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园林造景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传统艺术;自然与现代;生态景物的传承手法
1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古典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为现代艺术界中不仅带来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价值,更对后世的园林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2传统造景手法对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在后世的艺术表现中,我们有许多的假山,微景观雕塑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深受传统造景手法的影响。造景即是运用人工的手段将自然中的地形地势,山林水体,水流山石等自然条件构成的所有要素相结合塑造出景观设计师所想要表现的微小版的建筑设计。主要的表现有:地形再造和湖泊的挖凿;植物的养育;假山奇峰与洞壑危崖的砌叠;山谷溪涧与卵石溪流的布置;浅水小池与石山喷泉的修筑;雕塑的重设与建置等一系列的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这些造景手法的产生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艺术盛宴,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良好的发展[1]。其次,在造景手法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主景手法与次景手法的相结合,就像是小区的设计中对休闲区域的打造,一般会设计湖水与假山的结合,这就属于园林艺术运用在生活中的实践之一,湖水作为假山的陪衬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协调感,同时山与水给人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让每个住户满意,当然虽然湖水是作为辅助景观出现,但是,湖水的比例同样是设计师要考量的重点,这时就可以参考传统的造景手法了,假山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湖水的比例就是为了突出主景的表现力,这也是主景与次景的功用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园林艺术更具特色,还可以充分突出其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设计正和福州五一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处,设计师将主景雕塑喷泉安装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既突出了设计主题,又满足和平衡了游客的视觉感受,实在是值得众多设计师借鉴与参考[2]。
1.3造景艺术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产生的作用
一般来说,古代的文人画家都常常喜欢把梅、兰、竹看作是花中的“至清”之物,把松柏看作是木中之“幽韵气清”者,它们一旦入诗入画,那么产生的韵味就可谓是自然天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这也可以引申出我们的造景艺术,造景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要将画中美景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实物,这样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所认可。而这几年的园林设计也的确是在稳步中逐步有了发展和创新,这样也就使得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感在稳步的提升,而这也正是当下社会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2园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1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有发展就一定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因此如何传承精华所在的部分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2.2怎样真正实现
在园林艺术中,不光要求对景物的构思还包括应如何创造的问题。我们想要创造出崭新的东西,那么前期一定会进行一定的模仿,这就相当于造景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借景,借景能够很有效的突破空间的限制,为我们设计的园林增添美感,借景有时正如编导拍摄画面时对于构图的要求一样,远,全,中,近,特,在借景设计中,也同样的有近观,远瞻,仰视,俯瞰,等不同视角对于呈现在眼前效果的展示,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造景中要极其细致,传统的造景手法极其严格,所以当它运用于现代的园林中,我们也将应该在借景中充分的展示园林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优质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造景手法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共同交汇孕育下的宝贵成果,将这样的一项成果运用到现代园林艺术的设计中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并且也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为当代艺术工作者,要更加发扬优质造园理念,设计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潘潺.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3).
关键词:假山造景;园林工程;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假山造景是继承我国传统园林的山石造景手法,现代园林中有各种形式的假山造景,分为天然石造假山和人工塑山,因其取材范围的扩大、塑山的手法也多种多样,从而使现代园林中的假山石景呈多样化发展。山石之性静穆广大,沉重凝敛,故而能够承载万物。假山是对大自然真山的描摹,具有可游可赏的功能。
一、假山造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石无特定的形式,而假山却有定法。假山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直中求曲折,在平处可见高低。典型的假山是指相对于人的身体尺度而言有着足够的高度和体量能使人身临其境游览观赏这类,因此,游人欣赏假山可以采取“以小观大”的形式。假山从规模体量上来说是不能和真山相提并论的。它是一种人为地形,要取得“做假成真”的效果,必须采取“小中见大”的方法,利用一切设计手段,包括减弱山体附属物的体量感、适当缩小山体构成尺度、空间曲折透漏等方法。以此来使所造之假山尽量神似于真山,才能使游人徜徉其中时获得大自然的真实体验,假山的生境画境意境将得到完美的统一。
园林中的假山堆叠一般以土、石为材料,可以创造地形,衬托建筑。一般的土石假山在各处的角度应当有所变化,坡度的选择和山路的走向要缓陡并存,以缓为主,以陡为辅,陡能突显峻峭,满足登山者的心理需求。如在接近水域和山脚下的坡度较缓,能与地平相接,而在山谷的顶部或山峰可以稍陡。假山上的植物种植应与山势结合,有疏有密,形成一定的形象,突出主题,切记在山顶种植物遮挡视线。
假山堆叠要注意山体的合理布局,山体完整,脉络清晰,纹理相通。其位置、体量、高度要与环境相协调,做到主次分明,宜隐则隐,宜露则露。山石的聚密、疏散有序,石的形状、色彩、纹理和质地要与环境相融合。形状或方正坚实,或透而圆润;色泽有冷有暖,或青灰或火红;纹理横竖平顺,斜向弯转;质地粗糙、细腻都要因地制宜。
二、现代园林假山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园林假山造景在继承传统园林山石营造理念的基础上,并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下,创造了新的叠山置石风格,并营造了大量的山石景观作品,其中不乏佳作,但也有部分不成功的,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1.与环境不协调
