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Learning is not in a design, teacher-centered environment,When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When the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to learn,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for efficient teaching activities, creating a work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mainly to take some views about improving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and so on.
Key words:The multimedia teaching; Design way; explore
学习活动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但是,现在许多课程都只侧重于传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预先决定好所有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然后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教完一定的内容。尽管有的教师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工作或课堂活动等来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新媒体和新方式也只是用于加强教师讲课的内容或强化问题的答案。技术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教式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多少年来,寻找新的传授知识和组织学习方式的道路上一直充满困难和挑战。许多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家认为,教学法(包括教师怎样利用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传输信息。通常,单纯传输信息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使得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而不会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
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有的可能与老师规定的相符,有的可能相差甚远)、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资质和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出学习作品,建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基于多媒体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索。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第一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阐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确定明确的、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关的知识易于形成联想。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学习的结果应该在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为了促进积极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也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如何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按照教学设计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认知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教学训练的最主要的手段。为此,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a)教学软件中应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
(b)在软件中要设置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c)在教学软件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过的内容,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和方法,使所学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认知。
(d)在促进记忆和认知时,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采用间隔复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已习得的知识的保持,并提供提示的策略,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贯穿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去,或把新知识运用于相似而不相同的其他情景。
(2)、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当代的教育观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可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情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实现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要立足于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除了注重知识信息的教学之外,还要合理设计各种指导、强化、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软件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方法、复习和巩固的方法等,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既可以减少学生自己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学习方法真正加以把握。这样,学习方法才能具有最大的实践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除了呈现知识内容,演示一些过程现象,进行举例说明以外,还应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教学评价的设计对于保证软件教学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等,编制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激励,看其学习结果是否能够跑龙套顺利地向新的情境迁移,因为这是衡量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的最可靠的指标。通过测验和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情况,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化,从而有助于有效学习迁移。
四、建构设计方案的积极对策
对策之一:学习一些理论,软件设计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软件设计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软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软件设计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软件设计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对策之二:确定一个原则,软件设计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软件设计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软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对策之三:掌握一个趋向,软件设计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软件设计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的“几何画板”、“CSC电子备课系统”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软件设计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体,尤其适合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谈谈看法。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获得。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会觉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板书,教学任务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较多。例如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根据语文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充分发挥多媒体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尽可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初中能提供的阅读物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阅读。而计算机储存阅读材料等大量教学信息,可随时让学生检索相关有用知识,还可提供标准的读音。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可将多种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2.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背景,同时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3.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1008-02
