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产业发展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云南花卉、旅游印象
(一)斗南花卉
斗南镇隶属##市##县,农村人口2.7万,耕地1.9万亩。花卉产业是斗南镇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花卉运销、物流、包装、保鲜及与之配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
1、起步早、规模大。该镇于1984年率先在全省种植鲜切花并取得成功,并自发形成了集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农户基本掌握了花卉种植生产技术,全镇花卉复种面积达12431亩,形成了以康乃馨、玫瑰、百合、非洲菊、满天星、勿忘我及其它杂花7大系列,300余个品种,六大切花获得专利证书,并带动了全省10多万农户种植花卉12万亩,吸引和带动了盆景、苗木经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市场兴、品牌响。发展过程中,政府十分注重市场的培育。1995年兴建了8000平方米的鲜花交易市场,1999年扩建了占地74亩的花卉交易市场。目前,每天有66大类、350万至500万支鲜花上市交易,分别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参加鲜花交易的有近万人,从事花卉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有365家。据介绍,该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2亿元,销售种苗、种球5000万株(个),鲜切花16亿支,交易量分别占全省的80%、全国的57%,市场的成交价主导了全国鲜切花的批发价格。斗南花卉市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鲜切花定点批发市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镇被林业部授予“中国花卉之乡”称号。
3、建中心、搭平台。继斗南花卉市场之后,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于2002年12月20日开始试拍。一期工程投资1.26亿元,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300个交易席位、两个电子拍卖交易大钟,可日拍卖200万枝鲜切花,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产地拍卖市场,为云花走向世界搭建了新的平台。
4、形产业、带旅游。“斗南花卉”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知名度。近5年来,慕名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外国游客达15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0万人次,散客达50万人次。仅2003年,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25万人次左右。
(二)云南旅游。
重点考察了##世博园、九乡风景区(溶洞)、云南石林、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景点,其主要特点是“独特、创意、配套”:
1、独特,就是景点属国内独有或少有的精品。如世博园的永久性庭院,展示出外国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地域园林艺术;九乡风景区,地质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内拥有全国罕见的大型溶洞群;云南石林的奇石、瀑布、溶洞、湖泊等自然风光,形成最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堪称“天下第一奇观”;丽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是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如画的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玉龙雪山属现代海洋性冰川,是北半球最南面的雪山,是杜鹃花的著名产地和药材宝库。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2、创意,就是出奇制胜,大胆增加旅游项目,引导游客消费。如九乡景区洞内的“古河穿洞”,河水奔泻入洞分为两股,形成高约30米罕见的雌雄瀑,其中一股属人工所为;返程是全长476米的索道,索道上不经意的电脑摄像,让游客在新奇中奉上15元。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建设者引进意大利缆车,让游客毫不费力登上海拔4546米,既领略雪山胜景,又圆了登上高海拔雪山的梦想。在这些自然景观中,在智者的创意和能工巧匠的妙手下,无形中使景区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3、配套,就是从“行、住、吃、游、购、娱”等诸方面抓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是举办大型活动。如“五一”期间,云南举办第5届##国际文化旅游节、99世博5周年庆典、春之旅亚洲群星演唱会,等等。二是风味美食。过桥米线、沙锅鱼、宜良烤鸭、菌王火锅、酒林药膳、撒尼族风味等,让游客回味无穷。三是特色购物。如缅甸玉器、云南药材、普洱茶、云烟、傣锦、斑铜工艺品等成为游客购物的热点。四是民族风情。云南聚居着26个民族,各民族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留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成为游客猎奇对象之一。
二、几点启示
云南省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早、规模大、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我县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实际,借鉴其经验做法,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启示:
(一)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富余的劳动力等方面优势,为我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今后,##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主动融入,加快对接,用生态兴县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突出做大做强苗木花卉、氟化工、原生态旅游三个主导产业,不断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步伐。其中一产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苗木花卉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特做强;二产在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林产化工、水电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氟化工业作为经济提质、增效、壮总量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三产突出把原生态旅游作为增强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做旺做强。
(二)必须集智聚力,进一步加快花卉产业发展
2002年9月,我县引进香港浩捷集团创办了元生花卉公司,现已种植30多个鲜切花品种1500多亩。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了花卉组培科研实验基地和100立方米的种苗、鲜花保鲜冷库。同时,计划与上海种业集团合作,种植神马白菊300亩、康乃馨200亩。在“省第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上,香石竹(康乃馨)获产品一等奖、大丽花获展品金奖。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福州、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日本、新加坡。为进一步拓宽花卉销售网络,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乌山等地建立4个批发点的基础上,又与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合作,在福州兴建5000平方米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下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步伐,把##建设成为万亩鲜切花卉的中国南方特色花卉基地和千亩珍稀花卉观光园区。
1、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我县发展花卉产业具有自然条件好、花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等优势。当前,必须进一步充实花卉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花卉产业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规划,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做大扶强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引进更多企业入驻我县,发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发展。
