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生物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37-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校大学生规模及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市场,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一方面缺乏学科优势,另一方面面对的职业选择、就业岗位又主要是“三农”,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即使勉强就业了,也是改行或是从事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与其使命的完成之间相距甚远,其发展形势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目标滞后于社会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1]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观,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农业领域创造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就业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更广阔的渠道,而且还可以使高等农业教育走出困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顺应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相比于七八十年代农业院校对技术人才的着重培养,现今的农业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知道,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问题。农业院校只有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才能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上添上精彩的一笔。
其次,进行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2]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高等学府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与品德修养。客观地讲,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国内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今天已变得更为重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使毕业生具有就业能力,具有创业才能,还能为祖国输送大批全方位的人才。
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能扩大就业途径,增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加强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创能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也能在经济市场中开拓出另一番新领域,为更多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环境。[3]此外,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在顺利输送大批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可增强农业学府在各大高校间的竞争力,赢取大批生源,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创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条件之一。对于大批的90后学生而言,父辈们创业的艰辛他们难以领会。生活磨砺及社会生产实践的缺乏,让他们在毕业前夕倍感迷茫。通过课外科技实践和生产实习的创业素质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弥补这点,而且能够激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潜能。在这一实践和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得以培养,而且其创业经营的本领也得以掌握。这一培养方式在大大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此外,在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繁荣民营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方面,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4]
二、生物技术教学中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
传授技能与科学知识的专业学科教学在农业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将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去是决定创业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创业素质教育,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且最直接的途径。生物工程教学作为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为主体创设具有一定创造氛围的环境,从教学的知识、目标、方法、评估这四个体系全面思考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使生物工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载体。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开放教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实施。院校的教学不能把学生当作现成结论的容器,而要把学生作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5]生物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应该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目标,把课堂搬入实验基地,通过与学生互动合作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研究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物工程教学可通过这些方法来树立学生的学习理念,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其独特的个人价值。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将其融入学生实验操作与生产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及训练学生的创业意志。在生物工程教学中,应正确地把握生物工程教学与创业素质教育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随着生物工程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优化教学内容,补充本学科中新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来影响教育学生,对课堂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保证。[6]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生物技术实验是生物工程教学中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最好容器。通过在实验室展开各种实验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有些实验操作还需要大家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观察能力
生物学科领域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有机生命体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在进行生物工程教学实践时,教师可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来激发学生对生命体或样本的观察兴趣,在传授观察方法及技能的同时循循诱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主动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优良的观察品质。
(二)实验能力
生物工程学实验能力是集灵活性、熟练性及技巧性为一体的众多能力的综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还能加大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了解及熟练使用程度,培养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善于应变和创新,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每个结果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自己实践过程的认知及实验兴趣的培养。
(三)思维能力
在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对生动的客观材料进行分析或者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工程实验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联想、变通,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法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这便是生物工程实验中实践与思维的完美结合。
(四)品格培养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作为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科研是这样,创业更应如此。生物工程学科应着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态度,不论实验结果如何,首先应科学地掌握理论知识,做到踏踏实实地进行每一步骤,严格规范实验操作,防止实验危险,拒绝一蹴而就或半途而废的懈怠思想。应严格科学的对待实验结果,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及伪科学,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和工作作风。另外,应不断鼓励教导学生从失败中去分析实验和积累实验经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科研本来就是一种集专注、兴趣、严谨为一身的实践工作。生物工程实验因其实验对象的微观性,本身就带给学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神秘性,这能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试验样品的观察、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无论试验成功与否,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自身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
四、大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利用高等学府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联盟关系,院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与这些单位联系,成立课外兴趣科技小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科技咨询活动、送科技下乡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培养劳动观念,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为日后踏足社会和准备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培养创业素质
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式上岗就业前的“实战演习”,更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8]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依托实习基地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包括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然后参照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发展前景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根据技术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当学生融入生产实践时,他们便能逐渐认识现代化大生产进程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最终学生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和其创业能力的锻炼也被潜移默化。
六、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是一个长期、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也需要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创业素质教育是输送农业科学领域创业人才的重要一步,也是院校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 注 释 ]
[1] 刘智元,赛兴东.为农村培养创业人才是高等农业学校的重要责任[J].高等农业教育,2003(7).
[2]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94-197.
