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剂学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GMP;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在学院领导对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下,在结合我专业进行的教改实践下,以及调研时了解到的兄弟院校在本专业的教改情况下。该如何对我专业进行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本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着。
1 药物制剂专业的现状
1.1 教师队伍
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名,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2人,助理讲师4人。专业教师全部为一体化教师,中级药物制剂工11人,高级药物制剂工10人。学历方面,教师中制药工程类硕士学位5人,生物制药硕士3人,制药工程类在读硕士6人,药学相关专业本科6人,医学本科1人。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改经验丰富,一体化教师众多,这为实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改研究奠定了教师队伍的基础。在GMP教学方向上,专业教师有6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4人,六人均能够独立完成GMP一体化教学课程,具备“五位一体”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1.2 实训条件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现有实训场地为1号实训楼的3、4两层,其中3层为GMP仿真实训车间,能够真实模拟片剂、胶囊剂、水针剂、颗粒剂等剂型药品的生产。4层有分析检验室、一体化实训室、药品营销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室等实训场地,能够满足对药品检验及营销的实训。由于GMP学科涉及范围都在三楼的GMP仿真实训车间。因此此实训场地可为“五位一体”GMP实训课改提供场所,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GMP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
1.3 教学资源
药物制剂专业为14级学生准备了五间教室,每间教室能容纳35-40人教学,黑板、讲台、课桌椅齐备,每间教室均安置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对“五位一体”课改的硬件要求。
1.4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情况
我院2014级药物制剂学生共招生170人,大多数学生来自黑龙江省,其中76%为城镇户口学生,24%为城市户口学生;初中毕业学生占总数的81%,高中毕业占总数的16%,初中毕业证待发者占2%。为了确保“五位一体”课改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按个人情况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但基本保证各班级初高中毕业生比例均等。
1.5 就业岗位技术
药物制剂学生毕业之前均需要参加哈尔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技能鉴定考试。鉴定相关工种有药物制剂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化学检验工等等。GMP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1.6 教材情况
一共选用了3个版本的教材。最开始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进一步提升,换成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教程),应用良好,单考虑到这套教材是高等职业药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太适用中职学生学习。后来选用的是《实用药品GMP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突出了案例的引入,以任务领引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对药物制剂教学进行课改研究,并研讨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方法、调整方式方法,最终建立适合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研究法
本次“五位一体”课改研究方法应用经典的实验研究法。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验证“五位一体”教改对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改。(1)教师队伍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2)教材编写一体化,针对就业岗位实际要求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3)教学内容一体化,突破以往书本理论的限制,将更多与就业相关的实训内容进行填充;(4)教学组织一体化,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学分代替工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5)教学评价一体化,根据平时学分、阶段考核、技能大赛、实训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2.2 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2.2.3 创建优化校本教材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学生应用教材进行整改优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GMP学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五位一体” 课改。将原有内容进行分解,划分为以下大项目。项目一:认识理解GMP(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二:物料的管理(其中包括5个任务);项目三:药品生产前准备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四: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10个任务);项目五:药品生产结束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六: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七:药品质量管理与质量风险的控制(其中包括3个任务)。在校本教材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均有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每一个理论部分都有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2.4 理论教学改革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引导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职业类元宵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如何利用“五位一体”理论将GMP学科进行课改教学的方法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在理论教学中将一体化课改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转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2.5 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在一体化实训课改教学中,设置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内容。如:物料的接收与储存。原来的教学就是将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不如设计一次一体化实训来的更加好,让学生情景模拟,假设一个药厂的车间购进了物料,应该怎样分配,怎样记录,物料储存在哪里,物料进入车间由谁来审核,去哪些相关部门申报等等一系列内容均在模拟实训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
2.2.6 教学考核制度
【关键词】药剂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KGHD-03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7-0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设计原理、制剂处方与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开发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药物制剂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而药剂专业硕士是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有扎实药剂理论基础,并适应药学制剂行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对从业者的经验技能要求较高,旨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但从我校就业率调查来看,药剂专业学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数量总体来说低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且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尚需进一步观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上存在一定困难。
1.出现的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1 在招生途径上
由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不仅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招生过程中,对报考药剂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起点要求要高,才能保证其在3年的硕士生涯中,能快速提高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但现实遇到的情况是,由于长期以来高校“重科研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加上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目标并不清晰,扎堆报考科学学位的较多,而专业硕士却少人问津,导致其招生生源并不理想,有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虽然该群体的其它学术背景较为扎实,但药剂专业基础较差,直接影响了实际操作技能,这给后续的教学带来很大困扰,故教学效果经常不太理想。
