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剂学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对象:中药专业在校生(2012、2013级中药专业、中药分析、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中药专业毕业生(中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的业内工作者,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用人单位主管(华北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工作者)。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围绕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即《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和《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和培养建议》。资料的收集: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100%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286份,具体如下。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该部分学生方剂学课程基本沿用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及相应教学文件,但课时减少),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向用人单位主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3讨论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对公众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环境价值、环境形成等方面。环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能够突显出某一时期的科技水平。同纯艺术教育相比,环境艺术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环境设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工作人员在某一工作领域所具备的思维、素质、知识、应变以及创新能力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来讲,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1]。其中专业基础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环境这一主体,因此环境质量对人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应对“环境”产生深刻的认知,明确环境设计中艺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实物写生、色彩、手绘表达物体结构等基本技能,在图纸设计中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绘制方案,同时可以应用敏锐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来分析和再造物体空间造型接班形式与要素;另外,还应能够对各种设计软件进行灵活的应用,包括Lightscape、Photoshop、3DMAX和CAD等,从而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想在实际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对装饰材料进行灵活、合理的应用,还必须对装饰材料的工艺、性能、种类以及用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室内设计的技术方法、构思途径、不同设计方案表现技巧等产生充分的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对装饰设计工程进行全面分析,还能够对组织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科学的计算工程量、植物材料价格等;对园林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绿化功能进行全面把握[2]。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展开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能够与规划、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等各个部门进行全面沟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3]。
(二)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平台和媒介,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实际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树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4]。例如,在透视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以透视规律教学为主,新时期,在全面生学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应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和物体透视作为室内陈设、建筑物构建的规律讲解的重点,确保学生通过透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不仅应引导学生进行石膏、人物头像和静物的勾画,还应确保学生通过学生掌握良好的形体速写能力;而在写生课教学中,应以城市建筑群、居民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速写和淡彩的练习,在实际展开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通过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开课顺序、开课时间,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开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新时期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施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市场需求入手,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确保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大量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得到培养。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内容”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博物馆建筑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该博物馆三面为湖,建筑外形呈贝壳状,同蔚蓝色的湖水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和谐性。结合这一实际,学生会意识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建筑与周边环境环境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综合考虑植被、水系、地貌以及地形等多种元素,确保所构建的建筑能够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网络,将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环境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绿色设计、节能设计、环境设计以及科技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流水别墅内景与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大厅内景进行对比,通过构建模拟图形,引导学生分别从功能设计、基本规划以及艺术装饰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个性化空间构造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环境艺术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突显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种社会职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更有助于开展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以创新为灵魂,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能够从新空间、新设计理念、新造型符号以及全新的生活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等都是现代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教学领域中,应给予理论原理教学以及技术原理教学以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为学生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学习提供便利与保障[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多元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开拓自身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学术能力和良好的理性思维。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施保障
(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艺术属于交叉学科,设计到室内装潢、园林以及建筑学等多学科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卫生保健学等知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及模式,并对国内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念进行分析,为自主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
现阶段,我国多数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都是毕业大学生或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专业知识教学,海岸应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设计趋势等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含量,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提升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极大的转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实践,从根本上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9):164-166.
[2]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57-160.
[3]张超,倪蕾,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榕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1-35.
[4]朱晓光.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17,(15):87-88.
