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健康产业项目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政策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从而为企业有效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备案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为企业减轻税负。
关键词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核算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企业发展,包括科技补助、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较为突出。从2008年开始,国家要求对全国所有企业重新进行评审,经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联合评审,通过后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便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此项政策仅限于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则范围更广,只要企业从事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指导》(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都能加计扣除,而对企业本身是不是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做要求,只要是居民企业全都适用。可以说相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更应得到企业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如果研发投入较大,既可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又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企业税负。
一、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科技部门及税务部门的调查,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执行比较理想,落实也比较到位,一方面是此项政策比较明确,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操作简单易行。
(一)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要求
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理想,按照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管理办法,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采取备案制,共需要提供七项资料: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用预算;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文件;
(7)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的情况说明。
(二)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申报要求,分析原因如下:
(1)内在因素:
①帐务处理因素:
企业自身对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不够完善,导致最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归集比较困难,往往在税务鉴证的过程难度较大,最终放弃申报。如研发费用没有按照要求单独设项目进行核算,只在管理费用下面设二级科目研发费用;财务部门的费用核算期间与研发项目的开发期间存在差异,研发项目没有开始但费用已经发生或研发项目已结束还有费用产生;列支的研发费用没有按研发费用核算管理规范进行;对于研发人员工资的归集不合理。
②制度因素:
企业研究开发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的研发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完整的研究开发程序。如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往往只是会议决定,或者领导口头通过,没有形成决议;研究开发费用的立项公司立项了,但没有到科技部门备案;或者立项之后,没有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对接,导致开发活动的发生时间与财务核算期间存在冲突;或者研发项目往往不了了之,没有做过技术成果鉴定或成果转化。
③企业自身考虑风险的原因:
企业对于研发加计扣除的认识还是不够,或者政策学习不够充分,导致政策把握不足,考虑到谨慎性原则,企业往往宁可放弃加计而不去冒险。
(2)外在因素:
①税务风险:
在全国的很多地区,税务部门依然扮演着比较强势的角色,导致很多纳税人在申请税收优惠时会比较审慎。考虑的比较全面,如少缴税款是不是会导致税务部门的稽查,或者会不会得到税务部门的额外照顾等等,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企业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破财消灾的想法而放弃应有的权利。
②政策环境:
税务部门对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很多本可以享受此项政策的企业根本不知道此项内容,或者觉得此项政策本企业不可能享受的错误判断。
二、企业做好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内、外主要因素,笔者认为要想顺利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企业项目研发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研发投入核算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必备的管理制度,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通过有利好。首先要规范项目立项流程:
(1)企业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必须召开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并形成决议文件,由办公室备案。
(2)组织财务、研发、人事和科技申报部门会同有关领导进行项目立项的合同评审,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对接及立项合同或计划书中各项目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
(3)项目立项后,科技申报部门根据项目性质报科技部门备案,并取得已加盖项目备案章的项目计划书。
(4)始终保持研发部门、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保证研发项目立项、技术鉴定和成果转化过程全部参与,特别是在研发人员的配置、项目的起止日期等问题上要重点把握。
(5)对于所有立项研发项目应该有技术成果鉴定或成果转化证明。
(二)规范研发费用的报销行为
(1)所有研发费用报销经办人必须为该项目成员,且在费用报销时填写研发部门并注明什么研发项目。
(2)研发项目的直接材料投入必须有入库单据,并由研发费部门领用。
(3)人事部门在编制工资表时就根据研发项目人员名单,按项目名称进行造册,保证研发费用人员人工的合理归集。
(4)保证各种原始单据与研发项目真实相关,开具的发票项目名称与研发相关。
(三)规范公司研发支出财务核算:
(1)会计部门根据项目立项合同建立研发支出――××项目辅助核算帐,按“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分别设置明细科目,企业应利用财务管理软件,设置研发支出四级科目使研发支出的项目归集更加简单明了。研发支出科目设计模板如下:
总账科目:研发支出
二级科目:费用化支出(或资本化支出)
三级科目及四级子目:
直接人工――工资薪金及奖金、津贴补贴、社保费等
直接投入――材料费、检测费、设备维护费、租赁费等
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折旧、长期待摊费用
设计费用――新产品设计费、工程规程制定费等
装备调试费
无形资产摊销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其他费用――技术图书资料、差旅费、办公费、研究成果费等
(2)在会计明细账的基础上设立各研发项目研发经费支出统计台账。
(3)月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三)有效利用中介机构
