区四乡与外区县接壤处山场及木竹加工企业周边山场等,还进行了复查和重点督查。普查期间,各乡镇普查人员还对辖区建设工地、木竹经营场所和使用松木及其制品单位进行了检查。

各乡镇在外业调查中发现不明死因及有可疑症状的枯死松树及时进行取样、登记、送检、清理,建立了枯死树调查和清理档案。县林业局对各乡镇送来的枯死松树样本进行分离、镜检工作,并做好镜检记录。

在此期间,县松材线虫病防疫指挥部办公室还组织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对部份乡镇的普查工作进行了督查。

三、普查结果

1、本次普查共调查了全县8个乡(镇)和1个国营林场范围内的所有松林,普查面积115150亩(包括松树纯林、混交林及疏林等折合面积),普查率100%。

第6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县委、政府扶贫工作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我局扶贫工作会议,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精细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扶贫开发工作由迟新人副局长分管,工作开展由分管领导协调组织实施,农综办、农业科、农改办、预算科等部门具体负责落实扶贫措施,办公室负责计划上报、工作总结、表格填报等工作。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为做好帮带扶贫工作,李局长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挂钩点的乡村委会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挂钩村委会工作汇报;迟新人副局长带队,多次深入到村委会下属四个自然村实地了解情况,走访贫困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详细询问,摸清贫困根源;核实贫困户户数,确定帮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县财政局年挂钩扶贫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各项工作。

三、狠抓落实,措施到位。

(一)加大资金扶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大河边村入村及村内道路为传统泥土路,长期人踩马踏得不到妥善维护,路面松软坍塌、坑洼不平,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筹措资金8万元,其中:机关经费解决2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6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720个,对入村道路和交通桥进行简单修缮。河底村现有农户127户639人,牛、马、骡等大牲畜计200多头,猪、鸡、鸭、羊等小家畜若干。该村地处山区,饮水管道年久失修,多处生锈破裂漏水、杂物堵塞,导致经常性停水,给村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造成极大困难。积极筹措资金,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落实资金6.4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4260个,顺利启动2,543米人蓄饮用水管道架设及户均一立方米储水池工程项目建设。目前,河边村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已立项,硬化入村路面2,112米,均宽3米,建设挡墙3道127米计581m³,安装涵管18根;硬化村内路面789米,均宽4米;建设5米跨桥一座;村庄道路种植绿化树685株,绿化面积1340㎡。项目总投资49.844万元,其中:组织村民投工投劳2130个,以劳折资12.78万元;村自筹资金12.264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财政补贴24.8万元。项目预计于年2月份竣工。

二是更新观念,提升脱贫能力。多次组织党员深入扶贫挂钩点,实地了解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捐资捐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局领导多次深入扶贫村,引导群众更新观念。结合当地实际,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贫困原因,找准存在问题,选择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找准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

三是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难题。结对帮扶责任到人,努力促进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对政策范围内的贫困户,按照政策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加大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扶贫挂钩点的实施。

四、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局的扶贫挂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民脱贫致富任重道远。对照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下步工作中,将强力推进以下工作的落实。

一是继续引导观念更新。结合村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活贫困状态导思想守旧、文化水平低、科技法律意识薄弱、信息闭塞,甚至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实际,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更新转变思想观念,组织劳动力免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免费培训农业生产技能,开展普法教育。联系农业、林业、水利、社保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

第7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2005年xx市阳光工程工作汇报

xx市阳光工程办公室

2005年,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在省的正确领导和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的统一布署下,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进一步创新“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工作机制,使我市“阳光工程”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5年阳光工程完成任务情况

