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茶叶知识普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叶知识普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叶知识普及

第1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1.中国海洋大学, a.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b.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c.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3.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茶叶中Be、V、Cr、Mn、Fe、Co、Ni、Cu、Zn、As、Se、Mo、Cd、Ba、Pb、Th、U等17种无机元素。以硝酸-过氧化氢法消化,以6Li、45Sc、72Ge、115In、209Bi为内标,以ICP-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对17种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 0,待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009~0.136 ng/mL,相对标准偏差≤10%。该法准确、灵敏、简单、快速、安全,能满足茶叶样品中多种元素的检测需求,可用于茶叶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

关键词 :茶叶;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无机元素

中图分类号:O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6-146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47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7 Trace Elements in Tea with ICP-MS

and Microwave Digestion

FANG Jin-zhu1a,1b,LIU Yan-hui1a,1b,QI Li-ming1c,YU Chang-hong2

(1a.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Key Lab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Chemistry Theory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Shandong, China; 2.Medical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 was us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17 elements including Be,V,Cr,Mn,Fe,Co,Ni,Cu,Zn,As,Se,Mo,Cd,Ba,Pb,Th and U in tea. Samples were decomposed by HNO3 and H2O2, and directly analyzed by ICP-MS. 6Li,45Sc,72Ge,115In and 209Bi were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s to compensate matrix effect. A good linear range in 0.009~0.136 ng/mL(R2=0.995 0) was obtaine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below 10%. It is accurate, sensitive, simple, rapid, safe and suitable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and evaluating safety of tea.

Key words: tea; microwave digestion; ICP-MS; inorganic elements

收稿日期:2014-08-08

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1-3-129-nsh);山东省大型技改研究专项(2013SJGZ12);山东省科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13QN009)

作者简介:房津竹(1994-),女,辽宁葫芦岛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与环境污染检测,(电话)13698677278(电子信箱)

chezhangting@163.com;通信作者,于常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生物研究,(电话)18105325707(电子信箱)yuchqd@gmail.com。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表明,茶叶中除了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等外,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无机元素(Mn、Fe、Zn、Se等)[1-3],但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4]。同时,茶叶也会富集一些有害元素,如Pb、As、Cd、Cr等[5]。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茶叶中有害元素做了限量要求,如:Pb不得超过5 mg/kg,稀土不得超过2 mg/kg(以稀土氧化物计算);农业部强制性标准NY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规定,Cr不得超过5 mg/kg、Cd不得超过1 mg/kg、As不得超过2 mg/kg。因此,测定茶叶中的无机元素对于茶叶种植、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6-8]。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但这类方法多为单一元素分析[9-12]。加之前处理方法不一致,存在耗时长、操作繁琐、试剂用量大等缺点[4,5,12-14],因此,开发茶叶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微波消解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处理技术,具有快速、方便、节约试剂等优点,广泛用于元素检测[9,10,15,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以干扰小、分析快、精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而著称,可以完成多元素同时分析,较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检出限低2~3个数量级,适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痕量元素分析技术[17-21]。本试验建立了HNO3-H2O2体系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茶叶中17种无机元素的分析方法,以期为茶叶中多种元素同时测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7 500a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美国安捷伦公司);Speed wave MW-3型微波消解系统(德国Berghof公司);KQ118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 Synthesis型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1.2 材料与试剂

茶叶标样(茶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10016);

茶叶样品(包括茶、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茶),均为市售茶叶。

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Part#5183-4688,美国安捷伦公司),包括元素Be、V、Cr、Mn、Co、Ni、 Cu、Zn、As、Se、Mo、Cd、Ba、Pb、Th、U浓度均为10 mg/L,Fe浓度为1 g/L;

内标元素储备溶液(Part 5188-6525,美国安捷伦公司),包括元素6Li、45Sc、72Ge、115In、209Bi,浓度为100 mg/L;标准调谐溶液(Part 5184-3566,美国安捷伦公司),包括元素Li、Ce、Y、Tl、Co(2%硝酸溶液介质);HNO3(GR,德国Merck公司);H2O2(GR,德国Merck公司)。

1.3 方法

1.3.1 标准液的配制 量取一定体积的内标储备溶液,加入5% 硝酸溶液,得内标元素浓度为10 μg/mL的混合溶液;量取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溶液适量,加入5% 硝酸溶液,得各元素混合外标溶液,其中Fe和Mn浓度为0、100、200、400、600、800 μg/mL;Be,Cd,Th,U的浓度为0、10、20、40、60、80 ng/mL;剩余元素浓度梯度为0、10、20、40、60、80 μg/mL。

1.3.2 前处理 称取约0.5 g样品(标准样品或者待测样品),粉碎后于60 ℃下干燥3 h,待恒重时称重;将其置于聚四氟乙烯消化罐中,加入4 mL 硝酸溶液和1 mL H2O2。将消解罐旋紧置于微波消解系统中消解。消解程序如下:起始温度(100 ℃)保持10 min,以6 ℃/min升至190 ℃,保温10 min,再以30 ℃/min降至100 ℃。消解完成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转移至离心管内,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至50 mL容量瓶中,以5% 硝酸溶液洗涤残渣,合并洗涤液并定容。样品转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瓶中保存,待测,同时设试剂空白。

