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实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内四区和高新园区所有报考重点高中(含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已获得国际电脑使用执照(ICDL)电子证书的学生和获省级信息学奥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可以免考。
市内四区和高新园区以外的区市县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信息技术加试的相关政策。
二、加试时间
市内四区及高新园区各校具体考试时间由学校所在区教育局统一安排。
三、加试形式
全市采取集中和分散考场两种考试形式。市内四区和高新园区按照学校所在地理位置,每区设两个正式考点,一个备用考点,考试分两个时间段进行,时间分别是4月14日-4月17日和4月22日;其它各区市县原则上在本校考试,一天完成。
信息技术加试用考试系统采用上机操作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0分钟,全市统一命题并建立题库,由考试系统自动评卷,考试题目在考试前以数据包形式统一发往各考点,学生在局域网环境下独立上机操作,每场、每考生的试题由考试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四、加试内容
加试内容为《*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说明》中确定的内容。
五、加试成绩
信息技术加试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每份试题满分为100分,得60分以上为“合格”,不足60分为“不合格”。
六、考务工作安排
(一)考点设置及考前准备工作
市内四区及高新园区原则上根据各学校地理位置统一设置考点,各校考生就近在考点考试,其它区市县原则上在本校考试。考点的设置要严格按照*市中考考场设置相关要求及信息技术考试考场环境要求进行资格审查,保证考试能够顺利进行。除市内四区及高新园区以外的其它区市县,对于不符合考点要求的学校,则由所在地教育局统一安排就近在其它学校考试。考点设置工作由各区市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协助各区市县教育局进行相关技术上的支持和考点验收工作。
1.报名工作
报名数据包括考生姓名、性别、学校名、班级、考号。考号为考生在初二进行史地生加试时的流水号。已转出学生的流水号作废不再使用,新转入学生的流水号由学校重新命名,不得占用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考号。各区市县教育局于3月30日前将报名数据报送到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2.考点设置
1)考点根据各地区地理位置合理分布。
2)考试分批进行,每场次考生人数可根据机房可使用的机器数量确定,但至少应有10%以上的备用机。
3)设置一个考前准备室,确保能容纳要进入机房考试的学生。
4)考试前两天要清理考前准备室和机房,检查并确保机房内机器及电源能够正常工作,检查病毒,做好查、杀毒的工作,安装考试系统,最后封闭机房。
5)考点机器软、硬件配置要符合信息技术考试环境要求。(见附件二)。
3.考务人员
每个考场(机房)设两名监考人员。监考人员由各地区教育局选聘,并于考前做好培训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掌握考试程序。
每个考场(机房)设一名技术人员,由考试学校分管信息技术装备的人员担任,负责机房内的考务工作。
每个考点(学校)设两名(市内四区及高新园区设四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是参加考试的考生班主任,工作人员负责考点内外考生的组织工作。
(二)考试的实施
1.考试前30分钟,参加考试的学生由班主任教师带入考前准备室,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根据准考证对考生进行人数的清点和照片的核对,避免替考问题的发生。最后相关人员在《*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考生情况记录表》上签字。
2.进入考场时,考生要按照一定次序坐好,监考人员再次检查核对每位考生的照片。在考试过程中如考生机器出现问题,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帮助,同时监考教师须在一旁监督,并在《*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考场情况记录表》上记录技术人员处理问题的内容。每场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和技术人员填写《*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考场情况记录表》并签字,技术人员将考生成绩文件导出。
3.每天考试结束后,将当天考生的成绩和试卷文件立即传到网络中心,将加密锁、《*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考生情况记录表》、《*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加试考场情况记录表》交给学校所在区市县教育局。整个考点考试结束时、在将所有文件上传网络中心的工作结束后,由技术人员将题库在两名监考人员的监督下从考试机中彻底删除,同时将加密锁、胸牌及两个表交到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市网络中心将成绩文件解包,转换成excel文件后反馈给各区市县教育局,任何单位不得保留或复制题库,一经查出,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4.各区市县教育局及各考点学校要相互配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考生考试座位,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各区市县教育局要向每一个考点派出监察员进行现场监察。
(三)考试监督
各级考试组织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肃考试纪律,严禁替考等违纪问题的发生。发现替考现象,取消被替考生信息技术的加试成绩,追究所在考场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班主任)的失察责任并全市通报,情节严重的予以纪律处分。技术人员未经监考人员允许擅自进入考场指导考生答题的,由考试学校立即调离考试现场,根据违纪情节的情况予以纪律处分,取消被指导考生的信息技术加试成绩。
关键词:免费师范毕业生 教育硕士 培养方案
2012年起,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将从到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和全日制教育硕士这三种类型的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差异诉求
从2007年起,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国家为吸引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着其相应的政策特殊性和群体特殊性。
(一)政策特殊性。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1],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标定位、招生入学、培养方式和实施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5月21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2],指出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国家对免费师范生这一群体寄予了长远的期待,制定了特定的政策。
(二)群体特殊性。免费师范生是国家为中小学培养优秀师资,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毕业后从事一定年限教育工作的特定人群。这一群体有其相应的特殊性。
1.较高的生源质量。2007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0933人,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3]2008年,录取免费师范生11383名,比2007年增加614人,各省录取成绩大多高于重点线40分以上,呈现出录取分数高、生源质量好的特征。[4]
2.明确的职业目标。免费师范生自入学之日起,就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们都签订了免费师范生协议,毕业后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其有编有岗。另外,在学生的不少于10年的协议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流动岗位,可以担任教育管理者。[5]
3.健全的培养体系。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按照相应的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分别制订了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并且可通过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方式,继续深造,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差异表征
(一)招生入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有半年工作经验后,由本人申请,任教学校考核,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其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免试录取。
(二)培养目标。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要培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人民教师,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6]
(三)课程设置。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与其他三种类型教育硕士有着明显的不同。以西南大学为例,课程分为三层五模块结构。三层分别是教育学位基础课程、教育专业提升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课程。五模块是公共基础模块、教师教育平台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实践研究模块。这一课程设置,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衔接,整体设计,同时突出了实践性,密切结合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三、“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特色彰显