WEB-based Environment-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GAO Shui-juan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become conscious behavior, online education, network learning, network-based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 also become Tuition and learners to pursue. WEB-based courses will be developed this as an example, elaborate on the desig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tegrated design.
Key words: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ject-based teaching
1 WEB开发基础课程的介绍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WEB开发基础课程,而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并一直居于主干课程地位。因此,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就必须从WEB开发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抓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建立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WEB开发基础的教学方法。
1.1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专业覆盖面大,对学生吸引力大、影响力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综合技能与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 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元素标志及属性设计出多窗口网页;掌握WEB开发基础进行网站的导入、规划、管理、的相关技术及网页制作的操作技能。
1.3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的意义
1) 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WEB开发基础作为为专业基础课,一直以传统的理论加上机的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能模仿教师上机题完成机械式学习,但对于一门需要时间和灵感来创作的课程来说,学生即不能系统化学习知识,也不能独立创新,更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后果是浪费了学时也浪费了精力。
2) 网络环境的加入,避免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学生随时可以自学和创作,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和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交流,取得了明显效果。
2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设计与研究
2.1 软硬件平台的研究设计
硬件设备是一个校园网的基础,良好的硬件基础和网络架构是整个网络稳定运行的最基本保障;系统软件是整个网络运行的“神经中枢”,它协同底层硬件和各种应用软件来为整个网络服务。我校开发设计了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从主观方面进行了人性化设计,不但界面美观,操作和交互性更加方便。
2.2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
从功能上看,WEB开发基础可分为网页赏析、网页基础、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网页设计等模块,总学时60学时,与其对应的学时分配。
2.3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在多媒体计算机房大力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当同学完成作业后,采用课上演示方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以提高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另外还可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将网页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开发小型网站的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把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网站作为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使学生在完成网站的设计、制作、测试、和上传的过程中,学习网站建设的过程、注意事项、网页设计规范、设计制作网页的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在知识、技能以及在团队合作精神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课堂外,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现远程教学或互动教学,通过校园网资源,学生可登录网络课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方便了学生的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也可为师生提供留言板等互动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竞赛、技能训练等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现将多媒体教学方法按照WEB开发基础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授课环境进行分类设计,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应用。
1) 网页赏析是学习如何制作网页的前提。欣赏优秀的网页,学习他人之长,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兴趣,分析优秀网页的布局结构、颜色搭配、视觉效果,留下直观的第一印象,为学习制作网页奠定基础,对网页的组成元素有一个初步印象
本模块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比较优秀的、风格迥异的网站介绍给学生。通过制作良好的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页制作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分为熟悉WEB开发基础的界面布局和工作环境、在网页中输入文本与编辑文本、添加表格、设置表格属性、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的属性设置、层的属性设置方法、在网页中创建框架的操作方法、应用库、模板制作网页、超级链接的使用、利用表单制作页面。
本模块特色是项目式教学,应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机房中完成。首先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一个小型的网站开发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题目由3-5个人完成并分阶段布置,学生按照阶段性任务去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并试验完成,当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时,由老师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操与学生同步完成。
3) 网站管理主要是对已制作好的网站进行测试、申请域名与申请空间、、维护与更新。
本模块可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将通过测试的网站进行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注意适时评析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评析,对学生在网页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对网页设计中的优点进行表扬,不断规范学生的网页设计。
4) 网页设计实训模块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实施前,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承接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小商铺、企业、酒店等。承接到项目后要及时汇报给老师,由老师做最后的统计,并确定好项目。然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再由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抽取具体的项目。一般一个项目由2-4个小组分别开发,目的是为了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以及为客户提供多个选择方案。各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小组长,并进行分工,填写小组分工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准备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调试和维护几个阶段,再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而每个子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
