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学习;网络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数字图书馆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查阅各种文献,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教学功能几乎被娱乐应用所覆盖,大部分学生上网期间集中于聊天、游戏、娱乐、购物,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很少,网络学习已偏离了初衷。[1]因此,探讨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的策略,对于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利用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展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过程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笔者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三个维度设计问卷。选取郑州、洛阳、驻马店市部分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9.2%。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学习动机
对网络学习进行监控、修正和评价,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网络学习能力的表现。在问及“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执行能力如何”时,42%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执行能力较差,3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4%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执行力较强;在“您是否有明确的网络学习计划”的问题上,15%的大学生选择“有,并按时执行”,42%的学生表示执行力很差,其他同学则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在上网目的问题上,42%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主要进行聊天、发邮件、看娱乐综艺节目和热门电影等。10%的学生喜欢浏览知名的购物网。部分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上,其中44%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不少于3小时,19%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3-2小时,17%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2-1小时。
2.2 大学生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开展网络学习。调查发现,5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帮助很大”,他们认为通过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加专业知识。42%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6%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帮助”。在“您是否有专门安排网络学习时间”的问题上,16%的学生选择“有”;此外,部分学生对网络学习无任何主动意识,“能自主查找学习资源”的学生占10%。
2.3 大学生学习环境
针对网络学习环境,本次调查从学习内容、交互方式、学习氛围三方面进行。在学习内容方面,41%的学生认为网上的学习资源适合自己,22%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太少,不及课本学习效果。在交互方式方面,75%的学生认为信息得不到及时、快速地反馈,25%的学生认为反馈内容不全面或无用处,43%的学生认为交互模式不合理。在学习氛围方面,45%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氛围欠佳,在网络学习中太过孤单。52%的学生在接触网络资源后,容易受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关于“您对网络学习中的交流协助、学习条件、网络资源因素的满意度如何”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3 研究结论
在个人层面,大学生自身控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学习氛围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在现实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往往逃避现实,沉迷虚幻的网络,寻求自我安慰。
在学校方面,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过于重视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忽略了软件环境的建设,如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控,缺少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机制。
在社会方面,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相关部门难以对不良信息和游戏严格过滤,导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娱乐和泡沫文化,极易误导学生。
4 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相关策略
如何提高网络资源利用,促进大学生科学的自我管理,是网络时代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4.1 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学生要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并随时调整学习进度,监控、测试、修正和评价学习过程和效果。加强自律,努力实施学习计划,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快乐、主动、积极的学习。[2]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诱惑因素远大于传统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中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自觉抵挡外界的各种诱惑,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自我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充分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
4.2 学校加强管理与疏导
良好的学习资源是网络学习开展的基础,学校要创建优美、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首先,从网络课程和课件设计出发,把网络学习环境营造成能够吸引学习者学习的良好环境。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学习课件,使学生能够方便的获取所需资源。另外,加强网络学习中的交流功能建设,保持老师和学生沟通渠道的畅通。使网络学习社群、班级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把网络学习社群作为自己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相关技术对学生上网进行监控和记录,将记录反馈给学生以便反思和调整;屏蔽不良信息,降低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学校应做好宣传工作,举办与网络学习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接纳网络学习的益处。[3]
4.3 相关部门完善管理机制
教育部门应重视大学生网络文明安全教育,加大对学生健康上网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的宣传力度。如开展“绿色网络、文明上网”教育行动,鼓励高校召开“遵守公约,文明上网”的专题会,倡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尽快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制定策略,对违规营业点加大处罚力度,禁止网上的不良信息传播,努力净化网络环境,给学生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和驾驭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6):101-105.
