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微生物培养基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培养基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生物培养基报告

第1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关键词:饮料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饮料行业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营养饮料、保健饮料以及各色矿泉水、纯净水等的市场占有率在迅速提高,饮品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饮料质量的问题也接着随之而来。其质量好坏关系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饮料微生物检验是饮品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提高饮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一、检验人员素质的控制

饮料中微生物检验工作不可能完全由全自动鉴定仪器完成,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检验工作人员通过主观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这就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除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检验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

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但要主动学习、接受培训、认真听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要直接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的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职业操守

饮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饮品质量的把关者,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责任重大,如何让你们放心享用各色饮品,微生物检验人员第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准确检验饮品微生物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第二要做的就是,恪守职业道德,严把检验关,不为不法商贩所利用,真正做到权为饮品质量所用,让人民放心。

二、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在饮料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它们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检验工作,对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培养箱等仪器设备要确保其完好及准确。

首先,保证高压灭菌器随时准确使用。操作人员要懂得仪器的工作原理并遵操作规则使用,灭菌物品在放置时不要放得太过拥挤;大气门排气或减压时要缓缓进行,切不可猛然调大或调小,以防容器内的液体冲出瓶外;使用时要有必要的监测指标,一般为121℃、15min;灭菌完毕,待压力自然降至零时,再关闭电源,开盖取出灭菌物。

其次,培养箱保持温度恒定。注意箱内不应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随手关闭箱门,以维持恒温。如培养物洒到箱内,应马上清洁,并及时消毒。培养物不宜与培养箱最底层直接接触,以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为保持箱内湿度恒定,可放入装水得容器保持湿度。每天记录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观察培养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对两次记录进行比对,及时校对仪器。

在实验室内需要使用的无菌器也应该及时正确地实施灭菌,无菌器具和器皿一般有明显标识,以便与非无菌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二)严格选用培养基

饮料微生物检验一般用乳糖胆盐培养基、四硫磺酸钠增菌培养基或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培养基等。必须有正规厂家生产,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质量标准,培养基平皿的制备商必须按照标准随产品附上书面鉴定资料,实验室应将此鉴定书保存一定时期。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应有质量控制,包括制备数量、制备日期、有效日期及制备者名字,培养基颜色、均匀度、厚度、光洁度、溶血与否、有否过多气泡、是否污染也必须检查。

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GB4789.28―89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做好原始记录。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在配制时应注意:制备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缸或铝锅中进行,如用铜、铁器皿,会对微生物生长方可使用。配制培养基应有培养基配制记录。配制培养基一般有毒害作用;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此外,要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培养基配制最好用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不含有含氯等抗菌物质,更适宜待检菌株的培养。配制培养基时应测调pH值,不同的菌株各有自身的pH值,调试过程中也可以使用1M NaOH或1M HC1溶液进行调节。

三、饮料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关口。针对检验过程,我国卫生、商检等部门都制订了一系列统一的标准检验方法,每个检验室根据这些统一的标准方法结合本室的具体条件,分别制定了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对检样的采取、登记编号、记录要求、检验规范、结果报告做了详细的规定,保证工作正规化、标准化。

(一)规范采集、运送和保存标本

在检验饮料微生物过程中,样品的采集学问很大,首先,要具有代表性,抽样方案与抽样工作保持统一,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复检的需要。当样品送到检验室时检验人员根据送检单要求的检验项目一一进行核对,验收样品的外观、包装状态及样品有无破损、流失、变质、污染。

其次,必须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口罩、拖鞋并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方可使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才可以进行检验工作。在采样完成后及时准确贴上标签,做好记录。

再次,采集完成后的样品,保存环境一般在0"C~5"C最为适宜,特殊样品应特殊保存,冷冻样品应保持冷冻状态,并及时送检。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德尔标准方法与标准规范进行检验,不可随意的进行操作。

