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第1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行为训练;实施过程;作用

所谓“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部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助人过程。学校心理健康的基本教育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室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开展了的各年级、各阶段的“大班级团体指导”、“小团体行为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班级团体辅导”――学生在校期间各年级、各阶段的团体心理健康指导

针对青春期学生在校期间仍受到来自家庭、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群体,灵活、不定期的制定一定主题的团体辅导方案,并及时实施教育。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发展应对技能、调整行为以及达成其他目标,做到了有问题及时解决,及时防范,减少不良行为,甚至严重性事件的发生。为此,我们推行开展了“大班级团体辅导”以达到在中等职校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校期间在教师的帮助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将要面对的困惑,理智地面对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社会,建立该有的评价认知,合理地调节情绪,对他们将会终身受益。

“大班级团体辅导”实施形式:

辅导对象:2010、2011、2012秋季生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3000多名学生,针对如此大规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问题是复杂的,除在一、二年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群体普及教育的同时,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室专门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依次出现的学习动力、态度问题、新生学校适应问题、个人不良行为问题、情绪者调控问题、网络综合症问题、早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毕业生的择业观问题,制定出辅导方案,写出心理教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同时对需要进行心理援助的及时安排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缓解个体心理压力进行预防性辅导。

1、具体实施措施

学校的大教室是“大班级团体辅导”室,每次容纳80―90人、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男女生或合并式分开进行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如我们先后对2010、2011、2012秋季生进行了以下主题的团体辅导。

(1) 针对男女生着装出现的问题进行主题为“青春的美在哪里”的团体辅导。

(2)针对早恋问题进行主题为“青苹果的苦涩”的团体辅导。

(3)针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进行主题为“宿舍-我的家”的团体辅导。

(4)针对学生日常爱说脏话的问题进行主题为“让文明从语言开始”的团体辅导。

(5)针对有些毕业生缺乏拼搏、吃苦精神,不愿离开学校到企业工作,做依附于家长身上的寄生虫这一发展性问题,对部分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发展观团体辅导,开展“职业日”活动。

(6)针对国家发放助学金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利用的问题,进行主题为“珍惜我们的助学金”的团体辅导。

“大班级团体辅导”除了以上主题的讲授、讨论的语言互动外,我们还通过如“共度沉船”“大风吹”“打开死结”等集体肢体味性活动来实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任感、相互作用的团队精神,有助于提高他们认识自身存在问题以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2、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们对学生从入学团体指导、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指导、学生在校间不定期发展性团体辅导――“大班级团体辅导”和咨询、择业观团体辅导这样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实施,学生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在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组织群体内,学生的心理、认知、行为改变都有普遍提高。

二、开展“小团体训练”(小组辅导、小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自我接受的能力

小团体行为训练是辅导者在确定训练目标后,以小群体为单位进行行为训练,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朝向辅导者预期的方向,即使学习者增加某种适应或停止某些不良行为,或使学习者习得某种新的行为。

我们在个体咨询的基础上开展了小组辅导(团体咨询、团体训练)――小团体行为训练活动。心理教师在定期或不定期的辅导时间里根据学生聚集于共同的问题和发展性困惑的不同主题,通过“小团体行为训练”的辅导与训练,观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小团体训练活动的主要内容

(1)建立相互信任的活动:信任之旅、优点轰炸、哑口无言、信任考验等。

(2)自我探索的活动:自画像、别人眼中的我、人生透视生命线。

(3)价值澄清的活动:生存选择、我的价值观、价值尺、人生的最后时刻。

在实践中,我们把一般性的心理问题的同质学生组成有共同点、关联性的小组通过训练,帮助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如:我们要帮助各成员都希望通过训练克服过于害羞的缺点,他们想达到的训练目的也相同――克服害羞的毛病。一般而言,行为改变往往不是一次训练能解决的,需要制定阶梯性的训练过程和内容。一次训练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2、小团体行为训练的过程

(1)确定训练的行为:明确需要训练的学生有哪些行为。

(2)对目标行为进行分析:在确定训练的目标行为之后,我们要对该目标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过程和内容。具体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行为被改变的难度、被训练的学生已有的行为情况、改变该行为适用的方法等。此外,对于一些团体行为训练的目标,我们还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分目标。

(3)制定小团体行为训练的计划:在分析行为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开始寻找影响目标行为的相关条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设计恰当的活动以达到目标。如在帮助学生克服人多场合具体的焦虑问题的训练中,它的分目标分别是“在团体中获得自我肯定”“在团体中信任他人”“在团体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团体中获得信心,克服焦虑感”。根据这些分目标可以分别设计活动:“作文接龙”――自我肯定;“信任走路”或“放心倒,有人接”――信任他人;“分享成功”――分享自己的感受,“优点轰炸”――获得信心。

