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治水岗位责任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

第1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以下5个方面、19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1.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认真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结合《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促进煤矿退出转型工作的意见》(铜政[2011]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促进煤矿退出转型工作的补充意见》(铜政[2011]72号)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煤矿整顿关闭提前退出转型工作力度,确保煤矿关闭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煤矿关闭期间安全监管。加强对煤矿关闭工作督促检查,加强对煤矿企业撤除设备期间的安全监管,组织相关部门对煤矿关闭工作进行验收。

二、严格监管执法,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单位网站及相关媒体,大力宣传煤矿安全监管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好做法,积极参加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重大活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4.狠抓措施落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把国务院《意见》、《通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按照市政府、市安委会统一部署,对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5.强化监管执法。严格执行执法计划,强化对煤矿重大隐患的跟踪执法,提高监管执法效果。

6.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煤矿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煤矿企业严格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定期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7.健全“打非”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形成“打非”工作合力。

8.突出“打非”重点。以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关闭后又擅自生产,超层越界开采,停产整顿煤矿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9.强化“打非”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等“四个一律”措施。

四、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水工作

10.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1〕26号)要求,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健全瓦斯防治制度,确保瓦斯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11.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建立瓦斯零超限管理制度,强化通风、瓦斯管理,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瓦斯超限责任追究和停产整顿制度。

12.组织开展瓦斯等级鉴定。严格执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严格瓦斯等级鉴定程序和标准,认真做好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13.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28号令),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水害预测预报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等规章制度;对受水害威胁较重的矿井,督促其配备矿井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设备。

14.积极开展煤矿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对煤矿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针对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除险加固、避险撤离、安全监测及防范措施和方案;全面落实“雨季三防”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五、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5.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互检活动,未达标矿井要停产整顿,已达标矿井要巩固提高,实现岗位、专业和企业动态达标。

16.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员培训、技能培训、重点岗位培训质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17.深入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完成建设完善任务。

六、强化专项整治,全面深化煤矿隐患排查治理

第2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制度 防治水 先进技术

1矿井概况

八连城煤矿2006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经三次生产能力核定,最终在2013年7月确定核定能力为340万吨/年,两对立井开拓,单一水平上下山开采。生产水平标高-420m。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2防治水综合管理模式

2.1 加强基础工作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前提

(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以《煤矿防治水规定》为准则,结合矿井实际,八连城煤矿建立健全水害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暴雨期间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等各项防治水业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明确了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矿井制定了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防治水措施、水害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并由矿长、总工程师会签审批,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考核。(2)扩展基础资料。矿井补充和完善了“防治水五种图纸、十五种台账”等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矿井地测部门每月编制水情水害预报,水害隐患排查报告;同时与各生产科室合作编制了由矿长、总工程师审批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每月初由总工程师组织开展防治水安全技术会议,地测副总工程师严格把握各项制度和图纸的规范性,为我矿防治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健全管理机构。从矿井防治水需要出发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八连城煤矿成立了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同时成立了防治水领导机构和矿井防治水保障体系,集团公司设立了我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立了专业的探放水队伍,专职探放水技术人员及钻探队伍,进行超前钻探、探放水。(4)强化硬件设备。为了保证防治水工作的有效进行,矿井配备了相应的物探及钻探设备。主要是瑞利波探测仪一台,并由厂家亲自对防治水技术人员授予各项操作程序,目前矿井技术人员可完全通过瑞利波探测仪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矿井配备2台TXL-150探放水钻机和2台SGZ-III(ZL300HA)探放水、取芯钻机。(5)提高人员素质。防治水专业人员是一切制度、机构、设备等有效运行的核心。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防治水综合管理及措施得以顺利开展和完成的关键。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完全掌握逃生线路和逃生中的个人防护,矿井一旦发生水害事故,能够立即启动水害防治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6)推进防治水工程。防治水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八连城煤矿制定了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井下,每年雨季来临前,针对各个永久水仓及临时水仓进行清仓处理,保证水仓正常使用、正常观测;地面防治水工程主要是主副井、西风井及地面塌陷的积水区域等。

2.2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必要条件

作为生产单位,与专门科研机构相比。自身科技力量相对薄弱,而不断的技术革新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矿井防治水方面,八连城煤矿积极利用了各方面优势力量。

2.2.1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长期以来,我矿主要依靠长、短钻孔相结合的探测方法超前疏放采空区积水,由于钻探工程量大、探测手段单一落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钻探成本高、探测资料精度较低,难免出现误探、漏探等情况,很难满足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安全生产对地质保障工作的要求。一是采用直流电法探测仪、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等先进的物探技术在掘进工作面迎头或巷帮超前实施探测,通过对比分析,圈出采空区域及含水构造等地质异常区的大致范围,对其进行基本界定后,针对标定的异常区范围适当打钻进行探测,这种物探与超前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集多钟探测手段于一体,可全方位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提高了探测的可靠性,实现了地质量化预测,可准确探测掘进前方采空区积水范围及灾害的分布情况,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采空区灾害进行超前处理,保证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此手段同样适合受小窑老空、周边采空区分布不清的矿井使用。二是集团公司生产部多次邀请各地防治水方面的研发机构和测试中心,针对工作面进行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探测。若发现地质异常区域,再次进行补探,直至确认采空区内无积水,并经有关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后,认为工作面无水患威胁时才准进行回采,我矿参加学习的技术人员更是受益匪浅。

2.2.2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

计算机远程信息管理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工作率、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矿正在积极筹备与研发单位开发地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公司地测系统内的图形、文件网上传输、浏览、查阅,真正实现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可方便集团公司对矿井的决策指导,同时也可为矿井创造丰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

2.2.3加大监管力度是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效实施的保证

加强防治水监管监察工作力度是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的有效保证。各级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监察,加强对矿井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采空区水、地表水、承压水威胁的区域进行重点监察、凡防治水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好的,集团公司必须责令立即停产或整改。凡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区域,矿井要限期整改。对发生水害事故的矿井,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基本要求,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促使煤矿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高防治水工作水平。为强化防治水管理,我矿每年召开多次防治水工作会议,总结并安排地测防治水工作及防治水示范矿井建设,落实防治水隐患整改情况。