(一)目标的区分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是培养优秀教师、成就教育家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目标上,分析各部属师范大学培养方案,均凸显了造就具有高尚师德、先进理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宽阔的学术视野的优秀教师,为造就富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实效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既有反映当前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状况的课程,又有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增大了选修课程比重,凸显了课程的灵活性和个体性,使课程体系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密联系。
(三)教学的灵活性。集中授课和远程教育两阶段均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在集中授课时期,突出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远程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实现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化。
(四)评价的多元性。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总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在评价目标、方法以及标准的选择上,突出了不同学科的特色,充分体现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教育高度的专业性、自主性的特点。同时,注重评价的全面性,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在评价主体上,有学生评估、同事评估,教师评估,领导及管理人员评教、专业督导组评教等,实现校、院、生全方位、多领域的评价管理;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四种类型的教育硕士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存在差异化,其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路径也不尽相同。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是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免费师范生的发展特征,让他们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发展平台和事业前景,为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Z]
[2][5][6]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Z]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将来工作的实践准备。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取得过三等奖和优秀团队奖等较好成绩。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抄袭、拼凑完成的,个人观点比较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比较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论文的被动局面长期存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必须要加快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研究。
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
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深深的体会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形式就是毕业论文。在近几年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提出了很多要求,如必须结合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不得直接从网下抄袭,不得直接拼凑,虽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标准,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还不是特别的高。目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有一种,就是完成毕业论文,这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
(二)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及时按计划完成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这一段时间学生主要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压力特别大,自然很少将心思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根本不可能想办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由于压力大、工作忙,学生就不能按照计划及时完成写作任务,总是一拖再拖,最后只好在论文答辩前、中、后的几天内匆匆选题、匆匆完成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差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跟岗实习结束后至第6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这期间学生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论文主题,往往随便确定主题,也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只能在答辩前一周,甚至在答辩时匆匆上网下载资料,直接拼凑论文,根本不考虑论文主题是否合适,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化根源分析
纵观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中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综合分析,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创新、进取意识薄弱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只有毕业论文一种形式,这主要原因就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指导老师由于教育教学、科研、班主任等工作,再加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全系专业中还是比较优秀的,有些老师就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和进取意识,所以很少考虑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改革。学生由于在企业实习,又要忙于找工作,根本无法花时间想法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只是安于现状,按老师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完成准备资料,甚至有学生还无法按计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二)思想上不够重视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单一,这是由于思想不够重视造成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它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学生降低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多样性、时效性,也不考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指导老师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认为其不同于课程教学,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考核又不严格,所以很少考虑如何改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大专生没有必要做毕业设计(论文),做毕业设计(论文)纯粹是浪费时间,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只是安于现状,按老模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没有激励机制刺激学生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学生往往在跟岗实习后返校的两天内与老师进行交流,形成相关的论文思路,然后在如此漫长的4-5个月的时间内,就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规范、激励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另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缺乏科学、健全的考核制度,对老师的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指导工作不规范,指导老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思考
(一)毕业论文形式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目前采用的最普遍的形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专接本学生,由于其第5学期和第6学期没有参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的时间比较长,用来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足,与老师交流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一起形成写作思路,一起确定论文题目,一起罗列论文提纲,能及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这样可以切实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二)专业技能测试形式
专业技能测试就是以物流专业的核心技能为基础,依据企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由物流专业老师制定出一些具体的能够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培养要求的专业技能测试项目,由学生选取相应项目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多数都在企业实习,用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比较少,为此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中,一部分专业技能比较娴熟的学生可采取专业技能测试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三)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形式
