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高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案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一化学 学案设计 自主学习

如何使教学更有成效,是教育界永恒的课题,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希望寻求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方式。如何以人为本,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理解和建构,而学案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案即导学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编写的文本。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学案实施的必要性

1.高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年龄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起始阶段,不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显稚嫩,高一开设科目多,学习密度大,能力要求高,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焦虑情绪和不适应性表现得很明显。对于初中化学,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记忆背诵阶段,还未形成对化学学科系统的学习方法,再加上高中化学思维量的提高,学生深感不适。在这种情况下,高一化学要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而学案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明晰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优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课改理念体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学案的提出正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同时学案设计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展现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的设计也是如此,通过它能体现一种舒心愉快的课堂文化。在学案中我尝试使用这样的语言:“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好”、“考考自己,相信自己行”、“这道题虽然综合性有点强,但挺有意思,请你试一试、“这道题你肯定觉得自己会,但很容易出错,不信你试试”等。这样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收获。

2.探索性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

3.梯度性原则

在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差异。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一个问题按知识梯度,从基础到提高分层设问,循序渐进,分层推进。这样既对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作了铺垫和引导,又能把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落实检测已有的知识,同时感受知识向纵深的提高。高一正是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对于初三知识的遗忘及学习中的漏洞,直接影响新授课的学习。因此在学案设计时可以添加“知识牵引”模块,唤起学生的记忆,梯度式设计问题,过渡到新授课知识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4.系统性原则

新教材高一内容知识点多,许多学生感到化学知识零碎、难以把握,很多知识点属于纯记忆,印象不深,久而久之,学生的记忆逐渐模糊。化学知识体系是有其完整性、逻辑性的。所以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注意到该问题,对知识点重新进行整理、归纳,理出思路,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对于复习学案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还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学案设计与实施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选用的学案也有所不同。

1.新授课学案――自主探究,启发教学

(1)性质课学案――问题引导,实验探究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必修一化学中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这方面内容时,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学案设计要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从而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如以《氯气性质》学案为例,课前我引导学生有目的预习,在“知识牵引”板块,回顾、总结已有的相关的元素性质知识,如氧气、氢气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激活学生记忆库,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在“预习导引”板块,提出一些通过学生自学,可以在书本上发现的简单问题,如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在自学中归纳总结、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听课的目标更明确了。

上课时,在“问题探究――共同练”板块,我将课堂实验探究条理化、系统化,以设计的问题作为导引,探究实验为依托,向学生展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问题1: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预测氯气的性质。在复习原子结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研究元素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我演示铜与氯气的反应,并提出问题2:金属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与氯气反应剧烈,说明什么?再次强调结构决定性质,加深学生的印象。根据氯气与铜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提出问题3:预测铁与氯气反应产物?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很自然地能得到以下结论: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得到高价氯化物。再如氯气与水反应部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们利用学案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问问题1:氯气能不能跟水反应呢,还是氯气溶于水只是个简单的物理变化?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尝试试验氯水的酸碱性。将氯水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试纸中间白,四周红。该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说明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是什么呢?根据反应物判断很可能生成了盐酸。我适时提出问题2:如何验证盐酸的生成?联系旧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紧接着设问:如何解释pH试纸中间白的现象?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问题3:设计实验方案推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演示实验红色花瓣分别放入装有氯气、盐酸、氯水里。到此,揭开氯气跟水反应产物的谜底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通过探究实验,问题导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紧跟课堂节奏,从一个探究到下一个探究,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利用学案启发思维的同时,学生可以将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等直接记录在学案相应要点、关键词空白的位置上,一边上课一边完成学案,节省笔记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为课后整理、复习提供方便。

(2)概念课学案――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化学某些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不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预习学案――家庭小实验,如在“物质的分散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准备粗豆浆、盐水、糖水、淀粉溶液、茶水、蛋清溶液,放入单层玻璃杯,用激光笔照射杯中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这样操作无危险且容易成功,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实验中粗豆浆不能形成光亮的通路,这与豆浆是胶体的结论形成矛盾。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原因,一举两得。除了家庭实验,我们还可以其他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知识点前,学案以“拓展视野”模块展示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化学发展史、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最新科研成果、生活小百科,等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离子反应是较为抽象的一节课,在学案“情境引入”部分,可以展现一则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为什么哑泉水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为什么成为灵丹妙药?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上课注意力明显集中,通过学习最终解开了谜底。利用学案,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契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复习课学案――知识梳理,总结规律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体系和相互关系,学案更多采用章节知识网络、表格形式等。如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里面涉及了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复习学案只要将各物质之间关系理顺就可以了。如下图:

