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旅市场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更好地理顺市、区(县)旅*政主管部分对旅*业指导、检查和监视治理关系,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质量监视、行业自律、工作联动和赏罚机制,我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治理的通知》(泸外侨旅发〔2009〕160号),进一步完善旅*政执法责任制。
1、加大行业治理力度。对全市20家旅行社进行年检,1家旅行社暂缓通过;对109名导游进行了年检,其中95名导游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导游年审11人,不予通过导游年审17人;对5家冒用星级饭店称谓的社会宾馆责令改正。
2、积极开展“春节”、“十·一”和“九·一”、“中秋节”小长假等黄金周旅游执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市20家旅行社、19家星级宾馆以及部分星级农家乐依法进行了检查,出动检查职员550余人次,向相关涉旅企业发出口头和书面整改意见170余条。
3、组织开展2次各区(县)旅游局分管局长和执法(质监)职员工作培训会,重点组织学习《旅*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旅*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定处理试行办法(内部使用)》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进步执法(质监)职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认真受理旅游投诉,继续完善旅游投诉体系
1、认真贯彻执行《*省旅游投诉暂行规定》,严格按照《*省旅游执法工作程序》,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件,办结1件,妥善解决了5起旅游纠纷工作;接受旅游咨询电话370多人次。
2、健全涉旅企业旅游服务质监视员和市级旅游服务质量监视员治理机制。对全市20名质监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把20名质监员分为星级饭店、*景区、旅行社三个小组,从而进一步发挥市旅游质量监视员和企业质监员的作用。
3、坚持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和游客工作,确保所有投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
三、狠抓旅游安全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1、年初,与各区(县)旅游局签订《2009年旅游安全责任书》,印发了《2009年全市旅游安全工作意见》和其他涉旅安全的通知。认真贯彻《*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2、组织7个区(县)、5个市级部分重点开展“春节”、“九·一”、“十·一”节前安全大检查和旅游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以及百日安全督查行动,对全市涉旅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参加检查的职员378人次,发出书面整改意见和建议140余条,提出整改安全隐患27个,提供旅游安全咨询服务25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
3、即时向省旅游局上报汶川大地震和雨雪冰冻天气我市旅游受灾情况和旅行社退团情况。做好了奥运期间我市旅游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督促涉旅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题目及时整改,确保涉旅单位安全生产治理机构设置、职员配备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投进有保障,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具备,特种作业职员持证上岗和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面均应达到100%。
4、督查各区(县)旅*政主管部分在所辖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日常安全监管,层层明确责任,坚守岗位,严格实行逐日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九、积极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1、积极宣贯*省旅*业2009年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实施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星级宾馆、旅*风监视员开展“思想大解放,加快建设中心,旅游大发展”专题讨论活动。
2、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发文《关于大力加强市旅*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我市11家旅行社参加创建市级“文明旅行社”的创建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局与市文明办举办了两期培训会。
为更好地理顺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行业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关系,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质量监督、行业自律、工作联动和奖惩机制,我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的通知》(泸外侨旅发〔2009〕160号),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
1、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对全市20家旅行社进行年检,1家旅行社暂缓通过;对109名导游进行了年检,其中95名导游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导游年审11人,不予通过导游年审17人;对5家冒用星级饭店称谓的社会宾馆责令改正。
2、积极开展“春节”、“十·一”和“九·一”、“中秋节”小长假等黄金周旅游执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全市20家旅行社、19家星级宾馆以及部分星级农家乐依法进行了检查,出动检查人员550余人次,向相关涉旅企业发出口头和书面整改意见170余条。
3、组织开展2次各区(县)旅游局分管局长和执法(质监)人员工作培训会,重点组织学习《旅游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认定处理试行办法(内部使用)》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提高执法(质监)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认真受理旅游投诉,继续完善旅游投诉体系
1、认真贯彻执行《九川省旅游投诉暂行规定》,严格按照《九川省旅游执法工作程序》,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全年受理旅游投诉1件,办结1件,妥善解决了5起旅游纠纷工作;接受旅游咨询电话370多人次。
2、健全涉旅企业旅游服务质监督员和市级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对全市20名质监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把20名质监员分为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三个小组,从而进一步发挥市旅游质量监督员和企业质监员的作用。
3、坚持旅游投诉电话(96927)24小时畅通,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和游客工作,确保所有投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
三、狠抓旅游安全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1、年初,与各区(县)旅游局签订《2009年旅游安全责任书》,印发了《2009年全市旅游安全工作意见》和其他涉旅安全的通知。认真贯彻《九川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2、组织7个区(县)、5个市级部门重点开展“春节”、“九·一”、“十·一”节前安全大检查和旅游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以及百日安全督查行动,对全市涉旅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参加检查的人员378人次,发出书面整改意见和建议140余条,提出整改安全隐患27个,提供旅游安全咨询服务25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
