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84-02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to the Cour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HI Ya-qing, WANG Mei-j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PLA Univ. of Sci. & Tech., Nanjing 211101,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a course which integrates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nd unifies the knowledge and the skill. It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peciality. The author h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in this article, and has discussed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and has proposed some educational reform measures about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discussion
1984年美国RCA公司的普林斯顿实验室组织了包括计算机、广播电视和数字技术三个方面的40余名专家,经过4年的研究,于1987年在国际第二届CD-ROM年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这项技术后来为Intel 所收购,并定名为DVI (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 [1] 。多媒体(Multimedia,由Multiple Media组合而成) 技术由此诞生。
多媒体技术是继印刷术、无线电、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之后的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信息的交流形式,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和管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信号的功能,它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电视的真实感加在一起,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的概念,给计算机带来了新的活力[2]。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形式的信息随处可见,了解、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很多岗位的新要求,也成为一种学生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相较与普通学科来说,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在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相应的产品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其产生的原理和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却知之甚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开设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校开设了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该课程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而设置的,其教学目的是掌握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和有关多媒体信息加工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又要求掌握各种多媒体对象的获取和处理方法,能够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涉及到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技术,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所涉及的软件与学生以前学习的软件界面相差较大,相对较难;而且书中涉及到的软件过多,学生容易忘记,短时间不易掌握;因此,该课程难学难教。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但是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往往过多的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采用原始的“满堂灌”教学手法,而对本应重视的软硬件应用,往往因为教学条件限制等等客观因素或教师自身主观原因而忽略。使得学生不能将书本与现有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从而不能充分的利用所学知识来促进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学生积极性不高。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偏重原理,忽略实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重技能、讲艺术、看智慧的专业课程。从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原则,而现在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占2比1,甚至更少,理论课时设置得太多,实践课时少,无法满足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 课件僵硬,禁锢思维
该课程的教学一般习惯“以教师和电脑为中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教学中,课件只能进行演示,学生不能动手操作,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际上这是代替学生思考,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加深了课堂的封闭性,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3) 时间难协调,效果难保证
随着兴办教育,大学快速发展,学生数量剧增,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本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跨专业跨班,在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内,很难协调安排统一的授课时间。而选择在周末上课,到课率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因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多,不能保证有效的实验时间。即使有实验时间与机房,教师也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就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达不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理工科学生的善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以应用教学为主,抓住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目前我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在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出以教学内容的整合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配合,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 规范教材
教材的规范选用主要选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有适合21世纪多媒体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教材。教材要理论联系实际,应与当前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新技术密切联系,要有超前意识。教材要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行业专家反馈而编成,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规范性和行业适应性。
2) 修订教学大纲,注重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对于课程的教学具有导向性,因此要改革《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势在必行的。结合课程特点,先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能力结构分析,再围绕单项和综合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知识和所应达到的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3]。同样,不注重教学文件的完善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我校已经完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全套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包括教学大纲、实施计划、课堂设计、教案、实验指导手册。这些教学文件的系统化制定对监控教学过程、督查教学质量、把握教学效果等带来新的思路。
3) 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对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再附之以知识问答、习题演练,利用多媒体信息的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学习内容;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的章节可提出要点,安排学生自学;对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加强理解的内容,可以提供软硬件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上机实验操作。
4) 灵活教学方法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深远的作用。如案例展示法,该方法通常使用在注重概念讲授的部分,因其涉及的知识点和概念众多,且易混淆,比如图形和图像、视频和动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在讲透基本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基础上可以穿插案例展示加深理解。比如在讲解图形和图像的区别时,可以展示内容相同的两种格式的文件,比较其大小,以及放大后是否产生锯齿型失真。教师起引导作用,“授之以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概括出正确的答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还有讨论式教学,将课程中一些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而学生又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内容独立出来,并将其划分为许多具体的子课题,课前作为作业布置给不同的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自己去查资料准备,自己来讲,然后由其他同学提问并展开讨论,老师则根据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比如MP3文件格式揭秘,视频文件格式及其转换、流媒体技术等[4]。
5)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上机实验安排要合理有特点。实验目的要明确,要加强综合运用,提倡自主设计相关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热情,每次都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写下所用的技巧和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同时杜绝了抄袭。
6) 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可分为平时成绩考核(40%)和考试成绩考核(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抽查、综合设计情况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考试采用机试,采用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的考核方式,采用相应考试软件配合进行.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为基础,完成的多媒体作品和期末上机考试为依据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5-6]。
4 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改良课程教学,优化教学手段。这些措施经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uther C.Digital video in the PC environment[M].2nd Ed,New York:Mc Graw Hill,1992.
