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报告给出了互联网贡献的惊人数字预测: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元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年GDP总量。当然,互联网最主要的贡献还不在于GDP贡献,而是报告所提的转型。报告指出:“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将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遗憾的是,报告对“更加重要”的转型语焉不详。我想在此补充一下。
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是从增长的数量,转向增长的质量。由于统计的原因,增长的质量很难在GDP中反映出来。因为标准经济学把经济视为同质的,GDP只反映量的差异,而不反映质的差异。而质量却是质的差异性,质的量(也就是质的差异性的程度)很难表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沿探讨中,有垂直说与平行说两种理论来表现质的差异性。垂直说(熊彼特内生增长论)以“质量阶梯”表现质的差异性,平行说(代表性消费者理论)以产品多样性表现质的差异性。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是认为质的变化,指向提高附加值,表现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议价能力。
如果说产业化改变的主要是量上的差异性,在数量(GDP)上不断做大;服务化改变的则主要是质上的差异性,在利润(价位)上不断做强。或者在同一产品中,表现为通过创新,不断迈上质量阶梯;或者在产品多样化中,通过定制不断增加品种,广泛满足差异化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转型”的变动方向所在。互联网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它能够促进整体经济的服务化,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质量,提高经济附加值,推动中国从GDP“做大”,向附加值“做强”,从质量上“做优”转型。
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双重的宏观经济贡献,其产业化方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GDP增长上,包括数字化产业(如互联网产业)的产值贡献,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化)的产值贡献等;由GDP的增长,直接增加就业;其服务化方向的贡献,则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包括各行各业服务附加值的提高),以及在GDP增长减速条件下提高就业。我们近年出现的新情况正是如此。电子商务为先锋的服务业发展对此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使GDP增速连年下降的同时,就业还能连年上升。对这一点,麦肯锡报告并没有指出来,需要更专业的经济学研究来进行数字挖掘和解释。
【摘 要】传统出版社不再满足于做内容提供商,为创造竞争优势纷纷开始以不同的数字化形式大力进军数字出版产业,从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热潮。本文从受众行为、产业构成、格式壁垒、从业人员四个方面分析传统出版社推进“数字化”进程中的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传统出版社 数字化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2014年7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继续提升,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收入增长迅猛。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540.4亿元,较2012年增加604.9亿元,增长31.3%。”①在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传统出版单位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新兴业态已成为行业共识,从而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热潮,但同时还有诸多现实困境需要冷静而审慎地看待。
一、传统出版社“数字化”热潮下的冷思考
在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我国传统出版社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化”的纸质出版物并非数字出版产业赢利的主力军,不统一的出版制式导致“信息孤岛”,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亟待提高。
1、受众行为:“数字化”的传统图书并非数字阅读用户的首选
艾瑞咨询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数字阅读用户最常阅读的内容类型为新闻资讯和网络文学小说,两者合计占比76.6%,报纸杂志和专业图书占比相对较小。”可以看到,“数字化”的传统图书(即报告中的“专业图书”)并非数字阅读用户的首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新闻资讯的更新快、简短、非线性特征,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使其作为用户日常阅读的主要内容;第二,数字阅读的浅阅读特性,使受众更加青睐娱乐化、轻松化的网络文学作品;第三,从传统图书自身方面看,从大众读物到教材教辅,大多数传统图书内容的专业性,要求注意力的集中,需要用户进行深度阅读和严肃阅读,与数字阅读现阶段呈现的浅阅读特征不相融合。
2、产业构成:“数字化”的纸质出版物并非数字出版产业的主力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12-
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达31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15.9亿元,博客达40亿元,在线音乐达18.2亿元,网络动漫达10.36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达486.5亿元,网络游戏达569.6亿元,互联网广告达753.1亿元。”②
以上数据显示,与传统出版物“数字化”形式密切相关的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三者收入之和为57.73亿,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98%,三者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也仅为7.0%,远低于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增速。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13%、29.43%、38.9%,这三者才是构成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主力军,而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只是数字出版产业构成中极小的一部分。
3、格式壁垒:不统一的出版制式导致“信息孤岛”
由于数字出版的技术要求,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除了出版机构外,还加入了技术提供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中各技术提供商基于垄断利益,造成了阅读器和存储格式的粗放式发展。就阅读器而言,如方正的CEB格式、清华同方知网的CAJ格式、维普的PDF格式、超星的PDG格式等,每种格式都需要阅读用户下载安装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器,这导致了与国外较为统一的数字出版制式相比,我国的数字出版产品格式呈现出一个数字出版单位一种制式的局面。就存储格式而言,目前电子书的存储格式有EXE、PDF、TXT、DOC、SEP、CAJ、CHM等多达二十余种。对于数字阅读用户来说,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与阅读软件、存储格式标准的混乱性之间的矛盾,既增加了数字阅读用户的时间成本,也不利于数字产业的跨平台合作。如果能够打破技术提供商各自为政造成的“信息孤岛”局面,让优势出版资源互通有无,构建一个同步阅读的跨平台,既有利于聚集由于之前技术壁垒流失的用户,又有利于加速整个传统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4、从业人员:数字技能亟待提高
传统出版社从业人员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和与出版业务对应的领域,而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开发的人才非常稀缺,这也是出现上述“信息孤岛”,使传统出版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受制于技术提供商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字出版领域对高新技术要求较高,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主要涵盖了技术研发、技术维护、营销发行与管理、数字产品设计、数字版权引入、版权法律、网络编辑出版、信息网络管理等类型。在发展新兴业态的行业共识下,数字化必将渗透到出版行业的每个环节,那么从业人员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将直接决定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进程的速度。
二、传统出版社“数字化”困境的应对策略
1、走内容资源主导之路,进行版权贸易
