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遥感测绘;测绘工作;测绘技术
一、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二、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的现状
1遥感工作资金造价价高
遥感技术在工作中价格较高也是制约遥感技术进一步普及应用的重要问题。伴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从实验阶段走向技术应用阶段,其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环境资源检测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反观当前的各项测绘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反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角色。主要原因就在于应用遥感技术花费太大,造价太高,因而我国应用遥感技术的领域主要是在重点部门的重点科研项目,比如说运用遥感对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勘探等进行测绘,而一般的工程地质检测、煤矿开采等应用不多。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制约我国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之路,必须亟待解决。
2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测、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的优越性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地质灾害研究事业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因而提高遥感技术信息源的空间分辨率,对于加强数据、的准确性、拓展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测量水平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当前的遥感信息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信息源空间分比率较低,导致遥感技术对于微观事物的检测精度不高,只能局限于宏观范围的检测。未来对于信息源空间分辨率的研究,是推动遥感技术发展的关键。
3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从遥感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而且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在拓展。但是就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范围不够广泛,遥感技术在当今依然是一项不为人所熟知的测绘技术。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测绘工作,比如地形地质勘测、工程勘探等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对于遥感技术还比较陌生,对其应用就更加受限制,观念上的制约以及对遥感技术的不熟悉制约了遥感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也不利于遥感技术的大力推广。
(1)当前的遥感技术功能已经波及到许多勘测领域,其全天候、实时性以及监测数据受人为干预较少的优势是传统人工测绘技术难以达到的,测绘数据的精度高、误差较少等也会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果许多测绘领域依然采用传统的测绘手段,遥感技术的功能就难以全面体现,将不利于遥感技术的深度开发,挫伤遥感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2)遥感技术应用不广泛也不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遥感技术是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他体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现代空间勘测和开发中的诸多优点,并且是对空间信息技术功能的具体体现和延伸。遥感技术需要GPS技术进行空间导航和定位,这直接影响着遥感技术定位和勘测的精度与准确性。
三、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1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1)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研究的鼓励和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遥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比如,利用政策优势,鼓励相关部门在开展测绘工作者运用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从示范性试验阶段推动到大范围应用普及阶段,使遥感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技术的优越性,对传统测绘手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开创。这将会大大推动遥感技术与实际测绘工作的联系水平,不仅有利于遥感技术发挥其测绘水平上的优势,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掘遥感技术的弊端,从而推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2)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
2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与传统测绘工具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1)遥感技术覆盖范围比较广,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区域的地理情况,获得全面的资料数据;(2)遥感技术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这是遥感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遥感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支撑,完成空间导航和定位之后,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所检测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检测,比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检测,可以获取全面动态的检测数据和画面,从而为矿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3)遥感技术受人为干预比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所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传统测量手段受主观因素干扰比较大,因而测量的数据会出现误差累积、偏差较大等问题,但是运用遥感技术会有效规避人力测量的劣势,误差不累计,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例如在矿区资源监测与定位上,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资源所在范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不科学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遥感技术的上述优点使其在许多测绘领域展现出其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拓展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会大大拓展,遥感地质、环境资源监测、气象、灾害检测乃至工程矿区勘探测量中的遥感应用也必会进一步拓展,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覃永勤.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调查;矿产资源监测调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61-2
0 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方面和领域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执法、土地变更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国土资源管理问题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深入运用,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应用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领域,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最初一般应用于遥感地质填图,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到地质环境调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处在无法替代的地位,有效地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规划、矿产秩序管理和有效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勘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1.1 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有效方式,遥感技术的信息量丰富、信息获取周期短,并具有多光谱的特性,所以,它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MSS卫星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便开始应用于全国土地概查工作当中;80年代后期,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90年代初,全国县级土地详查工作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展开,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诸如QuickBird,IKONOS,SPOT-5等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当中,在全面展开利用动态遥感进行土地监测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全国的土地遥感监测体系。
