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社会调研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调研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调研方法

第1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内部资料、涵盖95%以上期末考试的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A.定类变量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B.外在效度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D)。D.异质性

5.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6.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C.社会环境

7.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以(B)为主。B.检索工具查找法

8.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9.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0.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1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C.李景汉

12.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C.抽样单位

1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A.个别访谈

14.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15.问卷法虽然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但它并非万能的工具,而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相对而言,问卷法更适用于(D)。D.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

16.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A.10%~20%

17.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18.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9.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D.拉丁方格设计

20.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21.个案调查是一种(A)。A.定性研究方法

2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23.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这种抽样类型是(C)。C.定额抽样

24.(A)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A.文献法

25.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D.后面

2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27.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A)。A.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8.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9.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A.真实性

30.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3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D.曲线相关

32.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33.(

)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A.偶遇抽样

34.最基础和用途最为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文献法

35.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D.机器记录

3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

)。D.结构式访谈

37.观察现场的确定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38.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D.实验法

39.(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

40.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D.离中量数

4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A.正相关

42.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是指(

)。A.内在效度

43.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D.参数值

44.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被称为(

)。B.样本

45.(

)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B.系统抽样

46.未经过再加工或未公开于社会的最原始的资料是(

)。A.零次文献

47.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个别访谈

48.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49.着重于对感性资料的理论升华与总结,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分析类型是(

)。C.理论分析

50.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

)。C.抽样分析

5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B.负相关

52.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B.外在效度

5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统计值

5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55.(

)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A.简单随即抽样

56.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

)。B.一次文献

57.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C.问卷法

58.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59.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60.(

)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A.定性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2.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CEF)。A.概念的形成C.概念的界定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3.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4.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F.确定主题

5.非概率抽样的方式有(BDEF)。B.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

6.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BDEF)。B.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8.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CE)。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9.问卷中的问题种类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即(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

10.集体访谈特有的缺点主要是(ADF)。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D.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F.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11.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ABE)。A.普查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

12.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

1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A.界定总体B.决定抽样方法C.设计抽样方案D.制定抽样框E.实际抽取样本F.样本评估

14.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15.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步骤是(ACDEF)。A.确定主题和观点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16.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CD)。A.自然环境C.人口D.文化

17.社会调查研究依据其性质,可分为(DE)。D.定性研究E.定量研究

18.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19.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20.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F.结尾

2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其目的,可分为(AC)。A.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

22.社会测量的四个要件是(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23.以下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有(BDEF)。B.偶遇抽样D.定额抽样E.判断抽样F.滚雪球抽样

24.实验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ABDE)。A.实验主体B.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D.实验活动E.实验检测

25.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C.检验D.分组E.汇总

26.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AC)。

A.横剖研究C.纵贯研究

27.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是(BDF)。B.查阅文献D.咨询F.实地考察

28.以下属于概率抽样的有(ABCDF)。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类抽样F.多阶段抽样

29.问卷中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是(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

检验性问题

3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ACD)。A.审查C.分类D.汇编

三、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2.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______,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证主义

3.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______、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变量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5.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6.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8.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______、问题及答案、编码等。指导语

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10.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______

要求更高。效率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______进步。定量化

12.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

13.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______而定。现实可行性

14.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______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测量方法

15.判断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______两种。经验判断抽样

1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______;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17.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______和参与观察两大类。非参与观察

1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1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

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文献源

2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______和交叉结构。纵式结构

21.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______。典型调查

22.______是指不能影响其他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因变量

2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

2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25.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______三种。互联网

26.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______、编码等。问

题和答案

27.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______小时为宜。1~2小时

28.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______两大类。参与观察

2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3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______。理论分析

31.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研究

3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33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______的可靠。测量结果

34.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35.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______和参考文献查找法。计算机文献检索

36.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37.访谈法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______。集体访谈

38.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效度和______两方面着手。内在效度

39.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描述性分析

4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______。交叉结构

41.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______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命题

42.

