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显著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设计美的要素;中性服装;材料;造型;色彩
设计是人类意识活动到产物,它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设计强调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即产品的审美性和功能实用性。设计活动创作的美与艺术美的一个最典型的区别,就是设计美还需要通过生产、制造转化为物质形态上的美。由此可见,设计美是通过设计活动创造出产品,给人提供一种视觉享受和生活便捷。设计美是人类对美的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设计产品对人类感觉器官的作用,以刺激人类内心的心理结构为目的。服装设计美就是通过设计手法将面料艺术化以此来满足人类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视觉、使用、反馈、精神这四个方面。
一、中性服装
服装设计早已从原始社会遮羞、避寒功能,上升到了审美、形象标识、表达功能层面。早在唐朝,女性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呈现出女着男装的服饰文化特征,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刮起一股性别模糊化的风潮。中性传递的是一种无显著性别特征的信息。中性服装来源于人类性别特征观念的淡化,从而引起性别审美情趣的转变。中性服装设计美体现在模糊的性别特征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它丰富了文化内涵,打破了传统的着装理念,从原本的非主流设计,成功演变为一种流行风格。
二、中性服装设计美的要素
中性服装设计美的审美对象是一个特定群体,这类群体由于相似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而具有共性,并且这种共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变动。然而,中性服装设计美的产生与这种共性相通,是由一定因素构成,通过对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把控中性服装设计最终的美感。中性服装设计美的构成元素种类繁多,对于中性服装设计美的研究依赖于服装设计美的本质,下面将从材料、色彩、造型来分析中性服装设计美的三大要素。
1、中性服装设计美之面料篇
服装面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物质材料基础,是引导创作思路的主要因素。服装面料包括视觉感受与触觉感受,通过面料的肌理、质地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展现服装面料的美感。面料的柔软、硬挺、悬垂及轻重厚薄等特性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表达款式造型的风格。中性男装材料的选择可以借助于表现女性柔美气质的面料,例如:轻薄面料、弹力面料、透明面料。轻薄面料用于男性可以衬托出男性细腻的一面;弹力面料的使用可以体现男性的曲线美,展现充满肌肉线条美的男性形象;透明面料运用在男装中可以增加神秘感,流露出一股性感美。在中性女装中常采用厚重、挺括、简约的硬挺面料,表现女性刚强的一面。另外,对于男款中性服装的面料纹样可以选择柔和感性的装饰花纹,加入镶边、褶皱的运用,活泼而不花哨,细腻而不显脂粉气;在女装的表现上,采用硬性的金属装饰,带动感有力度的图案,温和恬静中透露出硬朗与锋芒。2016年春夏米兰男装周中杜嘉班纳运用了鲜明的女性图案:装饰花纹、流苏,搭配修身七分裤,让男装变得柔和、优雅。
2、中性服装设计美之造型篇
中性服装的造型是决定服装中性化的根本要素,是体现中性风格的判断标准。中性服装是以心理性别偏向中性的群体为导向,其服装的造型设计是以该群体的心理需求为支撑点,例如:女性不愿意突出胸部特点,男性不愿意衬托出其阳刚之气等等,这决定了中性服装造型设计需要去掉性别特征的符号。在男装廓形上可以借用女性的修身廓形,体现男性阴柔之美,大致有窄身形和紧身形两种轮廓线。另外,在款式设计上可以选用不同的内部结构设计元素以赋予每套服装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将领口开低,突出脖子细长、胸部丰满。相反,在女装廓形上采用直而硬挺的线条,避免强调曲线美,极大的弱化女性传统形象。在款式上,中性化女装通常会选用男装西服、衬衫的领形,营造一种帅气逼人的阳刚感觉,加重女性中所缺乏动理性感受和独立精神。2016年TopshopUnique一款女装在透明蕾丝内衫外搭男士西装外套,夸大肩部线条,呈现经典英伦绅士风。
3、中性服装设计美之色彩篇
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是语言和情感的象征。服装色彩明确地表达了服装风格和设计语言,并且对其视觉感受进行区分,还诠释着设计师与穿着者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气质。中性服装色彩的选定需要根据设计风格、设计定位、目标客户群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在色彩的选择中注重其自然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强调节奏感,使色彩衍生出新的视觉感受。中性男装设计中可以选择丰富艳丽的色彩,例如: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还可以选择女性的代表颜色,比如:粉色、橙色,体现男性美艳的一面。在中性女装设计中,可以选用低明度、低彩度的中性色,多采用正统、沉稳、自然的色系,较少使用鲜艳的色彩,可以体现女性沉着稳重的男性气质。中性服装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是影响服装设计美的重要因素,受人类审美标准的影响。虽然服装的审美意识是自由的,但是构成设计美的因素通常都有相似之处,将科学的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满足大众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可见,把握设计美的前提就是把握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融合、重塑的过程。顾客对服装产生审美感情、获得一种美感享受是证明产品的一大途径。因此,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在设计美学中至关重要,与设计紧密相连。
作者:文曼妮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陈瑞林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06
[3]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1有助于提升广大大众的审美艺术水平
绘画艺术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有很长的历史,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蕴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服装设计中应用绘画艺术,有利于广泛传播我国民族特色服装设计理念,这样也可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审美意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我国目前的社会呈现的是大众文化局面,审美追求多样化,但是也体现出了一种日常文化形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艺术是一块瑰宝,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绘画元素可以大大提高服装的趣味性,吸引大众的目光,而且广大大众也会有欲望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这样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广大大众的审美水平。其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绘画元素,可以使服装审美更加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设计不同风格的服装,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提高广大大众的审美艺术需求。而且服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消费者在欣赏服装设计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进而提高广大大众的服装审美品位。
1.2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服装品牌形象
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到中国绘画元素可以显著突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服装的时代性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信仰以及大众的心理状态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服装的选择品位,消费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服装市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那么倘若服装设计的民族归属感缺失,消费文化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我国服装设计应该贴上自己的标签,加入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标志性元素,树立中国特色服装品牌形象,而中国绘画元素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2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绘画元素的具体体现