[3] 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
[5] 李静,张茹.跨世纪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 李国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7).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兴国。同时,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树立了新型环保的观念。发展绿色产业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整体环境,针对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工作展开研究和分析不可避免,也是进步意识的充分体现。在专注发展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新进展。本次研究也针对这项工程的具体操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绿色农业更好的发展,并保证合理化应用资源能源。
1 绿色农业中应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操作性分析
纵观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可以了解到,生态绿色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对于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来说,发展绿色产业链条也是进步的重要工作内容势不可挡。关注我国社会的基础行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水平的程度影响着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市场,因此,关注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在绿色农业的基础要求之下,执行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发展可行性,在实际的资源使用和配置层面也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促进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中融合生态理念是当下行业进步的重要目标,实施高配置的技术活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水质,实现高产健康农业发展的需求。
2 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困难程度分析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必然有困难,实际的绿色生产和水资源配置工作内容都十分复杂和繁琐,需要相对严格地监督和管理具体的生产和应用操作,才能够确保工程实际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成效。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地质,需要详细地分析和处理才能够确定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据内容,在掌握水田和旱田区别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操作,关注生态发展的重点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构建水利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障绿色农业的良好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技术
针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展的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考量到地域的实际环境特征,针对不同的地质和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水资源配置技术,还应该关注水资源的纯净特征,才能够配合绿色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而达成科技兴国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实施生态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理念,需要关注到农业产品是否符合绿色生态的指标,要求水利工程最终服务于绿色农业,确保生产的农副产品无毒无公害。另外,农业的发展绝对不能侵犯到自然环境的循环过程,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还需要关注水资源本身的流转机制,不能随意地改变和干扰水资源的运作。关注土地、自然资源与工程的协调发展,才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4 完善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建议
完善绿色农业发展基础上的水利工程生态建设,需要不断地补充科学化的设计构想,并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调整。相关的配置建议有很多,比如,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生态的理念进行协调性的发展,尊重生态自然平衡,采取绿色设计思维,高度配合生态进行绿色生产,缩减水资源的使用尺度,完善生态生产体系等。
1.2012年取得的工作成效
1.1科技培训指导工作情况 科技培训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制定详细的科技培训方案基础上,集中中心全员科技力量与政府和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技宣传普及培训和田间指导工作。自2011年12月开始至2012年5月结束,历时六个多月的时间,整个科技服务活动工作按计划、分层次、有步聚地有序进行,采取的方式灵活多样,达到了预期目标。
1.2“五个一”工程工作全面提升 由我中心提出的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的“五个一”工程活动在我市已经推行了两年,得到了市政府、市农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市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的配合。从过去两年的的实施情况看工作成效十分显著,科技人员和包保户双方都明显受益,推广机构公益性科技服务职能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整体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方面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1.3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工作 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是吉林省农业总站为组织全省农技推广系统扎实开展好“科技效益年活动”,配合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的粮食高产攻关工作。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我市的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工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时制定和下发了活动方案和工作措施,并召集各县市区相关领导召开了活动工作调度会,做了具体的部署和落实。为配合此次竞赛活动,在市农科院举办了全市粮食高产攻关竞赛技术骨干培训班,全市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基层科技人员受益匪浅。围绕粮油高产创建和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承担完成了在市辖区范围内的700名农民农业专项技术的培训的任务。
1.4重点科技推广项目和试验示范项目的工作情况 按照年初省、市农委推广计划的总体部署,市中心结合各县市区农技推广工作的特点确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12项栽培和土肥类全市本年度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10项重点试验示范技术。形成2012年吉林市农技推广(栽培、土肥类)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下发到各县市区。在落实年度全市重点推广项目和示范项目的同时,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亲自引进落实了“水稻电热线育苗”、“水稻包膜缓释肥应用”、“生物有机肥”应用三个实验项目,落实试验点7个。
1.5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落实工作 经过紧张有序的协调和落实,完成了项目88名技术指导员和873户科技示范户的遴选和对接,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任务落实,建立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档案,完成了一次项目内全部指导员培训工作和科技示范基地设置等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和指导等各项工作。
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天然产物提取、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实验技术、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细胞工程实验技术等,大多以农作物、发酵微生物和中草药作为实验材料。在教学内容上将不同相关实验课程整合。从专业培养层面统一开设系统的实验项目,将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和时间尽量衔接。通过对酶工程、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实验和天然产物提取学等实验课程的调整,统一整合为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加入多媒体教学。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主要沿袭黑板讲解、学生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信息量小,不够形象生动。通过拍摄实验教学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透彻的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将课程内容网络化,以微博、微信、博客、校内网站为主要平台,使课程上网,便于学生随时预习复习、答疑解惑。在教学资源上尽量共享实验平台资源。将课程实验室统筹安排,常用设备安排在公共开放房间,方便师生使用,严格避免设备重复采购,将实验资源主要用于教学效果好的综合实验项目。在实验能力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实验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实验目标,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准备工作,合理分工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报告书写时要求阐明实验意义,掌握所涉实验技术的原理、分类、适用范围和同类比较,深入展开数据现象分析、实验方法分析和操作技能分析。