[5]孔庆君.如何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兼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J].中国高教研究,2016,(07):111-11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中国各类高等教育院校中,计算机专业与英语教学联系的紧密程度位居其他各类应用专业之首,这是由计算机的“出生地”所决定的: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因此计算机自面世以来即以英语作为其所有内部指令、后台程序的通用语言。尽管发展到当下的计算机在人机对话界面早已出现各类语种的应用程序版本,看似已经被世界不同国家的使用者“本土化”。然而在本质上,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如需要进行基础性维修或维护时,呈现在显示器上的仍然是满屏的英文词汇和语句。从这个角度上,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使用者相当于拿到了打开计算机后台的钥匙,而这对于未来可能从事专职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把利器。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常见问题
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和教学模式陈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相当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对专业英语学习缺乏重视与关注,认为只有程序指令等才是计算机专业应当学习的重点,而英语反而成了不太专业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计算机英语专业在国家统一的四六级考试中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对于过级、攒学分没有实际功用,这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在不少学生眼中成了“鸡肋”的又一原因。
与此同时,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相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不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停留在词汇分析和课文翻译阶段,单调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只觉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技术的前沿性与更新的高频率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下的网络与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早已普及到了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使用者都会或主动或被动地在使用网络或电脑终端时不断学习到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作为专业计算机学习者,各大专院校的学生无论是为了满足本专业的学习要求还是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铺垫,都需要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这就要求他们应突破既有的书面教材知识的局限,更多地利用网络搜索、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众所周知,若干年前计算机知识或技术的更新常常是以年为单位升级换代,人们习惯了耐心等待三至五年再安装更新后的程序或软件。但到了当下,伴随着人类对前沿科技创新愿望的日益强烈,随之而来的则是计算机专业技术在网络上的飞速更新,世界范围内的更新频率早已缩短到了以月计甚至以星期计。而这些大量涌现的专业技术论文、报告等则基本都会以当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英语提交。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只有拥有足够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并且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专业学习者才有可能先从浩如烟海的专业文献中搜寻到最符合自己学习方向的素材,继而提高专业英语技能,将前人的间接经验转换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由此可见,当下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尽快超越传统书面教材内容与形式的框架限制,而且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应尽量选取最前沿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改革与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实现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教与学的“共赢”。
2.专业实用性特点要求计算机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从专业分类来说,计算机专业不同于纯粹研究型的数学或物理、化学专业,而更加倾向于在现实生产领域内的应用,属于应用型技术专业学科。在未来职场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们需要从事大量实际操作性质的工作,无论是指令编制还是对程序的维护或维修,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从这一点上说,计算机专业本质上是一门对实践能力有很高要求的专业,而当学生面对全部以英文显示的操作界面时,专业英语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其计算机专业操作水平的高低。
因此,专业实用性特点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在强化英语的工具性、使用性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可视具体需要适当变更既有的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结合不同阶段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突出计算机专业的实用型技能特点,通过更加新颖的专业英语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充分利用慕课形式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慕课是一种无人数限制、通常免费、以网络为学习平台且围绕不同学习目标或主题类型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教学新形式如今已经吸引众多世界一流名校加入其使用者行列,美国最为知名的二十五所大学中已经有二十二所开放了慕课课程。
国内各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如选择国外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英语原文慕课内容作为国内专业教育的辅助教材。教师既可以将慕课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素材,也可以在课中结合慕课形式丰富当前课本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还可以在课后复习中选择慕课中的交互式测验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等。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使用慕课创新教学形式时,除了利用网络资源配合校内书本教材的课堂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或延时追踪功能考查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时间与成效。尤其是慕课的交互式测验能够实现借助网络大数据功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各环节进行量化分析。交互式测验结果能够以客观数据的形式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势项目或疑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从慕课内容中选取更多包含编程操作实践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推荐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考学习。利用国外教师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倒逼”国内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使学生在接触更多国外先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好专业英语。
四、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门被不少学生忽视但又与提升专业技能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当前国内不少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很难跟上时展步伐,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因落后于时代而在实用性方面出现很大的落差。信息r代的各类网站或网络媒体中均有大量有关国外先进的计算机前沿知识与技能报道,要获取并掌握这些宝贵的资讯,必须先奠定足够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这使改变国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成为必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更能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课 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次授课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形成既有重点又有难点、前后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同时又具独立性的主题模块式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对“马原”进行专题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又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教”与“学”的矛盾
传统教学坚持以知识为本位,其关键在于强化知识,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它忽视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马原”在教学方法上整体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跟着教学计划走,围绕教材转,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锁定在课堂上”,这种模式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授、灌输重要的知识,学生就像个“大缸”,这种教学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经验,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的“学”其实就是“死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真正体现“马原”尊重人,相信人的深层本意,造成了“教”和“学”的困境。
