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

第1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深对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

有资料报道“事故那么多,查来查去老是那些原因,且都是人为原因,这里面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难道仍然困在经济圈里……,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高度来认识。”所以安全生产的严峻现实,绝非仅仅是经济和管理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统一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有利于强化乡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主保安能力和矿山的抗灾能力。这是一项很好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使最基层的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对所管理、施工的生产场所各种职责、不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地掌握和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开展乡镇矿山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提高矿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潜移默化教育人、规范人的作用。是预防事故的一项“人因工程”,是一种“软”对策。也是面对21世纪安全保障的明智选择。

二、做好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以人为核心,以保护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活动的氛围内的安全与健康为目标,以安全科学为手段,媒体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1、建立工作机构。

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制定计划,抓基础工程,按企业安全文化四个体系:安全保障预防体系;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减灾应变体系。结合乡镇矿山工作的特点、实际,成立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机构或称专门委员会。加强对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应由各矿(场)业主(或分管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这项工作,除此之外,各矿山的施工队、班组、岗位都选定负责人,组建以矿(场)为重点的单位,形成自然的完整网络,并制定以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的试行方案,为其实施这一工程打下基础。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技术骨干业务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制定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利用各矿(场)生产调度会、安全活动会、各矿(场)点的宣传墙报、场(点)标语、安全警句等形式,把安全文化的内涵、作用等进行广泛宣传,达到文明生产。并在专门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修改、完善试行方案中,选出具有一定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训班学习,以使他们能了解掌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成为技术骨干。

3、建立激励学习与约束制度,调动全体从业人员学习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新入矿(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上岗,其他工种(包括特种工种)、岗位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内容、时间进行学习,并结合考勤制度、学习纪律等各种手段,与各矿(场)安全经济责任制挂钩,对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员、班组,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马虎应付、失职人员予以处理,以调动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来参与矿山安全文化建设。

4、明确责任,履行职责

在编排年度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项目、内容、目标和负责部门、负责人计划时,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相关的部门、人员身上,各矿(场)点的考核内容,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职责及明确责任。在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先进事迹的同时,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予以曝光,形成舆论监督,利用事故案例,用事故中的教训来教育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珍爱生命。

三、加强减灾、防灾应变工作,完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人为核心,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真正做到能预防事故,抵御灾害,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加强减灾、防灾应变能力,应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各矿(场)作业队自查安全工作的同时,开展安全评比和合格矿(场)评比、设备卫生效益竞赛等活动,以提高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到人,限期整改,并由乡镇矿山主管部门派专职安全员跟踪检查,对作业场所不安全隐患较多的岗位进行重点管理:

1、矿(场)安全工作是乡镇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在管理与技术上,应采取矿山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安全生产工作,把每个采矿(场)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抓矿工技术技能培训,对矿工在作业中敲帮问顶,遇到顶板较破碎,矿岩地质结构判断能力等操作技能进行一帮一训练。在加强对采掘作业面矿井工作面、运输线的安全巡查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新技术(如支护方式及采掘工艺),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提高,减少伤亡事故。

2、采矿工作面的作业粉尘、通风、供电、水灾、有害有毒气体、爆破易引发火灾等应采用安全系统工程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寻找出各类事故的隐患,以作为日常防患,采取预防措施的重点:如采用湿式打眼,设置喷水装置减少作业粉尘,作业场差,危险性大的作业场所,专、兼职安全员跟班督促现场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对不安全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检修需动用电焊、气割、动火等工作规程,对不安全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检修需动用电焊、气割、动火等工序,建立区域内用火制度,杜绝可能引起的火灾隐患。

3、采取可操作检查表、卡等手段,预先明了生产实际和安全状况,如建立信息卡,分别用A、B、C、D、E卡五种运行方式,使生产作业有序进行。

A卡:已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是队、班或不安全隐患场点,经处理整改的事故隐患,向专管委员会汇报。

B卡:班、组请求队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施工作业班、组发现事故隐患或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无能力处理,请求队解决。

C卡:作业施工队请求矿(场)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是队发现事故隐患或接到班组请求队处理而无能力解决,请矿(场)解决填写的。

D卡: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卡,是上级相关部门进入现场安全检查或专门委员会对需要整改的隐患下达通知的整改卡。

第2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设固定床位800张,设有32个专业病区。全院护士522名,均为女性,年龄21~55(32.0±11.2)岁。学历:中专58名,大专216名,本科242名,硕士6名(包括硕士在读4名)职称:护士198名,护师117名,主管护师170名,副主任护师36名,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33名,年龄28~45岁,平均31.5岁。

1.2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

1.2.1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核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正副护理部主任各1名和3名科护士长组成,实行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一护士长一科室护理安全组长三级质控。其中3名科护士长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检查、督导、评价、分析,2名护理部主任负责收集护理安全信息,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护理差错进行根基分析,不断修正护理安全方案,并向各临床科室推荐安全案例;护士长负责病区护理质量全程控制,及时处理与上报本科室护理差错;科室护理安全组长负责本科室护理缺陷、隐患、纠纷的排查、预防、记录并每周组织讨论。

1.2.2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反复学习讨论,转变安全管理思路,接受人皆会犯错误的事实,明确差错多来自系统问题13;决定实施非惩罚性的安全事件上报机制,从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的收集、初步处理、分析、定性、查找根源、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到汇总、最终定性和处理,对不良事件报告渠道进行疏通、报告流程进行规范,建立非惩罚性的自愿报告系统。围绕“以患者安全为优先考虑的”理念。首先,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共进行培训讲座8次,内容包括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我院护理安全目标及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计划与进展、护理安全隐患的种类与识别、护理风险防范与化解等,使每位护理人员加深对护理安全的认识,促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重视、关注、保障患者安全。其次,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并围绕护理安全文化构建,开展“护理安全无小事”、“患者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以患者安全为优先考虑的”护理安全文化成为全院护士的核心价值观,并规定每年的4月、7月为“护理安全月”。

1.2.3构建护理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1.2.3.1丰富的安全物质文化①安全的建筑环境。门、急诊大楼设置导医台,配有宽敞的候诊大厅,处处设有残障通道,且与住院大楼直接相通,构建医院“绿色通道”。②安全设施与标识。为保证患者安全,我们针对躁动患者设计了各种约束带,为老年患者配置了坐便椅,在危重患者和有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床头及时悬挂“留陪一人”、“跌倒危险”、“小心坠床”等标识,卫生间和洗涤室有“小心地滑”、“小心烫伤”的温馨提示。根据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我们还制作了各种治疗性标识,如静脉输血、静脉化疗、膀胱冲洗、各种药物过敏等,以唤起护理人员注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1.2.3.2完善的安全制度文化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是核心。护理部在质控过程中,修改完善了原有规章制度,加强了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科室护理安全组长日间查房制度、危重患者日报制及72h查房制度、护理风险应急制度、护理风险告知及报告制度等的管理,并建立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患者安全报告和监测系统、临床风险管理程序,畅通了护理风险信息网络,构建了危险和差错管理方案。

1.2.3.3规范的安全行为文化①加强应急演练。护理部先后制定了患者自杀倾向、猝死、外出、误吸、摔伤、被困电梯、发生精神症状、心跳呼吸骤停及病房停电停水等25项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各科室根据专科特色又制订3~5项专科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计划,每月演练1次,每年4月、9月全院组织紧急风险预案演练,提高护士应急处理及抢救配合能力。②加强护理风险预警管理。护理安全小组根据各科室护理隐患自查自报情况、不良事件报告汇总及护理质控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出入院患者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媒体报告、期刊文献检索、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等进行护理风险的评价,将违背常规的事件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纳入红色预警管理,将护理缺点和未立即引起不良后果的事件纳入黄色预警管理,将与临床护理活动息息相关的安全隐患归为20个方面,分别制定管理措施,特别强调易被护理人员忽视的黄色预警管理。

1.2.4新思路新观念拓展护理安全理念

1.2.4.1建立学习型组织

我院护理部利用医院发展契机和人才资源优势,形成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自教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与医学院校互教互学相结合等多种学习培训的形式,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整体素质和科研教学能力。

1.2.4.2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在学习护理法规、完善规章制度职责基础上,増加法规制度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的学习。如交接班程序强调“五看”、“五查”、“一巡视”,各班次工作流程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和自检、互检,各项操作流程更注重细节,注重操作过程中的查对、沟通、健康教育和无菌技术。

1.2.4.3加强团队建设

护理部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以“深化五心服务品牌营造护理温馨家园”为主题,组织各科室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团队文化建设活动。如耳鼻喉科建立了“快乐人生喜悦盒”,使个人能够体味成功,团体能够分享喜悦;每天工作结束时要求每位护士能发自内心地向其同事说出感谢的话语……一系列活动融洽了护理人员间的关系,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3评价方法

以《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湖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审标准》为依据,对各科室护理隐患自查自报、不良事件报告汇总、各级护理质量检查、出入院患者调查、临床资料分析等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定量与分类统计,统计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前(2006年)、实施后(2007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及上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讨论

2.1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

临床护理工作中,违背常规的事件和导致患者坏结果的事件容易被上报,护理缺点和未立即引起不良后果的事件大部分被忽略和过滤掉了。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前,我院护理缺点、隐患存在明显报告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担心信任危机、被惩罚、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考虑社会、民众和媒体对安全事件能否理性看待。通过营造“以患者安全为优先考虑的”安全文化,护理人员认识到安全事件及时上报与讨论,可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并为管理者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不仅必需,而且必要;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坦诚面对护理安全事件,通过对安全事件的学习讨论,可避免或减少类似安全事件的发生。表1示,护理隐患上报率由63.6%(7八1)上升至85.0%(17/20),护理缺点上报率由50.0%(24/48)上升至85.9%(79/92),一般护理缺陷上报率也由80.0%(20/25)升至91.7%(1V12)。当然,我院护理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护理人员安全事件上报尚待改进。主要表现在:①低年资护士特别是上岗1年内护士缺乏对护理隐患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如医嘱“查血钾”,值班护士(上岗1年内)未能发现患者正在静脉补钾并执行了医嘱;②部分护理人员对不引起患者直接后果的护理缺点重视不够,如未严格做到接触每例患者前后分别洗手。提示护理管理者还需加强新上岗1年内护士培训,并进一步强化细节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由于我院护理安全文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护理安全事件报告,特别是护理缺点和隐患报告方面还有待改进,这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2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第3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  信息系统 功能框架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运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建立高效、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系统, 及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 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已势在必行。