在设计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不强,教师可以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填上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则可以只给出几个知识点,其余让学生自己完成。

最后精选一些配套的综合习题,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适当练习及时巩固,并体验学习后成功的乐趣。攻克了这一堡垒,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八九不离十了。

3.习题课学案――方法指导,精练巩固

采用学案,弥补了教材编写的大众化,教师针对性选择习题,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路,预习到位,上课有目的地听课,笔记记录少而精,课后整理笔记有依据、也为以后复习积累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习题课学案主要集中在专题训练上,有针对性地集中教学一类典型例题,归纳学习方法,变式训练、实践巩固,在节省抄题时间上很占优势。当然,教师在编写学案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梯度地设计习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有效讨论和交流,而不是完全“放羊”,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贪图热闹、流于形式。

教无定法,每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类型课堂的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设计的学案也不同。因此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应该深信,只要怀着满腔热情,秉着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就一定能让学案设计教学进一步趋于完善、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学,2009.11.

[2]房宏.以学案为载体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第2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 键 词 :图案设计 教学方法 创造性

图案设计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应用性很强。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案设计课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讲解色彩、变化方法上。这虽然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图案设计问题,但这么做的同时却淡化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希望促进高校图案教学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当贯穿图案设计课程的全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信息八方搜,讲台现身说。

在电脑非常普及,上网也十分便利的条件下,除了要求学生课前将书本的内容预习一遍之外,还要针对课程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图案?”“图案的变化方法有哪些?”“什么是图案的色彩?”等,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图案设计的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适当,要以能涵盖整个图案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全部内容为最佳。在开始的两节课上,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图案的变化方法、概念等信息拿出来交流、共享。这样便有效拓展了信息来源的范围和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使用道具,增强课程趣味性。比如有的学生拿来俄罗斯套娃,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案;有的学生拿树叶蘸颜料在纸上拓印,可以讲述什么是二方连续;还有的用宣纸覆盖在国画颜料漂浮的水面上得到一种随机图案,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图案制作的一种方法,叫吸附法。一堂课可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补充和总结,此间学生就能用较短的时间牢固掌握较多的信息,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对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第二阶段,手绘练真功,电脑效率高。

在进入绘制阶段,笔者主张用传统手绘的方法完成。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绘制图案的技巧,还能表现计算机无法表现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图案设计的中期可适当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变换颜色,观察图案色彩的搭配。利用其复制、粘贴和旋转等功能,观察连续纹样中对象的位置、角度的安排等,找出最佳效果,而不用反复在纸上绘制,能有效提高作图效率。

第三阶段,作品网络化,经验万花筒。

在学生作品基本完成后,用两节课讲述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该软件与WORD软件同属于OFFICE软件包,对有WORD软件学习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非常容易。学生学会使用该软件后,即可设计自己的网站,并将作品上传。为网站设计多个栏目,如:知识加油站——放置自己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的关于图案的信息;作品展示间——展示自己创作的图案作品;方案大PK——列出自己设计的多种图案的方案、设计说明及设计过程等。栏目的设计以简洁、精练为最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最闪亮的部分设计网站,以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电脑展示作品实际只是作品展示的一种方式,还有举办展览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头脑风暴”思考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在图案设计课前期给学生一个事先拟好的题目,比如将一个梨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依据其进行图案设计。这不是让学生对平时熟悉的梨做曲线化、直线化等形状上的概括或夸张,而应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梨,用发散性思维去感受梨,然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从剖面的角度去表现,在纸上画出梨的剖面图形;有的在画的过程中会给梨附加些枝叶;有的则画的是一只小虫在噬咬梨的图形;还有的甚至以梨所处的空间和梨的关系绘制了方形中间为圆形的图形。不论学生画得好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教学循规蹈矩的经验之谈对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束缚。这样,我们会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创造中,学生不自觉地使用的创作手法实际和我们图案设计的法则具有一致性。比如为梨添加装饰性的枝叶,是图案设计法中的添加法;将梨的上半部分变形成了一个娃娃的笑脸,下半部分设计为穿着民间的小花袄,这实际是图案设计中的象征寓意法。这时根据学生的创作,找出和图案变化规律相一致的手法加以讲述,对学生在创作中未使用到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加以补充,最后再加以总结,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灵活掌握。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

