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药剂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剂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剂学的特点

第1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学生

职业中学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而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不再是主要课程,它只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对文语文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而如果教师只满足于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教普通中学生的方式教中专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学生认为语文学习缺乏价值,缺乏内涵,从而彻底轻视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转而也会导致教师自身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笔者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阐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根据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性特点注重突出基础训练

职业高中语文课本在编排时,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还有语文基础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在高中阶段应该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语文基础。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突出基础训练。如阅读训练,可以用“课内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阅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试讲,教师再加以点拨,并指出所以然,教给方法。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再如写作训练和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尽量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写、去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到这种训练有趣、活泼、生动,而乐意参加说话训练。这样多训练几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也应该加强,应要求学生准确地遣词用字,正确地组合句子,务必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和病句,能够写出文句通畅的文章。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用性特点注意突出教学内容实用化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指中职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首要需求是“能用”。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通过语文课程学到的东西也许不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根据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术人才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当注意突出这个特点,加强实用文体的教学。特别是应用文和说明文,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教说明文,可让学生练习写“产品的说明文”,某个生产程序的说明,某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说明。教实用文,可加强学生的书信、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这些文体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掌握好它们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对学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实,语文课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语文中的某些内容如A、开设实用文体写作专门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文体要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要常见得多,如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合同等都在职场中运用广泛。B、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职场上,常常要用口头语言和上司、同事、客户等他人交流,有些就是通过说话展开工作的,如保险员、营销员、咨询员、导游、律师等。而我们职中生的说话水平堪忧。虽然学生上课爱讲话,下课后也会“吹牛”,可一旦要他们上台发言,或在正式场合交谈,就会胆怯,不是支支吾吾,就是词不达意。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开展口语训练很有必要。这些内容就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工作,而这样的学生也更受企业的欢迎。

三、根据专业化特点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专业因子

专业化指语文学习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学纯语文,而要学与专业有关的语文。因此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上,各专业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语文是可以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可以变形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寻求语文与专业全方位的接触,应根据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突破口,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为今后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根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灵活性特点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情况,哪一些可以多教一些,多训练一些,哪些内容可以少教一些,少训练一些,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有较大的机动余地。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根据所教专业,增加与本专业关系最密切的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笔者认为职高语文教学应以启迪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个指路人、引导者,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中。所以要摈除满堂灌、一言堂,要抛弃一两种课型贯穿学期始终的做法,总而言之要有一定的弹性。

五、根据教材单元整体性特点教师要抓好三个“点”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单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实现整体性,就要求教师要抓好三个“点”,即出发点、联系点、落脚点。“抓好出发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必须有单元的整体观念。单元的组合因素很多,从范文来说每个单元包括六篇课文;从每篇文章来说,包括字、词、句、段、篇和修辞逻辑等。这就要求教师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加以取舍。“抓好联系点”,就是在设计单元教学之前,要明确单元中各因素的性质,分析它们的作用,找出相互间的联系。“抓好落脚点”,就是教师的单元教学可有多种多样,可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角度,但在具体实施时只能选择最佳方案,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达到最优最多。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别于普通高中,只有突出职业高中教学特点,采取科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到更有实用价值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第2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1 血压波动 老年人高血压无论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差均比年青患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反应迟钝,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另外,季节气候变化、疲劳、情绪等因素也会造成血压不稳定。这种血压较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其结果对心脏危害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和脑卒中,并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

1.2 性低血压 性低血压在老年高血压中较多见,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测定患者平卧10 min和被动站立1 min及5 min时的血压值,发现约 1/3患者发生性低血压,并伴随有头晕等症状。而这些患者恢复到基础立位血压值所需的时间也延长。老年高血压者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弱有关,发生频率随年龄与神经、代谢紊乱而增加。这对于选择适宜的降压药和降压治疗时的血压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1.3 间接测压法过高估计血压值 老年人由于硬化的肱动脉难以被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可获得较高的间接测压读数。临床上如果发现患者有较高的血压读数,但无靶器官受累,如超声心动图无左室肥厚、周围脉搏触诊缺乏弹性及手臂X线检查有血管钙化影,这时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肯定诊断需要做直接动脉内测压。这类患者不易耐受降压治疗,服用降压药可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