[2]罗浩.大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汪琼.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0-120.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当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广播电视大学特别是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以实用、应用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课程建设也应以此为基点。
一、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实施细则
1、 课程概况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对当前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种类和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安全有较清晰的理解;学会一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基本使用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掌握其它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初步培养网络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的新发展。
2、 教学组织: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应以重点难点辅导、解惑答疑为主。学习时应在充分自学每章内容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同时,重点观看录像中有关的教学内容,当每章内容学习将结束时,可利用网上辅导的材料来归纳总结。如学习中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地电大的辅导教师、中央电大主持教师以及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关技术论坛,来取得网友们的帮助。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机时不得少于24学时。
3、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和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网络操作系统强调基本概念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总体构架,对于具体操作系统不要过多地讲述操作细节,一些具体操作的掌握可在实验环节解决;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不断新的版本,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教材的每章后面配有自测题和练习题,同学在学习完每章的知识内容后应认真练习,并总结本章所教授的内容。此外,在学习每章内容后,还应该结合各个实验,来体会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课程面授时,任课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认真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保存好每一次的实验报告以备检查;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和上机实践操作训练题,督促学生按学习进度、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期末复习一定要围绕中央电大统一出的复习考纲和要求; 各分校应把好任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关,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教学点要聘请本科或本科以上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二、 电大教育的对象是应用型人才
电大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面向应用、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使得学生“会安装、会操作、会配置、会管理”常见网络操作系统,具体来说,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安装常见网络操作系统,能熟练地操作网络操作系统,能配置、管理常见网络服务,也可为参加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考试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工作打下知识基础 。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人才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教学也必须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学习高等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走访调研“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才能保持课程的应用性与先进性。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实际网络工程相结合。
三、 注意因材施教
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照本宣科,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不区分对象加以引导,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授课教师,应重点做好多方面的考虑,要尽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树立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太多的专业知识,而应多让学生积极动手,让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听取和收集整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的进度 ,因材施教的设置好授课内容和上机实践环节的操作项目。建议教师可在开课之初,安排一次摸底测试,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在随后展开的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而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一些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帮助他们调整好学习心态,克服急躁、盲目自大的厌学情绪,根据其自身的水平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计算机
转贴于
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学习计划,还可以安排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使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变换无穷,知识容量增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能力的,从事网络方面岗位的高等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学习手段。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信息条理化加工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学生享受着便捷的资讯服务,开阔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大学生求知手段和交往时空。但不正确的使用网络习惯,可以使有些大学生对于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从而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瘾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网瘾 原因
1 大学生网瘾原因分析
1.1 环境因素。
1.1.1 社会因素: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对特定的人而言,特定环境的不作为也会造成社会危害。既然网络本身,学校教育都存有“软肋”,即网络运行环境存有问题,那么长官公权力的管理者则应该积极作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协同抑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笔者考察网吧运营管理的现况,发觉无论是网吧的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方式,都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1.1.2 学校因素: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但是,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
而学校只要学生最后考试及格就行。至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校管理不到位,甚至学生已成网瘾,管理者还不了解。
1.1.3 学生本身因素:大学生沉溺网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历了高考压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标,从而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诱惑。对互联网大量的信息缺乏判断,选择能力,由此,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惊醒控制,因而一味地沉溺于其中。
1.2 自身因素。
1.2.1 大学生生活的认识误区:新生从拿到录取通知到报道的这段时间比较空闲,家长通常也认为高考都结束了应该让孩子轻松轻松了。于是,这段时间成了空当,学生玩网络游戏不节制,很容易成瘾,进了大学也无法戒除。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的误解,让学生有了放松的情绪,更难戒除网瘾,多数大学生把网络当成娱乐平台,不少网瘾者折不等下线仅仅是为了将游戏中的某个角色练到更高的等级或为了获得某件高级装备。
