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

第1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找准切入点,实现“家”文化建设方向

我园于2012年7月由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孩子有老生、新生,教师有北珊湾来支教的、有新毕业的,后勤人员有原来留下的、有新招聘的,教师与孩子家长,教师与阿姨,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是我们清晰地知道,幼儿快乐成长、教工幸福工作离不开文化的浸润,离不开思想的洗礼,更离不开滋心润德,“教书育人”让每一个为人师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分析实际情况,再结合《指南》,挖掘寻找准了切入点,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家”文化建设,即作为孩子们的启蒙教师,如何很好地培育好“家”文化。在找准了方向、确定了内容后,幼儿园制订了校园文化――“家”文化建设方案,有对“家”文化的释义、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措施等,另外,园长在每学期的园务工作中有重点体现。实践证明,一项项活动、一个个好的工作成绩都来源于有明确的方向,翔实而不空洞、丰富而不贫乏,事事考虑在先,将建设工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层层落到实处。

二、建设新阵地,开展“家”文化宣传活动

幼儿园在确定了建设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目标后,全园教工积极响应,并及时积极地争取党支部和行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全园教工宣传学习,围绕“家”文化建设,帮助教工理清“家”文化的特点:温馨――彼此关爱分享快乐,团结――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坚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创新――与众不同亮出精彩,秩序――弘扬个性遵守规则。“家”文化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不管是教师、幼儿,对幼儿园心向往之,视幼儿园为家庭,视学习工作为家务,视装饰为家乐,视安全为家幸,视成长为家福。“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与幸福,这些宣传帮助教工树立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逐渐使“家”文化建设人人知晓,懂得“家”文化建议的作用,并影响到教师的行为和幼儿的发展。单位青年教师占89.5%,她们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积极支持活动,并经常提出好的建议,如她们为家里环境出谋划策并积极参与装饰布置,她们积极策划组织各项活动。有力的宣传为建设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三、围绕实效性,进行“家”文化建设打造

我园始终围绕“家”文化理念“和谐在园,幸福在‘家’,品德在人;倡导和谐‘家’园人文环境,追求幸福‘家’园和谐发展”,建设温馨和谐的环境,扎实开展活动。

1.“家”文化之环境建设

幼儿园努力追求着美―创造互动式环境:紫藤、小木桥、金鱼池成景色,各个小家、午睡间有装饰,园风、教风墙饰、family的墙饰将建设目标巧妙融入环境,在互动中促进能力提升;创造浸润式环境:以动漫之家、艺术之家、人文之家中图画、故事、手工作品等形式融入环境,形成前幼“家”文化长廊,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潜移默化地教育。室内外美的环境和文化正“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

2.“家”文化之精神建设

幼儿园努力追随着魂――确定了园标园歌:以红橙黄绿蓝五种颜色为主色调,以五个手手拉手为主,组成“前”字第一个字母Q的这样一个形象,象征着前进园的孩子、前进园的各条线人员手拉手,团结一致向前进的美好寓意,创作了园歌《合家欢》,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前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并能和谐相处,享受家庭中大人、小孩在一起的快乐之情。凸显了文化理念:围绕核心“和谐和幸福”,组织全体教工一起学习,明确和谐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日常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幼儿园一日活动,深入每一位教工,教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身行为,为人师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为幼教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用行动擦亮了我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在这个集体中,领导与教工,教师与后勤人员,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团结和谐、真诚友好、其乐融融的是朋友、是亲人的良好态势继续保持呈现,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同,孩子的喜爱。

3.“家”文化之活动开展

幼儿园努力追寻着真――小小“家”里,家长园地内容引起家长的共鸣,游戏环境装饰提供孩子玩耍的空间,各类比赛自理能力、讲故事、拍皮球让孩子们不亦乐乎;中中“家”里,制作项链、做团子、变废为宝、“我爱我家”亲子儿歌会、“欢乐一家亲亲子大比拼”歌唱比赛,使亲子之情、家园之情进一步增强;大大“家”里,“拥抱春天”、“夏之魅”、“冬之韵”班班唱、韵律操比赛、安全逃生、防骗防暴演练,促进了孩子各方面能力提高,一批批快乐、有礼貌、午睡好、会学习、能干、安全等好宝宝脱颖而出,还有慈善一日捐、你说我说和谐活动、“快乐健身”冬季运动会、亲亲热热一家人迎新年等活动,引领前进园里幼儿、教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和谐温馨、幸福快乐感增强。

第2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8所,公办幼儿园3所。

1.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育强区”骨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镇”;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我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支撑,需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振兴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技、人才、园林、富裕”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教育工程”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实现教育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到2015年,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

——职业教育得到发展。2014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以大职教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区职教中心打造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1.加快幼儿园建设。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公益性、普惠性、多形式”的建设原则,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并安排配套资金,推进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10所以上城乡社区幼儿园,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消除入园难问题。

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满足入园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区3-5周岁儿童的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实施科学保教方法。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指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4.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抓住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好择校和残疾儿童就读问题。

5.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根据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和体卫艺器材等设施,完善部室、操场建设,建成校园安全监控及报警指挥系统,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依托教育网,建成覆盖全区、连接省和国家的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校园校舍管理、学籍管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三)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中学、中学的扶持力度。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解高中办学债务;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和奖励高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给高级中学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对学校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8.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激活高中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轮岗转岗机制,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完善内部分配绩效制,完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普通高中内涵优质发展思路,引导高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集中优质师资,强化质量管理,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增加升入国家名校优秀生数量,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基础上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10.规划新建区职教中心。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原校址划归张家岗小学扩建),重点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出台地方性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1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镇办联动”的办学机制,有效整合我区各部门职成教机构,将技校、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员工培训、农民培训和入区企业的职工培训统一整合到区职教中心,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一品牌优势,创新办学思路,把区职教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发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

