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南旅游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战略定位:以“海南旅游大产业”高度营销
旅游业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在海南又有其更加特殊的产业地位。海南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将旅游业作为兴岛富民的重要措施,使海南旅游具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为海南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在确立海南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中,应当站在更高的高度充分把握“海南旅游大产业”观念,围绕建设海南旅游强省目标,把握转型机遇,在全社会树立起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观念。
2006年6月新一届省旅游局党组提出了“营销是旅游工作的龙头”的新思维,并明确提出了“营销海南”的新概念,反复强调:“市场营销和创新是旅游的生命线”。
近期海南省还提出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海南旅游业的对外开放,使海南成为境外游客进入我国的新通道,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新平台,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这就对海南旅游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确立“海南旅游大产业”营销概念,就是要将海南岛作为整体进行营销,实现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提升。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上,要逐步摆脱靠资源和产品开路的单一模式,不断引进更加成熟的市场分析方法与标准,不断通过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来展示旅游形象,充实旅游市场的内涵。同时,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搭建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大平台;鼓励市县及企业做好宣传促销,形成全省联动、上下结合,统分协调的大营销格局,打造海南旅游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
产品定位:尽快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营销的基础,没有产品,市场营销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确定不同营销战略,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海南旅游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的升级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产业的全面升级转型,必将带动产品转型、客源转型、需求转型、社会转型、信息转型联动,而在这一系列的转型中,市场不但会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也是检验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充分把握发展模式,建设旅游精品,在此同时,应全面塑造海南度假旅游新形象,吸引高端游客,实现重点突破。对旅游重点市县、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扶持,提高海南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实现海南旅游在国外重点市场大突破,在港澳台市场大转型,在国内市场大升级。从而真正实现海南旅游的五大转型:从以团队为主向散客为主转型;从以观光型为主向度假型为主转型;从数量扩张为主向效益和质量提升为主转型;从国内游客为主向境外游客为主转型;从低端游客为主向高端游客为主转型。
从目前海南旅游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竞争的客观需要来看,在海南旅游产业全面转型的发展阶段,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传统、零散、被动的市场推广机制,才能建立起市场创新、规模效应、主动出击的新型促销机制,以应对海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应全面整合市场营销力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促销,形成全省旅游市场营销一盘棋;同时建立完善营销机制,实现政府做形象、企业做产品、旅游局做管道的良好营销机制。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旅游目的地形象各要素的建设,组织策划和设计制作系列的、高质量的海南旅游宣传品。
市场细分:根据客源地市场细分有的放矢营销
近10年来海南旅游接待人数从1996年的48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1605万人次,而从目前海南接待游客的客源地结构来看,国内游客占全省接待游客的绝对数,总量达95%%,境外游客仅占游客总量的5%%左右。在国内客源地结构中广东省游客排行第一,约占接待国内游客的20%%,北京和上海分别排行第
二、第三,分别约占12%%和7%%。在海外游客中,接待游客的国家已从原来的新马泰、日本、韩国等,发展到了俄罗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至2006年,海南的前10位客源国分别为:韩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德国、泰国、澳大利亚和英国。
根据客源地分析,来琼旅游的国内游客仍然是以观光为主,近年来海南乡村游、海南购房游和海南自驾游、高尔夫游等也相对增多。国外游客基本以度假为主,韩国客人主要集中在高尔夫球客和新婚蜜月度假客;日本客人在海南比较欢迎高尔夫、潜水、冲浪等专项旅游,度假观光也较多。俄罗斯游客主要是滨海度假,美国游客更多的是商务加度假型,并且多为小团体和散客。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一向是海南东南亚主要客源市场,祖居地在海南的游客,回乡探亲游和寻根问祖的观光客不断增多。
海南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地市场特点,制订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有的放矢的营销。如广西、湖南来琼游客从1999年的4%%增长到2005年的7%%左右,主要是由于海南推出了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并加大了营销力度,使来海南自驾车游和自助游的游客比重大幅增加。
应坚持以科学细分市场为基础,以定向促销为重点,以媒体推介为辅助,以区域合作为依托的工作思路,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地区和企业联合进行专项市场开发;在对细分市场产品营销上,要实施“统分结合”策略,大的区域市场由省里统一组织,细分目标市场由市县和企业组织对接,注意调动发挥市县政府、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共同承担市场的责任机制。
营销手段:采取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营销
在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针对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构想,海南应当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旅游市场的方针;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及其他各方的旅游联合,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大城市、大特区”的双大互动,实施“一程多站”战略,以多种形式开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紧紧抓住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加大国际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促使海南的国际游客尤其是外国度假游客大幅度增长,提高海南旅游经济效益。应采取以下主要策略:
1、勤走出去。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选择市场和配置资源,积极走出去参加海内外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重点区域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海南旅游整体形象。
2、巧搭便车。针对国际国内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在主要客源地举行的国际旅游会议和大型会展活动,巧搭“便车”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同时,通过举办大型营销展示活动,搞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充分运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等平台,不断提高海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突出重点。在国内市场方面,应确立明确的客源市场区域战略定位,继续引入客源地知名品牌旅行商带包机航线、带客源进入海南;对国外市场,则坚持旅游营销中的竞争导向和理念创新,打破营销排序中先近程、再中程、后远程的通常做法,力求突出海南旅游度假产品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开拓俄罗斯和欧美等度假市场来促进亚洲市场,以韩日专项市场和欧美度假市场推动港澳台入境观光市场的转型。
现在三亚、海口等城市的房价一天一个价,比股票涨得还快,差不多每天涨一千,三亚的海景房已经涨到7万元/平方米了,买的话还必须一次性付清,买房就象买菜。”电话里传来记者的朋友老王无奈的声音。
“当前购房者80%以上来自岛外,且在建房地产项目以旅游房地产为主,并集中在岛的东南沿海地区,这样的房地产业态,有些过度依赖岛外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世纪证券研究员对此表示了担忧。
今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购房大军蜂拥而至,齐集海南,老王就是其中的一员。
“海南旅游岛发展规划的获批是国家战略的延续,进一步体现了国家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来获取经济长期发展持续动力的战略意图。而且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在全国早已形成‘度假天堂’的口碑,涵盖高山、河流、沙滩等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海口等城市长期以来相对于内地城市的房价基数较低,加之岛外具有强大购买力的巨资瞬间涌入,此轮海南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刘国宏认为。
2009年9 月14 日,总投资 50 亿元的航天发射场项目在海南文昌开始动工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嫦娥三号”将从海南起飞。同时,在发射基地建设大型航天主题公园,将设 35000个观赏座位。
“现代航天旅游是国际级的最现代最富有刺激性的新型观光产品,对比济州岛、冲绳岛、夏威夷、巴厘岛等世界著名‘国际旅游岛’,这是海南旅游在国际上的亮点,将成为海南旅游的新增长极。”刘国宏表示,“‘国际旅游岛’是在我国的首次尝试,它对海南经济的刺激,首先是以大基建的投资拉动为主,随后会转向旅游带动的内需提振。重点涉及的领域都是与促进内需消费、发展低碳经济相吻合的,体现了我国在经济保八成功后,启动内需消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本月2日在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海南将继续推进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计划完成投资330亿元,其中省重点旅游房地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5%;商品住房计划销售6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同时《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和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各类用地需求,推进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
“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将打破目前农业用地和工商业用地之间的界限,便于土地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这对于海南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海南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世纪证券研究员指出。
关键词:旅游消费;效应;离岛免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54-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2
一、引言
旅游消费是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中一度出现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在近年扩内需、调结构等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整引导下,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相关落实方案,明确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培育和发展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我国内需的现实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些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逐步升级的旅游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着力点。与此同时,旅游消费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二、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分析
(一)经济较快增长背景下旅游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利用结构分析方法实证得出,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动态相关性。按照经济学界的认识,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该国旅游业将进入国内旅游的需求增长期,旅游形态以观光旅游为主;当人均GDP 达到2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进入出国旅游的增长期;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旅游升级;达到5000美元,则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经济水平的发展促进旅游需求的提升,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王鑫(2011)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状况、旅行者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价格指数、旅游业从业人员等指标,通过实证的方法,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GDP增加对旅游收入带动的正效应最为明显[1]。
(二)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
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市场需求看,当代的旅游市场需求总体呈现出差异化、复杂化和个性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的消费度假模式将逐渐被追求多种兴趣以及追求富有新意的旅游经历所超越[2]。世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在造就出一大批“新型”旅游者。随着消费意识、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变,传统旅游的重要程度相对下降,自行安排的或按照自己要求而定值的旅游安排越来越普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也呈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大众旅游和旅游开发热潮的兴起,各地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感受,从初期追求消费价格便宜、到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并延伸到越来越多关注人性化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旅游行为的改变。
(三)旅游消费升级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产业,是一种从需求角度定义的综合性产业,与从供给角度定义的产业一样经历着发展演变的历程。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安妮塔·M·卖加恩在《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中,归纳了产业演变的四种轨迹:渐进性演变、创新性演变、适度性演变和激进型演变。旅游产业演进从狭义上看,是旅游产业在结构上不断由低向高转型升级的过程。而广义上看,则是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效益提高以及结构升级等现象和关系的综合。旅游产业演进具有依附性特征,表现为一种向前向上发展演化过程。在旅游业态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者行为也伴随旅游业态的发展有所差异。随着新一代的生活方式逐渐生根,有效掌握消费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正成为中国创新型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消费升级的综合效应分析——以离岛免税为例