1.2 在培养方式上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专业硕士重视的是实际技能,学术硕士重视的是科学研究。二者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模式也应该不同,专业硕士在培训时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为此学校开展了专业硕士双师型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近几年高校硕士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高校很多教师又以科研为主,真正应用型的导师少之又少。所以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方向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学术硕士研究方向,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研究方向较少。且专业硕士常常归属于单一学科,学科间交叉较少,造成培养的专业硕士知识体系与企业需求相差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的不认同感,这也直接导致了药剂学硕士的就业率较低。
1.3在就业指导上
随着高校硕士大规模扩招,社会上对科研人员需求达到相对饱和,急需应用型人才。但由于在培养过程中,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学习的课程相差无几,故导致很多专业硕士在自身定位上不够明晰,学生本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严重认识不足的特点。这使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重点性的对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和加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导致与社会,尤其是企业的需求相脱节。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直接造成了现在专业硕士就业难的问题。而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药剂学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就业并不尽如人意。
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对本校的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如下改革,旨在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2.1加强对药剂学专业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在学术水平方面,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学术价值转变为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应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药剂学专业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备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的能力,综合素质方面,通过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培养出与药剂学专业相衔接的高素质应用实践型人才。根据药剂学专业硕士的学习方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2.1.1在新剂型设计方向,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参与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通过融入教学工作,能快速的熟悉各种剂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如通过准备压片实验,熟悉了压片机的工作原理方法,出现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对于后续的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2.1.2 在临床药师方向,加强学生的临床用药技能培训,包括审方,有无配伍禁忌,有无常见的药物检测等等。
2.2改变培养方式
现行的药剂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通常是课程+实践的方式,其课程结构通常的模式为:学位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可变性较小,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同,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做出指导。如临床药师方向,就业方向以医院合理用药为主,故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监测是其常见的选修课程。并安排其在医院药房实习2-3个月,以加强临床药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针对新剂型设计方向的专业硕士,主要培训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则仪器分析方法,靶向制剂,免疫分析方法是其常见的选修课程,并安排其去合作企业实习,将实验室与企业生产相衔接。
2.3加强校内应用型导师队伍建设,注重强调交叉学科,注重融会贯通
药剂学研究涉及到诸如物理化学、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化学工程等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关键技术的突破更有赖于跨学科的研究联想和技术支持。增进与相关专业领域的部门机构的沟通联系, 是加强高校应用型导师队伍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从而培养优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硕士学位在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并不忽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除掌握专业基础问题外,学生对本专业前沿课题及问题也要有深入探索及解决能力。我们在培养药剂专业研究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临床药学为主的专业硕士,除了常见的药物基本知识要烂熟于心,其药理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有所掌握,比如检测心血管疾病用药,常见的模型要了解,给药之后跟药物检测有关的药动学知识也应该清楚,比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而新剂型方向的专业硕士,重点锻炼其创新和操作能力,需熟悉常见的制药仪器,如流化床制粒机,高压均质机等等,这就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知识作为指导。
由于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又经过了2003年以后的硕士急剧扩招阶段,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由于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模式看,全日制药剂专业硕士教育体系都保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痕迹,所以专业硕士毕业生实际上并未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如何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笔者在进行学生培养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拟定大致的培养方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现行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灵活性较小,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问题。要想真正解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需要有关研究生组织管理部门有相当的重视,借鉴国内外成功培养范例,大力改变其束缚影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关系矛盾,以促进专业硕士学位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关键词】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耐久性;水理性质;崩解特性
1引言
宁夏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井工开采过程中,矿井巷道地坪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为了节省煤矿开采成本,解决煤矸石堆积带来的问题,通过对煤矸石混凝土进行力学试验研究其用作煤矿巷道地坪铺筑材料的可能性。
3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分析
3.1混凝土标准
我国通常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棱柱体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来评价混凝土。我国常将28d抗压强度小于50MPa的混凝土称为普通混凝土,将50MPa至99MPa的称为高强混凝土,将100MPa及其以上的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3.2配合比试配及调整
对计算过后的初步配合比进行调试,在不改变水灰比的前提下,对单位体积的水泥浆用量进行调整,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符号指标,得出最终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
表1:煤矸石混凝土试验配合比
型号 水灰比 沙率(%) 单位体积骨料用量() 坍落度(mm) 立方体轴心抗压强度(28d)
水 水泥 沙 粗骨料 减水剂
C30 0.45 0.42 176.4 392.0 766.6 1014.6 3.92 160 37.6