(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检验检测过程中及时准确做好原始记录,要如实反映检验中的重要操作和数据结果。每操作一步得出一组数据,确认后及时记录,最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去除不必要的误差,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可以采取在检验报告中设置空白对照,发现检验操作环节中的问题及其原因,以便及时改进。最后在检验报告必须要经过复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差和低级所悟,但是不得涂改、伪造,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改,需要报请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修改。

四、检验报告及结果质量控制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归纳后,用回归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形成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是对上述检验工作的一个总结,必须经过规定的手续进行复查,照各类标准对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和作出合理的解释。有关人员签字后,加盖检验单位印章,以示生效。检验结果是需要公布的,所以要慎之又慎,这样才使检验结果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学术依据。

控制饮料微生物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及霉菌、酵母菌等,每种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的区别很大,这就给从事具体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性。既要对饮料微生物所处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进行考虑,也要对其所处的生物因素进行通盘监督,不良的环境条件会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饮料微生物检验检测要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这既是实验的要求,也是对企业、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预防医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

[2]黄镁:《饮料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第20期。

[3]马春颖、刘岩、白凤翎:《对市售饮料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6期。

[4]王福林:《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7年第18期。

[5] 吕绳凯、葛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要素》[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第1期。

第2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抗菌药物;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54-01

2004年8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单位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耐药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今年3月25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实施。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需要,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必须加强。

选择微生物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对病原的检出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甚至使检验结果误导临床,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标本采集的规范化。对不同的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及采集、运送应严格按照医政司颁布的操作规范进行。

目前从标本采集到给临床以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费时较长,需要2~3d甚至更长,此时病人的病情已发生了变化,检验报告对于治疗而言失去了一定的价值。为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病原学检验情况,要建立微生物检验分级报告制度即先报告涂片染色结果,再依次报告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以及耐药菌的初筛、确认结果[1]。临床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或提示某些感染有实用价值,要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常规步骤开展。病原菌的培养检出,对于感染的确诊,抗菌药物的选用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考虑有特殊病原的可能时(如厌氧菌、结核杆菌、真菌等),应采用特殊培养基提高阳性率。血培养时如病人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培养基内需加入抗生素吸附装置。痰标本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巧克力、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腹泻病人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腹泻病纲要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需设计合适的质控频率进行质控。质控菌株与常规标本一起进行,不能为质控菌株设计单独操作程序,不能专人专做。质控标准菌株的特性发生改变时要及时更换,在做生化和免疫试验时一定要设立阴、阳性对照。参加室间质控评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程序性文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工作。近年来,病原菌的检测已向标准化、微量化和快速简便方面发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PCR扩增等技术,已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第3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而微生物检验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关键控制点如下:

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分为无菌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净化实验室应采用封闭过滤除菌通风形式,吊顶、隔墙、围护全部采用彩钢板,地面作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并设置非净化区、更衣区、净化区。净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风速监测和及时更换过滤层罩,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使用超净工作台;无菌实验室应配紫外线消毒装置, 在使用前后都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质量监测;生物安全实验室除了正常管理、维护之外,要注意空气过滤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

二、 人员

保证实验结果的质量,首先应重视检验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当今的科技进步信息和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创造条件。卫生检验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经常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交流,以丰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卫生检验的水平。而作为卫生检验人员应具有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的质量控制指导思想.在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微检人员需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具有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卫生检验领域新的进展和动态,并须按照国家卫生检验标准来进行操作。