在纸质出版物的“数字化”形态并非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主力军的情况下,一些原本人力、财力、技术都有限的中小型出版单位,应及时止住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的步伐,做大做强内容,走内容资源主导之路,与数字出版机构进行版权贸易,才是长远发展之计。传统出版单位的优势之一在于,在多年的出版经营活动中,已经与一定数量的作者建立了“强连接”,在此基础上保持原有的内容来源优势,牢牢占据出版的制高点,将科学的定位,大量优势内容资源,结合有效的版权贸易将传统出版单位做大做强,是实现将来向数字出版华丽转身的基础。
2、促进出版产业与IT产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边界的模糊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如2004年,谷歌公司准备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开始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将图书扫描上网,数字阅读用户可以利用谷歌的“图书搜索”功能在线浏览图书或者获得图书相关信息。对于希望快速发展数字出版的传统出版单位而言,与IT产业寻求产业融合,能够走出自身人力、财力、技术等短板导致推进数字化进程乏力的困境。对于IT产业而言,与传统出版单位进行产业融合,能够改变自身优势资源匮乏的现状。二者的产业融合有利于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互通有无,发挥规模优势,节约生产成本,形成优势互补,共存共荣的良好局面。
3、统一出版制式
面对我国数字出版物技术标准不统一的乱象,可从行政和市场两方面进行破局。行政方面,相应的管理机构应根据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实现出版制式统一化;市场方面,鼓励出版产业和IT产业的跨产业并购或进行战略联盟,保证信息共享,资源优化,最终促进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4、产学研合作培养优秀数字出版人才
人才作为制约升级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联合进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在引进数字出版人才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在职培训,培养从业人员在选题策划、内容加工、出版物销售等流程中数字出版意识,普及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并重。对高校学生培养而言,面对现今数字产业的革新,学校应贴近市场发展的需求,相应地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传统出版领域,而要顺应时展,培养数字出版时代所需要的拥有数字技术、多媒体运用能力,通晓版权贸易,掌握网络编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出版单位、高校、数字出版行业进行产学研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搭建行业交流对话的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优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合力。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
chuban.cc/toutiao/201407/t2014
0710_157016.html,2014-7-10
②《“破局”之年的数字产业——〈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速览》[J].《中国报业》,2013(8)
【关键词】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数字化查询;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现企业文献资源共享数字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水利水电行业,每年都有新增科技文献,不同于论文和专著,文献时效性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较高的决策性参考价值。对于水利水电企业来说,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数字化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目前,水利系统开发文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构建文献数字化管理是重要任务。
1.水利水电科技文献的分类
现阶段,可以将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按内容划分,大致分成三类,分别是:生产报告、评估报告和成果报告。可以将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按性质划分,大致分成三类,分别是:技术论文、技术译文和技术报告。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科技文献,都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来划分。从性质上可以将所有的科技文献划分成几类,分别是:系统性、扩展延伸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兼容性。
关于水利水电企业的科技文献分类,原水利部信息研究所了相关条例法规。里面包括了二十四个基本类母、三百零一个二级类目、一千一百零四个三级类目和一千零七十九个四级类目。但是这种分类标准的颁布时间比较早,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中,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水利水电企业的发展需要。
接下里笔者以《水百》中的相关条目为例,详细叙述水利水电科技文献元数据结构。
2.水利水电科技文献元数据结构
从广义上,元数据主要指的是一种可以描述文献信息数字化的资源,以确保文献中的数字化信息能被多媒体计算机识别辨认、分析提取归纳出相应的编码系统。将这种科技运用于水利水电企业的科技文献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企业的信息资源。达到快速辨别、查找、评价资源的目的,既方便了客户也方便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定位。并且可以实时追踪资料文献的变化过程,有效地整理合并文献资源、方便长久的保存与使用管理。
这种科技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之上,水利水电科技文献元数据既可以描述文献的数字化信息内容特征,又能描述文献的数字化信息基本属性。促使企业文献能更好更快的传播、交流、运用。
与此同时,水利水电企业的科技文献元数据给企业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打造了一个便于多媒体计算机理解、读取的框架结构。便于其他网络通信系统的设备和多媒体计算系统获取相应的文献数据资料,在获取之后还需要理解相关文献数字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了内容特征、权利特征和系统特征。
据调查,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发并且投入使用的元数据有很多种类,根据用途性质的划分,笔者将元数据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
第一,最早发现的元数据是MARC机读目录,它也是最早开始大范围推广的元数据。
第二,EAD编码文档,这种元数据略晚于MARC机读目录,它主要是针对博物馆藏品文献的读取,可以详细的描述出藏品与档案特藏的关系。
第三,包括了因特网内容挑选平台PICS、因特网馆藏WC和都柏林考DC等元数据,它主要是用来描述网络信息资源。这种元数据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大量的接收、读取科技文献资源,并且达到管理资源的标准。
第四,其他形式的元数据,除开上述所说的三个种类,其他形式的元数据还包括了教育管理系统IMS、全球信息定位服务系统GILS和频道定义格式CDF等元数据。
截止到目前为止,与其他信息相比,水利水电企业科技文献信息在传输载体类型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是在内容体制上。所以在建立水利水电企业科技文献元数据体系时,应当和其他信息的元数据体系一样,按照易兼容、可扩展、易通用的设计原则。
笔者详细了解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文献元数据标准后,认为最简单易懂、易掌握的元数据是DC元数据。它既适合普通入门级用户的使用,也适用于中高级用户的拓展,是经过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共同设计研究而成的。在推广期间,经过Z39.50及通用标记语言标准的专家,和档案界、图书馆界和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不断修正完善。现在的DC元数据在笔者看来是最为大面积适用的元数据,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系统中,DC元数据都是主要的元数据,它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
正是因为DC元数据的诸多优势,它在水利水电企业科技文献数字化中也被广泛运用。在建造关于水利水电的数字化文献时应当以DC元数据为基本标准,实现了对数字化文献中每个元素的相应解释工作。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数字化体系包括了60多个对应元素、20个种类,笔者将相应的元素整理归纳如下表1所示:
表1 主要元数据元素
