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

第1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经济与生活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74-01

一、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提高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效果分析的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促使我国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一些弊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露端倪,新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的建立,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中生的经济与生活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经济生活后,能思考关注身边的经济活动,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话题。

(二)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的意义。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促使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路线。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能力已经处于基本的独立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在初步形成。此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关键。二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新课标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更容易融洽。三思从教学的目的出发,思想政治教学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通过提高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是实现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为此,现阶段我们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优点,摒弃缺陷,开拓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一)新课标是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效果的依据。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模块,相对于过去的《经济常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在知识内容的把握上,要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经历;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要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的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它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当前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是提高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效果的指导。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高中生的思想教学也是需要改革创新的,一方面现代教学方式不断的革新,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等都需要运用到现代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文化知识的不断扩充也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或现在,要考虑到将来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的高中生经济与生活的教学要以不断创新方法,在教学方式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例如,《生活与哲学》的第十课第一框主要讲创新的哲学基础,要求我们从理论的层面明确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第二框主要讲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要求我们从实践的层面明确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同样,我们也要把创新的哲学思想运用到高中生经济与生活教学中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顾名思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思想政治也是一样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教师过于结果,让学生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强硬的背诵,记忆,使他们感觉到思想政治课的枯燥无味,丧失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例如通过社会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实践性学习,领悟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意义和内在价值。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上生动的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更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里,更容易理解一些复杂难懂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商品经济的市场规律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情并茂还原,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感情沟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要与学生打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感情基础。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定位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为“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的教学目的。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但是教师不能够偏心对待,只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改正。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进行,学生要认真的为老师打分,提出建议,也可以教师与教师之间互评,在教学方式中彼此借鉴,相互取长补短。

四、提高教学效果感悟

通过将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等策略运用到高中生的经济与生活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我深刻领悟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开拓进取,要思考总结,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第2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001-031 产业转型和升级是一个坚实的实体经济的关键

真正的经济是社会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处理经济风险的坚实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整个工业革命的力量起伏,都伴随着实体经济的繁荣和衰退。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警告世人,返回到实体经济需要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任何时候不能忽视、不能懈怠。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对经济衰退、上涨的价格困境、国内需求疲软、外部需求出现裂纹等现实问题,公司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扩大以提高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虚拟经济派生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导致实体经济“走出去”的效果,影响实体经济的

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红利减弱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格局已经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巨大的挑战。制造业的利润,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差,大量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管理环境,停止扩大再生产,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金融业的利润吞噬工业利润,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促进转型升级,增加实体经济利润,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国家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真正的经济发展不是短暂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应根据当前经济的稳步增长,注重增加发展的后劲和结构调整,改造和升级经济组合,不走老路,提前做好准备。只有加快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勤劳的企业家,努力营造行业丰富的社会氛围,以促进劳动力的优势,以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综合优势,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实体经济的衰退,巩固和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各级政府应当公布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只要我们掌握实体经济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

2 新兴产业和增量调整带动转型和升级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球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看,产业转型和升级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新技术、新发明和新的工业体系的创新,以改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二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的传统产业涉及工业领域,在短期内很难迅速实现其全面的技术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几乎在同一起跑线,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来改变中国的工业和技术结构,使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需求前景大,具有能耗低、促进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潜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应对国际经济的复杂形势,构建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抓住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在技术上实现产业化,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防止走引进、落后,再引进低端的制造业道路;大型商业的发展要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利用一些重要的应用技术建立完整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评估。应注意新兴产业技术的市场风险,制定鼓励的政策,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市场,通过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和其他措施推广使用新技术。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要被淘汰,它们不仅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和实力的重要支柱,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土壤。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调整,但仍然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路线比较清晰,有更多的经验可供参考,也符合发展的方向模式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传统产业也更加努力地工作。引导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应该是在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指导下,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推动其兼并重组和产业地位合理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刷、印染等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升级,利用制度、组织、产品、技术和其他方面的传统业务再造的综合优势,推进传统企业空间扩张和布局调整,并利用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强劲发展。