[2] 刘光然,杨虹,陈建珍,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李扬波,谌湘倩.浅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0(3).
[4] 范永全,蒋良劲.《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1650-1651.
关键词:多媒体;技工德育课;教学
德育课堂是技工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道德情操、思想修养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但德育教材的内容都较为抽象,并属于基础课程,学生主观上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目前技工德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多媒体技术是把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高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弥补教师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技工德育课进行教学实践的几点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事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补充。而德育课教学要体现较强的时代信息,必须与当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因此,德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独立分析、研究和判别现实生活中相关政治现象的能力,也就是分析时政的能力。因此,如何利用时政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亮丽的色彩及趣味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或叫求知欲。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这能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从兴趣入手,以亮丽色彩、趣味动画以及学科知识渗透,举出几个实例,或者穿插一些动画,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材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只是载体,它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死板的教条。因此,掌握知识只是掌握了一种“武器”、一种工具,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教材和社会生活中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为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了方便,促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
巨大的改变,变一元为多元化,实现了由知识的简单传授向知识和生活的有机整合的转变。
三、运用热点社会节目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心灵的冲击
现在,各大卫视的一些社会热点栏目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记、江苏卫视的花样年华、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都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大讨论。因此,我在制订德育的学期教学计划中都会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多媒体观看课,比如,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我安排了一次课,观看湖南卫视变形记李耐阅的美丽蜕变,学生看到短短7天湖南荆州的女孩李耐阅从一个叛逆霸道、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变成一个乖乖女,摒弃脂粉改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从一个“问题学生”变成一个能正常学习的小妹妹。当看到回访,那个当初与父亲恶言相向的叛逆女孩,最终坐在了父亲的病床前留下悔恨的泪水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感动得哭了。我们进行节目点评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感同身受,教育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
教学
从教师自身而言,运用多媒体属于现代教师的基本技能,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德育教师在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时要具备现代的教学思想并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明快、少而精,更易于点拨和启发,这才能使德育课得到提炼和升华。并且要能较熟练地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和编写课件或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设计和编写课件的全过程中,制作出比较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的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重新进行设计,从而使得传统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模式。学生也从传统教学中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五、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在本校推广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教学时,遇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有的教师只是将多媒体当做电子黑板,坚持“看—问—讲”老一套,这样就根本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其次,德育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有的教师做好课件后,就以为一劳永逸了,不注意及时更新资料,这就让本来能起到较好效果的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成为负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应用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48-02
1 概述
多媒体技术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适应多媒体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趋势,作为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老师,必须进一步研究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原理与技能,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合格人才。
2 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多媒体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声音、图像、视频等常见数字媒体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思路、压缩编码方法和存储与传输等内容,而实践教学设置了几个实验,内容是学习CoolEdit、Photoshop、 premiere、authorware、flash等几个多媒体处理工具的操作使用。很明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存在严重的脱节,二者给人毫不相关的感觉,学生在实验时体会不到理论知识对实验所起的指导作用,实验也无法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一步的理解。因为二者教学内容的脱节,也造成实施时时空完全分离,二者成为了两个完全独立的环节。
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是,传统的教学并没用实现教学的第三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对于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以后能够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供普通的用户去使用,那么类似地,当他们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时,目标也应该是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方法。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应该是软件工具的“生产者”,而不仅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者这样的浅层次上。因此,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课程任务的第一与第三项尤其重要,学生一旦能掌握多媒体原理与多媒体软件的开发方法,那么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施
3.1精选理论教学内容
