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成立市文广新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其他局级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调研员同志兼任,扎实推进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市政府系统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制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要细致,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责任,每一条目标责任要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分管科室(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要根据方案建立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活动开展效果要同年终考核相结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表彰奖励先进,批评惩戒后进。

三、围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的主题,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特点,开展文广新系统“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

一是要加强学习,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爱、做贡献的激情。结合市政府提出学习重点,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实际,在全市文广新系统组织开展以“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建设文化强市大讨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动和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五比五创”活动。即“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局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两项活动要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要结合学习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机遇,激发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爱事业、爱的激情。

二是要狠抓落实,强化干成事的工作压力氛围。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爱,我能做什么;大发展,我们怎么干;岗位是阵地,如何作贡献;如何干成事,怎么出亮点”的要求,对照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国家和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文化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岗位目标,把每一项工作目标变成沉甸甸的工作责任,强化每位干部职工干成事的压力,进而把压力转化为干成事的动力,形成真实干、干成事的压力氛围。

三是要明确目标,在重点工作上出亮点。结合这次“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要坚持以推进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促进全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从以下几个方面干成事、出亮点:

第一,抓建设、促完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出亮点。一是要着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着力推进县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县城数字影院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工作;四是要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报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工作。

第二,抓项目、促发展,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上出亮点。一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二是研究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三是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四是争取几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三,抓活动、促繁荣,在确保群众文化工作丰富多彩出亮点。坚持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导向,建立以“四项管理模式”(即:规划型管理、目标化管理、档案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为主要抓手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大力实施群众文化繁荣工程,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好文化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四,抓保护、促传承,在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亮点。一是进一步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二是完成大运河文化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三是保证图书馆、博物馆、文庙修缮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2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县建设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创建工作作为全年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站股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将指标任务逐项分解下达到业务站股,明到人头,与责任站股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二、广泛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强化环境建设能力。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生态县建设是当今时展潮流,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局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与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培训班等相结合,采用写简报、设专栏、,挂模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生态县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设意义、建设规划等内容进行宣传,想尽各种办法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的生态建设意思,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建设积极性。全年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4万人次,印发资料4万份,发表信息35条,挂横幅15幅,设专栏10个,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知晓率,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狠抓落实,生态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年新建和改建城乡卫生垃圾池10个,新修通组机耕道19条55公里,实现农村村组通水泥路率60%;新增机电提灌设50台500千瓦,维修提灌设施200台次2000千瓦,常年提水保灌面积2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500口;改造中低产田土4200亩,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年初成立“进村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任务落实到相关业务站股。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村社”活动,涉及农户2万多户;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村8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万亩,绿色防控面积1.52万亩。

(三)努力完成生态县创建指标任务。

1、)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秸杆燃气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已达53%。(目标大于等于50%)

2、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气化和秸秆还田,禁止在禁燃区内露天焚烧秸秆。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目标大于等于85%)

3、提倡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防治白色污染。使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目标大于等于90%)

4、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农作物病虫防治和生物防治。使化肥施用强度减少到175千克/公顷。(目标小于280千克/公顷)

5、积极推广农村改水、改圈工程和推广“猪-沼-果树”、“猪-沼-蔬菜”等系列生产模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目标大于等于70%)

6、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使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到0.55。(目标大于等于0.55)

7、大力发展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种植面积,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使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种植面积比重大于96%。(目标大于等于7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生态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创建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我县属山区农业,受地理条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创建生态农业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

2、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尚不够健全,山区农民的文化成度效低,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一定限制和影响,

3、农民生态环保理念尚有差距,生态文化建设意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自治县建设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省级生态县,认真对照《自治县省级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目标任务分解表》的相关要求,加强与乡镇的统一协调工作,力争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项目储备上报,积极争取上级投入资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整合使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做到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构建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2、打造亮点,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周边乡镇全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建立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提升产品品质,争创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第3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 加强安全网络建设,狠抓层层落实

1.健全安全网络体系,针对街道辖区实际,我们健全了街道、社区(管委会)及企业(单位)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在街道安委会办公室的基础上,在各社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单位)相应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监管责任人,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工作“无缝隙、全覆盖”的目标。街道和社区(管委会)签订责任状9份,规范社区(管委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按照“政府主管、行业监督、部门协管”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实行“一岗双责”的捆绑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2.强化落实措施,为使安全网络发挥效能,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在月度专题会上街道安委办汇总各社区(管委会)、企业(单位)上报隐患排查情况,根据隐患等级及相关情况督促限期整改。针对季节和时段的安全生产形势,集中布置工作,做到了不同时期安全监管工作都有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监管无死角。

