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建筑工匠实施培训发证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市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3、培训方式: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4、农村建筑工匠免费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并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
1、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编选教材、监督指导、发证工作。
2、市建筑施工管理站负责中心城区选择1-2个建筑工地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3、各县(市、区)建设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承办工作。
4、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首期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建设局按要求负责选择1-2个教学点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五、工作安排
1、首期示范培训。从年2月至6月,共举办28场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各县(市、区)建设局在开班时间前一个月将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2、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年2月10日前报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县(市、区)组织培训。各县(市、区)按照各自方案,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单、建筑工匠承诺书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审查发证。
六、保障措施
1、农村建筑工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组织实施。
——XX县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典型经验
XX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26日)
2015年,XX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全省8个试点县之后,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政企合作、机制创新”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试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作为全省利用益农信息社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上行成效显著的典型在全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会议上做典型交流,作为全县特色工作之一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上作典型交流,作为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在全省数字农业培训班上做典型经验交流。一是覆盖广。在全县22个乡镇设立236个村级简易信息服务站与45个标准型信息服务站,在省级示范社与龙头企业设立5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的所有群众,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了解三农政策信息、展示销售农产品和享受各类便民服务。二是平台好。开通“XX县三农通”综合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广电网络电视首页,建立XX县三农通运营中心,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操作,逐步培育成为区域信息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效益佳。目前,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涵盖XX县芦柑、佛手茶、蔬菜、笋干、面线等特色产品50类500多种,产品销售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XX县芦柑、XX县佛手远销国外,2018年网络销售额达XX亿元。四是典型靓。在试点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如XX村益农信息社在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示整省推进示范成效,XX村信息服务站被评为农业部全国百佳益农信息社,XX村信息服务站XXX被评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员典型案例。
一、狠抓“七个一”,确保有序实施
从组织领导、工作方案、项目运营、服务平台、工作队伍和服务保障等六方面发力,确保各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成立一个领导机构。为确保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为“互联网+”行动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2016年3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制定一套工作方案。结合实际,2016年3月制定下发工作方案《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为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确定一个项目运营商。经过多方研究与商讨,确定了项目运营商,2016年4月签订运营协议、6月签订补充协议,2017年12月签订再补充协议。四是开发一批服务平台。建立XX县三农通运营中心,2016年6月开发“XX县三农通”综合服务平台,开通“XX县三农通”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8月开发广电网络电视的“XX县三农通”首页,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五是筛选一批信息站与信息员。2016年3月起,逐一调查筛选具备“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电脑与电视)、有宽带”条件、人流相对集中的站点,至2016年7月确定村级标准型信息服务站45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5个、简易型信息服务站236个;挑选“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信息服务站信息员50名。六是遴选一批服务商。积极与平安保险、移动、电信、邮政、农信社等多家服务商洽谈合作事宜,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目前已精心筛选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平安保险公司作为服务商,还有多家服务商正在进一步接洽。七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智慧党建+”云平台,开发建设了包括美丽乡村、阳光在线、便民服务、远程教育等四大版块的平台,将农业政务、农技服务信息、农产品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内容通过电视送入农户家中,在全县所有美丽乡村的党员用户开通美丽乡村云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全县已开通该平台服务的农村党员超过1万户以上,切切实实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二、狠抓“四提供”,推广三农服务
1、提供公益服务。积极推广“电话、电脑、手机”三位一体的“12316”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协助村民下载手机客户端,通过软件向专家咨询,共享了全省专家和政策、基地、品牌、市场、服务等资源,病虫纺治、农业技术、特色农业等服务,协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网络就能获得专家远程视频服务、农业技术培训、查寻农业政策、农业咨询、生产技术等信息,累计提供各类公益服务XX万人次,实现了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了解三农政策信息、展示销售农产品和享受各类服务。
2、提供便民服务。为村民提供代缴通信费用,代办金融小贷、保险、票务、医疗挂号、社保、民政福利、惠民补贴查询、法律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累计提供各类全民服务金额XX万元,逐步培育成为区域信息服务品牌,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提供电商服务。提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生活用品等代购服务;主动联系村民,成立乡村特色合作社,整合县里、村里的特色产品进行统一的推广和宣传,主动了解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供求信息,并做好信息采集上传到三农信息平台,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提供物流代办等服务,累计销售农副产品XXX万元以上,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4、提供培训体验。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培训,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向村民传授网购和开设网店的经验、技巧,已累计组织各类培训50场次以上、受训3000人次以上。
