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光伏前景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前景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伏前景报告

第1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事实上,对于太阳能光热人们并不陌生,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收集装置内的介质,加热后的介质形成蒸气带动机组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的启动要追溯至2011年,这一年,国内首个光热发电项目内蒙古50兆瓦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招标,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0.9399元/千瓦时的最低价中标。

通过太阳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的运用,使得太阳能光热从原来单一的能源形式走向多能源复合的运用形式,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于太阳能产业的战略布署。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良好前景,专家们更是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革命的大潮下,光热发电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最大份额的主导能源。

中国空间科技研究院高工曲学基在6月底的“Agrion201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就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和前景,以及太阳能光热电转换技术做了相关主题报告,据曲学基介绍,尽管太阳能转换光电此前多运用在航天领域,以及光伏和太阳能电池领域,且此前政府也一直从未出台任何关于光热发电的政策,但在去年,国家能源局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 规划》,明确了政府将要大力发展光热发电技术的决心,此项《规划》中提到:未来5至10年,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公布的未来5年能源前景报告中提到,世界各地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增长,尤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其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比重将占全球增长比重的三分之二;到2018年将有超过1/4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我国目前尽管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能源资源现状却是: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人均占有量和优质能源相对较少。现阶段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同时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煤炭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水电分布在西南及黄河上游;风能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及沿海,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是西部,而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沿海。

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今年提出的最近十年重点推进项目中,光热发电成为继光伏之后太阳能产业的又一新项目。

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起步虽较晚,但与全球领先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光热发电技术方面并不逊色,曲学基告诉《财经界》记者,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逐渐下降,我国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在鄂尔多斯地区,已组织了5万千瓦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特许项目,而‘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15年年底,在以经济性光伏发电相当的前提下,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00万千瓦。”

与光伏发电不同在于,光热发电具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光伏与光热发电较大的区别在于:光伏发电过程中只是光热电的转换,而光热发电是一个由光能变成热能的过程;此外,两者的储能系统也有不同,光伏的储能电源为蓄电池,而光热储存的不是电量,而是热能。光能转换为热能,这就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水蒸气,太阳光热通过太阳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通过槽式集热器或菲涅尔集热器、塔式集热器和碟式集热器等集热装置,将这些热能储存起来,再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最终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400度以上的高温蒸气可以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不需要转化为光伏再进行发电。与此同时,这些产生的热能还可用于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木材工业、塑料工业等。

由于发动机发出的电不象光伏那样还需要光伏滤电器才能并网,光热产生的电能够直接并网。“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是运用源储能技术,它运用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气态,因为这些过程往往需要通过热能才能进行变化,目前这个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成熟,因而可以说光热的前途较光伏也更为广阔。”曲学基说。

与光伏电站相比,我国的光热电站建设起步较晚。2010年,当光热电站还处于始建阶段时,我国的光伏产能已经达到45万千瓦。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20吉瓦,而在光热电站规划上,仅仅只要求2015年建成的光热电站规模为100万千瓦,2020年为300万千瓦,主要用于逐步补充光伏发电。

尽管国家对光伏发电给予了相应的价格补贴,并鼓励家庭以及企业建设分布式发电电站,以此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比起煤炭发电来,光伏电价仍然还是贵得多,不过曲学基认为,随着规模的增加,太阳能光热发电成本会慢慢降低,只是目前这个价格优势还不太明显。

国务院7月15日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称,2013至2015年,中国将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第2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是自救的根本途径之一。”有关专家认为,面临迷雾重重的前景,我国光伏企业只有深刻反思近年来在产业快速发展中许多核心技术、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并依托自主创新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才会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产业困境由来已久

从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为世界第一,产品占据欧洲市场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为111.9亿美元,虽然占我国光伏产品对外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但同比却下降了45%。“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不牢,盲目上马,结果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堪一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在分析出口下降以及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公司)破产重整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尚德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但是其近八成的专利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大多为专利,缺乏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由此导致其专利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最终其效益下滑、破产重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光伏产业专利态势报告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来华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于产业上游及中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芯片领域,而且大多为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实力较强,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已占据先发优势。与之相比,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产业链下游技术,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居多,发明专利少,但在发电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实也印证了上述报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大国”,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尚德公司自2001年成立之初,依托的核心技术几乎均来自于国外专利许可,且一直未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在光伏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从光伏产业链结构、市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到生产成本等各个环节,对知识产权都有很强的依赖,没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意味着先天不足,举步维艰。