2.1中国绘画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一直以来,中国绘画艺术主要是追求空灵、飘逸的意境,整体风格也比较抒情,这些美学意境非常吻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非常重视服装设计中的空间层次感。我国传统服装设计中,主要是由实线构成外形的轮廓,整体的结构看起来中规中矩,往往会让人觉得比较单调,没有非常有效地突出空间层次感。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绘画元素,可以利用不连贯的虚实结合轮廓形成一种新的廓形,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服装的空间层次感。同时,在服装设计的色彩模块中也会应用到中国绘画元素。中国绘画色彩一般是墨分五色,色彩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一大重要视觉元素,表现力非常强,而且可以给人有一种非常神奇的艺术审美感受。色彩具有生命力,可以为服装带来无限的活力,充分体现出浸润以及虚实相交的幻化色彩,有利于帮助人们调整自己的心情。其次,在服装设计意境中也会应用到中国绘画元素,中国绘画艺术最大的特色是意境深远,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到这一特色,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以及审美理念,进而完美地结合现代创新时尚艺术以及传统艺术。
2.2中国绘画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关键词:剪纸艺术;服装设计;应用
前言
剪纸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欢迎,将其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使服装作品呈现出非常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艺术效果,因此近年来剪纸艺术也受到了广大服装设计师的广泛欢迎,剪纸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成为服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1剪纸艺术的特点
1.1剪纸艺术的色彩特点
剪纸艺术中不仅追求形似,同时在剪纸艺术中也体现了意境之美。通过剪纸能够表达出人们的审美理念,因此剪纸艺术中具有显著的色彩神韵。在剪纸设计中,非常注重色彩的凸显,剪纸的色彩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分别是焦、浓、重、淡、清,剪纸艺术中十分重视空白部位的设计,达到彼此之间的和谐统一。现代的剪纸艺术中传达着美、意境和情趣,通过剪纸艺术当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色彩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意境及画面。[1]
1.2剪纸艺术的图样特点
剪纸艺术带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而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也比较注重凸显地域性以及民族性,因此通过结合当地的特色将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服装设计作品,同时也赋予了服装作品中更多的情感和灵魂,一方面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其他地区的人们感受到独特的剪纸艺术的魅力。
2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剪纸艺术能够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主要是因为剪纸艺术中蕴含着服装设计当中所需要的某些特质。剪纸艺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例如华胜、小品刺绣以及蓝印花布等,尤其是在我国的民族服装设计中,剪纸艺术的运用更为广泛。由于剪纸的色彩通常以红色为主,因此能带给人们喜庆、欢愉的感觉,将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更能体现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情感。[2]同时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通过运用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风格,通过剪纸与服装的有效融合,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服装设计作品,也是展现服装东方风韵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具有可行性。
3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剪纸艺术中的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色彩来对自己进行美化和修饰是人类所具有的能力和天性,而将剪纸艺术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色彩,通过选用不同的色彩能够确定该服装设计的主题,而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当中,一件衣服中所运用的颜色数量是有要求的,最好少于四种,避免由于色彩使用过多而引起混乱。同时在确定某一设计服装的主体性颜色时,其余的搭配性色彩选用应该保持递减的状态,主要发挥衬托的作用,避免影响主体颜色。在服装设计中使用颜色时应该遵循同类色、近似色、相对色以及对比色的使用原则,其中近似色的搭配原则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色彩层次的变化,突出服装的主体性风格。同时我国的剪纸艺术中主要以单色为主,因此在服装设计时为了突出剪纸艺术的特点,应该尽量大面积的使用单色,将其他颜色作为点缀和辅助,从整体上突出服装的剪纸艺术风格。[3]
3.2剪纸艺术中的图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当中的图案是服装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设计元素,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以及意识观念等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图案,能够通过服装设计表达出某种情感以及象征意义。[4]设计中获取剪纸图案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案设计灵感,例如生活中丰收场面、一家人的团圆场面等都可以作为设计图案元素,一方面能够在服装中体现出剪纸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也赋予服装更多的情感元素和象征寓意。例如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花朵图案,是剪纸艺术中的常见元素,将其作为服装设计元素也非常适合,例如梅花图案、牡丹图案等,这种花朵图案不仅可以设计在服装的主置上,例如裙摆等,还可以将其剪裁成小图案设计在领口或者袖口等相关的位置上,增添服装的艺术特征。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也是剪纸艺术中的常见图案元素,例如龙凤呈祥图案、举案齐眉图案等,将这种元素应用在婚礼的礼服设计中,能够使服装具有寓意夫妻恩爱和谐、白头到老的寓意。同时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特征的牛郎织女、鸳鸯等图案都能够应用在婚礼的礼服设计上,而八仙祝寿等图案可以应用在祝寿服装的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运用不同的剪纸图案,能够表达出独特的服装设计理念。[5]
3.3剪纸艺术中的刺绣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也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通常用彩色的丝、棉等线材料,在绸缎或者其他底布上通过针的来回穿刺,形成的精美图案,刺绣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历来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欢迎,例如我国的苗族、侗族等都将剪纸中的底样作为刺绣的底样运用在服装上,因此通过刺绣的方式将剪纸图案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不仅能体现出我国的传统艺术魅力,同时还能使图案在服装表面的呈现上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将剪纸的图案以刺绣的形式运用到服装中能够营造出图案的肌理效果,使图案更加清晰和醒目,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韵味。
3.4剪纸艺术中的镂空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中通常是以二维空间作为造型基础而呈现的平面艺术,剪纸艺术的形象主要是利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进行的镂空塑造,因此能够形成种类丰富、造型结构奇特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具有质朴流畅和生动传神的特征。而剪纸艺术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特征的镂空艺术,通过图案的阴阳结合,能够营造出完美的光影效果,因此在服装设计当中通过合理的选择服装面料,通过以剪纸图案为原型进行镂空设计,能够营造出服装灵动和优雅的感觉。
4结语
服装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应该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应该汲取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将具有民族韵味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而将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不仅能体现服装设计的风格,同时也能展现出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魏茜.试述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舞台,2015(12):57-58.