在图案教学初期以项目的方式引入,对学生设计图案使用的具体场合、情境等做具体的要求。可提供几种情境供学生选择,如为《飘》这本书、为一块桌布、为维吾尔族花帽的包装盒设计图案等。有了具体、明确的主题,学生凭借先期对图案设计手法的掌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讲解有关图案设计在书籍、包装、染织等设计中色彩及尺寸的特殊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必讲得很深,主要以培养学生注重图案的应用性为目的。

第3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档案管理;高职院校;高职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急需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它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档案的规范、完善程度,与各级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档案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能否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把标尺。

一、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分类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按类划分为四大类。

(一)教学管理类。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评估等资料,学籍档案、招生计划;各系部根据上级的精神制定的适合本系部的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条例、守则等文件;各系部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工作量的规定与课时计算规定;各学期的课程安排等。

(二)教师业务类档案。主要内容有教师的个人学历、学位证书和相关证明记录材料,教师培训方面的材料,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和聘任材料,教师教研情况,包括教学科研成果、成果转化及获奖情况,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编撰的教材、教学计划、教案等。

(三)实验室建设类。实验室建设的材料及实验室的论证、评估、申报及审批材料,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报告、安装调试、保修单、移交文件、检修使用的故障记录、使用情况统计等。

(四)教学辅助材料类。1、教学辅助设备:语音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复制扫描设备的购置计划,审批报告、购置过程记录、安装调试记录、维修记录、使用情况记录材料、保管移交转换记录等;2、教学管理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橱柜档案存放等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存放等原始资料和记录材料等。

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它有如下特点:

(一)内容广泛,多样。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得教学内容多学科越来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二)材料来源分散。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来源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方面的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条例。同时还有在日常教学活有关领导动中形成的教学档案。信息涉及的部门分散,既上级领导部门、本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和教学管理部门等。

(三)归档时间不同。教学档案在年度划分上与其它档案不同。其它档案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结束。

三、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不强。很多高职的教师员工档案意识比较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大多数教学和教辅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认识不足,甚至于对教学档案归档持抵触态度。有的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他们自已的心血的结晶,自我保存得相当好,没必要归档;有的教师认为,材料放在自己手中,用起来方便。还有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墨守成规。坐等别人上门交档案,很少深入到教学单位去宣传教学档案。应让大家明确档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唤醒教师的档案意识,积极主动的变等收上门指导与催收。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在管理体制上,部分高校院系档案机构不健全,人员安排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资料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部门规划和工作制度中,很少提及档案工作,既使形成一些文件材料,也因为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少统一可执行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档案的分类、整理处于混乱状态。

(三)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传统的高校教学档案基本上都是以纸质档案为主,占用了大量的库房空间,管理成本高。另外,教学日常管理的材料存档不全,各院系之间的档案难以进行交流。这些导致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四、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建设

(一)加强高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开发建设

高职的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档案法规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档案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逐步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把档案管理纳入院系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和教师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档案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纪录,是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素材,只有依据可靠的教学档案作为研究依据,才能对教学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挖据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高职教学档案编研工作开发

加强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有利于开发档案资源,发掘档案的潜在功能。学院档案管理人员应重视发掘教学档案内容的工作,及时对教学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加工、编篆,把原始的、分散的、零碎的、静态档案变成专指的、系统的、活的档案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以供学校师生和社会使用。此外,科学系统地做好编研工作,还可使档案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为撰写校史,调整专业设置,分析学生毕业分配形势,丰富教学和教研活动等提供有力依据。

(三)高职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从当前形势来看,拥有一支既懂档案知识,又懂教学管理并能运用现代化手段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是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高职应当配备专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培训。同时,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四)实现高职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4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学单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68-02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数字化不断深入,社会信息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数字化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在高校各领域管理中大量运用,网络化、数字化使得校园资源得以充分共享,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信息网络化、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需要,也必须快速适应信息数字化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二级教学单位的档案是高校档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数字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档案为高校的发展、学生以及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高低。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工作一般由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档案工作信息反馈三部分构成。档案实体管理和信息反馈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储备资源、提供信息,而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则会促进档案实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更好地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1]档案信息这一原生信息源必将在社会和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也是社会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时代要求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为学院、师生的办公自动化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共享数据,以形成决策咨询系统,对实现院系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模式,改进档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电子文档、档案收集全程信息化管理进入档案管理领域,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微缩、储存,并使用文档一体化技术,建立完整、高效、安全的档案信息网络,以适应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的转换,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 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为充分利用和开发馆藏档案信息、及时收集现实档案创造条件,将大大缩短档案形成和利用的周期,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最大程度避免归档过程中不及时、不齐全等现象。同时,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有利于节省库房空间和档案装具等实物空间,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当前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的档案管理现状