1.3.3 ICP-MS工作条件 以标准调谐溶液对机器调谐,保证检测灵敏度、氧化物、分辨率等指标达到测定要求,仪器具体参数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对17种无机元素与对应内标的比值与各待测元素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各待测元素在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以5% 硝酸溶液作为试剂空白,在上述条件下,重复测定11次,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各元素检出限见表2。

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以标准茶叶样品GBW10016检验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取6份样品,按上述方法分析,所得结果与标准值比较,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较好,均在误差范围内,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满足痕量分析要求。因此,该法适用于茶叶样品中17种元素的同时测定,结果准确、方法稳定,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2.3 样品分析

选取市售普洱茶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定17种无机元素,并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的元素标准溶液,样品平行测定6次,根据加标量和测定结果,计算样品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16种元素(除Be外)的加标回收率为90.3%~104.2%,RSD均小于10%,说明该法可基本满足茶叶中多种元素的痕量分析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市售其他茶叶中无机元素的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不同种类茶叶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如Fe、Mn),部分元素未检出(如Cd、Th)。

3 讨论与小结

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茶叶样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干法灰化和湿法消解[23]。干法消解普遍采用低温碳化再高温灰化,反应温度较高,虽然不用引入浓酸,但对于痕量易挥发元素会造成较大损失,加之灰化一般使用瓷坩埚,会造成碱或碱土金属的空白较高;湿法消解法普遍采用混合强酸体系敞口加热,耗酸量较大,所需时间长,对环境污染大,易造成污染。而微波消解法是在湿法消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方法,高压密闭反应体系,为一些难于在常压下分解的元素提供了分析可能,同时试剂用量少、污染少、反应迅速、空白少,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快速前处理方法。

试验采用HNO3-H2O2体系微波消解的前处理方法,浓HNO3和H2O2均具氧化性,可分解茶叶中的色素,处理后的茶叶样品呈现无色透明溶液,且基体效应小,可完全消化样品。经对实际用量、消解时间、消解温度优化后,得到如“1.3.2”所述条件。

3.2 内标元素的选取

茶叶样品中基质复杂,色素和Ca、Mg、Fe、Cu等含量较高,会产生基体效应,基体效应会对待测元素产生抑制作用,消除基体效应是准确检测的前提和关键。内标法会对基体效应产生补偿作用,故本试验中采用内标校正法来消除基体干扰。内标校正体系包括6Li、45Sc、72Ge、115In、209Bi,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的元素,选择6Li作为内标;相对分子质量10-59的元素,选择45Sc作为内标;相对分子质量为60-78的选择72Ge作为内标;相对分子质量为95-139的选择115In作为内标;相对分子质量为140-238的选择209Bi作为内标。以此校正体系作为内标,分别分析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可较好地校正茶叶样品的基体效应。

该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茶叶中Be、V、Cr、Mn、Fe、Co、Ni、Cu、Zn、As、Se、Mo、Cd、Ba、Pb、Th、U 1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样品经HNO3-H2O2体系消化后,试液直接用ICP-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6Li、45Sc、72Ge、115In、209Bi内标体系校正基体干扰。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速安全,可同时测定茶叶样品中多种无机元素,用于茶叶的营养检测、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为茶叶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苏冰霞,郑亚军,吴学进,等.不同产地茶叶矿物质元素含量的调查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1):29-32.

[2] 徐 瑞,刘守龙,刘志宇,等.不同地区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J]. 大理学院学报,2013(10):47-49.

[3] WELNA M, SZYMCZYCHA-MADEJA A, STELMACH E, et al. Specia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elements in tea infusions[J].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2,42(4):349-365.

[4] SZYMCZYCHA-MADEJA A, WELNA M, ZYRNICKI W. Multi-element analysis, bioavailability and fractionation of herbal tea products[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 2013,24(5):777-787.

[5] AHMAD S, KHADER J A, GILANI S S, et al. Determination of mineral and toxic heavy elements in different brands of black tea of Pakistan[J]. Af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2012,6(15):1194-1196.

[6] RU Q M, FENG Q, HE J Z.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honey consumed in Zhejiang province, southeastern China[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2,53: 256-262.

[7] 廖朝选,张清海,杨鸿波,等.贵州鸟王茶微量元素分析[J].贵州科学,2012,30(6):48-51.

[8] 高海荣.武夷岩茶中稀土、铅、铬含量调查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3(2):20-22.

[9] 许秋梅,王林霞,李秀东,等.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7):67-69.

[10] 赖志辉,周嘉欣,管艳艳,等.微波消解ICP-AES法定量测定芥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377-1380.

[11] 龚春慧,曾国强,葛良全,等.波长色散?字射线荧光法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J].核技术,2013,36(9):90201-090201.

[12] 廖朝东,耿国兴,陆建平,等.正丁醇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茶叶中的钼[J].分析化学,2012,40(6):964-967.

[13] 赵灿方,李中贤,王立忠,等.茶叶中铅测定前处理方法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7):1724-1725.

