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责任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评估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责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履行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的共同挑战和追求。特别是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标志着社会责任管理新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政府、消费者、非政府组织、媒体、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的结果,又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的过程;既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业绩的重要依据,又是企业深入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全球社会责任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传播社会责任理念、提升社会管理、改善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
2009年起,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民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安监总局八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工经联每年召开一届“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率先搭建起中国工业领域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平台。这是国内首个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平台,旨在为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提供社会责任工作展示和交流平台。
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召开“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在此次会上,共有43家企业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推动更多企业编制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前两次评估的基础上,组织此次评估工作,形成((2011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报告》。
1.2评估目的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评估的目的在于:
・提高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社会责任报告水平;
・发挥国内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集中平台作用,增强其为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提供社会责任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的有效性;
・推进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促使企业建立报告定期机制;
・促进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推进社会贯任管理;
・透过报告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现状,使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和监督中国工业企业及协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1.3评估方法及技术路线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GSRI-CHINA2.0),制定《2011报告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框架表》,经过评估准备、实施、专题研讨和分析、综合评估报告撰写、综合评估报告等五个阶段,对集中的43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
2.基本情况
2.1报告企业情况
2.1.1企业性质
本次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参加综合评估的企业共有43家。根据企业性质分,中央企业(含分、子公司)12家,占27.9%{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家,占48.8%;民营及外资企业10家,占23.3%。与2010年相比,2011参加报告评估的单位增加了15家,其中民营及外资企业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今年的10家。
2.1.2企业规模
根据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名单,在本次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参加综合评估的43家企业中,有25家进入了中国500强,占58.1%,比去年增加了3家;参加报告集中的未进入中国500强企业18家,占41.9%,比去年增加了13家。这表明大型企业是参加报告集中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到报告集中的行列。
2.1.3行业分布
本次参加集中的43家企业,涉及煤炭、电力生产和供应、钢铁、有色、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10多个行业。其中钢铁、有色行业的企业最多,有8家,占18.6%;其次为医药、医疗器械制造和煤炭企业,各5家,占11.6%。与2010年相比,参与报告集中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增加了木材加工、建筑、咨询等行业。
2.2报告基本情况
2.2.1名称构成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有39份报告的名称为“社会责任报告”,占报告总数比重的90.7%;其余4份报告的名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报告总数9.3%。这表明今年集中的报告名称与去年一样,仍然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
2.2.2编制依据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普遍参照了一种或多种国内外社会责任报告指南或规范。具体见下表:
分析表2-1显示,参照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编制的报告数量最多,占46.5%;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编制的报告次之,占44.2%。从明显居于前两位的情况看,中国工经联《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是参加本次评估的报告中普遍采用的编制依据。中国工业企业在注重运用《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同时,也重视国际报告规范的运用。
2.2.3篇幅分布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篇幅在11-30页的有3份,占7.0%;31-50页的有12份,占27.9%;51-60页的有9份,占20.9%;61页及以上的有19份,占44.2%。这表明,今年提交参加评估的报告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量较大,内容比较充实。
2.2.4次数
本次评估的报告中,首次报告的企业有12家,占27.9%;2次及以上的企业有31家,占72.1%。这表明多数企业具有报告编制和的经验,越来越重视报告的编制与,编制与社会责任报告呈常态化趋势。
3.报告质量的六维评估
3.1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性包括编制说明、高管声明、公司简介、责任管理、责任实践、责任展望、报告附录等七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42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整性较好,绝大多数报告覆盖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3.1.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包括周期、时间范围、范围界限、参考依据说明等四方面。编制说明四个方面内容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覆盖率为79.2%。其中时间范围覆盖率最高,为85.7%;范围界限覆盖率最低,为73.8%。这说明参评报告在编制说明方面普遍比较规范,普遍能够披露报告的基本参数信息。
3.1.2高管声明
高管声明包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承诺、主要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等4个指标。高管声明中指标平均覆盖率为81.5%,但各具体指标覆盖率的差异较大。其中主要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5.2%;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的指标覆盖 率次之为92.9%;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仅为52.4%。这表明参评报告基本上有高管声明部分,在高管声明中对社会责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企业开展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绩效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于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计划披露相对较少。
3.1.3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包括公司名称、主营业务、总部所在地、所服务的市场、公司性质等5个指标。
公司简介指标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92.4%。其中公司名称、主营业务的指标覆盖率为100%;公司性质的覆盖率最低,为76.2%。这表明参评报告对公司名称、主营业务、总部所在地等基本信息的披露非常重视。
3.1.4责任管理
责任管理包括公司战略、治理架构、公司治理机制、社会责任组织管理、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社会责任监督、社会责任考核、社会责任组织实施和运行程序等10个指标。责任管理指标平均覆盖率仅为54.8%,并且呈现出差异较大。其中公司战略、治理机构等指标覆盖率均在80%以上;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监督、社会责任考核的指标覆盖率均在35%以下。这表明大部分报告注重披露在公司治理方面信息,对于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等方面信息的披露相对较少。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备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较为滞后;尤其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缺少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机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
3.1.3责任实践
责任实践包括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及社区参与和发展等8个方面。责任实践方面指标覆盖率总体上非常高,平均覆盖率为92.9%。其中科学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100%;公平运营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76.2%。这表明参评企业报告对责任实践的披露非常全面,与《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八方面的主要责任要求也非常吻合。可见《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对中国工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和报告编制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3.1.6责任展望
责任展望包括描述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工作目标和描述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工作计划。在责任展望方面两个指标的覆盖率分别为71.4%、83.3%。这表明参加评估的报告,大部分披露社会责任展望方面的信息,能够对企业下一阶段社会责任的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进行介绍。
3.1.7报告附录
报告附录包括报告评价、指标索引和报告反馈3个指标。42份报告在报告附录方面的指标覆盖率较低,平均指标覆盖率仅为38.1%。其中报告反馈的指标覆盖率为52.4%;指标索引、报告评价的指标覆盖率都在35%以下。这表明多数报告在信息反馈、指标索引、相关方评价等方面披露的信息还不够丰富,不利于读者快速地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向企业反馈阅读信息,以及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
3.2内容实质性
内容实质性包括科学发展、公平运营、环保节约、安全生产、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合作共赢、和谐劳动关系、社区参与和发展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从统计结果来看,多数报告覆盖了八个方面的指标,其中科学发展、环保节约、安全生产、合作共赢、社区参与和发展的指标覆盖率较高。
3.2.1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企业向利益相关方支付的资金,捐赠和其他社会投资、企业活动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财务负担、企业研发投入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企业获得专利数量及年增长率、政府给予企业科技创新的重大财政支持等10个指标。
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高,平均覆盖率为69.3%,仅次于社区参与和发展,本部分指标平均覆盖率比去年高出8.2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和向利益相关方支付的资金、推进新型工业化、责任投资项目的数量与金额等指标覆盖率非常高,都在95%以上;研发投入及占营业额的比例指标覆盖率为81.0%,较去年高出3.2个百分点;因自然灾害引起财务负担的指标覆盖率最低,为4.8%,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四川九洲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披露了该项指标。这表明报告在科学发展方面的信息披露非常全面、丰富。企业积极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益。