我校一直采用清华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作为理论教学的教材,该书内容系统而庞大,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有二十二章共五百多页内容,而教学课时有限,理论教学必须采取“有所教有所不教”的策略,那么,教材上的内容,哪些一定讲,哪些可以不讲呢?弄清这个问题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其一,哪些是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的数字化过程、压缩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二,还需要掌握什么内容,才能编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还必须了解各种媒体在计算机里的存储格式,才能读取媒体文件,对媒体进行处理,最后存储处理结果。其三,在众多技术里面,哪些是最新的?例如,在压缩技术里面,有很多变换方法,其中小波变换是流行并有效的。因此我们按照“掌握基础,把握趋势,服务应用”的原则,来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在多种媒体中,又以声音、图像为重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及存储原理。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3.2.1 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内容密切结合
理论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我们编写了四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分别是:1)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编码(霍夫曼编码、行程长度编码);2)图像文件的读取与存储;3)图像的简单几何变换;4)二维哈尔小波变换。要求学生使用已学过C++语言,在VC环境下编程实现。理论与实验在进度上穿行,即每个实验在相关的理论内容学习之后及时完成,有效地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3.2.2 实际应用问题,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
理论教学主要是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授和讨论,如果照本宣科进行纯粹的理论的讲授,难免给学生枯燥乏味、空洞的感觉,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即使认真一点的学生坚持听完课,仍然对某些问题感到模糊不清,对某些理论仍觉得深奥莫测、难以理解。
兴趣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无形力量。因此,笔者在具体教学时把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讲解每种媒体的概念和原理之前,先通过直观的图片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数字图像的应用有军事方面的情报侦察机器人、医学上的CT成像、金融行业中的验钞机、公安系统中的指纹识别、交通指挥中的电子警察、遥感卫星资源勘探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然后才讲解图像媒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格式以及常用处理方法。在讲解基本方法时,为了克服理论知识抽象、不直观的缺点,通过动画或程序的运行展示方法的运用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小波变换的方法时,先自己编程实现图像的二维小波变换,上课时演示程序的运行效果,把理论的作用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对理论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
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整体性,所举的实际应用例子不宜分散而凌乱,尽量让某个实际应用项目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图像文件格式时,以位图文件为例,了解如何打开与保存位图文件,并具体演示一幅汽车图像的打开过程;学习颜色空间变换时,介绍如何把彩色图像变为黑白图像,并演示彩色汽车图像变为黑白图像的效果;学习小波变换时介绍如何通过它提取物体边缘,并演示提取汽车边缘的效果。在图像媒体的基本理论学完之后,粗略地补充介绍一下图像的膨胀、腐蚀等形态学变换,并演示通过以上列举的几个步骤,实现车牌定位、分割出车牌图像的完整过程。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的前提与基础,而车牌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样的实际应用项目可以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以实际应用问题作为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课堂教学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二者没有截然分开,而是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面向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
3.2.3 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创造了“从做中学”的理论,所谓“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比从听中学更好。
为了具备“从做中学”的条件,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成立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的研究,将大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和活动,由不同组学生分别完成这些任务,以最终完成整个大的实际项目。这样使学生将课本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中,教、学、做紧密结合,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时间上融合了上课与上机实验两个过程,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与机房的界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我们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一体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听、看、做的交替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加快信息的吸收;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的特点是边实践边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再通过实践去实现自己的思想。
一体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改变教学理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实践环节与应用项目对接、素质培养与社会人才要求对接,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跟上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47-01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模式历史悠久,教育理论成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形象、生动的讲述,学生易于接受,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地探讨疑难问题。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而言,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推导,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即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记忆。然而传统式教学主要依靠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条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也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意的产生。
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对信息的接收,对学生的眼、耳等器官进行多重刺激,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流体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流体所遵循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流体和周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工程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是动力工程和流体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固体的运动规律相比,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诸如激波、接触面间断、两相流体之间相互掺混等复杂现象。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等直观、清晰地观看复杂的流动现象,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增加教学容量,节约空间和时间。工程流体力学研究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大。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主要靠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多媒体教学充分地利用了电脑能够存贮大量信息的优势,授课的信息量明显增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和流体力学实验教学。
工程流体力学理论教学部分包含大量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一些复杂的流动现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依然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这样既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某些基本概念和特定的流动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流动现象的理解。
