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学化学的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化学的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化学的技巧

第1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高中化学学习拉开了序幕从高一到高三,化学高分怎么拿?这四点帮到你,很多同学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因为高中化学比起初中化学来说无论是难度还是内容的多少都提高了不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提升化学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提升化学的技巧方法第一,一定要听老师讲课,而且是在课堂上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些难懂的章节可以预习,但大家可能都有一种感觉,自己提前看过的东西在老师讲课时就会觉得难以集中注意力,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对于已经了解到的知识总是很难再重新开始一遍,这就好像大家看剧已经被“剧透”了,这样的剧吸引力会大大下降。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尤其是高二难度加大,大家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更应该高效利用上课时间,让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走。

第二,随时记录一些小内容。化学知识的细枝末节是比较多的,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最好时常记录,可以有专门的笔记本,也可以写在书上或者习题旁边,只要是自己能够容易看到的地方都可以。因为很多知识是零碎的,所以这些东西不能只记录一遍,遇到一次如果发现自己想不起来了,那就再动手写一下,长此以往,这些零碎的小知识就能熟练掌握。

第三,注重总结的重要性。化学这门学科的体系性还是比较强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分章节梳理脉络。除了分章节总结,还可以分模块进行。总结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平时做得更多的应该是总结题型和实验,尤其是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对于题型和实验的总结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熟记于心,而且熟悉题型和实验,这才是拿高分的保证。

第四,多参与化学实验。很多学校高中都会安排实验课,实验课上大家也要积极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与自己所学的课本内容进行对应,这样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很多化学实验看起来都是很神奇好玩儿的,这也可以带给大家学习化学的动力。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一、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对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家都知道:课本是复习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二、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问题的基本依据。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有目的地找出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有针对性地选适量的不同类型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许多教师的经验表明,高考复习阶段使用400个左右的题目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训练效果,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每一个训练题都落到实处;而传统的“题海战术”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疲于奔命,过后却收获甚微。

高考化学的那些审题技巧1.审题要认真:

许多时候答案就应藏在题干中,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要仔细审题,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高考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决高考化学题的前提。

2.在化学考试中,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字:关键字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审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审突破口: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审有效数字: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

第2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通常情况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化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不是不努力,而是“不在状态”,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三化学学习状态的实用技巧最新2021,欢迎阅读!

快速找回学习状态技巧一、巧用心理暗示

“已经高三了”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形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已经高三了”的意识设定,告诉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了,倘若慢慢浸入骨髓,那就意味着学习状态的到来,成功的开始。

技巧四、巧养三个习惯

最重要的三个“养成”即养成做笔记、做标注、做错题的三个良好习惯,解题过程中千万不要满足于得出答案,要清楚答案从何而来,力求把每一题错的选项改成正确的选项,或指明错误原因,或标出证明性实例、反驳性实例。

理科学习通过归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真正把握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技巧三、巧订学习计划

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炼、课外阅读或各安排哪几科学习。

每科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可列出来。订下学习计划表后,尽量排除干扰坚决执行。

技巧二、巧理每天时间

要保证合理的睡眠安排,建议早上6:00后起床,中午休息30分钟,晚上不要超过23:30。如果上课常打瞌睡,便说明时间安排上有问题,学习效率很低。

实践证明许多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因为不注意这点而在高考中失利。合理调整学习和休息时间,上课才能集中精力。应该意识到,70%以上的知识是靠课堂的,30%知识才靠课余时间弥补。

技巧五、巧抓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来无影去无踪,没用谁都不知道它来过,用了都说好。采用间断性、频繁性背诵,争取零碎的时间,学语文和英语特别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背诵语文、英语名篇名著时,同桌可以相互提示性对背,可提示一句话中的最前面一两个字词。当然,政治、历史科许多评价性内容会随时间而变,可考虑运用简化记忆法或口诀记忆法。

学习要有针对性让学习更专注,就要更有针对性,不同的知识点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应对,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的有条理,知识轮廓才会更加清晰。下面就是按学习内容整理的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化学元素

