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实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 179G 479R 13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4-02
【关键词】 知识;安全;临床实习;学生,医科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如临床检验科、检验中心 等,而临床实验室是患者和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的集中场所,是各种临床微生物集居地 和培养鉴定中心,也是医院重要的污染源、传染源,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2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必须到临床检验科进行,这些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实 验室防护能力,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为此,笔者对即将到临床实习的医学检验 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安全知识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5 a制医学检验专业即将到临床实习的学生94名, 其中男生45名,女生49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22.5岁。该组学生均学完《临床微生物和 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等全部专业课程。
1.2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说明目的和要求,以无记名答卷形式当场填写并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94份,收回合格问卷91份,回收率为97%。 对收回的问卷逐一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2结果
结果显示,学生对马上要进入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的临床检验科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如生物安 全柜使用、职业暴露后处理、实验室废物处理等认知率极低,见表1。
3讨论
生物安全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1,3-4]。实验室生物安全属实验室安全管理范畴,其目的是防止试验人员和合作者 感染,防止生物因子外泄污染环境,保护家人和患者及社会群体的安全[3-5]。新 加坡、台湾和北京等地区发生的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3],已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 关注,并相继出台了多个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和文件[6]。临床检验科工作 必须频繁接触各种危险生物因子,如HIV、肝炎病毒、细菌等,所以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就显 得尤为重要[2,7-9]。SARS期间医务人员极高的感染率和因医务人员造成SARS的传 染,与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漠、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关[9-12]。因此, 医学院校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医院应高度重视对院内感染的控 制。
调查结果说明,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不足,学生除对医院感染概念有较好的掌握外,对临床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应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认知率极低。调查中发 现,有82.4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生物安 全防护教育,不清楚检验科应采取几级生物安全防护和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这可能与目 前我国医科类高校的教育理念落后有关。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预防意 识,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 素质进行培养;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禽流感、埃博拉等新病毒 的预防知识教育[13];开展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临床检验科见习 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重视临床实习前的培训,如学习《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实 验室消毒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掌握六步洗手法、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等防范措施[6,8],强化标准预防意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做到自身 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
4参考文献
[1]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 代预防医学,2005,32(6):670-672.
[2]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48.
[3]周乙华,庄辉.实验室感染与生物安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3):215-217.
[4]高树田,伍瑞昌,王运斗.国内外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现状与思考.医疗卫生装备,2 005,26(11):33-34.
[5]VELICHKOVSKII BT.The pathogene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 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population health.Vestn Ross Akad Med Nauk,2003, 3(3):3-8.
[6]ZIELINSKA-JANKIEWICZ K,KOZAJDA A,SZADKOWSKA-STANCZYK I.Occupational e xposure to biological agen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exposed workers according tothe new legal regulations.Med Pr,2005,56(4):319-323.
[7]ZIELINSKA-JANKIEWICZ K,KOZAJDA A,SZADKOWSKA-STANCZYK I.Protection ofhospital workers from risk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iological agents.Med Pr ,2005,56(5):367-373
[8]GHITTORI S,FERRARI M,NEGRI S,et al.Recent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occup ational risk analysis:Control Banding and Sobane.G Ital Med Lav Ergon,2006,28(1) :30-43.
[9]申子瑜.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3):134.
[10] 张正.检验操作者感染急性呼吸综合征二例报告及建议.中华检 验医学杂志,2003,26:383-384.
[11] 丛玉隆,李力.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检验科遇到问题与对策.临床检 验杂志,2003,21(6):324-326.[12] 魏华,李素英,刘坤,等.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03,13(8):703-706.[13] NYAMATHI AM,FAHEY JL,SANDS H,et al.Ebola virus:Immune mechanisms o f protection and vaccine development.Biol Res Nurs,2003,4(4):276-281.