3结语

我矿水文地质类型虽为中等型,防治水工作易于进行,但随着今后开采程度和深度的增加将变得复杂,防治水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水文地质基础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探放水,综合采取“防、堵、疏、排、截”等有效治理措施,做好防治水工作,才能确保煤矿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第3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主体的责任,加大安全责任与分配挂钩力度。强化了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并严格落实矿﹑区队(车间)﹑班组﹑职工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层管理,逐级落实。建立健全了各项岗位责任制,按照五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能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各个岗位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责任制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三项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安全工作督察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2)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管理是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堤坝,必须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推进科技兴安战略,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强化现场技术管理。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矿井生产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合理编排工艺,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推进了科技兴安战略,提高了安全装备水平。建立和完善安全科研机制。确定安全科研项目,加大安实施“五精”管理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柯鸿斌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467091全科研经费投入。制定奖励制度,重奖安全生产实用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科技成果在安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突出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技术﹑重点开展“一通三防”﹑防突﹑防治水和顶板管理等重大灾害安全防治技术研究和攻关,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3)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将建设目标﹑工程标准和奖惩制度认真落实到位。制定和完善了精细化管理标准,要制定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保证每一名职工在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制度﹑有标准﹑有规范。实行安全评估和开工生产准入制度,跟班管理人员﹑安监员﹑质量检查员依据安全质量标准评估办法,每班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现场安全环境进行评估,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准开工生产。严格落实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各级领导和部门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其指导思想,明确矿长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区队长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落实目标责责制。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基金的足额提取和及时到位,严格各类检查工作,认真执行奖罚制度,表彰﹑责任追究具体到人,及时兑现和执行。

2实施质量精细化管理,走质量发展之路

对煤层赋存条件差,规模效益差,安全隐患多,职工人数多的五矿来说,质量是得以生存发展的“命根子”。确定“以质求胜,以精图强”质量发展之路。(1)增强质量意识,提升管理理念下大力气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经过总结﹑提炼和升华,提出了“安全决定成败,煤质决定成效”的理念。矿统一研究制定质量管理宣传培训规划和分阶段工作计划,对质量理念和质量意识的宣传培训工作系统安排。(2)加强源头管理,提高原煤质量加强了开采设计中的煤炭质量控制,⑴加强开采设计中煤质措施审查:健全开采设计管理组织,生产技术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业务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共同审查把关的设计管理组织。完善设计过程中煤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计管理办法,规定设计过程中煤质管理事项,明确设计审查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和衔接方法。强化设计过程中煤质措施管理责任,规定对煤层赋存﹑水文和地质条件等科学分析的方法和程序,确定不同采掘工艺和方法适用的条件和使用的参数,确保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采掘工艺和方法。(3)细化管理流程,实现成本控制以精确管理为手段,使精确管理落实到岗位,到现场,到管理流程,细化消耗管理,包括物资消耗,人力消耗,电力消耗,严格控制期间费用,以成本中的其它流程包括经济合同﹑经济活动分析﹑信息流程管理等,争取完成本法,消除不合理成本因素。通过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控制手段全面有效,可比成本逐年下降。规范了成本决策流程。①科学制订成本目标:夯实基础,准确预测趋势,严格成本计划编审程序;②落实成本控制措施:找准瓶颈问题,优化解决方案,落实执行措施;③依靠科技控制成本:提高认识,制订规划,稳步实施。(4)精益求精,科技兴矿在创建“五优”的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部局,提高机械化水平,在提升运输科技创新,深部巷道围岩支护,应力大跨度大,断面交叉点注浆锚索支护和有机高分子注浆材料治理破碎顶板技术,矿井高温热害治理,保护层开采,煤矿信息融合技术,创新采煤﹑掘进﹑辅助流程,取得可喜成绩,收到良好效果,坚定不移走科技兴矿之路。领导班子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煤炭企业发展作为技术决策流程的头等大事提到重要位置,狠抓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解决了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问题,使精益管理在科技兴矿的生产实践中完善的呈现出来。(5)精美管理让矿区文明和谐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抓安全﹑稳产量,抓管理﹑增效益,抓和谐﹑重民生,推动矿井健康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追求完美,创造精品的目标,上岗讲标准,行为讲文明,工作讲绩效,在干部职工思想意识中已经确立,企业职工人生价值,劳动态度,传统习惯得到改变,体现了职工美丽愿景和直接利益所在,文明和谐新矿区初步形成。

3推行“五精”管理取得的成效

第4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XXX,现年52岁,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现任XX煤矿安全副矿长,分管矿井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矿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职工安全培训工作。

一、职责分工

在矿长领导下,负责全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要安全生产职责如下:

(一)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全员培训、新工人岗前培训等,督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组织特种人员参加安全资格培训(复训)。

(三)检查安全生产状况、排查事故隐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评比;开展安全动态检查;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监督检查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监督检查岗位人员按章操作情况;监督瓦斯、水害、火灾、粉尘、顶板、机电运输等重大灾害预防和治理。

(四)参与事故抢险救援,组织事故调查处理;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监督落实。

(五)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制定、工作开展、验收评比等工作。

(六)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七)落实矿领导值带班制度;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二、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管理

1.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矿井杜绝了轻伤及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井上下悬挂固定牌板标语58块,岗位责任制20块、操作规程52块、风险公示牌36块,悬挂安全宣传横幅200多条,组织矿井安全大检查46次,召开安全办公会议9次,宣传贯彻上级文件135份。

3.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及时组织安全自查活动,督察隐患整改情况,建立隐患日排查制度,及时排查处理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共组织安全自查104次,配合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检查122次,共查处各类隐患684条,已全部按“五定”原则整改落实到位。

4.严格落实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截止十一月份带班69次,下井159次,查出隐患295条,所查隐患全部监督整改到位。

5.加强救护队管理,开展救护队不定时预防性检查,累计组织12次,查出问题186条,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二)教育培训

1、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2019年3月1日至3月9日及2019年3月12日到3月15日培训科按照郑州市煤炭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市煤矿企业复工复产前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郑煤【2019】13号文件中第二项、第三项的要求,详细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分两期培训,共培训人员436人,及格率达100%。2019年7月18日到8月2日组织新工人安全知识培训143及格率达100%。人并取得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2、特种工种培训情况

特种工种培训情况:目前,我矿持有特种作业人员82人,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92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第二八条要求,我矿所有特种作业持证人员均在有效期内,全年没有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全年参加知识更新80人次,并取得知识更新合格证书。

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情况

安全管理人员换证、取证班培训情况:副总工程师3人,正副科级培训6人;班组长10人复训9人次;知识更新13人全年参加知识更新55人次.

