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养老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发展报告

第1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第2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402460

[摘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重点发展的11个领域,其中一项就是“互联网+”益民服务,意见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这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关键词 ]互联网+;居家养老;大数据

7月16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这是我国的首部养老机构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这对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1]

一、“互联网+”在养老产业的提出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重点发展的11个领域,其中一项就是“互联网+”益民服务,意见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2]这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居家养老服务实施背景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形式。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是有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而现今,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出现“4-2-1”家庭结构、人均寿命的延长等原因,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至于机构养老,理论上机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整体效应,它通常以适度集中的方式来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但中国机构养老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收费偏高,养老设施发展滞后,服务类型不够细化,而且远离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致使老人大都缺乏“家”的感觉。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和社区成了人们工作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人们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最迫切,因此,社区居家养老必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传统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发展程度低、服务种类单一

我国社区发展较晚,建设本身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目前主要关注一些孤寡、高龄、独居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其他老人较少得到社区的特别关注,接受到的养老服务多为文体活动,以活动中心为主,其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较之国外,国内服务主要以基本生活照料为主,尚缺乏成本较高,需要较高技术含量的基本医疗护理、房屋改造、辅助生活器械提供、家庭病床等服务。

2、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化

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工人与外来就业人员,总体来看文化水平不高,且缺乏系统培训,导致专业化程度低。造成这种结果,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在主导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时,如果制定较高的准入政策和培训措施,会影响当地下岗人员再就业;二是缺乏专业培训,加之没有一个标准来评鉴服务水平,不利于监督服务人员的工作;三是助老人员待遇较低,不能吸引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士参与居家养老。

3、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居家养老的各项资源——涉老信息、社区为老服务硬件、人力、财力等方面整合不足。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部门利益局限给合理机制的形成造成障碍,另一方面资源分割,缺少共享。居家养老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社区及各个组织,彼此之间很少互相开放,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各种老年服务市场与服务设施的资源不能共享,阻碍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

四、“互联网+”时代下的居家养老模式新发展

1、探索多层次服务方式,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应该只能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应该为全体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多层次的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各自特殊的养老需求。全方位地进行养老服务部署,尽可能实现养老服务的全覆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2、完善社区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

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最好的依托,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社区也应该相应地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扩充和完善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服务,增加专业社工人员的比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和安排日常的培训学习,以适应居家养老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3、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多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将老人基本资料全部纳入数据库,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建立由平台管理、呼叫中心、养老服务应用、APP手机客户端、智能终端接入等子系统构成的养老系统平台。依托信息基础设施、技术研发能力、信息产业环境等基础,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

五、结语

当今时代,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为我国养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更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使得政府、市场、社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良性互动,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互联网思潮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摘要:十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的机遇,并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 现状 趋势

一、河南养老服务业现状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截至2010年11月,河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36%。老年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具有区别于年轻人的特殊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需要一套特殊的行为法则,才促使了养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养老服务业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社会化养老设施和保障机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1.供需差距大。截止2009年底河南兴办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点)等220所,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3605家、238741张床位。河南全省养老床位还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河南养老产业还有较大的缺口。与此同时,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现象同时存在。与床位紧缺相对应的还包括养护人员的匮乏,仅河南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二十万以上。还存在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且流动性强的状况,由于护理人员目前薪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招聘难度更是逐步加大。这些都为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2.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比较弱。现在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老年人需求迫切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发展都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亟待建立完善。

目前河南很多社会养老机构盈利能力较差,例如郑州半数以上养老院都处于亏损状态。河南民政厅曾对郑州市舒心老年公寓、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爱馨老年公寓进行过抽样调查,投资自建房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5万—6万元,租用房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约在8000元到1.2万元,而收益甚微,舒心老年公寓投资近400万元,每月只有1080元的利润;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目前则处于亏损状态。省民政厅也证实,这两家还属经营较好的老年公寓。养老机构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机构“吃不饱”和亏损重要原因之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护理不到位等。要想改变现状,养老机构应该尽力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护理模式。

3.政策丢失。2006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在土地、水电气暖、通信、有线收视、床位补贴等方面,养老院享受减免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往往被“架空”,时至今日,除免税优惠外,其他政策大多未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阻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河南的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

对于跟养老服务业一脉相通的养老地产业,河南的养老地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量大;(2)开发建设量小;(3)赚少赔多,成功案例少;(4)医疗服务差;(5)开发商专业度不够,因为养老地产横跨房地产和服务业两大领域,不少开发商缺乏实际经验。