现代园林存在着有些山石景观在设计营造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这样的问题,由于选择的石材体量不当,使整个环境或空旷无物或局促闷塞,造成山石的尺度和所处空间的比例不协调,从而没有突显出山石的美感,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另外,选石的时候一味的追求奇石、名石,而没有考虑到环境的要求,因此营造出的山石景观无法与地形、建筑、水体、铺装以及植物等其它景观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营建出多样性的并且统一的景观。如果想要创造出好的石景作品在选石上还要要求纹理相顺,石色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才能体势相称,脉络相连的效果。
2.生搬硬套
现代园林中存在一些没有个性,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的石景,这是由于在设计的时候缺乏营建场地的分析,对当地文化、园林特点不够了解,只知道生搬硬套传统园林中的那些假山造景手法。有的园林景观公司为了加快施工的速度以及追求高额的利润,还特别推出了“石景快餐”这种造景模式,无论在全国各地都建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园林山石景观,真可谓是千山一面,没有丝毫特色。
3.人工痕迹明显
现代园林中的一些假山置石由于设计或施工造成人工痕迹明显,不仅石景堆砌得杂乱无章,而且山石的色泽和纹理与自然相差甚远,难以表现山石的灵性,景观给人感觉只有形没有意,整体效果显得堆砌罗列,石组不够均衡稳定,杂乱无章,极不自然,置石的放置浮浅搁置,人工痕迹明显,没有表现出自然山石的质地、色彩之美,更缺乏自然山石的意态神韵之美,没有传统园林山石那种宛若天开的感觉。
4.缺乏文化内涵和意境美
优秀的石景作品不仅要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还应当具备深厚精神内涵和文化气息,引人深思。园林石景所追求的山石意境之美,就是通过外在形式来表达内在的精神,由具体石景的造型来将人们引入深邃的美好境界,从而产生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心理感受。但现代园林中的部分叠山置石都不顾环境条件,只是将石块胡乱的罗列堆砌,没有系统规划,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就更不要说什么意境美和精神文化内涵。
三、如何解决现代园林中假山造景存在的问题
1.借鉴自然地形地貌
在进行现代园林假山造景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地形地貌特征,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自然界的地貌各不相同,即使是具有相似的特征,但细部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某座山的外在轮廓可能和另外的山大体相似,但是它们各个部位绝不可能完全一样。园林中的叠山置石虽然不可能完全照搬自然界中的山岳,但也可把它们作为描摹借鉴的对象,这就为假山造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是形象万千,它们的种类分别有:险、秀、雄、奇、旷、幽、奥等。并且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风格进行研究,并对其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探究,有利于创造不同风格的山石景观。
2.注重山石的生态性
我们应当学习国外的生态园林,它的理念是尽可能的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以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在游览观赏园林的同时,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园林的营建应当注重生态性,保护自然环境,讲究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中应当多栽种植物,突显园林的自然性。山石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在园林中叠山置石也要考虑其生态性,使整个园林产生一种生态美的审美效果。
3.借鉴传统假山造景的优秀手法
园林中的山石景观总的来说是要具有美的外在造型和幽远的韵味及诗情画意。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和自身独特的魅力。如古人的诗词歌赋和山水画都对石景的营造产生了影响,园林石景设计师应当以传统石景为根基,对优秀的手法学习借鉴。
4.注重山石意境的营造
园林假山造景除了要塑造其外在的形态美,还要营造出丰富的意境美和象征美。才能使山石景观达到形神兼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山石景观的意境可以与诗词绘画和艺术创作等互为因借、一脉相承,因此山石景观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描摹,而是要经过提炼加工,做到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就需要首先从“真”的基础上去提高。自然界中的山石一般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往往要与其它元素一起组景,因此山石的意境营造也要由诸多相生相关的元素进行互渗互补,才能构成统一完整的景观,达到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
四、结束语
人们在园林中游览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受到美的教育和启迪。山石景观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现代园林假山造景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石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并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以便指导今后的假山造景。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在世界的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造景手法,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1、多样的古典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景手法有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抑景、透景、添景、夹景等九种之多。
2、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堆山与叠石、理水、植物配置、建筑小品布局。
(1)堆山与叠石
堆山叠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因此得名为“假山”。假山,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石可以做主景,也可以和水景、植被配合组景。也可以作为“障景”、“分景”的用途。造景中喜欢做一些又险又奇怪的形态,使石头和石头之间形成涧、沟、洞等多种形态。
(2)理水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主景之一,水景在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方法有三种:
1)掩:用建筑和植物绿化,对弯曲的池岸进行掩映。2)隔:有的筑堤横跨在水面上,有的架石板类的小桥,有的放置汀步,这样来增加景的深度和空间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的感觉。3)破:当水面很小的时侯,像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来作岸,并搭配珠子、藤草等,那么虽只是一洼小小的水池,也令人有深邃的感觉。
(3)植物配置
植物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选择一讲究姿态的美;二讲色彩美;三讲气味香。植物又常常和园的主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系。像竹子就象征人品的清逸、气节的高尚,松柏象征坚强,莲花自古就象征高洁,牡丹、桂花等象征荣华富贵等。
(4)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已经被园林化,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当作景点来做处理,既可以当做景观,又可以用来观赏景色。
二、古典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1、古典造景手法的借鉴