传统服务业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它不仅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从传统产业来看,新兴产业缺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改造和促进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向高端的新兴产业进军,可能会促进更好更快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当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相同,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才有推动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努力实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第3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传导作用

当今社会,金融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虚拟经济的发展,提高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使得实体经济达到最终的配置效果,各种资源可以有效的融合处理。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劣根性,在会计制度方面的宏观性等,这种机理的产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影响非常关键,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会有所不同,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基础及特点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融资,而融资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的回笼过程,我国在这个阶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分析指出,各种表面虚拟的资本和原始资本的增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也即是说,虚拟的资本和实体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不是独立运作的,而是在一定的基础和联系上联合运作的过程。

事实上,虚拟的资本价值主要来源于实体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总,各种资本所创造的利润会有所不同,在资本的预期方面也会有所差距。从目前人们预期的收入水平来说,一般的范围在在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和衍生的,也就是虚拟i经济的信号会随着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基础债券的发展而有着极大幅度的提升,这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

对于虚拟经济衍生出的股票和其他的债券形式相比,实体经济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模糊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企业发展中的债券关系和股票等资产中的债券化关系,逐渐实现了企业预期发展的良好收益。对于折算下来的概率,通常可以作为一种价格的符号进行整体债券的预期收益分红,折算的价格可以用符号等虚拟的经济进行测算,整体水平会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会在国家的整体资本发展流程中,实现整体项目收入的可观性发展,利用率和整体的衍生程度,在金融角度实现合作共赢,评价的预期收益和水平,会在基础范围中做出价值的提升。

我国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这种经济的关系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般来说,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盈利能力上会有所欠缺,而财务的状况发展水平是衡量未来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未来经济投资的重要方向,我国在相关的经济发展中,对于价值符号的做出了一定价值的判断,这种虚拟的符号和商品之间存在劳务的关系。两者可相互脱节,价值符号的循环方式和周期也相对较短。

总的来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两者变化的程度和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会给彼此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中,经济的发展规律显示,各种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先于虚拟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金融抑制现象的发生,使得资金进一步的回笼,资金的运作能力会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各种虚拟经济会过渡膨胀,经济的发展水平会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角度过渡,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风暴。

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够沿着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汇总,实体经济的收入流会朝着更加多样化的角度衍生,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发展危机,在以后的实体经济发展中,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

1.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作用。就投资者而言,无论所要投资的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需要就投资对象做全面的价值评估,会计就承担着向投资的决策者提供相关投资信息的责任。目前投资者所需要的投资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更为多样性,但会计的信息披露依然是多种渠道和来源中最为可靠、稳定和经济的,会计准则中也对会计的目标进行了定位,强调了会计要在经济运行中较大的发挥支持作用。会计向企业提供虚拟经济的主体以及实体经济的主体的相关财务信息,向投资决策者提供了是投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相关决策的支持信息;会计所提供的实体经济的相关信息是决策者就虚拟经济的符号进行定价的重要的基础性信息,会计的这项功用已经被股票价值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所证实。

2.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过程。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发挥着传导作用,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担任着信号传导机制的角色,参与经济体制的运行,反映并传导着经济主体相关的财务信息。从动态上而言,会计和经济体系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互动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会计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信息传导中的传导功能的实现过程,以及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循环的因果关系的累积过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现如今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会朝着更加虚拟化的方向延伸,这也就意味着,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虚拟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头筹,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桥梁,会在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实现了两种经济之间的交互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文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02).