(一)离岛免税运行情况
1.从政策内容看。“离岛免税”自试点以来额度和范围逐步扩大。2011年4月试点初期,该项政策主要针对年满18周岁、乘飞机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的国内外旅客,离岛旅客每人每次累计免税购物金额不超过5000元,岛外和岛内居民每人每年分别有2次和1次免税购物机会,免税税种为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优惠幅度可达到15—40%。2012年10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新的规定将政策适用对象的年龄条件调整为年满16周岁;增加3类免税商品品种,调整后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购物限额调整为8000元。
2.从政策设计来看。其一,基于促进旅游这一政策目标,免税商品应以与旅游相关的个人消费品为主。其二,免税商品限定为进口品,而不包括国产品,主要是考虑到离岛免税店经营的免税商品大多在境内消费,如经营退税的国产品将对国内同类国产品普通零售业务产生不公平税负。其三,离岛免税政策允许旅客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购买免税商品,政策规定了各商品品种的购买数量范围。其四,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税收优惠幅度较高,免税税种包括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3.从营运模式来看。截至2012年12月末,海南省离岛免税业务特许经营商店三亚和海口各一家。其中,三亚免税店在原批准设立的离境市内免税店基础上,增加其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功能。三亚免税店由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为市内免税店;海口免税店由海南省国资委下属的海南免税品公司和海航集团下属的“海岛建设”合资经营,设在机场隔离区。
4.从国际比较来看。离岛免税政策并不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实施了这一政策,其中实施时间较长、运行较为成熟的主要是日本冲绳和韩国济州,与海南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韩国济州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为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日本冲绳免税购物限额虽然较高、为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0元),但只免除税率较低的关税,从日、韩实施经验看,离岛免税政策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国政府均将该政策作为针对特定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是国务院批准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充分考虑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制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二)综合效应分析
1.“离岛免税”持续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热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实施以来,离岛免税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海南旅游的特色标志。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2013年2月末,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自政策实施以来已达42亿元,销售件数609万件,购物旅客179万人次,日均销售613万元。特别是2012年11月政策调整后,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旅客的消费欲望提升。2013年1-2月,三亚市内免税店单日最高销售额达2922万元,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单日销售额最高达44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2.旅游新业态增强旅游所在地的吸引力。三亚市旅游委2012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免税购物纳入来琼游客重要行程,受调查游客中有63%在春节期间去过三亚免税店,其中超过半数游客购买了免税品。离岛免税带动当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春节,三亚市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9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70.4%;三亚市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者人均每天花费同比分别提高了19.7%和18.4%。旅游目的地零售业大幅增长。开展离岛免税试点的当年,三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8%,远高于全省18.8%的增长水平①。其中,三亚免税店销量最大的化妆品类和日用类商品分别占全省同类商品零售额的54.9%和31.6%,带动全省这两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2011年增长190%和110%。
3.政策调整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整体档次。海口海关分析,2011年政策试点初期,离岛免税销售结构中化妆品类占据最大份额,其中三亚免税店销售的全部免税品中化妆品类占比达49.1%,日用品类免税品占比为35.5%。新的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后,旅客购物选择的种类增加,免税余额可以在征税商品中调剂使用,推动手表、箱包等高价商品销售情况趋好。2013年1-2月共销售8000元以上商品7716件,同比增长74%;免税额度使用比例大幅增长,旅客共使用免税额度8.8亿元,同比增长70%;免税商店对离岛旅客销售免税品件数和购买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7%和5%,而同期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了63%。单件购买和人均购买金额进一步提高,说明离岛免税政策自实施以来,海南旅游购物消费的档次得到了提升。
4.旅游消费升级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各要素在发展过程中自由配置。这种融合方式是在单一的旅游观光活动中增加各种旅游吸引要素,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旅游产业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态势。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拉动旅游地方经济发展。利用旅游产业内部的相互渗透性,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离岛免税政策带动交通、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以航空业为例,离岛免税试点以来,海航在海口、三亚的进出港航班客座率均在95%以上,部分航班客座率甚至达到100%。国内海航、南航、首都航空、河北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相继新增多个海口、三亚进出港航班,助力海南“离岛免税游”。
5.旅游企业经营综合化程度和效益提高。2012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免集团的母公司中国国旅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其中主要是中免集团的免税业务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增量。2012上半年年报显示,中国国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69.07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71.9%;集团免税商品销售金额为24.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4%,毛利率上升44.8%。即便在旅游淡季,三亚免税店销售额表现较好,成为中国国旅集团最近两年最主要的利润增长来源。根据海口海关公布的数据②,2012上半年三亚店实现收入9.96亿元,几乎达到2011年全年的水平。三亚免税店免税购物政策试点成功,激励企业在海南进一步扩大投资,推动旅游集团综合化经营规模。目前,中免集团正加快推动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项目,前期计划投资近40亿元,预计2013年底开业运营,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离岛免税店。
6.优化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结构。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当前海南省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购物消费约占20%,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例,旅游购物一直是海南旅游的短板。通过探索包括离岛免税在内的多种旅游消费模式,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实力,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中的核心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9.6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12.1%;国内旅游收入22706亿元,增长17.6%。海南省国内游客占了绝大部分客源,旅游消费升级的增长空间巨大。海南旅游将从目前的自然观光游快速向休闲、度假、购物等深度游发展,实现海南从单纯旅游观光目的地到旅游消费承接地的转型。
四、旅游产业升级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空间有待进一步突破
仍以离岛免税为例,一是离岛免税购物限额偏低。每人每次8000元的限额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购买高档商品的需求,与日本冲绳岛1.5万元、台湾澎湖1.26万元的免税购物限额相比吸引力相对不足。二是免税商品种类偏少影响经营效果。目前离岛免税店顾客的消费集中在香化类、日用类免税商品,部分消费者较偏好信息电子类产品均未列入免税品范围,可供选购的范围狭窄。三是对单价超过限额物品征收物品增收一定的行邮税,使这部分商品价格过高导致竞争力下降。四是目前海南免税商场数量有限,每年退免税品的额度也受到一定限制。
(二)旅游消费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2011年中国旅游报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联合调查显示,67%受访者看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44%的受访者认为海南旅游业还应大力改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关于“海南旅游发展最需要从哪个方面着手”的调查,47%的受访者选择“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休闲娱乐设施”,4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大力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9%的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提高离岛免税的优惠幅度。此外,关于可能会因为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而改变去香港购物的意愿调查中,有32%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明确表示“不会改变”的受访者比例占到42%。事实上,在离岛政策试运行期间也暴露出海南购物软硬环境不完善的问题,影响旅游消费可持续发展。从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等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情况来看,各国为促进旅游消费,在法制环境、整体规划、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出台了长期、系统的措施,对旅游消费整体水平的稳定提升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三)旅游高端消费仍有较大部分流向国外
目前国内旅游购物整体水平偏低,部分高端旅游消费流向国外。胡润报告指出,高端消费的人群比例在提高。2012年,中国的千万富翁已经超过百万人数,比2011年增长6.3%;亿万富翁人数比2011年增加5.8%,达到6.35万人;资产超过10亿的个人达7500人,比2011年的增加了46.7%。世界奢侈品协会的《2013中国春节华人海外奢侈品消费统计报告》显示:仅2013年春节一个月,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8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8%。2013春节期间中国人消费群总量分别占据了海外同期消费总额的53%,其中欧洲、北美、中东、港奥台分别占65%、32%、29%、87%。在国内扩大内需遭遇多种难题的同时,中国购买力的流失却十分严重。如何将国人的中高档消费品购买力引回国内,已成为“扩大内需”中必须重点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主要政策启示
(一)注重引导落实旅游消费政策
大力倡导积极的旅游消费理念,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把扩大旅游消费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引导和推动旅游消费政策的创新和落实,有效实施国民休闲旅游保障计划。管理体制上更注重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继续推行刺激旅游消费的具体举措,探索退税、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旅游消费相关支持。加快研发新型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消费不断升级。
(二)着力扩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旅游业应积极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挖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消费潜力。旅游市场开发上更注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注重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新业态、新产品满足我国巨大的旅游消费。在扩大旅游消费升级中,旅游产业应准确定位旅游需求,全面明晰旅游市场特征,明确旅游消费的市场定位,注重科技和管理服务创新,推进国内新兴市场、高端市场、专项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有效引导高端旅游消费回流
完善配套措施,从降低流通成本、降低税费、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方面着手降低中高端消费品售价。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通过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通过分销体系的完善,通过税制进一步合理化等措施减轻零售企业负担,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的问题,探索让外销转内销产品直接在国内销售的途径。大力培育市场竞争的主体,包括培育中国的高档、优秀的消费品品牌。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本土奢侈品行业的发展,让“外需”转换成“内需”。
(四)从旅游消费角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的本质是围绕旅游消费的无边界产业链,无论开发旅游产品还是扩大旅游产业,其根基都是由旅游消费构筑和支撑的。必须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以海南为例,应推进高端、中端和大众化旅游产品,满足多种旅游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需求潜力大、消费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中高档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积极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多层次商业零售业态,引进奥特莱斯商业模式,建立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完善海南旅游购物环境。
(五)进一步完善旅游消费整体环境建设
各地应结合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不断完善旅游消费所在地的软硬环境的配套。以海南为例,国际离岛免税一类的政策多为辅助而非主导。从长远看,海南能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更多地取决于海南在营造综合性的软硬环境方面有多大作为,以及如何作为。因此,在优惠政策基础上,旅游目的地应做好软硬环境建设。核心是围绕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让中外游客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鑫.关于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2011(2).