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现代的矮墙、孔洞、玻璃、水景和植物等小元素的遮挡、封闭和透明、半透明的效果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2、古典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中,亭、廊、桥这些传统建筑小品的使用频率较高,门窗洞口,花窗这些造景工具也使用颇多。
3、传统植被的应用
植物作为居住区中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来表达,也是体现思想意境是另一种方式。在现代的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所设计的景观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不同的景观寓意。
4、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黛瓦、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新的使用手法,赋予新意;其次要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5、传统游路处理手法的运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从平面上应追求“曲径通幽”,讲究景观路径蜿蜒曲折所产生的幽远意境,从空间上应追求“高低错落”,讲究景观路径的地形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
6、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传统符号有很多,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镶刻于在大门、地面铺装、廊架上、景墙上;或者以雕塑小品的样式来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7、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现代居住区景观的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生态和开放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居住区内的有的硬质铺装过多,没有考虑到功能的需求,使居住区内的绿化面积减少。有的小区为了气势和美观,设置大量不需要的设施,忽略了成本的计算,浪费现象严重。
2、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很多景观设计没有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自然景观被破坏,人造景观又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极不协调。
3、近几年来,很难发现有特色的居住区,感觉每走进一个小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居住区景观设计模仿、抄袭严重,没有特色。
4、现代的居住区设计还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品味低下,没有文化内涵。
四、现代居住区的发展趋势
居住区的设计多种多样,好的设计不止有好的景观,还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居住区。该小区的设计风格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为主题,将其融入现代的空间构成元素,协奏山水人文雅居,生活其中,可游可品。
1、古典意境与植被的应用
该小区设计在“琴、棋、书、画”四园中搭配春夏秋冬的标志性植被,增加小区的意境。如“琴”园与夏天相结合,种植荷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棋”园与春天相结合,种植“岁寒三友”里的竹来搭配,取其“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之意。“书”园与秋天相结合,种植被誉为“花中隐士”的,取其“傲霜清高,高风亮节”之意。“画”园与冬天相结合,搭配“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取其“高洁、傲骨、坚强不屈”之意。
2、传统造景手法的应用
该小区的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框景、漏景、障景等传统的造景手法,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做到步移景异。例如在 “棋”园中,设计了中国古典建筑小品的“月洞门”,在其后种植大片竹林,形成“框景”。在中心景观区设有长廊与景墙,在景墙上开设花窗,使墙面发生变化,也方便观景,形成“漏景”的效果。另外还设有假山及小地形,为了达到“障景”的效果,增加趣味。
3、传统造园材料及建筑小品的应用
在该小区的造景材料的选择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青砖、石头、粉墙、木材等。游园小路多用青石板,鹅卵石,及颜色古朴的碎拼,以达到古典的韵味,对亲水平台及亭、廊、桥的材质,多选用木材,使其达到天然的感受。该小区的景观建筑小品多样,有常用亭、廊、桥,门窗洞口和花窗等,使其形式多样景观丰富。
该小区设计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人性化,生态化的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合现代人居住,有特色,有文化,有品味的现代小区。
近几年,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开发商和小区居民的重视,在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传统造景手法将重新受重视
中国的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学习,推崇。近几年的居住区设计,为了体现意境与文化气息,园林中的传统造景手法被广泛借鉴,也适合我们所有中国人的环境设计,在今后的设计中也会被重视。
2、人性化、多样化的景观设计
现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处理,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的需求,营造休闲舒适的景观,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生活环境。而且,由于现在的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居民的喜好以及居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将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不再单纯的追求大片的中央绿地,而是更加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让本原的自然景观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丰富,博大精深,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现代的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元化的风格,但最终的景观设计的表现是以人的不同需求和时代的特征为基础的,要实现它们就需要景观设计师们不断的对古典造园艺术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继愈.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张莉莉,刘雁琳,苏允桥.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之艺术手法深浅[J].设计与教育,2007:216―218
关键词: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园林造景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景观植物。之所以说它重要,主要是因为它是景观要素中唯一一个有生命的活体。有生命有活力的东西是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惹人怜爱的。通过艺术手法,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经过合理配置,使它的自然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园林造景中巧妙利用景观住植物可以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又为社会营造一个平静和谐的良好氛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足以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