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狠抓工程监管。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xx.8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xx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1.8万人(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8万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16924人,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的95%);完成培训补贴性投资xxx.6万元;由xx所培训机构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全市累计外出务工162万人次,农民务工总收入65亿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xx.8%,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为落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强化领导入手,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抓规范管理。2005年是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年,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了规范管理。一是及时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在全省开展阳光工程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商阳光办[2005]2号);二是签定目标责任书。为确保任务完成,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定了项目管理责任书,将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三是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6月23日,市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建设等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2005年市阳光办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信息监管培训班及工作会议共计7次,对各县(市)区阳光办、培训机构负责人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工作安排;三是召开专题会议。7月14日我市召开由全市农业、财政、劳动、教育、科技、农办,建设等局委负责人参加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省阳光工程座谈会议精神,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对抓好阳光工程工作都作了重要指示。为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抓规划布局。根据国家六部委《2004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政府下发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2004—2010年商丘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做了全面规划。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工作标准和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并将各个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进行严格的年度考核。

3、抓宣传引导。为了使“阳光工程”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春节前后务工农民返乡高峰期,市、县、乡三级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快板、河南坠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集中宣传。此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制作专题片,开辟专栏),出动宣传车、刷写墙标和制挂过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有深度的和广度的持续宣传。部分县(市)区组织取得突出成绩的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长现身说法,开展巡回演讲。05年7月10日,市阳光办下发了《xx市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月实施方案》(商阳光办〔2005〕3号)文件,规定活动时间为2005年7月1日至8月1日。市农业局局长、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主任xxx同志就阳光工程培训答记者问,并刊登在xx日报农村版上,市农业局副局长xxx在电台“行风热线”上电话接访了农民关于阳光工程培训的有关问题。把我市的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推向了。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出动宣传车160余辆次,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3000多张(条),制挂过街横幅3600多条,举办各类讲座34期,接待咨询人数2.6万人次,编发简报92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4、抓扶持政策落实。一是各县(市)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出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采取发放培训券的形式进行直接补贴,让受训农民直接受益。二是充分利用xx农业信息网,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设置农民工培训、就业专栏,建立农民工培训档案,供用人单位从中选择。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定期调查并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逐步建立上下贯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信息体系。

(二)资源共享,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

为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促进培训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市阳光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在商丘日报上公布了培训基地认定的条件。在2004年的基础上对全市xxx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包括公办、民办),重新逐一进行摸底登记,通过自愿申报、公开招标和认真审查,认定xx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商丘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市政府与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xx所培训学校签定了项目管理合同书。并按统一授牌、统一编号、统一建档进行了规范管理。xx家培训机构都严格按照培训任务和审定的收费标准进行了招生培训,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阳光工程学员花名册、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三)强化监管,切实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市农业局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主管部门、牵头单位,为抓好抓实该项民心、德政工程,在政府的统筹下,密切协作各部门,狠抓了阳光工程各项制度管理,保证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向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1、严格执行公示制度。以发《通告》的形式,将通过严格审核确定的培训单位、培训计划、培训专业、收费标准及资金补助等情况在各县(市)区的乡、镇、村和车站、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并在商丘日报和xx农业信息网上公布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监督电话和xx个培训基地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2、认真实行“第一节课”制度。在各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的第一节课上,各县(市)区“阳光办”的工作人员都要到培训班给参培学员讲课,让农民学员明白阳光工程涵义、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实施等内容。尔后检查培训机构与学员签定的培训就业合同书,并对其发放补贴标准的培训券,让受训学员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3、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在市财政足额下拨中央、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后,各县(市)区对下拨的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凭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培训转移台帐等材料到财政部门兑付培训券。坚决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4、坚持培训月报制度。县(市)区都配备了专职信息统计人员,每月5日前定时向市阳光办报送培训内容、培训人数、结业人数、转移就业人数和就业去向等材料。每月8号市阳光办向省阳光办报告全市的阳光工程进展情况,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报送任务。

5、强化系统监管制度。为认真落实今年“阳光工程”学员管理透明化、网络化的要求,市阳光办要求各县(市)区阳光办及属地化管理的各个培训机构都要配备电脑及上网设备,明确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各县(市)区阳光办督促培训机构对已转移学员及时上报转移台帐,做到学员进厂,名单上网。同时各县(市)区安排专职网络人员,对各培训机构学员上网情况进行定期查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监管功能,提高了商丘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管理网络化水平。