2、要创建特色,树立品牌。花卉市场的焦点在于花卉产品的质量。花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除了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应用优良品种外,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有实力的花卉公司,无不在搞专业化生产,突出某一种优势花卉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长远看,我县花卉也必须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在品种、质量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创造出名牌产品,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3、要扶持龙头,壮大规模。为使我县花卉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必须走“农户+公司+市场”的模式,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壮大龙头企业。元生花卉公司要按照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控股、参股、合资、联营等形式,吸引有实力企业加盟产业发展,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提高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要认真抓好企业、农户的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的对外销售三个环节,逐步形成科研、生产、销售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要发动农户参与。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农户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在做大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逐步把花卉产业辐射到长校、李家、东华等其它乡镇,做大做强##花卉产业。
4、要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一要健全完善交易市场。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建立的鲜切花批发点、联锁店,以及正在建设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将使我县的花卉交易上一档次。今后,要继续搞好服务,加强采后冷库等处理设施的建设。二要加快配套产业发展。花卉产业的发达必然会带动化肥、农药、塑胶、包装、运输等一大批配套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一个门类繁多的产业群,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三要搞好优质服务。各有关服务职能部门要为花卉的出口、运输、检疫等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服务,共同建设花卉出省出国的“绿色通道”,促进我县花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四要形成旅游产业。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还可探讨建设花卉公园,与其它旅游景点一道对公众及旅游者开放,供游人观赏、拍照、采摘等,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一处景点。
5、要引智引力,科技兴花。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一要加强科技合作。要加强与省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以育种、引种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利用我县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品种;加强工厂化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切花的保鲜、贮运研究;专用花肥花药及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开发等。二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除了由各类专业院校培养花卉专业人才之外,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业余班,有计划地对花卉生产、管理经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加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组团派出学习考察,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发展。近期,要加强联络,促进我县与##县、里田乡与斗南镇建立“友好县(乡)”结对关系,共同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
(三)必须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以地貌多样、温泉众多、生态优良和文化底蕴深厚见长。近几年来,我县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旅游业,先后开发了灵台山、狐狸洞和夜滩温泉山庄等景区(景点),特别是景秀园林公司绿化苗木基地、嘉德冷泉养殖、青龙果蔬公司蜜雪梨基地等,为今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福建万宝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的九龙湖、北斗山风景区正式动工,计划两年内将完成一期投资7000万元,使景区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力争经过3-5年努力,把九龙湖、北斗山景区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现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嵩口氡泉休闲疗养区、城区“S”型夜景工程观赏区等特色景区对游人开放,使我县成为闽西北新兴的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
1、要强化旅游产业的领导力度。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大,但效益长久的项目,单靠政府旅游部门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应走“统一规划、政府运作、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的路子。要继续加大抓旅游的工作力度,强化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要充实和加强旅游局工作力量,使旅游部门无论在景点规划、开发,还是在行业管理中都能真正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2、要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规划先行。要按照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的要求,加快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论证和审议,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在新奇、独特、创新、高效等方面下功夫,把山、水、洞、泉、林、花、岩、峡的精华充分展示出来,把##淳厚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突显出来,策划、包装出一批旅游精品。要深入挖掘景点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在凸现他们的灵秀隽永和悠久历史的基础上,拓宽其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民情、宗教特色、文物价值等文化内涵,顺应现代旅游民俗化、时尚化的要求,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同时,要精心设计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提供选择、加以推广。
3、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充分发挥连城冠豸山机场优势,尽快打通内外交通要道,增强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在县内活动的便捷程度。一要尽快修复##通往三明公路,主动对接京福、三泉高速公路和鹰厦铁路,吸引省内外游客;二要优先安排余李线(余朋至李家)沙芜至灵地段公路改造,实现景区与连城冠豸山机场对接;三要优先安排##通往连城的里田至长校公路建设,尽早打通进出口通道;同时,积极配合市里做好三泉高速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版权所有