鉴于上表,我们可知,元数据有很多功能,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1)识别资源的时间、格式和类型等数据元素;(2)描述水利水电企业科技文献数字化资源对象的内容;(3)是检索,这个功能是用户查找电子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4)定位资源的地理位置,这个功能主要是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水利信息对象发现和检索。
3.数字化查询平台结构
现阶段,对于水利水电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研究,是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话题,也是研究者们重要的任务。数字化查询平台主要指的是:在结束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元数据进行资源数据的描述方法,最终达到完善构建数字化查询平台结构的目标。
笔者在参考了多部文献后,总结归纳了水利水电科技文献数字化查询平台的主要功能。第一,能够分类管理保存科技数字化文献;第二,可以进行科技文献的、汇交工作;第三,具有统计科技文献结果的功能;第四,可以进行科技文献的浏览、查询;最后,可以对管理人员和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时代;企业品牌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数字化媒体时代,而生活的数字化已经被企业品牌营销者所重视。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时刻都要结合时代背景,利用新媒体为企业品牌增加砝码。我国数字化的发展是依靠从国外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如今,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技术的普及已经标志着这个时代的特征。本文作者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及的基础上,对数字化媒体时代对品牌建设的影响作了进一步总结,以期增加管理者对这个时代的了解。最终,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给管理者一些启示。
2 数字化媒体时代对品牌建设影响
2.1媒体智能化的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新平台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极其简单而又乐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在一年时间内增加1.22亿。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上网109分钟,使用最多的是QQ等即时通讯软件以及手机搜索等。电脑、手机等智能化产品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每一样活动都充满智能化。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了解各产品的打折销售情况。
2.2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沟通多样化渠道
这里的多样化,不仅仅只物的多样化,也是数字化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利用不一样的技术完成同样的功能。同样是手机,我们有很多选择,有的喜欢翻盖的,有的喜欢直板的,亦或者喜欢触屏的等。同样是聊天,可以利用QQ,也可以通过MSN。与朋友分享新鲜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留言等多种途径。
2.3数字化媒体时代购销双方的互动性对品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待事物,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别人也可以对看法加以评论。数字化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利用数字化的沟通工具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
2.4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为企业品牌建设持续创新是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而且不断的运用到生活中来。每一天都会有的新的事物出现,而且这种事物,可以很快的被人们所接受、使用。企业要时刻与社会保持一,时刻把握生活新动态,及时掌握数字化时代的人们的新爱好。从而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宣传企业产品,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5数字化媒体发展促使一些新手段来追踪反馈优化品牌体验
品牌运营者可以迅速地对客户消极的体验反馈做出反应,处理客户的问题,维护、恢复和重建消费者信心,维护品牌在客户心中的认知,以达到客户品牌体验的不断优化。通过工具可以分析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的口碑分享中对于特定品牌及产品需求的建议,企业可以洞察他们的潜在需求,用于指导新产品研发;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分享和评价,进一步优化当前的产品和服务[3]。
2.6数字化媒体时展使企业与消费者产生品牌共鸣
品牌共鸣就是对品牌的反应转化成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紧密而活跃的忠诚关系[2]。首先,它需要企业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平台培养深入而广泛的品牌意识,也就是该企业的品牌的突出个性或者说是“我是谁”;其次,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平台了解自己的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差一点和共同点,也就是企业的表现和形象,即“我是什么”;然后是企业需要利用该平台了解顾客正面的、已达成的反应,这就需要企业在该平台上判断、感觉顾客的忠诚度,及“我能让顾客得到什么”;最后,形成的强烈、活跃的忠诚度,形成共鸣,即“你我关系如何”。
利用品牌共鸣,就是通过使用社交媒体等创新营销新平台告知品牌活动与产品有关信息,并能更加准确、实效地与目标消费者群体沟通。这样做即增强了企业品牌宣传力度,又增加了企业销售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一个更具营销影响力的品牌必须是能与消费者共鸣的品牌,这样才具有更高的品牌忠诚。
3数字化媒体时代下企业品牌建设思路
3.1企业应该利用数字化媒体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
数字化媒体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具挑战性的时代。企业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爱好,放弃传统的品牌营销观念,与消费者共同打造企业品牌。企业对消费者关系已经不是传统的、简单的控制权,由数字化时代催生的消费者关系中,消费者拥有协同体验和对话的权利。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单方面通过大量的广告把品牌灌输给客户,已经无法传递良好的品牌形象,数字化新媒体时代需要企业与客户共同塑造品牌。数字化新媒体也是充满变革机遇的时代,企业可以创新发掘快速贴近客户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新媒体查看其他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评论和列出产品排行榜,并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品牌体验。
3.2企业利用数字化媒体促使产品品牌创新吸引消费者
企业与消费者要开诚布公地沟通,以此来了解什么最能引起消费者共鸣,并以新颖的方式提供方便,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久而久之,形成我们所预期的消费者行为,并在消费者中形成品牌忠诚。在消费者通过数字化媒体平台与品牌交互时所期望获得的利益中,有短期利益,诸如产品排行及评论、专业指导信息、品牌活动信息、产品折扣或优惠、最新产品消息等;有长期利益,诸如获得服务及关注、通过分享与互动成为企业品牌的忠实分子并寻找归属感等[5]。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平衡消费者对短期利益的关注,逐步建立稳固的长期利益,并且寻找能吸引消费者的持续性话题和活动。
3.3企业应该利用数字化媒体加强与消费者互动
各国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中的新平台对于品牌接受程度如何,约64%的中国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中对于品牌持开放友好的态度。这一数据告诉我们,在我国数字化渠道可以成为品牌赢得消费者忠诚的良好途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传统渠道取得优秀成绩的品牌,在信息开放的数字化时代可能要面对更多的竞争者。数字化渠道除了是倾听客户心声的渠道,同时也是一种赢取客户,通过持续互动,建立长期客户关系,并赢得品牌拥护度的渠道[6]。企业品牌要想在数字化时代继续发展,就要不断与目标顾客互动,赢得消费者青睐。
3.4企业应利用数字化媒体时代创造无缝体验提高品牌知名度
人们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化媒体,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已经很难区分线上和线下的客户体验[7]。然而,很多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数字化品牌战略。有些品牌经营者对数字化品牌策略的规划及数字化渠道的品牌运营,持观望和保留态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官网留言区或者官方微博有负面的讨论和评价,不利于品牌形象。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应该躲避浪潮而试图独善其身,而是应该顺应形势,融入浪潮,与消费者互动,诚实正面地做出回应,开诚布公地讨论。我们要想在消费者心中里赢得一席之地,进而影响他们,并且到达要培育品牌拥护度的目的,必须创造数字化渠道的无缝体验。