在校园信息共享与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档案管理与利用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院系档案工作经过数年建设,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档案工作基本满足需要。但是,与校园信息网络化、共享化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不足,重收集轻利用。由于部分院系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存在思想上的偏差和认识依然停留在低层面,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收集、归档和必要时的开放。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加之缺乏现代信息处理设备和手段,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往往立卷归档一收了事,束之高阁,谈不上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必要的提炼。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停留在低层面的初级阶段。其实不然,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必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以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教学、科研等档案信息需要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事物的客观记载,如果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二次产品供学校管理层和社会利用,这样才能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之所在[2]。

2. 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建立与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是做好院系档案工作的必要保证,是积极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基本要求。虽然院系都配置了兼职档案员,建立了档案室或资料室,但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缺位。正是这种机构、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几十年一成不变等局面。

3. 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工作创新模式。目前,多数高校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学校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作为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的档案工作更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遵循几十年来的老一套管理手段。虽然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但使用范围仅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这样也只能够)只做到档案快速查寻。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展缓慢。

4. 档案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院系的档案员大多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兼职档案员的工作重心自然不在档案工作上,再加之队伍不稳定和非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档案工作不如人意,更谈不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等专业技术工作开展。

三、加强高校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

1. 规范技术要求

1.1 档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唯一性和凭证性,档案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3]。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信息的不遗漏,结果的不可变更。纸质档案信息处理须采用图片扫描的方式,并做到对页面内容的不可修改;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发文稿和正文的一并归档;音像、图片资料形式的档案须做好备份工作。

1.2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做到检索、下载、复制的方便和快捷。检索软件支持各种分类检索,如按时间、档案号、文件标题与时间分类检索等;同时,档案使用者可以下载、复制单页文本文件中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包括图片式扫描的数字化文本文件。

1.3 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由档案本身和档案管理的性质决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处理好方便、高效与安全的关系。

1.4 档案数据库的软件开发与应用需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软件具备兼容性。使用统一的数据录入系统和查询系统,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这样才能确保各职能部门应归档数据及时进入档案信息数据库。使档案数据库成为单位信息化和现实工作共享信息的核心内容,成为全面、统一、准确的权威信息。

2. 加强档案工作者业务培养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后盾。全面提高院系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可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严把院系档案工作者入口。为提高人员素质,在充实档案队伍过程中,要严格考察新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术能力,尽量招聘档案专业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人员,杜绝人情岗位。

2.2 加强专业技能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要立足于对现有院系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学校档案职能部门每年可组织举办专业性较强的专题短期培训班或研讨会。“请进来,走出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资深档案工作者举行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到有先进经验的兄弟院校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的档案运行系统和档案信息技术,造就一支既熟悉档案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院系档案队伍。

2.3 建章立制奖优罚劣。为调动院系档案员的积极性,提高业务素质,应引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按照考核细则标准,对其工作内容、质量要求、完成时间、评比标准、得分、扣分等具体项目按表操作,自我评分。在此基础上,学校档案职能部门对各院系档案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在学校档案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庆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理的开放系统[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第5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三 微课 案列设计 实际应用

对于目前高三化学教学中,学生们的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化学课的课时也所剩无几,导致学生们不能更加系统的对化学进行复习。除此之外,化学实验课程的大量减少、教材知识陈旧以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原因,导致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的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对于化学这门学科也不能完全的接收与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利用小专题类微课,将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高三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高三化学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合理的设计微课教学,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1.课前预习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高中化学知识在都已经学习过了,正处在全面的复习阶段,所以微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化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学习微课之前,学生应该对其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布置相应专题的题目,让学生对这一类的题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带着问题,在微课中寻找答案,使微课可以充分的起到它的作用。

2.自主学习小专题微课

对于化学微课学习来说,我们会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分解,将它分解成不同的小专题,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分解等等,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疏漏以及自身的不足,由学生自主的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解决自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障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一些相关专题的高考题,让学生可以对该专题类的化学题更加的熟悉。

