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一席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就要转变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结合实际建设先进、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呢?下面结合实际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炼出的核心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农村股份制商业银
行的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等不相一致。不少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往往只是为了企业文化建设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只是照搬照抄,尚不能够结合银行实际情况,不能够在考虑银行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文化价值观加以提炼和挖掘,且往往忽视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隐藏的优良传统的挖掘,忽视发扬员工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在这样情况下精炼出的企业核心文化价值观将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也很难被银行员工所接受,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推广传播力度不足。随着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为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少管理者都给予企业文化建设高度的重视,集思广益,采取多项措施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价值理念,但是所提到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却极为少见,银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也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都对企业文化的真实含义缺乏认识,更谈不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了。
(三)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不少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总是可以从管理者讲话中听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服务品牌……”,陌生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和他们平时工作有多大关系,也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正因如此,使得他们不能够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一份力,导致他们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势必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结合实际,精炼出系统的、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要想精炼出系统的、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共性,也要考虑自身的个性,要对自身发展历程、经营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加以充分的了解。
(二)完善银行规章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在抓住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和创新,如管理办法、道德行为准则、礼仪标准等,这样可以为员工提供价值观导向,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有效的规范,促使员工在制度的制约和引领下,为客户提供独具特色的标准化服务,在日常行为准则中体现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三)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实的力度,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如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增加员工对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认识,同时注重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员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倡导、推崇和追求的价值观,促使人人都可以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扎根于自己心中,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此外,为了强化员工对核心价值理念的认识,规范员工的行为,还需要通过制定服务制度、奖惩制度来考察员工是否将掌握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如可以通过上述这些制度考察员工是否将“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的一切”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为了调动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员工更多的重视、关心和理解,注重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对激励机制加以优化,合理分配福利待遇,以达到“用事业和感情留人”的效果,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幅度提高起来。此外,鼓励员工间相互合作、良性竞争,形成合作共事的人际关系,以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给予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重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以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是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团队建设中,团队成员的思想是否统一,决定了团队的行动是否统一,也就意味着团队是否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因此,要特别发挥政工工作者在掌握政策、理论、方针、路线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团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团队成员形势任务教育,培养团队成员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二是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文化提升团队竞争力,对于身处基层一线、工作前沿的团队成员而言,如何建设合适的团队文化往往是个难题,无从下手。政工工作者的优势恰恰在此时得以显现,无论是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是对整个企业文化的把握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方法等,都要优于团队。政工工作者可以指导团队建立自己的愿景和个人愿景,激励团队员工共同奋斗,弘扬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指导团队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团队制度文化,打造团队特色文化,使团队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化特征更加明显,文化凝聚力更加强大。
三是在创新建设中发挥作用。创新是企业动力的源泉,对于团队而言同样如此。政工工作者在团队创新建设中的着力点可以放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上,通过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帮助团队创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与机制,使团队成员能自觉地融入到团队创新工作之中。
【关键词】“三农” 信贷 创新
本文通过对农商行忠县支行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金融危机下寻求突破三农服务“瓶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使农商行更好地履行优质服务职责,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意义。
一、“三农”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信用环境较差
据调查:忠县部分乡镇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严重,农民信用观念的淡薄,法律意识欠缺。2012年,在忠县28个乡镇346个村2658个组823736人农业人口中,农户小额贷款建档户数仅226366户,发放贷款证的216390户,现有贷款余额仅14037人18714万元,表内不良贷款竟高达21.2%。
(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由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联保小组成员分化。一类是由比较富裕、有技术的家庭组成一个联保小组团体,一类是由经济较贫困、生产能力较弱的家庭组成一个联保小组团体,进一步加剧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三)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品
