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

第1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实际应用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经济技术的也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这样的传统行业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原理是将当前社会最先进的科技融入到机械制造生产当中,从而实现与现代高科技无缝衔接,且与现代多层级科技产品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工业的信息化产出[1]。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概念与内涵

其一,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机器的工作效率,在研发或是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对比传统的技术具有成熟型、数据型、稳定性的几大特点,并且能够按照需求者的不同要求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其次,对于产量小、种类繁多的生产要求,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方式可以无缝的与之对接,从而达到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相应生产效率的目标,生产出效率高、质量好的产品。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①技术起步较晚。应用范围窄和其他国家相比,一些尖端技术(如纳米技术)存在极大的差距,需要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将更加先进的技术引进来,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的工程当中。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机械制造的工程对先进的自动化理念都有着一定的实际应用,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有了科学合理的应用。但是这种情况在我国来讲还客观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大多数机械制造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还没有产生先进的自动化理念。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由于技术的不足或是资金的缺乏,其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达标,这就造成了成本高、收益低的不良现象,从而导致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末端的后果,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范围较狭窄[2]。

②后备人才不足。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导致技术落后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老辈的专业人员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系统的进行训练过,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的技能。而年轻的技术人员缺乏一定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机器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性,因此,就需要同时拥有经验与进行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新型人才来担任这个严峻的任务。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具有以上要求的人才极度匮乏,所以导致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不足,进而影响了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③产品的质量的提高。在机械制造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会存在生产误差,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能够将机械制造中误差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少,并且能使机械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其有以下两方面的体现。第一、机械设备具有高度精准性。第二、过去的机械制造都是依靠人工操作完成的,因此存在着无法避免的人为误差,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人们因身体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常常会导致一定误差,严重者还会造成生产的质量问题[3]。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我国的互联网产业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得到了普及,网络也日趋融入到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因此,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应当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融入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借此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要进行相应方案的设计,只有在设计方案通过了审核以后,才能够投入生产。但是,在设计图纸的时候,会消耗非常多的资源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就要在设计图纸的时候运用好网络技术,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投入。可以在网上寻找有过的资料,遇到一系列问题后可以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案,对做的有问题的方面加以改正。通过不断的纠错,最后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产品能够达到规定的质量程度。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消耗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也越来越被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对能源的消耗有高度的重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保问题。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原材料,坚持做到绿色生产、可持续生产,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做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环境不造成破坏。

与外国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借鉴西方先进技术水平时,不可以完全照抄,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属于我国独特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绿色无污染生产。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类的和谐统一,使机械制造生产的产品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四、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来加大其应用范围,以投资教育产业的方式为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在节省资源的基础上促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作者简介:徐鑫鑫,1994年生,男,學生,学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雷先明 

参考文献 

[1]农应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2):89. 

第2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多维创新能力

1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机制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措施

1.1探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方式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行业见习与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其各自有效的改革途径,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案例,或者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行业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面向行业重构和优化机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机械行业涵盖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企业需求人才能力不同,如何在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中归纳出共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保证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备不同企业的人才个性能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跨学科、综合化等新要求,在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性,又注重专业技能的精深程度,[3]把传统的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导向的课程结构转型为以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发展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完整的理论加实践的机械制造课程体系结构,同时通过课程整合形成跨学科的课程群,使之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相匹配。一方面,通过广泛地调研相关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并立足于实际生产过程,根据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密切关注制造行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核心制造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这些内容及时引入到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紧扣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紧跟本专业先进技术的发展形势。

1.3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各类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训练、职业资格培训以及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同时考虑“阶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可以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专业技能模块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综合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包括社会调查、专业技能训练及认证、创新性实验、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以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4]

2实施过程

(1)顶层设计阶段。为成果形成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实施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在梳理机制专业人才培养前期积淀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开展广泛讨论,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2)具体实施阶段。对接行业需求,明确能力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实习实训改革、课堂教学革命、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全面落实学生能力培养。(3)总结提炼阶段。对成果的实施进行总结、修正,并加以提炼。在成果实施的不同阶段,依据成果实施的阶段性成果组织分析,指出不足,并在后期加以修正。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研究数据、教案资料、论文资料等),并总结提炼,同时以书面形式呈现,并转化为论文。(4)交流推广阶段。通过媒体报道、、著作出版及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成果进行应用推广。

