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

第1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对于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我们也将建立一套实现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图像扫描、文本识别等方式,实现对课后纸质的作业本、练习的数字化,并和课堂学能监测的内容一起,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整的错题集。通过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的处理,教师通过教师应用平台,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及个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应用平台,学生便于及时查阅,进行多次学习。

(六)家长应用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们构建了一个高效、通畅的家长应用平台。相比传统短信方式,它不仅让教师能便捷地将学生在校情况、考试成绩及分析、课程作业、学校通知、班级活动等信息以短信、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而且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计算机等工具,调用查阅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自己权限允许的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孩子每节课学习的全面信息,并可与各学科教师共同记录孩子的发展历程,进而形成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电子档案袋,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这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有便捷的渠道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初步成效与反思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让教与学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广大教师能高效便捷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数字化及存储积累,经过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这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者随时随地进行多次在线学习,及时补缺。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家长而言,家校沟通更加顺畅翔实。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克服幕课中存在的过度地低头在电脑前学习的弊端。网络课程的高互动与实际课堂面对面的互动是不一样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强,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中长时间的网络课程或者视频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幕课本身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幕课更适合大学生或者课前课后的学习。基础教育不能照搬高等教育的幕课平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也不可避免会逐渐暴露出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比如教师尤其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和习惯的老教师,如何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其次,相关的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水平有待于提高:课堂教学平台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实现模式的智能适应;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后台智能分析处理,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如何让教师、学生更有效地使用不断积累形成的“错题云”;如何对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确定学生在课堂内外科学合理地使用智能终端的“度”;如何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根据不同学科或者“一科多模”建立相应的教学系统;等等。我们想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尽量多中小学校的加盟,建立“大数据”,通过加强与IT界的合作,建立名师智慧空间站加强研究与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用研究的、科学的态度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有人认为,抱怨就是不懂得珍惜,抱怨是很消极的行为,抱怨甚至会让一段关系走向分裂。

人们对“抱怨”的评价不完全是错的。如果没有学会有效的抱怨方式,没有从抱怨声中听到爱的语言,也没有正确地处理抱怨,那么抱怨就真的会变成横隔在亲密关系里的屏障,把两颗心隔开。

但我们也要看到抱怨积极的一面,既然它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生物性别,气质性格……人和人之间的诸多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即便是非常相爱的两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相处中,也会遇到种种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每一对伴侣都要经历艰难的感情磨合期,最后才能找到适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

在寻找矛盾的解决之道时,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时问题就来了,如果没有体验到情感上的不满足,没有感觉到外在现实和内心期望的冲突,也就不存在矛盾一说了。可一旦有了矛盾,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假设人们在体验到不满足时,选择忽略、转移、替代、隐忍等对关系有害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去和伴侣沟通,那么这段关系就很难达到亲密,难以深入和稳固。

所以,人们应该欢迎伴侣的抱怨,因为那意味着他在努力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感觉和期待。如果这些抱怨能够被认真对待,同时被有效地处理,那么抱怨就会变成伴侣关系的加油站,而非绊脚石。

伴侣之间为什么会有抱怨?简单来说,是因为期待没有被满足。

比如我期待丈夫可以多陪伴我,可他总是忙于工作。当我的期待总是落空时,抱怨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期待又是来自哪里呢?显然,期待来自于爱。

相信那些正在抱怨的人,也是因为爱自己的伴侣,才会愿意花费气力去抱怨。有句话这么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没有感觉。”人们不会去抱怨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人只有对亲密的人才会有期待。

生活是琐碎而冗长的,两个不同的人共同生活,有太多东西需要调和。所以“抱怨”这个东西可能不会短时间内彻底消失,但期待与爱却会永存。

责编/刘维笑

E-mail:

MOOC(幕课)的兴起,被认为是横跨IT行业和教育界的革命性事件。目前幕课浪潮正冲击部分大学课堂。然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我国中小学建立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我们通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建立“一中心五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概念的诠释与价值分析

(一)教学案

教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教学案关注学生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体现“学为中心” 的方案。教学案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教学案与通常所说的“学案”“教案”有所不同,它体现的是教与学有机整合、和谐发展,本质是追求“动态平衡、轻负高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爱学、善学、会学,又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能,是实现“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教学案

数字化教学案是将原有纸质教学案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让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互动的教学评价反馈,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三)智慧课堂互动教学

智慧课堂是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是一种由“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电脑终端、互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交互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全体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互动教学具有“交互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对象的交互性、交互反馈的及时性、交互影响的持续性”的特点。

(四)幕课

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是幕课的核心概念,微视频、人性化、翻转课堂是幕课的核心特点。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只是在使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用FTP文件服务器进行教学资源的传送;通过PPT或电子白板软件,利用投影、实物展示台进行课堂教学;等等。课堂教学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更深度融合,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对几何级数增长的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效率低。一些年轻教师因为从教经验及自身教学资源积累的不足,无法准确有效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获得足够丰富的、具有指向性的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纸质文本所呈现给学生并反馈给教师的相关学习信息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要浪费大量的纸张,同时不利于对相关内容的高效存储、整理和再利用;二是很难做到及时实时的统计分析、挖掘、加工和整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反馈一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虽然有,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没能有效形成每个学生完整的成长档案袋,不利于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跟踪评价。对于家长而言,以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使用类似校讯通的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单向地向家长发“通知”。 家长无法更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不利于形成家校合力,难以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尝试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借助云计算,使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终端运行、使用相关的应用平台软件,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后台分析处理能力的优势,实时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系统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的互动教学评价反馈。运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二、实践研究