二、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程序
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层面的实验课程改革事关重大,应由专门团队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首先召开专门的教学研讨会,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来确立实验课程改革目标,以团队方式完成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课程改革方案由系里报送实验中心审核通过,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硬件等支持;团队对改革方案进行执行,新实验项目应进行1年左右的班级试运行,检验实施效果和运行环境是否良好;待新实验项目试运行良好后,课程负责人修改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经教学研讨会通过;改革后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实施运行。
三、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讨论
关键词: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技术应用
1前言
生物工程是近年来一门崭新的学科领域,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是生命科学,但是由于其学科的综合性强,能够推广至很多领域的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也在不同的需求中得到飞速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相关技术人才,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逐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工作中,由于其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从解放后,经济逐步复苏,国家对工业生产也投入了许多资金和人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在解放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再一次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居民消费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解放初期,由于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十分落后,技术水平也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工业生产都属于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大量的生产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随后的发展中,技术能力逐渐开始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没有在人们心中扎根,经济发展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恶化,自然资源被人为破坏,很多独特的稀有资源都面临枯竭,自然环境开始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这种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最终将会影响社会发展节奏。因此我国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保障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资源,大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并积极寻找可替代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3当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
中国现有的环境污染情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再加上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排放,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现代化生物工程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由于近些年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使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分解,清除,整个过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且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从环境系统的角度看,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引入的生物制剂,对环境的影响也小,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失衡的调平,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因此其环保功效显而易见。生物工程技术的灵活度高,能够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点,结合基因工程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并且从实践上现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概念,逐渐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领域表现出卓越的优势,受到环境保护领域工作的高度关注。
4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可以看出生物工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使得生物工程技术在环保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主要的污染治理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整治。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为如果缺少了干净的水资源,人类将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严重的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污水的治理问题一直都是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然而其他物理置换或者多层过滤等方法,无法彻底清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随着清洁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环境保护领域向生物工程技术投入了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使用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利用生物制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代谢成为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没有威胁的清洁水,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净水效果。废水问题是困扰现在人们的重点问题,如果有效处理废水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达到有效成果。根据现代化城市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生物工程领域也发展了新型技术已达到排放标准,并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2)空气的净化。
实际上利用生物工程将空气净化的方法已经早已应用,现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广泛使用,由于这种方法对资金要求低,环保性能高,净化效果好,在未来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对固体垃圾的处理。
固体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难以处理的问题,原有的方法通过掩埋等处理时间长,或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分解代谢,有效将固体垃圾进行处理,还能够反复使用,减少垃圾处理的成本,其处理后的垃圾变废为宝,能够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肥料,使整个环境污染的处理过程循环成为一个环保过程,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是现如今最优的污染处理方法。
(4)利用生物技术维护环境。
将生物工程技术延伸到对环境的维护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整治各种污染物的方法将自然环境净化,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防止污染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5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整治和维护的领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将环境保护技术从现有的防御转为提前维护,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因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强对生物工程的研发力度,促进相关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郭艳霞.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15,21.
[2]刘彪.探究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房地产导刊,2015,9.
