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空间设计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与纯粹的娱乐空间有一定和联系和区别。纯粹的娱乐空间是指KTV、卡拉OK、舞厅、商务会所等空间,而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则指在餐饮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休闲消遣的场所,其设计理念与纯粹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有一定的联系差别,在教学中,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如何来定位呢,笔者认为,其设计理念即要有本身娱乐空间的特性,又要体现餐饮环境的特性。如在一个民俗餐饮空间中,其娱乐空间设计理念的定位要以体现民俗文化为主,而这种民俗文化应该包含民俗餐饮文化和民俗娱乐文化。在设计中把握住了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就把握住了整个设计的灵魂。
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
对于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的设计,与纯粹娱乐空间色彩有一定的差别,纯粹娱乐空间的色彩以深沉、艳丽为主,将这些色彩应用到餐饮娱乐空间中与本身的餐饮环境会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我们在对色彩分析和设计定位时,要有所调整和突破。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构筑,通过色彩的选择、搭配将餐馆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划分出来,其设计的宗旨是使餐饮环境色彩和娱乐空间色彩即有融合,也要有对比,如何把握好娱乐空间的色彩效果,我认为应该先对餐饮环境色彩进行分析,从餐饮环境色彩规律中求变化,以色彩的力量对娱乐空间作出划分,而不是用实体的墙面。(2)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气氛渲染,我们都知道,一个空间气氛的渲染是非常重要的,而色彩设计则是一个空间气氛渲染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气氛的渲染,首先我们考虑娱乐空间色彩设计特性后,再分析餐饮环境色彩调子,使娱乐空间色彩即要具备娱乐空间的性质,又要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和对比。如在一个方案中,餐厅环境中大面积运用轻快的是轻快明亮的色彩,那么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空间(演奏区域)的色彩设计则可在餐饮环境色彩基调上降低其明度,以求得其色彩即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明度对比。(3)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表现,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
三、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文化表现
从审美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对纯粹意义上的娱乐空间的视觉冲击有一定的要求了,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色彩、一全灯光就可以满足其需求。从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到后面演变的各种形式的娱乐空间,我们从最初的休闲、消遣的需求发展到对主题对文化的需求,这是娱乐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文化的表现,如何体现其品味,我认为应该首先结合餐饮环境的设计主题、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然后通过造型元素、文化元素、色彩搭配进行表现。如在一个湘菜馆的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湘西文化展示体验区)文化表现,则可将湘西土家族建筑元素,织锦、雕花图案、自然文化等元素运用到娱乐空间中,一则可呼应湘菜馆设计主题和风格,二则也体现了作为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一种文化的表现。
四、结语
关键词:中原文化;空间设计;餐饮空间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对用餐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将地域文化与饮食文化及艺术审美相结合的主题餐厅悄然兴起。商丘印象餐厅的装饰设计是以中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中原文化的解读、提炼,以设计的方式将中原文化与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餐饮空间。
1项目概况
商丘印象餐厅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归德路,经营面积1600m2,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空间结构为上下两层,主要划分为办公、前厅接待、后厨、就餐区、休息区、盥洗区等。
2餐厅设计理念及定位
商丘印象定位为具有中原文化和商丘地方特色的餐饮空间设计。菜系主要以豫菜、商丘地方特色菜为主。在整体设计上以中原文化为主,商丘地方特色为辅,形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3中原文化元素在商丘印象餐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布局
商丘印象餐厅整体空间结构按照功能性可分为入口、办公、前厅接待、后厨、就餐区、休息区、盥洗区等不同功能区域。一楼为散座就餐区,空间布局为开敞式。通过墙、柱子、屏风等分隔,各就餐区分而不隔,虚实交替。二楼主要为包厢,内设用餐区、休闲区、卫生间。圆桌可容纳12人,私密度高,用餐环境安静(如图1)。一二层均在走廊区域设计文化墙,主要景观节点处设置垂直绿化(如图2)。包厢内外,卡座与卡座之间,分隔围合,空间独立而不孤立,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体现人与环境自然融合的价值取向。中原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此提供了设计支持,整体空间分区明确,平衡和谐。
3.2装饰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本身的|感变化体现出不同的物理属性,从而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效果。
中原文化讲究意境和寓意。如在装饰中通过色调明暗变化意喻平平安安,装饰纹样中“蝙蝠”意喻吉祥,“竹”意喻高尚情操。商丘印象的墙体大多采用青砖,吊顶采用木质直线式吊顶,窗户采用方形木格窗,木格内部采用万字纹,代表吉祥如意、吉祥共生,体现出中原文化和合思想。二楼包厢区域采用圆形木质吊顶并配以现代风格的水晶灯以及新中式的桌椅和中式屏风。窗户采用商丘特色的木栅格式窗,整体空间显得明亮优雅。
3.3灯光照明
餐饮空间内照明不仅是为了供给人们在室内活动时所需的光线,同时也是用照明来营造气氛,突出室内重点划分空间,营造错觉以调整空间已成为现代空间设计的重要手段。
商丘印象餐厅入口区文化墙采用白色射灯,扇形排列。一楼大厅采用灯笼以及南瓜形状吊灯,中原传统文化韵味浓厚。走廊墙壁采用暖黄色壁灯和灯带,意境舒缓、闲适,整体氛围热烈温暖,有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二楼包厢内中央大灯采用水晶吊灯,圆形吊顶内设计了暖色射灯,氛围纯粹。烘托儒家的“静”、“定”之气。
3.4室内陈设
陈设艺术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的物质与精神形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陈设品的设计与选取应与餐厅风格相匹配,与餐厅整体构思立意相呼应。商丘印象餐厅室内外装饰及陈设都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风格。一楼散座就餐区的桌椅采用的是方形桌椅和长条木凳,以商丘特色的花灯和背篓为点缀。二楼包厢内,家具为原木色与深绿色搭配的新中式。在商丘印象餐厅陈设中天然材质的原木色运用最多,呈现出材质的天然色彩。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整体陈设整齐、庄重又不失亲切。
3.5色彩组合
色彩是餐饮空间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可以表达餐厅的主题思想,也可以烘托环境氛围,是构成空间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也是彰显主体性、意境美的重要因素。中原文化崇尚原色与自然本色的使用,又注重有喜庆意味的红色及有浓厚水墨韵味的青灰色的应用。
商丘印象餐厅,墙体采用青灰色,柱体和家具陈设为红棕色(如图3)。以绿色的植物、原木色的双轮架子车、黄色的麦秸秆、浅黄色斗以及装饰感强烈的木质鸟笼作为空间点缀。以造型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竹笼灯、橘黄色南瓜吊灯作为大厅区照明及装饰(如图4)。整体色彩呈现出豫东地区质朴、沉稳、含蓄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智能化理念;多元化
0 前言