3、即时向省旅游局上报汶川大地震和雨雪冰冻天气我市旅游受灾情况和旅行社退团情况。做好了奥运期间我市旅游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督促涉旅企业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涉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有保障,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具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职工安全知识教育面均应达到100%。
4、督查各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所辖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强化日常安全监管,层层明确责任,坚守岗位,严格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九、积极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1、积极宣贯九川省旅游行业2009年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实施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星级宾馆、旅游行风监督员开展“思想大解放,加快建设中心,旅游大发展”专题讨论活动。
2、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发文《关于大力加强市旅游行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我市11家旅行社参加创建市级“文明旅行社”的创建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局与市文明办举办了两期培训会。
为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为**转型发展出谋划策,12月2日至5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到宜宾市南溪区和贵州省湄潭县学习考察。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普遍感到触动很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受益匪浅。
一、南溪、湄潭基本情况
1.南溪基本情况
南溪区位于四川省南部长江上游,是四川省宜宾市的市辖区。万里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区境,南溪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誉,自设区以后改为“万里长江第一湾”,拥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和长江上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门。南溪江滩湿地公园连接长江沿线的古城墙和新城,充分利用长江水,引水入沙、引水入滩、引水入城,在江滩上设置生态绿岛,让丰富的长江水资源浇灌着江滩公园,滋润着城市。
2.湄潭基本情况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平均海拔972.7米,是贵州茶叶第一县,全国茶叶第二大县,茶叶总面积达60万亩。从“茶产业大县”跃起为“茶产业强县”,茶产业已成为湄潭的支柱产业,60万亩优质生态茶园托起了数十万湄潭人脱贫致富梦想。
二、几点思考和感悟
一是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无中生有”。南溪交通区位好,城市亲水性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仅仅依赖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南溪充分审视自身实际,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形成了独特的“南溪模式”,将长江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做好“古”和“水”两篇文章。善于推陈出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在河滩地上建新城,目前,已基本建成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善于画龙点睛,通过打造桂溪古街等亮点景观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是“以地生财,聚财建城”。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推进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南溪为适应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在原国资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溪财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政府性投资平台。将城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律交由市场管理。
三是人大参与,监督到位。南溪区在城市开发之初重开发、轻保护,部分文物已被损毁。区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中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把文物保护和生态发展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时提出“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建议意见,区政府认真吸取经验教训,采纳了此建议意见,从延续华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的角度,开始有意识地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区人大常委会从城市规划开始全程跟踪监督城市建设,确保历史文物安全。
四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湄潭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大好时机,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地提出了“退耕还茶”的创新思路。湄潭茶从2000年的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0万亩,从一山一岭到千山万岭、绿浪连天、茶香四溢,真正实现了荒山变金山、绿叶变金芽、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变。
五是茶旅融合,促进增收致富。湄潭县以茶叶为中心实现“全面融合发展”,立足挖掘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茶区环境、宜人的生态气候、名优的茶叶品质,由单一的品茶、做茶、卖茶向与茶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湄潭以茶产业作为主线,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湄潭县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集采茶制茶、农耕文化、乡土风情体验,茶旅、文旅、农旅、体旅为一体的乡村茶旅一体化发展。
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湄潭全县119个村全部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20多万亩集体山林、土地资源和其他资产、资金,44万农民变成股东参与持股分红。为打造茶旅乡村,实现“全面融合发展”,近年来,湄潭县还在乡村房屋改造方面下了大功夫,从2006年开始,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湄潭县累计挤出近7亿元资金,对改建或新建黔北居民的农户实行财政奖补政策: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建房用地,统一设计外观风貌,农户自建,政府补贴,建好后每户补贴7000元。现在,七彩部落、田家沟、八角山等茶旅乡村旅游点备受游客青睐。
七是严格公用品牌使用和管理。湄潭县成立的茶叶协会,制定出“湄潭翠芽”“遵义红”系列产品生产标准,注册地域品牌证明商标。同时,每年筹资4000余万元,用于品牌宣传推介,通过茶王大赛、茶艺节活动,国际茶博会等活动,大力提升了湄潭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如今,“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已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湄潭翠芽”更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保护品牌,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湄潭全县生产的茶叶只要品质达标都可以使用该品牌,达到“价格相对统一、减少内部竞争”目的。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放思想,成为更新观念的前提;反思工作,作为提升效率的契机;加快发展,成为跨越争先的动力。通过学习,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几点建议:
一是解放思想实现新突破。在这次参观学习中,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能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地方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退耕还茶”的思路决定了出路,观念就是财富。湄潭县茶叶的发展历程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同时也要坚决执行原有的科学规划,南溪城市规划分步实施,提高了城市的总体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招商投资,加快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速了城市的发展,美化了城市的环境。
二是乡村振兴一盘棋考虑。在农业的发展上注重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大规模的经营,促进老百姓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积极借鉴湄潭县以茶叶为中心实现“全面融合发展”:茶博物馆记录茶叶历史脚步的印记,挖掘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资源;七彩部落建设新农村的经验,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打造“全景域·四季游”助推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多元化转变,加快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国茶城”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工商业者,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茶产业园区天凤知青文化纪念馆、民盟同心基地、茶马驿站等,以后都可以打造为茶旅融合的亮点。
高品质和个性化体验
高端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的,指的是由旅游产品生产者――旅行社、景区、旅游目的地等推出的“高精尖”旅游产品。所谓高端并不等于奢华,强调的是个性需求和深度体验,是一种高品质、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形式。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的高端游客早已不再满足于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景点游与购物游。他们更在意旅行带来的非物质体验和心灵收获等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更注重与世界高端文化生活方式的对接。
当下,高端游客对旅游服务提供商提出的新要求已经促使业内人士开始升级服务系统,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今年初,“鸿鹄逸游”推出了头等舱豪华空中套房环游世界16天,旅行内容包括地球标记、岛屿度假、轻度探险、高端邮轮等。
有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还将有其他新的高端旅游形式涌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将逐步提炼出共性,赋予高端旅游以标准化。
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内旅游接待总量已经超过30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在量的积累下,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大众旅游线路,他们正在逐步转化为高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长江证券旅游分析师赵蓓说。有分析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达270万人,其中六成人表示会选择高端旅游服务。2010年携程网推出的顶级环游世界60天产品,参团费用50万元,20个名额9分钟即抢购一空;2011年环游世界产品升级为66天66万,10个名额在30秒内被秒杀。
据《报告》显示,53%的富裕人群每年境外旅行次数达3次以上,每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超5万元的高达68%,其中28%的高端用户每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超10万元。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高端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聚焦越来越多的目光。
加速发展的国内高端旅游品牌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在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确立了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35个规划。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已开发景区(点)7处,“山水林古月”五大特色初步显现,神景区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启动了神景区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神景区获得了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等称号,*古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县获得了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奖。
(二)产业互动,旅游带动作用初显成效。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在推动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上成效明显。我县杨梅、油菜花、向日葵等休闲观光产业初步形成,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杨梅果园观光游客22.7万人次,门票收入3*万元。“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以溪潭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6.1亿元。
(三)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酒店4家,各类宾馆、饭店240多家,总床位7000多张;旅行社13家,导游将近350人;旅游车船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7000人。一批专营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休闲场所逐渐增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旅行社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
(四)宣传促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长三角”的市场定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通过利用主流媒体广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邀请剧组来仙拍摄、组织参加旅交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联动营销,已与全国各地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网络。20*年,全县景区(点)接待游客402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合力兴旅有待加强。有的部门(乡镇)对自身职能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大产业理念不强,主动配合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不诚信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存在宰客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宾馆酒店房价普遍存在擅自大幅度涨价现象;部分宾馆饭店设施、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三是旅游整体氛围有待营造。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在县域范围内,对旅游形象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型旅游广告牌还不够多,旅游氛围不够浓。
