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中学音乐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音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音乐教育

第1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影响

流行音乐,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当今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根本不可能。当然我们应该承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而且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所以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把它介绍给学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针对广大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正面引导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领地。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吸取好的流行音乐并有的放矢的引入音乐课堂,激起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音乐,按通常的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广为流传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土壤之中。多以电声乐队为演出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多为青少年所喜欢。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

所以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引导中学生以客观和冷静的心理去对待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就必须得先知道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首先是由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引起的,他们正处于比较有激情的年龄阶段,流行音乐的强劲有力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和贴近他们心声的歌词等都比较符合中学生正在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有对爱情的朦胧意识也使他们对“爱情歌曲”怀有特殊的兴趣。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其次流行音乐的自身特征也是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流行音乐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词意直接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还有流行音乐大多音域不宽,一般用真声都可以演唱,这也是它受青少年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学生非常迷恋流行音乐,所以也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谈谈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所带来正面影响,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相比,它有着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所没有的优势,因为流行音乐语言简练,旋律优美,易学易记,节奏富于动感,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和娱乐性。适应了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中学生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听流行音乐能够有效的放松心情,调节大脑的紧张和疲劳,缓解学习压力。所以流行音乐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释放这些情绪和压力的催化剂,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流行音乐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那么对于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流行歌曲对中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正确的艺术作品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流行音乐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庸俗,爱情歌曲占有很大一部分,对于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来说,无疑诱导他们把精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而耽误了学业。

第2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集体意识 合唱 主观性

一、国内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与比较

(一)国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1.欧美

在美国,合唱教学早已成为一项无可争议的文化现象,合唱教学在美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被认为是一项课外活动,是音乐艺术形式的体现。他们重视合唱教学比较早,成型的也比较早,其意义远远不只是一门学校课程那么简单,其课程安排采取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扩张型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的全部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主观喜好,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音乐教师采用“创作―排练――表演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音乐教学上的目标,一举多得。

(二)国内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下发政策,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并要求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和发挥优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有计划和有效地开展了与中学音乐教学合唱相关的歌咏比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相关性质的歌咏比赛,推动艺术教学的同时,更有力推动了学校合唱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学校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局面,从此合唱教学有了实践基础和群众性基础。

(三)国内外合唱教学的比较

另外,国内外的教育教学体质不同,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各不相同,所以难分高下,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过程怎样,主要是在于目标的完成,中外各国的教学方法或许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二、对于中学合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

从以往看来,一些合唱团队为了追求盲目的听觉效果,选择比较传统经典的合唱曲目,如;太阳最红,最亲、祖国颂等,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是,这些曲目难度较大,即使学生喊破嗓子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队员的喉咙受到伤害,甚至发生病变,这样就不能达到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合唱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和应付,最主要是体现出它自身的作用和艺术性,所以,以此看来,在选择曲目的时候更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合唱团体的曲目而不是盲目效仿跟风。

(二)发声与练习方法的教学

在合唱过程中,整体性能是由个别活动的积累,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学阶段,有些学生的声音还未成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换声期间的男生,因此,科学完善的生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在训练中,针对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时抬肩将气流吸至胸腔等错误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以腹式呼吸换气,始终将在腰部屏气,让腰部的感觉向外扩张,从而确保歌唱的气息有力发声之前应先找准发声的位置来确定发声状态,如;嗅花香的吸气状态, 然后以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并放松下颌,同时继续保持吸气肌肉的紧张,这些都是合唱的正确状态,也是教学的难点!还有要重点教授的是, 歌唱的同时还应注重神态,神态在合唱表演中极为重要,教导学生笑肌上提,使自身拥有歌唱的积极态度,教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过程中,要求使用高位置来进行演唱,使发声点适度提高,使声音从颅腔中产生并通过提升笑肌来保持位置,更要注意在高位置发声时,声音和气息应相结合并收放自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高音时要使用以假声带真声,不可大声叫喊! 这样一会损害声带,第二,也会摧毁合唱团的和谐,教师必须训练的歌声打破合唱分句,包括文字分析,把握速度,变化和对比的动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深度的表达,因此,演唱会的过程必须强调与声音,情感的结合,通过与艺术性的处理来迎合观众,歌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歌曲的氛围,通过揣摩不同的歌唱氛围来做出不同的表情,做出适合而适当的歌唱表情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多位统一。