1.2.2 寻求精神慰藉: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的骤然减轻,就业压力的加重,生活目标的迷茫,人际关系的淡薄,让不少大学生进入网吧打发时间,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对网络的依赖心越来越强,沉溺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网络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进而影响健康的性格和人生观的养成。
1.2.3 自我意识强烈:大学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急于确立自我价值,网络具备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学生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现在社会表达感情方式、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大学生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反响越大,回应越多。
2 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2.1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构建心灵“防火墙”。
2.1.1 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灵“防火墙”,完善其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更好地利用网络便利的功能,抵御网络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
2.1.2 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他们,特别是有网络成瘾倾向及已患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尽早改变这一不良行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2.1.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要及时进行网络知识教育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使他们正确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能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2.2 重视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调适和咨询活动。
2.2.1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上网心理、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网络性心理障碍等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角色适应和扮演能力,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各种关系。
2.2.2 在学校里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在充分利用传统的门诊、电话、信函、现场等咨询方式的同时,大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引导大学生学会调整不良交际情感,要提升大学生的情感境界,维护其心理健康。
2.3 加强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要配合起来主动干预,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
2.3.1 建立家长陪读制度,对于自制力差的网络成瘾者,学校要和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在校陪读。家长要帮助网络成瘾的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监督其学习过程,使其学习生活逐渐转变到正常轨道上来。
2.3.2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针对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学院可以安排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对他进行监督,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进行帮带。如陪同他自习,给他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可督促其按时休息、按时上课,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做到以情动人。另一方面,班干部可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其安排一些任务,积极带动其参加班级活动,使其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逐渐融于班集体。
3 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成瘾给当代大学生所造成的危害。但我们相信,只要正确地认识网络、对待网络,科学构建适应网络化时代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管理体制,大学生一定能自觉抵制有害的网络信息,消除网瘾,以良好的姿态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
一、概念解析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1]
电子书包是数字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终端产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无线蓝牙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包含硬件和软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数字学习资源和电子终端设备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是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教与学的系统平台。
二、电子书包在数字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优势
理想的电子书包具有重量轻、环保、人性化界面和功能可拓展等特点。同时它还具备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可手写、阅读不伤眼睛和电池续航时间长等特征,以及方便快速的无线上网、具有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等特点。因此,在数字校园环境中电子书包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从学科资源角度看:按照学科课程结构整合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含数字化教材、学科教学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辅资源、软件学习工具、多形式的课外多媒体学习资源等。而且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增加,不会引起电子书包重量的变化,切实使中小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
其次,从硬件装备的角度看:电子书包具备软性的数字媒体阅读技术和硬性的网络通讯技术。
最后,从学习方式角度看:电子书包可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学生是电子书包的主人。在电子书包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速率、制定学习计划。另一方面,电子书包支持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它可以使师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障碍的交流与传输功能,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即时交流,资料共享,保证了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2]。
三、电子书包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需具备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提供的学习资源是电子书包能够稳步推进的基础和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教科书、学习辅导资料以及工具书等,是根据学习者认知方式进行编辑的,可以在电子书包上或者网络环境下运行,供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使用,其特点是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再生性、可扩展性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及反馈评价,因此,学生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需要有相应的数字化资源来支撑。作为学习的工具,“电子书包”最核心的服务功能应是围绕电子课本展开学习活动。对学生而言,“电子书包”应具备互动学具和学习服务的功能。互动学具有两种,一是将传统物理性的学习工具以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呈现,比如电子词典、虚拟直尺等;另一种则是结合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而设计的用以支持学习活动优化的新兴工具,比如概念图工具、群件工具等。相对于前者,后者可能是今后学具发展的重点[3]。“电子书包”所具备的学习服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学习记录、进度管理、评价服务、信息过滤、网络安全防护等。
对于教师而言,应有数字化的备课工具和授课工具。无论教师的备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还有一个关键要素——以数字化校园为支撑。
四、电子书包在数字校园环境中应用的构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校校通”“班班通”项目的实施,每个教室都将能接入校园网,校园内实现专网无线覆盖,有能力的学校应搭建学校云计算中心,这样作为学习终端的电子书包可从中心快捷、便利的获得教学资源。在上课前,老师上传学习资源。上课前几分钟,学生利用电子书包通过校园网络下载完课程包。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电子书包作为终端设备接受教师机的指示,课堂45分钟内实现师生互动,与其他电子书包通讯交流,毫无障碍和延时的互相通讯。课后,学生将作业下载到电子书包,也可下载课堂电子资源:如电子白板、录像、音频等。同时电子书包终端提供专用VPDN拨号到校园专用平台,通过ADSL等公众网络进入开放性学习平台,这样校外学习效果等同于校内。