我们以建设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为切入口,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和五个应用平台,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共享,逐步实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综合评价的数字化,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者之间高效通畅便捷的沟通平台。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主干结构、各平台基本功能及简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

基于云技术建立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是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它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不仅用于存放现有的课件、题库、微课等资源,教师、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按多种方式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源。题库可以按试题、公式、知识点等方式检索,能根据教师需求按知识点进行高效快速的自动或手动组卷。课件和微课视频可以按年级学科章节检索。同时随着各个应用平台的不断推广和持续使用,更能实现各种数据、资源的逐步积累、丰富和优化,从而为后来的教师提供越来越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减轻相关教师的负担。

第2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交互理论;大学英语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29-02

一、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习惯于“单向”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客体,被动的吸收知识。大学英语课堂的“灌输式教学”造成了教与学相割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学习兴趣的不良局面。本文以交互理论为指导,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

二、交互理论的含义

交互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借助于教学预先干预、集体协作学习、心理认知活动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其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主要吸收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成果。该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寓教于境、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以自身的努力,力图达到最佳的水平;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作出测量,利用李克特累加量表进行预先推测,进而通过在教学中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深度互动与沟通,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向学生倾斜,促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向主动求知,探索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预习精读课文前的运用

一般来说大学英语精读课文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也随社会发展不断的更新、丰富;另外,文章所用语言也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要想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的结构、遣词造句,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前做足功夫,一方面也要在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引领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以不同的任务,讲解课文前安排出一些时间做warm-up活动,轻松愉快的开启课堂。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各小组、各成员课前有所预习,“有备而来”,可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如胆怯、紧张等,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解读课文活动中的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是教师少讲,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的原则。课文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体的特点。设定了统一阅读任务,明确阅读内容、目的和要求之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文章知识点不宜过细讲解,注重段落、语篇教学,课文讲解过细会降低了课文的阅读价值,不仅破坏了学生作为读者的角色,还会造成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现象。在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内容有所把握之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点,如重点词汇和短语,要注意从语法方面检查学生对于较复杂句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老师分析语言点和长难句时不能脱离语境,再给出正确翻译和解释前可由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教师再进行点评和必要的补充。要避免教师和盘托出,学生被动接受,甚至一些学生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要灵活运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它可以体现在解读课文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具体活动形式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浏览全文,获得文章大意;小组分工,回答预留问题等等。通过各种形式和课堂设计,给学生提供信息丰富、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富有意义的学习语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次数与准确性要及时记录在点名册上,为评定平时分提供有力的凭证,这样也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课文后的运用

在充分、有效地学习课文后,利用几分钟进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设计一些交互式活动,既能从整体上对文章理解进行检查,又能体现语言教学以交际和交流为目的。结尾活动灵活多变,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复述课文、就文中观点进行深入讨论辩论、联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点评等。这些交互式活动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依靠团体的力量和智慧,联系实际,发挥想象,以便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有效指导现实中的一些学习和生活活动,使教与学“更上一层楼”。这种交流活动也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创造了一个增进了解、交流信息和分享知识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教师可将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渗透到学生头脑中,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四、值得注意的两点个问题

(一)教师在交互式课堂中的作用

在交互式的英语课堂里,作为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教师应该适当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注意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避免孤立地发展某项技能。

对于互动的形式要求可采取小组讨论或表演分角色等,对于互动任务的设立要科学,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学生水平,符合学习规律,尽可能多的安排活动和任务,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同学,学生虽有一定的压力感,却又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运用已获得的阅读技巧,充分发挥个人及团体的聪明才智,通过组员的相互问答,讨论等对语篇中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长难句以及全文的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外语教师最好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有意义的言语交互活动,发挥反馈的复杂性、多样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督促者。

(二)教师的反馈要遵循激励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反馈是课堂信息交换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反馈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评价和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教学活动进展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反馈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是为了保持授课的流畅性和语言的连贯性,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外语学习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还是很少,为了鼓励他们敢于张嘴多讲并讲好英语,教师尽量避免使用纠错式的消极反馈,避免吹毛求疵,还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积极配合给予肯定,切不可挖苦讽刺,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帮助内向型学生打破心理障碍,给他们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都能逐渐敢于并习惯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坚持激励原则,充分考虑学生性格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失去兴趣,脱离群体,甚至放弃学习,这都不利于语言习得。这就要求教师敏感的注意到学生的微小进步,积极肯定回答中合情合理的成分,对于不能一次就能完整、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尽可能地鼓励,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解释或简化等办法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回答。尤其是对待那些对英语无兴趣、平时胆小害羞、比较内向或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同学更应该注意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利用课下几分钟时间与他们谈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课上教师带着欣赏和赞赏的口吻给予评判,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勇气。通过教学、管理和测试相结合,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教师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学生也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亚萍,仪秀芳.交互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8).

[2]余敏.新时期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霍艳娟.课堂交互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第3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学生的作用是通过分析、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实现交互式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等[3]。交互式教学是启迪学生自主思维特质的较好方式,被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美国许多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这种模式在课堂教学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结合我国国情,高效中课程班的学生数量较多,可将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入到交互化教学中。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交互单元,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交互式教学,还能够使小组成员在交流中改善人际交,促进认知的发展。