第3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1.高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按照“针对职业定岗位,针对岗位定能力,针对能力定课程”的原则,依据“教室与生产车间功能一体,作业与企业产品标准一体,学生和学徒身份一体,教师和师傅角色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机械制造类人才。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所示。

2.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笔者对甘肃省内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有明显差距。一是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初步适应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需要;二是课程设置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为主,缺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经验;三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虽然也建立了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有些院校也引入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未能进行校企深度融合,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难以很好地解决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工作的衔接问题;四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入学要求较低,因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则出现学习能力较低、思路僵化、后劲不足等问题。

3.高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照机械加工、机械设备维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融;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在课程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等,使课程标准与机械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融;依托“校中厂”、理实一体化教室与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

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实施校内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训教学平行交替进行,三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提升,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

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特点设计工学结合的学习进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实现学生识岗实训、单项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三年不问断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校中厂”、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教学实习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实施“四个一体”的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主要在第一、二学期进行。以校内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资源为平台,完成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机械识图与绘图、公差的应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等专业基础能力。结合识岗实训、机加工实训和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形式,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室等环境里,对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设备、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主要在第三、四、五学期进行。依托校内实训室、“校中厂”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校中厂”,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弹性、灵活地安排数控机床操作加工等实践教学,在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车间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即学生以工人身份接受生产任务,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识读图纸、编制工艺、机械加工、零件检验、部件装配等生产流程,使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完成典型零件普通加工等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在校内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工厂,每学期安排4周以上时间进行机械加工实训、机械装配维修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实训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第六学期在用人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聘用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结合岗位工作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定期派遣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学生顶岗情况,并作出综合评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浓厚的校企合作育人氛围,始终把安全教育、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素质作为素质教育核心贯穿始终,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4.高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4.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使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课堂与实训车间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2课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包括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建立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参加的考核组进行课程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企业考核权重。

4.3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与其他院校合作,积极开展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满足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杜家熙.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第4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5-0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从原来的机械大国逐步转变成为了机械强国,但是从目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虽然每年毕业生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个人素质却没有显著提高,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追溯这个原因,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校在现阶段的教育仅仅是注重单纯的给学生传授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高校应该尽快完成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不仅重视理论的培养,还更应该做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2 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机械方面的学科和人文科学、材料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其他专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几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求的需要,就需要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全面的改革。第一,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一些事业单位及企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个人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人才类型上主要可以分成工程应用型以及工程研究型两类,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在培养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第二,为了满足新时代下的现代化需求,应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够满足制造行业一线生产的要求。第三,在现代化的培养目标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培养的人才主要应该具备机电结合与工程应用两个方面的特征,人才培养视为了服务制造行业的一线生产;其业务范围具体规定了需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和技术运用及改造等方面的人才。而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并不包含开发型人才。

3 人才培养结构的基本框架

当前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以工程应用为一条主线;以机与电为两根支柱;以设计、制造、测控和传动三个方面为三个模块;以数学物理、人文科学、计算机技术、外语四个方面为四块基石;以专业技术、工程素质、人文修养、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五个方面为五种素质。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4.1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教学改革,高校就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已经优化配置的师资队伍。在一所高校中,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以及具体实践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和质量。首先,需要对该专业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基础课教师对专业课的了解,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技能;使专业课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充分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与前言的信息,学习最新的加工工艺,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好的机械制造技能。

4.2加强高校实验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加大对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投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与软件设施。与此同时,还需要修建一些机械拆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机械拆装的设备,使该装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拆装与测绘等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后还需要学生通过三维软件对这些机械拆装的部件做好建模,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这些机械拆装结构、原理等的掌握。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联系校外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在这个基础上们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还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是高校都能共同进步。

4.3加强高校学风制度建设

高校不仅需要抓好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规范教学过程,要同时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好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时还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在学校成立与该专业相关的协会,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学生与实践的场所,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训中,给学生做出及时、专业、正确的指导。该实训基地应该全天为学生开放,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下的实践,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应该积极研究、探索并改革当前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明确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与特色,从而为今后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做好保证。

参考文献:

[1]明哲.基于数控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2,03.