所以,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级政府也逐渐开始顺应形势,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SPOT2.5m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等标准规程,2005年,国土资源部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规模化高效土地资源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等各种遥感高端技术的研究;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了大量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使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 在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道路。在地质灾害,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调查研究中,遥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被充分发挥,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救灾工作时,我们利用机载遥感资料进行震后相应的救灾工作,而且利用高科技的1:1万航片制定了相应的震害图,在唐山地震的营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救灾工作效率,能够节省时间和资金的耗费,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灾害地区的受灾状况。
除此之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遥感影像技术也被利用于有效提取并分析活动性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信息,从而获取汶川地区地面断裂、冒沙和位移等各种地貌的直观画面和直观情况分析,从构造规模、地质活动程度等各个方面有效分析出余震发生的种种情况及其危害程度,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并且《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的出版,也是以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各项资料为依据而制作的。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容易发生震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帮助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分析,充分地了解已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地区地质的破坏程度,做好防震救灾工作。
1.3 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一般利用搭载于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监测各类地物的光谱特性,取得相应的图谱合一的信息。所以,它被充分地利用到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的各类监测活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
随着AIS-1的出现,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由多光谱的定性描述向高光谱定量物质组成鉴别进行技术跨越,至此,我国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逐步开始应用到地表岩石、矿物的具体识别与填图当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对多个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和监测,基本查明了进行监测的区域各类矿种能够进行开采的具置、废弃物分布状况等,并方便进行各类执法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类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1 数据资源不够丰富
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资源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显得尤其重要,虽然它已经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科技和资金等问题的限制,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数据的卫星源却很少。在国内现在虽然有“遥感三号”、“遥感四号”等能够有效用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但这些卫星分辨率具有相对较低、成像周期长等缺点,所以不能完全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因此,我国一般从国外购买相应的遥感数据和遥感资料,因此,高质量遥感数据资源十分珍贵,我国自主获取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的各种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才能获得更好的遥感资料。
2.2 遥感技术实力薄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目前,遥感技术能够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十分成熟的科学研究。而目前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必须在充分满足管理和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但目前基于纹理的分类和信息提取技术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空间发展。
3.1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一般来说,国土资源部每年对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许多省市进行监测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随着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各类特征和优势,十分有利于相应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些地级市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土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其趋势是省级监测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地级市进行监测的次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基本实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产业化经营和应用。但由于种种限制,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常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技术对于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获取国土利用问题的各类资料,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遥感技术需要避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其具有全天候穿透能力等优势,这样将会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和调查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3.2 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光谱信息层次丰富、波段窄、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做到反复演示某些指示矿物的丰度,将使遥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监测方面,成为地质及矿产资源找矿、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3.3 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针对目标区域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而且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逐步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并可逐步应用于地震前期的监测,今后,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灾害,一般需要在使用卫星系统的基础下,以航空、地面等多种监测为主要的手段,进行全天候、多时相的连续观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4 结语
在利用国土资源遥感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好调查与分析研究的结合、遥感技术与常规方法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推广,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有效利用遥感技术不仅有着很强的可行性,而且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一定会为国土资源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承蕊,张和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1).
[2] 丁建华,肖克炎.遥感技术在我国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2).
[3] 谢慧芬.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3).
[4] 王文卿.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测绘通报,2009,(6).
