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4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产品无论在内容、手段还是服务形式上都越来越丰富[1-3]。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2010―2013年的气象科技服务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现状
1.1 业务项目构成分析
2010―2013年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的百分比数据分析显示,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逐年增加,2013年总体效益比2010年增长107.4%。2013年防雷业务占55%,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7%;气象信息占15%,气象影视为6%,彩球广告为4%,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1%和3%;专业气象服务占6%,与2010年持平,其他占14%。气象科技服务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防雷业务近4年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今后几年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也将快速发展,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4-6]。
1.2 业务项目发展分析
2013年庆阳市的防雷和气象短信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9.4%和27.7%,居全省第一位;酒泉市的气象影视和专业服务分别占全省的24.0%和25.2%,居全省第1位;定西市的彩球广告占全省的25.9%,名列前茅;兰州市的气象影视占13.9%,陇南市的气象短信占11.9%,平凉市的防雷和彩球广告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3.1%和16.0%,均列居全省第2位(图1)。
1.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和服务手段
甘肃省气象部门在省、市、县各级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和产品。如酒泉市气象局针对酒泉市制种业的发展,建立了服务平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可通过平台即时传到制种用户手中;为兰州铁路局建立了铁路大风预警系统,并在关键路段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将每分钟的资料实时传至兰州和嘉峪关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为铁路运输提供气象保障;成立了酒泉风电预报中心,为酒泉、玉门、瓜州风电企业提供了详实的风能预报服务;为神舟飞船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等[7-10]。
1.4 气象科技队伍建设
2013年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已超过800人左右,由于近几年补充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人员的平均年龄降至40岁左右;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大学本科占62%,研究生占1%,副高级工程师占到1%,工程师占 32%,助理工程师占38%。
2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2.1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专业化需求,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形成了“需求―客户―开发―设计―生产集成―应用―反馈―评估―完善―需求”的价值链[1]。如在区域上已不满足过去常用的预报用语“明天局部地区有暴雨”之类的服务产品,而是要求预报能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化。此外,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如要求提供风功率密度、风电预报等。即使是决策服务,要求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时空精度愈来愈高。如在防汛决策的重要关头,当大堤已到警戒水位时,需要的气象服务指标已不再是以有无日降水量>50.0 mm为概念的暴雨,而是要求回答“有无小雨和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等更准确、更具体的服务。积极开发适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气象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加强气象服务管理
一是将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二是对重要技术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三是开展业务骨干或拔尖人才评聘活动;四是对进入实体或企业的正式职工保持原身份不变;五是加大培训力度。
2.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基金,用于科技服务新产品研发、新项目引进等;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单位或个人创新;加
大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成为其中坚力量,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地方经济影响科技服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为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加强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利用政府和法律法规资源,建立气象科技发展基金,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发挥其最大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202-204.
[2] 郭善清.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8):81.
[3] 王玉洁,胡文超.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30(2):478-481.
[4] 邓振镛,刘文静.对搞好农用气象的思考[J].干旱气象,2009,27(4):410-414.
[5] 苏占胜,胡文东,陆晓静,等.宁夏决策气象服务现状浅析及业务发展建设[J].干旱气象,2012,30(4):656-659.
[6] 田广旭,陈俊.甘肃省陇南市自然灾害检测预警指挥系统[J].干旱气象,2013,31(2):437-440.
[7] 徐国昌.干旱减灾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干旱气象,2012,30(4):489-496.