五、总结语
电子书包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应用使得互动式课堂教学、学生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都将会成为可能。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使用电子书包学习将会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知识的建构者,教师要应适应这种关系的变革,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电子书包的出现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教师应具备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学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参考文献:
[1]王斌等.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09).
[2]祝智庭等.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
(一)围绕发展改革重大问题认真做好谋划研究。
一是认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完成了《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探索研究》等14个课题调研报告。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制订出台《*市“退二进三”工作试点方案》和《*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试行)》,提出服务业部门工作分工方案,组织召开“服务业政策讨论会”、“退二进三”政策民主恳谈会,研究提出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建议。二是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编制完成《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规划*市实施方案》、《*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协助相关部门编制并报批实施《*湾港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市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进行研究评审。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向市人大提请调整“十一五”规划相关指标,以符合现行指标考核体系。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并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三是加强经济监测分析。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情况,认真做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分析,完成了9个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开展了季度投资、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的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了政策依据。坚持每月两次对8大类54个品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监测分析,并及时在局网站上公开。
(二)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项目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了20*年重大前期项目36个并下达工作计划,按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会同市财政、水利、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确定20*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项目121个。为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在*的实践,召集市国土、规划建设、经贸等相关部门,就筹建高新科技园区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筹建*市高新科技园区思路》提供市领导决策并被采纳,目前已经完成园区可行性研究。二是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根据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一部署,对20*-20*年间所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筛选整理,对37个重点项目进行逐一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成汇报材料,并上报市政府。全年基本建设项目立项223个,下达年度投资计划项目181个,结转项目投资计划124个,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79个,核准项目20个。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加强工作落实,强化责任约束,细化、深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积极开展各项检查活动,实地督查协调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起草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定》,并上报市政府。今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工程33个,年度投资计划22.93亿元。截至12月底,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9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100.25%,比上年同期(19.17亿元)增长19.92%。5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99%。
(三)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创优认真做好改革深化。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常走访企业,给予跟踪服务指导,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股份制改造。目前,全市拥有股份有限公司30余家,已被*市列入第一批拟上市企业的有3家,今年又有5家被列入第二批拟上市企业;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共有24家企业进入资源库,涉及低压电气、电子元器件、铜加工等主导行业。二是圆满完成政策性农业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截至5月11日,投保阶段基本结束,承保户数3534户,收取保费541.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20*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指标基数(参保户数2860户,保费276.18万元)。今年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基数273000户,实际参保270388户,共涉及916个自然村,参保率达99.17%,收取保费4*.52*万元,除个别村农户因拆迁或移民等原因未参保外,基本完成本年度我市农房险全覆盖的工作任务。三是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协调工作。帮助、指导市通用机械厂、罐头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城乡建设开发公司、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开展改制相关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制订了《*市企业改革政策处理的若干规定修改补充意见》,并上报市政府,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围绕保持价格基本稳定认真做好物价监管。
一是积极落实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年初,为了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防止和抑制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不合理上涨,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将大米、调和油、牛奶、液化气等部分重要商品列入调价备案名单,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二是深化清费减负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收费政策,核定了市安监局、公安局等单位8个培训班收费,开展2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工作,审查了2*个单位,核查资金6.25亿元。三是做好价格维稳工作。切实关注油价、电价调整后的社会反响,积极应对6月23日我市短途客运经营者集体上访事件,及时开展市场调研,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组织人员对市内出租车营运成本及农村客运班车营运成本开展调查,并与财政、交通部门一起向市政府递交增加财政补助的请示报告。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今年共立案处理价格违法案件30件,退还用户96.73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5.174万元,罚款10.740万元。四是认真做好价格服务工作。积极组建成本监审机构(已发文上报市编办),完成了万岙农场康居工程成本监审及城市供水成本定期监审工作。认真做好涉案物品的价格认证工作,今年共受理各类涉案物品价格认证鉴证1094件。认真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及时办理价格件和投诉件。今年共受理群众投诉182件,办结182件,办结率100%。积极与省、*市联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纪念《价格法》实施十周年活动,大力宣传价格政策,发放价格法规宣传手册500余册,纸杯2万余只。
(五)围绕市场粮情基本稳定认真做好粮食监管。