1.4 体液成分改变 周围血浆肾素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约半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低肾素型,血浆儿茶酚胺常随年龄稍有增加,但β-受体反应性随年龄与血压升高反而减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压在运动时心率增快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心率减慢等效应均减弱。血浆醛固酮水平也比中年人显著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较年轻人高血压者细胞外容量和血容量也减少。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 合理的药物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应逐步降低到最适当的水平,可控制在 18.7/12KPa(140 /90 mm Hg)并以下,但不要低于16/10.7KPa(120/80 mm Hg),血压下降太快,易出现暂性昏厥,引起血栓形成或诱发心绞痛发作。

2.1.1 对轻度血压增高者,可先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体重、低盐饮食、忌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有利于血压下降。

2.1.2 对中度以上高血压及非药物疗法无效者可选用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等。

2.1.3 对有合并症的药物选择 伴有心衰者可选用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肾功能不全者选用袢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为主,但慎用保钾利尿剂。有心绞痛者可单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也可与利尿剂(保钾)合用,应避免使用加快心率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若用时同时给予β-阻滞剂。对有心肌梗死者,宜用β-阻滞剂以预防第二次梗死,也可加用利尿剂。伴有糖尿病者,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推迟肾病的进展。利尿剂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并不多见,也不严重。β-阻滞剂可能会掩盖胰岛休克的症状。曾有卒中或小卒中史者,应避免使用产生性低血压的药物。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使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可防止运动后的哮喘发作,也可选用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宜选用β-阻滞剂或异搏定,而当血压仍未控制时可加用利尿剂并防止低血钾。当心率低于50次/min时不用β-阻滞剂。血胆固醇高时在使用β-阻滞剂或利尿剂时应定期复查血胆固醇。有痛风患者,利尿剂可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肾衰者尤其如此。对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选用袢利尿剂以外的利尿剂,可有助于保存骨质结构。总之,老年高血压具有不同于中、青年的一些特点,因老年人常常存在有伴发病,因此要慎重灵活用药,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燕,潘良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江苏医药杂志,2001, 27(4): 298.

第3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结论”应注意下列五点:

1.论文的论点要明确论文的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来阐述,使之有明确的论点,使人读后概念清晰,从中收益。论文中切忌泛泛之谈,提出一些与课题关系不大的观点。

2.资料的整理要详尽撰写论文之前务必将实验、观察记录的全部资料进行编号以利引用。

3.科学的分析在分析问题和阐明观点时,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思考与判断,切忌武断的夸张或修饰。行文时避免用“可能”、“也许”等臆测性词汇,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将观点强加于他人。

第4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妇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为了适应胎儿发育的需要,体内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此时对药物的代谢会发生一些改变,胎儿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对药物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因此,能更多地了解此期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对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用药,减少药物对孕妇、胎儿及婴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大有裨益。

1妊娠母体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妊娠母体由于新生命的孕育,其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将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此时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都可出现与正常人不同的改变。

1.1循环系统妊娠期母体血管内外容量可大量增加,循环血量从妊娠第10周开始增加,20~24周能较妊娠前增加30%~50%[1]。此时,血浆蛋白水平缓慢下降,清蛋白与α1酸性蛋白等药物结合蛋白减少,使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的药物水平可在短时间内增高,造成瞬时药效增大,往往在用药量不大的情况下出现毒性反应。但总体来说,由于妊娠母体血浆量增加,血中总药浓度比非妊娠时要低,如采取与非妊娠时相同间隔的服药,其药效要相对减弱,故妊娠期妇女的服药间隔应相对缩短。

1.2内分泌代谢系统妊娠20~24周时心排出量可比妊娠前增加20%~50%,随着心排出量的增加,肝血流量也随之增加,受肝血流依赖型代谢的药物可受到影响;妊娠期孕酮增多能增强肝脏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药物的清除[2]。

1.3泌尿系统肾血流与肾小球滤过率从妊娠4个月开始上升,肾血流量可增加35%,肾小球滤过率可增加50%[3],经肾排泄的药物与代谢物的肾清除率可上升,故妊娠母体按非妊娠时的常规用药量时的血药浓度可偏低。妊娠高血压时,孕妇肾功能受影响而药物排泄减少;妊娠晚期仰卧位时肾血流减少,造成深排泄药物减慢[4]。