______是指能够影响其他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自变量

4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______。操作定义

44.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45.根据具体方法的不同,人们把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______两大类。非概率抽样

46.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______。官方文献

47.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______和混合型问答。封闭型问答

48.观察误差来自______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观察主体

49.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______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理性认识

5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______和理论分析。定量分析

5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5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相关关系和______。因果关系

53.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______。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外在效度

54.统计学中通常以______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单位。30

55.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______和官方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56.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______。混合式问答

5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5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5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______,二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实地源

60.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______,也叫科研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

四、简答题

1.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另一类是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资料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

5.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7.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8.观察法按照观察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相反,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亲身参与到观察对象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9.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观察法的优点:

第一,它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可靠性较高。

第三,获取的资料及时有效。

第四,适于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第五,简便易行。

观察法的局限性:

第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第四,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第五,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10.请列举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和主要的调查(搜集资料)方法。

答: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主要有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11.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12.

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

答: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

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说明概念包含了多大范围、多少维度和多少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及应用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有哪些类型?其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面对的是现实社会。构成现实社会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种类繁多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们是各个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可选择的具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分析)单位。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中的一切具体事物、具体现象都能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能作为调查(分析)单位。这些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尽管纷繁复杂,但可以大致归纳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2.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

(2)考场纪律。

(3)城管执法。

(4)社区建设。

(5)服务态度。

(提示:对每一现象均须结合观察类型的特点说明采用它的理由。25分)

答:(1)(4)两项最适于采用参与观察;因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农民工真正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

(2)(3)(5)三项最适于采用非参与观察;因为只有通过隐蔽、旁观的方式,才能保证当事人不受惊扰,维持自然状态,显示考场、城管执法和商店服务态度的真实面貌。

3.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它们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分。

举例说明:例如调查者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就是一种完全参与观察;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地观察,就是一种不完全参与观察。

4.以下是两个抽样调查案例:

(1)某大学一年级有学生2000人,拟从中抽取200人进行身体素质调查。

(2)某城市有居民10万户,拟从中抽取4000户进行消费水平调查。

请问:应分别选用何种抽样方法最为简便适用?理由是什么?

答:对案例(1),最好选用系统抽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同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1)恰恰具有这种特点。当然,也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但较费事。

对案例(2),则必须用分类抽样,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异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2)恰恰具有这种特点。

5.什么是实验法?

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第一,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第二,控制性强。

第三,可重复运用。

实验法的缺点:

第一,代表性往往不够充分。

第二,实验范围仍然有限。

第三,耗费人力、时间,操作复杂。

6.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既可以以问卷法为主,也可以以访谈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做前期准备(制定方案、设计调查指标及问卷、其他准备等),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有关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采用问卷法则要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7.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答: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其作用如下: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8.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委员会等)、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以问卷法为主,个案调查以访谈法、观察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物业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物业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进行探索性研究,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准备工作;采用问卷法须设计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有关部门、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9.什么是样本规模?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

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规模。

第二、抽样的精确性。

第三、总体异质性程度。

第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10.任选主题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问答不少于8组,问卷各部分结构完整。25分)

尊敬的家长:您好!

孩子的进步,与您平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加强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改进教育工作,请您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是单选,也可以是多选。

1.您的孩子在读什么?(

)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2.您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是多少?(

)

生活费用是多少?(

)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得来?

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

4.您的学历各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5.您夫人的学历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6.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读书是为了挣钱

B.读书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

D.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

7.你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读书谁更重要?(

)

A.儿子

B.女儿

C.一样重要

8.您认为下面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

)

A.抽烟

B.喝酒

C.赌博

D.迷信

9.您在假期会给孩子请辅导吗?如果辅导,主要辅导什么内容?(

)

A.会

B.不会

C.文化课

D.技能(音乐、舞蹈、电脑、绘画等)

10.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

)

A.父亲

B.母亲

C.父母

D.其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11.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它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总体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

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12.请列举2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1.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有些社会学家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2)他们适用于可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3)理由如下: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2.不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进观察;(2)他们适用于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3)理由是: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观感情成分。

非参与观察:

1.如下几种社会现象:(1)如组织考察团到国外参观考察;(2)某电台新闻频道针对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作弊、泄题等问题调查。

第2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调查 问题

让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对促进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学生经过直接的参观,访问等活动,收集到大量材料,对社会客观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对获得的社会调查材料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由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提高到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获得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是一件好事。

高校学生对参加社会调研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下文试探讨之。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调研的方法不熟悉