[2]熊志卿.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第5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考核 改革 创新

1.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想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应用性、综合实践性强,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点。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仅凭卷面成绩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采用新的考核办法客观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成为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50%)+实操训练与考试(20%)+解决实际应用课题情况(20%)+课堂考勤、平时作业(10%)。

理论考试是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闭卷考试,100分钟。

实操训练与考试是在现有的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和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设备上进行设备操作、编程、调试等,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解决实际应用课题情况主要是结合生产实际给出小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出解决方案,编写控制程序,借助现有设备进行模拟调试,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考核方法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了单纯的理论考试反映学生成绩的片面性,避免了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各种活动。

3.考核改革实施过程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课程组调研有关院校后,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予以实施。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课题组成员首先调研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本校情况,经多次修改,制定了考核大纲。

(2)制定考核评定办法和评判标准。

在充分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课程组经过认真讨论论证,确定了各部分的考核评定办法和评判标准。

(3)向学生宣传和实施该考核办法。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4-1、2班学生宣传并进行试点,让学生了解和接受该考核办法和考核评分标准,并在该课程讲授结束时实施该考核办法。

(4)进行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

考核结束后,对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成绩总体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学生考核成绩的分布基本合理,考核各部分覆盖面广,难易适当,也说明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并对04-1、2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28份。问卷调查显示:96%的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考试改革的评价为“很成功”和“比较成功”,96%的学生觉得现在的形成性考核对促进学习有效。学生普遍认为该考核方法做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进一步修改、完善。

该考核办法实施后,听取学生意见,并经课程组成员的充分讨论,找出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

4.考核改革的效果

该考核方法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操训练与考试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理论考试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题解决情况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4-1、2学生实施考核办法后,后续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及实训、毕业设计学生得心应手,后续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有5位学生报名参加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并获得不同的奖励。

第6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重点讲授零(构)件和器件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的要求,以及机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必须具备的材料知识和有关的基本理论,介绍各类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冷、热加工(或合成)工艺及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以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零(构)件或器件的不同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全书共分13章,包括机械零件(或器件)的失效分析、碳钢、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改性新技术、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为帮助学生思考、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各章后均附有复习题。本书引用国家最新标准,并力求做到加强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和适应面广。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吸取作者近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科技新成就,对第2版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声和声发射的测量”一章,加强传感器章节的内容,并用新编写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和虚拟仪器”来更换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测试》一章。本版教材仍保持注重物理概念和工程应用的阐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和分析透彻的优点,便于教和学。全书包括信号及其描述,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信号的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初步,位移测量,振动测试、声与声发射测量,应变、力与扭矩测量,流体参量的测量,计算机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等十一章。《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大专、夜大和成人教育有关专业选用,还可作为有关专业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良好参考书。

《机械工程史》介绍自铜器时代以来机械工程的发展历史,以介绍机械发明、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也涉及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机械工程史》将机械的发展分为3个时代,即古代(远古至欧洲文艺复兴)、近代(主要包括两次工业革命)和当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械工程史》既注意讲清机械科技本身的发展,也试图揭示出机械科技背后的推动力:经济的发展、国防事业和人类科学探索活动的需求;揭示出科技与社会、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中文版・第2版)》一书适用于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培训,适用于工业和手工业机械师、加工制造业机械师、切削加工机械师、工程制图员、工长和技术员培训、工业和手工业实习人员、实习生和大学生。《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中文版・第2版)》的内容遵循以上所列举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编纂而成。《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中文版・第2版)》分为8个章节:1.检测技术;2.质量管理;3.加工制造技术;4.材料工程;5.机床和设备;6.自动化技术;7.信息技术;8.电工学。由于现在工程技术的全面飞速发展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的相应修改,《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中文版・第2版)》对质量管理和维护保养等章节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