(一)“遥感”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对于“遥感”的定义为利用遥感器装置对地面物体进行探测,得出待测物体的相关性质,根据待测物体对于波谱产生的不同反映而识别出地面上的待测物,它有从遥远的地方感知物体的含义。遥感技术主要是指空对地的遥感,也就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装置,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探测,并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以及判读,对地球表面资源与环境条件进行检测技术。
(二)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1、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数据资料
由于陆地卫星的轨道为910km左右,而遥感技术所应用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所以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较大范围的数据信息。
2、遥感技术获得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能满足时效性要求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因此对于卫星所经过区域的自然现象能够获取到最新的资料信息,以便及时更新原有信息。或通过对待测物体信息资料的变化对比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实地测量的劣势显而易见。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由于遥感技术基本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所以航天遥感技术对于待测物体的各种信息资料能够做到方便及时的获取。尤其是对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沙漠、沼泽和山高路险的地方。
4、遥感技术所获得信息的手段较多,信息资料庞大
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目的,为实现这一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得信息。同时对于地区的内部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波段对于物体的穿透性来完成。
二、遥感技术与土地管理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
通常,波是指振动的传播,电磁波即是电磁振动的传播。根据波长的长短可以把电磁波的波段进行划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磁波的波段主要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按照波长由短至长依次划分)。穿透力越强的电磁波波长越短,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的光谱段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技术。太阳所发出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因为它是电磁辐射源。当太阳照射出来的光从宇宙空间穿过大气层到地面的时候,大气层会对太阳光进行吸收以及辐射,因此也造成了太阳光的衰减。大气层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辐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大气层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像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地面上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产生反射、吸收以及透射、辐射电磁波的特性。每种待测物体的特性以及照射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其对照射光的反射率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遥感信息的应用分析已经从静态分析向动态监测过渡,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与分析,遥感技术也逐渐向高空间分辨率以及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遥感技术的充分发展可以减少野外作业和目视解译的工作量。
(二)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指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它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由立法机构将国家意志表示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体现,国家各级管理机关贯彻执行。土地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利用和节约土地,使这项不可再生资源能长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发挥作用。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更科学、更精准的管理,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我们高效节约利用土地,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气象、地质、水文、军事等领域。在未来的一定时间里,遥感技术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在给人们提供快速、及时观测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相互配合使用将会逐渐使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的变更调查和复核检验
近些年我国在土地变更调查事业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得到的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差错漏现象仍然很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遗留问题将会逐渐增加,数据的时效性难以保障。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其应用已成必然。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应用遥感数据,土地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出变更图幅的具置,并且这一工作可以在室内展开,然后根据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具体变更资料便可以进行变更。它在工作效率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另外通过遥感技术所获得的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的复核工作,可以快速及时的发现遥感数据和实际的变更资料之间产生差异的真实原因。
2、遥感技术在进行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中同样可以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城镇地籍图和地籍影像图,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网络,这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利于土地权属管理,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
3、利用遥感技术配合土地执法检查
土地执法检查中应用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因监管缺失而造成的隐漏或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可能的把土地违法行为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
4、利用遥感技术辅助规划部门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目前,规划部门所具备的只是各区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文本和图件,至于其具体执行情况却很难获悉。有了遥感数据以后,通过得到的影像图,规划部门可以对各地的执行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进行宏观层面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遥感技术;矿山;资源管理