[3]杨宇蒿,王碧文.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之我见.经贸实践,2015,4.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水资源保护应用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当今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水资源,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但是水资源质量仍处于下降趋势。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污染和环境的日益严峻,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可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改善水资源的质量。
1生物工程技术概述
生物工程技术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比如微生物以及高等动植物等)、生物代谢以及生物合成产物,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评估、整治和修复等的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其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农业、医学、工业、能源、环保以及化工原料等。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治理水资源污染、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使废物资源化等等。同时,生物工程技术还能最终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水、氮气等。生物工程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能有效解决一些污染难题,进而使水资源等宝贵的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提升水资源保护以及治理污染物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2生物工程技术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如今,人们已越加认识到生物工程技术是最能有效预防和阻止水资源恶化,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人类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某种程度上水可以说是人类在众多自然资源中最离不开的。生物工程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保护了水资源。
2.1生物工程技术在控制固体污染中的应用
对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生物膜法、生物脱氮法以及厌氧生物处理法等。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为目前存在的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油脂废水等的治理,提供成本低,且效果好的生物治理水资源技术和设备,进而促进我国环境保护顺利进行。对于固体污染物首先可利用沼气发酵方法,它是通过将有机物隔绝空气,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和酸碱度以及水分,将有机物分解的一个过程。其次,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堆肥,利用微生物把堆料当中的有机物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高热,就可以有效杀死病原菌以及寄生虫卵等。最后,利用生物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它是通过利用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微生物,将一些矿石、固体废物中的金属污染物进行溶解,使之能很轻易提取出来。
2.2生物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般通过采用置换或过滤等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将水资源的品质恢复,甚至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污水进行治理,可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还能有效防止水资源二次污染,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利用生物曝气滤池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和过滤,所处理后的水水质优良。这个污水处理设施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生物反应器,对人类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还能够使废物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比如生物工程在处理油脂化工厂废水中的应用,它是通过利用从自然提取,然后又经过精心培养驯化的功能菌株,来实现废水处理的。同时不同来源和性质的废水,根据实际的组成,去配置相应的功能菌株,从而培养成复合型多功能菌液,进而将其用在化工厂有机废水、生活污水、食品以及工业废水等方面。在油田和炼油厂的废水中是存在有污染物的,通过运用有关技术手段,通过其微生物菌株的分离以及筛选,进而培养成能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根据废水的石油污染物的水质特征,选择用相应的降解菌剂,实现工厂废水排放达标,保护水资源的目标。
2.3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解决农作物固氮问题
利用生物固氮技术,提高植物的固氮能力,减少化肥的用量,进而达到增产以及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比如通过生物技术的基因重组使基因具有固氮能力,然后再将这些基因重组到农作物根际中去,使农作物拥有固氮功能,这样,农作物就能像豆科植物一样利用空气中的氮自行提供氮肥。我国利用此项技术培育出来的小麦,经实验证明,其极大地减少了氮肥的使用,还能增产20%,这对我国的农业环境的保护非常有利。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的细胞融合技术,将具有固氮功能的基因导入农作物的基因中,进而使农作物具有固氮能力。比如,导入到小麦、玉米等,由此能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进而保护了水资源。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工程技术在水资源保护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其在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雅琪.论述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6(30):84.
关键词:医药类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57-001
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历程至今不过短短的几十年,但所取得的成果却令人瞩目。生物工程技术现已成为推动众多行业迅速发展的一门技术,相关产业也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尤其在医药行业,生物工程与医药的发展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已成为各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生物工程课程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既十分广泛[2],而医药院校的教育背景又要求学生结合医学及药学的相关知识,使要掌握的词汇量大、知识面广,教学和学习的强度高、困难大[3],同时,教材修订周期长,难以网罗日新月异的知识。因此,要获得较好的专业英语教学成效,一定要勇于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从授课教师本身出发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向专业技术知识的过渡[4]。而该课程常由生物专业的教师承担,专业教师往往自身也是“聋哑英语”,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较高,但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力不从心,基本是用中文教英文。但基础英语老师授课就更加困难,因其不懂且不可能短时间掌握大量的生物医学类知识[5],无法进行专业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上好一堂专业英语课,要首先从授课教师本身入手,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让教师先“开口”,使专业英语课成为“英语”课堂。
二、从上课内容的选择出发
目前,国家缺乏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统编教材,且教材修订速度慢,基本不可能将最前沿的知识纳入其中。因此,在上课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灵活性,不能固守教材,可用教材加最新文献的方式作为授课内容。在课时有限时完全可抛弃传统教材,而以综述加文献代替。相比厚重的教科书,学生对只有薄薄几页纸及最新出版日期的论文更容易接受,从根本上摒弃他们对专业英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三、从教学方法出发
教学方法是一门课程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最大尝试空间的模块。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传统知识和前沿科学相融合的学科,如一味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会使学生厌烦且难以集中精神。可以采用“传统方法”与“换位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分组学习