12.加强城乡成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镇办农技校和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区、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开展活跃,效果良好。

(五)实施“两支队伍建设工程”

1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按规定调配。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确保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教育正常开展。审慎、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管理细则,实行分配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14.推进校长任用制度改革。校长是实现教育突破性发展使命的关键。中小学校出现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行校长任期制和期满交流制度,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两届。加强校长队伍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

15.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动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引进一批外地名师和名校长。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6.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推进教与学两个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校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艺术体育类和文化建设类等特色项目学校2-3所。

18.扩大教育帮扶交流合作。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网络支教等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七)实施“一体两翼建设工程”

19.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单设教育局和文体局,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机关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使之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加强教研、督导机构建设。推行“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硬件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教研室和督导室,配足配齐各科教研员和专职督学,设立教研督导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和督导机构能够充分开展工作。

21.充分发挥教研、督导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的教研指导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评估与监测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定期对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保障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八)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

22.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行为,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向学前、高中覆盖。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省定比例。需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3.科学统筹资金使用。在保证日常运转经费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经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统筹城乡、校际之间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各类资金进行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4.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财政局研究制定《教育财务管理办法》,探索为学校方便快捷服务的新机制,充分尊重学校采购教育教学用品意愿,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经费,做到及时、全额拨付学校,在教育局的监管下使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区《决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要措施。区上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年一次例会,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程类项目要落实项目推进责任人,对改革类项目要确定项目指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加快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实施方案》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未来几年我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教育部门要加强《实施方案》推进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对改革类项目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推进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支持,多方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实施方案》的支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各项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人社、编制、宣传等部门和单位,要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尽全力为《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和优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需要向上沟通协调的要积极主动争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在涉及规划立项、土地供应、资金投入、资产处置、行政审批、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上强化统筹。

第3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1、抓好常规德育,新修订了《**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加强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调整了部分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提高了学校法制工作的实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

3、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本学期县教育局与县邮政局联合开展了“喜迎亚运,安全文明伴我成长”的书信活动;各学校都能结合实际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4、认真做好各类评先选优工作,实现了零投诉。

二、安全工作

1、认真做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向各学校下发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挂图。

2、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3、经常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对乘载学生的车辆进行检查,向学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三、学籍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学生的转学、休学工作;严格做到手续齐全才给予办理。

2、认真做好县城幼儿园小朋友上一年级和县直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学派位工作,做到家长放心、群众满意。

3、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4、做好普高工作。

四、幼儿教育

    经常不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办园质量的检查,如招生人数、保教质量、办园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检查;并于今年3月份对全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了课程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水平。

五、学校特色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格局,如县小的“练诗·练字·炼人”、逢甲中学的“逢甲在我心中,诗词弘扬精神”等等,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六、校园文化建设

各学校能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办学特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校训、校风、校标、校歌、校规等,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各学校重视校园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因地制宜,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加强了文化长廊、文化园地、墙报、板报等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积极创建了和谐校园,创设了轻松、愉悦、融洽、舒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七、创强工作

第4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善读”文化 教师专业化 成长

以“善读”为管理文化,追求的是让每位教师在和谐中展示个性,在奉献中感受快乐,在互动中获得成长。我们将教师的真实需要放在第一位,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教师的需求,善待每一位教师,力求每个人都成为有向善之心的人。用激情和责任创新管理,与时俱进,在“大阅读观”理念支撑下努力谋求发展。用付出和感召来精细管理,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用欣赏和信任人文管理,群策群力实现共赢。

一、工作氛围,让每个教师广泛认同

“善读”管理文化崇尚民主。管理者的定位应该是“支持者”、“组织者”,变控制为支持,园长从内心尊重、协调、沟通教职员工的意见,鼓励教职员工敞开心扉。我们在工作中的方法是:

1.实现真正民主。在财物管理方面,我们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由教师代表、工会代表、后勤代表组成,每学期进行本单位账目清查。在制度修订方面,形成文本修订稿,发给每个员工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理由,由大家制定的制度才能从内心接受。

2.深入一线调研。管理者每天亲临班级,接触教师和孩子的活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一起探讨,关心教师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支持。

3.做到人尽其才。提供各种机会,要让每个老师最特长的一面展示出来,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力量。给每个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4.信息化办公。每周在书友群“幼儿园一周工作安排”,做到大活动早知道;在网站论坛开设三个板块,讨论教学中遇到的烦心事,互相排解;每个教师开设教育博客,尽情抒发教育情怀。

二、发展愿景,让教师团队共同描绘

“善读”管理文化要求自觉自省。要从内心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动机和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幼儿园发展的愿景,在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将个人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发性。

我园是一所办园40年的老园,去年我们在形成特色,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向全体教职工介绍园所发展愿景和办学理念,并征集“振幼识别系统”方案,分别包括园徽、吉祥物、园服等。仅两周的时间,大家每人上交了1―2套设计方案,共计55份。我们召开几次会议,给每个方案进行修改意见,最终确定适合的方案为我园采用。后来团队还从本园实际出发确定了我园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幼儿文化的定位和概念。管理者的信任激发了员工的积极参与。

三、网络教研,让每个教师愿意分享

“善读“管理文化突出互动。我园尝试建立网络教研室,从局域网到幼儿园网站、多媒体交互平台,在幼儿园老师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界。这样的分享平台,让教师个体风格得到彰显,能引发他人的共鸣甚至异议,从而达到交流和相长的效果。例如幼儿园经常进行一课三研活动,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等发表在网上,请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讨论,探讨好的教学方法,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完课再进行反思也可以发表在网络中,形成浓厚的互动研讨氛围,大家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后可将上传活动案例,将案例、分析、建议、改进、第二次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教学资源有序地共建共享。