(4)实施训练:按制定的计划实施行为训练。小组比个体咨询更能够帮助学校深入接触更多的学生,“小团体”式的小组团体咨询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活动特别是小组训练,促进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接受的能力,而且又可以使心理咨询教师的时间有效的运用。虽然小组辅导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缺少场地,但我们认为这项服务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

3、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们对学生从入学团体指导、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指导、学生在校间不定期发展性团体辅导――“大班级团体辅导”和咨询、择业观团体辅导这样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研究及实施,学生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在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组织群体内,学生的心理、认知、行为改变都有普遍提高,学习风气有了大幅好转。

“小团体训练”活动让我们两年多来对学生中的50多名“焦点群体”(问题学生)目标,根据成员在年龄上、想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成员本身特质的共同点组成不同的“小团体”,通过各种团体辅导和建立相互信任的活动、自我探索的活动、价值澄清的活动等团体行为训练,使学生们在互动体验中,相互影响、改变以往不正确的认知、行为,寻找或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行为策略。

通过两项不同对象不同方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学生从原来从未接触心理健康教育到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简单的心理调试。我们使每一位学生在校间都有机会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辅导,这将为他们将来充满挑战的人生之旅铺垫应对困惑、挫折、平衡心态,起到心灵基石的作用。

实践证明,作为学校心理教育课堂指导的延续教育,这种在学校课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又溶入不定期的“大班级团体辅导”、“小团体行为训练”的教育形式,对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层次性、补充性,对学生心理问题和有可能引发的行为问题及早预防、及早疏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学校全面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2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以往,学校团体心理训练多应用于学生群体,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问题、提升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等。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团体心理训练来为教师群体服务,实践证明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邢秀茶等人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教师的反思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信心,改善教师团体的人际关系(邢秀茶等,2009);石国兴等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石国兴等,2010);岑坚等人经过多次为期3个月的实践,证明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效能,进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岑坚等,2009)。

一、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作用和优势

教师团体心理训练与传统方法(如开讲座、个别咨询、阅读书报等)相比,其作用和优势如下:

①团训以活动为媒介,通过活动引发思考和升华,以达到团训目的。团训活动有趣,并联系实际生活与工作经验,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几乎没有人会拒绝活动,因为活动可以唤起久违的儿时嬉戏时的愉悦情绪,也能够让参与者当下感觉到放松和开心。而且从学习理论上讲,团体心理训练非常符合成人学习的心理需要。因为合作交流与实践学习最具有效果。

②团训中进行的活动能够让教师产生高峰体验。团训中有些活动难度系数高,当教师完成它们时,会产生高峰体验,这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受,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信心。

③团训是团队协作的过程,孤军奋战不能解决问题,大家必须互帮互助,共同进退。以此促进教师成员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④团训可以让教师个体看到,原先困扰个体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其他人也存在共同的困扰,从而让个体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并且可以与其他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大家打开心扉,彼此信任,彼此支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我校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2007年11月,我校工会课题组曾用陶俊梅等人2006年所编的《教师职业压力量表》,选取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9份,调查显示,23.19%的教师感觉压力较大,在众多的压力维度中,学校管理和评价、工作负荷以及校园人际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最大,还有近1/4的教师在个体适应性、工作条件和自我发展需要等维度上感觉到较大的压力。高二年段和高三年段的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高一年段教师,高三年段教师还在自我发展需要和师生互动这两个维度的得分上显著高于高一年段教师。

鉴于高三年段教师的压力最大,所以,工会联合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育心园”决定对高三年段教师实施心理干预,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学的手段让教师们缓解身心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实施的心理干预分为个体和团体,针对个体的有音乐放松和个别咨询,针对团体的有团体箱庭和团体心理训练。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团训的开展,借助团体的力量,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并且舒缓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愉悦地享受工作和生活。另外,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全员化参与,希望教师接受了团体心理辅导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之后,在维护好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三、我校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实施

1.我校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操作过程(时间、地点、主训、方案)

我校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时间为半天,安排在每年12月底,在高三学生“成人宣誓兼百日誓师”之前,地点设在“育心园”心理专用教室,每次持续约1个半小时。团训活动的主训由两位专职心理教师担任,分教官由福建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参加的对象为高三的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自2009年“育心园”建成至今,教师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三年,以下附上这三年的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简要方案。