(三)音色的训练

作为集体活动,合唱要产生艺术性的音乐效果,应有统一的发声,要求音色的完全统一是很困难的,合唱中的音色一般有可协调和不可协调两种: 可协调音色比较明亮、宽厚、圆润等; 不可协调音色有尖细、嘶哑等,而在和声训练中应将不可协调的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里去,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考究和思考这些利与弊,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才能体现出合唱的艺术性,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单纯的视觉享受,改变不良的发声方式,让自己声音向可协调的音色靠拢,以促使合唱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音乐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更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和地位,慢慢地由辅助学科向积极的必要学科去过渡,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合唱教学也更应该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统一,不管什么时候,科学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面因素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冶冰. 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03).

第3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更好的推动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首要做的就是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对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首先,从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来看,“弘扬民族音乐”正是整个中学音乐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所以任何无视或忽视这一理念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其次,从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来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无论是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戏曲曲艺,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不但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最终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扩展审美视野,丰富审美体验。所以说,无论是从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来看,还是从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都应该将两者予以全面和深入的融合。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

面对如此灿烂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相信不少教师都会在具体的选择上取舍不定。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按照类型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有机的划分,并采用合理的形式融入到教学中。首先是民歌。对于民歌,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向学生全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并将其和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比较,并对其不同之处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歌的历史、风格和内涵。其次是民族器乐。对于民族器乐,主要可以采用欣赏加表演的形式。在欣赏中,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作品在旋律、节奏上的特点,领悟作品在思想、情感和意境上的精髓。目前,有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乐器基础,对此教师可以举办小型的演奏会,让学生进行演奏,带给学生以真实的视觉审美体验。此外还有民间舞蹈和戏曲等,也都可以采用欣赏加实践的形式,通过这些内容的引入,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扩展和丰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和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整个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作为一名中国的音乐教师,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认同和厚重的挚爱,将其传承和发展视为己任,并甘愿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师多是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如果不能及时地完善和提升,势必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尽快的补充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表演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演唱民歌、演奏乐器和表演戏曲、曲艺的能力,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示范和点评。在理论方面,要尽快形成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体系,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真正成为学生在这条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创作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对一些作品进行有机的加工和改编,并予以灵活的运用。只有教师在观念和态度、知识和技能上的不断完善,才能使这种融合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四、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

第4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音乐教育在中学课程上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本身是建立在西方教育的体系上,而多元音乐的文化教育理念则是,要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为基础,使得学生尊重其他区域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目标。事实上,在多元音乐文化中,是不同于语言的,其没有特殊的国界之分,多元音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二、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学音乐现状。

其实在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中,对于跨文化的教育道路探索是不理想的。以我国长期的音乐教育来看,人们单纯地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教授唱歌的课程,而欣赏音乐课时,创作歌曲基本是曲式体系与西洋调式为主。而多元音乐教育中的本民族与其他民族音乐结合题材比较少,而当前,在多数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引导,发声练习,复习、预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教学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的。综合一些文化背景来看,几乎没有教师能够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程度。

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这样固定、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缺少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感的目标,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拓展音乐视野与观念的目的,更是遏制了学生发挥音乐教学主体作用,导致音乐课堂严重缺乏活跃氛围,影响教学效果。一些高校中的音乐专业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学术训练环节较为薄弱,基本上只有一些钢琴、声乐以及和声等的教学,更不用说中学普通音乐教学,要将多元音乐的综合文化感体现出来了。

三、 美国多元化中学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多民族音乐文化。因此,针对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实施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伴随社会的不断更新换代,许多民族原有的生态音乐文化艺术并没有传承下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许多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所以,为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我国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作为传承音乐的后代,给中学音乐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设定了远大的目标。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提高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尊重与认同,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前面说到,多元音乐教育的起源是西方国家,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众所周知,美国有接近12%的黑人,9%的西班牙人3%的亚洲人,这些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区域的人同时在美国生活。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就诞生了多云文化音乐。因此,这样一来,提高了多元文化教育世界性的认识,良好的促进了国际间的发展。另外,如今在美国还有一个多元化教育的原则,那就是以人和地球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互相联系为原则,强调的是全球性的因素与联系。有些美国教育改革者指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应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造全球性的音乐视野,这就给认为世界上的音乐是根据不同区域来分割的理念的创作人一种批判。由此可见,我国是需要这样一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接受来自西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理念,促进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利用西方音乐体系来改变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两者共同探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道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应从多方面对多元音乐教育给予支持与理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理解并接受民族音乐,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世界性的音乐氛围,从而改变中学生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观。