科技改变生活,智能化设计已经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巧妙地将智能化设计手段融入餐饮空间设计中,并赋予其更为人性化设计思想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追求的方向。餐饮空间设计实质是为顾客提供更人性化的就餐环境,让使用功能与顾客的精神需求更贴切,并设有指引顾客的导向。伴随智能化领域的迅速发展,餐饮空间设计向智能化、多元化、人性化靠拢的趋势成了必然。
1 餐饮空间设计中智能化设计理念的营造
餐厅整体氛围的营造跟它内部的空间环境设计密不可分。当我们对一个餐饮空间进行重新布局与规划设计时,就要以满足顾客就餐时的需要为设计的首要目的。合理地将智能化设计理念与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相结合,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便捷、舒适、人性化的体验,并把整个空间的层次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1.1 光环境设计
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自然光环境与人工光环境是两种常见的营造光环境的手段。自然光能否被合理利用以及灯具的合理选择,是光环境营造的好与坏的评价标准。自然的光环境营造的光源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在利用的时间上具有局限性。人工的光环境所营造出来的灯光颜色、强弱以及光照的时间是可以由人控制的,具有灵活自由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与文化蓬勃发展,室内设计中光环境的营造也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从满足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照明需要发展到营造出更为轻松合理的灯光氛围,再提升到兼具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的光环境艺术的高层次。目前我国国内的餐饮空间光环境营造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照度不足、色温偏高、广域网布局欠缺条理性、灯具造型与整体设计风格不符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来改善。它具有能定时控制、光感控制的特点,并且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之间智能切换。它可以根据空间中某一特定区域的功能、使用时间、室外光线亮度的变化来控制照明。智能照明系统最重要并能体现其设计特色就是它可以进行预设,并且能够把照明的亮度转换成一系列的功能需求设置。
1.2 热环境设计
热舒适度是作为一项评价热环境营造的好与坏的重要标准,经过人体自身生理上的对客观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本能反应来进行评价。如今的餐饮空间热环境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冬季东北地区餐厅室内外温差大,玻璃容易结霜、爆裂;夏季南方餐厅空调温度开的低让人易患空调病,并且空调在工作时产生的耗电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营造时,巧妙地将中庭纳入设计当中能够使室内的热压通风得到增强;在设计屋顶的形式是双层屋顶或者伞状屋顶的建筑时,将屋顶的夹层设计成中空的构造可以让热空气自由的流动;智能百叶窗的在工作时需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它根据天气、温度、光线和时间的变化来进行自动调节叶片,巧妙地体现了智能化的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节省供热和用电成本;利用智能植物装置可以改善视觉环境、空气质量,而且安装位置自由可摆放可悬挂。通过将这些智能化技术融入室内热环境的营造中并加以合理化利用,如果没有额外的热能消耗,餐饮空间的内部热环境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1.3 空气环境设计
空气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与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餐饮空间来说,好的空气氛围让人们心情愉悦的同时也会使客人增加对餐厅的好感度。然而,有些餐厅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就餐区与厨房的隔离性欠缺,就餐区的客人在就餐时总会隐约闻到从厨房飘来的油烟味。厨房的通风设施设计得不合理,会导致厨房的空气环境污浊,将会直接影响到厨师工作的效率和食品健康安全等。那么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智能化的理念能不能拯救这样的现状呢?
空气智能净化器的发明可以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良好的指导,它能够清除空气中的过敏原并且净化出新鲜的空气。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就餐或工作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愉悦的享受。空气净化墙体在工作时受到天气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自动调节室内空气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通风环境设计
餐饮空间的通风环境设计主要体现在厨房的设计上。通风系统在餐饮空间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餐厅的职能,还与安全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国内的餐饮空间设计中通风环境在营造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厨房的工作间在炎热的夏季温度可达到40℃,一个高温、炎热的操作环境会影响人正常工作,厨师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降低了。厨房的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会使没有得到充分燃烧的煤炭、燃油会释放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留在厨房的操作间,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会危及厨师的健康。针对这样的现状,可采用智能通风系统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智能通风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中央控制子系统、空气品质感应子系统、可调节的风口末端以及通风管道等,它的系统综合性能远远高于传统的通风设施。
通过将智能化手段与通风设计技术的结合,简化生产工艺并且降低能耗;促进二次能源的回收;在能保证室通风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系统自身阻力,从而降低其内在的能耗。
1.5 色彩环境设计
一个合理的空间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并且在带给顾客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对于智能化的餐饮空间来说,虽然大量采用自动化的设备似乎看起来与色彩环境不搭边,但是实际上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室内环境色彩设计要给人们在视觉上带来舒适感。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的光线配合色彩,实现更优质的室内空间色彩感觉。
现如今,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热变色桌子、智能变色墙体、智能调光玻璃等。热变色桌子是利用化合物受热、冷却时,通过吸收光谱而产生颜色上的变化;智能墙体的应用需要我们提前对其进行人工设定,墙体会受到使用者的体温、心情以及外界的温度影响,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2 结语
目前,我国国内的科技水平有限,餐饮空间设计在空间的布局、烹饪设备以及内部的规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智能化产业领域的不断探索,并且将智能化理念与餐饮空间合理结合,可以将一些过去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智能化手段很好的解决,并使其赋予其更丰富的使用功能。不单单是针对餐饮空间,未来的空间设计都会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时代的到来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 王金选.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D].福建:华侨大学,2004.
[2] 向菲.创意型餐饮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张倚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4-38.
[4] 姚国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浅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5(1).