1 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无论是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始终是园林追求的主题,植物是造园不可忽略的自然元素,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最与之相配的植物配置,不同植物的不同部分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风韵和环境。
园林施工不似一般建筑物那般有条有理,有规范有尺度,一砖一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便可,园林施工带有一定的弹性,这是因为园林设计图中难以详细表达具体的细微的元素,例如无法在设计图里细化到某一个假山的心态,某一个植物的具体大小尺寸等,同时也是因为园林施工中所需要的植被不可能出现与设计图中一模一样的,植物形态各异,大小各异。这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创造性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园林造景需要通过不同景观植物按照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搭配假山石,营造出一种意境。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主导性的地位,景观植物的选取、养护、排列、组合,都直接影响着园林造景最后给人的客观感受,也直接决定着一个园林建造的好坏与否。
2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在园林造景中,景观植物的应用是十分巨大的。经过科学、艺术地设计景观植物、植物群落景观,尽力营造出一个美观的、生态的、舒适的、经济的生存环境。就在城市、在城市居民身边,创造出绿色的空间,充满大自然的淳朴气息,努力构建出“生态节约型园林”,使之可观可用,可观即给人美感,可用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园林造景中对景观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包含了以下五条:
2.1 园林造景对于景观植物的利用需要突出其艺术性
园林植物造景的本意是利用植物特有的自然特点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因此,在园林造景中需要充分体现公共环境的艺术价值,充分表达出城市的艺术档次。应该合理搭配各类植物,并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来进行人工植物造景,以适应自然群落的基本需要。
2.2 园林造景需要对景观植物进行优化组合
园林造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景物在特定空间内能够营造出的气氛与环境,造景需要合理的安排景观植物之间的相互组合,相互衬托,尽可能将景观植物的最美形态,最美色彩组合展现出来,实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以及生态学的统一性,带给人不同层次的风韵美的感受。
2.3 园林造景对于景观植物的利用需要充分凸显地域特色
园林造景实际上是城市的一张自然名片,是反映一方水土特色的平台,因此,园林造景需要尽量选取本地的特色植物,进行综合设计。
2.4 园林造景对于景观植物的利用需要严格依据生态学原理
环境温度、水分及土壤等环境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正常发育状况,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互制约,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特性结合实际环境进行配置。
2.5 园林景观造景需要协调对比
有机结合自然元素和文化背景。园林造景需要有较好的协调性和对比性来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底蕴,满足本地居民的观赏需求。
3 园林植物造景中景观植物的运用手法
一个视觉效果良好、广受人民赞美的园林,需要有好的植物造景应用方法。在结合了古老历史的园林艺术以及新潮文化的当今社会,在园林造景中需要合理利用景观植物的特点,并熟练掌握不同的运用手法。
3.1 园林造景需要因地制宜
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配置植物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是否与园中建筑风格相协调。
3.2 园林造景需要时刻注意选用的景观植物的季节变化
造景需要注意这些动态因素,突出一季景观时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兼顾其他三季,避免单调和雷同,以实现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真实感受为目的。
3.3 园林造景需要对景观植物进行有层次
有主次的利用。园林造景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群落稳定性问题,对所选景观植物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精心搭配达到一定的层次,使园林植物群落展现出最好的艺术效果。
3.4 园林造景中应该优选本土植物景观进行生态配置
3.5 在配置园林景观时应结合不同植物不同色彩实施混合成片栽植
应以三原色为基础调整至不同比例的丰富色彩,结合色彩配合组合景观植物的图案。
4 园林造景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一些景观效果不好的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4.1乔、灌、草搭配不当
在系统内,乔、灌、草科学搭配,比例得当,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由于现代园林绿化偏重于单一的艺术感觉,有的园林绿地配置组成系统相对单一,更有甚者,绿地草坪面积达90%以上。
4.2土质太差
导致景观植物生长不良。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切或填高。经过一番土木动工后,原有的土层遭到破坏,必要元素稀缺,土壤营养缺乏,透气性差,已经不适合植物栽培。实际移植景观后,造成了景观植物的不良生长,从而弱化了景观植物的观赏性。
4.3光照不足
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光合作用是某些植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性也有很大不同,而一些园林绿地中,没有很全面的考虑到植物的不同特性,导致一些植物生长不良。
4.4乔木树苗截头
小树冠与整体不协调。在乔木采集配置过程中,为了保证乔木的成活几率,会将原有完整树冠毫无保留地截去,留下独立主干,虽然经过恢复培养,但往往只能得到较少的冠量。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次,需要规范园林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对栽植地的土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对栽培植物进行良好的科学修剪,保证苗木的整体配合度。最后,需要科学维护绿地,并且最大限度发挥绿地功能。在后期管护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
总之,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种园林造景时,应运用景观植物形态、质感、色彩这三个自然特征的统一原理,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创造出内容丰富、和谐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在施工时期和后期维护都注意从整体到局部的细微变化,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尽可能的最大化展现园林绿地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王军,傅伪杰,陈利项.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2009,(02).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丛[M].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
关键词:园林 山石 造景
1、研究背景