高中化学分为无机和有机两部分,在学高中化学无机部分时,化学元素是一个关键点,每种元素都有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式,并且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转换。但是在高中化学中,各物质的转换是有规律可以参考的,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性质是相同的,并且我们在高中化学中学习的主要元素就是前20位的主族元素。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只需要将每主族中的一个元素的性质弄懂,就可以推断出其他几个元素的转化过程。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学习部分。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各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这几点:实验目的、实验细节、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这三点是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内容。这其中最难得一点是实验细节。各位同学要了解各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各仪器所处的位置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学会举一反三,在练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确保自己完全掌握。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唯一需要进行计算的部分,也是高中化学中“最像理科”的部分。但是各位同学要注意反应原理不只有计算一点,还需要各位同学掌握很多东西,如一个反应的现象,以及这个反应会有的变化规律的等等。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有机化学

第3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传统教学自主探究

一、传统化学教学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在大量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自然科学,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是,纵观我国当代的化学教学,却远远地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做到与世界主流教育模式接轨。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要形式,课堂局限于教师的演示、示范和学生被动的接受,伴之以大量的课后习题,大大地压缩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可是,成效甚微。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巩固和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试题解答技巧,但是这两项能力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事实上,过多的不足逐渐凸显,如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为了给高考剩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加快进度的做法,必然要忽视一些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来说,刻不容缓。

二、化学教学的创新与技巧展示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适当启发下,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由讨论、合理质疑、深入探究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失为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过程,也是诸多化学原理、方法规律得以验证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两种途径。演示实验是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必须认真准备、设计和操作,并可通过对不同实验的方法、条件和装置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空气成分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实验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给学生演示。而学生自主实验则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为学生实验提供充分的基础设备和操作环境,重视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的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三)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不容忽视。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自身能力的差异,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常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和思考机会,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

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化学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善于获取信息,例如通过传媒、网络对信息的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同事、师生、网络聊天等方式讨论和辩论。

三、创新性化学教学的优势

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不仅重视科学探究的培养,也使知识与技能得到较好的统一落实。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开阔的视野使课堂气氛大大改变,最主要的是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而大多数学生也都认为新的化学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只按书本记忆的意义更加深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和满足。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创新性化学教学推广普及的重要性

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化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运用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

观察与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把握,也都必须建立在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之上。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多地表现在能否进而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观察和探索是一脉相承的,而探索更是思想升华的重要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是国家未来化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敏英.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探索,2007.

第4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一、演示实验艺术的功能

教师使用演示实验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它还可以位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

例如:根据日常生活的经历可知,酒精灯是用火柴点燃的。那么有没有不用火种就可以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呢?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没有其它方法。但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往酒精灯的灯芯上一碰时,酒精灯立即被点燃了。鲜明的实验事实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观念发生了矛盾,产生认识失调,于是心理上就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形成心理紧张和压力。由于个体总是有使自己的知识、信念、态度与当前的问题保持一致性和一惯性的强烈欲望,因此在认识不平衡的情况下,就必然产生认知动机,并采取认知行为,使之趋于协调。

演示实验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里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演示实验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谐有序的仪器装置,色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充分展示出化学实验动静交错、内外和谐的美。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美产生新奇、愉快和向往的审美感受,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的能力。

二、演示实验的艺术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

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

例如: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观察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主要的现象,又要能迅速发现容易消失的现象,同时也要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的对象。

2.操作鲜明直观,现象易于观察

(1)演示实验的现象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

为此,教师应选择那些在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发光、发热、燃烧、爆炸等能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鲜明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

例如:介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是,就不宜选用H2SO4和NaOH的反应,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无色的,反应前后无颜色的变化,很难有说服力。而用Cu(OH)2固体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既可观察到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又可观察到H2SO4溶液由无色变为美丽的蓝色CuSO2溶液,现象非常鲜明,十分有利于说明酸和碱反应的规律,且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2)演示操作直观

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的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动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

同时,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采取一些使观察对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证演示时间的情况下,选用较大的实验仪器,加背衬,作空白对比,或用投影仪放大等。一般而言,在选择背衬时,对透明液和深色物质用白色背衬,对浅色物质,如乳白色、肉红色、淡黄色沉淀则用黑色背衬。作空白对比时应注意条件一致,否则没有说服力。如有的老师,在做用石蕊试液检验NaCl溶液的酸碱性时,不作空白比较,或虽然作空白比较,但NaCl溶液和对比的蒸馏水的量却不一样。这些都缺乏说服力。

(3)仪器装置的整洁、直观、协调

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它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破旧的配件如胶皮管、角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凑合”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整洁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