二、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以我效交通工程专业《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进行了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随机抽取大三年级交通工程专业一个课程班作为实验班。该课程班由两个行政班组成,学生人数59人,学生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每组4~7人,共分为10组。根据该课程特点,将交互化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互动、课堂成果展示和成绩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是授课教师以知识点为主线,设计课上师生互动问题及课下学生分组完成的问题。学习互动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两方面。师生交互中由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吸引学生参与对话,对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概念。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内,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整合,形成学习报告。在此期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并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和获取文献资料的途径等。课堂成果展示是在学生完成小组学习报告后,教师指定某小组在课堂上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展示,并负责解答其他小组同学的疑问,教师可加以适当的补充。对于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学生感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程结束前一周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相互成绩评价,教师确认后,将该项成绩作为小组成员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该课程共56学时,14周。因此时间安排为:1~4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熟悉阶段,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5~10周,教师随着课程进度进行互动问题的整体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教师分阶段布置学生分组作业,每次作业利用15~2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11~12周,学生进行相互成绩评价,教师核定平时成绩;13~14周,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效果

通过交互化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教师来看,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的从自己的认知层面进行讲述。交互化模式下,教师要更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化,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出符合要求的调整。例如,学生通过自学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对学生认识不够清楚却又属于重点的内容则加大讲解分析的力度,这样就将有限的学时根据学生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也避免了课堂上学生的乏味和迷惑。从学生来看,学生要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就必须动脑思考,这样就由传统教学模式中养成的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更为多样,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学习中,而不是靠考前突击性的死记硬背。学生已经不限于在教材上寻找答案,能主动地到图书馆查找、借阅相关参考书或是上网搜索。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比以前更广、更清晰。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慢慢地克服以前的胆怯心理,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讨论中既能做到相互讲解,互助提高,又能迸发出思维火花,提出各种在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在一些时候,学生的思路还会给老师以启发,便于老师寻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指导。

四、结论

第4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境交互式学习中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73-02

远程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环境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把传统的教学活动和新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新型的教学方法中,因为计算机多媒体的引入,更加突出了它远程教学的交互性,最重要的是,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教学主体认识的误区

传统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通常是学生的“主宰者”,其任务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进行全盘的计划和安排,而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接受这种计划和安排,以得到教师的“塑造”。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英语兴趣慢慢被磨灭,创造性也不可能充分得以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尽科学

受“专才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英语教学内容偏向于读写知识和繁冗难懂的英语语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学生知识面窄、专、深,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英语人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观念上存在偏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使英语教学偏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传统观念认为学好英语的表现就是看得懂英语文字资料即可,并不过多地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应具备的交际特征。而新世纪英语人才的标准是能在各种实际操作中灵活地应用英语,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与他人自如地进行英语交流。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要求: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该教学方法的关键要求。

(二)层次性原则

网络环境是教学方法实现的一种方法,该原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交互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这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这也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

(三)环境优化原则

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实现的前提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环境下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交互性原则

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具体地讲: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通过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电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互,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其三,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习”向“我能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五)合作性原则

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实现的关键: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网络环境下交互模式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既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上面的信息量足可以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疑难问题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网络环境下交互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交互式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大,教学过程中有宽松的环境,可操作难度大,因此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展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习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利用网络环境交互式学习,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5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交互式;合作;实践;思考

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即“人-机”对话。交互式教学模型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互动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和倾听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小组交互式学习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小组交互式学习的优势

1.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小组交互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和认知方式,小组交互式学习可以相互启发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一方面,学生有自己分配时间的主动权,有充分思考、发表自己意见、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这为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表现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合作性的交往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学生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学生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3.符合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思维的相互碰撞,常常会擦出绚丽的火花,许多在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通过有效的组织,使学生内心获得了更充分的自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交流,会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很大变化,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小组交互式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实践和反思

建立交互式小组,并组内分工。每组4~5人。分组时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相对均衡(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根据组内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

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操作员:具体操作实验。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小组交互式学习

案例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步骤1:创设问题情境。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Fl赛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因为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能够获得巨大的动力,能在两三秒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这些事例都说明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力的大小有关,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步骤2:小组讨论得出猜想。加速度可能与力成正比、与力的平方成正比等;加速度可能与质量成反比,与质量的平方成正比等。

(记录员记录本小组讨论的观点和理由)

步骤3: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员汇报、交流。

步骤4:小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全班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选择猜想1,第二大组选择猜想2。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步骤5:全班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并评价各小组的结论。

步骤6:总结。得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反思:该案例选择选择生活中常见事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针对具体的物理问题或现象,通过质疑、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科学探究最常见的形式。该方案留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方案、器材和步骤。由于考虑到有三个变量,必须要控制变量,实验中又要平衡摩擦力,对小车的质量和沙桶的质量都有要求。最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结合图像,为了直观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这些都增加了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得比较复杂,通过小组合作的策略运用集体的智慧可以有效降低难度。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在仪器制作过程中的交互式学习

案例2.制作摩擦力演示仪。

步骤1: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精巧的演示仪,使它能正确、直观的演示各种常见的摩擦力,要解决以下问题:

(1)达到什么目标?(美观,能正确、直观的演示各种常见的摩擦力)

(2)制作的方案。(如设计图等)

(3)需要哪些器材?(如固定木板、弹簧、双箭头薄铁片等)

(4)制作步骤和成员分工。

步骤2:实施制作。各小组成员按照成员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有的寻找材料,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流程等等。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3:展示作品。完成大致的制作报告,并讨论统一的评价表。评价的标准包括美观性、有效性等。

步骤4:评价交流。让学生用该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别的小组的作品,并以适当的形式来交流制作的经验和心得。

反思:高中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动手、创新制作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制作一些简单的演示仪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本案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但高中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学生没有太多的课外时间来独自完成制作。而该案例制作过程较繁琐,从设计图纸到完成制作难度很大,仅靠个人完成,费事费力。所以要求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在分工合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增进

了学生间的友情。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3.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式学习

案例3.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现在木板的右端无初速度地故一个大小不计且质量为m的木块B,木块与木板之间有摩擦,为了使木板以口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须在木板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o试求从放人木块到木块和木板刚一起运动过程中F所做的功W。