【关键词】教育;循证医学;眼科;临床;实习带教;考核;满意度
眼科实习带教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专业医护人员的角色,但影响眼科实习带教成效的因素较多,其中带教人员业务能力与带教模式问题不能忽视。传统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1]。循证医学带教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眼科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与概念,能够将医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更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2]。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成效,对2017年2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实习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带教,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眼科在2017年2月—2019年7月进行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当作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名。其中对照组年龄22~25岁,平均(22.32±1.21)岁;男性14名,女10名。研究组年龄22~26岁,平均(22.54±2.23)岁;男11名,女13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由1名带教教师全程带教,分为白班、夜班、门诊、治疗四种班次,每2天安排一种,带教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方法如下:(1)知识培训。由眼科副主任医师撰写带教教案,对全体学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知识和眼科临床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互联网检索资源方法、学习文献评价方法等方面。(2)循证医学训练。实习生以6人一组分成4个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问诊与病史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工作;两人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两人负责咨询专家意见;小组工作每天轮换。带教教师根据眼科患者体征与检查结果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小组结合病历资料意见、文献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修改后的方案用于临床,下班后小组交流活动心得与经验总结。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考核结果。组建考核小组对两组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其中理论考核满分40分,操作考核满分60分。(2)对比两组的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向两组发放自拟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对带教目标与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评价结果。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如表2所示。
1.实习生未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当前医学环境与医疗条件得到迅猛发展,为医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医院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着部分医学生未认识到临床实习重要的现象,实习过程中仍然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未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成绩不合格,难以胜任现今医院医疗发展中的专业人才需求,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了医院相关管理工作难度。
2.医院实习环境不佳。在医院实习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相关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且部分医院医疗环境欠佳,医疗器械也不够充分,这就会导致实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如当医院实践操作条件及场地环境有限时,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满足大量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要求,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实习岗位,不利于医院实习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实习生实习质量不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考研,医学生也不例外,在倾向于备考的前提下而不去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医学生整体实习数量明显下降,极为不利于医院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生,若此种现象长期出现则会影响到医院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创新及改革
1.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参与实习的医学生,医院需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前进行岗前培训,相关内容需由实习生管理工作人员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确保其现实可行性。具体可包括医院概括、布局及医德医风、法律及医疗安全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无菌操作理念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是医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在岗前培训中可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相关临床技能操作等视频,并依据具体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更加专业深刻的了解临床基本操作要求与步骤,规范临床实践技能。在进入正式实习后,需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各个科室学习,并由科室对其进行入科教育,告知科室基本情况与相应的带教教师与实习任务等,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及学习安排,遵从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开展实习工作。
2.完善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医院在明确实习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需安排固定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团队,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进行考勤检查,深入了解实习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具体效果,对其展开综合分析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案,督促与优化整体质量。另外,需对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在带教实习中教师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更加充分的了解学生实践状况,并依据教学情况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对管理制度进行切合实际的完善与调整。
3.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创新管理。当前医院实习管理中,教学模式管理存在明显弊端,在明确其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创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管理,为医学生提供更加良好完善的实习环境。该过程中需明确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知识接收能力,再同科室的实践内容及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可适当开展典型病例分析研讨会,并让实习生依据相关内容及自身日常随诊中所了解到的实践方式尝试查体、问诊等基础诊疗工作,切身参与相关实践,并依据自我了解与尝试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医疗方案,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逐渐培养并形成相对良好的临床治疗思维,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医院医学生实习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医院作为基本主体需明确该项工作进行的重要性,并依据现实环境对管理工作予以改革创新,对其所存在的难题展开分析,进而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管理,为医学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的同时,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有效性,为现代医疗发展中输送专业与实践能力并举的综合人才,以满足人们与医学发展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冰.综合性医院加强实习生管理的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194-204.
[2]韩冰.浅谈医院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6(8):12-14.
