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幼儿园数学启蒙教育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儿童的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一定要重视儿童的数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学与学校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师教学方法以及耐心的考验更为严格,所以对于当前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予重视,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明确某一个知识点,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第二,教学内容局限。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第三,缺乏对学校资源的利用。幼儿园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多,但一些教师却很少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四,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缺乏时代性,不能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水平的主要措施
1.完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在教授儿童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有针对性的对儿童的思维逻辑进行锻炼。此外,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重对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要让儿童产生厌学的心理,也不要使儿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而是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为其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教材选定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保障。在选定优秀的教材以后,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氛围内,而是应当根据班级儿童的学习情况,对儿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儿童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果班级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可以根据十以内加减法的规律,引导儿童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3.利用教学工具
幼儿园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常常在挺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溜神。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帮助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这节内容时,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口述不仅很难让学生明白,而且也会很无趣,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像,还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在课上教授儿童实物的认识和辨别时,只要拿出道具,就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并且学生看到新奇的事物,注意力也会较为集中,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的高效完成。
4.改善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方法,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热烈的教学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掌控课堂,并且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园的学生认识元角分时,可以实现准备一些现金,然后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且掌握其中的关系;再例如教师教授学生认识星期时,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班级选出七个人,分别代表一个星期内的七天,然后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内容的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虽然幼儿园教育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但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需要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冲. 农村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29-132.
[2]王殿双. 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问题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1:84.
关键词:幼儿操作;激发兴趣;灵活思维;语言发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幼儿是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环境中,周围环境中形形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幼儿数学则是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中发展幼儿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并为入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学习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操作活动予以实现,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幼儿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探索与操作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操作活动把客体(环境材料)与主体(幼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依靠操作材料去感知、理解事物,进而习得数学知识。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从实现多项目标出发,把自己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操作活动材料,实现多项目标,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自由表达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幼儿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环境材料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以获得直接经验与感受。
二、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兴趣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育的载体,它蕴涵了教育的目标,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有足够的时间去摆弄、操作物体,将兴趣转化为幼儿自身需要,在兴趣的驱动下,将其自身低水平、无意识的“操作摆弄”上升为有意识、持久主动的探索活动。同时,创设游戏化、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提升经验。如:在“比较长短”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幼儿可能会用它撕纸、折纸或是在纸上画画,他只是无意识地玩一玩。如果老师加以巧妙引导:“你能将这张长方形纸撕成纸条吗?”“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纸条得的更长呢?”这样一来,就会激起幼儿更强的兴趣,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尝试着,比较着力争撕出更长的纸条。然后再比较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哪根纸条最短?哪根纸条最长?再把纸条粘起来,粘完后再比较。幼儿一直在撕、撕、粘、粘、比、比的活动中表现得兴趣盎然,玩得津津有味。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在操作中感受知识,在操作中学习数学,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幼儿更准确地获得数学体验,概括数学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至理名言形象又概括地说明了操作在发展思维中的作用,幼儿思维离不开直观材料的刺激,在操作中幼儿通过大胆操作、主动探索,依靠形象生动的物体,促进其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如,在学习三个物体的高矮、大小、粗细、长短、厚薄的排序中,幼儿通过操作逐步理解中间一个物体比前一个(矮、大、厚、长、薄),又比后一个物体(矮、大、厚、长、薄),并推出a
四、操作活动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科学启蒙 数学素养