步骤1: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独立解答,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给出如下两种典型解法:

解法1:运用动能定理,认为F所做的功就是两个物体组成系统所受合外力所做功,应等于系统功能增量,得W=1/2mv2。

解法2:运用功的定义式求解,F=μng,s=vt,t=v/a,a=μg,因而得出,所做的功为:W=mv2。

步骤2:分析评价。产生上述悖论后,学生感到很惊讶,迫切想知道矛盾原因,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动机和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矛盾的原因。

步骤3:新的知识结构。在学生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出产生的内能。运用功能原理推导出系统动能定理:W外+W内=EK。所以解法2是正确的。

反思:上述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导致悖论、发现问题、分析评价、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通:过小组内、小组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使学生更加理解了动能定理的使用范围,加深了对动能定理的认识。通过分析和评价,运用功能原理推出系统动能定理,训练了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通过从失败到成功的探究解答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了探究过程中的成功感。认识到系统动能定理的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思考和建议

1.合理分组,灵活机动

为了使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而组间竞争又相对公平,分组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差的同学的帮助是有限的,当他们之间的差距超越了能力强的同学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就会变得很困难。讨论时经常会出现一两个能力较强的同学讨论得津津有味,能力差的同学默默无语的情况。因此,在小组合作时,我们可以视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类别,组织若干同质组进行学习。由4~5人组成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这有利于优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更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学困生在同质组内也会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以赢得组内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敬佩,这在异质组内也许是无法体验到的。

2.角色互换,能进能出

小组长和组内角色要定期轮换,组内成员也要定期交换,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各个角色中的能力得到培养。另外,也可以防止小组内出现小导师、小权威,使组内成员长期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合理选择,注重实效

小组交互式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热热闹闹,就教学内容来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选择那些适合于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小组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功能和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参与,共同合作

第6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所谓“工业4.0”,就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虚拟的工厂,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等整个过程都在虚拟工厂中设计好并模拟运行,之后再通过信息物理系统适配到物理工厂中,实现智能化的无人制造。整个生产运行过程是通过感知和映像来实现物理工厂的虚拟化,通过认知模型实现智能化决策和模拟,然后将最好的结果适配到物理工厂中组织生产、销售和服务。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及时感知变化,动态做出生产与销售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低市场风险,提升企业效益。而支撑虚拟工厂运转的是一套智慧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由此可见,一个智慧系统应该具备感知、映像、认知、柔性和持续演化的特征。

基础教育云平台

我们已经认识到,智慧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是支撑“工业4.0”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系统。而支撑区域教育信息化新生态演化同样需要一套智慧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目前基于“大、物、云、移”技术发展的基础教育云平台正是这样一套支撑区域教育信息化新生态不断演化的智慧系统。

因此,智慧基础教育云平台也必须具有感知、映像、认知、柔性的特点,才能适应区域教育信息化新生态的协同演化。智慧基础教育云平台由感知层(智能感知层和网络通讯层)、映像层(计算与存储层和基础支撑层)、认知层(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层)和柔性应用服务层等构成。

其一,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是智慧基础教育云的物理环境,包括网络升级改造、硬件设施及配套软件、数据中心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市和区县都需要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因此也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建设,但如果市教育局已经建成了全覆盖的教育城域网,则区县不再需要建设自己的城域网。而学校的内部校园网和智能教室是必须要建设的。

其二,基础支撑层,是保障基础教育云平台具有柔性架构的基础。基础数据库必须基于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来建设;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则负责为基础数据库收集分散在各个应用中的数据并保证数据的质量;教育云管理基础平台实现统一服务注册、统一插件接口、统一组织架构、协调租户访问;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统一账号管理、统一角色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和统一审计管理;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实现门户的统一构建和灵活配置;柔性应用开发平台提供面向服务的开发框架、面向组件的开发框架、业务组件运行容器等功能,实现应用系统的柔性构造。

因此,市级、区级教育局都需要建立以上6大平台,形成柔性支撑架构,适应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的不断演化。而大部分的学校不需要建设基础支撑层,除非自建了一些特色应用。

其三,信息处理/分析/管理层。大数据必须以云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伴随式数据收集实现数据的累积,既要收集管理数据,更要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在虚拟世界获得对现实世界教育教学的认知,再通过应用服务层反作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

其四,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为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管理和教学的服务,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智慧教室和学习空间等。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根据本区域的地方特点,采用云服务模式,建成一批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应用系统,不仅要避免与教育部的核心系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用系统重复,同时要做好数据对接工作。需要注意,“通用”与“特色”是相对具体层级而言的,市级通用系统对于上级而言是特色建设,对下级(比如区县或学校)又是通用系统。因此,各级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实现需求建设属于本级的通用系统。

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取云服务模式实现市区(县)校三级服务。各级平台能够独立管理本级资源,从而有利于建设各级平台的特色资源,各层级又紧密联系,可以相互推荐和分享,对于区域教师和学生可以访问不同层级的共享资源。

单纯的资源平台建设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而适当的特色教学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在线组卷、翻转课堂、作业管理、互动答疑等功能的建设,实现课堂环节的延伸,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良好的机制是资源“活”起来的保障,从而引导资源共建共享。通过特色的积分机制和监测机制,可以对资源贡献者和使用者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个性化的推荐机制,让资源使用者能更好的获取到想要的资源;通过征集机制,有效调动下属成员的积极性,将优秀的资源贡献出来。

学习空间。在完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之上,建设个人学习空间,形成学生空间、教师空间、个人资源空间和互动空间。学习空间要实现与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有效对接,才能够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否则与社交软件系统没有什么区别。

