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化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模式上仍以纸质档案记录为主,手工检索造成了档案材料更新速度慢、整理归纳周期长、编制检索工具求“多”不求“精”,管理科学化水平低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档案管理资金短缺,硬件设备和技术落后,档案现代化的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将原本地位重要的档案管理部门变得犹如鸡肋,档案工作的创新日显紧迫。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在管理手段、管理方式上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突破人工整理档案的局限,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二、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管理方式需要创新。不管是所属基层人员还是各层次领导都有查阅档案的需要,因此,在档案管理方式上,做到分类明晰,方式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信息化平台还是纸质档案包括实物档案等都有各自的特性与优势,多样化的选择能使工作人员在查阅过程中有的放矢,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明晰分类也便于快速找到利用者所需的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化。
2.扩大档案资料收藏和管理范围。除了传统的纸质资料、实物资料之外,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对电子形式的档案资料也要加以收集储藏。档案管理范围扩大之后,能更加仔细准确地记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动态,通过编研形成有效的、系统的事业数据分析,不仅能弥补纸质与实物资料的漏洞,完善档案,同时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丰富详实的资料库,为档案利用者运用档案筹谋发展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3.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将档案工作正式列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计划,是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与承认,不仅能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实际工作的执行也大有益处。同时,还能使员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档案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难时,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对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个体智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
三、在新时期中对于档案管理创新的建议
1.对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对于管理观念进行的创新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观念进行创新,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于管理的创新及服务的创新。假如档案的工作人员自身就没有创新意识,即使有一流的档案管理设施,也不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资源服务。档案的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起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的管理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创新意识,真正的改变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重管理而轻利用的这种思想观念,实现对档案的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的服务转变,把封闭式的服务转化变为开放式的服务,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经济的建设、教学的科研、编史修志来进行服务。
2.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物资基础,计算机的应用对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创新性的思维,并且拥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懂得更多的信息技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正确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敢于开拓,提出新方案,创新新理论,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灵活性、潜在性,不断的为教学、科研、编史修志等各个行业服务。
3.理论知识的创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模式,应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高效。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工作态度,正确掌握和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在新的领域中探讨、创新,让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与现在的科学信息方法相结合,在保证档案记载原始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在遵守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局面。
4.服务手段的创新。要不断完善服务手段,用创新服务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既不能完全脱离老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又要逐渐引导档案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新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增强档案管理的质量,使得档案管理信息物畅其流。通过档案管理的多样化、现代化,来满足档案管理全方位的需求。
5.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要配备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这些设备来缩微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科学化处理及保存。档案部门要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要将档案管理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给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强化安全规范保证医疗管理水平
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是各项医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是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筑起一道严密的质量、安全防线,使医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医院整体管理状态和服务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8]。因此,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主要从制度执行、绩效实施和手术监控三方面,我院积极探索与实践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全员遵循,落实有力近年来,围绕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修订了全院《医疗制度汇编》,使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开展了主干医疗制度学习考核,全面强化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制度观念和安全意识;落实了医疗质量检查讲评制度,做到年有总结分析,季有讲评通报,月有点评反馈,周有实时监测,实现了医疗质量的动态监控、系统分析、适时反馈和持续改进;开展了系列医疗质量评比活动,如病历书写质量讲评、处方点评、医护技能比武等,提高了医疗实践工作质量。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成效明显为促进人才价值实现,我院形成一套以绩效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制定了新的绩效管理办法,引进更为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理念,以最大绩效为目的,引进病例分型理念(CD型率),改变了过去以处罚为主、过程为主、效益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为以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结果为主过程为辅,效率为主效益为辅的心模式,并建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临床、医技、麻醉三大模块和七个亚模块,对科室进行动态监控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评,极大地调动了全院人员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9]。手术管理全程监控,规范有效针对我院外科专科医院的特点,为了强化手术安全管理,努力做到:严格医务人员的准人管理,制定下发了《手术准入制度》,对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准入管理;严格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制定下发了《临床技术管理规范》,规范了对二类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和三类临床技术的申请严格把关;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将各种类型的手术按照难度大小进行分类,严格控制各类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加强“手术环节管理”,如对于易发生“二进宫”手术的病例,术前必须由科室组织全科术前讨论,对病情做出全面诊断,术中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避免手术中的疏漏,术后必须及时做好动态监控,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注重思维创新改进医疗管理方法