四、 多元化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求中学教师应灵活的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教授一些有民族特色歌曲并进行赏析,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民间表演艺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去走访一些民间音乐老艺人,发现身边的传统音乐艺术,从赏析民间音乐到寻找民间特色,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慢慢的接受民间音乐。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达到多元化教学的效果,还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各项音乐能力的目标。

赏析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摇滚乐、爵士乐等节奏较为明快的音乐的心理特点。选择音乐形式相近的非洲传统土著鼓舞,一边向学生阐释非洲传统鼓舞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意义,一边向学生解释西方爵士乐、摇滚乐与非洲鼓舞的相关性特征。让学生明白,非洲鼓舞并不是胡乱的击鼓和喊叫,非洲鼓舞也是有内涵与旋律的,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音乐教学有效达到了教育目的。

第5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功能

A Brief Probe into the Promotion of the Mu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Wang Lei

【Abstract】

he Mu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has the function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t can nurture the ideological morality, sublime the emotion, activate the imaginary thinking, and intensify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se functions bring into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estination and requirement of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in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al bottleneck of the musical education which cannot sufficiently play a role i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ideas, clear the cognition, project the scientific plan, perfect the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e in methods, rich the details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every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 mu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Keywords】TSecondary Schools; Musical Education; Function;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和大势,中学音乐教育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中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顺应素质教育发展大势是其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挖掘音乐中的道德、情感、智力等因素,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意志、思维、智力以及社会交际协作的陶冶和感染作用,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助力推势。

1.中学音乐教育的智育德育功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是个人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品质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下, 教育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 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指导原则。简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而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思维、情感意识、社会实践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1.1 音乐教育具有道德陶冶功能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 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前提下, 蕴涵着真、善、美的深刻内涵, 它通过艺术手段表现人的高尚道德情操。音乐所激发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是互相渗透和重叠的, 它对高尚情操的陶冶, 完善道德人格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利用艺术情感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陶冶性情, 净化灵魂,完善人格,提高思想境界, 升华道德情操,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1.2 音乐教育具有情感启迪功能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优美健康的音乐,常使人产生一种高尚、正义、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等,使学生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同时,在不断训练的音乐实践中,培养了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以及刻苦学习的毅力, 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因此,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促进良好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情感、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因子。

1.3 音乐教育具有思维激发功能

音乐能活跃人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完善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动机,对中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音乐的产生就是创作过程,我们称其为三度创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赏,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须伴随着创造性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即同一首音乐作品,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不同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所以,音乐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1.4 音乐教育具有实践锻炼功能

音乐是合作的艺术, 通过合唱、合奏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种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 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中学生参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 不但可以使其深切体会把个体作为社会团体一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力量, 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组织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锻炼,使其逐渐养成集体荣辱主义思想。音乐自产生以来, 就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 具有很强的交际性, 音乐表演的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适应和交流。中学生们参加音乐活动,经常就会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 参与一定的社会交往, 从而得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增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中学音乐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效发展

当前,大多数中学都开设音乐教育课程,但总体看来,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联系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当前中学音乐教育在中学各课程中被看作“小三门”,重视不够、规划不细、投入不足、创新不力,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智育、德育等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削弱了中学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强化中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推动中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

2.1 转变意识、更新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音乐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教育方针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根本上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顺应发展大势,更新思想观念,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推进音乐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上,发挥音乐对人格的全面发展、个性完善的积极作用。

2.2 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完善音乐教育的教学体式

学校应从制度上、政策上为中学音乐教育提供条件,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将音乐教育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校发展规划中,把音乐教育同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发现和培养音乐人才的同时,以音乐教育为阵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物质投入、充实师资力量、便利教学条件,统筹安排学校的各项音乐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课程设置,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6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现实特征