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的作用,发展订单粮食。全年完成订单粮食合同1780份,签订订单粮食10000吨,实际收购12000吨,完成率为120%。二是扎实开展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系统办公场所、出租场所、店面等场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组织三次全市收储企业的“一符四无”粮情安全检查和仓储千分制考核,安排专项资金90万元对收储企业粮食仓库进行改造和维修,确保地方储备粮油安全和夏粮入库顺利进行。三是努力保证粮油质量。积极开展储备粮轮换工作,轮换储备粮11658吨,储备油75吨。坚持定期检测储备粮油产品,共抽取粮油样品290个批次。
(六)围绕加快信息化进程认真做好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市电子政务网络迁建工程。做好市行政管理中心网络规划,提出电子政务网络迁建工程技术方案。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市政府元旦搬迁时市行政管理中心的网络正常运转。二是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应用推广。进一步扩大联网范围,巩固网络安全,加强整合力度,改造乡镇网络设备。进一步普及短信息办公业务,推广电子公文应用系统,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及信息服务,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和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建设。三是积极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扶持信息产业发展。配合*市信息办完成20*年度*市软件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资助项目预申报、初审和验收工作。扎实推进电信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通信信息基础建设达标村数量增加11个,达到30个;通信信息应用达标村数量增加13个,达到24个;信息门户应用达标村数量增加6个,达到55个;治安防控达标村11个;整体达标村数量增加5个,达到7个。
(七)围绕“满意单位”创建认真做好机关内部管理。
【关键词】核与辐射;环境;培训;管理体系;B/S结构
近年来,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核电站审批与建设速度加快,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农业、工业、医疗等多行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信基站、电气化高速铁路不断兴建带来的电磁辐射防护等问题,势必对安全监管、技术利用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利用有着其行业特殊性,所以研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对有效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推进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平稳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十二五”以来,除了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以外,全国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工作还出现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一是从简政放权、高效管理、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部分级别、类别的辐射技术利用项目安全监管职能从原来的省级环保部门下放到市级环保部门,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市级相关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随着公众参与水平的不断进步,学者专家、媒体、群众对核电厂建设、电离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以及类似南京丢源突发事件的关注显著提高,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以更加过硬的技术水平确保辐射环境的安全,以更加专业的能力素质应对好、解决好相关问题。三是根据中央改革要求和环保部最新规定,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曾经由政府部门从事的相关技术咨询工作逐步由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这就需要通过新的管理方式,确保这部分从业单位和人员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达到标准要求,规范经营,避免新的问题出现。综合以上新形势的发展和新需求的涌现,建立和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通过提供培训教育服务的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进而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的基本原则要求。
二、体系理论模型
一般的管理体系模型结构包括:管理目标、法规制度、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和技术保障几方面。其中运作机制方面常用循环反馈控制模型,如PDCA戴明模型等。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旨在核与辐射监管和技术培训方面,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和管理理念,整合相关单位现有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音视频及文献资源等,创新和规范培训教育、考试考核、资质维护等管理方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且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参考戴明模型,设计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体系实现平台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拟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平台予以实现,该平台应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系统运行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普通计算机、手机、PAD等终端互联互通,并将部分功能开发成基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移动终端的APP。平台包括培训教育管理模块、参训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在线视频授课模块、法规与技术资料库模块、题库及考试模块、专家库及技术交流模块等,以上6大模块及其所包含的若干子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一)培训教育管理模块。培训教育管理模块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设系统管理员权限。管理人员利用该模块完成培训教育通知公告的与管理,相关信息的审核、编辑、操作,程序及数据库的维护等功能等;该模块同时为登录系统的注册用户提供个人待办事项窗口、个人培训教育信息状态提醒及变更提示等功能,注册手机号并开通手机提醒功能的,提供短信通知功能。
(二)参训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使用人员通过该模块注册为系统用户,根据管理体系规定,系统赋予不同级别权限,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用户注册信息通过审核后,在系统内自动生成档案,并根据后期培训教育、考试等情况,由系统自动完成更新、统计,并实时提醒。系统根据注册用户接受教育经历、考核情况、获得资质等情况自动记录相关信息,并服务于其它系统模块。
(三)在线视频授课模块。根据培训教育计划安排,组织相关专家录制视频课程,设定学分,并上传至服务器,供注册用户观看学习。用户学习时,由系统自动监控用户学习内容、进度等情况,达到一定要求后,自动更新该用户的受教育信息,并纳入统计。系统根据管理要求,自动设定不同经历、水平用户的学习计划和通过条件。用户据此完成在线培训教育的情况,是系统自动判定该用户是否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法规与技术资料库模块。由管理人员分类汇总、更新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并制作成一定格式的视频、音频、电子课件或电子文献资料,上传至服务器,提供所有资料的字典检索或分类查询功能,供注册用户在线浏览和下载使用。
(五)题库及考试模块。管理人员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根据培训教育要求,分专项、分类别、分等级编设测试题目,形成全覆盖的核与辐射习题库,供用户练习提高或模拟测试。正式考试时,根据考试规则和要求,组织用户分批次在机房计算机上完成考试,每批次、每个考生考试试题由系统根据一定要求,从习题库中随机选题,组成试卷。考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评分,并根据考生答题对错情况,自动分析考生各方面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向考生进行说明,且反映到下一步该考生的培训和考试中,同时系统将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自动记录在案。
(六)专家库及技术交流模块。根据自愿和择优的原则,建立核与辐射监管和技术专家库,根据培训教育计划、专家研究方向等情况,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教案、录制课程视频。在系统上建立注册用户技术交流电子论坛,供用户实时交流提高。同时,用户可以定向提出技术问题,由大家讨论解决,也可由管理人员定期汇总问题后发给专家研究解决后,再反馈结果。
四、体系的研究展望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完全对接国家相关要求和现有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充分整合各类管理、技术资源,为核与辐射监管人员、技术从业人员提供规范、优质、便捷、及时的培训教育机会和技术支持平台,为提高核与辐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险峰. 加快推进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 108~167.
[2] 匡开宇,宋伟,张明光. 煤矿通防隐患的预警与预测方法[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11):84~86.
[3] 刘向升,程卫民,匡开宇.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11):32~34.