二、健全制度,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立足于检查、整改、消除隐患,立足于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制度建设,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1.完善基本工作及目标责任制。今年我们出台了《红湘街道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红湘街道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红湘街道贯彻湖南省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制度,形成了责任分明、到位、制度健全,管理科学,使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依,提高了管理效能。

2.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百分制考核细则,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有效调动街道、社区(管委会)抓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3.执行特护期、节假日值班制度。认真组织了高温期、主汛期、两节两会、国庆节等特护期安全生产检查和安排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

4.成立安全生产常年检查组。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工作,综合督导组由街道党政办、安监站牵头,各社区(管委会)检查组由街道驻点领导带队,社区(管委会)负责人、信息员作为联络员组成,检查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三、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条件

1.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今年以来,街道共投入资金5万多元,主要用于人员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之中,一年来,我们已派出3人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同时我们街道以会代训四次,参训人员达57人次。

2.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投入。一年来,街道、社区(管委会)共召开各类专题会议54次,参会238人次。处理“打非治违”案件3起,共排查出安全隐患137处,已整改到位137处,把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既要抓监管,也要抓安全文化建设,我们从以下二个方面做起:

1.注重教育强素质,今年先后组织了多名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信息员参加市、区及街道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班和安全生产知识讲座,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了知安全、懂安全、会管理、会防范的安全管理局面。

2.开展活动增意识,我们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水平,我们悬挂安全横幅54条,电子宣传屏18块,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群众的安全忧患意识。

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一,抓好宣传工作,各社区(管委会)形成固定宣传栏作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阵地,并且要注意维护保养;上报信息稿做到及时迅速,保质保量。

第二,进行安全生产安全培训,邀请专业人员到街道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深刻汲取教训,严防事故发生。

第三,加强日常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完成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日常摸底排查、隐患报送工作,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相关专项整治行动。

第4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0年1月—3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0年4月—6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0年7月—9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20年10月—12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内容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五、工作职责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资金来源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第5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以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降事故、控指标、保安全,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现象,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力争2个乡镇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到2010年,力争6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到2011年,力争所有乡镇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要求。

三、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的基层主要是指乡镇、部门、企业,包括监管基层、生产基层、领导基层三个层面。监管基层是指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监管职能的机构及人员,主要工作是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生产基层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及人员,主要工作是提高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领导基层是指在安全监管和生产经营一线进行组织领导的政府和部门及人员,主要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责任。

安全生产的基础主要指涉及安全生产工作带有根本性、普遍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基本要素及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员工安全素质建设等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一)乡镇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⑴实行党委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乡镇政府与各村居、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⑶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⑴要保证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会议及宣传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经费支出。

⑵要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设施和装备。

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

⑴设立安监站和监察中队,配备3-5人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并持证上岗。

⑵村、居委会要配备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建立乡镇、村居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⑶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台帐及登记簿册,完善相应的档案资料。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

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⑵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安全培训。

5、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⑴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执法检查。全面开展执法监察活动,加大巡查力度,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⑵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6、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验收,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

8、做好安全生产举报受理和事故报告工作。

⑴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⑵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受理制度,设立登记台帐。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

(二)县直部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⑴县直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县政府办公室《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沭政办发〔2008〕36号),切实做到职责明确,监管到位。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

⑵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实行安全生产定量定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⑶建立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配合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规定,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

2、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配齐配强安全科室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安监机构人员,确保监管人员数量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要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设施和装备。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措施。

⑴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新设立和改建、扩建的高危企业必须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划布局。

⑵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关,从严控制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⑶实施安全生产分类监管制度。对工矿商贸企业进行危险等级和安全管理状况分类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行动态分类管理。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⑴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⑵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分级督办的原则,完善重大隐患整改指令、公告公示、挂牌督办、整治验收、整改销号等制度。

6、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⑴建立起覆盖所有行业领域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建立完善防范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置机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备工作人员。