关键词:餐饮;餐饮空间;经营模式
1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从国家餐饮政策导向的角度分析,餐饮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随着提出的关于餐饮浪费等良好政策的导向,高端会所、高消费餐饮等已不受欢迎。
大众餐饮成为一种满足普通百姓需求的新型商业形态。大众餐饮以方便快捷、消费适中、具有创新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地方小吃、大排档、社区餐饮、特色餐饮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今,大众消费者已经成为餐饮市场的主体,大众餐饮的需求也渐趋多样化,人们对饮食追求的“小而精”,逐渐取代“大而全”。
同时,我国餐饮行业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环境与菜品特色很难做到兼具,品牌运营不足,食品健康,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部分餐饮空间为了提高空间设计的最大奢华感,将最贵的材料进行堆砌,进行无意义的装饰,从而忽视了消费者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还有部分大排档空间布局紊乱,环境卫生脏乱差,食品不安全等问题。这种餐饮空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商家与政府共同面对问题,应认真考虑受众群体的要求和感受,了解不同消费者的消费类型,继而对餐饮空间做出准确的定位。
2 福州大学城周边的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特色分析
2.1 大学城周边餐饮市场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大众对文化水平的重视度提高,高等院校生源不断增长,导致高校人数逐年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大,从而对高校周边餐饮业产生了强大的消费刺激,使周边餐饮业迅速发展。同时,各高校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也为当今大学城餐饮业变革提供新的机遇新的商机。餐饮市场包含多种业态,竞争激烈,仓山万达广场是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SOHO区,面对的消费群体为普通大众,本文主要以福州大学城周边的仓山万达广场的餐饮市场为例进行分析。
2.2 普通大众对餐饮的消费需求
普通大众餐饮社交消费具备时间、地域等多种特色,大众对餐饮空间的设计风格也有所要求,将易受大众欢迎的流行文化元素融入餐饮空间的设计,在开学季、毕业季、圣诞节、元旦、国庆等主要活动段对于餐饮的需求比较集中,当然大部分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2.3 对福州大学城周边餐饮空间的考察
(1)汽车主题的“李家”餐厅的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李家(仓山万达店)是大丰收旗下的一家餐饮空间,整个餐厅占地面积1075O,餐厅内共有96张桌椅,398个座位。这家餐饮空间以“汽车”作为主题,主要以车辙印、轮胎、时速表、链条等作为墙面界面、地板界面和天花界面的装饰,菜品以大众家常菜为主要菜系,价格亲民。李家作为“空间体验”类型的餐饮空间,注重空间的体验过程,大众化的家常菜系口味并不突出,其点餐模式为自主网络点餐,客人到达餐厅以后,只要轻轻按动计算机键盘,计算机上就可以展现出菜肴的品种、价格等具体信息。李家餐厅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餐厅的商业氛围的塑造都是围绕“汽车文化”这项主题来展开的,使李家餐厅成为仓山区风格独特的主题餐厅,刺激周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就是李家餐厅吸引美食爱好者的重要手段。这家主题餐厅的重点是建设这个主题餐厅的环境氛围,而忽略了整体的食品质量和服务,通过协调和跟进营销策略,使餐饮最初发展的动力持续下去。
(2)异域风情的“蕉叶”餐厅的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这家“蕉叶”餐厅在主题的营造和设置上,主要采用东南亚独有的自然而淳朴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作为主题。东南亚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使气候与饮食习惯直接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因为闷热潮湿的气候因素,致使东南亚地区的饮食习惯主要以酸、辣为主,形成了东南亚饮食的主要特色。“蕉叶”餐厅所代表的泰式料理则是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菜系,餐厅整体的室内环境为典型的东南亚风格,步入其中,浓郁的东南亚氛围油然而生,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上无不体现着东南亚的餐饮文化,同时还穿插着东南亚地区的建筑、宗教等文化因素。总之,从服务、产品、环境、经营策略、主题活动、经营活动等多个层面将“蕉叶”主题餐厅文化氛围营造得十分系统,通过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塑造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氛围,突显主题特色。
2.4 消费者行为对餐饮空间设计的影响
餐饮空间设计首要注重的因素就是空间的使用功能,而要更加全面地设计出功能合理且人性化的餐饮空间,就需要对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有更多的掌握。当然,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情感需求也是同等重要的,从餐饮空间的视觉感受、触觉感受和听觉感受都要符合消费者的接受尺度和审美情感。
3 新型的餐饮业设计策略与经营模式
餐饮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消费理念的提高,大众餐饮形式已经让人们失去新鲜感。随着消费理念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个性,对餐饮业的就餐环境和体验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从以前的只求温饱慢慢发展到追求最美味的食物。因此,新型餐饮业的兴起是餐饮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卡岸手抓餐吧正是这种餐饮业发展大趋势下,所兴起的新型经营模式。
3.1 卡岸手抓餐吧的基本概况
卡岸手抓餐吧地处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45-3首山新都汇一层13店面,是卡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低成本经营项目。卡岸是以“大航海时代”为背景的主题餐厅,顺应了现代社会餐饮美食发展的时尚潮流,是一家多元文化体验的餐吧品牌。
3.2 特色所在及模式
卡岸手抓餐吧已不再是一个单纯地提供美食的餐饮场所,它的经营模式完美地将餐饮和酒吧融为一体,白天在这里可以享受美食,夜晚是酒吧业态,成了年轻人吃、喝、玩、乐解压放松的天堂。同时,它颠覆了传统的进餐方法,以“手抓”的形式进餐,舍弃中餐的碗筷、勺子,也舍弃西餐中的刀叉,其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轻松自在、疯狂自由的就餐环境,让消费者仿佛回到了“大航海时代”,用简单粗暴的就餐方式来表达对美食的追求。
秉承美食无国界经营理念的同时,更让你感受到异国风情。其消费群体以16~40岁青年为主,消费价位在50~80元,适宜情侣约会、家庭聚会、朋友聚餐、休闲小憩。
4 结语
当人们对食物的理解远远超过“吃”这么简单时,餐饮空间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人们在餐厅与异域风情的味道,家乡向往未来,过去的记忆,餐饮空间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容器,是淋漓尽致地体现设计中包含的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
本文主要以大众化餐饮空间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为例,以消费者行为为依据,分析、总结了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思想,但本文所涉及的领域中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表达尚不够完善,研究尚不够深入。如今,互联网的冲击,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概念已经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传统的零售店、书店濒临倒闭,餐饮空间是否也会为信息化时代做出妥协,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才能设计出引领消费市场的餐饮空间。
参考文献:
目的研究符合消费者心理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移动式餐饮车空间设计。方法站在商业环境中消费体验的角度,通过对消费者心理行为进行分析,从移动式餐饮车空间功能分析以及其表皮图色形象运用入手,对移动式餐饮车进行有针对性的一体化设计。结论通过研究,整体性设计可移动式餐饮车内外空间,使得可移动餐饮车设计具有外观个性鲜明、空间利用高效、功能紧凑合理、布局灵活多变的特点。
关键词:
消费心理;移动式餐饮车;空间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商业店铺的租金不断提高,餐厅已经不再是人们外出就餐的唯一模式。移动式餐饮空间作为店铺模式的补充,避开了餐厅对固定房屋的依赖,为外出就餐更加低成本、灵活和快捷提供了可能,而移动式餐饮空间设计多以餐饮车的形式出现。目前,国内外的餐饮车种类有炊事挂车、食物运送车、自行车炊事车和多功能餐车等。其中,发达国家的餐饮车辆明显有向轻型化、便捷化、多功能等方向发展的趋势[1]。我国餐饮车目前多采用封闭的车内销售这样的单一化售卖模式,车体缺乏个性,没有对目标消费人群进行针对性设计,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1消费者与餐饮车空间设计的关系
1.1消费心理
在这个以用户体验作为设计的起源与终端的设计消费时代,围绕特定人群的消费心理为中心进行针对性设计,无疑是在设计之初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2]。而消费心理指的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消费者的心理既会受到其兴趣、消费习惯、个人爱好、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观因素影响,同时消费心理又容易受到商品价格、包装、销售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3]。因为受到空间尺度的限制,移动式餐饮车内所销售的食物基本局限在快餐这一食品类别里,所以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个性与自我表达的年轻人,无疑是与之对应的主要消费人群。而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其实更像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们购买的不只是商品,更多是有关内心的情感体验,即年轻人对“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的追求[4]。移动式餐饮车的设计需要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车体设计,传递出与消费受众价值观念相符合的信息,唤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1.2消费体验
影响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类消费,就是日常所说的刚需类消费。基本类消费为必需的消费,如日常满足基本需求的吃、穿、用、住,此类需求行为不会因为周边各种因素影响而消失;另一种是体验式消费。体验式消费的消费者更加侧重自己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特别感受,此类消费行为对空间和环境中营造的体验感也有更高要求。移动式餐饮空间不同于以往人们的就餐模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追求更多样化消费体验的产物。营造不同以往的消费体验,吸引大众眼球是移动式餐饮空间保证其运营的必要条件。移动式餐饮车本质上是一个小型商业空间,而目前移动式餐饮车多以单体封闭式售卖的形式出现,并未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消费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基本类消费模式之上。而商业空间是联系人、环境、商品之间的桥梁,如何通过营造空间氛围来满足所销售商品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多元化的消费体验是设计的首要任务[5],因此在移动式餐饮车有限的小空间内外进行更多个性化、可组合、可移动、多功能方面的设计,以扩大空间体验外延显得尤为重要。
2空间功能规划
2.1整体规划设计
出于成本和空间利用的便捷性考虑,餐饮车选择拖挂式集装箱房车作为载体,车厢是由集装箱改造而成。采用模压注射聚氨酯硬泡沫塑料与箱体及内墙装饰板有效结合,进行装饰与保温处理。车厢尺寸为6000mm×2800mm×2800mm,顶部装有水箱和太阳能电池板,设有厨房、售卖窗口、多个就餐区(室内外)和储存空间。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除了尽可能最大化地科学安排餐饮车的基本功能需求外,还采用不同于传统移动式餐车局限于简单售卖的销售模式,增加了室内外活动式的就餐空间。可移动、可收纳的就餐区的设置,使得消费者除了来、走还可以停留,感受这个环境,弥补了过往移动式餐饮空间消费体验单一的缺陷。
2.2车体内部功能分析
车体内部设有烹饪区、售卖区、储物区、小型就餐区。烹饪区内主要包括洗涤、烹煮两大功能,烹饪区区域约为3500mm×2800mm。食物细加工料理台面选择不锈钢,这是因为不锈钢光滑不易接触,采用橡胶吸接的方式,并用螺纹连接加固。在台面上面冲压凹槽并置入灶台,周边设置防风分热罩。考虑火力与食物口感,还是使用移动式燃气罐提供烹饪能源,燃气导管用螺纹连接,以确保自锁不会松动。售卖区主要包括一次性餐具存储、打包台和收银台等功能。储物区则主要包括原料、工具、家具等物品的存储功能。原料储存包括新鲜食材、半成品和原料,分别放置在冷藏区和备菜区。车内原料基本储存当天使用;工具和室内外的移动式家具则放置在专门的储物区。另外,在车内的小型餐区,家具均采用可折叠的形式,不使用时便可以贴墙收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便于存储。
2.3车体外部功能分析
在车体外部除了设置售卖窗口外,还利用了可伸缩的支架台以及拼装的泡沫地板,搭配可收纳的家具创造了三处临时就餐区,并配置了可伸缩的雨棚和可收纳的遮阳伞,以应对暴雨和烈日等不良天气的影响。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餐饮车不再只是简单地呈现出一个封闭的售卖小空间,使售卖空间变得更加有弹性,扩大空间外延,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场所体验感。
3标准图色的运用
3.1图案
目前,国内移动式餐饮车的表皮图色设计定位模糊,个性化不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既然移动式餐饮车主要面向的消费人群是年轻人,标准图色的运用则需要依据他们的行为喜好来进行,设计风格趣味化则成为必然,以此达到满足年轻人心理需求的消费体验。使用插画、涂鸦等活泼的视觉形式来表现风格的年轻化效果,是很多快餐品牌常用的设计手法[6]。同时,设计风格年轻化也是一种结合个体情绪与时代审美的表达方式,能够使身处快餐环境中的人们更好地进行交流,缓解紧张与压力,带来愉悦感[7]。为了增加可适用性,针对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美食,进行餐饮车表皮图案系列化设计。选择具有可变性和拓展性的简单几何图形作为基本的造型单元,将其反复组合,呈现出各国的典型文化的图案,使得创意具有可延展性。例如在进行图案创意时,针对披萨类的食物可以选择意大利的斜塔;汉堡薯条等食物可以选择美国的自由女神、星条旗;中式快餐可以选择中国的熊猫、唐装;寿司类的食物可以选择日本的樱花、和服等元素。通过进行针对快餐和年轻人需求的卡通、涂鸦式的图案设计,对基本造型单元不断重组和变化,以体现各国文化及其餐饮特色。
3.2色彩
有效的色彩设计能够使顾客感受到品牌独有的魅力与个性,促使消费者的感性因素得到升华,最终调动购买欲望[8]。餐饮车实际上是一个移动式餐饮空间,而餐饮空间的色彩环境需要有利于增进食欲和人际交流。色彩一般选择具有味觉联想并能刺激食欲的色调为主[9]。另外,色彩也承载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色彩设计要符合年轻人热烈、奔放的个性,起到渲染空间气氛的作用[10],因此根据以上两点,移动式餐饮车选择能增加食欲的暖色系高饱和度的色彩单元,明亮醒目。搭配冷绿色的车身底色,与之形成对比,同时辅以少量灰色以求得整体色彩的平衡。将标准化色彩重复运用到体现各国美食特色的图色系统中,形成系列化设计。
3.3运用
移动式餐饮车设计因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在整体图色配置上涉及到车内和车外两个部分。在车内空间选择标准色中的对比色和简单的几何图案相组合的方式,起到划分内部空间功能的作用。车体上则选择具象化代表各国典型文化符号的图案与绿色车身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快速准确地传递所售产品的信息。最后,在户外就餐区的铺地以及雨棚处将卡通化的典型图案进行解构重组,形成一种醒目、活泼、轻松的空间氛围。
4结语
餐饮车不同于其他类型汽车,它实际上是可移动式餐饮空间的物质载体,有着自身明晰的消费受众群体和设计需求。移动式餐饮车设计站在商业空间环境的角度,在充分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整体考虑车体内外空间功能的科学化,表皮图色的风格化,使得其具有个性化、多功能和可变性的特征。改变传统仅仅只是单一的车载式售卖模式,通过增加外延空间和传递个性鲜明的文化信息,为就餐的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作者:陈熙 梅亚丽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日兴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忠琼,巴吾东.可移动餐车的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2):77—78.
[2]楚天.整合、体验与互动——室内设计创新模式研究[J].艺术评论,2014(11):129—133.
[3]卢建洲.消费文化与消费心理对烟草包装的制约与影响[J].包装工程,2013,34(16):99—101.
[4]王璐.基于年轻人对时尚审美情趣下的服饰店面多元化陈列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9):41—43.
[5]殷勤.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策略探析[J].装饰,2013(7):143—144.
[6]罗兵.快餐包装设计的诉求与发展[J].包装工程,2015,36(14):28—32.
[7]刘永翔,康江艺.“幽默主题”生活中产品设计思维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10):83—86.
