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信息技术直接影响着会计审计工作。当前会计实务的工作模式是会计人员基于计算机硬件平台,应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也会应用审计软件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财务审计及其他审计工作。因此,在大学本科阶段的会计学专业,教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技能非常必要。我国高校为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一般包括《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某高校《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大。《会计信息系统》在学生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审计》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这两门课学习兴趣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课程教学不被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如何改进,以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导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兴趣较低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所修的前序课程没有起到专业基础课的作用。经调查,某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该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这三门课程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学校缺乏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对开课专业缺乏教学的要求,导致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对会计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教学重点讲解不够。例如,会计学专业课需要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是学生后续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关键点,而授课教师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这门课程时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讲解却一带而过。此外,《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课程在讲解时没有针对会计领域讲解,而且深度不够。数据库是计算机会计和计算机审计的基础与重点,由于学生数据库知识掌握不好,对后续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学习也就感觉有难度,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技术的讲解,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诸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等侧重较少,学生难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到底是什么。教师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时,也试图补充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知识,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内容的讲解就不透彻。所以,高校应该在学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方面增强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会计学专业院系应该将教学重点与内容和承担该课程的其他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制定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尽量按照会计学专业需求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让专业基础课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设定与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设定缺乏关联性。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设定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如会计学方向,专业必修课是财务会计,但是教师在讲解财务会计时不涉及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来实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有一笔业务发生,脑海里直接的反映是如何做分录,至于业务如何处理,会计信息如何管理没有直观感受。直到学生大三、大四阶段,才专门开设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相当于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讲解进行了割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整体性。所以,应该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基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与实务。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内容存在不合理性。
1.《会计软件应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应用方法和技巧。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见下页表1。可以看到该门课程73%的课时在教学生掌握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账务业务处理,如何编制报表以及如何进行报表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工资的计算等业务处理,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折旧计提等。而这些只是会计业务处理的一小部分内容,对会计工作其他内容的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进行其他会计业务的处理,更不利的后果是对会计软件中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依赖管理缺乏理解。在讲解会计软件其他业务处理时,教学方法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在实验课上学生只能实验自己权责内的模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此外,教学中不涉及国外软件的应用方法与技术,而当今很多学生关注的企业采用的是SAP等国外软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表1中可以看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时间占到近40%,但学生对应用高级语言开发软件感觉比较困难,此外,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讲解不足。所以应该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讲解难度,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将来不太可能从事开发财务软件工作的情况,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内容,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
3.《计算机审计》课程。该课程定位不明确,而且实验的教学时数只设定为课时的1/4,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清楚计算机审计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计算机审计知识也困难重重。所以,应该对《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进。此外,对于着重讲解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与技术还是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知识,笔者认为二者应该兼顾。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应该教学生掌握在计算机环境下,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模式下,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模式与方法。教会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如何借助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如何对信息系统本身实施审计。教学生掌握如何基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管理。
(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应转变到重点教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企业的管理等方面,而不要过分强调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可以设定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如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的生成机理等;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所基于的技术基础,如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学生掌握网络会计打好基础;第三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讲清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第四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问题,主要讲解人工与计算机的安全与控制技术;第五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六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立。也就是说偏重于讲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功能以及特点,而不是重点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带学生到企业亲自观察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要减少学生上机开发程序的教学时数,因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亲自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机会很少,一般这样的工作是由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的,所以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机房实验学习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必要,通过一个案例讲授这部分内容就足够了。
(三)修订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途径。取消《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讲解,从表2可以看到,单独设置《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讲解清楚会计软件的诸多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学目标实现效果稍差。所以取消该门课程的讲解,将《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课时转给其他专业课程的讲解。例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加入计算机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师在讲解各种核算时,可以演示在财务软件中如何处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一定的途径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网络视频授课的方式,教师事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录制,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当前的学生自学几款会计软件比较容易,可以把原来在课程中占用实验时间教学生学习会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改到课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加入会计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应用讲解,在审计课程中加入如何应用审计软件辅助完成审计业务的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仍然保留,但是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主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在企业ERP系统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数据,为计算机审计打好基础。此外还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安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具体改进建议见表3。