智慧教室。除了做好云端的建设之外,教学的终端――智慧教室建设也是区域教育信息化新生态不可或缺的。在智慧教室里,由可重组的协作式课桌和分界的教室功能区,构成了智能可变的教学空间;基于课堂交互系统,可以实现课堂多板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交互式教学;通过伴随式的数据收集,再集成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档案,就可以实现教学辅助决策;通过电子资源库、学科工具,实现教学环境的虑拟化、功能化。

不同层级构造不同应用

这么多的内容必须坚持分层建设、协同管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层级需要构造不同的应用。

第7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动力场;策略

课堂教学是高职培养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主要教学形式,也是高职数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动力场”,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自主参与教学,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发表独创见解,迸发创新性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提问、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学堂”,实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新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五种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力场”的策略。

讲数学史话,营造人文“动力场”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智慧显发、自信自强的气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素质。纵观数学发展历史,每一个概念的建立、定理的推导和结论的归纳,无不伴随着数学家长期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示着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活动形式,充满着实验、猜想、证明、概括、抽象等数学方法,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的好素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学发展历史,设置数学家探究真理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家执着、艰辛的创造过程中,从而获得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

首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历程,有意识地讲解数学家的曲折思维、成败经历,展现数学家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学生领悟探索知识的方法途径、思维方式和数学家的精神。其次,为学生创设一个知识再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实验、类比、猜想、演绎、归纳、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去发现数学真理,让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如在讲概念时,介绍生产、生活、科学发展需要新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的事例,做好学生思维启蒙工作;在讲定理时,介绍发现定理的过程,诱导学生创新性思维;在讲证明时,介绍数学家推导所用的数学思想或方法,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在讲解题方法时,介绍数学家走过的崎岖的道路,显现数学家的思维途径,特别是错误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形式。如在微积分的基本公式教学,第一步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在18世纪那场“世纪之争”来吸引学生,接着介绍数学家对积分学的研究历程——古希腊阿基米德、中国刘徽、德国开普勒等研究圆或弓形的面积,还有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把曲线形看成无限多条线段拼成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牛顿—莱布尼兹创立微积分学。第二步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基本公式推导思路,即牛顿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几何方法研究微积分;莱布尼兹主要在研究曲线的切线和面积的问题上,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通过以上数学历史的讲解,创设知识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知“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用多媒体,营造思维“动力场”

多媒体能够为教学提供多种情境事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学资源,还能将抽象理论形象化,微观知识直观化,唤醒学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并借助学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或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达到主动建构新知识意义的目的。如定积分在工程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要形成正确的、牢固的定积分概念,学生就必须首先认识大量的事例。但单靠“口授+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难以使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而通过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图形显示和动画模拟等方式,将“分割、取近似、求和、求极限”定积分形成的过程,由微观变“宏观”,由繁杂变清晰,由抽象变直观,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思维空间,可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导数概念的建立,最初是从运动的观点寻找曲线的切线以及确定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而产生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受空间想象力的限制,难以想象出空间曲线上的动点,沿着曲线运动到定点,形成无数条割线,最后达到极限位置即定点处的切线。若教师单一用“口授+板书”的教学方法描述这一动态变化,许多学生大脑难于形成空间表象。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则能动态地演示空间曲线的割线与曲线相交、最后达到相切的动画,很好地表现空间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能很快抓住概念本质,从而增强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挖逻辑关系,营造探究“动力场”

部分学生觉得数学难学,不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知识的严密逻辑性。教师要了解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目前的学习动机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将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起来,以逻辑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讨论、处理信息,来发现逻辑规律,获得知识,内化为数学技能。如在学习“被积函数是有理式的不定积分计算”时,将例题按由易到难的逻辑关系,分两个知识块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复习中学学过的有关有理式的知识,发现第一组例题的问题是“如何先将被积函数是有理式分成分项分式,然后再求不定积分”,第二组例题的问题是“如何先将被积函数分母中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然后再求不定积分”,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跳出只会直来直去求函数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学会从非常相似的例题中敏锐地发现其细微的不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做数学实验,营造创新“动力场”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摒弃传统的数学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的做法,增加“动手做”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量,把数学实验作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并将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对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直观感受,促进理性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思维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创新思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尽快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高职开展数学实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科学规划实验项目。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可从三个方面确定实验项目:(1)利用数学软件理解深奥的数学概念。如学习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微分计算、观察与分析数学现象,探索微积分思想和方法的实际应用等。(2)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基本分析与代数运算、作图。如学习MATLAB进行线性代数基本运算、画空间解析几何图、求解线性方程组、解决投入产出问题等。(3)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数学软件使用方法,综合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二是改革数学课程结构。结合数学课程内容,确立课程培养目标,在有关章节后增加实验项目,增加实验课课时,制定实验考核标准等。三是增设数学实验场地,添置实验设备,自制或引进数学软件。四是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与数学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数学软件做实验的程序和教学方式方法,掌握自制数学软件的一般技能。

有了以上工作,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营造出一个学习“动力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探讨数学规律的冲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变教学模式,营造合作“动力场”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效果的助力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双方的参与程度和双方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然而在现实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法与学法分离,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导致课堂变成“教堂”,而非“学堂”。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实施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最大潜能。

第8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交互式活动教学;美术教育;活动

美术教学既要体现美术语言的典型概念的传授,也要强调培养学生创作、实践的思维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关注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认知和单一学习成果的表现,忽视美术学科与别的学科的知识迁移和在课外生活的综合运用。根据美术教学的基本内涵、特征与价值,通过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交互式活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原则和具体方法,构建适合美术学科的交互活动模式。