第一,现行法律限制着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地上房屋所有权,不能行使抵押权;第二,农村的大量乡镇企业虽然占了很多地,但没办相关国家征用手续,也不能行使抵押权;三是乡镇缺乏相关的抵押评估机构,因此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四)缺乏具有法律规范的农业担保组织体系
农业保险的缺位,限制了农商行对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及创新型农业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商行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而“惧贷”,制约了“三农”业务的发展进程。
(五)客户频繁流动,给三农服务工作带来难度
农村多数劳动力已外出务工,分散于全国各地,地址不固定,流动性很大,给三农服务工作带来难度。
(六)具备专业水平的信贷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
在忠县支行现有的86名信贷人员中,通过正规高校专业毕业的信贷人员不足15人,部分人员学历仅为高中,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三农优质服务不能更好的发挥。
(七)贷款责任界限不清晰
近年来,总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少,但贷款免责条款不具体,在处理违规事件中,大范围的过重处罚,造成信贷员“谈贷色变”,存在多放贷款多承担责任的消极想法。
(八)激励措施不力,“畏贷”、“恐贷”现象突出
一是对信贷员考核,激励措施不力,办法未细化,没有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二是基层信贷员害怕信贷违规受罚,“畏贷”“惧贷”思想突出,主动营销意识淡薄。
二、加强三农服务的对策及思考
为了破解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农”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定位,敢于发展自身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应扎根于农村,贴近于农民,将网点最大限度的分布到基层。农商行的任何举措都要紧扣这一定位。挖掘自身优势,凸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点多面广,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便捷,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培养黄金客户、拓展优质客户、最大可能吸引新客户。
(二)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好支农职能作用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克服“恐贷、畏贷、惜贷”心理,纠正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继续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解农民对生产、生活资金的需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三是大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四是发挥好“信息窗口”、“咨询窗口”的作用,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员工凝聚力
让员工人人参与、人人认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办公环境舒心典雅、干群沟通渠道畅通、同事关系和谐,工作廉洁高效精神饱满,服务热情细致周到,创造出一种人人受尊重,职工幸福指数高的文化氛围,打造企业精英团队,增强职工凝聚力战斗力。
(四)突出重点,促进农业发展
一是加大对农户及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在农药、化肥、农机具、粮种、薄膜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二是积极支持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牧养殖,大幅提高畜类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好农商行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五)改善服务方式,提升农商行形象
一是推广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成员联保,组建信用共同体,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提供“一站式”的精细化便捷服务。二是提供江渝乡情卡、江渝亲情卡等多品种服务。三是将农商行的服务范围、地点,工作人员电话、投诉电话等上墙公开,并印制成卡片,逐村发放,为客户提供透明度服务。
(六)创新金融产品,业务品种配套
忠县农商行为广大个人客户量身定做的农户小额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巴渝新居贷款、江渝乡情卡、江渝亲情卡等二十余个个人类贷款业务品种,做到了品种配套,实用性强,操作可行,效果很好。
(七)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次,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一是粮、棉、油等农产品基地;二是加工企业或特色农业基地;三是特种种植、养殖基地;四是自然资源基地。围绕主导产品、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定向投入、定向服务。
(八)建立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税收减免制度
由财政按三农贷款新增余额的一定比例,对银行机构进行适当补偿;税务部门对发放三农贷款的银行实行税收减免,将减免的部分作为呆账核销准备,提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九)出台贷款尽职免责办法
为了尽快适应农商行改革后的发展需要,打开员工由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的局面,尽快出台《农商行三农贷款尽职免责办法》,细化免责条款,鼓励员工积极营销贷款。
(十)建立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
招贤纳才,组建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业务精的信贷队伍,是农商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优、选模、晋职、薪酬同绩效挂钩。薪酬可实行基本生活保障金加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实行“不保底、不固定”制度量化考核。按收集客户贷前调查资料量、完成客户的贷款资料量、发放贷款的金额和笔数、管理贷款情况、收回本金利息等指标,考核兑现,激励员工争着去发放和管理贷款。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始终以根植农村,服务“三农”为宗旨,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成为让人民满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
参考文献
[1]麻文奇.农村金融服务研究:东莞视角[J].南方金融.2009(09).
[2]李琳.以农村金融创新推动“三农”改革发展[J].人民论坛.2011(27).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9月召开的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大会上提出的“坚持有效制衡原则,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差异竞争原则,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坚持风险隔离原则,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坚持业务‘栅栏’原则,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坚持集团并表原则,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坚持信息披露原则,提高社会公信力”等六项原则,对银行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事实上,辽宁省联社自成立以来,基本上是紧紧围绕上述原则,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产品创新、服务“三农”、人员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支农载体,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新机制、新举措。
路径:农村银行的奔跑轨迹
(一)加快推进公司治理机制转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以来,辽宁省联社加快建立“形式灵活、结构规范、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治理模式,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实效。以统一法人社为主要内容的首轮改革工作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革全速推进。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省联社成立伊始,就确定了靠制度管人、管事、管风险的工作方针,坚持制度先行,对县级联社经营管理行为的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督促县级行社认真贯彻落实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要求,按照梳理、规划、建设、提高四步曲,加快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三农”水平。省联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强化优质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1.服务“三农”,做到“三个必保”。一是春备耕生产贷款必保。年均保持在90亿元到130亿元之间,占全省春备耕贷款投放的95%以上。二是农户生产致富贷款需求必保。三是“三农”社会责任必保。
2.依托“新三权”,缓解贷款难题。共研发了20多个富有特色的信贷产品,余额200多亿元,占全部农户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