1、指导思想

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现过程管理、系统管理理念和PDCA循环管理思想,涵盖安全管理的所有要素和业务流程;以岗位达标为主线,明确岗位职责,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责任的履行;构建监督检查体系,规范安全检查方案,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2、建设目标

以“适用为主、易用为先”为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做到“基础数据标准化、安全职责明确化、监督检查有效化、现场管控智能化、业务管理规范化、工作记录详实化、考核评价自动化、监督管控全程化、工作改进持续化、文化建设常态化”。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痕迹化、常态化、网格化、便捷化、精细化、有效化”,促进安全管理上水平。

3、系统功能框架

围绕建设目标,系统设计了28个功能模块,来实现以上建设目标:

3.1日常管理模块。包含:公告通知、流程审批、待办任务、安全警告、沟通协作管理、通讯录管理。

3.2方针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安全方针、规划、计划、目标、方案及完成情况等工作报告;安全投入费用管理的相关内容,形成相应项目投入的年报表统计。

3.3危险源管理。主要包括:危险源台账、重点危险源台账、危险源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形成危险源情况汇总报表;危险源管理模块中危险源清单应与安全检查模块在后台形成关联,实现对危险源状态的检查,使安全检查更具有针对性。

3.4法律法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章,以及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标准等文件,供员工随时查阅。

3.5安全机构和职责。主要包括: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及职责,其中包含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别、年龄别、专业特长别等统计图表,以及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文件。

3.6安全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各单位安全培训计划及结果的台账、通过计划到期提醒;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所持证书复审到期提醒、录入;新员工安全三级教育、转复岗员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录入。

3.7协商沟通。主要包括参与、协商和沟通的情况录入。

3.8“三同时”。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作业、施工安全管理,每个项目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提交相应文件材料。

3.9车间和班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班组人员档案台账、班组安全活动记录、验收申请表录入情况及班组评分表录入情况,班组安全活动通过计划到期提醒。

3.10相关方管理。主要包括相关方台账及相关方安全告知记录和相关方安全协议。

3.11安全标识管理。主要指安全标识清单。

3.12设备设施安全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及相关附属装置、仪器仪表台账,包含安全装置、特种设备、防雷设施、工业梯台、空压真空和通风空调系统等,各类设备检验保养的周期及提醒间隔。

3.13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台账;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台账,包含仓库、堆场等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台账。

3.14危险物品管理。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剧、放射源台账、领用台账;具体规定各类危化品维保的周期及提醒间隔。

3.15危险作业管理。包含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风险分析、破土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危险作业的审批流程,根据不同的危险作业级别指定相应审批层级。

3.16交通安全基础管理。主要指机动车辆及驾驶员台账。

3.17职业危害作业管理。主要包括: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台账;明确职业健康监护的周期和提醒间隔;职业危害场所台账;明确职业危害场所定期检测的周期和提醒间隔;劳保防护用品台账及发放记录。

3.18应急准备和响应。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清单;现场处置方案清单;演练计划及演练评审清单。

3.19事件、事故管理。主要包括事件、事故相关资料。事故报告要包括事故初报、事故续报、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处理证明等。

3.20现场安全检查。运用“PDCA”(戴明循环)作为安全检查的指导思想,形成多级别、多频度的各类安全检查方案。系统按照检查方案自动生成检查工单,驱动相关的安全检查,录入检查结果、问题项、专项工作检查结果、隐患信息等。

3.21安全绩效考评。依据《岗位达标手持》和《达标准则》,根据培训情况、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现场管控情况,以及发现的隐患考评责任信息,进行岗位达标评价。根据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现场管控情况,以及发现的隐患考评责任信息,进行各级机构和职工的绩效考评。

3.22安全体系评审。按时组织安全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进行问题项处理流程。

3.23报表查询。支持用户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各类数据的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提供多种查询工具,实现数据机动灵活的各种组合查询统计方式。

3.24安全文化。面向所有员工,建设安全文化栏目。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展现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风貌,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的平台;同时,全体员工通过微信可以与安全文化网站建立互动。鼓励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弘扬安全文化,营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职工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安全意识,强化自我管理,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25地理图形。通过地图直观展现设施分布,实时反映设备设施的管控状态 ,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重点关注存在隐患的设备设施。

3.26系统集成。实现消防设施、危险源、治安巡更的RFID电子标签管理,并集成到系统中,另外对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红外报警系统、特殊气体检测系统、一卡通系统(包括门禁和停车场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短信和即时通讯平台进行集成,实现数据自动实时采集,报警信息及时发送。

3.27系统设置。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参数管理等。主要用于对访问人员的管理和权限分配,并对系统中各模块参数配置进行维护。

第4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我国内陆核电厂的建设符合我国积极推动核电发展的方针,对保护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江西省一次能源匮乏,建设核电是几代江西人的夙愿。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核电,早在1983年就启动江西核电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1月,中电投集团公司成立江西核电项目筹备处,全面推进江西核电可研阶段工作。2007年12月19日注册成立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2008年3月28日,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在九江挂牌并开始办公。江西核电有限公司自成立来,公司的企业文化即在不断整合、积累过程中。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培育核安全文化至上的理念,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谋求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展现核电员工高素质的精神风貌。公司积极培育企业核安全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采取各种讲座、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全体员工核安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江西省政府和九江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开辟核电科普知识等专栏,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宣传。同时根据公司员工来自不同单位,有着不同企业背景的特点,借鉴优势,吸收常规电力企业的优秀文化,并结合核电文化的特点,着力塑造江西核电海纳百川的和谐企业文化。公司以程序体系建设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载体。公司规划管理体系,初步确定了“三级十五册”的程序体系规划和185份管理程序的清单和编制计划。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完成,全面启动宣贯执行工作。同时,公司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培育企业的廉洁文化。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核电公司建设和运行周期长,投资巨大,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为中国首批内陆核电厂,江西彭泽核电站重点围绕“把握三个时间节点,谋求六台机组布局”的总体思路,规划建设4台125万千瓦级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并预留2台百万级机组的扩建余地。最终将江西彭泽核电站建成“技术先进、造价合理、安全可靠、管理一流”的我国内陆首批核电站。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江西核电提出了三年阶段性创建目标。在2014年,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有初步了解。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确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外出学习考察,向专家咨询;结合企业实际,初步构想设计企业文化建设框架;在集团公司文化理念基础上,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全员参与,广泛征集、梳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在2015年,企业文化理念逐步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用于工作当中,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公司明确提出江西核电文化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对江西核电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宣贯;企业程序体系建设全部完成并有效运作,建成刚性制度管理与柔性人本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具有江西核电特色的企业文化景观、环境景观;企业文化网络基本形成;配合彭泽核电站浇铸第一罐混凝土(FCD),完善公司视觉文化建设,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在2016年,全面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创建目标,初步建成具有江西核电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员工素质得到明显加强,企业外部形象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在企业得到充分体现,建立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将对企业文化建设总结评价,分析不足,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制定企业文化考核验收办法,对各部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继续改善物质文化条件,为企业生产及员工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特点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形式。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

第5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同志们:

我现就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向大会作报告。

一、2008年生产安全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我们紧紧围绕工作会确定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了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狠抓“双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百安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并完善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了xx集团安全、原煤生产最好水平。

(一)生产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生产总量稳步增长,科技治灾工作全面开展,“双基”建设工作开始起步,安全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安全状况基本稳定。

全年生产原煤×××万吨,完成年计划的×××,开拓进尺×××万米,完成年计划的×××;掘进进尺×××万米,完成年计划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全部矿均达标,其中19对矿井达一级标准,占生产矿井的×××。

2008年省安委会下达xx集团死亡控制指标×××人,实际发生死亡事故×××起死亡×××人,其中:原煤生产矿井×××起×××人,基本建设矿井×××起×××人,比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少死亡×××人,百万吨死亡率××,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2008年与2007年相比百万吨死亡率下降××0×××,死亡人数减少×××。有三对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分别是广能公司李子垭矿1950天、李子垭南矿1354天、龙滩煤矿1184天。

(二)2008年主要安全生产工作

集团年初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年安全生产,董事长肖天任代表集团公司与各公司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

2008年我紧紧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抓安全生产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以“隐患治理年”和开展各种形式“百安”活动为切入点,以科技治灾和瓦斯治理利用为重要手段,以夯实“双基”工作和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为前提,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确保了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基本稳定。

1、狠抓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确定了管理规范化、考核统一化的“双基”工作基本思路

为贯彻落实七部委116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加强煤矿“双基”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装备水平出发,进一步推动矿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各公司按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如攀煤公司出台了“双基”建设工作的考核标准,在花山矿、小宝鼎矿进行了“双基”建设试点,队、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矿进行了“双基”试点,以打牢基础,强化基层为突破,从人、机、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入手,以做到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以“隐患治理年”和“百安”活动作为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强化了现场管理

隐患是事故的温床,对隐患的排查、控制、治理是防止各类事故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隐患治理年”和“百安”活动为契机,加大了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和整治。