在当前的矿山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必不可少,遥感技术能够在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提供全面、准确、丰富的资料。矿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矿山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的资源,所以人类便大量地对矿山进行开采。以往的开采方式比较落后,由于采取比较落后以及不合理的开采方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不能实现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为了便于更好地对矿山资源进行资源管理,遥感技术便渐渐地应用于矿山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原理是先通过专业设备采集具体的遥感影像,这些遥感影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准确的信息,能够对于矿山的后续开发工作提供便捷,然后再进一步对区域进行分析,制定详细的资源利用方案,这样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极易形成的问题会得到预防,然后借助宏观的动态监测,实时分析获取的信息,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最终实现矿山资源管理的合理应用。近些年来,遥感技术的商业化不断深入,遥感技术更是突飞猛进,目前的遥感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矿山进行收集信息,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总部,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矿山资源进行实时的全面的监测。通过合理的在矿山资源管理中运用遥感技术,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1遥感技术在矿山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遥感技术是一门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和生物、地学、通信科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遥感技术在我国的矿山生产和管理领域已经应用的相当广泛了。在矿山生产的过程中,会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矿山的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其长久发展,切不可只图眼前利益,要注重保护矿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矿山的环境进行监测,然后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当前的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渐渐地走向成熟,目前的卫星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已经能够达到对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的要求。通过收集通过空间站传回的遥感影像,然后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数字分析,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生成环境现状污染报告及相关分析,得出生态污染具体区域,然后分析相关因素,获得全面的信息。随后依据遥感影像得到的实际信息,分析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物是通过什么途径扩散的。其中,对于水的遥感是通过水体在一定的遥感波段上不同的光谱特征(反射率、亮度、颜色等),从而得到关于水的污染情况;对于地表的信息判断是通过观看遥感影像的颜色、纹理、亮度等来判断矿山的坍塌情况和地表情况等;根据本地区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并且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得到了关于污染扩散的实际情况了。遥感技术主要针对矿石开采时寻找地域、采矿周边环境的监测、绘制矿山具体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并且提供收集信息的技术支持。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针对矿山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然后进行决策,并且可以随时对其开采环境进行监测,保障施工的安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提供上述一系列服务,提高了采矿的科学性,大大增加了采矿的安全性,提高了采矿效率。到现在为止,遥感数据源的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数据的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它们的定价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选择数据源的时候,在能够保证监测精度和矿山要求的情况下,要尽量地选用比较便宜的遥感器,不用要求分辨率达到最高,能够符合要求即可。比如,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便能够准确地显示露天开采矿山等工程;比较高的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一般用于观测矿山中的具体细节以及小型土地等细节内容。
2矿山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要想能够监测矿山的具体环境如何,需要对相应的环境进行遥感影像的拍摄工作,并且遥感影像的分辨率还要符合规定,随后进行图像处理来实现图像数据的转化,结合矿山周边的实际情况,得到矿山环境变化的直接信息。加工处理遥感图像后,然后根据需要,研究区可以划分为植被、废石堆、住宅区、工矿用地等等。之后在遥感图像上对所研究矿山的这些类别进行确定,确定样本感兴趣区进行灰度值统计,得到子样本的特征。最后根据子样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
3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缺少数据源矿山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多时相和分辨率较高的遥感信息源,然而当前能够提供如此大范围的多时相遥感数据卫星源还特别的稀少。虽然国家正在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多时相遥感数据卫星源稀少的问题。当前的解决办法是收购国外的多时相遥感数据卫星源,但是遥感数据的接收受到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便出现了在大范围内接收的困难可能性比较少,虽然说雷达数据不受天气影响,但是雷达的相关技术相当的不成熟,离实用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遥感技术还是比较适宜应用于矿山资源管理中。3.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提取水平较低尚不具备核心技术,自动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平还不高。现阶段,遥感影像数据的自动分类算法及其计算的适用范围还有限,依据纹理的自动分类和提取信息技术的水平还不高,尚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并且当前遥感技术对土地的监测工作,依据的遥感数据必须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只有这样才能提取出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的土地信息精度。
4遥感技术在矿山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叫做高光谱遥感技术,该技术推动了遥感技术在勘察矿产资源和开发应用方面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光谱使用成像谱仪能够同时得到地物空间信息、光谱信息和辐射信息,并且该图像具有层次丰富多样的光谱信息,并且信息变化量随着波段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知看到,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将发展成为该行业主要的监测手段。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的生产和管理中的许多方面,遥感技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遥感技术主要针对矿石开采时寻找地域、采矿周边环境的监测、绘制矿山具体方案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并且提供收集信息的技术支持。因此当前应该加大遥感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便于矿山的开采。
参考文献:
[1]汪金花,李玉凤.遥感技术在矿山资源管理中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9):25-26,41,47.
[2]王文卿.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测绘通报,2009(6):38-40.
[3]褚进海,彭鹏,李郑,贾丽萍.遥感技术在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09(3):194-199.
[4]王瑾.浅谈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和发展[J].吉林农业,2011(9):61-69.
[5]钱丽萍.遥感技术在矿山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4):5-9.