3.把握发展趋势,做到“三个贴近”。一是贴近小微企业。二是贴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贴近县域经济。
(四)加快推进服务后评价机制转换,提高机构综合服务水平。近年来,省联社协调县级行社加快建立服务后评价机制,注重客户维护和客户培育,了解掌握客户满意度和服务需求变化,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和自身竞争能力。一是设立省联社公开信箱,自觉接受客户的监督;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逐一回复客户和员工的来信和诉求。二是建立了96888客户服务中心。发挥直接服务客户、掌握客户信息、开展宣传营销以及市场调查工作的渠道作用。三是实施了农户信贷服务联系点工作制度。省、市、县93家机构400名领导班子成员与804户农户建立了便民联系点。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持续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成立60多年来,虽历经风雨坎坷,但依然顽强地生存发展着,并在改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其顽强的内生动力,其实就是一种质朴情怀和家园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以社为家的强烈依附感,是一份热切的精神守望。辽宁省联社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深挖独具特色的农信文化传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升华,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使广大干部员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全心投入,团结奋斗,为全省农信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困境: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虽然全省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力度很大,但机制转换进展还比较缓慢,旧观念、旧体制、粗放管理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
一是推进经营机制转换的内生动力不足。虽然省联社以外力对县级行社施加经营机制转换的影响,但受传统企业体制惯性、干部队伍素质、固有思维模式以及法人治理不完善等影响,县级行社推进经营机制转换的内在动力仍显不足。体制、机制转换需要充分认识农信社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体制、机制再造。
二是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存在换牌子快、转机制慢的问题。个别农商行仅仅完成了简单翻牌,仍然是“形似神不似”。在劳动用工、薪酬改革、绩效挂钩等诸多机制建设上虽有进步,但推进速度较慢,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意识仍需加强。
三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建设迟缓,缺乏科学的市场营销体系。主要表现在,营销观念淡薄,营销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营销手段落后,缺乏系统性营销模式、专业的营销队伍和营销人才;缺乏科学绩效考核机制,员工积极性不高。
四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由于多级法人体制的特点,县级行社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很不完善,普遍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内控制度基础建设。
突围: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
(一)深入推动股份制改革,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把农村信用社改制成股份制金融企业,是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强化支农服务的根本出路。一是加快股权改造步伐。着力加强股金规范性管理,增强股金的资本属性,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以优质法人股东为主体,含有一定数量主业突出、治理良好、利益独立的主要股东的股权结构。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有效资源作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推动股份制改造工作加快步伐。加快推进县域机构股份制改革进程;支持城区同质机构整合。三是持续强化公司治理建设。重点关注股东投资动机、投资资金合法性和持续补充资本的能力,加强董事选聘,清晰划分“三会一层”职责,完善管理链条的纵向报告制度,推动县级行社按照监管要求披露信息,确保披露信息全面、及时、真实。
(二)构建全覆盖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控机制。省联社要督促县级行社结合股权改造,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在加快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基础上,对会计出纳、投资等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实现对各项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同时将风险管理的要求嵌入各业务条线,实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一是全面修订、完善、补充各类规章、制度、流程的实施细则,使县级行社各项业务都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运行风险、产品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梳理各环节风险点,切实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三是加快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向省联社提出需求,切实改进风险控制工具和技术模型,促进风险管理手段的根本改进。四是加强管理行为、运行效能和履职尽责的考核力度,增强发展的内在约束和风险管控能力。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新员工;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91-02
一、岗前培训的意义
对新人职员工而言,岗前培训能让他们了解农商行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掌握基本业务组成、流程和规章制度,学习柜面业务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调整职业心态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二、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业务发展实际,结合当年度招聘的新员工人数、专业、学历层次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安排、授课讲师、费用预算等。
(二)岗前培训形式
一般采用全脱产、集中培训、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师与外部培训师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为期2~3周左右。
(三)岗前培训内容
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农商银行发展历程、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及未来发展,使新员工了解农商银行的基本情况、现状和未来发展,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二是人力资源相关规定及制度讲解、培训考核管理制度;三是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心态的调整、职业角色的转换,通过培训使新员工能尽快调整职业心态,尽快转变职业角色;四是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原理,包括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存款业务、现金业务、凭证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等;五是业务技能培训,包括单指单点、多指多点练习、机器点钞、中文录入与翻打传票业务技能,由行内有业务技能比赛经验的业务能手为新员工讲述各项技能的规范操作流程、操作要点、提升技巧。采取业务比赛、传票翻打练习、模拟银行上机练习等活动,充分锻炼业务技能,为快速上岗做好准备;六是柜面业务实战模拟操作、公文写作、设备管理知识、安全保卫知识,为新员工正式上岗做好业务知识储备;七是银行服务礼仪规范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观看教学示范片,使新员工掌握柜面服务礼仪的基本规范;八是培训结业考试、营业网点晨会PK赛和新员工团康活动,为新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新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新员工团队意识。
兰、目前新员工岗前培训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历年新员工岗前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不断创新新员工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详实培训计划,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集中培训一般为10~15天左右,时间短、内容多,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掌握接受大量的业务知识,较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是培训以讲师教授为主,因受系统安全性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业务系统模拟环境的席位数量和可实现功能有限,新员工模拟练习的机会较少,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柜面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