企业在每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前,最好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公司的研发费用做专业审计,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研发费用情况做专业指导的同时既可以有效地降低税务风险,又可以利用中介机构出具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鉴证报告》而更有利于通过税务机关的审核备案。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体现了国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工作的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政策导向,如企业项目立项真实存在,并按研发投入核算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核算,所有的居民企业将都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优惠,在提高自身研发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的同时切实降低纳税成本,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创业开“蔬菜超市”
今年23岁的周述钊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2009年3月毕业时,他的梦想是找一份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工作难找,毕业了也就失业了!”谈起求职的经历,周述钊连声叹气。他告诉记者,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建筑企业纷纷裁员,他在人才市场奔波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找到工作。
后来,周述钊参加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举办的SIYB创业培训班,经过10天的学习,他学到了公司经营管理、项目计划书筹备等创业知识,并萌生了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念头。
周述钊在考察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他认为发展无公害蔬菜很有市场前景。周述钊信心十足,向父母借了4万元,于2009年9月初在沙坪公园附近的居民小区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面,开办了一家“无公害蔬菜超市”。
两次创业梦“流产”
虽然“蔬菜超市”摆放的蔬菜都是专门从綦江、九龙坡等地农村收购的无公害蔬菜,但由于经营面积小,品种单一,来此购买的人并不多。“我总结第一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成本核算。”周述钊说,开店之初,店面装修花了2万多元,购买的子秤花了5000元。前期的投入资金过多,导致流动资金少,无钱采购蔬菜,在经营的一个多月中,他每天几乎都要亏300至400元,生意惨淡时,最多每天要亏800多元。由于无法承受较贵的房租,他只好关门停业,周述钊的第一次创业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产”了。
虽然遭到打击,但他心中的创业梦并没有泯灭。事后,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再次投入4万元,在工人村闹市区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门面,经营的商品由单一经营蔬菜、水果扩展到了肉类、鱼类等。这一次,周述钊为节约成本,没有请工人,他经常凌晨3点多钟就起床到农家和蔬菜基地进货,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入睡。在经营三个多月后,他因无周转资金,只好再次关门,两次创业投入的8万元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
真诚感动超市老板
两次创业失败后,周述钊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不知自己的出路在何方。虽然遭受重创,但他心中依然装着自己的梦想。去年年初,在朋友的介绍下,周述钊在一家超市当上了生鲜部助理。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他学到了许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5月初,始终不服输的周述钊决定再次创业。
在朋友的介绍下,周述钊来到井口镇的一家超市寻求合作。听了周述钊的创业故事后,老板被他的真诚感动,免费拿出100多平方米的卖场供其使用。经营中,周述钊还是打特色牌,他不但卖无公害蔬菜,还标明了每种商品的营养特点。走差异化经营之路,让他经营的店面回头客增多,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凭着良好的信誉和质量保证,目前,他已在6家超市设立了卖场,经营范围向市内的高校和大型餐馆扩展,每月盈利有2万多元,并解决了32名困难人员就业。
欲建蔬菜基地助农增收
“我们将开发旅游项目,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周述钊表示,该公司将在沙坪坝区1至2个村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他的想法是,与农民签订蔬菜种植协议,由农民出土地,公司出技术,安排大学生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再回收他们生产的农产品,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蔬菜基地建好后,都市白领还可到基地种菜,体验农家生活。
让市民网上“逛农贸市场”
农机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需要。发展特色农机,实施农业机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放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同时稳步发展特色农机,因地制宜拓展农机推广新领域,有效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加快建设,特色农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特色农机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发展特色农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政策扶持、法律保障、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的作用,不断优化装备结构,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继续保持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领先和示范地位。
二、特色农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以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为宗旨,指导思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农机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油、现代园艺、特种水产、健康畜牧“四大产业”体系。”期末,总体目标: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0%以上。园艺业、水产业、畜牧业等特色农机化的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东部水产、南部食用菌、西部畜牧业、丘陵山区茶叶等四个万亩(平方尺、头)种养业机械化示范区。每年扶持发展2个以上规模、高效龙头企业或农机服务组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取得新突破。特色农机化作业水平年递增3-5个百分点。
注重宏观调控、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坚持优化结构、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坚持农业机械与农艺相结合,基本原则:坚持发挥市场对农业机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并举,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我市农业机械化健康协调发展。
三、特色农机发展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
1.加快发展园艺业特色农机化。以“”省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耕翻、施肥、喷灌、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储存保鲜等环节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名优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围绕“食用菌三年倍增计划”进一步推广经济、适用的新型农机具,推进食用菌“周年化、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示范推广培养料翻堆、上料生产机械的使用。