(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滞后。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存在不够科学现象,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精品景区较少。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档次不够高,精品较少,核心景区品牌效应不明显。近年来,神景区建设投入较少,景区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大神景区尚未形成。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旅游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旅游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主要以“游”的门票收入为主,其它五要素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以游兴贸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各类工艺品和农果特产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缺乏。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部分景区休息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土特产销售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滞后;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偏低。神等景区容量小,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神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仍然突出。
(四)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明显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景区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淡竹休闲谷等景区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投融资体制亟需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急待破解,投融资平台有待搭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景区存在投资商亏本经营和进退两难现象。三是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乡镇)职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对旅行社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我县旅游人才规模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学历层次偏低,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景区、大平台、大景观”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乡镇)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具体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大神景观链,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做足“仙”字文章,加快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人间灯彩”一台戏等一批具有风俗民情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三)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神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健全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行”方面: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餐饮业发展,加快酒店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挖掘餐饮文化,做好小吃一条街这篇文章,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农果特产品,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分管的电力、工矿商贸、文化旅游、民族宗教等安全生产工作,讲三点意见:
1—8月份,全县电力、工矿商贸、文化旅游、民族宗教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和县委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一岗双责”,突出“党政同责”,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分管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了行业安全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电力安全方面。1—8月份,累计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4次,发现隐患53处,印发《隐患整改通知书》53份,整改47处。开展安全活动进校园、园区、社区、村组31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万份。供电部门开展内部安全纠察176次,查出违章共217项,整改率100%,其中:严重违章16项、一般违章134项、轻微违章67项。特别是4月份以来,增加了纠察人员,提高了纠察的到位率,施工、抢险现场违章得到有效控制。累计完成线路巡视1189.7千米,10kV线路迁改17.7千米,400V及以下线路20.5千米。
(二)工矿商贸方面。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思南县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思府办发〔2015〕216号),并下发到各工矿商贸企业,要求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每个企业及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1—8月份,共出动专项检查车50辆,检查人员200人,检查企业180家,共制作安全检查记录180份,检查出事故隐患165条,立即整改145条,限期整改35条,共编制安全简报12篇。
(三)文化旅游方面。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活动。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口,保证了全县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县城库岸沿线、思林电站大坝码头、白鹭湖库区等重点区域,重点对各涉水景区景点的浮动码头、__明珠2号等场所消防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黄金周”等节假日为时间节点,以“第四届__龙舟赛”等重大节庆活动和为载体,整合公安、交警、交通、安监、消防等部门力量,开展景区景点、码头、船舶、酒店宾馆等涉旅场所安全排查10次以上,出动车辆30余台次、人员150余人次,保证了各类节假日期间全县旅游市场安全稳定。
(四)民族宗教方面。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民族宗教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监测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民族团结宣传和民族工作舆情分析等系统平台,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原则,开展涉及民族、涉教矛盾纠纷摸底排查及化解10次以上。加强对宗教事务及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今年以来,整合公安、政法、消防等部门力量,确保了“思唐天主教堂落及祝圣礼典”、“6·19香会”等各类宗教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今年8月,思南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宗教事务
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了目标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电力安全方面。1—9月,电力总体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依然较大,在配网过程管理上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年初安排的配网预试、测试、砍青、巡视、排查、消缺等工作,执行上仍还存在不到位、不彻底的现象。配网线路、配变过载问题自2014年到2015年仍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电网运行“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