4总结
综上所述,如今,在消费者行为和需求快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企业若想创造性地进行企业品牌建设,就要改变传统的品牌管理模式,制定明确的数字化品牌策略[9]。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只有利用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且不断利用这个时代的新平台增加与消费者互动,创新而持续地吸引消费者,企业还需要利用数字化媒体时代创造无缝体验,追踪反馈优化品牌体验,使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2] [美]菲利普·科特勒,[美]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 王永贵,于洪彦,陈荣,译. 1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美]施密特.体验营销[M]. 刘银娜,高靖,梁丽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魏兰.谈数字社群时代的品牌营销[J].市场营销,2012(6).
[5] 王晓梅.新媒体时代本土日化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学报,2012(6).
[6] 张学引.我国企业品牌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5(7).
[7] 曾见.中国本土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广场,2009(4).
关键词: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1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1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通常一次设备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简化了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取代传统的导线连接。换不言之,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及其逻辑回路被可编程序代替,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防误闭锁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同期操作装置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全部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O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其享,常规的功能装置在这里变成了逻辑的功能模块。
1.3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即常规的变电站设备“定期检修”改变为“状态检修”。
2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的新阶段。在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及其他自动装置的I/O单元,如A/D变换、光隔离器件、控制操作回路等将割列出来作为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一部分。反言之,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O部分;而在中低压变电站则将保护、监控装置小型化、紧凑化,完整地安装在开关柜上,实现了变电站机电一体化设计。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据IEC6185A通信协议草案定义,这三个层次分别称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过程层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或者说过程层是指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部分。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分三类:(1)电力运行实时的电气量检测;(2)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3)操作控制执行与驱动。
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是:(1)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2)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3)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4)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5)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6)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站控层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2)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3)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4)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5)具有(或备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甚至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6)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7)具有(或备有)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和操作培训功能。
3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选型
网络系统是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命脉,它的可靠性与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单套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一般是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使得同步采样、A/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整个流程快速,简捷,而全数字化的系统中信息的采样、保护算法与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上多个CPU协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采样的同步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问题,其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技术是网络通信速度的提高和合适的通信协议的制定。
如果采用通常的现场总线技术可能不能胜任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要求。目前以太网(ethernet)异军突起,已经进入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固化OSI七层协议,速率达到100MHz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与接口芯片已大量出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两级网络全部采用100MHz以太网技术是可行的。
4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三个层次中,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正在自下而上逐步发展。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过程层方面,诸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国外已有一定的成熟经验,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厂家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进行开发研究,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归纳起来,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3)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EMC(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其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本人相信在不太运的将来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有一个蓬勃的发展期。
参考文献
[1]黄益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J]。继电器,2008-03-16.