3.2.2公平运营
公平运营包括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次数、参加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人次和覆盖率、违反竞争法规受到处罚的次数、侵犯产权受到处罚的次数、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的次数和投入等5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低,平均覆盖率为16.2%,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的次数和投入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35.7%,组织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次数、参加反对商业贿赂培训的人次和覆盖率等方面的指标覆盖率都在30%以下;违反竞争法规受到处罚次数的指标覆盖率较低,为9.5%;没有报告披露侵犯产权受到处罚的次数的信息。
5.2.5环保节约
环保节约包括按重量和体积计的原材料总量、采取节约措施和提高利用率所节省的原材料、环保总支出和总投资等16个指标。环保节约指标平均覆盖率为39.6%,具体到各项指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利用效率所节约的能源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2.9%;采取节约措施和提高利用率所节省的原材料、废气排放量等指标覆盖率均在60%以上;直接能源消耗、循环用水和再生水的百分比以及总量、废水排放量以及重大溢漏的数量与体积、环保总支出和总投资等指标覆盖率均在50.0%以上。这表明多数报告对于企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实践绩效(如改进生产工艺、添置节能设备、开展各种宣传等)进行了详细的信息披露。
3.2.4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包括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数量、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培训人次和覆盖率等8个指标。该部分指标整体覆盖率不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39.6%,并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次数与死亡率指标覆盖率最高,为61.9%;安全生产培训人次和覆盖率指标相对较高,为54.8%;重大设备事故次数的指标覆盖率为23.8%;没有报告披露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受到处罚的信息。
3.2.5顾客与消费者权益
顾客与消费者权益包括产品的国家抽查合格率和送检合格率、产品满意度调查或测评结果等6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总体较低,平均覆盖率为24.2%,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产品满意度调查和测评结果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57.1%。这表明多数报告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进行详细的披露。
3.2.6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包括合同履约率、采购合同中有关社会责任要求的条款数量、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导或培训的次数等3个指标。该部分指标覆盖率不高,指标平均覆 盖率为33.3%。其中采购合同中有关社会责任要求的条款数量和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标或培训次数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高,为40.5%,合同履约率的指标覆盖率较低,为19.0%。与2010年相比,对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社会责任指标或培训次数的指标覆盖率有很大提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推进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
3.2.7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包括员工总数及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水平构成、劳动合同签订率等19个指标。该部分指标整体覆盖率比较高,但每个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员工福利待遇分项统计的指标覆盖率最高,为90.5%,按类别统计的员工年均培训小时数的指标覆盖率为76.2%,员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种类及覆盖率的指标覆盖率为66.7%。这说明多数企业重视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重视员工发展,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努力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
3.2.8社区参与和发展
社区参与和发展包括参加相关社会团体、担任的相关职务等7个指标。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指标覆盖率整体较高,指标平均覆盖率为75.6%,与2010年基本一致。其中参与扶贫、教育、卫生、文化建设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指标覆盖率最高,为100%,较去年高出3.7个百分点;社区服务投入指标覆盖率次之为97.6%,较去年高出1.3个百分点;参与防灾救灾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指标覆盖率90.5%;员工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人次和工作时数的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42.9%。这说明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重视社区参与和发展,能够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为社区提供服务,促进社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3.3绩效可比性
绩效可比性涉及纵向可比、行业内可比和跨行业可比三个维度,包括跨年度绩效对比、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采用了行业或国家标准、采用了报告的跨行业规范(编制报告的一般性规范)等4个指标。绩效可比性指标平均覆盖率较高,具体指标间差异较大。其中反映纵向可比的跨年度的绩效对比覆盖率最高为97.6%,较去年高5.0个百分点;其次为反映横向对比的采用行业或国家标准覆盖率为88.1%。这表明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重视跨年度绩效的对比、采用行业或国家标准等方面信息的披露。
3.4内容可信性
报告可信性主要包括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3个指标。内容可信性的指标覆盖率不高而且差异较大。其中数据来源声明的覆盖率相对最高,为59.5%;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指标覆盖率次之为26.2%;相关方评论指标覆盖率为21.470,较去年增加6.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参评报告在保障内容可信方面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相关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或审验。
3.5报告可读性
报告可读性的评估从信息清晰定位、信息清晰表达、信息饱和度、色彩搭配、版式设计等五个维度进行,具体包括信息导航工具、信息表现形式、报告篇幅、报告的色彩搭配和报告的页面布局等5个指标。报告可读性指标覆盖率比较高,平均指标覆盖率为64.3%。其中,篇幅适中指标覆盖率为83.3%,表达形式丰富、页面布局合适等指标的覆盖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73.8%和64.3%;信息导航工具指标覆盖率相对较低,为47.6%。这表明多数报告能够以比较友好易读的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便了利益相关方从报告中获取所关注的社会责任信息,但是对于一些利益相关方阅读的细节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报告创新性
报告创新性的评估主要从理念、形式和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共计有8个指标。
3.6.1报告理念创新
报告理念创新包括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行业特色、自成体系、便于传播等4个指标。报告创新理念的指标覆盖率较高,平均覆盖率为58.9%。其中报告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标覆盖率为90.5%;报告理念能够自成体系指标覆盖率为76.2%;报告体现行业特色、报告理念便于传播等指标的覆盖率均在50%以下。这表明多数报告编制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自成体系,但是在体现行业特色和便于传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6.2报告形式创新
报告形式创新包括展示理念、便于传播等2个指标。报告形式创新的指标覆盖率差距较大。其中报告形式能够展示理念指标覆盖率为83.3%,报告形式便于传播的指标覆盖率仅为19.0%。这说明报告形式创新能够很好地展示社会责任理念,但传播性仍需增强。
3.6.3报告结构创新
报告结构创新包括展示理念、体现行业特色等2个指标。报告结构创新指标覆盖率不高,而且差异较大。其中50.0%的报告形式能够展示理念,19.0%的报告体现行业特色。说明部分报告结构创新方面能够展示报告理念,但体现行业特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主要发现和建议
4.1主要发现
发现一:影响扩大
本次参加集中报告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明显增加,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企业的性质和类型更加趋于多样化。
1.涉及的行业明显增加。今年参与报告集中的行业共有15个,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2.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今年集中报告的主体覆盖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涉及14个省(区、市),山东省和四川省的企业今年首次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
5.企业的性质和类型更加趋于多样化。今年首次有外资企业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集中报告的行列。
发现二:质量较高
报告总体结构普遍比较完整,内容丰富、贴近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编制普遍比较规范,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整体上体现出较高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1.结构完整。参加集中的大部分报告包括编制说明、高管声明、公司简介、责任管理、责任实践、责任展望和报告附录等报告基本组成部分,体现出较好的完整性。
2.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从报告篇幅看,本次集中的报告中,50页以上的占65%,30页以下的报告仅占7%;从报告内容看,报告披露的信息比较全面和丰富,但是量化指标的披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编制比较规范。报告编制比较规范,大部分报告能够参考国内外一种或多种社会责任指南或规范作为编制依据,但是有少量报告未参照任何规范编制,对国际报告规范的运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4.披露的绩效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大部分报告能够与企业往年绩效进行对标,并且具有较好的行业可比性,但是跨行业可比性还有待加强。
5.报告披露的信息具有较好的可信度。部分报告披露了多种用于保证信息可信度的方式,但是报告总体上应进一步加大披露用于保证信息可信度的方式和措施。
发现三:肾扣《指南》
本次集中的报告普遍重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 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的指导作用,注重将《指南》的核心精神和主要内容融入到报告中。
1.将《指南》作为编制依据。本次集中的43份报告,有20份报告参照《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第二版)》编制,占报告总数的46.5%,是采用最多的报告编制依据。
2.报告框架与《指南》要求一致。部分报告参照《指南》中“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框架”确定报告的结构、编制报告的内容。
3.将《指南》主要内容融入报告。本次集中的报告普遍披露了《指南》要求工业企业履行的主要社会责任以及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方面的内容。
发现四:积极实践
参加报告集中的企业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体系,逐步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营,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实践。
1.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本次集中的报告中有90%以上的报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表明工业企业普遍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体系。部分报告披露了企业在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组织实施和运行程序等方面的进展。
3.逐步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营。报告普遍反映了企业结合自身运营的需要,将社会责任要求与企业运营逐步融合,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实践,不断取得更好的绩效。
发现五:事后编制