C40 0.4 0.35 229 572.5 590.3 1101.1 5.73 185 46.1
3.3试验
3.3.1抗压试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极限载荷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表2:平均抗压强度数据表
编号 极限载
荷F(kN) 受载面积
(mm2) 抗压强度(MPa) 平均抗压强度(MPa)
1 1053.2 22500 46.8
46.7
2 1078.3 22500 47.9
3 1024.6 22500 45.5
通过试验发现,加载破坏煤矸石混凝土试块,破坏断面主要为煤矸石界面,没有发现煤矸石被劈开的情况,这表明煤矸石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基本上与普通强度的天然混凝土接近,因此,煤矸石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破坏形态相差无几。
经过试验测定,测得1,2,3号C40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分别为46.8,47.9,45.5MPa,平均值为46.7MPa,与按要求配制的C40的普通混凝土强度差不多。其中,由于在制作试块当中可能存在不太标准的操作,这些可能导致一定的试验误差。但是,试验基本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煤矸石混凝土的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状态差不多。
3.3.2抗折强度试验
试验步骤:
(1)取出试块将表面擦干净。
(2)装置试件,使成型时的侧面为承压面,安装偏差要低于1毫米。
(3)施加均匀连续载荷。试验试块为C40的混凝土试验,因此,取每秒钟0.05~0.08MPa,直到试件接近破坏时,立即停止调整试验机的油门,直到试件破坏。根据试验得出数据如表3:
表3:抗折强度试验数据记录
组号 破坏载荷(kN) 抗折强度(MPa) 平均抗折强度(MPa) 理论抗折强度(MPa)
1 40.51 5.40
5.11
4.30
2 35.73 4.76
3 38.86 5.18
煤矸石混凝土试件为150mm×150mm×550mm棱柱体,跨度450mm,采用4分点加载,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1)进行试验。煤矸石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按下面公式计算:
3.3.3抗拉强度试验
根据弹性理论,按下式计算劈裂抗拉强度:
对煤矸石混凝土试块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整理试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见下表4。
表4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表
试验代号 养护时间(d) 破坏载荷(kN) 破坏载荷平均值(kN) 劈裂强度()
1 2 3
1 28 110.3 114.8 116.5 113.9 3.22
2 28 100.7 110.2 109.2 106.7 3.02
3 28 97.8 101.7 108.7 102.7 2.91
通过试验观察,在加载初期,煤矸石混凝土试块的表面没有裂纹出现,但是随着载荷的持续加大,试块内的应力不断增加,试块逐渐开始出现裂纹,最先出现裂纹的地方为试块中央,随着载荷的持续加大过程,裂纹开始向垫条附件发展,直至最终试块被劈开。
通过试验发现,煤矸石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但是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4试验结论
由于地坪混凝土主要以受压为主,对混凝土去其它性能要求不高,从抗压强度角度试验证明,煤矸石可以作为混凝土的骨料用于次要巷道地坪混凝土。另外,对于主要巷道地坪混凝土骨料能不能用煤矸石替代,需要解决耐久性问题,因为煤矸石的遇水容易崩解,若在长期水环境下,没矸石发生崩解,那么煤矸石混凝土整体强度会急剧下降,所以,煤矸石的水理性质是下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洋,赵禹,祝百茹. 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 非金属矿. 2014(01)
[2] 周梅,田博宇,王强,牟爽,浦倍超. 自燃煤矸石粗集料对砂轻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3(11)
关键词:药剂学;抛锚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4-0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与制剂的生产、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联系紧密。但是药剂学课程学习内容多而散,叙述性、记忆性强,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特别是难以灵活运用。抛锚式教学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学理论之一,在国内外教学领域受到极大推崇,国内相关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以抛锚式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抛锚式教学理论概况
抛锚式教学理论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在当今世界教育理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其中由John Bransford领导发展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目前是比较成功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较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现实意义。(2)提出问题,在上述人为创设的情境下,提出与当前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就是“锚”,因此这一环节也被称为“抛锚”。(3)自主学习,教师先不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顺着线索去自学有关知识。目的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合作学习,每位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辩论,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和有关知识点的理解。(5)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解决前述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当前我院药剂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药剂学是一门应用型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宗旨是将各种药物制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靠的制剂,本身就是为解决药物的应用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在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更难以使学生将药剂学中牵涉较广的各方面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去解决药物制剂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因此,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药剂学的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完后能解决问题”展开。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为创设的具体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能够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终具备一定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以抛锚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药剂学教学改革过程
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以片剂为例说明抛锚式教学理论的运用过程。
1.创设情境。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剂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片剂,对片剂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所以“片剂”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情境。
2.提出问题。在学习片剂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液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等剂型,对于固体制剂的处方以及固体制剂一般制备方法、制备流程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片剂》这一章开始后,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制备片剂的物料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求。然后指明关于片剂的辅料在教材中的位置,在不具体讲解每种片剂辅料的作用和常用的材料种类的前提下,给出一个典型的片剂处方(如维生素C片剂),让学生自己分析处方中每个成分的作用,初步确定制备该片剂的具体操作流程。
3.自主学习。教师提出上面的问题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在课堂上引导思考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干预,而是引导和观察学生的思路并与之进行讨论研究。自主学习是整个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4.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将自己对“维生素C片剂”的处方分析和制备操作流程发表出来,教师总结几种代表性的学生结论,组织学生对这几种代表性结论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大家统一意见,确定维生素C片剂的最终处方分析结果和制备流程。最后教师拿出标准答案,让学生们对比,并进行总结,特别是指出学生在自学过程容易存在的认识偏差。