2.我校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

三年来,每年的团训活动都备受我校教师喜爱,大家都积极配合活动过程。因为团训不仅没有压力,而且能够减压;不仅有趣,而且有所得;不仅教师获益,而且学校也获益。总体来说,团训活动获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良好效果:

①我校教师卸下了压力,放松了身心、增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们在参与团训活动的过程中,个个面带笑容,面带新奇。“育心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像回到童年一样,无拘无束,甚至还有点顽皮和搞笑,那种久违了的童真让大家感觉到无比的放松。快乐、合作、友好、互助充斥着活动现场。大家脸上的神情从活动开始前的拘束和疑惑,转变为活动结束前的轻松和愉悦。平时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各学科间常缺乏交流的机会,借助团训,大家欢畅地交流,增进了同事间的感情。团训过后,教师们带着欢声笑语,以放松的心态继续投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②团训活动增进了教师对心理学的了解和信任。在开展团训活动之前,我校的绝大部分教师并不太清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心理学也相对陌生。连续三年的高三教师团训活动,已经让全校大部分教师都体验过了心理学的魅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让绝大部分教师增进了对心理学的了解和信任,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开始主动寻求心理学的帮助,与心理老师共同商议解决的方法。

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迈向全员化。在开展教师团训及系列活动前,育心园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光靠一两位专职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全员参与,学科渗透,而且教师本身必须身心健康,才能教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近几年我们开始把工作对象拓展到教师群体,在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同时,扩大宣传,让教师们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的理念。几年的努力初见成效,目前我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例如,德育处和育心园专门为各年级学生制作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课件和教案,各年级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常常给学生上心理班会课,及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3.我校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创新之处

我校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不仅让教师体验活动,而且让这些教师担任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训练的分教官。该理念由柯翔武校长提出,他认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并了解学生,所以在引导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时他们比校外聘请的分教官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也更懂得引导学生发言。而且,一副师道尊严面孔的老师玩起游戏来,可爱,高兴、激动、紧张、兴奋等等都在脸上一览无余,这对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效果非常显著。

四、改进之处

第3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职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惑问题,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及障碍人数,我结合各班心育宣传委员工作实际,在各班心育宣传委员的积极配合下,组织各班统一开展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和“职校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在以本校所有在校学生为心理健康调查对象的调查统计反馈中,我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发现有不少学生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人际焦虑倾向与人际适应的问题。而通过另一项“职校学生心理问卷”的调查活动,我发现,在全校学生中自述存在心理困惑问题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43.18%,其中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学生数占总困惑人数的25.02%,仅次于学习困惑人数(占总困惑人数的46.83%),成为本校学生的第二大心理困惑问题。其表述的人际交往困惑问题包括与同学、舍友、班主任、任课教师、父母长辈、朋辈间的,也包括与异性间的交往等等。而另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也往往是人际关系不适或不良,因此对职校学生进行积极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构建职校“四维一体”人际交往辅导活动网络

(一)组织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各类

教育宣传活动,给予职校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我们应在平时积极利用集合、大型集会、班主任阵地对职校学生进行积极人际交往心理品质的健康文化宣传,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师生旗下讲话”“主题教育月”“班会活动”等进行宣传,使积极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应通过人际交往讲座活动,给予职校学生积极的引导与正确的指导。一是让中职学生懂得交往,使中职学生懂得人际交往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只有在交往中才能晓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评价,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逐步接触和认识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二是让中职学生乐于交往。中职学生乐意与人交往,就能在交往中锻炼自己的积极思维和应对能力,在群体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三是让中职学生慎重交往。我们应教育中职学生慎重择交,知道交到不好朋友会受其消极影响,如果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也许会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四是让中职学生善于交往。我们应教给中职生交往的艺术,使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会用商量的口吻与人交谈;有损于别人时,能主动道歉,请求原谅。

(二)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辅导活动,以分类分层的方式帮助职校学生疏导各种人际交往困惑问题

根据职校学生中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种类与轻重,我们应组织各班开展各种小团体的人际交往辅导活动、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其人际交往辅导活动的主题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高一新生‘人际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当自己被别人误解的时候……”“AboutLove(关于爱情)”“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追求———谈异往”“做负责任的决定”“花开应有时———如何对待我们的‘爱情’”“我们需要温暖和睦的家———改善亲子关系活动课”“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等。通过辅导活动课的形式,我们教师可以对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的中职学生有更全面与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成果。如由本校班主任教师设计的心理辅导活动教案《知养育情报父母恩》,录摄的辅导活动课《花开应有时———如何对待我们的“爱情”》,撰写的论文《职校教师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人》《中职学校入学新生心理调适的探索与实践》《职校师生信任危机干预措施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职高师生心灵互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教育成果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