参加河南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举办瓦斯抽采“三化一工程”和双重预防体系专项培训三人。国庆放假期间参加副总工以上人员培训班10人次。

4、煤矿负责人培训情况

煤矿负责人培训职业卫生及知识更新1人,已取回证件。

综上所述:2019年度共培训从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579人次。取证579个安全资格证。建立从业人员档案579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符合上级检查要求。

5、“一期一档”及小范围培训情况

按照《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及2019年度矿井培训计划要求,每月组织矿井从业人员开展元月份开展了煤矿机电提升运输,共参加527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三月份复工复产培训第一期参加人数436人次,由煤炭局组织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四月份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共参加人数523人次,其中四人离矿。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对安全管理人员举办黄玉治在全国安全培训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进行考核。

五月份组织灾害防治培训,共参加人数462人次。3人不及格,经补考全部及格合格达到100%。

六月份举办双重预防体系中隐患排查部分专项培训,参加167人次,合格率达到100%。

七月份举办年度应急预案专项培训,共参加人员460人次经考核全部合格,2人辞职合,格率100%。

八月份组织岗位实操技能专项培训,共参加人员457人次经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同事举办新入职从业人员143人专项培训,聘请登封市煤炭局培训中心教师来矿授课,考核。合格率达100%。

九月份放假、10月份举办从业人员防治水细则培训,共参加576人次,合格率100%。在放假期间同时开展从业人员复工复产再培训。

11月份举办顶板管理及冬季四防专项培训,参加人数584人次,经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12月份计划培训“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细则”专项知识培训。目前按计划进行中。

截至目前,我矿在2019年度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共计4335人次。

(三)应急管理

1、规范化

(1)加强小队及个人内务卫生管理,严明工作纪律。

(2)将队伍引导为准“军事化”,全面提升队伍精神面貌。

(3)努力打造一支真正能为矿井服务的专业化救护队。

(4)各种装备和训练设施,修复了以前不规范的健身器材,做了我们训练项目的沙坑。

(5)队内的日常训练、资料管理、应急救援等也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化要求全面开展。

(6)过去没有条件开展的训练项目在今后都将迎忍解决。

2、标准化

(1)全面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训练项目。由于条件所限,一般技术操作、创伤急救、综合体能在2018年之前一直都没有系统的训练过,甚至一般技术操作都没有训练过,因此本年度的日常训练中在全面开展训练的同时,注重一般技术操作、创伤急救、综合体能项目上多下苦功,以求尽快平衡教护专业技能,满足救援要求。

(2)为了满足实战救援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队员在仪器等基本技能方面会偏难,今后定注重知识的提升。队员则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培训、学习,步渐进应知应会内容,最后达到人人过关。满足矿方对人才的需求。

(3)扎实开展岗位练兵,组织内部技术比武。本年度小队有计划开展内部救援技木竟赛,到时根据人员配备、技术装备和器材的配备情况会适时开展。活动开展以注重实战、实用和尊重国家质量标准化为原则,以提升指战员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为目的。

3、专业化

业务理论培训要侧重贴近作业现场、贴近井下、贴近实战,使“应急救援”更直观、更立体的展现给队员。

(1)多组织事故案例学习。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直观影像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事故的发生、救援处理。尽量还原事故救援真像,给以较为直观、实用的感受,开阔视野,进而人为的丰富“实战经验”,增强事故应急和处理能力。

(2)聘请登封市矿山教护大队的老前辈、老救护队员讲课,讲述他们数十年的救援经历、见闻,共同分享救援经验,使我们的队员尽快吸收成长起来。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

矿井每月利用安全自查对井下作业地点进行标准化周动态打分,共进行11次;对不合格工程进行通报处罚、对于好的精品工程给与奖励;投入100多万元年对工业广场、煤场两边道路、老矿区进行绿化,种植树木花草10000多棵。完成副井底大巷、12轨道上山扩修工程500多米;完成副井底到12081--12092标准化一条线。

(五)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4月15日制定下发《郑州市慧祥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组织机构,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程序、方法、步骤等进行了具体的明确,为确保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双重预防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在省先进试点矿(平煤十一矿、鹤煤九矿)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我矿先后对矿井双重预防各项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考核办法等制度进行了修定完善,并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推行了“1+8+9”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模式,在原有“1+8+8”的模式上,增加了《巷道维修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并于6月28日郑州市煤炭局组织登封、新密多有矿井在我矿召开郑州市双重预防推进会。

在风险管控方面,矿井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1+8+9”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标准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并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建立了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共计风险324条,其中:重大风险7条、较大风险23条、一般风险45条、低风险249条),并绘制了四色图。

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矿按照“1+3+1+1”的四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式进行管理,排查治理结果及档案报安监科存档。对各级管理部门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反馈到应当组织治理的单位或部门。按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规定进行限期整改,及时实施隐患治理、闭环验收。

(六)明年工作计划

1、在全矿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工作法。

“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是当前重点推行的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它是建设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精执行能力强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以往的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很好的证明。作为我矿安全管理的第一人责任人,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组织安监人员分点包队在全矿严抓“手指口述”工作,要求全公司人员参加,坚持每月全矿人员“手指口述”人人过关,在我公司真正做到了从区队到班组,从岗位到个人,人人抓起,人人参与,让我公司职工做到了穿衣戴帽入井、行走、交接班和岗位操作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规范。