摘要:旅游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日渐加剧,旅游酒店注重绿色成本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酒店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绿色成本管理进行探讨,为旅游酒店实施先进的绿色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绿色成本;成本管理;酒店业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几年来,海南酒店建设如同雨后春笋般,希尔顿、万豪、罗顿、凯宾斯基、假日、喜来登等享誉全球的中外连锁酒店纷纷落户海南。根据《201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1.24),截止2013 年末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17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5 家,四星级宾馆46 家,三星级宾馆82 家。随着旅游酒店不断开发,酒店在其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关注酒店绿色成本的核算,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将成为酒店成本管理的潮流。
一、酒店绿色成本管理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 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将绿色成本定义为“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根据这一定义,我们清楚的知道绿色成本就是以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绿色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应达到的要求。
酒店绿色成本管理是指酒店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污染等生态破坏行为进行补偿所投入的一部分成本进行管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管理模式主要不是回收利用而是消耗资源来清除已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会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企业形象,不是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绿色成本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消耗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做到不危害子孙后代的需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动因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海南酒店实施绿色成本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建设低碳海南旅游业适应海南绿色崛起的需要
传统的旅游酒店作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其占用、消耗大量社会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导致社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2012 年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奏响了海南绿色崛起的最强音,海南要绿色崛起!绿色是海南的生命,是海南最大的本钱,绿色发展是海南的必由之路,绿色崛起是海南的唯一之路,建设生态岛是海南发展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多变,全球资源能源供应趋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潮流。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形势总体向好,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高度共识和实践选择。海南酒店业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紧跟地方发展规划的步伐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2.弥补传统成本管理忽视绿色成本的缺陷的需要
传统的酒店成本管理,注重内部成本构成,忽视酒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酒店内部服务过程,成本往往考虑直接材料、人工及能源耗费等,模糊了酒店绿色成本的发生,绿色成本没有列入酒店制造成本,无法揭示绿色成本与产品的关系。但随着酒店所承担的环保责任日益加大,酒店的绿色成本呈不断上升之势。同时,许多绿色成本不像其他一般成本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可能集中发生在酒店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且具有一定的潜在性,酒店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显。所以若仍以传统方法来核算,则会隐藏酒店绿色成本的真实发生,影响酒店对绿色成本的核算结果和实际控制。因此,只有进行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把绿色成本纳入产品制造成本中才能使产品成本得到充分弥补,经营者才能获得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的成本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3.树立酒店良好发展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超载、环境污染越发严重,我国北方雾霾天气增多,一些地区水污染和土地重金属、重化工污染现象频现的今天,海南的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生态环境成了核心竞争力。海南旅游酒店实施绿色成本核算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也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认可环保、无污染的理念,酒店减少污染也是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表现,必然提高酒店的的利润空间,从而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当酒店经营给人们很生态很环保的印象的时候就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亲近感,让人感觉酒店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提高了酒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树立了酒店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提高了酒店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核算方法及应用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出现直至消亡所经历的整个期间。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成本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活动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绿色成本有所不同。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绿色成本,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研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成本的特点,对各个阶段绿色成本关键点实施有效监控,从而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酒店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对绿色成本核算,那就是把作业看成是产品与绿色成本之间的桥梁,绿色成本费用归集的基本理念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识别资源成本,确认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资源库归集的成本追溯到对应作业中;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如图1所示: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
基于生命周期的酒店绿色成本发生阶段主要涵盖三个阶段:建设期、营运期、退出期。
1.建设期绿色成本
酒店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绿地、森林、水体等资源,酒店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中存在的缺陷,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环境破坏。所以酒店在选址、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环保因素,强调与生态结合,进行科学的绿色设计。所谓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依据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来确定设计方案。绿色设计将预防污染、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虑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源头管理绿色成本,充分体现当地自然、人文和谐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今后节能减排进行绿色经营打下基础。另外,酒店走绿色发展之路,为顾客提供舒适环保的“绿色客房”是个重要的选择。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提供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房屋建筑物必须使用无污染和低能耗、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绿色建筑材料,内部装修要绿色化。因此,酒店在建设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包括与规划设计、选址、建设有关的生态设计费用和创建绿色客房发生的绿色材料费用。
2.营运期绿色成本
酒店在营运期目标是进行清洁生产,提供绿色服务。向有“无烟产业”的酒店业却是公认的“耗能大户”、“污染大户”。酒店的能耗特点是能源使用的多样化,一般酒店以电为主,其中空调耗能占到总能耗的一半,热水供应次之,然后是照明系统。酒店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对各种物资的消耗,这些物资消耗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加上旅游酒店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风景名胜区域,污染带来的危害就更大。因此酒店清洁生产主要就是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目前,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是酒店节能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另外,酒店在营运过程中也要尽力于为顾客提供绿色餐饮服务。目前国内酒店创建绿色餐饮已成为一种潮流。绿色餐饮要求从环保角度在能源管理、污染控制、降低餐饮物料用品消耗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综上所述,酒店在营运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有:清洁生产费用、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费用、绿色餐饮支出、环境破坏成本等。
3.退出期绿色成本
酒店退出经营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经济环境恶化,使得酒店面临承担高额的成本,只能退出经营。这个阶段的绿色成本主要是原来酒店经营场所留下来的烂摊子处置费用以及治理废弃物给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费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所以退出期绿色成本在日常核算中不予与考虑。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的应用流程
结合上述对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的介绍,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酒店绿色成本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绿色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引入生命周期思想可以发现,在酒店生命周期过程中任一阶段均有资源的损耗,但是依据持续经营假设只对建设期和营运期绿色成本进行核算即可。由此,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根据酒店各项绿色成本的数据以及各阶段资源利用情况,从酒店生命周期各阶段出发划分为作业成本库,并确定其成本动因,计算绿色成本。
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确认总体流程是:首先按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和营运期归集绿色成本,分析各阶段各项环境耗费确定作业,将绿色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然后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绿色成本分配标准,可以选择“三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费用额等;最后就可以计算出绿色成本,计算绿色成本时一般先计算动因分配率,再把作业成本库成本追溯到最终的绿色成本。通过绿色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清楚知道酒店众多的绿色成本中哪一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甄别出酒店现阶段绿色成本控制的关键,有的放矢从源头降低绿色成本,减少开支,提高效益。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海南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No:Hjsk2013-42。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大出版社,1999.
[2]郭道扬.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财会月刊,1997(6).