第4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之一,绍兴县以实体经济起家,靠实体经济兴家。全县7万余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县70%的税收、80%的经济总量和90%的就业岗位。实体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县域兴。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投入、调结构、抓转型、优服务,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郾8%、20?郾8%;去年人均生产总值19164美元,人均财政收入161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27元。发展实体经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做“优”实体。立足县域实情,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强工、兴商、优农”基本方针,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工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来抓,按照“提升纺织业、壮大新产业”并重思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手抓纺织业提升。纺织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的58?郾5%。近年来,我们依托“市场+印染”以及完整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以建设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省级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纺织产业“4个千亿”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家纺织造三大产业产值和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超过4个千亿元。目前,我们正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已有约70%产能的96家企业签约集聚,10余家企业开工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届时预计可盘活土地1?郾2万亩,削减产能和排放各1/3,提高产品附加值10%以上。一手抓新产业培育。按照“5+3+X”产业导向,积极实施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539?郾13亿元、利润27?郾55亿元,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抓,大力实施“五年千亿”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结构提升。深化轻纺城“二次创业”。坚持市场、城市、产业联动,在提升实体市场的同时,加快建设“网上轻纺城”,去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890亿元,成功收购“全球纺织网”,注册网上经营户4?郾4万家,今年力争在网上成交额和税源经济上实现突破。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依托轻纺城提升发展,加快科技园、创意园、物流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创意、物流、金融、风投、会展、服务外包等生产业和商贸、旅游等生活业。近年来,沃尔玛、万达广场、银泰百货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先后落户,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2?郾3%,拉动GDP增长4?郾3个百分点。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茶叶、竹笋、干鲜果等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去年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08年的3?郾6:63?郾8:32?郾6调整到去年的3?郾6:60?郾4:36?郾0,实体经济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推动产业升级投资,努力做“强”实体。坚持产业投资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引进来”与“留下来”相结合,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县域实体经济综合实力。抓平台提升。围绕“一主三城三区”县域空间布局和“一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整合提升滨海、柯开等省级开发区发展平台,加快实施柯北二期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印染集聚区以及镇街工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以柯桥主城区、柯岩—鉴湖旅游度假区及钱杨、平水、福兰新城等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南部山区、东部三镇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整合资源,集聚要素,腾出空间,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平台的承载力和集聚力。抓招商选资。坚持县内本土投资和引进县外投资相结合,在鼓励引导县内企业把项目和资金更多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同时,切实强化招商选资“一号工程”,着力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支持浙商、越商和轻纺城布商回乡投资。去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郾5亿美元,民间投资277亿元,一大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得到落实或推进。今年力争实到外资2?郾3亿美元、内资46亿元,引进5亿元以上高新产业项目10只以上。抓项目建设。围绕“十二五”确定的“325”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加快企业“零土地”技改,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天圣差别化纤维、远东PTA三期等一批纺织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日月新材料、优创光能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夏威夷风情园、联盛国际广场、欧式商业名品街等一批重大商贸三产项目建设。去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3亿元,分别增长20?郾2%、18?郾5%。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20亿元,以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投入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努力做“大”实体。我县外贸依存度高达95?郾6%,推动内外贸市场稳健增长,是做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深入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贸易平台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国内并举,着力提高我县产品的两个市场份额。着力扩大内销市场。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信息、物流、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采取特许经营、品牌、连锁专卖等营销手段,构建和完善多元化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力保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力拓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组织开展“布满全球”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境内外展会,重点支持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更多实力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营销窗口、兴办实体经济,切实加强出口信保工作,着力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平稳增长。去年我县实现出口96?郾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首位,今年目标突破100亿美元。

第5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0-03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遭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力,任其无限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爆发危机;一部分人认为是格林斯潘及其管理的美联储在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是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深层次原因是美国长期超前消费的经济模式。虽然理论界的争论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不可否认,这次起源于美国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重的。

1.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了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13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这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房价的持续上涨使美国居民相信,购买房屋是无风险的投资,对住房的需求大幅膨胀,进而促进了债务大量增加、金融机构杠杆率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财富效应”,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所实施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留下了隐患。“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发动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也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而且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有充分估计到金融市场上不断积聚的风险,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2005年5月,面对质疑衍生品泛滥、要求美联储介入次贷监管的舆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错位和滞后。1999年11月4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以来,美国金融业进入了创新迭出的混业经营阶段,但金融监管仍沿袭旧有的体制,没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业的一些领域存在重复监管,但另一些领域却存在监管真空,监管机构很难实现有效协调。

以上两点无疑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是危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要从经济学来理解此次危机深层次原因:

1.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矛盾。《资本论》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特别是货币的出现,生产过程之前和之后的交换产生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离,一旦这种分离导致商品卖出受阻,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的危机就会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两种不同的形式。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而产业循环中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则被称之为现实资本。如果把股权融资凭证、债权融资凭证等包括进来的话,则可以将作为价值符号的非现实资本,统称为虚拟资本。现实中,虚拟资本的运作直接表现为分配和交换关系。虚拟资本并不直接进入生产领域,也未直接用来消费,它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是没有生产成本的,其价格取决于人们在市场上对它的估价,也就是取决于人们对这类资产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可以将这类资产的价格看做是由人们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所有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包括地产、证券、无形资产等,构成了虚拟资本系统。虚拟资本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与实体资本积累相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虚拟资本的量与实体资本的量不一致,并且信用经济越发达,虚拟资本的量就可能更多地超过实体资本的量。一旦超量过大,交易主体的预期和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虚拟资本量相应会急剧缩小,这就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最终催生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2.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马克思眼里,资本主义生产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无政府状态,即通常所说的“自由竞争”,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的结果只能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加大贫富差距。在这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越加明显,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资源配置,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会表现为生产的过剩,因为市场经济无法合理解决个别企业投资、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投资、生产盲目性之间的矛盾,因此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加上“自由过度”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可以充分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金融管制解除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大量的资本从实物生产和贸易领域转向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等投机场所,导致有价证券、存款贷款、外汇等无实物载体的虚拟资本剧增。与此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却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只能靠借贷消费。从宏观上看,金融的不断扩张使得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透支经济”,形成了典型的借贷消费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因为政府推行金融自由化、自由市场经济得到变相的鼓励。此外,随着资本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美国的少数大银行几乎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资本,风险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自行调节得到稀释,反而变得更加集中。因此,虽然金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矛盾,经济表现出繁荣景象,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新的矛盾和危机。

二、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一)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1.实体经济的定义。从经济学角度讲,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实体经济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

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人类生存需要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那么人类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保证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停止,那么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保证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那么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二)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此次金融危机对各国虚拟经济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海外投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时遭受亏损。但是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可以说是“未伤筋骨”。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密集型省份,在金融危机中真正关闭、停产、半停产的只占1%多一点。以东莞为例,2008年底统计表明东莞市真正倒闭的企业是900家,据当地数据显示,其实历年都是这个规模。与此同时,还有八九百家企业新注册,相对是平衡的。中国的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大,但只是订单减少,一些小规模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这些资本的损失不会对中国造成根本影响,是可以承受的。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1)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2)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的两条途径:第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第二条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3)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1)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为空中楼阁。(2)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3)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四)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实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可以为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虚拟经济泡沫往往只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而深层原因是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第二,实体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带动虚拟经济。这一点通过传递作用表现出来,经济发展主要靠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增长可以带动虚拟经济增长。第三,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必然演变成金融市场内部的价格投机,进而催生大量泡沫。这种失去支撑的、单纯逐利的“横冲直撞”,对市场的破坏不可估量。面向实体经济需求推动金融创新,要求金融机构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

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几个大调整,包括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发展观念的大调整,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等。这些都对正在进行大规模产业调整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通过扶持本国实体经济抵御金融危机,更加说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出来,所以要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生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1.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力量。要全面组织钢铁、石化、建材、汽车、船舶、医药、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七大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新一轮热电联产改造。

2.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下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机遇、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生物产业、物联网产业、3G产业、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培育的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3.重视发展生产业。组织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创意设计和售后服务等生产业,落实各项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探索产业集群、百强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抓好生产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个企业分离到整个产业分离,从分离后为母体服务到为整个产业和社会服务两大转变。鼓励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售后、生活等服务内容外包,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提高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3-540.

[2].各国要防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N].人民日报,2008-10-26.

[3]成思危,刘骏民.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3.

[4]崔友平,陈华,赵俊燕.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4).

[5]顾钰民.对当前金融危机原因的阐释[J].晋阳学刊,2009,(2).

[6]蒋家华.金融海啸第二波侵袭路线图渐显,中国不会伤筋动骨[EB/OL].新华网,2009-02-25.