由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的国力直接取决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伴随21世纪的来临,科学技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最终要反映到教育上。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对幼儿阶段科学素养的启蒙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一生奠定良好智力基础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对幼儿科学启蒙的研究中,我们要明确幼儿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一、幼儿需掌握的简单数学初步知识
1.集合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常常需要把事物进行分类、排序和对事物的数量进行比较。远古时代在数的产生之前人们就有了对事物的分类、排序和数量对应比较的需要,只是到了近代才产生了集合和对应等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在19世纪末创立的,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集合是现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整个数学都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幼儿从小接触集合思想,可初步形成和积累有关集合的经验,从而为以后学习数学提供有利条件。幼儿学习集合的意义不仅在于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幼儿理解数学的准备和起点,其对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也起着基础概念的作用,还在于幼儿对它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对实物进行操作和运算来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这一点符合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有关集合概念的教育活动不仅应该作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把它贯穿在整个幼儿期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为幼儿初步形成数学的概念和逻辑的概念积累感性经验。幼儿通过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能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2.数
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的数量及其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前期向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目的是使幼儿感受和体验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3.空间和几何形体
空间和几何形体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当我们只研究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它的其他的性质时,就可把这个物体叫做几何体。学前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和几何概念的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有赖于其空间概念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学习几何概念也可促进空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空间和几何体的学习,能在知觉的水平上辨认图形和制作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及其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把物体零散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能有规律地排列物体,感知物体间分离、次序、包围、邻近等空间关系,发展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
4.量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对物体量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学内容。幼儿学习、比较、测量一些量,有助于其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物体,促进感知觉和智力的发展。学习量的重要意义在于,幼儿期重量感知觉的发展是幼儿日后掌握重量概念和重量测量的基础,幼儿期的排序教育有助于幼儿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测量的学习可培养幼儿解决简单实际度量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我们教幼儿认识时间,使他们感知时间的存在和时间的流动,既可以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使其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生活习惯,又可以加深幼儿对序列关系的认识,以及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认识。
二、幼儿应初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数学是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数学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较为系统和严谨,其逻辑性十分突出,这对幼儿智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幼儿正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和初步发展时期,数学的学习对其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4―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幼儿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使他们体会数学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对对象的一种积极态度,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好奇心是指对周围环境中新异刺激物的积极反映。幼儿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物的注意、趋向、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要培养幼儿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和设计数学教育活动,创设符合幼儿探索兴趣的教育活动环境,给幼儿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探索,在每一次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渐渐喜爱数学。幼儿只有愿意参加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观察、感知到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等。幼儿只有喜欢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有兴趣,才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才可能去探索、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从而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
以上三个要求分别对应于数学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了幼儿所需的数学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成功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一、从新的感知手段入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活动充满无穷魅力。例如:在大班学习1 ―10的分合教学中,传统的常用教学方法是给幼儿提供木棒、纽扣等操作学具,由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小朋友虽然学会了,但十分单调,幼儿学得累,课堂内死气沉沉。为此在学习4的分合时,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在教“4的分合”时,我首先在银幕上出示4只小鸭在小河游水,然后我点击其中的一只小鸭,这时电脑中也发出小鸭“呷呷”叫的声音,一只小鸭走上了岸,于是我问孩子:“河里有多少只鸭子,岸上又有几只鸭子?”形象、直观的演示,很快就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很快就说出了,接着出示不同画面学习其它的分合,整节课幼儿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提供的丰富数学学习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能为幼儿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以及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幼儿亲历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数学信息,并根据情境中的线索,尝试运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让数学成为儿童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但是这种老师讲解的多,幼儿听得多的方法,容易造成幼儿的听觉疲劳,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差。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还是发现有的幼儿数数数得飞快,而真正手口一致的点数时确相差甚远,或是孩子的算术算得很对很快,确不会做应用题或不会在生活中计算,这些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数学教育中的没有落实得到生活实际中有关,而多媒体技术却能虚拟许多孩子喜欢、熟悉又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情景,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奥运会”的场景,利用运动员所进行的不同项目,帮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观看了动态情境,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是直接影响活动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的掌握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化难为易。如:情节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制作,把长方形和梯形重叠,动感地展示同一底上的高不变,但梯形两边倾斜的过程,说明它们存在的不同点就是梯形的两边是斜的,四个角也是不一样大的。