在学生中有人糊涂地认为,调查研究无关紧要或者不太重要。这种认识会影响参与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些学生凭着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没有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度。

这两种现象都需要学校和指导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正确认识,并教会学生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例如,讲解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采用的普遍调查法(叉称“普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调查研究运用的形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实地观察、通讯调查、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步骤(程序):

(1)调查前的准备,就是确定调查目标、编写调查提纲。

(2)调查实施,主要是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等。

(3)调查材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指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4)撰写调查报告或考察报告。

2.疲劳与挫败感的修复

进行社会调查会产生疲劳,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在连续进行三天以上的全天性调查后,调查员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疲劳感,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意说话、困乏和思维障碍。加上采访接连碰到挫折和失败,当收获较少的时候,容易产生挫败感,继而动摇参加活动的决心。

引起疲劳的原因主要是工作量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或者急于求成,密集作业。对于许多初次参加调查工作的大学生调查员来说,遇到一两次拒访后情绪会非常低落,产生自己能力有限或运气不佳等想法。

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不进行连续工作,在中间穿插一两天休息或安排一些其他工作,这样可使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有时间得以恢复。对于从事市场调查的人员来说,在访问过程中的种种挫折都是难免的,要使大学生能够经受住挫折,同样的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指导老师也要教给学生排遣和情绪缓冲的方法,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例如,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或自身能力较强的活动,通过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胜利感来达到恢复的目的。

3.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调查不仅仅是一项收集资料的工作,它包括资料收集和资料的加工、分析研究两个环节,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使在调查对象的选择、直接收集事实资料的过程本身中,也必须包括人们的思维加工,调查与研究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不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老师的调查员,而应定位在研究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调研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本身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才会得到提高。不仅要认识社会现状,也要学会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从学校方面考虑

1.引导不够

社会调研具有良好的辅助学习的作用,而现行教育方法下,并没有广泛应用,只有个别学科、专业或者学生项目、活动,才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学习,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对与国情民情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与考察;或者是与学生密切相关、引起大多数同学兴趣的事件、话题,都能够组织社会调研。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这对于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创新精神也是一种改变。

2.投入不够

学校除了设立相关经费拨付和奖励制度,来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的调研活动外,还可以独自或校企联合设立学生自主调研基金。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创新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良好形式。

3.培训不够

进行社会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有一些技巧和素质需要培训,如采访技巧、社交礼仪、速记等相关能力。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社会调查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服务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了解社会现象、收集经验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结论的过程。开展社会调研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于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参考;三是服务于社会,提供社会生活及个人行为准则之参考。总的来说,是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的事。

而目前人们对于社会调查存在着诸如浪费时间、打扰生活、可信度低、结果片面、影响力小等负面的想法,从而对调查员尤其是街头调查,抱有排斥的态度。这对大学生投身社会调研活动,增添了阻力和恐惧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增加社会调研积极性的宣传,多多展示社会调研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改变人们的看法,从而为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和进行社会调研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开阔视野,主动增强综合素质;学校和社会也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使得大学生从社会调研过程中进步完善自我,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桂丽.大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意义浅析.河南教育,2010,(2).

第3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

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第4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能力培养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3]钱雪飞.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9-171.

第5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今活跃在城市劳务市场的主力军,其成员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农村青年。这个群体所受教育水平程度较高,乐于消费并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享受,与其父辈不同,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工资水平有较高的预期值,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前有显著提高。但由于成长环境与城市本土居民的不同,一些价值观分歧较多[1]。同时碍于现存制度,渴望融入城市的他们,其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问题调研已经成为社会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的一项课题。

为丰富此项内容的研究资料,我地区组织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归属感”的调研课题。现对课题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录入如下。

一、问卷资料

1.问卷来源。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地区进行了样本600例的中等规模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城市本土居民务工者和农村进城务工者,对所取调查样本的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评价检测,521例问卷可以用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

2.分组方法。对所获取调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320例农村进城务工者作为实验组,201例城市本地务工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调查表进行计分(百分制),并记录。

3.统计方法。将521例可信问卷调查资料的数据设计成表格,并录入到SPSS 12.0 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对本次社会调查对照实验的数据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见下表)