2.突出发展水产、畜牧业特色农机化。随着我市农业结构的逐年调整。生产的产业化和技术的工业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发展优质、环保、低耗、高效、安全的农业机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性技术。围绕水产亩效益三年增千元工程”积极推进渔业生产机械化,重点扶持河蟹、青虾等高效特种水产的管道增氧、投饵、饲料储藏、池塘清淤等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重点建设2-3个高标准千亩水产机械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和机械化良种繁育中心,切实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产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渔业收入。加大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畜牧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清洁化、机械化水平。
3.有序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温、光、水等自然资源,使动、植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设施农业规模将逐步扩大。由于设施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设施内高温、高湿、通风差,劳作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效益,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要从劳动强度最大、占用劳动力最多的耕整地作业环节入手,积极推广大棚耕作机械化技术,开展设施栽培中的育苗、定植、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环节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4.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一是要继续加强粮食生产环节机械化。重点扶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推广,适当控制步进式插秧机发展;加快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推广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加快高效、机动植保机械和大功率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果。二是要积极推进粮食产前、产后农机化发展,不断提高种子加工、粮食低温烘干、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等农机化作业水平。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的要求,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以油菜机播、机收等示范为重点,通过开展技术试验集成,加强培训宣传,逐步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四、为特色农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投入。
农民投入为主体,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农机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重点对特色农机推广、农机专业组织发展、农机产业化和农机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扶持。
1.继续稳定粮食生产机械补贴政策。按照省农机购置目录。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每台补贴2万元,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3万元;大中型拖拉机(50马力以上)每台补贴0.5万元;60马力以上高性能收获机械每台补贴1.5万元;秸秆还田机械每台补贴0.15万元;高效植保机械每台补贴0.06万元;粮食低温烘干机械每台补贴2万元;秸秆捡拾打开捆机每台补贴1万元。
2.不断加大特色农机补贴力度。重点对园艺业、水产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优势、新兴产业特色农机购置进行补贴。补贴对象为我市具有较大规模、较高的种养水平、较好的声誉、较高产品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对连片实施管道增氧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进行重点补贴。
3.加快扶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机服务协会作用。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队)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规范农机中介服务市场。由机具中标企业或供应商组织机具供应。机具补贴程序由农户、农业企业提出申请(农业企业须同时申报项目计划书)由所在镇(区)农机主管单位审核,补贴的机型由市农机主管部门根据省、市确定的补贴机具类型为主进行选定。报市农机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市补资金在项目实施结束并经市农机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市农机主管部门直接补贴到农户和农业企业,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五、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农机化技术培训,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逐步推广。提高广大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尤为重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总结近年来农机培训工作经验,根据人员素质、发展数量、产业特性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基地和大户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对特色农机、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运用水平。要全面加强农机管理和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切实为特色农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本文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调查该学院180名药学类本科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提出对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问题思考和建议,助力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就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用来促进高等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2016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和指导,为高校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医学院校层面来看,药学的学术发展及医药相关产业链的进步同样需要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对药学本科生也同等重要。医药事业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发展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药学本科生要在原有的专业知识上创新发展,才能不局限于原有的知识体系与就业框架,让医药行业生生不息。创新创业教育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药学本科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调查显示,92.53%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拓宽就业渠道,在就业形势紧张的今天,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88.36%的人相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时更能凸显自身的优势。然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9.41%的调查对象对创新创业有所了解,绝大部分人(70.59%)都不太清楚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调查对象中十分了解我校或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措施和政策的仅有8.29%,有所了解的人只占总人数的35.74%。药学类本科生对创新创业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主要原因:药学类大学生更倾向于“技术型”,而非“创新创业型”,普遍倾向于从事药学技术类工作,很少主动吸收;学生普遍倾向于医疗单位就业,对创新创业方向和政策认知度较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普遍缺乏针对性指导;学生了解的创新创业知识未能与自身药学专业相结合,缺乏专业性、针对性指导。[2]