知识产权打破僵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光伏企业都应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负责人的话,代表了许多国内光伏企业的心声。他们认为,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光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是一条自救之路。

近年来,一向注重实施专利战略的海南英利,从建厂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专利68件,其中25%为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几乎都已经运用到企业的产品中。与同行的产品相比,在能源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同时,海南英利以专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还填补了国家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近两年来,在全球光伏行业剧烈动荡,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双反”调查等不利形势下,海南英利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等优势积极应对,企业的光伏组件销售量一直保持领先。

第3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全球光伏市场概况

目前,由于太阳能应用的成本居高不下,其售价普遍不具竞争力,光伏产业的发展遭遇了重重阻力。不过,由于不同国家的太阳辐射量、国情和经济水平都不同,导致了光伏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太阳能入网电价也有很大的差异。

2008年,全球累计的太阳能装机发电能力是135亿千瓦。其中,新安装的发电能力为55亿千瓦。以德国、西班牙、希腊等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在2008年得到了一定增长。德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措施、西班牙政府对大规模光伏设备安装的部署、希腊的7亿瓦太阳能发电能力计划都将推动欧洲光伏产业的发展。此外,美国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提出,以及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广大乡村地区缺乏电网的局面,中国市场将成为太阳能组件安装的最大市场之一。印度及其他一些快速成长的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更多地采用太阳能。

光伏产业中广泛应用的光伏材料

光伏材料指的是应用在太阳能发电组件上给光伏发电提供支持的化学材料,主要使用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背板、前板、密封部位和防反射表面,本文所指的光伏材料包括玻璃、热聚合物和弹性塑料聚合物、密封剂以及防反射涂料。

太阳能发电设备背板指的是电池板背面的保护材料,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可以降低电池板的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板的效率。

太阳能发电设备前板通常被用来确保光伏材料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最大程度地将光传送到发电组件中。前板大多是透明且可以抵抗紫外线,同时可保护其他板组件以防受到结构破坏。

密封剂材料通常存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与背板之间的薄板上,可以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确保组件使用的稳定性。在确保前板与后板的连接的同时,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防反射涂料指涂在玻璃表面从而达到减少反射目的的涂料。在光伏电池表面的涂料能够阻止电池的降解、退化,同时还能达到减少表面反射能力的作用。

光伏材料市场规模和未来趋势

随着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的逐渐应用,光伏材料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应用的范围日趋广泛。2006年,光伏材料的全球市场总价值为5.4亿美元。近年来,光伏行业补贴的不断增加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致使太阳能模块制造项目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成为推动光伏材料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随着材料技术的改进,光伏模块生产所消耗的成本不断降低,成为更容易被模块制造商所接受的新型原料。加之消费者对可再生能源较高的选择意愿,这都推动着光伏材料行业的发展,光伏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呈稳定的增长。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研究,至2009年,光伏材料的全球市场总价值已达到13.4亿美元,2006年到200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9%。在2009年整个光伏行业中,包括玻璃和含氟聚合物的光伏前板,其市场占总市场收入的31.6%;光伏背板市场,主要包括光电产品,如聚合物和特种玻璃产品,占整个市场收入的36.6%。普遍用于所有太阳能电池的以层压形式存在的密封剂,占市场总收入的26.3%,防反射涂料以及其他材料占据市场收入的5.5%。

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促使光伏材料市场发展前景相当乐观。预计在2012年,光伏材料的市场总价值将达到32.5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到43.6%,为近几年内最高。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终端用户市场需求波动以及市场对光伏组件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将使光伏行业发展速度略微减缓,Frost & Sullivan预计在2016年,光伏材料市场的年增长率将下降到22.4%,总价值达107.6亿美元。

光伏材料竞争格局

光伏材料市场主要由欧洲和美国公司主导,同时一些日本和中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全球业务。印度、中国已成为光伏材料发展的新市场和新的制造国家。2009年,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超过350家供应光伏材料的公司,其中包括了像AGE Solar、Bridgestone和Isovolate AG等跨国公司,也包括了许多的地区性公司。行业内的强强联合和兼并、收购等现象也层出不穷,如2006年NSG收购Pilkington公司,2010年3月,Solutia收购Etimex。