除了网络教研,我们还经常开展俱乐部活动,新老教师在一块聚会聊天,每次一个主持人抛出话题,大家很快从陌生到熟悉,这里更像一个家,大家互相帮助,没有距离。以前的交流活动大多是管理者的“一言堂”,现在教师成了叙事的主角,分享平台成了话题的收集者和资源的提供者,从而走进了教师心中。

四、情境学习,促使教师迅速成长

“善读”管理文化推崇情境。名师工作室和导师团的出现,在幼儿园校园生活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情景学习的机会。

之前我们都有师带徒活动,双方签订协议,每学期制定计划,学期末进行考核。结果是师傅感觉比较累,徒弟感觉很被动紧张。现在的做法是成立导师团,由本园资深名师组成,定期组织导师团成员开展讲座、开课、技能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广大教师根据兴趣和个人发展规划区参加导师团活动,导师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带教人员和模式,人员范围广,师徒间、人员间都可以互相观摩,从而打破了徒弟对师傅的盲从。人员的加入营造了更浓郁的研究氛围,还极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过程性。另外,名师工作室也是非常好的模式,我园几名成员还参加了省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里名师汇集,活动开展有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教师都能作为教育专家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和学习的合作同事关系,幼儿园在提供给教师情境学习的环境时,教师有了提高水平的机会,幼儿园整体也有了大的改变。

五、良性竞争,让教师团队获得发展

“善读”管理文化强调人文关怀。竞争的最终目的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让每个个体获得进步和成长。例如,每学期都要进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以往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和评分,设立一二三等奖项,或者选出优质课送到上一级展评。多数教师主体性受压抑,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激发教师自我规划专业发展,也失去了创新行为。如今,我们变被动考核为主动展示。教研组每学期提供多种展示活动机会,如在班级开放日展示,在年级组展示,在园部展示,在片区展示,在市区展示,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报名参加哪种展示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也能客观地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形成不甘落后的氛围。虽然比较辛苦,但每次活动都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质的飞跃。展示活动中多样化的视角和评判标准激励了良性竞争,教师之间的差异被淡化、宽容,一些陋习如懒惰、观望、敷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们主动要求参加各类展示活动。

第5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本土化园本化;爱乐雅;艺术素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少学者认为艺术教学与艺术学习应当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艺术必须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用艺术深化生活、丰富生活环境,把生活作为儿童艺术教育的源头,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儿童加强两者之间的链接,使艺术真正具备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艺术可以陶冶情操,《纲要》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但一直以来,人们将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局限在艺术技能和技巧上,把音乐、舞蹈、美术等专门的艺术活动教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从而对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往往有一个标准化和技能技巧要求的偏向,很少注重艺术的情感功能,即便是渗透了情感方面的教育,也只是象征性地一笔带过,培养目标缺乏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纲要》)”。显而易见,这样的艺术教育是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近几年来,我园提出了实现“小幼儿园 大雅堂”的目标愿景,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注入园本课程的构建中,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各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张“爱 乐 雅”,实现创设优雅之境、锻造儒雅之师、培育文雅之生的目标。当我们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之后,课程文化建设是彰显幼儿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最有效的载体。

在园本化课程研究中,开展富含地域特色的《潮汕民g综合性艺术教育研究》是我们一直坚持不懈的研究,此课题也是广东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也成为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研究项目。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潮汕的许多民间民俗逐渐远离城市的孩子,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因此我们更加注重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注重选择贴近幼儿现代生活的内容开展活动,而同时要保留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因此也衍生了生活化艺术课程的内容。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目标界定中,突破了传统艺术教育目标定位的单一性,建立生活化特点,突出兴趣与态度的养成,不仅有系统的艺术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活动中更明显地指向人文素养目标;

(2)在内容的选择上,改变传统艺教育的单一性,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为基本内容,以主题活动为线进行串联、整合,并共同创造富含艺术气息的生活环境,让儿童感受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美,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3)在师幼关系上,改变传统艺术教育中灌输传授、教师高高在上、至尊无比的角色,师幼关系是互动的、平等的,教师在与幼儿的共同活动中体验审美,并充分尊重相信幼儿的艺术潜能和艺术直觉,当儿童艺术体验与创作的引领者、合作者。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得到逐渐发展和壮大,至9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的主流。实际上,它是对下面两种观点的综合和超越。第一种观点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学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开展艺术教育,不仅是因为艺术本身值得教和值得学,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的好处。一方面,艺术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性冲动提供了一个出口,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进行的普通教育,是更生动活泼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人们又认识到,艺术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知觉能力和表现能力,进而使其语言交流能力、表现能力、批评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课题研究预期价值

1.研究如何建立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之间的有效链接,通过艺术教育开启多元智能的发展。

2.形成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体系,探索艺术教育本土化园本化的网络建构。

3.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建立艺术教育新概念。

4.幼儿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在全面发展中突显艺术修养特质。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提高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提高教师对儿童艺术教育的认识,培养教师的艺术教育技能和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

3.积累案例素材,形成生活化的艺术教育园本课程体系,打造艺术教育特色。

五、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构建生活化艺术教育目标体系。体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尊重儿童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按人文主题展开,突出情感线索,艺术知识、技能从低到高要求,有机融合。提出园本艺术教育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艺术教育总体目标和分阶段具体目标。通过学习宣传、研讨反思、环境建设和各种文化实践活动,浓厚艺术教育氛围,增强意识、内化观念。