二、河南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河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 “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养老的社会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养老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这也给民资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更让大家振奋的是国家越发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好政策。比如,十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此次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完善投融资政策,从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积极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合理安排养老用地需求,多渠道保障土地供应,着力解决“用地难”问题。三是积极完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着力解决“运营难”问题。四是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大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业,着力解决“用人难”问题。这些都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三、河南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由于河南属于“未富先老”,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说还不是很高,所以,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进行立体式的服务,从物质到精神,到社会参与,从个人利益到权利,要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服务。根据河南养老产业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本研究认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业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着力发展老年住宅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比如老年公寓型住房、亲子套间、小区老年活动中心等。

(2)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医院、社区调解中心、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婚介所和家政服务中心等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构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3)兴办老年医院,发展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就医是老年人生活的大难题,许多老年人不是因医院离家太远而耽误治疗,就是在一些大医院东奔西跑,不知找哪一个科室就诊。因此,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市场巨大。对此可根据各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规模兴办一些老年医院,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疾病治疗、护理、咨询服务。

(4)可适当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产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体育保健、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要求的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4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17日在此间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报告中透露了上述数字。报告阐述,北京自199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北京老年人口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报告指出,北京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足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

近年来,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正在日益增加。据报告中的调查数字显示,老年人与子女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占78.3%,空巢老人占21.7%。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人口老龄化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报告强调,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是当前老年人的首选,但是,目前,北京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全:社区卫生服务站缺医少药,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仅以养老床位为例,截止2009年底,全北京的老年人口为263.3万人,但是,北京养老床位总数仅为6.46万张,缺口十分严重。

报告表示,北京市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老龄事业,逐步形成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

楼市调控关键期决策态度应更鲜明

进入9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线城市房价仍在高位徘徊的同时,个别地区新建住宅销量大幅增长。

从2006年“国六条”到2008年“国十条”,再到今年出台的“新国十条”,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目的一直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打击房地产投资,抑制房地产开发。

文章指出,近年来一些城市房价一路飞涨,民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越来越难实现,房屋越来越偏离其居住的本质属性,成为少数人谋取暴利的工具。

文章认为,要实现百姓“住有所居”的社会目标,必须对房地产市场的非正常现象进行校正,使房屋向其本质属性回归。而校正的关键是,通过重点打击投机行为,将房价调整到合理水平。

文章强调,尽管房地产业占我国GDP有一定比重,但即便有投机性的房产投资在调控之下退出市场,也不至于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过于强调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如过分夸大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一样,是在给调控房价泼冷水。

第5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运营 风险预警

1.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存在问题

1.1基金运营主体的非独立性与非专业性

目前黑龙江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主体为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多选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运营其养老保险基金。该机构就本质而言隶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非独立的基金管理机构,难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使得基金管理总是趋向于分散,实践中地方行政部门超越形成管理范围,直接干预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动用基金用于市政建设、弥补财政赤字、支持地方企业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虽然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效率始终是低下的。

1.2基金投资渠道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由于投资存在风险性,考虑到经济环境尚不稳定、资本币场发育不成熟、投资风险大的现状,为了确保基金安全胜,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 除了以上两种投资的主流方向外,再就是投资一些长期项目,如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如果不遇到天灾的话可以这种投资方式风险很小但是收益同样也很小,也不能起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如此单一的投资渠道,形式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实际上却使养老保险基金面临通货膨胀贬值的风险,影响了其保值增值的能力,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债券的综合利率为12%,低于物价上涨指数,而存入银行的部分基金,也因存款利率的下调和物价上涨而造成贬值,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正是,基金的回报率为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3相关立法的滞后性

整个社会保险立法薄弱,效力层次低,缺乏具体针对性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方面,多为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为解决改革过程中不时突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规范,缺乏整体性;同时,部委规章的效力低下,且各部委之间部门利益的冲突势必影响柑于的力度。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制度在运营管理体制、投资方向以及法律规范方面的缺陷严重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绩效,与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2. 促进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对策

2.1建议拓宽投资和补助政策

政府作为举办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除了制定制度规则以外,还应防范和处理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包括养老保险体制运行中的财务危机。而且,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直接构成政府收支的重要内容,即使把它放在预算外进行管理,一旦出现亏空最后仍然要求由政府财政来补贴。

2.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拓宽黑龙江省投资渠道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为实现对养老保险投资运营中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同的养老基金方案对养老基金投资失败的监管也不同。第一,建立风险准备金。所有负责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投资公司都必须以自有资本建立风险储备金,并与养老基金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投资运作。第二,建立盈余公积金。部分国家要求养老基金利用高收益时期的部分盈利建立盈利基金,用以弥补低收益时期的投资损失。第三,公司重组。市场表现不佳的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并或被其他公司兼并。

2.3加强资产独立性管理

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与基金发起人或管理人的资产分离,以便对基金进行监管,防止基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扩散。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制定政策,任命投资经理而且监督投资经理的表现。投资经理依照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代表企业年金做出投资组合决定。同时,基金资产必须由托管人托管,这就大大降低了理事会或董事会以及投资经理发生欺诈等道德风险的概率。投资管理公司还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内部监督,以确保经营操作与投资方针、准则与相关的条规相符合。