2.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上,仅有16.32%的学生认为学校足够重视该方面教育,并积极传播相关方面知识;65.16%的调查对象表示学校偶尔推出创新创业类相关活动,但校园里并没有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氛围。分析认为,目前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活动较少,形式传统单一,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凝练成一套教育体系;学校在创新创业指导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比赛或者活动上,普遍缺乏实践性,实战平台较少;学校传播创新创业知识的渠道有限,氛围不够浓烈。
3.缺乏实践经历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大部分药学本科生偏向于直接就业,找一份与药学相关的工作是理想的就业选择。只有13.56%的人认为药学生创业应选择与药学相关的专业,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在创业实践上。更多的药学生偏向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风险较低等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知之甚少,又缺乏创新创业导师可以提供咨询参考。学校也尚未提供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领域学生处于“无导师”状态;学生接触到的教师普遍为药学类或者思政类等领域教师,并无实践经历丰富的创业导师可以提供创业指导或者创业咨询服务。
4.“大班式”教学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大班课堂授课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药学专业的“大班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发展。同时,授课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存在着疑问。学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主要由卷面考核组成,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75.34%的人希望教师在授课中能推陈出新,开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新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要跟上社会的需要;59.24%的调查对象表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也应当与时驱进。
三、对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校企联动,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校企联动搭建起了一座实践的桥梁。从2014年至今,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广东润和生物公司共同打造“润和班”,由学院和企业领导共同担任该班级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创新就业,实习转化为就业率较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为药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契机,一是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渠道,与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二是尝试启动“校企见习计划”,企业提供岗位给非毕业班学生见习,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药企参观学习;三是加强校企联动,学校与企业“一站式”培养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3]
2.搭建药学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药学院“一站式”培养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多家单位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加上广东医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园等平台,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助力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实现大学生“论文出自生产线、科研走进操作间、创业依托孵化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效果颇丰。2015年,国家大力倡导孵化器建设。针对药学类本科生,应该打造一个有药学专业特色的专业型创业基地。[4]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应该为药学类本科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在创新创业方面,各类创新创业的比赛不能局限于项目计划书,还需要有“实战”平台。[5]
3.试点开设“卓越药师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先试点小班教学,开设首个“卓越药师班”。教育大计,以生为本,小班教学,才能卓越培养。在2012年11月9日,教育部、卫生部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确定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125所,改革试点项目178项,已经确立了卓越医师的精英培养模式。高校面向药学类本科生,开设“卓越药师班”。除综合课程,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等相关课程进行小班教学,配备“卓越药师班”专业课程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班级成员需在大学期间每年完成或者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常态化增设创新创业、英语口语课程等指标,“精英化”培养药学本科生。“卓越药师班”等小班教学模式可作为药学本科生精英教育,提升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改革方向。
4.健全创业项目导师制度,推动大学生项目落地。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每年许多企业负责人到学校开讲授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特定的创业项目上,配置项目导师制度。一方面做好“引进来”工作,引进优秀的企业人员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第二方面鼓励药学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选派学校教师“走出去”到优质企业挂职学习,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和行业前沿;建立创新创业拓展班,设置创新创业奖励资金,大学生自由组队完成某一创新创业项目,由企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进行实战演练,发掘种子项目,推动项目落地。
四、小结
目前,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尚且一个起步期,高校若能全方位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战略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社会精英的同时也必将助推学校的自身发展。
作者:李思 刘伟东 李宝红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2]王爱侠,赵梅.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科技风,2015,(04).