三、培养基、试剂的配置及保存

培养基、试剂的购买,应要求供货商出具“三证”。培养基和试剂使用前首先通过外观、批号、PH值、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 应检查培养基和试剂是否合格,是否在保质期内。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应有记录可查,培养基应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并且应有高压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配制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无菌试验,并有无菌试验记录,并根据检验微生物指标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试剂。基础培养基不仅要求细菌能生长,还必须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特征;选择性培养基按不同细菌的生长条件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培养基,此外还要选择不同的阳性对照菌株做质控,以检验培养基的质量,如细菌生长、抑制、溶血特征;典型菌落形态、色素等质量情况。配制和倾注培养基时,应注意控制培养基的PH值,因为PH值对细菌的生长影响较大。制好的培养基还应进行无菌试验,即35℃孵育过夜,看是否有菌生长。不同培养基应按不同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按细菌的生长抑制、形态、色素、溶血环等特征,判断培养基的质量。培养基和试剂的贮存应按照其说明的贮存条件来保存,不同批号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能混合使用。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微检所需的所有试剂、诊断血清和标准菌株,试剂和诊断血清应注意其有效期,并定期用标准菌株监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而标准菌株应注意妥善保存,专人保管,并做好菌种领取使用和销毁的登记制度。各种细菌鉴定用生化培养基,在有效期,应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检验。试剂如氧化酶、触酶试剂,每天用前须以阳性菌株测试,革兰氏染色液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作为质控菌。

四、仪器设备

细菌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等。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每天都要对其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高压灭菌器应对其压力表定期进行检定,在进行物品灭菌时,应做高压灭菌效果监测,并且有监测记录。净化台应定期检测风速, 要求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风速,若低于0.36~0.54m/s,则应更换工作台上方的高效过滤流罩。对于需要溯源的器具如温度计,应定期进行自校准和检定,因为控制温度在整个细菌实验中很重要的。

五、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质评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评价是对实验室作水平和能力的综合判断,也是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的检验。因此,除了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应尽可能参加范围更广泛的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卫生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1.样品的管理:样品应正确采样,并有充分的代表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采样,且送检样品的标志应是唯一性,同时要做好样品的交接登记保存及处置等工作。送检样品尽快检验,避免样品保存时污染、腐败变质,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2.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应按国家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或其他实验室认可方法进行。3.检验过程: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个样本要做空白对照和平行样,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4.报告制度:每张报告应有检验者、审核者、签发者的签名,并附有检验原始记录,以尽量避免错误的检验报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5.完善实验室管理:建立实验室内审制度,及时更新程序文件,以不断提高卫生检验管理水平,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七、 实验室的环境

第4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关键词】细菌 真菌 放线菌 羊草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87-02

羊草为禾本科赖草属植物,又名碱草。它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的重要建群种。羊草是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对不同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对改善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环境和盐渍化土地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羊草是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耐践踏,在发展草原畜牧业方面具有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意义[1]。羊草作为草原主要牧草资源以及收割干草的重要饲草,是我国东北松嫩草原、内蒙古中东部和西北草原的原始当家品种。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开荒种地、过度放牧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使羊草资源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2]。根际即指植物根周围数毫米的区域,根际微生物(聚居在根际土壤,以根际分泌物为主要营养的一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试验对不同生境羊草根际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吉林省西部长岭县境内。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更替现象明显。年平均气温4.9℃,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为22~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22℃。年降水量平均为470mm,多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为1668mm。该地区地带性植被为羊草草原,水平地带性土壤为淡黑钙土。群落类型以羊草群落占绝对优势,广泛分布在低地平原。

1.2研究方法

1.2.1 4月20日羊草返青期开始,按五点取样法在天然羊草地、人工羊草草地、林边羊草草地、农田边羊草草地选取羊草植株,将其根系区土样用铁铲挖出,抖掉根系土,取紧贴在根表附近的土样。在未种羊草的同一地块上取土作为对照。采样深度为0cm~10cm和10cm~20cm两个层面,按四分法将从各点采集的土样充分混合均匀,摊平,划分十字把土分为四份,取对角二份。分别将根系连同根际土壤一同放入无菌袋采回,具体参照文献。

1.2.2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细菌的分离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真菌的分离采用马丁氏培养基。自生固氮菌:稀释平板法,28℃培养7天后计数,阿须贝琼脂培养基;氨化细菌:MPN法,30℃培养5天后计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硝化细菌:MPN法,28℃培养10天后计数,改良的斯蒂芬逊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用Hutchinson培养液MPN法。