a) 项目引入:结合前期教学内容,提出新的项目及目标。
b) 项目分析:将新提出的项目分解、分析,确定该项目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c) 技能要求:提出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d) 项目展示:将老师的案例项目在完成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该项目中的技能所得到的结果展示给学生。
e) 操作演示:将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演示给学生看,提出该项目中的重难点及注意点。
f) 模仿操作: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操作过程,结合自己的主题网站将项目中的技能模仿操作一遍。
g) 归纳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项目中实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h) 项目完善:通过总结将学生自己提出的改进和完善方案应用到实际网站中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网站。
5) WEB开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上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2小时)利用给定素材,包括考题所需的图片、背景和其他辅助图片、相关考题内容的文字资料、考题要求等,学生利用授课所学软件完成规定技术要求的网站创意设计与制作。以这种模拟公司招聘员工和网页设计工作者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检测学生创意、设计、理解题材、图像加工处理、动画制作、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综合能力,上机考试使学生适应网页设计与制作师认证考试等权威考试;网站项目开发考核的方式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考核,如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网站的开发,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态网页编程能力及综合运用技巧。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3 效果与反思
经过了WEB开发基础科目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改革后,将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成效,并努力培养“工学结合”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安颖莲,姚瑞霞,田荣牌.网页制作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多媒体学习;教学设计;智能科学
先看看这样的教学场景:老师在电脑前一边点着鼠标放着幻灯片,眼睛盯着显示器或者投影,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讲述着幻灯片上的内容;下面的学生或瞪着眼睛看投影,或自己小范围地讨论着事情,或干脆打瞌睡。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大学课堂推广,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大学的课堂不断重复。
智能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比较抽象,而且存在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校大力推广的同时,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教学模式改变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提出组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文中所涉及的教学模式限定为国内课堂教学常见的模式:课件通过投影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根据课件设计讲解课程内容――也就是本文将研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而不是广泛的多媒体学习范畴,尽管很多结论都是从广义的多媒体学习研究结果中得到的。
1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学习是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材料的学习,而多媒体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呈现媒体,通常是对人体多个感觉器官同时刺激的媒体呈现。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一般是听觉和视觉刺激的呈现形式。而本文中将用Mayer[1]2的定义:多媒体是指语词与画面共同呈现材料。教育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家长期对多媒体学习过程进行研究,也出现了很多对教学指导有广泛意义的成果。因为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各种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所以这里只是概括一些目前对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相关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
1.1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与计算机在处理符号的功能方面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控制整个计算过程,包括从输入、存储、逻辑运算到输出。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输入、编码、输出的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通过习得和使用贯穿学习过程。
一般而言,信息加工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机制;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记忆系统的不断认识,提出了一些能够实验验证的模型,而这些模型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对人类记忆系统的描述也更加合理化。
Baddeley-Hitch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模型[2](如图1)是目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指在解决认知任务的过程中,用于信息加工并同时保持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的系统或机制,被认为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神经中枢。工作记忆模型解决了Atkinson-Shiffrin模型[3]中存在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两个相互独立的贮存部分在实际验证时出现的矛盾,而认为只有一个长时记忆一个贮存部分,同时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相互依赖的(interdependence)。
1.2双重编码(Dual-Coding)
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依赖关系基础上,Paivio[4-5]建立了一个新的认知理论,强调人脑的认知活动是处理两类信息,或者是两种编码: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并认为记忆和认知是由两个功能独立但是相互联接的系统来表示(如图2)。言语系统处理和表示言语信息,比如,字、句、故事,而非言语系统则用来表示和处理非言语类的信息,比如图片、声音、味道等。根据Paivio的研究,三层模型都可以在认知活动中激发言语/非言语表示。表示处理(representational processing)是直接激发,语言可以直接激发言语编码系统,非语言刺激可以激发非言语编码系统。参考处理(referential processing)是间接激发的,即通过言语系统激发非言语系统,或者通过非言语系统激发言语系统。关联处理(associative processing)是指同编码系统里表示的相互激发。
双重编码的研究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个是同时使用言语和视觉系统对于学习、记忆和迁移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一种方式的教学要好很多。另一个是视觉或者听觉通道都存在记忆量的限制,也就是都存在一个容量限制,使得学习、记忆和迁移在超负荷时效果明显减小。
1.3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
认知负荷[6-9]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记忆负荷的多维结构。这与工作记忆本身的容量限制分不开。所以在认知活动中必须在工作记忆空间合理地分配认知负荷。知识是以图式(Schema)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图式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或者自动地在认知活动中处理,有意识地处理占用大量工作记忆,而自动化处理无意识参与,可以有效减少工作记忆负荷。认知负荷基于下面的几个对人的认知结构的基本假设:人脑具有有限的工作记忆和处理能力;长时记忆容量几乎没有限制;认知过程中人会自动减少工作记忆负荷。
认知负荷包括3类: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增生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
认知负荷是以上3类负荷的总和。认知负荷理论关心的是认知过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认知负荷理论的核心前提假设就是工作记忆是有限的,如果超负荷,对于学习、保持和迁移效果就降低。
