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第1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载体

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参加暑期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并身体力行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实践,实践次数随年级升高而相应增加。但是在关于“社会实践”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问题。例如,学校等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深入的阐释;当今大学生的暑期实践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较窄,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实践的灵活性和深度发展的可能;家长对社会实践的支持程度比较低以及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缺乏足够的指导等。

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尽管多年来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可供学生参与和选择的校园实践活动形式越来越多,但在其发展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民间性,结构的松散性,活动的自主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上个别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工作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够 ,导致一些社团活动品位不高,参与学生不广。具体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方面因素

现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停留于口头或书面,流于形式,从政府层面看,未能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承担应有的责任,没有从提高人才层次,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行业素质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角度积极为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从企业层面看,不能将社会实践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只把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当成廉价或者免费劳动力;从家庭层面看,家长往往把参加社会实践当作一项不务正业的活动,或者对孩子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和吃苦受累心存疑虑。

2、学校方面因素

首先,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领导对学生社会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对实践活动的经费扶持力度不够,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经费支出比例与教学支出比例相比明显过低。其次,校园实践活动场地等硬件条件不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更多考虑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地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始终处于边缘化考虑的境地。再次,高校的专业的、高水平的教师参与不积极。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由团委,学工部门负责组织,承担活动指导任务的主要是专职的思政工作人员,从整体上来讲,还缺乏一些高水平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其中。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不够,缺乏实践成才的信心和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缺乏主体意识,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将社会实践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学习任务来对待。而在行动上表现为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临近假期结束,往往是到实践单位盖个公章,写份实践报告就了事,甚至有的同学只是上网下载一份报告交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策略研究

1、扩大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合力,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具有个体完善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论的强化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通过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产、学、研结合,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计划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大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并编写教程,规定实践课时数、学分,规定实践目的、任务、内容、形式和要求,配备专门指导教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种评优挂钩。

3、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建立、健全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其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联系,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另外,要变单一型基地向多样型基地发展。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类型有教学、科研、实习、传统教育、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类型基地,学校还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功能。

4、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调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尤为重要。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在规定学时、学分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一是成立二级评估委员会或小组,实行定性定量考评,坚持学生自测与集体(小组)评估相结合。二是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以及实践单位评价。三是学院(系)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反馈及处理机制。

四、结语

当然,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仍然不是完全成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广泛认同,开展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死板,缺乏灵活多变性。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努力,将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深化、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第2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策

大学生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阶段,暑期社会实践它可以锻炼大学生,增加社会经验,同时也能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意识。但由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体系的不够健全和实践经费的不足,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和考评,使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为例就目前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进一步推进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意义

(1)丰富自我阅历。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已有文献报导这也是实现人综合素养提升的唯一办法。

(2)提高竞争意识。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使得大学生提早接触到自己的就业环境从而使其具备竞争意识也对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3)习得自强性格。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校园来说复杂的环境时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遭遇挫折时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和务实的学习态度,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4)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不像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束缚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5)增强理论结合实际。尽管现在有很多种教学模式,但目前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往往有些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能够把自己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拓宽眼界。暑期社会实践还能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人,拓展自己的人脉,便于以后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综上所述,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多接触现实的社会,体会工作、创业的辛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意义非凡。

2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实践项目不够创新

任何事物都应该发展,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同样的一个项目也不例外,一个项目在形式上或者内容上都必须有创新。创新可以增加项目的乐趣,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目前湖州师范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还是主要以调查,访问,以及生产劳动等模式,还不能突破原来陈旧的模式。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就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不多。

2.2实践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现阶段,教育部门对暑期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一般只是将实践活动认为是课外的实践活动,没有将其视为教育的有效途径。其次,一些学校并没有真正赋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及严谨性,虽然有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已有相应的学分,但基本上的学校都没有把实践加入到教学当中。运行经费也只够用于支持个别重点团队和奖励优秀团队。此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工作量认可等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

2.3实践考评体系不够完善

合理的实践考评体系可以对广大学生起到提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调动教师的资源,使得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能调动其积极性,又能使得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个及时而且比较直观的了解。另外在完善实践考评体系时,凡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并且顺利完成的可以获得学校及老师的认可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4实践重要性与社会认可度不一致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课本知识的课外巩固,是课本知识的升华,加深理论知识。但是一般来说暑期社会实践会占用较长的时间而且是寒暑假放假的时间,家长并不会很同意而且有部分家长过度看重奖学金和一些荣誉,把实践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这就使得了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社会的认可度不一致,从而不能很好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加强和改进暑期社会实践的对策