专业词汇索引表中还标有英语专业技术词汇。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6版)》内容包括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非线性系统、线性离散系统及系统辨识等。除第1章外,各章均有利用MATLAB解题的示例。为使读者对系统设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6版)》连续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结合各章的内容介绍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的设计示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6版)》力求在讲清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更多地结合机械工程实际,为帮助读者领悟与学会应用控制理论来解决机械工程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6版)》可供机械工程类专业,特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成教、函授、夜大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供有关教师、研究生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设计(原书・第16版)》主要内容简介: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机械设计(原书・第16版)》是“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中的一本,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教材,又可用于工程实践。在不损害《机械设计(原书・第16版)》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我们将其划分为相互独立而又自成体系的24章,在这24章中我们详尽且清晰地讲述了最重要的一些机械零件。读者可以单独学习和使用每一章的内容。

《机械设计(原书・第16版)》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近机类、非机类各专业本科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7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87年9月1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工艺品有限公司

行 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职 位:工艺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大专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校: 东莞理工学院

自我评价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思维敏捷跳跃,做事缜密。为人诚实守信,亲和力强,善于组织工作事宜使工作更加高效。适合并乐意从事技术和项目管理工作。多年的机械行业工作经验让我可以更加熟练的应用机械专业知识,更加熟悉行业工作内容,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机械专业能力突出,熟悉OA办公软件及AUTOCAD,三维设计软件中能熟练运用 Solidworks、Inventor、Pro/e等。我相信一定能胜任贵公司的各项工作。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技术研发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2/7—至今:XX工艺品有限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工程部 工艺工程师

1、编制美的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部装分厂配管、焊接、连接管区域的作业指导书及关键工序;

2、配管焊接工艺工作,班组日常事务的处理、新员工培训、新品工装制作及工装设计改善;

3、配管加工专用模具的管理,制定管理规范和检测制度,保证配管加工各类设备用模具的正常使用和更新,参与部装分厂模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4、参于部装分厂连接管漏氟质量专项整改,成功控制了连接管在市场的维修率;参于部装分厂连接管区域效率提升、IE专项整改;

5、规划分厂设备区域,水、电气布局,车间布局图,生产及人员规划安排的有效性。

2010/6—2012 /6:XX汽车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加工部 助理工程师

1、负责车间现场管理;

2、设备维护维修,熟悉数控CNC编程,M和G代码;

3、机床结构(气,液,电)调整维护,整改CAD设计作图;

4、参与数控设备问题整改,协助解决现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cpk分析,工艺改善,量检具改善。

教育经历

2007 /9—2010 /6 东莞理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专

证 书

2008 /6 大学英语四级

第8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以下称“北起所”),是从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国家一类研究所发展而成的科技型企业,凭借雄厚的综合技术实力和优质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008年10月17日,在建所五十周年庆典上,经上级批准北起所正式更名为“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这标志着北起所将在50年成功发展的基础上,迈向新的起点,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四大核心事业齐头并进

北起所所长兼党委书记陆大明是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北起所工作,对北起所从零起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50年来,北起所在涉及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多次承担了重要科研和技术开发任务。为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内第一条客运架空索道的横空出世,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成功建造,第一套集成化物流系统装备的诞生,以及散料港口装卸运输系统的开发,第一台全自动垃圾起重机的诞生等,无不彰显着北起所的强大技术实力,极大地提升了北起所的行业地位。在此过程中,北起所在经营理念与管理体制方面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单纯的科研所发展成为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科研开发、工程承包、检验检测相结合的一流科技型企业。

目前,北起所在四大核心事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可喜可贺的成绩:

物流仓储技术领域

作为中国自动化立体仓储技术的先行者,北起所自1974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并成功应用于北京汽车厂至今,已为汽车、家电、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石油化工、冶金、部队等行业领域研发、建造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化立体仓库200多座。近年来,北起所又在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为自身在物流仓储技术领域的持续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北起所集物流仓储系统中机械、电气控制、通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于一身,可以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化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工程总承包,主要设备的研发、设计以及制造、安装和调试,自动控制系统的制造、安装和调试,计算机管理、监控、通讯系统的开发研究和系统实施等全套服务,牢固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