[关键词] 影像见习;数字化;教学;PACS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20-02
随着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暗室冲片、医生用灯箱看胶片的模式被打破,临床医学影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影像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合应用系统。它将医院内现有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院内计算机网络互联,将影像信息以数据形式保存,利用计算机实现存档、查询和远程诊断等[1]。
1 我院临床医学影像及其教学数字化应用概况
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院承担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教学将近30年,亲历影像学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进步,拥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我院一直走在影像信息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前列,从2001年在原有数字医疗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了PACS,实现全数字化、无胶片化运作将近10年,只要是在医院内,带教医生、实习生均可在同一台电脑的PACS内查阅、检索,调用共享的资源,自由调看X线、CT、MRI、超声和ECT等高质量图像,还能查看患者相关检查和既往检查报告, 新旧对比,为诊断疾病提供较为全面的依据;相同的病例亦能在此系统上方便地查找[2],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电脑、显示屏,通过PACS医院内的实习带教就能轻松实现数字化,这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在学院本部进行的见习带教――作为学生直接接触影像图像的第一个窗口,由于学校与医院的资源不能共享,很遗憾地不能运用PACS进行教学,使得数字化改革仍处在实践中摸索的阶段。
2 影像见习带教数字化的迫切性
既然数字化技术能为临床医学影像及实习带教提供极大的便利,那么见习带教又能否早日受惠于数字化呢。实际上,受PACS只能在医院内部网使用的限制,校内进行的影像见习课,其数字化建设远远落后,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采用“医学影像胶片+观片灯”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即学生围坐在灯箱前看片并听老师讲解、然后学生分组自行看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方式产生越来越多的弊端:①教学胶片随着时间老化及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其损坏、丢失、污染、错放及发霉变质等现象,数量不断减少或缺失,严重影响教学[3];②影像临床工作已实现无片化运作多年,传统胶片损坏后,不可复制,难以补充;③传统胶片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较大贮存的空间、管理也较为困难;④胶片大小固定,当学生人数过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胶片上的图像、并听清楚老师的讲解;通过分组示教减少学生人数又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这种情况在扩招后尤为严峻[4];⑤不利于学生对有兴趣或难理解的部分加深学习。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延续,见习课的数字化变革势在必行。
3 影像见习课数字化实施方法及成效
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数字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校与医院网络互联,安装PACS系统,但由于涉及到网络光纤铺设、患者资料保密等因素制约,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仍难以实现;如果把见习课都安排在医院内上,又会因为学生众多妨碍临床工作而难以安排。因此,校内的见习课的数字化建设颇费周折。为了跟上临床医学影像全数字化的形势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医院对硬件设备大力支持下,我科自2007年开始做出大胆的尝试,分两个阶段实现见习教学的数字化建设:
3.1 数字化教学第一阶段
2007~2009年为数字化教学第一阶段,由授课教师利用PACS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典型图像,取代以往教师用灯箱读片、学生围坐的方式,迈出了数字化见习教学的第一步。此阶段只需要每间见习教室的讲台配备一套电脑、音响、投影仪等设备就能实现,接下来学生仍旧分组用灯箱看片。
虽然是简单的第一步,但是为教学模式注入数字化的元素,其中一个优势就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庞大而丰富的PACS数据库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医学影像学是图文并茂的学科,见习课是架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其教学质量高低对整门课程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学习影像无非就是学会看图像、学会判断,因此见习课的灵魂是图像而非理论文字,图像的选取以及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以及学习的兴趣。PACS内存储的影像学数据是教学图像的源泉,在这里挑选图像不仅余地大、容易挑选出代表性好且又清晰的影像图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操作省时、省力、高效,减少了数码相机拍照、扫描仪扫描、洗照片等设备和程序, 保证了图像本身的清晰度、分辨性和色彩[2,5]。其次,图像、课件均可重复使用而不存在丢失、损耗的问题,利用投影仪、麦克风、音箱等多媒体设备,既增加了见习课的学生人数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也可在课件上放大图像或配以文字、箭头标识说明,显著提高了读片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再次,课后,学生可在个人电脑复习观摩课件,加深记忆。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及酝酿,笔者精心制作了呼吸、循环、骨骼、消化、五官、神经等系统多个专题、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多媒体影像课件,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3.2 数字化教学第二阶段
2010~2011年为数字化教学第二阶段,我院PACS数据库经过10年沉淀拥有大量影像图像,根据教学大纲,笔者下载了一批又一批典型图像,逐步建立起电子教学图库,并放置在新增的供学生使用的电脑内。每间见习科室配备30台供学生用的电脑,基本满足“一人一机”的要求。在教师用多媒体示教完毕后,学生可自行查阅、检索电脑内的电子教学图库。目前我院所建立的电子教学图库,得力于信息部门的技术援助,先运用“教学辅助打包软件”把PACS系统内的典型病例打包,然后再通过“教学辅助解包软件”放置在学生电脑内使用,此软件的功能除了可以查阅患者的各种影像图像外,还模拟了PACS部分辅助功能,包括可以查看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还具备影像一些后处理功能,例如调节图像对比度、亮度、放大和缩小图像, 测量病变大小等,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至此,影像见习实现了全面数字化教学,其优势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软件建立起的电子教学图库,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件上的病例,开阔了学生视野,更贴近临床真实工作,可结合患者病史、基本资料,就不同的影像检查展开分析,最后可直接对照真实影像报告以及病理结果进行观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更加全面理解知识点。
此外,教学数字化简化了影像教学资料的搜集和管理:使用PACS发报告的同时,将具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资料分系统调出,用软件打包永久保存,取代了以往传统收集教学胶片的方式,避免因保管不善、见习时反复使用等造成的损毁、发黄变质、错放、甚至遗失等缺点[1,6],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以及存放空间。