关键词: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军。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贸易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一些地区的经济支柱,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省的旅游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海南最具潜力和优势的产业。
1 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1 国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是我国服务贸易中发展相对成熟的一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750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了285倍。自2009年开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开始出现逆差,逆差长期存在并一直扩大,这应引起重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也是我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我国要想扭转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旅游服务贸易就是重要的切入点。
1.2 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海南自建省创办特区以来,一直重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实施“一省两地”的战略,把旅游业发展为海南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规模不断扩大,前景良好。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柱,2015年旅游业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27.34%。尽管旅游业位列服务贸易首位,但贸易模式单一、行业开放度偏低等问题较为明显,制约了提升空间。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海口市的旅游服务贸易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
2 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2.1 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2.1.1 优势
(1)气候资源
海口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3万人,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之间,地处海南岛北部,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座富有特色海滨旖旎风光的南方滨海城市。年平均气温24.2度,年平均降水166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在85%,终年常绿,风景秀丽。
(2)自然资源
海口市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等五大旅游要素,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吸引力较强。海口市全年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并且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海口市植被资源丰富,拥有林地9.58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42%。海口市生活区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700个/cm3,各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及以上,空气质量良好。
(3)区位优势
海南省是我国第一海洋大省,内靠珠三角经济区,外靠亚太经济圈中的东南亚,扼“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我国走向世界的前沿。海口市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海口因港而生,凭港而兴,历来是南海海上交通的咽喉,海上交通较发达。早在宋元时期,海口就已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口岸。
2.1.2 劣势
(1)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文化特色
目前海口市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缺乏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我国观光型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海口市不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导致明显的淡旺两季的出现,淡季旅游供给过剩,浪费了旅游资源,抑制了海口市旅游的经济收益。
(2)配套设施不足,缺少特色营销
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海口的旅游产业由于经济容量的限制、旅游开放程度不足,导致旅游开发与建设的资金短缺,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和国际知名的旅游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距离,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导致海口市旅游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有限,缺乏国际竞争力。
2.1.3 机会
(1)前景良好
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现在的旅游业在GDP的比重还很小,只有3%,但是在发达国家,旅游业的所占比重是中国的好几倍,并且占比正在上升,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加入WTO之后,中国不断的与世界市场接轨,旅游产业也同样如此,开放的旅游市场无疑将为海南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提供长远的发展机遇。
(2)国家和政府重视
2010年4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省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海南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实施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双创”行动。
2.1.4 威胁
首先,海口市旅游产业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旅游区开发不当、规划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旅游环境遭到破坏。其次,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更加开放,很多岛外和国外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涌入海口市场,抢占海口旅游服务贸易份额。
2.2 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现状
2.2.1 旅游服务贸易增长态势不明确,国际游客接待少
自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口市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但是只是集中在国内游客上面,而入境游客的接待数量在2012年最多,之后逐年下降,旅游外汇收入在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2013、2014年下降,到2015年呈上升趋势。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口市入境游客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较低,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低;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对经济的贡献度偏低,与国内外旅游城市存在差距。
2.2.2 游客集中,对国外游客吸引力不足
2015年海口市接待入境游客121,975人次,其中外国人60350人次,港澳台同胞61,625人次;接待入境游人天数208738人天,其中外国人119,598人天,港澳台同胞89140人天;旅游外汇收入约0.41亿美元。同期,海南省接待入境游客661,400人次,其中外国人421,600人次,港澳台同胞239,8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6亿美元。海口市的接待入境游人次占海南省总人次比重为18.4%,旅游外汇收入占海南省总数的15.4%。作为旅游大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市的比重比较低,且主要入境游客是港澳台同胞。由此可见,海口市的旅游服务贸易对外国游客缺乏吸引力。
3 海口市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海口市在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首先,海口市政府应该充分用活国务院关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惠条件和措施,并结合海口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政策,适当的采用政府补贴和保护措施,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海口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政府发挥生产要素组织协调者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合理的旅游服务贸易战略,促进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再次,政府充当市场的情报师,及时搜集国内外旅游服务贸易的相关信息反馈企业,在国外举办各类研讨会、报告会,向国外游客展示海口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扩大海口的知名度,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3.2 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海口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人才储备必不可少。人力资源状况是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素之一,竞争的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制约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提升海口市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旅游服务贸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同时也要培养既懂得行业知识又具备语言能力的旅游工作人员。可以与高校签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也可以组织从业人员赴国外培训,开拓国际视野,为海口市的旅游服务贸易产业走向国际化做出贡献。
3.3 提高档次,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关键词] 海南省;贫困人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B
20多年来,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保持着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已从建国初期的国防前哨站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截至2012年底,海南省GDP实现2855.3亿元,人均GDP达到5147美元。特别在2009年,海南省抓住机遇,全力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然而,仍有一批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益处,目前海南省贫困人口数为75万余人。这表明,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仍然是海南省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海南省贫困人口脱贫中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对策建议。
一、海南省贫困人口脱贫中存在问题
截止2012年底,海南省共有20个行政区划。从贫困人口数量来看,截止2011年底,海南省为响应国家号召,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因此将扶贫标准从1393元增加到2650元,提高了90.2%,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40.5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7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29%。尽管多年来海南省在脱贫工作进程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脱贫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贫困人口所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低
过去长期实行的救济式扶贫让海南贫困地区“习惯”等待国家援助资金,靠上级财政拨款,要扶贫资金,而不是自力更生求发展,自主发展能力低。2011年,海南省五个国家贫困重点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251万元,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699741万元,支出是收入的6.65倍,财政赤字达594490万元,财政自给率平均只有15.04%,同比海口市2011年财政自给率61.28%,相差46.24个百分点。在财政自给率指标上,财政自给率超过20%的县(市)只有五指山市,为22.18%;临高县和保亭县两者财政自给率基本持平,分别为17.25%和17.92%;白沙县的财政自给率最低,仅为9.02%;排在倒数第二是琼中县,为10.00%。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关键在于自主发展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海南省贫困地区财政自给率的低下,将拖累该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科教文卫、社会福利事业的向前发展,从而无法真正摆脱贫困。
(二)绝对贫困人口生存水平低下
在贫困程度的测算上,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区域内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可以直观反映该区域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是研究贫困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以2010和2011年为例,2010年海南省最低收入户、困难户和低收入户三者的食物支出和总支出之比为60.83%,2011该数据为58.03%。纵向比较,2011年海南省贫困户恩格尔系数为58.03%,相较于2010年60.83%,下降了2.8个百分点,反映了海南省这两年尽管仍存在绝对贫困人口,但在脱贫工作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横向比较,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贫困户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0.83%和58.03%,均高于同年全国41.1%和40.4%的水平,分别多出19.73个百分点和17.63个百分点,说明海南省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生活标准,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基本生活缺少保障,生存受到一定威胁,绝对贫困人口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三)贫困人口所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偏低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在经济、旅游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公共服务供给的脚步明显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段时期以来,海南省各级政府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投入的经费明显偏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2011年海南省地方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7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70%,此两项指标合计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3.48%,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6000美元阶段国家31.4%的平均水平,低了17.92%。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会使扶贫重点县(市)贫困人口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二、海南省贫困人口因地制宜脱贫的对策
随着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海南省委省政府应抓住历史机遇,根据海南省贫困人口脱贫中存在问题,结合海南省发展实际,选择新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脱贫对策建议。
(一)以资源优势促转变
针对当前海南省绝对贫困人口生存水平低下的问题,海南省应整合贫困地区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发展促使绝对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根本转变。总的来看,海南省贫困地区具备以下几个资源优势:一是土地和气候资源。海南省贫困县集中在中部五指山脉区域,实有耕地面积17.07万公顷,且海南省地处热带,农田终年可以种植,部分农作物可实现一年2至3次收获,是我国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最佳地方。二是矿产资源。海南省目前探明矿种共有88种,矿石产地320处,大部分都分布在贫困地区。此外,位于省级贫困重点县(市)东方市、以天然气产业为主的化工城已初具规模,其资源可成为推动海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三是交通便捷。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1999年全线通行,贯穿白沙、昌江、东方、乐东等6个国家、省重点县。另外,粤海铁路的开通以及海口、三亚两座国际机场建设的不断完善,都表明海南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只要充分认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自身资源优势,必将带动海南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二)集中扶贫资金着力综合开发
在资金使用上,建议把各类扶贫资金集中起来,按照资金使用的不同途径,提高比例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科技推广和卫生、文化等事业上。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各类扶贫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保证重点扶贫项目的实施。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下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改革海南省原有的项目审批制度,变上报审批为上报备案,适当地给贫困地区更多的自,从制度层面增加贫困群体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扩大他们的选择面,使其能够长期稳定地生活下去,直至脱贫致富。最后,海南省政府还应从反贫困的有效治理出发,将脱贫工作重点放在关注和解决社会公平和政府转型问题,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长效供给和安全保障。