专题式教学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不再照本宣科地把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把握原理整体性,突出重点,又能通过讨论、自主阅读、参观见学等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专题:半坡实践教学,在正式参观之前在半坡博物馆前就实践观和历史观问题进行了辅导和设置了思考题,然后请讲解员实地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这就使“教”和“学”能动的和谐统一起来。
2解决了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按照“新方案”,“马原”课程压缩了学时。从教材的内容看,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同时,教学内容多,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且知识点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学习任务,师生压力都很大。怎么解决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这是很多承担“马原”课程的教师要积极面对的问题。显然,增加课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承担“马原”课程的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专题式教学整合了教学内容,对若干个问题和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既结合了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用专题的“点”,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又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彰显了课程改革的优势,化解了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解决了“马原”课教师知识结构专业性不足与教学内容整体性要求高的矛盾
对于教师而言,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其能力和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承担“马原”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质突显了“马原”课的理论魅力和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方案”实施以来,具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承担“马原”这门课程。分配教学任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难题。一个教师若承担自己所研究的部分内容,那么就可能忽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把这“一整块钢”变成三个部分的简单累加,就不能真正掌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一个教师若承担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尽快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素质,掌握这门课的内容,这将对他们是个极大的考验。在开展专题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加强不同知识背景教师的学习和交流,对于每一个专题,都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重难点以及相关案例,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克服了原有学科的一些局限性和弥补了不足,而且通过授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4解决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矛盾
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与能力以及精神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教育对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思想实际问题是“马原”课程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教育对象“95后”的大学生呈现出以下特点:时代感强,却功利性倾向明显;个性突出,但耐挫折力能力较差;自信张扬,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笔者在从事“马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马原”课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厌恶和排斥简单的理论灌输,更倾向于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去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95后”的大学生启示我们:“马原”必须在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学过程情感化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提高“马原”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赋予他们更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才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式教学,就是针对现实需要而进行专题性研究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历史观部分,讲解专题“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人口”部分的相关内容,可结合热点问题“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进行讲解,增强学生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我们只有坚持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在新的经济形式发展下,市场对于设计在消费人群的要求越来越细化,怎样抓住市场的脉络进行有效的设计,以及怎样使学生能够发挥个人主体性,也就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教学的重点。高校中广告理论课既是对不同地域、规模等因素的市场研究的理论总结,又是进行设计的基础要求。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广告市场研究案例比较缺乏,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改进,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稀缺,可供分享的案例库也比较少。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广告市场理论研究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紧密地结合市场运作实际。通过广告理论案例教学来学习市场运作管理知识,分析市场竞争运作的实际问题,是深入理解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提高设计市场效能有效途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企业市场部门和设计事务所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的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告理论教学方法不同于研究型教学以理论性、描述性和介绍性为主的模式,也不同于广告理论专业的教学,而是着重实际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交融贯通,要以案例教学为平台,以案例分析为工具,为设计专业课打下基础。案例教学是关系到学生对市场运作掌握情况及应用到有效视觉传达的关键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是从案例中总结规律,在市场中进行实践应用,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只拿着学术性讲稿走上讲台,而是要把理论知识点转化成对图形语言及其敏感的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听得懂的、易理解的、形象化的语言,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地参与市场模拟教学。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在制造业迅速发展后对设计人才需求大增的就业市场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广告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助推设计专业化成长、提升学生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广告理论教学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为完成任务而学,缺少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为主,他们通过专业术科加试进入大学,他们对图形语言有着独到的敏锐性,但也存在对数字统计、逻辑思维等的不足。广告理论知识主要涉及营销专业、广告学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有对数字的分析、整理、判断的能力。而艺术设计专业要使设计市场化、大众化,就要去学习广告理论知识,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修够学分而学的怪现象。老师拿出对其他广告专业(企业管理、营销学等)的教学方法去讲授,就很难使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真正掌握广告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设计中;而学生也会错误认为是理论课就采用听一听、记一记、背一背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设计专业学习中也很难想起老师讲过的内容、举过的例子。最后教学结果就是老师不能因材施教是导致广告理论课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各自独立的主要原因。
二、广告案例鱼龙混杂,缺少系统化
学校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材料,有一半以上属于课程标准及解读类,优秀案例类材料占26.5%,而对于学生最喜欢读的学习材料是案例类的材料。而有关案例教材大多是借西方之石,如某些广告丛书中的案例都是针对美国公司日常市场调查活动所做的总结,并没有真正做到所谓的针对中国市场的量体裁衣的案例资源库,在开发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国内的广告推广案例、活动案例、营销案例,但是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这些案例有些是套用国外的优秀广告案例的形式,没有看到本土消费人群的心理接受程度,也就是在本土创意的非本土广告;还有一些是被称作“恶俗”广告的推广,这些“恶俗”广告只是想要通过循环播出来麻痹受众的大脑记忆,以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这种广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当前的消费人群审美需要,会达到对目标受众的有效诉求,但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广告达到了目的,可这并不是优秀的广告案例(是否需要具体阐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研读案例材料时,或者看这个案例是哪一类型(活动类、营销类还是创意类),或者结合专业特点只看这个媒体的表现手法,而不是结合理论知识做系统的学习。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教学表面化、形式化和低效性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的源自主观的认识层面,有的源自客观的实践层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在目标定位上,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教学应着力于长效性的动态运行机制建设,从教学层面转变教与学的教学行为入手,通过市场—设计— 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拉动学习观念、参与观念、学习行为习惯的转变,强化教师与文本、认识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过程,实现理论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途径的多样、学习方式的个性、学习行为的自主、学习过程的互动,凸显学习活动的实效和长效,最终为学生的设计市场化奠定基础。
