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早教发展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早教发展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专业教学 策略 改革

一、概述

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产业之一。且随着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计制造产业亦较从前有了不断的变革。传统的机械设计产业人工参与度高,自动化水平低下,已逐渐无法适应市场对于高生产效率、高出产品质的需求,因此,随着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业实现了其自动化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

革新后的机械设计制造产业对业内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需接受过专业培训方能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素质。这一要求亦改变了机械制造领域市场的招聘需求。从近几年来各大国企、外企及民营企业的人员招聘模式分析可知,企业并不希望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中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而是更倾向于聘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已接受过适用于岗位工作的相关素质的应届毕业生。由此可见,传统理论式灌输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必须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方能引导学生接受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及其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进行教学体系优化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忽视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的行业要求之下,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各专业院校所淘汰,转而将培养核心转移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培养上来。通过教学理念的变革,学生逐渐在学习中掌握了如何进行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变通,同时其参与社会交往的水平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自主创业及创新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此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学校不再单纯将学生的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其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以学校的综合测评方式变革为例。在传统的测评体系中,学生的考试得分通常约占综合测评成绩的80%以上,德育、体育等所占份额较小。通过教学改革,学校降低了考试分数在综合测评中所占份额,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均计入测评得分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到实习、实践中去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日后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

旧有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以在校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如今,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增设了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两个体系,并与知识体系一起构成学生的专业培养模式。在三个体系之中,以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线,即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同时适当压缩理论教学的授课课时,增设实践教学、素质培育等“第二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许多高等院校机械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后,将原有64学时的理论教学课压缩为48学时,剩余课时用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学习方向,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流程并参与到实践之中,最终以汇报的形式向师生呈现个人或团队的实践成果。在此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较强的依赖程度,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

(三)增设课程层次

教学改革之前,我国大部分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不曾进行课程层次的区分,对于全部学生采用一套统一的教学方案,实践证明,这种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仅适用于中间水平的学生,而对于能力较强或成绩后进的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三套课程层次”的理念逐渐提出,共包括基础、拓展、复合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即最起码的专业知识要求,是后期一切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拓展则要求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相应的实践能力有所进步;复合层次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基础层次是对于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应达到的专业水平;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校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素质拓展能力,即不能仅满足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积极参与到各类实践、实习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及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复合层次则主要针对于专业素质较高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升华的过程,例如学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之中,如“挑战杯大学生自主创业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学生的专业素质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其团队协作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改革教学模式

除教学体系的革新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中包括密切与企业间合作、增加学生实践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素质、实现“双师型”改革等。

(一)增进校、企双方间合作,实现企业岗位与专业实训间对接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知识教学工作的开展已基本到位,目前各院校应着重提高的即为其实践教学的发展,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增设合作项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实现企业岗位与专业实训的全面对接,即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学生实践培训方法。

例如学校可与当地机械制造厂部分车间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与金工实习、控制系统实习等。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接触的机会,因此向他们学习更多的实践本领,并将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师傅进行探讨,以理论完善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修正、补充。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及企业技师队伍

目前,各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为实现其业务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则可以通过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聘请长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师作为特聘教师来实现。

“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一方面能够有较强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同时不能脱产,需经常参与到机械自动化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中去,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的各种新技术、新设计思路。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反复的应用,方能更好的掌握各类技术,同时形成更多的创新点,以便将其带入课堂之中,使所教授内容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保持课堂活力。而现场技师作为特聘教师则可以通过其多年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实用的实践经验;同时,由于技师长期不脱离市场,因此对于当下的就业需求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将这些认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向着更加顺应就业导向的方向学习、发展。

总之,机械制造产业及其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必须随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改革,方能保证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学生也因此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173.

[2]曹源文,马丽英,陆兆峰,李玉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1-113.

[3]李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1,34:73-74.

[4]曹坚,钱苏翔,胡红生,温利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A].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2010:3.

[5]钟守炎,张晓东,戴静君,黄清世,孙良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石油教育,2001,05:89-90.