(三)与时俱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随着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业被确定为海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扶贫在全省得到了重点发展。将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与脱贫工作有机结合,以旅游开发为载体,可以创造出以全行业旅游扶贫动员为特色的海南省旅游扶贫模式。其中,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海南省新设立的地级市行政机构三沙市,可作为旅游扶贫的重点项目,以海南省政府为主导,合理编制三沙市海洋相关规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结合三沙市自然资源特点,从生态的角度,以高端岛屿开发为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发挥海南省政府创新职能角色,对三沙市旅游业的发展给予适度的政策扶持,在财政补贴、银行信贷、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度的优惠,以旅游扶贫来拓展贫困人口的发展空间。
(四)重视科技教育事业
脱贫工作还应重视海南省贫困地区科技教育事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成果,逐年减少新文盲的数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口素质。要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转变机制,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传授农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科技培训体系,指导广大农民获取农技知识,真正掌握科学务农技术,成为能工巧匠和生产经营的领头人。政府要正确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产品的储运、加工、销售及其他服务性行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综上所述,海南省现阶段贫困是由多个问题合力形成的贫困恶性循环。要想解决当前问题,必须对脱贫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前提,透过多种视野,选择符合《纲要》要求的对策建议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政策和具体项目的实施,向反贫困目标迈进,逐步缩小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贫困群体与非贫困群体之间的差距,最终从量变积累成质变,贫困现象得以消除,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蒋定之.2012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J].海南人大,2012(3):14-24
[2]廖宇航.海南省城镇贫困现象初探[J].农村金融,2012(2):76-79
[3]吴珏,谢祥项,范士陈.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扶贫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5):156-157
关键词:海南省;经济外向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4-0037-04
经济外向度是外向型经济的指数体现,它是对一个国家(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度量,反映一个经济实体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高低。根据《2006年全国省(市、区)经济外向度比较》显示,2006年海南省经济外向度为0.195,排名第10位,但相对于全国经济外向度均值0.335和京沪江浙等省市经济外向度系数来说,海南省经济外向度仍然较低,亟待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1]
一、海南省经济外向度的结构分析及存在问题
经济外向度的结构指标包括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国际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投资,这五方面也是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2]
(一)对外贸易方面
对外贸易是海南省外向型经济的核心。随着“一省两地”、“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南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而同期的海南进出口贸易虽然没有同比增长,但也在平稳发展,总量上仍有一定的增长。“双大”战略对海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效应从2006年开始显现出来,在大企业和大项目的带动下,全省进出口总值当年止跌回升,2007年延续强劲发展势头,仅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就基本持平2004年的史上最高值,外贸依存度增长一倍,达到44.9%(见表1)。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出口的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已由2001年的42.5%降至2005年的36.4%,相应的工业制成品占比上升,2005年机电产品的比例占到13.6%。相对于海南“三一二”的特殊产业结构,海南省出口商品结构是比较理想的。
注:① 官方统计显示,1-6月,海南省进出口总额16.41亿美元(不含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进出口总值为17.10亿美元。基于对外贸依存度的真实反映,在统计海南省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时,笔者将二者合并统计,统计测量中也考虑了当年汇率因素。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2006)》和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月报》。
但海南省对外贸易仍然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等问题。自建省以来,海南有15年是对外贸易逆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南省产业基础薄弱,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海南省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基本处于倒数位置,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更低。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机电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13.6%(2005年),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至2005年基本保持在14%左右,没有提高。尤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相当低。2005年,排在前10位的大宗出口商品依次为:矿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品、动物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食品饮料及烟草、矿物材料制品和陶瓷品、木及制品与木炭软木、塑料及其制品与橡胶及其制品等,10类商品合计8亿余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2.8%。这10类商品很大部分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甚至不少产品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
(二)利用外资方面
海南省利用外资起点较好,1988年建省时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28亿美元,最高峰时期是1995年的14.55亿美元,历经“房地产泡沫”后利用外资一路急剧下降,2001年降至5.73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后,海南省加快了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一是搭建政策平台,加强投资环境政策法规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海南省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二是搭建引资平台,通过采取推介会、会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三是搭建硬件平台,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东西线高速路网,为利用外资创造有利环境。2002年海南省实际利用外资触底强势反弹至9.99亿美元,然处高跌荡,到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7.93亿美元。海南省利用外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2006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70.19亿元,同比增长66.7%,远高于其他经济类型。
但当前海南在利用外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2000年至2006年间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率波动很大,说明海南还缺乏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良好环境。另外从不足10亿美元的外资利用规模和集中于房地产、制造加工等的结构来看,海南与江浙等沿海发达省市有明显差距。
(三)旅游方面
近年来,海南省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端游客、海外游客增速明显快于国内游客,旅游客源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国际旅游相关指标有了大幅提高。2006年,海南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63家,接待海外旅游者61.69万人次,增长42.8%;境外旅游收入17.86亿元,增长78.4%。2006年海南的入境游客和外国游客的增幅在全国各省市中列居首位。各方情况显示,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但目前海南省国际旅游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国际知名度不高,客源主要以韩日、东南亚、俄罗斯等地为主;二是旅游规划不健全,岛内旅游呈现“南重、北轻、东兴、西衰、中空”的格局;三是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人文历史深度,二者未能融合;四是旅游服务环境不完善,2007年三亚旅游屡曝宰客等事件,影响极坏,天涯海角景区更在2007年全国五A景区评选中落选。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方面
海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相当滞后,发展很不稳定。2003-2006年,海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年均仅近400万美元,营业额年均不足500万美元,外派人员年均约109人,各项指标占全国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见表2);由于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较小,其对海南省经济增长、人民生活、经济外向度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五)对外投资方面
海南省对外投资比较羸弱,由于种种原因,海南在境外设立企业大多解散或中止经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不佳。根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海南省对外直接投资额343万美元,全国排名24位。对外投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南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目前全省只有上市企业20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家,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具有跨国生产经营能力的企业十分有限。
二、海南省经济外向度低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海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规模和岛内市场较小,缺乏全国性品牌企业,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排位25名,较难引起境外投资主体的重视和兴趣。[3]从经济循环的理论上讲,只有当区域本位的经济发展达到相当水平,区域的外向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落后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招商体制、投资体制、行政审批体制、群众思想观念等,还难以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存在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甚至是不诚信的行政行为,导致涉外投资纠纷频传。据统计,2001-2005年,海南省侨务系统共受理涉侨历史遗留重大经济案件3037起,办结2756起。
(三)外向经济产品缺乏竞争力
从海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产品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低,与国内其他省区出口产品同质化,缺乏竞争力。截至2006年,海南省没有一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牌企业严重缺乏,目前只有椰树集团、金盘电气2家中国名牌企业。出口产品前十位基本上都是低端的初级产品和一般的加工贸易产品。同时作为海南省最具优势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并不强,与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夏威夷、巴厘岛等的差距非常明显。
三、新时期海南省经济外向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软环境
1.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地方政府应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努力树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提高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推进政府办事的公开度、诚信度和公平度,减少人为性,杜绝随意性;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广一站式服务窗口,对外商服务限时完成,以降低外资投入成本,提高外资投资回报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
2.搭建投资平台,促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外资入岛,还是本岛企业对外投资,他们都需要对投资信息有充分必要的了解,了解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诚信环境、法律政策,尤其是投资、外汇管理、企业管理等政策。从政府角度来看,建立健全对外经济平台显得日趋重要,市场需求、法律政策、外汇管理、政府规划等与投资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服务沟通的主动性都是吸引外资入岛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加大多元化金融扶持外向型经济的力度
1.建立健全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切实解决银行与外向型企业间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对缺乏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和企业,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提供需求信息,也要引导金融机构面向重点项目和企业开发适合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运用金融杠杆,充分发挥信贷融通资金、引导投资的调控功能,促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符合外向型经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优化配置,各金融机构可有针对性地扩大授信额度。
3.扶持优质企业上市、发行短期债券。随着“一省两地”、“双大”战略的实施,海南省对外企业整体实力会不断壮大,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会增多。政府及有关监管机构可将具备相当实力的对外企业列为后备上市资源加强培育扶持,条件成熟后推动对外企业上市,进一步改变海南省对外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搭建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对外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扩大融资。
4.创新外向经济保险品种,为对外经济提供广泛的支持和服务。海南省外向经济保险品种是比较缺乏的,未能发挥保险在外向经济发展中的调节器、助推器的作用。建立健全对外经济保险补偿机制,保险机构可以针对岛内对外企业及其生产投资项目、产品开发保险品种,在减轻企业后顾之忧的同时,实现双赢。培植和发展岛内具有优势和特长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旅游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都可以创新保险品种,提供保险保障。
(三)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旅游业,提高竞争力
从对海南省经济外向度的结构分析来看,海南省对外经济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首属旅游业,旅游业应成为海南省对外经济的重点。旅游业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国际旅游。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不仅应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应是海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经济外向度的关键路径。在发展国际旅游方面,海南省应“内外兼修”,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大国际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国际知名度;二是加大海南旅游规划、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加大政策、金融等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对外贸易,海南省的部分产品具有很大优势,如热带农产品、水产品,这对有着近80%的农业人口的海南省来说应重点发展。据海口海关统计,2006年海南农产品出口2.5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七成,占全省出口总额近两成;2007年1-5月份,海南全省农产品累计出口金额1.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01%,成为海南省外贸出口屡创新高的重要生力军。[4]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7年上半年从海南口岸出口的水产品达39895.8吨,出口额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和42.1%。[5]按出口量排序,海南首次进入沿海省份前六位。发展热带农渔产品,应充分发挥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坚持“环境、产业和体制”的战略,发展热带现代高效农业,提升农业对外企业竞争力,推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成本较低的高品质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更大份额。
(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海南地处“东盟-中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太平洋经济带交汇点,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还具有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区位优势和利用香港“海洽会”、亚洲论坛、侨乡等平台,再结合海南的政策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将会大幅拓展外向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海南省的经济外向度。
参考文献:
[1][2] 河南经济外向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DB/OL].http://11.129.2.143/index/showdoc.asp?filename=200706012162&blockcode=dqhnyj.
