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信息安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安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安全计划

第1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现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公布如下,望各位同学监督指正,不吝赐教:

一、传统文化

1、"牵手闵行,心系交大"

与上海市闵行区闵行中学的共建项目开展于XX年10月份,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学校各界的积极好评。本项目主要包括对高三紧张应考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人生规划指导,报考指导。借鉴自身经历,向更多高三学子传授备考经验等。时至今年,我们将在今年10份继续"牵手闵行,心系交大",以指引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到交大人信安人的行伍之中。

与此同时,我们将在借鉴往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扩大范围至整个闵行区,并展开与学院学习部协作的机制,共同开展实施共建项目。

届时,我们将在基础学年招募相关志愿者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期待你的加盟!

2、"团改金"项目培训指导

"团改金"全称是团组织生活改革基金,是交大一个极具特色的学生活动,做为每个交大的学生都有必要参加。主要是为了提供大家一个课外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提高大家的能力。现在也有许多其他的高校采纳)了我们的做法,可见它的效果。而且,优秀的团改金活动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来鼓励大家继续将这个活动做下去。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对大一各个班级的团支书同学进行培训,以使得各个班级能顺利的开展团改金活动,并提高支部的凝聚力。

欢迎大家前来学院组织部咨询相关事宜。

3、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团员,按时交纳团费,积极完成团组织的下达的指令和任务,切实履行团员的职责。

本学期,我们将配合校团委按时完成团费上缴和团员统计工作,切实履行团组织工作职能。

我们感谢你的配合和理解!

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首先,感谢过去一年为我们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的老干部们:。

(但凡组织部的干事,日后找此三人,自报家门,必衣食无忧!)

1、破冰

我们将在学生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招新工作,吸纳更多的优秀同学成为我部干事。并将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内容包括:

a、与名师对话:邀请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学长,老师进行工作交流和指导。

b、破冰:在招募完成后,立即进行团队组建和破冰活动,我们将突破以往的形式,实施新的部门工作形式。以工作小组和工作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攻关,以提高效率和责任制。同时,我们也希望组织各个班级的班长以及团支书进行相应的培训,以鼓励大家在日后工作中积极的配合和协作!

c、交换生:我们将定期与其他部门进行干事交换项目,以锻炼更多的人才。

2、utjs项目

utjs即是体验式培训项目的简称,我们将在大一年级开展相关培训,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我们将邀请我院资深培训导师,院团委书记朱春玲老师为我们新生进行指导培训工作。

3、过度和转折

第2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安全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电子化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软件系统。系统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可以促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规范。会计信息化安全是在国际公认的信息化完整性、保密性、可靠性基础上推广而来,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数据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程度必须在可承受、可预测的标准范围之内,对于后期的决策影响不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安全包括应用程序的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为行为安全等类型。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隐患

1.网络及计算机自身的不安全因素。第一,信息化系统存在风险。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软件及其依附的计算机软件。结合计算机自身的特点,任何软硬件都有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漏洞和错误,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导致会计数据的缺损和丢失。跟银行、铁路等其它行业数据交换相比,会计信息化数据无法做到数据全部实时同步和实时上传,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数据以及与之存在关联的其他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第二,数据存取方面存在风险。企业常用的存储介质难以保证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一般企业通常没有采用双重或三重的数据备份;存储介质收到办公环境的影响,例如个别硬盘受磁场干扰和震动影响,或者频繁地数据擦写都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或被篡改。第三,网络非法入侵的风险。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网络黑客的入侵及数据窃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黑客可能会篡改已经入账的会计信息化数据,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授权风险。在信息化时代,跟会计信息化的职业道德有关的风险不容回避。会计信息化的操作过程几乎全部在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只要拥有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无论是否是合法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数据篡改和窃取而不留任何痕迹,这就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化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很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人员访问权限设置模糊,或者不经授权即可直接访问或使用会计数据,这些做法必须及时规范。3.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工作内容更加繁杂,范围更加广泛,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总部之间的数据交换更为频繁,互相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这些因素给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内外部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档案保管和保密性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子公司的会计数据必须及时汇总到总部的系统中,但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凭证不能保证全部同步,可能会出现原始凭证和会计结论分离的现象。4.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制度滞后。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国内企业没有实现严格意义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用,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级阶段的内容鲜有涉及,只是实现了简单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目前,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其实无法对企业管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跟企业、政府等各级管理机构对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不无关系,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例如有些法规对软件开发在细节上做出了规定,但实际上,这些规定恰恰制约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5.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欠缺。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以前从事传统的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操作技能欠缺,无法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体现其高效的管理优势。企业迫切需要既熟悉会计业务知识、能熟练操作电算化软件,又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业人才。6.内部控制难度加大。手工会计流程能直观反映出明细账、日记账、总账以及相关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而在会计信息化阶段,计算机系统内部经过加工和计算,能够快捷准确地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换另外一个角度,各个账簿之间的制约关系看起来很不明显,一旦发生数据错误,将引起连锁反应。错误的数据倒查难度极大,进行修正难上加难。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稽核的难度。