【关键词】 口腔 医学生 实习 临床实践 新模式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等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所以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口腔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过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操作技能上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病人身上完成的。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由于医学生未获得合法的医师资格,临床实践中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术操作是不合法的[1]。这就限制了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国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提出,五年制口腔医学教育仍是我国较长时间内培养口腔医师的主体[2]。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师,完成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下设想:
1 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
目前对本科口腔医学生讲授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其中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及口腔正畸学等的理论课及实验课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有些实验学时不够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节约教学成本,我们设想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相互补充,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遗漏,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 充分拓展仿真头模在实验技能操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仿真头模系统主要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了配合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想充分拓展仿真头模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在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训练,模拟病人口腔环境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口腔诊疗器械的正确握持和使用、就诊时医患等,熟练掌握牙体预备充填、根管治疗、洁治术、印模制取、拔牙术、矫治器制作等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实验课操作更贴近于临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出现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
3 实行实验室开放
设想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大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等,在实践中锻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动手能力。
4 组织口腔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设想学生三年级进入口腔临床课程后,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轮流到口腔门诊学习,安排他们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练习书写病历等。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利于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提高临床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利用“920爱牙日”、“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5 构建口腔医学生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教学新模式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是人们根据医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义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临床操作能力,即对临床技能的应用,包括病历文件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2)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3)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因为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所以医生必须善于沟通,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上述能力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获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同样的内容,由于临床思维以及医患关系等不同,可以在对病例的分析速度、结论的准确性以及预后的判断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更应注重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了口腔临床课程理论及实验室技能操作学习后,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训练。具体设想如下:
5.1 临床实习前教育
设想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8学时的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常见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口腔专业医疗纠纷的特点及防范;口腔各专业学科的专业特点;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即将充当的角色,并对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特点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做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充分准备。
5.2 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训练
设想需要12学时,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其方法是:教师扮演医生,抽取1名学生扮演患者,扮演为患者的学生在扮演前可指定为一个具体的疾病,允许其针对该疾病阅读教科书10~15min,以使其把该病种的症状和体征尽可能多地套在其身上。然后扮演为“医生”的教师对患者扮演者进行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询问[4]。病史采集结束后,进行全身及口腔局部检查,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示范结束后,把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另一学生则扮演医生,进行指定某一疾病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并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该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询问病史的技巧、口腔检查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
5.3 进行综合病历分析
综合病历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想需要12学时。组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编写80~100道病例分析试题及病例分析标准答案,试题包括所有口腔临床课程的常见疾病、多发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分析病例,另一组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给分析病例的学生打分,并纠正其诊断和治疗方案错误。该项训练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了解口腔专业疑难病例的处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结合仿真头模系统模拟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
口腔临床治疗步骤多,方法复杂、疗程长,需要多次复诊。根据口腔临床医学诊治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了病历书写、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综合临床技能训练。设想需要36学时,如学生的治疗方案正确,我们就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仿真头模上进行首次治疗(动手能力培养),治疗完成后让学生在病历上写出治疗过程、医嘱及复诊时间,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综合、交流能力培养)。依次进行第二、三次治疗及病历书写、医嘱等直至整个治疗过程完成。如前牙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案是根管治疗。首次治疗应是应急处理,方法为在局麻下开髓,用拔髓针进行牙髓拔除,置药捻于根管,开放二日(动手能力培养),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两日复诊(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第二次复诊检查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二次治疗,即根管预备,方法为确定根管数、1~6号扩大针、扩大锉逐号扩大根管、测根管长度、用棉花针置药捻于根管、封闭开髓孔,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1周复诊;第三次复诊检查第二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三次治疗,即根管充填术,手工或用机器将根管封闭剂及牙胶尖充填于根管,拍X线片如根管充填满就可完成根管治疗,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整个治疗过程完成。该综合临床技能训练涉及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预防口腔医学、儿童口腔医学、修复学、颌面外科学、正畸学等。通过临床知识的强化训练及在仿真头模上的技能操作,让学生能加强记忆,熟悉各专业的临床工作流程,掌握临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观念,尽快适应从临床前期进入临床实习期的各项工作,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因对操作程序不熟悉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效果。
总之,培养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口腔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设想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金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34-135.
[2]周昌龙,张引成,胡浩屯.五年制口腔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J]. 北京口腔医学, 2004,12(3):169-171.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70-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医疗过程中碰到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1]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生诊断与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临床实习和日后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医患沟通教育的内涵
医患沟通是指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医患沟通教育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医学生树立起医患沟通理念,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二、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1989年3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表了著名的《福冈宣言》,该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视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2]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其中“沟通技能”是7项最低基本要求之一。2008年9月,我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技能。[3]由此可见,当今国内外医学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50.56%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17.56%。[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4.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
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敏,赵玮,李淼晶.医学生医患纠纷防患意识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17-1118.