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3.简洁明了 内容精炼

简洁明了就是要求实验事实有利于直接说明问题。因此,某些伴随有其它副反应的实验就不宜作演示实验。

例如:在说明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这一规律时,就不能用FeSO4和NaOH反应作演示实验,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之一Fe(OH)2很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Fe(OH)3红褐色沉淀由于副反应的发生,就给根据实验现象来说明反应规律造成麻烦。如果用Fe2(SO4)3和NaOH反应就直接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用作演示实验时,就避免了上述的缺陷。

同时,也不要选择装置复杂、操作难度大、时间长的实验作演示实验,避免因装置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造成失误。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短时间内完成演示实验,以免影响其它正常的教学活动。

4.安全可靠 充分准备 力求成功

演示实验必须确保安全,不允许有任何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准备和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第一,改革实验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如在玻璃瓶或铁皮罐内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气体吹肥皂泡,再点燃,则没有危险性。第二,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更是学生的一种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操作表象的关键。第三,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第四,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则可能会造成事故或知识上的误解。

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条件和关键,从而保证课堂上演示的成功。

5.引导和启发相结合

演示实验中,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怎样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导”,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才符合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能力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还要把演示与讲授完美的结合起来。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介绍主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装置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分析综合,揭示出蕴含在现象后面的实质。

6.精心设计 富有趣味

有些实验,只要教师略加设计,就变得饶有趣味,富有艺术感和美感。

例如:讲电解质概念的时候,教师用音乐卡代替小灯泡,接入导电性实验装置。当美妙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异常欣喜、惊奇,进而产生了了解“为什么溶液中会产生音乐”的强烈的欲望。

三、演示实验艺术的类型

演示实验的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探究型,一种是验证型。

1.探究型

探究型教学的模式是按“问题-实验-原理-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进行实验,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探究型实验教学的过程,同科学研究过程在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上具有共同性。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应该以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为主。

2.验证型

验证型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结论-原理-试验”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样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给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再讲清原理,最后进行实验予以验证。验证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实验原理以及装置、操作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教学。例如: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求学校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的统一。传统教学是传授科学已知的真理,而对学生来说,真理是未知的,这正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也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究”未知创造了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进行启发式教学。

第5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一、高中化学的解题思路

(一)逻辑思维

为了提升化学解题水平,逻辑思维的运用是解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有效思维和方法。应用逻辑思维需要对化学知识题目进行有效掌握,排除一些无关内容,保证能够将已知内容与未知内容通过理论与实际总结出结论,促进论证与推理的正确性。

例如:学习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在对一道习题进行选择期间,分析以下存在的正确说法。

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一定的吸热反应;

2.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反应;

3.反应物与生成物形成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与吸热;

4.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会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基于上述的分析,在对该问题解题期间,一定要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这两项知识,并将第4个知识排除掉。

在该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出现“一定”、“只有”等全部否认或肯定等词汇后,就要注意到,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举例论证,以保证答案的确定性。

比如:煤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当发生反应时,需要对其加热,所以,可以看出,只有加热才能生成放热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通过严谨的说法与逻辑性思维,可以发现,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放热与吸热现象的说法是正确的。

(二)开放性思维因为高中化学习题具有变化快、信息多以及迁移灵活等特点

所以,利用开放性的思维解题不仅能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能促进解题过程的简单性。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课程期间,NaCl、NaBr的mg混合物溶解到水后,将配以500ml溶液,并通入足量的Cl2和混合物后,形成充分反应,最后,经过蒸发、干燥得到结晶体,且这种结晶体的质量不断减少。针对该题的分析,一般会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获取,该解题思想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需要利用开放性思维对钠离子的浓度进行分析,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出其他两种结果。

二、高中化学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在解题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化学概率、化学规律以及化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形成的关系都较为复杂、统一,良好的解题技巧能够使我们根据题目的分析,找出其含有的知识点,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知识体系,还能得出正确的知识结构。

通过化学实验培育环保意识:

(探究NO2被水充分吸收的条件的导入):

硝酸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医药、炸药、染料、塑料、涂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工业上用氨氧化法制硝酸,主要化学反应有: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和保护环境,你认为如何才能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呢?