对《计算机审计》课程,主要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与技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本文认为,提高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会计学专业必须开展的工作,提高学校各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实施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改进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Z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英语;多媒体;英语教学
当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大力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使先进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优化教学结构及教学进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面对传统教育下枯燥无味的单纯英语语言教学,太多的学生提不起爱好,造成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二、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也大有收获。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内容,适时地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在热身/复习环节,通过猜谜语和看动物的图片来复习单词 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等描述性的形容词,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趣味操练部分,采用小记者、小模特、小组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活化操练的形式,避免无味地单一操练。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要根据所教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
(二)“善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呈现真实的场景,引生入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妙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而单一的教学,将巨大的网络的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让教学内容得到拓展,而且能挖掘出许多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让他们感觉到不出门却能在全英语氛围下的学习环境,体会到中西方国家的语言情景和文化差异。适时地,恰时地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正确
教师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信息的获得、筛选与运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新生的事物固然有它的优点,但也不能淡化传统教学的重要作用,而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能够把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不只是偶尔在优质课评比或公开课中使用,更不能因为效果好就多多宜善。
(二)综合素质要提高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又要有懂得现代信息技术与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和现行的特点,设计出具有多媒体特色,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课件。
(三)应用方法要得当
计算机具有信息量大、传递快等诸多优点。但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起负作用。教师应能够把握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机,将其与传统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相结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以英语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能够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来实施现代化教育手段。
四、借助网络平台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要为探究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使之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问题的解决。
五、运用网络技术反馈教学评价
关键词 农林院校;信息化教学;服装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69-02
Abstract With more and mor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re is necessitate to apply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garment bing with pratical case of School of Light-textile Engineering and Ar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teaching,then cultivate professional fashion personnel for social ne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information teaching;garment major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较之传统教学方式传授信息量小、手段落后、直观性差的不足,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具有很多优点。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一系列服装信息化产品相应而生。应用服装信息化系列产品,需要大量掌握信息技术的高技能、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围绕服装企业需要,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服装专业人才[1-2]。笔者以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服装专业为例,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培养出高素质的服装人才提供建议。
1 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培养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许多知名服装企业已在服装设计、品牌管理、CAD打板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3-4],更需要服装专业教育加快信息化教学建设步伐,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建议多开、增开服装专业信息化技术课程。
2 教学过程中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手段
2.1 利用Flash软件制作服装结构设计动画课件
在开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时候,积极将多种信息化工具纳入其中,比如采用Flash软件制作服装结构设计课件,使得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达到交互状态,从而实现服装结构设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通过对于当前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以传统教学模式来开展课程的居多,多数情况下以PPT的形式来展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制作的画面效果更加清晰,可以一目了然地向学生展示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其劣势在于以这样展示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难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实际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服装结构设计动画课件不仅能辅助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行远程网络教学。教师在采用制作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课件过程中,应注重图文并茂,合理设计视频的色彩效果和动画效果,应用动画效果直观地解释结构原理,解释平面制图与立体成型的因果关系以及人体与服装相互作用的关系。动态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2.2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服装工艺教学视频
在大部分传统的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学生拥挤地围著教师看操作,结果的学生就无法看到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导致跟不上,教师需要反复地操作练习给不同的学生看。引进摄像技术后,教师操作的手势和讲解可以通过摄像头提前录制,通过相应的宽带网络技术将这些操作过程上传,进行远程在线教学。通过应用视频多媒体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某一技能动作的全过程,学习正确的技能动作,并与不正确的技能动作进行对照,对难理解的制作手势进行反复演示,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与教师当场示范相结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构建服装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延伸教学空间和时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教师根据从业人员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服装多门课程融合,达到课堂演示、师生交互[1,5-7]、模拟仿真、远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目的。教师制作适合服装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建设多媒体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通过前面的信息化建设,上传资料,建立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与远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信息化教学平台着重应用电子课件、多媒体、动画教学、微课程等主要载体,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1-3],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完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8-10]。
4 结语
通过教学研讨,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与服装信息化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采用适当的软件制作技术,制作相关课程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服装工科类结构与工艺教学更加规范,增加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可大大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通过信息化建设,延伸了专业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服装专业人才,扩大毕业生就业面[11-12]。
5 参考文献
[1] 马丽群.大连服装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20-121.
[2] 李慧.以CAXC认证为导向的服装CAD/CAM专业方向的实践课程设置[J].纺织服装教育,2015(4):318-320.
[3] 王燕玲.多媒体环境下的服装工艺课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9):72-73.
[4] 成怡.浅谈多媒体辅助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0(30):69-70.