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以假山为代表的一种造景方式。所谓假山,一般是指通过园林艺术家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活动,用许多小块的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庭园景观小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造园活动日益频繁,各地置石掇山数量虽多,但质量水平却呈下降趋势。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的损坏了中国置石掇山艺术性。现代园林山石景观必须符合现代审美意象,树立新观念,既符合现代园林风貌又具有民族个性[1]。
2、园林山石的造景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之园林,擅长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园林造景中,山石和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特别是假山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传统园林到现代园林,山石都是园林造景中的重要元素。从园林山石造景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掇山”和“置石”。“掇山”是以造景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按照对自然山水加以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用人工再造山石景或山石水景的通称。“掇山”也称“叠山’“,掇”字源于吴地的方言,沿用至今。对于不具备山形的零星山石的布置则称为“置石”。置石比假山小,可作为独立的景观石,也可以简单的组合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3、山石造景的功能
假山体量可大可小,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达数丈,广义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假山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置石则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一般地说,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
假山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置石则有特置、散置、群置等形式。
4、现代审美意象与山石造景作品分析
在1986-1987的美国风景园林杂志上,Marc Treib分别研究了修剪植物(topiary)、水和石头三个设计词汇在园林中的运用,其中,石头在园林中用于形成界面、庭院的主景、以及隐喻表达等。“石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注重对石体内涵的品评,精神内涵高于物质属性,人文方面的作用重于美学价值。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石景设计更多地利用石体表观物质层面的可观赏性,并利用现代美学原理进行布局,从而挖掘石景的美学价值。选石注重体量、结构、尺度、肌理质感、美丽的色泽等多方面的标准。另一方面,现代园林“石文化”在使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园林石景除了满足人们视觉上的观赏之外,还要满足人们休憩、活动、体验等多方面的其他感受。
4.1形式简约化
现代园林的形式简约化表现在颜色尽量简化,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种或两种颜色,色彩均匀平整。并且抛弃了内在形式的连接、视觉空间、表现和叙述内容、态度倾向以及主体与演变等等,追求的是形式特征的简约、明晰、外向和单一性,作品多用几何形式,不做任何表面的修饰。与传统园林中,繁复冗杂的叠石作品相比,自然山石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简约,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自然山石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
4.2传统精神符号化
传统精神符号化即以象征意蕴的方式将传统精神用现代形式演绎出来,英语“象征”(Symbol)又译为“符号”,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韦勒克认为“: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象征”设计师要创造出具有语言符号意义的景观,就应该熟悉“形”与“义”的转换途径和过程。
美国华裔建筑艺术家林璎(Maya Lin)对于石的理解是:石头是一种永恒不老的介质,不受时间限制的,汇聚历史的,令过去与现在相连的主题。谈论山,就是在谈论一种富有时光含义的东西,传统精神中的“乐山者仁,乐水者智”在林璎的作品中文化再现[2]。她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方山水文化的特质,并将其融合入西方现代设计形式。
4.3延续历史文脉
文脉主义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其主要目的是针对现代主义过于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切断了文脉隔离了城市文脉的延续的现状,提出修正性意见。文脉本身意味着发展,多样化的统一是文脉追求的境界,强调文脉绝非复古怀旧,而是要强调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联想和隐喻,从而传达情感,实现人与环境景观的对话。
中国传统园林山石造景常用湖石、黄石,山、石形态讲究与自然形态相接近。苏州博物馆新馆庭院中置石对传统园林置石手法的直接借用,如新馆西侧建筑庭院就采用单块湖石为峰。新馆北侧水岸理石借鉴传统苏州园林中壁山做法,然其手法不同旧制。传统园林中壁山常依墙而设石峰数座,以仿山水画境。新馆水院北依拙政园围墙,依墙铺设卵石池岸,其上置石。石头处理采用人工切片,成远山轮廓状。考虑到围墙有转折,自远而望,右高左低,右近左远,置石也顺应其势,右高左低,呈由右及左连绵起伏之状。其写仿山水的意境与传统园林是一脉相承的。
4.4设计亲人化
人在环境中不仅仅是被动的观赏者,景观不应停留在视觉意义的表现,人们需要有机会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感受,留下更加深刻的体验。如人的亲水性特征,当小孩用脚激起水花,投掷卵石时内心的感受自然要比静静地看着一潭深水要丰富多彩得多。他们也可以翻弄溪石的时候在一小块石头缝隙里发现自己的世界。当考虑到景观的参与性时,景观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设施,将会更加人性化。
5、结论
山石造景设计可以立足于传统“自然山水观”,对优秀的传统石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在设计表现形式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诸多元素和语言,坚持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探寻适用于园林山石造景的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桂花的生态习性
桂花木犀科木犀属,又名“月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中国有包括衢州市、汉中市在内的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或市树。桂花以其淡然贞定品格为世器许,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而不甚耐寒,为亚热带树种。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更加适宜。
桂花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不开花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严重时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可见,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2.桂花的栽培