2、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坚持把适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作为矿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通过各种安全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矿广大干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杜绝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指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我矿健康发展,使我矿安全生产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3、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班组是矿井的基本,最关键的是组织形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企业产生经营的核心集体,班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好经营管理水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 常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各种班组建设规章制度、考评标准、工作条例及考核办法,以制度来约束、规范、细化、量化班组工作,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以制度、规范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4、狠反“三违”,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第5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 油气泄漏; 防治体系;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TP39;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63- 02

1 “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概述

“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是以实现油气泄漏监控、预警、抢险为主要功能,重点设置以泵为核心的系统参数预警报警、阀门远程紧急截断、重要河流建设预防性基础设施三道防线,以及逐级分解、落实公司(一级)、厂处(二级)、作业区(三级)、岗位(四级) 4个责任层级的油气泄漏防治范围、目标和责任。

1.1 “三道防线”建设内容

三道防线建设分油田公司和采油厂(处)两级“三道防线”。

油田公司(一级)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联合站以上输油泵远程监控、预警报警,经站控系统紧急停泵;第二道防线:长输管线截断阀远程紧急截断;第三道防线:在水源地、大河、大库等处建设应急抢险拦油设施,环境敏感点设置视频监控和浮油监控装置。

采油厂(二级)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联合站以下输油泵远程监控、预警报警,经站控系统紧急停泵;第二道防线:油区输油管线截断阀远程紧急截断;第三道防线:水源地和主要河流的支流建设应急抢险拦油设施,环境敏感点设置视频监控和浮油监控装置。

1.2 “四级责任”涵盖内容

四级主体责任包括油田公司、采油厂、采油作业区和岗位责任。

油田公司(一级)防治责任:负责公司级三道防线建设;负责三道防线的监控;发生油气泄漏时,及时组织应急抢险,防止污染物进入渭河、黄河等主要河流和地市级饮用水源地;负责筹措厂处级三道防线的建设费用;负责应急物资的补充。

采油厂(二级)防治责任:负责厂处级三道防线建设;负责各级防线的设施监控和维护管理,保证正常运行;发生油气泄漏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抢险,防止原油进入洛河、延河等主要河流或县级饮用水源地;负责组织对作业区排查上报的隐患进行治理;负责应急物资的保管。

采油作业区(三级)防治责任:负责对辖区内三道防线的监控;负责隐患的排查、整改、上报和治理;负责辖区内防护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发生油气泄漏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抢险,防止原油进入主要河流的支流;督促作业区各岗位履行安全环保职责。

岗位(四级)防治责任:负责对所管理设备设施的监控,及时发现泄漏,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负责管辖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负责本岗位泄漏隐患的排查、上报和整改;负责在泄漏时进行紧急停泵停输和截断阀门,最大限度地减少泄漏;及时参加应急抢险;按标准作业程序作业,履行岗位职责。

2 数字化建设内容及其作用

在“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体系中,数字化建设贯穿了第一、二、三道防线的始终,油田公司、采油厂、采油作业区、岗位数字化“实时监控、预警报警、远程截断”是“四级责任”落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三防四责”体系通过数字化系统前端建设和中端建设,有效提升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油气泄漏防治水平。

2.1 “三防四责”数字化前端建设

第一道防线:输油泵监控建设。包括对泵前与泵后实时压力、运行状态、远程一键停泵功能设置以及外输压力、流量的实时数据及其运行曲线监控。

第二道防线:出站外输管线截断阀监控建设。包括对阀前或阀后实时压力、运行状态、远程一键截断功能设置以及对阀室内可燃气体浓度、通讯情况、电力情况等辅助参数的监控。

第三道防线:拦油设施监控建设。包括对该站所辖环境敏感区内拦油桩及应急物资库具体分布、物资配备情况的监控,以及对管线穿(跨)越视频和河流水面浮油监测仪等仪器设备的监视。

站控系统:按照公司数字化站点标准化工控软件技术规范,在站控系统监控界面中设置“三防四责”监控模块,将“三道防线”数字化建设内容集中统一监测,远程操作控制,同时设置报警预警信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和设置监控系统中外输压力、流量的报警上、下限值,便于岗位员工日常生产运行监控,确保“三防四责”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2.2 “三防四责”数字化中端建设

油田公司级中端建设: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建设数字化生产指挥系统,设置安全环保监控模块,与前端建设相结合,集中对“三道防线”数字化建设内容进行实时监控、报警预警和应急处置。

采油厂级中端建设:在公司级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同一平台下,开发部署厂处级数字化指挥系统,分别设置输油泵、截断阀、拦油设施、站库管网、可燃气体、视频监控、车辆监控、电子执勤等模块,统一监控前端生产实时数据、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等。

2.3 数字化所起关键作用

数字化建设是“三防四责”体系建设的有力依托。“三防四责”是提升安全环保本质水平的重要途径,该体系前端建设建立在数字化系统建设完整、完善的基础上,其沿用了数字化数据采集、网络传输、信息处理、智能预警等相关技术,在各级站点原有数字化监控系统上,进行了扩建和完善,因此以“三道防线”建设为主的油气泄漏防治体系,其“输油泵、截断阀、拦油设施”建设的核心与数字化密不可分,数字化建设为其提供了基础和依托。

数字化监控是“三防四责”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三防四责”体系运行的核心是“四级责任”的落实,必须对防治责任逐级细化、分解和落实,自下而上初步建立起岗位巡查、作业区区域联防、厂处级属地管理、公司重点敏感区域监控四级防控机制。而数字化系统通过前端建设、中端系统部署,形成了“作业区、厂(处)、公司”三级监控体系,实现了“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控、分散控制”目的,为“三防四责”体系正常时期的实时监控、预警,以及油气泄漏等非常时期,在第一时刻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快速处置、第一现场有效抢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供了重要保障。