[2]王卫静,李颜肖.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原理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J].丝绸,2016(05):50-54.
[3]周晓梅.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语言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57-159.
[4]赵晓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浅谈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54-156.
电子智能化的普及,开始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样,服装智能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就现今而言,一般的智能服装基本上都是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领域进行应用,例如深海勘探以及刑警工作过程当中,然而,这样的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研究比较热议的话题,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如此具有科学意义的智能服装也将会像智能手机等产品一样逐渐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今针对智能服装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但是单单针对于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却相对来说比较少,基于此,笔者对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智能服装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智能服装设计(Intelligentgarmentdesign)实际上指的是在原有服装的基础上加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而对于服装的使用功能上进行更为广泛拓展的研发过程,对于原始的服装服装设计而言,其单单指的是在服装的造型上、服装的画面设计等方面,这样的设计方式仅仅是增添了服装的美感,提升的是服装整体美学效果,而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而言,其虽然也对服装的美学美感进行了设计,但是更多的是智能服装的设计更为注重服装的功能性,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智能服装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在保证了美学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实际功能效应,对于服装的发展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如今,智能服装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接触的话题,而是在社会中普遍被关注的具有发展性效果的项目之一,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方面,其具有着以下两方面特征:
(1)服装智能化,对于服装的智能化来说,主要是针对服装本身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对原有的服装进行整改,增加了服装本身的功能显效,并且通过服装智能化,延伸了服装的适用范围,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穿着,更多的是为了功能发挥。
(2)服装实用化,相比较服装智能化而言,服装的实用化则是智能服装的第二大特点,目前来说,智能服装的使用范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小,但是在这样的狭小的应用范围当中,智能服装却彰显了其本身的实用性,例如在火灾救治过程中,特殊的智能化防火服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火焰对消防人员的生命危害,同时防火服上的语音设计,还能够令消防人员及时的和外界指挥人员联系,进而大大提升火灾的救援效率。
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电子科技由于本身属性的特殊性,所以将电子科技应用在智能服装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要注重电子科技能效发挥的最大性能,在服装设计中加入的电子科技设备,其需要系统本身具备着更为优质的设备质量以及设备能效,进而保证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能够将电子科技的最大性能发挥出来。
(2)要注重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更多的是智能电子科技设备配置在服装上,因此在这些电子科技设备进行选取和应用时,要考虑到电子科技设备本身的重量,使其不能够成为服装使用者的一种负担,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的智能服装得到更好的使用。
2.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服装的功能上,例如现今比较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对于这种服装来说,其本身的造型设计上更多的偏向于运动装的系列,显得宽松和肥大,在其功能上则是具备着音乐播放以及彩灯显示等功能,最初的智能音乐跳舞服仅仅是在原有的服装设计上加入了一些迷你小音箱以及音乐播放系统。而当下这种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电子科技设备,比如在这种跳舞服的纽扣部分,增加了一个存储插口,可以将已经下载好音乐的SD存储卡放入其中,小巧、轻松而简便,并不影响服装的整体美感,同时,在衣服的边角等部分加入了直径不超过2mm的小彩灯,在打开纽扣部分的开关后,这些彩灯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闪动,而且还能够不停的变换颜色,当音乐响起,舞者随着音乐起舞,迷离而闪动的灯光更是增添了舞台效果,这样的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是真实而实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智能音乐跳舞服的艺术美感的同时还将电子科技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出来,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2.3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科学水平上,都存在着这样的竞争,要想保证在竞争中存在着优势,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科学技术进行提升,其中就包括智能服装,其不仅具备着丰富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实体性体现,所以针对该方面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彻底,随着人工智能化网络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智能服装中加入更多的智能化理念已经不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种发展定势,因此,采用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对智能服装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与智能服装相互连接,并且实现智能服装对智能化网络的应用、掌控,能够更好的将智能化中的“智能”二字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现今来说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十分成熟,所以由此看来,该方面还是非常具备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形式将会越来越美好,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3结语
关键词:新时期;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一、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一) 专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服装设计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结构设计、制图、制板、成衣,这是服装工业生产中由设计转化为产品的基本程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装饰性和时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学过程中专业协同设施及技术支持严重不足。大多高校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仅仅有基本缝制服装的设备,而缺乏绣花、印花等提高服装审美和实用价值的服装基础工艺实验室,局限了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与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有很大的关系。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然而,国内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是知识的灌溉式教学,注重理论教学,而针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这与市场需求的实践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不相一致。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性教学课程匮乏。目前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的设置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是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部分学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条化。直接阻碍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服装设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