本次集中的报告基本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企业上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难以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推动企业全面提升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和水平的强大作用。
报告普遍采用事后编制模式。大多数参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是注重以总结的方式披露企业年度生产经营工作所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无法系统梳理出企业创造综合价值的主要领域、优先方向和核心战略,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战略价值被普遍忽视。
4.2改进建议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企业应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第二,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应加强对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责任监督和考核方面的信息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内容实质性方面,增加在公平运营方面的信息披露,深入分析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履责措施和绩效,增加报告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应加强披露信息的横向对比性,尤其是跨行业标准的对比;增加对企业上一年度的履责绩效承诺进行有效回应的披露,增强报告的绩效可比性。在报告可读性方面,增加对信息导航工具的使用,使得报告内容更加清晰。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应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挖掘报告创新的潜力,也要突出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色,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使利益相关方沟通规范化、程序化;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其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并在报告中进行披露,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自从1953年鲍恩提出“企业应该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后,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接受这个概念。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如何实施及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看法。
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普林斯顿认为企业社会绩效是对CSR的一个既精确又能够数量化的操作性定义。时隔不久,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绩效三维模型。他认为企业社会绩效的概念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回应和社会议题这三个维度。
在80年代,沃蒂克和科克伦对卡罗尔模型进行了拓展,主要的贡献就是把“责任一响应一社会问题”三维结构拓展为“原则一过程一政策”的模型。沃蒂克和科克伦认为:“企业社会绩效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企业的社会响应过程和社会问题有关政策三者的交互作用。”
20世纪90年代,伍德认为,沃蒂克和科克伦对企业社会绩效的定义代表了研究者们对企业和社会的进一步认识,但她仍然指出一些问题,为此伍德重新定义了企业社会绩效:“企业社会绩效是一个商业组织的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响应过程、与企业社会关系有关的政策、计划和可观察到的结果的总和。”
本世纪初,库珀提出,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一对形影相随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为其影响到他人、社会和环境的所有行为负有责任,由此产生的包含外部性维度的绩效就是企业社会绩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绩效即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是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可以被衡量的各种行为结果和外在影响的总和。
二、为什么要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缋效
(一)实证检验的需要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界定的规范研究;另一方面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实证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规范研究逐渐让位于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一个研究重点。而要探讨这二者关系,前提条件是要对上述两种绩效进行衡量。
(二)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改进企业绩效的需要
企业要对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在经营决策中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唐纳德森和邓菲认为,倘若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对其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利益要求不作慎重考虑且尽量满足的话,那么这种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
随着利益相关方理论的逐渐成熟,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衡量便是由利益相关方做出的。而利益相关方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使企业明确关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鉴别对社会责任绩效负责的人员,促进绩效的改进。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动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好的企业更有竞争力。那么通过衡量本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可以明确企业相对于同行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企业总体战略,赢得市场和利润,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三、如何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A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国外理论界对企业社会绩效衡量的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两个方面,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声誉指数法和内容分析法;80年代开始,利益相关方理论盛行,西方理论界针对企业社会绩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衡量模型。综合来看,这些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声誉指数法
对企业社会责任最简单的衡量方法是研究者把自己或权威机构对公司所享有的社会声誉的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其社会责任绩效的标准。早期的研究者采用了这一思路,即所谓的“声誉指数法”。例如莫斯科韦茨在1972年选出了14家他认为社会责任绩效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己评定的标准建立了一套声誉指标体系,把企业分成了“优异的”、“值得鼓励的”和“最差的”三类。但他没有说明具体的指标评定依据,指标的主观性很强,可信度及应用性较弱。这也是“声誉指数”法的缺陷所在。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公开的各类文件,特别是公司年度报告来制订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标准。典型的有Abbott和Monsen根据Ernst和Ernst所编制的《财富》500强年报摘要的内容,按照其是否体现出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情况来构建的“社会参与度披露(SID)指标”,该指标从环境、机会平等、人力资源、社区活动、产品及其它六大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进行量化。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是易获性、公开性、有效性、可检验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披露的真实性较低,而且该方法对于那些不能定量化的社会责任的评价显得无能为力。
(三)利益相关方法
利益相关方理论的发展使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有了更具体、细化的载体,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企业社会绩效即是对相关利益方的责任管理。同时,各种利益相关方评价模型相继被提出,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
1 KLD指数
它是体现利益相关方理论带给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内容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于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的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SRI)管理公司KLD公司建立。KLD指数从环境、社区关系、雇用关系、机会平等、消费者关系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后来成为西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测评工具。
具体的测评方法是:(1)先用定性筛选法淘汰从事军备、酒精、烟草等违背社会责任的企业;(2)设置8个与企业社会绩效相关的变量来衡量企业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这些变量分别是产品安全、社区关系、环境保护、妇女及少数民族问题、员工关系、飞核能、军事消减和南非问题等;(3)根据量表项目对目标企业按五个等级(-2到+2)进行评分。
KLD指数突出的优点有:(1)允许研究者跨越时间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连续评价,可以较好地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变化。(2)企业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没有加权,仍需依靠个人倾向性做判断。
2 外部利益相关方模式
外部利益相关方模式由索尼菲尔德提出,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应是企业为完善自己的管理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管理,而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其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他在1982年通过对美国林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从社会责任和社会回应两方面对六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评价。其中,社会回应的7个维度是:(1)局外人的可接近性;(2)对公共事务的有准备性;(3)在公共活动中的可靠性、一贯性;(4)企业对外言论的可信性;(5)在外部批评者眼中的合法性;(6)对外界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7)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清晰度。
该模式的优点有:(1)通过外部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
的社会责任,给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导,利于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2)采用定量统计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缺点是忽略了内部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如员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七个维度无权重区别。
3 内部利益相关方模式
奥泼乐,卡罗尔和哈特菲尔德在1985年对福布斯杂志企业名录中所列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研究中,企业社会绩效的衡量标准就是奥泼乐等人开发的企业社会责任取向量表。
该量表是以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从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四种责任分设不同的测评指标,让企业高管对其重要性打分,同时评定自己企业的履行情况。在该研究中,奥泼乐等人是以四大类共117项指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进行衡量。1990年,奥泼乐把该量表的测评项目和评分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开发,使其更具体化。最后形成的量表包含15套四选一的题目。
该量表的优点是: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性,指标体系全面具体。缺陷是:评价结论来自企业高管的主观判断,而且他测量的更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向,而不是实际行为和结果。
4 RADP模式
RADP衡量模式的提出者是克拉克森。通过实证研究,他认为应从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公众利益相关方等方面评价企业社会绩效。在此基础上,克拉克森借鉴了沃蒂克和科克伦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四个术语(“对抗型”、“防御型”、“适应型”和“预见型”),建立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RDAP模式。