1.4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1]
工作记忆模型、双重编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存在相互重叠,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Mayer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见图3)首先有3个前提假设:1)双通道假设,是指人们对视觉表征和听觉表征的材料拥有单独的信息加工通道;2)容量限制假设,是指每个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3)主动加工假设,是指人为了对自身的经验建立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在这个基础上,Mayer认为多媒体学习环境下的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实现5种认知加工过程:1)选择相关的语词在言语工作记忆中加工;2)选择相关的画面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加工;3)将选择的语词组织到一个言语心理模型中;4)将选择的图像组织到一个视觉心理模型中;5)将言语和视觉表征与先前的知识整合。
在此基础上,Mayer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的模型(如图3)。同时Mayer还提出了7个教学信息设计原则:多媒体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
2多媒体学习中的教学设计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习,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不增加学习者信息加工系统中工作记忆负荷的条件下,用促进生成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10]。
认知心理学家对多媒体学习的研究为我们平常做教学设计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所以平时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经常研究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给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根据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材料包括教材、课件、讲义、课堂讲解、课后习题等。在组织这些材料时,根据学习过程的整体性,需要分门别类的准备好。在第一节描述的场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1) 课堂教学知识量。
也就是每堂课需要教授的知识总量,以一般能力的学生能吸收为标准。所以在这里需要对学生先前知识结构和能力有个简单的估计。这里要充分考虑工作记忆容量问题,同时对学生的长期记忆有个估计,并且对呈现材料的内在负荷有个把握。
2) 课件呈现形式。
根据多媒体学习理论,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的形式比单一媒体呈现形式学习效果好,而语词和画面也必须是关联的,它们呈现位置和各部分的比例也需要充分考虑。
3) 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是面对面教学活动中重要环节,也是国内大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同课堂讲解关系密切,课堂讲解的呈现是多媒体中联系言语和画面的桥梁,是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图式,减少工作记忆负荷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把握认知负荷大小,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工作记忆空间发挥课堂学习的潜在能力。
3实例分析
本校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中设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有一小节为“模糊控制”,授课时间1~3个小时。因为学生没有任何模糊数学的基础,如果只按教材上的内容讲解,概念非常难理解,何况还要与控制关联起来。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确定讲解内容,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是在一到两次课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模糊控制。
在这个教学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很多挑战。在没有研究多媒体学习理论之前,教学设计采用平常的教材内容的复述和翻版,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在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重新设计,学生的认知活动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目的基本达到。
1) 讲解的知识量。
模糊控制包含的知识足够另开一门课程,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深入透彻讲解复杂的内容,同时如果灌输太多的知识,会造成超负荷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主要的内容是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模糊”,需要补充模糊集合论、模糊推理的一些概念。
2) 知识的组织。
在学生没有模糊数学基础的条件下,单纯讲解模糊控制会使学生会无法理解;而时间上的限制又无法讲授更多的背景知识。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考虑正确利用迁移理论,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来学习模糊控制。所以在课程设计利用类比的方法,模糊对清晰,模糊集合对经典集合,模糊推理对形式逻辑,隶属度对概率等等。
3) 课件的制作。
模糊控制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在多媒体呈现的时候需要解决抽象概念的呈现问题。利用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设计原则,合理设计图表和及其位置。比如图4,是两张介绍模糊运算的幻灯片,通过文字、图形结合,给学生呈现出算法的具体意义,理解更容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幻灯片是公式与图示的结合;关联的图示尽量在一张幻灯片上呈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
4) 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作为另一个认知刺激手段,直接影响认知效果以及记忆的时长,所以对于课堂播放的幻灯片的关联知识需要通过言语通道加强刺激,促进认知和记忆,尽可能多地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4结语
教学设计是个系统性工程,各个部分都相互作用并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设计方面的认知问题,在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Mayer,R.E. Multimedia learning[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 Baddeley,A. 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J].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2003,4(10): 829-839.
[3] Atkinson,R., R. Shiffrin. Human Memory: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in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M]. K.W. Spence and J.T. Spence,Editor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8:89-195.
[4] Paivio,A.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es[M].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1.
[5] Paivio,A. Mental Representations:A Dual Coding Approach[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6] Chandler,P. and J. Sweller.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he Format of Instruction[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91,8(4):293-332.
[7] Sweller,J.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J]. Cognitive Science: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1988,12(2):257-285.
[8] Sweller,J.,Cognitive Load Theory,Learning Difficulty,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4,4(4):295-312.
[9] Paas,F.,A. Renkl,and J. Sweller.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Recent Developments[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1):1-4.
[10] Veronikas,S. and M. Shaughnessy. An Interview with Richard Mayer[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5,17(2):179-189.