(二)工矿商贸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工矿企业液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二是矿山未按照矿山开采设计方案实施开采,未形成台阶,有悬浮石,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四是矿山现场安全员未持证上岗。
(三)文化旅游方面。一是水上安全监管难度大。今年汛期形势严峻,水上旅游船舶自救互救机制不健全。二是赛事活动保障难度大。尤其是大型赛事活动,因人数众多且人员结构复杂,安全管理困难大。三是景区救助管理体系不健全。游客自我保护、医疗救助等方面保障力度仍需加大。
(一)电力安全方面。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供电部门要加快推进电网提级步伐,切实加快县城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双龙产业园110KV变电站、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农网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电网改造过程中,要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各级安全责任人、工地负责人、三级安全网人员的责任,确保电网建设安全。通过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考核奖惩,做到持证上岗,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针对县城电网交叉跨多、同杆并架线路多、供电电源多等特点,要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安全性。通过采取系列举措,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企业依法保护、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平台,大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电网保护政策,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保护、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公安机关要开展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治理活动,对破坏电力设施不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努力为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安监部门要加大对电网改造作业现场的安全纠察力度,形成常态化巡查机制,全方位查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落实。供电部门要在国土、气象、水务等单位配合支持下,研究出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应对措施,重点做好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抢险准备工作。同时要用好95598平台,搞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确保应急物资和车辆能够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二)工矿商贸方面。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流程,全面落实企业法人和分管负责人“一岗双责”责任制。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深入企业生产建设一线,针对生产行为不规范、隐患治理不及时、领导责任不落实、职工培训不到位等行为,要督促企业尽快整改落实。对屡教不改的行为或安全隐患较大的企业,要根据有关规定从快从严处理。思南经开区、县工业和商务局、县安监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强化协调联动,切实加大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指导帮助各家企业规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督促抓好落实。按照功能配套需求,县财政据实解决部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经费,帮助相关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各家企业要牢牢树立安全生产意识,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改善生产条件,为安全生产提供支撑点,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文化旅游方面。一是抓好水上旅游安全。县文旅、安监、公安、交通、海事、航务、消防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定期对水上旅游船舶船只、码头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要下重拳、出硬招,确保设施设备配足配齐且达标。二是抓好文化市场安全。县文旅、文物、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部门要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定期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产业市场安全排查,扎实抓好文物古迹、国保单位防火、防盗工作,确保文化市场安全。三是健全完善景区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完善景区重要出口及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标识标牌,加大安全逃生宣传教育,提升游客安全意识和安全逃生能力。四是抓好重大节庆活动和节假日安全。抓好第三届花灯艺术节系列活动安保、维稳、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等游客出行人数较多、频次较高的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抓好旅游安全。
关键词:宋代;私营旅馆;分布情况
两宋时期,传统的坊市制己彻底崩溃,城乡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馆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随处设立,不论在大中城市的繁华区,农村的通衢大镇、乡间村落的路旁,都出现了旅馆,供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来往客旅歇脚。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旅馆业的个体分布呈现广泛性的特点,遍布城乡。一般情况而言,旅馆的位置不同,分布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下面从都城旅馆、一般城市旅馆、城镇和乡村旅馆这三个方面来简单叙述宋代私营旅馆的整体分布情况。
一、都城旅馆
无论是北宋的都城汴京还是南宋的都城临安,都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孟元老曾云,东京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1] 4之地,“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亦不觉少” [1] 131,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云临安:“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往来辐辏。”[2]104这概括的说明了东京和临安的流动人口庞大,云集了大量的贩运商人、科举士子和来京公干的外地官员以及外国使者等。这些人在京城居住的时间长短不一,旅馆就成为他们最好的住宿之处。因此,各种公私旅馆遍及京城内外,既有房屋宽敞、设备齐全、服务周到的高级馆舍,也有规模狭小、僻处巷末的小客栈。特别是在交通要道、商业区、娱乐区及风景区,更是集中了大量的旅馆。
东京城里的民间旅店鳞次相比,沿街排列,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馆区。《东京梦华录》介绍汴京的旅馆业时说“街西保康门瓦子,东去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员、商贾、兵级皆于此安泊”这说明东京的客店大多集中于州桥东面的东汴河两岸的街巷。相国寺是当时东京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也是旅店密集的一个地区,其“以东向南曰第三条甜水巷,以东熙熙楼客店,都下着数。”此外,东角楼街巷潘楼街南有接待贩鹰鹘客的“鹰店”, 太平兴国寺后门,圣院街以西殿前司相对的是清风楼,无比客店。朱雀门外街巷有状元楼,丽景门内,有参政赵侍郎宅,“后致政归睢阳旧第,东门之宅,更以为客邸,而材植雄壮,非他可比,时谓之无比