2.构建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脉络。寻求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需求,如以四季为线索、以爱为主题、以节日文化为特色等等,建立艺术教育与各领域教育之间的生态关系,将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幼儿对各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各种活动的质量。

3.构建生活化艺术教育园本课程。潮汕地区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特色,我们在生活化基A上力求突显本土特色与园本特色,充盈园本文化建设。

4.以艺术为特色构建园本课程文化。建设富有艺术特色的人文环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开展丰富的节气文化活动,探索艺术教育园本特色与教学文化。

5.探索家园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开展家长艺术讲座、亲子艺术沙龙等提高家长艺术修养,以征集资源、参与艺术课堂、参与节日文化活动等,形成共育共识。

六、课题的实施措施

1.以兴趣为集结点,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促教师成长。

我们集结了对艺术教育有共同兴趣的教师,经过筛选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以课题主持人为核心,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骨干教师为主,带动全园教师一起参与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定出几个研究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融合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理念,开展研讨活动;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二是开展具体研究与实践。教师开发活动案例,组织系列活动,积累经验方法,编写课程方案计划,整理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园本课程。实施评价自查,形成评价体系,衡量教师及幼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发展水平。三是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出版成果册等。

2.以特色为落脚点,建设班级生活化艺术教育课程,促幼儿发展。

“爱乐雅”是我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实现“小幼儿园 大雅堂”是我园的目标愿景。近年来,我园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注入园本课程的构建及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各项活动中,实现创设优雅之境、锻造儒雅之师、培育文雅之生的目标。在研究中,为了避免班级教师盲目跟随或者找不到重点,我们重在原有幼儿园文化的积淀上,帮助教师更好寻找班级的研究落脚点,构建属于班级特点的与众不同的生活化艺术课程。

3.以共享为连接点,丰富生活化艺术教育课程资源,促家园共育。

尝试开发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组织形式的开发上主要有:一是艺术资源库。动员家长收集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歌曲、名画、名作、图书、多媒体视频等。让家长将适合孩子的DV、CD或网络资源等资料收集,成为班级的艺术资料。二是艺术沙龙活动。通过组织家长参与多种艺术沙龙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艺术的快乐,让家长互相传递艺术教育的经验。邀请艺术专业人士到园组织活动。三是艺术分享会。开展离园歌曲分享会、故事会、艺术造型亲子制作等,可以动员家长自由组合,以家庭的形式、或几个家长组合,选择经典的歌曲或故事,在离园的时候进行分享表演。在分享活动中,教师将有目的的辅导,确保分享活动艺术质量。四是“一日为师”活动。家长自愿自报走进幼儿园课堂,与孩子一起参与艺术分享与创作。

七、课题成果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幼儿教育理念,我们一直将“幼儿学习方式游戏化、学习内容生活化”作为园本化课程建构的指导思想。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课程建构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将幼儿在潮汕文化环境中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机融合,融合我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着力发掘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与园本化的艺术教育内容。在课程的创建中我们在融合园本文化的同时,也鼓励包容老师的新想法、新创意。但百变不离其宗,在“小幼儿园 大雅堂”的大背景下,雅致、美好、生活化、本土化伴随着我们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将课题研究中的收获归纳如下:

1.专业联动,催化快乐。

在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班级主要成员――教师的艺术素养问题,因此我们配备了在艺术方面富有特长的两位教师,同时邀请对应的行政人员进行对点指导。在提高教师艺术素养方面,我们利用每天的教师晨会活动进行各种学习、培训,给了教师许多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机会和平台。我们鼓励教师社团与艺术产生互动链接,有效的利用了教师社团的资源,联手教师社团,让社团活动参与到班级生活化艺术教育活动中来,联动提升了家长、幼儿参与的兴趣,更加凸显了班级的艺术特色。专业联动,催化艺术特色班级的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快乐。

2.艺术之美,缔造快乐。

艺术来源于生活,让艺术还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使生活中充满艺术,使生活充满了雅与乐。幼儿来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环境,随手可触的艺术体验;丰富的系列活动,充盈于一日生活中的艺术活动;亲子艺术共体验,家长艺术团演出……通过课程活动的推进,班级突显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馆,整个幼儿园就是一个艺术体验博物馆,在这里,每一天的生活因一个小小的细节充满艺术感,每一个活动因艺术充满美好与快乐。

3.增设平台,展现自信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孩子和家长们搭建了各类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大手牵小手,自信的登上一个个舞台,每一个节日都成为展现、提升自我的时机。我们重视每一次节日活动的组织,让艺术节气活动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如“三八节”插花艺术展(礼物送妈妈)、“五一”厨艺大比拼、“六一”才艺派对、元旦迎新冬运亲子健康舞展示、毕业季童话剧展演等等,注重每个艺术活动的仪式感,让每一次仪式都正式而富有意义,每一次活动,每一位幼儿都能自信展示,幼儿园每位成员间获得最温馨的互动。

4.放大幸福,滋润童年

我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启每天的黎明。不定期的组织各类沙龙、在无数个相互陪伴的日子里,我们深刻感受到幸福是可以放大的,爸爸妈妈高质量的陪伴,大大增加了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自信心,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生活的基本含义,他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为之做出贡献。班级特色文化,成为班级成员间情感交融的方式,滋润着幸福的童年,让整个童年焕发五彩的光芒。

在艺术创作与合作中,师生们共同分享了成长与快乐,在生活化艺术教育过程中,心与心的互动使感恩之情留驻在孩子们童稚的心中,留驻在老师和家长的记忆里,留驻在汕特中心园谱写的幸福诗篇中!