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于课程始终。现行流体力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法单一,同时,还受实验老师较少、实验课时有限以及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选择的范围极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达到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要求。然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学生可以灵活地改变实验条件,演示各种实验现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网络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和通信这三大原来各自独立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多媒体产品推陈出新,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目前,各个高校的多媒体技术相关课程已经跨出计算机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艺术类等专业都开设了多媒体技术相关课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设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是课时少、实践性强、内容涉及面广。因此,如何应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解决课时少与内容涉及面广的矛盾,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即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达成这种教学目的,笔者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进行讨论,供同行参考或指正。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1、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的改革。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技术领域里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础,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是提高,它们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此类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偏重于软件应用和硬件的使用方面,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其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学会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或创作多媒体作品。(表1)
2、实验内容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配合理论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前最新多媒体的应用技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实验驱动理论学习”的原则,实验内容设计如下:
(1)数字音频处理。通过几种常见的音频处理软件,实现对声音的采集、编辑和处理。实验以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软件、Adobe Audition3.0等软件为主。
(2)数字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理解像素、色彩模式、有损和无损压缩、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表示和处理图形图像的原理,熟悉不同的图形、图像文件格式。实验以PhotoShop CS、Coreldraw12工具软件为主。
(3)动画的制作。通过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掌握动画采用的压缩格式以及动画与其他软件的相互结合。实验以Flash工具软件为主。
(4)数字视频的处理。通过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时间线”窗口和“监视器”窗口的使用,了解多种特效效果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视频、音频、字幕和静止图像对多种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实验以Adobe Premiere Pro工具软件为主。
(5)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应用。通过对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的使用,熟悉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流程和各种媒体素材的集合应用。实验要求熟悉Authorware图标的使用,了解知识对象、函数、变量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为了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需精心设计多媒体数据压缩、声音素材制作与处理、视频素材制作与处理、图形图像素材制作与处理、动画素材制作与处理、多媒体作品创作等教学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提倡一种引导式的教学,灵活方便,绝对不能死板地把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模块单列地灌输给学生。
2、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辅助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是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许多优势。我们设计开发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下载、网上答疑、提交作业、作品展示、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在线测试、网上论坛等功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解决课时少、上机时间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
3、课程设计的引入。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引入了课程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音频素材的采集与编辑、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创作工具等内容汇编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多媒体应用的无穷魅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提高了专业技能,获得运用科学和工程知识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技能,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技能、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等。
4、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鉴于本课程是一门考查课,因此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主要以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的理解,多媒体软件掌握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评分依据,采用平时成绩+理论成绩+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20%,结合实验和出勤情况评分;理论成绩占50%,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课程设计占30%,内容为使用flah或premiere制作电子相册或MTV,或者使用Authorware开发一个多媒体课件,要求综合使用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采用所学的软件完成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综合使用,课程设计的作品上传到辅助教学网站上,并附一份设计报告,阐述设计的思想和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四、结束语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特别是该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立,这门课程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喜爱,即便学时数少,特别是上机时间不充裕,同学们也能在寝室完成实验内容,然后通过Internet上传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通过在线聊天室进行作品的讨论,使得同学之间能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薛为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 自主性 能力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科技成果已直接引入到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技术是以图像、声音和文字等综合形式向学生传播信息的过程,由于其生动性、交互性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和提高。然而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传统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如何将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体育课堂,以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根据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况和所制的多媒体《篮球》课件作尝试性研究与探讨,为加快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横街镇中学初二年级(90名学生,男55名女35名)