三、规避会计信息化工作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

1.增强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和意义,促使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思想重视,才能建立切实可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重要依据。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一步引导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2.及时培训,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规避安全风险,专业技术人员责无旁贷。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层次各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应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注重提高会计师职业素质,拓宽执业领域,加强执业组织的独立性,规划合理的培训流程。培训应包括设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培训效果反馈等环节。通过专业培训,可以快速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引导会计师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3.适当投资,做好软硬件维护工作。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网络硬件主要包括主机、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为了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行,应当配备UPS电源,避免断电造成数据丢失;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用吸尘器保持机器内部整洁;注意保持办公室的环境清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维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预防性维护。如果发现系统有潜在隐患,应立即切断外网,寻找根源,解决问题。第二,扩展性维护。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相关扩展程序,提高软件应用能力。第三,完善性维护。即设置周密的权限、口令,适当对数据加密,限制无关人员访问数据。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慎用来历不明的介质和程序,并及时进行数据备份。4.互相牵制,强化系统内部人员分工。内部控制制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职责分离。科学地进行系统内部分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系统内部设置操作和稽核两类岗位,当操作人员正常工作时,稽核人员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能用相关资源进行纠错。提倡明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不存在模糊的交叉地带,实现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

四、结论

第3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1 推进档案信息化并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对安全保密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加强了自动化、效率化、网络化的进程,数据经录入后能够被反复并且终身使用,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便于搜索,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的检索形式,实现了即时即地查询,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另外,数据档案的信息化有利于信息数据的二次使用和研发,提供了整个工作的工作效能和市场的运用能力,使得档案资料由单一的管理数据变成一种可再生能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单位的技术水平,为协助走向一体化的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档案信息化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资料的存储与利用在实现高效便捷的同时也面临黑客攻击、设备老化、人员素质等诸多问题,一旦档案信息特别是的重要档案信息被泄露或遗失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全力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成为档案管理业界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机密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然而,在现实地档案信息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统漏洞、管理人员组织欠缺、故障原因等导致数据缺失或泄露,给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1 制度管理不完善

制度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立法规范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寻找相关依据标准的时候不够明确,另外,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没有形成健全的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法规制度,这为档案管理过程中埋下了隐患。另外,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借阅归还手续没有做好管理登记,人员流动的材料交接手续没有按照正常的章程进行清点。

2.2 信息系统漏洞存在

现如今,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人们往往关注硬件设备,而对信息系统的管理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分析。此外,随着攻击手段和攻击方式的不断进步,原来的防御系统无法抵御日益强大的病毒和黑客,档案管理系统的保密性越来越受到威胁。再者,硬件环境的不健全,为档案信息化管理设置了障碍。比如,少数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存储技术相对落后,用于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破旧,经常性发生故障,不仅不利于数据的更新,还会导致信息的缺失。

2.3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的档案管理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品德缺失,职业素养不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工作疏忽、监守自盗、恶意攻击窃取等等现象。例如,有的人员容易将自私的思想带到实际工作当中,缺乏大局观念;有的人员对组织的忠诚度不够,往往为了一己私欲将档案数据占为己有,通过不正当的交易手段获取钱财;有的人员由于生活习惯的偏差,经常性泄露信息;有的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错误的使用导致硬件软件破坏,数据缺失。例如,管理人员未经授权复制、伪造、销毁相关档案数据,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4 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的变化,硬件的破坏、系统的崩溃、不正当的操作或者病毒恶意的侵入和破坏等原因可能导致数据的残缺或丢失。

3 破解档案信息化带来的保密安全难题应当采取的举措

档案信息化所带来的保密安全问题直接联系着一个单位的命脉。针对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忠诚度、保密性、业务能力)、加强数据库的定期备档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3.1 健全管理制度

国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管理,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提供法律保障。各单位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工作实际,建立规范有效地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通过不断地梳理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制定一套有利于发展的技术规范来细化工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单位实际和特点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更新的操作规程,形成约束力强、人性化的执行体系,落实责任归属制度,将档案管理的职责权限分配到人,进一步明晰各种责任关系,做到赏罚分明。

3.2 完善信息系统

我们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除了要健全配置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外,要不断加强软件的研制,广泛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加强对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研究和完善。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的钻研和开发,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提供基础保障条件;采用对访问权限、网络监测控制、防火墙的装置等来加强对保密安全的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按照自身的行业特点,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注重实效,深化管理,研发和推广能够适应单位档案管理性质和特点,符合单位档案管理职能需要的个性化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程度。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忠诚度和保密性及业务能力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成效。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现代化管理观念,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及时了解档案发展趋势和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关注并重视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组织的认同感等的培养。例如,我们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要加强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整体的知识构架。同时,要招兵买马,加强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寻找一些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队伍的综合竞争实力。

3.4 加强数据库的定期备档

第4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个性化需求,使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媒体”。据工信部统计,至2008年7月底,我国用户数超过6亿。已然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注意到,随着以为终端的数据交易和支付、银行转账、炒股等关键业务的兴起,个人隐私受到威胁侵害的指数越高。因此,保护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随着智能的普及,开放的平台出现了类似PC平台的病毒;涉及的流氓、间谍、病毒软件层出不穷;各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欺诈信息也变得无孔不入。然而广大的用户还是忽视了安全防范措施。据F-Secure公司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用户知道,不安装安全软件的情况下恶意软件能通过蓝牙感染移动设备。28%的受访者说,他们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86%的人承认没有任何移动安全的措施。大多数用户都知道用连接互联网存在着安全风险:只有21%的人把蓝牙连接当作是安全的,仅有15%的人有着WiFi连接是安全的印象。