[8]曹治.店面设计与消费心理[J].文艺争鸣,2010(12):139—140.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20届经济管理系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学号173102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9年4 月 27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班级
高职二班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高职二班
学生姓名
所在系
经济管理系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汽车不单单只有冰冷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与材质的改变与添加来拉近汽车与人的关系,使得他汽车的用途被最大的发掘,使得汽车不单单是只能在马路上驾驶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在餐厅中,坐在温暖的汽车中吃着美味的事物,看着节目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就是我们进行这项设计的想法和出发点。
二、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
2. 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3. 保证论文质量,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写作规范。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1. 文件研究法。
2. 案例研究法。
3.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对相关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
[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000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汽车的文化可以追溯到 1867年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从 1867年到现在,人们也越来越离不来汽车这种代步工具了,而汽车餐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的产物,通过对汽车的延展设计,开展关于以汽车为主题的餐厅,在对汽车再定义的基础上,拉近人与汽车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在汽车中添加不同的材质,使得汽车拥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汽车出现的不同场合和不同颜色的搭配来改变汽车的格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使得冰冷的全金属空间汽车变成一个温暖的饮食空间。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1. 通过在线上线下进行关于大家对于汽车主题餐厅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2.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提炼出不足和优点,并进行优化设计。
3. 通过大量的文献汇总,研究并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汽车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大家也几乎人人使用过汽车,而对于汽车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冰冷,没有温度的阶段,但是他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材质的更换或者是出现环境的改变,使得他能够从大众视野中的冰冷的属性中走过来那?
我想是肯定的,在我们设计中就是要把不可能改变成可能,而改变物体的感知这个部分的处理,我们通常会通过灯光的处理和颜色和材质的处理来进行,进行一些视觉和感知上的改变,比如在灯光的采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软光灯,而在材质上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木质等一些亲近自然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避免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处理,以此来达到“沐”的感觉。
关键词:色彩应用;灯光应用;人体工程学;汽车元素
第一章前言1
1.1 、主题餐厅的目的与意义1
1.2 、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1
1.3 主题餐厅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形体训练内容概括2
2.1 汽车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2 人体工程学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3 色彩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4 灯光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第三章汽车主题餐厅设计空间的设计方案4
3.1 设计主题概况4
3.1.1 设计艺术层次的概括4
3.1.2 市场结合概括4
3.2 功能分区与动线分析4
3.2.1 功能分区5
3.2.2 动线分析5
3.3 汽车主题餐厅的色彩设计5
3.3.1 心理学角度分析5
3.3.1艺术角度分析5
3.4 汽车主题餐厅的灯光设计5
3.4.1 心理学角度分析6
3.4.1艺术角度分析6
第四章汽车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的展示表达7
4.1 CAD绘制图展示7
4.2 3D绘制图展示7
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致谢
在写到最后的时候我一边写一边想到了教育我的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他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平台,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我真的很感谢,并且我也很感谢辛辛苦苦给我帮助,辅导我,给我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寸步难行,感谢老师,是你传授了我知识,我感谢您,是您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的框架还细心的指导我,感谢您的教育之恩。
关键词: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特点
2l世纪的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和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而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办公时间不断延长,对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工作环境的舒适与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于个人的身份、心理需求与态度、工作方式等,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也成为人们要求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融汇各种相关元素进行空间组合的办公空间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促成了现今办公空间环境设计的变迁,并发展成一个新的行业。
1办公空间设计概述
1.1办公空间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在中国,早期的办公空间一般都是政府办公的地方,相对较为独立,私密性好但交流性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办公空间显然缺乏竞争力,且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的要求。随着职务等级差别的逐步减小,当前的办公空间布局更强调开放性及可视性的敞开式设计,以利于领导对职员的监督及员工之问的相互沟通交流,便于组织管理及协调,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现今的办公空间已不再固定于单一的办公功能,而更注重创造人性化多元机能的办公空间,把机动化、人性化与技能性诉求作为设计的重点和关键要素。网络技术的逢勃兴起,电子工业革命给办公世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网络和工作虚拟化增加办公空间的流动性和随意性,信息时代的条件也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办公空间的工作模式,网上办公的发展也一日千里,对办公空间的本质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现代的办公空间基本上都运用了网络平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又让办公的企业获得优越的资源支持与尊崇感受。