[3]吴启迪.推进大学教育创新适应并引导社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旅游专业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第一本为学术性护照,第二本为职业性护照,第三本创业教育护照能证明个体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这一说法其实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先生提出,创业教育在此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同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或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以上观念,创业教育其实就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活动,即是培养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和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渠道。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就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建立健全民族创新体系的深谋远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功能的扩展。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随着高校扩招而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了699万,比去年2012年增长了19万人,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地方上还要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毕业生展开竞争,眼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有10%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能有效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若有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就能产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故此,只有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提高,才能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学生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试点才开始尝试创业教育,严重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我国培养的大学生仅局限于基本就业、升学深造、考取公务员等比较狭窄的就业方向,创业带动就业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就业理念。
(三)转变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式,适应旅游行业发展要求。
旅游行业的旺盛需求使职业适应性较宽泛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大量创业机会,而旅游中小企业主要是旅游创业的实体形态,这些企业已遍及各个城镇,有着比较大的发展前景,如乡村生态旅游,现已逐渐成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的主体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旅游创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缺口,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迫在眉睫。现今,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人才,单一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科班型人才向创业实践型人才转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只能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征服旅游创业教育领域。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业的认识及准备。
相关调查显示:询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结果统计出,71.1%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创立公司,34.3%的人认为创业是从事科研发明,这就充分说明,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社会精英所从事的事业,有点高不可攀,但有52.5%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出一定成就也是创业。在回答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时,70.2%的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2.1%的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此同时68.6%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在创业相关知识储备方面,90.4%的人曾经读过一本以上的创业图书,在是否有过社会实践方面,52.7%的人从事过收银员、推销、发放传单、家教、服务员、导游等兼职工作,或多或少地磨炼过自己的意志。关于创业意识,92.4%的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去创业,7.9%的人表示创业只是毕业后的事情,有2.3%的人坚定自己不会去创业。毕业后若没有理想工作,仅17.3%的人会立刻选择去创业,其他人或选择降低择业标准或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或升学深造。
(二)女生创业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中女生的数量一般占绝对优势,不过其创业的意识、意愿、信心和能力明显欠缺,绝大多数女生对创业没有任何准备,相对于男生,女生在个人性格特点上缺乏敢闯、敢拼的魄力,受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她们更愿选择安稳工作,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也是制约女生创业的比较深层的障碍,例如在某些地方或企业,男性通常对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持反对态度,对很多女性工作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周围亲朋好友对女性创业也不持信任和支持,沉重的心理负担压迫在想创业的女大学生身上,除去缺乏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能力,缺少创业知识等诸多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外,贬低自身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情绪化比较激烈,缺乏理性及耐挫折能力差等创业心理因素也羁绊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女生的创业步伐。
(三)创业教育与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与支持方面的现状:(1)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2)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缺乏很多实质性的内容;(3)学生一般认为其父母应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4)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自信,不知从何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相结合。(5)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以上情况表明:首先,学校目前在创业教育方面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其次,相关政策扶持比较缺乏;再次,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需加强,包括一些金融部门的资金、社会组织的技术、行业企业的经验;最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对创业的认识、动机、方向及创业支持的理解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将成为其今后创业的阻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相关调查表明: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排在首位的是资金缺乏;其次是创业教育的内容单一和方法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后是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创业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表示满意的比例只有8.2%,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只有35.7%,表示不满意的达到了51.2%,另外很不满意的为9.9%,不满意的比例远远高于满意的比例,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五)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单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创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时间不长,同时也很少开设职场礼仪、商务经贸、法律等课程,学生非常缺乏创业基础知识。就已经开设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言,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以纸上谈兵为主。每一位学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不一样,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的创业知识往往来自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网络上的信息,而就业指导课给学生带来的就业信息比较少。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业指导课以知识传授居多,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教学方法滞后,与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实际明显脱节。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讨
(一)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前提条件,除了进行课堂形式的创业教育之外,还需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等各项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旅游业可称为创意产业,创业教育也可以围绕着创意大做文章。例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创业项目比赛,围绕着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一些市场前景广阔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运作模式创新等要求结合主题,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撰写一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样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具有独特性且应用性较强的创意方案,包含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个性化设计、旅游广告创意设计及旅游工艺产品外形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作品等,并将较优秀的设计项目付诸实践,转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业成就感。
(二)加强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和长效制度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和保障有序的长效管理制度。只有政府、社会、高校的全力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运行良好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和颁布一些与旅游行业有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全面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尤其在税收、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助计划等。社会应该首先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社会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旅游专业优势,形成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应成立针对旅游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特别是在创业资金、创业渠道、创业项目等方面,还需广泛地寻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充足的创业项目和保障资金,增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鼓励和资助,要从实处支持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推动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渠道地培养与引进创业师资。
一个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也是旅游专业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没有哪所高等院校把就业创业当成专业来开设,且那些科班型、讲说型的教师队伍无法真正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完全依赖高等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动员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鼓励其在教学中将亲身创业经历或体会与旅游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规划有序地派遣一部分教师到与旅游专业有关的企业中挂职锻炼,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创业与运营过程中,全面吸收及总结企业和行业的失败和成功经验,为返校后开展创业教育课做好铺垫。三是发现和吸收在旅游行业领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若是杰出校友效果会更好)走上学校讲台,聘请其担任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用其亲身经历传授贴合实际的创业知识及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教师,走上讲台前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要的,要对他们进行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规等有关师范素养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具有传授引导修正能力。四是组织无专业区分的创业师资培训班,请校外一些知名的创业培训专家集中讲授一般创业的理论、过程经营等知识与技能,短期内提高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以上四个渠道可解决创业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条件优越的高校很有必要设立就业创业教育专业,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培养专业师资,建立起完善的旅游专业创业师资的保障体系。
(四)校企合作,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在实施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取得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密切联系。可以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将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当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而且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因此,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同时最好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深入企业实岗学习。第二,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把校内和校外的创业实践教育资源用好,将足够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第三,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主要是师资),优化调整理实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比例。第四,进一步加大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第五,高职院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从企业中获取一定资金赞助,举办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竞赛,奖励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而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伏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0).