1.4消化系统妊娠母体可出现消化道蠕动减弱,药物在消化道内滞留时间延长,可使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上升[2]。早孕反应(如呕吐)可导致药物吸收缓慢减少[4]。

1.5呼吸系统妊娠妇女由于肺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明显增加,心排出量和肺血流量也增加,可使呼吸道吸入给药经肺泡摄取的药量增加[4]。

2胎盘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胎盘中含有大量的能影响药物代谢的酶,妊娠8周的胎盘便能参与药物的代谢。药物透过胎盘靠母体对药物的单纯扩散[3],扩散的速度按Fick法则,即母体-胎儿的水平与胎盘表面积呈正比,与胎盘的内膜的厚度呈反比。药物转运的部位在胎盘的血管合体膜,妊娠晚期血管合体膜的面积仅为妊娠早期的1/10,而绒毛面积却为中期妊娠的12倍,故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其药物的转运能力也随之增加。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离子化程度、母体与胎儿体液中的pH不同都会影响药物的通透速度,其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透过[2]。由于胎儿的体液较母体稍酸,故弱碱性药物透过胎盘在胎儿体内易被离解,胎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比母体高。

3胎儿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3.1药物的吸收大多数药物经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也有一些药物经羊膜转运或胎儿尿中排出的药物进入羊水后被胎儿吞饮,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到胎儿体内,形成羊水-肠道循环。不论羊水-肠道循环,还是经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在未进入胎儿全身大循环前,大部分药物都先经过肝脏,故胎儿亦可出现首过效应[5]。

3.2药物的分布胎儿肝、脑器官相对较大,血流量多。药物进入脐静脉后,60%~80%随血流进入肝脏[4]。脐静脉血还可经门静脉或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而到达右心房,减少药物在肝内代谢。由于胎儿的血脑屏障功能较差,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胎儿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低,故进入组织的游离型药物较多。但与胎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胎盘向母体转运,可延长药物在胎儿体内停留时间。

3.3药物的代谢胎儿的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但与母体相比,其代谢能力很低。尽管肝脏中有催化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的酶类,但胎儿肝脏线粒体酶系统功能低,分解药物的酶系统活性也不完善,如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3],故对某些通过这一结合而解毒的药物如水杨酸盐等易中毒。胎儿对药物的解毒能力较低,药物的解毒主要靠胎盘转运,从胎儿重返母体,再由母体解毒。

3.4药物的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而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很低,经肾脏排泄药物的功能甚差,故易延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胎儿体内的滞留时间。也有某些药物(如地西泮等)经过代谢后降低了原有的脂溶性,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而使之降低了转运到母体血中的速度,可造成在胎儿体内积蓄[4]。尤其当胎儿体内药酶受母体应用的药物或食品添加剂的诱导作用,使胎儿体内一些芳香烃类化学物质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可引起对胎儿的毒性或致畸反应。

4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4.1药物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向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美国1997年11月~2000年12月间,50多万个不良事件中7 111例婴儿与儿童不良药物反应的报告[6],其中1/5是因母亲在妊娠期、分娩期或哺乳期用药所致。美国平均每年有243名2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围产期用药而死亡,而其中100例(41%)发生在妊娠的第一个月中,204例(84%)发生在一年内。实验研究证明[5],胎儿对药物的反应与新生儿和儿童无明显差异。孕妇受精2周后用药,对胚胎的损害通常表现为流产。未流产的胚胎或发育中的胎儿,药物可以影响到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如四环素可积蓄于骨和牙齿,使胎儿骨生成延迟及牙釉质发育不全;链霉素可使听神经功能减退;抗癫痫药及地西泮可使胎儿慢性中毒,产生中枢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

4.2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性药物毒性对胎儿的致畸性通常发生在妊娠初期(头3个月),因为此期胎儿发育极其活跃。受精后20 d胚胎头尾部开始分体节,骨骼肌肉逐渐形成;30 d发育感官和肢芽,初步建立胚胎血液循环;60 d肢芽伸长,颜面形成,心、肝、消化管和生殖器官形成。妊娠中期(第4~9个月),药物主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晚期药物也可致胎儿畸变,此期畸变的发生决定于母体摄取药物的时间。