现代物流企业方案设计和实施就是根据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江苏省的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依靠学院的软件资源,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企业背景资料、货物、设施设备情况、作业成本等要求,制订作业方案;然后按照作业方案,在模拟仓储和运输环境中,完成现场完整的作业流程,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一部分过去参加过现代物流技能大赛训练和参赛的学生,可采取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方案和方案实施情况的具体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四)实习报告形式
实习报告就是学生结合实习的企业、岗位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企业、职业岗位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想法,最终形成实习报告,以此作为毕业设计(论文)。一些经过一年实习,对企业、职业岗位比较熟悉的,又有想法和思考的学生,可以采取实习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报告的成绩就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环节。只要师生高度重视,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健全管理,规范指导,严格考核,定能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上一步。
[参 考 文 献]
[1]倪莉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7-131
[2]曹海红,王宏军.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模式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5(7):73-75
关键词:产学结合;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84-02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调研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现状、探索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期间生产、学习情况,结合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性意见,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教学标准,通过试点,从考核结果、师生反馈进行诊断、总结,进一步改进教学。
二、研究结果
1.国内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和探索情况。(1)湖南省外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和探索情况。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普遍存在选题与学生就业实际不符、理论研究型选题过多;学生抄袭现象严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没有创新意识;文本可读性较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实习前布置选题;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学生不重视、字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能力差。为解决以上问题,一些学校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毕业设计: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及业务情况设计工作流程和方案[1]。一些学校向企业征集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课题或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题[2]。(2)省内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由于2014年以前湖南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没有明确规定,大部分学校未开展此项工作。2014年高职毕业设计的试点很多属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简化”版,由于学生研究能力欠缺、教师指导尚处于摸索阶段,结果学生作品普遍泛泛而论,东拼西凑、大量转抄或以实践总结报告呈现。2015年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设计成果尝试以方案、作品、工艺等形式呈现,并在初步探索体现综合运用知识、设计过程科学性的具体方式。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进程督查、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了强化。
2.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期间生产、学习情况。高职药学专业的特点是技术性强、就业面广,主要培养具备药学服务、处方调剂、药品检测、药品制备和质量控制、药品购销和管理的能力,能从事用药指导、咨询、健康教育和药品调配、销售、采购、商务服务及制剂生产、质检、质管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实习单位包括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店、药品检验研究单位;除医院外,大多数行业单位因人才紧缺,采取顶岗实习方式,将实习生作为准员工培养。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各岗位中,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进行改进、提高。
本校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已经完成了专业课程及文献检索、医药论文写作等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收集和应用能力。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多分散在各单位定岗实习,工作任务较重且主要偏向于药品生产、质管、销售、服务的某一方面;为较好地达成工作目标,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
3.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标准制定。(1)教育部门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时间应不少于半年。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关键训练项目。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等成果呈现形式。(2)研讨制定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标准。选取6家药学实习、用人单位,征集专业技术岗位负责人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建议,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自主思考能力欠缺,建议避免高深研究,立足于一线技术操作人员的定位,从具体工作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校外实习带教老师、校内专业老师成立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研室,查阅各院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需求,基于产学结合研讨毕业设计教学实施,制定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标准。
4.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试点、改进。将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标准(试行)在我校2012级药学专业94名学生进行试点,并狠抓选题、任务书审核、答辩三大关键环节。在选题环节,校内老师根据企业工作问题拟定选题,学生与企业带教老师商定选题,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切合生产过程实际的课题。在任务书环节,要求学生、指导老师结合实习阶段生产工作任务安排明确时间进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阶段任务,系部逐一审核科学性、可行性。在答辩环节,聘请药学行业生产一线典型岗位的技术骨干担任答辩专家,从设计依据、工作方案的专业性等方面进行控制。经过全程质量监控,2015年我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全部通过省教育厅的抽查,在省内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水平处于领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反映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专业文献查找、计算机文档处理、知识应用能力欠缺。企业反映学生的毕业设计方案鲜少创新性,只有极少部分能帮助解决实际生产工作中的问题;由于轮岗等问题,部分毕业设计与学生的生产工作任务关联性不强。为此,学校在下实习前,将部分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提前集中讲述。将选题安排在实习后三个月进行,严格要求与实习生产任务相结合,且与企业沟通,要求带教老师早期介入。同时组织学生、企业、带教老师召开研讨会,进一步修订毕业设计选题要求、成果要求。
三、结论
1.学校收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切合企业需求,是衡量其培养能力的主要指标。由于毕业设计选题遵循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原则,学校教学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生产需求接轨。如近三年,各级医院都在逐步增设静脉配置中心,据调研,生产的化疗药物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的危害性较大。指导老师拟定选题:静脉配置中心化疗药物的管理方案,经过指导学生科学设计,提出的工作方案对生产实际很有启迪。通过指导毕业设计,还能切实将生产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产品、新方法等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如针对零售连锁药房的实习学生,指导老师提出设计合理安全用药宣教方案,与国家对药品销售企业提高安全用药水平的新要求切合,也满足了企业提高员工药学服务型能力的需求。