RDAP模式的优点在于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评价,能体现利益相关方的实际要求;量表内容详尽,评分标准具体,可作为有效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工具。其缺点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同一级别的难以精确的相互比较;评价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且不利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四)其它衡量方法
除以上衡量方法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财富指数、《商业伦理》评选的“企业公民100佳”、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等等。
1 财富指数其实就是《财富》杂志每年在年度“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报告中所公布的“企业声望调查”的结果。该指数是综合考虑企业本身财务分析、资深企业经营者、外部董事等的评价来评估衡量企业声誉。它对企业在八方面进行定量评估:管理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创新性,长期投资价值,财政制度的健全程度,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和保留,对社区和环境负责,企业资产的广泛使用。评分标准为1到10分,挑选出各产业前十名企业,再结合这些等级,产生一般企业声誉指数。格里芬与马洪指出,财富指数对企业社区和环境社会责任评估是研究中应用最普遍的工具之一。
该指数的优点有:(1)采用了大样本数据;(2)不同公司间具有可比性;(3)数据的有效性及可检验性。缺点是:财务绩效的指标较多且高度相关;社会责任的指标较少;测评结果体现的是企业的声望而不是社会责任。伍德和琼斯就怀疑说:“一个公司可以在‘声誉’方面获得很高的总分数,但在公司社会责任某个方面的绩效却很差劲。”
2 《商业伦理》每年都出版“企业公民100佳”报告专集。它评选的标准有:(1)有雇员急切想做而不是被迫的社区服务计划;(2)在社区服务上采取得力的措施;(3)鼓励雇员表现自己的个性;(4)探求创新性的办法,以缓解雇员生活上的压力;(4)采用团队工作法开发产品并为顾客提供服务;(5)表现出自己在致力追求优良的企业社会绩效。维厄斯库和莫菲在他们的实证研究中就将“企业公民100佳”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指标。
3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由道・琼斯指数、STOXX有限公司和可持续资产管理集团三方联合推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被用来对道・琼斯指数所覆盖的24个国家58个工业组织中前10%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先的公司进行评估。该指标体系中指标分为两类:通用标准和与特定产业相关的标准,权重各占50%。评估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部分,涵盖了问卷调查、媒体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分析。
该指标体系的优点:(1)既包括通用指标,也涉及具体的行业指标,这使得不同的行业更可比性;(2)编制机构独立,有助于保证指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3)外部审计的方式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研究质量。缺陷是很多基础性指标涉及不多,多数指标与企业的应尽责任、愿尽责任有关。且指标体系中以定性指标居多。
4 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于2001年7月由全球指数制定和管理的领导者一富时集团,是从原有的伦敦金融时报指数(FTSE)中创立的另一系列的可持续性投资指数。要列入FTSE4Good指数系列,必须是富时集团的综合指数成员或富时集团的已开发国家指数的成员。该指标体系主要涉及六方面:环境、利益相关方、人权、供应链中的劳工、反贿赂和气候变化。同时还通过核心指标和期望指标区分指标的重要性。
其优点是最初作为投资者责任投资的衡量基准的指数对使用它的利益相关方也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例如对企业来说,他们把FTSE4Good社会责任指数作为进行负责人经营管理的框架;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说,他们把它作为挑选潜在合作者和出资人的尺度。缺陷是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类似,该指标体系中以定性指标居多。
B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在企业社会绩效衡量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与企业社会绩效衡量有些关联的研究有:刘文鹏提出的非财务性业绩评价系统;赵雯从企业是生产组织并且是生产关系的载体出发,认为企业评价应以满足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团的要求与期望;这些研究仅在观念上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财务评价理论,对于如何具体衡量企业的社会绩效,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些评奖指标上,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金蜜蜂奖”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金蜜蜂奖”评选由《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主办,通过企业提交“金蜜蜂奖”遴选企业评估问卷及责任竞争力案例,由评审委员会评估排名。“金蜜蜂奖”于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评奖,是一个较新的社会责任评选活动。评估标准具体指标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治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信息披露和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共19个选择性问题。
“金蜜蜂奖”的特点:(1)评估指标覆盖面广,指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2)包含禁入标准,有利于提高标准的权威性;(2)评估系统可作为企业自我评估的工具,发现其优势与不足,通过自我改进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准。
(二)“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
“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由商业传媒机构21世纪报系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发起主办,是国内最早推广“企业公民”概念的评价活动。它是由企业公民理念概述、企业公民组织架构、企业公民行为分类调查、实践企业公民理念的具体行为资料和企业公民基本数据五方面的内容构成。指标体系函盖善待股东、员工、客户、环境与资源、合作伙伴和社会六部分。
“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的特点:(1)标准全面。标准覆盖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主要方面,每项内容又包括了利益相关方关心的主要问题;(2)指标平衡具体。例如,客户的标准,既包括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也包括对客户反馈的有效反应。
(三)社会科学院“中国100强社会责任指数”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自2009年10月开始连续三年蓝皮书,以中国100强系列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企业官方网站等主动披露的责任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价。报告框架分为总论、指数篇、专题篇以及附录。2011年的第三本蓝皮书将三类企业分开进行评价。对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全方位的的研究,形成了中国100强社会责任指数。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
sibility)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为倡导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求其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自提出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历经了关注企业赢利,关注环境,关注员工等不同阶段;发展至今,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而其内涵也不断完善。
本文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际出发,归结了以下五类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1)环境类:污染控制、环境损害的修复或防止、自然资源及能源的保护、产品的节能减排等;(2)人力资源类:公平雇佣和提升、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等;(3)社区类:社区公益慈善活动、教育与艺术等;(4)产品和客户类:产品安全、产品质量、产品循环利用、促进消费者权益活动等;(5)其他类: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些信息。
(二)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于1992年由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是以一组由四项观点组成的绩效指标来评价组织绩效,该四项观点分别是:财务(Financial)、顾客(Customer)、企业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估体系对非财务指标的考量不足,以及传统财务会计只能衡量企业的过去事项,却无法评估企业的前瞻性投资的缺陷;能将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项衡量指标作为语言,把复杂而笼统的概念转化为精确的目标,便于企业更为简单精确地评价自身绩效。
本文利用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社会责任类别中那些难以量化的信息范畴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指标,再从平衡计分卡的四维度中寻找关键因素,帮助企业将社会责任的子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衡量指标,并为这些指标设定目标。由此,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者就能够决定需要进行哪些活动来达到这些已设定目标并对该活动进行评估。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一)指标考核要素 为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模型中,将平衡计分卡四个考核要素(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与社会责任信息类别进行相应的联系或转换,其具体转换方式如下所述。
(1)财务。作为平衡计分卡中唯一的财务评价维度,它显示了企业战略及其实施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包括增长、生产力、股东价值、生产率战略、节源战略等方面。在企业社会责任里,环境涉及到节源和污染控制,因此可将环境类的信息与财务维度相转换。
(2)顾客。在平衡计分卡中,顾客维度是用来评估顾客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的,如形象、服务、产品领先、客户关系等方面,可用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的产品和客户类。
(3)企业内部流程。企业内部流程反应企业内部经营过程、管理过程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企业文化氛围,及其社会责任的绩效高低。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社区活动中,企业的组织、参与和表现可作为其内在社会责任感的外部操作流程和体现,因此把企业内部流程和社区相关联。
(4)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存在于每个企业组织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之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平衡计分卡里,学习与成长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信息建设、知识管理,应当用来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中人力资源这个信息类别。
值得说明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类别中的第五项,即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的信息评估,在此并没有把它与某个特定的维度相对应,它可能与每个维度产生联系,即可在四维度中任意一维的某些细分指标因素里体现,在此可以单独做成“其他类”来体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平衡计分卡四维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类别之间的转换如图1所示。
(二)模型建立 在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时,为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转换到对企业具体行为的衡量,从而达到定量评价的目的,本文寻找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类别中的关键因素和衡量指标来进行相应的拓展和体现,如表1所示。
本文把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评价维度再继续细分成10个表现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按百分制,对其分别赋予十分的权重。财务维度下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污染控制、修复环境、能源节约环境类信息因素,每项十分,财务类的绩效评价总分即为三十分。再设立评分标准,比如污染控制的绩效,我们选择年排污增长率来衡量,年排污增长率为正的则扣分或不得分,若为负,则酌情在十分制下得分。由此,便可依次对这四个维度进行计算,比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评分,最后汇总,即可得整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总分,达到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目的。