三是培训缺少全面的效果评估,员工培训的效果很难具体量化评估,目前较多是在学习层面(会计业务基础知识测试)方面进行评估,缺乏反应层面、行为层面、结果层面的效果评估,考核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以及培训工作的难点。
四是岗前培训以技能培训、业务培训、规章制度为方向,考虑了银行的上岗基本要求,没有把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
五是内部培训师队伍尚不健全。内部培训师是从行内临时抽来的业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培训的专业理论知识;外部聘请的培训师的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成本风险。
四、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探索性建议
新员工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新生力量,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应将新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看待,为使岗前培训更加合理、有效,基于农商银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银行业务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战略,本文重点从优化培训时间、实行“导师制”、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内训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培训效果评估、优化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优化培训时间
现有银行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多为集中培训,时间较短,笔者建议优化新员工培训时间,延长新员工培训期,延长到12个月,其中,1个月为集中培训期,根据业务发展实际,之后11个月为在岗培训期。按照培训阶段不同,设计不同的责任人,形成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系统。集中培训期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在岗培训期由各个支行负责人、业务主管或授权具备一定传授能力的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新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
(二)实行“导师制”,一对一跟踪培训
新员工分配到网点后,各支行为新员工配备导师,一对一跟踪辅导培训,主要是辅导新员工熟悉柜面业务操作流程、掌辑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指引未来发展的方向。导师帮助新员工确立培训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制定3~12个月的学习计划,在培训期间帮助员工完成这一目标。导师月末要向支行和人力资源部汇报辅导新员工的业务技能测试成绩和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为了使导师作用能更好发挥,激励导师不断提升辅导效果和辅导水平,人力资源部和各支行要对导师进行考核,按年度评定出优秀导师,获得优秀导师称号的可以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岗位竞聘、内部培训师选拔的依据。
关键词:合作制 股份制 农信社 改革之路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52-02
2004年以来,河南省新郑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从合作制到股份合作制,再到股份制的重大变革。在不同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共同特征,同时,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新郑农商银行是河南农信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改革的探索者和受益者。
一、新郑农商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主要成效
新郑农信八年“三大步”,改革扎实有效,一路领先。自2004年实施深化体制改革以来,历时两年,到2006年底,管理体制实现由原来的县、乡两级法人管理向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管理的转变;2008年,组建河南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实现了从信用社到银行的华丽转身。标志着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突破;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以后,经过三年发展,2011年,河南新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开业,真正实现了从合作制农信社到完全股份制商业银行脱胎换骨式的嬗变。
八年来业务连翻番,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存、贷款规模分别从2004年初的7.7亿元和6.5亿元,到2012年末跃升到91.5亿元和50.7亿元;资产总额从9.6亿元跃升到104亿元,规模连翻番;从历年亏损到农商行成立实现利润超过亿元。就存款规模而言,到2012年底,跃居河南省农信机构前列。新郑农商银行走出了一条规模与质量并举、创新与发展并行、效益与盛誉同增的新路。
无论合作制还是股份制,我行始终坚持早改革,早主动,早发展,早收益理念,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坚持为农信发展探索经验,积累模式;始终坚守“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创一方诚信、促一方和谐”的企业宗旨,在发展和支农中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曾获得省联社、省总工会、河南银监局、新郑市各种荣誉称号。
近年来,省内外多家金融单位多次就我行改革发展理念、央行票据兑付、股份制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机制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专题调研、推广,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为经济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股份制改造的价值与意义
1.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红利凸显,活力显著增强。
(1)产权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在管理体制上,从“行政领导”管理模式向“法人治理”模式转变,形成了“职责明晰、决策科学、相互制衡、规范运作”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一是按照《公司法》和章程规定,合力议事,依法运作。二是规范股东结构,明晰产权。新郑农信在合行组建期间,以“整合优化、优中选优”为指导思想,以“三个限制”为股东准入的原则,进行股东优化整合。三是建立内外监督体系。在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外部审计,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报告,综合利用内外两种监督资源。
(2)股权变革,增强了活力。从股权变革的两个方面分析: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6年底,统一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实现由原来的县、乡两级法人管理向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管理体制的转变。股权均为社员股,结构单一,股权基本上没有意义。而从信用社到银行的改制,股权性质发生了质的重大变化。
从股权对银行的贡献来看,随着新郑农商银行这几年来的发展,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股金分红稳步提高。分红收益水平,一方面增强了员工主人公观念,从高管到员工,人人都是高度敬业。另一方面增强了外部股东的责任意识,大家都关心农商银行的发展,纷纷为农商银行的发展做贡献。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不再流于形式,而是都在为农商银行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在业务发展上,出现了比做贡献的良好现象,无论是法人股东或者是自然人股东,都能把业务归集到新郑农商银行来。
(3)政策红利奠定了发展基础。一是国家大形势,让农信受益。“花钱买机制”,即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三是保值贴补息政策。对亏损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保值贴补息而亏损信用社给予补贴。四是税收政策优惠。五是优惠的贷款利率政策。允许信用社贷款利率灵活浮动,贷款利率可在基准贷款利率的两倍以内浮动。六是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人民银行对农信社和农商银行实行低于其他商业银行两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其流动比率,为支农提供更多的资金。
2.市场定位准确,自身实力增强,支农力度加大。新郑农商银行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巩固在农村的信贷影响,同时树立“大三农”理念,坚持市场化运作,重点加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从高层次上助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我行在农村的主导地位。