【 关键词 】 云计算;桌面虚拟化;实验教学
The Analysis of Computer Experiment Teaching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orted
by Cloud Computing Technical
Yang Jie Wan 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Yongzhou 425199)
【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public computer room in colleges of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nd discus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refining its significance in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 Keywords 】 cloud computing; desktop virtual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引言
在当前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在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相关的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普及应用。但是,对于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而言,其在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1)公用机房为了能够充分满足不同专业、班级的教学、实验、实训等机房环境需求,管理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机房设备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应用系统,才能满足多方面需求;(2)随着计算机实验机房的不断更新与换代,使得同一个机房中经常配备了多种不同型号的电脑设备,而这些不同的电脑配置通常都采用统一的管理和维护范式,这样就容易造成在采用传统网络同传方案的情况下,应用效果不佳,给机房使用带来不便。
所以,文中考虑在现有机房的设备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当前广泛应用的云计算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和不便,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样,也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过程中获取较高的效果。文中在对云计算技术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院校公共机房环境,并对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2 基于云计算构建公共机房实验环境
2.1 云计算技术
其实,云计算技术并非一种全新的理论和技术,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而存在。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在软件层面更好地延续计算机发展的两极化趋势,可以通过单机或者多机情况下的虚拟化技术,为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提供可行途径。现在的云计算机技术主要通过SOA或者SaaS的技术与理念,将计算机所生成和实现的各种应用功能、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发送到需求的地方,这样,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则不需要购置相关的计算设施,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资源。在云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中,可以将各种客户端设备作为云终端,而各种服务器端的组合则构成云,可以看出,云负责服务的提供,而云终端则负责服务的接收和使用。
2.2 桌面虚拟化技术
所谓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就是通过现有的虚拟化技术,对用户端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桌面完成配置与管理,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安全地使用桌面,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对不同的用户应用桌面进行定制。现在,可以将桌面的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技术的一种主要方式,实现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各种计算过程的实现等,而用户终端则主要对最终的运行结果进行显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降低程序对终端设备的需求。对于虚拟化中所采用的终端设备,不仅可以是传统的PC机、笔记本电脑,也可以为现在广泛使用的上网智能设备、瘦客户机,这样可以发挥这些设别的利用率。
2.3 公共机房云桌面解决方案
在校园网环境中,可以通过云控制器、云存储和云服务器群和相关的系统软件,来构成该云平台的核心层,为服务应用者提供超级计算能力与管理支持,其中,由云平台所提供的满足通用性和管理型的服务则构成了整个云系统的服务层,而其他的资源和应用服务则可以构成云平台的应用服务层。为了能够向整个云平台提供资源与应用服务,在系统架构中可以采用云虚拟桌面的模式来实现,这样,存在于各个公共机房的计算机,就具有了云节点主机与用户终端的双重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或者学生就可以通过节点主机身份来使用云虚拟桌面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可以将本地的节点主机作为云虚拟主机来使用,而将云虚拟桌面的相关模板保存到相应的节点缓存区,利用本地的节点机资源来实现虚拟桌面服务的启动。而以本地节点的缓存区中所保存的副本,可以完成虚拟桌面的离线启动,从而使得计算机不再需要本地操作系统的支持。教师或者学生可以通过终端来调用虚拟的桌面服务,而云虚拟主机则主要存在于某节点服务器,将相应的模板副本存放在节点服务器的缓冲区,使得本地计算机仅作为终端来使用,不向云端提供资源和服务。
3 云计算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基础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在该课程的设计中主要对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概念、基本知识点、基本的操作方法等进行介绍,对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进行说明,介绍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病毒防治相关的基本知识,实现对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相关内容,只有通过实验中的学习、调试和验证,才能对真正的计算机技术有所掌握。
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员可以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分配账号和密码,使得教师可以在任何连接网络的终端上登录专属于自己的桌面系统,将感兴趣的课件存储到自己的桌面系统中,消除了随身携带存储设备的麻烦。这样,不仅能够为教师用户提供便利,更主要的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对于学生而言,云计算平台也可以为其设置和分配各自的桌面,学生就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到自己的桌面上,而学生也就可以通过校园网的各个终端访问系统,实现对课程作业和实验的查看与完成。
通过云虚拟桌面,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相关的基础性实验,比如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办公类软件的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参数的配置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环境,这样,在出现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系统崩溃、文件丢失等问题的情况下,用户只需要重新启动终端,就可以通过对云虚拟桌面模板的读取来恢复系统到正常状态,从而大幅降低各个终端的维护成本。不仅如此,通过云虚拟桌面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终端对本地硬盘的读写和访问次数,大幅节省硬件成本,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4 云计算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1)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效率,确保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实验体系的研究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2)利用云桌面技术,可以让任课教师更加直观、明了的对每次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记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3)通过采用云虚拟桌面所提供的实验系统,可以大幅减少计算机中故障的出现频率,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增加教学过程的可靠性。
(4)具体上课时间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学生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到自己的虚拟桌面,根据教师制定的实验内容完成学习计划的制定,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
(5)基于云计算技术,则能够构建其多人共享的、教育资源优质的信息化环境,为我国当前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5 结束语
文中以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给出一种通过云计算机技术来构建公共机房实验教学环境的模式,可以在保证高层次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课程实验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现有机房的设备利用率,降低各种软件和硬件的维护成本,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在建设公共机房中的一种普遍思路,也将给其他计算机高级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崔超.浅析存储虚拟化和数据迁移技术[J].信息与电脑,2010, (6):87-88.
[2] 罗军舟,金嘉晖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 32(7):3-21.
[3] 赵冰,郝伟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制造业自动化,2011, 33(1): 48-51.
[4] 杨文志.云计算技术指南应用、平台与架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 王志坚.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3(11):253-258.
[6] 刘中宇,刘素娥.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43-46.
[7] 郭玉清,袁冰,李艳.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教师系统设计[J].数字的实践与认识,2012,42(4):103-107.