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特点规律与现实需要,我们加大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主动地探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新方法和新举措,在重点、难点、热点上增强了医院在安全管理上破解难题能力。选准重点,开展“缺陷分析”及时查找、分析及改进缺陷,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院选取医疗纠纷和高并发症手术等病例进行缺陷分析。比如,2008年先后发生8例ERCP治疗严重并发症,医院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一起分析讨论,寻找根源,在讨论中对治疗适应症形成共识。此后3年ERCP严重并发症仅发生1例,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高的情况,开展了专题分析研讨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手术中也达到了降低并发症的目的。瞄准难点,开展“课题研究”医疗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2010年,为探索医疗风险管理的规律,我院向申康中心申报了以“基于病例分型理论的医疗安全预警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试图运用病例分型理论,分析医疗安全现状,明确影响医疗安全的危险因子;通过专家咨询和比较统计分析,确定医疗安全标准规范;最后构建医疗安全预警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医疗纠纷苗头的采集分析和自动提醒,尽早采取措施,达到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把准热点,开展“专项调研”就我院自身而言,“医疗不良欠费”、“二进宫”手术等都是医院当前医疗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11]。为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内涵建设,我们针对“二进宫”手术进行了5年的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探讨了“二进宫”手术发生的手术类型、原因和特点,开展了针对性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下降。最近我们还对“医疗不良欠费”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统计分析,寻找“医疗不良欠费”发生的原因,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医院医疗风险,减少了医院损失。
本文作者:樊震林涂平安杨晶程传苗工作单位: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关键词]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63-0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时展需求,档案管理管理的载体也逐步从纸质转变为了数字形式,那么在转变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数字时代下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将档案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使档案能够更好的被保存、记录并传递下去,就成为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变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1.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变革
数字化的出现对档案管理的空间概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改变了以往档案保存、记录、传递的形式,对档案管理空间的整体性来说是一场变革,目前,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变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库管形态
以往的档案管理能够正常运行,主要依靠的是档案馆这类建筑实体的物力空间,档案馆等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由于受地域等条件限制,无法共享资源,因此存在较强的独立性。数字化时代下档案管理将传统纸质档案的文字、图像、声音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传输到计算机中,远程用户可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极大的提高了资源共享的便捷性,将以往只能通过行政管理体现档案管理整体性的现状,改变为通过网络进行连接的方式,打破了地域对档案资源的限制。
1.2馆藏来源
以往档案馆的馆藏主要以纸质材或磁性材料为载体,通过购买、接受或征集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在数字化时代,馆藏的来源除包括以往的来源外,还包括经过数字转换后的馆藏档案,以及通过网络渠道所获取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电子文件的发展及应用使得档案载体有传统的纸张,逐步转变为可供计算机识别的电磁介质,文件的载体多以软盘、光盘等介质进行储存及传播,而科技的发展也使得载体的形式及种类及收集的方式方法、来源等变得越来越多,较传统的馆藏而言,为满足当前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数字时代的馆藏应将物理空间及逻辑空间进行高效结合,使馆藏的来源更加丰富。
1.3工作内容及平台
按照传统意义而言,档案馆的工作内容基本为收集整理等较为简单、基础的文件处理工作,同数字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相比较为单调。目前,在数字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内容除传统的工作内容外,还包括利用计算机,将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以及对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等电子文件进行接收、收集、处理、开发等事项。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电子文件的背景、结构及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及完整性,档案部门在处理时应在处理的全程对电子文件的设计内容进行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逐步向前移动,搭建一个一体化的文档设计及处理平台,以将档案管理空间更好的向外拓展。
1.4服务阵地
传统档案管理受管库物理空间限制较为明显,通常只可在管内享有利用服务,而数字时代使档案的形态发生改变后,档案的利用方式逐步从以往依靠实体进行传递的方式转变为信息传递,查找过程也从以往的手工查找转变为计算机自助检索或终端服务,档案管理的变革提高了传统资源的利用空间,有效减小了档案分散性与利用性之间的矛盾,进而缩小档案馆地理位置对档案信息传递的影响。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度较高,档案馆应在保证自身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网络系统使自身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2.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
数字时代主要依靠于网络进行发展,单一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人类的需求,因此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创新,将新的元素注入到管理过程中,将管理变得更加立体。
2.1横向连接
为了使档案馆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在线服务功能,应将各个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建立国家级信息系统,当前档案馆的建设过程除包含其自身资源的建设外,还应将各地区、单位、种类的信息资源进行归类、整合,提高资源的共享能力,减少区域性限制。在横向连接的过程中,除了应以自身数字化资源为主要资源建设服务平台,使自身档案馆资源站区内总资源的主要部分,还应将传统模式中各自为政的状态进行改正,实现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当前数字化档案建设体系标准不够科学、完善,且硬软件设施之间差异性较大,管理系统未指定统一的标准,档案信息资源在共享过程中问题较多、难度较大,无法将信息资源综合后的实际效应发挥出来,因此,在对资源进行共享时,应对提高对顶层设计的注重程度,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性进行调整,尽量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发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2.2 双向交流
当前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主要分为生产管理、科研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文化普及与日常生活三个层面。数字时代的到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扩大了档案管理的空间,使档案的主体、方式及范围、需求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使社会的特点更加突出。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可概括为阵地式,主要的服务内容为寻找及需要阶段,其行为表现较为单一,再加上数字时代的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使得档案利用的需求这边的越来越立体化,因此档案馆应着重对档案利用的双向性及互动性进行提高,在分析用户利用信用的同时,注重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了解档案利用需求在当前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提高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及针对性,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加广泛,使档案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2.3纵深挖掘