一、交互式活动教学(Interactive activity Education)的理论基础

交互式活动教学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潘林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21世纪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出现规模较大的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如主体性教学、参与性教学、合作教学、游戏教学等先后涌现。经此,初步建立了交互式活动教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皮亚杰从发生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活动对于认识产生的意义。他认为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是外部实践活动和内部观念活动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

杜威对情境创设的活动方法也有论述,他认为教学方法之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活动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做某件事时,要求进行思维或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实践转化为概念意识,结果学生自然地学到了东西。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多元智能扩展了学习评估的方式,加德纳主张的“情景化”评估,改善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课堂上开展交互式的活动,学生发挥个人智能进行实践,并互相交流不同智能范畴的信息,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由于活动中的情境性与开放性,学生在活动中担任不同的分工角色,掌握与其自身世界认识有联系的、其产生主动共鸣的知识概念,必不能以单一标准评估其学习过程与成果,此时适用多元智能评估理论的实施。

美术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学科之一,应该担当起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下,通过多元化的、由学生自我构建的教学活动,形成学生带有强烈个人意志的审美观、社会观和世界观。由此,作为美术教师不妨运用活动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活动,渗入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强调学生个人色彩的表达,促进学生哲思与审美的相互迁移,达到美育的学科总目标。

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不同的活动方式、功能和适用性都不同,根据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美术教学的实践,浅阐课堂教学中运用活动教学的经验与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的发展。

二、活动教学的原则

1.实践活动先于认知活动

活动教学法登上教学舞台已有几十年,但是传统模式下的活动教学法是安排学生学会知识后进行实践活动,而交互式活动教学模式下的活动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教师从一个活动“统治者”变为活动的策划者。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For the things we have to learn before we can do them, we learn by doing them.(我们可以在未学会做这件事前去实践它,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这件事物。)”

首先,从表现形式来讲,内部活动有别于主要为机械记忆和理解的活动,而更强调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发现和创造;外部活动也有别于不需要有意识的内部活动参与,只为掌握某种技能的重复强化训练,而是强调能引起主体内部活动,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思维的投入等的活动。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活动来实现。其次,从学习动机来分析,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活动,以认知为主的片面、单一的活动,而是强调学生主体主动地、有思维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知行合一,结合学生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念,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

2.构建以活动为主、交互性强的教学过程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使用交互加强活动效果,强调学生活动时的自我表现,鼓励学生不断地以语言、动态或美术语言说明自发行为的含义,落实在活动中学习信息的不断交换。活动中创设情境,特别是含有冲突与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或是产生类似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解决概念问题之余还要学习如何控制交际关系,达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

活动教学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强调师生在平等的交互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丰富知识与经验。教师帮助学生就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对问题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做字句的重复;交流应有主题、有方向;让学生和老师都明白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实践活动所做的评价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以学为主的基本精神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定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本位”的转化,要做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化;

(2)充分肯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导”的作用,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活动,引导着眼于方法提炼和思维的提升;

(3)关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达于“无师自通”的境界,促进学生离开课堂后的知识发展和迁移;

(4)全面发展智能开发,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观念形成等方面,施行从“教”到“育人”的转化。

三、美术学科活动教学的要素

1.在适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设计一堂具有交互式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或一项围绕交互学习的活动时,教师是引导者、“游戏”规则的始发者,但并不代表学习的形式和学习的步骤被固定下来。教师设立的是一个学习目标,设立学习的方法若干(并不是单一的学习途径),设立课堂管理条例;学生可以因个人的学习需要提出“游戏”规则的修改意见,通过各小组的商议和教师评价后才最后确定如何进行学习任务、如何呈现学习成果。

2.要得到一个好的活动效果,需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和目标

很多时候,教师提供了学习任务后,学生并没有弄懂接下来该做什么,或最后要呈现怎么样的学习成果,或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活动教学如同表面形式一般,并不具有有效性。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常会使用以下简单的方法,确保学生理解学习任务该做什么、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该达到什么目标。

具体措施一:让学生复述指引和目标

让分组后的组长复述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指引和完成的目标,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可以让组长明确任务指向并更好地领导小组进行学习任务,同时也能二次提醒没有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

具体措施二:利用有活力的语调和大量的身体语言激励学生分享、交流。教师从教态、语言方面带动学生,其表现会成为一个榜样。

3.一个好的活动应该联系多个形式和技能,美术不仅仅只是绘画练习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充分的视觉信息进行观察、体验、感悟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视觉、触觉、听觉及眼、脑、手的协作参与,让学生在充满审美情趣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美术。

如在岭南版初中十四册中《我们的调色板》的课堂活动,可以使用“导学―讨论―训练―点拨”的方式进行,结合语言交流与绘画练习,运用文学审美、音乐感染和美术表现的多元形式组成实践活动:

导入:提供描写四季的唐诗各一句和四季景色图片各一张。

讨论议题:用什么颜色表示你的所听、所看?为什么一些语文的诗句、自然的四季可以让联想到一种或一些颜色?