虽然CET-4、CET-6已成为当下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但英语水平仍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刀切”授课模式难以适应不同的英语水平。课程难度大,则英语或专业知识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不上;难度低又会使基础好的同学“不解渴”。虽然生物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但短时间可靠背诵来解决,但长句及语法等则需要基础英语知识来帮助理解,不是一朝一夕可解决。为此,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采取分组结对的方法,每三位学生为一组;按照英语及专业基础水平高低搭配,给小组成员详细分工;通过综合考评给小组统一打分。通过这种方式,使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帮助其尽快跟上学习节奏,并通过集体责任感激励后进同学更努力,使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换位扮演
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学生被动听讲,而上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开口等,都会造成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为了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可以尝试教师与学生换位扮演,让学生当“老师”,授课即最好的学习过程。笔者曾作此尝试,效果非常好。做“老师”会促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预习,并且为了避免被“问倒”,学生会主动扩展知识面,甚至会比教师上课所传授的知识更多,同时又使学生“刻骨铭心”。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互相协作、发挥专长,无论在英语、专业知识、课件制作及演讲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从考核方式出发
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既是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尺,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异常重要。
1.加大平时分的权重
通常,期末考试成绩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但目前,各高校均逐渐意识到学习过程的考量也十分必要,开始将平时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单。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知识的牢固掌握,阅读量的扩大,文献搜索能力的提高都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加大平时分的权重,更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投入日常学习。
2.灵活命题
英语命题很难跳出“中翻英”、“英翻中”的固有模式,但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不只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词汇与句型,还要求掌握对现象及过程的描述,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可增加“看图说话”等类型的考试题目。此类题目既能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多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对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所做的改革和实践是成功的。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可以毫无障碍地进行英文文献的阅读,还可以针对一些小的科学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虽然在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考评方式等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实践,但对于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还任重而道远。医药学知识的快速更新,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都督促着我们不能停住脚步。针对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我们仍要不断改革,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荆迎军,禹雪晴.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13):287-288
[2]孙瑶.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75-78
[3]胡伟莲,戴德慧.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53,54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16
当前,大学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就业较为困难,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均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其中尤其需要对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契合一般市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体现有区别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一、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
生物专业英语是面向生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限选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生物、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高其阅读、翻译专业英语的能力,目的是扩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书刊的阅读技巧,了解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规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多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外语课程,一般为每周2学时。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该门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时数36学时,属于专业选修课。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外语和所有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以及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等专业课的学习,其实已经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的专业外语词。此时,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和复习以前其他专业课中接触过的专业词汇,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材
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采用了姜巨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专业英语》作为教材,有的农林高校采用了萧浪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该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最新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与生物科学专业英语》,该书是谭万忠、王进军教授对专业英语课程长期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的总结,其内容和编排都比较新颖。由于生物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远远滞后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词汇的产生速度。有的学校采用任课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教材,如选用SCI期刊中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或者摘录和提炼英文生物学相关专业书籍的内容等。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生僻,通用性弱,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好掌握。因此,亟待编写实用性、可读性和通用性强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程,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课程考核
多数高校专业外语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的范畴,通常以考查形成完全课程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完全不当回事。不同高校生物学专业外语的考查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采用开卷答题,有的课程论文翻译,有的还以PPT回报的方式考查,相对随意和简单的考查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并制订出适用于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逐步规范生物学专业外语的教学和考核过程,实现因材施教,科学考评。