索道技术领域

北起所早在1 960年代就组织完成了我国第一套货运索道的设计,1970年代又进行了客运索道的开发、建设及技术引进工作,始终走在索道技术领域前列。目前,北起所可承担客运索道、旅游索道、滑雪索道、地面缆车、旱地滑道、高空滑索等各种架空索道和游艺设施的总体规划、设计及工程总承包,已完成不同类型的客运索道建设200多条,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

物料输送技术领域

北起所于1960年代组织完成了我国第一套带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多项行业标准产品的系列设计,近年来广泛承接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如大型露天矿、散料港口、料场、垃圾处理、以及工厂内部的各类物料装卸、输送系统及成套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及工程总承包,深得广大用户的好评。

起重机械技术领域

自1960年代设计了我国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以来,北起所组织了从轻小型到超大型的各种专用起重机及其主要部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多次填补了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空白。近年来,又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了很多新机型,例如,用于垃圾处理的自动控制垃圾搬运起重机、用于秸秆发电领域的自动化秸秆搬运起重机等特种起重机,为国家在环保、生物发电等领域提供了必要而先进的设备。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北起所共完成了千余项国家科研和工程项目,荣获20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目前,北起所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北起”品牌也在行业内和客户中赢得了良好声誉。

据陆所长介绍,起重运输机械在西方统称为物料搬运设备,在我国则归属重型机械(包括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运输机械)范畴。目前,我国起重运输机械的年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占重型机械60%-70%的份额。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物料搬运装备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许多先进国家的同行都纷纷进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北起所也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在所有物料搬运装备中,自动化物流系统最为复杂,是光、机、电、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高度集成。陆大明所长讲述了北起所在其四大核心事业之首的自动仓储与物流技术领域的发展历程:完全是从零起步,从1973年自主研发、建设国内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开始,多年来在不断满足客户实际需要的过程中取得技术突破与创新,积累起丰富的专业经验,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陆所长将北起所在此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创业阶段(1974-1993年)

1970年代中期,机械工业部将研制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为发展新产品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力争使机械产品在老面孔、老产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北起所瞄准国外先进技术,完全依靠自主创新,从研制、生产自动化立体仓库所需的全部配套件开始,开发、建设了国内第一座自动化立体库,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而且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并不大。但在当时作为实验室产物的自动化立体库尚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能够用在哪个领域、取得怎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认识,离真正推广应用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在其后的20年间,自动化立体仓库建设进展缓慢,只停留在小规模、定制化生产的状况,建成数量只有十几座,主要应用在化工行业如胶片生产等一些特殊领域,没有向更大范围推广开来。这使我国的技术水平逐渐与先进国家拉开了差距。

二、产品升级与应用拓展阶段(1993-1999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各行各业提高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的意识增强了,对物流设备与自动化系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需求;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者不断涌现。为了提高在自动仓储技术领域的能力,北起所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通过与德国西马格、日本大福、村田、瑞士Swisslog等国外众多知名公司建立直接联系和合作关系,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之转化为自有技术,并选用相对成熟的零部件,进行产品升级,显著提高了技术水平。此阶段,北起所抓住了市场机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承建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向机械电子、制药、食品、印钞等更多行业领域拓展,代表性项目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货运部散货处理系统、联想集团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特别是在联想项目中,北起所以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与完善便捷的售

后服务保障,从近20家国内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标志着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三、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直接带动了对物流系统需求的大幅上升,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由于更多的国内外供应商进入自动化立体仓库领域,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北起所一方面下大力气加强研发,通过引进消化、集成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不断增强专业能力,使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了更好的保证,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另一方面,北起所进一步明确了系统集成商的企业定位,并侧重于服务中、高端客户,有选择地参与市场竞争,避免价格战,特别是加快进入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物流配送中心领域,如成功实施了神州数码上海物流配送中心、国药集团全国多个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雅戈尔服饰公司自动化配送中心等一批行业代表性项目。在此过程中,北起所的技术更为全面、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拉大了与多数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以来,北起所在物流仓储系统市场更是屡获佳绩,相继中标国内白酒行业第一个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品自动化立体仓库、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港城路车辆段材料设备库局部立体化智能仓库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物流配送中心AS/RS系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出版物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等项目。这些项目无论是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还是行业示范作用,都堪称领先。目前,仓储工程部的年销售额已超过北起所总产值的1/4,并正在以20%的年增幅快速上升。