[2]宫丽娅,韦运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94-96.
[3]彭丽,冉素娟.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40(25):2594-2595.
[4]朱英,陈日兰,蒙珊.针灸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C].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A],2010:134-136.
[5]赖亚宁,姚巡,卿平,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11.
[6]钟遂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13-1914.
[7]刘明远,杨光远,赵锦程,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3):89-90.
[8]杨丹静,凌云,谢春,等.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5):96-97.
[9]赵云生.加强医患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4220.
[关键词]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医学生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衔接的重要时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关键阶段,是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由医学生到住院医师的必由之路。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熟练的各种基本医疗技能和诊疗技术的掌握以及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都与临床实习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然而,近年来,诸如考研、就业、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都对临床实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针对这一现状,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为出发点,在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临床实习管理制度
学校健全各种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临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只有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制定具体措施,才能调动临床教学积极性,为实习生创造一个较为规范、系统、严谨的临床实习环境,学校和医院同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我校长期以来对临床教学工作一直较为重视,对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方面坚持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以学院为主体的医院教务部门、教研室、临床科三级负责制,明确各级职责,派专人负责临床实习的组织、行政管理、检查和考评,并专门指派了一名督导老师全程负责实习生的管理,检查实习生的纪律和出勤情况等。多年来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如临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制度,以及对实习生的出科考核制度、实习中期考核制度、毕业技能考核制度等,从而保证了各项临床教学活动的开展。确立分工,明确责任,各科教学秘书负责本科实习生的教学管理与监督,安排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统一制定了《科室教学活动记录本》,详细记录科室小讲课、病例讨论、教学查访等教学活动,以全盘掌握科室日常教学活动和临床老师实习带教情况,督促临床科室重视实习教学,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规范了临床实习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有章可循,管理者监督有据可依。
二、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临床实习带教队伍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根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能力、敬业精神以及工作态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德医风、职业习惯、业务技能水平、身心健康的养成、智能结构的形成以及发展的后劲。作为临床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临床医师,集“医、师”双重身份于一体,承担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通过不断加强宣传教育,使临床医师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深远意义有统一认识,提高了临床教学意识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临床教学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双赢的过程。医院施行了“临床带教资格”认定制度,只有那些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热爱临床教学工作的医师才有资格参加临床带教,使带教资格成为一种荣誉、一种责任。此外,教研室在每一轮实习生出科时,均组织他们填写《实习问卷调查表》等,采用合理科学的评估实习教学质量体系,作为年终教学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提高了临床教师的实习教学积极性,促进了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岗前培训,促进学生角色转变
临床实习意味着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了病房,从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过渡到以临床实践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巩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面对这种陌生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开始时医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较大,在工作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由医学生到临床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初到医院的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岗前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学习实习生职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介绍医院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情况,学习临床医学道德规范,了解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以便有效防范、杜绝各种问题的发生,强化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包括问诊查体技巧、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无菌操作与消毒技术、徒手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内、外科急重症及其处理原则等,岗前培训时间通常为1周,医学生经过这种系统规范的实习岗前培训,在短时间内对医院能有所了解,明确了自身的职责,树立了安全意识,增强了防范医疗纠纷的观念,明白实习期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从而缩短了进入临床的适应期,较快进入角色,提高了实习质量,延长了有效实习的时间。