4、要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福建万宝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开发北斗山、九龙湖景区的契机,主动配合做好景区的总规和详规编制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配合万宝公司按照建设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逐步把九龙湖景区建成养生、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把北斗山景区建成观光、体验、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不同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要加快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田“花卉之乡”、嘉德冷泉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加快热氡温泉、灵台山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县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有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如在九龙湖景区造古人类雕塑、博物馆,在北斗山建设路、高空索道,等等。此外,要加快城建步伐,把县城当作景区来建设,对县城实施净化、美化和绿化,重点规划建设好城区“S”型夜景工程,树立旅游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相适应的新县城。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依据我县自身特色,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工程,依托女书文化、瑶族风情品牌优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发展、美丽农村建设与旅游脱贫的有机结合,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周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作为重点、亮点来打造。编制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县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提升巩固三年规划(2018-2020)》,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了联席会议和信息联通制度,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电话、短信、微信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保了旅游扶贫工作有效推进。积极开发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松柏紫荆花、源口燕子山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实现了以永明古城为核心、S325线为轴、零星分布各个乡村游景区为点的“一心一轴四区全境”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2.精准落实政策。结合由省发改委、省旅发委牵头实施的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瑶家古风”停车场、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建设项目,扶持奖励各建设实施单位共计440万元。另外,出台了《**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建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机制,今年县财政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旅游扶贫村开办农家乐、民宿的经营户每户给予1—3万元的补贴,对达到四星级、五星级乡村农庄每户给予2万、4万元的奖励。能人通过创办农家乐、农家客栈,采购贫困户的土特产、手工制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实现增收。
3.夯实基础设施。重点加强旅游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安排财政资金10亿元,重点用于全县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了三线下地、村道、水渠、桥梁、休闲设施等,村风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4、突出景区带村。以A级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带村”项目,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女书园、千家峒、上甘棠、**等景区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涌现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新业态近80个,形成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宿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自驾游营地等类别较为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5.典型引领扶贫。积极创新旅游扶贫思路,创新模式,以**旅游扶贫为试点,采用“党支部+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村支两委作为组织者和开发主体,村民变“股民”的模式抱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典型示范,得到了省旅发委、省扶贫办领导的充分肯定。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公司通过成立农业种植、项目建设、村落整理、农产品加工、民俗文化表演等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聘请劳工种植油葵、水稻等产业,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重点组建了民俗文化表演队,开发了民俗游、亲子游、“洗泥宴”篝火晚会等系列旅游产品。2019年,全村共有136户贫困户加入各类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度达90%以上。2019年通过销售农产品、特色小吃,实现销售额近400万元,民俗文化表演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通过参与“洗泥宴”篝火晚会表演,平均每人每场获得50元收入。全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难度较大。旅游扶贫是一个长线工程,前期投入大,产出少,涉及到贫困村旅游开发更是因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的约束,显得“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群众发展意识弱。**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的现象,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旅游是新兴产业,是对外开发产业,扶贫同时更需进行思想工作宣传。
3、社会参与度低。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这是一项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的公益事项,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三、下步打算
1.深化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高度一致。特别在精准扶贫工作上,要充分运用好旅游产业这一杠杆,不断撬动旅游产业扶贫,取得扶贫成效的最大化,造福一方百姓。
2.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揽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整合项目、金融、社会资金,重点解决景区的投入、管理和运营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和管理人才,突破当前旅游产业面临的资金缺、人才缺等瓶颈问题。大力支持建设乡村旅游度假酒店、特色民宿、农家乐,开展旅游特色小镇、风情小镇、星级乡村旅游点创建,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业扶贫。
一、县旅游业发展状况