统筹安排“隐患治理年”工作,灾害治理稳步推进。年初我们全面部署了“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以防大事故为重点,全面排查基础设施、工艺系统等方面的隐患,以及排查思想认识、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各公司根据矿井灾害实际情况,强化了隐患治理的组织领导,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治理目标,突出了治理重点,强化了检查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大了对省控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2008年省控重大安全隐患有四项:白皎煤矿、珙泉煤矿剃头下山开采,红卫煤矿水害,龙滩煤矿水害。白皎、珙泉煤矿已与重庆大学合作,计划投入资金××亿元,预计到2010年整治完成。白皎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米,完成年度计划的×××,珙泉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米,完成年度计划的×××。红卫煤矿制定了水害防治预案,现正在实施之中。龙滩煤矿与煤科总院西安研究院院联合制定了防治水设计,配置了探测设备及相应人员。

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活动。2008年我们共开展了三次“百安活动”,每一次都目标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百安活动”期间均杜绝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效果。第一个“百安”活动以保“两节”、“两会”为主题,百万吨死亡率为××,广能、达竹×××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二个“百安”活动以顶板、运输整治为重点,百万吨死亡率为××09,广能、广旺、川南、威远矿等×××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三个“百安”活动以保“奥运会”、国庆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为目的,百万吨死亡率为××,达竹、广能×××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

3、突出“一通三防”工作重点,防止了较大事故发生

“一通三防”永远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决贯彻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采用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等有效瓦斯防治措施。各公司落实了xx精神,按照《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的要求建立了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或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25对生产矿井均全面完成了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并一次性通过验收。全年杜绝了瓦斯事故,抽采瓦斯×××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瓦斯利用约×××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已运行30台瓦斯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芙蓉公司珙泉矿有4台正在安装过程中。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了科技治灾工作力度,为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奠定了一定基础

坚持科技治灾,集社会之智慧,举xx之全力、借院校之技术,推进安全治灾和装备升级。xx集团组织了煤炭开采、瓦斯治理、水害防治三个专家组,技术中心成立了×××个专业研究所,突出重点解决了制约生产的开采工艺、瓦斯抽采、防突、防灭火、防治水等技术瓶颈问题。科技进步在xx集团构建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大集团的更高平台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科技治灾方面开展了突出煤层深孔预裂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目前,广能公司嘉华煤机厂研发了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广旺公司完成了近距离低透气性复合煤层卸压瓦斯抽采技术项目的研究;杉木树矿正在开展“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等提高了矿井防灾治灾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矿井灾害治理工作

5、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巩固发展机械化,改善了安全环境

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夯实基础工作。修订了《安全质量标准化附加考核办法》,要求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做到“四结合”:健全机构与同步考核相结合;系统改造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动态管理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创优争先与奖头罚尾相结合。

广能公司公司在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基础上,配套修改和细化形成具有广能特色的《附加考核办法》,通过质量标准化与矿井班子年薪和职工当月×××的工资挂钩等措施,促进了质量标准化上台阶。通过xx集团下半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全部矿井均达标,其中19对矿井达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比2007年增加1对。

大力发展机械化,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工作:机械化制度建设工作;优化生产系统,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工作;加大矿井灾害治理力度,为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工作;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解决制约机械化发展颈瓶工作;加强机械化培训工作;提高掘进单进水平,确保采掘平衡工作。

2008年xx集团机采率达到×××(其中综采率达到×××),机掘率达到×××。现有采煤工作面×××个,比去年减少×××个,共装备了机采工作面×××个,比去年增加×××个,现有掘进面×××个,同比减少×××个,实现全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共有6对,比去年增加了2对。广能公司李子垭煤矿、绿水洞煤矿先后被中煤协会分别评为行业一级、行业二级高产高效矿井。

6、创新安全管理,逐步建立了xx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建立完善了安全周期满1000天矿井奖励办法,明确了奖励标准,细化了考核,同时将基建矿井纳入了考核范围。

各公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内部安全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在强化矿井安全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大胆尝试,对强化监督隐患排查整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如攀煤公司在今年3月1日正式成立驻矿安全督导站,采用公司直管模式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安全监督与管理分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全方位参与矿井安全过程管理,真正使安全监督工作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

7、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工作,营造了较好的安全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了春节、“两会”、抗击冰雪灾害和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为确保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基层和现场,严格执行入井带班和节日期间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队干跟班作业制度,确保了各项生产安全措施落实,保证了电煤的供应,实现了安全生产。在抗震救灾期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对井下隐患的排查治理,确保了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

抓好奥运会期间安全生产,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火工品管理、对基本建设矿井和非煤矿井实施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行动中,查出隐患×××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份,落实了整改责任单位、检查验收单位和整改期限。

8、开展综合治理,加大安全投入,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按照xx集团定的“依法治安、科技兴安”的战略,大力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抓好安全生产“五要素”,努力向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迈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提高技战术水平。各公司按照《矿山应急救援及矿山救护队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建设的矿山救援队伍。如四川省威远煤矿矿山救护消防中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按照各项训练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英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合理使用安全费用,加大淘汰设备及工艺更新力度。2008年提取安全费用××亿元,使用了××亿元,申请国债项目×××个,总投资××9亿元,其中国债0××82亿元。现已全部淘汰仓储式、巷柱式、刀柱式等落后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已全部淘汰木支护;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组合支护技术,增强矿井综合防灾能力,夯实安全基础。

加强安全培训,为安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采用培养岗位专业人才、广泛招引人才等方式,实现了人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配置更趋合理的目标。2008年计划培训员工×××万人次,实际培训员工×××万人次,其种作业人员×××万人次。另外,四川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专门为xx集团举办了矿长培训班,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在金刚煤矿召开了群众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安全基础,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的工作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保障作用发挥,推动了xx安全文化建设进程。达竹公司形成了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制定了《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把安全文化建设从地面向井下延伸、从生产单位向非生产单位延伸,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形象。

(三)2008年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状况不平衡,一般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

2008年发生的死亡事故均为一般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而全国国有重点煤矿为0××左右。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统计,顶板事故第一,占总数的×××;运输事故第二,占事故总数的×××,这两类占事故总数的×××。

各公司安全状况发展很不平衡,广能公司百万吨死亡率为0,川南煤业为××,攀煤公司为××,达竹公司为××,芙蓉公司为××,广旺公司为××,威远矿为××。威远矿、广旺公司、芙蓉公司的百万吨死亡率都超过了xx集团的平均水平。

2、“三违”现象未有效遏制,重大非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去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未能杜绝“三违”行为,加之现场管理较混乱,职工自保和互保意识不强造成。如鲁班山南矿“××”提升运输事故,李子垭南煤矿“××2”放炮事故等都是作业人员违章作业造成。

重大未遂伤亡事故明显增多,共发生×××次,主要集中在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煤层自燃发火、跑车、放炮等方面。特别是龙滩煤矿“8·14”瓦斯爆炸,鲁班山北矿2812机巷1#联络巷发生煤层自燃发火,白皎煤矿2184机巷发生煤与瓦斯大型突出,李子垭煤矿工作面被淹等事故都极有可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3、灾害升级,治灾手段落后,安全发展与技术发展不匹配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灾害逐渐加重,但现有的灾害防治手段与灾害程度不相适应。瓦斯抽放效果未能全部达到规定要求,无计划停电时有发生,矿井水害监测与防治尚缺有效手段。矿井生产系统与生产能力不配套,减头减面难度大,造成采掘接续紧张加剧,同时又制约了防灾治灾时间及效果。芙蓉公司、广旺公司巷道底鼓变形严重,存在支护手段与矿压不适应的问题。

4、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安全监管不严、不细、不实

技术管理上,个别单位存在无规程、无措施作业。规程编制质量差、技术规定可操作性差,技术管理部门未严把规程质量审批关,对年青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帮带力度不够。

生产管理上,存在不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现象。采掘工作面投产未严格执行投产验收制度,瓦斯抽采钻孔终孔未到设计位置,瓦斯预抽未达到预定效果,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无效果检验或检验工作质量差。

安全管理上,存在监督执行不力。隐患排查不力、隐患整改落实不彻底。由于生产接续紧张,部分瓦斯灾害严重矿井存在采掘活动违反瓦斯管理规定的问题。

5、人才匮乏,职工队伍不稳定

随着xx集团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现状与安全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表现在人才总量与人力资源总量比例失衡、技能型人才紧缺矛盾突出、人才结构性分布不均等方面。近年来,由于职工队伍流动性较大、职工队伍不稳定、技术人员缺乏,极大地制约了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做好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

2009年,我们要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xx安〔2009〕1号文件精神,强化“双基”工作,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挑战,继续推进管理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事故查处向预防转变、隐患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确保2009年安全生产目标全面完成。

生产安全工作目标:生产原煤×××万吨,绝对死亡指标控制在省安委会的考核指标以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力争实现××,基本建设矿井万米掘进死亡率0××以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局面逐步好转。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

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事故总量偏大,重大非伤亡事故明显增多,质量标准化水平不高,灾害升级压力大,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三违”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文化建设还未入心入脑等问题。因此,各单位一定要吸取2008年重大非伤亡事故多发的教训,切实杜绝“两多两少”现象(听汇报多,井下解决问题少;布置工作多,落实检查少),加强现场管理,解决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为推动安全生产稳定发展,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工作上2009年定为“瓦斯专项治理年”。各公司要建立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制,贯彻落实xx生〔2008〕50号文件精神,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加大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力争二级以上瓦斯超限报警次数下降×××,杜绝水害事故和瓦斯事故,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继续坚持瓦斯治理方针,牢固确立瓦斯不治理安全无保障观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瓦斯治理、抽采利用要求,不断优化通风系统,定期研究解决瓦斯隐患问题。突出矿井认真落实“四位一体”防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查员的履职情况检查;加强井下在用设备防爆检测。全面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坚决杜绝瓦斯事故。

坚持煤矿水害防治十六字方针,富含水岩层和老窑积水区域要加强物探、钻探工作,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要落实专门机构和责任人员,负责水害防治水工作,对周边小煤窑的开采情况进行调查,确保水患的有效防治。