3.交流探讨心得

在进行化学小专题微课学习过后,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谈论交流,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微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专题,对小专题化学微课的好坏,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三的学生。在旧的知识上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同时,更加牢固的掌握学习过的知识。

4.引导学生复习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怎样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加熟练的应用在做题上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学习完小专题化学微课后,老师应该从不同的专题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对该专题类的化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这样一来,可以是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阔,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的熟练,最终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拿到一个好的分数。

二、微课在高三化学中的应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g,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化学水平以及在化学上存在的不足,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由于微课的学习,是完全自主性的,是有学生自己来进行查缺补漏的,所以就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量的节约课堂时间

微课是以视频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的,并且,它之所以称之为微课是由于它的每一门微课都有固定的时间约束,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加的节约时间。除此之外,学生都处在对网络感兴趣的阶段,微课具有比书本教材对学生更大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点,许多小专题类化学微课在视频设计中,还会加入一些有趣的动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减少教学风险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化学来讲,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化学物品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的教学事故数不胜数,但是,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较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过程制作成视频,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学习观看,通过老师的讲解,更加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学生们能有身临其境地感觉。

结束语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而这样的学习就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的下降,学习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而微课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小专题类化学微课教学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小专题化学微课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属于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晔. 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谈高中化学实验的考查方式[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Z1).

第6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教学档案数字数字化建设的涵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要工作对象,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完整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将以电子文件出现,但却没有对应的系统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通过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1.便捷实现多种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 

电子档案可同时将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集成保存, 并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极大增加了档案的编辑性、可读性、可视性,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2.信息存储容量大 

电子档案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cd-rom光盘可存储650 mb,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35万张a4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或10万张图形信息。 

3.便捷实现检索浏览 

电子文献由于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能够便捷的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免除了翻阅、查找实体档案的繁琐。在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上,档案管理人员还可通过网络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提供利用;利用者亦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 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可被多人在不同地域同时访问、浏览、下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模式。而在信息社会,档案的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已呈多元化发展,一些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档案信息组织技术、检索技术等还不为多数人熟练应用,更不用说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了。 

2.缺少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 

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机械性”对教学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的教务工作更多受制于购买的教学管理软件,加上很多高校有自己的特殊的实际管理情况,因此个性化修改之后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及其有关设备硬件差异,这些不足和差异都影响着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共享性,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来从事教学档案管理。 

2.开发教务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实施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强归档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并实现了教学管理软件辅助管理,这为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化”电子数据和材料,这为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数字基础,便于实现密集存储和快速检索;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教学档案的网内和网际共享、传递打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这些都为教学档案的维护、网内共享、公开和查询,特别是数据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 

3. 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校档案馆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结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尽快出台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特别是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数字化档案给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补充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外,还要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结合存贮介质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实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4.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工作质量检查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网络平台和工作规范建立起来以后,高校应根据积极实施管理纠偏。 并且基于网络进行的检查更为便捷,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只要检查自己管理的模块数据库中的档案就可,这样可有效减少收储遗漏,更便捷的考核二级学院的工作质量。 

五、结语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对立档单位工作流程在线监督进一步提高原始数据归档质量,便捷实现档案资源在网上的、传递、检索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技能训练;网络资源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760-02

The Implemention and Design of Network Resources Database of Authorware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 Skills

XUAN Cui-xian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 Technology, Jinhua 321017,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design thought,structure design,tools design and realization ways on skill training for authorware multimedia courseware.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skill training; resource libraries on web

1 引言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是衡量师范生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在网络教育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的网络资源较为分散,没有专门的适合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实训实际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资源库。因此,我们利用承担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编号为:JB2007031)的契机,开发和建设一个集教学设计资源、制作素材、学习案例于一体的,既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教育功能,又符合学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实际的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资源库系统,以促进高职学生技能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2 资源库资源结构设计

在深入教学实际和广泛征求意见(专题讨论、网上调查、面谈)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和网络教学的要求,课题组以Authorware课件制作的平台,设计了资源库各类资源结构原型。并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原型完善,最后形成了如下内容模块。如图1所示。

教案库:是为课件制作的教学设计提供的各类优秀教案。由于本课件技能实训的对象是初等教育专业,因此上图中的教案主要指小学各科教案。

多媒体素材库:是制作课件所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字体库、图像库、动画库、音频库、视频库等,这里汇集了制作课件所需的各类原始素材。