表 城市本地务工者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评分比较

Zc=2.748 p

对表1进行秩和检验(Zc=2.748,p

三、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城市建立了大量的工矿企业,其用工需求量呈年递增趋势。作为新生代农民想致富,进城务工是主要的选择之一。与其父辈费劲千辛万苦在市从事脏、累、苦和风险性大的工种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对工种的待遇水平和健康保障提出了要求。

在我国用工需求量大的地方出现了“用工荒”现象,究其原因:农民工群体依然庞大,而且很多人仍在寻找工作,这个时候工厂用人荒出现必然不是农民工实际数量上大量减少的原因,仔细研究前人文献资料发现,占现在务工群体绝大部分比例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和薪水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五险一金,八小时工作制等,对薪金水平提出工厂所列具金额的两倍到三倍,工厂和务工群体两方面欲求满足达不到平衡,所以在劳动力依然富余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所以通过对代表着新生代农民工欲求的主要方面的归属感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可以改善用工环境,提高用工效率。

本研究群体有着强烈的城市归属感,想被城市认可,想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不具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很多城市相关的福利。同时由于成长时期教育资源的欠缺,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城市本地务工者差别显著,导致其经常处于低端工种岗位。情感上得不到尊重,经济上得到满足,本研究群体实验组的大部分研究对象无法达到心理满足状态。其本身已经远离农村,但是仍然无法对城市和现代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部分依然会把自己定位为农村人,这样一来,其工作热情不够高涨,主人公意识难以形成。他们大部分只是把城市作为创收的来源载体,处于主动选择,被动获取的状态。

有五成农民工毕业于技术院校,拥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很多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造成人才资源错置,社会产值降低。所以政府机关加强对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可以使本群体用工错置的现象得到改善,同时可以提高这些受过专职教育的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使其城市归属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14): 38-40.

[2]熊顺聪:镜像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和社会支持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0(4): 34-35.

[3]李红见 王文博: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之困与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10(11): 44-46.

[4]邓小栗: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梦”[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9):15-16.

第6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像焦德武和他的团队成员一样,2005年暑假,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华南地区,总共有12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行走在各地城乡,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根据扎扎实实的访问和调查数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考察方式,并以大学生的身份向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提供自己对于所调研专题的政策思考。

适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2006年1月,本期选载了华南理工大学调研团队关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锐费改革的调研报告,其报告全文和其余团队的报告请读者登录《南风窗》网站省略阅读。

“调研中国”作为本刊在2005年纪念创刊20周年推出的重要公益活动,其诞生是由于两件事情的启发。“一个是福建3名女中学生自费调查,另一个是南京大学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到安徽农村调查,他们的调查报告最后刊发在《南风窗》上,题为《一群大学生眼里的农村原生态――安徽农民秋收报告》,这两件事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本刊社长陈中说,“资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对转型期的中国有更理性的认识。这符合杂志20年来所秉承并倡导的‘深入关注中国社会成长’的理念。”

于是,举办“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的“调研中国”活动得以推出。首届“调研中国”活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热烈反响,杂志社共收到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550份调研课题的申请。用总编辑陈菊红的说法,其中大部分调研课题敏感地触及了三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城市扩建、房价政策、环境保护等近几年社会和媒体持续关注的课题。

在综合考虑题目、调研方法、团队组成,以及时间、经费安排等方面因素后,最终有10所学校的12支团队入选。从仲夏到初冬,经历了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举办校园报告会,12支团队历时7个月顺利完成了首届“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

第7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1)准备时间:年7月20~21号,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近些年环境污染的资料,在村中骑车转了转,了解一下村中环境的大致情况,并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

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第8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1培养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指导思想

以培养适应药学事业发展需要人才为出发点,以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准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以“教学模块”(见后文)为平台,加强药学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凝练研究方向,突出药学特色。

1.2培养目标

这里仅指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精通英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富有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药学生产、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模式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2.1思路

目前毕业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就人口的比例讲,其原因并非是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多了,可能是存在供求的矛盾。从调查社会实际情况入手,可能找到上述矛盾的原因之所在,并对之进行研究。根据社会调研结果,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以保障培养方案的落实,可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研究可能成为解决研究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提供一条思路。

2.2方法

2.2.1社会调研:组织有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生学生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的调研小组,对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药物生产和营销部门、医院等卫生医疗部门进行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调研对象采取分类分等级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分为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两类,客观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