(1)立足“三大工程”,扎根农村市场,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强管理,优化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努力把信贷品牌打造成我行的“金色企业名片”。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防政策性信贷风险。找准市场定位,扶优扶强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给力助力广大商户繁荣市场,帮助帮扶城乡居民创业致富。倡导绿色信贷,着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好成长空间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二是提高效率,提升服务。以企业授信为契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高市场份额;以金燕快贷通的推广应用为切入点,为个人类优质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做好做大公司类业务,积极营销社团贷款。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为广大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产品组合、一站式的服务组合。三是加强信贷管理,优化资产质量。实行客户违约“零容忍”和贷款逾期“零容忍”,加大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努力提高贷款质量。同时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实现责、权、利相结合,真正做到尽职免责。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确保资产结构优化,质量不劣变,增强了我行的内在发展实力。
(2)规模快速扩张,实力不断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新郑农信华丽转身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2008年农村合作银行挂牌。经营状况好转,各项监管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改革成效初显。2012年是新郑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局之年。到年底,资产总额达到104亿元,负债总额达到99.4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4.6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在新郑辖内金融机构中优势明显。监管指标一直保持良好商业银行标准,并且趋势向好。历史包袱得到化解,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历年亏损全部消化,各种财务损失处置完毕。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均达到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我行监管评级达到了2B级优良银行标准。
3.经营管理提高,适应能力增加,竞争能力增强。
(1)经营自加大,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新郑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随着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业务规模的扩大,上级部门给予了很大的经营自。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我行能够按照监管部门有关监管要求做优各项指标。
(2)战略发展目标明确,发展前景光明。以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提升治理能力,提高运营效率,为建设一流的现代化银行奠定广义上的制度基础。以“五个三”发展纲要为引擎,加速驱动,为建设一流的现代化银行提供战略保证。我行在近几年改革发展所积累和释放的物质基础、管理经验、经营能力、社会影响、团队素质、文化氛围、价值追求等基础上,提出了升级发展规划。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优质资源,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十年来,新郑农商行按照“激活员工内生动力,自主打造人才梯队,畅通员工晋升通道,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思路,打造出一支敬业忠诚、能征善战的高管员工队伍。
(4)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奠定基础。创新是永恒的发展主题。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提升综合发展的层次和效率,为建设一流的现代化银行积蓄能量。一是强化理念创新;二是强化服务、产品创新;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创新;四是强化风险管控创新;五是强化互利共赢创新;六是强化发展动力创新。以“科技、网点、公存”三驾马车驱动业务发展。迅速提升竞争能力,抢占客户市场,优化存款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控水平是衡量银行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确立“强调事前管理、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预设最坏的情境、模拟评估及弹性化调整”风险管理原则的前提下,从单个风险的防范和整体风险的分析及管理着手,在对市场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政策风险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前瞻性思维将发展过程中可能由此而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并提前进行预警、提示和防控。
三、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1.更新观念,文化立身。新郑农商行引进先进理念,锻造新郑理念,成就十年发展。在自身经验和理念不断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持续加强理念创新,同时积极借助外脑,聘请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加以优化整合,形成了具有新郑农信明显特色的理念体系,成为引领新郑农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年间,新郑农商行在“迅猛不失章法,高速不失稳健,创新不失本份,激情不失理性”改革发展总基调引导下,强调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法则是管思想,营销的本质是作交易”;在规模、速度与未来发展关系面前,强调“重规模更重质量、重速度更重效益、重当下更重未来”。总体上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统筹良性发展。
强化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是根,管理是枝,体制是干,业务是果。文化属于非制度力量,是只无形的手,具有无形的力量,需要强制性地不断重复、不断灌输,才能发挥其方向引导、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的巨大作用。
2.立足“三农”,扩展市场。新郑农村商业银行更名不改姓,因农而变天地宽。围绕“农”字做文章,打造新郑人自己的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作为市场经济下的重要主体力量,必须顺应市场潮流,合乎市场规律,接受市场法则,经历市场砥砺。
围绕“农”字做文章,打造新郑人自己的银行。变的是牌子,是体制,但为“农”的本色始终没有变,服务“三农”的理念始终没有变。新郑农村商业银行整体实现了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水平的目标,确保了“三农”服务工作不放松,支持力度不减弱,信贷投放不下降,充分发挥了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3.立足自身,借力改革。改革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第一推手。改革破除了体制、机制等制度障碍,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早改革,早主动,早发展,早受益。改革要做到“九要”,以重点带动全局,一是意识要超前;二是内容要把准;三是目的要明确;四是组织要得力;五是业务要扎实;六是宣传要到位;七是环境要和谐;八是指标要拔高;九是程序要合法。
借助于外界的力量,但要坚持“依托不依赖”的原则。借力要防止两个极端。如果完全依赖外力作用,实施“外科手术疗法”来解决达标升级、股权改造和社改行工程,自身缺乏活力,缺乏内生动力,缺乏健康肌体,缺乏造血功能,那改来改去,最终还是病人一个。外科手术后留下的病灶,最终还会侵蚀这个本不康健的胴体。同时,防止被外力“绑架”。
4、高瞻远瞩,确保成效。一是基础工作要扎实。不为换牌而改制,一切工作开展的落脚点都要回到业务发展上来;二是工作开展要有前瞻性;三是各项指标要过硬;四是政府支持是关键。五是选择股东要慎重。在股东选择上,新郑农商银行除了要杜绝内部人控股外,防范外部人控股。对此,我们提出了入股“三个限制”原则:一是限制产业相同、行业相同的多家企业参股,避免政策风险或自然灾害对同质化企业造成灭顶之灾,影响农合行稳健发展;二是限制企业法人兴趣爱好相同的企业同时多家参股;三是限制集中同一区域的企业同时多家入股,防止关联企业或企业之间形成利益“联盟”,对农商行合法经营决策形成恶意牵制。
四、制约农商银行发展的主要矛盾
1.转型时期业务发展与人员结构的矛盾。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年改革人员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相对股份制银行整体素质较低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观。人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金融创新、信息科技和风险管理等高端人才短板问题尤为严重,难以满足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新郑农商银行存在着发展与人员结构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员工思想观念更新跟不上金融发展速度;二是业务技能低下,不能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紧缺,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和网点机构调整。