[8] 王珉.气象影视现状分析及影视服务能力提高的若干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50-51.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现代化;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37-02
2015年1月17日,中国天气网发表了2015年十大气象科技畅想,提出了大数据、3D打印、云平台等新技术,在量身定制天气服务方面,大数据、云平台以及随时互联沟通的智能设备都已为有针对性、互动性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打好了基础。对于气象科技服务而言,这也将是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
1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5年,在改革开放有序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的通知》,正式批准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1992年,在社会市场经济确立的大背景下,中国气象局提出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初步定义,即“公益气象服务以外的,依托基本气象系统的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和科技开发、咨询服务等”。1994年中国气象局进行了机构改革,正式提出“气象科技产业”的概念。1999年中国气象局将气象工作分为三部分,即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系统、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服务概念正式形成,科技服务与产业总收入达8亿元,而到了2008年发展到近50亿元[1]。
安阳市气象局成立于1950年,设直属单位4个:安阳市气象台、安阳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安阳市防雷中心、安阳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是“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全国气象部门局务公开示范单位”“全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建立了河南省首个气象科技公园,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市民的气象科普教育以及为气象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气象科技服务方面,虽然安阳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一直在探索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脉络,但工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目前安阳全市专业专项服务用户不足10家,服务年收入不足10万元,以前一些固定的老客户安钢集团、安化集团等也因企业效益下滑、服务形式单一而停止使用专业服务。在气象信息服务方面,近几年,气象影视和12121气象语音信箱一直保持平稳不增长势头。安阳电视台仍以每年20万元的费用定制气象信息服务,通信运营商由于气象短信订制率明显下降,目前安阳短信定制用户只有十多万户,和安阳二三百万的手机用户相比,比例太低,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
2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市场化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不断增多,给气象服务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一些基层的气象部门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思维的樊笼,认为气象部门是政府部门,经费不足总会得到弥补,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化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深入地了解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不主动宣传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重要性,不想方设法提高气象信息的经济效益,既影响了气象现代化发展,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利。
2.2 气象预报技术差
气象科技服务要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要体现出有别于公众气象信息产品的服务,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的预报产品。目前,很多国家都研发了专门进行1 h内分钟级降水预报的软件,其中一些30 min内降水预报准确率可达80%左右,6 min内准确率可以达90%。但该技术在基层的气象部门应用中还存在着时间、空间难以精细化的问题。另外,预报的准确率同样影响着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基层的气象部门受地方条件和人员编制的限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较少,中、高级工程师相对缺乏,对一些较为困难的数值分析能力还不够,很难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再加上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员工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知识相对困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2]。
2.3 互联网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气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更加的明显,人们获得气象信息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广播电视、语言信箱、手机短信,而是通过更加方便、快捷、丰富的互联网软件获得天气信息。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的问题,首先是气象影视广告业务的下滑。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视台的观众量下滑,气象信息的获取也不再单纯靠电视台的气象播报,电视台也不再重视。其次是12121气象语言信箱拨打率的下滑。一方面是12121气象语音信箱的服务产品单一,查询相对麻烦,另一方面是宣传的不到位,许多人并不知道12121气象声讯电话号码。再次是气象短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文字短信的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人们更加倾向于收看页面更加华丽、内容更加丰富的气象信息,运营商必须重视这个问题[3-4]。
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措施
3.1 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市场意识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市场意识。2014年安阳市气象局根据河南省气象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收费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安阳市气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气象科技服务收费审核管理办法》。这表明了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市场规范化的重要性,未来要进一步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收费”的原则,“告知、协议、服务、收费”工作程序,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强技术研发,培养技术人才
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专业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精细化、准确率高的气象信息产品。目前,安阳局正在和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移动终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投入运营后,我们准备依托该系统,采用新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专业用户。而现阶段要积极引进、培养人才,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引入人才发展战略当中;二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以及培养技术强、懂市场、会研发的新型技术人才,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水平,促进气象现代化发展。
3.3 优化传统媒体渠道,发展新媒体业务
首先,要加强和电视台的联系沟通,提高气象节目的制作质量,提高天气预报的收视率和经济收益。其次,要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宣传,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语音信箱,如设置农业气象服务信箱,提高拨打率。上年安阳市气象局通过和广告公司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制作了近万平方米的墙体宣传公告宣传12121,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拨打率有明显的提高。再次,要实现气象短信产品多样化,加强和三大运营商的沟通,开发研制彩信动漫天气预报短信来发展新用户。最后,要探索新媒体业务,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网络这个巨大的新型平台,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摆脱了程式化的刻板描述和无趣说教,通过幽默有趣、轻松欢乐的形式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产品,切实提升科技服务的发展水平。
4 结语
新形势下,作为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必须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深入研究,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气象事业的现代化目标[5-6]。
5 参考文献
[1] 汪文理,刘衡军,陈世文.新形势下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对策[J].农业与科技,2013(7):197.
[2] 陆桂荣,伍湘渭,滕丽峰,等.日照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浅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5):53-55.
[3] 张武龙.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调研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1(6):12-13.