1.2.3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细菌和放线菌的计数采用平板混菌法,真菌计数采用表面涂抹平板法。

1.2.4菌株的鉴定:主要鉴定指标包括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培养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具体方法参照文献。

2.结果与分析

2.1羊草根际微生物的类群

(1)细菌。(2)放线菌。(3)真菌。

2.2不同生境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

细菌在不同生境中数量分布大小的顺序为:人工草场>林边>天然草场>盐碱地。真菌分布顺序为:天然草场>人工草场>盐碱地>林边。放线菌分布顺序为:林边>天然草场>人工草场>盐碱地。

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不同,所形成有机质的量和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微生物主要以植物残体为营养源,植物的质和量的差异必然导致根际微生物在各植物群落中分布的不均一性。

2.3不同生境根际微生物主要生理群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根际中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呈现出不均一性。自生固氮菌在不同生境中数量分布大小的顺序为:天然草场>林边>盐碱地>人工草场。纤维素分解酶分布顺序为:盐碱地>天然草场>林边>人工草场。硝化细菌分布顺序为:人工草场>天然草场>林边>盐碱地。氨化细菌分布顺序为:林边>天然草场>人工草场>盐碱地。

3.讨论

植物根际是生物和物理特性受到根系影响的紧密环绕根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微生物种群丰富,研究和利用这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库,正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国内外对羊草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因此研究一定区域内羊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工作量较大,对根际真菌和放线菌的研究,只探讨了其数量的变化,未对种群进行鉴定分析,此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境羊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根际微生物对羊草不同生境生长发育影响和指导羊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助于羊草根际微生物生态、微生物肥料等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准确地将检验结果回报给临床医生,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临床微生物送检率和检验质量普遍不高,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加以注意。

1医院管理的问题

1.1医院对微生物室的投入不够微生物学检验较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成本高、技术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医院对微生物室的软件、硬件投人不够,特别是近年心血管、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上升,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危险性及病原学检验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临床科室开展微生物检验项目,专挑一些效益好、操作简单项目甚至采用给临床医师提供“开单费”吸纳标本,为获取局部利益,降低成本、取消室内质控、不参加室间质评。

1.2临床医师对临床微生物学新进展了解甚少临床医师不能借助微生物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由于医师接收大量抗菌药物信息,用药前采集标本的原则遵循率低。有些医师甚至认为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限制了自由用药而加以抵制。

1.3职称评定受限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人员现大多数按技师资格评审职称,人为地割断了与临床密不可分的联系;某些院校技师职称无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导致有一定临床经验同时具有丰富临床微生物学经验的人才缺乏,进而导致对新疾病病原缺乏预见性和警惕性,对生物恐怖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1.4危险岗位工作津贴发放不合理津贴发放,微生物室与检验科一样,低于感染病科和皮肤科的现象普遍存在。

1.5收费方式不合理目前各医院微生物学检验收费方式采用按项目收费,由于标本分离病原菌的不可预知性,阳性标本常因高昂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费用导致赔本,制约了医院和科室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1.6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的问题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采集方法和时间、使用容器不当,标本保存和运送不及时不规范,标本标识不清等。

2检验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

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专业性、技术性以手工操作为主,多依靠形态学和生化反应进行鉴定,每一步骤均需要有效强的判断能力。虽然也有一些自动化仪器可以利用,但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免疫学检验等相比,检验人员的基础知识、个人经验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检验人员必须经常阅读有关资料,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和改进操作技术。检验人员都必须接受专门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掌握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1]。细菌室专业人员应保持稳定,。纠正只求检验速度,不顾质量的不良作风。

目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检验人员和临床联系不密切,包括与临床医生和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如果检验人员能做到随医生查房,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检验方案的设计及得出正确的结果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3标本的质量问题