5母乳的药物分布

几乎所有的药物在母乳中均可存在,但其浓度可有不同。母乳中的药物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在母体中的浓度。非离子化药物蛋白结合率低,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母乳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弱碱性药物需离子化才易存在,而酸性药物则是移行到母乳中去,这是由于母乳的pH比母体血浆低的缘故[2]。

6小结

为做到妊娠期妇女的安全用药,需了解妇女妊娠期药物动力学特点,并十分注意地选择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无损害性而对孕妇所患疾病最有效的药物,也就是重视妊娠期妇女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同样,由于有些药物可能影响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而有些药物将通过乳汁转运被乳儿吸收,产生对乳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哺乳期妇女临床的合理用药应受到重视。

药物对胎儿、新生儿产生不良后果的主要因素有药物本身的性质、剂量、使用时间、用药途径、胎儿及新生儿对药物的亲和力等,而最重要的是用药时的胎龄。妊娠头3个月也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为了规范和方便妊娠期的安全用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颁布了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7],要求药物使用说明应注明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大部分药物的安全性级别由制药厂按该标准拟定,有少数药物的安全性级别由某些专家拟定。

妊娠期用药需有明确指征。应采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已清楚的老药,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如应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时,要权衡利弊以后再决定是否用药。若病情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后再用药。

参考文献

[1]Robson SC,Hunter S,Boys RJ,et al.Serial study of factorsinfluencing changes in cardiac output during human pregnancy

[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1989,256:H1060-H1065.[2]Qasqas SA,McPherson C,Frishman WH,et al.Cardiovascularpharmacotherapeutic concider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J].Cardiol Rev,2004,12(5):240-261.

[3]郭燕燕,周世梅,主编.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7-226.

[4]姜远英,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77.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34.

[6]Scott Gotllieb.Serious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perinatal drugs[J].BMJ,2002,325(7373):1132.

第5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药学特点;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健康,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治疗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治疗经期女性激素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某医院复方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序贯复方雌孕激素制剂和联合制剂、单方制剂若干,复方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中包括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序贯复方雌孕激素制剂和联合制剂包括雌二醇环丙孕酮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结合雌激素系列、雌二醇屈螺酮片;单方制剂若干包括替勃龙、莉芙敏。

1.2 一般方法 对以上药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2 结果

2.1 药学特点分析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可以模拟女性生理周期将雌孕激素变化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每片含0.05mg左炔诺孕酮,0.03 mg炔雌醇,药片呈黄色,共6片;第二时相,每片含0.075mg左炔诺孕酮,0.04 mg炔雌醇,药片呈白色,为第7~11片;第三时相,每片含0.125mg左炔诺孕酮,0.03 mg炔雌醇,药片呈褐红色,为第12~21片[1]。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每片含2mg环丙孕酮,0.035mg炔雌醇,具有很强的抗雄性激素作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片含0.15mg环丙孕酮,0.03mg炔雌醇,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现代复方避孕药之一。屈螺酮炔雌醇片每片含0.03mg屈螺酮,3mg炔雌醇,属于新型口服避孕药。戊酸雌二醇片共21片,前11天每片含量为1mg戊酸雌二醇,后10天每片含量为1mg环丙孕酮,2mg戊酸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前14天每片含量1mg17一β雌二醇片,后14天每片含量10mg地屈孕酮片,2mg17一β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系列,倍美力含水溶性雌酮硫酸钠;倍美盈前14天0.625mg结合雌激素,后14天5mg醋酸甲羟孕酮,0.625mg结合雌激素;倍美罗每片含1.5 mg醋酸甲羟孕酮,0.3 mg结合雌激素。雌二醇屈螺酮片,每片含2 mg屈螺酮,1mg17一β雌二醇。替勃龙属于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能抑制内源性硫酸雌酮转化为有活性的17一β雌二醇、激素类雌酮[2]。莉芙敏为黑升麻异丙醇提取物,每片含有20mg生药。