参考文献:

[1]《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陈鹤琴著

[2]《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徐莹晖、王文岭 著 2010年4月1日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3]《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刘悦笛著 2007年9月1日南京出版社出版

第6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绿色;自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2-0021-04

早在20世纪60年代,莱奥波尔德、诺顿等人就曾在诸多文章中多次提及生态伦理的概念。〔1〕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呈加速之势,因此,生态伦理教育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然而,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幼儿正处于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幼儿园教育会对他们的未来甚至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生态伦理教育从幼儿园抓起,是当今社会赋予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时代呼唤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幼儿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中,有一类是全球本位德育理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生态伦理。〔2〕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正上升成为人类新文明,它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让生态文明观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芽,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也是幼儿园教育与时俱进、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2.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对它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3.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20世纪中期,人类工业文明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并第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鉴于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思考,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是世界未来的希望,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使他们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破坏环境、破坏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等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有新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需要人们具备新型的生态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行为。幼儿期是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期,也是培养一个人爱与恨、善与恶、真与伪等社会情感的关键时期。如果幼儿接受了科学、健康的生态伦理教育,具备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初步形成了“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珍惜资源”等观念,这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并成为他们终身享用的精神财富。

二、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标,即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懂得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幼儿珍爱生命,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文化多元化;引导幼儿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形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幼儿牢固树立起生态伦理观念,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小宣传者、小参与者、小促进者、小实践者;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把幼儿培养成未来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打好基础。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公平理念

生态伦理承认人类的生存权利、价值和尊严,倡导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强调人们遵守平等的自由民主原则。我们要让幼儿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不仅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正、国际公正,还要承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正;不仅要承认当代人之间的公正,还要承认人类代际之间的公正。通过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我们要使幼儿懂得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损害他人与后代的发展为代价,应谴责为了自身的利益只顾效益、不顾环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人生存等野蛮的经济行为;要使幼儿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公平对待环境的良好道德情操,具备新时期的生态伦理道德。

2.人地和谐理念

前苏联生态伦理学家佩德里茨金提出:“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一旦变成人的内在需要,它就会在解决生态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人作为自然界唯一有理性的自然物,应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承担主要角色,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在幼儿园教育中倡导人与自然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能自觉地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告诉他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向更高层次的生态社会演进,只有构建新的生态伦理,以道德的力量调节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未来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

3.可持续发展理念

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强调“儿童和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使幼儿懂得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世世代代得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和环境系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被破坏,想要恢复非常困难。如果人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注重合理、适度、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必将导致资源与环境系统被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强调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共生关系,相信人类只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3〕只有帮助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未来的共识,才能长期有效地制止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各种不道德行为,使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4.生态伦理爱憎观

几千年来,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吞食着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日益恶化的苦果。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伦理观。生态伦理观认为不存在无价值的生命,它的出发点是保护和繁荣生命,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要让幼儿懂得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地球村大家庭的成员,都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爱应是宽泛的,而不应仅限于自身。我们应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种子,使他们懂得自然界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独立的,其权利、价值和“尊严”都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使他们不仅爱人类,还要爱自然、爱环境、爱森林、爱草原、爱动物等,懂得滥伐树木、践踏草地、捕杀野生动物、浪费自然资源等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从而树立起生态伦理爱憎观。

5.节约资源意识

美国学者丽莲・凯茨提出了“4R”教育,即“减少消耗(Reduce)”“重复利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和“尊重物品(Respect)”,倡导新的节约理念。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世界上的人口已达60亿之多,我国人口也已逾13亿。人类的大量繁衍使得地球的承载能力面临着挑战,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三大热点问题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我们应将节约资源的意识渗透到幼儿生态伦理教育中去,使他们形成自觉的节约行为,从小就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三、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对策

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力求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多样化,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1.营造“绿色教育”氛围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人提出了“绿色教育”〔4〕的理念。建设“绿色幼儿园”、营造“绿色教育”氛围已成为幼儿园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到创建“绿色幼儿园”的重要意义,将生态伦理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建立与“绿色幼儿园”相适应的教育与管理制度,倡导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生态伦理教育的文化氛围。再次,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氛的环境,无论是室内墙面设计、设备材料摆放、自然角布置,还是室外大型玩具造型和色彩的选择、花草树木的栽种、生态园区动植物的养护,都应以促进幼儿探索自然、参与活动为出发点。最后,绿色幼儿园的创建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树立绿色的教育理念,综合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把幼儿园办成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伦理教育方法新、园内生态氛围好的名副其实的“绿色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在儿童的心目中把道德概念变成道德的信念,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习惯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在一起。因此,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对提高幼儿的生态伦理素质、养成幼儿的生态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绿色生态文化陶冶幼儿的心灵,使他们的人格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动员幼儿参加幼儿园各项生态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朗诵会、演童话剧、画卡通画、办绿色展览、建生态墙,以及植树种草、爱花护鸟、清理垃圾、美化环境等,使幼儿在参与幼儿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生态伦理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建设富有趣味的“生态活动室”

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卫・柏斯卡说:“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幼儿园教育甚为关键。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生态伦理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实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次,应对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建设富有趣味的生态活动室,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化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渗透中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及其广泛的生态关系,培养幼儿的生态认知、生态情感和生态道德行为。教师要通过自编生态儿歌、生态故事,设计生态教育活动方案,编写幼儿生态伦理教材,收集生态保护图片、资料等,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生态公平、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爱憎观、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运用多媒体、VCD、歌谣、图片、小展览、做游戏、念儿歌、讲故事等直观、形象、富有情趣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4.搭建社会生态教育的平台