三、狠抓“多平台”,创新运营机制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yzz123”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主要措施和做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昆明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要求,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亲自部署空中航线视廊、省市联动绿化造林、桉树替换改造、森林乡村、美丽公路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每年召开专题工作大会,于2018年召开《昆明市“十三五”生态建设营造林工作推进会暨2018年护林防火工作总结会》。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各有关精神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做好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各年度内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制定措施,贯彻有力。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云南省2016年~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责任状》,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昆明市2016年~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责任状》,同时出台了《昆明市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方案》《昆明至丽江至大理、昆明至景洪至磨憨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昆明市实际,为加速推进各项林业生态建设。
规范管理,扎实推进。一是认真把握住“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的原则,各年度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工程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调度、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核查。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任务实行市、县两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过程中有督促、有检查、有指导,加强信息调度和报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进展进度。
一、提高认识,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全区“1235”发展战略为总纲,围绕建设“**最美丽城市”的工作要求,以乡村旅游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旅游镇村建设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示范带动,逐步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二)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农”历史文化,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加强引导,示范带动。抢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休闲旅游纳入全区正在实施的“三大战略、五项工作重点”的历史机遇,以规划标准引导,以项目建设带动,以典型示范引领,以宣传促销造势,努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狠抓重点、突出特色、扶持龙头、创造品牌,指导乡村旅游朝着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市场导向,逐步推进。根据客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建设有强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在保证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安全、周到的服务体系,使游客愉快、满足和享受。在产品建设中强调环保性、持续性和安全性。
5.“农”字当头,服务“三农”。加强协调、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加强领导,明确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区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特成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和促销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
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应工作方案,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以镇、街为单位,各相关部门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旅游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农村基层组织、旅游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办公室:要切实做好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区旅游局:要切实担负起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职责,抓好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指导、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管理服务和人员培训。
区发改委:要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库,做好项目审核和投资计划安排,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区国土房管局:要积极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搞好土地流转。
区建委: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有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工作。
区规划局:要负责做好乡村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批工作。
区交通局:要按照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与环线建设相关的旅游交通项目的计划安排和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环线公路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提高公路等级和质量,重点推进**镇**村至**镇**村公路、**镇至国道212线路段、**
区水务局:要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统筹解决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农业灌溉和人饮工程问题。
区农业局、区农办: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负责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三农”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把高质、优效、高产的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之中,集中人力、物力、科技大力发展以“赏农家景、观农家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事、采农家果、玩农家乐、体验农家风情”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区文广新局:要积极做好乡村旅游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指导和文物保护协调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地域文化综合研究,挖掘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间传说、民俗民风等,包括巴濮部落及后裔的生活方式、婚丧习俗、节庆活动、音乐舞蹈、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文化因素,注重特色文化建设,科学编制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区林业局:要抓住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周期延长的机遇和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打造“森林城市”、“最美丽的城市”的机遇,根据乡村旅游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林工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关镇街:一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二是要按照旅游“六要素”配套的要求,坚持“一镇一品”的原则,编制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准确定位,理清思路;三是要依托场镇、景区、独特的农业资源以及国道省道交通干线优势,面向市场,打造精品;四是要按照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服务到位的要求,充分挖掘民俗民风、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特色,注入文化灵魂,切实搞好乡村旅游开发。
三、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