5.效果评价。在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兴致盎然,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参与愿望。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教师以讨论伙伴的形象出现,而不再是以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出现,拉近了学生同教师的距离,很多学生在课后主动找教师交流讨论各种问题。
四、抛锚式教学理论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抛锚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本身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适应。大多数学生在十几年的受教育历程中,已经习惯了以往的那种以应试为目标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特别是三本院校的学生,较为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了依赖老师来获得现成的知识,而对于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基本目标,以自我主动学习探索知识为特点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一时还难以适应。突然之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学生往往手足无措。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一个适应过程。
2.现实教学环境的限制。以本校为例,理论课一般实行大班教学,每个课堂有将近100名的学生,而且课程的总学时不断被压缩,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来说,学时过短、课堂人数过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优势的发挥。
3.缺乏量化评价抛锚式教学模式效果的手段。一般通过学生的试卷考试分数来来评价其学习效果。但常规的考试分数难以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只能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来进行定性评价,缺乏客观的定量评价指标和标准。这就容易造成对学生评价的主观差异,这个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
在药剂学理论课堂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在药剂学理论教学中采用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和困难,要想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在社会普遍对大学教育质量不满的今天,在一方面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情况下,要想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较为僵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抛锚式教学思想在药剂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药剂学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禄,陈国广,李学明,任丽莉.抛锚式教学理论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5,21(5):35-36.
[2]Chapman,Michae1.Constructivism and the Problem of Reality[J].Journal of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1):31-43.
[3]李志河,赵唱,张建伟,谢新观.基于Web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6):59-63.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剂学;博士研究生;选题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4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1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financing of subjects of TCM preparatio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To guide subject election of TCM pharmaceutics PhD. Metho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re raised in this article in terms of application projects, amount of money, winning bid, and main responsible units of TCM preparation subjects of NSFC. Results Totally 186 funding projects with 60.58 million yuan were funded in the past 13 years. Liposome, nanoparticle, and micelle appeared frequently as new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Meanwhile, microdialysis and pharmacokinetics were the hotspots of winning bid.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key qu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harmaceutics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of cross disciplines, subject election of TCM pharmaceutics PhD was suggested to focus on evaluation techniqu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Meanwhile, the balance among basic researches, applied researches, and sustainable researches is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pharmaceutics;doctoral student;subject election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专家的带领下,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为目标,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出发,确定了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即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其基金规模从1986年的8000万元起步,增至目前年均支持经费逾百亿。医学科学从最初隶属于生命科学研究大范畴,到2010年独立成为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资助下,近10年来,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快速的发展。借助多学科交叉配合手段,把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信息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前沿技术引入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在中药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药效物质基础、药性理论、证候理论以及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药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受理的申请项目数从2001年的830个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4052个,金额增长超过100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国家“十二五”的总体部署,以学科交叉研究为主要特征的优先发展领域,包括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和跨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并以多种资助形式联合配置的方式,促进这些领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关键问题的突破。其中,医学科学部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包括基于药物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药物基础研究与中医方剂基础研究。与药剂学相关的研究方向有:药物新型释放系统和靶向传递,生物标志物与个性化治疗药物的基础研究,药效差异及其与个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表观遗传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中的作用机制。
兹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进行检索,从申请项目、金额和中标项目、金额及主要承担单位等角度统计分析2001-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中药制剂学科的资助情况,以期对该学科博士生选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数据库[1]。登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http://),进入“项目综合查询”页面,在“申请代码”项下选择“H2806中药制剂”,在“批准年度”项下依次选择2001、2002……2013,查询、获取所有数据信息。用Excel2007对所获得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药制剂学科资助项目及其经费稳步提升