转贴于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临床技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阶段应注重基本功的培训,它需要实习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临床上各种各样的医疗实践活动,包括问病查体、各种医疗文书的正确书写、临床常规操作如胸穿、腹穿、腰穿、骨穿、心肺复苏等以及换药、手术观摩与实施,只有身临其中,才可从中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我们首先规范了带教老师的各项临床操作,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其次,教育引导实习生重视“三基”的学习、训练,充分利用岗前培训的宝贵时间复习巩固相关技能,力争规范、系统掌握每一个检体手法。要求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尽量对所负责的每一个病人都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熟练手法,提高检体技能。教育学生克服好高骛远、盲目追求主刀数量、完成穿刺数量等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不明智做法,明确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技能操作的规范化,用心去看、去做,不轻视各种医疗常规工作和技能操作,力争规范地去完成临床实习中各种医疗活动,包括病历、病程记录和处方的规范书写、诊疗技术的规范操作,甚至医疗工作中着装、言行的规范等,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良好的医生素质,学到终身享用不尽的知识和技能。
五、注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即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是我们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临床教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切不可仅仅强调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而忽视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尝试从多方面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勤看,勤问,勤思,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去积累和获取经验和知识。坚持三级查访制度的落实,加强床边教学活动。每2周为实习同学安排教学查房,教学查访由临床科室的高级职称以上医师主持,教研室老师参加。查访围绕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对临床诊断和处理向学生提问以形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六、实施系统考核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生;实习;医生
Abstract:The clinical medicine is a practical extremely strong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present education system, the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bachelor's degree) of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is 4 years, but the medical college is 5 years. It is because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will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life-saving mission once graduating, and they still need clinical practice session to built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 The quality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whether they qualified to the future clinical job. In the present practical process some questions are worth discussing,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Medical students;Medical practice;Doctors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希望能健康长寿,这就要求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探索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同时也需要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医生,要能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为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贡献,因此对医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几年,高等院校、医院和带教老师普遍反映临床实习质量不断下降,实习医生也觉得没有获得真正的训练机会[1]。我们认为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带教经验,总结分析医学生实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临床实习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存在诸多矛盾的问题,临床教学是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环节[2]。经过四年的基础及临床理论课学习,学生就进入了临床实习阶段,这是一个将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阶段,在刚刚进入临床的几个月内,可能是有一种好奇、新鲜的感觉,还是较认真的进行临床实习,但在对临床工作程序有所了解的后期实习阶段,由于新鲜感的消失,工作热情、耐心有所减退,加之五年制的本科学生存在着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95%的学生在该阶段要复习准备考研,此时的临床工作基本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实习生的值班制度也形同虚设,其结果是既没有获得应该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因管理严的科室要点名考勤),因此这种实习状态亟待尽快改善。
2对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建议