表1中四个维度的评估都没有涉及到股东,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根本,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如果把股东包括在内,就成为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利益最大化了,这违背了我们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初衷。
三、结论和展望
在平衡计分卡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指标都有所考核,企业管理者可以对照设定的初始目标,清楚地获得企业在致力于社会责任之后的反馈,进而采取激励措施,又或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一个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同的企业,可能关注的社会责任的层面有所差别,为了体现这种关注差异,可以在指标评价差别地中引入权重因子予以表达,对于企业重视的社会责任的某个方面――如某类企业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提升层面――我们就可以给平衡记分卡的学习与成长维度分配多一些的权值以体现。另外,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评价指标,不同类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修改表1中的关键因素和衡量指标进行模型构建。
四个评价维度,看似互不相关,各司其职,其实彼此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不可分离。在四个维度中,财务是大环境,一个企业关于环保和能源的理念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基调,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流程,即社区公益的组织、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其社会责任感的外在体现。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关注程度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表达,同时也是顾客维度,即社会责任中产品和客户这一类别的内因,因为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员工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而努力工作得到的积极反馈,同样会提高员工的自我认可和自我实现感,两者相辅相成。
在本文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些宏观的外部因素并没有考虑在内,如新的政策和法律的颁布、市场环境的动态发展、竞争对手的战略措施等,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企业应该根据外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相应的指标以适应变化,保证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社会责任披露体系
一、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会计类鉴证服务业是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行业,主要是指社会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司法会计司法鉴定机构。
强调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会计类鉴证服务业是市场经济链条中的一环,但又是特殊的一环,因为有更多的人依赖其提供的服务做出决策。如果该行业不讲社会责任,提供的服务存在质量问题,那就会引起社会信用的混乱。第二,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和注册司法会计鉴定人,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服务,这种专业服务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职业判断,靠内在良知和专业知识。因此,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强化自律意识,强调该行业的社会责任尤其重要,社会责任会计的使用范围从公共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是步步递进的。
二、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的计量
1.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社会责任计量的特点。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其在社会的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计量、评估、考察、现其社会责任就必须计量、评估、考察它的社会和道德业绩。但是社会责任的计量又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第二,计量单位不能仅仅限于货币。社会责任的计量的模糊性是指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由于社会责任计量这两个特点,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的计量只能做到相对准确,但是这并不排除它对决策的影响。
2.社会责任计量的方式。美国会计学会下的企业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对此列出了四个层次的计量方式,此外,该委员会还界定了社会责任成本,包括:(1)企业已经支付或承担的成本,以及由其他实体获得的效益,即内部成本和社会效益。(2)由于企业活动引起的,由其他实体支付或承担的成本即社会成本,西方发达国家还采用以下几种计量方式:(1)实际成本法;(2)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机会成本法;(4)替代品评价法;(5)法院裁决。
三、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社会责任表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披露的方式,其二为披露的内容。完全不使用原有的会计制度,而另立一套揭示社会责任的新的会计体系,主要提供:社会收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资金表、增值表等,改变传统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最高形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本企业的信息披露方式。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正在成熟,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同时由于我国有关制度和准则的更新出台,及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等原因,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应该可以考虑使用专门会计报表的方法。披露的内容。具体而言,应披露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注册签字师及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2)注册签字师及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3)职工福利方面的信息。(4)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5)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信息。(6)对公益事业的贡献的信息。(7)未按照执业准则执业而受到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处罚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影响的信息。
四、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程序
1.建立和实施制度化的管理程序。构建社会责任报告表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活动,也不是一个局限于组织和某个特定方面的活动。从程序开始到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表并分发给利益相关者,这个过程平均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其组织也可能经历了类似的时间框架。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关键的起点就是通过适当的责权管理结构,将整个过程制度化。
2.对使命目标的详细阐述。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表的第二步就是与法定的目标为起点对使命目标进行详细阐述:注册签字师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范围内追求以最可能的条件,提供最佳的服务;注册签字师提供服务并采取适当的行动,目的是确保社会的利益,增加客户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知识和教育,确保客户和社会其他人员自由的选择服务,并对会计类鉴证服务业有所了解;根据自我管理的目标,通过恰当的组织形式,促进和参与文化、娱乐和互惠的服务与活动来激励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积极民主的参与活动,加强互动加深了解;注册签字师旨在激励与客户和社会成员之中形成一种诚实、信用的精神。有助于促进和发展以互惠为目的的合作;为了社会监督体系的持续发展,与其他团体、公司联合,以便与社会建立直接的联系。
3.制定社会责任报告表规划,评估使命和实践之间的一致性。社会责任报告表规划有定量和定性指标构成,它既可以作为与以前年度比较的基础,又可以作为与同行业其他注册签字师和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之间的比较,监管对注册签字师及企业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4.汇总各时期的社会成本和相关收益编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表的数据是由各个时期注册签字师及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的各个社会责任报告表的归总。
5.社会信息系统。建立社会信息系统是为了将每次注册签字师及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为编制每次的社会责任报告表收集信息而使用的程序系统化,主要适用于集中控制层面的信息的收集、编制、报告功能。
6.交流沟通计划。将社会责任报告表分发给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报告表的分发应该是这个社会会计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获得这项权力,整个事件就是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应将社会责任报告表分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下:客户;信用提供者;监管者(包括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管);会计类鉴证服务企业成员(包括雇主、雇员);同业其他;投资者、企业和金融机构;其他依赖职业会计师的客观性、公正性来维持正常商业秩序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构建现代鉴证类服务业的社会责任机制的研究.经济师,2007(11).
[2]西蒙・扎德克,彼德・普鲁赞,查德・埃文斯.构建公司受托责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席卷全球,政府、社会都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也因自身发展和社会压力日益重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正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企业在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为确保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也能按其要求履行社会责任,会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评价;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大众则希望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客观评价,了解其履行状况;企业也愿意通过社会责任评价,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进行投资等。因此,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应运而生。那么,国内外现在主要都有哪些社会责任评价工具?他们又有哪些不同?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国外社会责任评价工具介绍
国外的社会责任评价工具主要包括:SA8000、AA1000、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涉及供应链管理、信息披露、投资等领域。
(一)SA8000
SA8OO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是由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SAI)制定和的,供第三方认证体系所用的、统一的、可供核查的标准。SA8000所规定的社会责任实施主体对象为企业,强调其各项规定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受地域、产业类别和公司规模的限制。它制定了雇主在工作场所方面需符合的自愿性要求,包括童工、健康与安全、强迫性劳动、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惩戒性措施、歧视、报酬、工作时间、管理系统九项内容(见表1)。
从SA8000的实施结果来看,SA8000目前重点推广领域是零售业、跨国公司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把跨国公司作为重点,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整个价值链向生产商、供应商、分包商扩散其影响,使之覆盖面越来越广,并能快速向全球传播。从1998年开始,获得SA8000的认证企业数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全球已有2000家企业通过认证,覆盖64个国家的66个行业。其中,获得SA8000认证的中国企业共159家,占总数的11.6%,覆盖26个行业。
(二) AA1000
1995年,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研究院(Institute of 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成立了一家非盈利性的机构—— Accountability,其宗旨是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它通过制定AA 1000系列标准,为各种组织提供有效的审计和社会责任管理工具及标准,认为组织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而在社会、伦理、环境和经济方面综合绩效进行改善。AA1000系列标准是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系列标准原则、框架和两套标准(见表2)。