[4] 李树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6):233-234.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发展
一、郓城县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郓城县气象局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现在主要有:气象资料的加工与处理、庆典服务、影视服务、防雷检测与验收。近几年,随着郓城县煤矿的开放投产,对气象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气象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煤矿来说,对气象资料的加工处理应用,可以有效地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对气象部门来说,收到了经济效益,也显出气象工作的重要性。
二、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1、服务形式多元化
郓城县气象部局在开展基本气象科技服务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开展了气象影视服务、气象信息无线寻呼、气象121声讯服务、手机短信服务及与有关传媒合作传播气象信息服务等新的服务项目,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向社会全方位辐射气象信息,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同时,异军突起的防雷业务如雨后春笋,在防雷检测、防雷管理和防雷工程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网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建设,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放和利用气候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相比较于城市的公共气象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农村为代表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则相对落后了很多,因此,加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服务的性质和手段多样化
从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和领域的拓展中可以看出,气象科技服务已具备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一项产业,具有新的性质和特点。首先,由大部分最初的行政事业服务项目转变为经营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性特点。其次,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展服务业务。如开展计算机网上服务业务、开展声讯服务业务等。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形象性和贴近生活性也有了长足发展,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需要。
3、气象科技服务逐步法制化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气象部门利用自身业务技术特点和优势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但大多数服务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而是在市场中逐渐摸索成长的。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的发展,到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颁布施行,以及随着各地地方气象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为气象部门依法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奠定了法律依据。而且,由此产生的气象行政执法与服务工作得以开展。例如,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依法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业务、依法开展对充气升空物施放的管理和服务业务、依法开展对大气探测环境的保护等。这种将气象科技服务业务纳入法制化轨道的进程,是国家对气象科技服务行为的认可与规范,是建立在气象基础业务基础上的、从部门气象走向社会气象的业务拓展进程。1.4 防雷占据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部分
一个完整的防直击雷系统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其中,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几种形式,任何一部分达不到要求均会招致雷电灾害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一个良好的防直击雷系统接闪以后,能够迅速地将雷电流的能量释放到地下。所谓良好的防直击雷系统,是指接闪器要能够保护到它所要保护的建筑物,具体地说,就是从接闪器的顶部以滚球半径画一圆弧,这个圆弧要把大楼整个的包围起来农村中小学校的防雷等级一般是按照三级防雷的要去做的,其滚球半径为60米,单支避雷针很难做到保护整个楼层,所以,农村中小学校常用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引下线要每隔18米敷设一条,直径不小于6个毫米。接地电阻要小于或等于4欧姆。
接地电阻值每年会发生变化,由于土壤的板结或污染,造成了接地体被腐蚀,接触面减小,所以电阻值会变大,到一定程度,接地体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此时,应想办法改善土壤电阻率,如换土、向土壤中添加降阻剂等。如实在达不到要求,就要重新做接地了。
最常用的接地体是自然接地体,包括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骨架,电力部门埋设的接地线,自来水管等,由于它们本身具有较低的电阻值,因此,应首先考虑充分利用它们来降阻,既节约钢材又能起到均衡电位的作用。
三、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思考
1、完善公众气象服务网站;在城区主要场所和路段增设电子显示屏;完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渠道,提高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建立与各大媒体和主要服务用户的专线连接;建立天气警报无线电台系统,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依托河北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山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掌上气象警报器等信息终端产品的研发,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能力;升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增加气象服务信息播报频率和内容。
2、由于预报的不确定性,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准确的预报现在不可能完全靠客观预报,预报员的主观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预报员安心预报岗位,激励他们钻研业务,引导他们在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二是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河北新一代预报预测系统、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加强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提高暴雨、冰雹、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预警时效。四是建立健全早期预警预报工具的研发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三是加强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卫星云图等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效益,建立完善多元源资料标准化存储系统,加强各类资料的误差分析和在数值预报模式、预报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工作,提高资料应用分析能力。
20__年,在市气象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局领导工作,团结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下面就一年来的政治思想和主要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述职,请予以审议。