[关键词]遥感技术遗产保护遗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5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41-0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逐渐的被信息化,尤其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运用,更是将这个时代的信息化发展诠释的淋漓尽致。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这两部分的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显不同,但是物质文化遗产如:我国西北部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大遗址管理与保护显得尤为困难。运用传统的保护方法,必然不能获得遗产的动态变化及实时监测数据,最后导致保护与管理落后于实际的发展状况。在这一发展情形下,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其中利用遥感技术对遗产进行动态性、实时性的监测,及时的反映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并根据检测数据制定应对措施,对于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必要性
1、 我国文化遗产的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面对的众多文化遗产保存状况、样式与分布范围也是非常复杂的。我国从东到西,由南至北所分布的文化遗产的大小、种类及存在形式是多样化的。而在现今我国日益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形下,运用传统的保护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为可能。遥感技术能够通过三维信息的空间定位,通过人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2、 遗产保护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在遵循“五位一体”建设理念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遗产的建设。遗产保护与管理作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存在者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对遗产本身存在很大的危害性。而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不接触遗产本身的情形下,通过激光技术、雷达技术等对其保存现状、空间布局、病害发展、环境变化等分析,并及时的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
3、 信息化社会建设的必然性: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高科技信息和先进技术实行应用与管理,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生产生活之中。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普及网络化,实行未来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可能,所以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应用的系统框架建设
在现今遥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并不是单纯的应用,而是与GPS、GIS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的,所以其在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应用的系统框架必然与GPS、GIS相联系,具体如下:
1、 基础网络支撑体系的建设:此部分系统的建设是遥感技术运用的基础,只有网络支撑体系在相应的遗产存在区域建立起来,遥感技术才会有应用的可能性。
2、 基础数据建设层:这一部分的建设要求数据库的建设与特定区域遗产存在的硬性数据相结合。具体的就是在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层的建设要在文物资料及空间存在相结合。
3、 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实时动态监测收集遗产变化前后及变化中的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及应对方法。
4、 标准支撑体系的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必须注重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在标准的规范及数据指标下进行监测保护管理。
5、 安全支撑体系: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我国的专利发展权,加强对其安全性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安全支撑体系的建设包括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部分。
6、 信息应用服务层:遥感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最终是通过建立文化遗产综合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建设是通过遥感技术与GPS、GIS三种技术综合在一起进行运用的。特备是针对文化遗产变化后的状况进行定位、监测、管理。
三、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存在问题:
① 可视化问题: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与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相关的数据的调动速度比较慢,数据的处理也比较慢,或者数据最终处理的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很大的出入,导致数据的可视化应用比较困难,无法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管理。
② 遥感数据转化速度慢:在现今大数据发展的情况下,数据转化信息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但是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数据从采集、分析及转化提取阶段的速度比较缓慢,不能够及时的向有关人员反馈信息。
③ 模型建设的精度比较低:遥感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是在标准支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文化遗产存在需求进行专业性模型的建设并加以运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模型的建设精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难以进行分析和运用。
④配准精度低:文化遗产由于其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及表面的复杂性,在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激光、雷达的衡量、测验对于其保护与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配准精度对于精确的测量遗产存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情况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而言遥感技术配准精度是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定位及数据的获得,然后通过图像纹理与相关数据进行配准,然后通过对比发现文化遗产存在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比文化遗产表面形式存在的复杂性,所以导致的配准精度比较低。
⑤软件处理功能弱: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基本上依靠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分析的,这就要求建立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相应的软件,且对软件的设计与使用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相应的软件的处理功能不具针对性,不能及时、准确的将遥感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行速度慢,处理功能弱,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2、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是当前及今后发展的必然,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必须结合文化遗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① 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注重数据库建设的标准性及高科技性,运用数据压缩的方法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数量,加强对不同形式文化遗产表面数据信息的采集,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质量与精准度。
② 加强研发力度,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模型较高的数据库,并且广泛的收集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的信息,开发能够适应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高速度、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软件,力图从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软件的建设两方面提高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③ 加强信息应用服务层的建设,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适用性较强的三维图像定位及应用方法。此种方法的建立最大程度能够实现图像纹理与文化遗产实际的存在状态实现精准贴合,达到遥感技术应用的逼真效果。