(一)编制规划
根据《鲜花盛开的村庄—**区乡村旅游总体策划》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由区旅游局牵头,相关镇街人民政府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范有序。
(二)20**—2009年工作重点
**镇
1.凭借**航电枢纽、**老街和陶行知纪念馆等特色旅游资源禀赋,依托计划实施的**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园区建设,编制乡村旅游开发实施规划,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力争将**片区打造成为我区融“古镇休闲、大坝观光、素质教育体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2.依托滨水资源优势,打造1家鱼美食餐馆。
3.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镇
1.完成**龙潭村至**镇江北村公路建设。
2.依托丰富桃李资源和自然风光,策划包装1至2个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将**打造成为我区赏花、采果、农事体验的新型旅游社区。
3.改造现有农业合作社和农村房舍,打造5到10家农家乐。
4.完善主会场及区内道路、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筹备2009年桃李赏花、采果节。
5.开发1—2种乡村旅游商品。
6.完成保合街道至关口盐三路公路硬化。
**镇
1.依托**场镇及新农村建设,围绕锅盖山和龙家湾石林等旅游资源,策划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招商。
2.开发1-2家农家乐。
3.深入挖掘白橙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的特色乡村旅游商品。
4.在**村建300亩荷塘。
**
**街道
1.结合**及半岛开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2.按照“近郊依城、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辖区,特别是整合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化环境,提升素质,实现产业升级。
3.依托**城景区及思居片区乡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打造以“花卉苗木”和“滨水”资源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
4.创建1—2家星级农家乐。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项目品牌声名突显
我县景区、景区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品牌效益日渐突显,各级领导及兄弟县市纷纷来县考察景区、景区的建设,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如此评价两景区“县的公园、永和古遗址公园做得精美、精细。公园是无中生有,现在成为县的金字招牌,和文纪念馆重新修缮、提升、改造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休闲度假之地;永和古遗址公园建设精雕细刻,成了一个保护性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县这两个作品,我觉得是代表了追求品质、崇尚一流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在建涉旅项目10余个,重点推进景区和景区二期项目建设。
1、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遗址保护核心区、陶瓷文化展示区、商贸旅游购物区三大区域的建设,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永和古街维护改造等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自去年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以来,我县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庐陵文化,提升景区质量,今年启动景区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建设共占地9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重点建设千年窑火、水巷灯华、书香竹影等三大版块及水街商铺、特色餐饮旗舰店、旅游纪念品店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附加产值。
3、积极向上争资。围绕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月份组织通过了《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专家组评审,现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下步将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上半年,我县还包装并向省旅游局上报了梅塘镇潭头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旅游宣传精彩纷呈。
不断加大营销财力、人力等投入力度,突出点面结合,进一步打响“千年窑火、千古正气、千韵美景”旅游品牌。
1、强化资源整合。制作了景区宣传折页和景区宣传画册,借助各项活动,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加入市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点)捆绑折扣销售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强化媒体营销。4月份,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频道走进景区录制专题节目;同月,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走进县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今年我县加强了与报社的合作,全年报社将为我县专门制作刊登3个以上的旅游宣传专版。上半年我县还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和旅游宣传标识,进一步扩大了我县旅游影响力。
3、强化活动营销。先后组织接待了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旅行社来我县景区、景区踩点,考察旅游线路;制作大型户外旅游展板,在国际杜鹃花节启动仪式上展出,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2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四套班子旅游巡视接待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1、加强旅游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开展了全县旺季旅游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保持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2、加强旅游服务广告监管。大力推进诚信经营,对以虚假旅游服务广告招徕旅游者和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力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策应第十届横江葡萄节,举办好横江葡萄节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
2、继续抓好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启动景区旅游标识设计和制作工作,完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完成景区二期工程建设。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 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会
一、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方面
1.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执法监督的力度;
2.抓好内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使我站的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服务社会,如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等;
3.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业务素质
通过组织内部定期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参加外部培训、考察等多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如通过安排参加各种区、市举办的学习培训,强化我站的学习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骨干,提高了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20XX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办理报监登记手续方面
到目前为止,我局共办理了83个项目的新开工程报监手续,建筑面积424426m2,总投资约84589.46万元,全部在承诺期限内按相关规定办理完毕。目前在建工程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人均监督面积约11万平方米。
2.质量和安全监督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报监的工程项目,采用定期抽查和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执法监督检查结合进行。20XX年度上半年,我站严格执行区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建管[2011]8号)的精神,对在建工程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共551次,专项检查4次,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和校舍安居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