4 影像见习教学数字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尽管见习课已经实现了全数字化的教学,但其完善是渐进、漫长的过程,需要继续不断地努力:①随着PACS的应用和发展,虽然可累积和不断产生新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扩充和更新电子教学图库,但仍然损失许多之前用胶片记录下来的典型病例,而且有些病例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难以重现,需要花大量的人力、时间重新扫描变成数字化图像尽可能保留下来,否则将是学科持续发展的遗憾。新的教学资源补充难以在短时间实现,需要每位医教人员通力合作持之以恒提供、收集,并应落实成为一项工作内容。②网络设置是目前数字化教学的瓶颈,课堂上的电脑众多,但之间并未形成网络连接,不能实现同步操作及更新,老师只能逐台电脑补充资料,多次重复操作,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管理。③软件水平有待提高,尽管信息部门目前所提供的教学病例打包软件,大大简化了图像下载的程序,而且成功模拟了PACS的部分功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便利,但是稳定性欠佳,遇到图片量较多时阅片速度变得缓慢、甚至停滞;更新资料,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而是要全部覆盖。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院已有意向与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软件以改善当前不足,推动数字化教学建设更上一层楼。
影像见习数字化作为一种崭新而高效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教与学的平台,解决了传统医学影像见习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利用PACS制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完善电子教学图库,设置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方法必将成为今后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体系改革方向,从而使医学影像学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永良,赵志清,杨茂洪,等.PACS 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236-238.
[2]梁新强,周洋洋,陈群.浅谈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优势[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4):264-265.
[3]杨小庆,杨明,刘斌,等.PACS在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图片资源库与电子图片试题库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69-171.
[4]言伟强,刘鹏程,高文清,等.PACS/RIS在放射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2):53-55.
[5]唐啸,谭伟,柯要军,等.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98-99.
论文摘 要 数字化变电站是电力业的发展方向,在过去一段时期,因为统一的通信保准缺乏,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近年来,在多项新技术的合力推动下,数字变电站通信解决方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基于IEC61850数字变电站,对其通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分层网络的数据交换标准、数字化变电站模式等进行了分析。
1 通信是数字化变电站的显着特征
通信是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之一,所有数字化变电站均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变电站的通信网络为基础,从而实现信息可靠传输。数字化变电站IED大多基于IEC61850标准构建,并以此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此外,输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信息也作为变电站信息的一部分被处理和分析。可见,数字化变电站设备通过需要通过数字化信息交互以及IED之间互操作性功能,实现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电气隔离。
2 IEC6P 850标准及其技术要点
IEC61850标准在通信解决方案中占有极重要的作用,IEC61850国际标准是以美国的UCA2.0标准为基础的,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首个比较完备的通信标准,该标准的推行为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IEC61850国际也被引入到国家标准GB/T 860之中。该标准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提供符合电力系统特征的相关通信服务,信息对象在所处的信息源位置惟一定义,相应数据对象建模是统一的。能够实现面向设备和对象的建模,能够实现面向应用的自我描述。采取抽象通信的服务接口,在网络的应用层中的协议和网络传输层的协议都是独立的。与传统通信协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L1):采用分层体系;信息传输采用与网络独立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和特定通信服务接口(SCSI);信息模型采用面向对象、面向应用的自描述;具有互操作性。
3 数字化变电站的网络结构
过去由于通信的不确定,使以太网进入控制领域有着一定的障碍,然而今年来以太网技术已经变得不断成熟,这就使嵌入式的以太网在控制领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技术成熟的以太网完全能够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需求。
3.1 应用层
选择MMS规范作为应用层协议完成和变电站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基于IEC61850建立的对象以及服务模型全部被映射为通用的服务,比如数据对象的创建、读写、定义等。MMS支持面向对象数据,这就使数据自描述完全能够实现,彻底改变了过去面向点的描述方法。由于数据本身有着说明,所以传输可以不受其限制,使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得到了简化。以太网通信与MMS的有机结合,再加入IEC61850的应用,这些都使数字化变电站成为了更加开放的系统。
3.2 传输层
站内IED的高层接口选择了标准的TCP/IP协议,完成了站内IED的网络化,让站内IED的数据收发全部能够通过丁CP//P方式进行。监控主站以及远方调度中心通过丁CP/IP协议就能够通过WAN得到变电站内的相关数据。使用标准的数据访问方式就能够实现站内IED较好的互操作性。
3.3 物理层
选择以太网作为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原因是以太网在技术和市场上已处于主流地位。构建站级网络的过程中应该对变电站层的数据流量进行分析。以减少网络内的交换量,从而减轻网络的相关负担,同时要考虑使用多个网段。也就是把需要及时交换数据的IED置于同一网段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网段之间的流量,规避数据冲突,从而提升各网段的利用效率。应用中也可以根据电压等级等因素统筹考虑对网络进行分段。此时要注意,过多的网段可能会造成网络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以及相应网络设备的增加。
4 组网的几个原则
原则一:依据电气间隔组网。这条原则在电网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可靠性以及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电气间隔,例如110 kV的线路以及母联等间隔全部要按照电气间隔来进行组网。对于需要配置双重化保护的间隔的,通常要采取双网冗余结构或者两套相对独立的设备。
原则二:在满足数据传输各项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网络结构做到简化。对于35 kV以下等级的各间隔应该按母线位置分别设置一或者两段网络,对于分布在该段网络上的IED能够通过交换机直接完成信息交换过程。
原则三:针对母线保护以及主变差动保护等要采集更多的间隔交流量装置,需要采取面向功能的原则组网。比如给双重化的母线保护需要两台交换机,单母线配置一台;同时分别收集各个间隔交流电气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保证母线保护设备和交换机通信接口处理的时间一致性。
5 IEC6P850标准的应用
SCADA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包括开关控制,遥信采集,报警处理等。该类应用的数据通信通常是垂直的,IEC61850中采取客户到服务器的方式实现。在服务器端控制映射到MMS的读写服务时,遥信被映射到MMS的读写服务。报警以及事件的处理在SCADA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通过IEC61850报告服务实现。报告服务访问是数据集而并非单个的数据属性。触发报告的原因能够包括数据遥信变化,遥测越限以及数据刷新等。此外,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一些功能单元间要进行高精度的信息交换,这些功能单元能够处于相同或者不同的间隔。