作者简介:
媒介素养是指受众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具有的识别选择能力、理解使用能力、与媒体的互动能力及制作与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其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形象。高校要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媒介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有效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理性的信息接受者,合格的媒介使用者,成熟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充分利用媒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1 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面对各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大学生往往缺乏深入地认知和辨别能力,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1 媒介批判能力较弱
快速、便捷、共享、互动、个性本文由收集整理化等特点使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形成了依赖,面对海量、多样、繁杂的各类信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作出更为准确地评价,表现出对媒介信息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的不足。
1.2 媒介使用能力较弱
新媒体时代,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尤为重要,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媒介提供的大量信息时,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地分析和思考,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1.3 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薄弱
当前,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网络道德规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对侵权、盗版等行为虽有一定的认知,但自律与他律意识比较薄弱,在网络匿名状态下缺少自控能力,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实用和功利倾向。
1.4 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制作媒介产品有很强的兴趣,但缺乏制作媒介信息的相关知识和相应的创作平台,对媒介产生的影响力认识也不足,缺少与媒介互动的意愿和能力,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媒介的创作活动,其媒介创作能力较弱。
2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传播媒介的本质,掌握运用媒介的基本技能,建立与媒介合理互动关系为特征的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并熟悉媒介的各种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媒介的基木技能,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学习并提高选择、分析、判断和质疑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掌握新媒体时代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传播观念;利用多种媒介形态发展自我,服务他人。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学校教育、媒介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有效实施。
2.1 发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高校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不仅有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丰富的媒介资源,而且拥有知识渊博、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师资队伍。同时,大学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正规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善于运用各种媒介教育资源,合理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和手段,向大学生宣传现代化的媒介知识、技能和观念,着力营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打破专业壁垒,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断充实大学生媒体学习资源,创建良好的媒体学习环境,丰富媒体学习内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骤地开设新闻传播理论、网站建设、网页制作、新闻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等相关媒介素养教育选修或必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使媒介素养教育逐渐从专业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公共平台,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自身对媒介基本知识和网络传播基本原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有效利用媒介获取有用信息,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2)搭建校园媒体实践平台,提高媒介实践能力
校园广播、校报、电视台、新闻网等校园媒介以其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信息量大、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校形成了全方位的舆论传播氛围。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传播媒介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媒介平台,优势互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实践活动。
高校校园各媒介要树立健康的传播观念,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从传播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弘扬大学精神,传承高雅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宣传、制作相关专题作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媒介接触习惯,增添高校校园媒体的人文色彩;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介产品的制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媒介的性质、特点,掌握媒介的使用技巧和制作流程,培养他们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校园dv大赛、微电影拍摄比赛、网页制作比赛、主题征文等活动,促进大学生规范、建设性地使用媒介。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新闻媒体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走进校园,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媒介素养专题讲座和培训,增加大学生对媒介的感性认识。另外,以高校记者团、通讯社为平台,吸引一批有兴趣从事新闻写作、编辑、摄影摄像、网页设计的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新闻报道,制作各类媒介作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新闻素质和媒介素养。
2.2 强化大众媒介的引导功能,提供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是信息的传播者,其所传播的信息,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个性发展有了多元的选择与追求。但是,大众传媒自身的商业化、经营化和市场化,又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实践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汲取,注重现实需求,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为此,大众传播媒介要增强责任意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制作、推出内涵丰富,情趣高雅的媒介作品,向广大学生普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对媒介现象或媒介作品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媒介信息的分析、理解、质疑和参与运用能力。媒介机构还可以深入高校,举办讲座,发放知识宣传册,定期向大学生开放,适当接受大学生制作的媒介作品,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体验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同时,注意把握好社会与媒介的关系,自觉加强对媒介信息的监管力度,构建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3 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成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保证,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把科学地接触和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动。
2009年全国将有30所高校同时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外汉语”、“动画”、“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今天热门的专业,虽然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受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明天未必就能顺利就业。作为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应对高校新增专业尤其是新增的热门专业多加了解――
2008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审批结果,全国735所高校共计新增普通本科专业1662个。在这1662个专业中,除少部分专业为高校申请调整之外,绝大部分为高校申请新增的专业。通过审批的本科专业,高校自2009年起可以安排招生。
需要说明的是,高校新增加的1662个专业,对于某一所高校而言,其中一到几个属于新专业,但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有很多专业在此之前已有高校开设,并不属于新专业。由于院校性质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培养定位、招生批次也会略有差异,这也为不同层次的考生将来选择专业提供了参考。现在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将来的就业是否顺畅既取决于未来4年后市场的需求,也会受到高校自身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个体对该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的影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8年全国共有39所高校申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年度高校新增最为热门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生不仅可到电力工业和电气产业等行业就业,还可选择到信息、电子、机械、运输、商检、外贸等行业及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较高。在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前60强名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榜上有名。在海南省2008年高校就业率统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位列本科专业就业率前十位。