其次,学校要在对广告理论课教授内容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拓宽学习渠道,开放学习时空,走出被动低效。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学习领域由片面狭窄走向丰富多元。改变片面的广告理论即远离教育实践的纯学术性教育论述的认识,让讲授广告理论课的教师定期在企业设计部门或设计事务所锻炼,或者让教师积极参与设计科研课题,让缺乏在设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有能力教出鲜活的、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广告案例。另外,聘请公司或企业设计人员担任广告理论课的兼职教师也是很好的选择。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学习途径由单向灌输走向互动共享。改变单向的“听—记—背”的学习形式,开掘多种学习渠道。学生带着课堂学习到的理论概念进行有目的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中学习,丰富书本知识,培养与不同人群的沟通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市场消化、书本研读与市场领悟、独立学习与交流共享的有机有效的结合,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形式从被动走向多样自主。改变僵死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一步到位的学习方式。学习形式采用三步走,第一阶段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进行案例教授时不再全部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科学的学习态度自己去评议一些优秀的广告案例,达到师生互动。第二阶段是以学生作为主。课后学生组成设计小组,模拟设计事务所的形式进行任务分工,跑市场、做调查、面对面地去和不同人群沟通,各自分析整理资料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行动起来,使他们有了要表达自己调查结果的欲望,小组成员活跃的思维彼此的脑筋激荡,在这个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第三阶段是以老师听为主。老师要仔细听学生的调查分析情况,从中发现学生有哪些知识掌握偏移,案例分析有没有误导学生的思维,学生是否有套用案例的情况。这种三步走的学习形式真正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教学需要强化改进案例教学,这是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强化广告逻辑分析能力,改变艺术设计学生头脑中认为的设计只是图形语言传达的错误认识。广告理论课的教学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否适应市场脚步,能否在毕业后面对设计任务不陌生,并且能面对不同受众群体适时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所以要提高对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深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越来越明显,据调查分析,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不足成为了课程改革实施和落实的最大障碍,课程教材表面上难度降低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与教师创新实施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瓶颈”。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是落实好新课程的关键。
一、传统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复制,过多地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学习和书面应试能力。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学习更加关注。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定论为宗旨,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师要对教材全面掌握,深层次的挖掘。教学内容上重视按照学科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实行分科教学,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主要对教材中的现有知识进行直接阐释。在教学监控方面,注重终结性评价,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试卷以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工作。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改革的核心目标。然而课堂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阵地,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改革的践行者是这一系统工作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1.教学认知能力的要求
(1)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按照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与技能得来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教学目标设计时还应注意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也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要求教师首先在其课堂教学的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其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陛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
教学设计能力具体表现在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本文所指的基础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指课程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方法设计能力。
(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层次的掌握。做到眉目清楚,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材实际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准确无误地挖掘教材,把握标准。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些素材中自身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品格因素等;其次考虑如何将这些因素拓宽、扩展,最后确定本节课对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进行重点开发和培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2)教学内容设计能力。传统的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各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设计内容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形成较大规模的知识体系,在各学科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并保持科学的衔接,各学科内容不仅突出知识教学,而且更突出智能教学、学会学习教学、非智力心理品质教学和品格教学。
(3)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探究,通过他们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整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自己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外塑的结果。未来的教育方式正向更加开放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催生出适应信息文明、为信息社会服务的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5.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从教学操作的手段看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体现规范纯洁、鲜明生动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应注意语言使用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对非语言表达要求是,例如课堂教学中,目光是教师给学生传递信息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使用非言语行为时要恰当、适度,应是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教师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必须形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4.教学监控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具备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评价的目标要综合,方式要多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新的历史重任。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理解存在偏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标准。由于过程和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与技能更不可测量,加上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前两者,结果,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师在写教学目标晡总会将其三者写上,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教师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了吗?尤其在中学教学中,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能正因为不可量化,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难以把握,有些教师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在某个教学环节强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以上都说明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还没有掌握理解清楚。