2.学生收获。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收获是全方位的,以前学生实习期间自我认知:单调地劳动付出、简单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毕业设计,工作、学习紧密结合,既提高了生产任务的专业性认知,又主动去应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如学生在设计医药公司客户拜访方案、患者用药指导方案过程中,需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生产目标,其药品销售、药学服务能力提升显著。同时,收集生产现场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答辩等过程,提高了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演讲等能力。
3.企业收获。由于大部分药学单位实习生基本上属于准就业状态,通过毕业设计,企业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人员和生产工作两方面。如指导学生针对实习的医药公司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不仅我们的学生得以成长,企业的带教老师也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企业可以借鉴此方案优化库存管理,切实推进了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6,(5):67-70.
[2]舒平生,单以才,段向军.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5):29-31.
An Study o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of Pharmac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tudy
XIAO Lan,QU Gang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00,China)
1.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即研究一节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是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别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着力解决具体科目的教学难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规划阶段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明白这些知识是否值得教和学,何时呈现信息,教材说明了什么,学生是否愿意学。二是怎么教?即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三是教谁?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四是教得如何?即对学生进行评价〔1〕。因此,教学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以及教育研究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他们走进未来工作的开始。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断裂
有学者对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设计教学过程,依赖于教学参考资料、现成的教案,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2〕。多数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在职后形成的。从教1-5年的青年教师,开始教学时往往认为自己在师范教育中没有获得任何有助于教学的知识,放弃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想法,转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向身边教得好的老教师学习;一般从教5年之后,教师才发现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才开始重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3〕。由此可见,职前教育并没有使师范专业学生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能力,致使他们毕业以后仍然不会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与学生需求、确定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师只有经过实践摸索,才能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教师的职前教育与教师的职后成长是断裂的。
二、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
1.毕业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毕业教学设计是实习教师在规定课程计划和标准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以某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对某一学科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内容,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再次实施与评价反思、形成最终文稿的过程。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要经历分析、规划、行动、观察、评价和调整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编制、评估方案工具设计、制定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资源、课堂观察和课后学习效果测评、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案的修改等环节。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所教教科书内容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及其核心,确定学点及重点。教科书分析要把所教内容放在单元中进行分析,注意所教内容与单元内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所在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学习者分析是对所教班级学生状态的分析,包括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认知、情感、学业成就水平等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喜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将要学习内容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困难等方面。学习者分析要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全体与个体的学习特征,要注意所教班级与其他班级以及同年龄孩子的差异。教材分析与学习者分析要相互联系,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与应用性,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即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都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既包括整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也包括具体的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所利用的教学媒体。评估方案工具的设计包括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诊断评价方案和工具,课堂上对学生倾听、互动、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和观察工具,课后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总结性方案与测评工具。评估方案工具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堂观察、课后学习效果的测评都离不开评估工作,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基于评估结果,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等全面反思,然后修改教学方案,在新的班级再次实施、评价、反思。毕业教学设计与日常教学设计相比,它重视前提分析、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将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融为一体。前期分析重视知识的结构与联系、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体现了结构性与研究性。
2.毕业教学设计的步骤与保障
毕业教学设计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联系实习学校、确认教学年级与内容、准备开题报告与开题、结合实习展开教学设计、整理设计资料形成文稿、修改文稿准备答辩、答辩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从第七学期第5周开始,第1周召开实习准备会,大学的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领导与指导教师都要参加。学生与实习学校领导、教师协商决定实习学生执教年级,准备做教学设计的学生要与小学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设计的内容,同时开始准备毕业教学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初步分析所教年级的教材结构体系;大致了解实习学校及所教班级的情况,编制分析学生的方案与工具;查阅所教内容已有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确定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基本思路;明确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设计的技术路线与步骤;初步制定课堂观察、课后教学效果测评方案与工具。学生开始实习后,按照开题报告设计方案,深入细致地完成教学设计的诸项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整理教学设计资料,撰写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页下注释、文后参考文献、附录。标题一般采用“XX年级XX内容教学设计”,也可以加副标题,副标题可以强调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的主要设计思想等。正文的撰写主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依次陈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附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表、课后测试题、两次课堂实录等。学生毕业设计顺利、有质量地完成需要以下条件:一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教学设计。二是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毕业教学设计与实习结合紧密,没有充分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规划;没有实践对规划的检验,就没有进一步的修改调整;没有课堂观察和课后检测,也无法进行评价与反思。三是要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不仅包括大学与小学的指导教师,还有同在一个实习学校的实习学生。