第2篇: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经历了一个学期,本部教师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尤其在教育实践中有了很好的提高,对二期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了较深入的体验,上学期我们在区、园、年级组层面开展了教学展示活动共21次。孩子们在各项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后勤人员协作意识强,在区“教育系统财产验收”中获得了全区最高分,也体现出本部良好的凝聚氛围和团队精神。

针对园务发展计划,结合本部上学期的发展实际,在这学期本部的重点工作将坚持进行二期课改的深入探索实践,借助“细节主题系列管理”,关注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注重师资队伍有序开发,着力于家长指导工作。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师资建设

分析----

优势:

上一学期,本部依托“青年教师发展手册”,鼓励每一个青年教师自主,并给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利用“课改工作室”的实践研讨,以解决细微入手,鼓励教师在每个教学活动中有反思,有进步。上学期,本部也重视了对教师的思想建设,利用“十六大”的契机,召开了3次讲座,提升了大家对工作的认识。

不足:

在二期课改实践中,教师对理论转化常喜欢“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放松、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带有综合教育的影响。

青年教师对自身事业的追求方向不很明确,受市场社会影响颇大,情绪不稳定,行为毛躁,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任务----

本学期继续借助二期课改,融合“细节主题”,提高师资队伍对目标的执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注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的发展。

重视政治思想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提高二期课改的实践操作能力,把握正确的教育行为。

注重研究积累工作。

达成标志和相对应的测评方法----

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获得学历、技能培训等证书和机会。

课改实践突破——公开研讨活动和实践活动若干。

指导幼儿水平提高——指导幼儿在各类区级以上活动中获奖情况,期末幼儿综合能力测评。

教育研究收获——论文、课题、区级以上奖项。

思想建设实效——教师师德表现获得好评,等。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

工作环境的改善。

提供多媒体设备,办公设备,教学用具。

自购部分网络器械。

自购部分专项技能器具。

设立教师发展奖励基金。

(软件)

分层培养,结对助教,专人负责并指导教师的发展。

营造多种交流形式,鼓励教师教、学相长。

继续设立奖励机制。

设立青年教师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

二、家长工作

分析----

优势:

本部在管理上重视了家长工作建设,上学期多次成功组织了家长亲子活动,被评为区优秀家长学校。教师有很强的家长服务意识,爱心对待家长,服务每个家长。重视在平常时刻对家长的周到与细致。

不足:

家园共育氛围需要浓厚,依据实际情况,丰富指导形式。

教育服务工作还需要规范,并加强宣传力度,以期提高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启动0-3岁早教活动,有序开展早教研究。

任务----

启动0-3岁早教基地工作,有序管理。

丰富多种形式的亲子教养活动,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养能力。

增强家园联系,丰富家园沟通方式,重视宣传,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养工作。

达成标志和相对应的测评方法----

家长反馈——服务满意率95%以上。

社会影响——早教工作社会知晓率80%以上。

家园共育——家长的活动参与率95%以上,幼儿活动参与率98%。家教指导活动多样。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

设立专用早教工作室,美化早教活动环境。

继续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家长服务热线,家园交流网站,家长投诉电话等,加强交流的透明度。

设立家长活动基金。

(软件)

教师密切配合,关注与家长的联系交流。

完善家长研究小组工作。

密切与居委会的联系,重视宣传、指导力度。

突出家长工作奖励机制,增强服务意识。

三、园本化课程建设

分析----

优势:

本部特色项目活动为载体,教师不同程度的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上学期自编了国际象棋教材,并在活动模式和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向全区开放了体育教学活动。幼儿在国际象棋赛事上也获得了好成绩。

不足:

教学实践研究和课改精神要紧密的结合,在教学模式上缺乏新意。

对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系统理论支撑内力不足,教师对此概念模糊,尤其在园本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角色意识、技能要求等自主意识不强。

任务----

继续创编、改编国际象棋、体育区域活动教材,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继续学习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教师的认识。

开展园本化课程的实践研究活动。

达成标志和相应的测评方法----

研究工作——创编、改编园本课程的活动资料。

指导成效——幼儿在体育活动项目比赛中,获区级以上奖项。

教师成长显示—参加园本课程培训率95%。

科研领域——园本课程类课题成果获区级以上奖。

学习成效----开展园本化课程的多样学习交流活动,如主题研讨、演讲、问卷等。

措施----

支持系统:

(硬件)版权所有

布置专用活动室。

增添体育项目活动器械,自制体育活动教具。

设置园本课程活动经费,培训、学习、考核奖励等费用。

(软件)

制定园本化课程方案,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加强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实践操作与二期课改有机结合。