[3] 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的提法,是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是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高端服务业(AdvancedServices)。我国四个现代化最初没有服务业现代化,只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来用于具体产业上,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党的十五大开始加入现代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它是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那些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而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包括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发展、且不断分化的新兴服务业。我们提到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是贯彻一种理念。现代服务业有现代生活业和现代生产业之分。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突出强调的是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与传统服务业的基础性特征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强调了对生产的功能作用,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产业无法替代。这些功能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它是现代化水平的推进器,节能降耗的催化剂。现代服务业的特性:
1.扩张性。传统服务业是国内消费,扩张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是世界消费,要么直接占领世界市场,要么借助工业、农业产品挤占世界市场。比如,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世界的金融控制;再如联邦快递、沃尔玛、麦当劳和审计领域的普华永道等。
2.高增值性。离岸外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发达国家之所以让出一部分低端制造业,集中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看中的就是现代服务业是赚钱的行业。只有现代服务业才能支撑西方富裕的生活方式。
3.知识密集性。现代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知识与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习惯称之为白领,绝大部分还是白领中的白领,即高级白领。与工业领域的物耗不同,知识、智力等要素的投入是现代服务业的最大投入。
4.物质资源的低损耗性。从要素投入看,服务经济和工业经济最大的差别在于,非物耗的投入比重高,物耗投入的比重低。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阶段迈入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后,单位GDP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损耗大大降低。
二、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特殊区位和经济特区优势,选准若干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基础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进行先行改革开放探索和试验,使海南在这些现代服务业行业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发展水平。
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服务平台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和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国际旅游岛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民族文化资源,使海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感染力的重要基地。
南海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岛屿旅游、渔业资源开发等,发展面向海洋经济的服务业,建立海洋综合保障服务体系,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综合服务中心地区。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集南繁育种、热带农产品交易、热带农产品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热带农业服务体系,成为我国立足海南、面向全国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无不是以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与科技服务为主导,无不以为现代生产服务为主导。但海南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上的差异性。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海南强化生活性金融、旅游商务与资讯服务。围绕现代化大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的市场基础薄弱。因此,近期海南现代服务业的生活性需求较为明显,需要构建生产性和生活性并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度假休闲购物、康复疗养、文化娱乐、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生活体系。围绕特色化和优质化,加快培育复合型现代生活服务企业,引进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服务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一流、品位高、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提升的现代旅游交通集团、大型商贸集团、休闲疗养集团、文化娱乐集团等,形成服务品牌。构建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生产体系。围绕“精、高”做文章,不以贪大求全为目标,建立服务有力、精致高效、服务品种多、服务触角广的现代生产体系。
构建围绕热带农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特色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和2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需要,建立以优质热带农产品培育、产中绿色无公害服务、产后营销体系建设为主导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和以远洋捕捞服务、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海洋服务体系。
四、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据粗略计算,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不仅服务经济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十分滞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南不仅要将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更要将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1.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还较高,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手段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充分,现代化的交通营运与管理方式应用还不普遍,商贸餐饮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理念与环境还未广泛形成。缺乏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能影响全国的本土化商贸和餐饮企业。海南土生土长的生活企业在海南还是空白。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春风,发挥海南特有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整合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和数千年的商业文化,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让其在海南生根发芽。因此,海南在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领域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二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领域产业组织连锁化、大型化;三是要大力培育基于全国资源在海南出生的品牌化企业。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发达国家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现代经济结构组成的核心行业,其他行业或强或弱的附属其中。海南必须要在这些领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品,推展传统金融市场,繁荣现代金融产业;二是建设以推进海南的信息化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建立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方式建设信息智能岛;三是以洋浦港等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高速运输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四是大力发展与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推进热带农业资源和南海资源的深度开发;五是大力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务服务业,提升海南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能力;六是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保服务等,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
(二)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
服务业的国际化包括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培养本土化的国际企业,开拓海外服务市场,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就是大量拥有国际化企业的过程。欧美正处于大量服务企业走出去即向外扩张阶段,我国香港则是大量国际化服务企业涌入发展的结果。服务业的国际化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于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由于服务业领域国际化进程较慢,对外开放滞后,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省份之一,海南要继续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海南必须在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上有所作为。
1.搭建国际化大型服务企业参与海南建设平台。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未来更是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型知名服务企业一直将进人中国市场作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方向,从信息服务领域到商品销售,从饮食服务行业到会计咨询,从现代物流到旅游服务等无不成为跨国服务企业进军中国的阵地。很多跨国服务企业开始加快了亚洲总部转移至中国的步伐,比如联邦快递亚洲总部从南亚移至广州,很多知名制造企业也将研发中心从亚洲其他国家转移至中国。海南具有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开放优势,可以在服务业的某些领域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成为国际化的服务企业进入我国的跳板和平台。
建设国际化空港服务平台。国际旅游岛需要加快国际空港建设步伐,开辟直达国际主要旅游消费热点城市和国家的空中航线。要将海南打造成中国南部又一个新的国家空港基地,形成与香港相互辉映发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航空企业,建设国际空港服务基地。
建设国际化旅游服务平台。采取特殊政策,引导国际旅行社进驻海南,鼓励发达国家旅游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比如各类游艇协会在海南设立办事处。
建设国际化的品牌供应商服务平台。我国正成为增长最快、国际地位日益突出的品牌商品消费大国,根多国际知名品牌十分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海南具有独特的品牌商品销售政策优势,可作为国际品牌供应商进人中国内陆的基地。
建设国际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博鳌论坛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形成西方有达沃斯,东方有博鳌的格局,交流范围比达沃斯更广,影响力更全面,涉猎范围除经济外,包括文化、区域合作等诸多议题,可以有博鳌影视文化节、国际民族艺术交流节等国际重大文化活动。
2.搭建我国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拓展能力日益提高,在海外建基地、建工厂,参与世界企业重组并购乃大势所趋,且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商务活动也急剧增加。为此,海南要在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扮演应有角色,承担应有功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平台。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休闲商务谈判基地。培养与引进国际商务人才,建立优良国际商务发展环境,推动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资讯中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推进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
满足基础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要拓展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起关键性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则必须建立起行业集团。市场竞争法则如此,连锁企业因此应运而生,比如快速崛起的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家乐福,餐饮业集团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日本连锁料理、中国本土的连锁料理,娱乐业的麦乐迪和我国本土化的各种休闲中心等。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众信用度较高、易于推广市场的服务产品。海南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通过发挥政策与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与整合国内相关资源,着力打造本土化的连锁企业集团。
1.推进家政服务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海南具有我国稀缺的热带资源,是度假或作“候鸟式”居住的理想场所。海南不仅需要开放大量与之相关的房产资源,还需要培养一支素质高、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好的家政服务队伍,以满足各地人们来海南居住或定期度假的需要。为此,需要有集家政人员培训、管理、各类家政服务人员保障等于一体、公司化运作的集团来完成,形成海南模式。
2.推进旅行公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纵观世界六大岛屿旅游胜地,一些大的旅行公司承担起旅游地的声誉影响。不仅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而且游客花钱放心,旅游满意。民营和私营旅行社可以参与竞争,但一定要有规范,要有行业协会管理,可以形成民营旅行社集团,同非民营旅行公司展开公平、有序、规范竞争,但绝不允许无序的自行其是。因此,需要加大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制定整合规制,制定统一的宣传形象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实行上下关联、不同区域和路线关联、利益关联的连锁化、集团化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围绕旅游体制创新,建立海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3.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集团化、租赁化管理。
在海南生活领域中,很多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旺季一些行业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淡季则供过于求,人员流动性强。导致行业从业人员心态不稳,影响行业发展。要提升海南服务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改变这个局面。一是服务从业人员的集团化培训和管理,即成立专门的服务劳务公司,让从业人员不仅有职工之家,还能得到适应不同服务行业和标准的培训,政府从税收、培训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行业租赁方式出售服务劳务,服务劳务需求方根据服务需求市场变化情况与服务劳务公司签订服务劳务合同。公司对服务从业人员负责,公司与劳务租赁方打交道。同时,公司在全海南开展服务劳务租赁活动,具备不同服务行业劳务租赁能力和淡旺季、区域间的劳务调节能力。
4.推进车辆租赁、游艇租赁等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适应自驾游、个人消遣游比例不断提高的总趋势,围绕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行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车辆租赁、游艇租赁服务,借鉴国际同行业成熟发展经验,建立便捷、高效的租赁服务体系,发展覆盖全岛、服务周到、信誉度高、集车辆和游艇租赁于一体的旅行工具租赁公司。在全岛设立若干个租赁服务网点,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旅行租赁服务。
(四)推进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
国际旅游岛众多,但各有特色。国际经验证明,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成效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成就、文化渊源和世界影响力紧密联系,美国的夏威夷之所以在世界六大国际旅游岛中独占鳌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远超过其他五个旅游岛之总和,与背靠美国发达的经济密不可分;与美国国内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和世界各国人民想急切了解美国,对其乐土夏威夷趋之若骛密切相关;与美国这个代表发达国家文化水准,各种文化在此高度融合密切相连。打造国际旅游岛需紧密联系上述关联因素展开。一是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亚洲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历史机遇,将海南打造成亚太乃至世界岛屿旅游的中心;二是集中华悠久文化之大成,通过现代服务创新,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旅游文明紧密结合起来,造就集文化旅游于一体、山海游融合的东方明珠。这就需要海南着力强化各类特色功能区、基地与平台建设,将开发国内旅游市场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化与品牌化的服务产品。而且,海南具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山、河、湖、海、农”服务资源,万泉河、五指山、西沙群岛等在全国有较大声誉,令国人向往,是做响品牌,做强特色的良好基础。