2.1养成随笔记录的好习惯 在临床实习期间,大量的学习是靠高年资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他们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早查房时的床旁教学[3]中,老师们特别是那些老教授、老专家们会结合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临床表现、相关的检查以及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即使有些患者的病情复杂,还不能做出确定的诊断,老师们的分析及思维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这些凝聚着老师们丰富经验的知识,是单靠书本无法获得的,而这却常常被很多学生所忽略,大部分学生都不做床旁笔记,尽管他们很年轻,记忆力好,但这仅仅是短期记忆,可能过不了多久,大部分内容将会因轮转入另外一个科室实习而被遗忘。如同“猴子掰包谷”,如若能随时记上笔记,随后与所复习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则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倍增。另外对每一个专业的专题讲座,也应该认真记录笔记,因为临床实习期间的讲座不同于单纯的理论课讲授,各临床亚科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普通教科书上无法学到的。比如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经诱导期治疗效果不佳时如何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老年人、中年人以及青少年在加用免疫抑制剂时各应该注意什么?剂量如何掌握?什么时候糖皮质激素该减量?怎么减?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大量循证医学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2.2学会掌握资源共享 因在每个专业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某一个专业实习期间,医学生亲自负责病例数也有限,所以不一定能将该专业的常见病都见到,建议同学全面了解本科室所有患者的情况,对自己未负责的常见病病例、典型病例或特殊病例,都进行了解和学习,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关注和学习分析,甚至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深入学习。对某些罕见病的一次接触和深入了解,将终生不忘,裨益今后的医学事业。比如,我们收治的一位68岁女性患者,经过老师和学生们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查体,共同查阅大量文献、进行资料分析后,诊断为巨唇-面瘫-舌裂综合征,该病为临床罕见疾病,但在本科室实习的学生却印象深刻、收获良多,他们表示如果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一定会想到这个患者的诊疗经过,也会按照这样的诊疗程序和思路去解决临床问题。又如既往在本科实习医生听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诊断为较为罕见的“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上半身)”,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内分泌科查看患者后表示,这一学习过程对其影响很大,有学生说,仅从提供的临床资料而不去查看患者,根本想不到她会有那样的表现(即外貌体征),我会终生记住的,以后有类似的患者,我觉得会想到该种疾病。
2.3积极参加科室的医疗活动 科室组织的疑难病例科内或院内讨论旨在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是一个综合多专业知识、集思广益的过程,医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参与,提早复习病例、查阅书籍和文献资料,听取专家们的分析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借此难得学习机会增长自己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科室对每个死亡病例的讨论,就是总结经验、寻找有无诊断及处理不当之处的过程,以便为以后的患者更好的服务,因此从讨论中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包括教授们分析、思考的问题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2.4重视教学查房 在临床实习阶段,每个专业都安排有教学查房,与床旁教学及专题讲座不同,教学查房的模式,是学生为主体,一般由教师选择好病例或学生提出病例,由主管患者的学生准备病例资料和PPT制作,并将要讨论的病例提前告知所有参加讨论的同学。讨论中要求主管该患者的学生首先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详细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讨论的目的,其他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相关文献查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学习过程需要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该教学模式对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就现实工作中遇到的真真切切的病例进行学习分析,整个过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热情,教师仅仅是起到引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很好学习方式,对实习医生尤为重要[4]。
2.5主动参与各种操作 在实习期间,有些诊断性或治疗操作,实习医生是不能亲自实施的,但可作为助手,如果反复观摩、主动配合,一定会掌握这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及禁忌证。对于实纲要求的基本操作,如没有合适的病例,则需要通过模拟人教学工具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手法灵巧、规范,掌握各种操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
2.6做到手、腿、脑“三勤”
2.6.1手勤 如果有可动手操作的机会,一定主动提早将规范的操作程序默记于心,然后按照操作规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细心地完成。积极练习书写各种医疗文件包括病例书写、病程记录、操作记录和会诊记录等书写,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完成的各项医疗文件书写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听取其修改意见,如此可发现不足之处并在以后多次的病例书写中加以改进。
2.6.2腿勤 腿脚勤快的实习医生为医护带教老师和患者所欣赏和接纳,对病区患者的多次访视,不但可体现作为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学习医患沟通,更可通过与患者就疾病发生的交谈,发现诊断疾病的“蛛丝马迹”,陪同患者前往院内其他科室(如B超室、影像科和血液净化科等)进行相关的检查或治疗,可学习到实习计划安排之外的知识并学会相关疾病诊疗的细节处理。
2.6.3脑勤 要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提问题、善于问为什么?很多疾病都有它的诊疗指南,但实际工作中一定应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有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是完全按照指南治疗的,一定要知道是为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应及时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需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mg/kg・d), 如果老师给体重60kg的患者用强的松30mg/d,那你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有可能是该患者存在着感染没有完全控制或血糖高等一些具体的原因。总之,应该多动脑筋,多想为什么?对你以后的工作肯定是受益匪浅的。
2.7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的临床实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学习与带教老师交流、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学习老教授、老专家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培养自己为医学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庆艳,王苗.当前临床实习问题和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553-6554.
[2]彭侃夫,吴雄飞.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2009, 28(2):227-228.
[3]苏春燕,张佐茹.高等中医院校七年制教育(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110-111.