(二)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从服装产品的特点来看,如果设计类相关学科没有进行整合式教学,理论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较孤立、片面,无法适应市场要求,导致“毕业即失业”或就业“适应期”太长的现象严重。
(三) 课程考核评定标准不尽合理。我国服装设计类课程考核评定标准比较单一,基本都是实行的单独科目独立考核形式,以代课老师独自担任审核评定工作,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配置结构往往又缺乏“双师型”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致使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服装设计是个整体的、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应以市场需求的全方位的实用性人才为依据,打破课程界限。
三、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面对迅速发展的服装产业,服装设计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目前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的局面。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改革要以实践教学法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动力,以促进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广。
(一)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性教学法是完善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口,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是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多接触社会、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实例化,对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引入有实用价值、学生感兴趣和根据企业实际在线生产产品而精心设计的“典型实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命题设计,以该“实例”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问题为动力,以综合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将学校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融合,工艺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所学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协调理论知识与实操知识内容的衔接与穿插,相互合理衔接,确保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满足市场对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要求。
(三)专业协同设施的配制
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需要为其创造实践平台,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式的综合考核机制。服装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扩充课堂以外的知识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地为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服务,满足服装各种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营造实践环境,促进教育理论、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源于美术教育,根深蒂固的思维方法和观念在二十年的设计教育发展中总是无意地影响着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和课程评价。只有服装设计类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打破课程界限,采用全开放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考试方式和手段,将市场需求及时介入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命题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的力度,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加入典型的实践性综合性题目,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水平,同时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及学生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术能力。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冲击着所有制造业领域,纺织服装业尤为显著。这就要求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新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一兵.“三位一体”艺工结合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模式探析[J].艺术研究.2014(05)
[2]程开业.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2)
关键词:针织面料;现代;服装
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整体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于服装的要求逐渐提升,针织服装在时装化方向的发展更加显著。生活环境的变化与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休闲且时尚的着装,对于面料的选择也趋向于舒适自然,而针织面料所具有的性能特点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的着装面料要求,成为现代服装市场中最受关注的面料选择,因此针对针织面料的特点研究成为当前针织面料应用的重要研究命题。以下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论述
将针织面料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内容就是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只有充分透彻地了解与掌握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在针织面料中,线圈是其结构单元,这是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面料性能呈现出完全化的不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针织面料的具体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在针织物中线圈呈现出的三位弯曲状态,针织面料是通过同一根纱线按照横向或者纵向的方式发生联系,假如一个方向发生了拉伸运动时,另一个相对方向的纱线就是与之相应发生回缩,这一特点是能够在不同的方向上出现转化的,并且这一特点也赋予了针织面料一种机织物所欠缺的延伸性与弹性,所以针织服装在穿着时更加舒适得体,在人体曲线的展示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具有较强的脱散性。在针织面料中一旦有纱线出现断裂或者线圈原本的串套出现脱离,针织面料必然会出现具有方向性的纱线脱散问题,导致原本相互牵连的线圈之间失去牵引,这一特点的存在对于针织面料来说是一个劣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针织服装最终呈现出来的穿着牢度和美观水平,极大地缩短了服装的穿着寿命。所以对于针织服装的造型设计来说,各种拼接缝、分割线的设计不应当过多,通过这种方式来尽量的减少线圈脱线可能性对现代服装穿着效果和耐穿性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线圈的这一特点如果加以妥善巧妙的运用,在编织的过程,将跳针、漏针或者错针做成一种刻意的行为,则能够赋予面料一种委婉的、自然化的残缺之美,提升针织服装的现代时尚感。第三,具有较强的卷边性。将直线与弯曲的线圈相对比,线圈还会使纱线产生一种企图伸直的内应力,当处于自由状态下时,单面的针织物边缘会出现包卷的现象,且不会因为是横线纹路还是纵向纹路而有所影响,但也并非所有针织面料都存在卷边性这一特性,主要是单面的针织物表现出来的卷边性更强,而双面的针织物则不会表现出卷边性,除此以外,其它的诸如罗纹或网眼的构造也不会产生卷边的现象。一旦面料产生了巨变,就会导致成衣片的接缝之初无法得到平整化的处理,使得服装造型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二、针织面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巧妙利用针织面料中的线圈,发挥优势进行现代服装的设计
线圈的存在使得针织面料不同于其他的面料,表现出了优良的质感和性能,因而在对针织面料进行设计时大多都采用简洁的造型,避免因为款式的变化太大而弱化了针织面料所具有的高舒适感,所以在运用针织面料进行现代服装的设计时,常常会出现造型设计过于单一乏味问题,这时候为了减少这种单调性,就可以从面料的纱线、肌理效果、组织结构、色彩搭配和图案组合等方面着手加以融合,考虑的方面都应当为突出针织面料的优势而服务,保证服装的整体设计能够避开针织面料的劣势。具体来说,纱线可以称得上是针织服装设计中的首要元素构成,一般来说,纱线表现形式越丰富,整体造型简洁的服装就会显得越丰富,能够有效地对款式方面的单调加以平衡,凸显出针织面料服装造型设计中的重点。现代针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推动了针织面料功能与式样的多样化,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的花式纱线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这就为丰富针织面料的肌理效果提供了原料与灵感,将不同的因素综合利用所产生的肌理反应会使针织面料更加具有视觉冲击的效果,带来更加强烈的感官效应,就目前的肌理效果创设手法来说,诸如起绒、镂空、打褶、透明、浮雕、光滑等运用到其中就能够给针织服装带来更加强烈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对于针织面料来说,其组织结构指的就是纱线的排列和重组,不同的纱线排列方式代表着不同的组织结构,也会因此带来不同的装饰效果,对于组织结构的排列与重组,主要可以通过纬平针、双罗纹、双反面、罗纹、绞花、提花、集圈、镂空花、波纹和其他各类复合组织的方式进行,能够很好的达到丰富针织面料服装的设计的作用。