(三)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建立安全治灾技术支撑体系

治灾是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各公司要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确定攻关方向,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的原则,加大安全费用投入。技术中心要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和涉及全局性科研项目的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攀煤公司要加强对周边小矿的监控,争取尽快建立一套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白皎、珙泉矿重大隐患治理工程要充分依靠深孔预裂爆破,提高煤层透气性等科技进步技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龙滩矿井要将试生产期间的灾害防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掌握瓦斯和水涌出规律,为制定灾害治理措施奠定基础。

(四)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推进“两型三化”矿井建设

以强化“双基”工作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系。以安全控制指标为目标,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

加强教育和培训,实行全员安全准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安全培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严格全员安全准入,继续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推进科学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合理生产部署,合理选用主要设备,加快推动“两型”、“三化”建设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逐步提高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

夯实机械化基础,提高机械化质量和效益。总体目标是:机采率达到×××(其中综采率达到×××),机掘率达×××;全员效率达到××吨/工。加快系统配套改造,大力推动机械化升级,具体要求是:减少炮采(掘),增加机采(含综采综掘),对新建矿井实行炮采审批制度;减少普采,增加综采,新建矿井有条件的要直接装备综采;具备条件的综采面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发展;机械化向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力争2009年机械化采煤工艺基本覆盖xx公司全部可采煤层。

(五)加强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实施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抓好事前防范,制定完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和矿井安全生产1000天管理办法。风险预警管理可实现安全隐患直观量化考核,操作性强,也便于检查考核安全员的履职情况。目前在金刚煤矿进行试点,待完善后推广实施。

芙蓉公司救援基地2009年要建成,xx集团在此基础上将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对各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公司要按照矿山救援队伍资质认定的有关标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演练,提高救援队员的战斗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做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

(六)积极应对挑战,增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统筹协调计划、生产、销售、安全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煤炭市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要继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随市场销售变化的联系会议机制,坚持以产促销、以销保产的原则,生产与市场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步调,实现全局一盘棋。

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对安全费用的提取、管理、使用的监管。特别是利用生产任务不重的时机,全力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消除矿井通风、瓦斯、顶板、水害机电运输等方面的重大隐患。

(七)加强重大隐患治理,继续推进“隐患治理年”工作,控制零星事故发生

坚决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错误思想。抓好重点头面,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按照“六步”闭合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开展治理工作。通过实施闭合监督管理,做到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明确,程序规范、排查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到位、整改彻底。

各公司要加大科技治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杜绝较大事故,加大对零星事故的控制,严厉查处不按规程规定操作,不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劳动组织管理松弛等现象。

(八)深化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理念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既要注重地面,更要注重井下作业场所。要在行为规范、职工培训、制度建设、理念渗透、改变形象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特别是改制企业要着重从安全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逐步完成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群团组织要围绕“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生命没有彩排”等安全文化理念,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尽管2009年安全生产面临较大的难题,但我们一定要励精图治,沉着应对,克服困难,在xx集团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安全发展,用科技治灾的理念,用全体员工的智慧,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安全生产的工作实绩,推动xx集团安全管理上台阶、安全生产创水平、经济运行变方式,为创建百亿企业,建设现代化xx集团作出贡献。

加强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抓好事前防范,制定完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和矿井安全生产1000天管理办法。风险预警管理可实现安全隐患直观量化考核,操作性强,也便于检查考核安全员的履职情况。目前在金刚煤矿进行试点,待完善后推广实施。

芙蓉公司救援基地2009年要建成,xx集团在此基础上将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对各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公司要按照矿山救援队伍资质认定的有关标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演练,提高救援队员的战斗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做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

(六)积极应对挑战,增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统筹协调计划、生产、销售、安全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煤炭市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要继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随市场销售变化的联系会议机制,坚持以产促销、以销保产的原则,生产与市场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步调,实现全局一盘棋。

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对安全费用的提取、管理、使用的监管。特别是利用生产任务不重的时机,全力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消除矿井通风、瓦斯、顶板、水害机电运输等方面的重大隐患。

(七)加强重大隐患治理,继续推进“隐患治理年”工作,控制零星事故发生

坚决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错误思想。抓好重点头面,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按照“六步”闭合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开展治理工作。通过实施闭合监督管理,做到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明确,程序规范、排查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到位、整改彻底。

各公司要加大科技治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杜绝较大事故,加大对零星事故的控制,严厉查处不按规程规定操作,不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劳动组织管理松弛等现象。

(八)深化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理念

第6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重要保障,提出企业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和要注重的问题,提出改进的PDCA管理模式,将改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去,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 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企业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是消除施工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确保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PDCA循环的引入

1.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有怎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就会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安全和健康的思维与期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而大部分事故都与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重要保障。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无法实现生产企业本质安全的目标,并且科学技术在解决某些安全隐患同时,往往带来其他或更多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以监督检查为主导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有效可靠,尤其是用设备的人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不可靠性,规章制度很难保证贯彻实施。如果企业建设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并籍此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的价值观、能力、态度、行为等软实力,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消除许多以前难以消除的盲点,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2.企业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的引入

由经济性角度进行统筹考量对企业工程实施安全管理倘若完全应用企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势必无法全面适应其本质需求。因此,应科学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状况,现实特征,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要求。同时,应合理将电力、通讯、绿化等配套施工建设队伍纳入实践管理范畴中,清楚明晰各项实施细则,确保施工建设的文明开展,且所有区域中的作业队伍实施的安全行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企业工程安全管理现实要求的持续提升其实质反应了PDCA循环系统的科学应用,在工程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履行方案计划、开展检查管理与督促整改的同时应强化行之有效的考核与处罚管理,科学创建PDCA循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树立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目标实施进行细致的管理,动态掌握阶段实施成果,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与整改措施,进而借助PDCA管理的稳定、良性循环推进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优质建设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四.PDCA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PDCA循环模式概述

PDCA循环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具有很高效用的遵循科学程序的管理循环模式。PDCA循环的典型模式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同时,PDCA循环是一种无尽的循环模式,即“处理(Act)”完成之后,会自动进入“计划(Plan)”

2. PDCA循环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一)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在企业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安全方面涉及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由于没有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常常导致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工作被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管理混乱。因此,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企业安全工作方针,再联系国家最近的安全工作指示,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策划工作。首先,确定安全管理策划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即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策划的进一步细化。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做好基础、主体、装饰装修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个过程中必须满足各项条件,比如人力、物力的投入等,否则一切策划都是虚无缥缈的。接着,分析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为编制安全措施计划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以前发生事故的分析,运用事件树、事故树等分析手段,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即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层层划分,责任到人,绘出安全目标管理图。

(二)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当工程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与方法制定后,分解落实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根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在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分析、协调及修正安全措施落实的情况及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另外,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三)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检查效果,就是根据所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进度和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为:当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特点,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计划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和专业性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教育、查现场、查台账、查隐患、查整改等。检查是监督各项制度与计划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检查制度,切忌任何其他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四)处理总结阶段——总结(Action)

该阶段是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适当推广、标准化;总结失败经验,以免重现,该阶段是安全水平改进和提高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项目负责人召集相关单位的安全相关负责人对本次P,D,C阶段进行讨论、汇总与总结。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纳入下一次循环的P阶段,给出书面整改措施,同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推广。A阶段既是一次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循环的开始,通过A阶段我们发现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并在下一次循环中进一步解决。

五.结束语

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通过将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探讨了企业业安全管理的全新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借以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率,提高企业业生产率,增加效益。所以,对PDCA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深入的研究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我现就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向大会作报告。

一、年生产安全工作简要回顾

年,我们紧紧围绕工作会确定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了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狠抓“双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建设,

开展“百安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并完善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了集团安全、原煤生产最好水平。

(一)生产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年生产总量稳步增长,科技治灾工作全面开展,“双基”建设工作开始起步,安全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安全状况基本稳定。

全年生产原煤1300.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开拓进尺5.17万米,完成年计划的122.86%;掘进进尺26.81万米,完成年计划的105.68%。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全部矿井均达标,其中19对矿井达一级标准,占生产矿井的79.17%。

年省安委会下达集团死亡控制指标29人,实际发生死亡事故21起死亡22人,其中:原煤生产矿井19起20人,基本建设矿井2起2人,比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少死亡7人,百万吨死亡率1.54,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与2007年相比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9.03%,死亡人数减少21.43%。有三对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分别是广能公司李子垭矿1950天、李子垭南矿1354天、龙滩煤矿1184天。

(二)年主要安全生产工作

集团年初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年安全生产,董事长肖天任代表集团公司与各公司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

年我们紧紧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抓安全生产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入手,以“隐患治理年”和开展各种形式“百安”活动为切入点,以科技治灾和瓦斯治理利用为重要手段,以夯实“双基”工作和提升机械化发展质量为前提,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确保了年安全生产工作基本稳定。

1、狠抓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确定了管理规范化、考核统一化的“双基”工作基本思路

为贯彻落实七部委116号文件,制定了《关于加强煤矿“双基”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装备水平出发,进一步推动矿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各公司按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如攀煤公司出台了“双基”建设工作的考核标准,在花山矿、小宝鼎矿进行了“双基”建设试点,队、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矿进行了“双基”试点,以打牢基础,强化基层为突破,从人、机、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入手,以做到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以“隐患治理年”和“百安”活动作为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强化了现场管理

隐患是事故的温床,对隐患的排查、控制、治理是防止各类事故的重要手段。年以“隐患治理年”和“百安”活动为契机,加大了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和整治。

统筹安排“隐患治理年”工作,灾害治理稳步推进。年初我们全面部署了“隐患治理年”工作,要求以防大事故为重点,全面排查基础设施、工艺系统等方面的隐患,以及排查思想认识、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各公司根据矿井灾害实际情况,强化了隐患治理的组织领导,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了治理目标,突出了治理重点,强化了检查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大了对省控重大隐患的整治力度。年省控重大安全隐患有四项:白皎煤矿、珙泉煤矿剃头下山开采,红卫煤矿水害,龙滩煤矿水害。白皎、珙泉煤矿已与XX大学合作,计划投入资金2.65亿元,预计到2010年整治完成。白皎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7200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2.86%,珙泉煤矿重大隐患整治工程完成掘进进尺2100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5%。红卫煤矿制定了水害防治预案,现正在实施之中。龙滩煤矿与煤科总院西安研究院院联合制定了防治水设计,配置了探测设备及相应人员。