重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方案。

其他工作

重视后勤人员的建设工作,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加强对幼儿膳食的管理,重视伙食委员会的工作,确保幼儿伙食工作安全规范有序。

重视保健工作,加强保育知识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健康教育影响。

严格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积极履行各岗位职责。

认真开展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第3篇: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模式运行的基本特点是整个过程贯穿了五大活动:

1、服务性活动:指幼儿园、家庭、社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相互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教育咨询――幼儿园定期向社区开放,举办家教咨询和个性测量等活动,解决家长在家教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图书超市――在幼儿园开辟一个活动室,陈列各种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教育教学资料及各类理论书籍等供家长和社区居民翻阅、借读,同时欢迎他们积极捐赠家教资料和设备,形成家园互通,双向交流。媒体宣传――幼儿园利用园报、宣传栏或社区宣传园地等媒介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家访――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围绕事先确定的目标主动走访家长,真实了解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与家长沟通,密切感情。送教上门――针对0~3岁婴幼儿居住相对分散的状况,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使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家长志愿者――幼儿园吸收一部分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定期参加一些服务性活动或教育性活动,并承担部分为幼儿园、家长和孩子服务的工作。成长必备导购――推荐经专家审定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具有智力开发作用的玩教具及其他用品的玩法或用法,提供示范、咨询服务。

2、开放性活动:指幼儿园对外开放,即提供场地、设施,营造温暖、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吸引家长关心教育。包括育儿沙龙――由幼儿园或社区组织并提供场所、确定时间,家长自愿参加,开展各类漫谈、娱乐及聚会等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亲子俱乐部――专门向0~3岁婴幼儿家庭开放,提供各种适宜婴幼儿发展的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使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参观观摩――幼儿园组织一些活动,向家长、社区居民开放,邀请他们前来观摩,或与他们一起合作外出参观等,如教学活动开放日、幼儿亲子运动会等。

3、参与性活动:把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积极的社会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使家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贡献者,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把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理念,从幼儿园推及家庭和社区。包括开放日一一幼儿园定期向家长、社区开放,邀请家长或散居未入园的婴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观摩、参与幼儿园活动,一方面使在园幼儿的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另一方面让未入园的幼儿及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幼儿园与家庭建立起互动的桥梁。嘉宾有约――邀请各行各业育才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家长的专长,充分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其知识视野。家园同乐――幼儿园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参与一些大型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六一联欢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家委会――由家长民主推选或由幼儿园与家长协商产生,由各班各类型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协助、监督幼儿园工作,促进家园进一步沟通。建议箱――在园内、社区内设立建议箱,请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幼儿园及社区早教机构的日常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

4、教育性活动:根据社区发展和幼儿园办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1~2岁亲子班――幼儿园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定时按年龄段组织社区内报名的孩子举办各种亲子游戏活动,幼儿园与家长在立足于婴幼儿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上,利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家园共育的理念来实现科学育儿。2~3岁托儿班――幼儿园专门开辟活动室,提供各种书籍、玩具、游戏材料,并配备专任教师按照2~3岁婴幼儿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2―3的入园幼儿开展教学活动。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幼儿园或社区讲座,向家长及社区成员宣传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知识以及保育知识等,纠正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错误观点和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园联系窗――在每个托班班级开辟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介绍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家长学校――由幼儿园组织发动举办系列讲座,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三结合打好基础。儿童成长档案――社区及幼儿园对本社区0~3岁婴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5、研究性活动:针对家庭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家长研讨。包括: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成功经验,提高家长育儿素质。家长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家长发表自己各自不同的教育观、育儿经验、育儿教训等,共同分享育儿的酸甜苦辣。家长辩论赛――开展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是否应采取体罚:早期识字是否合适等问题的辩论。深度访谈――研究者与教师、家长及其他社区成员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访谈,使研究更深入。此活动适应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人。成果推广――通过园报、宣传栏、家园联系等形式,把幼儿园取得的育儿经验、优秀成果介绍给家长,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第4篇: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以舜井社区为例

2002级社会工作 朱晓

内容摘要:儿童是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以实习所在的舜井社区居委会为例,着重分析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 儿童社会化 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心理学,人类学研究的问题。它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人生最初阶段的社会化,也是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儿童的社会化总是在具体的社区进行的,是通过所在社区中的社会化的多种渠道来接触更高层次的社会文化。