[14] 刘伯言,武彦文,欧阳杰.原子光谱分析食品中有毒元素的前处理方法[J].现代仪器,2012,18(4):1-4.

[15] SHALTOUT A A, ABDEL-AAL M S, WELZ B,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d, Cu, Ni and Pb in black tea from saudi arabia using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fter microwave-assisted acid digestion[J]. Analytical Letters, 2013,46(13): 2089-2100.

[16] MARIAN E, JURCA T, DUTEANU N.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ls in hypericumperforatum, hypericummaculatum and hypericum tea by microwave digestion-ICP-OES[J]. REVISTA DE CHIMIE, 2013, 64(2): 161-164.

[17] LAGAD R A, ALAMELU D, CHAUDHARY A 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lanthanides in Indian tea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J]. ATOMIC SPECTROSCOPY, 2012, 33(4): 109-116.

[18] MAGBITANG R A, BUCSIT M A, TIA E S F,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d and Pb in fruit juice, bottled tea, condiments and dried fish samples using ICP-MS[J]. Science Diliman, 2013, 25(1):1-14.

[19] 王小平,徐红梅. ICP-OES和ICP-MS测定黄金茶中26种矿质元素含量[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002):38-41.

[20] 陈 光,林 立,杨彦丽,等.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砖茶中的铅,铜,铬和16种稀土元素[J].化学分析计量,2012, 21(2):75-77.

[21] 张清海,廖朝选,林绍霞,等.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茶叶中的35种元素[J].贵州科学,2012,30(6):40-44.

第2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茶叶经济贸易;影响及对策

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全新国际商务模式,与传统贸易渠道不同,电子商务以新媒体技术为信息交流工具协议交换商品或服务,交易过程及货物配给完全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沟通。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外贸行业在世界市场中规模庞大但产值较低,主要以提供劳动导向型的加工产品或特色原料出口为主,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水平较低,随着东南亚国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及原料提供,传统外贸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多样化思路,国内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上支付模式建立,为电子商务的普及奠定了必要技术支持和舆论基础,茶叶产品与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结合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已有销售渠道。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产地,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不同种类茶叶的文化内涵及养生功效吸引着海内外消费者,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地将我国的茶叶产品推广并销售到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1茶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茶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生活,人们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使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经济发展开始出现融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克服了传统贸易的空间限制,企业使用网络搭建涵盖海内外市场的商业平台,统一整合产品宣传资料,帮助有需要的经销商及消费者直接获取商品信息并实现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的全球性特点使信息借助新媒体得到最大程度传播,极大降低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令企业宣传效率不断提升。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获取所需产品信息,对满意的产品直接付款交易,线上支付软件功能及安全性的不断完善,为互联网线上快捷交易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持,以现代化物流体系反映出跨境电子商务的快捷性。我国加入WTO以来全球经济影响力逐年上升。茶叶与咖啡、可可被称作世界三大饮料,拥有广泛的受众和庞大的贸易需求,受茶树种植的地理条件限制,适宜种植茶树的地区非常有限,以欧美为首的茶叶消费大国并没有本土茶叶。茶叶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概念的出现可以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工具,将传统茶产品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展示出来,经销商和消费者可以方便了解不同品种茶叶的保健功效、生产过程以及加工环境,消除国际茶业市场对“中国茶”质量安全的疑虑。简化传统贸易中买卖双方会晤、商榷、谈判等繁琐的贸易过程,降低外贸企业中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企业可以通过宣传资料精编及修改完善,轻松完成信息的传递工作,使国际贸易不断便利化。

1.2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茶叶经济贸易的影响

随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茶叶经济发展重心开始由国内市场向外转移,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进出口贸易模式。茶叶产品线上交易的整体过程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例如:企业间跨国商洽的人力成本及交通费用、驻外机构开拓市场的宣传费用等,很大程度降低了茶叶在运输储备中的损耗。茶叶出口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构建有助于经营者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模式,减少储备型库存,通过对线上交易信息数据整合归纳,拉大企业利润空间。传统茶叶进出口贸易中,生产企业与客户关系建立主要依赖中间商搭建的展销会平台,中间商赚取大量利润的同时无法保障双方利益,电子商务的普及使性价比高的互联网平台代替中间商环节,出口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在交易方式上,第三方支付保障平台的出现使电子金融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上付款下单,预付资金受第三方平台监管,确保企业发货、物流运送、客户最后确定收货后完成打款交易。跨国电子商务的商品交付依赖国际物流展开,成本结构中产品研发和信息技术投入不断增长,信息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出口企业管理模式得到全面优化。

2茶叶跨境电商务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1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下茶叶经济贸易存在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及运营经验限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下茶叶经济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跨境电商相关人才的匮乏。自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多数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巨大“流量”并有效转化为经济收益。然而,与国内电子商务模式不同,跨境电商发展中涉及的国际商务知识及平台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性,长期以来,我国茶叶产业人才培养着重于专业知识与茶文化内涵,企业运营人员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兼具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涉外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其次,跨境电商的物流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选择产品完成支付,企业将货物由物流运输渠道送出,消费者确认无误进行签收,线上交易的完成主要依赖物流体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国际物流,在我国不同区域间水平不均,茶叶作为食品在跨国运输的海关检疫检查中难度较大,导致当前茶叶产品国际物流成本高且耗时长。最后,茶叶出口企业互联网营销能力较低。现阶段,国际电商平台众多且入驻门槛低,消费者面临多样化选择,企业需要通过有效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促成消费,但由于企业对互联网营销及信息技术的认识、投入水平限制,大量中小型茶企无法最大化发挥平台宣传效果。