正确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对提高检出率是至关重要的。标本采集时间是否恰当采集方法是否正确是整个检验的关键。如中下呼吸道标本,临床医生不但要注意要让患者在用抗生素前或者停药24h后来采痰,还要是深部咳痰后第2口痰,并用无菌容器封装,然后及时送微生物室检验;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血标本的采集,寒战或发热的前后采集也有不同的时间要求,且成人与儿童的血量上也有区别;现在医院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很多是由临床医生或是患者自己采集,特别是粪、尿和痰液标本。采集尿液多用中断尿采集法,尿标本要取中段尿10~20m,l并要排入无菌容器中;医生常让患者不经无菌操作自行收集中断尿,故常将外尿道的常居菌带入,造成标本严重污染。据研究,经严格无菌操作收集的尿液和不经清洗消毒处理,由患者自行收集的尿进行对比测试,往往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对于痰液标本,常由于缺少医生必要的指导,得到的痰标本常带有一定量的气管、咽喉及口腔常居菌,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下呼吸道的成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4检验方案设计问题

设计合理的检验方案对提高检出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形态学检验中常用的抗酸染色,多数实验室仍使用齐-尼二氏染色法,而这种方法和荧光染色法相比,阳性率要低10~30倍,尤其对用胺硫脲治疗的患者,这是因为胺硫脲能破坏分枝杆菌的抗酸性,而保留其荧光性。据资料介绍,有人用荧光法检查经多次齐-尼二氏染色法阴性的痰标本,阳性率高达13.5%。再有结核杆菌的直接涂片法和集菌检查法相比,后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据调查,目前多数实验室仍使用直接涂片检查法。

在培养检查上,标本的前处理和培养基的选择很重要。有些临床标本,如痰、尿等,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可除去污染的杂菌,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在培养基选择上。如疑是淋菌败血症患者,选用血培养基应不含多聚茴香脑硫酸钠(SPS),因(SPS)对淋菌有毒性。为了抑制革兰阴性菌,分离淋菌所用的培养基一般都加万古霉素。但据研究,有的地区多达15%的淋菌对培养基中万古霉素敏感而造成漏检。再比如,在取粪便分离培养时,常规所用的培养基是伊红美蓝琼脂和SS琼脂平板。在这两种培养基上,致病的肠杆菌科细菌能被选择出来,但同样能引起腹泻的弧菌科有些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因具有嗜盐性,在伊红美蓝琼脂上是不生长的,在SS琼脂平板上多数也不生长。如果对这类细菌仍用常规培养基分离培养,其结果也是造成漏检,所以在培养前做培养基性能试验,对培养基质量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以上几方面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果报告等方面也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能从上述几方面注意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善。

第6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关键词】 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放置时间;平板涂布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96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 在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 ml或1 cm2样品中含菌落的总数。一般认为, 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选择合适的稀释度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就可以获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1]。平板菌落计数法以其重复性好, 能真实地反应样品中活菌数量的优势成为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公认可行的方法, 并且在食品药品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方面, 控制口服制剂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也是评价企业各生产环节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2]。另一方面, 平板菌落计数法也可用于检测活菌制剂类药物的活菌数量。乳酸菌是食品工业和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菌株之一, 其活菌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因此, 研究乳酸菌的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其检测的准确程度, 进而有效控制药品制作中微生物数量, 提高产品品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5 g, 牛肉膏5 g, 酵母粉5 g, 胰蛋白胨10 g, 吐温(Tween)-80 1 ml, 葡萄糖20 g, 磷酸氢二钾2 g, 柠檬酸氢二铵2 g, 乙酸钠5 g, 硫酸镁0.5 g, 硫酸锰0.25 g, 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调节pH值至5.8, 121℃灭菌15 min, 用于菌体的活化。MRS固体培养基:MRS液体培养基添加2%(W/V)的琼脂粉, 121℃灭菌15 min, 用于菌落计数。BCN1360型生物洁净工作台;DHP-908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1. 2 方法 菌体的活化从-80℃取出嗜酸乳杆菌复苏纯化, 37℃、14 h活化两代。