面对移动安全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企业及个人消费者呼吁建立安全便捷的移动服务消费环境。移动安全领域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平台提供商、终端厂商、sP服务商等都应从不同方面认识安全服务在移动应用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笔者认为,信息安全认证功能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各方的特别关注:

1安全软件:未来一个新兴的软件制造业

就像电脑一样,目前威胁安全的一大问题是木马和病毒。病毒造成的损害不外乎以下几种:被感染后会自动拨打声讯台、发送信息、订购增值业务等,造成话费损失;木马软件可以控制用户的,调用信息、监听通话、自动联网等,造成隐私泄露;病毒会导致硬件或SIM卡损坏,致使无法使用。与PC反病毒一样,反病毒软件可以做到实时拦截、提示不安全信息、对已确认的病毒进行杀除,并恢复感染文件等。

影响安全的第二大因素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的隐私泄露问题。比如通话、偷窥短信以及在被盗或丢失之后重要文件的流失等。针对隐私泄露,业界目前普遍采用加密的方法来解决。网秦的“通信管家”可以对短信和通话记录进行加密,以保障隐私内容不会轻易被他人偷窥。

影响安全的第三大因素是目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问题。网秦的“通信管家”可通过显示号码所属地,让用户选择接听还是拒绝。一旦发现了骚扰电话的号码,可以设置为永久拒接。

虽然安全软件有种种优点,但生产厂商正经历着艰苦、迷茫的阶段。首先,型号繁多、操作系统多样。这不仅是黑客们的技术难题,也是安全软件研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是制约安全软件厂商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打造一个真正安全、干净的使用环境,不仅仅是提供安全软件产品的厂商的责任,更需要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和安全软件厂商等整个产业链的密切合作。

2指纹识别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带”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太多的功能:打电话、上网,甚至缴纳水电煤气费等。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流行,添加认证功能已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仅仅依靠自身所带的密码和SIM卡锁无法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试想,如果利用“呔额”支付成为现实,那么就必须将你的个人资料和财务资料保存在中,一旦丢失或被盗,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也是目前支付无法跨越“大额”门槛的主要原因。

指纹识别在保证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于,能提升的安全性。首先,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排除了利用相同指纹来破解指纹密码的可能性。其次,一般说来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相比较声音加密来说,指纹识别具有更加稳定的优点。再次,指纹样本便于获取。易于开发识别系统。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比较成熟,识别系统中完成指纹采样功能的硬件部分也较易实现,而且现在已有标准的指纹样本库,方便了识别系统的软件开发。另外,一个人的十指纹路皆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多个指纹构成多重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当然具有指纹识别的要能够被普通用户所接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是指纹识别的准确性问题。厂商制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的安全性,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同时真正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电子钱包”。因此,指纹识别的准确性与否是决定这项技术能被用户接受的前提。在进行识别时,一定不能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其次尽管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也不会随年龄的变化,但厂家是否考虑到一些意外问题的出现,如果手指受伤无法识别,如何进行支付呢?此时有没有替代的功能?

3虹膜识别:确保在线交易以及供应链活动

尽管使用密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使用的安全,但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支付能够实现买主和卖主的不见面交易。但是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我们用什么来保证远在千里之外的买家/卖家不会是一条坐在电脑前的狗?为了实现较高的安全性,使用复杂的密码是流行的选择,而如果我们埘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密码,那在得到了方便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I生的隐患。所以发展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系统。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虹膜图像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可避免疾病传播容易被人接受;②虹膜纹理结构不易被伪造;③虹膜纹理结构复杂。特征数多,因此可靠性非常高。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

生物认证作为20世纪末期才开始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虹膜识别技术由于其在采集、精确度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必然会成为末来社会的主流生物认证技术。

第5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型;计划生育手术;安全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71-0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近年来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规范的手术操作,很容易导致阴道粘膜、宫颈口受伤而引发妇科炎症。

1 手术环境在无痛人流手术安全性中的重要性

人流手术中,手术器械是要进入到宫腔内操作的,极易造成感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做完人流以后,会出现不同症状的妇科炎症感染,严重者可造成不孕症等后果。有效保持室内恒温、恒湿、恒压的手术环境下,可以避免手术中的交叉感染。针对有些女性因为带环妊娠、畸形子宫怀孕、曾经多次刮宫等原因导致做传统计划生育手术带来的风险,比如子宫穿孔、吸宫不全、宫颈宫腔粘连、人流综合症等状况,GICE取胚术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它将带给手术更舒适、更安全、更放心的感受。术中应用数码可视系统,使子宫内壁上的孕囊一目了然,微管可轻柔地把体内的孕囊精确无误的吸出来,术后恢复快,有效避免子宫穿孔、吸宫不全等风险。术前精心检查,术中专业医生严格操作,术后康复治疗。随意做不安全的计划生育手术易导致子宫内膜严重受损,将来即使想生育,也难以在受伤的子宫内膜上着床。计划生育手术要求的条件和技术含量较高,手术需要在麻醉师的严密监控下进行,正规医院的计划生育手术在无菌标准手术室进行,全套生命体征监护系统保证手术安全高效,将对女性朋友的伤害降到最低,避免了因为手术环境、手术设备不齐全带来的风险。新的技术常规中详细规定出了每种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合的手术时间、操作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置等,使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了手术质量,让受术者更安全、放心。另外还规定受术者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药物终止早孕,放置或取出皮下埋植剂4种计划生育手术时还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一般剖腹产后要等身体彻底恢复三年后才能再怀孕。因为剖腹产后子宫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过早的怀孕,由于胎儿的发育使子宫不断增大,子宫壁变薄,尤其是手术刀口处是结缔组织,缺乏弹力,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过程中很容易胀破,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在孕期带有伤痕的子宫如果有轻微的破裂及胎盘的异常,均可导致胎儿危险。因此要等前次剖腹产后3年子宫伤口恢复好后再准备怀孕生育比较好。其次,药流适合停经时间在7周内,人流适合停经时间在10周内,经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者,但是具体您需要做哪种方式的流产。