优秀课件库:是指各级获奖的优秀成品课件。为学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从教学设计、素材制作效果、界面设计到媒体集成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方向标。

教学案例库:包括知识分块案例库和成品课件案例库,这部分案例包括案例的效果和以动画形式录制的制作过程演示。其中知识分块案例库是从Authorware软件的角度,根据知识点设计的案例。比如显示图标、等待图标、移动图标、各类交互案例等。成品课件案例库则是完整的课件,侧重训练学生的课件整体的设计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界面设计能力、技术实现能力。

3 资源库集成平台设计

资源库的使用基于网络,因此,最终的资源库形式是一个网站平台。

3.1 网站前台功能模块

在图1所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资源库内容模块的基础上,添加了师生交互模块、资源搜索模块和友情链接模块。如图2所示。

师生交互模块:

用于师生间进行留言、回复,便于师生间对技能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沟通,提高技能实训的效率。

资源搜索模块:链接了百渡、谷歌等著名搜索引擎,以扩充网站的资源搜索能力。

友情链接模块:提供了课件制作相关的网站,以提高资源库的资源共享程度。

3.2 网站后台功能模块

网站后台管理包括系统管理、链接管理、基本管理、栏目管理、留言管理、用户管理、注销等7个模块。如图3所示。其中:

系统管理包括对数据库的备份和系统帮助功能。

链接管理包括同意链接、拒绝链接、链接修改功能。

基本管理包括基本设置、链接管理、密码修改、公告管理。

栏目管理用于管理文章和各资源库模块。

留言管理用于管理留言列表。

用户管理用管理普通用户和管理员。

4 实现工具与效果

1) 资源库网站开发工具

在充分考虑开发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我们选用以下开发工具:

(1) ASP:用于动态网页开发,如登录和注册模块、站内搜索等。

(2) Dreamweaver:用于静态页面的制作,并集成网站界面中的多媒体元素。

(3) Acess:用于管理后台数据。

2) 资源库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网络资源库通过对校内初等教育9个班一年的试用,学生在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和对课件制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并且在2007年的浙江省迪光杯第六届多媒体设计竞赛中获得了课件类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一年的试用过程中,课件案例库的内容得到了扩充。该资源库将进一步在教案库方面进行学科的扩充,并从资源优化的角度在对素材库中的素材进行优化,以提高多媒体课件技能的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昕,张新兰.高校网络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5(3):50-51.

[2] 欧阳康,徐明.学校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63-66.

[3]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EB/OL]./.

[4] 刘珍芳.高校专业网络资源库建设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5):62-65.

第8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第一堂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19-02

一、引言

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各个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高校大力引进青年教师,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的比重日益加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如何保证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过好教学关,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已成为各个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1]。下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从如何备好第一堂课、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备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广义上来讲,指青年教师步入教学生涯的第一堂课,狭义上来讲也指每个学期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但无论如何,第一堂课应当是青年教师展示自己树威信立威严的一堂课,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2]。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亮相的教师讲的第一堂课的印象好,就为以后的讲课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第一堂课更要注重教师本人的每一个细节,从衣着打扮到说话的讲究,还要非常细致地给学生讲明你所教这门课程的整体脉络和重点、授课特点、讲课的思路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感觉跟老师一起学习有轻松感和愉,并产生愿意学习的愿望。第一堂课是对教师要讲的课程在整体上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需认真对待,不可轻视。一般而言,第一堂课要通过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讲明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第一堂课并不涉及什么重要的知识和内容,但第一堂课的准备过程都要比其他课付出的更多。虽然第一堂课很重要、很难,但是只要打好这个基础,后面的路就会好走得多。

如何备好第一堂课,青年教师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准备。其一,教师要热爱教学这份事业,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范,能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首先要从心里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是能够讲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喜欢所学知识、感受不到传授知识的快乐的话,那很难讲好一堂课。每一堂课都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讲课过程中要自信自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影响和吸引学生,俗话说“言传身教”,所以作为教师,自身一定要注重自身气质的培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有感情,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同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爱,但不能迁就;严,不能过头,不能让学生难堪。只管不教是虐,只教不管是纵,不教不管是害,既教又管才是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教书”,而且要“育人”。其二,对第一堂课的45分钟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第一部分介绍什么,第二部分讲什么,都要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其三,一定要树立威信,介绍自己的时候,将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些原则和规矩摆出来,诸如缺课如何处罚,迟到如何处罚,上课是否喊起立,课堂上有哪些规矩,成绩如何评定等,先把规矩讲了,下次上课如有触犯,一律严惩,坚决执行,这样学生就会有了约束心理,自然服你。其四,一定要多看教材和参考书,熟练把握该门课程的整体脉络和重点,并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予以切入,让学生心中有数,并有轻松感和愉,产生愿意跟你学习的愿望。