7、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⑴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部门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⑵拓展安全生产宣传渠道。新闻单位要开设安全生产专题、专栏,并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刊播安全生产公益广告。

⑶定期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公开曝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和事故典型案例。

⑷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⑸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重要工种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8、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⑴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格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坚决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⑵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机制。

⑶加快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推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本质水平。

9、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⑵加大安全生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对危险工艺、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10、严格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⑴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举报受理电话、邮箱,并按规定及时处理。

⑵按规定时限和程序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禁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好事故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⑴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⑵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企业领导年薪和员工工资与安全生产挂钩制度。

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⑴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仪器装备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3、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⑴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⑵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4、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⑴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

⑶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⑷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中。

5、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应当纳入全年的经费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⑶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积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6、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⑴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

⑵对安全设施、设备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危险工艺、设备要采用自动控制技术。

⑷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7、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⑴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⑵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行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

⑶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定期检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加强安全监管和动态监控。

⑷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档案,制定监控治理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⑹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指令,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情况。

8、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⑴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活动。

⑵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

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⑵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落实事故调查处理意见。

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依法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4月下旬)。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根据全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活动方案于4月30日前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4月30日—2011年3月)。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县安委会办公室将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制定年度工作意见,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县政府将结合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达标验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4月份)。

认真总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情况,对创建活动先进乡镇、部门、企业进行通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这条主线,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职责到岗、落实到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设在县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安全生产“双基”建设。

第6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15年选派24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各乡镇、民间文艺团体提供服务。到2020年,每年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选派、培养任务,通过选派和培养工作,加快“三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三区”文化工作者素质,为推动“三区”文化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中央指导、地方实施。文化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负责规划指导,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开展选派和培养工作。省、市、县三级文化行政部门、党委组织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扶贫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落实选派和培养任务。

(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与当前全县文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县和各乡镇人才的上下交流,帮扶全县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从受援乡镇文化单位实际需要出发,由受援乡镇和民间文艺团体提出需求,结合派出地文化工作者专业特长,选准专业门类,派出优秀文化工作者,培养专业文化工作者,切实提高受援地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基本要求

(一)受援范围:我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受援范围为全县19个乡镇。

(二)选派和培养文化工作者的范围:市文广新局分配到XX县选派名额24人。(具体人员名单见附件1)

(三)相关要求

1、资格要求:原则上选派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文化工作者。

2、工作要求:原则上选派人员必须到受援乡镇文化专业岗位工作1年。具体要求主要有三项:一是选派对象必须在2015年3月底以前到岗,并和受援地签订协议。即选派方、受援方及选派人员本人三方应签订工作协议以明确权责。(具体协议见附件2)选派对象应和当地综合文化站沟通,根据当地需求制定年度文化帮扶计划,年底要作好工作总结。二是选派对象要尽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确保综合文化站不得占用,并能正常运行,开展日常文化活动。三是选派对象要结合自身特长,年内开展一到两项文化建设活动,力争创特色。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选派到各乡镇的文化工作者,选派期间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选派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其选派工作经历视同到艰苦地区工作经历。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按现有倾斜政策执行。对于选派工作期间业绩突出、基层欢迎的优秀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二)经费保障:选派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补助,用于购买人员保险、按规定解决差旅费等。培养工作经费按照每人每天120元标准补助,用于教育培训、按规定解决差旅费等。中央财政负担我县50%专项经费(1万元),其余50%专项经费由省、市财政各负担一半(各0.5万元)。为保证选派、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经费采用计划内据实结算方式审核下达。

五、组织实施

第7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我区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湖政办发〔20*〕4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在全区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我区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

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鼓励农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立和落实奖励扶助制度,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有利于缓解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特殊困难,促进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为我区“带头率先崛起、努力走在前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内容

奖励扶助制度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帮扶救助措施基础上,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的一项奖励制度。

(一)奖励扶助的对象。奖励扶助的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市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年至20*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和奖励扶助金的发放以个人为单位,并按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的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办法,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二)奖励扶助的标准。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在确定农村“低保户”时,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奖励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已经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不再发放奖励扶助金。

(三)奖励扶助的经费来源。奖励扶助金由省、市和区财政按比例承担,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控制。严格按照省定资格条件确定奖励扶助对象范围、确认条件和奖励扶助的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确认程序,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