2.立足于针织面料的特点来对针织面料的服装设计进行创新
针织面料所具有的独特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甚至决定了针织面料服装造型的设计,也就是针织面料的服装造型要求多以简洁化的线条即直线、斜线或者单一的曲线来加以展现,结构功能的分割线相对较少,成衣片的熟练尽量缩减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禁锢了针织服装造型设计的思维,服装设计需要的是一个创新的、多变的、灵活的思维,它所具有的特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加以指导与提醒,并不是要求设计过程中完全按照定式来套用,服装设计需要做的就是在常规的服装设计中进行创新,对针织面料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尽可能实现服装设计的创新化。具体的设计方式包括以下三点内容。第一,要强调针织面料中的肌理设计。对针织面料的肌理进行设计能够很好的技法展现设计者对于纱线应用的巧思,制作出组织针织面料组织结构、纹路线条的设计和综合运用的具体规划,或者是形成一些具有特定装饰效果的局部化细节设计与具有独特意蕴的整体造型风格的设想,能够实现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大大的提升针织面料服装的艺术价值与时尚品味。具体的装饰方法包括钩、卷、编、叠、拼、撕、染、折、填等,这些装饰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原有的针织面料上重新塑造出具有新颖性的三维化肌理,这种肌理的效果具有更加强烈的形式感、更加鲜明的装饰性和更加突出的设计特色。第二,将针织面料与其他材质的面料进行复合型设计。针织面料不是必须要单独使用的,它还可以同皮草、蕾丝、梭织面料等进行镶拼,这样就能够将具有不同特性的材质集中于一款服装设计中,也就形成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混他风格,产生多样化的服装设计效果,获得时尚人士的追捧。针织面料虽然具有柔软、弹性好的特点,但是在某些服装设计中柔软却常常会导致服装造型不坚挺,在需要服装造型坚挺时就可以添加进一些皮革材料或者梭织面料,但是在这样处理的时候需要处理好不同材料的厚度过渡以及手感方面的变化问题,在不同材质之间形成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针织面料的优势特点,充分激发出针织面料所具有的时尚性,尽可能的满足服装消费者对于服装的时尚追求。在服装造型设计当中,针织面料所具有的性能和特点并不全是优势,也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冲破思维的禁锢,灵活的将针织面料中的弊端转化为另一种优势进行展示,与原本针织面料的优势有效结合,凸显出针织面料的独特。第三,进行无结构形式设计。无结构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协调好服装、空间与人本身之间的关系,这种协调关系的形成基本上是通过具有抽象性特征的几何图形以及简单的缝制方式展现出来的。无机构形式设计不会局限于人体体型的某个部位,而是在各个部位都能够实现,只是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人体各部位的结构性特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确保新的设计造型能够充分的与相应的人体部位相贴合。设计师在进行实际设计时主要可以采用建筑、雕塑的体积与造型方面的特征,在服装设计上进行特定部位的适度夸张,适当的增加服装设计的内外空间和形体特征,这样就能够在衬托突出人体的基础上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反差效果,使服装造型显得与众不同、风格独特。另外如果一款服装在设计时强调了空间,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服装的曲线特征,在具有空间思维的服装设计中,身体与服装之间的空气流通范围得到扩大,服装外形的修身作用就不那么明显,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开拓人们的具体思维。这种无结构形式设计在造型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意向的强调与重视,通过各种设计手法与方式将针织面料服装打造成了一个具有空间修饰作用的展示物,极大的释放了服装对于人体的束缚力,人体在服装中的活动范围得到加大,这种简洁化的工艺与剪裁展示出的独树一帜的结构形式。针织面料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装造型设计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应用针织面料的优势,并运用创新思维将弊端转化为优势在服装设计中加以展现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针织面料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时尚思维的形成也为针织面料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针织面料的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徐立楠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历史上的美术教育。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对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显著,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服装设计教育中专业人才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世界范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对我国的全面渗入,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服装设计教学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新兴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设计骨干。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高等职业在校生共计781万,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3.4%。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4月,全国开设服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近200家。一方面,大量服装专业毕业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很多领导、专家认为人才的严重匮乏,是我国服装业迈向更高层次的最大阻力,很多品牌老板对懂设计,通营销,具有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才求之若渴。正如一位服装教育界人士所言,我国服装业对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越来越不容忽视了,尤其是教育创新的观念更是迫在眉睫。
一、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新形势下,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应当采取什么发展战略。原来的纺织服装高校多数都已更名,并向多科性或综合性方向发展,办学规模一般已由原来的数千人发展到万人以上。这些学校应当如何科学定位和转型,纺织服装办学特色如何继续保持和发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应如何改进,我国以往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虽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设计的平台上,拿知识经济的标尺去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育,承袭了历史上的美术教育。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对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显著,服装设计教育应提高对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在经济全球化中有竞争能力的设计人才。
二、服装设计教育中专业人才的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1.更新服装专业人才的概念
服装专业人才,不单是指设计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生产型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基础性研究人才。如服装制板师、服装设计师、色彩搭配师、工艺师、营销销售人员、推广策划专家、熟练车工、有经验的店长、导购等等人才。因为在当今的服装企业流水性生产中,尤其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各类别职业化人才的联手合作,才能为服装行业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证。换个角度来说,作为职业化的人才需要非职业人才不具备的产业思想,土地、厂房、资金、品牌需要具有这种思想的人才来运作。
一位国内教育界的人士曾经就服装从业者需要多高的学历这个问题讨论过,他认为除了做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的学术型服装专门人才,单就企业工作,有本科学历已经足够。设计大师毕竟是少数,大量的服装专业设计制作与开发技术人员,有着较高专业技术的服装应用型人才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很多企业用人,最主要看能力,有没有创新和开发市场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制作者和生产者,不一定是高学历的人。21世纪,人才除了自身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丰富完整的社会关系资源体系,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正如著名服装设计师陈闻所言,一个设计师必须有广泛的资源,比如加工资源、面料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同时要有能力驾驭这些资源。培养能动脑,更能动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已经开始为教育界所重视。