[5] 李紫薇.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1,30(8):125-126.
[6] 杨允出,张鸿志.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3(6):56-59.
[7] 黄常艳.服装教学信息化建设初探[J].学园:教育科研,2010(14):174-175.
[8] 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26-30.
[9] 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10]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党的十报告中“信息化”一词出现12次之多,并把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作为评判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的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论述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大势所趋,行之必然。作为高职院校,更应把信息化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质量[3]。该文围绕高职院校纺织类核心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1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织物结构与设计》是纺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成以企业实境型产品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如表1)。
表1中的三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的项目结构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特征,实施的工作任务包括企业来样分析、织物仿样设计、实践创新设计及织物打样。来样分析是以企业的真实产品为工作任务,分析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经纬纱色纱排列、织物组织等技术规格;仿样设计是按照来样分析结果进行样品模拟设计,力求设计出与企业来样相似度高的产品;创新设计是以仿样设计为基础,进行色纱、组织等的改进、创新,设计完成一个全新的作品;织物打样是根据仿样或创新设计的产品的要求在打样机上织制手织样。工作任务从模仿到创新,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全面积累、技能水平的阶段性提高。
2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依据表1的工作任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设计网络平台、开发助学软件等。
网络平台的设计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料、授课录像、教学内容、在线学习、参考文献、拓展资源、互动交流等。学生们在课前可以登录该平台,预习课堂任务;课中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交流;课后还可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知识拓展。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主的特色。
助学软件主要包括多媒体、视频动画、CAD教学软件、图案设计工具等,学生可利用助学软件为载体,更好地完成课前的任务准备及课中与课后的交流与拓展工作。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将自己完成的作品递交到网络学习平台上,首先进行同学互评,再由教师测评,最后由聘请的企业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在线逐一点评,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形成了学生自评、同题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工程师参评的多元在线评价体系。
依据表1中不同阶段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了各个任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3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
3.1 课前学习
课前学生登录网络平台,了解项目任务,在线完成任务领取,观看相关视频与资料,然后对来样进行分析,通过图案设计工具绘制分析来样的组织构成,递交到网络平台。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3.2 课堂实施
以来样为真实工作任务,分别进行仿样设计和创新设计。仿样设计时,学生利用织物CAD软件设计不同配色、不同经纬密的布样。创新设计时,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借助课程网络平台选择难度适中的子任务,利用图案设计工具和CAD软件,完成创新设计,并利用打样模拟软件判断创新设计的合理性,以完成自评。然后应用凌波多媒体平台进行同题互评,利用多媒体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教师点评,以完成课内多个层面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3 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登录网络平台,选取企业案例,进行拓展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在线发送至企业工程师。
作为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容易接受交互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特别是智能化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各种因素逐渐被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工业设计的过程已经成为系统设计过程,工业设计的教学已经超出传统的范畴,需要用系统化的眼光来看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软件的开发,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软件的兼容性实现统一。尤其是电子设备,表现的最为明显。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产品使用的都是ios操作系统,只是由于应用的产品不同而有所侧重,各类产品之间可以很好地兼容,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在传统的传品设计中,成熟的企业往往强调产品外观上的一致性,这些外观上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企业的产品形象(PI)。信息化的现代产品设计,其“基因”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认同方式和区分手段,它不仅强调外观上的同一元素,更重要的是强调软件操作系统上的一致性和兼容性。这就是信息化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更是消费者和时代的要求。软件成为串联“产品线”最有力的纽带,而不是再仅仅是外观造型特征上的某些传承。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业设计教学也应当随着时代而改变,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软件的设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出现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软件系统的传承性表现的更加明显。与物理外观不同的是,软禁可以更加方便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只要尊重原有的使用习惯即可。软件的传承性与统一性在产品的纵向和横向都有体现。不仅是同一个时期的不同产品之间软件是类似的、兼容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产品之间也是传承和逐渐发展的。事实上,随着软件在产品使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软件的改进比硬件更加明显和高效。以智能手机为例,在出现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安卓系统已经更新到第五代,比如苹果的操作系统已经升级到第七代。各代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项目导向教学”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涉及造型之外的诸多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不能再孤立的看待某一个产品,而必须以一个关联的、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二是引导学生将操作体系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要知道,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孤立看待一个产品,就不能维系设计的延续性。传统的工业设计也强调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设计必须考虑年龄、文化背景、技能、使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这种“不孤立”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款产品,如果自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依然只在单一的功能上强调“可靠”,而与其他大多数产品不能兼容,照样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以手机为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原来最基本的功能——通信,已经不存在技术门槛,手机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网络终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不夸张地说,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用者可以借助它随时了解、参与网络中的各类活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将手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这样的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造型设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机已经远不是单纯的造型、外观和通信功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功能体系。