桂花的栽培在基本满足桂花习性要求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美观和经济这三项原则要求而与其他树种进行一种合理的搭配,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具体配置桂花这一树种时,应重视以下几项原则性的要求。首先要因地制宜,就是把桂花尽可能地配置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要适合桂花的生长,而且同时也要适合与桂花搭配在一起的其他植物的生长。第二要层次错落,在以观赏栽培为主要目的园林中,桂花的层次安排显得非常重要。有了层次,地面不同空间的光照和地下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都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使绿化覆盖率大为增加,并实现黄土不见天的理想效果。第三季相变化,所谓季相变化,就是指植物在一年中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的周期性的物候变化。它对组成园林景观效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第四要背景烘托,背景是衬托主景和配景的物体。桂花常绿,枝下高度又低,作为一些落叶花灌木的背景树是非常适合的,可以衬托出配景花灌木的婀娜多姿。同第五要有民族传统,桂花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它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我国旧时庭院,常把玉兰、海裳、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栽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此外,"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等对植方式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配植手法,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的这些艺术风格,使之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园林建设事业服务。园林绿化中能与桂花搭配的常见落叶乔木有银杏、金钱松、水杉、白玉兰、檫树、西府海棠、枫香、三角枫、樱花、广玉兰、杏花、梅花、桃花、红叶李、木瓜、垂丝海裳、海棠花、合欢、紫荆、乌桕、黄连木、鸡爪槭、七叶树、厚皮香、无患子、山膀胱、梧桐、紫薇、石榴和柿树等。常见的常绿乔木有马尾松、龙柏、罗汉松、杨梅、珊瑚、月桂、蚊母、楷杷、石楠、女贞、冬青、山茶、柞木和棕榈等。
桂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桂花造景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应用,至明清时期,桂花成为私家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到现代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应用的形式和手法也更加多样化。我国古典园林中,多将桂花种植于窗前、院中、路旁、池边等与各种地形、山石、建筑结合起来构成传统的园林桂花美景,起到美化、绿化和香化的效果。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的配置手法多种多样,有双桂当庭,在庭院中对植两株桂花树,以此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有金玉满堂,指在庭院中将桂花和玉兰对植,希望能够荣华富贵;有玉堂富贵,是指将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四种植物相配置,种于庭院里,或者加上迎春称为玉堂春富贵,寓意喜庆和富贵。玉堂富贵,竹报平安是指将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竹子、芭蕉、梅花和兰花配置与庭院,称为庭院名花八品,寓意喜庆、平安、富贵。
3.桂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桂花在现代园林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该满足生态要求,桂花是一种喜暖、光,忌积水的阳性树种,栽培桂花之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否适宜桂花的生长,在不能自然生长的地方,可以用盆栽和盆景的形式,来满足人们赏桂的愿望。其次要突出人文文化和景观效果,在桂花用于造景时,应充分运用统一变化、对比协调的美学原则,突出桂花的四季常绿、树形美观、着花密集,花香浓郁等美学要素,营造美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景观中应注重意境的创造,挖掘桂文化,使人们在赏桂的同时能够体会桂文化。
目前,利用桂花造景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一是桂花的独立造景。将桂花孤植在空旷的平地、山坡或草坪上,以体现其个体的姿态美。或者将桂花分别按一定的中轴线左右对植或列植作为城市街道的行道树,四季常青,秋季便香飘数里,满城幽香。还可以用桂花群植,形成以桂花为主题的风景林,体现桂花的整体美与和谐美。二是与其他树木配置造景,组成丰富的林貌和四季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桂花四季常绿,与其他植物配置时,一般作为背景植物,在确定于桂花的搭配植物时,要考虑两者的协调关系,搭配植物的植、叶、花、果等能够补充和提高桂花的景观色彩。三是用桂花作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树形、体量上进行相配,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结合必要的人文景观,创造出深远的人文意境,全面展示桂花的姿态美、品质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关键词】:植物造景手法, 造景原则, 造景的应用
【 abstract 】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cluding plant landscape design will be different types of plant element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so a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rtist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inciples,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mimic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etc.
【 key words 】 :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环境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植物造景设计通过将多种多样的植物元素合理配置,营造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园林景观,从而为人们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
植物造景是把各种景观植物元素(草本植物、灌木、乔木、藤木等)合理搭配起来,在满足各自的生态生活习性和园林艺术审美要求下,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综合功能;并且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植物自身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等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视觉美、生态美和文化美的园林景观。
一、 植物造景的原则
为了营造出自然怡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必须在熟悉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将各种植物元素合理搭配利用。
(1)熟悉植物生态特性和立地条件。明确植物的生态特性在该地区的立地条件下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及发挥原有的生态效应。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的开花期、花色、绿色期、适应的温度、植物高度、成熟期等;立地条件是指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地理环境、光照、湿度、土质状况等。例如:天津属于盐碱地区则须选择耐盐碱植物如合欢、柽柳、金叶榆、木槿、白蜡、红叶柳等。
(2)色彩搭配协调原则。将不同颜色的叶片、果实和花朵的植物要素合理搭配,从而达到景观的丰富多彩和四季的更迭交替。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花色明亮的植物搭配、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红瑞木、白皮松等常用来色彩搭配。
(3)高度搭配适当原则。合理的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营造出整体的层次感配置成合理的人工群落,当上层植物较高时,下面植物也应该相应的高一些,例如:侧拍太平花萱草,毛白杨金银木羊胡子草等。