档案最终的价值体现其被利用的程度及其是否被利用,那么衡量这一价值的标准即用户使用档案信息后的满意度,在当前社会,创建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在数字时代下,档案的内容、载体、形式均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管理的重点工作也已从对实体档案馆进行管理,转变为当前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通俗来讲,档案管理的内容已逐步从实体管理向网络信息化管理进行转变。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阶段仍处于实体管理向网络信息化管理转变的阶段,尚未完全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那么,作为档案信息终端聚集地,档案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对加强对信息资源挖掘的力度,进行纵深挖掘。在保证各部门及各档案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以传统实体档案馆的信息开发及资源的建设为基础,对当前网络中及其他媒体资源中的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筛选,经过严密的组织及整合后,将数字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内容、方法进行再次开发与应用,最大限度的将档案管理的实际意义及价值发挥出来。
结束语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依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管理模式与大数字时代下的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在保证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出发,增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徐玲丽. 浅议数字时代档案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 兰台世界,2015,32:50-51.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
1 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1.1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1.2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1.3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1.4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服务手段创新
2.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2.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2.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2.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拓展服务领域
3.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3.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现代医学科技档案 管理方式 创新
医学科技档案作为医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其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临床工作与医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有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已(以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1]。因此在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基础,积极开展科技档案的整理收集、存储与使用等工作,创新管理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医学的长远发展。
一、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系列性强。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采用特定的专题,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完整性和系列性研究。这样会保证科技文件资料的成套化和完整化,使档案资料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及分明的层次,从而进行系列化使用。二是专业性强。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广泛的交叉领域以及繁多的学科门类,因此在对医学科研课题进行分配时,应以不同专业门类加以分配。如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中,可从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划分,分为药理、病理和生化等专业;而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可分为儿科、妇科、外科和内科等科目。医学科研活动的开展需以专业科目为基础,细化科目分类,对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具有较强的要求,因此使得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三是连续性强。医学科研从立项到结题等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并且其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连续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的连续性强。四是保密性强。医学科研成果是医学档案记录的重要对象,其具有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2]。如(果)临床文献与资料、医学报告等档案资料具有特殊的价值,必须要以国家保密法为依据,对其进行保密等级设置,从而使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有效发挥其最大化的使用价值。
二、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路径
1.强化档案意识
在对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应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能够明确认知到档案的利用价值,并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加以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加以更新,并积极开发档案资源,建立相应的网站和数据库,为档案利用者的查阅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积极向外宣传档案室的馆藏信息,有效吸引档案利用者,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有效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2.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
在对档案室进行建设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档案室环境加以优化。只有保证档案室环境的整洁与安静,才能使档案利用者对相关信息和资料加以专注研究,同时在恰当的地方提供复印与打印等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二是对现有科技加以充分利用。对于现代医学科技档案而言,其发展趋势为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因此应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缩短档案信息查询时间,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简便的服务。此外,建立档案资源网,利用网络远程检索对档案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对馆藏资源储量进行增加。目前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医疗实践的应用,因此档案室应对资源共享加以重视,积极引进先进的档案资料,便于研究人员的使用。四是科学合理分类档案。档案室应对各种档案内容加以了解,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分类,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检索[3]。在对医学科技档案进行分类时,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差异性,建立具有全面功能的检索系统,这样便于档案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定位,节省查阅时间,促进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3.健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健全作为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健全管理体制时,必须要以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档案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有效丰富档案服务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档案服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目前我国档案室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加工、借阅和查询等,其服务功能过于简便和单一。基于这种现状,必须要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便于利用和查询档案信息,有效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促进档案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4.完善档案编研体系
要想促进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要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加以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编研体系[4]。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这使得医学科技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与新问题。因此医学档案管理者必须要从医学研究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档案的价值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保证编研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有效指导医学实践和医学科研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系列性、专业性、连续性以及保密性,因此在创新现代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时,必须要强化档案意识,加大档案室基础建设的力度,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档案编研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效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学科技档案利用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丁莹,罗昕.创新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394-396.