1.打造中华文化精品演艺园。
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在海南着力打造中华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促进文化产业在海南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海南不仅感受到自然风光和独特气候带来的惬意,还要有享受丰富文化大餐带来的满足。一是以海口为基地,打造中华精品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中华精品文化演艺园;二是以三亚为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民俗文化展示园;三是以万宁为基地,打造集东南亚风情和各国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国际优秀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国际优秀文化演艺园。此外,海南还应更多承担国家对外宣传形象大使功能,打造代表东方文化视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节,建设东方戛纳城。
2.塑造热带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平台。
将热带休闲、观光、民俗风情表演、丰富的农业感受活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这条主线,打造体现海南特色,具有全国感召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建设若干个特色镇、特色农业园区,按照一镇一色、一园一品的布局发展要求,形成不同的农业休闲观光模式。通过“农业+旅游”的一、三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民致富和身份变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3.构建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发挥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山地资源汇聚辉映的优势,建立如金融管理人才培训、航空管理人员培训、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紧密合作,把海南建成国际化、国内一流的MBA、EMBA教育基地,使海南尽快成为中国乃至在华企业进行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心。“十二五”时期,重点以海口、三亚和博鳌为依托,打造集培训、高端再教育和会议于一体的会教产业,初步形成以会议培训为主,热带农产品展销为辅的会展培训业发展模式。
4.开发热带深山旅行体验服务新产品。
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深山森林资源,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珍贵的财富。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逐步加大以“山”与“林”为依托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明显、功能独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深山旅行体验功能区,开发包括漂流、登山、野餐、疗养、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产品。统筹考虑各功能区的便捷交通联系,按照市场影响力的强弱与成熟程度,循序渐进开发与布局深山旅行服务产品链条。
5.建立南海海洋资源保护与教育服务基地。
我国具有广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发展蓝色经济;以及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全民热爱蓝色国土,海南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好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平台,促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为此,将加强南海资源实验保护基地、南海资源科研教育基地、南海资源开发综合补给基地、南海岛屿旅游特色基地等的建设,把海南建设成为集海洋资源科研、保护、开发、综合补给及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心。
(五)形成若干服务业功能集聚发展区
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同时,服务业的集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必须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支撑功能强、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
1.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RBD)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强化特色明显、功能各异的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建设。我省南北两极、东部沿海、中部山区、西部部分地区及南海岛屿均具有建设上述功能区的良好条件,有些已初步具备一定规模。“十二五”时期,需要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建设范围、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及搞好控制性详规,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需要在特色休闲疗养度假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相关旅游设施规划。
2.中央商务功能区(CBD)建设。
集金融、商务、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功能强化的突出标志,同时也为城市增添许多现代气息。从世界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出发,海南需要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商务、法律咨询、资讯等服务功能。为此,从综合区位条件看,需要以海口为依托,着力打造集上述各类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提升全省适应国际化的能力和现代化国际旅游岛形象。
3.会议培训功能区建设。
博鳌论坛的会议品牌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充分发挥其对琼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亟待加强。要围绕博鳌品牌,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会展培训业,以博鳌沿海、万泉河沿江为基本框架,谋划全国有影响、国际知名的会展培训城。在现有会议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高端培训、商务与高端购物、特色优秀文化演艺等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影响力。同时,要与海口共同打造“两点一线”会议培训产业带。
4.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包括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基地及其延伸触角,以热带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农业公司为纽带,农业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复合型、对热带农业发展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区。围绕观光农业、优质农业、信息农业开展服务支撑工作,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为重点,设立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及服务化的相关问题。
5.海洋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加强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蓝色经济是21世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化包括海洋捕捞补给服务、海洋产品交易、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服务、海洋信息服务等是推进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海南省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集海洋科教、补给、信息、海产品现货交易及定价权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海洋综合服务基地,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服务能力。
6.文化功能区建设。
没有文化的旅游岛缺乏生命力。扬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之辉,展示56个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各民族互吸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重要手段,更能形成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国际旅游岛的魅力。除了传统的猎奇文化外,要大力发展大众的、民族的文化,将海南建成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共融舞台。
7.世界高档消费品展示与销售中心。
中国成为快速崛起的高档消费品市场,并受到世界各大高档消费品品牌供应商青睐。然而,由于关税原因,我国并不是消费者理想的高档消费品购买地,绝大部分消费者去香港乃至欧美其他国家满足购买需求。如果海南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尽快成为高档消费品离岛免税区,则不仅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档商品销售基地,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大品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有利于高档商品展示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会展品牌,其直接效应是商业的突破发展和会展行业的新增长极。为此,在空间布局上以海口、三亚为载体,通过抓住两头、带动全身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税购物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国际旅游岛往往不是区域乃至世界性物流枢纽,海南也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枢纽。沿海物流枢纽往往紧紧背靠大陆腹地,而不是孤岛海港。以建设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园区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以人流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化空港和海港,以人流促物流是海南省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需在谋划好国际空港与现代化旅游港口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生产物流问题,统筹全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五、重点行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业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拓展并举,以着力打造清洁海南、疗养海南、热带雨林海南、南沙海南、购物海南、窗口海南等多个品牌为标杆,构建特色化、多种优势资源组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组团、功能差异明显且互补性强的空间发展格局。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要素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二)现代物流业
实施“人流”带“物流”战略。以“两港”(海港、空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物流节点系统以及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培育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的能力,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新兴国际化的空港基地,确立海南在华南、全国乃至国际旅客运输的中枢和物流供应链的节点地位。
(三)金融保险
利用岛屿相对独立、封闭条件较好和特区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强化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在金融的若干领域先行先试,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新发展。鼓励境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组织来海南开展业务;率先进行民间金融管理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各类民间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居民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四)房地产业
以发展酒店、度假村、商务办公等经营性房地产为主导,减少候鸟居住型房地产开发比重,降低住房容积率,增加绿地、生态美化林地等景观型土地供给,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上的短期性土地出租行为,推进房地产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推进人才引进型房地产业小区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体现特色,着力解决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新农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搞好农村村庄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品味村庄和特色旅游小镇。
(五)信息服务业
以建设“信息智能岛”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平台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包括涵盖东南亚的热带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综合信息窗口平台建设、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类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本土优势发展起来的各类软件基地建设等。努力开拓面向本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信息服务市场,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
(六)现代商贸业
围绕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塑造“东方购物天堂”。尽快出台离岛购物免税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国际顶级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商贸服务能级;优化空间商贸格局,培育现代商贸品牌核心区与功能区;积极发展先进商贸业态,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国际化购物环境,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促进海南省商贸业由末端产业向风向产业、支柱产业转化。着力打造全国热带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国际高端消费天堂。
(七)文化产业
按照建设大产业、繁荣大文化的目标,通过突破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娱乐之都”建设。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引进各类演艺企业和专业创作团队,开发形成音乐会、舞台剧、曲剧、戏剧、演唱会、实景演出等一批演艺品牌,建设海口、三亚等文化综合演艺园,打造“东方迪斯尼”。
根据中国体育发展快、体育入口多、体育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搭建体育延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打响品牌;引进体育创意服务机构,开展体育产业相关活动。
(八)商务、会展与培训业
以旅游休闲商务、企业(公司)内外联系商务为主导,以搭建政府大型论坛为支点,以高端化会议培训为基本拓展方向,将海南塑造成为集国际商务、特色会展、高端培训与一体,功能特色明显、亚洲顶级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
(九)农业服务业
以建立热带农业综合科技实验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强化热带农业科技支撑、信息支撑、农产业综合交易能力建设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业。增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实施“小岛带大区战略”,使海南成为优质化热带农产品实验与培育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信息反馈基地与定价交易中心。
而随着奢侈品从少数人向普罗大众推进,国内外价格差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最近,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奢侈品的巨大差价呢?
消费外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巨头必争之地。
从2005年至今,有奢侈品帝国之称的路易威登集团,将它的旗舰店由北到南铺到了北上广深以外的哈尔滨、长春、大连、太原、天津等20多个二三线城市。
贝恩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奢侈品供应商去年一年就从中国人口袋里掏走684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最大的奢侈品是化妆品、香水和个人保养品,中国人在这三项上面花费人民币169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手表,共花费155亿元。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平均每平米2万元装修成本的奢侈品旗舰店,很大一部分主力客户却宁愿在海外购物。路易威登官网显示,同样一只LV SPEEDY30包,内地售价5750元,而在香港则是4841元,在法国售价则为485欧元,折合人民币4500元。
中国人不仅愿意在海外购买LV包,几乎愿意购买所有高端化妆品、珠宝、服装等奢侈品。据英国媒体报道,2010年,中国游客在英国花掉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2011年初,一批出手阔绰、青睐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又引爆了英国购物季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狂潮,英国媒体甚至把这种消费称为“北京镑”。
欧洲几个著名奢侈品品牌都表示,是中国游客拉动了他们的销售。意大利珠宝商Bulgari SpA指出,中国消费者是推动2010年三季度欧洲销售额上涨11%的“很大因素”。法国奢侈品生产和零售集团公司PPR SA旗下古奇,在欧洲销售额中,游客消费超过50%。该公司表示,2010年1至9月,中国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几乎占到该公司欧洲销售额的22%。以风衣和经典格纹闻名的英国服装公司巴宝莉集团说,伦敦销售总额中约30%来自中国游客。
差价巨大
为什么中国人更热衷于在海外购买奢侈品呢?原因不言而明。
“在国内比较高端的倩碧、兰蔻、雅诗兰黛,在美国价格都很平民。雅诗兰黛的红石榴套装(一瓶50ML的晚霜、100ML的保湿水和一支75ML的洗面奶),在美国售价500元左右。这个价格还不及国内购买同品牌一瓶50ML晚霜的价格。”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顾小姐感慨,在美国很多商品价格都很“白菜”(便宜),“Coach的包价格跟国内比,价格差不多便宜一半。”
顾小姐比较了一下,Coach美国官网和中国官网的报价相差最大的,是一款豹纹亮片大号Claire包,中国官网标价是1.51万元,美国标价为1200美元,折合人民币8160元,差价居然高达6940元。这让顾小姐很不解:Coach很多包也是“Made lm China”,为什么中国的价格反而比美国贵那么多?