一、强化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参与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通过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学习,深感党和国家对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清了形势,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法律知识。坚持《宪法》、《气象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办法》、《诉讼法》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放松,学会了用法律来护卫单位发展。
——学习专业知识。认真组织、参与业务学习和质量分析会,加强自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以提高基础业务质量为重点,夯实基础
——用制度管人,促进业务质量不断提高。年初,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业务规章制度,落实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分工负责、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奖惩逗硬。对《业务值班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执行情况常检查、常监督,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抽查气薄-1和值班日记,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增添措施。
——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学习、质量分析会,按照业务科制订的业务学习方案,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技能。通过全市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后,全体业务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做好基础业务工作的重要性,端正了工作态度。
——加强设备检修,确保资料齐全。今年我局二级站设备和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次出现故障,发现故障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组织业务人员进行排查。并先后多次带领业务人员冒着恶劣天气前往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进行维护,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及时排除,保证了仪器的正常工作,确保了资料的完整。
今年,观测、发报、预审无出站错,通过百班验收7个。
三、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为中心,树立形象
——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周到。在中长期预报和短期灾重天气预报服务上,坚持分析、讨论、制作、签发制度。截止目前,共印发决策服务材料31期;开展专题专项服务35次。并通过短信平台、12121等方式将预报及时传递到各级领导和群众手中,准确的预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抗灾自救赢得了主动权,做到了领导、用户、群众满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力搞好抗震气象服务。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我局迅速反应,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值班,开展好抗震气象服务,抗震气象保障专题预报七期。县长__*同志来我局视察工作,并询问了震后天气趋势,他说:“气象局反应迅速,工作有条不紊,气象服务主动及时”。
——努力增强气象服务针对性。为了解春耕生产情况,更好地搞好春季气象服务,汛前,组织业务技术人员深入__、__、__等镇乡。通过认真的调查了解,摸清了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情况;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和增强服务的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四、稳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
——增强手段,大力宣传。一是充分利用报刊、活动、电视节目等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关注气象、支持气象。今年共发放资料3000余份,制作电视节目四期,接待咨询群众800多人次,上报气象信息23期。
——加强部门协作,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一是积极申请办理氢气球灌充施放许可证和广告经营许可证,目前已取得两证,增强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合法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年度检测工作。分别与县安监局和县教育局配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全县中小学校的防雷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综合检查。三是理顺关系,规范了前期可行性评估工作。目前,我局已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
——积极开展雷灾事故调查。8月21日,__县城北变电站遭雷击,我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此次雷击事故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作出分析报告后向县安委会汇报,并制作一期防雷简报在
党政网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服务到位,效益明显增长。今年,通过与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和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努力,效益与历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
五、廉洁勤政,在廉政建设中既唱好“主角”,也唱好“配角”。
廉正建设在我局具有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较完善的监督程序,作为一名领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情、参与、监督、评判的过程充分体现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同时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在日常事务中如设备维修,物品添置等诸多事项,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我也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不漏项、不违章,每个工作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透明处理,无论事大事小都要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既唱好了“主角”,也唱好了“配角”。为保证廉洁自律工作落到实处,在保持先进性中作出了应尽的职责。
六、体会
一是加大了知识更新的力度。由于队伍缩小,一个人要胜任几项工作,促使在职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质量,从业人员自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竞争意识普遍增强。随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落实,打破了“铁饭碗”,在职职工认清了形势,学会了用新观念、新知识包装自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三是责任心不断加强。由于人少事多、任务重,全体职工打破了八小时工作制,以工作质量的好坏为标准,全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七、存在的不足
1、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政治修养还有待提高。2、管理经验不足。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__县气象局、__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__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__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
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小学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__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__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__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关键词]气象财务 财务评价 管理改革