6、强化督导监管制度。一是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县(市)区阳光办和培训基地,检查核实项目落实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各县(市)区阳光工程负责人参加的培训工作督导会,总结、交流培训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2005年共组织专项检查5次,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对弄虚作假、不执行项目有关规定、不按期完成培训任务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视其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二是检查指导承培单位使用微机上网情况,按要求及时把转移出去的农民工上网登记、是否有有登记错误的,及时提醒上报更正。三是检查承培单位建立培训台帐及学员转移安置台帐。同时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还不定期对每个县(市)区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电话抽查,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抓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在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方面,我们首先积极发挥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民间组织就业机构的积极性,指导外出务工农民成批结队外出务工,统一联系用人单位,统一时间运送务工人员,使过去“散兵游击”变为“正规部队”,变过去的无序流动为今天的有序转移。据统计,在我市去年输出的162万人次中,政府部门指导性转移输出农民工达17万人次,民间组织就业机构引导性输出达92万人次。如:xx县xx乡王xx村原来有5个人在常熟打工,从事服装加工业,后来发展成为个体私营业主。由于他们的带动,该村有600多人学了技术到常熟务工,年收入达360余万元,劳务输出成为该村一大支柱产业。其次,加强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了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全市各级劳务输出机构及培训基地对50人以上的外出务工群体都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除监督履约情况外,还采取巡回检查和寄慰问信等方式,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并定期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在农忙季节组织互助组,支援务工者家属,帮助他们抢收抢种,扫除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了一人带四邻,一户带全村的良好局面,既稳定了输出队伍,又增强了劳务输出的吸引力。

(五)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阳光工程”的最大效益

农民受益是实施“民心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标。为此,我们通过保障“四权”,让参训农民实实在在受益,充分发挥了“阳光工程”的最大效益。

一是保障政策知情权。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明白纸等形式,让广大农民知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规定和优惠政策;通过宣传表彰“十佳劳务输出能手”和“十佳农村致富能手”,来激发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

二是保障培训选择权。我们重新认定的xx所学校承担了培训任务。把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培训地点、收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以《通告》的形式张榜公布,为农民参加培训提供多种选择。

三是保障补助经费使用权。我们采取的培训代金券管理办法,农民培训,政府补贴,让农民用钱不见钱,保证了财政补助资金一分不少地直补到了参培农民身上,05年7月13日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性任务和补助资金的通知》(商财字[2005]208号),确保了农民直接享受政府补贴的实惠,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对承培单位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是保障合同就业权。只要学员愿意,入学后均可与学校签订培训就业合同,凡参训合格的农民,培训机构都履行承诺,安排就业,并且跟踪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我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致使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只能从事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工资待遇很低。提高务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凡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都已转移就业,而且比普工工资每月高200-300多元。许多学员和家长反映,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没经过培训的相对来说就业稳定、待遇好、工资高。因此,大批的学员在培训单位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后外出务工,都得到了实惠。如:在虞城县中华技校培训后输送到xx昆山桦晟电子厂的xxx,女,今年20岁,现在每月工资1200多元。在xx县蓝天技校培训后输送到xx深圳佳冠华电子有限公司的xx,女,今年21岁,现在每月工资1300多元。而且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稳定,每次往家寄钱,家长和乡邻都感到十分的欣慰和羡慕。xx县xx乡xx庄村经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18人,占该村劳动力的60%,2005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508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6%,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家庭就达到100多户。xx县xx韩楼村,全村1206人中有500多人经过引导性培训后,在大连搞仓储,收入十分可观。外出务工的农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更加深入民心。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农民反响非常大,都感到通过学习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感受到了国家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支持,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xx县一农民用快板说唱道“各位朋友听我言,过去一年不平凡。皇粮国税成历史,农民种地还奖钱。“阳光工程”送温暧,学习技能前途来。党的政策真是好,幸福生活比蜜甜、比蜜甜!”表达了他对阳光工程等支农惠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大家普遍反映阳光工程是“农民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德政工程。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门县(市)区领导认识不到位,导致阳光工程办公室办公条件差,没有办公经费,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传真机等。