3.1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

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课程的载体,加以组织化,科学化,严谨化,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与指导,根据一般的课程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才给予一定的学分,再者最主要的是暑期社会实践不能凭借着所谓的实践证明材料,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这样学生在活动当中才可以认真思考,独立学习不至于滥竽充数,得过且过。这既可以很好的保证广大学生参加,又可以提高暑期社会活动的质量。

3.2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完善保障体系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和课外实践教学共同的重要平台,对理论教育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需要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及主管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部门人员共同负责,例如教务处、学工办、学生处、、团委等统筹规划共同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大力向前发展。

3.3提高高校及社会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群众及社会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和支持。高校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本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心和引导,积极支持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加强管理,进一步健全暑期实践体制,并增大投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同时,各高校之间应加大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开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努力在实践项目上和实践方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好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高玉泉,刘辛田,唐赘.论暑期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员学报,2009(6):1~3.

[2]郑罡.浅析暑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黑河学刊,2012,179(6):1~3.

第3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在新时期,作为目前各高校普遍实施的重要教育方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我国大学生因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力的训练,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思维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面对许多既尖锐又艰巨、既复杂又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

2、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低。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给了大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社会实践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枯燥与乏味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为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

大学生通过多年的系统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基本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不等同于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因此,社会实践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4、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不同于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高校多以组织学生参观厂矿企业甚至风景区为主,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暑期组织的几支队伍虽然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多为象征性的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但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

在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与之相配套。但从目前存在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统一,资源分散而又“政出多门”。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是由学校各级团委负责实施的,学习实践教学则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管理落实;各个院系自己专业课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往往是自己的院系负责,而实践环节中的经费和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又往往需要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协助和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管理不统一造成了低效、无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资源的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

3、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停滞不前,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

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得不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常出现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建设和维护;许多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和民营企业等单位都不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愿意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一份子。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1、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领导机制和保障机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在完善的制度和有力的指导中进行,各高校只有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结合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实践机制,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工作,才能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

在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2、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辅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这些老师本身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都相对缺乏,在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过程中也就很难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此外,高校要尝试与有意愿来本校招生就业的企业进行联系,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担当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校外辅导员,传授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选拔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总之,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集体指导的方式,可以有效形成多方优势的合力,有利于培养出企业、社会、高校满意的有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仅要靠教育部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应大力发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同优秀校友、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社区街道等相关单位联系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和巩固好社会实践基地。

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支持帮助,达到“双向服务、合作共赢”的局面,使之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奉献智慧、锻炼成才,又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这样既在企业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企业科研合作的有机结合,又可以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培训、职业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高年级的学生到毕业后可能去工作的单位参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双向沟通、增加了解、促进就业的目的。

4、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力,肯定其对各种结论、观点和司空见惯的理论提出疑问,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的大胆质疑的精神。

同时,也要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引导将学生的质疑意识转化为实践探索,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实践兴趣,促使其将创新的精神充分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检验,最终找出并认识自身差距,以便有针对性的完善自己实践能力的不足。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核心所在。

5、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社会实践的范围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因此,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来说,应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社会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同时,在实践内容上应增加创新意识、竞争观念、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及创造力的培养等。知识经济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应在社会实践教育体系中增加创造意识、竞争观念、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参考文献】

[1]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2]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第4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会实践;影响因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04-02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显性方法之 一[2]。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现实中应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研究。只有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才能顺应大学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适应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最终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价值尺度

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提升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评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主要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一是学生社会认识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自主地面对、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二学生是所学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化。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现实生活和生产第一线,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抽象片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全面的知识。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通过实践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教育与劳动以及知识与能力联结为一体。三是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者角色到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实现从学生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四是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受到社会大熔炉的锻炼,能够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品质。

总之,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和品格的必要途径[3]。

二、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其了解社会实际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体现自身价值。但是有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忽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匹配问题,所选课题与专业对口的较少,内容缺乏实际性,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运用,致使部分学生由于实践内容的单调、脱离实际及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度

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而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只是为综合测评加点分。另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赚钱或旅游观光的机会,或者当作提高社交能力的手段,过多地投入时间,从而却荒废了自身的学业。还有的学生抱有“考上大学就有了好工作”的传统思想,忽略了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还是一味地沿袭着等、靠的思维,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表现出实践能力的缺失。