自2001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药制剂研究领域共资助项目186个,资助经费6058万元,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资助项目数和经费较2009年均呈大幅增长,分别为60.0%和61.8%。此后2年,项目数增长趋于平缓,从24项增至28项。事实上,自2009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将医学部从生命科学部独立出来而成为单独部门给予相应的学科发展支持。这一举措对推动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从资助经费看,2010年资助经费增长与项目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但2010-2012年资助经费的增长与资助项目的增长却不尽然。与资助项目数增长缓慢相比,资助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前一年的53.4%和35.1%。此外,中药药剂学科在符合整体上升发展趋势的同时,2013年的中标项目数和金额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获助项目数和经费分别较2012年下降了17.9%和21.8%。这是否预示着整个学科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可能是什么,值得业界认真思考。2001-2013年中标量及中标金额见图1。
有学者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从申请者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片面追求新技术、新指标和多学科交叉表面化是中医中药学科在课题申请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另外,模仿痕迹明显、原始创新不足是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2]。笔者认为,中药学科的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如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适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型递药系统评价技术等均制约了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
2.2 研究热点
随着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近5年来,中药制剂新型递药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在中药制剂学科的中标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见图2)。其中脂质体、纳米粒、胶囊等新型递药系统不断出现在资助名单中;而在新型递药系统中,靶向制剂的研究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微透析技术、均衡释放与药代动力学等也是中药制剂方向的中标常项。这些都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优先发展领域的重视。
3 小结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博士生融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为一体的结晶。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决定了学位论文的内容和价值。有研究指出,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具体反映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缺陷及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3]。国家创新体系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国家对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选题的创新性与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性密切相关。对博士生所处的研究阶段而言,合理选择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更易体现创新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代表着学科发展和创新的前沿,是博士生选题非常重要的风向标。从上述的项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中药制剂学科的研究热点逐渐集中到新型递药系统的构建和评价,这无疑可以成为中药制剂学科博士生选题的重要切入点。而针对中标项目的特点,结合多学科交叉,围绕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科学性问题,如符合中药特点的新递药系统的评价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均是值得关注的选题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项目综合查询[EB/OL]. [2013-09-13].http:///egrantindex/funcindex/prjsearch-list#.
[2] 商洪才,黄金玲,韩立炜,等.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45- 1050.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1],对结肠癌有明显的作用[2]。但在抗癌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把奥沙利铂做成脂质体制剂可以减少其毒副作用。而包封率是脂质体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实验旨在对奥沙利铂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用超滤-HPLC法测定奥沙利铂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为奥沙利铂脂质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LC-10AT泵,SPD-10A紫外检测器,浙大智达N2000工作站);765MC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2000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H100D均质机(ATS Engineering Inc);Sartorius BP211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Millipore Amicon Ultra-0.5mL 10K超滤离心管(Millipore,Carrigtwohill,Co,Cork,Ireland);TDL-4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试药奥沙利铂脂质体(自制);奥沙利铂(珠海远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10501);Triton-X100(Amresco,批号20110411);色谱纯甲醇;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包封率测定方法的选择包封率是脂质体处方工艺筛选和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IXE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包封率计算公式如下:
包封率=■×100%
要测定包封率就要把游离药物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游离药物的方法有:凝胶过滤法、透析法、鱼精蛋白沉淀法、超滤法等[3]。本文采用超滤法对奥沙利铂脂质体的游离药物进行分离,并测定其包封率,操作简单,省时。
2.2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0nm;进样量:20μL;柱温:常温。
2.3专属性试验分别取空白脂质体、奥沙利铂脂质体,破膜并稀释至适当浓度,另取奥沙利铂标准贮备液加水稀释到适当浓度,分别进HPLC,记录图谱,测定结果见图1。如图所示,辅料和溶剂对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含量测定没有干扰。
2.4标准曲线的建立取奥沙利铂标准贮备液,分别加水稀释成浓度为0.01,0.02,0.03,0.05,0.1,0.5,1 mg・mL-1的系列标准溶液,分别进HPLC,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A=6348070C+13431(n=7),R2=0.999,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在0.01~1m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2.5精密度试验取奥沙利铂标准贮备液,加水稀释成浓度为适当浓度的奥沙利铂溶液,分别进HPLC,平行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RSD=1.17%。
2.6考察超滤膜对奥沙利铂溶液中药物的吸附能力取奥沙利铂贮备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5,0.2,0.05mg・mL-1的奥沙利铂溶液,各取3份,分别置于超滤离心管中,以3000r・min-1的速度离心2min,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分别进HPLC。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1.64%、98.78%、101.04%;RSD分别为2.30%、0.16%、1.29%。
2.7回收率试验分别取1mL空白脂质体于10mL容量瓶中9份,分别加入5mL、2mL、0.5mL奥沙利铂贮备液各3份,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把上述9个容量瓶中的溶液分别置于超滤离心管中,以3000r・min-1的速度离心2min,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分别进HPLC。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4.86%、99.55%、102.57%;RSD分别为1.36%、1.07%、0.66%。
2.8总药物含量的测定精密吸取奥沙利铂脂质体1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1mL10%Triton-X100破膜,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进HPLC,测定奥沙利铂脂质体的总药物含量。
3讨论
对于载药脂质体,常用的分离游离药物的方法有:凝胶过滤法、透析法、鱼精蛋白沉淀法、超滤法等。本文采用超滤法对奥沙利铂脂质体的游离药物进行分离,并测定其包封率,操作简单,省时。本实验旨在奥沙利铂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进行研究,并对其线性、回收率等进行了方法学上的考察,建立了超滤-HPLC法测定奥沙利铂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方便、快捷,为奥沙利铂脂质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美燕,梅兴国. 铂类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9):673-676.