Opinions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Curricula in Multimedia Environment
CHEN Li-yu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网络技术;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210-02
0 引言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
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等。
1 软件功能的设计
目前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对于近来刚兴起的网络课件,可以利用ASP、JavaScript或VBSCRIPT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与网络共享。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用户首先进入到登录界面,通过输入用户ID和密码并确认后,系统将通过核对数据库中已有该用户的信息来判断用户输入的密码和ID是否和数据库中记录的相符,如果相符,则再判断该用户是否具有登录这个软件的权限,这些权限信息也是记录在数据库相应的表中的,如果查询到该用户具有登录权限,则直接转到软件的操作界面,否则登录失败并退出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操作日志会记录下该用户的登录信息,方便日后的查找。
从对数据整体流程的分析,得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下面对各具体对象的包含内容用实体-关系(E-R)图进行图析,下面列出部分E-R图,具体包括学籍、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奖惩、学长家长联系、学生校外联系、用户角色等实体E-R图[2]。
学籍信息实体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学籍情况,学号是该实体的主键,班号是该实体的外接键,用于对外联系其他表的桥梁。学籍状态记录了学生在校就读、休学、降级(留级)、退学。
2 数据库字符串连接的配置
设置 compilation debug="true" 以启用调试功能。否则,将此值设置为false 将提高此应用程序的运行时性能。设置 compilation debug="true" 以将调试符号(.pdb 信息)插入到编译页中[3]。因为这将创建执行起来较慢的大文件,所以应该只在调试时将此值设置为 true,而在所有其他时候都设置为false。
3 结论
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充分地创设学习情境,节约教学时间,充分展示知识的构建过程,激发学生灵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填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空白,实现了数学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交互转移。
参考文献
[1]肖文雅,范庆彤,张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 课件设计 生动性 高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也以其鲜明生动的图象、悦耳动听的音乐、精确优美的动画和科学优良的效果等诸多优势,迅速进入了中学生物学课堂。这不仅改变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模式,也给生物课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根据自己在多媒体生物课件设计与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谈一下多媒体生物学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物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内容都可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进行课件设计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强化目标性原则。任何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生物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强化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排泄》一章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用传统的挂图或投影片演示,效果都不理想,若先将肾小体的剖面结构扫描到计算机中,再以不同颜色的颗粒分别代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并将这些颗粒从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的过程和从肾小囊到肾小管,以及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再配以轻柔优美的音乐和文字说明,就会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掌握目标的效果。
科学准确性原则。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生物课件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和概念,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一般的生物挂图和图片中,为了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往往用红色表示动脉血,用蓝色表示静脉血,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生物学多媒体课件中,动脉血应用鲜红的颜色表示,静脉血用暗红色表示,使教学设计与实际相符合,让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就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
直观生动性原则。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图、形、色、声、动、画”等形式,变静为动,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生动而直观地完成新知识的教学。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教学中,对于“受精过程”的课件设计,若将花粉从萌发到生出花粉管,以及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再从珠孔伸进去和顶端破裂、两个移动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和过程通过动画技术呈现出来,就会达到直观生动的效果,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省时高效性原则。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如讲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这个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名词概念较多,又很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传统的方法结合挂图讲述,教师需要指着挂图,讲述一步,板书一步,很是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明显。如将“蒸腾作用”的全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文字以动画的技术展现出来,不仅省时、省力,且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设计与制作生物多媒体课件,目的就是要将其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之中,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今就笔者自制的《两栖纲》一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成效,谈谈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巧设情景,以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印象深刻,感知鲜明。本章首先设计了一组动画画面,用于展示春天蝌蚪在绿树环绕的池塘中游动,以及夏天,成蛙在潮湿的池塘边、田野里捕食的情景。同时巧妙地配以悦耳的蛙鸣和文字说明,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声画并茂、形象逼真的情景,使学生如在其中,如临其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地进入本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恰当演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青蛙的血液循环是本章知识的难点,对于心脏的结构,学生可以通过解剖活蛙,来认识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这一事实,并通过辩认左右心房和心室来观察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的情况。但是对于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活动,却不易认识清楚,加上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单靠静态的挂图,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用一组动画画面来展示青蛙的血液循环过程。配以闪光的、流动的血液,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血液从心室开始,沿着向上的路线进行肺循环,和沿着向下的路线进行体循环的过程。
快速展示,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速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本章中其它两栖动物,虽是了解的内容,但由于许多学生从未见过大鲵,如利用挂图逐一讲述,既浪费时间又不易讲述清楚。为了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设计上采用了录象展示的方式,同时给以配音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地通过视觉、听觉来快速地接受知识。