2.2现阶段茶叶经济贸易发展对策

茶叶出口企业为适应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推动我国茶叶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已有生产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打破固有思维限制积极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为业务人员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学习机会,培养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和商务英语水平。加强企业与学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尽可能使员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下消费者核心诉求,帮助企业完成海外平台选择和相关手续办理。在国际物流运输上,不断调整现有物流提示,逐步适应小规模的零散货物运送,对主要茶叶产地的企业订单集中处理,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及运送效率。与国际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以产品质量确保海关通关效率,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引导性法规制定确保产品出口的有序进行,在保障海关检疫秩序的同时完善企业物流。在网络营销能力上,加大企业在信息技术软硬件升级和网络营销投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确保用户体验的流畅性,采用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并通过买赠、促销等手段促成消费。充分发掘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和茶叶产品特性,增强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收获一次海外文化体验。

3结束语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技术保障,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使茶叶海外贸易受到广泛关注,跨境电子商务出现转变传统进出口贸易投资大、门槛高局面,增加了中小茶叶出口企业参与度。茶叶企业应当认识到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局限以及应对策略,加大茶叶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在确保从业者专业水平不变的同时增加跨文化意识及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与海外成熟物流企业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物流运送水平并采取必要的网络营销手段,逐步增加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能力。已有研究表明,跨境茶叶网络购物的出现和普及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明确跨境电子商务对茶叶贸易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可以更好实现我国外贸行业可持续发展,为茶叶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勇,肖惠.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厦门发展对台跨境电子商务分析及路径探讨[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6,(06):60-64.

[2]王冠凤.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4,(03):38-42.

[3]贺正楚,黄颖琪,吴艳,潘红玉.跨境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优势及措施———兼以湖南为例而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15-121.

[4]郑亚娜,邹文涛,张继军.关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文献综述———基于影响因素、模式及与贸易增长互动关系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24):77-82+84.

[5]冯志豪,蔡筱霞.跨境电子商务对宁波商圈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22):87-88+90.

[6]李南希,杨立钒.生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基于中国出口业务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6,(20):87-90.

[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石良平,汤蕴懿.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以小额跨境网购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4,(09):3-18.

[8]朱妮娜,吴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12):134-137.

[9]武玥,王铸东,杨晓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63-65.

第3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第4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思考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校园茶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茶文化,俨然成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学生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特色,也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内涵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2]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3]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二、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

[2] 陈海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

[3] 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4] 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第5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关键词:制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就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而茶行业的生产和加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茶园的管理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茶叶的加工产品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走向了优质化和无公害化的道路,相关学者和专业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正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行业效益较低和消耗较高等问题逐渐与旺盛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并且发展成为了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茶行业逐渐转变为了现代化产业,对于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1制茶工艺对茶叶的影响

1.1颜色

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展现就是颜色,茶叶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茶多酚以及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氧化后就会形成有色物质,从而通过茶叶的颜色所展现出来,制茶的工艺对于该氧化作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颜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可以延长高山茶摊青的时间,而高档的名优茶则使用机械杀青更加利于保持茶叶的颜色。在保持茶叶颜色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温度的控制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1.2味道

确定茶叶品质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味道,茶叶的味道主要是因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控制酶活性的高温杀青这一步骤后,能够有效保留新鲜叶片中的固有成分,从而使茶叶中的独特味道留存下来。如有些茶的味道较为甘甜且回味无穷,具有浓厚的口感,即使是同一种品种经过不同的工艺制作所得到的茶叶品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除了形状加工工艺对于茶叶的味道会产生影响,温度、投叶量、杀青方式以及仪器的使用等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当增加投叶量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就会提高,与之相反叶绿素的含量则会减少。

1.3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就具有的或是在制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芳香物质,当茶叶经过复杂的工序后,就会产生数十种或是近百种的香气,有些甚至会随着加工的阶段不同变换出不同的香气。如摊放工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这一阶段时,因为水分的流失往往会产生一种类似青草的气味,并产生能够让人心情愉快的芳香物质,尤其是当时间控制得当时,这种香气的含量就会达到最大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依据茶叶的种类和当地的气温、湿度条件不同,所摊放的时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2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1突出重点

2.1.1创新体系

由于专科层次教育特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明确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如可以充分参考本科教材中的内容模式,将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流程、产品特点、鲜叶内所含物质和茶叶的质量关系等内容进行重点描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并且熟练掌握茶叶品质中制茶工艺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甚至能够对茶叶内生物、化学等变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将不同的茶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它茶类的特征。