店。”[3] 358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的沿河区画的旅店也很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客店设于闹市中的情景。当时东京最著名的邸店当属位于汴河北岸的十三间楼,《玉壶清话》记载,因住宿兼堆货,生意兴隆,每年收入达“数万缗计”。除此之外,当时东京还有官营营利性的旅馆数万间。
南宋临安府的客店,较之东京更多,《梦梁录》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至于故楮羽毛,皆有铺席发客,其他铺可知矣”。因为旅店的生意好,所以许多纸品店、羽绒店也设铺待客。当时三桥一带位于府城中央,交通方便,是临安旅馆最密集的地方。《武林旧事》卷2《元夕》记载“三桥等处,客邸最盛”,如士人何湛“淳熙丁未赴省试,馆于三桥旅邸” [4]958城南江干一带和城北运河码头,位于交通要冲,往来商贾较多,所以旅舍也很集中,且大多是客舍兼营货物存放。《都城纪胜》载“城中北关水门内,有水数十里,曰白洋湖,其富家于水次起迭塌坊十数所,每所为屋千余间,小者亦数百间,以寄藏都城店铺及客旅物货”。每年各地科举士子和赴选官员入京,寻觅安泊之所,希望就近住宿,因而城北贡院、太学一带也是旅馆密集之地。如“乾道二年,豫章钱某赴省试,馆于贡院前姚氏店。”[4] 1647南城陈元,“淳十年,再以乡荐赴省试,寓贡院前旅馆,”[4] 869所以每逢大举之年,贡院附近的旅馆供不应求,房价就会直线攀升,以至于“其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2] 25西湖是当时临安最著名的风景区,这里游人众多,因而也有专门的旅馆。南宋诗人林升就曾在此地邸舍的墙壁上题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临安城区其他地方也设有旅馆,多分布于闹市区。如清河坊,“浙西人郑主簿赴调,馆于清河旅舍”, [4] 1620吉州人李生“赴调临安,舍于清河坊旅馆”; [4] 1618清风坊,“文忠中宏博,由南剑判官召入为国录,寓于圭之酒官舍,即今之清风坊”; [5] 168柴垛桥,泉州一杨姓外贸商人“身居柴垛桥西客馆”; [4] 588天井街,“淳熙辛丑春,平江黄景祥来临安赴特恩试,寓于天井街,与其子子由同处一楼上。”[4] 1447陆游曾在砖街巷的旅邸写出传世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郊区也有旅馆,乾道六年冬,“吕卿偕其友王季夷、子正羔如、上官禄仁往临安,观南郊,舍于黄氏客邸。”[4] 991
二、一般城市旅馆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宋代州县城市在发展形态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破了原有政治、军事性质所构成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不断增强,旅馆相当密集。据洪迈《夷坚志》支庚卷2《方大年星禽》记载,一捕盗人“到江州,寓旅邸……共过一茶肆,肆之后皆作僦舍,商贾杂踏。”说明江州城里这一地带多是商贾旅居之所,至于其它闹市区和交通要冲,可能旅馆亦不在少数。崔中举进士以后,“春间泛汴水东下,迤逦至湖北,游岳阳,谒故人李郎中。方至,未见太守,寓宿市邸”。 [6] 2建炎二年的春天,有一扬州士人,“因天气融合,纵步出城西隅……乃蹑故道归,时过三更,郭门已闭,遂宿于旅邸”。 [4] 1206说明扬州城郊也设有旅馆。淳熙十五年十月,饶州石门人李天佑到吉州谋生,先是“馆与寮下刘公店楼上。……徙舍之后,占术盛行,一住三岁,乃还家。”[4] 1460又绍熙三年信州失火,烧毁了近千室的住房,邸店占相当大的比重。韩在《祝融吟》中这样写道:
绍熙三年冬,二十有五日。良月信城西,一火近千室。
其间邸店多,吾亦仅六七。暮收五百钱,旦为十口实。……[7] 612
信州邸店业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如泉州、广州等沿海经济都市的旅馆就更多了。时人赵彦卫说:“绍兴既讲和,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8] 61
不仅仅是位于内陆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都市旅馆密集,处于边远地区的边防城市的旅馆业也相当发达。如司马光在《涑水记闻》卷4中记载王叔礼做定州通判时,朝廷发兵屯定州“几六万人,居逆旅及民家,阗塞城市,未尝有一人敢喧哗暴横者。”定州是沿边地区既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又是经济落后的边防城市,能够接待将近六万名的士兵,尽管有民家共同接待,也足以说明定州城的旅馆的数量和规模是相当可观的。由此可知,宋代城市旅店业的规模可见一斑。
三、市镇和乡村旅馆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必然导致商业网点的增多,所以市镇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傅宗文先生研究,宋代的草市镇大约有3600多个,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小市镇多是位于大城市的周围或者是位于交通要冲,为商贾往来通道,是商旅交会之地,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经济繁荣;而且,这些市镇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比起城市旅馆的发展,草市镇的旅馆也毫不逊色。如“鄂州富商武邦宁,启大肆,货缣帛,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曰:‘我只在亨头,可令童相随去。’亨头者,南市邸店也。”[4] 1174“吕辨老监平原酒税,霍子盘监药家镇,相距二十里。杨往访之,泊于客舍,旦暮各一往来。”[4] 1242这些都说明镇上有旅馆,宋人释道潜的诗《归宗道中》用“邸店如云屯”来形容归宗墟的旅店之多,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市镇旅馆之普遍这一事实。
宋代不仅大中城市和小市镇旅店丛聚,而且乡村旅馆业也非常发达,大江南北,旅店星罗棋布,遍及农村各地,足以和城市旅馆相媲美。“西京留台李建中,博雅多艺。其子宗鲁,善相人。一年春榜之京师,命择婿。行次任村逆旅,方就食,有丈夫荷布囊从驱驴,亦就食于逆旅。”[9] 1553这家乡村旅店不仅留客住宿,而且也经营对外饮食业务。在江浙地区,关于农村旅店的记载很多,如宋孝宗初年,周必大经由婺州,衢州赴福建,感到“途中邸店颇多”。 [10] 783宋末元初人刘辰翁在回忆有吉州经衢州赴临安的情景时说:“千七百里,长亭短堠如画,衢信之间,华堂逆旅,堂盖道,憩车系马,不见晴雨,列肆青楼,倚门成市,行者如织。”[11]在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农村旅店分布也很广泛。如“浦城永丰境上村民作旅店,有严州客人赍丝绢一担来,僦房安泊。”[4] 204广都人费道枢,“宣和庚子岁入京师,将至长安,舍于燕脂坡下旅
馆。”[4] 1384此外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和山区,也广泛设有旅店。如陆游曾记载山阴县西南一家小客店:“市远过三里,店孤无四邻。窄才容一客,久或住经旬。”[12] 1470又“临川贡士张举赴省试,行次玉山道中,暮宿旅
店。”[4] 1637西南地区的旅店也相当多,广州人潘成,“贩香药如成都,弛担村邸。”[4] 1734神宗熙宁十年,成都府路提刑司在给朝廷的报告中也指出:“旧路自风州入两当至金牛驿十程,计四百九里,阁道平坦,驿舍马铺完备,道店稠密,行旅易得饮食,不为艰苦。……今茶纲见行旧路,商客皆由此出”。 [13] 7475可见此道路途畅通,“道店稠密”,方便商旅往来,与唐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毫无疑问,这些星罗棋布的旅店,为人们的行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旅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旅馆非常发达,分布广泛,已经不是驿馆的陪衬,而是旅馆的主体,极大的满足了旅行者的需要。旅馆在城镇内外、村寨民宅、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居民区、商业区和码头附近大量出现,旅馆选址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与此同时,宋代旅馆在深度方面也有所发展,旅馆组织居间贸易,提供商业信息,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之,作为服务行业之一的旅馆业的兴盛发达,显示出了宋代丞相经济的繁荣和城乡较大的消费能力,也反映出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
[参考文献]
[1](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宋)吴自牧:《梦粱录》[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3](宋)彭辑撰:《墨客挥犀》[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宋)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宋)刘斧:《清琐高议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宋)韩:《涧泉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宋)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8.