第6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资本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费雪方程式;内涵集约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7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9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银监会在促进银行转型、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就包括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国银行业实际,制定了适度前瞻、反映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新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之相配套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也即将公布。新监管标准即将实施情况下,如何推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值得研究。

一、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虚拟经济具有流动性高、风险性高、投机目的性高、收益性高和稳定性低的五大特点,银行的盈利性决定了其有把资金运用到回报率高的虚拟经济的倾向。因此,用政策引导成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必要性的理论基础

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可以从改进的费雪方程式得到有效证明。传统的费雪方程式为MV=PT,其中M代表了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一般价格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显然,传统的货币方程式只关注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忽略了虚拟经济。本文加入s代表虚拟经济的交易额,有MV=PQ+S,其中S=PS*QS,其中S代表虚拟经济交易额,PS代表虚拟资本的一般价格水平,QS代表了虚拟经济的交易数量。于是有:

上式说明过度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即在虚拟经济发达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分成两部分,PQ部分用于实体经济,PS QS部分用于虚拟经济的交易。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用于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越多,用于实物经济的货币量就越少。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投机行为和炒作活动,其投机收益大大高于实体投资利润,由于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最大利润,虚拟经济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巨大的收益反差不仅会导致闲置资金的介入,而且会吸引相当部分产业资本脱离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虚拟经济系统投机套利,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作用原理。当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生“挤出效应”时,在虚拟经济的表面繁荣下,实体经济的增长有可能停滞甚至衰退。也正是由于这种“挤出效应”及资本逐利性的存在,才使得出台相关政策对银行业加以引导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必然要求[1]。

(二)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首要制约因素

确保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需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银行业本身的健康平稳可持续;二是管理政策的准确合理;三是传导机制的顺达通畅。目前,我国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但银行业经营管理粗放不可持续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首要制约因素。

一是业务发展模式粗放,过多依赖高资本消耗的信贷规模扩张。2005—2009年,我国银行业年均信贷增速为19.77%。超过同期欧美银行10个百分点以上。风险资产过快攀升,大量消耗了经济资本[2]。业务结构上,当前国内银行业零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占比过低;客户结构上,目前国内银行“垒大户”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资源紧缺时,抢大客户、抢大项目的现象严重。

二是资本管理模式粗放,进入做大规模与上市融资的“循环怪圈”。目前,我国银行业资本补充高度依赖外源融资,内生能力不够大。在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不断做大存、贷款规模成为盈利的最便利途径。另外,我国银行业存在的股权高度分散,缺乏实际控制人等问题也导致了商业银行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3]。进而导致国内银行做大规模与上市融资循环往复的怪圈。

三是风险管理模式粗放,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手段落后。目前,国内银行依然缺乏对新形势下全面风险管理内涵的深刻认识,将风险管理等同于信贷管理,缺乏前瞻性、预测性分析,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目标仅是单纯的降低、控制风险,对于价值创造功能的挖掘不够;同时缺乏整合的风险技术手段,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技术工具、管理手段和整合管理体系还不够充分和健全[4]。

二、新监管标准推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

促进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首先要提升银行业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减少制约因素的不利影响。与旧监管标准相比较,中国银监会正式的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与即将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要求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引导银行业主动发展零售业务、增强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转变目前粗放的经营发展模式,减少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制约因素的制约效应,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5]。

(一)推动银行内涵集约发展,实现对实体经济持续推动

与旧监管标准相比较,新监管标准在注重资本数量的同时更注重资本质量,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升了核心资本划分标准,将一般风险准备、外币报表折算差价划入核心一级资本;二是缩小了附属资本划分范围,将原先的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缩小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权类、债券类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净利得的50%、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累积净利得,将原先的重估储备缩小为固定资产重估储备(不包括非自用不动产)的70%(具体变化见表1),更为强调股东资本及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性,鼓励银行不断地进行内部资本积累,实现内涵式发展。二是新监管标准要求银行在科学识别、度量风险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计提相应的资本,包括银行账户风险和交易账户风险,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扩大了风险覆盖范围。具体作出的调整为:信用风险计量上,权重法采用风险权重体系调整,体现审慎监管要求的同时,扩大覆盖范围至表内、表外、资产证券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等;市场风险计量上,取消市场风险资本计提的门槛;操作风险计量上,第一次明确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取消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过渡期。通过以上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并覆盖风险,节约资本,实现集约化发展。