2.2 临床应用效果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剂量低,能有效控制月经周期,减少撤药性出血,稳定子宫内膜,能够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基础上解决患者多毛、面部痤疮、皮脂分泌问题;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竞争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激素作用,除能起到避孕效果之外,还能解决女性雄激素依赖性疾病,坚持治疗6~9个周期可见疗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除避孕外,可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息肉,解决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问题,治疗期一般为3~6个月;屈螺酮炔雌醇片可降低雌激素相关的水钠潴留导致的体重增加问题与肿胀问题,减少抗雌激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既能治疗经前焦虑症,又能改善患者皮肤。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可利用它在临床上建立可预知的月经周期,补充女性缺乏的雌激素,改善患者情绪、解决患者睡眠障碍与尿失禁问题,此外,能预防骨质丢失,提高妇女生活质量;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可用来治疗绝经早期症状、月经絮乱,防止由雌激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病变[3],有周期性撤药性出血,可用来调节存在自然流产史患者的月经;倍美力从孕马尿液中提取,属于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制剂,副反应小,其药理作用近似内生性雌激素,患者肠道易吸收其中的水溶性雌酮硫酸钠成分,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可治疗妇女潮热、善阴道萎缩等症状;倍美盈能改善骨痛,包括腰膝酸痛、失眠、潮热引起的骨痛,适用于绝经过渡期的妇女;倍美罗对黄种妇女耐受性强,适应性良好;雌二醇屈螺酮片能在不刺激乳腺增生的基础之上轻微降低血压、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替勃龙可延缓性器官萎缩,能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生,但在组织中可将雌激素的活性显示出来,因此,乳腺癌患者禁用。莉芙敏能缓解因妇科癌症切除卵巢术后的经期症状。

3 讨论

临床应用现代性激素及口服避孕药治疗治疗疾病时应考虑治疗窗口期,并进行检测与随访,初诊时,医生应在熟知药物特性的基础之上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做好与患者的交流与合作,对患者进行检查,让患者了解治疗期间的服药方法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常规检查包括血脂、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性激素治疗的适应症以及性激素治疗禁忌证。

参考文献

[1]郭涛,韩字研.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01(12):11-14.

第6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特色;思政课;基本原理概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祖国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关系到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和谐社会,关系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思政课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避免流于空洞无物的说教,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当贴近学生中医药专业的学习实际,将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临床实践等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从而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思政课教学。笔者在自身承担的《基本原理概论》(高校四门“思政课”之一,简称“马基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具体如下:

1 知识层面

挖掘基本理论与中医药理论的内在契合性,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深化学生的认知。

中医学具有坚实的传统哲学基础,如元气论,即认为万物本原为气,生命过程亦如此,构成了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纳神存”[1];说明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气除了聚合成有形的组织器官外,还弥散于人体之内,周游不息,无所不到,使人体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虚空中普遍存在着气的作用,通过肺鼻、皮肤腠理,体内外气通过升降出入交换。这样,便使得人与自然界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理论与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相对应,可以通过比较,阐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激发学习和探究兴趣,在深化对马克主义哲学认识的同时,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认知的内化,促使学生思考在现代科学背景下,如何对待传统的元气论,使之能继续为现代医学做贡献。诸如此类,基本原理中还有许多理论和观点与中医药理论之间具备较强的契合性,如质量互变规律中强调适度原则、过犹不及,这与中医学主张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中庸思想异曲同工,对立统一规律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中医学的辩证施治的个性化诊疗颇多相似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马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上述契合性材料我们仍需不断挖掘。

2 价值层面

撷取内蕴的人文关怀并在与中医药学人文智慧的对话中,体现教学的亲和力和生命力,彰显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功能。

归根到底是人学,探索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洋溢着丰韵的人文思想。而作为“人文-科技”组合性学科、以人文为主导的中医药学,本身即富含着充沛的人文精神,因此,两者完全可以在对话中融通。例如,“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启迪人如何挣脱喧嚣和物欲,获得自由和解放。这种思想在中医药著作中比比皆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内经》中即有“志闲而少欲”、“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不为物役,成就自由超然之表述。在历代著名医家的医学著作中更是明确强调为医者应摆脱名利的束缚。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但作救苦之心”;清代《吴鞠通行医记》亦写道“良医处事,不矜名,不计利,此为立操。”又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思想的高度概括,而中医认为,合格的医生必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为人的生命与天地相应,与人事相通,医者必须博通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才可把握医道,否则难以胜任。金代医家刘完素认为:“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陨,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吴鞠通亦呼吁医非广闻博识者不能为,正如其所言:“医虽小道,非真能格致诚正者不能。上而天时,五运六气之错综,三元更递之变换;中而人事,得失好恶之难齐;下而万物,百谷草木金石鸟兽水火之异宜。非真用格致之功者,能知其性味之真邪?”人要全面发展,亦应正确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不能盲目地干涉和征服自然界,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隐含着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黄帝内经》一书中,多次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参”,把人与天地放在一个大系统来看待,他们是共生共存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2]道出了人类生存对自然界的依赖性。清代名医张楠在其著作中亦指出:“夫六气流行于天地间,为天人合一之道”,“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因此,要善待大自然。中医学还主张要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理解人体生理病理机制以加以治疗或预防。总之,要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的整体,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合一,这样才能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类自身身体健康。可见,马基原理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实现与中医药文化的互通,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引领医学生价值观,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3 方法层面