3 几点认识

3.1 提高认识,做好“前端”数字化管理

强化组织,加强领导,求真务实,加大力度,推动高标准运行管理,将三防四责体系建设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予以高度重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按照规定的期限对数字化仪表进行校验,对存在故障的仪表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保障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对站控系统加强应用,保障各功能模块运行正常,加强“三道防线”软、硬件系统建设和完善工作。

3.2 责任分工,加快“中端”系统应用

结合“三防四责”项目建设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明确职责、强化应用,加快厂(处)级监控系统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确保每一个功能模块、关键节点都能实现有效监控,同时总结分析、研究应用,科学合理地设置压力、排量预警报警上下限值,完善预警报警参数,达到准确判断、有效防范异常运行状况的目的。

3.3 统一协作,发挥“三防四责”体系作用

“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是一个有机体,数字化建设水平、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应急物资的配备、员工岗位责任制的履行、应急队伍的抢险能力等均是影响其运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各个环节管控到位,在生产运行中有序衔接,才能使油气泄漏防治体系发挥更大的功效。

4 结 论

总而言之,“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体系建设,是在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的基础上,打造三道防线,落实四级责任,筑牢四级防控体系,达到 “便监测、能预警、易控制、利抢险”的目的,全面提升环境敏感区油气泄漏防护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冉新权,朱天寿. 油气田数字化管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冉新权. 企业新型工业化的选择与建构[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3] 孙同景. PLC原理及工程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丁斗章.变频调速技术与系统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 油气管道安全预警与泄漏检测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6] 薛迎成,舒锋,王瑞臣. 工业组态技术基础及应用[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第6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以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为指导,突出“一通三防”重点,深化“三违”治理,围绕人、机、系统、制度四大要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步伐,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创建平安和谐矿区。

二、安全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

杜绝一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人身事故,全年百万吨死亡率不超过0.5,力争控制在0.3以下。

杜绝重特大非伤亡事故,多种经营、非煤企业、后勤服务业杜绝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和二级以上生产事故。矿、厂、处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达一级,创建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集团公司,初步建成1~2个本质安全型矿井,积极创建安全管理示范单位。

三、安全专项整治的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的原则。规范职工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深化“三违”治理,杜绝违章行为发生;着眼长远,围绕本质安全的“四大要素”,积极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重点是做好通防管理、顶板管理、斜巷和采区轨道运输管理以及水害防治工作,突出抓好“一通三防”。

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各级安全生产指令、决定、制度在现场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四、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

(一)加强煤矿安全制度建设,夯实安全工作基础。要按照国家局制定的《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办法》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并落实煤矿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要明确各单位负责人是隐患排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落实资金和具体负责人;所有隐患要分类管理、监控和上报;性质严重的,要先停产,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间将排查的结果向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徐州监察分局报告。

每个月的25日前,将下一个月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分别报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和生产技术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将当季排查的安全隐患情况,分别向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以及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市监察分局进行报告。

(二)加大“一通三防”整顿力度,杜绝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

1、建立、完善、落实各项通防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严格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2、高度重视局部通风管理,各生产矿井所有掘进工作面必须全部安装双风机、双电源,杜绝停电停风现象。各个掘进迎头及其回风流必须分别安装瓦斯监测传感器,其报警、断电值符合规定要求,并于今年上半年全部整改完毕。

3、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易自燃的矿井,其采区必须建立专用回风道;采区的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进风、一段回风;采区变电所必须建立起独立的回风系统。

4、进一步加强瓦斯治理工作,严禁矿井超能力组织生产。各矿井风量和各用风点的风量必须满足要求。同时,要完善瓦斯抽放和安全监控系统,严格执行“先抽后采、先抽后掘”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瓦斯抽放系统,以实施本煤层瓦斯抽放为主的多种抽放方式,开展低透气性煤层边打边抽的新技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5、巩固煤层注水效果,全面推行采煤工作面长孔注水工艺,推广使用采煤机二次负压除尘装置和综掘机除尘风机,井下各煤炭运输转载点及掘进放炮、综放、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喷雾自动化,提高除尘效果。

6、积极主动实施矿井通风降阻工程。各生产矿井要按照集团公司20*年矿井通风降阻工程计划的要求,把通风降阻工程列入矿井月度生产经营计划,落实资金、配备人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通风降阻计划。

(三)加强顶板管理,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认真吸取近几年以来所发生的顶板事故教训,切实提高工作面工程质量。严格执行顶板分析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对井下采掘工作面、正常使用巷道的顶板状况进行仔细排查和分析。认真落实采掘工作面安装、初放、开透窝、过老洞、过断层期间的特殊支护措施。加强矿压观测工作,建立健全矿压管理机构、配备矿压观测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支护参数。有冲击地压倾向的矿井必须制定防治措施,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四)强化运输设施、设备及运输秩序的管理。要加快提升运输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进程,采区上下山的挡车设施推广使用PLC控制系统,矿井主要皮带运输实现无人操作的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主力矿井提升运输自动化、集中控制化水平,实现井下主运输系统的集中控制、工业

电视监管的模式。下决心提高轨道质量,主要运输巷道(包括大巷、斜巷和采区主要运输巷道)使用不低于22kg的轨道,严禁使用杂拌道。

(五)高度重视本质安全型装备计划的实施工作,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实施20*年度本质安全装备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安排计划、落实资金、责任到人,确保按期完成。对于20*年未完成“MA”标志更换计划的单位,务必要在今年上半年更换完毕,“MA”设备更换情况将纳入20*年上半年矿井安全程度评估考核的范畴。

(六)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文件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治理“三违”工作。集团公司及基层各单位党政工团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明确“三违”治理指标;要严格按集团公司规定程序对“三违”人员进行帮助和教育,特别要把好“考试”环节关,确保“三违”人员帮教学习收到实效。大力支持和保护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严厉查处各类打击、报复安监人员履职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七)高度重视安全培训与教育。要以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抓紧抓好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效果。要改进培训方式,推行全员考试,以考试促培训,每年对全体员工包括党政工团各级管理干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内容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岗位责任制、上级安全指令以及集团公司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八)认真做好煤矿建设工程中的“三同时”工作。加强对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有害气体与放射性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把水平延深、矿井重大技改纳入“三同时”管理,没有按规定进行审查各验收的,不得进行工程施工或投入生产。