三、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可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甄别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因此,笔者认为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手机APP应用时代的到来,学生成为“低头族”的主要群体,因此开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学习的手机应用软件,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专业外语。在网络时代,各种微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依然比较困难,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由生物专业教师与基础英语教师联合教学的在线平台,让生物学专业教师发挥生物专业教学的优势,基础英语教师发挥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不仅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差异化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
(二)专业外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
大学生物工程专业通常都开设有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学时较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点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运用数据或模型分析软件,撰写学位论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实这些课程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和查阅文献及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的能力,能够在做好实验后完成学术论文撰写才算合格,才不枉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基于此,笔者建议将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相整合,即在教授文献检索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生物信息学软件应用当中渗透专业外语教学,让专业外语的教学不再孤立和抽象,从而与具体的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提炼和精简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外语教学相关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精简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压缩专业综合学时,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认知力和理解力。
四、展望
当前有关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讨的论文虽然较多,但多数关注教学技巧提高①、教学内容革新②、教学手段创新③等方面,少有关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知识水平与应用不相适应等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并解决实际问题。今后在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用之有道。
注释:
① 王娟.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8):11339-11340.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增殖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83-03
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其定位是否准确,关系到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原城市群要想在融合中既与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大战略保持一致,又与本世纪中原城市群发展特色相适应,必须大力发展增殖型经济。
一、现阶段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
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省政府对中原城市群规划了四大产业带,这就是:“形成汴─郑─洛城市产业带。重点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汽车、铝工业、煤化工、石油化工6大产业基地和中牟汽车零部件等14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重点布局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化纤纺织、电力装备、超硬材料、食品、造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纸、化纤纺织四大产业基地和新乡电池等12个特色产业集群;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在新乡至济源东西长约120公里,省道309线和南太行旅游公路之间展开布局。重点规划建设煤炭、电力、铝工业、化工、汽车零部件、铅锌加工等6大产业基地和焦作奶业等9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洛―平―漯产业发展带。该产业带以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以洛阳―南京高速公路、省道、焦枝线中段、孟宝铁路为依托,重点布局能源、煤化工、钢铁、盐化工、建材等产业。”[1]
总结四大产业带的特点,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工业,“尽快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最终成为中部崛起的工业中心和中部物流中心。”[1]问题在于,中原城市群提出的四大工业带,走的还是东部地区二十多年前走过的工业化老路。即高投入、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子。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走“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三高两低”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原地区要在本世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所突破,必须避免走沿海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发展,的确鼓舞人心。但从全国产业格局看,从突出产业优势看,很难有所作为。因为,从社会分工看,特别是从国际分工看,四大产业带并无优势可言。汴―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远不如长三角、珠三角;新―郑―漯产业带的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比中等发达的武汉地区还有相当距离;新―焦―济(南太行)产业带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与山西内蒙古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洛―平―漯产业带的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即使在河南省都不突出,更遑论全国全世界。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所规划的四大产业带没有一项能与发达地区比肩。
在当今时代,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就没有自己的地位。因为,人们说比较优势,已经是世界比较优势,当中原城市群的产业优势还难以与国内比的情况下,要建立工业中心和中部物流中心何其困难。建设中原城市群,必须有全国一流的产业,世界一流的眼光。应该明确,河南省全力打造中原城市群,绝不是为了在河南省争第一,而是为了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争领先地位,并通过这种领先地位,为自己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效益。为此,必须转换思想、创新办法,实现突破。这就是,大力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工程为重点的增殖型经济。
二、中原城市群必须发展增殖型经济
“所谓增殖型经济,就是人们在消耗知识、信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生产产品时,生产要素不仅不会减少,相反呈增殖趋势。就像向大海投放鱼苗一样,只要海水不被污染,鱼苗就能自己长成一条条大鱼,实现物质财富不断增殖的目的。”[2]这种经济即增殖型经济。
增殖型经济不同于增值型经济。增值型经济是传统经济的典型形式。它主要通过运用劳动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产品,使产品价值增值的经济。其特点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值型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而增殖型经济是运用事物内生的能量,在投入很少资源甚至不用投入资源的条件下也能自我增殖的经济。它虽然也重视增加产品的价值量,但它更强调通过知识、信息和生物工程等手段,减少投入,增加社会财富和价值量。
增殖型经济也不同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也叫智能经济,它是通过知识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是增殖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增殖型经济的增殖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信息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增殖型经济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相互“碰撞”,产生“链式反应”的结果。因此,增殖型经济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更反映时代的要求。
增殖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生产方式的内生性。这种内生性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一是爆炸式增殖方式。在知识传播和信息扩散的过程中,其增殖方式呈爆炸式增长。这是因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可以使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广大受众接受。如党的正确主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亿万人民接受和掌握,并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其增殖方式呈爆炸式增长。