以跨学科的视阈,多学科协作来共同育人。

马基原理课程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贴近中医学生学习实际,要与中医学专业结合,而通过上述阐释可知,马基原理课程与中医药学许多理念、理论具有共通点,结合完全具备可行性。但是,马基原理课程教师囿于专业所限,虽通过自习,对中医药内容有初步认识,但并非全面和深刻,这不利于教学的针对性,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方式,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因此,设想成立一个由多学科,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临床、中医药文化、思政课教师等组成的协作组,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学素材,如选用与专业或专业群密切相关的典型医学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思政理论,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形成特定专业或专业群的个性化理论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纷繁芜杂的思想实际,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需要探索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初步考虑如下:①可以开展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由于目前思政课仍以大班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必要的理论灌输又是不可或缺的,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1/3课时进行大班课堂传授,其余2/3课时安排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组成各个小组到指定的PBL教室,进行小班讨论和交流,并邀请协作组老师一起参与到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中,深化学生认知,更好地解决中医药学生实际思想问题。②可以通过结对子形式,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学协作组中的中医临床老师,作为临床导师,并给学生一定的机会参与到临床导师的诊疗实践中,在诊疗过程中,临床老师适时予以指导和引领,使学生在个体的实践体验中达到与所学基本理论的紧密结合,从而更能体悟到理论的魅力,能起到更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4 结语

教育部规定思政课教学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最富有特色的便是贴近学生中医药专业的学习实际,因其与自身专业学习的密切相关性,更能激发中医药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在巩固专业知识、体悟医学人文的同时,内化和深化了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的认知,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希望通过笔者的上述思考和探索,能为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线索和启迪。

参考文献:

第7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1 REM的药理学特点

1.1 REM的理化性质

REM的分子式为C20H28N2O5?HCL,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1]。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 mg/L或50 mg/L, 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

1.2 REM的药代动力学

符合三室模型,分布半衰期在0.5-1.5min之间,消除半衰期在5-8min之间,终末半衰期0.7-1.2min之间,稳态分布容积在0.2-0.3L/ Kg之间,中央室分布容积在0.06-0.08L/Kg之间,清除率在30-40mL/(Kg?min)之间,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70%-90%,对μ阿片受体亲和力较强,而对δ和κ受体的亲和力很低,对非阿片受体无没有明显的结合,纳络酮使它的竞争性拮抗药。

1.3 REM的药效动力学

μ受体激动药均有类似的镇静、阵痛等作用,当然,REM也不例外,它的阵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其他镇痛药一样具有封顶效应。REM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是0.5-1μg/L,血浆浓度达到5-8μg/L时,REM的作用封顶,相当于成人剂量0.2-1μg/(L?min),而芬太尼的作用封顶浓度时2-3μg/L。REM的阵痛效价与芬太尼接近,是阿芬太尼的20-30倍。

1.4 REM的不良反应

REM的使用不当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1.4.1 抑制呼吸

无论REM是单独还是复合其他镇静剂使用,都会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抑制程度与注射剂量和注射速率密切相关。当0.05-0.1μg/(Kg?min)维持输注时,分钟通气量下降50%,但当0.5-2μg/(Kg?min)持续输注3h时,停药后10min,自主呼吸就可以恢复。所以,在注射REM后,呼吸频率的监测是必要的,报道证明,密切监护呼吸并及时给氧,单次静注REM是安全的。