1. 2. 1 菌悬液的制备 将上述活化后的第三代嗜酸乳杆菌菌液用0.85% (W/V) 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分别梯度稀释至10-5、10-6、10-7, 备用。

1. 2. 2 涂布方法及平板放置时间的影响检测 分别采用圆形、井字、先圆形后井字和90°转动平板横线4种涂布方法, 将10-5、10-6、10-7三个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在分别放置了3、6、9、12 h的MRS平板上。37℃培养48 h后, 挑选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计数。

2 结果

2. 1 不同涂布方法对于活菌数的影响不明显, 而对于同一涂布方法来说, 平板放置12 h后, 微生物生长的菌落数最低。见图1。

2. 2 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涂布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均大约在10%以内。见表1。

3 讨论

“2. 1结果”可能是由于培养基在放置12 h后内部的水分活度没有其他时间段利于微生物的生长[3]。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平板放置3 h时培养基表面较滑, 不利于涂布操作。综合考虑, 选择放置6~9 h的平板更适于菌落计数。

测定样品中的菌数方法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浊度测量法、粒子计数法、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电阻抗测量法、放射测量法、接触酶测量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平板菌落计数法具有能检测出活菌数, 更真实地反映样品状况以及重复性好, 样品中菌数高或低都适用的特点, 因此在药品研究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却甚少, 通过本研究发现, 涂布方法对于平板菌落计数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相反, 平板的放置时间对于最终菌落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影响, 当培养基放置时间过长(>12 h)时, 水分活度的改变会影响所培养微生物的生长。这利于提高平板菌落计数的准确性, 对更好地控制食品、药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华. 平板菌落计数的改进方法. 生物学通报, 2006, 41(1):51-54.

[2] 张松青, 王鑫, 郑笠. 麻荆止咳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海峡药学, 2014, 12(34):78-79.

第7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在临床医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由于新感染病的出现、耐药菌的涌现、常见感染病原谱的变迁和易感人群的不断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并没有象人类曾经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抗感染化疗时代的到来而逐一销声匿迹。相反,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新时期,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帮助临床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细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细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二、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标本采集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患者自行采集和医生采集。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进行正确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感染而产生误检,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检验诊断。

1、血标本的采集:对于寒战患者和间歇性发热患者,尤其是间歇性菌血症患者,应该在其体温寒战期或上升期进行采集血液。采集的血量儿童一般采集1~5mL,成人一般采集8~10mL。为了有效地提高其血液培养的阳性率,采集血标本时应该掌握好其采集血的频率、部位、容量、时间等因素,另外,还应该在24h内,从患者不同的身体部位采集2~3份血样。

2、脓标本的采集:应该将脓标本的采集置于用抗生素之前,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无细菌生长的情况发生。因脓标本分为两种,分别是外源性和内源性,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时,选定脓标本采集部位的时候应该选择深部的脓肿部位。采集标本完之后,马上就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细菌中途死亡的问题。而相对于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而言,采集内源性的脓标本更加困难,需要在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病理切片。

3、痰标本的采集:应该患者需要不断地进食,那么自然患者口腔内的菌群会随着摄入变质的食物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所以在痰标本的采集时,务必要嘱咐患者避免使用牙膏,用干净清水漱口来清洁口腔,避免出现杂菌导致误检的情况发生。在采集痰标本之后,应该马上用无菌器皿封装,快速送往微生物室进行检验。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用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感染。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室温下担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

4、 尿标本的采集:为避免尿标本的采集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应该要嘱咐患者认真清洗尿道口和外阴,在睡前少饮水,最好为晨尿中的中段尿。。因尿内含有大量有利于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所以应该尽快送检,控制在采集尿标本之后的一小时之内,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误检。