2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以结扎输卵管而达到永久避孕的手术方式,目前我国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输卵管压挫结扎法、切开系膜输卵管部分切除结扎法及输卵管伞部切除法,输卵管结扎的手术途径分别有经腹部、后穹窿、阴道前及腹股沟部。终止妊娠流产术主要有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及引产术。妊娠时间不足49天者,一般选用药物流产.妊娠时间超过49天但不足24周者,一般选用人工流产.妊娠时间超过24周者,一般需行引产术进行引产。放置人工节育环我国目前常用的宫内节育器为带铜、带药(左炔诺孕酮)及带药铜(吲哚美辛和铜)三大类,放置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第5天左右,放置方法是通过阴道窥探器测量阴道深度后,将人工节育环放置在阴道后穹窿处。输卵管结扎术、放置人工节育环、终止妊娠引产术三种手引起术并发症的比例依次增高,其中终止妊娠流产术造成并发症的比例最高,相对于其他两种手术有较大差异(P0.05),无可比性。

3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证发病原因与处理

3.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病因: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为:①未能严格掌握其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合并有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炎、宫颈炎及其他感染未经治疗而行计划生育手术。②手术中医护人员违反无菌手术操作规程,消毒及无菌操作执行不够严格,手术器械及术中消毒液达不到消毒标准。③患者抵抗力低下,合并有贫血、泌尿系感染等。④患者术后不注意外阴清洁,术后过早性生活、盆浴等,导致上行感染。⑤经阴道宫腔手术和腹部手术造成的宫颈、子宫及其他脏器损伤并发的继发感染。

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不熟悉,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练、操作过程粗糙。引起神经官能症的主要原因为:①妇女在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烦躁、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②非自愿性行计划生育手术,对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理解,容易造成术后出现神经官能症。并发内分泌紊乱的原因:由于在行计划生育手术的过程中,会对输卵管、子宫及阴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了部分正常的分泌结构,影响到反馈机制,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内分泌紊乱,出现月经失调甚至闭经,还可引起子宫功能性出血。在腹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粗糙、经验缺乏、技术不熟练容易损伤腹腔其他脏器,造成出血、大网膜拉出及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3.2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当患者出现感染时,应选择有效的、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且给予全身支持疗法,感染控制后,可考虑给予一定量得子宫收缩药,有利于宫腔分泌物的排出。放置、取出人工节育环造成出血时首先应用止血药及缩宫素,如发现宫颈裂伤出血要及时缝合。终止妊娠流产造成出血时,如因宫缩乏力引起出血,应及时使用缩宫素,因流产不全引起出血,应立即行清宫术。合并损伤时,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部位给予相关处理。并发神经官能症时,应加强对妇女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3.3 并发症的预防:加强计划生育方面的思想教育及宣传,使群众能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手术。终止妊娠流产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普及教育,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健康知识,减少妊娠流产次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严格掌握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规范操作,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妊娠次数,能有效减少和预防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加强对医务人员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的监督,完善工作相关制度,切实将计划生育手术工作做好。充分掌握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把好无菌操作关,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操作规程,给患者一个及时、安全、规范的手术操作。

4 手术心理护理

4.1 术前:术前了解育龄妇女心理护理的生育年龄及状况,帮助他们了解节育技术知识。医护人员应回答他们的问题,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耐心细致地解释,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患者获得安全操作意识。操作适当的语言解释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患者承受有一些心理准备。如输卵管绝育或人工流产扩大子宫会感到疼痛和腰背不适,应做深呼吸,尽量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妇科病患比较敏感的问题,好怀疑的心理特点,对于患者提问要耐心地解释,语言清晰,不要犹豫,含糊和模棱两可。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时面带微笑,稳定的方式,使患者感到安全、可靠。尊重患者的自尊心理。在为患者做准备时,应该同情和尊重患者,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更舒适,解释工作,以减轻他们的焦虑。

4.2 术后心理分析和护理:如果有积极的反应,大多数受术者都会因成功进行手术,种种焦虑的心情随手术得到解脱.随着身体恢复,心态平和,更加日益舒畅愉快。一类手术患者把术前所焦虑的问题或术中的不良刺激和术后的种种不适联系起来,如手术器械碰击或跌落的响声,医护人员手术中的言行举止慌乱,表现为强迫症。应通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及心理疏导转移其注意力而使他们的心理失衡状态得到纠正。

5 结语

计生工作的特点是长期而繁重的,计生手术受术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反应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做计生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计生受术者的心理护理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以使手术效果达到最佳,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使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婷婷.治疗性心理沟通在妇科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10(5):10