2.1.2立足实际

南平市的茶叶生产主要以武夷山所生产的茶叶为主,其中乌龙茶的产量最大,年产量占80%以上,最为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其中武夷岩茶的茶品目非常多,仅山北慧苑岩就有800多种,最负盛名的当属大红袍。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应当将当地的茶类作为重点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南平市茶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1.3更新知识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对茶叶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的普及一些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如可以通过订购茶叶的报刊,从而了解当前茶学发展的动向,将内容和信息及时地补充进实际的教学中,如近年来对于茶类三品认证等相关的无公害茶叶种植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

2.2注重操作

2.2.1制定独立运行的教学大纲

茶叶的生产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打破传统的学期限制,与实际的茶叶生产相结合,甚至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方式来配合,从而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大纲。虽然增加教学的学时能够使实践教学在制茶工艺课程中充分发挥出效果,然而实践教学的环节十分复杂和繁多,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将传统的感官认识转变为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需要建设实训基地,尤其是以茶学专业为特色的学校,更应当将制茶工艺课程作为有限发展的主要课程之一,建立起名茶实训室、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等专业基地,从而满足学生在实习期、生产劳动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连接校外,还可以建立起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的茶叶生产、经营、差异和茶文化等单位建立起良好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了解茶叶的生产、管理、加工、经营和茶艺等知识,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2.2.3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

为了确保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操作标准详细的罗列出来,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制茶的技能、工艺和产品合格的标准,可以以当地最为出名的乌龙茶炒制过程为案例进行重点授课,除此之外,还可以考察学生的出勤率、采茶量、实习日志、制茶茶样等多方面的结果,使考察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

2.3增加现代科技方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茶叶相关的制茶工艺也逐渐普及与网络之上,因此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最新科技动态和加工方面的视频,并且为了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可以将相关资料制成课件的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茶类的制作工艺教学地点转移至实训室内进行,将茶叶的采摘、制作以及筛选等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后精通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善于使用问答、自学、辅导以及演示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教师们有效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

2.4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的结合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从而以科研促进教学,还可以拓展教学的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生产的第一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为了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教学时,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和劳动中,从中学习相关的操作流程,甚至还可以使用顶岗实习的方式,直接参与到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的毕业实习周期较长,通常可以完成茶叶的生产过程,而且在熟悉了茶叶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制茶工艺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设置实习内容和环节,并且将考核、操作和评判融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实现教考分离。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生产单位的顶岗工作中,在现场进行解答和指导学生操作,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际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制茶工艺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才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连接的目标,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倩倩.茶学人才:茶产业链各端口的粘合剂[J].四川统计,2014(6):21-22.

[2]梁彤.茶,五千年的故事(下)———中国制茶方式的演变[J].老年人,2015(2):52-53.

[3]刘莉,袁熙贤.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涉茶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29-230.

第6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关键词:茶叶生态观光园;旅游经济;生态茶文化;促进作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制茶的国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高品质茶叶。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宣扬,人们对茶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喝茶品茶,茶叶利用范围更加广阔了。人们开始研究和茶叶有关的一切事物或活动,包括茶叶种类、茶叶种植、茶叶制作、饮茶文化等。甚至更多的客户提出需要建立一些与茶叶相关的旅游项目,比如茶叶生态观光园、茶叶品鉴馆、茶叶博览馆等,多形式的茶文化不仅仅让广大消费者得到田园休闲,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茶叶生态观光园有了较大程度的开发。结合我国悠久的茶叶文化背景,国内一些茶叶生态观光园开始积极探索和茶叶相关的旅游和休闲项目,使旅游者在旅游休闲中得到放松和娱乐,感悟深厚的茶叶文化知识,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1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形式

我国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旅游方面,茶叶生态观光园称得上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比如,广西桂林的尧山茶叶旅游生态观光园,让游客在旅游中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尝,尧山茶叶生态园增强了游客体验,并使游客在娱乐中深刻体验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具体来说,国内茶叶生态观光园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茶叶种植历史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源远流长,我国已经拥有了种类非常丰富的茶树品种,并且每个茶树品种的特点各不相同。利用这种优势,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茶树品种进行收集和归类,并进行展示。同时,我国一些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还大力引进了国外一些优良茶树品种,并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随着茶树品种生态观光园的不断增多,游客可以对我国的茶树品种进行更清晰的了解。

第二,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通常情况下,茶叶加工生态观光园会陈列各种各样的茶叶加工设备,并在各种加工机器上进行标注和说明,包括各种茶叶的不同的加工方式以及每种加工机器的特点和用途等。一方面,游客可以对各种茶叶的加工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茶叶加工的演示,游客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种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

第三,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茶叶科普生态观光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有关茶叶的文化和知识,包括茶叶的成分构成、作用、营养,茶叶的制作过程,饮用方式方法,贮存方式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游客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茶叶文化知识。如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生态观光园通过生态观光园建设推进“福州茉莉花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实施电子商务推介、产品展销推介、科技兴茶、质量兴茶等活动宣传福州茉莉花茶知识,提升游客对茶叶知识的了解。