气象事业是发展和前进的事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气象部门作为较早实行国库收付制度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断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全国气象部门实现财务联网系统,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将对强化湖南省气象部门财务监控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控现状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单位资金活动,处理单位各方丽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对资金的来源和投向以及分配进行系统的跟踪管理,使资金的运作达到最佳状态。下面分别从资金来源、投向、分配3个方面对目前气象部门财务管理的现状加以表述。
1.1 资金来源现状
与前几年相比,全省气象部门各级的资金来源渠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还是通过中央、地方财政补助、单位科技服务创收、下属单位上缴收入等渠道取得收入,但不同资金来源占总资金的比例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在气象部门内部,财政补助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这也充分证实了基础性气象工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
(2)财政补助收入中,中央财政补助收入的数量尽管在每年递增,但所占经费比例却成逐年递减趋势;
(3)地方财政补助的力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占有比例上,都在大幅度增长,成为气象事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4)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变化范围不大,但收入数量增幅较大,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1.2 资金投向现状
首先,最主要的投向是维持气象业务正常运作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可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4部分。经常性经费支出通过“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进行核算。
其次,根据财力安排的为气象事业发展设计的专项支出,主要是更新现代化设备,基层台站建设和气象预测预报预警的技术水平,从而为气象服务水平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软硬件条件。
第三,气象科技服务创收成本支出。现有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大体包括信息服务、影视广告、防雷检测、庆典服务、终端服务、资料证明、中长期预报、警报器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成本中,主要包含创收人员工资、各类原材料、气象信息加工处理、材料设备能源消耗、修购基金、科教基金、劳务福利奖励中介联系费、上缴管理费、缴纳税金等物化成本内容。
第四,结转白筹基建,即投向于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按照年初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基建计划实行。
1.3 资金分配现状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结余在扣除预算外资金结余和专项结余后进行分配,其中提取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不低于50%,其余转入专用基金的职工福利基金。气象部门严格按照《准则》和《制度》的规定执行。
二.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强化收支管理
要将预算内外资金真正都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强化收支管理。对收入的强化管理,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利用现有条件创收,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并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奖惩分明的激励措施有利地推动收入的开展。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事业经费支出涉及面广,名目繁多,强化支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为单位基础管理所必须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行为约束能力,强化支出管理。
2.2 建立和完善财务核算中心
省级气象局及省直属单位所属企业实体的财务全部纳入省级财务核算中心管理,地市级气象局及其企业实体、所属县级气象局及其企业实体的财务全部纳入地市级财务核算中心管理。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管理单位的全部资金,地方财政拨款资金和创收资金不得游离在财务核算中心的管理之外。因此地市级气象局要有相应的计划财务机构,要加强县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局校合作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既懂气象、又懂财会的专门人才。要切实负起责任,改变只核算、“不管理”、“不监督”的状况,寓财务监督于财务核算之中,不仅要从预算支出额度控制支出,而且要对照所批准预算的明细支出内容控制支出,把好资金出口关,解决支出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张皮”的问题;要定期分析单位的财务运行和资金状况,为预算单位资金管理提供服务,为领导和管理部门宏观决策夯实基础。
2.3 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只包括财务会计,而不包括单位内部服务的管理会计,并且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宏观的预算管理服务,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随着省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要根据绩效管理的需要。灵活地运用管理会计中的差异分析、定量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方法对事业单位的每个成员实行量化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监督、评价、考核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项目完成情况,才能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相信这些前瞻性的工作,不久将会在各事业部门开展。
财务核算中心要发挥“规范核算、财务监督、综合分析”三个作用。尤其是要切实负起责任,不能只核算不监督,要寓财务监督于财务核算之中,为省局计财管理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气象财务监控的信息化建设
财务监控的目标和财务监控的技术手段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工财务监控和IT环境下的财务监控都要求能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控。提供管理有用的各种信息,但只有在IT环境下这个要求才有可能充分实现。IT技术在信息处理方面强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存储、加工和传输效率上。它几乎能够使我们随时可以得到可以加工的定量信息和以定量信息为基础处理的定性信息。
3.1 构筑以财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
气象部门财务信息系统是气象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融合,形成对外部环境做出及时反应,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倩息技术,加强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开发的倩息平台。因此,只有建立以财务倩息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才能使气象部门的资金、物品、信息的数据共享,使财务监控实现真正动态受控。
3.2 网络环境下对气象部门财务进行实时监控
论文摘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谨从当前宿州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入题,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科技服务模式研究的分析,结合宿州发展实际,提出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个人思考。
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加强,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广大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宿州这座发展中城市来说,这种发展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积极探索、努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成为宿州市奋力崛起的重要任务。