2.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调整课程体系和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1)调整课程体系
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980年以前的中国设计教育,依然承袭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其间的设计基础课程,以美术绘画为最主要的技能训练,注重通过临摹传统、写生自然等方式来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而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训练与社会存在很大距离。由于我国较早的设计院校大多是以美术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从而使设计教育也像美术教育那样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是以被动的接受状态为主,他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以素描、色彩为主的写实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了设计的灵魂所在,即设计的创意。因此,有的学生在低年级的技能基础训练中,基本功颇好,但到了高年级进入设计阶段,就明显显得力不从心,其症结就在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调整的方法
重视设计初期设计方案的评价,改用徒手草图进行。注重对想象创新能力、绘图表达能力、视觉判断力的综合运用。在这一阶段,不强调画面效果,着重于分析、思考,强调脑、眼、手的并用。这种强调图示思维的方法可有效地培养其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和方案评价能力,激发其开拓创新的思维。
在传统服装设计教学中,一般学院都设置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以下课程,如:时装画技法,服饰色彩设计,服饰图案设计。在教学环节中,老师要求学生要画大量的效果图,其教学要求是:强调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练习,加强色彩搭配能力训练。其间为了追求画面美观还可以允许学生进行夸张造型处理、创造一些不实用,甚至有悖于常理的色彩设计。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对以后的实际设计收效甚微,并使学生产生抵触、敷衍情绪。笔者建议这些教学环节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从相应的材质库、模型库中直接地调出造型、色彩、图案来强化训练,可大大节约人力资源。
(2)分层次的学历教育
据调查显示,服装专业的毕业生转行率非常高,平面设计、网站设计、时尚媒体等成为他们转行的首选,而在剩下的毕业生中,考取服装专业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也不小。笔者认为除了做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的学术型服装专门人才,单就企业工作,有本科学历已经足够。设计大师毕竟是少数,大量的服装专业设计制作与开发技术人员,有着较高专业技术的服装应用型人才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分层次学历教育,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很快地明确在后阶段的学习中是强化动手技能训练,还是要加强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探索。
(3)合作办学
引入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国际化的视野培养高质量人才。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成功就业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办学理念形成了冲击,使办学模式得到创新,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被誉为打造设计师的“梦工厂”的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秉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老师前来授课,让学员在国际设计思维的冲击下,接受多元设计概念。学员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
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校是“日本文化服装学院连锁校协会”在中国内地较早开设的连锁学校。立足于培养学员成为既懂服装制作技术,又懂服装设计,还能熟练地掌握服装日语的复合型人才。
(4)改变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一些服装专业的学生至今还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理念中不能自拔。”贾京生说,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
同时,不少教师和学生误将服装教育看成是单纯培养艺术大师、展示艺术才华的教育,于是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各类大赛,渴望着“一举成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位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中国服装教育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如今,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懂工艺、懂板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服装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服装设计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因此,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应鼓励思维的新颖独创性,爱护新思想的幼苗,允许探索中的失误,细心呵护突破与前进的萌芽。在设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到:
①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②激发想象,启发创造思维。
③走出局限,让学生敢于质疑。
④营造氛围,创造空间,抒感与想象。
(2)服装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①人文素养。俗话说: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们所培养的服装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②科技素养。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③跨文化素养。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
④市场经济素养。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消费品,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作为一名优秀的服装人才,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只有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才能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
三、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完善,服装品牌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世界,具备审时度势、预测洞察力,具备全方位的国际化思想和度量,真正具有国际化理念的资本国际化运作人才,会成为最奇缺的人才。目前,我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界和各纺织服装高等院校正不断创造新的办学经验,深入总结探索既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思路和办法,加速纺织服装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思考》[J].《美术观察》,1999.12
服装设计是现代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科学艺术和服装联系起来,进行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服装.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结构、材料、工艺、美观、独特性等设计要素.服装设计具有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工艺设计时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去设计,但在美观和独特性方面,需要依靠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进行设计,这里可以包含设计者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服装设计是为了制造出更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和消费者的品味追求.服装设计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比如在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代表团的服装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它要体现出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服装设计也需要遵循统一、平衡、韵律、比例、加重五大原则.