(九)各生产矿井要加强对边角煤回采期间的安全管理,特别是韩桥、义安等衰老矿井,老峒较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要保证矿井生产系统稳定可靠、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执行到位、安全设施设备齐全有效,不得因为生产条件的变化而降低安全标准。

(十)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异地安全生产。承包单项工程的矿井每季度要自行对异地合作项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离本部距离在300KM以内的,每月要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异地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集团公司述职报告中必须汇报安全履职情况,并在每月5日前必须将本单位上个月的安全工作情况、“三违”治理及干部跟值班情况等报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或驻异地的安全监察处。

(十一)加强水害防治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长期防治水计划,编制发生突水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水文观测,认真做好分析和预报工作。突出抓好东部矿区老空区过水通道综合治理,封堵所有过水巷道,消除东部矿区的重大水患。各矿要做好“雨季三防”工作,制定水害防治预案,加强排水系统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雨季安全生产。

(十二)加强地面安全管理。地面生产厂、处、公司及主辅分离后的物业、实业公司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安全管理上重点突出“六防”,即防火、防触电、防机械伤人、防房屋倒塌、防锅炉压力容器爆炸、防食物中毒,集团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要定期组织检查,对危及安全生产的要停产、停业整顿。

五、安全专项整治的实施步骤

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部署落实阶段:4月10日前,各生产矿井按照上述整治要求,针对上一季度质量标准化检查存在的问题,制定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整治阶段:从4月10日至11月30日,各矿井根据安全专项整治的内容,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集团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排查问题,消除隐患,落实兑现本质安全装备计划。

(三)检查验收阶段:从12月上旬开始,由集团公司安监部、生产部牵头,结合下半年安全程度评估和质量标准化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工作验收。以迎接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于12月中、下旬组织的检查验收。

六、安全专项整治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推行闭环安全管理。各矿、厂、处,各级、各部门、各工种必须依照体系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和评估,分析其产生的前因后果,对产生的重大隐患,逐级追究相关责任,并登记建档,定期监测,跟综落实。

(二)坚持巩固与创新结合,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化建设内涵,从设计、施工、安装、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伤抢救、后勤服务到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推行零缺陷管理。围绕机制、体制、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组织创新,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科技含量。继续遵循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总体推进的思路,开展精品工程、无“三违”区队、无“三

违”班组创建活动。

(三)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按规定和实际需要提取安技措工程费用,优先保证“一通三防”及主要生产系统的安全装备,保证大系统、主要设施的完善可靠。按期完成本质安全装备计划,严格奖惩考核。对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系统进行改造,对安全可靠程度差、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仪器实施更新换代。推行安技措工程预算制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于安全投入不足、因陋就简而导致的事故,由决策机构及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

(四)强化安全监察。安全监察部门在加强现场安全监察的同时,强化对安全决策、施工设计、规程措施的编制及业务部门的生产组织、物资设备供应的安全监察,前移监察关口,下移监察重心,从源头杜绝违章和失误。各生产矿井全面推行安全监察区域包干、职能科室按专业包保,对监察区域和包保专业的安全状况、隐患处理与本人的工资挂钩,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五)加大各类事故的查处力度。对发生的各类人身和生产事故,必须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务过错行政责任追究办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所有异地承包经营、合作经营的单位,发生事故时,一律按照集团公司本部规定进行处理。

第7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R18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159-03

Discussion of establishment of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ood-borne diseases

LIU Xinrong, SUN Aiguo, GUO Qin, WANG Yan

Weihai Center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dong Province, Weihai 264200, China

[Abstract] Food-borne diseases severely jeopardize public health and life safety, disrupt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fe orders and endanger social sta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lagged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ood-borne diseases, personnel structure, professional handling skills and laboratory testing that exists in the curren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food-borne diseases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risis management operating mechanism of food-borne disea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m quality and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Key words] Food-borne diseases;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它的暴发事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及生活秩序,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1]。目前,食品卫生管理薄弱环节较多,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食品污染隐患严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频繁发生。二是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源性危害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三是大肠埃希菌O157∶H7、二■英等重大食品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如果缺乏科学的食源性疾病危机预警机制和可操作的应对方案,其结果往往要为平息危机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获得食源性疾病的充足信息,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食源性疾病原因并及时采取适当、正确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达到有效预防、科学处置、及时控制食源性疾病疫情,保证食源性疾病突发疫情发生后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食源性疾病现场处置能力是当务之急。

1 问题

1.1 公共卫生认识依然缺位

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转变,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各级政府依然只注重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或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临时督战,疏于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日常检查督导,缺乏系统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专项疾病控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对卫生防病工作的要求相差太远,致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薄弱,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1.2 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缺位

由于编制等原因,公共卫生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学历层次比较低,专业构成不够合理,技术能力无法满足公共卫生服务和风险监测的需求。

1.3 组织和研究队伍滞后

目前基层疾控机构多数科室均承担着多个学科的工作任务,将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理安排在某一科室进行管理,单独承担或从事食品卫生管理专业人才极少,导致责任不明确,措施落实不到位,食源性疾病监测调查还处于起步阶段,对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1.4 专业应急处置技能缺位

由于执法主体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以来,各地的食源性疾病管理均由卫生监督机构承担,致使多数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没有参加省市举办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技能培训,导致专业应急处置技能弱。一是对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理标准规范了解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一些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处理比较生疏,缺乏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处置食源性疾病的技术能力。二是对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理的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导致基层疾控机构在接到食源性疾病报告后,不能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现场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1.5 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的需要

1.5.1 仪器和技术落后 检测功能、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仪器设备配置均达不到国家疾病控制机构建设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装备标准,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缺乏有效的应对食源性疾病的现场病原学与病因学快速诊断、判断、评价和处置的关键技术和仪器设备,直接影响食源性疾病原因的快速查明。