(三)深入开展“与你心灵有约”个别心咨心辅活动,及时有效地帮助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职校学生

为使教育辅导工作开展得更为深入与细致,在考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还兼顾个体,建立“特殊”学生的个案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如连同校女职委、星级工作区、心理辅导站发起的组织师生“手牵手,心连心”结对活动和连同德育处新出台实施的“德(心)育导师制”工作方案。现在,各班人际交往特殊生的情况正在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为我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又为可贵的经验与做法。如由本校心理辅导教师撰写的典型个案心理辅导案例《自卑自信成功》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本市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设立班级心育宣传委员,组建职校阳光心理社团,充分发挥职校学生自我教育与服务的作用

一是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桥梁和纽带作用,每班均可选一至两名性格开朗并能耐心助人的学生作为班级心育宣传委员,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各年段的心育宣传委员班,由心理辅导站的教师根据各年段学生的人际交往实际心理需求,组织开展隔周一次的心育心辅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心理理论知识和同伴辅导工作技巧,使心育宣传委员能做到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动向,及时协调班级人际关系,解决一些同学的心理疑难问题,当好同学的“知心朋友”,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二是通过组建校阳光心理社团,为职校学生积极搭建自我演绎校园心理剧的活动舞台,创设各种人际交往的活动场景,增强职校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为职校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角色,或是处于负责人的地位,或是接受别人的指导,或是主动表现自己,或是学会欣赏别人……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正确理解不同角色,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从而与同学愉快地交往。又如,为职校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景,使学生置于多种不同的交往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与同学交往,使学生心理活动内容得到丰富,个性得到发展。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内容和组织形式,训练职校学生具备不同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应变性、主动性、互谅性和互补性等交往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大活动交往范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职校学生接触成人社会,开展校外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与不同年级的陌生同学交友等,使学生学习别人良好的生活经验,懂得尊重别人,爱护他人,形成良好健康的交往态度。目前,本校以各班心育宣传委员为社团骨干、众多“校园阳光使者”为社团主力的校“阳光心理社团”已成为校内学生社团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特别受广大学生欢迎与广泛参与的热门社团之一。同时,其活动成效突出,也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与上级部门的积极肯定,并获得了本市“优秀学生社团”的荣誉称号。

三、结束语

第4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如今,性教育越来越多被公众所提及,并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了性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把性视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联系。学校的性教育相对滞后,虽然也有些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如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操作不规范,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教育读本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性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主要通过一些报刊、杂志、书籍、影视媒体,有些甚至是通过一些黄色书刊和影视等途径获得的。这些从社会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性知识贫乏,性观念落后,性道德水平低下,甚至性心理障碍等情况。现在已不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年代了,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科学的性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2015年3月,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成立了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团体辅导、家教讲座、个体咨询等多样化途径对试点中小学学生进行科学、多元的性教育课题研究,为科学、有效地普及性教育迈出有力而坚实的步伐,也为其他中小学开展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小组实践探究的主要思路是解放思想、活动跟进、修正反馈。

一、理念先行――解放思想,着眼于“双层面”的发展引领

社会敏感问题的尝试与探索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从解放家长和教师思想入手,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对家长和教师开展各类培训,使其接纳并积极参与性教育工作。

家长层面的引领:考虑到性教育的敏感性与实际效果,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决定,首先要面向家长进行性教育培训,让家长接受性教育理念、支持学校性教育的同时,在家配合做好性教育工作。锦华小学心理咨询师张伟伟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分别从性教育的内涵、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性教育三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性教育“扫盲”。望岛小学心理咨询师苗婧雯则结合“身体红绿灯”一课,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学校性教育课堂,并以此为例,引导家长在家也对孩子做好性教育。培训活动结束后,学校立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有95%以上的家长表示愿意积极合作。

教师层面的引领:性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所有学科教师都应是性教育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因为其教学思想和方式,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三月初,三所试点学校分别面向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主题培训活动,教师们反响强烈,都积极表示性教育确实应该在学校推行。今后,性别教育也将成为学校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二、活动跟进――有效探索,致力于“四课程”育人研究

(一)以绘本课程为载体,让性教育生动化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的?”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不少家长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该从何下手。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想到了绘本。