[3]邓清南.对高校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1、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的统一管理。*区行政范围内各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由区规划局统一组织、指导、协调。规划编制项目均由规划编制组织单位统一上报区规划局,经批准后,根据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编制设计任务书,报区规划局审核。规划编制成果由规划部门负责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履行法定报批手续。编制城市规划、重要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采取招标、议标或者征集的方式,由规划部门会同规划编制组织单位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组织选取编制单位;选取的方案,经专家组评议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程序报批。
2、加快建立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全区逐步建立以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基础,以控制性详规、镇村布局规划和各类专项(专业)规划为主体,以近期建设规划、修建性详规和村庄规划为保障,概念规划、空间战略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为补充的科学配套的城乡规划体系。
3、增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计划性。政府编制规划的领域主要是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等领域必须编制规划,编制规划应按计划进行。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应对规划编制计划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当年的规划编制计划由各单位于上一年10月底报至区规划局,区规划局负责审查、分析汇总,上报区政府批准后,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4、做好城乡规划编制成果审批管理。各项城乡规划成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审。规划编制成果经批准后,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应及时按照审批要求修改并印制正式成果,并将相应的纸质和电子成果报区规划局备案。经批准的规划,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5、做好已有规划的梳理和利用。区规划局应组织对全区已编规划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从规划编制的必要性、成果深度、可操作性、是否履行法定报批手续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强化对已批准规划的利用,使规划真正发挥其应有效益。
6、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各类规划在实施的中后期都应对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存在问题和发展的新要求,对规划实施和调整提出意见。规划评估由原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需要进行修订的规划,由原规划编制组织单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调整修订意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开展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强化规划的战略引导研究。规划工作要结合区委、区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决策,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约型社会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交通、房地产市场调控、历史文化保护、城镇乡村特色塑造等重大问题,为制定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切实提高规划的战略性指导作用。加强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研究,通过合理确定开发时序、经营方式和用地指标,引导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规划对空间资源高效配置的调控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的审批管理
8、严格“一书三证”制度。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都应当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严格实施“一书三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许可制度。各镇街、部门都要切实遵守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未取得规划许可手续的,不得批准用地和开工建设。
9、强化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规划服务。对列入市、区政府年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书的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和工业园区项目,规划部门应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快捷通道,简化办理程序,确保重大项目服务到位。
10、加强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加强城市管线设施工程、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设施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设施工程、城市防灾设施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审批应以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未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得批准用地和实施项目规划许可。确需建设的,须进行规划研究。经研究认为可行的,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待规划编制完成后,如符合规划则换发永久设施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规划的,城市建设需要或满有效期后应无条件拆除。
11、建立规划管理阳光运行机制。规划管理依据和审批结果要向全社会公开,提高规划的透明度。批准后的城乡规划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保密内容之外,都必须通过城乡规划网、规划展览馆等媒体公布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审批后,必须向社会公示,较大的居住片区、重大的市政工程、大型的公共建筑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批准前必须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加强规划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减少决策失误。
12、加强规划公示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公示的软硬件支撑建设,抓紧筹建高水平的*区规划展览馆,通过直观生动的展示手段,全面展示全区各级各类规划成果,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城乡规划网站平台,将规划公示栏打造成为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全区最新规划和建设信息的主要渠道,集中体现规划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规划部门要逐步装备城乡规划流动宣传车,将流动宣传车开到学校、社区和农村地区,宣传城乡规划成果和规划知识,扩大规划公示的覆盖范围和对象。
13、健全规划专家论证制度。完善规划咨询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建设,全面开展规划咨询、论证、评估等活动。规划编制项目和重要项目规划方案在批准前都应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审议意见,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
14、强化数字规划建设。综合利用新技术,按照建设“数字*”的要求,逐步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基础资料的社会共享,启用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便捷、高效的数字报建、审批、监督、查询平台,改进规划服务,保证规划审批的公平、公开、公正。
15、规范制度建设提高审批效率。规划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切实简化和优化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标准、条件、时限及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规划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批后管理和行政执法