6 结论
通信如数字化变电站的神经一般重要,选择更加合适的站内通信对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的发展是收到多项技术的影响,为此,在实际网络结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统筹兼顾,简化结构,减少投资,提高效率。
我国人口多,工作人员的数量在不断攀升,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力度,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创新了原有的管理档案模式,有利新的档案管理也就是数字化管理。这一档案形式的出现,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变得更加的快捷和有效,一定意义上说,提高了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还有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到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需要采用各种管理策略,以实现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科学,合理,更加安全。
1 数字化档案信息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
数字化档案信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受到许多影响,而给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中造成影响最大的是安全风险问题,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问题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缺失也直接影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计算机硬件故障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讲,设施完整,能够正常操作的都是好的计算机,因此为了能够保障计算机使用安全,需要在计算机中设置相应的保护机制,安装保护软件,是计算机发挥应用的效果,但是,有的时候即使在计算机里设置相应的保护机制,计算机中的硬件也还是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一旦计算机中的硬件出现故障,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就会使得数字化档案中的信息数据丢失,也破坏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存效率,从而阻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而如今,计算机中硬件出现故障的次数逐渐增加,主要的原因也是计算机种类以及功能不断增强,这样的现象更加不利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护。
1.2 计算机软件故障
数字档案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利用计算机中的相关管理软件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来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保障数字化档案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计算机相关管理软件的性能将直接决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随着计算机相关软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就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软件发展水平来说,还无法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形成高效的保护,计算机软件会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软件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得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操作受到阻碍。
1.3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我国,数字化档案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数字化档案管理机制与以往的不同,国家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因为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没有法律保护,因此我国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承担着更大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从我国的目前现状来看,当前的数字化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现代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方的需求。因此,无论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还是信息安全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
2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计算机硬件设施的不足,也阻碍着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发展,因此也需要不断的对计算机中的硬件设备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采用先进的科学防护技术加强保护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一步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但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类型不同,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提升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的效果,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了解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2.1 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
就相关的调查报告可知,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次数相对来说较多,而计算机故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较为严重,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硬件设备实施高效的安全管理,从而降低计算机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在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选择上入手,对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并对硬件设备的厂家的营业执照和信誉程度进行详细的调查,在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上和拓展性上对计算机硬件实施全面的审核,从而保障计算机升级过程中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另外,计算机软件设备故障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对于计算机硬件来说,其所能够产生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和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相同策略,更好的提高计算机设备管理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2 信息技术安全管理