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年我们共开展了三次“百安活动”,每一次都目标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百安活动”期间均杜绝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效果。第一个“百安”活动以保“两节”、“两会”为主题,百万吨死亡率为1.47,广能、达竹2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二个“百安”活动以顶板、运输整治为重点,百万吨死亡率为1.09,广能、广旺、川南、威远矿等4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第三个“百安”活动以保“奥运会”、国庆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为目的,百万吨死亡率为1.24,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达竹、广能2个公司未发生死亡事故。

3、突出“一通三防”工作重点,防止了较大事故发生

“一通三防”永远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坚决贯彻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采用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等有效瓦斯防治措施。各公司落实了精神,按照《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的要求建立了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或井下移动瓦斯

抽放系统,25对生产矿井均全面完成了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并一次性通过验收。全年杜绝了瓦斯事故,抽采瓦斯7600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1%,瓦斯利用约4050万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3%。已运行30台瓦斯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芙蓉公司珙泉矿有4台正在安装过程中。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了科技治灾工作力度,为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奠定了一定基础

坚持科技治灾,集社会之智慧,举之全力、借院校之技术,推进安全治灾和装备升级。集团组织了煤炭开采、瓦斯治理、水害防治三个专家组,技术中心成立了5个专业研究所,突出重点解决了制约生产的开采工艺、瓦斯抽采、防突、防灭火、防治水等技术瓶颈问题。科技进步在集团构建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大集团的更高平台上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科技治灾方面开展了突出煤层深孔预裂控制爆破技术研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害防治方法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目前,广能公司嘉华煤机厂研发了3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广旺公司完成了近距离低透气性复合煤层卸压瓦斯抽采技术项目的研究;杉木树矿正在开展“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等提高了矿井防灾治灾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矿井灾害治理工作。

5、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巩固发展机械化,改善了安全环境

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夯实基础工作。修订了《安全质量标准化附加考核办法》,要求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做到“四结合”:健全机构与同步考核相结合;系统改造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动态管理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创优争先与奖头罚尾相结合。

广能公司公司在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基础上,配套修改和细化形成具有广能特色的《附加考核办法》,通过质量标准化与矿井班子年薪和职工当月30%的工资挂钩等措施,促进了质量标准化上台阶。通过集团下半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全部矿井均达标,其中19对矿井达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比2007年增加1对。

大力发展机械化,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工作:机械化制度建设工作;优化生产系统,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工作;加大矿井灾害治理力度,为机械化发展创造条件工作;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解决制约机械化发展颈瓶工作;加强机械化培训工作;提高掘进单进水平,确保采掘平衡工作。

年集团机采率达到66%(其中综采率达到53%),机掘率达到10%。现有采煤工作面94个,比去年减少3个,共装备了机采工作面42个,比去年增加1个,现有掘进面187个,同比减少17个,实现全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共有6对,比去年增加了2对。广能公司李子垭煤矿、绿水洞煤矿先后被中煤协会分别评为行业一级、行业二级高产高效矿井。

6、创新安全管理,逐步建立了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建立完善了安全周期满1000天矿井奖励办法,明确了奖励标准,细化了考核,同时将基建矿井纳入了考核范围。

各公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内部安全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在强化矿井安全管理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大胆尝试,对强化监督隐患排查整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如攀煤公司在今年3月1日正式成立驻矿安全督导站,采用公司直管模式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安全监督与管理分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全方位参与矿井安全过程管理,真正使安全监督工作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

7、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工作,营造了较好的安全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了春节、“两会”、抗击冰雪灾害和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为确保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基层和现场,严格执行入井带班和节日期间值班制度,认真执行队干跟班作业制度,确保了各项生产安全措施落实,保证了电煤的供应,实现了安全生产。在抗震救灾期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对井下隐患的排查治理,确保了地震期间的安全生产。

抓好奥运会期间安全生产,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对火工品管理、对基本建设矿井和非煤矿井实施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行动中,查出隐患64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0份,落实了整改责任单位、检查验收单位和整改期限。

8、开展综合治理,加大安全投入,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按照集团定的“依法治安、科技兴安”的战略,大力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抓好安全生产“五要素”,努力向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迈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提高技战术水平。各公司按照《矿山应急救援及矿山救护队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建设的矿山救援队伍。如四川省威远煤矿矿山救护消防中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方案,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按照各项训练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作风顽强、技术过硬、英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合理使用安全费用,加大淘汰设备及工艺更新力度。年提取安全费用3.87亿元,使用了3.92亿元,申请国债项目22个,总投资5.239亿元,其中国债0.9782亿元。现已全部淘汰仓储式、巷柱式、刀柱式等落后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已全部淘汰木支护;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组合支护技术,增强矿井综合防灾能力,夯实安全基础。

加强安全培训,为安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采用培养岗位专业人才、广泛招引人才等方式,实现了人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配置更趋合理的目标。年计划培训员工1.35万人次,实际培训员工2.18万人次,其种作业人员0.42万人次。另外,四川矿山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专门为集团举办了矿长培训班,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在金刚煤矿召开了群众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安全基础,构筑群安工作的坚固防线”的工作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保障作用发挥,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进程。达竹公司形成了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制定了《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把安全文化建设从地面向井下延伸、从生产单位向非生产单位延伸,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形象。

(三)年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状况不平衡,一般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

年发生的死亡事故均为一般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1.54,而全国国有重点煤矿为0.85左右。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统计,顶板事故第一,占总数的45.45%;运输事故第二,占事故总数的31.8%,这两类占事故总数的77.27%。

各公司安全状况发展很不平衡,广能公司百万吨死亡率为0,川南煤业为1.20,攀煤公司为1.33,达竹公司为1.83,芙蓉公司为2.31,广旺公司为3.61,威远矿为4.69。威远矿、广旺公司、芙蓉公司的百万吨死亡率都超过了集团的平均水平。

2、“三违”现象未有效遏制,重大非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去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未能杜绝“三违”行为,加之现场管理较混乱,职工自保和互保意识不强造成。如鲁班山南矿“1.20”提升运输事故,李子垭南煤矿“6.2”放炮事故等都是作业人员违章作业造成。

重大未遂伤亡事故明显增多,共发生19次,主要集中在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煤层自燃发火、跑车、放炮等方面。特别是龙滩煤矿“8·14”瓦斯爆炸,鲁班山北矿2812机巷1#联络巷发生煤层自燃发火,白皎煤矿2184机巷发生煤与瓦斯大型突出,李子垭煤矿工作面被淹等事故都极有可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3、灾害升级,治灾手段落后,安全发展与技术发展不匹配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灾害逐渐加重,但现有的灾害防治手段与灾害程度不相适应。瓦斯抽放效果未能全部达到规定要求,无计划停电时有发生,矿井水害监测与防治尚缺有效手段。矿井生产系统与生产能力不配套,减头减面难度大,造成采掘接续紧张加剧,同时又制约了防灾治灾时间及效果。芙蓉公司、广旺公司巷道底鼓变形严重,存在支护手段与矿压不适应的问题。

4、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安全监管不严、不细、不实

技术管理上,个别单位存在无规程、无措施作业。规程编制质量差、技术规定可操作性差,技术管理部门未严把规程质量审批关,对年青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帮带力度不够。

生产管理上,存在不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现象。采掘工作面投产未严格执行投产验收制度,瓦斯抽采钻孔终孔未到设计位置,瓦斯预抽未达到预定效果,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无效果检验或检验工作质量差。

安全管理上,存在监督执行不力。隐患排查不力、隐患整改落实不彻底。由于生产接续紧张,部分瓦斯灾害严重矿井存在采掘活动违反瓦斯管理规定的问题。

5、人才匮乏,职工队伍不稳定

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现状与安全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表现在人才总量与人力资源总量比例失衡、技能型人才紧缺矛盾突出、人才结构性分布不均等方面。近年来,由于职工队伍流动性较大、职工队伍不稳定、技术人员缺乏,极大地制约了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做好年安全生产工作

年,我们要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安〔〕1号文件精神,强化“双基”工作,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挑战,继续推进管理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事故查处向预防转变、隐患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确保年安全生产目标全面完成。

生产安全工作目标:生产原煤1315万吨,绝对死亡指标控制在省安委会的考核指标以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力争实现1.8,基本建设矿井万米掘进死亡率0.8以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局面逐步好转。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

年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事故总量偏大,重大非伤亡事故明显增多,质量标准化水平不高,灾害升级压力大,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三违”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文化建设还未入心入脑等问题。因此,各单位一定要吸取年重大非伤亡事故多发的教训,切实杜绝“两多两少”现象(听汇报多,井下解决问题少;布置工作多,落实检查少),加强现场管理,解决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为推动安全生产稳定发展,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工作上年定为“瓦斯专项治理年”。各公司要建立防止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制,贯彻落实生〔〕50号文件精神,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加大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力争二级以上瓦斯超限报警次数下降50%,杜绝水害事故和瓦斯事故,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继续坚持瓦斯治理方针,牢固确立瓦斯不治理安全无保障观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瓦斯治理、抽采利用要求,不断优化通风系统,定期研究解决瓦斯隐患问题。突出矿井认真落实“四位一体”防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查员的履职情况检查;加强井下在用设备防爆检测。全面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坚决杜绝瓦斯事故。

坚持煤矿水害防治十六字方针,富含水岩层和老窑积水区域要加强物探、钻探工作,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要落实专门机构和责任人员,负责水害防治水工作,对周边小煤窑的开采情况进行调查,确保水患的有效防治。