案例分析:

由3NO2+H2O===2HNO3+NO可知,只有2/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而有1/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因此,设计实验中将氧气通入充满二氧化氮且倒立于盛水的水槽的?管中,可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次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次被水吸收。经过多次通入氧气,二氧化氮几乎可全部转化为硝酸,其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事实上,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不断补充一些空气,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地转化为硝酸,既可充分利用原料,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由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氮的氧化物性质的理解,而且把所学知识与工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解决了实际问题,其成就感油然而生。

估算法估算法是不利用具体的计算,依靠猜测、推理来获取答案,根据化学习题中存在的大量计算,要对其合理估算,保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计算的时间。例如:有规律情况下,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在每稀释10倍情况下,随着PH值的增加和减小,其规律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但该计算方法在使用期间,由于数值比较大,其计算手段比较复杂,所以,利用该方法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估算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无法对所有的化学知识有效应用,在计算量较小的习题期间,为了促进答案的准确性,可以将范围缩小,并实现具体的计算过程,这样才能促进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化学解题方法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如:商余法、极限法等等。并且,在利用这些方法期间,都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并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不仅能促进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能提升解题的效率和解题思路,激发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6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或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7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作业设计;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1. 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

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2. 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3. 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 (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4. 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第8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一、1min内浊水净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浊水中加入明矾比未加入要澄清些的事实,使学生知道明矾有“一定”净水作用;明矾净化后的水仍显浑浊,有必要进一步处理,自然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在教学中,实验往往耗时太长,现象不够明显,严重地影响了当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知道,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Al(SO4)2=K++Al3++2SO42-电离出的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Al3++3H2O蝝Al(OH)3(胶体)+3H+Al(OH)3胶粒具有吸附能力,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然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l3+水解程度很小,Al(OH)3胶粒含量不多,在浊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明矾时,净水效果不是想像中的立竿见影。理论上讲,当水中加入足量的明矾时,Al3+浓度增大,Al3水解平衡向右移动,Al(OH)3胶粒含量随之增多,但增加的量不大,何况明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强,如20℃时,其溶解度仅为4.9g。因此,试图通过在浊水中加入大量明矾,达到快速净水的目的,不可采用。当水中的Al(OH)3胶粒含量一定时,水的浊度大小、悬浮物质颗粒组成和性质,对明矾净水也将产生影响。笔者经过多次的实验探究,发现用“积尘水”替代浑浊的天然水,能有效地解决明矾快速净水问题。用湿润的棉帕(或抹布)擦拭门窗、桌面、地板等物件表面上积淀的灰尘,取少量水搓洗附有大量“积尘”的棉帕(或抹布),即得灰黑色的“积尘水”;取2个烧杯,各盛“积尘水”50mL,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0.1g)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对两个烧杯内的液体进行对比观察,半分钟时,就可观察到加有明矾的液体比未加的要澄清。该法用时短、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清楚,只要“积尘水”达到较高浊度,定会屡试不爽。

二、1s内气泡排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其中涉及滴定管的“排气泡”操作,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特别指出了“排气泡”的方法,即向滴定管中“注入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至滴定管‘0’刻度以上2~3mL,用滴定管夹固定好滴定管。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球,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液体、无气泡,调整管中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录读数V0”。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用上述方法,难以将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或空气柱排除。一些资料上,介绍了诸如“橡皮管捏挤法”“仿碱式滴定管法”“逆流充液法”“双管互动法”等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必定需要增添一些辅助措施,其“排气泡”的效率不高。如果将盛装有酸溶液的滴定管倾斜合适的角度,“排气泡”操作就可迎刃而解。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其体积应超过酸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4~5mL;将酸式滴定管倾斜,使它与桌面呈约45°夹角;眼睛注视酸式滴定的尖嘴部分,快速旋转活塞,当尖嘴内的气泡或空气柱全部逐出时,立即关闭活塞。该“排气泡”方法,耗时不过1s,用去酸液仅2mL左右,成功率几乎是100%,且剩余酸液仍超出酸式滴定管“0”刻度2mL以上,十分方便调液。化学实验需要技巧,技巧不是凭空而得,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坚持实验预做制,通过实验预做,能及时发现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温天见 单位: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

第9篇:学化学的技巧范文

一、新旧关联,旧中引新

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学“铵盐的性质”时,可先复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选择NH4CL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疑问: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能否用(NH4)SO4、(NH4)CO3、NH4NO3、(NH4)3PO4代替NH4CL?小小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平中出奇,新颖别致

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铀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引发急诊,加深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中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分类设疑引发急诊,在急诊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理解。

四、难其所难,以求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