【关键词】 梨树县 社会主义新农村 档案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本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抓点带面、逐步规范的原则,强化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1 创建范围、内容
创建示范县活动在全县县直涉农部门、镇机关和行政村、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进行。主要内容是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县直涉农部门、乡镇机关、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
1.1 县直涉农部门
(1)制定本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落实责任,安排经费,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考核范围。(2)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 8号令为切入点,修改完善本部门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本部门涉农档案收集齐全,通过“一网三站”提供给农民,确保涉农政策、技术、信息到镇、村及农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
1.2 镇机关
(1)创建工作列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专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2)修订镇级文件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档案和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收集齐全,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档案信息查阅利用服务。(3)在镇档案室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将已公开的农、林、水、土地、粮食、畜牧等方面的现行文件资料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实现科学的种植和养殖,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4)开展培训工作,对所属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监督指导。
1.3 行政村
(1)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把各种门类和载体(党务、村务、民主管理、财务会计、经营承包、土地林地流转、宅基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科技、生产经营、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治安、项目建设、合作医疗、社会保险、特困户救助、重大活动和党员档案、村民档案、健康档案等)的档案资料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2)具备开展档案工作 “五有”条件(即有档案室、有柜架、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的村,建立档案信息和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3)不具备 “五有”条件的村,采用“村档镇管村用”模式,成立村镇联合档案室,将全镇的村级档案进行整理,全部移交镇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4)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村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对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农民的档案利用。
1.4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1)通过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制定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重点抓好建档工作。(2)有档案室、实物档案陈列室、档案柜架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档案人员。(3)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党群、行政、产品生产、供应销售、产品开发、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社会保险、安全保卫、劳动人事、财务管理等)收集齐全,集中统一管理。(4)对所有档案进行编目,有条件的要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5)在开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档的同时,要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2 创建步骤
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国家和省、市档案部门的指导下,于 2009年6月启动,2010年10月基本结束。示范县创建活动分为创建期和示范期两个阶段进行。
(1)创建期( 2009年6月-12月底)。全县所有涉农部门、镇机关建立并完善综合档案室建设,达到国家示范点创建标准;行政村和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达到创建标准。(2)示范期( 2010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镇、村两级档案室通过“一网三站”网络可以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广大农民基本不出村就可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目的。
到2010年底,力争100%的县直涉农部门和镇机关,及有条件行政村达到国家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迎接国家档案局验收,努力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进入示范期。
【关键词】“上班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79-02
“上班式”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以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性地将行业、企业、岗位元素与英语专业课程相结合,学生通过实训基地训练掌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上班后的主要工作任务、上班后的岗位技能,为我国的高职教学模式探索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途径。“上班式”英语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创造“上班式学习、研究式工作”全新的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用知识做事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内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上班式”英语教学模式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丰富“上班式”教学模式内涵,使其更具有广阔的适用发展空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能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事关我国未来社会的兴旺发达,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在我国大学生中超过一半。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以及其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很多安于习成,独立性较差,不愿意冒风险,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领悟和感受能力较差,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7%;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7.3%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7%的学生“很少采取具体行动”。而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又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时候,更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上班式”英语教学模式中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运用探究性案例教学,激发创新意识。
美国哈佛商学院是全世界案例教学的典范。哈佛案例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努力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让学生在公司总裁、零售商、烟草商等各种经营角色的位置上,处理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上班式”教学模式可借鉴案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案例创新活动,使学生面对全新的案例,开动大脑,运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化解各种纷繁复杂的实践的难题。这种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提出、发现学习可丰富“上班式”教学模式内涵,使创新教育贯穿其始终。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设计的问题,才能真正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培养了创造力。