对儿童社会化起到作用的有如下社区要素:社区内各个家庭、邻里、同辈群体、学校等正式或非正式组织,还有来自社区之外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社区社会化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同时还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教育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十七日,我在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了解。现以舜井社区居委会为例,就这一问题做简单分析。

首先,有必要对社区的概念加以界定。“社区”一词自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之后,至今已经有140多种解释或表述。《观察社会视角——社区新论》一书指出:“社区一般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众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这个概念一般是广义上的社区概念。如:工业区、科技文化区、商业区、农业区、农村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通俗地说: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区域,靠一定的规范约束,大家互相联系,互相帮助的共同体。

一、社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要素及其功能发挥

1、社区内家庭

在一切社会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在人出生的前几年里,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担负主要的责任。在家庭里,儿童学会了语言,开始了解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并且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那里习得行为方式,形成了最初的个性特征。其次,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抚育,呵护,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联系,为孩子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再次,儿童在家庭中逐渐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2、社区内学校

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等)是社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也是个体继家庭之后社会化的第二个主要场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单靠传统家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各方面知识的需要,而通过学校,人们可以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获得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舜井社区居委会内现有托儿所2 所,幼儿园 2所,早教机构1所,小学1 所。在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这里的幼儿在老师的照顾和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中度过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这里,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粗浅的社会文化知识,完善了自我观念,有了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加强了社会交往与合作的意识。

该早教中心尤其注重儿童的交往合作行为和意识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常常强调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谦让分享等。这种教育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3、社区内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必须参与并认同于一个同辈群体,通过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传递促进其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交往进行的,个体也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人”。在交往中,儿童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通过交往,他们学会了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了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又恰恰是衡量人社会化的重要指标。

在对舜井社区居委会的家庭结构状况的社会调查表明:该社区90.3%的家庭呈核心家庭结构状态。核心家庭已经是该社区家庭生活的普遍模式,并且这种家庭结构的核心化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巩固。孩子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单纯,加上家庭内社会互动的对象和内容又十分单一,致使孩子缺乏与兄弟姐妹和祖辈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缺乏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这种情况容易使孩子们滋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会义务感,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容易养成孤独、独断等不良性格,因而成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又由于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产生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过分照顾,过分期望的现象,这种在今天的城市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调查显示:舜井社区的独生子女比率高达98.06%,每户平均人口数为3.27人,在家庭内部,孩子有小伙伴可以交往的仅占2.07%。儿童游戏、交往的场所以及自由交往的机会都减少了,缺乏竞争和交往的情绪体验,也不能学会通过群体交往的规则来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这样既不利于他们自我评价的发展,也不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以及其社会适应性的完善。

4、社区内邻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里社会对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呈逐年缩小的趋势。随着传统的大杂院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独家独户的单元房,邻里之间缺乏交流,更谈不上原先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现象,因此,邻里社会对于少年儿童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弱化.。

根据调查,舜井社区内小学生家庭中居住独户数占85.09%,51.13%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单独房间。独门独户尽管使儿童在家庭里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但是城市建筑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又使其户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有限的室内生活空间和有限的户外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机会,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独门独户成一统的格局,导致邻里成人之间交往的急剧减少,而且也限制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5、社区内传媒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传媒有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传媒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了全面的影响。现代大众传媒扩大了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给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快捷、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手段。现代大众传媒缩小了少年儿童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城市少年儿童还是农村少年儿童,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少年儿童,通过卫星电视和计算机因特网,都可以享有同样的信息,从而就相应缩小了彼此之间由于民族、地域、经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现代大众传媒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理想化的少年儿童形象,不论是动画式的还是童星式的,使得众多少年儿童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以某个理想形象为统一的楷模,用以学习和模仿。

以电视机为例,舜井社区居民电视机拥有率已达到100%,50%以上的儿童经常看电视(一周三次以上)其中,25%至35%的儿童天天看电视,电视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电视节目满足了儿童想象和模仿的欲望,还能使儿童开阔眼界,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吸取间接经验,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丰富词汇量,这些都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但是,电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反映暴力阴暗面的电视节目通过模仿会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社会行为,电视的普及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接触时间相对减少了,削弱了家庭中的互动关系,过于迷恋或依赖电视节目,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性格发展,易使孩子得“电视病”。