对外汉语
位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之后的是对外汉语和动画专业,全国共有32所高校同时增加这两个专业。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中文热”在世界各地升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世界各地不断增多的孔子学院,许多机构也纷纷来华招募赴国外教授中文的志愿者。兼有汉语和外语两个专业水平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就成了最适宜的人选。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52所院校开设这一专业。这个专业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多不同:从教学内容来看,该专业既开设语言方面课程,也开设文学、文化方面课程;既教授语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教授语言教学技能;既开设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也开设外国文学文化课程。
动画
动画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影、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受到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编导、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近年来,我国动画教育发展迅猛,截止到2008年2月,开设动画专业的相关院校达到1200多所,动画人才约有60万人,这一数字比日本、美国、欧洲相加的总数还要多。但国内动画专业毕业生每年仅有18%真正成为动画人才,有20%选择自主创业,50%的毕业生转行,2%则选择考研或出国。实际上,我国动画产业目前处于低端加工的发展水平,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
软件工程
2008年全国共有30所高校申请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中软件工程排在第三位。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软件”这个词越来越熟悉。只要使用电脑,就得同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软件工程专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开发升级新软件、维护原有软件为主要任务。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几十门专业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
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国防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在我国IT职场十大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在2008年高校申请新增加的专业中“热闹非凡”,排在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的第四位,全国共有29所高校的申请通过教育部审批。
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产和管理单位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从河南省2007届毕业生就职情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市场需求较大,位居建筑类行业中需求量前五位。但也有统计表明,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不佳。黑龙江省一份关于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通报中显示,艺术设计专业位列就业率最低的后二十个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并列为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第四位。全国新增财务管理专业有29所高校。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在2008年高校申请新开设的专业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全国共有28所高校申请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此外,另有3所高校申请的物流工程专业也通过审批。
现代服务行业是发展得最好的行业,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服务管理中的佼佼者,目前发展得欣欣向荣。在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压缩空间微小的现代社会,高效的物流管理成为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许多超市打出“直接从厂家进货,保证低价”的广告宣传中,可以看出物流,真的很重要。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短短发展几年的物流行业也出现了普通操作工人供过于求,而专业职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物流专业培养的优秀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优化设计与物流管理相关的运输、仓储、货运。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物流专业是复合型专业,因此考生应该对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知识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应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功底。
网络工程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捎上了“潘多拉盒子”――信息安全问题,“灰鸽子”、“蠕虫”、“木马”等名词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信息安全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促使我们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型人才,这也使信息安全类专业逐渐火热。2008年全国共有27所高校申请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排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六位。
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以及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有关,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等课程都被列入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之中。
网络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学习该专业需要掌握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生如果对这两门课程不感兴趣,在报考时就应慎重考虑,因为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最适合”自己。
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人员是网络工程专业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另外,还可从事网站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在四川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前25位的专业中,纯文科的专业只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榜上有名,网络工程专业以95%以上的就业率排在第12位。据统计,2007年网络工程专业平均就业率在85%以上。
日语
日语一直是高校近年来新增专业的热门。据统计,全国已有264所高校开设有日语专业。2008年全国仍有26所高校申请开设日语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日语排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七位。
日语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的专业,具有良好的招生、就业前景。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日语专业培养定位上具有较大差异。总的来说,日语专业定位于培养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有相关日本社会文化、经济、外贸等知识,可在企事业单位或外资单位从事口笔译工作、商务活动和导游等工作,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审美素养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
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至60%,国家机关占20%左右,大学教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在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日语专业还位列月薪最高的10个专业。
近几年高等院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就业前景目前也被普遍看好。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并不是一个新专业,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2008年仍有多所高校申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位列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八位。
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能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分别为:2002年97%、2003年96.5%、2004年97.8%。目前我国现阶段市场上市场营销人才的总体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供需缺口较为明显,就业前景较好。2008年以来,在山东省潍坊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共有413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7768个岗位,市场营销排在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十大专业岗位之首,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占招聘岗位的35%。2008年沈阳市毕业生就业报告也显示,市场营销等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大。
学前教育
2002年,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为28所,2008年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数已达到58所。2008年另有23所高校申请此专业通过审批,获准自2009年招生。学前教育专业位列全国新增热门专业的第九位。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尽管当前经济有些不景气,各地大学生就业都有些难度,但对学前教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大。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2008年底,在山东省潍坊市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推介会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并不愁“嫁”,甚至北京的幼教机构都到潍坊抢人才。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在高校内并不是新专业,全国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2008年另有21所高校申请开设此专业并通过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