[2] 余邦良,马亚平,刘全忠,等.铂类抗癌药物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72-80.
[3] 雷国峰,陈琳,邓英杰,等. 超滤法-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脂质体包封率[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04):237-239.
高分子材料是指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分子构成的材料。按其来源,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合成,半合成材料,包括了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从1907年高分子酚醛树脂的出现以来,高分子材料因其普遍具有许多金属和无机材料所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获得迅速的发展。然而,现在大规模生产的还只是在寻常条件下能够使用的高分子物质,即通用高分子。它们存在着机械强度和刚性差、耐热性低等缺点,而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高分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尤为重要。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高冲击性、耐极端条件等高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不但能解决现阶段的高分子材料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将积极地推动高分子材料向功能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十二五计划也将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纳入了其中,作为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必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材料技术的发展。
1.国内外高分子材料开发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步,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新纪元。材料工业与信息工业,生物工程,能源工业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共同构成了应用性材料科学的最重要的三个领域。高分子材料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占领了巨大的市场。
世界高分子材料工业正在高速地发展着。世界合成树脂量从1950年的1.5M工增长到2005年的212M工,每年大概以5%的增长率在迅速地增长。现在塑料的产量早已超过了木材和水泥等结构材料的总产量。合成橡胶的产量也已超过了天然橡胶,而合成纤维的年产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棉花、羊毛等天然和人造纤维的2倍。对于我国而言,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树脂进口国,每年进口的树脂数量大约是世界树脂总贸易的25%到30%。我国的树脂合成工业正高速地发展当中,树脂合成能力也在飞速地提高中。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差距。
2.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从上世纪30年代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开始到现代,世界工业科学不再只是满足与对基础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从90代开始,科学家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高功能,高智能的高分子材料开发上。现代工业对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需求日益强烈。
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主要是集中在制造工艺的改进上,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就目前而言,合成树脂新品种、新牌号和专用树脂仍然层出不穷,以茂金属催化剂为代表的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开发仍然是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开发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开发新聚合方法方面,着重于阴离子活性聚合、基团转移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的丁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高分子复合技术,以及出现于50年代的高分子合金化技术后。新的复合技术和合金化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也更加重视在降低和防止高分子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快高分子材料回收、再生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开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
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不但能够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于材料工业的高要求,更能够促进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生产能力,更能体现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3.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现代高分子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如玻璃而言是后起的材料,但其发展的速度应用的广泛性却大大超越了传统材料。高分子材料既可以用于结构材料,也可以用于功能材料。现阶段新型高分子材料大致包括高分子分离膜,高分子磁性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这几大类。
高分子分离膜是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的半透性薄膜。采用这样的薄膜,以压力差、温度梯度、浓度梯度或电位差为动力,与以往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更加的省能、高效和洁净等,被认为是支撑新技术革命的重大技术。
高分子磁性材料是磁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的新的应用。早期磁性材料具有硬且脆,加工性差等缺点。将磁粉混炼于塑料或橡胶中制成的高分子磁性材料,这样制成的复合型高分子磁性材料,比重轻、容易加工成尺寸精度高和复杂形状的制品,还能与其它元件一体成型等。
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能够对光进行透射、吸收、储存、转换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目前,这一类材料已有很多,应用也很广泛。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指高分子材料和不同性质组成的物质复合粘结而成的多相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最大优点具有各种材料的长处,如高强度、质轻、耐温、耐腐蚀、绝热、绝缘等性质。
这些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医药卫生和尖端技术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生物医用材料界上,研制出的一系列的改性聚碳酸亚丙酯(PM-PPC)新型高分子材料是腹壁缺损修复的高效材料:在工业污水的处理上,在不添加任何药剂的情况下,利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物理法除去油田中的污水:开发的聚酰亚胺等热固性树脂及苯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这些材料比强度和比模量比金属还高,是国防、尖端技术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同样,在药物传递系统中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药剂学中应用,在包转材料中的应用等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已经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各种产品的物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作为材料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工业的进步。区别于我们已经开发研究成熟的一些传统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存在着无穷的潜力。正如一些科学家预言的那样,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将有可能会带来现代材料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参考文献
[1]程晓敏,高分子材料导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正超,高分子材料开发现状与展望[J],科技与经济,2000.(02).