1.4.2 BP降低和心动过缓

较大剂量使用REM时,可引起BP降低和心动过缓。2μg/(Kg?min)的剂量对BP和HR影响不大,但是当剂量达到10μg/(Kg?min)时可以使BP下降10%-14%,HR仅轻微下降。1.4.3 麻醉后的恶心、呕吐

因为使用REM麻醉后的阵痛要求较高,而使用较多,可以导致较高的恶心呕吐率,因此术后尽量使用非。REM麻醉后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5%,使用咪达唑仑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到4%。

1.4.4 肌肉僵直

REM引起的肌肉僵直主要是痛觉过敏引起的,与剂量和注药速度相关。目前REM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肌肉僵直确实是在使用REM后很容易被观察到但在相等强度剂量的情况下,REM和阿芬太尼的肌肉僵直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相似的。应用氯胺酮可以有效的预防肌肉僵直。REM剂量小于2μg/(Kg?min),注射时间大于1min时,没有肌肉僵直的情况发生。

3 结语

REM可以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也可以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还可以用于高龄及婴幼儿手术麻醉。事实证明,REM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临床使用时,REM引起的一些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影响患者恢复,增加医用负担。但是REM在阿片类药物的发展史上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短效药物,与其他相比,是优点最多的麻醉型镇痛药,所以REM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8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社区门诊 老年高血压 特点 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1]。2012-2015年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7.1%、51.4%和18.2%[2]。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不断推进,社区全科医生能力不断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控工作能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率稳步提高,但是,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老年高血压防控工作仍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解本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和用药情况,加强合理用药指导,我们于本社区门诊和老年健康体检时开展了调查。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本社区门诊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0例,女275例,男225例;平均年龄(70.81±4.84)岁。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门诊检查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的数据进行收集,内容包括高血压患病情况、合并症情况、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情况(包括控制体重、限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等),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完成。

统计学方法:信息录入使用Excel软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血压控制和部分危险因素情况及合并症情况:在500例接受调查的老年患者中,Ⅰ级高血压208例,Ⅱ级高血压257例,Ⅲ级高血压35例。受教育年限(6.1±4.3)年;文盲和半文盲占19.5%,每个月血压测量≥1次占67.2%,BMI(25.1±3.9)kg/㎡,吸烟率为32.9%,饮酒率为38.8%,每周运动次数≥5次、每次运动时间达到30 min及以上为302例,合并肥胖(包括腹型肥胖)人数为328例(65.6%)、合并高脂血症人数为258例(51.6%)、合并糖尿病234例(46.8%)、合并眼底病变202例(40.4%)、合并脑血管病192例(38.4%)、合并冠心病151例(30.2%)、合并高尿酸血症75例(12.8%)、合并肾功能不全55例(3.8%),血压控制率为62.6%。

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使用降压药的情况:在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药物治疗人数442例,药物治疗率为88.4%;其中联合应用降压药的数量为2种的有236例(47.2%),其次是使用1种降压药的178例(35.6%),使用3种及以上的降压药的86例(17.2%)。使用降压药的类型调查中,使用钙拮抗剂(CCB)概率最高,为314例(62.8%);其次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人数为268例(53.6%);其他几类的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可以看出,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最多,其次是选择1种降压药,使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的情况很少。近年来社区全科经过培训,在老年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中用药符合规范要求,使用比较合理。

讨论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早发心脏病家族史、吸烟、缺乏有效运动、腹型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靶器官损害主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量白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等。伴随临床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老年人群危险因素存在情况比较普遍,随着危险因素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增加,血压水平趋于升高,合并症逐步增多,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血压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全科医生在健康宣教与指导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工作,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老年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率逐步提高。

老年高血压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常见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血压水平易受情绪、季节、、进餐等因素影响;随年龄增长,瓣膜钙化率增高,如果存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为保证重要脏器血供,不能降压过度;高龄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以上问题也是全科医生老年高血压规范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注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人意愿、耐受性和经济承受能力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降压药物小剂量起始,结合病情综合分析,逐步增加剂量;为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尽量选择24 h持续降压的长效药物;如果单药治不达标可以选择联合用药,从而减少单种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可采用2~3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目标血压。目前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但要注意≥80岁高龄老年人和衰弱老年人不推荐初始联合治疗。随着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增多,社区医生有必要悉心做好患者用药指导,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社区医生工作中重视以上问题,促进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控制。