杜威的著名论断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他认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儿童社会化。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学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发展社会性。为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活动、参观自然博物馆、游览生态园、接受科普教育等,引导幼儿开展与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土地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公益活动日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幼儿在实践体悟之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认识自然、爱护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

5.建立家园合作的“双轮联动”机制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幼儿的生态伦理教育必须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轮联动”,家园合作,互相协调,互为补充,使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生态文化氛围的建设至关重要。如家长的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家庭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幼儿生态伦理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从细节抓起培养孩子的绿色环保、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以及节约资源等理念,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参加社区生态活动、开展家庭的生态文化活动等,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提升生态伦理素质。

6.带领幼儿与大自然亲密对话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从小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接受自然教育,不断增长知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户外活动是生态伦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育的拓展与延续,它能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赋予幼儿更多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对幼儿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应充分利用户外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对话,以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哀乐,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到小河边做游戏,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到乡间田野呼吸新鲜空气;又如,让幼儿与小鸟对话,到森林中听小鸟歌唱,观察小鸟快乐地飞翔;再如,开展“我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栽一棵小树,经常为它浇水、捕虫、施肥,与小树一起成长等,使幼儿在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中形成积极的生态伦理观。

参考文献:

〔1〕凌申.关于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3,(3):68-71.

〔2〕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概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27-28.

〔3〕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ICSU series on science for sustaintable development No.4:Science,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2008-07-10〕.省略.

〔4〕余谋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08,(3):68-71.

〔5〕卢梭.爱弥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5-9.

Reflections 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Liu 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第7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我市民族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族学校和族幼儿园的发展上。

市族学校,

建于年,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一所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管理科学严谨的12年一贯制民族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95人),代课教师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在校生1444名。该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三语”教学实验基地,自治区绿色环保学校、盟级文明单位、盟级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学生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全盟蒙语授课学校的前列。

市族幼儿园,建于年,经过8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教职工28名(专任教师20名),临时代课教师7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在园幼儿258名。该园是自治区一类甲级幼儿园,全盟校园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幼儿园,盟级文明标兵单位。

二、民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锡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目前,市教育局未设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暂由教育科负责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二)全面落实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自治区、盟级文件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关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和位置来思考,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解决。

(三)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

我市财政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今年月份已拨付10万元民族助学金。月份我局向自治区申请民族教育专项资金100万元。

(四)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落实民族学前教育阶段补助资金。根据《盟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要求,我局按照年初教育统计报表人数为准,受助人数为258人,春季补助资金万元,其中%由锡盟财政支付,即万元,每人每月补助28元,资金已全面到位。同时,我局加大对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范围,对牧民子女免去全部保教费和管理费,对城市语授课幼儿补助每人每月元,二连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达万元,资金将于近期到位。

2.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我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助学金10万元,补助住宿生生活费。春季自治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还未到位。

第8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学习宣传活动。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帮困助学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关注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科学研判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为全县教育科学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总结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制定出台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内容,组织对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全员学习培训,探索性地开展幼儿教育新模式。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确保“以游戏为主,保教并重”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开展示范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活动,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园质量。完善第二幼儿园半托的服务功能。

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启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指导各学校在摸清底子、清算细账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推动“双高双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抓,确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机制,开展试点学校创建工作,探索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统筹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适时召开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和城乡教育共同体试点工作现场会。均衡资源配置,逐步整合部分学校、教师、学生资源。建成桃镇镇、杨家沟镇2个教育强镇。7月份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制定出台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创建“双高双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队伍管理等保障性政策和制度,推进2015年“双高双普”达标、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为实现教育强县打好坚实基础。

4.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强化普通高中质量意识,做好保送生选报考试工作,确保优质生源不流失。逐步整合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米中向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加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力争高考二本上线率稳中有升,全国一流大学录取人数明显增长。

5.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县域教育结构。广泛调研,灵活设置专业(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措施,确保升不了学,就不了业的九年级学生到职教中心就读,完成市局下达的招生任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制定全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以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为平台,建成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探索“学校+公司+农户”的涉农专业办学模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6.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招生、收费、教学、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活动,督促办学条件差、安全隐患大、办学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限期整改,坚决取缔无证幼儿园。适时公示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年检结果。鼓励民办公助幼儿园建设。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7.深化学校德育工作。以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试点学校,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每周一主题”班级德育教育活动。实施“一校一品”德育教育特色创建活动。加强和完善米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任务,规范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启动实施城区初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确保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到实处。

8.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全县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学区、局属中小学探索确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定实验年级和班级。各学校成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召开研讨会,亲自参与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城区学校必须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实验班或实验年级,同时鼓励其它有条件的学校试行课改实验班。教研室强化措施,对所有实验年级和班级及时跟进,确保课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做好“教研室标准化”市级验收准备工作,力争5月份通过验收。

9.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全面推动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完善素质教育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坚持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突出创立“五种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寝室文化和食堂文化),大力开展“三节一会”网上巡展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三中、南关小学年内要申报,并且接受评估验收。举办县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组队参加市上的选拔赛。通过“四化”(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活动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学校,凝聚一种精神,引领一方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

11.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县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5)》,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电教馆完成“两通两平台”建设任务,二小、三小、四小、米中、二中、三中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

12.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召开备考研讨会,全力获取高考、中考的新信息、新变化,直击双考,避免失误。继续实行三至九年级质量检测全覆盖,探索制定高中质量监控办法,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水平,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3.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全力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机关、校园。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全员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编制下发推荐读书目录,要求每一位校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行政人员每年至少阅读3本教育教学类书籍、3本业余类书籍。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海量阅读”活动,鼓励倡导学校成立读书协会、诗社、文学社、朗诵协会、演讲协会等社团,开展“好书大家看”、“零食换名著”等活动。