16、严格执行规划放、验线制度。经规划审批的永久性建设工程和指定的临时性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向区规划局申报放、验线,经核准签章后方可开工和建设;建设工程放线必须由区规划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施,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组织建设工程放线工作。
17、强化在建工程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强化对全区在建工程过程控制,加大对建筑工程核验灰线、核验正负零、检查标准层、检查主体封顶和竣工规划验收五个重点环节跟踪检查力度。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地下隐蔽工程覆土回填前,必须进行定位测量和规划核查。区规划局要加快建立在建工程跟踪检查记录台帐,工程竣工验收时,跟踪检查记录台帐不合格的工程,不予办理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区规划局、行政执法局要尽快联合制定《*区在建工程规划跟踪检查办法》,对经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核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保证建设工程按规划许可的内容和要求实施。
18、加强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工作。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必须包括规划专项验收,规划专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工程竣工备案手续。建设项目附属用房、公共配套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验收,对配套设施不符合规划验收要求的,主体工程不予通过验收。对需整改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按整改意见整改到位,受到违法建设查处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按处罚决定要求履行完毕;对整改后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按规划验收程序重新申报验收。城市市政道路、管线等建设工程均须纳入规划验收范围。
19、从严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坚决从严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维护规划审批的严肃性。区行政执法局应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核查力度,健全规划违法行为举报和信息反馈制度,拓展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社会公众、新闻舆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监督,对违法建设采取公示制度,及时反馈查处结果。区行政执法大队应单独设置规划执法监察中队,负责查处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并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
20、规范违法建设查处,严禁“以罚代批”。要认真贯彻苏建函规[2008]712号《关于违法建设查处中涉及重新申办规划许可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严禁“以罚代批”,区行政执法局不得在行政处罚决定中采用“补办规划许可(手续)”的表述;建设单位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要求,申请或变更规划许可的,区规划局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城乡规划法》和《江苏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理,征询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依法需要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完善违法建设接受行政处罚后申请或变更规划许可的相关程序。
21、建立规划执法联动机制。区规划局和区行政执法局要加强配合,建立执法联动机制。规划行政许可结果应及时告知区行政执法局,以便区行政执法局对项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区规划局在在建工程跟踪检查和规划验收过程中,发现违法建设问题,应及时交由区行政执法局进行处罚,区行政执法局在处罚决定书下达之前,应征求区规划局意见。
22、建立城乡规划建设档案馆藏制度。区规划局要依法履行管理城乡规划建设档案的职责,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档案馆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城乡规划编制档案、建筑工程档案、市政工程档案等业务档案均应及时收入馆藏,努力构建反映城市建设历史、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强化对竣工项目档案的验收和接收,加大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政府重点工程档案收集力度。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加强档案管理系统软、硬件建设,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促进电子档案报送,有序推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要规范档案查阅管理,加强档案合理有效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
23、实行测绘市场统一管理。区规划局作为全区测绘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测绘市场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区规划局要依法对全区行政范围内的测绘活动进行检查和管理,制定测绘行业规划和年度测绘计划;负责对区内测绘企业资质初审和年度资质检查、对入区测绘企业资质审查备案和成果检查;负责基础地形图数据综合供图的管理及测绘成果的动态更新维护工作;负责测绘成果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测量标志检查、维护、数据统计工作;依法对测绘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和查处等。
24、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基础测绘的支撑作用。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要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范围,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健全地理信息动态监测网络,要加大区内地形图修测更新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资金投入,探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偿使用机制,保障全区测绘事业的健康发展。
25、加强地下管线普查和利用。区规划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严格地下管线建设审批程序,建立跟踪测设、竣工验收制度以及动态更新地下管线资料管理制度等长效机制,确保地下管线资料的完整性、现势性和持续有效性。
26、逐步建立全区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针对全区现实空间和发展时间,研究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规划成果信息和有关城市综合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推进基础测绘、房产测绘和地籍测绘统筹协调,注重测绘成果的相互交流与共享,建立全区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夯实“数字*”的基础。
27、加强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工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信息资源,属于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区规划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保密制度,制定《*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办法》,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领取、接收、传递、使用、加工、保存、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保密措施,确保国家秘密安全,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
五、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市场管理
28、实行规划设计市场统一管理。区规划局是全区规划设计市场的行业主管部门。区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区规划局领导下,负责全区规划设计市场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
29、加强从业资格管理。进入本区规划设计市场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区规划设计市场管理有关规定。区规划局应尽快制定实施《*区规划设计市场管理办法》,严格把关,确保技术精良、诚信度高、履行合同能力强的规划设计单位进入我区规划设计市场。