2006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市实际,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部门协调。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发挥好牵头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

二是突出就业主题。把培训机构的就业推介能力、就业培训能力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把农民是否真正转移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8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返乡农民的特点

相对于在家务农的普通农民而言,返乡农民有他们自身的独特性:

(一) 年轻力壮、劳动力强

相比普通农民,返乡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有十分强的劳动力。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具备一些基本的技术能力。因此,他们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发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这种潜在资源就会变成财富。而这就需要他们能在本市合理就业、自主创业,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和培训,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也是我们对返乡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 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相比普通在田间耕作的农民,返乡农民往往都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因此,即使回到农村,他们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以低产出的农作物来勉强度日。他们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标,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们渴望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渴望投资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来提高收入,更渴望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必须对返乡农民培训极度重视的重要原因。

(三) 竞争力强、善于学习

由于期望更加殷实的生活,返乡农民们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专业最全面的帮助。并且由于在外打工的经历,使他们对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较一般农民有所提高,对网络课堂、手机电视、移动通讯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这也为我站顺利开展特色培训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 创新培训机制、服务返乡农民

(一) 信息与技能问询相结合,吸引农民注意力。

为了解决农民确信息、缺技术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我站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型媒体建立了强大的信息与咨询平台。首先,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村级网站,并加大对我站农民信箱、信息网站的宣传,尽可能多的吸引返乡农民的注意力,争取让多数返乡农民都注册一个农民信箱,并学会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网络上自己的产品买卖信息,以及搜索与自己相关的服务、经营、再就业信息等。其次,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以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农技110特快》专栏和《农家报》为载体的“三电一报”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急需的就业、服务等信息,随时随地满足农民获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农技110现场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在线、专家手机连线和农民咨询114号码百事通为渠道的“三线一通”咨询服务平台,热心专业地回答返乡农民所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

(二) 新型方式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提高农民学习力

为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对各类技术知识的要求,我站以农广校为平台,认真实施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和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余(脱产)学历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为广大农民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内容广泛丰富,针对性强,且教授方式灵活独特,因而引起了广大返乡农民的兴趣。同时,我站还开通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网培训专页,建立了“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影视频道”,提供121个科教片和7个技能培训教材供农民随时学习、课下复习、巩固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竞争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对培训后通过国家考核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肯定农民的学习水平及技术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远程教育的专业性,网络课堂中的培训专家多是资深的农科技术人员,如08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办组织的全市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市我站举办,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赵建阳、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汪炳良等专家授课,50多名蔬菜技术干部、种菜大户在主会场听课,20xx多名乡村农技人员、信息员及种养大户在当地利用农技110视频直播系统听课,各地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丰富生动、直播效果很好。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让返乡农民在自主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 流动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增强农民动手力

认真组织 大篷车送培训下乡计划。大篷车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它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体,既是信息培训资源,更是做实基层培训工作的催化剂。农民们对这种流动的多媒体课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现出了高扬的热情。在车上学习专业知识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更是一种与信息化亲密接触的好机会,它让人在特别的环境里学习农业知识、电脑技术、技能培训,既新鲜又灵活生动,许多农民对此都喜闻乐道,学习热情也特别高涨。

在灵活教授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基地培训,增强农民的动手力。为此,我站以“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为载体,在培训机制上推行合作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组织科技下乡,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培训、引导作用。学校把市柑桔所创办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市农科所创办的良繁基地、市种子管理站创办的农业示范场等作为学员实习基地,以便农民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并切实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从各个方面,满足返乡农民的需要,培养出适合新农村、新社会的优秀农业人才。

创新培训机制 对接返乡农民

第9篇:劳动力调查工作汇报范文

关键词:人才服务;现代农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08-2

0 前言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自2007年6月以来,在全市实施了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选派8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各县(市区)和乡镇任科技副职,选派30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深入乡镇开展科技服务。两年来,选派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部门和个人优势,在传播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实施项目的主要做法