1.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2.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3.音乐课缺乏创新内容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4.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中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音乐教育的教育性与审美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素质教育。②审美性与创造性。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及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鉴赏和表现,发展他们审美创美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音乐中的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驰、节奏的强弱、音色的变化,都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二)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与愉悦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通过音乐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方面的技能操作、为更好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打基础,使学生在歌唱、奏乐、欣赏、创作活动中去表现音乐、抒发其情感,发展其个性,并从中接受教育。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健康、高雅的艺术会使生理愉悦升华为审美愉悦,在精神上获得享受。

三.充分发展音乐教师科研水平

音乐教师应该强化科研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以科研促使创新,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第7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音乐 分析课程 素质教育 探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9-01

1.中学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中学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在整体方针的影响下,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加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都是互溶的,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协调好每一种教育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互通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所以,中学的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1.2中学音乐教育中智能素质的培养

只有在日常音乐练习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提升有所认识以及对于音乐的领悟得到了升华,才能真正的懂得音乐教育的真谛,不单纯是在需要音乐的时候勉强配乐的一种消极的态度和影响,而是一种对音乐内在精神升华和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升华必须是在对生活有一定的见解以及认知之后,才能把音乐的元素融合进去,把对生活的态度和了解与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用节奏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音乐素养。独特的艺术情操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把对音乐即兴发挥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样才能真正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1.3中学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现在,音乐即兴演奏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而且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常用的教学基本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熟练的应用其即演奏奏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课堂添加艺术成分和艺术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培育音乐素养的课堂,培养学生更加浓厚的音乐氛围,促进学生更加优异的音乐素养的形成。相应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音乐赏析习惯。建立完善的音乐教育体制,将学生的教育范围扩展到德育的范畴,让教育在活泼生动的音乐中生根发芽。以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课堂效果的追求都离不开平时对学生音乐爱好的培养以及良好音乐氛围的营造,这些问题都与推动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息息相关。

2.中学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2.1中学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好的艺术形态

中学音乐教育若要更好的完成,则需要伴奏者拥有极高的音乐演奏技能,同时还有对乐理知识充分的理解并且熟练的掌握运用,扎实的基本功和过人的弹奏技术,还有优异的个人素质,这样才能把音乐演绎的如鱼得水、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音乐的独特魅力。每一名演奏者在即兴发挥的时候,都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舞台上展现出乐音的灵动与感召力,把自身的音乐素质全方位的体现出来,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和发挥,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美好夙愿,是一种超脱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都是自身素质的深刻外在表现。

2.2中学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与能力双重文化的复合体

中学音乐教学也是一种艺术与能力的交融力量,是一种对艺术双重表达的复合体,音乐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表现形式,艺术的发展就是一种文明的象征,素质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领舞者,在音乐的殿堂里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已经逐渐转变为包含音乐各科知识与各种弹奏技能的综合学科,实践告诉我们,中学音乐教学的的表现能力在侧面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对于音乐能力的灵活运用。这种对音乐的运用能力以及操控能力是再多的练习也无能为力的,因为这种音乐素质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对音乐的熟练演奏,并且带有感彩的创作,慢慢融合对音乐的爱好和憧憬,在对音乐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的,这些对音乐的理解很大程度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

3.中学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3.1中学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多数是属于音乐鉴赏和歌唱表演范畴,所以歌唱者本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以及音乐素养,要与演唱的旋律强度相结合,寻找相应的曲子,让自己脑海中的曲子大致与演奏者的和声进行逻辑匹配,选择与自己音乐素养相投的曲风和谱子,然后在和声选择的过程中注意色彩的变化。让其节奏感鲜明,色彩性强烈,表现力完整,与和声风格以及弦外音的关系做最佳分析,最终才能在脑海中确定和声基础的底子。这些都需要在平时对和声基础训练大量练习,值得在临场发挥的时候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灵活应对,在演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音乐素养无形中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与自身素养完全融在一起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3.2如何具体培养自学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在培养学生中学音乐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音乐元素以外的情感表达,由于音乐欣赏是一种欣赏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音乐深刻的感悟,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欣赏心态以及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所以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剖析和分类比较,然后进一步综合结合整体音乐基调,对学生有的放矢的培养心理承受力和遇到临时状况的应变能力,只有各种题材音乐的有效配合,才能让学生们领略到各个范围音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积极的参与到整个音乐作品的探讨中去。所以,针对那些平时欣赏歌唱水平不错,但是每次临场即兴歌唱都失常发挥的学生要更加注重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否则会出现一些临场慌乱,节奏不稳等问题,为了能够不在歌唱过程中失控,就要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多加练习,通过各种手段来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音乐欣赏和歌唱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不仅仅需要在学生的声音技巧方面予以加强练习,更需要锻炼其心理素质,增加其音乐修为,使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及时的选择适合的自己的音型锻炼自己的音乐素养与情操,以更好的完成其中学音乐教学的大纲要求,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课题。