(三)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由省定发放机构直接将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奖励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五)因地制宜,注重结合。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要求出发,因地制宜,注重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注重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奖励扶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时间紧,需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这项工作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进行,建立由竺鸰副区长任组长,社发、财政、监察、人力、吴兴农村合作银行、民政、公安、审计、广电等九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社会发展局,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明确人员、分工负责,精心组织实施。

(二)严格奖惩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把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虚报冒领、弄虚作假、克扣、贪污、截留挪用、挤占奖励扶助资金以及利用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坚持公开透明,建立运行机制。要建立严格的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将奖励扶助政策、对象、奖励扶助标准和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张榜公布,实行政务、村务公开,让广大群众了解奖励扶助政策,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安全可控的社会化的资金发放方式和渠道,形成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严格管理的制度,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公正透明、权力制约、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不断总结分析工作情况,定期将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和有关问题及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

第8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镇153家企业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亿元的88.89%,同比增长19.05%,其中工业功能区6.66亿元,占全镇的83.2%。实现工业出货值2.2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7.59亿元,其中工业功能区6.22亿元,占全部企业的82%;实现工业税收2504万元。1—11月工业功能区企业固定资产投产额达1.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4亿元的96.43%。功能区基础设施投资92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900万元的102.22%,累计已达3547万元。1—11月完成来料加工11*万元,占全年任务1180万元的93.9%。

1—11月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理清家底,明确任务。全面排摸,因企制宜,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将20*年工业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相关企业,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到企业,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11月底,专门对照目标任务进行了检查。

2、建设当前,规划长远。

(1)招商引资、土地挖潜增效及家庭工业。引进内资846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8000万元的105.86%。完成通往炸药仓库的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已于9月份成功拍卖。新发展家庭加工业企业18家。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去年集体开工的4家企业以及部分工业用地未开工项目,落实专门联系领导、责任人员,由工办负责每月汇总企业建设进度情况。绘制新开工企业建设进度柱体动态图,在工业区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反船形地块平基已完成工程量的45%,刘李山地块已完成政策处理。工业园区有线电视已开通,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胡宅垄主干道绿化工程已完成。工业园区自来水管道已完成铺设任务。

(4)出台奖励政策,着重在企业加快建设进度以及提升亩均效益上予以重点扶持和奖励。为了提高现有企业的规模及新老“三率”,提升亩均效益概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5)做好土地总规划调整前期工作。完成了下步拟开发建设区块的前期土地红线图规划,为土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3、狠抓安全生产。成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领导小组,制订相应方案,对企业主及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组织工办人员对企业、露天矿山及建筑工地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相关企业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对废弃矿山进行了整治。

4、其他。完成了工业污染源普查和经济普查调查摸底清查工作。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完成重点培训82人,企业务工人员培训100人。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进入扫尾阶段。董村村庄整治力争在年底前通过验收。4个村1个社区目前已通过县生态办的复验,另有董村、上*2个村已通过初验。

清泉工程。方坑水库至桔山水库引接主管道工程、水厂至胡宅垄供水工程及罗山村村网建设已全部完工。

镇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村级垃圾收集房、老年活动中心及门球场、卫生院门诊楼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调查,重新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全镇共有106户194人,死亡11户13人,加入低保8户11人。87户中79户无发展意愿,2户有发展意愿,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进行了帮扶,6户务工。其中2人参加了低收入农户培训。制定了全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5年总体规划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奔小康5年建设规划。

计划生育工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专门召开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会议。要求村主职领导亲自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定期专题汇报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计划生育联系员采用聘任制,实行工作登记制度和例会汇报制度,并对其开展考核,此项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村主职领导和计划生育联系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1—11月份,全镇出生人口91人,计划生育率达94.19%,采取各种措施2*0人,综合避孕率达91.63%。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结合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聘用了2名有会计证、大专以上文凭的年轻专业人员,担任镇中心会计和出纳,并对《*镇村级村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对自然村和行政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

三、平安*建设工作

为了加强和规范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制订了《*镇村级治保调解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开展了“迎奥运、解矛盾、建机制、保稳定”为主题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将分析排查出的问题与隐患,逐一登记建档,涉奥期间对重点人员实行监控点包保责任制,对思想顽固的人员进行教育转化,对生活困难人员进行帮扶救助,顺利完成了奥运安保工作。完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按照“8+x”的模式,整合综治、、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根据省级规范化要求建设东莹社区和胡宅垄村综治工作室,有专门人员、有健全的组织,并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胡宅垄村建立了治安巡防队伍。1—11月,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3起,调处33起,调处成功32起。共收到上级转发来信15件,调查和报结14件。