截止目前,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有国家4A级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有市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点5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旅馆”23家;旅行社(含门市部)5家。
二、旅游执法工作情况
1、每个假日旅游到来前,按照县政府和市旅游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县开展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大检查,严格坚持假日值班制度,对外公布旅游投诉电话,接待游客咨询,处理服务质量投诉。由于工作到位,措施落实,确保了旅游市场秩序良好,至今从未发生一例旅游服务质量投诉事件和安全事故。
2、阳岭作为我县唯一一个4A级旅游景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加大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加强阳岭景区旅游商品的价格、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管,消除欺客、宰客的恶性竞争。为确定门票标准,严格执行了法定行政程序,举行了价格听证会,由物价部门核定票价,保障了正常的经营行为。
3、2013年底,对全县“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县共有“农家乐”35家,从业人员212人,可一次性接待7600余人。针对“农家乐”存在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措施,加大了监管检查力度,指导业主提高食品卫生防范意识,增强卫生设施,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编制因素。由于旅游局行政工作人员只有4人,具有行政执法证的只有2人,无法建立专门的旅游行政执法队伍,按照现行的行政执法规定,现场执法不得少于3人,操作难度大。
2、机制不健全。旅游行业的行政执法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目前我县尚未建立由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联合执法机制,综合协调、共同配合能力较差。
3、监管系统不完善。各旅游景点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不能及时反馈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存在一定的隐患。
四、下一步的打算
1、我们将依据国家、省、市出台的旅游业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2、调整充实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组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文化体育旅游宣传思路及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宣传思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引领,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讲话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旅游文化体育融合理念,紧扣“X”宣传主题,充分发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体育聚人气”的特殊宣传效应。
二、宣传重点。牢牢把握文化体育旅游强州主旋律,传播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用“山水风光秀,农村田园美”的形象,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实现无中生其有,有中生其华的目标。
三、宣传计划。(一)思想理念宣传。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思想深处、从根子上打牢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要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X字方针贯穿始终,要把“诗和远方”的主题贯穿始终,要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各级扶持政策贯穿始终。结合X市县总体规划、X州全域旅游规划,宣传我们发展的理念、发展的信心。
(二)历史文化宣传。X早期曾是羌人聚居地,XX所在地,丝绸之路南线和唐潘古道的重要驿站,历史悠久,地域特色丰富多样。近日,X举办了夏文化论坛,X县X遗址三处省级文物遗址,被国内外专家在研讨会上,向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追溯论证,可以在这个独特的优势方面不断努力宣传造势。
(三)文化艺术宣传。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曲进农村”活动宣传,印制各类宣传册、宣传品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
(四)文旅节会宣传。积极举办大型节会活动,设立宣传展位,不断展示X砖雕、彩陶、葫芦雕刻文创产品,各类特色农副产品和各类美食,展演X贤孝、眉户剧、宴席曲等非遗项目,对外树立美好形象。积极参加省内外文博会、旅博会和文化艺术品大赛进行宣传。
(五)地理交通宣传。充分利用X被纳入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加入三区三州旅游环线联盟,和正在规划建设的X铁路、X支线机场,用四通八达的地理交通优势宣传。
(六)品牌旅游宣传。X是回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集地,有汉、回、藏、东乡、萨拉、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比全国其他地方多出了“开斋节”“宰牲节”等假期,要利用好这两个假期,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把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和美丽动人的X景致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吸纳广大旅游资源,开启了“欢乐节日”旅游的新篇章。
(七)体育赛事宣传。通过省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成功举办,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不断丰富。要继续举办参与度高的群众体育项目,强化马拉松、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项目,大力发展赛马、垂钓、自行车等新型体育比赛项目。充分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的优势,吸引省内外游客,提升X的知名度。
(八)新闻媒体宣传。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积极报道文化体育旅游方面的新闻消息,不断向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推送。州县媒体开设文化体育旅游电视专栏、报刊专栏,对产业发展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办法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并编辑制作一批能突出X特色,高起点、高质量旅游宣传专题片。
结合我市“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产业定位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参照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及省政府相关实施意见。市确定对装备制造(含船舶、汽车)轻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等四个产业制定调整实施意见,加上此前已经出台的《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落实和推进五个产业实施意见(方案)相关县区可根据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认真分析各产业现状,各级各部门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调整的基础上。以五年实现工业倍增为目标,科学合理地提出各产业未来五年(年)发展目标,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细化分工
(一)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读国家、省关于重点产业调整中的政策措施,更多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支持。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制定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谋划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为产业调整和振兴提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贴息资金。
市委研究室:负责制定落实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业调整实施意见。