二、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内涵的改变,使工业设计教学成为一个综合过程
信息化极大地改变工业设计教学的过程。首先,信息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工业设计教学内容变革的推动力。只要有一个信息终端,我们随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信息化的海洋,完成信息交互、人际交流、硬件操控等各种任务。工业设计并不能完成一款产品所需的所有的设计,但工业设计师却必须学会将产品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要将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计划在内。在进行某种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又要考虑到它的界面和组成架构,还要考虑到与其他产品的兼容性。要引导学生理解,工业设计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家里的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具体的对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孤立地去看一款产品,因为它已经去其他产品成为一个体系。正是由于由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再设计某一款产品时,必须考虑如何方便的使用和控制家中被信息化连接成整体的这些产品,这是工业设计随着时展岁出现的新课题,也是工业设计的新内容。当客厅的电视、书房的电脑与厨房的冰箱都连成一体,当我们在工作单位即可通过网络控制家中的电器,当人们对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就已经不再是单纯、孤立的设计一把椅子或一台电视机的外观那样简单。交互设计与传统的产品外观设计交集并不多,成为工业设计新的研究领域。外延的变化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具有全局观、系统观和以人为本工业设计设计教师。在工业设计内部,分工也变得复杂和明细。比如,很多院校在专业划分时,将交互设计归入工业设计的范畴。传统的工业设计设计教学本身就涉及很多学科,比如人机学、心理学、机械设计等。信息化更增加了这种交叉和重合。由于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其综合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工业设计中界面设计可以认为是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对象;数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和联网,使机器的交互设计越来越重要,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产生了交集。这种交集还广泛地体现在汽车、航天、计算机、电器等的设计与制造当中。可以说,正是信息化这根“线”穿起了各个设计门类,并使其界限越来越模糊。
三、总结
关键词: 电子白板技术 微课技术 网络资源
进入初中学习之后,学生课业不断增多,每天面对繁重的学业和不断逼近的升学压力,另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使得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对于某些成绩一直无法提升的学科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学习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均存在困难。初中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如果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多半不理想。
一、信息化环境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益处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在初中众多学科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其也是公认的“难学科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无法对英语提起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填鸭式教学”,且教学方式单一,只是教师领读单词,在黑板上写出各种语法及单词的用法,而学生默默记录在笔记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到各领域,在教育行业中不断发挥其作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应用到教学中,如微课、电子白板技术等,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强化教学效果[1]。
(二)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很多领域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于处在此种形势下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英语使用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我国众多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些开展了应聘时的英语考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深有感触,英语能力不佳的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底气会稍逊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一些,并且录取率相对较低,因此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技术使得英语课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断强化,以长远的目光看,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环境下常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一)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课堂互动较少,即使有互动也是简单地进行书本中的英语对话,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能力起不到多大作用,而白板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白板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将投影仪、教科书、教师板书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教学网,并且其变化多样,与传统PPT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白板技术不会拘泥于教师的思路,能够大大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另外,英语课文向来是学习中的难点,白板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笔将重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标注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或理解时更清晰明了。
交互式白板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师和白板的互动,以及学生与白板的互动,而不是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电子白板在使用时必须与电脑相连,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电脑传送到电子白板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促使学生与白板进行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与电子白板的互动主要在于,白板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将自我学习认知展示给教师和同学,如此,教师既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又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加深生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2]。
(二)微课技术与网络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时代淘汰,现如今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微课”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教师减少负担,目前在初中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支撑微课技术的基础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个知识点难度较大,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迅速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讲解方式有关系,而微课技术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技术能够将网络中众多资源结合在一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开展不同的讲解模式,并且重点突出,避免很多无用话语的铺垫,多样化的讲解模式使各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微课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功能强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微课技术可以将网络资源中众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微课的功能和内容,并且此种教学模式成本投入较低,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校减少资金负担。
2.减少教师负担
微课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小知识的集中讲解和探讨,英语教学中知识点较固定,而初中时期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众多,教师同一个知识点需要讲解多次,极大地浪费教师的精力,并且长久下去教师会感觉烦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但微课技术可以将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做成集锦,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结语