2.4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能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较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信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资产估价的原则、资产估价的频率以及其它财务数据。黑龙江省政府应规定比较严格的披露制度,包括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其中受托人向委托人提供的年度报告和托管人向受托人提供的年度报告需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5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监管机构一般委托外部独立的审计事务所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外部审计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发挥它们的监管作用。这些中介机构的根本作用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是监管机构和社会大众能够获得并准确理解有关基金营运的信息,从而加强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黑龙江省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并不发达,离独立、客观、公正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距离,应加快中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步伐,鼓励合伙制中介机构的发展,要求中介机构尽快与原挂靠单脱钩,促使它们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2.6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继续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逐步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

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制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逐步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

2.7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第6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一)调查研究是明确工作方向的需要

社会发展工作点多面广,实施起来千头万绪,容易重微观、轻宏观,重项目建设、轻调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大量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工作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逐步明确了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发展工作思路,由过去单纯抓项目建设向谋划和促进社会发展全局转变。

(二)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

社会发展工作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关系最密切。针对社会事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通过面对面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密切了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转变了政府工作作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

(一)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

调查研究要有的放矢。一是要围绕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当前,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仍然是切实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二是要围绕项目谋划开展。三是要围绕规划编制开展。调查研究更是编制规划的基础。

(二)有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

社会发展有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分。我们把主要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调研的关键,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课题。

(三)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

一是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二是面上调研与典型调研相结合。在调研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全省面上对老人数量、养老基础设施、养老服务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又深入到阜阳市敬老院、合肥益寿苑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点上了解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快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三、调查研究促进社会发展工作

(一)调研建议转化为政策文件

近年来,我们一些调研报告转化为具体政策文件,进一步指导社会发展工作。如撰写的《关于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利用情况的调查》的报告,转化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利用工作,使闲置的校园校舍很多都改造利用为乡村幼儿园、敬老院等公益性设施,充分发挥了闲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作难点转化为工作亮点

在调查研究程中,我们发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面对社会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变工作难点为工作亮点。比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既要把国家政策落实好,又要考虑到本省高校实际情况,难度较大。为了把最符合条件的项目高校遴选出来,我们一方面对高校实地调研,另一方面把全省省属高校按照实习实训用房短缺和本科生多少、社会公认度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序,并将排名前列的高校作为申报高校。

(三)推广实施好的做法和经验

社会发展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需要调研来总结提炼,并推广实施。如全省的“一老一小”,即部分养老服务、幼儿园建设和运营的做法值得推广。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合肥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中心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养老、医疗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为了总结这一做法,我们深入到这两家养老机构调研,认真总结“医养结合”的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还积极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了一批“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建设,受到许多老人及其家属的好评。

第7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江苏省高校

一、江苏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状况

据江苏省民政厅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60万人。户籍人囗7677.16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7%,高出全国5.07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囗总数的13.97%,高出全国3.87个百分比,江苏老年人口总数已经位居全国第三。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但养老服务业“未备先老”的人才需求问题尤为突出。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后称“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

对未来中国城市地区养老服务业市场需求的分析表明,老龄服务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到2050年预计需求数量达到1554万人,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江苏省的养老机构同样面临人才匮乏的现状,据不完全调查,最基层的养老护理人员流失率达到40%,而且整体人才架构也不能满足本省养老机构的需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软肋”。

二、江苏各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江苏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随着前文中提及的《意见》之后,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截止2014年,全国的养老服务专业开办院校数量分布为:北京 12所,湖南6所,江苏 8所,浙江3所,山东12所,辽宁6所,安徽8所,福建4所,湖北3所,云南4所,四川7所,贵州4所,河南6所,黑龙江4所,山西3所,广西、青海、海南、甘肃、河北、广东、江西各1所,新疆、上海、天津、重庆、吉林各2所。横向比较,江苏开办的高校数量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但是纵观江苏8所高校均为高职类别,并没有本科院校。

根据研究,我们将江苏省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后文简称:开办高校)的基本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开办高校的分布情况;开办高校的性质;开办高校学生基本情况;开办高校专业设置情况。

(1)开办高校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开办养老专业的高校分布较为平均,其中苏南地区5家,分别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昆山),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江苏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苏北地区3家: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

(2)开办高校的性质。江苏省的8所开办高校均属于高职类别,其中全日制公办性质院校3所,分别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占总比例的37.5%,它们中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院校;省级示范院校1所―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还有1所(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具有了省级示范院校建设资格。

(3)开办高校学生基本情况。全国开办高校学生的招生总人数在2014年前是2500人左右,2015年增加至3600人左右。但就江苏省养老服务专业招生的情况而言,并不是非常乐观。根据调研显示,很多院校中的养老服务专业的招生并没有完成指标,而完成指标的院校中很多学生都并不是专业第一志愿录取,而且很多都选择了注册入学和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普通招录的指标很低。