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1.融通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质量
毕业教学设计是学生运用大学课程获得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研究知识围绕实践进行的教育规划、教育反思等活动,它改变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相互割裂的现状,实现了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融通。例如,要做一个古诗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大学古代文学课程中学习过的诗歌知识,学科教学论学习过的古诗教学知识,儿童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心理学知识,还需要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对古诗的兴趣。为了完成好教学设计,学生必须查询相关知识,在查阅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他们学过的知识,也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实习不再只是简单地观摩、实践,而是增加了主动的分析、规划与反思,提高了学生参与实习的自觉性。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感到研究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毕业教学设计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实际的分析、规划、反思、调整的设计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与研究性;二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记录设计过程。它不只是单纯的论文写作,而是将论文写作与人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与人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式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4〕。
2.丰富了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是教师借助于教育理论,对自身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个性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本科生在完成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小学教材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小学生也有了不同于书本层面的见解,形成了个性化的教材知识、儿童知识,在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还形成了教师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自我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教师在实践中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6〕。因此,有了在毕业教学设计中获得的诸多实践性知识,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目前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是由学校或教师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统一进行,但由于学校扩招、考研、找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模式已经显示出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精力投入不够
由于大规模招生,现在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加上现在90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要求较高,导致学生找工作困难,压力增大。特别是一般的普通本科学校,没有专业和重点大学的优势,找工作更加艰难,使得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都忙于找工作,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甚至会出现有些学生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当成“副业”,随便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
2学生数量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纳
大规模的实习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外由于企业效益、技术安全、生产安全等影响,企业不愿意也没有时间精力接纳毫无实践经验的大规模学生实习。而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如通过各种手段联系企业,缴纳一定的进场费,才得以让学生勉强进场进行短暂的实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3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
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毕业实习,两个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抓不到重点,因为学生在实习时还没有进行毕业设计,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应用不到毕业设计中,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又没有重点去研究,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的目标不明确,效果难以保证,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也对将来的工作方向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
1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现在企业招聘时间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期中就开始招聘工作,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完善,将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在前三学年尽量紧凑安排,适当减少第四学年的专业课程,在第七学期十月一号前完成所有课程的授课。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到第八学期开学期间以利于学生集中进行招聘就业工作,并在这段时间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要求,第八学期开始就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安排不仅能够保证课堂的上课质量,也能保证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效果,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优质就业。
2建立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就业方向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之后根据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实习单位,并聘请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导师,与教师一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能够为学生建立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有信心。
3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方向一体化
如果毕业设计内容与就业方向不一致,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对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没有应用价值,导致就业时专业不对口,而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定了毕业设计题目,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内容不融合,也会导致学生就业时以致将来工作的不顺利,所以要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实习意向及企业的需求拟定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实习和设计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完成,一边实习一边做设计,一边了解企业的需求,累积就业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实习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毕业设计内容丰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4提供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敢于竞争,但心理抗挫能力弱,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临近毕业期间,学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不良的心态,所以要在第四学年相应的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