1新时期传统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办的各基层涉农站所组成,在历史上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服务事业滑坡。由于城乡机构改革,多数原农业科技服务单位“三权”下放到乡镇,造成农技服务资源分散,利用率降低。200。年后,宿州市乡镇基层农技人员减少了40%,有的因乡镇财政困难,部分农技人员被迫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造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缺人干。同时,上级部门对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指挥失灵,科技服务在乡镇出现断层,导致科技服务事业滑坡。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服务功能下降。目前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经费短缺问题,有的乡镇没有科技服务经费,甚至连农技人员基本工资都无法及时足额兑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科技服务部门的科研和培训条件落后,工作正常开展没有物质保障,农业科技到位率大大下降,难以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3)科技服务方式陈旧,服务效益不高。一些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工作方法单调,手段陈旧,环节单一。仅限产前、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流通、贮藏、加工服务缺少;只靠行政推动,信息引导、示范带动缺少;习惯守候等待、被动咨询,主动服务、现场指导缺少。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导致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不能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销的作用。
(4)农技人员知识老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农村科技服务部门条件艰苦,经费缺乏,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必要的学习、培训、进修、考察,造成知识老化,技术过时,观念陈旧,创新能力较差。宿州市1097名在职基层农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人,仅占6%。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农村科技服务队伍现有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广大农民对“专、精、特、新”的技术需求不能满足。
2市场经济催生一批新型的科技服务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改变了过去农村科技服务由农技部门独立支撑的单一模式,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归纳起来,这些新型的科技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科研机构带动型。通过扶持壮大科研机构,使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宿州市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己发展到25家,为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安徽省无籽西瓜研究所,自1997年创办以来,聘请农业专家为顾问,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的利用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过程服务,形成了科一农一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服务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的1/3。
(2)科技示范园辐射型。通过建设示范园、示范基地,形成辐射效应,宿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共引进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七百多个,新技术近百项,部分农作物、果树、瓜菜、花卉新品种向全市及省内外推广,该园区也因此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宿州市己建各类农业示范园区40多个,辐射面积达30。万亩以上。
(3)龙头企业带动型。近年来,宿州市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通过“建基地、带农户”,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服务,利益关联度高,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25家,带动农户20多万户。
(4)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型。供销、农技等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区域产业化的发展。目前宿州市共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1360个,入会会员15万人,带动农户50万户。墉桥区供销合作社在全区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现有24个一级社,167个分社,辐射29个乡镇210个行政村的6万多棉农。
(5)专业协会牵动型。围绕一个产业,发挥纽带的作用,一头带动农民,一头连接市场,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一批民间专业协会。杨山县现有各类水果协会200个,有的还以果树技术服务为依托建立了水果批发市场,办起了包装品加工厂,大大提高了水果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
(6)个体大户带动型。通过培养农民带头人,扶持个体种养大户,与农民结成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服务、销售一体化经营,示范带动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洒县屏山万头养猪场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方式,与150。多个养猪户签订养殖技术、生产销售合作协议书,大力发展二元猪、三元猪,年产值达1亿元。
以上各种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顺应了当前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创新机制是农业科技服务成功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的要求也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因此,要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农业技术及其推广工作的不断创新。
第二,市场机制是农业科技服务成功的基础。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本质是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农业技术只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能自行扩散。
第三,动力机制是农业科技服务成功的关键。这其中包括农户对技术需求的外在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动力,以及服务主体参与服务获得报酬的激励动力。
第四,协调机制是农业科技服务成功的保证。农业科技服务是一个涉及众多要素的开放系统,其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高度“关联性”。政府在协调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协调机制保证了系统内物质、技术与价值的流动与转化关系顺畅,在技术供求的动态平衡中,寻求并实现了各自的利益,达到了整体功能的最佳化。