[3]郝敬辉,新型高分子材料物理法处理油田污水[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07)
[4]黄凯,高分子材料在药物传递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学2010.(SI)
[5]于金海,应用新型可降解材料修复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知网论文总库2010.
[6]黄丽,高分子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高分子材料,百度百科.
[关键词]药学专业 无机化学 校本教材 编写 规则
[作者简介]孙敬(1964- ),女,辽宁朝阳人,通辽职业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法。(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50-02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发展速度迅猛,应运而生的高职教材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内出版了大量高职教材,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好教材。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对人才的专业需求不同,技能侧重不同,要求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统一标准。为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通辽职业学院化工学院无机教研室根据教学实践探索,编写出对外服务于企业的需求与发展、对内适应于学生具体情况的高职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校本教材。
一、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育部曾就高职教材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弱化其理论性,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应明确具体,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本质上讲,所有课程的体系都是对教材内容的筛选、组织、实施的体系。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课做准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基础。因此,在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就业岗位需要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从专业角度出发,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围绕必需的知识点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
二、成立长期相对稳定的校本教材编写组
药学无机化学为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课做准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在成立校本教材编写组时,吸纳专业课教师和医药企业专家参与,编写组成员以承担药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主,由承担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课程教学的教师和药厂的行家共同组成。编写组成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负责教材内容的制定、编写、试用、跟踪、反馈、修正直至定稿。
三、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的细则
1.依据岗位和专业课的需要筛选教材的知识点。高职药学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确定程序是由药企的专家提供其需要的岗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承担药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决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知识点。药学专业课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无机化学是专业课的基础,为其他专业课打基础,其知识点决定于专业课。根据专业课内容的具体需要,确定无机化学课程必须包括原子、分子结构;溶液、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和还原和配位化合物等内容。这是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实用为准”的原则,在编写过程中要弱化理论,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注重专业课的实用性,即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做到所选知识点是必需的、实用的。
2.知识点明确具体、重点突出、够用为度。围绕所选择的每一个知识点组织、编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具体。重点就是专业课所需要的具体内容,目标就是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水准。这是一章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最终教学目标,其余内容均为其服务。核心内容是一章的教学重点,要精讲细讲,深入剖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深度以专业课够用为准,其广度以专业课及学生将来的继续教育够用为度。如酸碱平衡一章,其核心内容是缓冲溶液,包括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属重点剖析的范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如。其中关于弱电解质溶液的pH计算,只推导出一元弱酸、弱碱pH的计算公式,在后续课程及后续教育中即已够用,对教材中出现的公式,如缓冲溶液的pH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中的P=KbB 、Tb=KbbB 、Tf=KfbB 等,只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对其理论推导不做要求。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在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力争做到深浅适中、宽广适度、简明适用。
3.调整难易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每一章的知识体系中,内容均以核心内容为中心主线进行展开,包括的内容均为核心内容必须用到的,为最终教学目标做铺垫、做准备,并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任务。整章内容的安排、组织,要自成体系,每课节之间形成有机整体,并呈现出先易后难的自然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酸碱平衡一章教材的先后顺序是酸碱质子理论、水的离解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和pH、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近似计算、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教材内容从前到后,难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均以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为起点,甚至以初中化学的内容为起点,使教学起点尽可能低,内容简单扼要,便于学生接受。
4.增加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的每一章知识体系,要根据其内容适当补充医药学方面的应用或意义,如在渗透压部分增加了与医药有关的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及其应用。在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及缓冲溶液在医药学上的意义中增加了实验室配制缓冲溶液的常用简便方法,介绍了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等。通过对实际应用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机化学在医药学中是有的放矢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以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考虑到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者流动性的增强,要求就业者不断继续学习和回归教育,具备扎实的基础素质、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到专业技术发展变化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以及毕业生职业岗位转换的客观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元素知识在药学的专业课中很少用到,类似这样的内容,要进行筛选、整理,并作为选学或自学内容,保证学生在知识上不存在缺陷,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全部元素知识在教材中只用了两个专题: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使教材既突出了无机化学在药学中的实用性,又为学生在技能培养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校本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及特点