二是细胞分裂式增殖方式。其典型形式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利用生物生长规律,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以一变二、二变四的方式呈几何级数增殖,直至外部条件不允许时为止。这种方式在传统农业中也存在,但它是一种自然的增殖过程。本世纪的增殖型经济更注重利用生物的这些特点,运用生物工程方式,强化或优化这一过程,实现财富增殖和价值增值,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三是链式反应式增殖方式。如果说前两种增殖方式是特别针对知识的增殖过程、信息的增殖过程和生物的增殖过程,那么,链式反应针对的是增殖型经济的全过程。增殖型经济的增殖过程模式构造就如同核反应堆的快中子链式反应,其整个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e是指education即教育,K是指knowledge即知识,I是指information即信息,N是指nature即自然,E是指economy即经济,E’是指增殖以后经济。
其运动过程是,人们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的发展使社会知识总量增加,知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以梅卡夫法则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同时以生物工程的方式作用于自然,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形成更大的经济总量。新的社会经济规模又以更大的能量将知识和物质财富反馈于教育和科研,推动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知识的增长。知识总量的快速增加推动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这种链式“快中子”反应,又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促进教育更快地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增长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以至无穷。
增殖型经济的这种内生性特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形式,它是利用事物的内在特点,并强化这种特点为我所用,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经济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增殖型经济的优势
将增殖型经济定位为中原城市群的主导产业,不仅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省增殖型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已经领先全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产粮大省。“1984年河南省粮食首次突破300亿斤,1996年破400亿斤,2004年破500亿斤,2008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超过612亿斤,占全国夏粮产量1/4强。”[3]全年粮食将再次超过1 000亿斤。河南粮食产量不仅满足了9 800万人的口粮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而且每年向省外调出300亿斤粮食,其中包括240亿斤商品原粮和60亿斤粮食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河南小麦连续多年增产,河南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全国小麦的主产区和产粮第一大省。同时河南油料产量也居全国第一,棉花肉类产量全国第二。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农业生产是河南省在全国最叫得响的产业,就在河南省夏粮取得丰收的同时,“、肯定河南的成绩,河南省有望成为全国产粮核心区。”[4]它为增殖型经济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有人认为,农业是工业化的“弃儿”,是一个地区落后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发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本世纪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开始走出手工劳动和机械化阶段,走向信息化知识化时代。信息化和生物工程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产量的高低,一亩大棚蔬菜的产值可以是传统菜地10倍,经过太空育种的农作物产量可以翻番。知识、信息加生物工程将使传统农业发生革命性变革。“河南目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粮食”[5]的实践说明,河南省农业有条件也有可能率先走向信息化和生物工程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而引领这一潮流的必然是处在河南中心地带的中原城市群。
2.食品加工工业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优势产业。食品加工工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目前五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省食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目前河南已是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双汇、金星、莲花、邦杰、三全、思念等16家企业的19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双汇、、金丝猴等6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在“十一五”规划中,河南还将进一步提高核心企业的集中度,希望5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 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0%。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面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名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1]“目前,三全、思念已成功上市,肉制品中,双汇销售收入已经突破300亿元。”[6]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拉长了农业产业链,为中原城市群走向增殖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3.郑州有中部唯一的全国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近年来,郑州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郑州价格”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郑州小麦、棉花期货价格每天出现在路透社的全球报价系统中,引起美国嘉吉、艾伦宝、达利文等多家国际著名粮、棉商的高度关注,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小麦、棉花定价过程中的影响力,有助于中国逐步取得小麦、棉花的国际定价权。同时,期货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中原城市群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每天郑州期货市场注入的资金达25亿元以上。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确立和巩固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它的发展为增殖型经济提供了资金保证。同时,它还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市场信息,为农业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4.中原城市群知识、信息资源丰富,农业技术优势明显。知识是增殖型经济的原动力,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的核心地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其知识基础和信息化基础已相当雄厚。中原城市群不仅有一大批高质量的普通大学,而且有大量农业教育、科研和新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等都集中于此,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生物工程为重点的各种农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原城市群的这种增殖型经济的优势正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中原城市群应该摒弃东部地区已经走过的先发展工业的老路,一步跨入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增殖型经济。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N].郑州日报,2006-06-13(2).
[2]濮小金.增殖型经济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7,(7):175.
[3]河南商报记者.河南夏粮总产达612亿斤 占全国夏粮产量1/4[N].河南商报,2008-07-24(1).
[4]河南商报记者.粮食主产省河南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N].河南商报,2008-07-26(1).
[5]河南日报记者.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产全国1/10的粮食[N].河南日报,2008-12-1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EB/OL].省略,2005-11-22.
Discussion of Central Plains City Group Leading Industry Choice
PU Xiao-ji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