三结束语
[关键词]毕业实习;创新;人才培养
一、高校毕业实习与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不衰的动力所在,创新的开展需要依靠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高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高技能人才和传播先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现阶段,高等学校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目的,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铸一批批的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出服务于社会大众、适应当前社会以及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有用之才,而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方案里的一个重要的具体的内容,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论和运用实际技能的一个平台,是为了大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之前的一个必备的阶段之一,其经历会影响到大学生今后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其深远的意义具有以下几点内容:
1、建立大学生毕业实习环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主要是以理论讲授课程为主,理论性相对较强,但是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与经验,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缺少一种竞争优势,而建立起来一整套完善的大学生实习环节的内容,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利平台,帮助大学生积累今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水平,使其具备一定的相关操作能力和技术,为将来的毕业和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2、建立毕业实习环节的创新内容,有助于提高和解决大学理论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
目前很多专业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而社会需求更多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通过建立毕业实习环节的创新,建立相应的实习政策和措施,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实习活动,使得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理论学习方面的不足,进而找到差距,通过自主学习拓展眼界与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让理论与实际需求联系的更加紧密,从而丰富理论知识和内容。
3、建立毕业实习环节的创新内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上学为了更好的就业,而加强实习环节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合目前就业形势的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型、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毕业实习就可以弥补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大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积累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4、建立毕业实习环节的创新内容,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理论水平和研究价值
一般情况下,毕业实习期间都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这是对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理论水平的一个考查。不同的专业需要有不同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才能完成,需要积累不同的材料和问题。大学的毕业实习期是一次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为了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就需要有针对性的积累原始资料和数据,掌握好第一手的材料,使得毕业论文(设计)更加具有理论和科研价值。
而司法警察院校培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警官的摇篮,是准警官的教育和培训基地,实习环节是各类司法警察院校的必修环节之一,是通向工作岗位,更好的适应未来形势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毕业实习的创新性要求是目前司法警察院校的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所在。
二、目前实习环节出现的问题与情况
1、毕业实习场所紧张与学生实习需求的情况
随着近些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学生入学率逐年提高,每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的增长,毕业生实习基地和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基本要求,由于实习场所和地域的限制,每个实习基地的容量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习全过程,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和时间不能真正的参与到实习过程中去。再加之实习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慢慢滞后,影响到学生实际的实习过程。
2、实习培养方案的时间分配设置不合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的实习期间往往安排在第八学期的开学一至四周左右,也就是在大四的下学期的开学期间(三月至四月左右),但是这些时候往往是大四毕业生考研的复试阶段或者是考取公务员的面试阶段,所以有些学生为了考研或者是找工作的关系,往往放弃了毕业前的实习过程,往往会流于形式,象征性的到一些实习场所走走过场。
3、实习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毕业生的实习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专职教师队伍担任毕业实习期间的教学指导任务的安排与执行。这个角色是沟通毕业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实习与实习单位的任务与安排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目前实习教师队伍年龄分布的不合理,老中青的配备不协调,有些实习教师队伍中年轻化,因为才走出校门时间不久,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来,所以缺少丰富的实习经验。
二、改进实习环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目标
1、加强与各个实习基地的紧密联系,用“走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宏观指导,做到合作与创新
各个实习基地是学生实习的场所,是最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地方。一方面,可以继续加强与各个实习基地的实习联系,分批分次的参与实习全过程,以便使学生真正的把书本的内容融入到实践环节中去,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拓展与其他地方实习场地的联系,广泛的加强与各个省市的实习场所的沟通与协调,给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实习场地。
其次,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让各个实习基地的人员到学校来进行学术交流也是一种创新。实习基地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阅历深,对于基层的情况了解较多,可以掌握第一手的详实资料,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校来进行交流,形式和方法可以是讲座或者是互动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基层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一套思路,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掌握工作方法。
2、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创新
实习环节很重要,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和学科门类的要求,进而安排进行灵活的实习时间。比如,可以把实习时间分散安排到不同的的学期里面,可以利用在大三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的假期里提前进行实习环节的内容。同时,可以推进研究型与综合创新型课程的培养方案设置,合理安排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授课比例,一些实际动手操作的内容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完成,适当的增加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安排。
3、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和评价标准的创新
首先,在年龄的构成上,实习教师应当以老中青三代为基础,以老带新,重点培养年轻教师的骨干力量,形成合理的实习队伍比例。年轻教师富有朝气,可以更好的与实习生进行沟通交流,拉近距离,从而更好的完成实习内容与实习计划。
其次,在师资结构的构成上,应当以各个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实习教师队伍,各个学科可以互相渗透,实习教师通过互相切磋交流,把实习期间的先进经验和内容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科间的学术沟通和渗透,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科的理论研究的创新。