[9](宋)张舜民:《画墁录》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宋)周必大:《文忠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8册。
[11](宋)刘辰翁:《须溪集》[M]6《送人入燕序》,南昌:豫章从书本。
[12](宋)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4](宋)周孚:《蠹斋铅刀编》[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4册654页。
【关键词】中职;写作教学;重心;措施
长期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职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中职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究竟什么是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这是一个有责任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上,为什么呢?
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分析。《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告诉我们,中指学校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除少数就读高职院校外,绝大多数是进入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应把重心放在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公司后,如果连起码的日常应用文都写不来,那岂不是有损学校的声誉。然而,事实是这种不应该发生的事却常常发生。这从企业反馈的情况就知道,在此无须多述。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职生不像大学生,他们经过考试有不少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中职生绝大多数是进入企业第一线工作,是在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的劳动者。与他们工作直接有关的应用文是其首先应该懂得,并学会写作的。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其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理应受到职教界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可是据笔者问卷调查与企业领导、员工反映,不少中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连基本的申请书、请示、生产计划、工作总结等都写不来或写不像样。这说明什么。说明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说明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究竟应放在哪里?你扪心自问,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吗,这样培养的学生是合格的学生吗?
凡在中职或技校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面对基础如此之薄弱的学生,在其近两年的学习生涯中,作文教学及其学生作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作文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应选择学生在工作中常常要用到的应用文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它教好,教出成效。诸如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简报、申请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机械类专业的说明书、合同、协议书等;工艺美术专业类的广告、意向书等;商务英语专业可加强涉外函电、意向书、经济合同等。另外还有常用专用书信如倡议书、感谢信、聘请书、邀请书等的教学。把这些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出成绩。
这不是说要抛弃其他写作知识的教学,譬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及其写作指导。而是说要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职培养目标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从学校改革的角度分析。《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发展力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做文章,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等。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加快内涵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调整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公共基础课、文化基础课课时比例。加大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时比例,减少公共基础课时与文化基础课时比例。
语文由原来的每周4课时调整为3课时,总课时由原来的224课时调整为168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达到或接近高中阶段语文素质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有限的时间中,应积极顺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高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语文教师应密切结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实际与认知规律,抓住作文教学的重心,切实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写作能力的教学上下功夫,出成绩。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理好其他文体教学与应用文教学的关系。中职写作教学虽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写作内容、统一的课时安排等,但它是将高中阶段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插在各单元之中,没有独立的写作教学单元,也没有独立的应用文写作单元安排(只有人教版的试验版教材每册有一个应用文单元,但限于篇幅无法满足中职生的实际需要)。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高教版都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这也说明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对作文教学尤其是应用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调查表明,现有的中职作文教学,完全处在一个无序的状态。想教什么,怎样教,完全由任课教师自由安排。对于责任心强的语文教师来说,它将两年四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中职生接受能力与将来走上社会必须要碰到、用到的不同文体的写作知识教学与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制定一个教学计划。每个学期教什么,怎么教,应达到什么效果,怎样检测评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计划一经制定就严格执行。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多数是按教材安排的课文教学,哪些是必讲课文,哪些是自学课文。而对于作文教学完全凭主观兴趣,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可想而知。
而对于那些正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校,必须认真思考作文教学的改革问题。重点放在哪里,如何处理好不同文体与应用文体教学的关系,各安排多少课时,怎样制定作文教学计划,如何执行,谁来督查与评价,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
第二,结合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掌握的应用文知识要求也不同。因为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中职应用文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将来有效解决特定的工作任务与出现的问题服务。这就决定了在应用文文体的选择上不可随意,必须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譬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除掌握通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外,重点把握产品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书、产品供销报告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等。又譬如,餐旅专业的学生着重应把握的应用文写作是旅游商务文书(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合同等)。旅游礼仪类文书(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祝词、贺信、贺电等)。旅游介绍类文书(导游词、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风景名胜解说词等)。旅游法律文书( 旅游投诉书、旅游、答辩状等)。较科学的办法是中职语文教师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删除与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不相符的章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地企业文化与要求,具有本土文化,开发一套具有专业特性的校本应用文教材, 以达到有的放矢之目的。
第三,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应用文教学具有程式化、规范化等特点,学生听起来、写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单调。如果教师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不在教学方法上下点功夫,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多样化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和枯燥。譬如运用“改错教学法”。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学习往往是“一学就会,一写就错”。改错法就是通过对某一应用文体写作的教学,在学生把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有毛病的范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改正其中的错误处,在改错中掌握写作要领,巩固所学知识。又譬如比较学习法,即将两种不同的应用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概括它们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写法。如请示与报告的异同,感谢信与倡议书的异同,求职信与应聘信的异同等。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学习法是应用文教学中效果较好的一种学习法,值得提倡。又譬如情景教学法、故事导入法等。
优秀的教师常常会结合教学内容、依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上。语文教师要依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学生实际;从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出发,转变观念,研究教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三门峡;发展研究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概述
2016年01月04日,我国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当前农村产业经济链新道路,促进广大农民的就业及创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对原有产业、产品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与融合。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表现。具体的是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通过农业产业链中的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约的部分以新的商业价值向市场全方面的渗透,而旅游产业因农业价值的融入,大大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新的产业链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简单的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更具有市场价值,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