3适应新形势,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竞争加快的新形势,宿州市必须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不断完善的市场农业相适应,与现行的农业结构相一致,着力构建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技能专业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功能全程化、服务体系产业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政府是体系构建的“保姆”。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体系构建中的规划、协调和体系完善后的监督、调节工作,引导和扶持公益,支持、鼓励各类科技服务组织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要通过制订有关制度和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与服务的宽松环境,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社会组织面向农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的基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稳定农村科技服务队伍,扶持科技开发和兴办科技服务实体,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市场化的科技服务组织是体系构建的主体。构建充满活力的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培育自求生存、自谋发展的各类科技服务主体。各类涉农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体工商企业、民营科技服务组织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最具效益观念,它们通过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科技推广与服务效果显著。必须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它们在服务“三农”中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团体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联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下接千家万户,能迅速高效地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必须积极扶持,引导它们规范运作、良性发展,使之在农村科技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 农业气象 服务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家相关文件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作用。这是我国从建设三农的角度出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迅速发展提出来的策略,当前农业发展遇到了新问题、面临着新形势,人们需要逐渐认识到气象为农业、农村与农民做出的贡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据着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安定,所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是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对气象的依赖程度高。农业容易受到来自于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是与气象产业直接相关的一个产业,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与天时密切相关的,农民要取得丰厚的农业收入就需要科学的气象服务。
第二,气象信息不精准。从目前来看,各地区都成立了人机交互,并建立在数字分析基础上的天气预报,通过全面利用气象信息以及一些高端的科学技术对天气状况进行预报,这其中也涵盖了相关的气象工作人员的经验,这就对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挑战,掺杂人为观念的计算机模拟无法提供真正真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精准性。
第三,产品供应不及时。气象信息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要具备准时性,因为气象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事件范围内才会是有效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台风、暴雨----预警时间短促,要想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农业用户只有提前获得这些有效气象信息才能在未来的短时间内采取预防措施,对灾害进行防御,一些重要的信息没有及时向公众通报,而且一些大型的权威电视机构只能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才能观看到气象预报信息。
第四,气象信息不符合农民的需求。当前农村偏远地区的通讯设备仍然欠发达,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仅限于电视固定时间内的播报,再加上农民自身文化程度有限,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进入,农业信息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了气象服务作用的失灵。
第五,农村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欠缺。我国人口大多数都是农业人口,自身的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而且受到文化水平的差异,对于气象灾害的认知程度存在差距,在没有强烈的防范意识的情况下,就会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
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的对策分析
1、提高气象服务农业的责任感。国家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气象信息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各个气象部门要紧抓农业服务这一主题,本着时时警惕、刻刻留守的原则,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2、丰富农业气象服务类别与传播方式。气象信息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为农民带来信息和服务,所以,气象部门要以农民的需求为核心,深入开发和利用现代气象技术成果,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更多的服务类别,例如:手机短信、电视屏幕滚动等方式来丰富气象信息服务类别,要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要点、面结合,拓展信息服务途径。
3、完善与气象信息相关的农村公共服务系统,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对于一些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以及冰冻等自然灾害要完善其监测、预报与评估,通过建立抗灾御灾系统来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其影响,尽量减少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4、实施人工作用天气,来抵御灾害。要不断完善农业地区人工作用天气的设备,通过开展示范作业来加强技术系统建设,在必要的时候,如果自然现象不发挥作用,可以通过利用人工措施来作用于天气,使农业生产不至于受到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人工降雨、水库调洪、森林调节气候-------
5、完善气象风险评估,以及对气象灾害的普查与排查。要积极拓展气象风险评估业务,鼓励更多的农民深入到农业风险预测中来,要对农村中一些存在重大危险灾害的区域给予排查,并设置一定的防线,来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还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设置防雷设备,在一些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例如:学校或者市场-----建设安全区域,减少因为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生命危机。
此外,气象部门还要加强对媒体、电信等通讯部门的合作,利用这些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对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增加天气预报的播报次数,设立稳定的播报时间,健全网络服务系统,在预测了准确的信息以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提供可供参考的灾害预防应急方案。
总结:
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需要时刻监督、长期看守的复杂的服务工作,对于农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气象部门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的巨大,以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提供准时、精确的信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减少由于受到农业自然灾害的不良影响所带来的农业损失。
参考文献:
[1] 熊文兵,周能,气象科技服务的当前形势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3,24(2),61-63.
[2]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综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3] 秦大河,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气象强国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气象科技支撑, [C],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文集,2006,15-23.