④ 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充分结合文物遗址历史、保存现状及病害的基础上进行。在我国现今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利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不同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数据库及应用软件。
小结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是其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结合遥感监测数据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应的遥感信息管理系统,并且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存在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将遥感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之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社周.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6):56-58
[2] 徐彬彬.3S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
[3] 聂跃平.遥感原理与方法及其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J].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水土保持 荒漠化 3S技术 防治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由于遭到破坏,导致我国生态资源出现紧缺的现象,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3S技术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的问题,这也是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3S技术主要是指遥感技术、地理环境系统以及定位系统,地理环境技术可以成为分析区域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定位系统能够对环境监测进行准确、及时的定位,遥感技术能够为环境监测与调节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将3S技术合理的应用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防治当中,可以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实现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的实时管理。
1 3S技术的概述
3S技术具体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伴随3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之间进行不断融合,从而实现3S技术的整体效果。遥感技术具有综合性的技术特点,能够有效搜集地表层的具体信息,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处理摄影、传送、扫描等工作信息,有效对环境信息进行准确预测,我国现阶段在资源调查以及环境监测工作中通常采用遥感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管理相关地理信息,并且对地理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等,还能够对其进行重新分析和组合。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卫星实行全方位的定位,我国现阶段的野外监测以及土地考察等全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述
水土流失实际上指的是人类对土地环境的无节制利用,尤其是对我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从而导致土壤的地表覆盖物受到人为破坏,土壤遭到破坏的同时致使土质养分流失,最终将会出现岩石的现象,水土流失具体可分为重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风力侵蚀三种现象。水土流失是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并且能够与土壤环境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是由于我国人类生产的活动逐渐增多,对地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的同时,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致使我国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的治理主要是针对于我国防风固沙的工作,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干旱地区出现半干旱、干旱的土地资源退化等现象,这类现象的主要成因在于当地环境出现变异,人类不节制的开采活动所导致,荒漠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此外,非荒漠化的环境逐渐向荒漠化的环境转变是其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伴随我国荒漠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荒漠化直接对当地的土壤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当地土壤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对当地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具体防治运用
3.1 遥感技术的防治运用
我国在未应用遥感技术前,实地调查是开展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手段,在具体应用遥感技术后,有关部门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来开展防治工作,从本质来看,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与实地调查是相等的。遥感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遥感影像的复合技术,对具体监测时的准确度大幅提高。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地来说,其所具有的地理环境以及植物也大不相同,复合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形成完整的光谱变化图,经过专业人员的比对和分析,可以有效保证其准确度[3]。与此同时,通过遥感技术的监测手段,最终可以形成科学的防治图像,以用来指导防治工作的具体展开。
3.2 地理信息系统的防治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发源于20世纪,属于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在此系统中,拥有一个完善而又具体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该监测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持,利用其独特的监测系统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为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具备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功能;其二,在具体分析数据时,采用独特的地理模型,可以对实时动态进行分析,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其三,在进行地理信息分析时,将由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使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得以实现。在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中,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完善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保证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展开。
3.3 全球定位系统防治运用
RTK技术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一种,可以有效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并得出相关的土地现状图。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将具体的施工工作完成,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展开。水土流失具体分为两种情况:自然流失和人为流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有效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4]。此外,还可以对水土保持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水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4 结语
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是我国需要重视的一项长期工作,我国当前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依然需要继续治理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空气环境和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必须依托于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科学设备,其中3S技术的实时监测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通过3S技术的具体应用,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网络,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带来了科学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 申贵旭.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2] 薛月园,周俊.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8).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遥感技术;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240-01