市政府研究室:负责制定落实装备制造和轻工业调整实施意见。
市财政局: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财税方面扶持政策。围绕设立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资金、贯彻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提出有针对性、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相关资金。
市商务局: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出口、发展商贸物流等政策措施。牵头研究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市金融办:研究制定对重点产业加大金融支持政策措施。
市科技局: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政策措施。
市工业经济运行局: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市人事局:研究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二)为做好重点产业调整和规划的组织实施。由市直相关部门分别负责五个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发改委副主任、重点办主任负责《关于贯彻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
市工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负责《关于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
市科技局副局长负责《关于贯彻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
市商务局副局长负责《关于贯彻落实现代物流业调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
市旅游局副局长负责《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三、强化领导
加快推进我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工作,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贯彻落实省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实施的各项工作部署,审定我市各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的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重大问题。
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要负责重点产业调整实施意见的组织和相关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掌握规划落实情况,及时提供领导小组及相关领导。
四、工作要求
月底前,按照工作分工。市委研究室和市政府研究室分别完成四大产业调整实施意见的初稿,并召开企业、专家、县区及市直部门等不同层面座谈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月上旬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赴云南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进行研究部署,组成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敏为团长,以市委常委、**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程迎峰,市政府副市长、市旅委主任徐健敏为副团长,市委办、市旅委、市文化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区县旅游、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文化代表团。市委办和市旅委、市文化局进行了充分准备,按要求精心确定了考察线路和考察内容。代表团先后赴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昆明市等5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蝴蝶泉、苍山洱海、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聂耳文化广场、抚仙湖、石林等近20个景区景点,期间观看了《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勐巴拉娜西》、《云南映象》等6台精彩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代表团所到州、市,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双方充分交流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进行探讨和协商。考察结束返回后,程永宁、徐健敏同志于5月31日主持召开了考察学习座谈会。会上,代表团成员结合云南之行所见所闻,围绕“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和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点、形式、主体”等讲感受、谈体会、议措施、提建议,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掀起**旅游发展第三次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赴云南考察学习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次考察学习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云南各地在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通过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我市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云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些年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游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地开拓特色文化消费市场;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又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驱动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考察所到地区在规划、布局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时,都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丽江市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文化和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良好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强化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职能,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昆明提出打好生态、文化、民族风情“三张牌”,加强对各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展示昆明旅游的魅力。
(二)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旅游品位。在云南考察期间,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我们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民俗民风、历史遗迹、名人故里、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如洱海游轮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蝴蝶泉公园蝴蝶养殖和放飞、傣族园的泼水联欢等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都成为新的亮点和卖点,提高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以精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云南各地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培育和建设。推出了丽江木府、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崇圣寺、聂耳文化广场、云南民族村等文化旅游品牌,塑造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人文资源品牌,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等气势宏大、让人震撼,均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热点和卖点。