(三)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建立安全治灾技术支撑体系

治灾是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各公司要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确定攻关方向,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的原则,加大安全费用投入。技术中心要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和涉及全局性科研项目的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攀煤公司要加强对周边小矿的监控,争取尽快建立一套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白皎、珙泉矿重大隐患治理工程要充分依靠深孔预裂爆破,提高煤层透气性等科技进步技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龙滩矿井要将试生产期间的灾害防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掌握瓦斯和水涌出规律,为制定灾害治理措施奠定基础。

(四)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推进“两型三化”矿井建设

以强化“双基”工作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系。以安全控制指标为目标,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制,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

加强教育和培训,实行全员安全准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安全培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严格全员安全准入,继续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推进科学管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合理生产部署,合理选用主要设备,加快推动“两型”、“三化”建设工作,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逐步提高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

夯实机械化基础,提高机械化质量和效益。总体目标是:机采率达到65%(其中综采率达到50%),机掘率达12%;全员效率达到1.65吨/工。加快系统配套改造,大力推动机械化升级,具体要求是:减少炮采(掘),增加机采(含综采综掘),对新建矿井实行炮采审批制度;减少普采,增加综采,新建矿井有条件的要直接装备综采;具备条件的综采面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工作面发展;机械化向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力争年机械化采煤工艺基本覆盖公司全部可采煤层。

(五)加强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实施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抓好事前防范,制定完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办法和矿井安全生产1000天管理办法。风险预警管理可实现安全隐患直观量化考核,操作性强,也便于检查考核安全员的履职情况。目前在金刚煤矿进行试点,待完善后推广实施。

芙蓉公司救援基地年要建成,集团在此基础上将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对各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公司要按照矿山救援队伍资质认定的有关标准,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演练,提高救援队员的战斗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做到安全救援、科学救援。

(六)积极应对挑战,增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统筹协调计划、生产、销售、安全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煤炭市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要继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随市场销售变化的联系会议机制,坚持以产促销、以销保产的原则,生产与市场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步调,实现全局一盘棋。

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加大对安全费用的提取、管理、使用的监管。特别是利用生产任务不重的时机,全力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消除矿井通风、瓦斯、顶板、水害机电运输等方面的重大隐患。

(七)加强重大隐患治理,继续推进“隐患治理年”工作,控制零星事故发生

坚决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错误思想。抓好重点头面,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按照“六步”闭合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开展治理工作。通过实施闭合监督管理,做到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明确,程序规范、排查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到位、整改彻底。

各公司要加大科技治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杜绝较大事故,加大对零星事故的控制,严厉查处不按规程规定操作,不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劳动组织管理松弛等现象。

(八)深化安全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理念

第8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核电安全 法律控制 监管体制 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范纯,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74(2011)05-0047-15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海啸的冲击出现核泄漏,事故等级一升再升,最终定为最高级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级别相同。该事故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最严重的危机和灾难,短期内对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产生了严重影响,长期性影响更是不可估量。日本是核电大国,为防范核事故发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在制度上保障核电安全的法律控制模式。但是此次事故表明,该模式是有缺陷的,也暴露出政府监管和企业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拟基于立法、执法、守法的分析脉络,研究日本核电安全法律控制模式的结构,解析其监管体制的状态,并透过核安全文化内蕴分析核电企业的守法意识及态度,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核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路。

一 审视日本核电安全控制的法律视角

核能(原子能)发电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极致,是将反应堆中链式裂变产生的核能转为电能的过程。核电站是实现这一能量转换的场所,一般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等组成。无论核电站的技术多么先进,只要牵涉入,牵涉建造地,就一定存在潜在的危险性。所谓潜在的危险性,是指反应堆的运转会在堆内生成并蓄积放射性物质,存在外泄的可能性。鉴于核能的受控使用属于高危事业,只要发展核电,就需要防止任何形式的核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外泄。因此,在核电开发初期,需要优先考虑其安全性;在正常运转和出现事故时,也要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潜在危险。日本是围绕核电安全进行讨论最为激烈的国家,也曾出现反核电运动,反对理由就是核能发电的安全性无法保证,放射性物质会产生恶劣影响。事实也是如此,伴随核电的发展,日本的核事故、核故障频繁发生,仅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四次较大的核事故,如1991年美滨核电站2号机的水管断裂事故、1995年高速增殖反应堆“文殊”钠泄漏事故、1997年核废料再处理工厂火灾事故、1999年日本核燃料加工厂(JCO)的临界事故等。

应当说,安全是利用核能的大前提,其主要目标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保护人类和环境免遭有害影响。这就需要对放射性物质外泄进行管控,降低外泄发生概率,万一发生事故,则要尽力减缓影响、确保安全。不仅如此,利用核能发电还面临着许多安全问题,包括核废料如何安全处理、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美国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了《原子能法》(1946年制定,1954年修改)、《能源机构再组织法》(1974年)、《铀制炼尾矿放射线管理法》(1978年)、《放射性废弃物政策法》(1983年)等,形成了从制度上保障核电安全的法律框架。总的来看,日本基本上是以美国模式为蓝本,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维护核电安全的法律控制体系。本文拟结合福岛核泄漏事故,从多个角度对日本核电安全法律控制体系的实际状况及效用进行考察。

(一)从立法角度审视日本核电安全法律控制的体系结构和具体状态

核电安全控制立法是实现核电安全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核电监管部门、核电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一般采用基本法和单行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按照确保安全的方针,日本法律规定,电力公司建设核电站时,必须获得经济产业大臣的许可。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和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必须对照安全设计指南和耐震设计指南,对核电站的设计是否安全进行审查。核电站一旦建成,必须保证其向周围环境释放出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公众受辐射量低于法令规定的限度。万一核电站发生事故,电力公司必须迅速向国家和地方自治体通报。出现紧急事态时,内阁总理大臣要“紧急事态宣言”,向有关自治体发出让居民进行屋内躲避和疏散避难的指示,同时在内阁府设置以首相为本部长的原子能灾害对策本部。

(二)从执法层面考察日本核电安全监管体制

立法完成后,面临的就是核电安全制度如何执行的问题。执法是行政机关执行核电安全法律规范、向行政管制对象落实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检查等管理行为。行政机关能否积极高效公正地执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独立的执法地位。因此,在设置行政执法机关时,应保证其有足够高的地位、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强的能力承担安全管制任务。应当强调的是,在理论上,核电安全控制执法应具超前性,换言之,执法活动应该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通过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来防止危害的发生。

(三)从守法视角评价日本核电企业的核安全文化建设

另外,立法目的最终能否实现,还要依托守法状态。守法是企业和个人等行为体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核电企业除被动树立守法意识外,还应推崇积极守法,以法律主人自居,充分认识法律蕴涵的安全价值,自觉遵守安全秩序,维护核电安全法律尊严,弘扬核电安全法制精神。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倡导各国核电企业应构筑自己的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包含积极守法,还包括以高度人文精神管理核电企业,确保核电事业的安全。

二 确保核电安全的前提与福岛核事故

为确保核能发电的安全,核电站一般要采取以下前提性安全措施。

1、防范故障措施。一般来讲,反应堆的运转需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系统,应设立各种检测装置。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从燃料棒向冷却水泄漏,为防止其外泄,检测装置应立刻使反应堆停止运转。至于其他异常状况,也可通过自动监视系统来应对。

2、设置保安装置。(1)采用紧急停止装置,需停止运转时,可使多数控制棒自动插入,中子检测装置等可保证其动作的准确性,万一控制棒没有动作,还备有硼水注入系统,保证停止运转;(2)采用防备出现故障的系统,以沸水型反应堆为例,保证当系统断电时,控制棒也能插入堆内使其自动停止运转;(3)采用多重框架确保运转安全,即设计数个设备均可单独作业的系统,即使一个设备有故障,其他设备也能运作,最终获得期望的安全功能。

3、防范自然灾害,即对海啸、台风、地震等采取防护措施。如为

防范地震,反应堆外部建筑的地基要直接固定于地壳基岩上,反应堆、冷却系统、安全壳、建筑物也要能够应对超过过去最大级别的地震,进行充分的耐震设计。为了能够在发生事故时确保居民安全,必须备有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如堆芯冷却设备和过滤器等。

福岛第一核电站使用的是沸水型反应堆,利用堆内的核燃料裂变产生热能,使堆内的水沸腾产生蒸汽,推动涡轮转动而发电。为防止发生事故,该核电站采取了多重防护措施,包括封闭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五重防护,即铀粒罐、燃料棒、反应堆压力容器、装纳压力容器的安全壳、反应堆的外部建筑物。万一发生事故,核电站也有备用的堆芯冷却装置使堆芯冷却。

(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3号机组自动停止运转,但其堆芯内放射性核元素的衰变仍继续散发着辐射热量,急需冷却。但是,地震破坏了外部输电线路,海啸又破坏了水泵和备用发电机,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功能完全丧失。结果,1号机组因缺乏冷却使燃料棒持续高温而受损,熔毁的核燃料又使压力容器出现破损,2号和3号机组也因不能冷却出现堆芯熔毁,而且堆芯压力不断攀升,压力容器和安全壳面临破损的危险。①为防止安全壳破裂,东电实施了调压作业。进行作业时,安全壳内的放射性物质向外飞散,燃料棒表面的锆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并发生爆炸,导致建筑物损坏。因五重防护体系崩溃,反应堆向大气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推算量为63万万亿~77万万亿贝克勒尔,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12%~15%。

此外,因缺乏冷却,1~6号机组内的乏燃料池水温也不断上升。3月19日,3号和4号机组出现火灾险情,东电进行了注水作业。注入水从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的破损部分流出,污染水流向大海。

(二)日本各界对福岛核事故的应对

从初期的处置措施来看,东电较为保守,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考虑试图保护反应堆,对其承受能力也存有侥幸心理,故未向堆内注入硼水。事实上,1号机组已超期服役,承受能力有限。核泄漏发生后,2011年4月17日,东电发表了事故处理进度表,将恢复稳定状态的时间设定为6~9个月,对策包括冷却、抑制、除污监督三个方面。在冷却方面,为避免氢气爆炸,向压力容器和安全壳内注入氮气,使反应堆冷却。在抑制方面,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设置建筑物保护盖、播撤防止飞散剂。5月17日,东电修改了进度表,调整为先行注水,净化各建筑物内的污水,实施循环注水冷却,并追加了地下水污染防止对策。6月东电又追加了对污水净化产生的高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对策。