[2] 何冬卉.产科健康教育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雪媚.手术流产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4] 王红梅.周娟.心语疏通对人工流产患者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12期

[5] 郭淑珠,实施三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子宫穿孔25例临床分析[J],FJMedical,2007,24(6)

第6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农业

1前言

农机安全监理档案,是日常农机监理机关在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对牌证的核发、事故的处理、驾驶人员管理有着重要的凭据作用。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导致安全监理档案信息长时间处于尘封状态,并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由此,新时期注意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更好地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充分发挥其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重要作用。

2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2.1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

国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与现代技术的发展不相称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如此,导致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而且,受传统办公方式的制约,很多档案人员不习惯信息化管理,不愿意尝试改革,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2.2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多数经济发展落后,财政相对紧张。加上,信息化管理的宣传不到位,如此导致对此项工作的早期投入不足,不愿意花费更大的气力,导致档案管理涉及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等等,配置不全,信息共享较差,给农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小的阻力。

2.3缺乏专业性人才

目前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员更习惯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制度水平相对滞后。那些习惯了手工管理文件的档案工作者要想在计算机文件管理系统中依旧习惯下去已不适应,它要求档案工作者补充信息技术方面的新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种种操作知识。因此,农机档案工作的整体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3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3.1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应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提高认识,把档案信息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顺利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整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确保农机监理档案更好服务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机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3.2加大资金投入,辅以行政手段,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

对于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放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工作的开展不要局限早期的投入成本大,后期的回报周期长。各级部门应从全局考虑出发,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辅助行政手段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早期,对此项工作开展重要性的宣传应做足做到位,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造势,推进此项工作的更快速发展。

3.3肯定档案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档案信息管理的知识性及专业性,决定着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科技含量。但是,目前现有人员的结构配置,专业性人才相对奇缺,尤其既懂农机安全监理,又懂信息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对农机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非常不利。由此,我们应重视“人才”的作用,既要尊重档案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又要注意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重视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健全档案保密管理机制

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信息电子档案的成立,相应的保密措施更应到位。建议根据档案设置的密级不同,分别组建专门的存储数据库。根据电子档案的密级和开放程度,使用身份认证、权限审核方式,确定该用户的身份能否阅档;建立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分段,对特定网段的服务采取访问控制手段,通常把内部用户设置在安全网段,外部用户设置在受限网段,内外分离以减少被外部攻击的机率;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一定要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

3.5完善信息上报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强化农机监理部门与生产者间的联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共享平台的搭建,做好信息工作,将最重要的信息及时展现出来,并能及时将档案信息传递到农机用户、生产经营者及农机管理人员手中,将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更好的发挥出来,更好的服务于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启用系统自动入侵检测功能,对各种访问、操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记录,安排人员定期审计日志,对于恶意攻击行为能够自动识别并及时处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逐步树立安全保密意识,尽量避免人为疏漏。

参考文献

[1]王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19.

[2]张伟欣.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6,47(1):23.

第7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1.1系统组件本身的脆弱性

由于国家电网经营发展属于民生大计问题,产业发展涉及到输变电生产、电力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维修、用电销售等诸多经营业务内容。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技术视角下的技术定位相对较广,在信息系统设计、生产、组装环节中也就必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问题。比如,第一点则属于系统硬件故障隐患问题,和信息系统设计初期阶段存在隐患有主要关系。第二点软件系统自有的安全隐患问题,这类安全隐患一般多来源于电力通信自动化技术领域下的平台软件,在平台设计开发阶段存在一定技术遗留问题。第三,基于TCP/IP协议栈的定义内容在网络应用设计之初时就留下了兼容性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隐患加剧。

1.2自然威胁

这类隐患性问题多以电力通信网络安全下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为主,比如网络信息系统如果遭受自然雷击,或者是工作站突发性发生火灾,抑或通信系统遭受自然外力破坏,如地震、覆冰、风偏等。此外,这些自然不可抗事件发生一般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会使得国家电网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资产损失。

1.3人为意外因素

通常指人为因素下的设计失误、技术系统操作异常、不规范使用信息系统等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此外,这类隐患问题出现一般并非人为主观意识上故意造成安全问题,而属于人为以外因素所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1.4人为恶意因素

同样,人为因素也包含恶意、蓄意、故意行为造就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问题。伴随这种恶意行为发生,可能会存在蓄意篡改重要数据,或者偷盗重要信息资源,或者更改代码种植木马信息等,以通过恶劣、低俗的网络黑客行为谋取私利。

2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下的网络结构分析

国家电网系统下信息网络结构一般由核心局域网,地方部门的局域网,以及区域通信渠道网络互联所组成;从应用功能角度又可划分为供生产、制造所用的SCADA/EMS系统,以及供电经营相关的MIS系统。

2.1SCADA/EMS系统

主要适用于变电网工作站、发电厂等电力供给、送电单位生产所用。并且该系统作用主要是进行监控、处理、评估及分析等;同时,其基本功能板块划分为数据采集、能源分析、信息存储、实时监控等。

2.2MIS系统(信息业务网)