2.“上班式”英语教学中角色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诺贝尔奖得主,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指出“创新”是没法教的。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在“工作式”的教学中互换不同角色,去理解体会不同的工作技能,拓宽不同的知识领域,在综合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因材施教,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积极拼搏,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敬业务实的良好品质,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去不断探索更多新的知识领域,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完善创新奖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
在“上班式”英语教学模式中可引入创新奖励机制,如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在学生评价标准中的分量,给学有专长的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与发展空间,形成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学校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指派辅导教师提供信息和思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学生外出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在创新活动中突出的个人或团体,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颁发奖励证书,举行全校创新表彰大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竞赛,拓宽学生视野。对于部分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允许校内选择专业方向,对在专业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就业时给予特殊的政策。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热爱创新,人人在创新中受益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者,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力保障,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创新型的人才。只有充分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做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努力使教育从老师讲授为重点的观念,转变为学习知识前提下以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的观念,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人格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其创新思维个性。因此,培养创新型的教师,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创新人才时展的必然要求。树立坚定的创造教育信念: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良好心理的内外部环境:提供培养创新型教师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等,是培养社会所需创新型教师的有效策略。
5.树立主人翁意识,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
当代美国大学采用的三个“结合”的教育,本质是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就是大学!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育中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创造性、能动性,建立起一种以创新活动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突出创新教育的主题,广泛开展创新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创新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立志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急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水平的高低和创业人数的多少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职教育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发挥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激励创新的奖励机制。在不断的创新实践和探索中,提高自身学习和锻炼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卓梅.高职院校产学研模式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20
2 庞惠启.青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22):112~113
3 吴浪.论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08(8):56~57
(一)有利于培养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因素,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突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的欲望和追求。[3]只有树立了创新意识,才会有随之而来的创新欲望以及创新行动。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中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之中,实践证明是培养公共管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并日益受到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青睐。
(二)有利于激发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热情
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或者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是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然而在大学阶段,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公共政策课程,对于涉世尚浅、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功底不深的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的确有着较大的难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解读公共政策理论,获取公共政策知识,可以有效调动公共管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学生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地释放,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有利于创设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宽泛地讲,环境是指某事物发生、存在所处的生态条件或某种行动所处的背景。事物和环境之间既相互分离又彼此渗透。”[4]一切事物皆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创新也是一样。所谓创新环境,是指影响创新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外条件或一切因素的总和。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
(一)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准备
与讲授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需要有更加充分的准备,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成败,也进而影响着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公共政策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其准备包括:一是预先制定完善的案例教学纲要,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能心血来潮,要有预先设计,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及进度之中;二是精心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案例,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政策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三是认真设计具体的案例教学方案,如案例的切入点、案例分析提纲、案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职责等。
(二)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进行
案例教学的进行也就是课堂教学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案例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案例讲析法、案例讨论法、案例演练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所以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也千姿百态。总的要求是,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法的“教”不在讲授,而在于启发、引导,[5]引导学生围绕公共政策案例中的问题,结合公共政策课程的相关理论,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争辩、去做出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正确引导,而不能“放羊”,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三)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总结