2.2.2培养方案修订:组织专家根据调研结果和结论修订原有培养方案,并征得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2.3建立规章制度和采取保障措施: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管理制度、培养过程监控制度等。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培养方案的切实落实,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等。

2.2.4培养效果评价:根据在校研究生质量评估和毕业生就业后情况调查来判定研究生培养效果。

3培养模式建立的初步成果

3.1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我们尝试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恰逢本大学制定新一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之时,为了配合培养模式的建立,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必要的修改,继之在教学大纲制定时也制定了药学实验方法学“教学模块”以确保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工作落到实处。

3.2“教学模块”的确定

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独立思维能力及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的[5,6]。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7]。因此,我们尝试应用性实验为主体的研究生药理学实验方法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功能实验模块:(1)药物活性分离与提取模块;(2)药物效应检测与分析模块;(3)药物制剂制备与质量控制模块;(4)药物安全性检测与评价模块。该模块具有以下特点:(2)以新药研发过程为主线,突显实用性、专业性实验项目;(2)以“模块”及“平台”设计为载体,体现医药研发中实验项目的连续性、独立性与相关性特点;(3)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系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药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第9篇:社会调研方法范文

1、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建设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传统建设法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弊端日益明显,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进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建设类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交际能力法律运用能力、调研能力等实践技能均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另外,通过法学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清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接的新形势下,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1、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育人的意识弱化当前,我国很多法学院系相当多的教师和管理干部缺乏实践育人的意识,对于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育人更是如此。相当部分教师对于建设类本科法学教师实践停留在口头上和会议中,或者完全为符合实践教学文件要求,将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建立起实践育人的观念。

2、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总体就偏少,而作为法学和工程学科交叉的建设法学实践经费就更少,对于深化开展建设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负面影响较大。

3、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形式真正纳入教学环节的主要是教学实习。但是诸如法律诊所、法律援助、社会调研、实地案例教学和普法宣传等教学形式重视不够,经常性开展不足,持效机制不健全,对学生真正有教育作用的很少。此外,各实践教学环节内部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4、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匮乏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而且又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相对不足。即使部分教师具备这些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或者教师工作收益问题,也无法或者不情愿指导学生从事法学实践活动。

5、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困难建设类高校校外实践部门和个人基于安全、公司收益等因素往往对建设法学教学实践予以拒绝或者附带条件。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各单位协助学校育人的观念和制度。当前很多建设法学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都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私人社会资源来实现。

三、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之创新

传统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困难,必须在卓越计划视角下寻求突破,并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上予以创新。

1、专业实习的创新专业实习是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最差成熟的实践环节。创新专业实习,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第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建立健全校园二级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制度。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反馈。第二,采取灵活的实习形式,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多数学生强调要在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集中实习,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在实习单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允许其分散实习。

2、专业见习的创新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法学专业见习具有组织灵活、学生接触面广泛的优势,对于学生提前接触建设工程法学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专业见习的创新也具有两个途径可以操作。第一是充分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建设法学专业见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真正参与到假期的专业见习中来,加强见习报告的考核和奖励。第二深化课程内容学习和专业见习的结合。对于建设法学各门专业课程要结合实际在开学时、学期中和期末开展。

3、法律援助的创新法律援助是卓越计划视角下培养建设法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卓越计划视角下法律援助的创新,我们认为要从援助对象、经费和指导教师方面进行创新。在法律援助对象方面,要坚持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相结合,以校外服务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在参与校外工程建设法律纠纷法律援助的同时,要针对学校内部学生权益的保护进行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多渠道的法律援助方式。在经费和指导教师方面给予从事法律援助的学生以大力的支持,从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设立专项经费,建立法律援助指导教师库,对学生的案件全程指导。

4、社会调查的创新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法学学生的社会调查,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卓越计划视角下加强社会调查的创新,我们认为要善于与专业教师的学术课题项目及校外机构的专项研究充分结合。一方面使得建设法学学生的社会调查充分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结合,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学术优势和项目的科研优势,不仅降低了教师科研的工作劳动强度和成本,也对学生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调查要与校外研究机构的专项课题和项目结合,加强横向联系,在其他机构的资助下获得调研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