该系统平台主要对网络信息化相关商务活动进行服务,同时其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用户供电信息查询、信息统计管控、人资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子系统板块。此外,MIS系统可对电力企业的直属上下级单位予以联网交互,包括地区间供电企业售电业务下的重要客户数据交互等。与之同时,MIS系统平台下已经由过去单一的EMS模式逐步转化为了当前的自动化DMS、TMR、调度管理、及雷电监测等多种方式应用拓展,可以会说在信息资源优化及调整上更为专业。而MIS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产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组织活动方面,比如财务管理、物资置办、用电检查、安全监控、信息查询等多个方面。包括在MIS平台使用时也能够配套www、mail等板块予以实践应用,并且其属于IP网络传输,组网方式现如今也能够实现千兆以太网,同时网络结构取用于同级网络分层,每层又分为子网与链路层予以连接。

3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构建思路

3.1健全安全防范机制

国家电网下电力企业通信技术平台下的各个管理单元众多,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机制非常重要。因此,在安全机制构建过程中,需要保障安全机制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要能结合电力企业自身需求情况,确认出重点网络防范区域与划分出普通网络访问区域。比如,对于一般性网络访问区域,需要设置具备一定开放性的访问权限;而重点网络防范区则需要严格限制普通权限客户登录,设立较高安全级别权限,以此才能对安全数据、资源信息、QA系统运营进行重点安全监督。

3.2完善信息网络设备管理机制

信息设备管理主要以电网系统下信息安全设备管理作为研究载体,强调设备管理综合效率最大化提升。基于此,设备管理机制中要配套使用促进人员职能发挥的激烈奖惩机制,以此来提升其责任意识和凝聚归属感,激发人员信息安全运维作业的人员主观能动性。此外,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从基本规划、设计研发、平台选型、配件采购、安装组建、故障维修、定期养护、技术更新、设施技改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以此才能确保信息网络设备及使用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3.3强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充分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研究而言则非常重要。一般当前通信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身份鉴别与验证、信息资源加密手段应用等。因此,第一,强化防火墙网络管理是必然的安全防控手段,特别是防火墙这种具备保护屏障作用的内、外网安全服务通道。所以,防火墙优化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其接口连接问题的同时,配套做好网络漏洞修复。第二,身份鉴别与验证,则要重点控公司内、外网的数据监控,人员操作日志,控制权限访问等,以便于公司内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时可提供必要信息资源依据。第三,对于信息加密手段应用,则要重点考虑口令卡、智能卡、以及密钥安全形手段的配套使用。同时,信息加密还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配套使用DES/RAS等密码技术应用,以避免未经授权时可有效控制非访访问获得数据等,防范重要数据泄漏。

4结束语

第8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关键词:空管信息化;安全域;权值划分;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22-03

Researches on Security Domain Distribution of ATC Information system

HAN Xuan-zong

(Bureau of Guizhou air Traffic Management, Guiyang 55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which give a MSA security domain allocate system to resolve privates distribute problem in these construction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ecurity domain system, It h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administrator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security domains and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It also strengthen the ATC Security ability.

Key words: ATC information; security domain; private allocate; information security

空中交通管制作为LRI(Life related industry)生死攸关行业的一种,在航班数量飞速增加的今天,日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大量基础支撑性的空管信息系统的引入,尽管有效地提升了管制工作效率,但是空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却越来越成为一个潜在的隐患。

在当前空管行业应用的各类空管信息系统当中,从包括自动化系统、航行情报控制系统在内的管制直接相关系统,到日常应用的班前准备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等,大都采用设置超级管理员用户口令的方式进行管理,此方式尽管便于实现对系统的配置和维护,但由于权限过大,使得其可以对空管信息系统中数据进行任意操作,一旦出现超级管理员误操作或外部黑客获取到超级管理员权限,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原则中包括的“最小特权”和“权值分离”的安全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小特权原则思想在于控制为主体分配的每个操作的最小权限;权值分离原则思想在于实现操作由专人执行同时由第三方用户进行监管。

最小特权和权值分离两大原则的共同使用,构建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安全策略模型[1]。RBAC作为对用户角色权限的一种高度抽象,同一角色用户仍然拥有同样的权限,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最小特权原则,角色下用户的权限仍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控制;DTE(Domain And Type Enforcement,DTE)策略模型实现了将空管信息系统的不同进程划分为不同的域(Domain),将不同类型的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Type),通过对域和类型的安全属性进行限制,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控制[2]。

该文在综合了RBAC安全策略模型和DTE策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空管信息系统进行分域管理的划分机制,该机制符合最小特权和权值分离原则,实现了对系统超级管理员的权限细分,通过对权限的划分,建立管理员―域―类型的相关对应关系,分散了由于超级管理员权限过大造成的安全风险。

1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划分机制

在任何一个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运行当中,管理人员、管理行为审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都不可或缺。空管信息系统超级管理员的权限也应依据此原则进行划分[3]。在具体实现中,应结合DTE策略中对于域和类型的管理思想,采取二维访问控制策略,强化对空管信息系统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的保护;DTE策略通过对管理权限进行控制,阻止单一用户权限造成的恶意程序扩散等情况。通过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审计管理三方面的协同制约,保护系统资源的安全性。

1.1基于MSA的管理机制

该文依据RBAC及DTE策略遵循的最小特权和权值分离原则,将空管信息系统中超级管理员权限进行细粒度(Fine-Grain)的划分,将其权限一分为三,即管理(Management)权限、安全(Security)权限、审计(Audit)权限,构建一套基于MSA的权限管理机制。使三类管理员只具备完成所需工作的最小特权,在单项管理操作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历经安全权限的设置、管理权限的操作、 审计权限的审核这一流程。该文通过设立独立的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并为其设置独立的与安全域挂勾的安全管理特权集,实现了管理-安全域-类型的二维离散对应关系。具体而言,三类管理员主要承担了以下职责:

1)系统管理特权集:归属于系统管理员,包括系统相关资源的分配,系统软件的配置、维护等权限;

2)安全管理特权集:归属于安全管理员,包括系统内部安全策略的制订,安全阙值的设置等安全相关权限;

3)审计管理特权集:归属于审计管理员,包括对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操作记录的审计和审批,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角色出现。

MSA管理机制将系统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划分为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独立环节,实现了系统特权的细粒度划分,强化了系统的安全属性。图1展示了三类管理员之间的具体关系:图1 MSA管理员协作流程

如图1所示,空管信息系统用户总是会提出一定的需求,并寻求通过系统得到相应的应用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会由系统管理员针对用户需求,判断满足用户需要调用的相应资源,如功能域和资源的类型,同时生成解决方案,并将其提交至安全管理员处。

安全管理员在接收到系统管理员产生的解决方案后,即时的会依照相关规定要求,为解决方案制定对应的安全级别,并实施可行的安全策略。如解决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安全级别和安全策略的要求,即通过安全管理员的安全评估,为其施加安全策略。

解决方案历经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的制定、安全策略实施等步骤后,将生成应用提交至用户,由用户验证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审计管理员在整个过程中,将针对从需求提出至应用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任何系统内部的操作均需经过审计管理员的审计和监督,审计管理员有权停止任何涉及到安全的异常操作。

通过上述模式的应用,将使得空管信息系统划分为由MSA三个管理员所共同管理的系统,也形成了三大管理员之间的制约机制。该机制的建立,有效地避免了超级用户误操作和黑客入侵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权限的细分,也使得任何一名管理员在操作自身环节事务时,都需要其它管理员的协助,无法独立完成越权操作。如当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的删除时,此操作将依据安全管理员制定的安全策略确定为较危险操作,实施的结果将由审计管理员进行审核,在确保该行为是合理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1.2 MSA管理体系安全域的划分

MSA管理体系的应用使得系统、安全、审计三类管理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成为可能,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增强。而在MSA体系上应用安全域思想及类资源的设置,将进一步隔离域间的信息和资源流动,防范非法信息泄漏现像,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该文在MSA体系中灵活运用了安全域的思想,实现了对空管信息系统主体域的划分,同时将空管信息系统管理的资源分为了不同的类型资源,MSA通过建立安全域和类型资源之间的关联,实现了对域间信息流动的监控,通过对安全域规则的制定,使得系统用户只能访问到所属安全域内的安全类型资源。通过对用户安全域访问行为的控制,有效的防止了误操作、恶意操作可能造成的恶意信息流的传输,进而强化空管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性。在空管信息系统遭遇病毒攻击的环境下,病毒本身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染未遭感染区域的特性,通过对安全域的划分和安全域内类型资源的归并,能够有效的阻止病毒的无限制复制传播,病毒只能访问所属主体的安全域及相关资源,无法传播至安全域边界之外。当系统管理资源分散于多个不同安全域时,系统将有效避免形成整体瘫痪现象。

在空管信息系统中,根据需求通常可以把资源划分到不同的安全域,同一安全域还能依据资源归属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子域,子域在拥有部分父域特性和资源的同时,具有自身特有的特性,子域的存在不仅强化了安全域的安全管理特性,还能够真实映射现实社会的组织结构关系。

2管理机制安全规则研究

本节给出了MSA管理机制的实施规则,按照这些规则,可以根据MSA原则实施空管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中的资源主要由主体(a),客体(c)组成,用A表示主体的集合,B表示客体的集合,D表示域(d)的集合,P表示型(p)的集合,R为权限的集合,主体、域、客体权限之间的关系如下:

1)设函数dom_a(a),是定义在主体集合A上的函数,将主体a映射到相应的域。系统中的主体至少属于1个域,即:?a∈A,? dom_a(a)≠?∧dom_a(a)?D。

2)设函数type(b),是定义在客体集合B上的函数,将客体b映射到相应的型,系统中的客体至少属于1个型,即:?b∈B,? type(b)≠?∧type(b)?B。

3)若权限映射函数R_DT(d,p),为定义在域D和型P上的函数,将域d对型p的权限映射为集合的某个子集,即为域d对型p拥有特权的集合。

为有效避免超级用户的误操作和恶意程序的攻击,安全域间的信息流动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每个独立的信息流动需求发起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安全信息的验证,确保信息不会对接收安全域的安全状态造成破坏,在不影响安全域安全的前提下,才接收该信息流。信息流在由主体操作产生的同时,必须对操作本身进行检查,在操作和信息流均处于安全状态时,可视系统为安全态。依据以下分析,可得出如下关于信息流动的规则:

规则1安全域隔离规则:为有效阻止恶意操作,安全域间信息流动必须处于受监控状态,实现对安全域中数据的保护。

不同安全域间存在着干扰性,而干扰性的存在又反映了不同域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应用安全域隔离规则,对安全域间信息的流动进行监控,是实现安全域安全的一大前提条件。

规则2安全域访问规则:安全域内部主体对客体的访问,必须满足相应的访问控制规则,包括常见的只读、读写等。具体的访问规则包括如下几类:

只读规则:单纯采用读取形式取得客体中信息,对安全域中数据进行不操作的读取,有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变更性,同时在利用了数字加密技术的基础上,还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只读需求。

只写规则:主体对安全域内客体只进行单纯写入操作,不允许读取安全域中原有数据,对于主体写入数据的读取可根据具体进行进行设置其是否具有读取权限。

读写规则:包括只读和只写规则的部分安全控制因素,但主体在受控的情况下,可向安全域中客体写入并读取信息,在满足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允许主体对安全域内客体进行读写。

以上几条规则只涉及安全域内部读写规则,当需要实现安全域间访问时,需要结合规则1进行控制,对于安全域间的访问控制,既要考虑到主体自身的权限要求,也要考虑到安全域之间的规则控制和系统监管因素,只有经过配置的安全策略实施后,才能允许实现域间的访问。

规则3安全域间管理规则:安全域级别可分为父域和子域两类,子域继承父域的域内资源,但采取独立的安全策略机制管理,父域通过为子域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实现子域对父域资源的安全访问,保障父域自身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在父域和子域同时管理同一资源时,父域具有优先级(安全策略进行特殊配置除外)。管理规则的实施,在便于调用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资源共享可能产生的冲突和安全患。

3结束语

最小特权原则和权值分离原则作为安全操作系统的基础原则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空管信息系统超级用户权限分离问题,该文提出的MSA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员主体安全域的归属和相关资源类型的划定,有效降低了管理员误操作、黑客入侵等可能带来的对系统的破坏。在MSA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安全域的引入和资源类型的划分,有效地阻隔了各安全域间信息和资源的流动,阻止了恶意信息流的传递,增强了空管信息系统的安全。该文下一阶段将把安全域之间的流动控制作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进行开展,力图实现对空管信息安全的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张德银,刘连忠.多安全域下访问控制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8,28(3):633-636.

[2]付长胜,肖侬,赵英杰.基于协商的跨社区访问的动态角色转换机制[J].软件学报,2008,10(19):2754-2761.

[3]段立娟,刘燕,沈昌祥.一种多安全域支持的管理机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4):609-613.

[4]周伟.机场信息化规划研究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第9篇:信息安全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电力运行

一、电力系统信息化概况以及当前应用现状

1.1电力系统信息化概况

所谓电力系统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当前电力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使得电力供应展现出更加理想的效益来。

1.2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应用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进入到飞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还是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渗透程度不断提升,一方面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却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其二,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意识不断觉醒,电力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技术不断采用,使得信息技术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其三,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受制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比如以局域网的方式来进行,并没有融入到互联网中去,对于黑客或者病毒的防御能力比较差。

二、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运用策略

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运用与管理,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使用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在电力系统运行与信息安全技术之间做好权衡,保证两者融合效益的有效发挥。对此,我们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全面做好终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我们知道,主机和断点用户通信的设备,就是终端,主要包括键盘设备,监视器和打印机等设备。终端设备比较多样化,并且彼此之间都是相互连接的,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终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形成健全的电力企业内网使用行为管理制度,保证电力企业的在职人员能够严格控制自己的信息技术行为,提高其自身的信息素质,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对于工作端进行病毒清理工作,避免各种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其二,注重对于电力系统或者软件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于整个系统和软件进行检查,看看其中是否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实现与专业信息安全企业的合作,保证做好系统和软件的定期更新和修补;其三,在电力企业日常工作过程中,利用信息办公软件或者系统进行文件信息传输的时候,要使用各种信息加密手段,避免信息出现泄漏,这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重要举措。

另外一方面,实现对于服务器的全面防护。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性能比较高的计算机,其不仅仅会侦听网络计算的服务请求,还需要响应对应的服务要求。从结构上来讲,服务器主要涉及到硬盘,处理器,系统总线和内存等内容,其针对性比较强,无论在稳定性,安全性,还是在处理速度,和可扩展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基于电力系统的服务器主要涉及到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做好上述三者服务其的防护工作,也是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应用的关键所在。对此,应该实现与专业服务器安全管理企业之间的合作,定期派遣专业人士对于服务器的漏洞进行扫描,找到问题所在,采取对应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由此使得服务器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避免网络病毒或者黑客的入侵行为。当然在采购服务器的时候,要认证供应商的资质,听取系统构建方的意见和建议,使用比较先进的服务器,保证各个服务器效能的发挥。最后,采用多样化的防护方式,构建防护体系,比如使用TCP/IP协议,从系统服务器的角度入手,对于磁盘分区格式化,使用防病毒软件,限制员工电脑访问网络时间段,设置电脑密码等,都可以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性。

当然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仅仅从设备和技术的角度来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入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强化教育和宣传,开展专业化电力系统运用技术培训工作,使得在职的电力系统管理人员懂得如何安全的运用信息技术来操作;其二,注重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培养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使得其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把控安全关,使得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能够切实的运用到实际的环境中去;其三,针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经验和教训,制定明确的信息化安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使得电力系统信息化安全技术运用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四,注重电力系统构建硬软件设备的采购管理,避免将不良设备或者软件纳入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去,做好日常的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效益的有效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运用,需要从制度层面,人力资源层面,技术路径层面去进行优化设计,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运用效益将会得到全面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栋.刍议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低碳世界,2013,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