1.教材的内容准确、规范、具有时代性。从教材总体来讲,其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基础,侧重于化学专业;另一部分是药学专业和岗位应用,两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其各自的倾向不同,侧重点不同,如在溶液的组成方面,常用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但在渗透内容中又引入了渗透浓度cos,二者的表示方式、计算方法、常用单位类似,甚至有时得出的数值也相同,但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应遵循双重规则,即化学专业的规则和药学专业和岗位工作中的常用规则。但无论哪一部分内容都应确保语言文字使用的正确、流畅,名词概念的准确和严密,专业术语的规范;还要吸纳一些与药学有关的最新发展成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映前沿,确保教材内容的严谨、规范、准确,又赋予时代气息。
2.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其内容相对来讲较少,但针对性较强,编写是针对在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为区域性经济服务。当地方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或学校服务区域发生变化时,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改变,及时调整校本教材的内容,因此校本教材每次印刷量都不是很大,以便随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的不同及时调整。可以说校本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实用。
[参考文献]
[1]黄南珍.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耿金岭.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目前,QAMS法研究和应用已经涉及到几十种中药材,如五味子、秦皮、人参、大黄、苦参等。对其中的多个指标成分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香豆素类、醌类、生物碱类、萜类、有机酸、黄酮类、皂苷类、糖与苷类,以及其他类的成分如苯酚类、酯类等,几乎涉及所有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种类。通过10批以上的药材测定,与其他的定量方法对比,均表明此方法能的应用于多种中药材中的多种成分的定量控制,准确、重复性良好、多组分,其优势不言而喻,其中黄连QAMS法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被收载于2010版药典[18]。研究结果概述如下参阅相关研究,发现仍有较多的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尚未涉及QAMS法;同时,由于该法要求待测的各种成分必须其对照品,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使用一测多评法进行质量控制;且中药材中定量的各个组分,必须达到一定的含量限度,同时满足一定的色谱条件;这就限制了该方法在一些中药材多组分的定量控制中的应用。
2一测多评法应用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概况
QAMS法除了用于中药材多组分的质量控制,同时被应用于中药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目前研究报告的中药制剂有双青咽喉片、新清宁片、银、一清颗粒、热痹消颗粒、元胡止痛胶囊、银杏叶胶囊、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湿疹软膏,涉及中药制剂中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软膏剂,结果都表明此方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快速、准确、可行,且成本低廉。相关研究报道概述如下,见表2。此外,一次多评法还用于丸剂[30]、酒剂[31]、酊剂[32]、注射剂等各种中药制剂的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对于多成分、多组分、多靶向的中药制剂来说,此法能更科学、全面、经济地反映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进一步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同时,仍有较多的中药制剂并没有此法的研究报告,如中医药最经典、最常用的汤剂,汤剂的一测多评法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告;目前该法在中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仅仅局限于某制剂中的一种药材的多种组分,并没有中药制剂中多味中药材的不同组分的研究报道。
3一测多评法应用于色谱技术研究概况
目前,对于一测多评法的研究应用,更多地集中在高相液相色谱法,如吴笛、臧忠良、王德勤等[33]以丹参酮ⅡA为内标物采用一测多评法和HPLC技术测定复方丹参片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HPLC技术和一测多评法定量的结合使用。但对于其他的色谱技术应用一测多评法定量的研究报道较少,如GC法(国内仅有两篇)的一测多评法研究,马敏、马鑫[34]以逍遥丸中挥发性成分为研究对象,样品经挥发油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处方中薄荷、白术及当归进行一测多评法的质量控制。结果说明此法可较好地用于逍遥丸质量评价。同时对于其他的一些色谱技术,如毛细管电泳色谱技术、GC-MS技术、UPLC—MS技术等,还没有关于一测多评的研究应用报告。
4一测多评法其他方面的研究概况
此外,一些研究者对一测多评法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其内在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相对校正因子、专属性、峰定位、不同系统之间的tR不稳定性、校正模式、评价模式。但目前我们都相对的集中到相对校正因子和专属性的研究[1],主要是针对不同色谱系统[5]、不同仪器、不同色谱柱、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操作等成熟的、中国药典规定项基本理论上的研究;同时是在多种多批次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上,与外标法相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内在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但其它一些关键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如校正模式、峰定位等。何兵、杨世艳、张燕[28]对一测多评法中的待测成分的校正模式和色谱峰定位方法的问题作了探索研究,采用3种校正方法(多点校正、斜率校正、定量因子校正)建立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与11个活性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连翘酯苷A、野黄芩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连翘苷及汉黄芩苷)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法定位色谱峰,实现12个成分同时定量。研究表明,以3种校正方式所得校正因子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并无显著性差异,且重现性好、准确可靠、更简便快捷,相比相对保留时间线性回归法定位色谱峰更准确。用斜率和定量因子校正控制中药质量是可行、准确的。同时,还有关于结合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的技术手段[35]对一测多评法相关的研究;还有对照品替代法和一测多评法的应用机理探讨,如逄瑜、孙磊、金红宇等[36]对其在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的分析和归纳。
5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