第四,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因此,茶叶的历史文化可以被称作是一门学问。在茶叶历史生态观光园中,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游客们介绍茶叶的历史。借助于观看图片,书籍,以及专门人员的讲解,游客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起源、开发和传播,与此同时,游客们也开始了解一些茶经,古代名人品茶的故事,以及一些茶叶科技成果,以此来扩充自己的视野。第五,茶艺生态观光园。自古以来,品茶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现代品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艺术。

一般而言,茶艺有两种形式,即品茶和泡茶。这两种艺术形式构成了茶艺。在茶艺生态观光园中,游客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泡茶,如何品茶,这种方式不仅让游客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让游客们深深体会到我国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云南沙河乡陈家村荣康达乌龙茶庄园,让顾客亲自体验、制做高山乌龙茶、参观茶叶制作的整个过程,增强顾客的艺术体验。第六,高产量优质示范茶叶园。随着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开始不断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到目前为止,很多省份,如浙江、广西、山东、安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些高标准的高产量示范茶叶园。如山东日照碧海康乐有机富硒茶高科技示范园、金寨县茅坪茶叶高科技示范园。这些茶叶示范园区的建立帮助茶农不断研发一些优质、良性的茶叶品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的茶叶生态示范园已经逐步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到各个茶叶生态示范园进行参观和游览体验。在游玩和欣赏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自进行茶叶采摘,这样,游客切身体会到了茶叶生长的田园风光,并且还了解了茶叶高产量生产的方法。

2茶叶生态观光园对旅游经济的作用

毫无疑问,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对当地的旅游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今,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茶叶生态观光园对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茶叶保值增值,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叶附加值的增加,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属于茶文化旅游的一种,这种旅游形式的出发点是茶叶,并以茶叶为资源进行开发和生产一系列具有旅游价值的产品。茶叶生态园很好地将茶叶和旅游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形式是对传统的产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如四川平武打造万亩茶叶生态旅游观光园不但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可以了解如何加工茶叶,如何品茶,这种亲身体会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正是因为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带给游客们无穷的乐趣,人们对这种形式的旅游更加情有独钟。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开发,促进了茶叶和娱乐方式的开发,并带动了茶叶方面的消费,这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特别明显的就是旅游收入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国广西省的桂林茶叶生态观光园,自从其建立以来,前往参观的游客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今,该省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很好的评价。

2.2带动当地茶叶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茶叶生态园会进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茶叶生态园可以吸引到更多国内外的游客,从而扩充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目前,很多的茶叶生态园已经开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商贸活动。比如,云南省一些茶叶企业和各地的茶商签订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协议,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合作项目,如茶叶出售、茶叶技术研发、茶叶工厂建立、茶叶基地建设等,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如筠连县清溪沟茶文化生态观光园建有茶文化小镇、茶博园、茶艺会所、会展培训中心、茶叶加工、观光园、鸟巢、茶文化购物街、花园餐厅、叠水湖、游客接待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茶园生态旅游发展旺盛。

2.3举办一系列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茶叶生态观光园除了带游客们参观生态园,了解茶叶历史和制茶过程之外,茶叶生态观光园还可以不断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茶文化旅游节来对该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比如,我国湖南省武陵山地区就举办了生态茶文化旅游节。随着生态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该地区的茶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向世界各地人们介绍了茶叶品质和文化,从而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2.4倡导和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

茶叶生态观光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来吸引广大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目前,茶叶生态观光园一直倡导绿色的旅游方式,自然的旅游方式,健康的旅游方式,因此这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游客们的喜欢。在茶叶生态观光园中,茶文化旅游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热捧。茶文化旅游通过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将茶叶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商贸、购物、度假等配套旅游形式的开发。同时,生态旅游的方式为该旅游区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茶叶生态观光园还促进了当地社会效益的发展。在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扩大了该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结语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就是回归自然生态的旅游方式,而茶叶生态观光园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未来,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对茶叶文化和旅游行业进行大力整合开发。在开发茶叶生态观光园的同时,需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当地的茶乡特点,与此同时,茶乡需要将茶文化有关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发展,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朝着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叶生态观光园发展。这样,游客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茶叶文化资源的丰富。总之,茶叶生态观光园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茶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叶生态观光园可以大大带动茶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前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玲.论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优势及其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1-24.

[2]赵荣,姜含春,桂燕玲.信阳茶文化节的效益分析及发展思路[J].农业考古,2016(5):34-35.

[3]刘秋华,杨载田.新形势下江西省茶叶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3-5.

[4]刘佳佳,李道和.整合江西省茶叶品牌方案的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4.

[5]徐燕君.江西茶叶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23-27.