思想观念转型是农信向银行转型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思想观念,其主要表现为僵化和落后的思想观念,考虑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新思路、新方法,不敢尝试,不敢探索,怕担责任,怕落骂名。如果思想观念不转变,必将成为改革发展的羁绊。那么打败我们的将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时期,要坚定农信社深化改革的信念。改革没有固定的程式,要思路开阔,勇于探索。既不能瞻前顾后,踌躇维艰,也不能盲目冒进,迷失方向。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从优化人员结构入手。一是树立市场化的用人理念,面向市场,按照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聘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引进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及时补充新的员工。通过新员工的进入,来改变现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三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让知识的更新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2.公司治理的自主性与行政化管理的矛盾。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仅是换换名字而已,而是要从本质上发生变革,形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独立法人的主体,形成“资本自聚、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然而就目前的改革发展情况来看,公司治理的自主性与行政化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在这方面又突出表现为:一是部门设置以管理型为主,缺少业务型和服务型的机构设置。管理机构履职中重管理轻服务问题仍然严重。二是人员岗位设置以级别而论,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内部管理去行政化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是上级管理部门的行政化。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法人机构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经营活力。银监会合作部姜丽明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省级农信机构应加强其服务监督功能,调整其管理职能。承担服务功能,要加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对基层单位进行教育、培训、结算、数据处理、信息沟通等功能,独立的法人应该有独立的经营权和人事权。对机构的行业管理,应坚持差异化管理。
3.股权结构优化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矛盾。在股权变更上,要着眼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打造多元化、本土化的股权结构。机构的本土化,首先是股东的本土化。二是切实保护员工权益。农村信用社的员工是最好的资源,在信用社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应该遵循审慎原则。积极支持认同服务“三农”战略、追求长期投资价值的本地民营资本投资入股,既要防止内部人控制,也要防止大股东控制。在股权改造中,如果引入战略投资者不当,可能会造成“战线失守”,但不引入战略投资者,可能会固步自封。
新郑农商行的股权改造是根据原股东的意愿,转作改制后的新郑农村商业银行股金。在注册资本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再次对股金进行了全面规范、优化、整合。吸纳了一些资源丰富、成长性强、资本雄厚、信誉好的优质股东,所有股东资格和资金来源符合法律、法规及《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股权集中,法人股和单个股东入股比例过高。二是员工持股比例低,且金额小,部分员工还没有股份。三是股份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大部分股东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只关心分红比例的高低。这就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大股东的逐利倾向,造成逐利思想。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如果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与成熟改革经验的借鉴,是“社改行”或农信社股份制改造和达标升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贺东廷.贷款手续(合同)“面读面鉴”风险及防范.经济师,2010(10)
2.周可军,王斌祥,贺东廷.为农民贷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2004(4)
一、加大贷款投放,提高对实体经济支撑
近年来,XX农商银行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截止202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净投放X万元,累放涉农贷款X万元,占全县涉农贷款X%,其中,新放贷款X万元,新放涉农贷款X万元,占全县新放贷款的X%。截止2020年末,个人贷款户数达X户,较年初增加X户,增幅X%。
在全县银行业中,我行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78%,新放贷款余额占全县当年新放贷款的X%,支农支小贷款总量、投放量和覆盖面均位居全县银行业第一。
在自身业务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我行对地方经济和财政的贡献不断加大:2017年上缴企业所得税X万元,2018年上缴企业所得税X万元,2020年上缴企业所得税X万元,纳税金额持续增加,已进入全县纳税企业大户行列。
二、坚持政治定力,强化“党建领行”作用
2020年,XX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一方面党委肩扛责任,准确把向定标。建全班子成员包点制度,认真履行“1+3”岗位责任制,全年党委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包点支行、网点督导调研X余次,指导各网点建立风险处置台账、整村授信档案,帮助各支行解决办公设备陈旧、食堂改造、业务库改造等问题。二是党员冲锋在前,争做岗位标兵。充分发挥党委、支部、党员的“三个作用”,通过党员先锋岗、支部争先进、党员领不良等旗帜引领活动,打头阵、促团结、讲担当、比奉献,持续改善经营管理,切实推动改革发展。三是擦亮党建品牌,凝聚前行合力。以“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深度融合。先后开展了“党员认领清不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党日、党委书记讲党课、党建知识测试等系列活动,让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党日活动“走心”,全员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各项业务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还进一步完善四项帮扶机制,通过“春送关怀”、“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力争做到四个到位(人到、物到、钱到、情到),具有XX农商特色的、有温度、有情怀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形成。四是围绕党建统领,浓郁和谐氛围。以首次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团队建设、员工关爱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融通融合,把党建工作转化为激发活力和提振士气的有效抓手,扎实开展“四改四治”集中整治。对各部门、网点的实施“治脏、治乱、治破、治懒”四项工程,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与县工会联合举办“庆三八青年职工联谊会”、“悦读经典、书香致远”读书会,“五四青年 我们有话说”公益视频录制、“二青会”火炬传递、“助力公益健康跑”、“XX古村落拓展”等,推动了全体职工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XX农商行”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切实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实施普惠工程,倾力支持地方发展
(一)优化体制改革,激发经营活力
为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的实力,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我行秉持“改制不改姓、改革不改向”的原则,按照“农信社-农商行-标杆银行-上市银行”四步走的发展战略,于X年XX月XX日召开XX农商银行创立大会,X年X月XX日顺利挂牌开业,改革发展步入崭新阶段,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服务空间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充分发挥地方一级法人的灵活、自主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一是X月X日,以XX支行启动“百村示范 千村推进”全面授信仪式为起点,陆续在各基层网点开展现场会,引导信贷投放回归本源。截至2020年末,已收集资料X户,评级授信X户,X万元,用信X户,XX万元,完成X个示范村创建工作。二是始终坚持“深耕三农、细作小微、服务民营”的市场定位,以普惠金融为着力点,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推出了“助农贷、助商贷、助业贷、助企贷”等多种信贷产品。2020年共新放贷款X笔、X万元,其中:新放小微贷款X笔、X万元,民营贷款X笔、X万元;先后给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XXX有限公司、XXXX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融资XX余万元,不但为县域重点项目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而且通过企业带动,解决了XX余户农户的就业脱贫问题;特别是为“XX”和“XX”的顺利投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彰显了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和担当,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三)践行普惠金融,优化服务质效