(1)在质量监督执法方面:加强对受监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对工程实体的关键部位和重点工程部位,如对地基基础、转换层与屋面钢筋隐蔽工程、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重点工程和关键部位实行重点监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同时,在监督过程中,做好监督记录,并对发现问题及时签发质量整改通知书,限期、督促其整改落实。半年来,监督地基基础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及竣工验收等共82次,发现工程质量隐患3起,发出质量整改通知书3份,限期整改,施工单位都按要求给予落实。监督竣工验收25项,建筑面积13.5万 m2,投资7.5亿元,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2)在安全监督执法方面:在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特别是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基坑支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外脚手架、临边洞口、起重设备等危险源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区、市、县开展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大检查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指出,对一些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工地都能及时下发安全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落实。到目前为止,总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7份,其中停工整改通知书5份,起重机械设备停止使用整改通知书4份,限期整改,约谈安全生产管理比较差的施工企业3次。
对于质量和安全的监督执法,坚决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原则,对于一些管理不到位或管理较差的工程项目,多检查、多抽查、多巡查、多指导,而相对较好的,则更多对重点部位、关键部位的抽查;同时加强对各种节假日前后的安全大检查等等,由于措施得力,监督到位,20XX年我县受监的工程项目未发生过任何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3.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方面
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各种材料的来往做好登记备案。对已进行竣工验收但未备案的工程,开展摸底调查,督促业主依法尽快办理竣工备案手续。到目前为止,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18项,全部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但是因为建设单位对于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不是很理想。
4.开展实施“美丽武鸣.清洁乡村”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1)我局对 “美丽武鸣.清洁乡村”进行广泛宣传,将“美丽武鸣.清洁乡村”的有关文件发给各个工地,不断提高其文明施工的意识,并要求施工工地进行自检自查自改;
(2)安排部署对全县在建工程施工工地进行巡查治理,上半年共派出136人次进行巡查整治,共查处车辆带泥、撒漏污染路面12起,工地不设围栏12起、不及时清理临街施工场地7起、建筑材料乱堆9起,针对查处出现的问题,进行严管重罚,达不到要求的,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我局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到位。文明施工和工地乱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工地的整体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制度,做好各种文件、资料往来的签收和发放,及时归档;做好站内的会议记录。
6.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积极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月”活动
分别组织县属及驻县各施工、监理企业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参加建设系统第一、二、三季度安全生产例会和安全生产工作布置会,明确各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和要求,提高各有关单位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
(2)积极参加并全面完成 “城乡清洁工程”的各项工作任务;
(3)开展“元旦”、“三月三”、“五.一”等重大节日节前专项安全大检查等等。
7.配合区、市等上级部门的各项调研工作;
8.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XX区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桂建管〔2014〕3号)和《关于开展2014年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 (桂建管〔2014〕27号)、《20XX年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南建质安[20XX]31号)、《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通知》(南建质[20XX]36号)、《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全市地毯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飓风行动”工作方案》(南建质安[20XX]38号)等等文件到辖区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商共96份/次,并组织学习,有效地帮助施工、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和难题;
9.20XX年对建筑原材料及建筑实体进行监督抽测,从源头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防止不合格建筑材料流入工地,保证我县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广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抽样检测管理办法》(桂建质[2009]8号)、《关于开展2013年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抽测工作的通知》(桂建质安监字[2013]17号)和我局20XX年年度工作计划,我局专门制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方案,按方案对全县在建工程进行监督抽测:
(1)计划抽查抽测钢材共152组,水泥共12组,砖共16组;
(2)加大对重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对工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抽测共16组;钢筋数量、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抽测。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总结第2页:积极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活动
10.积极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市﹝2014﹞130号)和自治区住建厅《关于要求成立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领导机构和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XX县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和《XX县住建局开展20XX年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及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情况实施检查工作方案》,并按方案具体内容进行实施质量治理;
11.全推行开工前质量安全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必须签署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承担质量终身责任和保证施工安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须在建筑物主要通道或入户口等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五方主体参建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凡不按规定提交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的,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未设置工程竣工永久性标牌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共补签授权书、承诺书的工程50多项,新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的83个在建工程项目均已签署授权书、承诺书。