(二)推动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

一是调整分类监管标准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针对我国银行业普遍达标的现象,新监管标准调整了分类监管标准(见表2),并对每类监管标准的银行分类采取监管措施。新监管标准根据银行不同的业务资产结构,不同的风险水平,提出不同的资本要求,即银行的业务资产结构不同,银行所消耗的资本也就不同,从而鼓励银行不断优化其业务资产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本消耗。二是新监管标准对微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贸易融资及公共部门实体贷款等,确定了比较优惠的资产风险权重;对持有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复杂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非并表的金融机构股权等,都确定了较高的风险权重。鼓励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审慎引导银行开展金融创新。

(三)鼓励银行以丰补歉,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亲周期性

新监管标准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适当提高了核心一级资本的水平(见表3),新监管标准在最低资本要求之上,还确定了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等缓冲性的资本要求,以更好应对经济下行及市场恶化环境下的金融风险。在经济上行和繁荣时期,银行要积累较充实的资本和流动性,以应对经济下行和萎缩时的冲击与风险,减小了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加剧效应。

(四)要求银行注重流动性,降低损害实体经济的可能性

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决定了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存在着短期性和长期性。与旧监管标准相比较,新监管标准增设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融资比率两个流动性指标,确定了银行机构要达到的流动性指标及应急性流动准备,在原先仅注重衡量银行短期流动性的同时,将长期流动性指标纳入监测范围。同时,新监管标准要求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加强流动性压力测试管理,减少对市场短期资金的依赖,增加高质量流动资产和长期稳定性资金,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协调平衡,降低金融内部不稳定对经济产生的负外部效应。

三、新监管标准下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新监管标准的实施不仅对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银行业今后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在新监管标准实施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注重通过以下路径支持实体经济。

(一)发挥传统业务模式优势,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效率

新监管标准对资本要求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导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面对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催生的巨大有效信贷需求,国内银行转型不仅不能削弱传统信贷业务,而且应以优化信贷业务为重点,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做深做细,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信贷质量,实现银行与实体经济的互利共赢。

(二)建立高效益“轻资本”模式,支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新监管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资本约束机制,粗放型的资本高消耗模式难以为继。国内银行应强化主动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根据资本的风险承受水平,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中小企业业务以及资本占用少的业务。建立高效“轻资本”模式,有效利用新监管标准对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业务风险权重的优惠,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型。

(三)提升风险管控精细化水平,全面防范系统性风险

新监管标准除覆盖信用、市场、操作风险外,还是第二支柱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信用集中度风险、资产证券化风险,以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等风险的汇集平台。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提升整体风险管控精细化水平。不仅要健全组织架构,强化风险治理,整合、再造业务流程,顺畅传导渠道,更要升级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技术支持。具体来讲,结合新监管标准,建立完善的压力测试管理体系,全面防范系统性危机的产生。

(四)稳步推进金融工具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新监管标准资本约束功能以及对衍生金融产品风险权重普遍增加,要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工具创新不仅应满足不同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客户实现财富增值提供渠道,真正对冲资产负债表风险,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今后,商业银行创新必须以实体经济需求为核心,建立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研发和推广流程,还应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指标的产品服务创新评价办法,与奖惩机制相配套,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入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华强.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1.

[2]张光华.继续加快转型: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J].中国金融,2010(22):14-20.

[3]曾刚.从齐鲁银行事件看中国银行业改革[J].当代金融家,2011(2):11-15.

[4]张守川.从金融监管改革新形势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J].宏观经济研究,2012(1):33-37.

[5]王兆星.银行监管的新标杆[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6-15.

[6]王胜邦.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7):48-50.

[7]王炯,吕智浩.新监管标准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银行家,2012(1):55-56.

[8]李东卫.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J].华北金融,2012(4):37-39.

[9]洪崎.转型期的实体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2012-03-12.