始终秉持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这一经营理念,一是加大网点智能化建设力度,累计在城内网点布放智慧柜员机5台、现金快柜2台、社保卡即时制卡机2台,进一步方便城乡群众存款、取款、中间业务的办理和社保卡的发放。二是按照现代化银行标准要求,对XXX支行营业场所进行了重新修建并投入使用,并启动了XX支行的营业网点和其他办公场所着的装修改造,预计6月份前完工,进一步完善了网点金融服务功能。三是抓住城乡居民医保开始收缴的契机,采取“厅堂营销、电话营销、户外拓展推广、入村帮扶宣传”等方式,加大社保卡发放力度。截至2020年末,我行共计发放社保卡XX张,为全县推行“一卡通”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四)聚焦精准扶贫,彰显使命担当
我行充分发挥县域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始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年工作全过程,多措并举,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以全县75个行政村为主战场,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个全覆盖”,积极向符合“四有两好”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向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投放其他个人扶贫贷款。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XX户、XX万元,惠泽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XX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余额XX万元,占全县扶贫小额总余额XX万元的XX%,直接支持贫困户XX户;累计发放个人精准和产业扶贫贷款XX万元。各类扶贫贷款累计支持种植业XX户、XX万元;养殖业XX户、X万元;购买农机具XX户、XX万元;平整土地X户、X万元;产业加工X户、X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市场份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X%,当年累放额占全县金融机构的X%。有力支持了县域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在今年上半年被省联社授予“金融扶贫先进单位”荣誉。
(五)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结对帮扶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关于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部署,发挥金融机构优势和政策优势,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要求,对结对帮扶村委和贫困户落实多项精准帮扶措施,帮助结对贫困村委和贫困户快速脱贫。一是驻村扶贫。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行党委书记XX同志高度重视,本着“择优、适岗、人熟地熟”的原则,选择两名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长期驻村帮扶结对贫困户。二是节令扶贫。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由党委书记、董事长X带队定期不定期赴XX村委开展帮扶工作,送去面、油、粽子、月饼等常用或节令物品。三是劳动扶贫。在下乡扶贫过程中,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帮助贫困户做好“春种、夏管、秋收”等工作,并帮助部分行动不便的贫困户打扫屋内卫生和庭院卫生。四是消费扶贫。我行全体帮扶人员通过开展“红枣认领扶贫、消费蜂蜜购买扶贫、集中采购核桃消费扶贫”等方式,以市场价格购买,累计消费XX万余元用于为贫困户打开销路,坚定其种养殖信心,协助尽快脱贫致富。五是交通扶贫。要想富、先修路,我行致力于真情真意投入脱贫工作中,根据所帮扶村XX村交通不便这一实际,投资X万余元帮助该村修缮道路,便利村民出行。六是金融扶贫。累计为XX村委X户贫困户贷款X余万元,用于贫困户平整土地等工作。同时,我行自主出资X万余元帮助村委平整光伏发电基地X亩,出资X万余元用于XX古村落旅游景点建设。以上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XX农商银行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和充沛的社会责任感。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服务地方百姓等工作中我行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我行“倾情支持三农、回馈地方百姓、全力服务县域”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扔有上升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县委、政府予以一定支持,协助我行进一步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工作:
一是截止2020年末,我行存贷比已经达到XX%,接近银保监局既定红线。为更好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行需要吸收更多的存款资金来保障信贷投放力度、额度、速度不减。因此,建议政府在这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将机关养老保险、水利、林业、县医疗集团等单位的基本户开立我行,壮大存款规模,以更好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二是为更好的服务县域客户群体,我行拟在县中医院附近设立一家涵盖综合性业务的网点,希望县委、政府在土地出让、网点规划建设等手续审批方面予以便利和政策倾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行将紧紧围绕省农信联社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普惠金融深化推进和社区银行转型建设为抓手力争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再作新贡献。
(一)主要指标计划完成
争取全年各项存款净增X万元,各项贷款净投放X万元,“5321”扶贫小额贷款累放X万元,社保卡发行量达X万张,各项业务指标全面完成。
(二)保障举措
1、强化市场定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本土银行。推进存款做“小”做“散”,按照“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理念,通过加快推广工资、水电费代扣代缴、ETC业务、粮补、退耕还林、新农保、低保等资金发放、理财等关联业务产品,全力做好存款“增户扩面”的文章,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同时,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管控力度,加强与公检法司等单位沟通,通过持续开展“清收风暴”专项活动、加强不良贷款管理、问责、清收,及时化解存量,努力控住增量。
2、突出支农支小,打造更有成效的主力银行。继续加大对县委、政府支持的主导产业、企业、项目等支持力度,倾斜贷款规模,实行利率差别管理,重点突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综合体的金融帮扶,不断完善结算、资金管理、信息指导等方面的配套金融服务,促进这些农业小微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助推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周英明董事长近照
50岁退休后开始创业
1993年,在新华印刷厂当了30年刻字工的周英明选择了内退。一个已经50岁的普通工人,退了能干什么?他的内心极度不安和焦虑。
在刚回家的两个月里,他就守着老母亲的副食摊,帮着年迈的母亲卖点花椒、辣椒等,并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过日子。
“既然你一直喜欢做饭,又熟悉作料,为什么不把作料做成调料去卖呢?”老母亲的一句提醒话让他彻夜未眠。原来,在20岁进印刷厂之前,他曾在一个学校食堂做了几年厨师而在印刷厂当刻字工时,亲戚、同事家有什么红白事,也都请他去掌厨。
经过一番思考,周英明决定在家里熬制火锅底料。当味道调成熟后,他就与同样在印刷厂当工人的女婿凑了5万元,在巴南区租下一间农房,一口锅,3个工人,开始大量生产火锅底料,并拿到观音桥农贸市场去批发。一年下来,他居然卖了5万袋火锅底料。
周英明有股“拧”劲,从开始创业的那一天,他就没想过失败。按他自己的说法,总共就那么多办法,这招不行,换另一招。再不行再换,终有做成的那一天。
选择调料行业创业,除了兼顾自己的特长,也是为了规避风险。衣服、鞋袜可能还要消耗上一段时间,但吃了上顿,离不了下顿,人们一日三餐总是必不可少。
最初作坊式的生产也能让企业活下来,可持续发展必须扩大市场。开始,他还不太习惯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帮助打开销路的事实。可很快,他就利用自己的爱琢磨的聪明劲迅速打开了市场。
全国“赶场”打开市场
这一做就是三年。1996年,周英明的机会来了。
在昆明举办的一次食品交易会上,周英明认识了一位生产魔芋食品的台商。“一个生产食品,一个生产调料,如果把两个产品结合起来销售,不就又能打开一个市场吗?”两人一合计,就搞起了“捆绑销售”:这位台商在卖魔芋的时候附带销售周英明的调料,而周英明在卖调料的时候,也附带销售魔芋。当年,三九火锅厂生产的火锅底料在市场上迅速火了起来,销售额一下子就从几十万蹿到几百万。
尝到“赶会”带来的甜头后,周英明就开始关注全国各地的食品展会。在每次展会上,他都拿出电火锅和调料品现场熬煮火锅给人品尝,甚至连越南组织的摩托车展销,他也背着电火锅去“赶集”。每次现场展销一天,他就要卖一万多元的底料。更主要的是,他通过“赶会”,迅速建立起了全国各地的分销网络和大客户。
生意做大后,周英明将厂房搬到了石坪桥无线电九厂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空置厂房内,同时开始研究并生产家常炒菜、炖汤、做鱼等更多调料品,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目前,其个人资产已达5000多万。
要把调料品做成“肯德基”
中国人一定能适应西餐的口味吗?也许未必,但人们适应的是那个氛围和环境,也就是进餐的形式。那如果能稍稍改变一下形式,西方人是不是也能适应中国的火锅?