再次,在毕业实习考核评价标准上,要改变以往的评价体系,要更加突出实习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相应的实习奖惩机制来鼓励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多鼓励学生与教师的实习创新内容,改革学生评价考核方式与方法。
5、加强实习经费的保障力度,保证实习环节的顺利开展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扩招的等实际因素,会造成实习经费的投入不足。实习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实习经费的大力保障和支持。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一整套合理的统筹实习经费的管理办法和内容,增加管理的规范化和责任化,加强对实习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得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保证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6、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职责
学生的实习期间应建立相关的实习教学指导队伍,以专业负责人、教授为主,实习基地的负责人兼任,共同研究、制定专业的实习计划与教学方法,提高实习过程中额科学决策的合理化与可行性。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习方法、实习内容、实习情况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讲授。这样可以使得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习方法的提高。
7、加强实习教材的规划与创新
由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理论知识发展的不断扩大,知识的普及程度和更新程度不断加大,在实习过程中一些教材的更新程度往往不能跟上实际的实习需求,所以加强实习教材的创新性和持续性往往显得尤其重要。需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实习教材的制定、修改、编审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实习水平和实习要求的教材,更好的满足实习期间的理论指导。
三、实习环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的基础所在,而其关键性在于要遵循培养教育人才的规律,不断的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优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在2012年1月教育部、宣传部等多部委联合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毕业实习的环节是把掌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动手、动脑相结合,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司法警察院校培养着国家的未来新的建设者和栋梁之材,其自身肩负着提高警官的综合素质和提升警察队伍整体形象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以及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23-02
当前本科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竞争由激烈向残酷转变。表面上看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本科毕业生井喷式增长,造成人才积压,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本科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因此,高校如何按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很多高校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运作中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高校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支持并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很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理论课程学分多、课时多,而实践课程数量少、学分课时少,能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用得上”的实践课程就更少了,无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也有高校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例如有的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设计一定比例的实践学分,有的还专门设计了实践周、小学期。但在实际执行中,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具体实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学实践周或者小学期中没有安排实践课程或实践课程较少,或者简单布置调研任务后,仅要求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整个过程不负责学生实践调研单位的联系,不负责学生实践的指导,教师仅在评阅调研报告后给个分数就算完成了实践环节。
(二)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师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多数教师尤其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水平高但缺乏实践和职业训练,虽然有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互动,但多属纸上谈兵。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历和经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难度较大。
(三)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构建c课程体系的设置紧密相关。目前本科生课程体系中即便收集了实践课程,也存在实践课程设置随意,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差的现象。往往是教师能开出什么样的实践课程,就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什么样的实践课程,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实践课程间联系不大,做不到“进阶”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的实践教学采用计算机模拟,在计算机上运行课程软件,模拟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但这种模式只适合于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初步培养,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四)毕业实习效果差
很多高校本科生只有一次毕业实习,一方面次数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毕业实习多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理想,无法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目前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许多企业认为学生实习是负担,实习生来单位工作会扰乱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即使通过关系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存在要么收费过高,学校无法承担,要么时间太短,学生走马观花等问题,实习往往收效甚微。同时,学生对毕业实习也不重视,在实习单位很多时候就是“打杂”,学生往往应付了事,只要能拿到盖公章的实习证明就可以了。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使得毕业实习的原本意图――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无法体现。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点思考
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需要在大学教育中融入大量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并保证实践教学的比例
培养方案制定可以借鉴CBE(Competency based ed?鄄ucation,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胜任岗位要求,围绕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来设置课程,决定教学方法、内容及考核方式,保证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实践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遵循能力结构实践化的设计思路,保证实践教学的学分和课时比例并落到实处。安排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恰当比例的校内外实践课时和学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面对实际问题、接触真实企业。通过实践教育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设计科学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基于用人单位对人才及能力的要求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从创新和实践能力上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必须与用人单位合作,即由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相关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学生发展,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做到“三赢”。
其次,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学生能力的“进阶”式培养。从认知、体验、培养、提升等不同需要系列化设置实践课程。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应当主要以学生对企业实践的认知实习为主设计实践课程,二年级则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体验为主设计实践课程。一、二年级实践时间安排不用太长,三、四年级则应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并增加时间,使实践课程的设置做到让学生的能力从合格到特长再到自我发展。