4.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研究对象,不能因为深化学生的音乐演奏能力就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训,在分析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引导学生优秀的音乐素质和情操。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于2010年8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贵宾的世界知名民族音乐学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音乐和人类学荣誉教授布鲁诺·内特尔先生,在大会作了题为《音乐教育与人类音乐学:(通常的)和谐关系》 ① 的主题发言。

一个世界性音乐教育大会,邀请民族音乐学领域学者做与民族音乐学相关的主题发言,此举已并非首次,早在1991年,他就曾以一位资深民族音乐学家身份,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视野,在当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年会上以《民族音乐学和世界音乐的教授》为题,阐述了令与会者眼界为之一开的音乐理念。前年,他再次与会,而且是在北京召开的ISME年会上,这使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倍感亲切。

内特尔的主题发言,重点阐述了当代民族音乐学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解和认识,并将这些理解与认识与当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方式相对应和相链接,谨慎地述求两大不同音乐学术领域间的共同路径,以达到二者间的“和谐共处”以及自觉地接纳与包容。无论是从发言题目名称还是从发言的具体内容,都可以看出内特尔这个发言的意图和意义。

内特尔说:

每个音乐教育体系都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西方古典音乐研究、地方传统音乐研究和世界上其他地方音乐的研究。

(在中国,“地方音乐”就是所谓“民族音乐”,也就是“本土音乐”。)

在内心深处,人类音乐学家越来越像人文主义者,而音乐教育学家们则或多或少的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音乐的人类学家。

(所谓“音乐的人类学家”,就是关注“所有人类相关音乐”的教育家。)

我们也应该关注对立的视角,那就是音乐是文化中确立并表达文化关系的一个阵地。这并非因为音乐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共同语言”,而是因为音乐表达和解释了文化之间、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所谓音乐并非“共同语言”,是强调不同民族的音乐,都具有不同的“母语”性质;音乐即由此成为一种不同文化对话、共处、交融的艺术方式。)

……

至此,我们已经不需要再继续“引经据典”来加以解释和论证了,所谓“当代中学音乐教育的守土职责”,就是:中学音乐教师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所担当的民族音乐(本土音乐)传承责任。

“民族音乐”概念及其对象新解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她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建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的民族音乐,内涵深邃,历史邈远,据迄今所见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骨笛②显示,已有实物可证的八千多年历史。中国的民族音乐,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各种体裁形式的民歌,又有丰富多彩的乐器和器乐,还有瑰丽多姿的歌舞和风格独特的曲艺与戏曲。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强调鉴赏和认识中国内涵深邃、历史邈远、品种丰富、类型多样的民族音乐,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继承的一种需要,也是新时代跟踪和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

由于中国有56个民族,整体的中国民族音乐,即由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延续发展共同组成。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就是:

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而来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从音乐体裁、类型和音乐作品角度而言,中国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延续至今的体裁、类型和音乐作品,也包括在某些体裁、类型延续基础上新改编和新创作的近现代音乐作品。如近代音乐家聂耳改编的民族器乐曲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创作的民族器乐曲等。

二、民族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类型,因分类视角和分类标准不同,即可能有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分类方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体裁分类法,即因袭《民族音乐概论》③问世以来,已为大众认知和至今在教学和研究中仍在采用的、主要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的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大类”分法。但是,在内容和顺序上,我们应当做出下列调整,即将“乐器与器乐”提前至民歌之后、歌舞音乐之前来进行教学和论述。