1.定主题,选绘本

锦华小学、望岛小学在征集学生兴趣、疑惑和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将性教育分为:“认识我们的身体”“保护隐私”“家庭情感教育”“社会性教育”等几个主题,并根据这些主题挑选合适的性教育绘本。如《认识身体》《我从哪里来》《我不喜欢亲亲》《家族相簿》《小威向前冲》《的故事》等绘本,内容涉及性别角色认同、生理功能介绍、如何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以防他人伤害、出生的知识及妈妈生下宝宝的艰辛,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等内容。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绘本,不仅可以传授性知识,还可以培养儿童爱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形成自尊、自爱的品格。

2.做课程,演绘本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深化性教育的效果。锦华小学、望岛小学选取了《小威向前冲》《认识我们的身体》等性教育绘本,让孩子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全面接受科学性教育,并引导孩子扮演妈妈、爸爸等角色,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及爸爸照顾家庭的责任,让小学生将绘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进行性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理解绘本、捕捉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会影响绘本性教育的成效。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纠正谈性色变的错误认知,认真回答儿童提出的性方面的问题,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拓渠道,讲绘本

家庭在学生性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锦华小学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把家长请到学校,带上孩子出生的视频或者照片,再结合相关绘本,讲解孩子是如何出生的,妈妈生完孩子的感受,以及爸爸在等待宝宝出生时的心情,让孩子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了解妈妈生宝宝时的痛苦及爸爸担心的心情。这是实行家庭亲情教育的一个方式。望岛小学还与医院等社会机构合作,请专业医生结合绘本给孩子讲解孕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性知识。

(二)以心理课程为主阵地,让性教育系统化

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非常重视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的主阵地。德育科李静副科长,引导小组成员对每一节要进入课堂的性教育课教案进行研讨与磨课,达成理想效果后再在各学校推行。目前,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一节性教育精品课《身体红绿灯》和《青春期红绿灯》,已在两所试点小学推行。

城里中学则从方刚教师精编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中挑选教案并进行改编。目前,《我家有女初长成》《安全跨越成长路上的美丽陷阱》两课已成功开讲。令人振奋的是,锦华小学性教育专题报道还在山东省少儿电视台播出与推广。

(三)以电影课程为媒介,让性教育无痕化

经典童话影片深受孩子们喜欢,如果能结合影片内容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在对影片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性教育,更容易将相关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心中。锦华小学在三年级尝试进行电影性教育课,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例如:学生观看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都说喜欢白雪公主,追问原因时,多数学生回答:“漂亮。”“继母也漂亮,为什么不喜欢她?”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仅仅以外表美来衡量一个人,还要重视心灵美。这其实就是对学生未来恋爱价值观的一种无声渗透,从而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四)以团体活动课程为补充,让性教育自然化

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顺利度过美好的学生时光,城里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以“青春期异往”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教师曲小男根据自己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所了解到的青春期男女学生在交往过程的困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猜猜我是谁”、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课堂活动环节。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反思和教师的点评,辅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异往的技巧,树立健康的异往观,学会健康、自然地与异往。

早期性教育关系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在从出生到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变化很大,有必要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在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为了预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健康的性知识,学校性教育任重而道远。利用绘本、电影、心理健康课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生动而科学地向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是学校性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三、实践反馈――修正航线,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性教育在环翠区的率先开展,得益于区教育局对性教育的再认识。性教育的不断实践,需要实时反馈,为此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制订相应的问卷调查和开展性教育研讨活动,不断修正性教育航线,做到胆大而不盲目。

基于对家长、教师开展的各类培训和对学生开展性教育的实践,环翠区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正努力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汇编了《中小学性教学指导手册》,为性教育的推广提供借鉴,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第5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一)课程建设在认知上存在很大偏差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相比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有的学校甚至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将一切优先政策向专业课程倾斜,其次是个别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二)课程技术标准不够规范

所谓课程技术标准包括课程外在形式上的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内在标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外在形式上看教学主管部门统筹较少、课程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实施单位在实践中难以统一管理标准。从内在上,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欠缺,不能按照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定位和设计课程,难以满足高职学生个人心理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三)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

广义上,课程评价不仅包含课程的教与学的评价,还包含课程本身的评价,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实践中的各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身的建设已相对成熟,但专门的课程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缺失,且在课程实施中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课程后期管理秩序混乱,基本教学条件标准及保障制度不完善。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规范课程管理

通过课程中英文名称、学时学分、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考核及师资队伍等标准的设置,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规划、分级建设、分类指导、强化监督,保证课程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同时,通过课程管理文件提出更为详细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确保教学要求、教学文件、常规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环节达到标准、规范,使参与课程实施的各部门能尽职尽责地协同完成课程任务,在规范课程管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按照统一的文本格式要求对课程进行修整,完善单门课程的形式要件,使学校课程在形式上统一。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选择针对性强而且有效的课程素材,使课程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并使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生本位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精神,使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心理的实践活动过程,实现课程标准化的目标。