6、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社会化已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参与其中的过程。作为我国城市居民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在儿童社会化当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社区居委会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主要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得到实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突破口",只有卓有成效的开展服务,才能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树立归属感。

首先,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可以为区内居民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质量,为家长减轻生活负担,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物质条件。目前,舜井社区居委会可以为居民提供中低挡家宴、一般家庭装修、电器维修安装、房屋中介、劳务中介、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服务,初步实现了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为失业或待业的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家长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社区服务的开展,始终是以解决社区本身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任务的,因此,卓有成效地开展和发展社区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解决社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使儿童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舜井社区居委会通过创办各类社区福利服务机构,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以解决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各种生活需求问题,有效弥补了社会服务的资源短缺,缓解了社会服务的供需矛盾,从而避免了因上述社会问题积聚而引发的社会失调。如:对辖区内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将生活困难,符合标准的家庭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联系工作单位;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特别档案,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且有固定的康复机构为他们做康复治疗;成立了社区老年人艺术团,组织老年人参加舞蹈、演唱、模特培训和表演。居委会与国舜·世纪阳光早期教育中心,历下区人民医院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辖区内家长、儿童提供咨询、医疗服务,并成立假期学习辅导班,为小学生安全、充实度过假期创造有利条件等。

此外,动员和组织居民开展社会服务改善了人际关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互助互济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沟通、交往的机会,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改变和避免居民住宅条件改善后带来的人际关系淡化的趋势。社区内尊老爱幼、帮残助弱、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的广泛开展,还可以使我国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创造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儿童在健康、文明、高尚的社区中成长,不仅弥补了现代社会中因为与同辈群体、邻里之间交往缺乏而导致的不良影响,而且对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优秀文化有很积极的作用。

九月二十日是第二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历下区文明委开展了“阳光天使”系列活动,号召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让未成年人在充满阳光的生活中健康成长。在这次系列活动中,舜井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市民和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在抓好社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的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以及邻里相识互助活动,在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群众在参与中相识,在活动中相知,让社区成为和谐融洽、环境优美的阳光社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二、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舜井社区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问题与建议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就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问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当前城市管理体制的大环境下,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社区力量发动不足,尚未形成全社区共同关注和支持儿童社会化、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大氛围。相当多的家长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力。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社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支持社区开展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进而促进社区自身发展。

2、目前举办的针对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和活动缺乏系统性、组织性,一些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或表面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作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与快速发展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服务过分强调商品化和市场化等现象使得社区服务与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还不能相提并论,与社区发展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从社区服务入手,强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功能,尽可能提升社区福利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发动各级社会力量,针对儿童开展科学、有效、系统的社区服务。

3、我国社区缺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意识,在发动儿童参与以促进社区发展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足。社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与居民的社区参与。因此,应该激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局面。

4、当前我国社区居委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对儿童社会化功能的发挥。这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居委会并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是担负着上面各级政府移交的各种行政任务。目前,舜井居委会承担着户口管理、社区卫生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民事纠纷调节、社会福利救济、下岗人员安置、征兵、各种摊派费用的征收等十大类上百项具体的行政工作,与其居委会极不相符,居委会无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影响了各项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针对儿童发展的更是少之又少。

(2)居委会工作人员虽然已一改往日老大妈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经过换届选举上任的居委会干部仍然对社区服务等问题不能做到正确充分的认识,无法开展有效的社区服务。

(3)居委会办公经费紧张,每月仅由街道办事处下拨300元,居办经济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居委会组织规模较大,系统深入的社区活动。针对以上居委会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途径,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才能实现推动儿童社会化发展和促进自身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社会效益。

(二)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与理论的初步应用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区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我在舜井社区居委会实习期间,举行了舜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咨询活动,尝试初步应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介入儿童社会化。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如下:

1、社区分析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社区及社区成员,因此必须对社区基本情况做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在实习的第一周,通过居委会、入户调查、口头访谈等渠道对舜井社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辖区基本概况外,还有这里流传的一些俗语,如“五多”,即:辖区面积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人户分离多、低保人员多。看来这个社区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此外,该社区学龄前儿童较多,其父母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多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管,这势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这些年轻的父母对儿童成长十分关注,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和问题,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渠道得到解答。所以,开展这个咨询活动是面向舜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的。