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只是依靠人力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现代技术科学管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能更好的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提高档案信息安全性,也提高档案的完整性,因此在管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要加入必要的信息技术。
2.3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维护数字信息的安全,不仅要依靠技术还要做好对信息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严密并且合理的管理规范与措施,保证数字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可靠。要充分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就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
第一,就是要建立人员安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
第二是建立文档的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密级对易经存储的数字信息进行分类,对于机密新信息和敏感信息需要进行加密,以防信息被窃听、毁坏或者变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完整和有效性,为了有效的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监控,针对信息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解决,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传统期刊业在新技术、新载体、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态势下,如何应对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出版时代,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产品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融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是广大参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本届大会主题为“数字革新,期刊未来”,重点探讨数字化对期刊发展的影响。
乐观――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春风送暖
石峰在主题演讲中的这句话,为在数字化面前那些感到凄冷的人们送来了温暖。与过去的悲观情绪相比,30多位演讲嘉宾,无论是来自哪个层面,也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大家都表达了面对数字化的一种比较乐观的情绪。按照国际期刊联盟主席阿让•普瑞的说法是:“大家把数字看做是一个机遇,而不是威胁”。他表示,数字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阅读器的出现,给期刊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能够让出版商与读者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沟通,为期刊社提供全天候、多媒体传播途径等。
几十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期刊、数字技术企业的老总在演讲时,从自身的数字化实践出发,提出了期刊数字化的努力方向和解决方案,表达了应对数字化浪潮的积极态度。
国际――二十多位海外嘉宾登台演讲
会上,几位国际友人用刚学到的生硬的汉语做开场,引起了大家的笑声。会议的国际性特点很突出。100多位来自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1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嘉宾出席会议,其中登台演讲的20多位,占演讲嘉宾的三分之二。他们之中,除了国际期刊联盟主席,还有德国出版商协会主席、韩国KAYA媒体主席、日本杂志协会主席、日本期刊出版人协会主席、印度世界媒体公司CEO等许多国际期刊界知名人士。日本、韩国各派出几十人组成的代表团,有专用大巴接送。会议提供英语、日语、韩语三个语种的同声传译。会上各位来自不同国度和地区的嘉宾,介绍了本国和地区以及自身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情况,对同行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深入――多个分主题深入探讨数字化热点
在数字技术领域不断革新的今天,出版商们如何重新定位他们自己?是否应该把业务延伸至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服务当中去?而这些新产品、新服务是否也会越来越背离我们的原始产品――期刊?出版商和读者以及广告商之间是否存在新的关系?今后,杂志内容创新将会指向何方?在“面对全球数字化的今天,出版商们将何去何从”这一主题讨论里,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瑞丽杂志社总编辑罗佳、日本NHK出版集团总裁远藤宪一、印度世界媒体公司CEO等发表演讲,并与参会者交流。
好的杂志品牌标志着其高水准的内容质量、拥有大量忠实而专一的读者群以及良好的信誉度。然而,网络上价格低廉的商品及形式各异的广告模式对杂志广告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威胁。网络运营商是如何说服广告主在他们的平台上支付更多的广告费用?营销商到底想从出版商和他们的数字平台上得到什么?最新的数字化广告发展方向在哪里?最为合理的广告经营模式又是怎样运作的?中日两国广告商们就此进行了讨论。
与会嘉宾围绕“新旧媒体的产业融合”、“手机战略――出版商携手电信运营商”、“微革命:出版商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电子阅读器――新的阅读习惯,新的营销方式”、“了解数字读者需求:出版商如何为其提供适宜的付费内容及服务”等当前期刊数字化领域最受关注的诸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技术――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
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尤其是iPad等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期刊出版商的推崇,激起期刊业发展数字化的热情,阿让•普瑞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些全新的平台能够给期刊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iPad等产品的出现和普及对期刊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使我们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读者,有更多的渠道,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阿让•普瑞如此表示。iPad今年4月在美国上市,目前在全世界的销售业绩非常好,已经卖出400万台。阿让•普瑞介绍说,预计iPad明年的销售量会达到2000万台,其他平台供应商今后也会推出更多更加丰富、更加廉价的类似产品。
不仅仅是阿让•普瑞对iPad倍加推崇,在本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上,韩国期刊协会会长、KAYA媒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永春,拉加代尔活力-桦榭媒体公司中国总经理Lena Yang等与会嘉宾也都在发言中一再提到iPad,使大会俨然变成了一场iPad的免费推介会。同样作为平台供应商,汉王科技副总裁王邦江也在发言中表示:“iPad就像是一只大象,它把森林推倒,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互动――台上台下坦诚交流
“我对龙源汤总提出三个批评”,在中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主题板块,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副司长许超做主题发言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今、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艺术与设计杂志副总编李红菲与听众交流,一位听众直言不讳地对汤潮的发言提出了三点批评,汤潮针对批评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大会共设置了“面对全球数字化的今天,出版商们将何去何从”、“动漫出版业如何在数字时代盈利”、“了解数字读者需求:出版商如何为其提供适宜的付费内容及服务”、“广告主及4A公司:透视数字化条件下的广告投放”、“ 中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5个讨论环节,每个环节听众提问都很踊跃,台上嘉宾与听众真诚互动交流,会场气氛轻松而又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