2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服装生产和销售大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生活追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服装上面,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款式、风格、颜色,服装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御寒保暖的生活用品,它已经成为人们展现个性的一个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进行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服装设计师,使得服装的款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的起步比较晚,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意识都相对缺乏.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他们的服装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相比内地的教学,可以看出香港地区的服装设计理念紧随世界潮流,在教学方式上,通常会从学生的心态、认知、理想等细微的角度着手,而内地的一些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上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上面的东西.在专业性上,我国内地的专业服装设计师比较匮乏,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由于服装设计教学的水平比较低,很难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专业服装设计师,很多服装设计毕业的毕业生,往往因为专业技能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找不到工作,最后进入其他的行业寻找工作.因此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就业率比较低,这对于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服装设计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中,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无法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很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比较不完善的.学校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内容没有进行适当的规范和检验,没有规范的教学授课标准.在教师的专业性上没有一定的考核措施,缺乏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使得一些专业性不高的教师混在教师队伍中,这对于学生的服装设计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师的编制上,没有合理的编制方法.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规范的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这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没有任何保障.
3.2设计教学理念落后
在设计行业里,设计理念就是设计的灵魂,设计理念指导着设计的整个过程.在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学校的设计教学中,设计理念都是比较落后.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没有正确的设计观,单纯地追求服装设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比如在很多学校里,教师教授学生们设计一件服装,往往会在服装的材料上下很多功夫,因为服装的材料具有看得见的价值,会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价值观、设计文化观等,这些因素越来越能够影响到服装的整个价值.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衣服的材质上,更关注它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含义.
3.3设计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的形式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会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的讲课效率有着更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都采用创意型和实践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对着课本念,说有些比较空洞而抽象的东西.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工序组成,需要对这些不同的工序和环节进行分析讲解,因为服装设计的一个细节就会对整件服装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口头说教的方式,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习.
3.4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校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其他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的学习.服装的设计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因此需要在经济方面进行相应的学习,但是一些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看重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习,而在现代服装设计行业中,对于时尚潮流的联系性更强.比如世界闻名的巴黎时装周,都会展示一些当今世界最时尚最流行的服装.服装是展示一个人个性的舞台,很多流行符号往往会在服装中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世界潮流,不然,设计出来的服装就会很快被淘汰.
3.5就业方向不明确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比较低,一个是因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还因为学校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时候,对于该专业的就业方面不明确.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性人才,能够立即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因此很多毕业生往往会比较吃亏.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不明确,而且学校也不注重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方面的培养,因此很多毕业生只会机械地进行服装设计,而且无法和社会联系起来,融入社会大环境,进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
4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社会发展要求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服装产业已经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服装行业已经渐渐融合在一起,服装的设计不只是满足我国的市场需求,更要走向世界市场,因此要求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随世界潮流.在全球化时代下,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将中国作为服装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我们需要培养出创意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来面对西方各国的服装设计要求.所以在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些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服装设计知识,提高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度和理解力.还要不断培养实践能力,进行创新设计,为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时刻走在世界服装设计潮流的最前线.
4.2服装设计教学需要体现社会性和实践性
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课程的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和内容选择上,往往太过于强调理论上的知识,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知识,这就造成了知识漏洞,影响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全面、科学地理解,因此,需要对服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它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认识,也是服装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服装设计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服装设计出来就是给人穿的,需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具备实用性,如果一件衣服只是用来观赏的,而不能穿,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除非设计的是一件艺术品.
5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5.1改变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伦敦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体育代表团的服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装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图案则以龙为主,体现了我国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文化特征.现代服装设计要求的是艺术品味,这需要服装设计者拥有独特的文化涵养和艺术修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就需要进行现代化专业设计理念的洗礼,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将艺术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服装.
5.2丰富服装设计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服装设计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规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设计的认知水平,进行对创意型学生的培养.教师要将口头说教和现场演练相结合,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还要给学生观看一些时装设计展览影片资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3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随世界潮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将自己的独特理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为了学生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对于学生就业有利的元素进去.教学内容不需要固定不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一些灵活变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
5.4加强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
课堂教学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服装设计的工作者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经验的交流,还可以和一些服装设计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们去进行实践锻炼.实习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是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加强和企业间的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5.5明确学生就业方向
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问题,学校应该要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划,进行多方面的就业培训,开拓就业市场,使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就业,提高就业率,这对于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也具有更大作用.