[10]尚福林.科学发展稳步前行—对大型银行发展提出六个准确把握[J].中国金融家,2012(1):31-36.

[11]刘溟.商业银行监管新规新在何处[N].经济日报,2012-06-19.

[12]姜欣欣.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之道[N].金融时报,2012-05-21.

[13]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一):修补新资本协议漏洞、扩大资本覆盖风险范围[J].中国金融,2010(1):84-86.

第7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信贷支持;特色产业链;信贷有效需求;金融风险

一、金融支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链对接效益分析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是不良贷款清收卓有成效。县人民银行通过积极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2012年共化解不良贷款3.99亿元,其中划拨97.66亩土地置换处置县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贷款2.3445亿元,同时处置化解重点金融风险3处涉及贷款1.17亿元。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吸引域外金融支持当地经济。近年来,包括武城县政府、人民银行以及相关部门立足实际,积极作为,高效履职,着力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形成了区域“金融洼地”,吸引了大量异地信贷资金注入武城,为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共邀请市外银行机构23家考察企业75家次,新增市外银行机构贷款3.9亿元。全县新增银行分支机构2家、投资机构1家、申请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家。

二、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解决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切入点,保持信贷总量均衡适度增长。稳健货币政策提出的总体稳健要求平稳增长仍然是货币政策考量的重点,信贷规模仍将保持合理适度增长。结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形态和基本特征,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调整结构、扩宽渠道”的原则,加大武城县项目建设,针对当前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应在充分调研企业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引导信贷资源投向具有发展前景、行业特色和区域特点的领域。对产能过剩、同质化、高能耗的企业应遵行自然法则,确保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的真实有效需求。

第8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关键词:发展成果;重大贡献;金融体系;金融风险

前言

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处于较好的状态,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将预防经济危机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引发了大规模、大范围的讨论与反思,只有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才可以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概念以及关系发展历程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首先要明确金融体系的概念,其实质是从国家层面来讲,金童制度等相关内容的具体运行模式,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国家其金融体系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国家中的金融体系,从本质上而言,是国家内部银行对其进行操控,但是有一部分国家的金融体系,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受市场的操控,也就是根据金融市场对金融体系进行构建和建设。从广义上而言,国家整体经济的流动框架,是一个国家中金融体系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包括实际的金融交易,以及各种类型的中介机构,还包括金融资产。但是,不管是金融资产,亦或是金融交易的方式,都与国家政府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实体经济的概念

本文所阐述的实体经济,是与经济创造相关联的所有活动的总称,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精神文化消费的一切活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经济活动,涉猎到工业、农业、文化、科技等众多产业,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乃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经济特点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实体经济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材料,对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实体经济活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可以满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质以及精神的需求。

(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发展历程

在诞生以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在不断的变化。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为实体经济在交易过程中产生资金需求,所以金融体系应运而生,但是,金融体系,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汇兑支持,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提供支付保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推动作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处于一种分离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经济也逐渐壮大,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金融体系开始融合,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实体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数据,被用于金融体系完善的参数,而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自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并逐渐进入融合状态;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两者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所改善和进步,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又逐渐扩大,其关系也处于分离的状态。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金融体系实践基础是实体经济

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体系的制定,其根源在于实体经济,正是因为实体经济的存在,特别是实体经济交易中的融资需求,为金融体系的经济收益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若是没有实体经济,及时金融体系再完善,也必然导致资本泛滥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大部分的金融资本会转投到投机市场当中,引发的恶果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最终引发金融危机,此种情况建立的金融体系没有实际意义。由此得出结论,金融体系的作用发挥,其基础是实体经济。

(二)实体经济的发展依托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体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同时,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需要依托金融体系方可得以发展。具体言之,对于实体经济发展而言,金融体系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了支付中介作用的支持,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并对其扩大资金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有着重要作用,在金融体系提供高效融资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企业可以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链的完整,保持企业的稳定运营,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从逐渐从单一性影响转变为多元化影响,例如,金融体系中对实体经济制定的相关制度,如信用体制、财务管理等,从多角度和多方面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最终都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并依托于金融体系的发展[3]。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对策