周英明打算推出的下游服务终端,被他称作“火锅吧”:以吧台的形式,每人一份小火锅为主。他希望能用这样的形式吸引喜好新鲜、性格随意的外国年轻消费者,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
“我现在60多岁,美国肯德基的创始人桑德斯大叔打了一辈子小工,69岁才开始创业,然而,却改变了不少人的饮食习惯,将油炸鸡块开遍了全世界。”周英明非常自信的说,他有信心要洋人也像重庆人一样喜欢吃火锅,引导外国人的消费习惯,学习桑德斯大叔,做中国的肯德基,把周君记调料品卖到全世界。
“重庆火锅经历了石蜡火锅等事件后,我想到只有硬件设施上去了,才能保证质量”, 于是,周英明去年投资6000多万元在九龙工业园征了40亩地,引进现代化调料品生产线,建起了火锅工业园。
目前,使用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周君记火锅工业园已投入使用,除了生产火锅底料外,还生产麻辣香水鱼等六大系列、数十种口味的调料品。
重庆周君记火锅园成“旅游示范点”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和重庆市旅游局的考评,获得“全国调味品行业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工业旅游项目的成功开展,开创了全国调味品行业的先河,同时也是重庆市民营企业的第一个工业旅游示范点。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是重庆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上万平方米的花园式标准厂房和先进的食品加工生产设备及包装流水生产线,具备年产80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多年来,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制、原料采购、生产流程、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各项硬件方面严格要求、管理规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产品品牌培育、员工素质培训等各项软件方面强化意识、量化标准、分解环节,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手提式旅游火锅馆实物
公司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开发出了重庆火锅底料系列、川味特色方便调料系列等几十个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开发生产的香水牌浓缩底料系列,在全国名气更是响当当。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研制的周君记南山牌麻辣香水鱼调料,选用20多种天然原料,把麻、辣、鲜、香浓缩为一体,使之具有辣而不燥、鲜而不腻、麻味绵长、香气扑鼻的独特风味。重庆周君记公司的香水牌浓缩底料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公司还获得了多项荣誉:“重庆市2003~2004诚信私营企业者”、“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5北京奥组委推荐产品”、“2005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重庆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中国火锅底料十佳知名品牌”、“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名牌产品”、“慈善爱心单位”、“旅游定点先进单位”等众多称号,同时,2005年由周君记公司倡导开展的救助白血病儿童活动,在媒体和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如今的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基本完成了全国销售网络的建设。同时,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提高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创新精神,从工业旅游观光的角度打造了食品工业生产、包装等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参观线路,将重庆火锅以一个崭新的形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起来的快,倒下去也快
周英明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小脑发达,喜欢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改良别人的想法也是一种创新。
他做火锅底料起家,但把火锅底料浓缩包装成袋,最初却并不是他的发明。他买来一袋别人生产的火锅底料,凭着自己多年的烹饪经验,钻研怎么调味、浓缩到什么程度、应该做怎样改进。渐渐地,他改良之后生产出来的火锅底料反而具备更好的口味。
他发现北方寒冷,火锅温度一旦下降,牛油底料容易结块起腻。这样,他又把底料改为植物油的,避免了结块发腻,又确保饮食的健康。当市场上所有的酸菜鱼调料都是酸辣口味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推出不辣的酸菜鱼底料,占据了另一半市场。
如今,虽然已经看不进去大部头的商业管理书籍,但周英明保持着“事事留心皆学问”的好习惯。
周英明说平时自己喜欢穿很鲜亮的休闲装。女儿有时也会奇怪:“你穿这么花哨干什么?”周英明哈哈一乐:“衣服穿得年轻鲜亮,心态才能年轻。”
累,是他日常最深刻的印象。年轻一辈也想不通,既然赚的钱两三辈子也花不完了,为啥还要忙着做的再大一些。
周英明毫不讳言时代带给自己的机遇和平台,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跟党和政府很亲,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还是一个每月领五百块的退休排字工人”。
五十岁开始创业,周英明不认为年龄是优势。可如今,他有时还拖着年轻人一块朝前走,动力正是年纪赋予的社会责任感:“实话实说,真的做上1000万之后,再做就是社会的了。”
周英明坦率地说,自己不懂风险投资,这么多年的发展靠的是私人借贷和信誉还款。当初抓住时代机遇的人很多,有的还是暴发户。周英明感谢当年刚起步时自己一步一步做得辛苦。因为“起来得快,倒下去也快”,扎扎实实靠信誉和人品做生意,反倒成就了周英明的今天。
周英明至今不会电脑,不会上网,但这并不妨碍他指挥自己的团队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就像皮影一样,懂得把线提好最重要”。
周英明给自己设立的退休年限是70岁。他希望退休后能像国外的富豪们那样,去热心做些公益事业。“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关心公益,那就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有希望的。”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和销售"周君记"牌重庆火锅底料系列、麻辣香水鱼底料系列、拌菜香佐料系列、药膳滋补炖汤料系列、速溶增味营养火锅底料系列、川味菜及川味面调料等复合调料为主。在重庆、四川以及全国的多个省市县地区有着多年的美誉,而且还销往美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周英明,男,1942年12月生,汉族。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理事,中国杰出华商协会会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1993年,创建重庆三九火锅底料厂。1997年,创建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
2003年,被评为“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工作者”;
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践行“三个代表”弘扬“红岩精神”和志愿者学雷锋先进个人;
2005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管理百佳先进个人”;
2006年,被评为“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民营企业代表”;
2008年,被评为“信用中国改革创新人物”;
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新锐渝商”;
2010年,被评为“重庆创新型企业家”;
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食品安全先进个人”;
2011年,被评为“十佳诚信企业家”;
2011年,被评为“最具创新型民营企业家”;
2012年,荣获“中国餐饮事业卓越贡献奖”称号;
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第四届劳动模范”。
2012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金1100万元。系重庆火锅底料、调料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系九龙坡区重点企业,重庆市总商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百佳示范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拥有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三个重庆市著名商标,公司已先后通过ISO9001、HACCP、QS、GAP认证,是调味品行业率先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企业,现正参与火锅底料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是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火锅底料复合调料工作组秘书处承担单位,是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火锅底料、复合调料生产企业,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公司主要以生产和销售"周君记"牌重庆火锅底料系列、麻辣香水鱼底料系列、拌菜香佐料系列、药膳滋补炖汤料系列、速溶增味营养火锅底料系列、川味菜及川味面调料等复合调料为主。在重庆、四川以及全国的多个省市县地区有着多年的美誉,而且还销往美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公司打造的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座落于重庆九龙坡区九龙工业园区内。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30800m2,具备年产三~五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最具现代化的火锅底料、调料生产基地。是集重庆火锅底料、复合调料、火锅产品生产、研发、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先后完成了对生产车间改建,对原有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对火锅底料、调料产品档次的提升。工业园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火锅底料、复合调料炒制、包装生产线,同行业一流水平的火锅底料、调料加工工艺、独具巴蜀地方特色的产品展示和品尝大厅。"周君记"的品牌形象与代表巴蜀饮食的火锅底料、调料资源交相辉映,现代企业氛围与浓郁的重庆火锅文化完美交融。在同行业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004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5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
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6年,被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2009年,“周君记”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30强”;
2011年,被评为“十佳诚信示范单位”;
2012年,被评为“重庆食品行业标杆企业”;
2012年,经评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