四、利用多媒体呈现方法的多样化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因此,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多媒体可以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灵活地设计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游戏)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更具立体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探索;思考
目前,学前教育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改善儿童成长的环境,而且能为家庭带来良好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使广大农村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学前教育阶段(3-6岁)是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国家已把学前教育作为独立学段重视起来。南丹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责成相关部门做好学前教育长远发展规划,我们真正感觉到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制约着我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正确看待和反思这些问题,对于加快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南丹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27所,在园人数414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所(县幼儿园、车河幼儿园、车河堂汉幼儿园)781人,占全县在园人数18.9%。民办幼儿园24所,在园人数3363人,占全县在园人数的81.1%。小学附设学前班在校人数7615人;学前一年、三年的毛入园率分别是78%、44%。全县幼儿园专职教师29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专职教师60人,民办幼儿园专职教师231人;大专以上学历187人,大专以下学历104人。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158人。小学学前班教师186人。
2、南丹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乡(镇)、村幼儿园数量少,学前班模式不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目前,全县幼儿园共27所,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其中城区幼儿园有10所,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14所,村级幼儿园只有3所。其余125个村19个社区几乎没有专门的幼儿园,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有条件享受专门的幼儿园教育。学前班仍然是绝大部分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学前班一般只接收5~6岁小孩,3~4岁幼儿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现在我县学前班教育方式基本上和小学的教育模式相同,与专门的幼儿园教育方式相差甚远:没有学前教育独立的场所,缺少教具玩具等设施,缺乏专门的幼儿教师。一些农村小学的学前班实际上是“混龄班”,没有配备保育员,大多数学前班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人承包制,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事情,这无形加大了教师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学前班模式基本不适应学前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实现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初衷和标准。
2.2 学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数量少,家长幼儿教育意识淡薄。现在全县在园幼儿4144人,其中10所城区幼儿园在园人数就达2444人,占现有农村幼儿园一半左右。由此可见,我县大部分乡镇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未能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条件较好的地区,仅有很少一部分幼儿可以享受到幼儿园教育。地域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家庭条件也是问题的关键,很多家长缺乏幼儿教育意识,根本没有送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想法。
2.3 现有民办幼儿园设施简陋,师资薄弱,管理机制不规范。当前我县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共24所,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农村幼儿园规模小,多数幼儿园只有2~3个班,教师仅为3~5人。由于待遇偏低,教师数量很少,而且大部分学历低,教学方式陈旧。许多青年教师得过且过,不安心工作,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到一些条件和待遇较好的幼儿园工作,民办幼儿园教师变动过多、过快,严重影响了幼儿保教工作的连续性,阻碍了幼儿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一些民办幼儿园业主为了达到低成本、高回报的营利目的,每个幼儿班只配一个幼儿教师,教师既要承担幼儿教育任务,又要承担保育任务(吃、喝、睡、大小便等)。这些民办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办学,因此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不是特别关注,大部分幼儿园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科学的制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除3所公办幼儿园和县城1所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正鑫幼儿园)各方面条件较好外,其余民办幼儿园基本上只有画笔、画板、拼图、滑梯等简单教具,相比公办幼儿园远远落后,办园条件较差。部分幼儿园业主利用自家住房或租用他人住房、店面等,作为幼儿园校舍,用住房的客厅、卧室或店面的营业厅当幼儿活动室,幼儿在中午不便休息。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幼儿无法从事户外活动,整天被关在室内。少数幼儿园虽然有户外活动场地,却没有或很少有大型玩具。许多民办幼儿园室内设备简陋,活动室内摆放着几张桌子和凳子,前面挂着或摆放着一块木制黑板,讲台上摆放着几盒粉笔和一根鞭,幼儿常用的桌面玩具,什么也没有。由于办学条件差,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4 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学前教育,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维系民办幼儿园能否生存、能否持续发展的命脉。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讲,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管理效果因素、教育质量因素、保育质量因素、家长工作因素等等。而对于一个民办幼儿园来讲,除了以上诸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大环境因素、单位自身发展潜力因素、有别于他人且超前理念因素、园长自身把握经营与管理策略的因素等等。