30、实施项目规划设计备案制度。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要点中,根据项目区位与项目的重要性,明确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要求。建设单位在签订设计合同前,应事先通知设计单位到区规划局进行备案,没有申请备案而直接开展规划设计的,区规划局对其设计成果不予受理。
31、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区规划局对备案在册设计单位建立档案库,设立举报电话,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定期向社会公示。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行为管理,对存在不良行为的设计单位,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向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注册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并禁止其进入我区规划设计市场。
32、成立规划设计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区规划局要尽快筹备成立*区规划设计协会,加强区内规划设计单位的自我约束和规划设计市场的自我管理,提供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强化相关专业人才培训,逐步规范全区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的协调
33、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衔接。在城乡规划制定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依法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村规划的相互衔接工作。要加强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的调控和指导,充分发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或调整时,应征求规划部门意见。
34、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和储备用地规划。要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区国土分局在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时应征求规划部门意见。要增强对土地储备、供应的调控和引导,优先储备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5、加强对存量土地利用的规划安排。区国土分局应加大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努力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快批而未供、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使用土地的盘活工作。规划部门应做好存量土地规划控制和引导,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形成土地经营与城市规划的良性循环,使存量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切实提高其利用效益。
36、规范建设用地规划审批程序。建设项目在办理土地出让、转让申请时,必须经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设计条件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以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持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等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出让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前,必须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
七、进一步明确规划管理的职责分工
37、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能。
区规划局、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各相关职能部门及镇街应按照职能分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全区城乡规划工作。
*区规划局是受区政府委托组织实施全区城乡规划编制、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审批、项目批后监督管理,测绘市场和规划设计市场管理等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市规划局*直属分局按照宁政发(2003)187号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负责土地使用审批、监督及土地使用管理费征收等工作。
区行政执法局负责区内城乡规划行政执法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老山林场、汤泉农场、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和*区经济开发区依据各自职能,按照规定负责相应的规划编制组织和实施工作,配合做好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38、明确规划编制组织及审批主体。
城市总体规划由区政府会同市规划局修编或调整,并报市政府批准。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区联合编制,报市政府批准。
城市绿地系统、地下空间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洪、排涝、抗震、环保、环卫、邮政电信、广电网络、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由区规划局会同规划编制组织单位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报区政府批准。
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由区规划局会同各镇街组织编制,区建设局配合,报区政府批准。
城市设计由区规划局负责组织,重要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由区规划局会同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共同组织编制,报区政府批准。
规划编制成果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应及时报区规划局备案。
39、明确规划项目审批主体和流程。
按照市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关于理顺*、六合、*三个区规划管理体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04)27号】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划审批职能。
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采取由区规划局受理预审,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审批的形式。建设单位申报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统一报至区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由区规划局预审通过后转至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办理审批,审批成果抄送至区规划局。
各类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包括市政管线工程),除需上报市政府重大项目规划审批会议决定的之外,由市规划局委托区规划局受理审批。
区规划局负责在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项目的审批,区建设局负责国有及集体土地上个人建房的审批管理。
八、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领导和保障
40、建立完善区规划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区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对全区范围内重大、重要规划项目的管理以及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审核,进一步完善区规划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审批程序、审批范围和审批要求。
41、强化规划工作经费的保障和管理。全区各类规划编制经费、基础测绘经费统一纳入区财政预算管理,每年年初由区规划局编制全区规划、测绘经费预算,经区财政局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作为当年规划工作经费。规划经费实行专户管理,按工作进度拨入专户经费,当有规划经费实际发生时,由区规划局申请相应资金,区财政局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
42、加强对规划审批的监督。规划部门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审批责任制和规划审批责任追究制,减少自由裁量权。监察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重点检查关键环节等手段,形成完善的行政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