讨论目标:学生通过课本的自学,根据感官体会四季的经验,得出“色彩的联想”这一心理现象的原理。

训练创作:请你尝试用色彩表达“喜、怒、哀、乐”四种典型的感受。画面主体自定。

训练目标:通过实践理解“色彩的联想”,让学生自由表达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所得的经验转化为色彩的想法。

又如在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设计“Before&After”活动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表现雕塑正在发生的场面的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场面。雕塑作品常表现一个瞬时状态,且具有立体的特点,易于学生视觉分辨其空间和动态交错细节。要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必须对雕塑作品的造型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雕塑作品的背景故事,理解雕塑人物群组间的情绪、情感关系。“Before&After”活动既要求发挥学生视觉的感受,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创意思维对美术作品产生联想性的审美。

4.一个好的活动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他科目有明确的联系

学生是带着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到课堂的,如果他们的个人意识没有被激发,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新的认知和信息,或者难以把课堂上的新知与旧学或旧有的对世界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导致知行不一、学不致用。

“学生必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想法是否有效。”这里主张的“学生解决问题”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学生主动作业的价值。主动作业是情境创设的必然承接阶段,也代表社会性的情境,形同人类生活的活动。学生在创设的大环境中,立足于教学资源,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检验想法,最终确立可行的、有效的认识,这样的一个过程实质为观念形成的过程。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提供直接的、不成熟的材料,以及在思考原则方面进行渗透,教授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思考知识,正如教授的不是“1+1=?”,而是教授如何解决这道数学题的方法。课程不应死板地局限于正确的教育,一件全新的事情必然有其不确定性和谬误性,提出的问题需要和学生现有的经验有足够的联系,足以引起有效的反应。反应活动是学生把个体思维的认识与外部的影响、从前的经验联系起来的过程,包括正确的指导和谬误的纠正。因此,反应活动因个人而异。

要完成这个教学原则,在以活动为手段的活动教学课堂中,不要仅仅给出属于教师的某个意象,而是应该问学生的想法,此间分为两个步骤:是研究问题前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设想(此设想基于学生原有的观念,对学生进行问题研究有帮助),二是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尽量诱导学生把想法成功地执行、创造出作品或探究报告。

如在岭南版十四册第六课《应用肌理的艺术》教学设计中,已经在小学学习中掌握了几种基本的制作肌理的方法的学生被设置在一个设计艺术的情境中――担任时装设计师,需要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运用在制作服装印花装饰的生活情境中,用分组合作的方法使得活动中充满交互性(其中包含合作互和冲突互),并在实践中检验是否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前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求知的途径和表达的平台。此外,教师还需要重视调节学生互动时的各方面矛盾,鼓励学生自主评价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大胆发挥创造能力,从而推进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综合探究美术作品的活动中,可选用具有辩证的、哲思的探究议题分派给学生;为了加强学习的交流、互动,一个大的议题可以分散为多个方面――涉及地区地域、政治、宗教和哲学思维等的问题,分工到每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将全班各小组的学习成果统整为大的学习结果,并结合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流程。学科的迁移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让他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联想到别的有用经验,当他们在解决别的学科的问题时,固然也能采用已学的美术知识,使之融会贯通。

5.一个好的活动具有审美性

美术作品是让学生得到体验学习的最好工具,感受、领悟美术作品本身所呈现的美是让学生获取审美体验的途径。学生直接利用感官感受美术作品,可以达到对作者的意图的理解、对美术语言运用的理解,一个好的活动应构建成这种审美的过程。有些活动教学课堂矫枉过正,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游戏而游戏,远离了美术教育的审美要求。如一些课堂上的绘画比赛,只求哪个学生完成得快,不求哪个学生完成得好;或只求哪个学生画得好,不求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好的美术活动应是重视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需要强调的是美术活动中出现的美术作品,包括美术作品范例、教师示范作品、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与别的同学创作的作品,都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审美活动。

6.一个好的活动可以得出多样化的成果

由于交互式活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交互的灵活性和学科知识的迁移特性等要素,导致学习成果的形式必然多样化。学生因为惰性或思维定势等原因导致学习成果单一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下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可以让学生冲开瓶颈口,促进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学生创新创造的信心。

学习成果的展现应该有灵活的指引。美术学科所具有的开放性更易于实现促进学生多方面创造学习成果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首肯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承认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迟疑并不一定代表他们不在学习,教师可能需要一些措施和辅助,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得到自己的结论。所以要求教师要做好研究学情的工作,多利用分享自己经验的口吻辅助学生,给学生一个可学习的榜样,而不是一个可模仿的对象。

7.采用有活力的有效性评价

评价的“有效性”应有正确的定位。美育是一项人类素养构建工程,美术教育怎么能用量化的“投入产出”观点进行评价?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更重视过程价值和学生主体价值。在教学流程上看,只有过程价值得到提升,终极价值才能到达。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可以大胆地“重过程轻终极”,强调对学生过程体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积累和沉淀。另外,在交互的层面上看,要强调每一个学生在群体中产生的主体价值,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评价他们是否在活动中生成了能力与价值。

四、美术活动教学的创新方法

1.绘画活动

象征语言的自画像:用剪贴杂志的方法,让学生剪下能够代表自己个性的元素拼贴为作品,分享创作意图。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审视自身价值与自身闪光点,是活动教学初期的一个很好的“破冰”活动,提高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扩大画框:选取一幅作品,发放扩大画框的作业纸,在空白的地方绘上学生自己的想法。(对于低龄学生的调整方案:可以只让学生围绕着作品的主要人物进行再创作。)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为了模仿原作,必先研究画作的美术语言,在模仿和发挥创造力的时候把美术语言内化为新知,最后生成实践成果。

Before&After:让学生画出作品正在发生的场面的前面或后面发生的场面。学生在设想前面或后面发生的故事与场面时,必须对美术作品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作品的背景故事,从而得到感悟与联想,在无形中使学生自主地完成审美活动。

2.写作和讨论活动

鉴赏课是很多美术教师比较头疼的一种课型,活动教学能够提供开放性强、气氛活跃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形式,特别是利用学科知识迁移的教学要素,运用文科写作和辩论等活动方法。

想法泡泡:选取一幅作品,在人物旁边贴上对话框或心理活动气泡,让学生在气泡里写下人物在想什么或者在说什么。对于低龄学生,则要求他们用简笔漫画的形式画出来。最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对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有这样的想法进行争论,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有利于让学生认识作品的美术语言和作品内涵,是极好的欣赏、鉴赏活动。