三、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3]。课堂教学没有提前设计,就如同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必输无疑。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制定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与模式、组合运用教学媒体手段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等。具体到教师个人,其具体工作应当包括课程内容的熟练掌握、课程教案的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制作、课时的合理统筹、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师生的互动交流等。(1)课前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越充分,对课堂教学的最佳合理设计就越科学。青年教师要先学会课堂教学的准备,在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写出教案或讲稿,且教案或讲稿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以补充和修改。要写出一份优秀的课堂设计和教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其一,从多方面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综合确定与自己所授课程专业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借鉴别人的突出之处,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其二,备课过程中要反复熟悉讲课的内容,包括讲稿和书上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在大脑中回忆,注意查缺补漏。其实这符合记忆的方法和原理,备课和学生学习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记忆过程,会越来越熟练。其三,备课开始的过程会比较慢,随着熟练就逐渐加快,对于具体授课的一些辅语言不要过于苛求,不要把备课看成完全的背诵,刻意地记忆。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发挥性的语言自己会在讲课过程中施展和流露出来,也只有这样才会在讲课时比较自然,不至于因为想不起自己规定的内容和语言而紧张得一塌糊涂。(2)理清课堂教学脉络。课堂讲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主讲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地把握好该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好教学进度。大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生往往在一个学期要学完几百页的书本,既要让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做到宏观上的领悟,又要让学生将重点的知识牢牢记住;如何做到概念明确、突出重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解决科学知识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思多想。教师要讲好一堂课,自己先要对讲课的内容把握到位,自己的头脑中要有一条线,非常清晰的脉路是教师讲好课的前提,在教师自己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能自如地表达出来,学生学起来才会感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否则,如果教师本人都搞不清知识的前后关系,在课堂上必然会将知识讲得分隔开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会让学生由于听不懂、难理解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工科学生,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比较厌烦纯理论的东西,听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对计算理论和计算公式极为反感,因此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多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尽可能地把所讲的理论能通过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加以解释和说明,让他们明白所学知识在身边无处不在,提起他们的兴趣和引起他们的注意[4]。同时老师自身也应注意提升自己的工程应用水平。工科的老师应多去工程现场、车间、实验室等参加生产实际锻炼,积累工程经验,才能在讲解理论时联系工程实际,并能将工程实际讲清楚,一定要避免成为一个只钻理论而不切实际“文科老师”。(4)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语言包括口头上的和肢体语言。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也无法让学生接受。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学到知识。但是老师当面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何况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技新进展和阐述自己独特见解的作用。学生都很反感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我们自己也很反感,所以课堂上更加不要将我们自己反感的东西再加诸到学生身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就在于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体会,但不要过分追求。平时在课堂中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包括讲课过程中使用幽默、声音的起伏变化、甚至唱歌等引起学生注意,得到的效果较好。除此之外,肢体语言不可或缺。青年教师往往在很多学生面前显得比较拘谨,放不开,说话都有点不自信,肢体语言就更加不丰富了。实际上,课堂上合适的“手舞足蹈”,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式。如果我们大学老师也像新东方英语培训的老师一样,可以整节课充满激情,手舞足蹈,仿佛在演电影一般,哪有教学效果不好呢?饱含激情的肢体语言,往往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载体。(5)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获得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直接注入,而是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而来的[5]。在这样的多次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学到了活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发挥了两个积极性。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渠道。青年教师往往过于拘谨,整堂课与学生交流很少,自己累不说,学生也很累。整堂课都要听老师讲,学生也会腻烦。换个角度,通过反问、提问、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思考空间,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四、结语

总之,青年教师平时要不断积极摸索积累,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对比,多交流,多锻炼,多检查,多锤炼,多反思,不断努力,切实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姗姗.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20-21.

[2]王怀顺.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94-96.

[3]杨宇祥,华灯鑫,乐静.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8-19.

第9篇:高校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在教学中,教师很有感触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的学生更有时代特征。曾经,我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80后的大学生,那么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独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

2.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2.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的主题、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2.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