2.教学方式技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中小学公开课的课堂,都会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有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吏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有时反而帮了倒忙例如,小学课文《春天来了》无数朵鲜花争芳斗艳,河岸上一排排垂柳,长出嫩芽。如果教师用画面展示其景物,可能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运用课件不当,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在黑板上画出这幅美丽的春天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出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操纵教学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学方式技术化。
5.注重课堂教学表面,忽视教学的本质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们纷纷投入到学习中,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然而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表面,却忽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例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几乎在小学的课堂上都会看见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然而,仔细观察发现多数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给专家或听课教师的感觉场面很热闹,但是实质上当师让学生回答讨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代表小组。这反映合作学习没有落实在教学的本质上。以上隋况表明教师对教学只注重表面而对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独立思考和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想。如何将理念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人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同行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3.学习书本与理论
教师学习,是自我更新的一个过程,是保持自身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从教室的认知能力到教师监控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对教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知识就是力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那么知识来源于书本上的理论,书本理论是教师最直接、最简便地吸收新的理论的来源。当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打开理论书籍,可能使你茅塞顿开。教学的知识是不变的,但是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多变的,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通过科学观念的输入,才能觉醒,才能去比较、反思,才能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回到课堂再实践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1.1调整现有内容的顺序目前我校药剂学课程采用的是由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药剂学》,先后分为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三篇内容。按照书本编写的顺序在讲授基本理论时,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目的性不强,且和学习剂型概论存在时间差,导致理论和具体应用的脱节,教学效果较差。实验课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上完,不能和理论知识同步,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脱节,很难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不拘泥于固定篇章,注意内容模块的灵活化,以充分掌握知识为目的,将基础理论和基本剂型知识点重新组合,并在学习完一种剂型的理论知识后及时开展相关实验。比如将理论部分的粉体学基础章节和剂型概论中的片剂部分串联起来讲解,并及时开片剂实验课,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基本理论如何指导制剂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补充现代药剂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根据现代药剂学的发展方向,对教材中较详细介绍或较陈旧的知识宜少讲、略讲;对难掌握理解的知识及与教学大纲有关的新知识宜重点讲、详细讲[2]。在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重点地、开拓性地讲解教科书中收载较少,但发展较快、较成熟的新辅料、新制备技术、新设备、新递送系统以丰富药剂学的内涵和外延。例如脂质体技术、纳米制剂技术、分子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快速起效、微乳、微球技术、缓控释、靶向性等新技术的药物传递系统等,可丰富同学们的药剂学领域中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极大兴趣。介绍我们国家相关领域的成就,比如顾学裘教授在多相脂质体邻域的开创性工作,结合药品专利知识,新药物研发的高成本和低成功率,不仅使同学们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2使用多元教学方法
2.1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新的、高效生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即以计算机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来执行教学功能,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3]。例如在讲解混悬剂是,将临床上常用的炉甘石洗剂的图片放在课件上给同学们一个直观印象。在讲流化制粒时,采用动画介绍流化床的工作原理,比看书上的二维图片和文字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播放视频讲解单冲压片机的组装以及单冲压片机和多重压片机的工作原理、洁净区的空气净化技术及大输液的生产过程等,这些都是直观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学生易于接受。
2.2采用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先提出的,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进行教学。在讲解药剂学的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这节内容时,以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灭菌不合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即“欣弗”注射液)造成11人死亡的药害事件为例,说明不按规定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使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残留的细菌和内毒素导致多人肾功能急性衰竭的恶性事件为例,使同学们牢记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中去除热原和灭菌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更改灭菌参数。并深刻认识到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而安全性是药物有效、稳定的前提。在讲到液体制剂中常用溶剂时,介绍“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将冒充药用辅料丙二醇的二甘醇作为溶剂来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假冒原料进厂后,化验室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未将检测图谱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鉴别,并在发现检验样品相对密度与标准严重不符的情况下,将其改为正常值,签发合格证。致使假冒辅料投入生产,制造出毒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并投入市场,最终导致13人死亡,部分人肾毒害的人间惨剧。这些生动的案例不仅让同学们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更使他们意识到在以后工作中作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神圣职责,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
2.3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链条,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继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掌握,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进一步扩展的教学方法[5]。以讲解乳剂的制备为例,首先提出问题:“水相和油相无论怎样用力搅拌混合,最后还会分层难以形成稳定的乳剂,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试回答,引出乳化剂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制备不同的乳剂时乳化剂应该如何选择?形成的乳剂是不是一个稳定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乳化剂的类型,乳剂的稳定性问题,分别加以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此过程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活动在药剂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提供处方及操作步骤,实验前进行讲解,然后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实验操作,做完之后连实验原理都很快忘记,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内容。我们应该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教师只给出具体任务,学生分组按照学过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步骤并实施,教师最后点评,分析不足。这样学生就会在任务和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动手操作和发现不足,起到实验教学的应有的作用。