1.5.2 检验能力低 多数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达不到规定开展的检验能力标准,缺乏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因素监测、暴露评估、风险监测等,对食源性疾病只能检测相关微生物等指标,对最常见的农药中毒和化学基本无法检测。

1.5.3 新技术缺乏 由于疾病谱、毒物品种不断变化,检验人员专业知识面相对狭窄,检测技术不过硬,对食源性疾病的检验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力度,其实验条件也难以适应各种食源性疾病调查的需要。

2 对策

2.1 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2.1.1 危机管理重在预防 一是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食源性疾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性,切实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制订策略性危机管理方针和实施计划,消除或降低危机带来的威胁。二是强化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督导,将卫生应急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科研等经常性项目支出,并逐步加大对食源性疾病处置工作的投入,积极改善卫生检测、实验条件,及时解决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疾病预防控制法规标准有效地贯彻执行。

2.1.2 宣传发动至关重要 完善宣传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管理的卫生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的责任感,把预防食源性疾病宣传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形成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公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发现卫生违法行为和发生食源性疾病时能及时主动报告。

2.2 建立完善网络报告信息系统

建立顺畅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防控“非典”和禽流感的经验再次表明,及时、灵敏、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是成功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环节[2]。一是各级应积极采取危机管理的指导策略,深入研究集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危机信号监测、危机模拟应对和危机处理预案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构建有效的食源性疾病危机防控体系,为政府有效地预防、解决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各级应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三是加强食源性疾病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尽快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救治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3]。四是各级应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预测、预报和预警,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3 健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2.3.1 建立长效和应急机制 各级疾控机构在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食源性疾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食源性疾病应急指导领导小组,组建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队伍,落实责任,尽快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2.3.2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一支拥有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毒理学等多学科人才的专业技术队伍,具体承担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2.3.3 建立专家组 组织成立专家组,开展食源性疾病相关检测技术和病因学的研究,加强食源性疾病信息库的建设,定期分析各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预测发生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措施。

2.3.4 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全员调配管理机制,合理调配人员,明确相关科室责任,落实应急响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严格执行24 h值班制度,随时应对处理重大食源性疾病,全面提高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处理和救治水平,积极有效地防制食源性疾病。

2.4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

一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充分利用“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加大对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内容培训力度,积极开展食物中毒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积累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食物中毒应急处理能力和食物中毒诊断处理水平。二是加强队伍的技术装备建设,各级疾控机构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现场技术演练,全面提高队伍应对食源性疾病的实战能力。三是积极做好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各项准备工作,建立食源性疾病预警报告制度,认真分析当地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制订和完善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奔赴现场,实施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2.5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完善实验室设备条件

仪器设备属于实验室的硬件,是实验室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是卫生防疫事业有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4]。

2.5.1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合理调整增加实验室用房,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购置必备的、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尽快健全完善环境设施,配套相关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拓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检测试剂的采购渠道,研究开发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计算机数据查询网络系统,逐步拓展新的诊断检验项目,全面提升处理食源性疾病的技术处理能力,以满足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的需要。

2.5.2 加强检测检验技能培训 加强检测检验技能培训,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的方法, 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讲、自行培训等形式,组织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食源性疾病检测技术培训,提高食源性疾病检验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5.3 积极做好实验室检测准备工作 积极做好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测准备工作,包括常见食源性疾病检验所需的标准物质、试剂、检测方法等。有关人员要掌握某些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以确保对现场采集可疑食品进行检测,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准确判定食源性疾病种类。

3 体会

“危机管理”[5-6]就是寻找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最佳对策,也就是能够正确分析和认识危机事件,通过危机预警、危机防范、危机处理把握和控制危机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危机中开拓出发展机遇的过程。将它应用于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实践,预测、分析、防范、利用危机,变危机为契机,争取转危为机,消除或降低危机带来的威胁。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探讨其建立食源性疾病危机管理机制的可能性,提出各级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危机管理功能,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健全危机管理运行机制;阐明了疾控机构承担的责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技能培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寻找和获得食源性疾病的充足信息,制订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保护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2] 赵景石.河北省2000至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09, 31(16):2147-2148.

[3]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食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Z].2008.

[4] 王陇德,齐小秋,祁国明,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9.

[5] 时淑娟,马玉娜.危机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4):198-199.

第8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开展 对标 管理

对标就是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己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加强全面成本管控,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对标管理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运用方法论找出规律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对企业管理状况进行深入、客观、全面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措施,改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阳煤集团已进入世界500强,正步入了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阶段,纵观世界500强企业,能够发展起来并不断壮大的企业,都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发展成长起来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煤炭市场不断萧条的现状,阳煤集团更更需要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晋东区域公司作为阳煤集团管理的延伸,开展对标管理,全面加强成本管控,是应对市场下行、降低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举措,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对标管理推进提供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成立“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实施全面成本管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职担任,成员由各处室负责人组成。下设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制订对标管理方案,下达对标指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检查、督促、指导对标管理落实执行情况,开展对标管理分析,协调各部门制订整改措施,建立执行考核评价办法等。

(二)对标管理实行月度统计通报、季度分析考核、半年研讨梳理、年度总结评价的日常运行工作机制

每月所辖各矿指定专人就对标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上报,晋东公司整理汇总后,通过网站、考核例会等形式在晋东公司范围通报。每季度末各单位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例会,分析对标指标完成情况,查找问题差距,制订改进措施。晋东公司召开推进会,点评工作进度,下达奖励考核决定。半年末,晋东公司召开研讨会,梳理问题,研讨措施,并进行半年打分排队。年度终了进行总结评价,下达年度奖励考核意见。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为对标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对标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开展对标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标管理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全面性和艰巨性,运用网站、报纸等载体进行宣传,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当前企业形势及开展对标管理、实施对标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的关系,争取广大员工对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和支持,使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逐步由被动管控转变为主动、积极行动,为对标管理的落实营造舆论氛围。