(三)创新课程评价

通过课程实施中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标准的确立,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在本质上,评价过程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育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和关键环节,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确立对课程建设起着导向、诊断、修正作用。过程性评价通过及时的教学反馈,可使教师直接了解课程教学质量,随时诊断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修正课程。

三、基于“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标准化改革实践

“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课程标准化改革,其理论基础源于高职教育“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核心价值,积极心理学关于促进个体主动成为积极的幸福进取者的目标任务,以及围绕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提升和同时期学生典型性问题解决等内容的考量,制订课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管理标准等,以解决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缺失和课程管理秩序的混乱。

(一)合理利用专兼职教师团队背景组织标准化教学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能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基于“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的课程标准化改革,立足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基本原则,根据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与专业任务,分别制订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培训标准。在高职院校现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组织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育队伍,实施生命教育与适应性教育等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二是由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完成心理素质优化、生涯规划及职业能力提升等心理健康教育中更专业的部分,并针对学生个人心理发展与职业能力提升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标准化建设。

(二)开发以生涯发展为核心的标准化课程内容

第6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另外,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长素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这当中有太多的不同,因此也就给我们做班主任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生,在与他们沟通时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借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增强班主任对沟通的认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1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是培养沟通艺术的前提

据我们的观察发现,不同时期、不同个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班主任在处理相同问题时的方法都不相同。相比较而言,那些有较强沟通能力的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比较轻松些,比较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因此工作成效就比较明显;反之,有些班主任做得非常辛苦,工作非常卖力,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沟通不良是重大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反省自身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尝到过良好沟通的好处,才会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沟通能力,才会主动去寻求一些沟通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班主任经常总结反省,以沟通为主题做些相关的感悟及写些自身处理事件的经历,大家互相交流,提高认识。

另外,树立班主任正确的师生观,认识到爱是良好沟通的前提,用一颗爱心和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通过一些事例让班主任了解自身要充当的许多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人等,通过一些调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所喜欢的班主任特征是怎样的,来逐渐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让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认识到靠哄骗、压制是不行的,学生崇拜的是艺术教育。

2 加强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是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同时期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同年龄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有些心理成熟较早,也有些稍微滞后。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还需要去了解学生的个别状况,这样更有利于在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对心理较成熟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对这类学生可以充分信任他们能进行自我管理,多多给予的心理上的支持。对心理成熟较晚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就需要更多的行动上的支持。

为提高班主任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通过《读·思·悟·行》、《家校之间》等资料的发放,不定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让班主任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提供一些教育教学小故事,让班主任从别人的教育教学事例中吸取精华;提供一些阳光心态小故事和心理保健知识,让班主任去感悟、体验,增强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如:与学生交流时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怎样注视学生,什么时候用什么话语,让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应用,等等。

3 观摩——实践,亲身体验获得良好沟通的技巧

本人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多年,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从开展心理活动课中能有效提高辅导技巧,能够从中学会尊重、倾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7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策略

作为一名班主任及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面对着一届又一届新鲜的学生,越来越感觉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随着学校每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会面临新的环境,产生新的问题。针对目前我们学院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实,提高学习动机的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不良学习心理的主要表现

1.1 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被问及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计划时,总是会茫然和不知所措。一些学生入学后没有了学习理想,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没有明确的定位,有的学生把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从而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没有理想和抱负,更加没有上进的愿望,对于学习成绩无所谓,不及格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妥,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有的缺乏自信心,觉得自身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对学习态度冷漠、厌倦、缺乏兴趣。

1.2 学习适应性不强

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推进,我们的课程教学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我们更多的是将被动、机械地学习转化成主动、灵活的学习模式。而我们中的很多学生习惯了中学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以后,无法适应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很多学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有的对学习环境怨气较多;有的哀叹学校、院系和专业;有的指责教育教学条件不够如意;有的抱怨师生、同学关系的冷漠和冲突等。

1.3 学习焦虑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是必要的,但严重的学习焦虑对学习则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很多高职学生因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没有信心而导致长期受到不安、忧虑的心理困扰。高职生严重的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焦躁,寝食难安,神情恍惚,郁郁寡欢,特别是考试前,这部分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引发失眠、多汗、尿频、腹泻、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曾有一名学生因为产生严重的学习焦虑而无法正常学习,甚至丧失了正常的情绪体验,只能退学回家治疗。