3.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的合适度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1],但是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领域不够宽、内容不够丰富以及时代性不足等现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践需要。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表现为散兵式的特点,重点不突出,形式较单一,缺乏自身特色,不能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系统集中、智力资源

丰富和优势互补的优势,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发挥出最大作用 。

4.社会实践支持体系的力度

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努力。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 500万,做好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4]。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提供的有效信息。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5]。同时,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自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可见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多个方面的影响,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帮助。

三、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对策

1.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社会实践活动要点、面结合,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兴趣活动、暑期“三下乡”以及毕业设计等活动,都是直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的有效活动形式。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不断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学校要倡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重要节点有主题,重大活动有影响,常规活动有品牌。另外,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创业模拟活动[6]。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 体 [1]。大学生应当把握好“为什么要实践、怎样实践和实践之后怎么办”这三个问题[7],加强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在重视理论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习,增加社会阅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施展才华,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而不是走马观花般地完成任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支持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例如,鼓励学生组织跨专业背景人群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成员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在互相的协作中开拓思维,塑造性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运作

“社会实践项目化”是笔者所在学校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每年五月中旬由校团委下发社会实践主题供本科和研究生组队申报,申报的时候要写成项目书的形式,并且要求每个项目团队人数控制在8~15人,这充分保证了项目运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初审和公开答辩过程,最后经过激烈角逐选出优秀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实践结束后团队回到学校再进行项目验收,并且申报评优,通过评优小组审核和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市级及全国优秀或最佳项目奖。在这个过程中,广泛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发动了学生们集思广益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在培养学生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更加锻炼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4.强化实践基地的拓展与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桥梁。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首先,高校应本着“双向收益、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的协商协作,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高校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实践基地全面开花的态势。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市场,使得社会实践基地不仅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供场所,更可以借助实践之机充分展示自我,创造就业机会。此外要广泛动员整个社会资源来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

总之,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没有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想找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日益困难,社会实践尤其是实习已成为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重要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可以做到融会贯通,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升华,从而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8],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N]. 中国教育报, 2012-01-10.

[2]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开展大学 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3]龚涛,徐建军.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 育,2010(4).

[4]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2-02-09.

[5]赵侠.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 江苏高教,2007(5).

[6]龙妮娜,等.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第5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问题;解决方案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或者在课外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长才干和做贡献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总称。而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实践是人才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说,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而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也很难直接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大学生平时的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获得对专业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全局把握,同时也为以后得工作垫下基石。

二、预先踏足社会,培养社会能力

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预先踏足社会,可以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为大学生角色转变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沟通能力、说服能力、组织能力。激发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增强创业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消除心理误区,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三、建立良好关系,积累宝贵经验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结识相关单位和与工作相关的合作伙伴。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将最有可能在将来形成合作关系,开创成功事业。在实践活动当中会接触到一些政府、企业、公司和乡镇单位等,便可以借此机会与他们建立联系,获得向社会推荐自己形象与能力的难得机会,为未来创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大学生们在平时的实践学习中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沟通,这些交流活动会累计很多宝贵的经验。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一现状。

1.重视不够,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目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作为学校来说,没有注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也不清,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抱着一种游戏,玩乐的心态。从而舍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无法系统化,规范化。

2.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内容空泛不丰富,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往往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大学生社会实践仍然存在宣传得多,实际做得少,响应号召临时做得多,坚持、主动做得少的现象。

3.缺乏社会支持,学生参与不广泛。

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广大企业,单位的支持,而有些企业怕花钱,嫌麻烦,因而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配合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参与面不广泛,学生所能进行的社会实践的面比较窄,参与的同学也大多是学生干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也不够充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还存在着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资源分散;实践经费短缺,社会投入严重不足,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实践后宣传不够广泛等等的问题。

(1)提高认识,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规范体系。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它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总称部分,是服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并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大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等。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自己在思维,能力,心态的提高以及对将来的就业和直达发展的益处。

(2)创新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以培养专业素质,发展职业能力为导向,重点组织开展素质拓展累实践活动。在实践载体中,采取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勤工助学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科技发明、创新创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拓宽大学生实践项目和实践领域。