(三)建设实践性强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注重教师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实践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或参加企业的科研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让教师不仅能丰富授课内容,而且可以从社会需求以及提升业务实践能力上指导学生。例如,在对某高校的调研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四年有一个学期的“企业实践休假”,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高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引起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教学能力的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这些实践导师结合自身经验能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的导向性、指导性和咨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四)改善毕业实习效果
学校要灵活安排毕业实习的时间。考虑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需要,很多高校在第七学期安排的课程不多,可以考虑缩短第七学期的教学时间,适当提前结束。例如有些高校第七学期教学周数只有13周左右,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安排考研、找工作、找实习单位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毕业实习效果。本科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实习后发现自己学识上有欠缺时,已没有弥补的机会了。可以考虑将实习模式改为理论学习+企事业工作/实践+重回校内学习,即课堂―企业―课堂,当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学识不足时有机会再次回到课堂有针对性地学习,弥补不足。
(五)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学校要和企业建立全面合作P系,形成深层次和长效型合作,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合作中应让企业得到实惠,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如双方签订协议,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践,学校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导师,享受学校教师待遇,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既用于学生实践教学,也用于企业员工培训,节省企业培训成本;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完成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在校培养,企业则负责“较强的操作技能及企业文化”的培养,既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又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三、结语
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应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注重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构建教学体系,编制体现“基础扎实、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8).
[2] 于文翠,赵岩,郝洪云.创新型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实践[J].才智,2016(25).
[3] 何文广,李伟,刘桂波,国绍文.高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注重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7]。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在实践教学程序上,一是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二是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达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的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计划中将基础课实验内容单独设置、独立考核,在实验课程总门数增加的情况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呈递增趋势。目前本专业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的比率大于9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的设置及引导,给予学生选题的主动权,让学生选择感兴趣、有意义并可行的实验项目。2)明确实验设计要求,规范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方案。3)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好现场指导。4)执行实验方案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筋想办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学会及时调整实验方案。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体系中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和实验效果以及数据分析。
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有为期各1周的有害气体控制工程、除尘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共5门课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内容,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总体设计、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工程绘图和综合表达能力。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中,一方面充分注意到要发挥课程设计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做到二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时,注意发挥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求指导教师尽可能从近年参与或有关设计部门的实际工程中筛选出题目。为使同班同学拿到的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要求相适应,我们仅对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使题目的总体难度相近;但在内容与设计路线上有较大的差异,做到分组设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某一工艺的兴趣,自主选择题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说明书,二是一定数量的图纸。图纸是一门工程语言,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对环境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课程设计的成绩组成中不仅包括设计成果,还包括总体设计过程和答辩效果。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密切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生产实践教学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又是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通过为期3周的生产实习和为期2周的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是巩固所学的火电厂动力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火电厂生产过程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和性能参数,熟悉火电厂污染物的种类和产生机理,熟悉电力环保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控制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生产实习重在认识电厂的生产全过程,参观电厂的生产设备以及运行维护情况;毕业实习重在化学、环保车间的参观学习,强化专业课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我校一直与几大发电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的教学、实习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实习基地,比如河北的邢台电厂、邯郸热电厂、马头电厂、西柏坡电厂、保定热电厂、唐山陡河电厂等。目前,各实习基地已建立整套规范化的实习管理制度,学校结合电厂实际已制定了符合现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的实习计划和实纲。在学生实习出发前,学院、教研室和带队教师组织动员大会,明确实习任务和具体安排;学生进厂后,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讲解安全规程,要求学生通过安全规程考试后才能参加后续的实践活动;参观过程中,由实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处理流程、单体构筑物以及某些功能实验室、和主要的实验仪器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接待单位的人员进行交流。另外还安排学生到车间班组跟班运行,顶班上岗,实际体验电厂的运行过程,学生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和交流,以开阔视野,改变了以往的实多停留在走走看看的层面上。此外,将实习成绩的评定进行量化,把参观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相结合。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