不断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谈到企业获得成功的经验,陆大明所长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北起所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企业改制初期比较茫然,也曾经走过弯路。但是在经历了痛苦的探索和市场磨砺以后,北起所逐渐找准了定位,留住了人才,坚守了阵地。他认为,作为科技型企业,北起所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通过坚持创新,北起所始终掌握着行业前沿技术,得以成为国内物料搬运装备市场占有率最高、客户领域分布最广、技术水平领先的行业排头兵。

作为国内物料搬运技术领域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所和技术归口单位,凭借强大的科研力量,在半个世纪的光阴中,北起所的技术创新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北起所研究并开发了我国起重机械、输送机械、装卸机械、仓储机械、工业车辆和水利机械等六大类产品的百余项系列技术,创建了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和产品系列,对推动行业发展功不可没。

可以说,北起所成立以来从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从早期的自主开发研制自动化物流设备,到如今萃取中西方尖端技术集成到复杂的物流系统项目中,在国内物流装备市场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领先技术与丰富经验已成为北起所最主要的核心竞争能力。

近年来,北起所在物流装备领域又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在自动化立体仓库领域,北起所在国内最早开发出了激光定位绝对认址方式堆垛机,目前其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累计产量已超过300台。北起所自主开发的WMS软件(LOG++),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已与国内外几十个不同品牌的ERP系统实现了无缝连接,并向客户提供了200多套,使用效果良好。

此外,依托机械设计、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及通讯、信息管理等专业齐全的集成优势,北起所已成功进入大型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领域。尤其是在医药配送领域先后为国药集团等多家大型医药公司提供了十几套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系统,技术和装备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近两年,北起所在家纺和服装行业又取得重大突破,承建了孚日集团成品自动化立体库、山东滨州亚光毛巾公司成品自动化立体库、宁波雅戈尔服饰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

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森马集团上海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30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服装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规模名列前茅的特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将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拣选设备,和北起所生产的自动化仓储设备、以及全息扫描、动态传输、拆零播种、提总和快速复核等技术,其技术含量和设备及信息自动化程度在国内物流行业中属于一流,预计将于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森马集团可实现全自动物流运作和订单快速反应,日吞吐配发能力达到70万件。承揽该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北起所在大型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中的市场地位。

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北起所在系统规划设计、设备研制、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出强大的销售和实施团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年再造一个新北起所

为了配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三年再造一个新国机”的战略规划,作为集团的二级企业,北起所提出了2008-2010年的发展规划,准备用3年时间再造一个新的“北起所”:首先,在现有基础上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科技投入等各项经济指标翻一番;其次,努力成为全球物料搬运装备行业的一流企业。树立这样的远大目标,是基于北起所对市场发展状况的深入了解和透彻认识。

据陆大明所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企业物流系统需求的大幅上升,不仅数量放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企业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低层面的以储存为主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集成应用了存储系统、输送分拣系统、信息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拣选等技术的功能强大的配送中心的市场需求将快速上升,对供应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中国庞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吸引着许多国内乃至先进国家同行的关注,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陆所长认为,任何一家供应商要想通吃中国物料搬运装备市场都是不可能的,企业要长足发展,一定要找准定位,立足于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他说:“作为目前国内该领域唯一一家行业综合研究所,北起所肩负着民族的使命,因此一定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否则我们的科研技术能力就很难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肩。因此,我们准备用三年的时间,通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外部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把北起所打造成我国物料搬运装备行业的一流研发基地和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第9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培训范文

孙 锋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141

【文章摘要】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在机械产品制造中使用该技术可促使机械生产制造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国家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情况可充分体现其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情况,而后分析其发展前景,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并接轨于国际市场。