视觉艺术的每节课都具有可视的形象,离不开视觉印象和观察。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找大量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的复制功能,让学生欣赏到好的图片;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实地搜集资料。再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以及解说词等,在电脑里做成课件长期存放,随时方便提取。这样做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教师讲课的内容得到丰富,具有很明显的教学效果。目前的科学技术中,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光学、电为一体,对整个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促进的作用,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传授知识,全面收集、保存资料等互相交流的优势。艺术设计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使艺术的形象性、可塑性以及直观性得到极大的体现。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起来,在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掘其创造性的潜能,在学生兴趣和成就感方面起到培养的作用,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上,使教学转向全方位的开发,对潜意识的创造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
2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起到激发的积极作用
2.1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降低教学的难度
当今社会中,倡导的是一种教与被教配合式对话式关系的生态式教育。在教学中顺理成章,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吸收生态学的原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美术设计中,多媒体呈现的是视觉上的传达,在用户界面上,通过多媒体使作品达到信息的呈现和传达。在知识结构、年龄、心理、生理等方面上,师生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传统的教师授课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板书+教学。教师在这种模式下,不能充分自由地发挥技巧,时间久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的授课也变得枯燥乏味,心中会感觉到茫然失措。教师根据自己授课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添加一些有利的视觉设计知识,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模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开放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模式变成现代化的授课模式,也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自动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2.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今天,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原有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已经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和改变,尤其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培养视觉设计教学的目的,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注重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等。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培养专业技能的需要,根据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要在变化中实现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要由审美来促进。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自己的知识也存在老化的现象,学生的发展总是受到灌输式教育的很大影响。因此,要倡导多元的文化知识,改变以往的习俗,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有所发展和创造,才会获得新的知识。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堂课上,作为一名视觉艺术设计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教学设计标志课程时,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运用掌握的课件制作技术,自己设计具有活泼感的Logo,以动画播放的形式,在讲解的内容中融合范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看动画短片的轻松感觉中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学习。
3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视觉艺术设计中凝聚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某个固定搭配和秩序的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是难以确认的。因此,教师要是拘泥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目前在社会实际设计中,视觉艺术设计已经无法逆转对外设计的服务,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完成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前,在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根据基础的造型进行视觉艺术设计。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好的创意。而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的运用使电脑绘画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有技巧的修改,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作业有创意。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寻找广泛的创意元素,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总结
研究发现,学习效率和教学情境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平面设计教学,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新的知识,让原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情趣、生动形象。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了多样的便利条件,教师掌握多种传递信息、搜集信息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将教材中的绘画、照片、音乐、文字等资料,在多媒体上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减少理解的时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精心地考虑教学内容,做好目标分析,依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媒体的选择,这样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课件时,教师要遵循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原则,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因此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学习平面设计的知识。教学媒体也包含着对话、活动、影像、图形、文字、语音、音乐以及其他的音响效果,在媒体搭配时要得当,充分地结合两种以上的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情景。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版面设计、修饰美化设计、形象设计都要突出平面设计的特色。在课件设计中教师要留下一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平面设计思维。
二、使用电子化的学习工具
在现代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软件有很多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类,图像处理软件、图形设计软件和图文混排软件。学生使用软件可以完成平面设计的作业,通过计算机上复制、移动、旋转、镜像等命令,能够实现图形的组合和新的变化模式。Coreldraw在调控色彩方面,优势明显,可以灵活地变换多种色彩。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软件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色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形象的讲解,学生可以制作仿真色彩,从而轻松地掌握色彩的搭配。不仅如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多种软件学习起来非常简单,功能非常强大。例如在学习标志设计时,使用手绘的方法进行设计大概需要3到5个小时,而使用多媒体软件,最多需要30分钟,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平面设计教学情境
多媒体网络环境对于创设平面设计情境也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软件帮助之下,可以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设置教学情境,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应用之下提出问题,在多媒体上通过动态图像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能够从图像、文字、声音的角度,更加清楚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注重声音、图像、文字的综合应用,还可以插入一些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培养平面设计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更好地深入地学习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延伸网络平面设计对话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