“虽然Coach是在中国制造,但是负责生产的代工厂没有定价权。”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说,一般来说,是美国的品牌商或商决定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
Coach上海久光百货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Coach在中国的价格是美国总店确定的。在中国销售的Coach都是在国内生产,配件从美国进口。中国价格高于美国,主要是这些Coach包在国内生产后,运到美国检验,然后再以内销力。式回到中国。”
高额关税与高提成
这的确是价格差异形成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上海海关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像Coach包这种奢侈品,在中国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税。“奢侈品在进口的时候,会发生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三种,合计最多要占商品价格的70%-100%。”
据介绍,目前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股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三种税等。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比原产地高出至少1/3。
一家奢侈品公司负责人给出的关税名录更加详细。该人士介绍,“石英表关税为23%,消费税20%,进口增值税17%。(价格超过1万元三税征收,1万元以下免征),万元以上石英表仅入关征税这一环节就得加价600/o;像香水类,关税10%,消费税30%,进口增值税17%;此外,镶嵌类珠宝,关税35%,消费税10%,增值税17%。这一环节要加价62%。”他认为,高额的关税,甚至是很多国外品牌珠宝放弃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一只价格1000美元的包来看,其关税为20%之间,进口环节17%的增值税。另外,根据物流方式,运费成本大概为1%到2%。如果一只包的离岸价格为1000美元,那么,这只包到中国的到岸成本就在1360美元到1370美元之间。
如果按照商定价规律,这只包的售价耍在4200美元左右。关税在最终价格中,占到9%左右。而这只包在国内销售,4200美元减去1370美元成本价后的部分,即2830美元还需要缴纳国内销售环节17%的增值税,即481美元。如此算来,一只1000美元的包,政府税收为851美元,相当于最终销售价格的20.3%交给了政府。
另外,奢侈品价格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商场成本。据业内人士介绍,从目前普遍合作模式来看,奢侈品旗舰店与商场一般通过“提点”形式合作。“目前,奢侈品旗舰店的装修一般按照2万元一平米的规格进行,这笔钱一般是商场来承担。但商场要从奢侈品销售额中提成。”这位商透露,由于品牌议价能力不同,这部分提点从20%到30%不等。
即使如此,大多数人依然认为,解决奢侈品海内外差价的最直接方法,是给进口奢侈品减税。
培育了代购中介
据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海外代购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20亿元,其中化妆品、奢侈品居多,即便是按照40%的税率计算,每年税收流失也高达数十亿元。
其实不单是政府税收损失,巨大的价格差也给奢侈品企业的货物配送带来压力。“很多顶尖奢侈品已经把旗舰店开到了二三线城市。GUCCi、LV今年都选择在合肥开店。在货物配送上,这么多旗舰店必然配送的货物更多,但实际上,更多的人愿意代购或者海外购物,对企业而言,货物配送就有很大压力。”一位奢侈品商表示。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商认为,价格差异的获利者并非公司,而是培育了大批代购中介以及二手奢侈品店。
“代购层次良蒡不齐,实际上,刨去成本
后,代购的利润空间有限。为了更多的利润,代购领域假货泛滥。”而同样的情形也存在于一些二手奢侈品店中。这位商坦言,自己身边很多朋友是做这一行的,他认为从价格差价上,奢侈品集团并没有获利更多。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奢侈品品牌开始化解这一差价。“不是从政策层面,而是公司承担起关税这一部分成本。”据透露,Bortega Veneta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和香港持平,目的是“有助于国内购买力提升,也有利于市场份额扩大。”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试图破解价格差异的怪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部分海外市场是没有关税的,比如香港地区实行零关税政策。另外,我国高档消费品分销体制刚刚建立,层次多、费用大,增加了高档消费品的交易费用。陈德铭说,我国将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缩小价格差距。同时,也有消息透露,中国综合税改已提上日程,服装、护肤品等生活类用品,可能会最先受益。
相关文章
奢侈品价格年年看涨
对于奢侈品消费者而言,奢侈品年年涨价几乎是个“铁律”。继去年7月路易威登小幅上调产品价格后,今年又继续涨价。路易威登旗舰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3月1日开始,LV已全线提价,全国范围的平均涨幅为5%左右。”与此同时,香奈儿、卡地亚等部分奢侈品也开始小幅提价。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运营官欧阳坤表示:“奢侈品年年要提价,去年是小幅度,今年涨幅会稍微大些,在5%-15%之间。LV、香奈儿提价已经开始,其他品牌也会陆续上调。”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商在中国的涨价是有“预谋”的,“未来奢侈品集团都会转战中国――人民币升值预期,商务部又提出未来要缩小箱包等奢侈品海内外差价。所以,为了给将来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奢侈品商在中国正进行‘预谋性涨价’。”
其实,海外奢侈品牌的涨价早已开始。一位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发现自己去年以6500欧元购买的卡地亚手表,今年已涨到了7200欧元。“香奈儿的包包提价都在上百欧元,”一位从事法国和德国奢侈品代购的淘宝商家告诉记者,“现在人民币汇率又高,海外奢侈品又在大范围涨价,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提价是因为通货膨胀和原材料供应成本上涨等作出的调整。”欧阳坤表示,今年包括皮具、拉环等奢侈品原材料涨幅在3%-5%。
虽然宏观经济的影响似乎成了各商家提价的理由,但是业内专家指出,从成本测算上分析,奢侈品牌是最不应该涨价的,它们的利润率都非常高――奢侈品基本上是三分成本七分利润。
“奢侈品提价更多的是一种价格策略,为了巩固自身高端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在汇率变化、通胀等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奢侈品不涨价,则意味着贬值,这样奢侈品商就会流失很多固定消费者。”业内专家如此分析。
不过LV旗舰店工作人员表示:“涨价以来,销售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反而略有上升。”
奢侈品关税早该降了
4月20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在三亚免税店试点实施,店内顾客爆棚,免税商品受到热捧。仅4月20日一天,该店成交就超过6000笔,金额超过1000万元。首日的火爆行情,中免集团三亚店副总经理滕锐惊喜之余,连称“超过预期”。
海南:免税店首日爆棚
按照国务院相关政策,作为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的~个环节,海南从4月20日起,针对境内外游客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政策规定,非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享受两次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金额为5000元以内。此外,旅客在按完税价格全额缴纳进境物品进口税的条件下,每人每次还可以购买1件单价5000元以上的商品。
滕锐透露,从已有的交易量来看,大部分交易商品是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商品,单价5000元以上的商品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例约为10%。成交的单价5000元以下商品,主要是香水、化妆品、手表等,以及一些时尚品牌。从品牌来看,Gucci、雅诗兰黛、天梭等品牌受热捧。
按照离岛免税的政策,隶属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三亚免税店,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面向国内消费者的市内免税店。该店也完成从传统离境旅客免税购物,向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模式的转型。
免税店首日开张受热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表示,三亚免税店是海南旅游岛的配套措施,但是这种受热捧的程度,凸显我国当前应该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扩大进口。他表示,现在国内的关税太高了,而且很多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不合理,已经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和海南免税店受热捧一样,很多中国旅客现在到境外旅游,购物已成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甚至成了“旅购”,凸显中国的消费外流问题。
有关专家则表示,针对海南目前推出的离岛免税店商品税率及国内奢侈品进口政策,国家有关部门会根据目前中国经济水平和群众消费能力做调整,但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奢侈品放开免税供应,为时尚早。
香港:重要的是做好本分
海南实行离岛免税政策,引发购物潮,此举会否对香港的“购物天堂”地位造成冲击?
香港《明报》在三亚免税店内抽取15款知名护肤品,与香港崇光百货及莎莎零售店价格比较,发现12款较香港便宜2%至24%,差异最大是Chanel一款香水,当地售价是566港元,较香港售价750元便宜24%,仅有3款产品贵过香港。三亚携程旅行社经理陈鹤认为,新措施会把部分打算去香港旅游购物的内地客吸引到海南。
但是香港旅游业界表示,海南和香港属于两个市场,影响应不会太大,因为香港游的侧重点本来就在购物,而海南游的重点在旅游度假本身,购物消费只是顺带,不是主要目的。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认为,海南的免税措施不会动摇香港的地位,“香港最重要是做好本份,货真价实。”他表示,内地旅客普遍对香港出售的产品有信心,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选择香港为新产品推广市场,反映香港“购物天堂”的地位。香港出售的产品种类亦远多于当地免税店,相信新措施不会影响内地旅游来港购物的意欲。
对于会否威胁香港,中免集团副总经理腾锐认为,两者难以比较,“香港市场已发展数十年,海南免税店始终只是一间店铺,品牌也不够香港多。”但他也透露,他们每隔三个月会到港澳免税店“看价格”。
上海浦东:将设免税购物天堂
4月17日,上海市旅游局局长道书明证实,上海拟在浦东某一度假区引入“免税概念”。目前来看,由于浦东拥有大型国际机场和迪士尼乐园项目,更符合离境退税的硬件和地理位置要求。
“旅游退税是一项很好的政策。”道书明直言,这个设想基于上海在1930、1940年代曾是一个购物天堂,现在要把上海打造成购物天堂,就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
据了解,作为第一步,浦东将与中国免税品(集团)直接接治,争取在浦东开出免税店以及回国人员免税店等。免税店未来主要可能采取类似DFS的免税店,这类商店位于市内。
此外,浦东方面还将研究“有浦东特色的、有条件地对国内消费者开放的免税政策的可行性”。浦东新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中茂告诉记者,浦东在面向国外游客的免税店、面向国内市民的补购店方面可能有所突破。但他认为,“像海南离岛免税这样的政策,在浦东推广估计有难度”。
上海市旅游局人士也表示,目前离境退税和免税购物两个方案正在同步推进中,但上海前期更侧重于离境退税。
据了解,上海官方定义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主要是指国外来沪游客在沪购买商品后,从上海或中国其他口岸出境时,可获得相应的商品退税。旅客免税购物,则是指国内游客在上海购买某些类别的商品,可享受免税或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