【关键词】

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即在机械制造业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使用以连续自动生产加工对象,加快原料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加工变换速度,在极大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消耗。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可促使产品质量与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更新速度,减少成本,增强效益,减轻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并促使其他技术也得到相应带动发展等。因此,机械制造业实现技术升级、优化以及发展的重点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现探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1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集成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使用自动化、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且具有持续性,进而形成很多新型技术,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评估、制造、工艺、信息管理系统、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等。要对级别不一的集成制造系统予以构造可系统集成一些技术,这样最为简便。集成制造即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以对企业制造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其主要指导为系统工程理论,手段主要为精简机构与过程重组,强调内容为适度自动化,而后基于工程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集成制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与相关要素,实现柔性化生产且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制造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良服务、环境保护、减少交货时间等方面效果更优。

1.2 柔性自动化应用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企业具备快速反应与优良应变能力,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变化与科技更新随时调整机械产品结构或种类, 在此形势下就一定要使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并确保其具有高级灵活性。该系统重在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对于自动化没有过高要求,而后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 促使计算机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系统中包含普通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某些环节需要人工干预。柔性化应用可适应外界不同因素,同时也能提升商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这种能力主要基于认真调查市场并进行准确分析,而后经过有限的内部组织改良后实现。这样一来柔性加工系统会向柔性制造系统转变,继而促使生产、制造以及设置相互联系。

1.3 敏捷化应用

计算机敏捷化即快速反应于用户需求。机械制造企业敏捷化的实现基础为企业竞争力与信誉度,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构建虚拟公司,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合作制,促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因此,需强化管理计算机敏捷化, 培训计算机操作员,以提升敏捷化水平。当前机械制造企业中已经普遍形成全自动化制造观念,且逐渐重视在自动化系统中人作用的发挥,这样一来就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开展计算机敏捷化的相关流程时执行力更强且水平更高,进而促使机械制造效率得到提升。

1.4 智能化应用

当前制造技术不再是商品概念体系, 而是经过分析、推理、判断、规划以及决策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后对智能机械与操作人员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全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均融入了人工智能,通过对专家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对制造中人脑力活动进行延伸或者替代。智能化系统可对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受到内外部激励时可对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确保工作状态最优, 因此拥有自组织能力。智能制造系统化还会不断交换于信息、能量、环境物质,该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且主要依赖于强制耗散与磨损,其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在制造时应用模块化法可促使其柔和性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智能制造对于人应该注重友好性与安全性;对于环境应该充分保护,确保无污染,同时可回收资源与能源;对于社会则倡导竞争与协作。

1.5 虚拟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有虚拟制造技术,主要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并行工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时主要基于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的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主要对仿真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以仿真机械制造流程,将其中包含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确保机械产品制造的成功性,同时促使成本降低,对开发周期进行缩短,最终促使机械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

2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实用化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获得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目的在于充分应用并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为规模较小且水平较低,因此在未来机械制造中需注重紧密结合机械自动化与技术生产要求,坚持步步深入原则,为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迈入更高水平做好铺垫。

2.2 绿色化

在机械制造中无可避免的问题为生态环境污染,因此一定要找到机械制造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机制。在机械制造中会消耗大量原材料与能耗,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噪音与污染排放物,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未来一定要注重机械制造系统的绿色化。

2.3 配套化

在机械制造中发展自动化技术不仅要注重主机,还要注重配套的控制系统与综合元件。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微处理机、新型刀具、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未来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化发展才能研发出自动化水平高以及性能优良的机电产品。

2.4 低成本

为使机械制造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就一定要降低自动化成本。未来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时一定要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研发出见效快且成本低的自动化技术以满足我国实际所需。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促使机械制造业获得质的飞跃。全球工业对于机械制造予以高度重视,因自动化技术水平对国家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我国一定要强化建设机械自动化,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并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向低成本、绿色化、配套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自动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增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冲, 李广学, 李佳亮等.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6)

[2] 王英.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2010(24)

[3] 董玫.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2)

[4] 胡阔海. 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