[关键词] 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187-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对高等医学院校培养21 世纪的创新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者的共识,加强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1]。
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培养出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医学人才培养最为典型。医学生除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心理素质及动手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但事实上,影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思想和人才理念根深蒂固,实践教学始终没进入“课程”教学的主流。
临床实习既是全面巩固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医学生顺利转变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坚实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近几年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我们重视了这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1 构建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临床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同时也是医学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而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联系实践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2]。
2 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
要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实行导师制。在实习开始前,由临床学院和教研室共同确定实习导师人选。导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意识较强,热心带教。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临床实习的具体工作,制订临床实习计划的实施细则,监督各类教学活动(小讲课、病例讨论及临床操作示范等) 的落实,对病区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实习出科考核。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科室轮转,而各科室的导师是固定的。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各科室的导师进行横向评估,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通过教学相长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高水平教师的直接指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得到正规的、全面的培训,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实习医院和床位的增加没有与招生量相适应,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动手机会并且一些新建的教学医院带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大部分医院都存在着实习的学生多,能带教的教师少的问题,不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操作和动手的机会。甚至有个别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以讲代替实际操作。③由于疾病谱的变化,部分典型病例明显少,学生在教材上学到的疾病,在实践中往往看不到。④患者法律意识增强和“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病人不配合,拒绝在他们身上进行各种技术操作,使实习成为“讲座”。⑤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一部分考研的,有一部分往返各地招聘会找工作的,所以有的学生对实习不感兴趣。
针对这些情况,为了确保学生动手实践机会,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如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动物实验操作中多观察、多揣摩、多练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临床实习中,各科的带教教师在实习之初,通过看录像、CAI 课件及教师临场操作等各类临床操作方式进行示范,使学生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步骤、要领、注意事项等。尤其是CAI课件早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应用CAI课件教学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在教学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体检等常见的临床技能,教师尽可能督促学生多做、做好,对于胸穿、腰穿及骨穿等各类临床操作,教师则尽可能安排给学生做,少数风险较高的操作安排学生做助手。操作结束后,带教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以上举措,大大缓解了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的矛盾,全面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质量。
在临床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全过程、多方面动手实践”的原则,在理论授课阶段,要确保基础实验的时间和质量,同时强化临床实习的实践教学。“三个层次相呼应”是指第一层次课堂教学、第二层次基础实验教学、第三层次临床实习教学,三个层次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和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通过这样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医学生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改革考核方法,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案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考试分数,以往的考试侧重点在理论,使医学生成天在背书,而忽略了动手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了纠正这一不良现象, 我们运用综合教学反馈,调控教学过程,通过提问反馈,建议反馈,实验报告反馈,网络反馈等方法了解学生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4],重新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方案,把平时实验的成绩、期末实验考试的成绩以及临床实习时出科考试的成绩一并算入学生的总成绩,让其成为衡量一位学生优良与否的一个指标。并把这一方案明确告知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动手能力的提高并不是死背课本理论,而是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顺利通过本科学习并在毕业出科时取得高分,必须在平时实验操作和临床实际工作中珍惜每一次机会,多动手,多动脑,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并结合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复习理论知识,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不是遇到问题就退缩,遇到不敢操作的自己害怕的动物就不操作,遇到些特殊的病例就一味依赖带教老师。同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多鼓励学生在病房、在门诊接诊患者,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目前,平时实验和临床实习在现阶段还没有一套成型的教材或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讨和摸索。现时的教学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实际困难,大学生使命感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分低能现象。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动手的机会,总结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措施和办法是当务之急[5]。
[参考文献]
[1]彭义香,郑军,付燕,等.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4(2):42-43.
[2]郭劲松,张东华,薄红.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 (7):863-864.
[3]梁刚.谈CAI课件在中医教学应用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16.
[4]谭春艳.医学留学生生理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99.
【关键词】医学生 沟通能力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在医疗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医患关系及医患沟通问题是全球性的,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并正确处理的职业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在法律上给医疗卫生行业,同时也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现今医学教育基本都仅仅强调对医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与患者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为了让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尽早适应现今复杂的工作环境,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相互尊重、理解、配合的医患关系,规避医患矛盾,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对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以利于医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顺利地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为人民服务。