网络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作模式产生极大的变化,必会出现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办公形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把电脑和现代远程通讯设备、数字设备和最新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已经是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一条准则。足不出户上班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现实,在家中办公或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电脑办公已逐渐走向成熟,日常工作随时会被临时变化着的想法、环境所主导。这对现代的办公空间的发展来讲,应该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布设线路时,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路的安装一定要相互隔离及提前做好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现今的办公空间设计出现了一些较为重大的变革,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也层出不穷,那些具有深邃内涵以及传递丰富情感的办公空间设计,已被期望多元化和日益追求个性化的客户所接受。如把健身房、游戏室、休闲厅等活动及娱乐的功能性空间和生态意念应用于办公空间的工作环境中,利用空间尺度的比例关系与色的协调搭配,建立完整的统一美感,塑造出公司的精神,透发出公司的一股冲劲和勃勃生机,以及泱泱不凡的气势;或者将一些传统的文化气息融入到工作空间环境中,塑造富于企业文化内涵与精神层次,以及或优雅、或明快、或朝气、或强调高科技等不同风格特点的个性化风格设计,使企业特点更鲜明,更有品位,也更具凝聚力及亲和力。
1.2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
在办公空间环境设计中,讲求公共化及功能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办公智能化和办公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将成办公空间发展的主流;同时,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重。从这些角度理解,办公空间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形式美感与办公空间的节省,而更倾向于体现人们对舒适办公环境的向往与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及从心理上把受干扰的程度减小到最低限度上。好的办公空间设计并非是一个单调而毫无个性而言的独原体,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各种相关元素必须高度统一。首先,要保证合理的分区与规划,完成可用空间的最大化、合理化,其次还必须考虑到办公空间内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合作关系,努力营造“人性化”办公空间,同时还要兼顾整体美感及不同风格、不同色调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和作用。总之,办公空间设计,可以说是一种集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环保、工艺、材料、灯光、色彩、绿化植物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空间设计艺术,是一个融洽空间各种元素而形成的和谐完整的空间整体,是要别出心裁地运用对比与协调、点缀和美化的手法进行整体设计的统一体。
2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特点
2.1人性化
自从Internet出现以来在短短的数年内,网络就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通过网络看新闻、购物、学习、娱乐、工作,甚至与人交流。网络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办公方式,只需要在显示器前点击鼠标、敲击键盘就可以进行工作从世界各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下达和通知任务,甚至进行网络会议接治客户。在此强大的技术之下孕育出两种新型的办公方式。一种是以新的管理模式和高科技的办公设备为代表的现代企业,一种是为家庭办公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式的办公。如此便利和高效的办公方式是否让我们充满了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答案是否定的。高科技的应用并没有使我们工作精神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我们常常过多地依赖于电脑千变万化的网络信息与不断更新换代的操作软件把我们搞得头昏目眩。而大部分SOHO人士们常常是长时间独处变得不善于和别人交往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据调查表明在我国新型办公模式下的工作人员40%左右的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的办公空间设计更多地强调科按发展给工作带来的高效而往往忽略了人文关怀,解决这些问题,创造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和人性化的办公空间是我们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
2.2生态化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越来越体会到需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筑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在室内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在室内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成为广大室内设计师的共识。办公空间的绿色化涉及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体健康的关注。从对自然的尊重而言,涉及尽量引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量在办公空间内实现节能设计,通过一切技术手段减少办公空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的伤害,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内容。当然,办公空间的绿色化也表现为尽量在内部空间引入自然元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室内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类向往自然的天性,具有缓解工作压力和获得理想视觉景观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尽量通过运用植物、山石和水体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人工环境,为广大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关注人体健康而言,在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中,应该注重使用绿色材料。科学研究证明:以往的不少装饰材料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因此从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出发,必须采用绿色材料,改善办公空间的室内空气质量,这在当前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中已经成为共识。
2.3智能化
其次从智能化方面分析一下:便携式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办公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国际著名的策划公司DEGW统计,目前大约有20%~30%的白领人士处于流动状态,这些白领在全市、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奔走,因此如何为这些白领人士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不少设计师都进行了尝试。例如:美国海沃氏家具公司和上海瑞安集团就试图通过公共区域、半公共区域和私密区域的划分来应对办公智能化的趋势。在海沃氏家具公司新天地企业大厦的亚太区办公总部内,办公区分成三部分,即:公共区域、半公共区域和私密区域。公共区域向所有办公人士开放,在这一区域内设有工作式休闲椅和因特网接口,办公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客户联系,同时办公环境也设计得相当休闲,既可以俯瞰新天地的人工湖,又可以免费享受欧式咖啡,使人感到舒适放松;半公共区域主要为企业大厦的租户和海沃氏家具公司的客户服务,该空间可以容纳80人左右,适合进行展览、会议、小型培训等活动,并能提供餐饮服务;私密区域则通过灵活隔断与半公共区域分开,仅为海沃氏家具公司的工作人员服务。海沃氏家具公司就试图通过公共区域和半公共区域为流动的白领人士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激发员工的灵感,展示未来办公空间智能化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住宅套型;设计;发展趋势