写诗:看完作品分小组写一首散文诗,大声朗读。对于低龄学生,要求学生共同写下想到的词语,教师连起来形成一首诗歌。

辩论:分两组,5~10分钟准备论据(教师提供直观的材料)。原则:裁判是学生,评出赢家。

3.声音和动作活动

鼓励学生以超越传统美术语言的语言元素进行现代美术实验创作,这种做法不仅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推动了美术创作的实验创新。

成为一件艺术品:用肢体、行为组织一件美术作品,创作行为艺术。

戏剧与美术:小组分为“导演”和“演员”,模仿美术作品或受美术作品启发,表演一段戏剧。

音乐联想:用声音表现作品。不同的线条或颜色是不同的声音,全班分组,每组发出一种声音,教师按作品构成指挥学生发出声音,组成音乐。反之亦可,让学生用一种美术语言元素代表一个音符,分组对一首歌曲进行可视化创作。

4.设计情境培养设计思维

在教室或教学发生场所,让学生分析日用品的设计,设想如果用别的材料代替这种日用品可以吗,为什么。

分析教室内的设计(包括规划、家具),思考: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由什么材料组成,能不能有改善方案。

真实设计方案:如设题“设计一个航空站的椅子”。学生通过“好奇――提出问题――基于感性证据作出假设和理解――与自身知识和经历相联系――考虑多元的批判与论点(由课堂交流而生)――钻研前人美术作品中深层次的技巧与语言――得出结论――二维草图――三维模型”的活动模式进行实践。

自新课标对美术教学“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四个方面展开了性质的描述,更可证明交互式活动教学思想与实践是一种现代学科的教学实质。交互式活动教学的深入研究及其实践经验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活化了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交互式活动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造型人格的人,让学生表现出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概括的人格特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美]鲁・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M].郭小平,翟灿,译.商务印书馆,1994.

[2]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21.

[3][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1.

[4][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6]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7]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8]童俐.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2(3).

第9篇:智慧课堂交互式教学范文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需求,教学方法未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不同水平。

随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广泛普及,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许多著名的西方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中就出现过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比如赫胥黎、斯宾塞、培根、布鲁纳等。我国探究性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探究式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案例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引入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训实验,发掘学生探究潜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d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有赖于技术与资源两方面。交互式学习平台能够将技术与资源整合,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链接和手机二维码同步进行,共收回182份问卷,占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总数的75.83%,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制授课的矛盾,不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专业课程难度加大,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掌握一般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掌握较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会出现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两级分化渐趋明显。详见图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矛盾,学习兴趣不高。高职会计教学由于场地与学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如78.02%的学生认为金融资产学习难度较大,有58.79%和58.24%的学生分别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较难掌握,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另一方面由于较难获取企业实际案例,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会计课程知识点多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68.13%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知识点多,有44.51%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比较难懂,这与高职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了解有关。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达到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但是根据调查,仅14.84%的学生课外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达到2小时及以上,53.3%的学生为1―2小时,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完成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知识巩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也反映目前可供课外学习的资源不够丰富,便利性也不够。

三、交互学习平台在高职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分析

(一)在线学习课程。课程重点、要点采用3―5分钟的短视频会以二维码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课程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支持碎片化学习,打破会计学习枯燥、抽象的特性。平台中设计练习、测试、抽奖、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活动,并建立反馈机制,学习者与系统进行的每次交互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体现微课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性。

(二)智能化教学功能。通过智能化的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以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个性化分层,创建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针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引导不同层次小组完成各自的岗位任务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扮演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功能。为解决会计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电脑、移动手机交互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观看视频,完成交互练习。学生还可以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答疑、分享等,使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四、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交互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学习任务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会计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参考学习网站、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精心准备难度不一的多层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自主探究完成对会计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讨论组,进行在线讨论,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在课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灌输新知识,而是设计多元互动任务巩固并内化知识重点与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会计课堂任务,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逐步改变传统会计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消极思考的状态,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探索者。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测试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测试内容包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测试任务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测试任务。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二)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构建。详见图2。

(三)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1)课程:财务会计;(2)项目:无形资产;(3)授课对象: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4)软件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

课前阶段:设计三个互动环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采用问卷互动形式,在新课开始前作为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考试形式,针对本课程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游戏环节是由于会计课程本身学习强度较大,本着劳逸结合想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得以舒缓。

课前阶段: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读取二维码进行互动。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与问卷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一个互动结果展示,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班级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二个互动结果展示,显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以及用时情况,针对答题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阶段:针对答题结果,学生根据交流讨论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学生、任课教师、听课评课督导员三方面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

(一)运用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解决个体差异,实施动态分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人数与成绩情况反馈,来确定课堂教学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或者课堂讲授,以避免简单分层分类带来的一刀切效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一门课程中,也会体现在相同课程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应该一成不变地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增量进行动态调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处理任务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必须注意开展讨论的问题的设定要精准且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同时要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出现的认识偏差与探究主题的偏离,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引导探究步入正轨。为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时应当采用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和参考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了解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上反馈的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改进硬件设施与学习平台的建议。(1)学生教室多媒体如果有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结果,更加直?^地了解答题情况,增强互动的视觉感受。(2)校园范围如果能够布局无线网络,将对平台的应用带来方便。(3)类似教学平台运用应当张弛有度,不宜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惫,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等辅助教学。(4)该平台对使用期限、互动人数、PPT数量方面有限制,问卷、考试等环节无法实现Word直接导入。

(二)交互式教学中多层级学习效果评价的建议。详见表1。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创新协作能力。通过探索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