2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分析

2.1 社会环境影响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认为高职教育是三流的教育,甚至误解职校是收容差生的阵地。在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他们往往拿高职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对他们吹毛求疵。这种外界环境的偏见.造成了高职学生入学后强烈的失落感及自卑感,他们放任自流。对学习不热情,甚至是反感。尤其是随目前,就业问题已严峻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眼前,而用人单位重视名牌院校的心理更使高职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习和未来焦虑不安、担忧惧怕。思想压力过大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厌倦和排斥学习。

2.2 专业因素

这里的专业因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专业兴趣,二是专业的就业前景,三是专业认知。首先,专业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了解到,由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不明,导致他们难以建立起明确坚定的专业目标,缺乏应有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表现出被动、消极的学习情绪。其次,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学生发现由于受专业瓶颈及学历瓶颈的双重制约,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大时,这极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弱化其学习动机。再次,对专业的狭隘浅薄理解,导致他们对专业的矮化认识,从而不能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给予积极正确的定位,导致专业与理想职业的心理落差大,进而影响了专业信心,弱化了学习动机。

2.3 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心智、体能快速成长期,对外界反应极其敏感。有的学生进人职业院校后,觉得低人一等,出现自我认知失调、社交不适、情绪失衡等心理不稳定现象。同时,他们脱离了封闭式的中学学习阶段,进入了相对自我管理、相对社会化服务的新的高等教育阶段,新的认知和原有认知在思想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当无法调和时,将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存在争强好胜、急躁冲动、敏感多虑、孤僻拘谨、消极悲观等性格缺陷,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过于自信或自卑,过分看重成败得失,做事急于求成,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困难怨天尤人或自轻自贱,也容易引发强烈的内心冲突。

3 几点建议和策略

3.1 改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水平、教学设备、学习风气、校园文化等都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为学生开设有价值的专业课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精心设计教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忌对他们放任自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另外,还要注意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注意跟高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举办各种报告会,强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意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缓解他们内心对未来的迷茫、担忧,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3.2 加强心理辅导,转变不良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辅导要以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把辅导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应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要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如开设学习心理辅导讲座。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8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1995年__于__教育学院毕业后,就主动要求回她的家乡__镇初级中学教语文。她所在的农村初中是__的大东北,距城遥远,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新教师得到培训提升的机会少得可怜。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报考了教育硕士。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克服对家与对孩子的思念,发奋苦读。尽管读教育硕士的路是艰辛的,但聆听专家的讲座,体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在农村学校,想要与名师交流,还有一条路,就是多读书。于是她更喜欢上了语文教学类的报刊杂志,拜读了于漪,走进了钱梦龙,结识了魏书生等语文届的泰斗,被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机智的教学手段所吸引。拜读名师,从他们身上汲取教育教学的“营养”,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积极参与各项教研,让她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得到飞快发展。她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公开课都积极参与,尤其是校外的专家来听课,她更是主动积极申请上课。在局教研员来检查听课时,她都愿意被抽中上课,这并非她好出风头,而是她把这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更看成是积累经验的过程。由于她积极参加教研,善于倾听、反思和总结,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境界快速提升,她的课堂成了学生的最爱。在教学过程中,她10多篇,几十篇论文获奖,2010年被评为__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013年她被评为__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作为班主任,她始终以慈母的情怀,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很多,她每学年至少全身心地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从生活到学习。。

__是她曾经帮扶的一名留守儿童。__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他母亲便回了贵州老家,从此以后,__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知道孩子家庭情况后,__老师常常主动找孩子谈心,帮他克服消极心态,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认识。

她任命__做她的语文科代表,这样她就可以更多地关注他的生活与学习细节。她发现__中午在外面代伙,而早饭与晚饭却常常没有地方吃,她便时常买些面包、苹果、饼干、鸡蛋给他,又给他买了几十张晚饭卷。孩子脸皮薄不肯要,她就说,你也姓__,算起来跟老师家还有亲呢,再说你是语文科代表,也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请你吃点东西不可以吗?这样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天渐渐冷了,她又给孩子买了带厚绒的黑色夹袄、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孩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她的心也就踏实了,这一帮就是三年。

其他学生对我的“偏爱”有所不满,我便告诉他们,__每天帮你们拿作业本,这是他的劳动所得!孩子们嚷嚷道:“早知道这样,我也做语文课代表了。”我告诉孩子们让__做语文科代表,帮老师做点事情,是要维护他的自尊,让他树立自信。其他学生终于理解了我的用心,全班同学也掀起了一股互帮互学的热潮。在农村学校,像__这样的留守儿童有很多,我总在不同的场合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他们,让我有了坚守乡村田园的理由。