政府方面,2011年3月11日晚,菅直人首相紧急事态宣言,做出距核电站3公里内的居民疏散避难、3~10公里内的居民在屋内躲避的指示。12日晨将避难区扩大到10公里;12日晚1号机组发生爆炸后,将避难区扩大到20公里;15日因2号机组和4号机组发生爆炸,指示20~30公里内的居民在屋内躲避。4月21日,营直人了将距核电站20公里范围设为警戒区的指示,22日又将20公里以外、辐射量达到20毫希的区域定为“计划避难区”,将20~30公里内除“计划避难区”外的地区定为“准备避难区”。此外,日本政府将事故受害者定为“国策受害者”,表明了国家承担责任的态度。

至今,日本尚未公布福岛核泄漏事故的真正原因。但是,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日本都需要进行省思。事实上,虽然技术设计上的五重安全保障被冲破,但依靠现有的技术水平是能够补救的;虽然遭遇了超出预想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但依靠现有力量和资源也能重新组织防范。关键是制度上的安全保障,即应该如何立法、执法、守法,这些才是涉及核电安全运转的难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制度比技术更为重要,更值得日本省思和总结。

三 日本核电安全法律控制的立法省思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参照美国模式,日本逐渐形成了维护核电安全的法律体系,由效力不同的四层结构组成。首先是基本法,《原子能基本法》(1955年)规定了核能政策的基本方针,确立了核能的和平利用、安全、民主、自主、公开等原则。其次是单行法,如《反应堆等规制法》(1957年)、《辐射障害防止法》(1957年)等法律,日本的核电安全主要依靠这两部法律进行控制。再次是相关法,如《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规定了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电气事业法》(1964年)规定了发电用反应堆的安全管制等。最后是具有行政规章性质的“细则”和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制定的“指南”。

此外,1987年日本加入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8年又加入了《核物质防护条约》。1995年日本加入《核安全公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国要确立规范核能设施安全的安全要件、许可制度、检查制度等,采取辐射防护措施,制定紧急事态防备计划,对核能设施的选址、建设、运转采取安全措施。

从形式上看,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国内法和国际法组成的体系完整、管制细密的维护核电安全制度框架。但从实质上看,其国内法体系中存在不少值得省思的结构性问题。

(一)核电安全控制法律体系存在结构,影响管制效果

单从核能安全控制法律体系的结构本身来看,日本学者西胁由弘列举了其存在的九个方面的问题:(1)核电站设置许可的“许可要素不分明”;(2)设置许可的标准不明确;(3)在工程计划认可方面偏重于规范结构强度,未包含品质保证;(4)机能和性能规范过于简单;(5)设置许可审查与工程认可计划审查的关系不清;(6)安全规定均为运转管理方面的内容,基本设计要求和运转管理要求混淆;(7)采取阶段管制结构,管制缺乏约束力;(8)安全检查种类过多且重复,不能开展机动性检查;(9)对燃料体加工的检查形同虚设。

以设置许可的“许可要素不分明”为例。这是指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具体的行政规章,审查使用的判断标准也只是各种“指南”。为实现《反应堆等规制法》目的而提出的“机能要求”,如对地震、火灾、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等,本来应由行政规章来规定,实际上却处于空白状态,指南也未对此做出规定。而“性能要求”如结构强度、耐火性能等,虽在《电气事业法》中制定了细则,但未实现定量化。专家指出,《反应堆等规制法》的细则中应规定机能要求,明确许可要素。这是因为指南只不过是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的内部规定,设置许可的具体判断标准应由行政部门制定。而且,指南虽可灵活适应技术进步,制定和修改也更容易,但现实是其修改程序并不明确,修改也不频繁,并未吸收新知识和新观点。

(二)制度安排多是对事故或故障的简单应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核电安全控制法律体系是以核电站基本设计为监督重点给予设置许可的,对详细设计的监督是对照基本设计监督实行的阶段性管制。所谓阶段性管制,就反应堆的设置与运转而言,就是按照设置许可、设计及

工程方法的认可、使用前检查等一系列措施的顺序来实施管制。因此,一旦现场出现难题,就不能对设计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另外,设置许可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机器的实际状况并未能反映于法律规定中,即使是为提高安全性的改造,在程序上也十分麻烦。而且,长期以来,日本对核能安全控制法律体系未有充分讨论,所谓的法律修订只是简单的事故或故障对应型的修改。对事故本身来说,相关制度安排并未发挥超前管制的作用,反而是滞后性十分明显。

例如,2000年7月日本基于日本核燃料加工厂临界事故的教训修改了《反应堆等规制法》,追加了对核燃料加工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的制度,创设了对所有核电企业和从业人员遵守安全规定的状况进行检查的制度。又如,2002年12月,日本根据核电站自主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强化了核能安全规范,修改了《电气事业法》和《反应堆等规制法》,全面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引入设备健全性评价制度,设置独立行政法人原子能安全基础机构等。上述措施虽具亡羊补牢功效,但事前管制作用的彰显效果不佳。

(三)核电安全管制的手法落后,在吸收先进的管制手法方面停滞不前

从核电安全管制的手法看,国际社会很早就强调有效果、有效率的管制(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gulation)和持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管控。其中,核能概率安全分析(PSA)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管控手法。所谓核能概率安全分析,是采用系统评价技术和概率风险分析方法,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堆芯损坏概率和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后果,最终发现设计缺陷和可能的失效模式。可以说,利用核能概率安全分析的结果进行管制这一手法具有明显的效果。

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提出安全目标方案时,虽也强调使用该手法较为得当,但又表明至少现在还不会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判断。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也强调核能概率安全分析结果作为安全性判断规则比较得当,因为核能概率安全分析集约了相关安全数据,是工学专家的判断手法。但在具体运作上,有关人员尚未达成共识,所以该手法的使用也未见进展。2011年6月7日,原子能灾害对策本部的事故报告书强调,作为教训,应有效利用风险管理概率论的安全评价手法,利用核能概率安全分析,通过风险的定量评价,积极推进降低风险的努力。

四 日本核电安全控制体系的监管评价

在日本,承担核电安全控制的监管机构有原子能委员会(AEC)、原子能安全委员会(NSC)、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ISA)、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文部科学省、独立行政法人原子能安全基础机构(JNES)等。总体而言,日本核电安全监管体制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56~1978年。1956年日本设置原子能委员会,并赋予其较高的独立性。这一时期,日本的核能事业由内阁总理大臣负责许可审批,但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厅长官把握管制实权。1974年9月,核动力船“缝”号在青森县附近海域发生核泄漏。国民倍感恐惧,对核能安全行政产生怀疑。为此,1975年2月日本设置原子能行政恳谈会,重新审视核能行政体制。1976年7月该恳谈会提出改革方案,建议新设安全委员会,形成由安全委员会对行政部门的安全审查进行二次监督的体制。

第二个时期是1978~1999年。根据前述改革建议,1978年10月NSC从AEC中分离出来,1979年1月又确立了其对行政部门的安全审查进行再审的体制。随后日本修改了《反应堆等规制法》,在确立双重监督体制的同时,为消除国民对核电的不安,又规定了召开公开的听证会和讨论会的制度,以恢复国民对核电安全的信赖。

第三个时期是1999年至今。1999年9月JCO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强化NSC的独立性,完善安全审查指南,有效发挥多重互补的安全体制功能。因2000年实行行政大改革,2001年NSC移交至内阁府。日本又新设NISA,并赋予其一定的独立性。2002年受东京电力公司隐瞒事故问题的影响,日本修改《反应堆等规制法》,规定了NSC进行调查时电力公司必须予以配合的义务。2003年10月日本成立了JNES,该机构也承担着确保安全的职责。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目前日本的核电安全监管体制呈现出“多龙治水”的组织状态,存在着遇到紧急事态时判断迟缓的可能。而且因为各机构职能分散,还存在核电建设时争夺权利、事故发生时相互推脱责任的危险,未必能够进行有效运营和监管。具体来看,日本核电安全监管体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核电安全管控体制的关系并未理顺

行政大改革前,NSC与科学技术厅的核能安全局有密切关系,能够掌握现场的第一手信息。但是改革后,NSC被置于内阁府下,不具备充分的调查能力,反而对各类现场安全信息难以掌握。也就是说,对确保核电安全来说,这种组织关系安排已成为不合理的体制。

另外,关于预防辐射基本思路的研究很多都被委托给放射线审议会,而该审议会又移交给文部科学省,NSC无法实现充分的安全管控。对放射性同位元素的规范,根据医疗法、药事法等的规定,均与各省厅有关。而放射线审议会变成文部科学省的审议会后,各省厅对预防辐射的技术标准进行协调出现困难。现在,当除发电用反应堆以外的反应堆设施或带辐射性设施发生事故时,因科学技术厅属于内阁府,与相关省厅的协调比较顺利,但是另一部分反应堆因划归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管控,难以迅速采取对应措施。

(二)核电安全双重监督体制的必要性正在丧失

NSC从设立至今已有30多年,在安全审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安全审查的模式化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一次审查和二次审查的对象、判断标准相同,双重审查监督反而变成了审查的重复。迄今,对行政审查的再审查已缺乏合理性。首先,双重监督不应是对行政审查的再审查,其重点应是补充性审查。其次,在目前这种运转管理时代,随着运转管制重要性的增强,NSC的管制资源分配应从基本设计转移到运转管理方面来,应当废弃法定的双重审查监督体制。