从AA1000的实施状况来看,AA1000不仅在欧洲、美国等得到实施,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等也得到实施。此外,AA1000在中国的推广主要面向三大部分企业:一是向欧洲出口产品的企业;二是部分中央企业;三是许多欧洲企业。
(三)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制定并的。GRI于2000年6月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2年9月了全球修订和更新的版本,并陆续制定了技术准则和行业补充文件,2006年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现在最新版本是2013年5月份的G4版(见表3)。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作为一个自愿性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行业和地域的组织。指南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三大类指标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针对环境、人权、劳工方面,其中尤以环境指标最为成熟,最受认可(占指标总数的37%)。10多年间,有上千个组织发表自愿性声明承认其可持续发展报告参考了《可持续发展指南》。GRI及其《指南》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四)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DJSI)颁布于1999年,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之一。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及环境三个方面,以投资角度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见表4)。
入选道琼斯指数的公司必须符合各项严格的评选标准。在深入分析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每年一份系列评估,评估标准涵盖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品牌创建、缓解气候变化、供应链标准、劳工活动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将所有企业分为19个大行业和57个细分行业,并设有行业特有的可持续性评估标准。
(五)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KLD)指数
KLD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并专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分析、指数的公司。KLD指数是专门用来评价公司的社会责任状况。KLD公司的分析师们用了8个与公司社会绩效相关的变量去评价公司对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些变量由KLD公司的KLD指数确定和评估,它们代表公司对员工、顾客、环境、社区和整个社会的责任。这些变量分别是产品安全、社区关系、环境保护、妇女及少数民族问题、员工关系、核能、军事削减和南非问题等。
KLD指数被认为是评价公司社会责任较好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投资者的关注,上市公司是独立于其他企业而由相关的社会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它涵盖了诸多行业里的公司(大约650家公司,其中包括被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允许研究者跨越时间纬度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连续评价,可以较好地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状况的变化。
二、国内社会责任评价工具介绍
国内的社会责任评价工具基本上都是2006年之后才出现的,无论从应用时间还是影响度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是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009年开始研发推出的年度综合指数。该指数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方面,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年报、企业官方网站为信息来源,进而评价中国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所依托的评级模型是根据“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和利益相关方理论(Stakeholders Theory)等经典的社会责任理论构建出的责任管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四位一体”模型。该模型认为,责任管理是每个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原点,企业责任管理包括责任治理机制、责任推进工作、责任沟通机制和守法合规体系;经济责任包括客户责任、股东责任和合作伙伴责任等与企业业务活动和市场责任密切相关的责任;社会责任包括政府责任、员工责任和社区参与;环境责任包括责任管理、节约资源能源、降污减排等内容。
(二)巨潮-CBN-兴业全球基金社会责任指数
“CBN-兴业全球基金社会责任指数”是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兴业全球基金以及巨潮指数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推出的首个跨沪深两市的社会责任指数。巨潮CBN兴业全球基金社会责任指数从经济、社会、环保、公益以及公司治理等社会责任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筛选的前提首先是上市公司必须已经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该指数将在考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采用尽可能量化的选股思路,遵循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评价的选股标准,随着未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体系的日渐完善,选股的相关指标也会不断跟进发展(见表5)。
(三)“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是商务部 《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为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于2007年推出的针对中国企业的自愿、非盈利性的社会责任评估、评选活动;每年以榜单的形式公布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中国企业。该评选以调查评估问卷为评价的信息来源,选项的设置反映企业所需要负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问卷分为4 部分,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治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信息披露、责任竞争力案例。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治理”主要关注企业战略、治理和绩效管理。
第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通过考察企业与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环境、政府、社区、同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第三,“信息披露”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即除财务报告以外,是否编制了含有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其他形式的报告, 以及利益相关方是否可以便捷地获取报告。
第四,“责任竞争力案例”内容包括企业简介、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成效和展望等,这里的案例既可以是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案例,也可以是多个企业社会责任单项案例。
(四)社会责任竞争力指数
为了用尽量客观的量化数据呈现中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商业价值》杂志社推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指数SRCI(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petitiveness Index)。该指数是对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综合考量,由CSR认知、CSR能力和CSR影响力三个大方面及其包含的20余项细节指标而得出的综合指数。其数值越大,企业在CSR竞争力表现方面愈佳。这三个大方面具体包括内容如下:
第一,CSR认知:包含报告评价、组织结构、业务结合度,体现企业对CSR认识准确性、重视程度及社会责任同业务关联技巧。
第二,CSR能力:包含运营、就业、纳税、成本节约、项目成果,体现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解决就业、为政府纳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实行项目价值的能力。
第三,CSR影响力:包含产业链追随者、项目可复制性,体现企业商业智慧带来的社会责任方面领导能力。
该指数的评价对象为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包括上海、深圳、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评价数据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反映情况的量化结果。
三、国内外对比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主要的社会责任评价工具的介绍之后,可以发现在评价对象、评价标准或内容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仍存在不少差别。
(一)制定主体、评价对象及范围
国内外社会责任评价工具制定主体、评价对象及范围的差别(见表6)主要表现为:
一是制定主体方面,国外评级标准制定主体多为非政府组织(NGO),而国内多为研究机构或商业杂志。这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团体发达不无关系。在我国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很少,无论是组织规模、组织资金筹集能力,还是组织管理规范性、专业性等都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的社会责任评价基本都是一些有研究实力的科研机构,或者一些有强大舆论宣传平台的商业杂志来做。
二是评价对象及范围方面,包含组织、企业、上市公司。AA1000和《可持续发展报告》虽然表明使用对象是组织,但实际上企业才是主要用户。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巨潮-CBN-兴业全球基金社会责任指数主要为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服务,主要用户是上市公司。
(二)评价信息来源
国内外社会责任评级工具信息来源方面的不同(见表7),主要如下:
1.国外评价信息来源
在评价信息来源方面,国外评价工具的信息来源显然更为客观、准确。像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都是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来收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包括从企业内部获得和从其外部获得。尤其是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外部审计,以尽可能确保信息真实性。即使像SA8000、AA1000这样的认证认可或审计审验标准,虽然是由申请方提供信息,但评价方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进行信息校验。
2.国内评价信息来源
我国的评价基本上都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年报、企业官方网站作为评价的信息来源,即使有调查,也是针对企业的。这样得到的信息:一是信息来源少,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缺乏外部信息,信息量少;二是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三是报告等企业官方资料已经是企业根据自身偏好进行过筛选,不够中立、客观,无法全部作为评价依据,即使作为评价依据,在评价中也不宜占很大的比重;四是缺乏对信息质量的监管和验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责任评价,其客观性、准确性就会打折。
(三)评价内容
国内外社会责任评价工具内容及评价内容切入角度的差别主要如下:
1.所涉及的评价内容
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责任的共识越来越高,各种社会责任评价工具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统一。从分类上来看,基本上都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评价指标。其中最特殊的是SA8000,指标中只涉及了与人权有关的内容,没有提及环境等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
2.内容评价角度
在评价内容切入角度上,有些直接以经济、社会、环境来进行指标分类,或在此基础上增加公司/企业治理、伦理等分类,如《可持续发函报告指南》、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AA1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巨潮-CBN-兴业全球基金社会责任指数;多米尼社会责任投资指数是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切入,评价企业对员工、顾客、环境、社区和整个社会的责任;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是从责任层次入手,将社会责任内容按照其约束力、难易、必需与否等分为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社会责任竞争力指数则从意识、行为、绩效角度分析社会责任评价内容归纳为CSR认知、CSR能力和CSR影响力三方面。
参考文献:
[1] 殷格非,崔怡等.寻找蜜蜂 ——“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解析[J].WTO经济导刊,2008(1-2).
[2] 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张蒽.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
[3] 姜腾飞,李山梅.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商业时代,2010 (3).