四、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于4月17日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群众拥护、信任和认可的同志入选村极领导班子,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12个行政村,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2人,委员30人。由于选举中对姓名按身份证上为准和户内不准写作的严格要求,使参加竞选的对象和群众心服口服,成为了全县村委换届后上访最少的乡镇。8月4日圆满完成了东莹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村委会选举结束后,对村监委会进行了选举,明确了各线负责人,为了使新上任的村干部尽快进入各自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邀请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和县委党校领导为村三委成员进行培训。5月份专门组织村主职干部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天的培训,邀请市农办主任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就农业及法律进行了授课。6月中旬又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根据各线安排,镇党委制订了20*年教育培训计划,各项培训计划已基本完成。

五、“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对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班子成员依据各自分管范围,联系本镇农业、工业、集镇建设、社会稳定、组织建设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了11个调研主题,每个班子成员负责1个调研课题,相应办公室成员为调研组成员。制定了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和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4月24日开始,班子成员分批带领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见面座谈、个别走访的形式开展了为期3—4天的蹲点调研,撰写了蹲点手记和创业创新建议书。10月份,班子成员根据平时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穿插自己的体会撰写了破难攻坚纪实。

六、党建工作

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学习,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镇纪委制定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制度,完成自办案件2件。同时,把文化做为切入点,开展“廉政文化进村”系列活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镇党委、政府、工会、商会联合向辖区内各单位、企业、村发出了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书,号召大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镇机关及农村支部党员258人通过镇向灾区人民捐款33149元,自愿交纳特殊党费45601.28元。截至11月底,共发展党员6名。11月成立了镇机关党委、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按照上级要求,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在20*—2010年分批创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站点。

七、社会各项事业

文化建设工作。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专门制定了《*镇文化建设方案》。相继举办了首届和睦家庭颁奖晚会、第十六届文艺百花会及*镇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比赛。评选出的摄影作品还将制作成展板在各村巡展。

第9篇:乡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2018年《关于下达区“双基”薄弱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资金计划的通知》要求,区政府补助400万元,用于40个“双基”薄弱村文化广场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了加强。

按照“七个一”标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和按照省“八个有”标准(有广场、有活动室、有宣传栏、有文体器材、有图书、有文艺团队、有特色活动、有数字文化服务),区文旅局积极推进中心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30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二、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

1、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

“送戏进万村”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年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区280个行政村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目前已完成313场。其中,综艺演出不少于15个节目,戏曲专场演出整本大戏或3—5个小戏、折子戏,综艺或戏曲专场,每场演出不低于100分钟。并建立“送戏进万村”服务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确保活动优质、高效、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满意度。

2、开展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对全区文化馆、22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及280个农家书屋,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覆盖、高效能,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达标。目前,已经为全区164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音响、锣鼓等文化活动器材。建立了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出台了实施方案。统一标识,统一规范配置,统一设备资源,按照公益性、便利性的原则,进行业务指导,围绕当地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如:数字文化活动、非遗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等。

区图书馆于2018年设立,在新的图书馆投入使用之前,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阅读需求,区政府与皖西学院实行校地共建图书馆。同时,区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区22个乡镇街设立图书分馆,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建立阅读点,为22个乡镇街和苏埠镇南楼村购置了电子书借阅系统23套,建成了乡镇街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区公共图书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与省图书馆联系,在区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8个村建立了数字文化驿站,配置了30台电子阅读机,方便广大群众阅读。为了倡导读书风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切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每年文旅局都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六进”活动,充分利用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开展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如:每年暑期开展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

3、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

区文旅局每年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实现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目标。

4、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统计上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情况,2020年区文旅局根据《文化站基本情况年报》,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统计上报制度。通过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每月上报的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举办训练班、举办展览、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情况以及各阅读点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等统计表,全面掌握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

(1)全区文化馆(站)服务人次达到50.2余万人次;

(2)全区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41余万人次;

以上两项考核指标参考去年数据,目前均符合要求。

(3)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