目前我县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学大多数不是很规范。课程和计划主观性随意性很大,要么重教轻保,无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采用小学化的教学形式,布置较多较难的以书写为主的家庭作业;要么只保不教,采取保姆式的管理方法,忽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要么干脆不保不教,缺乏教育意识,对幼儿放任自流。此外,由于受成本限制,农村幼儿园教材很不规范,严重影响对幼儿的科学施教,无法为幼儿奠定良好的接受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还有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农村的幼儿园只是一个“保姆”,孩子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因此多数家长宁愿自己看管孩子也不愿送孩子进幼儿园。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多数幼儿失去了入园的机会,造成启蒙教育滞后。同时因为农村幼儿园办园不规范,而使幼儿接受不规范的启蒙教育,导致学前教育没有显著效果。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幼儿的返校,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3、南丹县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学前教育,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走上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疏于管理到逐步规范管理的发展之路,托起了南丹县幼教事业的半壁江山。但在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因历史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束缚着学前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3.1 改善办园外部条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随着南丹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送子女人园的愿望日益强烈,几所公办幼儿园远远无法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民办幼儿园因此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政策与优惠措施,导致政策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我县学前教育因此举步维艰。为了解决我县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县委、政府应将民办幼儿园提升到幼教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乘《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东风,结合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特点和趋势,制订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民办幼教政策法规,如《南丹县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若干规定》之类的政策或措施,有针对性地规定民办幼教的层次和扶持力度,适当减免相关的税费,规定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等等,为南丹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打开一片更加宽广的蓝天。
3.2 加强农村民众和基层干部对学前教育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是出生后的最初6年。这个时期是人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个体早期认知、情感、行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的缺失,会给人一生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我们应高度关注幼儿教育的发展,将此作为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学前教育的作用,积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基层领导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教育,努力为学前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3.3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分担为补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前面已经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前教育应属于一种公共商品,其发展需要一定的财力保障。在我县农民收入水平还不很高的环境下,让农民独自承担幼儿教育费用,想要发展好学前教育是比较困难的。可以根据我县财力,考虑学前免费教育,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或者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分担为补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减轻农民负担,这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认真落实《教育法》:“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的规定,将幼儿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在县、乡镇财政预算中,要对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此外,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幼教资金。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支持;一方面采取县直单位对口帮扶联系村的办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全力帮助和扶持所挂钩的联系村办好该村幼儿园。
3.4 强化政府责任,严格办园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一是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提高国民素质问题,也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权的问题。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其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们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基本上是“监督有余,扶持不足”、“重公办园、轻民办园”。为此,我们应强化政府职能,严格办园条件,依托政府力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立法来确立学前教育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政府责任承担问题,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严格规范办园标准。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有能力有条件开办公办幼儿园的,要尽量开办公办幼儿园,以减轻当地农民负担,同时也较便于统一规范的管理。不具备办园条件,或者没有能力办公幼儿园的,可以让民营企业或个人创造条件开办民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按办园标准,严格审批,统一管理。如果公办园、民办园都不具备条件的,可以以学前班教育模式为依托,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其脱离旧模式,向符合幼儿教育要求的方向发展。比如入学年龄可以提前、师资队伍的配备、基础设施的添置,等等。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其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力度,使学前教育真正服务于人的一生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首先要严格办园标准,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随着幼儿园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出现布局不合理和僧多粥少问题,这样必然会导致为抢生源而互相拆台,为抢师资而挖人墙角,从而导致管理混乱和恶性竞争。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幼儿园(含民办园)的布局规划,成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学前教育事务,按统一的标准审批、管理、考核、评估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其次要把好办园质量关。主管部门要科学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南丹县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资质等级,定期开展全面或专项的质量评审。对办园条件不断改善、办园水平不断提高的幼儿园,给予提高资质等级,授予优质或标准幼儿园牌匾,并予以相应的奖励和扶持;对考核结果不佳者,给予降低资质等级;不合格的或特别差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也不合格的,是公办园要撤换领导班子,是民办园的要坚决取缔,从而推动我县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各类师资进行严格培训,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从我县目前情况看,部分幼儿教师有的没有幼教资格证书,有的职称和学历合格率低,大部分属于民办幼儿园,很多教师都没有编制,有的缺乏必要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等,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我县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是要根据需要,给予一定编制,尽快增加高素质幼儿教师数量,壮大幼儿教师队伍。我县应尽快从幼师学校或师范学校幼儿类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把他们吸收到我县幼儿教师队伍中来,给我县学前教育事业补充新鲜的血液。同时,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使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可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保障的幼儿教师队伍,明确培养目标和形式,制定良好的激励制度,使我县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从而稳定和壮大幼儿教师队伍,为南丹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