(4)立意的原则。立意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和鲜明的主题。【1】
(5)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传统设计的精华与现代新技术、新思想、新材料结合起来,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的创新性、节约型、环保型的作品,例如:造景出小桥流水的诗意、精卫填海等。
(6)结合原有地形和环境原则。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来创造出与周围变化地形和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景观,从而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效果,例如:地势险峻的地方,种植黑松、银杏,突出古老苍劲。
二、 园林植物造景方法
(1)实景与虚景相结合的方法。植物造景中虚实结合、明暗交替、抑扬顿挫的搭配手法,可以丰富景观内容,增加空间的立体性和景观的延展性,例如:在山脊线植物,通常选择树形向上、高大挺拔的乔木加强山脊线。
(2)突出季相造景的方法。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配置、提高常绿种类的比例,这样就能增强季节感,并能延长观赏时间,最终实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自然美景,例如:种植四季海棠、矮牵牛、碧桃、连翘等。
(3)主景与配景相结合的方法。同一个景观组群中,主景植物和配景植物要搭配合理,并且要突出主景植物,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比例、位置居中、色彩突出、动势集中等。【2】例如:在柳园主题园里,柳树应该占据2/3的比例,然后配以其它低矮的草本花卉,比如假龙头、矮牵牛,凸显柳树的绿和嫩;在梅园主题里,梅花应该占据主体,并且配以其它的绿色草本植物作为配景,凸显出梅花的色彩。
(4)俯景与仰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周围地形视角位置的高低不同,搭配出不同的仰景和俯景的效果。例如:低视角处采用常绿阔叶树、颜色艳丽的花和灌木,高视角选择乔木与低矮灌木,为俯瞰提供视觉条件。
(5)夹景与框景结合的方法。例如:山脊上的植物造景,包含的植物种类四方围合形成框景效果。
(6)借以其它景观小品组合成景的方法。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山石、水体、道路等巧妙的与植物搭配才能更加凸显层次感和丰富度。
三、 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应用
合理的植物造景,能够提升园林的活力、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内容多彩性。
(1)树:不同种类的树以它不同的形状、颜色,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状态和景观效果,例如:迎松象征着美丽和活力,白杨树代表刚正、正直。树丛的组合能够凸显出群体的变化,能够搭配多种景观小品,形成多层景观。【3】
(2)花:艳丽多彩的色彩能够搭配出各种彩色的图案,或者模拟出各种造型,凸显景观的形式和艺术特性,从而吸引眼球,增加活力,例如:天津地区主要选择粉八宝、马蔺、假龙头、矮牵牛、三色堇等。
(3)意境和寓意:凭借植物的美丽和色彩,营造出舒适、轻松、幸福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感觉。
(4)色彩的运用:巧妙的使用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搭配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色彩梯度,给人一种和谐、自然、温暖的感觉。
(5)功能的运用:充分考虑植物的调剂能力、生物监控、环境调节的能力,合理搭配植物设计,例如:种植紫藤、构树、皂荚树来净化氯气,种植银杏、白皮松来吸收二氧化硫等。
(6)植物用量均衡。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右侧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邻近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 植物造景的常用手法
一、水生植物的功能
(一)景观功能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睡莲、荷花、芦苇等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多,有一些地方甚至建有专类水景园,如杭州西湖独特的曲院风荷等。水生植物一般色彩比较绚丽,姿态较为优美,其花、叶以及倒影等与岸边植物相互点缀,引人入胜,既扩大了绿化面积,丰富了园林景观,又强化了园林景观效果,增强了该处景观的魅力。
(二)生态功能
除了较高的景观功能外,水生植物还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以及食物来源等。水生植物被誉为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其可以对水体中的磷等物质进行吸收再利用,并通过富集作用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分泌一些特殊物质,这些根系分泌物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如芦苇可以净化水中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灯芯草可以去除被石油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另外,在水体富营养化时,水生植物还能够与藻类进行生存斗争,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污染水体的透明度;一些水生植物还可以用于测定水体的污染程度,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变化,掌握该水体的环境污染指标,便于人们对水质变化进行调控。
二、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水生植物应用场所
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水生植物已经被广泛用在各种水体中。最常见的是植物园、城市绿地和庭院等地,这些园林水体均可以借助水生植物来丰富园林景观,增加景观魅力。除此之外,在现代城市中还有一些水生植物专类园,如深圳的洪湖公园、河北白洋淀的大观园等,其各具地方特色,注重观赏意境的营造,能够在整体上实现水生植物特有的园林风貌。另外,一些水生植物如龟背竹、慈姑等可以做盆栽观赏,伞草、花叶芦竹和梭鱼草等可以做切花,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水生植物造景原理
水生植物的造景原理主要有变化统一、对比调和以及节奏感等。变化统一指的是在进行水生植物造景时,注意将水生植物规划得整齐划一,在大小、叶形及生长时间等方面做到相似或者一致,但是在颜色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整个景观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例如,武汉东湖中种植了荷花、睡莲等不同品种,当花开放的时候,湖面五颜六色,十分漂亮。对比调和指的是水生植物造景设计既要注意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比,又要注意到植物之间色彩、形状以及光线等的调和。例如,采用垂柳与荷花这一常见的搭配方式,使柔软的枝条与碧绿的荷花相互协调,其景色十分迷人;再如,水草造景时要注意不同水草之间的对比,合理利用水体中鱼虾等动物以及环境光线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刺激到人们的感官,带来美的享受。节奏感指的是水生植物造景也要跟诗词一样有内在的节奏感,要注意到水生植物在颜色、形状等方面的搭配。比如,一阵微风过后,岸上的柳枝飘动,水面出现涟漪,荷花随着摇曳,这就是一种节奏感。
(三)水生植物造景手法
常见的水生植物造景手法有营造意境、动静结合、自然式以及规则式等。意境营造指的是用水生植物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如深圳洪湖公园,其公园为白墙绿瓦,各种荷花布满湖塘,夏日凉风吹来,荷花随风摇曳,其意境十分美妙。水生植物要根据周围环境特点以及设计要求来进行分类造景,使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如流水布景时,要设置一些色彩丰富的水缘植物,并且不受流水的干扰,用以点缀流水。自然式造景可以不讲究景观中的一些规定,其强调仿照真实大自然的场景,自由选择水生植物,力图再现自然环境,突出一种自然的意境。例如,水体中存在小岛时,可以随意栽种各种水生植物,营造或开阔或密集的水面布局,模拟自然环境。而规则式则是将水生植物的配置规则化,对相同品种进行等距离种植,并定期进行人工修剪,以保持规则化效果。