5、其他标本采集: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务必要清楚厌氧培养适合于哪些标本;对于采集大便标本而言,应该将性状与颜色都较为特殊的部分直接放入无菌容器内。

三、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心得体会

1、积极向临床医师和护士宣传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概念。比如血培养技术改进原理,特别在提高阳性率、缩短培养结果报告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真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快速培养和菌种鉴定中的价值;快速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仪。临床医师只有在正确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意义后,才会积极应用于临床工作实践,即增加了标本的送检率。 同时,还应该指导临床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与运送方法。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 采集和 运送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是我们能否准确及时的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的重要保证。

2、及时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提高检验质量。微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学科。近几十年来,感染的病原谱和耐药性发生许多变化,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之中,因此定期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3、协助临床正确阅读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单。近年来,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医院感染的病原 谱和 药敏谱发生 很大变化。以往罕见的微生物频频出现在检验报告单上,药敏试验的方法、受试品种、结果解释也又不少改变。临床医师对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发生了空前的困惑。微生物室应积极与临床沟通,帮助解决临床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报告单时的困难。指出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检验报告为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细菌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和局限性等。

参考文献:

〔1〕 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李秀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

第8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关键词:食品;不确定度;菌落总数;检测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因此,正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对客观分析测量结果,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ISO\IEC 17025:2005中明确指出:“检测实验室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2】

食品的卫生状况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是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而食品中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在食品微生物学中,基质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文以同样基质的10个样品进行分析。依据:ISO\TS 19036:2006《食品微生物学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探讨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基质:10分相同基质的凉菜,分别设为样品S1、S2、S3、S4、S5、S6、S7、S8、S9、S10。

1.2操作:操作A和操作B:分别代表测试员A和测试员B的操作,而且操作A与操作B不在同一日期进行。

1.3检测依据: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1.4培养基:由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提供的平板计数琼脂。

1.5检测仪器:宾得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冰箱、拍打式均质器、涡旋振荡器、1ml移液器。

1.6检测过程:分别进行无菌操作,将25g样品剪碎到无菌均质袋中,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根据样本的污染情况,选择2~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及时将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混匀,置36度培养箱内培养48h±2h,计数后,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计算菌落总数结果。【3】

1.7检测结果:

2 数学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2.1根据GB 4789.2-2010,建立菌落总数的计算公式为:

(N为菌落总数,d为第一稀释度,C为可计数平板菌落数之和,n1和n2为可计数稀释倍数的平板数。当仅一个稀释倍数的平板菌落数在计数范围内时,n2=0。)

2.2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

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主要由系统性效应和随机效应引起。本实验的不确定度与样品稀释、操作者、时间、温度、培养基和人员计数有关。

2.3评估原理

ISO/TS 19036:2006标准采用整体法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它以影响测试结果的分析程序的总变量为基础进行评估,其中,总变量包括可观察到的精密度(任意成分)和偏差(系统成分)。在食品微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中,通常仅考虑精密度。测量不确定度的整体法评估,是对全部测量程序最终结果可再现性的标准偏差进行实验性评估得到的。该标准偏差相当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4】

2.4计算

依照惯例,在计算之前,数据(微生物计数结果)单位应从CFU/g或CFU/ml转换为log10(CFU/g)或log10(CFU/ml)。

计算n个给定基质样品的再现性标准差SR的方法见式:

式中:

yij--对数转换值,单位为log10(CFU/g)或log10(CFU/ml)

i--样品的序号, =1-n(n≥10)

j--再现性条件的编号,j=A或j=B

3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3.1测量不确定度的标示

不确定度表述的方法可以为log10为单位的区间、自然值(每克或每毫升的CFU值)或百分比。

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导》的定义,扩展不确定度U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和包含因子k的乘积。取k值为2(大约对应95%的置信水平)。

测试结果可按照以下形式进行报告:

(1) ;