(四)广泛开辟渠道,大力促销文化旅游产品。我们每到一地,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景区景点、文艺表演的大型宣传广告。各地制作的宣传册、光碟等宣传品精美别致,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琳琅满目。各旅游城市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昆明首开城市形象宣传先河,2000年就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城市形象广告。丽江通过举办东巴文化艺术节、《爱我丽江》全国摄影大赛等大型活动及参加世界遗产论坛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玉溪则借助聂耳文化品牌宣传造势。《云南映象》有一套人马常年在国外巡演,生动形象地促销了云南旅游。西双版纳对歌舞节目《勐巴拉娜西》的宣传更是细致入微,从机场到演出场地,都有演员手持宣传品进行宣传促销。借助影视作品宣传促销也是云南的一大特色。《五朵金花》让人们熟悉了大理,《天龙八部》的热播又掀起了大理宣传促销的新。国际著名演艺界人士高仓健、张艺谋联手在丽江摄制了影片《千里走单骑》,并在丽江古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映式。《一米阳光》、《茶马古道》、《铁血高原》等40多个影视剧组到丽江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和20多家省台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丽江热。丽江、大理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丽江、大理等地抓住国家和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标,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投资机制、创新管理思路、优化创业环境,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让文化单位、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理引进云南盛兴集团投资2.67亿元,整体开发建设鹤庆新华村,将新华村建成特色明显、规模庞大的民间工艺品交易市场。丽江引进深圳能量公司,与丽江民族歌舞团联合组建了丽江雪山演艺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策划演出了《丽水金沙》;引进北京映象公司投资2亿多元,推出《印象丽江》;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集团等文化企业达成协议,合作开展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影视基地建设,建成了观音峡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同时,引导和鼓励市内民间资本创办民族歌舞晚宴、动感丽江露天广场演唱、古城各类文化小型展览馆等文化企业,激发全民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一个多元的文化投融资体制已经形成。2006年,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9亿元,占全市GDP的9.8%;大理州文化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全州GDP的8.5%,文化产业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六)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云南各地十分重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云南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民间人才济济。闻名海内外的《纳西古乐》,就是纳西族人宣科运用现代商业手段进行运作,成功推出的民族文化品牌。《印象丽江》(雪山篇)500名演员全都是普通农民,来自10个少数民族;《云南映象》70%的演员也直接选自少数民族村寨。为了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精品,则聘请高手策划、编导。《云南映象》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印象丽江》则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执导。云南的旅游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也比较高。代表团所到州、市的接待、导游人员都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景区景点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待人热情,大方得体,让人对云南留下美好印象。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大学、昆明大学等8所大专院校及7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开设旅游专业和专科班,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备军。
三、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借鉴云南的经验,主要向云南学什么?我们认为,首要的是学习云南重视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理念,学习他们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抓结合上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的韧劲。云南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旅游与云南旅游相比,差距主要就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还不紧密。云南有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徽文化,而且毗邻长三角,邻江近海,承东启西,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和现实基础同这次考察所到的云南5州、市相比,并不逊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问题,各区县也都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徽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我市的景区景点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尤其缺乏形象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文化与旅游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当前,我市旅游正处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抓,打响**文化旅游品牌。为此,初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把发展文化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都要深刻领会刘云山同志在**视察期间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居于主导和支柱产业的地位。这次我们到云南,也注意到有不少城市提出来“以文化生产力驱动经济生产力”,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断言,文化旅游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顺势而为,争取主动,扭转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来的落后观念,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作为提升“443”行动计划、打造“两个最强”、实现“一强三大”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旅游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旅游发展第三次的重要内容,也要引导全市各方面认清**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基础,增强信心和决心。从现在开始,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认识上更加统一,措施上更加有力,行动上更加坚决,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跨越。