三、总结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自然美感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潮流不管如何变化,它都永远离不开植物、地形、水、山石这些自然景观要素,只不过设计时布局手法会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如何巧妙地组织这些园林景观要素,为现代都市人营造出一派湖光山色,或见流泉飞瀑,或登亭台楼阁,或闻鸟语花香,或有曲径通幽,使城市变成一座自然的乐园。这正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们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园林景观与自然审美
园林是自然风光和人们审美心理有机融合在一块的艺术。所谓的园林美,正是现实生活与艺术完美统一的产物。大自然千姿万态的秀丽风景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资源,也是激发景观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源泉。其中山川草木、风云雨露、日月星辰、虫鱼鸟兽都是园林美的重要题材,高明的设计师都很善于以仿造或借景的方式将这些自然风光巧妙地纳入自己的景观作品中,成为体现园林美的绝佳艺术手法。园林之美美在自然天成,质朴淡雅,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却有无尽的回味余地。比如,园林中声音美,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天籁之音,风声、雨声、泉声、涛声、虫鸣、鸟语,无不是沁人心脾的美妙音乐。松涛阵阵、白杨萧萧、泉水潺潺、雨打芭蕉,这其中催生的自然美感是任何人力所无法实现的。此外,自然界的阴晴晨昏、月圆又缺、春秋更替,也都是园林中的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夕照亭”、“晨曦塔”等建筑,就是利用自然成就园林景观的绝好例证。
在园林美的追求和创造上,东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者们表现出了迥然有别的审美取向。与西方园林中追求布局规则、对称、严谨的“人工美”不同,中国园林中处处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追求“师法自然”的自然美。这是由于西方人普遍把“改造自然”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塑造者们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哲学。中国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秉承了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植物造景、地形起伏、堆石叠山,注重吸收自然资源的借景、框景、点景和遮景,注重在自然风景中融入人文色彩,创造出高于自然的审美意境。但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追求的自然美,绝非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吸纳了自然美的审美元素,以匠心独运的思想、巧妙的造园手法,创设了一处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实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旨归。
2 引发自然美感的景观要素
首先来说水。园林景观中,除了风这一源于自然界的元素之外,最具灵性和动感的造景元素就非“水”莫属了。城市园林中正因为有水景的存在,整个园林空间都因此而拥有了一种动态的韵律之美。水滋润了大地,沐浴了草木花卉,赋予了山石以灵性,吸引了虫雀来聚会,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如果一处园林中没有水,那里的景观就会显得缺乏活力。而有了水,一切都会笼罩在悠然浪漫的气氛中。水不仅具有使其它景观元素生动起来的作用特点,它还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使其所具有的变化多样的视觉艺术效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若隐若现的水景,可令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达到开阔视觉的效果;水景中映现的倒影可使空间的内容和层次更加丰富;分段相接的立体水池形成的跌水景观可以传达出一种恢弘的气势;在皓月当空的情境下,水月交融的意境美令人如痴如醉;微风吹拂之下,湖面涟漪荡漾,是一种的静态美。水边的凉亭与榭让生活在喧闹城市中的民众静有机会赏荷观鱼,有时间颐养性情。这就是水景带来的自然审美效果。
其次谈山石和地形。园林中造景离不开山石,大石叠山、小石铺路,各有各的妙用。园林中的山通常是以3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即堆土成山、叠石成山和塑泥成山。其中最能让人领略孤峰卧岭神韵的要属传统的叠石成山法。地形起伏的变化,常常会将人带到田野风景的氛围中,增添了许多田园野趣。
最后谈植物。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它是园林设计的血脉,没有植物配置的景观设计就称不上是园林造景。不论是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攀援的藤木还是种类繁多的草本花卉,都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正是这些植物景观元素的存在,自然的气息才又重新灌注到城市中。
3 自然美感回归的途径
3.1 借鉴传统园林中的自然美设计手法
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座艺术宝藏,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在私家园林,其景观设计都以展现自然美为宗旨,并且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注重通过个性化的合理布局达到意境的统一。小桥流水、微风拂柳、风声树影、叠石飞瀑,这些景观都是自然画卷的展开,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又展示了设计者的个人情调。这些美景都是以自然要素为主体,都存在着真实的景观原型,表现了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自然美的心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呈现出多样的色彩,然而其核心内容仍是自然题材。与传统园林景观相比,其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即现代风景园林不再是为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服务,而是为人民大众服务。但其追求生态造景的方向与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取向是一脉相承的,其创设景观的方法是相通的,同样包括植物景观、山景、石景、水景、地形景观等自然要素景观。因而,我们仍有必要从古典园林的创造实践中吸取有益的景观设计的经验,为自然美感的现代回归指明正确的路径。
3.2 吸纳国外园林中的自然美设计经验
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独特的景观设计类型。如我们熟知的日本的“和式园林”和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都是极好体现自然美的典范之作,它们的成功经验和设计手法值得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学习、借鉴和吸收。再如德国城市的生态规划实践也堪称世界园林史上的一种典范。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国家,但是到德国旅行的人几乎看不到它的工业区,眼见所及的是大片的的草地和森林,以及点缀其中的具有童话色彩的乡镇、城堡与教堂。德国的任何一座小城镇和乡村,都是一幅妙不可言的风景画。德国最令人赞叹的景观是穿城而过或环绕城市的河流――质朴自然、幽静唯美的河流:它的两岸没有被大量商业或民用建筑占据,也没有大量的娱乐设施或者园林小品,它所有的是大片茂盛的绿林和点缀着各色的鲜花的青青草地。德国之所以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卓有成效,这与他们注重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和对生态性的强调与保证。这些理念和做法,也是我们应当认真借鉴和吸取的。
参考文献
1周保春.浅析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