(2) ;

(3)xCFU/g或xCFU/ml ;

(4)xCFU/g或xCFU/ml

3.2不确定度的计算

根据表1计算再现性标准偏差:

以1号样品A操作为例(7.0×105CFU/g),测试结果可报告为:(5.85-0.14)log10~(5.85+0.14)log10,查反对数表,结果为512861CFU/g~977237CFU/g。

4 小结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有人提出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试来评估;有人提出合并样品方差来评估;也有人采用了Seppo I Niemela提出的根据菌落泊松分布特点去评估不确定度。【4】本文通过整体法评估了菌落总数检测的不确定度,用实验室内的再现性标准偏差来获取测量不确定度。在日常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较适宜用于菌落计数的不确定度评估。

参考文献

【1】雷质文.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S]

【3】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S]

第9篇:微生物培养基报告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样品测试内容对奶粉中所含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实施定性分析。生化反应鉴定要求到属或者种。

1.2方法

1.2.1仪器、试剂

检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为恒温培养箱,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系统(生产企业: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所用培养基以及试剂主要由BD、北京陆桥技术、法国科玛嘉、青岛海博有限公司提供。经过检定及校准,研究中所用仪器设备、试剂等均在有效期内。

1.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1]作为参照,对所选样品实施微生物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实施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验所得相关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和准确性。

1.2.3实验室检验

①无菌操作分别将样品接种mLST-Vm肉汤、李氏增菌肉汤LB、缓冲蛋白胨水、肠道菌增菌肉汤、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3%)、改良EC肉汤、氯化钠肉汤(7.5%)、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中,然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适当温度环境中进行适当时间的培养。②分别挑取以上增菌液接种至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TSA、PALCAM平板、沙门菌显示平板、HE、XLD、TCBS平板、弧菌显色平板、MAC、大肠显色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B-P平板、MYP平板中,放置恒温培养箱适当温度环境中进行适当时间的培养。③对增菌液中细菌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平板上菌落特点进行密切观察;④在MAC菌落特点为粉红色、中等大小菌落,大肠显色平板上为蓝色菌落。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上为蓝绿色菌落,在TSA上为黄色菌落。其它平板上无可疑菌落。⑤选取平板上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挑MAC、大肠显色平板、阪崎肠杆菌显色平板及TSA上可疑菌落接种至TSI(三糖铁)、MIU(动力-靛基质-脉酶)、普通平板中,并进行培养。⑥对MIU、TSI结果进行观察,选取普通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实施氧化酶实验。选取两种可疑菌纯培养物行生化鉴定。

2结果

主要检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阪崎肠杆菌。增菌之后行接种选择平板相关操作和所获得的结果均与直接接种法相同。本次研究结果上报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控样品检验获得“满意”结果。

3讨论

在实施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中,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为一种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进行验证的最有效措施之一[2]。目前,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室间,主要选用该种方法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实施质控考核。在质控考核过程中,相关分析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实验室检测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对医学检验、食品卫生检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操作步骤和流程等均有全面了解,并娴熟掌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相关病原菌进行全面考虑[3]。在实施细菌鉴定过程中,工作人员须时刻保持清晰思路。同时实施增菌、直接划平板,对增菌以及分离培养基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培养基营养状况以及培养环境的温湿度等能够符合培养条件,在检验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漏检率,提高检出率。在常规样品检测、实验室间质控考核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均须首先要保证室内质量控制,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同时,在检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检验及分析工作人员必要要重视每份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实施检验流程及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样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设计的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细菌染色、培养基选择、试剂使用等各个环节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精准性,进而保证样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及准确性。在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中,食品微生物检验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相关机构必须定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施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考核,对实验结果进行严格把关,进而推动卫生检疫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促进实验室检测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进而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能够有序、快速进行,并保证检验质量,进而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曲桂娟 许杰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柳勤,叶新,张惠文,等.2015年天河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4(10):540-54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