1.1 领导重视,安排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各县(市、区)召开欢迎会和对接会,对项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和各县(市、区)都成立了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督查调度和考核管理工作。

1.2 搭建事业平台,创造宽松环境

项目工作开始时,组织部们对选派干部工作和生活做出安排,选派部门力所能及为选派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服务乡镇为选派干部履行任职手续和工作分工,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以便于选派干部开展工作。

1.3 定期调度,搞好督导

通过召开调度会、总结会,开展督查等形式,有效指导乡镇科技服务团队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全市共开展督查和检查187次,召开工作汇报和调度会148次,制定下发了《全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成果统计表》,定期对项目工作进行调度,全面反映服务团队的工作成果。

1.4 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汇报、工作考核、信息报送、人员管理、项目考勤等制度,使项目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5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项目工作实施中,共开展电视宣传143次,广播宣传140次,报纸宣传397篇,上报信息368份,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发挥科技引导作用,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各选派干部和科技服务团队立足本地实际,开展技术咨询,提供致富信息,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成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农民掌握各种适用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共推广实用新技术266项,下发科技简报946期,宣传科技知识5670条,提供致富信息3344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684期,培训24.2万人次。

2.2 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技服务团队深入乡村,积极调研,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开发产业项目,帮助协调落实资金。新发展农村产业项目184项,培养农村种养加示范大户990户,带动周边农户12248户,帮助乡村协调落实资金996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72890人。有力地助推了农村产业发展。

2.3 发挥协调联系作用,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选派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个人特长或派出单位的优势,为所在乡镇牵线搭桥,帮助乡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各服务团队共争取协调项目333个,项目资金4.3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92项,资金2.2亿元。

2.4 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选派干部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和物资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各选派干部共帮助乡村修建围墙10.9万延长米,修边沟9万延长米,修建沼气池1880个,修桥30座,修建水泥路201公里,共投入资金4532.2万元。

2.5 帮助农民组建协会,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各选派干部根据本乡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帮助农民组建各类协会198个,入会户数10044户,有效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包保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促使其尽快脱贫致富,为农民办好事实事754件,受惠人数67692人。

3 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思考

3.1 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在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转换脑筋上有了新载体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帮助农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一座金山不如教会淘金的本领。各科技服务团队充分发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多、素质高、技术新的优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向农民传播适用新技术,开展技术咨询,提供致富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组织现场交流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掌握一技之长。特别使农民摒弃传统农业旧观念束缚,树立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现代农业新理念。

3.2 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在促进乡村发展经济、产业升级上有了新突破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当地资金、资产、资源及人力等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县乡科级副职和科技服务团队的注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引起化学反应,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选派干部到岗后在深入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提出发展对策,发展新产业,上新项目,或帮助原有项目做大做强,就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3.3 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必须选派好下派干部和组建好服务团队

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是选派干部和服务团队,选派干部和服务团队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农村需要的是能给地方带来实效的干部,不是有多高文化的专业人才来就行,而是能为地方带来好处,为百姓带来实惠才行。因此,只有从有实力的部门选拔有能力的后备干部才会使选派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各级组织部门要严格乡镇科技副职选派标准,经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把那些年富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综合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乡镇科技副职的岗位上来,负责团队整体工作,利于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使项目工作取得实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派上,严格按照《吉林省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专业技术人员选派工作方案》进行。坚持把懂专业、会技术、有特长的人员充实到服务团队中,提高团队实力,增强服务能力。

3.4 实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要取得选派部门和下派乡镇支持

为方便选派干部开展工作,乡镇要为选派干部履行任职手续和进行工作分工。做到有位置、有分工、有职责、有作为。为使选派部门支持选派干部工作,要建立选派部门包保责任制,选派部门、单位要把选派干部所服务的乡镇和包保村作为部门、单位的联系点,对派出干部开展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对联系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各选派单位要把支持选派干部工作当作份内事,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选派干部。特别是要重视关心和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家庭中的各种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力所能及地帮助选派干部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