信息化技术拓宽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改变,而这种改变正逐渐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创新,如今我国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掌握得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相关机构应加强此方面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美琼.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04:153-15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信息化 课程教学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依托会计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通过应用电脑、网络及通信设备技术进行会计信息的传递、存储、获取、应用等处理,以推动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营、控制、运行对于信息的处理过程。会计信息化适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管理理论学的发展对于信息处理的结果,并且能够主动形成财务报告信息的过程。
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培养目标设计不清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目标是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该财务会计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包括:会计电算、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多种能力。财务会计人员应该能够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属于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但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信息化发展课程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只是设计了一些与会计专业发展及其新型网络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割裂了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与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联系,实行“两条线”并行的做法。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计算机应用课程包括:程序设计、会计软件应用等。尽管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都开设课程,但是没有实现把两种课程进行教学体系的融合,导致会计专业培养的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分析、会计软件处理应用能力的欠缺。
(三)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的部分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欠缺,对于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出入。现在能够实用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训的会计信息专业教材较少,很多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都是利用原来的财务电算化教材代替,出现了学生只是能够利用会计操作软件进行简单的财务管理,很多手头训练都转移到了机房,用计算机替代了手工操作,由于缺乏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软件开发的实用性教材,导致会计专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
三、改革高职院校专业信息化课程发展对策
(一)完善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推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伴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要注重将计算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师要利用好课件开展教学,通过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促进会计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利用好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利用,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丰富、直观易懂、声像并茂,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信息化的发展,适度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引入结合实践教学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例部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能力极限、在互动合作中进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信息化发展。
(二)科学构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伴随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当前企业中主流财务管理软件的运行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收发的,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财管管理软件,培养该类型人才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重视掌握对于会计专业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拟定会计专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验教学大纲,依据会计信息化的教学需求进行实验活动的发展认真确定实验教学的课时,实验所用的财务软件类型等,并且能够将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实验整体拆分到具体的实验项目上,提高学生对于会计实验教学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朝着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方向发展。在实验教学教材的选择方面,要注重应用内容广泛的,门类学科多的部分,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教学内容整合到具体实践应用部分的研究上,推动我国高校企业事务及其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中去。
(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机动调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
随着社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发展,会计教育改革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必然改革趋势,会计专业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课改研究体现出会计人才在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型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养要求极其新的发展变化,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及实验教学内容,能够为企业发的发展提供财务信息化的咨询、维护、服务等信息化服务。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重视对于会计专业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前我国会计专业高校生的就业要求,也是符合信息时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更高服务管理理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有所参考帮助,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晓,秦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信息通信,2014
[2]张海琴.中职网络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断面图》是机械制图机件表达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用来表达轴、轮辐、肋板等断面的形状,它是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断面图》的教学内容涉及断面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法以及标注。笔者最终选取断面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进行教学,而不涉及标注。这些知识既有重点,又有难点,学生容易混淆,适合用信息化手段来实施教学。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准备
课前用一道承前启后的作图题让学生绘图:即根据轴的主视图,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键槽。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课前比赛教师只能与学生接触短短40 分钟,教师通过学生答题情况能快速了解学生的学情、知识水平、机械制图基本功。学生通过答题能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优秀资源,让学生进入中国大学MOOC网学习范梅梅老师讲解的《断面图》线上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在学生心中播下断面图的种子。
(二)课堂教学