第7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后山牌”花茶是农业部、四川省优质产品;“后山翠芽”曾获四川省提名名茶和特优农产品称号;“红岩迎春”多次评为省优名茶,扁形名茶“草坪翠芽”获国际茶博览会银奖两次、西博会名优农产品称号、《世界农业》红榜产品以及峨嵋杯名茶评比金奖。另外,还有“九鼎春辉”“、定峰毛尖”、“天河春露”、“后山春螺”等一系列省、市优质茶叶精品。其中“草坪翠芽”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山”、“草坪翠芽”牌均成为泸州市知名商标,“后山翠芽”正在申请有机食品认证。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户种茶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为促进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低

现有茶园绝大部分为20世纪八十年代建设,建园基础较差,品种比较混杂,良种化程度偏低,平均树龄在25年以上,树势普遍衰弱。大部分茶园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专业化、科技化意识淡薄,茶园管理粗放,广种薄收,重种轻管、重采轻培等小农意识依然广泛存在,导致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茶园管理不规范,茶叶的产量和内在品质不能真正反应其茶叶种植区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严重制约了叙永茶叶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真正的优势产业带。

2.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我县茶叶专业人才匮乏,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观念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仍然习惯于只负责技术指导、不管产品销售的旧有技术推广方式,造成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率低,市场拓展力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了叙永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3.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茶叶产业既缺乏基础性、公益性财政投入,又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我县虽有注册茶叶企业8家,茶叶加工作坊40余户,但总体上茶叶加工设备落后,仅少量拥有较先进的名茶制作设备。多数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管理混乱、加工设备简陋、陈旧、老化等问题自动化程度极低,加工技术落后,茶叶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还有部分产茶乡镇农户,没有加工设备,几乎全为锅炒、手揉、笼烘的手工加工,即使是1kg价值数百元的高档名茶,也存在烟、焦、糊、红梗等质量问题,无形中造成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

4.缺乏核心品牌

我县茶叶虽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但由于长期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更缺乏相应生产标准、宣传推荐和高素质营销队伍,茶叶生产一直处于一种初级化状态,基本上是各茶叶种植区对茶叶生产、产品、品牌和包装各自为政,自产自销,难于形成一个拳头品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实力弱、带动力不强,品牌开发和整合力度不够,名牌产品少。如“后山”牌花茶、“草坪翠芽”牌名茶被评选为泸州市知名商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前者因企业老化与改制,新业主重视程度低,在外销市场已销声匿迹;后者因规模小,商标权属关系未理顺等原因发展受阻,严重制约和削弱了叙永茶叶产品品牌开发和市场开拓。

思考与建议

1.建基地,夯实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茶园基础建设,整合国家相关项目,配套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做到茶叶的良种化、规模化和生态化。改造与新建并举,连片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淘汰现有生产能力低下的零星茶园,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新植茶园。

2.育龙头,增强茶叶产业发展的动力

充分利用我县已注册的“后山牌”、“草坪翠芽”、“定峰毛尖”等茶叶商标的优势,按照市场拉动、政府扶持、企业自主的原则,整合、兼并小型茶厂,组建1~2个有一定经济实力,会经营、有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在依法、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鼓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推行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把分散在千家万户中的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增强茶叶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3.创品牌,提升叙永茶叶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充分挖掘和整理具有叙永特色的茶文化,深入研究我县原有的“后山茶”,现有的“红岩茶”、“草坪翠芽”等注册商标的市场效应,加强我县茶叶品牌创建的科学论证。根据茶类标准、要求,将全县范围内的茶叶品牌整合,以市场认知度高、区域特色鲜明、具有推广基础的品牌作为全县茶叶产品的统一品牌,并严格按照统一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以集中资源优势,树立叙永茶叶品牌,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

4.强保障,创造叙永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精心规划,完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将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向茶叶产业倾斜,进一步加大对优质茶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扩大基地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茶产业,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增加产业投入,通过项目整合,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民间资本以及外资等多途径、多元化投资结构和投资机制。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引进、选拔、使用、激励科技人才的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茶叶科技人才,稳定和壮大茶叶技术队伍,加强与省内外茶叶科研院校的联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积极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探索与科技示范场、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实现茶叶先进技术的本土化。五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茶叶技能培训,培养乡土人才,着力提高茶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到位率。

第8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早期的饮茶习惯与市场格局

两百多年前,新加坡名为“淡马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渔岛。当时岛上的居民以马来族为主,华族人口并不多。但随着清朝末年中国政治的动荡,自中国沿海城市的大批难民开始逃难至东南亚各国,新加坡也包括其中。此后,每逢中国洪水泛滥、干旱或政治动荡等时期,便会有大批难民涌入当时的新加坡。

从中国涌入新加坡的难民多数为中国南方各省的居民,其中以福建省和广东省居多,而这两个省份正是中国饮茶人口最多的两个省份。这些“新”的居民将在家乡的饮茶习惯带到了新加坡,因此“茶饮”便在新加坡各地慢慢地发展开来。以广东、广西人居多的地区流行饮用普洱茶、六堡茶,而以福建和潮州人的居住区则流行乌龙茶。

虽然生活在新加坡的华族居民都来自中国,但却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如广东、广西人只喝普洱茶和六堡茶,福建人和潮州人只喝铁观音和水仙等。其他的居民,如来自海南岛或琼州人,就对茶不怎么有兴趣,而更青睐于咖啡。上海人虽然原来就有喝绿茶的习惯,但在当时的新加坡售卖绿茶的商铺极少,不易买到绿茶,且因婚嫁关系,所以上海人慢慢融入了广东社会。如此的生活习惯,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也造成了早期新加坡的茶行分为两大阵营的局面,即福建帮与广东帮。广东帮内又分为广府帮及潮州帮。潮州虽隶属广东省,但方言、饮食习惯和喝茶习惯却与福建相似,以喝乌龙茶为主。在中国解放前有福建人种茶,潮州人喝茶的说法。福建帮和潮州帮以售卖乌龙茶为主,广东帮则以销售普洱、寿眉、六堡为主。两帮族群所卖的茶叶从不混乱,但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不卖绿茶。