(4)开办高校专业设置情况。江苏省高校开办的养老服务类专业主要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主,由各自院校特色衍生的相关专业为辅,比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保健(老年运动与保健)、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看护、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护理(养老服务)等专业。

2、江苏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分析

统计显示,江苏8所开办高校中依然按照高职指导课程设计完成,所有的课程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践与理论部分各占一半,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老年服务能力、涉老机构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外语计算机等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开设了配合职业资格证考试的中级养老护理员上岗证实训,与养老机构共同开发的诸如养老机构服务实训、康复理疗技能实训以及养老护理技能实训等企业实践课程。

3、江苏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配备情况调查分析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目前江苏省养老服务专业的师资10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个别学校还有名师领队。专业教师的学术背景主要集中在护理类及管理类相关专业,其中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其中兼职教师主要由相关医学院中从事保健护理及临终关怀等工作的专业人士担任。

由于养老相关杂志数量较少,对养老类专业的教师职称提升造成一定影响。目前该8所学校主要任职教师基本都处于副教授及讲师的职称等级。

4、江苏高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就业率非常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养老相关专业就业率都达到了100%。直接对口职业资格证书仅有“养老护理员”一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包含“社会工作者”及“保健按摩师”两类。

但是工资水平偏低,上海地区实习工资为2500-3000元之间,转正后在3500元以上,平均高出苏锡常地区500元人民币左右,而江苏其他地区转正后的工资仍未达到30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还有较大的工作强度,所以造成很大的人才流失量。

与此同时,养老专业的就业专业对口率呈每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4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为50%-60%,2015年其专业对口率达到了70%-80%。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江苏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培训机构单一、培养层次较低以及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不高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改善将会是直接解决目前江苏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人才市场紧缺与人才从业意愿相悖矛盾的关键,并能为后续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玉韶,党俊武主编.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3] 高校招生专业目录(2011)-(2015).教育部汇编.2011-2015.

第8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而在投资效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的今天,投资渠道的不合理导致每一分钟养老基金都在损失。2000年全国基金投资收益率为2.79%,投资收益率低下已经成为基金保值增值的一大瓶颈。因此由专业投资机构间接管理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正是这样的诱人“钱景”和政策的取向使得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蠢蠢欲动,纷纷表示要力争成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首选。然而国家法律法规在这方面支持的缺乏;养老金运行和管理操作规范的缺乏,使得养老保险体系进展缓慢。

很多公司都只是将其作为了长远规划,并没有付诸于实践。

随着《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两大研究报告的相继浮出水面,与劳动和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一直在这些领域合作研究的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养老金市场尚处于培育开发初期时,为何会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进入这一短期内无法为公司带来现实利润的领域研究?博时会不会因此而最先跨过政府对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资格认定门槛等问题一时间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话题。

博时基金董事、代总经理周道志就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博时之所以要积极参与对中国养老金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博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具有良好的预期。

其次,中国未来投资环境将沿着规范化、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线索展开。未来中国将由“政策市”向“市场市”发展,市场机会将反映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要求。组合投资将成为投资方式的取向,投资工具创新将不断推出。

 三是人为养老基金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全球股票市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资金集中在共同基金经理人手中,72%的投资者认为投资共同基金的首要财务动机是为退休做准备。养老基金通过进入股票市场运作实现增值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

对中国来说,养老基金也必将进入股票市场。一方面,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提供了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运作机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正在审议中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为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养老基金入市,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有积极作用。

周道志说,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研制的测算模型已被用于辽宁省试点过程中的养老基金长期预测分析,报告提出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控制体系和投资管理人资格认定标准中部分观点建议也已供有关部委制定相关政策时采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也将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单位在研究制定企业年金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时吸收和采用。

第9篇:养老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责任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2月23日公布了一份《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另外2006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新闻会上说,我国老龄化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其中一点特别引人关注,就是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534亿,按60%以上老人居住在农村的比例计算,农村老人的数量至少在9200万,而绝对数量应该在1亿左右。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会议确定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参保人为: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年领取人是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9年11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部分省区市进行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 

2010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截止到2010年3月底,全国新农保参保人数共计4685.39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共计1569.55万人。 

二、政府承担责任的理论分析 

1.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从现代养老保险的运行实践来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公共养老保险,则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在产品属性上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基本手段,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这种制度由政府承担立法、筹资、管理、提供财政支持等责任。

2.马斯格雷夫和雷托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根据该理论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其中财政用于科教文卫及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比重将逐步上升;经济建设的投资将逐步下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日益成熟,公共财政的不断规范,财政中的建设资金将逐步减少。这样在现行税收规模下,就可以节省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身上,为他们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三、政府主要责任的体现 

1.财政支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