正因为她以慈母般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她多年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2009年被评为__市第二届“十佳百优”班主任,2012年被评为__市“十佳师德”标兵、,2012年获得首届感动__教育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3年被评为“__市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9年__教育硕士毕业后,她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占66%,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她参加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试和答辩,顺利地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并在学校建立了“阳光小屋”心理访谈室,定时开放,为学生做个体访谈、团体心理辅导,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曾有一个女生小华(真实姓名不便透露)因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自卑感强,心理脆弱,__老师便找她谈心。小华向她诉说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在家又受到奶奶的责备,我想认真读书,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__老师便开导她如何与别的学生和睦相处,如何正确认识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同时__老师将小华提到的五个同学请来做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小华的优点与不足。__老师将问卷调查的结果给小华看,小华才知道,她还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学生,终于让小华从自己的心理阴影里走了出来,成为一名阳光女孩。在她的学校,有很多像小华这样的孩子,在__老师的个体辅导中,走出心理阴影,成为阳光少年。

__老师还编写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预想在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今“阳光小屋”在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内设个体访谈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和音乐躺椅,成为__市农村初中唯一的一所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周六、周日全面对留守学生开放,义务为学生做个体心理访谈和心理健康讲座。

如今

__老师已经成为镇妇联的“爱心家园”的成员,__市计生委的“呵护青苹果”和__市文明办“萤火虫行动”的心理志愿者,正发挥她的专长——心理咨询,利用周末、节假日给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在学校,她成了这一帮农村娃的知心人。2013年她被评为 “__市优秀志愿者“,2014年她被评为甘于奉献的“__好人”。__老师不但努力提升自己,而且还帮助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学校骨干教师,与她青蓝结对的青年教师有多名,尽管她自己工作任务重,但是从青年教师教案的编写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她都不放过,她还坚持每周至少给青年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周听每位青年教师一节课,在她的帮助下,学校的__、__、__和__等青年教师都快速成长起来,在市教育局的高效课堂验收活动中都获得优秀等级,其中__和__老师还获得市级优秀课二等奖。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改变了学校由于语文组年龄结构偏大而出现的人力断层的局面。

2012年在__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她认真研读__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潜心研究__省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内容,提出了构建”生态式语文课程建设“的设想,从申报答辩到课程建设,从学校文化环境的布置到各功能室的创建,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到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都留下了她的智慧和忙碌的身影,在她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在__省课程建设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科实施的方式,她愿意为农村的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感悟世界的精彩。乡村的田园里留下了她奋斗的足迹,更留下了她快乐前行的脚印。

第9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一、行业(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现状

1.人才需求量分析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优势很大。同时,随着国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外贸企业数量增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在这种发展势头下,我国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2.岗位需求情况

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4项工作,它们所占外贸工作岗位比例分别为24%、36%、22%、18%。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通过调查,企业对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

3.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新的要求

(1)企业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出于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的需要,这些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人员更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

(2)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外贸业务涉及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外贸企业必须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同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3)较强的营销能力。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要求仅仅能说英语,能翻译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企业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沟通、市场的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有的企业还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国贸专业的人才应该注重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在国际推广方面运用各种营销渠道、专业手段来吸引国际买家的眼球。

(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或者是以公司作为跳板,经常跳槽等这些不忠诚的行为,使他们对这方面特别看重。

二、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1.以企业用人标准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1)参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标准》

明确任务和要求,深入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成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融入企业文化

①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②每年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并在活动中渗透“先做人,后做事”、“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等文化理念,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道德立身、诚信为本”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育专干;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问卷调查,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危机防范意识。

②以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为标准,重视加强职业心理特别是订单培养学生心理的研究,举办职业心理辅导培训;利用板报、宣传栏和校园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4)职业协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特别看重员工的协作精神,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协作能力。

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的作用,正确引导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技能大比武等,要求人人参加,能上阵的奋力拼搏,其他同学呐喊助威,借此增强团队意识;

②在学习中,各个班级组织“一帮一”团队,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形成浓厚的团队氛围;

③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联合办学企业,亲身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充分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④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机会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⑤最大限度利用顶岗实习机会,与联合办学企业配合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2.“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业务流程确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①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②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逐步使课程教学资料视频化、网络化,如将课程教材、讲义、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③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将吃苦耐劳服从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实训实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④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在岗位模块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⑤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做、能说、能写、敬业、能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涛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1).

[2]李玉.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j].商业经济,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