2、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就是进入社区,和有关的人士和机构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由于在社区居委会实习,因此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居民也把我当成了居委会的一员,认为我是为他们真诚地做服务的,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和协办单位的联系也很方便。

3、资料收集

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通过问卷、访谈、咨询、观察等方法收集了社区各个方面的资料,活动涉及到的有舜井社区人口现状的资料,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4、制定社区发展计划

由于我水平有限,在短短实习的十几天里,不可能为社区制定长期的,总体的发展计划。只是为此次活动制定了目标。即:使家长了解孩子,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宣传早期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促进儿童早期教育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的形成。

5、社区行动

社区行动就是社区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担任了服务的提供者,倡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我组织开展这次咨询活动,是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服务;宣传早期教育的思想,提倡家长科学教养孩子;对活动全程进行了有效控制,对助人资源如和协办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等。

社会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推动者。我国一般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标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的人员。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担当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和政策影响人等角色。

同时,社区工作也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的介入,更有赖于居民的社区参与,即居民主动参加社区发展、社区建设以及参加各种公共和公益事业,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过程。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需要。社区居民只有通过广泛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人的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在物质、精神、文化、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在我国各级组织机构中,社区居委会直接面对社区普通居民,对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困难、心态等有非常具体的了解,因此在社区社会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因此,它是我国发动社区参与的主要组织机构。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化,是否能够使社区充分发挥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有待于日后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希望舜井社区以及其他社区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第5篇:早教发展计划范文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知识,参与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合格人才的过程。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因此能否在大学期间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对青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很好完成社会化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胜任各种工作的,甚至都不会自己找工作。从大学毕业生转变为社会人、职业人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实践和经历有助于文科大学生丰富自身阅历,培养处世能力和应变能力。文科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学习与培养政治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既了解社会中形形的人物、思想观念的存在,又不断强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认可,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掌握为人处世的常识,从而可以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接受锻炼和洗礼,逐渐成长,不断成熟,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已经成长为自立自强、敢于担当的社会人的大学毕业生必然会受到众多招聘单位的青睐。

(二)转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选择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怀着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干部等高级白领的职业梦想,同时因为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磨炼或实际工作的考验,部分文科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估计过高。因此,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少文科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时只关注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而忽视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兴趣,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生产一线。志愿服务经历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主动选择留在西部、留在基层工作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团中央的一项调查中,有45.4%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改变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参加志愿服务能让大学生感受到被社会需要,被他人接纳和认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准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在就业时能更加理性。通过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到贫困地区支教帮扶,不少文科大学生不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毕业时的就业心态也就比较平和,选择也会比较务实。

(三)完善文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不少大学生到了毕业前期依然对前途一片茫然,对自己的事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对各种职业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心中无数,更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对于就业面广、职业发展不确定性强的文科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针对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大学生通过参加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发现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工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扮演诸如教师、记者、社工、导游、翻译、导演、司仪、警察、律师、心理咨询师、活动策划师等等角色,获得不同的职业体验,了解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比如不少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通过支教活动树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接受专业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四)提升文科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学校接受大量理论知识教育但缺乏一技之长的文科专业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这个一技之长也就是职业技能,也就是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如外语口语、演讲口才、时间管理、公文写作、沟通协调、组织策划、宣传报道等技术和能力就是文科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技能。当前,众多大学生面临并且迫切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为我所用,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完善文科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职业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宣传、动员、组织、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将是对文科大学生各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还能提高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而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方也会提供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赛事、展览、会展等活动组织方一般会进行通用知识、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训,涉及外语口语、礼仪知识、急救技能、团队合作、应急处置以及活动背景知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众多内容,这样的培训能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师范生支教、社工专业学生扶老助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义务导游、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新闻专业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艺术类专业学生义务演出、历史学专业学生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义务讲解等等,更是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技能锻炼的好机会,同时还能了解和掌握有关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此外,在志愿者的选拔以及岗位竞聘中,文科大学生也能积累竞聘、面试等经验,为毕业就职打好基础。如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青奥会志愿者”选拔的面试既有一分钟的中英文自我介绍,又有自由问答,面试考题灵活生动,既体现了志愿服务的基本素养,又有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案例分析,较好地考查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服务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五)增加文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