14.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严格实行“两课两操两活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建成测试数据库,按时完成数据测试上报工作。加强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开展教练员、裁判员和学生运动员注册工作。启动体育、艺术“2+1“项目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市、县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三、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持续发展

1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进一步落实师德建设“六项制度”,完善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度。加大优秀教师宣传力度,评选树立一批师德标兵。

16.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如数完成中、省、市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必须承担县级反馈培训任务。组织县级各类培训,邀请省“名师大篷车”来我县传经送宝,年内完成人员培训1500人次以上。全面落实培训学分管理登记制度,深化校本研修工作,确保该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17.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校长对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新理论的学习,加快校长角色由“事务型向“业务型”、“管家型“向“专家型”转变,着力打造一支懂管理、会管理、善思考、精业务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校长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所有城区中小学、乡镇一贯制学校和中心小学校长进行首批轮训。校长应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小学以上副校长必须坚持上课。加强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学校安全管理和规范办学政策法规等应知应会的培训,提升校长自主办学能力。公开选聘一批好校长,或选定培养一批后备校长队伍。

18.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借助省统一招聘2014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计划的方式,招聘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50名,学前专职教师71名。系统内转型培训保育员55名。

19.加强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组织好省、市、县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推荐选拔工作。举办首届全县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并落实相关待遇。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组织好45周岁以下在职在编教师学科能力竞赛活动。着力打造以全员教师为基础,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为中坚,以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为龙头的“宝塔”型教师队伍体系。

20.加强教育队伍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实行教育局分管领导和纪检分管领导双方共同审批请假制度,凡按程序经教育局批准的请假人员,其30%的绩效工资由教育局统一扣除,学期末统一调配。成立教育队伍管理领导小组,理清理顺系统内外借调人员。严格执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确保干部、教职工绩效工资的考核量化数据、上报数据与实际发放数据相统一,对各单位、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执行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严格按照《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修订)》(榆政教发[2013]358号)的课时标准执行。

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21.夯实教育督导工作。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充分发挥检查、监督、导向、激励作用,扎实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完成年度内中小学素质教育“316”督导评估任务。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分类制定各单位、各学校年度目标任务和考核细则,加大考评考核力度。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做好“标准化教育督导机构”省级验收准备工作,力争10月份通过验收。

22.抓好教育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干部作风整顿等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杜绝权力腐败。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相关政策、布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坚决杜绝“三乱”现象。坚持以“阳光运行”为目标,规范教代会民主评议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加大对招生、职称评聘、评优树模等领域的监管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23.推进学校项目建设。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和食堂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城镇中小学扩容改造等项目工程。全年规划实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学前教育建设项目5个,义务教育建设项目21个,高中教育建设项目1个。

24.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开好公共安全教育课,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应急演练工作。协调发挥公安、卫生、药监、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作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维稳工作,稳妥化解矛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第9篇:幼儿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江阳区

1.深入推进“三开”“减负”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督查开展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评选一批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先进集体和个人。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成立江阳区领导组、专家组,申报并确定一批区级试点学校,成立学科推进教研组,召开开展情况阶段性推进工作会,评选阶段性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

3.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功能,深入研究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4.细化管理,重视过程,继续坚持领导巡查制度,教学视导报告、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报告制度,建立完成工作任务登记制度,并纳入教育股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5.加强城区学校招生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城区中小学计划外招生,控制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和消除起始年级大班额。

6.推进城区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

7.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市下达新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落实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承建单位、建设资金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加大幼儿教师招考力度,补充幼

; 8.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按照新课改要求开足课、开好课;坚持德育为首、艺体与学科并重,以生为本,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校本研培力度,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素质;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抢抓机遇,努力高中,为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全省普通高中评比奠定坚实基础。

二、龙马潭区

按照“一个围绕(纲要精神)两个核心(均衡+特色)三个重点(安全、质量、特色)四个实现(校园平安、均衡教育、质量提升、特色彰显)” 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两基”成果,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开齐开足开好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初中创建泸州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力度,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开展艺体学科、小学英语、科学等师资结构调研,采取走教等方式解决短缺学科教师问题,从数量、质量上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三开”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于开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课改、教研工作的着力点。各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模式,教研室开展培训和引导工作。首先在一些学校和一些学科开展“教学案”试点,然后推广到其他学科、其他学校。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初中以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研究为抓手,继续开展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推进“学案导学”,优化教学方式。

3、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教育股和教研室对纳入创建目标的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一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薄弱学校开展集体视导,通过看、听、查、问卷、数据分析进行教学管理指导和学科跟踪指导,对薄弱学校的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调查,对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办法,提交教代会讨论,限期讨论整改。

4、开展教学六认真检查。在学校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检查备课、

; 站内范文搜索 作业批改、实验开出等的基础上,教育局在每期末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学六认真展评周活动”。

5、对2012年还未进入全市强校的城北学校、江北初中、泸化中学、石洞初中、双加初中、鱼塘初中等学校,要组织开展争创市级强校研讨会,群策群力、爱校如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6、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学生学分管理办法。创造条件,探索、指导高中学校做好对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的实施。组建高中课程改革各学科教育教研示范工作室,加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衔接研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8、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凡泸州市中考评为泸州市城区学校前10强和乡镇评为前30强的学校,原则上当年初中教学质量综合目标考核为特等奖,反之原则上就不能评为特等奖。对区学科教研联组进行奖励,其中教研员(或兼职)占50%。区教育局奖励学校学科首席教师个人(学校推选出的对某一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教师)。抽考和中考成绩教育局将计算到人头(教多班的算平均),七、八年级市抽考成绩和中考成绩计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凡市、区抽查检测成绩均纳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