本次论坛以“金蜜蜂: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为主题,体现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进入到强化实践、注重合作、提升价值的新的发展阶段。论坛由《WTO经济导刊》、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全球契约中国网络联合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urope)、日本企业市民协议会(CBCC)、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 China)共同主办。《WTO经济导刊》等机构连续7年举办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每一届论坛的主题不断深化,探讨内容更加广泛。
蜜蜂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具个性、最聪明、最文明的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生存一亿两千万年之久。蜜蜂采蜜、酿蜜,供自己生存、人类享用的同时为植物传粉,促进了植物的繁衍,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花源。蜜蜂的这种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存模式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生存模式,是地球上可持续生存发展模式的典范。“金蜜蜂企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代表和象征。多年来,寻找“蜜蜂型”企业活动影响持续扩大,覆盖区域由2007年度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到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自愿参与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企业数量由2007年度的200家上升到2011年度的348家,呈稳步增长态势。五年来共有1000多家企业提交了1492份评估问卷。
根据《WTO经济导刊》统计,2011年,中国共了898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增长了18.2%,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报告机制。
杜邦公司在会上隆重了《中国农业价值链白皮书》。杜邦希望通过对中国农业价值链进行梳理,全面了解和分析中国农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为中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方向和视角,号召更多中国社会力量协力创新,与杜邦公司一道应对养育不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全球食物保障挑战。这将为今后几年联合各界实践2020金蜜蜂农业倡议,各方共同行动、跨界合作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
据介绍,于2011年第六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中发起的“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是诞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内涵丰富、拥有远大理想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是全球社会责任领域的重要行动。在金蜜蜂2020社会责任倡议框架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巴斯夫(中国)、NEC(中国)、英特尔(中国)、杜邦(中国)、伊顿(中国)、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伟创力、广西柳工集团分别发起创新、低碳、供应链、信息化、社区、农业、能效管理、水资源、包容性增长、员工等十大议题。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因子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员工权益受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爆发,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从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发展,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具有可比性,存在形式过于单调、报告内容不完整、选择性披露及粉饰等诸多问题,例如双汇发展在连续三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除了对涉及具体事件和数据做出修改外,其他的全部照搬,被称为“克隆社会责任报告”,对于轰动一时的“瘦肉精事件”却一字未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社会不经济行为,使得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忧虑。
因此,作为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审计应当发挥其作用,消除利益相关者的顾虑,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鉴证活动,目的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鉴证服务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提供保障,是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与一般审计相比,社会责任审计增加了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相关的风险因素,由此决定了审计业务的高风险性。如何降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审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方法等要素的组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为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审计风险控制、审计程序设计、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结论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基础。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从源头上分析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错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本文将在现有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与社会责任审计相关的风险因子,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二、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虽然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内容、定位等尚未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但对社会责任审计进行研究、探讨后提出多层次、多角度的观点有利于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深入系统研究,促进了其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进步。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前辈的思路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引入战略理论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其优势逐渐展露出来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与运用。因此社会责任审计可以借鉴风险导向审计分析方法建立风险模型。建立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是为了对风险因子进行量化,以便审计人员能根据风险的大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过于细化的风险因子在具体应用时难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有必要把风险因子进行归类后再分类。
(二)影响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
社会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范围广、难度高、风险较大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社会责任的审计风险。本文将风险因子分为以下五类。
1.企业的行业及其环境(X1)。任何社会责任行为都不能脱离其环境独立存在,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会计政策环境等都影响着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相关,并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必须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行业环境包括行业污染程度、行业成长性、行业竞争程度、饱和程度、行业的技术先进水平等。若被审计单位处于高污染行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环保责任,政府的环保要求越高,面临的环境风险就越大。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被审计单位可能会利用会计政策来粉饰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会计政策环境的变化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影响很大。审计人员需要对社会责任会计数据进行审验,通过指标量化、分析和评价实现审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2.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X2)。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差错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诚信度越高,经验越丰富,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就越高,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小。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者存心造假、误报,即使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保持了应该有的职业谨慎、制定并执行了合理的审计程序,也还是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审计判断。此外,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越复杂,重大错报风险就越大;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时,重大错报风险加大。
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X3)。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是社会责任报告鉴定过程中审计主体所关注的具体审计范围及业务项目的总和,其界定是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直接影响到审计的实施效果。关于社会责任的内容,许多学者对其做了界定,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社会责任的审计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政府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薪酬制度、雇佣关系、环境保护、营销策略和业绩评价等多方面的相关信息,包括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内容复杂,范围广,因而审计风险随之增加。
4.社会责任审计标准(X4)。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对具体事项进行评价的指标与准绳,社会责任审计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规定每一项被审计社会责任活动必需达到的标准和范围,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具体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以评判在各个细分指标方面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只有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主体、对象、原则、准则进行充分的把握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目前由于理论研究力度、深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标准、质量控制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增加了审计检查风险。
5.会计师事务所自身(X5)。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责任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给社会责任审计带来了高于一般审计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社会责任审计业务时,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胜任能力,选派审计业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以及具备环保、资源、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组成审计小组,必要时应当聘请外单位专家,如环保、法律等方面专家来协助工作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社会责任审计中涉及到一系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审计人员要识别影响职业判断的因素,权衡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保证审计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将风险模型各类影响因素的形成过程绘制成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流程图(见下图)。
(三)模型构建
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基础上,本文充分考虑了社会责任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引入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因子,拓展了对审计风险的分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即:社会责任审计风险CSRAR=外部风险ER×重大错报风险RMM×检查风险DR= F(X1)×F(X2)×F(X3,X4,X5)。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越高、对审计期望程度越高或者涉及到巨大公众利益时,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就会越大,可接受的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就越低;对外部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外部风险主要来自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对风险因子分析来评估该风险,无法改变其风险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随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业务本身风险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风险因子的评价来计量和评估该风险,也无法改变其风险水平;而检查风险属于可控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执行合理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技术手段等方式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对模型的各个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计算评估风险水平。
三、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在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了解社会责任行为所处的环境、评估重要性水平、识别社会责任审计中的特殊领域、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从而尽可能地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应贯穿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始终。
首先,在审计计划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不仅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在组建审计小组时,要注意人员知识结构,增强审计岗位分工的合理性。第二,审计人员要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影响、生产经营基本状况等,以便把握重点工作的方向,增强审计计划的针对性。第三,在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价时,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职业谨慎。
其次,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发现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第一,要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及时进行登记处理,以防止资料丢失带来审计风险。第二,调查取证时,要对碰到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追踪审查,避免遗漏了重要证据,以求能对被审查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处理手段,并考虑所获取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以及充分性。
最后,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表最终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的最终工作结果。为了降低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其所审计的事项做出评价。第二,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意见应当经过审计项目小组集体讨论得出。第三,为更有效地把关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建立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分别由审计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职人员复核。
四、结语
社会责任审计具有复杂性和潜在性的特征,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从某一个因素的情况出发评估社会责任活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影响社会责任行为的各种风险因素作出综合评价。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有规律可循的风险,还要特别关注潜在的审计风险,以提高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9).
