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来十年热门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
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 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 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 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 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 理论性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 可以相互促进, 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专业方向对口性强, 因此, 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 “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 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 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 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 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 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 笔者认为, 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 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 观念转变得越快, 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当前, 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 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 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分析了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开设助教、助管岗位等方式的建议,直接高效地培养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言
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因素,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自1999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30%以上的速度扩张。2002年制定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提出: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将达到120万人[1]。
扩招如此快,但对应的物化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知识资源及社会资源却严重缺乏。这些资源的核心指标就是经费投入。从总量上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快增长,但以生均指标计算,实际上却是下降了不少。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2500亿元,国家投资1200亿元,资金缺口过半[2]。这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工科类的,造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下”,到基础用所学专业技术解决现场问题;亦不能“上”,做好科研工作。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培养其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但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较差严重制约着培养目的的实现,这一问题近年来尤其突出。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能力差原因分析
1. 扩招的影响
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研究生扩招后,生源质量大幅下降。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生动机趋于复杂,功利性过于严重,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出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优秀生源大量流失。
其次,师资等的增长严重滞后。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却没有同步增长,这成为实践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在一些热门专业已经出现了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放羊”式局面。
再次,本科的大规模扩招亦产生深刻影响。本科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如何自学的本领。但因为扩招太快,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亦不知学了什么知识,更谈不上会如何自学。这样素质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自然只懂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差。
2. 本科培养不够重视
本科生培养可以说是“亏本”的,尤其是工科本科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设备仪器,各种相关实习基地及职业道德水平高、能力强教师。在大扩招之前,相关资源基本上能满足对应数量的学生培养,但之后却远远不够了。上理论课时,一二百人聚在一起上已是常事;实习时,就如逛工厂,带队教师领着长长一队人,走一遍就完事;上实验课时,把仪器药品一摆,任学生自己做,带课教师根本管不过来,有些院校干脆大量减少实验学时数。
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后,学生认真自学补救点,但实践能力却无法自补,这亦是从“根”上造成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
3. 学生自身等因素
因就业形势不好等因素,很多学生基于功利等动机,想在往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不顾其他因素考研,进入深造。但他们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进入校园学习,为筹措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在学习期间从事于各种兼职,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更不可能有较多时间进行各种“无偿”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转贴于
三、提高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工科硕士研究生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较弱,不善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程问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先解决能“下”问题,也就是强化动手能力,然后才有必要去谈能“上”问题。
加强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与学习。学校和导师鼓励或介绍学生利用假期或空余时间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或设计工作中去,以达到锻炼和加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2. 加强对工科硕士研究生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撰写学位论文最能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因此,研究生毕业课题的选题应该包含绝对比例的实验或结合生产的技术性工作[3]。
3. 开设助教助管等岗位。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通过协助准备实验及做预实验,可以让研究生学到如何更好更快地去做实验,从中学到扎实的动手能力,认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实验员,为往后的科研实验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此外,还可以协助管理贵重仪器。通过对仪器的管理,能很快地掌握仪器良好运行的条件,出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何分析数据的准确度等等。
还有,还可以协助管理本科各种实习、实践。通过带领本科生去各种厂实习,能给予研究生很大的激励,让其了解生产工艺等等,而且也弥补了本科师资不足。
通过开设这些岗位,一是可以提供兼职的岗位,给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生活问题;二是提供了实践的岗位,而且这些岗位承前启后性很好,可以为其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三是给本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较好地解决师资力量弱这一问题。
开设助教助管岗位需要一定的经费,但从总的成本上估算看,不一定会增加经费。因为有助教的参与,本科专业实验每次开设的实验项目就可以变多,每个实验项目所需要的仪器套数就可以减少,从而可以大量减少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因为有助管的参与,贵重仪器的管理也会变得更良好,仪器使用效率也会变高,而且出故障的机率会变低,这减少大量运行维护费。
四、实践案例——以A校为例
自2006年,A校发出《关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管工作的通知》后,各院系根据院系情况申请助教助管岗位,基本上按每70名本科生配1名的助教或助管比例进行,并制定相关待遇标准,如:批改作业0.4~0.6元/份;辅导答疑20元/学时;辅导实验15元/学时;兼任助管的工作报酬为10元/小时等等。
研究生助教、助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 维护各种仪器。平时有些仪器不用,但也要通电维护,如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些仪器也要定期运转,如离子色谱仪。维护好这些仪器,能很好地保证实验课能如期开出。
2. 准备实验。有些实验需要配的药剂太多了,而且亦有时间因素,因此需要较多人手准备实验。研究生助教的参与,能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而且亦锻炼了研究生的统筹实验的能力及做实验的耐心。
3. 做预实验。有些实验项目虽然已做了多次,各种应注意的事项也基本了解,但因药品批次不同带来质量有点变化等因素,还是会造成做这些实验项目时,出现意外现象。如做水中总氮的测定实验,往往就会因过硫酸钾的自身含氮纯度不定,而造成吸光度变化很大。因此,一定要做预实验。研究生通过做预实验了解情况后,亦可以协助指导实验教学,从“根”上加强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
4. 批改实验报告。A校不同工科学院制定相关标准,让研究生批改实验报告,把有关问题汇总,最后处理问题,如此不断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A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每年都能培养一批实验能力强的研究生,再由他们辐射到一大片学生。此外,也为解决经济困难的研究生生活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还有,实验教师等有了较充足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改进或开发实验项目,编写有关教材,更新实验仪器等等。
五、结语
研究生教育连年招生规模急速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同步扩大的情况下,使得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下滑,实践能力更下滑得利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设助教助管岗位等方式,能直接高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依然可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游玉华. 未来十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