6结语
关键词:条状物;条状装饰;服装设计
一、条状物的概念和特征
条状物是由纤维织物、皮革或其他有一定柔韧性的物质制成的物件,其长度比宽度大很多倍,甚至上千倍,呈长形。从外部形态上看,条状物在自然状态下给人的感觉都是细长的、线状的形态。这与美学理论中“线”的概念是相同的,它具有“线”的一些基本特点:有时接近直线,简洁、敏锐,具有视觉分割性;有时又象自由曲线,柔软、活泼、优雅,能表现出动感。同时它也具有“线”的视觉引力,随着线的方向而动,可使人产生视觉注意。当多条相同或不同的条状物束合在一起时,如缨络,便形成了“线”的集合,既有力量感和实体感,又增添了一份变化的情趣。总之,条状物的这种线性造型,使其置于服装中时,其长短、颜色、形状和所处位置等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服装整体的美感。条状物除了本身自然状态下的线形,通过盘、编、结、系、扎等方法可以产生多种风格各异的不同造型,并具备了“点”与“面”的特征。将条状物简单的横向排列形成流苏,它就有了“面”的特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将条状物进行盘结(如中国结),或在条状物的末端加入串珠、金属坠、带环,甚至羽毛,突出的便是“点”的效果,成为集中注意的中心。
二、人类文明中的条状装饰文化
从人类用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皮在身体上进行简单的捆束,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纤维进行设计创造,纤维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体验中约定俗成地包含了“亲切、温暖、安全”的含意。条状物负载着千万年来人们对纤维材料的种种美好感受,同时又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因而最具亲和力。利用条状物进行捆束或提拉的例子在人们的生活中举目可见,巧夺天工的运用条状物传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平凡生活的无比热爱。例如:中国人创造发明的富有艺术性、寓意性、装饰性和实用性的中国结艺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还透出一份劳作以外的情趣。条状物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服装上使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服装上都能发现各色条状装饰物的身影。无论是用来连接衣片等实用功能,还是只作装饰点缀,条状物通过穿插、拧结、盘绕、提拉等手段,可以使服装的造型与结构千变万化,还可以产生迥异的样式与风格。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以装饰的出现为标志的。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涨。尊重个性、尊重情感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条状物现有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设计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条状装饰艺术成为了一种趋势。
漫长的岁月中,条状装饰物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验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三、条状装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条状物在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应用在服装上,甚至在服装还没有正式出现以前,人类祖先就懂得用绳子一类的东西将兽皮捆绑在身上用以防护和御寒。几千年来,条状物一直在服装上大量使用,其中很多形式沿用至今,原因很明显。一是它的实用性,使用简单,不需复杂加工;二是它是纤维物质,柔软、易塑型,与服装整体和谐统一;三是它自身具有视觉美感,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条状物在其它地域、其它民族的服装中,同样应用十分广泛。古希腊的希顿和古罗马的丘尼卡都是在简单而宽大的布料上系上一根带子,既有保暖和方便活动的作用,同时又形成了优美的衣褶。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新娘结婚所穿用的白色婚纱,经常有大量的缎带、蕾丝花边、蝴蝶结等作装饰,显得十分隆重漂亮。日本和服上的带结也十分有特点,能够让腰线提高,使日本妇女较为短粗的下半身在视觉上变得修长了。一件同样的和服,一条同样的彩带,由于结法不同,可以变换出百般模样。再如朝鲜族传统的长裙,简洁、飘逸,胸前宽大的蝴蝶结成为朝鲜族服装最显著的特征。
条状装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形式和功能多种多样,使服装风格千变万化。有的是服装造型的主要手段和作用关键:有的则画龙点睛,强调装饰;有的与服装主体相连,是服装的延伸;有的与服装主体相分离,运用自如;有的对比,有的统一;有的简单,有的复杂……除了上衣下裳,帽子、鞋、包等独立服装附属物上也经常出现条状装饰的踪影,而发带、颈带、吊带、腰带、裙带、绑腿、鞋带等的样式就更为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条状装饰在服装设计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装饰位置自由随意。条状物的易塑性和围绕性使其容易紧随人体,可用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如头、颈、肩、腰、臂、腕、腿等,松紧、疏密、方向等都很随意,不受限制。用一根漂亮的带子直接交叉着缠住双臂,就能使原本简单的款式顿时活色生香。
(二)装饰手法灵活多变。条状物的特性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变幻手法,可以编、结、盘、捆、扎、束、缠、系、拉、吊、挂、拧、抽、垂、钉等等,用在服装上就会塑造出不同的造型,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样式风格。同样的条状物,同样的位置,如果运用手法不同,服装造型、结构和整体感觉也会相去甚远。
四、现代条状装饰艺术
条状物具有原始本质和简单的结构,符合人们返璞归真、保护自然的心理。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环保、回归自然等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对原始生活状态的幻想和憧憬,重新唤起了服装设计师们对自然的、纯朴的材料的迷恋。绳带那种朴素的造型和原始的肌理,有着未经尘俗的天然气质,似乎是原始社会存留下来的一种精神观念,因而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崇尚自然主题下的象征符号。
条状物呈现的随意和活泼体现了现代人对穿衣娱乐的轻松的态度。服装设计是针对人的着装状态的设计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贴近人自身。现如今,着装既是人们生活、社交的必需,同时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特别是当今社会,除一些特别的场合,人们对服装已不再那么严肃,甚至有时会有种自嘲和游戏的态度,通过玩笑式的装饰寓意,在高节奏的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以身心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