1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工作中的优点
在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工作中,对于人工巡测的技术而言,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像在较短的工作周期内,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对研究区域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并且不会受到云雾、冰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在技术层面上做出了有效的拓展;其次,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文水资源的勘测时,不会受到地域性的限制,并且恶劣的天气状况也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周围环境对其勘探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做到全方位的收集工作;最后,遥感技术搜集资料较为快捷,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勘探区域形成全球覆盖成像,缩短了探测周期。
2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工作中的应用
2.1 蒸发量的监测
作为一种物理监测手段,蒸发量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对地表的能量,以及其质量转化进行监测的内容,在当前,蒸发量监测主要是利用卫星来进行实现的,在这项监测内容上,卫星监测主要包括能量余项法,以及统计经验法,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蒸发量监测,还可以利用卫星的运动遥感信息模型,来进行精确化的计算。借助遥感信息面模型来展开计算,可以将实际的环境内容,与不同的模型特点相结合,当然,这里可以将模型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像一层模型可以应用到地表上的土壤情况和绿植情况,而第二层的模型,则可以对地表上下之间的余热进行监测,建立多层的模型,可以对土壤进行多层次的区分,达到细致化的研究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当前使用的蒸发量监测模型较为先进,能够对一些不够均匀的地面,达到深入的计算。
2.2 降水量的监测
在降水量的监测工作中,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对降水量的监测精度更进一步。像当地面的雨量站较为稀疏的时候,可以借助雷达,来对局部地区的降水量进行预报,而当积雨云的厚度较大时,则需要对雷达和气象卫星配合使用,来进行预测和计算。气象卫星多是用在大面积的降水范围内,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综合方法和微波辐射的方法。当下最为常用的降水量监测手段,还是利用航空飞机,其深入到云层中,监测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来对具体的云雨信息进行精算,这样可以为水文部门的预报,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2.3 地下水的遥感
在水文水资源的工作中,关于地下水的勘探工作最为复杂,由于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仅仅依靠人工来测得的数据对实际的勘探需求,难以进行全面的满足。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地下水勘探工作打开了瓶颈。通过对地貌特征,以及地表植被进行全面的模型处理,以及细致的数据计算,可以将地下水的信息直观的反应出来,并且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破译,对相关的地下水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应用遥感技术时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
3.1 遥感技术要与人工相结合
在实际的水文水资源工作中,尽管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可以在工作中,取代人工来进行大面积的勘察工作,但是在一些应用点上,遥感技术并不能达到人工勘探所取得的效果,这就说明在勘探工作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遥感技术,还需要其与人工技术相结合,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到一处,达到资源互补的目的,这样才能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内容。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人工勘探作业的内容,不能进行完全的否定。
3.2 对数据内容采集的选择性
在对水文水资源进行勘探的工作中,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工作突破,但是无论是哪种遥感工具,其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的数量十分巨大,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程度,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对水文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资料内容,采取相应的选择性手段,例如像航空遥感,所能获得的地面资料较大,且其覆盖的区域也十分的广泛,但是其对地面资料的分辨率较低,不利于一些细部的研究,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对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取舍。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文水资源的勘测工作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应用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一方面要结合人工勘测的手段,来对遥感技术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对于新出现的技术内容,也要进行及时的应用。遥感技术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尺度做出了延伸,新技术的应用,也必将引导水文水资源科学,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董治.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240.
利用不同的遥感仪器或是不同波段,能够获取到各种需要的信息,而且微波段还具有全天候的工作性能。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可获取到非常大的信息量;其五,遥感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能够为油田地面勘测节省投资。
遥感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油田地面工程的勘探领域,初期的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展现了巨大优势,提高了盆地早期评价的科学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石油勘探开发是一项高成本、高风险的系统工程,遥感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在油气勘探早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勘探工程中。例如,在柴达木东部含气盆地的隐伏构造勘探中,由于柴达木西部人畜难以进入英雄岭山脉地区的局部构造,而遥感技术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对该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青藏高原属于勘探难度较大的区域,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的油气勘探、综合资源勘查以及地质填图中显示了极强的使用价值,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以遥感技术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GIS系统和盆地早期评价系统,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油田地面工程的勘探工作提供了高新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在油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渤海湾、滩海以及黄河三角洲等油田的环境演变动态监测以及海冰监测研究中,充分发挥出了观测空间广以及多时相重复观测的优势,其实现了以往传统观测技术无法达到的及时、动态、连续的环境监测。胜利石油管理局借助多时相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提出了一项改道建议,该建议的具体内容是在黄河入海口以上26km的位置处使黄河改道流经新汉河然后入海,正是因为这一建议的提出,使得新滩油田海域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小亚三角洲,从而使该油田由海上开发转变为陆地开发,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此外,胜利石油管理局在每年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都会利用遥感技术生成的图像作为油田开发建设的主要依据。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油田地面地形图修测及更新中的应用
地形图是油田地面工程的基本应用图件。由于地形在地球内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油田地面工程的地形图必须及时将这些变化予以切实反映出来,所以工程地形图就需要随时进行修测与更新。若采用常规方法对地形图进行修测,则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时间。而运用处理后的影像对地形图进行更新、补漏和修测,却可以达到快速、准确获取数据信息的目标,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具体修测和更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需要修改少部分地形图内容的情况而言,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在遥感图像上判读该部分地物,并利用网格法或相关地物在地形图上直接转绘。