一 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紧张的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学者对108起由医生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调查中发现,因医生责任心不强而引起的就占三分之一,因医生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保护自己所致的占15.4%,二者相加占到一半。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这种不信任正逐步演变成“集体不信任”。正因为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不仅使得患者(家属)对医疗质量感到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对医务界的不满和误解。同时,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同样困扰着医务人员,阻碍着医学的发展。处于焦点之上的医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社会模式转型、人们思想意识转换、政府投入不足、各种矛盾转嫁为医患紧张。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认识存在差距,由此也会引出各种纠纷。作为可以增进医患间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增进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的举措,医患沟通在医院运行和管理中越来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以及责任举证倒置等医疗法规出台后,病人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知道自己有隐私权,有权拒绝成为医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对象,因此,医患沟通对刚刚进入医疗第一线的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的医学生在穿上白大衣进入临床之日起即要面对这一现实,在怀疑和审视的目光中完成见习、实习,直至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临床医生。此后将不断地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沟通,力求取得他们的理解,在不断的怀疑和审视中成长。因此,医患关系的大环境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专业医务人员所要考虑的问题。
二 医学生沟通能力亟待提高
通过在校医学生进行发放问卷调查显示,多半的学生认为医疗纠纷会越来越多,对今后的医疗工作有压力。九成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防范医疗纠纷教育,这有助于自己以后开展医疗卫生工作。说明学生对医疗安全防范教育存在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在向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初始阶段。患者的权利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日益重视自己的就医权利(如隐私权、知情权、治疗方案同意权等),因此,医生除了关注疾病情况,尚需同时关注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特征,摒弃以前“看病不看人”的习惯。然而,现今我国的医学教育大部分仍停留在对医学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与患者交流能力方面尚无相关的系统课程。
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在严峻的医疗安全形式下,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均在疾呼沟通是缓解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沟通水平,尚未成为各医疗单位对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议程。作为培养医疗队伍后备力量的教学基地,同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习生要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这种原始的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及规范性,有时极少数带教老师自身便缺乏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医疗安全意识和沟通技巧处于朦胧模糊状态,其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同而相差迥异。
实习生极少接触社会,缺乏人际关系交流经验。我国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从小学至大学毕业,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志就是分数。考上大学后,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模式,成绩的好坏决定考试及就业。很多医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素质修养,书生气十足。固然勤工俭学有助于接触社会,然而,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阻碍及就业机会的匮乏,使得我国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远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因为缺少经验,实习中,我国医学生常显得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加之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上缺乏技巧和策略,与患者交往中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这使他们在今后处理复杂的医患矛盾中,极易处于被动状态。
三 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认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国外医学教育界早已重视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1987年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
要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首先需要加强与医师职业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时代要求临床医师必须把这一认识带到临床医疗实践中去,要由传统的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弗列克斯所说:“把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来掌握是非人道的”。
医疗工作中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保障患者的根本利益,还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让患者真正感觉到“春风般的温暖”。此外临床医师必须懂得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科学知识,才能真正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诊治患者。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其次,需要设立相关课程开展与医学生医患沟通有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沟通能力教育。面对现代医学的有限与无奈,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医生希望共同承担,就必须应用与医疗技术同等重要的交流沟通能力与技巧,使患方充分信任、理解与配合。医生需要通过医患沟通与人际交流技巧的培训,方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愿望,以此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信任与尊重。
早期接触临床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甚至提出学生进入医学院校的第一年、第一周、第一天开始就安排接触患者。而在我国,目前医学院校基本无系统的沟通能力课程。研究表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可提高医学生和医生的临床技能,积极影响患者的回忆和理解、精神依附、症状消除和某些生理反应等,因此各个阶段的医学教育均应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最后,应当强化进入实习基地前后的培训。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是培养医疗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为帮助医学生顺利转变,在进入实习基地前应告知学生作为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给学生讲解相关临床规章制度,介绍规范的医疗流程,而不是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在进入实习基地后,教学医院应介绍实习地区人情风俗,注重培训医患沟通能力,美国专家在医疗实践中对交流技能的研究表明,以下的交流能力是合格医生所应具备的:(1)和患者及家属交流时能自然地展开和终止话题;(2)能充分获知与疾病相关的信息;(3)了解患者的所需所想;(4)简洁明了地解释疾病的诊断情况、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结果及愈后;(5)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有问题出现时协调解决。有些学院还要求学生观察带教老师和护士如何与慢性病患者沟通,和患者谈病情和治疗方案,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等。真实的工作环境可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可见沟通技巧在疾病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沟通可使医患双方获益,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医患间良好和谐的合作氛围,减少医疗工作中的差错和纠纷。
参考文献
[1]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5):56~57
[2]卢仲毅.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2):726
[3]邱俊霖、钟黎黎、黄慧等.医学生对医疗纠纷认识情况的调查和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09~510
[4]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4):362~382
[5]李义军.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沟通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89~90
[6]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4):385~386
[7]陈文军、钟雷、马莉.当今医患关系的心理学浅释[J].解放军管理,2001(2):159~160
[8]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