1.课堂导入先对学生课前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以引入新课断面图,学生对比两种表达方案,得出用基本视图表达键槽,左视图中出现了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究竟应该对应哪段轴,很难立即看出,且在键槽位置出现了虚线,键槽深度表达不清且不便标注。而用剖视图表达,键槽处是实线已经表达清楚,同学们觉得这是完美答案。此时老师追问剖视图中最大圆有必要表达吗?是否重复?有更简便的表达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该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断面图》,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概念讲解什么是断面图?是教师直接讲授还是学生自我探究?此处可让学生先读教材,在教材中划出概念,找出关键词并齐读。为什么要在公开课上让学生齐读概念呢?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并重视教材的习惯,发挥教材该有的作用。了解概念后,教师分别给出剖视图和断面图,学生观察说出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图形对比,进一步掌握断面图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3.绘键槽,定画法教师讲解移出断面图的规定画法,学生认真听讲并总结为移出断面、轮廓粗线,仅画断面;接着学生对照模型绘制键槽处的断面图。学生会存在作图不规范,教师需在黑板上详细演示作图过程,以利于学生规范作图。比如圆的中心线,此处要与剖切位置线对齐;画圆,要量取键槽所在处的轴径;画槽,用手掌当剖切平面,根据投射方来确定键槽朝向;演示如何量取槽宽和槽深;示范剖面线的画法等等。4.绘通孔,用剖视掌握断面图的规定画法,接着学习断面图的特殊画法,此处先让同学自行绘制销孔的断面图,教师预设学生会得出两种答案,一种孔口未封闭,一种孔口封闭。教师用雨课堂投屏两种答案请同学讲述理由,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5.学微课,知特殊通过销孔绘制引出断面图的三种规定画法,是该节课的难点。教师将其制作成微课,循环两次播放,使学生们掌握特殊画法。网上关于机械制图的资料非常多,特别是断面图规定画法的资源,图片色彩分明,语言讲解精炼。可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视频变成微课,可反复播放。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多次观看掌握特殊画法,用信息化手段突破该节课的难点。6.课中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用雨课堂发起在线测试,测试内容为典型的、难度递进的选择题;教师投屏学生答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亦能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着设置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火眼金睛,小组齐挑错,找出图中几处错误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7.编口诀,助记忆最后,梳理该节课知识,师生共同将断面图的画法编成口诀方便记忆:移出断面,轮廓粗线;仅画断面,两种除外;回转孔坑,视图相封;分离结构,相连不错。
二、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的选择
该节课选用的信息化平台是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主要信息化手段是PPT,雨课堂恰好是插在PPT中的一个小插件,用雨课堂课堂测试、投屏答案不需退出PPT,方便教师操作。而其他学习平台,则需退出PPT,打开相应平台,再试题,这样会让教师手忙脚乱,从而耽搁学生时间,信息化的高效性无从体现。
(二)教师是否示范作图
教师示范作图,要准备的工具很多,三角板、圆规,不方便携带。但通过示范作图,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规范、严谨的学习态度,又能在比赛时展现机械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何乐而不为?因此在机械制图公开课上,教师需要适时画图,“展现”专业水平,体现基本功,让评委眼前一亮。
(三)教师要不要自己做微课
微课推行已经很久,网上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网职教MOOC委员会制作的机械制图课程,它的画面色彩协调,语言准确精练,网上若有相应资源,教师不需自己再做微课,可直接录制需要的部分上课使用,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其他研究和专业理论学习上。
(四)课堂习题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
所有的课堂习题都应给出正确答案(如图1 ),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有些学生却对答案模棱两可。虽然老师会用语言描述正确答案,但没有图片来得直观。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考虑周到,在PPT中给出正确画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课堂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薇,赵国伟,张艳琴.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
输则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如果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是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
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就连教育也渐渐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资源的全面利用、数字的个性化和学习的自主化来促进教育改革。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还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素质教育都注重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它有促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作用。因此,以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制订出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主要包括“教”,即老师的教学现状和“学”,即学生的学习现状两部分,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1.学生的学习现状:①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较少主动回答问题或提问;②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强,学生习惯于直接消化老师教授的东西,而自己不去进行思考;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老师的教学现状:①老师目标定位不准确,只是粗放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②教学目标设计片面化,忽略了学生的协调发展;③课堂角色转变不明显,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思想的引导者,片面地追求考试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
1.有利于营造高效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有利于设定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2.能够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信息,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3.能够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信息化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现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
1.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力工具。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创设情境信息化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知识。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授内容的多样性,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而不是泛泛而谈。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观看教学录像、主题辩论等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教授。
3.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课中,教师在情景导入时采用的是动画片“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在练习这一环节,教师运用字母乐园,把题目放在每一情境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4.从教学需要出发,科学地制作课件,运用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的美观,还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例如,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很多都会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5.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策略,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如,教师优美的板书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合理、适用,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优势结合、资源互补的道路。
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是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在目前的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信息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的把握,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好处,值得我们深化探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何耀辉.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周刊,2010.
[2]方魏红,李俊强.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
[3]陈学华,江宜阳.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文化特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