住宅设计是人们在长期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住宅类型。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其住宅类型改变之大,进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总的来说,住宅是为人而设计的,所以人性化住宅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师应有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贯彻与实践。
1、住宅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许多开发商过分追求人工的外部园林环境,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共生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些环境设计包装得比公园还热闹,环境设计的手法以堆砌为主,用大量的水体和植物去堆砌环境,把园林搞得很大,达到观赏性很强的效果。但真正人们能够使用的,对人的健康有帮助的其实不多。众所周知,建筑的外立面是表面的东西,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使用户内的空间。但是,有一些开发商都想突出其建筑的标志性,动不动就要求设计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因此对外立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求使建筑更标新立异,从而忽略了对户型和内部形式的研究和改进。尤其在南方地区,住宅对于自然通风、采光要求高,应该更注重内部形式的改进和研究。
2、功能空间的合理分配
住宅设计因为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也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和选择。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够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然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是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我国的中小套型住宅根据使用功能主要概括为: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要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要正确处理这些功能区的关系,满足各功能区的要求,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空间功能的区域划分要合理、协调统一,功能区的过渡要缓和,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在现代客厅一般被划分为就餐区、会客区和学习区等。
3、住宅套型设计趋势及对策
3.1门厅设计
住宅由于面积所限,设计中大部分利用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交通枢纽,一旦门厅设计不够细致,起居室在使用上会受到严重干扰,致使私密性较差。设计时要切实保证入口门厅更衣的物质功能,以及遮挡视线、减弱噪声、提高其舒适度的精神功能。设计时可将厨房或卫生间在临近入口处设置,既方便使用又使洁污分区更为明确。为舒适度较高的入口门厅设计。其面积适宜,入口处考虑必要的储藏空间,且对于起居室、餐厅均有视线遮挡。并将卫生间临近入口设置,为临行前在入口处整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2起居室设计
起居空间是住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和就餐空间、就寝空间、储存空间、备餐空间和卫生空间一起组合成住宅的配套使用功能空间。在其它项目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它往往体现了家居的美化和舒适程度。起居室是住宅套内空间的中心,是家庭中最实用、功能最多、面积最大、活动时间最长、最频繁的空间。在这里家庭团聚、交谈、娱乐、看电视、会客、交友、家务、餐饮、宴会等,聚合成和谐的整体与社会协调共存发展,它是维系家庭、保证家庭和睦幸福的纽带。
3.3餐厨空间设计
近年来,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构成日益简单化,社会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工作时间缩短、业余时间增加、生活节奏加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量的成品半成品食品进入家庭,使厨房操作简化、烹饪时间缩短。用餐时间也不再是一日三餐全都团聚就餐,在外就餐较为常见,早餐或午餐简单而随便,而晚餐全家团聚就餐。对餐厅空间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必然结果,从而导致餐厨空间设计发生更显著的变化。根据厨房与餐厅之间存在的联系,餐厨空间可分为3种类型。
3.4个性化空间设计
“个性化需求”亦是一个重要方面。居住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供人居住,居住者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这一观点已被设计人员所认可。居住者既是使用者,又是质量的评审员。以往的居住建筑体系过于夸大设计师的作用而忽视居住者的参与,甚至将其排斥于系统之外,其结果便是居住建筑只能适应人们的共性需要,而不能很好满足其个需求,造成建筑形式的单调和居民个性的丧失。如今建筑师对居住建筑及居民心理的理解更为深入,使得居住者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而加以重视,住户参与亦成为居住建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能动性日益呈现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通过更多的参与,住户将自己的想法和汗水融人其中,并从中得到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无生命的居住空间建立起感情,使之具有符合主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样的居住建筑会使人有一种成就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
4、结束语
面对日益短缺的社会资源,单位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中小套型住宅成为当今住宅需求的主要趋势。中小套型住宅室内空间的设计不能因为户型小、价格低而以牺牲环境和住宅居住质量,应该做到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更好地满足人居的各种功能需求,让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美观、经济效益等更好的结合起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social associ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s of contemporary museum public activity. Design of the public social space is on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sign of museums that were set up lately. This article launches a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trend in the social space of contemporary museums, carry on case analysis and study, trying to induce its development regulation.
关键词: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发展趋势
Key words: contemporary museums;social space;design tren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84-02
0引言
在过去30年中,特别是自从休闲产业迅速膨胀以来,博物馆作为高雅文化场所如今被疏远,潜在的来访者被更流行的休闲活动吸引。博物馆为了赢得公众注意,当代博物馆已经增加了这样的一些重要功能:作为公众休闲、交互教育及作为举办大规模展览的场所。
社会交往是当代博物馆公共活动的核心内容。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在新建博物馆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古典博物馆时代博物馆主要承担作为艺术品殿堂的角色,展览厅是博物馆的主体。大英博物馆的入口是一个以帕提隆神庙为摹本的希腊式门廊,扮演着艺术品殿堂角色,成为了整个参观流线的唯一。大英博物馆在扩建之前,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空间,进入门厅后是环状串联的无尽展室。福斯特为大英博物馆扩建设计了内圆外方的中庭光棚,把室外庭院变成了光庭。这个光庭成为了城市的交往空间,连接着博物馆和图书馆。游客可以自由进出及流连于中庭、博物馆和图书馆之间。圆形图书馆周边加建了商场、咖啡座等空间,使中庭成为了真正的市民客厅。