(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要理由自己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将经济交易需求作为自身的发展指导方向,进而完善金融体系以及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成为金融体系发展的助推力量,促进两者之间的紧密程度。实体经济内因素中,诸多因素会影响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以实体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丰厚原始资本积累为例,当原始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进入金融体系,增加金融体系中的资金,进而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会直接或是间接的产生金融需求,而金融机构必然会通过提高竞争实力的方式争得金融项目,进而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并促使金融体系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由此可见,实体经济内部必须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其内部可以促进金融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因素作用,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融合。

(二)推进自由化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融资效率,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通过提高资金的储蓄利率,进而引导更多资金成为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扩大储蓄规模;(2)改善投资方式,可以将金融机构中的储蓄的资金以投资的方式,转化为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3)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是直接避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的消极作用,促使资本可以不断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便于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4)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会对实体经济企业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在融资之后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以促进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进而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5)通过构建多层次,并且差异化明显的金融市场,可以改善和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鉴于此,应该促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市场化发展,促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得以发挥金融体系的优势,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保障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对于金融体系而言,可将其分为两种,一是直接金融,二是间接金融。间接金融就是指金融中介,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中介功能,为实体经济的运营提供机构载体,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实际的影响,而直接金融就是指资本市场,直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并决定着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要支持更多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将金融信息传递给实体经济中的企业,除此以外,资本市场还应该发挥自身的监督功能,对实体经济中各类企业,以及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预防和减少企业以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杜绝企业的违规违法经营。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信用结构,强化资本市场的信用建设,为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中,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与金童体系的融合,扩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而且还可以促进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两者的合作共赢。

总结

综上所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关系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对金融体系的发展均有不同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深入了解和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及预防金融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通过有效的对策,协调两者关系。

参考文献:

[1]余悦.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5.

[2]徐雅静,聂永芳.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中国集体经济,2017,01:21-22.

[3]母红云.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知识经济,2017,04:53+55.

[4]杜伟.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49.

[5]黄娟.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4:41-42.

第9篇: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范文

历史与现实昭示:金融应当且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周小川行长在《财经》杂志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曾经强调,“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实物,不能只强调物质的生产,也要包括服务”。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避免金融业的自我膨胀和循环,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将损害经济社会发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东南亚各国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国际国内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能够达成共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过度发展和膨胀。

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近年来持续加速,虚拟经济占GDP的比例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资金的运作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在两万亿美元左右,其中98.5%的交易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交易纯粹是为了资金流通、盈利或风险规避。这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任何实体经济的不利变化都可能使资金交易方式、方向以及规模发生大幅逆转,并可能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传递到其他经济实体。在这样一个全球宏观背景下,金融部门一定要认真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动摇。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要求金融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重点发展实体经济符合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同时,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相匹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改变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惯性思维,主动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创新空间。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认为: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业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当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型金融竞争中,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避险、套利、融资、支付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促使金融机构开发和创新了种类繁多的避险型、收益型、融资型、支付型等金融工具,客观上有助于增强金融业创新水平和区域金融竞争力,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

同时,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存在的依托和利润源泉,金融业利润的最终来源是实体经济,其本质是对实体经济剩余价值的分割。当前,我国金融业比较容易获取利润,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业单纯为了追求利润,偏离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无疑是对实体经济的掠夺,这样的金融发展和金融利润是不可持续的。

宁波实体经济发展及与金融匹配情况分析

一个经济体的禀赋及其结构在每一个特定的发展水平是给定的,并随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其最优产业结构也会随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每个特定的产业结构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尽可能降低运行和交易费用。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行性和典型性,有些现象可能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出现,有些可能具有特色性,但其方法论和实践性上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宁波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

近年来,宁波的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等在全国城市中排位有所下降,与先进城市、标杆城市的差距有所拉大。2011年,宁波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389.9亿元、工业增加值2831.7亿元,相当于深圳、苏州2006年的水平,无锡2010年的水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96.7亿元,相当于深圳的1/3,苏州的2/5,无锡的3/4。从产业转型升级情况看,正面临着两方面的考验: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兴产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