(二)抓紧制定相关政策,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强力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组,统筹抓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并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各相关部门依据这个意见,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找准结合点,尽快编制、实施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整合市内徽文化研究力量,共享资源,形成合力。以市场为导向,筛选出地方戏剧、民间艺术、徽州名人、传统工艺、民俗风情、历代名人赞**(徽州)等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组合、编创成文化旅游产品。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项目库,做到储备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以项目为载体抓招商、抓投入,集聚资本,整合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突出抓好一批精品项目,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是什么力量,让保定这座普普通通的城市产生了这么巨大的吸引力?日前,我们寻访了保定市旅游局局长李洪强,让我们走进保定,去探究保定是如何开启这扇京畿重地大门的。
李局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保定旅游业的发展近况。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宋太平对此做出重要批示,市长李谦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发展旅游业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并多次就旅游项目建设听取汇报和现场调研。
按照市政府从全新的视角看旅游、以更大的魄力发展旅游、要调动全社会力量抓旅游的要求,以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旅游业实现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李局长自豪地说,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可归纳为“三个井喷,两个全面提升”。
一是旅游项目建设出现井喷
全市2011年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53项,总投资2069.788亿元,目前,在建项目67项,已完成投资21.24亿元,同比增长61%。
二是旅游接待人数出现井喷
2011年1―7月保定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485.09万人次,创收130.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63.6%:接待海外游客6.42万人次,创汇2336.9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37.55%。与往年相比,除京、津、冀、蒙、辽、鲁、豫周边客源市场高位增长外,四川、贵州、新疆等远程团队游客增长明显。
三是红色旅游出现井喷
时值今年建党90周年,保定作为著名红色胜地,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6月份,中央电视台赴保定录制《红色记忆》专题节目,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中连续播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同时向社会发放红色旅游护照2500册,有力的宣传了保定红色旅游资源。白洋淀景区、狼牙山景区及晋察冀边区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等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均创历史新高。
记者问及“两个全面提升”,李局长说,主要体现在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两方面大幅提升。
市委、市政府将旅游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旅行社、星级饭店进行规范化管理。市政府提出“把整顿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当做一场战役来打”,充实执法队伍,强化执法检查,对重点景区进行了多次检查,出重拳、动真招,有力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
推行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工作,树立了诚信旅游、平安旅游和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导游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提高了导游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数字化工程推动旅游服务水平提升。
听了李局长的介绍,记者不由地对保定旅游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最后李局长向记者展望了保定旅游业的美好前景。
“十二五”期间,保定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抓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旅游名市”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
今年起,保定将从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
一是高起点,大手笔,强力推进旅游规划编制。围绕环首都经济圈和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对“两白一城”白洋淀旅游聚集区、“一城四星”旅游聚集区、“涞易涞”旅游聚集区、“曲阜唐”旅游聚集区、“曲定安”旅游聚集区、“涿高涞”环首都旅游聚集区做好控规和详规。
二是抓大项目,做大产业,强力推进旅游聚集区建设。围绕保定特色的历史文化游、红色游、山水生态游、购物游、休闲游,引进战略投资,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强力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大力抓景区升级改造工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建设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信息化、国际化精品景区。
四是提升水平,丰富内涵,强力推进红色旅游工作。加大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狼牙山景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白洋淀景区、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升级改造力度,打造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捆绑推介,整体宣传,强力推进保定客源市场拓展。加大财政投入,多种形式促销,评选保定旅游形象标识和主题口号,重点搞好城市形象宣传,举办“红色太行巡礼”活动,制作《保定,古城故事多》旅游画册、《保定旅游》多媒体等一批宣传品,叫响“百里太行”、“梦里水乡”、“温泉疗养”、“购物天堂”等保定名片。
“1+3+3”的杭州旅游大数据中心
杭州旅游大数据中心依托信息技术应用和大数据集成,构建以游客、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数据采集、整合和分析体系,推动利用大数据来完善政府管理、改善旅游企业运营、帮助旅游者消费决策。建设内容可简单概括为1个数据平台、3个支撑体系(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3大应用服务(政府决策、企业运营、公众服务)平台,简称“1+3+3”结构体系。
搭平台、推应用、发信息,全方位利用好旅游大数据资源
整合多源数据搭建旅游大数据平台
为切实整合好旅游大数据资源,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市旅委”)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银联、百度、阿里云等单位合作,横向整合市交通、气象、环保等部门的涉旅数据,形成以游客的行前预订、行中行为和行后反馈为主线,面向产业主体、多元结构的动态数据采集体系。通过数据库的建库和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信息服务层(展现层)等平台整体架构的构建,实现多源数据的接收整合、挖掘分析、形象展示,以支撑政府、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精准营销、营运优化、信息查询等应用场景。
围绕开放共享推进旅游大数据应用
针对不同访问权限下的数据查询、下载和整合需求,杭州市旅委首先构建数据平台的分级开放体系,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实现旅游客流、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数据共享。其次,推出适配手机的大数据移动客流监测APP版本,实现钱江新城、武林广场以及西湖音乐喷泉等重点区域的实时客流与历史客流查询,并具备客流警戒值的自动预警推送功能,推进旅游日常监管调度及应急指挥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迈进。最后,以官方微信平台“在杭州”为载体,推出面向公众的钱江新城灯光秀、断桥和苏堤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拥挤度查询模块,实现游客对重点区域客流信息以及历史数据的实时查询,引导游客合理规划游玩路线。