这一排序的改动,是充分考虑到中国民族音乐各种类型的产生与发展,应当与音乐起源论和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过程相对应。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考察,歌唱与乐器演奏,歌唱、乐器演奏与舞蹈结合的乐舞,在音乐起源论命题中,都是最早产生的音乐类型,人类创造最早的音乐,是“歌唱、乐器与舞蹈”,“人”本身,就是声乐、器乐、舞蹈的综合体。

而中国的说唱曲种及音乐和戏曲剧种及其音乐,则是中国民歌、乐器与器乐、歌舞及音乐产生之后,往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和形成的表演艺术样式和音乐类型。

三、音乐起源论与中国民族音乐类型划分的关系

与民族音乐“五大类”形成相关的音乐起源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新鲜的命题。

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中国各民族古老神话和古典文献中,即有不少关于音乐起源的传说和相关的论述。如流传甚广的 “开天辟地”神话中,传说创造人类世界的远古女性祖神“女娲”和男性祖神“伏羲”,一位发明了竹乐器,一位发明了弦乐器: “女娲作笙簧”;“伏羲作琴,伏羲作瑟”④,从此中国的丝竹音乐,便开始丰富起来。

第9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在教育形式与教学模式上发生着巨大改变,音乐艺术作为人文素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审美情感、知识积淀以及道德情操息息相关,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审美教育存在关联,本文将阐述审美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间的关系,描述两者的特征与主要内容。

一、审美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间的联系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逐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育的特征与美感,在美学教育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独立学习品质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有较为深刻的体现,并贯穿在整个中学音乐教育阶段,两种教育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中学音乐教育得到稳定、可持续发展。其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音乐歌曲中发现美,陶冶学生情操

中学阶段音乐教育以欣赏与练习为主,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还有一些民族歌曲,《蝶恋花》、《梁祝》等,歌曲中描述了革命抗战时期劳动人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歌曲似乎在陈述人民群众的伤痛与哀伤,情感抑扬顿挫,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旧制度、打击腐朽统治者的决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从音乐中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歌曲,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欢快轻松的生活情境。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出了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才能实现情感交流,感受到美妙歌曲带来的震感,推进审美教育的发展与进步[1]。

2.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活动的美感,人格魅力增强

通过音乐学习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掌握音乐节奏,增强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对人格魅力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比如,学生大合唱或者小合唱,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歌词与情感抒发方式,共同营造出歌曲恢弘或者婉转的意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深了对歌曲韵律的掌握与节奏控制。团队大合唱或者小合唱需要每一名学生的配合,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节奏,既不能抢拍也不能拖拍,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团队演唱,如果某一名学生抢拍或者跟不上节奏,就会打破整体团队和谐感,影响团队演唱成绩。将审美教育贯穿音乐教学中,既能将审美教育体现出来,又能将学生独立人格魅力体现出来[2]。

二、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描述了审美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间的关系,体现两者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效果,审美教育更能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音乐的优美旋律、歌词、情感表达都是学生感受音乐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深刻了解到音乐自身的美感,善于从生活中创造美、发现美,某个经历或者情感抒发都会使学生产生回忆或者向往,引导学生敢于接受困难、战胜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理想。音乐的奇妙之处就是旋律与节奏,当学生身心遭到重创可以用来慰藉与安抚。由此,只有不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美才能正确认识音乐、学习音乐。

2.审美教育能将学生美感能力提升

音乐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提升音乐学习能力、提升审美情操上,更体现在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能力上,使学生审美教育不断加强,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审美氛围与情感宣泄,将音乐教育引导到更高层次上。

3.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音乐人格

很多音乐家或者流行歌曲演唱者都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兴趣,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音乐、领悟歌曲,而这其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看音乐剧、美术展、演唱会等增强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将音乐修养提高。比如,《狮子王》、《音乐之声》等都符合中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实践效果[3]。流行音乐虽然不符合中学生趣味,但不能持否定态度,可以适当欣赏一些积极向上、青春的歌曲,增强学生对未来学习的信心,对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比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同桌的你》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塑造独立人格与品质。

参考文献:

[1]范晓华.感受・体验・表达――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实践探究[J].艺术百家,2012(z1):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