2.2研究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评价法、文献资料法相结合
3、 多媒体《篮球》教学课件的设计
3.1设计原则
3.1.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3.1.2强调情境对知识获取的重要性
3.1.3强调协作学习的设计
3.1.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
3.1.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
3.2系统设计
《篮球》课件系统设计是在滚翻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作好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教学功能设计、素材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篮球》课件的总体结构设计、交互界面与教学功能设计。
3.2.1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是由教学目标、交互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它建立在教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本系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初级中学篮球专项课,它包括篮球运动概述、专项素质练习、竞赛规则、基本技术战术运动保健知识。
3.2.2界面设计
篮球课件界面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努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功能详尽、生动丰富的界面,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自身特点要求自由控制程序的运行。界面既美观大方、操作简单,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现。
3.2.3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完成特定内容的辅助教学。在本系统中围绕每个教学知识点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首先是文字介绍,可以通过上下翻页按钮浏览教学内容,还可通过自动播放按钮听讲解的配音,以获取战术配合的目的和基本概念;其次设置了相关视频按钮观看于教学有关的教学演示及比赛实况片段,增加感性认识;最后通过动画讲解获取战术配合的具体方法和要领以进一步理解战术内容。
4、 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可分为:策划和构思、搜集及提取材料、脚本设计、课件制作、调试与集成。
4.1:借助方正奥斯多媒体制作工具中的文本输入方式;Windows98的Word文本输入方式。
4.2:从声音库文件中直接获得Wav和Mid,此外,还可以利用Windows98下“录音”图标和麦克风的木配用,并以Wav文件保存。
4.3:图片来源光盘教材、杂志及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并通过扫描仪存入计算机,通过Photoshop6.0进一步处理,同时利用奥斯制作二维动画。
5、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5.1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由于场地的限制,90个学生分二批进行了多媒体《篮球》课,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提高了上课的注意力,100%的学生喜欢这种授课方式;93。4%的学生于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尝试性的学习,一时间在班级中形成了一股学习篮球的热潮。由此可知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5.2改进了体育的教学方法
课件制作,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配之以生动形象的整体与分解技术的演示、各种速度的切换及图片、影像、动画的交替运用,将教师的教学思想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5.3更好地体现了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生在运动机能、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技术的运用最大特点是在于实现了人机对话的专一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度和内容进行学习,做到了普及中有提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5.4促进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工作者,学校对于提高外语、计算机等综合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多媒体使用技能,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参与运动的热情。体育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更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6、 结论
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把所学到的多媒体技术及时融入到了体育教学之中,使得“媒体教学”更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本文只对“篮球”课件作了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跑”、“跳”、“投”都作了一定的研究与尝试,虽然制作的课件不能说很完美,可其产生的效果确比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更明显。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也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了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基于Inetrnetmqq网络的辅助教学》 梁正明 中国电化教育 2000、8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 应用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和大屏幕显示技术的日益完善,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一下多媒体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在科学双基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理论、原子结构、分子组成、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过程,这些内容是很难通过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是讲一节课,学生也难以理解,反而只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畏惧感。如讲解呼吸运动中隔的升降与呼吸时,利用现代电教媒体则能变“暗”为“明”,呈现出来,供学生观察,掌握了:隔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肋骨升降——胸腔体积变化——胸内气压变化——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帮助学生发现呼吸运动的规律,气体交换的原理。解决了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难于讲清楚的现象和理论,使学生感知直接,理解容易,简化了将抽象语言转换为自己知识的复杂过程,以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而多媒体又展现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往往能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有些科学实验常常由于客观现实所限,或仪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或危险性较大,或实验结果易受客观条件影响等,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探究整合可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这堂课研究的是平面镜成像规律,至于是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当一个物体靠近或远离镜子时它的像的变化现象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后提出假设,再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在此需要通过启发、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案。开始时学生都选择用蜡烛为物体,镜子作为平面镜进行探究,这种选择自然是符合他们的生活实践。当要确定像的位置时却发生了困难,因为镜子遮挡住他们的视线。经过启发讨论,学生改用玻璃代替镜子,并通过在成像位置附近再放置蜡烛以观察是否与像重合作为确定成像位置的精确判据,这样很容易确定像的位置。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及观察像的虚实,自然就得到了平面镜镜面对称的成像规律。在完成实验探究得到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再用多媒体进一步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得出平面镜作图的方法。