13.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推动和促进我县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一直以来都积极组织施工、监理企业参加争创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的活动。20XX年质安站组织、推荐申报区、市级安全文明的工程项目有两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和福瑞中央公园小区。
14.9月22-28日,为加强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建筑工地安全事故发生,杜绝一切事故隐患,根据广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关于主动公开曝光典型问题工程照片的通知》(桂建质安监[20XX]73号)、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全市在建工程全覆盖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南建质[20XX]118号)的文件要求,质安站成立由潘学站长担任组长,全体监督站组成建筑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小组对在建工程施工工地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上级部门集中曝光。
15.根据区住建厅文件《关于开展全区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巡讲活动的通知》(桂建管【20XX】86号文)的要求,县住建局于20XX年10月10日邀请市建委的质量安全科科长蔡聪到我县开展巡讲活动。县质安站组织辖区内的各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一名负责人,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负责人以及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等共132人参加了会议。
16.根据区住建厅文件《关于开展全区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巡讲活动的通知》(桂建管【20XX】86号文)、《关于开展XX市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巡讲活动的通知》、《XX县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巡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县住建局由李正斌副局长带队,派出共7名质安站监督员组成巡讲员于20XX年10月19日-23日到我县在建工地各项目部开展巡讲活动。县质安站组织辖区内的各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一名负责人,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以及劳务班组组长等共532人参加了巡讲活动。
17.7月13日接到广西第二届农民工技能选拔比赛场地布置及比赛用具筹备的任务,我站对工作任务科学的分工,在全体监督员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下,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完成艰巨的任务,确保了7月16日的比赛能够顺利;期间还组织XX县在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技能选拔比赛最终选出12组次优秀选手参加比赛。
18.坚决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积极配合县房管所对全县的老楼危楼检查排查工作,共排查老楼危楼1000多栋,分别给出了检查和处理意见。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幸福指数;农民;资金;产业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幸福指数”的内涵
近年来,“幸福指数”一词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指数,本是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其最初含义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后来,这一术语被广泛运用,逐渐演变为一个大众词汇。幸福,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对它至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美好的生活;另一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由于每个个体都浸染于特定的文化,因而这种幸福体验便具有了较多的文化特色。幸福指数所针对的幸福,显然接近于人们对幸福的后一种理解,也可以称之为幸福感。
美好乡村建设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指数
美好乡村建设包括两层意思: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改变村容村貌为主;精神层面的建设,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全新的生活理念占领农村市场,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满幸福。
(一)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全国真正实现。
(二)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在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在农村的确立。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加上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农村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恶化问题突显,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应把加快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其中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只有加快建设美好乡村,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幸福指数,就要正视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缺少全面而可行的规划引领
规划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很多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反映规划的引领作用不能在具体实施中得到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规划没有走在前面,比较仓促,规划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考虑问题欠周全,而参与审定的人员或是不够专业或是为了应付走过场,造成规划脱离实际、起点不高或不够全面。
二是反映上级领导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观念不同,要求不一样,在检查工作中会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造成的结果是规划与施工脱节,在具体实施中七改八调,既浪费了资金又影响了进度。
(二)个别地方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美好乡村建设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从符合农民意愿、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而现实我们发现少数地方或个别领导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盯着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结果劳民伤财,有了面子失了里子,有了外形没了精神,引起农民的反感。
(三)土地流转困难和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亟待解决
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流转。一方面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等法律规定缺乏政策措施配套,两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即现行宅基地无偿使用政策与集体供不出宅基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宅基地无偿收归集体的规定与农户实际有偿取得新宅基地之间的退补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村集体资金匮乏,缺少有效的宅基地置换、流转调控手段。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资金供给之间缺口大
在美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地在建设过程中,每年都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即使这样,对于美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其次就是项目启动资金不足,而项目一旦启动,就需要资金投入。而在村一级,资金严重不足,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来源,为了建设美好乡村,多为农村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和私人集资及项目的先期财政拨付。这种先借钱建设,后拿到财政补助后偿还的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已经普遍存在。
建设美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一)因地制宜,重视群众利益