10、幼教工作。根据《泸州市龙马潭区幼儿园目标考核方案(试行)》的要求,区教育局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案的内容,丰富考核的形式、

; 站内范文搜索 更科学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使目标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全区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规范、推动我区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纳溪区

(一)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搞好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教育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好镇中心园示范作用,对全区民办幼儿园继续坚持每两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

(三)加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区级5所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校人员到山东某地考察学习。

(四)努力提升高中办学效益,作好纳溪中学扩建校区实施方案(征地30亩,扩建泸天化校区,把高中部集中,挪出纳溪中学校本部办成初中部),并组织实施。

(五)进一步贯彻实施市教育局“三开”“减负”工作,坚持学生每日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四、泸县

(一)工作思路:

理清一条主线:以“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抓双高、高中教育抓名校、职业教育抓特色、成人教育抓典型、民办教育抓示范、全县教育抓管理”为主线,理清思路,科学安排,开拓进取,创造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成果,促进全县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教育名县奠定基础。

强化五个理念:强化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理念;强化教育科研为“兴校之本”理念;强化科学管理为“强校之本”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敢于创新的理念。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团建设

; 站内范文搜索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校办成师生最向往的精神圣地。继续完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按照市教育局要求,认真开展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2、学前教育:各镇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入学率各镇达到95%。在春期,召开全县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会,进一步解决幼儿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等问题,让幼儿教育以培养行为习惯为主,走向科学,健康的轨道。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审批年检制度,对非法办园和不合格幼儿园予以坚决取缔。各幼儿园不得违规用车接送幼儿,确保幼儿园师生人身安全和教育质量。加强对各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各公民办幼儿园要积极争创牌子不断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中心幼儿园和代管幼儿园的中小学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学校之间的关系,组织各种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组织一次幼儿教育常规检查,规范教学教育行为。幼儿教育不得讲授、检测小学学科知识,尤其没有专门培训的英语教师不得进行英语教学。

3、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控辍力度,增添控辍措施,力争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向细节要质量。教育股、教研室要经常深入学校,视导教学过程。教育局将会同政府教育督导室在春期对在教育质量评估中后五位的学校进行检查,共同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增添措施,提高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认真做好2012年的课改总结工作,应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让我县基础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

继续加强特色学校的打造。建立评估机制,正确引导特色学校创建。教育局将制定印发《泸县特色学校评估实施方案(试行)》。《方案》应从目标与管理、特色项目选择、师生参与程度、特色成果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特色学校评估与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结合起来,在评估的时间、方法、程序上与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统一。二是学校自评与教育局评估相结合,评估结果由教育局发文认定。三是评估结果与校长工作实绩和待遇结合。

4、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继续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县的六所市级以上示范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控制招生规模,加强过程管理,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发挥高中学科中心组的作用,提高教育

; 站内范文搜索 质量。学科中心组要在教研室的组织下主动积极的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研究教学,培育教师,传递信息,提高质量”的责任。在2012年,高中学科中心组要积极研究高中课程改革,研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差异,保证初中课改学生能适应高中教育。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摆在两方面:一是师生教学行为质的变化;二是努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校长要亲自挂帅写出各种实验总结,综合报告,特别是有价值的实验成果要加以整理,并向全县推广。开齐开足开好新设置的课程,尤其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等新课程的师资保障;学校教务处要加强新课程六认真的检查,务必保证新课程的质量。

五、合江县

(一)德育工作

2、做好部分特殊弱势群体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开展关爱、帮助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大学新生等特殊学生系列活动;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读工作,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到待遇。

3、做好2012年省、市、县“三好生”、“优干”、“先进集体”、“省优秀学生”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活动。

4、形式多样地开展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教育活动。

(二)教育管理

1、落实《合江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积极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切实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以7所市、县级课改示范校为龙头,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计划。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制定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综合评价方案评估学校。

3、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入园率,克服 “小学化”倾向,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开

; 站内范文搜索 展“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确保每一个残疾儿童都得到教育。

4、抓好教育常规管理,开展务实高效的“六认真”等常规检查和教研、科研工作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加强学籍管理,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5、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三开”和减负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实验课和艺体课程管理,重点加强村小课程执行情况的检查。

6、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保卫体系,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

六、叙永县

(一)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严格执行市教育局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确保招生有序进行。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使校园内的“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充分体现环境的育人功能。

(三) 强化初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高中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生源,为打造教育强市作贡献.

(四)认真学习山西新绛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五)做好特色学校创建的指导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

七、古蔺县

2012学年,古蔺县基础教育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普高课改”为重点,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稳步促进教育质量可持续提升。

(一)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建设,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体系》为工作指南,以“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古蔺新人”为活动载体,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考核和奖励的长效机制,围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民办教育。全县学前教育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一是争取成立全县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以古蔺镇一幼、二幼、三幼为中心,充分发

; 站内范文搜索 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发展,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作用,促进村级幼儿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合理布局县域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三是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落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职工待遇保障、保教质量等进行专项督导,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四是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全面提高保育、保教质量。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认真落实课程“三开”。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遵照《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课程。二是促进义教均衡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镇村学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创新教学视导,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完善义务教育监测制度。深入实施“学月教学常规督查”制度,促进全县教学常规管理升级上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深化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高中课改,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一是稳定办学规模,古蔺中学、蔺阳中学两所学校学生人数要控制在5000人以内。二是加强相互交流,古蔺中学、蔺阳中学两所学校要加强交流,采取相互视导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主动接受指导,加强与市教育局基教科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市教育局、市教科所的视导作用。四是稳步提升质量,加强培优保重工作,增加本科人数,提高重本上线率,完成市预测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