三、明确目标,分解责任,有力推动对标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明确目标

对标管理要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纵向对标和横向对标结合起来,根据公司所辖各矿底子薄、基础差的管理现状,本着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对标工作。按照“横向对标、找准差距争一流,纵向对标、超越自我求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把对标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各环节、各岗位,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纵向对标要从本企业近三年指标数据中,选出最优值作为标准;横向对标要与晋东公司、集团公司、同行业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对标管理要通过一年的实施,使晋东公司所辖各矿的管理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普遍接近晋东区域先进企业水平,晋东公司吨煤综合成本同比要下降38元以上。通过2-3年的持续努力,使各矿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标指标接近或达到集团公司先进水平,力争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接近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确定指标

对标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工作全过程,与生产管理、财务预算、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标指标包括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其他指标等20项指标。首先由经营管理处牵头,各处室配合,组织相关部门对照所属各单位近三年来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其次,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选出各项指标的历史最好值,并对集团公司、同行业的各项历史最好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对标数据库。再次,通过分析确定生产、经营等各个系统岗位、人员、消耗的对标指标,形成相对完整、客观的对标体系,并经对标领导组专项会议审定后下达。最后,每年末要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照晋东公司、集团公司、同行业的先进指标,将标准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三)分解责任

对标的过程就是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分解到每一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身上的过程,要把对标工作目标与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全员参与、分级控制、人人有责。根据部门责任归口,建立起“领导牵头、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对标工作流程,对标管理由总经理全面负责,经营副总负责总体指标分解,各系统分管领导负责本系统对标管理工作。分管领导、业务部门都要有指标、有任务,切实保证指标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形成闭合完整的指标体系,切实做到分工负责、责任到位、指标明确、严格考核。重点要做好过程管理,过程管理要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按照PDCA管理模式,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循环的方法开展过程管理。

(四)突出重点

为深化对标管理,细化对标指标,完善对标流程,深入开展对标分析,有重点的开展对标。重点对公司所辖各单位回采、作业地点为进回风顺槽掘进队组进行对标分析。每月初,对标队组填报上月累计材料消耗指标完成情况后报送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填报回采产量和对标队组掘进进尺后报送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分析对标队组单耗指标,人力资源部门分析对标队组效率指标,各部门分析后制订整改措施,填制“对标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表”,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矿财务部门。对标队组以材料单耗和效率两项指标进行考核,每项指标各占50%;为更好的对标,材料消耗明细表全部细化到每一种材料,人员全部细化到每个岗位。

四、把握关键,细化措施,健全对标理预警机制

(一)规范成本核算基础,合理调整不可比因素,保证对标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的科学性

对标的前提是成本核算基础一致、会计账目规范。为此,在实际操作中:一是确定对标标准时,一定要遵循统一标准、口径可比的原则,以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为标准,对成本费用的核算办法、列支科目进行规范,凡核算口径不一致的单位要进行调整,在晋东区域内部实现统一。二是对于一些大的不可比因素,应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还原为可比真实水平。比如:在地质条件方面,对突出矿井或比照突出矿井管理的单位,对其千米钻机、瓦斯抽放等方面的专项投入要予以考虑,单独测算;对矿井涌水量大、防治水专项投入较大的单位,要合理测算后下达对标指标。再如,晋东各矿的安全费提取标准不一致,低保煤影响收入等因素不同,也要进行适度调整,使对标标准更具有可比性。

(二)注重日常管理,认真收集资料

将日常考核融入到对标管理中,明确了对标管理主要考核指标,重点从产量进尺、劳动效率、材料消耗、用电指标、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进行考核。做到五个结合,即:对标工作要与生产经营任务相结合,与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相结合,与队组核算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从上到下做到了对标经常化、整改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效益追求最大化。

(三)建立对标管理指标的月度统计制度和预警提示机制

每月晋东公司和各矿都要安排专人就对标指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对照,编写分析报告。对于指标出现重大异常时,发出提示预警,有关部门启动预警分析程序,找出差异原因。

五、注重效果评价,严格绩效考核,确保对标管理收到预期效果

(一)建立细致、量化的效果评价制度

每年末要对一年来实施对标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回顾总结成绩经验,反思查找差距不足,充分评估分析,周而复始,长期坚持。做到对标经常化、整改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真正反映对标管理成果,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持续改善提升管理。对已经达到或接近先进水平的指标要继续保持领先,向更高的目标值奋斗,争创国内先进,不断拉升标杆值;对处于行业水平与对标指标之间的指标要不断提升,并向先进指标靠拢,对比标杆,争创一流;对低于对标指标的指标要认真分析,查找差距、改进短板,缩小与对标指标水平的差距,力争实现低于行业平均值的指标个数逐年减少。

(二)制订配套激励政策,严格对标指标的绩效考核

建立对标管理的月度例会通报、季度分析研讨、半年总结梳理,年度排名总评的动态运行机制。对标管理指标要与具体的考核办法相挂钩,纳入晋东公司月度考核例会,以正面激励为主的考核政策。每月末通过晋东网站、考核例会等载体对统计指标进行通报,加大关注力度。每季度末召开专题例会进行分析研讨,查找问题差距,制订改进措施。年度进行总排名,对年度总打分排队以及单项指标好的单位给予重奖,对工作开展不力、指标完成不好、排名最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以保证对标管理的落实执行。

(三)公司对各单位、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将活动开展扎实并取得实效的单位、部门树立为先进示范单位或部门,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推广;其他单位和部门要将先进示范单位和部门加入对标目标,在公司范围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对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全面提高的过程,新阶段只有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对标工作实质,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思考,掌握规范化管理方法,持之以恒、强化措施,切实把对标工作抓深、抓细、抓实,才能达到对标工作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防治水岗位责任制范文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安排部署今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刚才,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杨泽余副局长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煤炭产业在我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但是,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我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们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在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坚持班前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在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加强督查,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督查工作。市煤管局要组织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督促检查各县区和各级煤矿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掌握、上报、通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市政府及市煤矿管理部门提出的制度要求和整改意见。

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或部门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市政府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对县区各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对落实不好、执行不力的单位取消评选先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