2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三门峡市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位于我国内陆区。平均气温高,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的发展。而且三门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开展体验性的观光项目。再加上三门峡市的人口众多,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0年7月5日,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政策。政策主旨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并召开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三门峡市全市已建成数家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汁、果酒、果奶、果番等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市形成了“果一菌一肥一果”和“果一加一畜一肥一果”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本市的产业经济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综合效益。
3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成就
沿黄带观光农业创收。沿黄河农业带由本身的传统农业带转变为现在的观光旅游带,借助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天鹅岛,天鹅湾等自然景观和坡沟,发展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部分游客入境消费。可以促进销售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业中的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风情表演等等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特色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了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人才,如花卉,有机蔬菜水果领域,建设了特色农业产区,打造了特色休闲农业后,加强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促增效。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提高了科技含量,对缺水地或水源不足的地带,建设了生态农业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3.2三门峡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3.2.1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三门峡市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7万平千米,只占耕地面积的32%。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现象日趋严重,三门峡市中低产田占地面积约为80%。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当地节水灌溉等面积较小,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56,当地旱地水分利用率为55%。3.2.2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瓶颈三门峡市果品业在全省有较高领先地位,然而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度较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异。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用地、环保条件制约,以及当地烟叶受政策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均被压缩。渔业、食用菌、蔬菜、药材等体量小、产品粗放、名优产品少,优质高端产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3.2.3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休闲农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链的延伸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完善,而且当地产业化发展缺少引领其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当地省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的3.4%。3.2.4管理体制不完善休闲农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更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具备开放性、综合性的多元化旅游主体,因而对管理层次的要求要远高于简单的农业及休闲业。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员工相关知识较为缺乏,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服务人员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3.2.5缺乏宣传力度由于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各个经营主体零散、分布不集中,各个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经营圈,宣传力度比较小。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经营者投入的资金较少,公益性的产地宣传、地理标志品牌宣传缺失。
4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经营者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建立蓄水池实现涵养水源,减少干旱带来的深度影响。在道路方面,加大力度改进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还可以建设乡村观光旅游专用道路,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在供水、停车场、网络设施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对于游客的接待,要做到一条龙服务,时刻为游客准备时间和精力。
4.2创办三门峡市特色休闲农业
当地休闲农业没有突出的特色优势,因此可以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聚集村,当地经营者可以通过农村的各种资源加强特色农业的创建,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村镇景区。三门峡市果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可以加大力度发展观光果园,创办具有特色的果品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当地农业活动,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活动,但是得大力监管食品安全,确保游客的健康安全状况。其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护,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满意的旅游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乡土田园的乐趣。
4.3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通过把农业产业链的价值融入服务业里面,增加了休闲农业的价值,也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把地产、创意等相关产业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服务功能。农业不再局限于在生产以及产业经营,还可以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4.4合理规划布局
作为农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加强规划引导,将农业资源和人文艺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要按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并且学会借鉴其他城市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化发展布局。作为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使三门峡休闲农业走上合理规划的发展道路,防止在经济开发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5加强宣传、铸造口碑
由于半数以上的休闲农业游客是在亲戚朋友口中获得信息的,所以这说明休闲农业园区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做得不好,行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在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如农村宣传片,向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还可以举办影响力大的农事节庆活动,吸引各地的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5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并对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维护及产业经济的优化及提高都有良好的帮助。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农村经济效益带来了巨额提高,并对现有的资源实行了进一步利用。
5.1对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利用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中,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次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争取能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链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三门峡市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改变为多类产业共同发展,产生了特色产业,发展了循环经济,建立了新兴产业园,以工带农,以旅游资源带动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当地经济产业链。确切培训与发展“互联网+产品”行动,大力运行新型营销模式,促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对于销售主体的吸引力,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的覆盖面。如建立产品的特色馆,通过特色农产品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2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通过旅游产品整合,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近年来在我国政策引导下,农业经营模式有着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更突出了乡村旅游也将会更好走向广大群众,传扬我国本土文化。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开展更是在当地作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5.3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葛小平,林雪涤,王玲.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2]孙洁.农业三产融合来了,解读《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6,(03).
[3]王兴国,史晓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舒绍茂.南京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6,(05).
[7]潘利兵,李增杰,刘晓军,梁漪,孙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