围绕产业引导常态化旅游大数据信息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库,杭州市旅委着力在游客画像、客源分析、消费行为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挖掘,先后了2016杭州春节旅游大数据报告、“五一”旅游大数据报告、国庆“黄金周”旅游大数据报告和杭州旅游大数据分析月报等多项报告,借此推动杭州旅游创新发展、跨越前行的新经验向外推广,以此强化对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超前引导。
示范效应、品质提升显著,数据中心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
示范显著,创新经验广泛推广
经过两年的建设,杭州市旅委在旅游大数据集成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吸引了中央和地方等媒体单位的广泛关注,并先后接待了河北省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绍兴市旅游委、丽水市旅游委和开化县旅游局等单位的学习交流,受到了各兄弟城市的一致好评。
为支持桐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杭州市旅委还将杭州大数据的工作经验复制到桐庐,帮助桐庐县旅委建设桐庐旅游大数据平台。在2016年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议上,桐庐旅游大数据平台向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国家旅游局领导和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平急”结合,促进政府科学管理
数据中心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必要条件之一,杭州旅游大数据中心已成为杭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平时”作为产业运行分析平台,精确刻画“游客从哪里来?”、“游客怎么来?”、“游客去哪里玩?”“游客怎么玩?”的游客在杭州游览的动态特征,提升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急时”作为旅游应急协调平台,开展重点区域客流实时监测、趋势预测,提高各类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动服务,旅游品质显著提升
一、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开展情况自开展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以来,我们始终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我县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本着“以重点带全面、以特色树品牌、以活动求发展、以实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突出重点、狠抓难点,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具体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形成共识。自我县开展创建省旅游强县的工作以来,组织旅游强县创建相关部门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省旅游强县(市)标准(试行)》,对全县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分析,确定了我县创建省旅游强县的工作重点,使干部和工作人员明确了创建旅游强县的重大意义,统一了全县发展旅游产业的思想,形成了以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共识。
二是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创建省旅游强县的目标确定后,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及时召开了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讨论会,讨论如何开展创建工作,初步制定工作方案,申请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督促和落实。结合县直机关的工作职能,经过会议研究初步拟定《扶余县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省旅游强县(市)标准(试行)》和《扶余县创建省旅游强县责任单位分工表》等文件,对各项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三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为更好地开展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我们以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其他展会契机,广泛宣传我县创建省旅游强县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我县在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暨松原旅游宣传月活动中开展创建省旅游强县相关知识咨询活动、印发了大量的宣传画册、免费派送景区门票。在这基础上,我县还运用省旅游网、扶余县政府网、宣传网和江山度假村景区网等网站对旅游业及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实施有效的宣传。为了在创建活动中有效推介我县辽金历史文化游的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我县大金碑保护区的影响力,我县还将大金碑保护区所在地原伊家店乡更名为“得胜镇”,将保护区内的石碑水库、二道水库、三道水库分别更名为“金太祖湖”、“得胜陀湖”、“龙眼湖”。
同时,在月末举办了大金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诗歌、散文、民间故事有奖征集、文学艺术人才沙龙、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采摘节”、庆祝建国60周年书法美术艺术作品展、扶余欢歌颂祖国系列文艺演唱会、大金碑保护区一期工程竣工庆典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建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县抓创建、全民齐动员的良好氛围。使“创建我有责、创建我参与、创建我光荣”成为全县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行动。四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我们确立了“旅游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按照“创品牌、抓促销、上台阶”的要求,举全县之力加快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在《扶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聘请资历单位重点对旅游区和山旅游度假区进行项目包装,编制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争取得到省发改委立项。截止目前,规划的编制正在进行中。依据对旅游区编制的《城际皇苑商业计划书》,我们主动地同省旅游投资公司沟通,争取得到一定的项目建设资金支持,推动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有效提高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
二是加快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我们依托大金碑保护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完善景区内旅游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将逐步完成旅游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并使三清宫和三山寺内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开展得胜亭和大金展览馆的建设,现在亭、馆主体框架即将完工,馆内装修工作即将启动。今年,山旅游度假区内慈云寺的扩建工程已经启动。经过多方协调,今年慈云寺投入资金200万元,启动了藏经楼的建设。
截止目前,藏经楼的主体框架已经完成。藏经楼的内饰装修即将开始。预计年末,主体装修工程将完工。五是优化服务,净化环境。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今年,我们多次组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旅游相关行业的就业培训,对300余名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上岗率达到了95%。二是坚持优化环境,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