Jan Noterdaeme(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资深顾问)
四位来自不同公司以及不同行业的演讲嘉宾,分别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与中国和谐社会共成长的做法。跨国公司基本上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或有专职人员负责,社会责任不仅是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而且成为企业日常经营、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这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伊顿之道:平衡增长和环境
马凯捷(伊顿公司亚太区总裁)
可持续发展是伊顿经营业务的方式,而且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伊顿致力于开发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从中获得可持续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伊顿的愿景是希望成为市场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伊顿之道”指的是我们不仅关注业务发展、经济发展,同时希望能够对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伊顿有四大业务的领域,我们是供电管理的公司,为水电、公共事业、建筑、工业提供基础建设的服务。另外我们还有航空、商业卡车业务。比方说我们卡车专门替其他业务领域做发电专用的货车,我们汽车业务就会从事相关卡车里面或者飞机里面所需要的引擎开发。我们希望通过绿色建筑让现代建筑能够更有效率。我们也做交换机、风力涡轮等产品。我们还有电力供应业务部门,这也是非常有效的,这种不间断电力供应能够降低数据库中心的能耗。我们还有流体动力的业务,最近一个应用是高压液压系统,它是提供给空客A380的技术,能够减少飞机1吨的重量。我们还有卡车零部件的业务,有大量在中国合作的项目,比如广州一汽巴士汽车,他们现在就在使用我们与北汽福田合作推出的混合动力系统,一共200多辆混合动力公交车都使用了这样的系统,这能够降低燃料40%,降低油耗60%。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融想的DNA
马健荣(联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总监)
联想之所以做社会责任,比较宏观的说法是我们要为民族负责、为国家负责、为社会负责,但我觉得联想要做社会责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想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它的品牌在中国虽然响当当,但是在国际上还需要别人来认同。目前联想的产品在全球166个国家销售,66个国家有我们的分支机构。联想在并购IBM的PC业务的时候,我们是用30亿美元吞掉100亿的美金,三年来我们消化好了,吞下去了。在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能够从形象上、质量上、精神上在全球有所动作并被接受,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企业要有所创新,要有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我们最根本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经融入到联想的DNA里。联想是一个20年成长起来的企业,联想是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向全球人民学习。建设社会责任体系非常重要,企业社会责任对应着我们的标准、方针、策略,必须要落实到我们的理念和战略当中去,这个战略是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和业务服务的。我们要到日本、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去,我们要在那些地方开展业务,就要用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大家。
现在联想在做公益创投,我们选择一个创新的、对社会有用的、联想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做。我们不要说对什么都有责任,我们的责任太普遍了,我们要选择联想能够做的、做得好的、对大家有用的事情来做。
罗地亚: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通途
朱铭岳(罗地亚大中华区总裁)
罗地亚是一家法国的跨国化工企业。到目前为止,公司在中国已经投资了5亿美金以上,建立了13家生产企业,一家控股公司,一家贸易公司,一共15家公司。我们把CSR在内部的贯彻叫做罗地亚的经营之道。罗地亚的经营之道用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公司与社会共同的可持续性发展。
罗地亚公司集团管理层于2005 年制定了“罗地亚经营之道”这一责任参考框架,并于此后在集团内逐步推广;该责任参照框架针对六大利益相关者,即客户、员工、环境、投资商、供应商和当地社区,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准则、承诺及指标;共列明21项承诺,涉及 44 项关键措施,以此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罗地亚经营之道”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面整合到所有运营过程中。
为了使21项承诺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企业每天的行动方案和指导思想,我们对每个承诺都做出了相关要求的实践标准。我们做了四方面的评估,要求我们的企业、公司、部门都要对它所承担的相关利益方进行评估。我们关键要找出差距,当今天你第一步都没做到的话,你明年能不能做到第一步,中间差距在什么地方,然后你拿出行动方案来。所以我们的销售部门要对用户这一相关利益方做评估,看看有没有做到相关的要求。采购部门则要对供应商做评估。还要对员工这一利益相关方做评估,是否尊重员工,是否能够给员工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是否能够考虑员工的基本利益,是否遵守劳动法,是否把工会组织起来,跟工会的关系是否融洽等等。
没有企业的和谐就谈不上整体社会的和谐。从罗地亚观点来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问题,还表示我们作为社会经济一个最小的单位,如何为社会的和谐做出我们贡献的最高道德承诺。
阿斯利康: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吴浣苓(阿斯利康中国高级副总裁)
阿斯利康致力于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对此阿斯利康有五方面的理念和实践。首先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的和谐。阿斯利康反复强调,捐款捐物的来源一定要正当,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合同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我们都要遵守,诚信经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阿斯利康累计的捐款已经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
第二方面是要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财富。2007年阿斯利康公司在全球财富500强排名252位,并且入选了英国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我们在中国有3000多名员工,在无锡的工厂投资了将近1700多万美金,我们在中国的处方药领域,在所有的跨国药企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第三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应该是地球村的优秀居民。对于药企来说,应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作出贡献,比如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免疫缺损的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等。在这些方面,阿斯利康毫无疑问是业界领先的。我们现在在全球有65000名员工,17个研发机构,前后和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事合作和创新药物。每个工作日投入在研发方面的费用高达1500万美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员工权益;企业竞争;标准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97-02
一、何谓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美国。企业社会责任并无公认定义,但一般泛指企业的营运方式达到或超越道德、法律及公众要求的标准,而进行商业活动时亦考虑到对各相关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对运营的社会和环境影响采取负责任的行为,即行为要符合社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道德行为为基础;遵守法律和政府间契约;并全面融入企业的各项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指反映、衡量和评估企业承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状态、绩效而设计的一套完善、系统的工具和标准。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企业社会责任制定标准就已成为全球课题。至今,已形成了包括SA8000、玩具协会认证、ISO 26000在内的近400多个相关标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将提醒企业更多地考虑用工福利、员工待遇,提醒企业更加注意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其中SA8000标准影响比较大。SA8000标准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等制定的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于1997年10月公布。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SA8000标准的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范的企业。SA8000标准主要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和环境,涉及童工使用、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
的内容。
在众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SA8000标准对我国的影响最大,对其深入地研究有利于将经验与教训“迁移”至其他标准。目前,我国的相关企业,特别是纺织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引入SA8000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制度,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标准“CSC9000T”。它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倡导并发起,面向全国纺织企业推行的一套社会责任管理建设体系,其核心是通过推广、引导企业实施这一体系,帮助企业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工会组织,健全员工劳动合同,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在中国,我们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除了要吸纳SA8000的核心理念之外,还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科学标准。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不单是国家相关权力部门的事情,而是要依靠各个阶层、各种组织协会,还有NGO的共同努力。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多元的要素
集合。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构建的必要性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了当今的管理潮流。从本质看,以人为本、低碳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将抽象的道德与精神予以指标化管理,改善了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可以保障员工的权益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型
在中国近年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能否从容地融汇在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的潮流中,已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挑战。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企业而言,短期压力会增大,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权利、健康与安全及商业道德方面能够符合相关行为守则。退一步说,即使我国企业尚未受到国际企业社会标准认证的实质性冲击,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是很难永远保持的。企业虽然利用廉价劳动力可以获得比较利益,但仅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无法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归位
从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鸭蛋,到染色馒头、地沟油,这些丑陋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形象,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究其成因,与企业盲目追求速度,片面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以安全换效益,以污染换GDP有关,也与某些部门监管失位,甚至包庇违法企业有关,更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统一标准有关。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系统、实用、权威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致使企业社会责任缺位。相关企业社会责任规定分散在《企业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过于散乱,且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构建的思路
(一)国家从立法层面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
为推动中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所有央企于2012年底前都必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着手制订《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强化指导性和操作性,促进中央企业持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保障公众对央企责任的知情权。而环保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等多个重要机构都曾经出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引或相关制度。从2010年起,多个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社会责任发展的文件,如杭州、长沙、义乌等地都推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其中义务的标准比较有特色,义务标准以劳动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为重点,涵盖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劳动环境、教育文化、制度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守法经营、产品质量、信用诚信、公益事业、奖惩记录、短信投票等15个大项,57个具体条款。笔者认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必须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与现有地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践,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企业、有差异的社会责任标准,明确其对股东、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内容上,这一国家标准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推行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将职业健康、安全、人权状况、慈善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三废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等纳入环境责任;利润、税收等纳入经济责任;企业必须如实公布负面信息,并由第三方验证。
(二)成立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
成立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统一负责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各项工作,并且加强部门资源的整合和相互协作,形成统一的操作平台。第三方独立认证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信用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标准化运作思维的一个延续。我国当前有些企业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纯粹当成一种提升自身形象的方式,因缺少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缺少第三方审核而导致公信力不足。2009年12月,企业社会责任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7%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公信力。2011年8月2日,中国社科院的《2011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各类社会责任报告共计531份,其中不及格报告为435份,不及格率81.92%。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由第三方审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信力,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认可的一种行业规范。数据显示全球500强企业前250家中有超过50%的大公司,都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其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其中80%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来增强其公信力。第三方认证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资讯系统进行检查。这有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心,也可以提高报告体系的质量。笔者认为,应当成立独立的全国性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地方可以在这个机构指导下建立企业责任认证服务机构。认证服务机构认证人员要实行持审查员资格证上岗的制度,由这个机构进行考核和颁证。
(三)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证过程的参与和监督
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公布之后,其实施过程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过程。通过对标准实施进行自我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为了监督认证服务公司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可设立专业部门,监管认证服务公司的申办、业务能力的审核、公正办理的情况等,并有权利取消的认证服务公司的认证服务资格。其次,评证程序过程可以吸收社会机构参与和监督。为保证评证结果的公正性,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可以吸收大学、专业研究机构等社会机构参与评估过程,对其进行监督。例如在评证工作中先由企业提供相关资料,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进行资料审核,再由社会机构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对数据进行评证;企业社会责任评证委员会对参评企业及评证结果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示,确定企业社会责任评证级别,通过社会机构的参与实现对评证过程的监督。再次,参加认证的企业还可自愿性地组建独立的中国社会责任认证联谊会,进行信息沟通,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机构和各类认证服务公司的监督,以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社会责任标准,专治企业“缺德”[N].法制晚报,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