(3)夯实基地建设,提高社会企业重视。高校可以通过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社会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学生专业优势,找准项目,把醋精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企业也应当重视起来,就可以让大学生几块的适应工作岗位,节省二次培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这样也可以减少企业在将应届生招进公司进行培训所造成的风险,让应届毕业生为社会所接受。同时,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辅助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对策。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德育;社会化

一、现代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服”单方面的生硬灌输的方法,这种靠枯燥的说教来“包打天下”的做法,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实践与传统德育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就课本谈课本,就理论谈理论,就观点谈观点的教育模式,而是以具体、真实、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为背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激发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现代大学越来越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确立观念将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观、价值观,各种层次的人际关系、大众传播的不同内容,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校无法从根本上把这些影响拒于门外。特别是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在互联网上,各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很难分辨出真善美、假恶丑,这些现象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学校德育如果仍用较为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来运作,将学生置于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之中,脱离社会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呼唤,那当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和现实的社会道德问题发生冲突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法解决这种深层次的矛盾。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课堂,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只有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大学生看到了一个多维的、多姿多彩的社会,才能看到理论与现实的统一。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大量真的、善的、美的人和事;同时又亲眼目睹了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将一些假的、恶的、丑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从而使他们置身于一个多元的社会。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我们的祖国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真正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只有全面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又深刻体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终才能使他们对课堂上学来的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具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和立体的把握,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改变纸上谈兵的浮夸作风,积极投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知晓自身的不足,充分认识到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校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置身于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它在适应性、开放性、协同性上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生存要求,使之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强化对生存能力的认识,自觉追求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准社会人”身份使之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要独立完成许多社会工作,这就使得他必须增强合作意识,与团队成员协同作战,具备一定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才能在集体中求生存,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才能得到体现。[2]由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贴近社会生活,可以让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创业有一个心理准备,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强化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这样才能更加珍惜短短的大学时光,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顺利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进一步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为未来的社会角色做好各种知识储备,并在自身能力和现实需求的差距中寻求不足,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明确努力方向,努力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为提高综合素质、承担社会责任、做好社会工作做好各种准备。这种准备越充分,毕业后就会越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周围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打开工作局面。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最能够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在实践中使之领悟到仅仅有大学课堂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这既是知识观的内容,也是个人创新、创业的现实需要。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只有在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体会其渐进性、发展性。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他时刻体会着自己发展能力的巨大改变。因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深刻了解到社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无疑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推动力,他们会竭尽全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社会实践活动还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实践中检验出的真理对大学生的发展能力才更具有说服力和导向性。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考验品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依赖社会实践,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提高心理素质,应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情景,锻炼应对复杂事物的能力,引发大学生的自主行为,以良好的心态自觉接受和吸纳外界信息。特别是让有心理问题和轻度缺陷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投身到社会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受锻炼,接受挑战,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种心理不健康问题,增强使命感、自豪感、危机感和道德判断力等内在素养。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

每个人要从一个学生走向社会人必须要经过实践这个环节,否则,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在互动当中融合起来的。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实践是他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一种产物。因此,高校应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扎实地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建立健全机制,畅通育人渠道。要想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畅通渠道,打通路径,使其在整个育人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1.健全管理机制体制。使社会实践活动保持良性运作的首要条件就是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和管理。首先,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此项活动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其次,学校应加强整体设计和规划,设立专门机构,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既有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层面的具体指导,不让学生处于自由参与的松散状态。第三,逐步建立起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四,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注重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2.优化环境育人机制。学校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协调有力,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保证其育人效果的社会基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不能仅仅靠学校,更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地方有些单位或部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总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把大学生当成单纯的劳动力,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其实,对于社会来说,如果每个单位都能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视为自己份内的责任,变应付了事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能产生人才效益,那么最终真正受益的除了社会和大学生之外,还有单位或部门本身。因此,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环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落实在行动中。

3.完善考评导向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既要有机构、有组织、有思想教育和引导,又要建立起合理的考评制度,制订相关政策,完善导向机制,调动学生和教师踊跃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和教学质量管理一样建立起严格的考评制度,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评定方法参照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同等看待,二是积极制订鼓励政策,将其劳动付出按照一定的工作量计算。三是学校可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智力创收,并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缓解自身的生活压力。四是可以设立活动基金,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科技发明或已产生效益的合理化建议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与大学生评先选优挂钩,将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的动力,增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二)丰富活动内容,强化育人效果。高校在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教育效果。在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社会实践与传统教育要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这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回眸历史、直面现实,展望未来,这种实践教育是任何理论教育课堂不可替代的。坚持社会实践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会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时代感和历史厚重感,它赋予活动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德育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要有机结合。书本和课堂给予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将之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强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是前提和基础。专业理论不等于专业技能,只有通过实践过程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在实践中检验和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内容是每一个大学生的神圣使命;而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就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是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实践的必然要求。