从大英博物馆扩建可以窥见到从古典博物馆到当代博物馆的演变过程。古典形式的博物馆几乎没有交往空间及为参观者提供服务空间,当观众走完一个又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展厅时,会觉得非常疲劳。这也似乎也符合了当时博物馆作为艺术殿堂的主旨。古典博物馆缺乏休息交往及服务观众的空间使博物馆观众日益流失。
纵观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案例,其发展有着以下三大趋势:面积扩大化、空间界限模糊化和功能多样化复合化。
1面积扩大化
20世纪60到70年代一批新型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印象,增加了交往空间和服务空间,商业、餐饮、教室、图书馆、工作坊等功能陆续被加入到了博物馆空间当中。
1.1 服务设施及核心交往空间的扩张随着时代演变,美术馆和博物馆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变迁,相关的交往及服务空间反倒占据较多的空间。如贝氏建筑生涯中的美术馆及博物馆作品已反映了此时代特性。贝氏强调美术馆要成为社交场所。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咖啡座、餐厅与书店、光庭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14.1%。波士顿美术馆西厢社会服务空间也占有较大面积。卢浮宫服务空间的规模甚至远超过一个小型美术馆,其一期扩建的服务空间与核心交往空间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近40%。
服务空间与核心交往空间的面积比例扩大化还体现在空间体积扩大化上,如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如以楼层建筑面积来算,涡轮机大厅的交往空间比例仅为整个建筑楼面面积的八分之一。但涡轮机大厅占据了南侧七层通高,就占用空间体积算,交往空间的比例是整个建筑的一半。如此巨大的通用空间不仅提供了宽敞的城市公共交往空间,同时也为创意艺术活动提供了活动场所。
1.2 室内交往空间向户外的扩展当代博物馆的交往空间除了面积扩大化趋势外,还表现为建筑室内交往空间向户外的延伸和扩展。如蓬皮杜文化中心向内倾斜的斜坡广场,提供了丰富的街头文化交往场所。首都博物馆首层周边是下沉庭院空间,与负一层娱乐休闲空间连接,娱乐休闲空间在户外得到了延伸,扩大了交往空间的使用面积。
除了室内交往空间向户外的扩展,半室内半室外空间也被塑造成了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亮点。如东京江户博物馆是一个以四根巨柱支撑起的庞大体量,其大部分展厅都被提升到半空中,展厅下面的巨大空间是被称为“江户东京广场”的公共活动平台。又如墨尔本博物馆,其巨大的“飞翼”屋顶遮盖的“博物馆街”同样也属于半室内半室外空间。
室内交往空间向户外的扩展提高了交往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丰富了博物馆的周边景观环境,避免了博物馆孤立于城市,把城市的活力引入到博物馆中,同时,博物馆也作为一个微缩城市,容纳着城市所容纳的一切交往活动。
2空间界限模糊化
博物馆的门厅、中庭、公共过道、露台、休息厅、咖啡座等空间一般被认为是博物馆主要的交往空间。从对当代博物馆研究案例来看,博物馆属于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其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的特征。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区域都广泛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但从研究交往空间设计理论的角度来看,公共交往空间与空间的开放程度、视线的通透性和人的活动相关联。当代博物馆的交往空间并不单纯的局限于门厅过道等空间,当代博物馆角色的转变和新的功能空间的发展导致了交往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空间的模糊性指的是空间具有不定性和多义性。它不但允许对立矛盾的成分同时发生,也暗示了空间中各种行为的流动与相互融合。
当代新建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在空间界限设定方面有着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室内空间界限模糊化,二是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化。
2.1 室内空间界限模糊化——流动空间理念的运用室内交往空间的界限有着以下的两种变化:过渡空间的设置以及通用空间的一体化。但由于陈列空间具有特殊的展陈要求,在设计中展陈空间与一般的交往空间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别,室内空间界限的模糊化并非要打破上述的差别。
博物馆交往空间设计有着三种思路:一是把展陈设定在一定的路径之上,路径与路径之间可以相互跳跃转换,交往空间穿插于路径之上;二是把展陈设定为通用空间,通用空间可以经过临时的措施相互转化为展陈空间或交往空间;三是在展陈空间与交往空间之间设置过渡空间,避免过度的交往行为对展陈空间的干扰。
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鹿特丹康索尔美术馆就是以复合化的路径为组织展陈的案例。其交往空间穿插在路径之上。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公共交往空间主要存在于其围绕中庭的螺旋形路径上;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把单一路径型的交往空间发展为多元复合型的交往空间,把交往空间的要素融入到整个空间折叠的路径之中;鹿特丹康索尔美术馆则是把不同功能的活动通过同一的路径串联起来,把不同的空间交往行为和事件并置,达到了促进交往的目的。
而把展陈设定为通用空间的案例是蓬皮杜艺术中心,它开创了容器式的博物馆建筑空间。而皮亚诺在20世纪90年代设计的巴塞尔比耶勒基金会美术馆与阿姆斯特丹“新都市”博物馆则是这种概念的延续。而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机大厅则把艺术实践与公共交往大厅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是艺术事件发生的容器。
由于传统的博物馆展品需要有专业的人工照明,与交往空间所强调的视线流通、自然采光以及户外化的要求有所冲突。一些博物馆设计的案例仍然坚守着展厅与公共交往空间的划分,但在其空间过渡上做了些文章。如首都博物馆的展厅与走廊之间设计了过渡厅,提供休息座椅,配备纪念品的销售。过渡空间的设立有效的把交往行为引入到展厅中,也避免了过度的交往行为对展陈的干扰,同时也保证了观众从明亮到黑暗的视觉调整。
2.2 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化——建筑灰空间的运用及室内空间户外化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室内空间界限模糊化,还表现为室内空间户外化以及建筑室内交往空间向户外的延伸。室内空间户外化在贝氏的案例中最能体现。贝氏光庭空间目的在于取消室内与室外的区别,从而达到促进交往的目的。其明亮化的中庭、走道化身为广场与街道,使得博物馆犹如一个微缩城市,使人们的心情比在室内空间更进一步放松,达到聚集人流和提供人们流连场所的目的。福斯特为大英博物馆加设内圆外方的屋顶也是这种理念的反映,事实上,玻璃屋顶的设置仅仅是为了隔绝雨水和多余的阳光带来的热量,但其并没有隔绝充足光线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又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妹岛和西泽设计的轻、薄、透明的围合界面则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透明外墙和圆形平面把建筑室内空间与周边城市街区紧密相连。
3功能多样化复合化
3.1 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功能多样化当代博物馆日益成为一个可以提供多种文化活动与服务设施的综合体。许多博物馆都与其他机构连成一个整体。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除美术馆外还结合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则由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坊、多媒体研究中心、电影院、剧场等组成。当今博物馆已经成为多功能的场所,除了展厅、藏品库房外,常常还包括有图书馆、多功能厅、电影院、商店、咖啡厅、餐厅以及教育设施等。不过在这种日趋多样化的综合体中,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仍担负着主要角色,对展品的陈列观赏、研究仍是主要内容。
3.2 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功能复合化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功能复合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当代博物馆中不同功能结合在同一个建筑综合体中;二是指不同使用功能有可能复合到同一个空间中,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如公共交往空间往往承担着艺术品展示和艺术活动事件。贝氏的光庭交往空间注重艺术品的点缀和展示,同时也注重动态的艺术装置对交往空间的积极影响。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机大厅则是注重艺术事件在公共交往空间的发生而由此展开的艺术家与市民的交流和对话。首博则是强调公共交往空间的礼仪功能。
4结语
当代博物馆公共交往空间的发展有着面积扩大化、空间界限模糊化和功能多样化复合化三大趋势,当代博物馆交往空间的设计必须紧贴着时代的潮流,关注人与人之间行为模式的转变对空间设计的影响,以新的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成.博物馆建筑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