案例教学的总结极为重要,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差的总结或不总结往往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有限,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水平。公共政策课程的案例教学总结一定要注意:一是与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关联性,如政策执行教学中选取的公共政策案例,教师总结时一定要与政策执行的有关理论及知识相联系,不能漫无边际;二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保护学生不循规蹈矩的思维,赞誉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尤其要让学生懂得,案例讨论的参与性和创新性比讨论结果与实际案例是否一致更重要;三是尽管教师不能“先入为主”,但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学生的案例讨论做出辩证的点评与分析。
三、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了高等院校的充分肯定。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的功能
公共管理人才的总体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相关专业也基本上是应用型专业。公共政策既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理论与方法体系源于对公共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要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就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案例教学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经验知识。所以案例教学对于公共政策课程来说极为重要,而且“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多角度分析能力,而不是探询唯一正确的答案。”[6]这又非常有利于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公共管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作用及其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方案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重视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落到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和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之中。要结合公共政策课程的内容体系,制定系统、完善的案例教学方案,例如哪些内容适合课堂讲授,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应该选取怎样的公共政策案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贴切的案例教学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做好预先的安排和准备,有时还要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最好还能够建立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库,以备案例教学的需要,等等。所有这些,均要预先做好教学设计,设计越科学、越合理,往往越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比较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不断对比、反思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公共政策课程运用案例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参与质量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精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共政策课程的案例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成功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能恰当地担当其角色。[8]在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演讲者”、“灌输者”的角色,恰如其分地担当“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重新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大包大揽地“满堂灌”了,而是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起着引导或指导作用,指导案例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的讨论,协调课堂的氛围,维护讨论的秩序,启发讨论的思维,尤其要在讨论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做好案例讨论的总结。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得当与否事关案例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成败。
一、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为那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因此,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创新性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创新性氛围中获得启发,成就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中的固有知识和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积极地创新,可以把一些课本之外的实例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给学生营造出创新的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习声音的利用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可以利用的信息,我在结合课文内容中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案例以外,还给学生们加入了这样的案例:在养鱼场里,人们创造性地利用声音,来开展捕鱼作业和鱼的养殖工作.在水下给鱼儿播放它们喜欢的声音,从而引诱鱼儿进入事先准备好的网中;不仅如此,给鱼幼苗喂食的时候,播放一种固定的音乐,经过长期的坚持,鱼儿就在饲料和声音之间形成了固有联系,引起了鱼儿的条件反射.只要给鱼儿播放声音,鱼儿就会到声源附近来觅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量降低鱼饲料的散失,降低养殖成本,帮着养殖场实现超额利润.创新性教学案例的引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创新的热情.
可见,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因素,教师要结合创新教学的要求,积极打破传统的旧有思维,践行创新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创新,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给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扫清障碍,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情境,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智力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渗透,如果学生对教师创设的创新行为没有半点兴趣的话,我们的创新行为将付之东流,反之,如果创新行为不仅有创新,更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再现,将实际情境和创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学生会兴趣倍增.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情境,通过创新性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更可以让学生实现创新性的情感体验.学习了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后,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王欣的体重是100斤,而李明的体重是90斤,在身上都背着一样重的书包,站立在三楼的教室中.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吗?此时,有学生问到:老师,王欣和李明都站在相同的高度上,他们的重力势能是否相同呢?其他学生对这名学生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之后,我问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两个学生的重力势能变得相同呢?学生又开始了交流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让王欣把书包中的物体拿掉10斤.也有的说:我们可以让王欣把书包中的重物给李明五斤,这样两个人的重力就相同了.还有的说:我们可以让李明站到桌子或是凳子上,或是让王欣从三楼走向二楼.学生在教师创新性情境的引导下,开拓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优秀的情境能够给与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在新奇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被点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激活.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情境的积极作用,大胆地实践,积极地创新.
三、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创新,锻炼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只有得到真正的应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创新教学亦如此,教师要将创新活动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新,敢于创新,慢慢的,教师通过专业智慧的引领,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激活学生创新的灵感.
学习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时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用镜子的经历,大胆地猜测和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采用身边的一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实验.有的采用玻璃板和蜡烛展开实验;有的采用圆珠笔和镜子进行实验;有的则采用钟表和镜子开展探究.学生发现,如果不像教材一样,拘泥于玻璃板,也可以进行实验的探究.在这些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