在各种指南不断完善、安全审查日益成熟的前提下,行政部门再以同样的标准审查同样申请的双重审查监督,其重复感越来越强烈,双重审查监督体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实行双重审查,可能还会损害第一行政审查部门的有责判断。随着技术的发展,NSC的双重审查监督体制的必要性正在变弱。而且NSC的监督职能也存在实效性问题,人才不足也影响着安检的效率。

(三)监管体制的独立性不足

日本是《核安全公约》的缔约国,该条约要求缔约国的核能安全管制和推进核能利用有效分离。可以说,管制和推进的分离是国际趋势。美国、法国等都确立了具有独立性的管制机构,而日本的NISA在经济产业省内的独立性却是不明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核电监管当局的独立性不可缺少。首相助理细野豪志也强调机构改组不可避免,要重新审视NISA和NSC的地位和作用。要强化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既可以选择国家行政组织结构中的委员会制度,如国土交通省的运输委员会,也可以选择在内阁府以外设立的委员会形式,如公平交易委员会。当然,也有人强调应该组建像美国原子能管制委员会那样的组织,还有人主张将NSC和NISA合而为一,成立原子能安全厅。

原子能灾害对策本部事故报告书指出,作为教训,日本应强化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安全责任所在,这就要求NISA从经济产业省独立出来。此外,JNES的检查工作也有问题。比如对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安全阀的检查就存在错误,而且在检查过程中过于依赖东电,就连午餐费也让东电负担,可以说其检查并不认真,甚至合谋串通致使检查延误,明显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目前该机构的独立性已遭到质疑。

事实上,日本核电安全监管体制并没有真正发挥职能。究其原因,就在于新世纪以来日本推行的日本式经济体制改革未取得充分效果,尤其在核能领域表现得十分明显,即政府对核能安全的监督体制没有充分理顺,存在多头监管甚至交叉监管、错位监管的现象。管制当局与核能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市场体制下的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政府保护色彩依然浓烈。应当说,体制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政策上的主观愿望与客观阻力存在反复博弈,致使改革充满不确定性,结果导致出现体制改革停留在表面、体制被锁定在无效率状态的可能。受本次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已经开始注意改善核能安全监管体制,今后将对核能行政进行根本性改革。预计改革将关注管制机构的独立性,改变双重监管体制的低效状况。

五 日本核电安全法律规范的守法分析

东京电力公司过去就曾经有过不遵守法律的不良记录,包括篡改安全记录、隐瞒安全事故等,如2002年就发生了东电对外界隐瞒其堆芯围筒焊接部位出现裂缝的事件。而本次福岛事故发生后,东电仍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不向外界透露真实信息。如3月14日发生氢气爆炸后,东电面对各方质问总是回答“在确认”,暴露出其从现场得不到详细信息的实态。3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福岛核电站依然在泄漏放射性物质,但其原因不清楚,正是因为来自日本的信息不充分,影响了该机构对情况的把握。应当说,日本《原子能基本法》中规定的公开原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核能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但日本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核事故均暴露出核电行业普遍存在着轻视安全和违反信息公开法律原则的现象。受JCO事故的影响,《反应堆等规制法》制定了内部告发者保护制度。东电的隐瞒事件,也是因为美国技术人员的内部告发而曝光的。但事实是,该制度的运用情况并不乐观,2007年3月发现北陆电力志贺1号机组、东电福岛1~3号机组均发生过临界事故,这充分显示了核电行业根深蒂固的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弊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日本因在核能领域取得一定成绩而出现行业性的自信和傲慢,尤其是东电对来自外部的认为其技术需要改进的建议昕而不闻,暴露出其在安全文化方面存在欠缺。2011年6月11日,原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瑞士核能工学专家布鲁诺・贝劳德披露,他在20年前就向东电提出过确保电源和水源多样化、整固反应堆安全壳和外部建筑、设置防止氢爆炸的机器、设置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过滤器等建议,但东电没有听取。因此,本次核事故与其说是天灾,更应该算是东电招致的人祸。贝劳德强调,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转的是美国通用电力公司生产的沸水型反应堆马克1型,因压力容器和安全壳过近,若出现氢气压力,就有急剧上升的危险。而瑞士电力公司也采用马克1型反应堆,为弥补其不足,曾进行了改进作业。1992年美国通用电力公司也向东电提出了改良建议,但东电认为没有改良的必要。此外,200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曾经指出,福岛核电站对地震和海啸的预想对策不充分。事实上,从东电的输电线基础设施来看,该公司的确忽视了海啸对策。综上可以说,此次事故是东电妄自尊大导致的“东电型事故”。

核安全文化是由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的安全氛围,是存在于企业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要建立一种至上观念,即安全问题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强调人的因素在保障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安全文化的最大作用是在早期发现事故隐患,因此已成为任何国家利用核能的先决条件。

过去,日本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员工培训、团队精神等方面,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对核能安全过于自信且漫不经心,日本核电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停滞不前。以1999年JCO临界事故为开端,日本核电行业又接连出现多次事故、故障。2007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示进行“发电设备大检查”,结果判明该行业过去隐瞒事故、篡改数据的现象较多,故决定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接受国家认可的安全规定事项。由此,安全文化在日本成为法律规范的对象。2007年11月NISA出台了《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南》,却导致了现场出现僵硬态势,即出现了一强化管制就丧失创意、一强化监管就降低士气、一推行指南化就失去自主性的二律背反局面,出现了消极遵守法律规范的倾向,损伤了真正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从福岛核事故的后期污水处理情况来看,单纯的人为错误、明显的粗心大意不断,总共导致11起故障,处理设施不得不停止运转,预期净化目标被迫推迟。

第9篇: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及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井站 文化途径 经营管理

一、塑造队伍之“魂”:精心提炼文化理念,深入开展宣贯活动

(一)集思广益,提炼理念。为了提炼出符合井站管理实际的文化理念,我们在井站员工中开展了理念征集活动。班站长、职工积极参与,利用召开班前会、班务会、技术学习等时间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84#计量站提出的“安全生产创造效益,安全知识守护生命”的“安全文化”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井站文化理念。

(二)加强引导,站长带头。为了使井站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区领导和班组长充分利用职工点名会、“周三学习日”、深入井站了解情况等时机,积极向职工宣传文化理念。站长带头运用文化理念分析和处理上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甘做井站文化建设“领头羊”,当好井站文化建设“先行者”。17#计量站站长郭军波在视井站荣誉为最高效益,向细节管理要效益。他提前上报停井计划,集中力量做好抽油机加盘根、换皮带、维修保养等日常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工作量,把停井时间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生产难题,他先后研制出了《防堵油嘴》、《采油工常用便携工具》、《井口套管气防盗器》等成果3项,应用到生产后,见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三个结合,强力宣贯。为了把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质量文化和井站文化“3+1文化”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员工心目中融会贯通。理念宣贯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坚持在周三技术培训课上,组织员工系统学习文化理念,许多职工主动写出了学习心得;二是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在组织员工开展集体活动过程中,采取朗诵、唱歌、谈心交流等方式,宣传文化理念,产生了很好的宣贯效果;三是与宣传典型相结合。积极从员工中选树身体力行井站文化的典型,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二、固化管理之“形”:搞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一)运作制度,突出激励。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我们平时在管理中以教育引导和激励潜能为基本原则,注意营造人人自觉遵守制度、人人积极维护制度、人人主动执行制度的优良风尚。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地质及资料管理、工程管理、注水管理、政工管理、队伍管理、经营管理等管理制度时,做到少罚款多奖励,少强制多柔和,效果良好。

(二)教育引导,注重熏陶。一是家人亲情提示。在计量站值班室我们设立了家人安全亲情提示台。员工家人亲切的话语时刻提示着员工注意安全。二是标牌视觉警示。在计量站围墙、值班室、计量站悬挂警示牌、画漫50余幅,教育干部职工勤练业务、安全生产、遵纪守法。三是格言自我勉励。在员工中开展征集工作格言活动,把格言张贴到值班室。以员工自己的话语勉励干好本职工作。

三、凝聚生产之“力”:统一团队意志,激活团队细胞

(一)成立班站长协会。着力塑造高素质、爱岗敬业的班站长及员工队伍,搭建班站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平台,重点围绕井站生产经营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以基础管理、安全生产、降本增效、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开展争先创优、班站达标活动。

(二)开展井站“四个小环境”建设。在井站开展创建“学习小课堂、成才小舞台、创新小阵地、和谐小家园”活动。计量站内开展“订阅一份报中原石油报、读一本《现代工人》杂志、建一个岗位练兵台、坚持每日一道业务题、用好一块学习园地”的“五个一”活动,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在计量站开展技术比赛、师带徒、读书自学等活动,设立创新创效和合理化建议单项奖励,创建“爱我每一口井、护我计量站、爱我每一台设备、关心身边每一个人” 和谐小家园,营造像对待孩子一样管好油水井;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管好设备;像对待家庭一样管好计量站的和谐工作氛围。

四、培育经营之“根”:积极践行和落实理念,精细油藏经营管理

(一)精细注水管理,夯实稳产基础。为了把精耕细作抓注水落实到井站,在计量站制定了“三个坚持、两个调整、一个增加”的注水方针,即:坚持三定注水,坚持季度洗井,坚持定期检管;调整笼统水量,调整分层水量;增加有效注水。强化方案设计,做好每一口井的井控安全、成本、工序、工艺配套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科学优化,取得良好措施增油效果。1-10月份完成油井措施57井次,措施有效率57.8%,措施年增油6248吨,单井年增油109吨。

(二)精细油井管理,发挥最大潜能。一是开展重点井承包活动。井站承包人对承包井基础数据掌握清楚,发现承包井动态变化要及时。单井产液、产油、含水、电流、功图、液面等动态变化的要及时分析和上报。准确分析承包井动态变化原因。同时对工况有问题的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二是各井站积极参与控躺活动。成立了以主管副经理为组长的控躺小组,成员是工程组成员及各计量站站长。控躺小组定目标,定办法,从而为有效控制成本,减少躺井,延长检泵周期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