(2)对于需要修测多部分地形图内容的情况而言,可放大卫星影像,并将其套合于原有地形图,利用相关地物进行修测和更新。同时,将地形原图转变为电子地图,作为影像几何配准和校正的修测依据,而后将需要修测的电子地图再转换为数据格式,附到影像图上,重新绘制出需要修改的地形图内容。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籍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42-02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地籍的管理,地籍测绘也得以发展起来,地籍测绘作为一种技术工作,但其属于一项政府行为,利用地籍测绘这种技术上的手段,从而使政府充分的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其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质量、界限、权属和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测绘,从而对其面积和形状进行掌握,地籍测绘作为一种行政技术手段,在地籍测量及地籍管理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地藉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籍测绘开始在地籍测量中进行应用,其不仅在数据采集上实现了数字化,而且在成图成果上也实现了数字化,其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地籍图进行编辑,实地进行数据的采集,从而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并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通过地籍测绘,可以直接为各部分提供权威性的数据,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进行。目前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将其在地籍测绘中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社会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是利用电磁波理论的一种探测技术,利用各种传感仪器,不需跟被检测人接触,便可知道被检测人的消息,其属于测绘技术的一种,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描绘。遥感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及图像处理设备等。通过在遥感平台上装设遥感器,从而实现对图像的拍照、扫描等,所以遥感器可以是照相机、扫描仪、微波辐射计及合成雷达等。同时为了信息进行更好的实现与地面的传输,则利用飞行器器来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地面接受到的图像信息,则需要经过图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才能有效的将地物的性质和信息进行反映。经过处理的信息需要进一步利用光学仪器或是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后找出其特征,从而作为识别的目标。遥感技术相对于其他探测技术相比,其不仅探测的范围较大,而且可以迅速的实现对资料的获取,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在对信息获取时具有多种手段,获取的信息量较大,而且可以全天候进行工作,所以目前遥感技术其应用范围涉及众多领域,而且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作为新一代测绘技术,其在土籍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通过遥感测绘,可以很好地对土地情况进行检测,使国土管理部门很好地掌握土地的情况,而且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实时更新,更便于对变更数据的掌握和管理,方便于分析和查询工作的开展。
在当前卫星和飞行技术装置快速发展下,遥感技术以此为依托得到更快的发展起来,其通过对地面及研究目标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实现对部分区域内土地环境及地籍资料进行获取的技术手段。虽然在上世纪遥感技术就兴起,但只有将航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部有效的结合后,才使遥感技术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目前航空遥感就是将遥感技术在高空飞行器上进行设置,从而进行相关测量。目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遥感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开来,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通过遥感技术来对土地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记录,从而来实现对地籍相关资料的识别。
2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要完全按照数据库要求。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控制数据、地类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整理、编辑、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地籍测绘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展得以改善,同时也对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通过各种新技术的良好结合,使来源不同的土地信息都得以集中于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更好的对系统内的土地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3.1 动态监测应用
目前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其所应用的技术不断的成熟,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GPS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更有效的提高了土地测绘的水平,更易于土地测绘工作的开展。在地籍测绘中运用遥感技术,有效的实现了动态监测,其能够随时监测到土地的变更、土地调查和土地的动态信息,从而有效的掌握相关土地调查资料,实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难以识别的对象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以可识别的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更易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合理对监测周期进行确定,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并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好的信息。随时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核查,进行土地总体规划,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违法情况,及时进行上报并查处,更便于对土地进行管理。
3.2 遥感技术应用
(1)数据选取:众所周知,地籍管理具备综合性、连续性以及高精度性等特征,当前的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的选取,一般通过美国和法国的Landsat 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实现。当然,监测的精度一直是遥感技术最关键的,为提高精度需要,有时候必须结合相关土地利用图,作为监测的对比,并将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当精度要求特别高时,必须接触 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补充资料。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很重要,遥感所得的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将之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并予以修正,达到一定的精度。
(3)变化信息提取:所谓变化信息,是通过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相关资料发生变化时,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差,来判断不同的变化,从而可以为土地将来考虑,做出整体规划。
(4)监测精度评定:精度要求是评价遥感技术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已测信息进行统计学研究,得出测绘信息的精确度,从而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3 GPS 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测量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土地、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为:审查用地文件及有关图件―现场踏勘―图上红线设计―实地放样―复核测量―面积量算―绘制建设用地界图―填绘建设用地管理图―资料整理―归档,经反复实地踏勘、图上设计、权属调查后制定放样数据。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更为有效。
4 结语
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应用中十分复杂,目前在对遥感技术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人难点问题,所以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加强对遥感技术研究的力度。这就需要测绘人员要加强对遥感技术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其应用的技能,从而在实际测绘工作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使其能够促进地籍测绘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伟朋.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