关键词 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气象服务需求;建议;湖南常德;鼎城区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53-02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心理念。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在减灾、防灾和趋利避害及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依靠气象科技振兴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立地方政府与气象部 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平台是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展与应用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1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
鼎城区为传统农业大区,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普及中有得天独厚的业务优势,为其信息产品服务于“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宣传应用平台,可有效深化农村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巩固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合理规划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可持续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风险决策水平,是发展公共气象应急响应系统的重要因素,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鼎城区农业人口生活比例大,居地和生活垃圾分散,管理难度大,易对人畜、水产品和农作物造成污染,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特点有效安排清理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鼎城区地处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水等气候资源较充足,植物生长较快,作物种类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由于其农业气象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决策前
准确的天气气候趋势预测预警,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科学决策是降低气候风险、趋利避害技术应用的最得力措施。应围绕鼎城区粮、棉、油、果、林、水产开展研究和成果引进与应用。因此,对农作物种植制度、熟性安排、品种搭配和适宜播种期等提供科学的气候论证,为塘坝保水蓄水和防洪提供天气保障服务甚为必要。
1.2 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当中,经常会遇到天气灾害和农业气象灾害,气象部门能够准确预警预测天气,提出因时因地农业生产避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及时开展科研与灾情监测,补充订正预平模式。
1.3 灾后补损
灾情一旦结束,应立即进行灾情调查,了解灾情程度,为减灾救灾物资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分析农产品存贮场地准备、收购与运输及其保质销售可能带来的气象影响。
2 鼎城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特色
2.1 气象观测基本信息结合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农情、苗情实况,以多种作物产量结构形成过程为分析重点,反映出当地农业生产的区域特征
鼎城区西接武陵山余脉,东连雪峰山余脉,北临西洞庭湖平原,小气候特征明显,大型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出现机率就全省而言属正常偏多县(区)。气候分析以粮、棉、油、果为重点,对基本的温、光、水要素和旱、涝、低温、高温等主要灾害进行应对分析[3-5]。
2.2 建立多种基本数据库和灾情数据库,对各种大尺度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开展专题服务
鼎城区中贯沅水,东承澧水,堤防长度210 km,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中小尺度灾害发生较频繁,适用采用覆盖全区45个自动气象网站实测资料,坚持点面结合、面略点详的原则,开展主要作物产量分析与滚动预测。
2.3 对作物当前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农业气象分析评估,结合高新农业生产技术,促进高产稳产技术稳定推广
气象条件不仅影响农事活动的正常进行,更影响农事活动的效果。如农药、叶面肥的施用需要3~5 d晴好天气,便于其有效吸收;化肥的施用还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降雨、田间水分状况,采用撒施、浇灌或深埋方式进行。作物移栽、收割大面积作业时,不仅天气条件要有保障,而且在其后的成活、产品晾晒、收藏和运输期间也应有良好气象条件。目前,气象部门对大尺度天气过程发生时间和强度的预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由于作业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要求气象预报有长效性。因此,生产建议中结合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强弱提供关键和应关注的要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和专项服务的针对性
通过对逐月、逐旬温、光、水要素的监测、评估,并了解掌握当前农作物苗情、灾情、虫情与农事活动,能够在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灾前、灾中、灾后开展连续滚动监测,特别加强对各级气象分级指标和产量要素、生长状况平行监测的分析,将气象指标体系逐步普及应用。
3 开展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建议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围绕“资源气象”“安全气象”开展了很多科学研究,形成了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防御措施等发展高效农业的研究成果,其信息产品通过短信、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送达到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及广大市民手中。由于农业气象信息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地域性、具体性等特征,成为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决策依据之一。目前,由于政府对该项事业支持力度不大,专项资金投入少,仅靠气象部门支撑难以为继,以致有效渠道不畅通,网络系统不健全,没有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全区范围不能全覆盖。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农村公共气象信息联合服务平台
建立政府和气象部门发展“农村公共气象信息”的联合服务平台,提升科技生产力的服务水平,充分认识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农业公共产品制作与传递的资金投入,政府每年财务预算保证气象局、乡(镇)、村一定配额的公共气象事业维持金费。
3.2 多方协作配合,构建信息员队伍
公共气象内涵覆盖面广,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多单位协作与配合共同完成为农服务系统工程。目前为止,鼎城区建立了41个气象自动站。但农作物信息、林业信息、畜牧业信息、水产业信息和山洪地质灾害信息等,须由当地干部和信息员获取和提供。由此可见,建立一支由部门-乡(镇)-村-组人员构成的信息员队伍确有必要。
3.3 开展面向基层干部的农村公共气象信息员培训与示范
农业气象是介于农学与气象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当地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并且还与土壤、肥料、水分、种子、密度、植保、管理、人工等有关。农业高新技术知识的应用,对农村干部来说,由于具有长期实践工作经验而容易掌握,缺少的是农业气象知识,一旦作物出现状况,难以准确诊断。因此,先对乡(镇)村、组干部和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然后以点带面推进鼎城区科学种田、科学种养和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等新理念,有利于开创鼎城区科技信息的普及与应用新局面。
4 参考文献
[1] 夏云海,张美玲,张慧.对滕州市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36-339.
[2] 唐春燕,申双和,邱小忠.气象服务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8):175-177.
[3] 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增刊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