普洱茶的普及与发展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茶馆、怡心轩、留香茶艺及茶渊等新型茶庄的出现,新加坡茶叶市场的茶叶种类开始变得丰富,除安溪乌龙茶、武夷乌龙茶、普洱茶外,各大茶庄也开始售卖绿茶、台湾乌龙茶和潮州乌龙茶。

1990年,笔者创立了留香茶艺,而后发动新加坡各大茶艺馆联合成立了新加坡茶艺联谊会,旨在推广茶文化。在各理事的通力合作及推广下,留香茶艺成功地在新加坡各处完成了一系列的茶艺讲座和示范。之后,留香茶艺更以撒网的推广方式在新加坡各区的活动中心(联络所)及公会社团等民间团体成立茶艺课室,之后又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成立了数间茶艺俱乐部。在推广茶艺的同时加强茶文化知识的普及,使茶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重新进入华族社会。由此,新加坡茶文化的发展进入巅峰时期。

在此期间,被福建人称为“臭腐”(即有霉味)的普洱茶也得到了充分发展。随着新加坡市场上的普洱茶种类逐渐增多,以及不同饮茶方式的普及,普洱茶慢慢地被除广东人以外的族群所接受,福建和潮州人也开始慢慢饮用普洱茶。因其强大的保健作用和迷人口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饮用普洱茶,进而收藏普洱茶。

普洱茶在新加坡

更偏向于日常的饮料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受香港、台湾收藏普洱茶热潮的影响,新加坡也掀起了收藏普洱茶的风潮,甚至有不少的新加坡人与台湾人展开了普洱茶抢购战。由于当时新加坡茶艺的主要推广者们并不很倡导饮用陈年普洱,而是积极推广、宣传普洱茶的保健美容功效及其口感,使新加坡普洱茶的发展趋于理性化。事实上,普洱新茶与老茶对保健的效果是一样的,一味追求普洱茶的年代反而不是必需的。

时至今日,虽然新加坡仍有少部分人对收藏普洱兴趣浓厚,但大部分普洱茶消费者的心态都是以养生为主。随着普洱茶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对普洱茶价值、品质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大部分消费者通常不会大量购买普洱茶。另外,大多数新加坡人也没有在家中饮茶的习惯,而是在餐厅里饮用普洱茶。真正喝陈年普洱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与中国不同的是,普洱茶在新加坡更偏向于日常的饮料,而不是收藏品。

伪劣普洱茶的兜售

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新加坡人在中国购买茶叶时上当受骗的事例屡见不鲜。很多新加坡人在中国购买普洱茶时都会被所谓的茶专家欺骗。这些人传播错误信息,兜售假冒伪劣的普洱茶,使得大部分新加坡人甚是担忧茶叶的品质和卫生状况,进而对中国的普洱茶产生畏惧心理。如今,很多人在中国不敢轻易购买普洱茶,那些对普洱茶有兴趣的新加坡消费者、收藏者更是对中国普洱望而却步。若想改变此种现状,中国的茶业团体必须即刻采取措施以确保普洱茶品质的标准性和品牌的稳定性。政府部门必须大力打击造假商贩,以端正中国的普洱茶市场。

第9篇:茶叶知识普及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振兴茶业经济,发展茶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对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杨汝岱副主席百忙中莅临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新阶段,茶叶成为加快陕南区域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加快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茶文化研究,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7.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9.8万亩,总产量17604.4吨,茶叶农业产值13.5亿元,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987.5元,茶产业已成为陕南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随着茶产业的日益发展,茶文化的氛围逐渐浓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为社会时尚。特别是去年以来,省茶叶流通协会保护性恢复研究具有6历史的“泾阳茯茶”,已于今年成功恢复明代茯茶加工工艺,重塑了“茯茶始祖”的这一历史名牌;汉唐皇家宫廷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贡茶文化以及民间文人雅士茶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是我省推进实施《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已经明确今年我省茶产业发展要围绕围绕“扩面积、增总产,推良种、抓示范,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三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增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茶产业发展的目标确定:种植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完成18.25万亩,培育丰产茶园完11万亩;新建茶园12.4万亩。新发展无公害、绿色认证茶园18万亩,新认证有机茶园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96万吨;总产值达到10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6亿元。为了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要求,各级重点抓好茶叶产业规划、年度新建园、培育龙头、整合品牌和发展茶文化等工作,通过努力,全面提升茶产业、振兴茶经济。为了推动和扶持茶业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决定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品种的保护和标准制定、茶农的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公益性、社会性的服务工作,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年省级财政的茶叶发展专用基金由2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省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茶叶产业扶持的力度和增加幅度前所未有。市县政府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茶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我省茶叶产业的不断升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