3.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要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是每一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办学的宗旨,同时也是检验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只有把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活动的科技含量,才能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要有机结合。高校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提高勤工助学的机会,这是改善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状况、缓解经济压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前奏。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能够解决其生活问题,使其生存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另一方面也能体会劳动的甘苦,培养其艰苦奋斗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坚持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相结合,既符合组织者的设计意图,又能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第7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职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以后肩负着照顾病患、协助治疗、甚至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艰辛、也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医院的强大作用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评判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有力支撑点。近两年来,我校开始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是我校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几项实施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围绕我国医疗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既对医疗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书写调研报告也锻炼了学生科研的意识。具体措施:第一学期期末,先由市区内的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调研;第二学期的学期末进入最近的乡镇卫生院;第三学期期末进入社区进行居民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患病的病种前三位的是哪些?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如何?目前每年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今年的特疾病有哪些?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有哪些需求?居民对常见、重点疾病的预防知识知道多少?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10份以上的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算作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二、开展勤工助学

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具体措施:分成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由学工处统一分配,学校的商铺和餐馆每学期将所需人员上报学工处,各班级也将勤工俭学的学生名单上报学工部,由学工部老师统一分配和管理勤工助学的学生,也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利益。校外由学生会的学生统一联系勤工助学单位及部门,统一分配名额并统一管理,这样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开展社会服务

主要是做好“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和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服务活动。要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这里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内容。具体措施: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课的学习,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进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表演节目。主要培养尊老爱老的思想品德,达到初步育人的目的。第二学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学习了简单的护理操作。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老人们和社区所有愿意参加的成员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同时编排一些文艺节目,举办成小型的汇演,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来配合我们学校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工作汇总和书写心得体会。

四、临床体验生活

第8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双师素质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分析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贴近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增强教师的自身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可能专门为教师实践而设立岗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的实习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教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2.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教师所在的管理部门开展的实践工作进行合理评估,也没有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仅凭社会实践报告来简单衡量,教师无法达到实践的目的。 转贴于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后提出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建立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高职院校每年都应设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一般由实践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总结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①书面申请及申请表填写是否规范,考核申请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详实;

②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④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⑤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⑥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⑦实践出勤及态度考核。是否按时出勤,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按计划进程参加实践活动;

⑧单位考核。教师实践期间,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学习效果是否显著。

(2)教师实践结束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课程和岗位提点,制定确实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具体到量化。这样,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实践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做好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努力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一级管理[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第9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体验 意志 劳动观 适应社会

通过多种做样的社会时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在学校得不到的锻炼和收获。对其个人性格的形成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我曾经就我县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问及原因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担心学生安全”;只有42%的学生参加过调查、参观和公益劳动;由此可以看出: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广大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并且心存顾虑。而我们的学生太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了。

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

那么,社会实践活动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可以带给学生不可替代的心理体验

在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小调查》活动中,学生调查了父辈像自己那么大时的衣、食、住、行,孩子们第一次听到了“糠”、“山药面”、“粗布”等词语,很多孩子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步行去县城而不骑摩托车呢?孩子们不禁对自己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朦胧的幸福感。像这样的心理体验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二、有助于锻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劳动、调查和访问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在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自信,同时意志力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为村民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时,大家遇到了一个难题,街头人不少,但大家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很难展开宣传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灵机一动,唱起了歌,人们顿时被吸引过来。难题解决了。同学们很有成就感。

三、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当我们看到满桌的剩菜剩饭时,常常会教育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我们把这次教育换成一次田间劳动,会收到双倍的效果。在一次“帮爸爸妈妈做一次农活”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同学带着满手的水泡来到学校,一个同学在汇报中写道:“汗水顺着脸往下流,手疼得厉害。我只在烈日下锄了一天草,就受不了了,要想收获粮食,得有多少个这样的一天啊!”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教育,劳动是最好的教育。

四、有助于中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机会。结束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