考虑到在实验探究中,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或未认识到镜面对称的成像规律,在此使用多媒体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在科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学总复习阶段,一方面要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求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效地复习已成为科学教师面临最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将多媒体技术与科学复习教学整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方式以及多级菜单结构设计形式,正好适合复习课内容多、知识跨度大的特点。复习课选择多媒体教学可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科学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如地球与通信卫星信息的传递、月相的变化、四季星空的运动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等,由于现象受空间限制我们无法看清其全貌。复习这部分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电脑来压缩空间,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露在我们眼前。如日食和月食现象,学生平时很难看到,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知道日食的原理后,再让学生想象自然界日食和月食的实际形成过程。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发展了想象力,才有创造的源泉。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必然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与科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可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的密度和扩大信息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辅助作用。但是,要注意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一切表现手段都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课件的设计制作要简洁实用,避免过于追求表面形式,导致似乎“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参考文献:
[1]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课程内容设置探索
本校在该课程内容设置时,除了需要考虑上述的通性问题还必须兼顾以下特点:为了适应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实践类课程较多,而理论类课程偏少,相应地在电力系统工程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也较少。本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任务,还必须兼顾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及其运行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的重任。考虑到本校的办学层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学生的理论基础与重点大学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就业领域也主要面向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因此,该课程开设过程中需要强化基本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毕业生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升造,而“电力系统分析”几乎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必考的专业课,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应该尽可能涵盖考研需要的知识点,为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未来的研究奠定较好的基础。基于上述要求,本文提出“立足基础,了解全局,工程优先,兼顾理论”的教学内容设置原则,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尽量合理简化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注重新知识的适当引入使其能学有所用。
教学方法探讨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和研究,从而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发现数学的解题思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为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情境提供了有力的先决条件。因为,多媒体技术蕴含了丰富的情境资源。比如,在讲授《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教学中,理解了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意义及作用,而且记忆非常深刻。再比如,在讲授《空间四边形》所涉及的问题时,学生理解有些失误,总认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即便我给学生展示模型效果也不明显。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平面图,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认识空间四边形的形象,我在班里现场给学生制作了一个可以旋转的空间四边形图形,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添加几何线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察能力。学生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亲身实践,普遍懂得了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会相交的道理,而且记忆非常牢固,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了解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今后的异面直线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做题的技能和经验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是一门复杂的“数字艺术”,它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精确性。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是数学学科的重要要求。多媒体技术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技能和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极限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收集极限的资料,并提出一些有关极限的问题。在讲授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有关极限的动画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总结出了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的内涵,而且在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时候,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巧妙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负担
教师为了讲好一节课需要付出的劳动是很大的。为了备好一节课要翻阅很多的参考书,查阅大量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不仅需要消耗教师很多的时间,还要消耗教师很多的精力去进行整理,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蕴含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上课、备课提供了很多有利的信息。教师只要将要查找的内容输入到网上,立刻就会搜索出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方式很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远程教育平台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智能信息平台,里面蕴含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交流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师必备的辅助工具。
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巧妙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计算机操作技能
国家教育网站和远程培训网校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们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探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地涌现了出来。教师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平时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其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经常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五、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