3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形象的写照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的教师不但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新知识的创造者,后者主要方式就是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是创造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会不断遇到相关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获取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系统性新知识,这些可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讲课表达能力,达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目的。另外,在科研活动中教师通过学术交流和阅读文献可获得大量的间接知识帮助积累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教师在课下应积极参加和开展科研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素养。
4结语
主考学校
星期六(1月10日)
星期天(1月11日)
代码
名 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00821 现代汉语法研究(选考)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050426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975 工程概预算
00701 人体工程学应用
*100804#
中药学
(本科段) 福建中医药大学 0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03034 药事管理学
03053 中药制剂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03049 数理统计
03047 分析化学(二) 020104#
财税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69 国际税收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20106 金融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20110
国际贸易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20210
旅游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6011 旅游学概论
00199 中外民俗 05034 旅游地理学
06944 中国旅游文化 06120 旅游专业英语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6123 导游学概论
00200 客源国概况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20256 项目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5065 项目管理法规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64 项目风险管理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6947 犯罪社会学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00283 社会行政
06948 婚姻家庭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6 福利经济学 040102 学前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40107 教育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040112 小学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教育学院 00542 文学概论(二)
06230 小学艺术教育 0623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50302 广告学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641 中外广告史 00640 平面广告设计 00639 广播电视广告
071502 应用心理学(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6053 变态心理学
07048 心理诊断 07051 学习心理学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
07049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02106 普通心理学
*100805 药学
(独立本科段) 福建医科大学 02087 分子生物学
05524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01757 药物分析(三)
01759 药物化学(二)
05522 有机化学(五) 01763 药事管理学(二)
06831 药理学(四) 01761 药剂学(二)
02051 物理化学(二) 050425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 福州大学
05412 专业制图
00688 设计概论 *020209 旅游管理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1793 旅行社管理实务
04929 旅游市场营销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1521 导游基础知识 01792 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06124 旅游文化学 03959 旅游政策与法规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科) 福州大学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6097 社会问题(二)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6095 社区服务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6096 社会传播学
050303 公共关系
(专科) 泉州师范学院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福州大学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82201# 管理工程
(专科) 福州大学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06135 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02151 工程制图 02626 现代企业管理(二) *100801# 药学
(专科) 福建医科大学 02068 人体解剖生理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03027 植物化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3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03034 药事管理学 02911 无机化学(三)
0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26 药理学(二) 02175 分析化学(一)
03029 药剂学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31心理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37美学
00040法学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0财政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86风险管理
00087英语翻译
00088基础英语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1国际商法
00094外贸函电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涉外经济法
00107现代管理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6中国税制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157管理会计(一)
00158资产评估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0审计学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7劳动法
00169房地产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6专业英语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207高级财务管理
00208国际财务管理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0合同法
00233税法
00242民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5刑法学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9国际私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8公共政策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0领导科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5秘书学概论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370刑事证据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20物理(工)
00442教育学(二)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3教育法学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88健康教育学
00504艺术概论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5现代汉语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0外国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600高级英语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6基础日语(二)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59新闻摄影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714插画技法
00716印刷工艺
00794综合英语(一)
00795综合英语(二)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1第二外语(法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0939商业伦理导论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43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01759药物化学(二)
01761药剂学(二)
01763药事管理学(二)
02087分子生物学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194工程经济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8线性代数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76信息系统开发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2387工程测量
02391工程力学(二)
02394房屋建筑学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7路基路面工程
02409桥梁工程
02599应用数理统计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7护理学基础
03000营养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139数据库技术
03200预防医学(二)
03201护理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