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宜选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较强证据的药物作为首选一线用药,如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ARB,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因老年人合并糖尿病患者多,除合并冠心病一般不用于一线单药使用。α受体阻滞剂由于可能出现严重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不适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并发症以脑卒中居多,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CCB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有明显益处,同时长效CCB的安全性有足够保证。ARB类降压药起效较慢,加用利尿剂降压速度就较为平稳,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较多,患者耐受较好,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较高。

老年高血压防控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内容之一,做好老年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要注意及时做好首诊筛查,及时检出高血压,严格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对于初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全面详细了解症状和病史,包括病程和分级分层、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患者依从情况;既往是否存在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肾脏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及治疗情况;有无慢性病家族史;面对目前高血压控制率不高的问题,需要规范、合理使用高血压药物并加强非药物治疗指导和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药剂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血液透析(HD)方法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该方法会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1】。延长患者的病程,影响患者的预后。所有合并感染的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为提高抗生素对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感染的发生。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入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56.2±3.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血液透析3治疗。2~次/周,4h/次,。血流速在230~250ml/min,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均采用碳酸盐透析液。

1.3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t进行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均使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1 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

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阳性34例,阳性率56.7%(34/6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感染。见表1。

表1 60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统计

病原菌

例数

百分比

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埃希菌

9

26.5%

肺炎克雷伯菌

4

11.8%

铜绿假单胞菌

3

8.8%

鲍曼不动杆菌

1

2.9%

革兰阳性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4.7%

表皮葡萄球菌

3

8.8%

溶血葡萄球菌

3

8.8%

真菌

白色念珠菌

4

11.8%

烟曲霉

2

5.9%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情况

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G-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见表2。

表2 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抗生素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

球菌(n=5)

表皮葡萄球

菌(n=3)

溶血葡萄球菌(n=3)

大肠埃希菌(n=9)

肺炎克雷伯菌(n=4)

万古霉素

16.7

---

---

美罗培南

0.0

5.0

亚胺培南

16.7

10.0

阿米卡星

---

---

---

15.0

20.0

头孢吡肟

33.3

7.7

25.0

20.0

50.0

头孢他啶

33.3

15.4

37.5

35.0

50.0

头孢曲松

50.1

23.1

50.0

45.0

5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3

7.7

12.5

20.0

60.0

左氧氟沙星

50.1

23.1

62.5

50.0

30.0

莫西沙星

33.3

25.0

20.0

40.0

2.3近两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耐药率变化

近两年,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无明显改变。仅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下降。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上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近两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耐药率变化

抗生素

耐药率(%)

χ2

P

2012年

2013年

青霉素G

91.2

95.1

0.233

>0.05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8.3

19.1

0.03

>0.05

头孢呋辛

35.5

71.4

26.01

头孢哌酮/舒巴坦

8.7

9.9

0.85

>0.05

万古霉素

3.5

2.8

0.80

>0.05

亚胺培南

6.5

6.7

0.03

>0.05

美罗培南

8.0

6.9

0.88

>0.05

左氧氟沙星

60.5

35.9

121.19

环丙沙星

59.2

40.4

70.69

3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须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损伤。若患者本身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状况,则极易合并感染【2】。其中,肺部感染患者的数量位居所有感染患者中的首位。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合并心脏疾病(如心衰等)。且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性质粘稠,不利于病原菌排出体外【3】,极大影响了治疗效果。报道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肺炎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14~16 倍【4】。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反复穿刺息息相关【5】。因此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显示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高,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低。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下降。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造成本文病原菌耐药和近两年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在肾病科的应用极少,因此导致该类药物的耐药率下降。可以考虑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喹诺酮类药物若长时间应用极易耐药,故要反复留取痰培养,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使用量越大,应用越广泛,病原菌的耐药性越强。传统的抗生素青霉素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功效。如今绝大部分病原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可达95%以上。临床上应选用广谱、抗菌性强的抗生素进行应用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依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结果,选取适宜的宽普且抗菌效果强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Hermite L, Quenot J P, Nadji A, et al. Sodium citrate versus saline catheter locks for non-tunneled hemodialysi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2, 38(2): 279-285.

[2]汤颖,钟一红,龚邵敏,等.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死亡事件调查[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27(6): 406-410.

[3] 付温,李晓岚,芝敏.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3,30(03):284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