乡村的建设和城市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乡村的建设必然遵循一点,它应该向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城乡一体化指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城乡的发展不能够分离开来,它们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将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分割成两个部分,那么就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
展。由此可以看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最主要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让乡村逐步的向城镇靠近,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乡村规模和面积,让农村的人口集中在一起。这样做得目的是让农村的土地经营更加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经济环境,造福与乡村人民,换句话说,它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为群众创造一个高水平的生活环境。
(二)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在乡村建设的时候应该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项目开始之前,先制定好整体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一步一步的实施,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的。以安徽省为例。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安徽省首先按照当地情况制定好了整个项目的规划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分步骤的实施,这样就让整个项目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各个方面的建设统筹的进行规划,这样才能从整体之上把握全局。特别是要将当地的旅游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结合在一起,让建设的规模扩大。
另外,美好乡村建设少不了政府财务的支持,因此要想顺利的推动乡村建设,必须加强财务的投入,这样才能够让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处。
(三)注重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
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地的政府应该重视产业的发展,向外引入一些产业项目,推动乡镇产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同时,还需要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在乡村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让乡村人民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是符合他们的切实利益的。并且政府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乡村人民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这样才能够为美好乡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结语
综上,美好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因此美好乡村建设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够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目前,幸福测量本身还不完全成熟,应该主要采取探索的方式,尤其需要从中更多地知道到底有些什么因素影响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并随之不断完善施政的指标体系。目前幸福感测量研究存在指标不统一、研究方法有待创新、文化差异性日益突出等问题,所以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出发,编制一套适合当今中国农村农民的幸福感量表即幸福指数,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克亮,罗丽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探求,2012.5.
[2]蒋勇.村镇规划和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措[J].施科技信息,2012.19.
为进一步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促进全市农家乐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农办、省环保厅、省旅游局《关于完善农家乐环保设施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合理开发、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家乐环境整治,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的发展水平,实现农家乐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至2012年底,基本完成现有大小农家乐环境污染整治,规模农家乐项目(单位餐位数在150个,床位数在20个以上)环保手续和环保设施全面落实,实现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环保管理水平、生态环保意识等“三大”提升。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落实农家乐环保管理制度。各地农办要会同发改、国土、规划、旅游、环保和农林牧渔等部门,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要严格执行农家乐环境准入制度。要加强农家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从空间、总量和项目环境准入上优化农家乐发展。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内不得审批农家乐项目,在限制准入区要严格控制农家乐的数量和规模。新、改、扩建农家乐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规模农家乐项目未经环保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要依法责令限期补办相关审批和验收手续。要落实规模农家乐排污许可制度。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
(二)大力整治农家乐环境污染。要扎实推进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和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落实污水、垃圾、油烟等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整治农家乐废水污染。能纳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农家乐废水应在预处理后统一纳管处理,规模农家乐项目必须根据环评审批要求落实相应的污水防治措施,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和小规模农家乐项目可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治理。二是整治生活、餐饮垃圾污染。要督促农家乐经营单位配置垃圾收集装置,并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日常保洁工作。三是整治厨房油烟污染。要督促和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按照环保要求安装厨房油烟处理设施,减少厨房油烟污染。
(三)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监管。各地要逐步将农家乐项目纳入环保部门监督监测范围,建立农家乐项目环境管理台账,采取专项检查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要加大对规模农家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范围内农家乐项目的查处。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12月)
各地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作进一步摸底调查,查清农家乐环境管理状况,形成农家乐环境管理情况调查表(详见附表)。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各地要按照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确定拟整治的农家乐项目清单和具体整治要求。于2011年12月15日前将项目清单和实施方案报送市环保局、市农办和市旅游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1月-10月)
各地要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全面部署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加大环境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11月)
各地对农家乐整治项目分批分阶段进行验收,形成工作台账资料,认真总结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于2012年11月15日前向市环保局报送工作总结。市环保局、市农办、市旅游局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抽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形成环保部门牵头,农办、旅游等有关部门配合的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格局。各地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职责,加强工作协调,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