在整个光伏材料市场中,Isovolate AG、Coveme和Mitsui Chemical Fabro公司的收入在市场份额中排名前三位。其中Isovolate主要经营太阳能电池背板,其市场份额为10.4%,占总份额的十分之一;Coveme公司和Mitsui Chemical Fabro分别经营背板组件和密封剂,其市场份额均为8.9%。对于生产销售密封剂为主的STR Solar和制造背板组件的Madico公司,也以7.3%和7.0%的市场份额在光伏材料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在光伏材料行业的顶级公司拥有着遍及全球的分布,在几乎所有的地区都有销售、营销、技术和客户的支持。

市场建议

第4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比IT发展还快的可再生能源朝阳产业。在以光伏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光伏屋顶并网发电市场中,美日德三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5年占到世界的84.4%,成为世界三个最大最主要的光伏应用市场。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2300MWp,累计装机发电容量超过5GWp。到2010年,光伏安装将占到当年全部电力安装的5%,累计安装达到15GWp。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以上,2050年光伏产业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

在光伏产业化方面,各主要国家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美国能源部自1990年启动PVMaT(光伏制造技术)计划以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商品化电池效率达到12-15%,生产规模从过去的1-5MWp/年发展到5-20MWp/年,并正在向50MWp扩大;光伏发电工艺不断简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到3美元/Wp以下,发电成本下降到0.11美元/KW。到2010年,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可以与核电相比甚至更低,发电价格也足以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竞争。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跻身世界光伏制造五强,成为继日德美之后的第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国,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应用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5个,涉及其产业链上游千吨以上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基地6个,并具有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江苏省光伏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2006年3月组建了包括无锡尚德和南京中电在内的25家光伏产业骨干企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太阳能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山东德州、广东深圳、四川乐山、湖南益阳和湖北宜昌、武汉等地。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进程,已经或者将要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也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300MWp,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18GWp,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院士分析预测,到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为30亿千瓦,火电比重将下降到30.0%,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主要构成的新能源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提高到46.7%,其中光伏发电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5%。因此,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改善,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的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正式投产的只有赛维一家企业,这是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型的新能源企业,已于今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七家,全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11月进行项目立项,2006年投产,一期项目投资17934.7万美元。目前已形成200兆瓦的产能,至今年底将形成400兆瓦生产能力,2008年底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达到1000兆瓦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赛维两年不到的发展创下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最快的纪录,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光伏产业,打造以赛维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太阳能其他相关企业,正式签约的有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升等,另外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赛维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中材也是国内惟一的多晶硅铸锭用石英坩埚生产基地,并且实力还在不断迅猛攀升。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光伏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相比,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但即便如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潜力。

一是基础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市加快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3月海关正式开关,2007年4月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年发送货物300万吨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投资2亿元的赣西仓储、物流中心均位于市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非常便利,产品在海关报关后将货物由铁路快速运输到沿海港口便可直接完成出口,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企业,可大大节约企业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

二是科技优势明显。赛维LDK公司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并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市已拥有赛维LDK、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五是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三、加快发展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就加快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在加强产业规划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随着世界能源战略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在新技术的引领和新能源政策的引导双重作用下,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我国国内市场却启动缓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人们能源消费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此,在进一步做好光伏产品出口工作,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和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合国内社会消费的终端产品,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和产品进入普通社会,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此外,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政府示范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政府将在财税政策上支持本地光伏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兴建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小区。积极创造条件在部分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园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设立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太阳能户外广告牌等。对正在兴建的孔目江湿地公园和即将要开发的仰天岗新区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为太阳能产品提供形象展示,以“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宣传,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与打造最美丽城市相结合,增强城市吸引力。

第5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4月下旬,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第二轮光伏并网电站招标工作,正在做最后的酝酿。

第二轮招标的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将远高于2009年招标的第一批敦煌项目。此前,国家发改委已经要求内蒙古、陕西等省份上报了光伏电站的项目。

“这轮招标意义重大。”一位参与招标准备工作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酝酿的招标方案将不再限定技术种类,这意味着价格更低廉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技术也可以参与竞标,“光伏电价将真正进入‘1元时代’。”

竞争者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多晶硅材料生产的,而薄膜电池使用很少的或者根本不使用多晶硅,仅使用在基板上形成的一薄层材料。

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早已出现,但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前些年未引起足够关注,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近年来,多晶硅的价格如过山车般的起伏,薄膜技术开始引起了投资者的青睐。

一年前,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吸引了三十多家国内外企业的目光,也开启了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群雄逐鹿”的时代。自敦煌项目中出现0.69元/千瓦时“跳楼价”之后,业内对于光伏电价的论战就逐步升级。

一方面的意见认为,应将继续用招标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光伏电价;另一方面的意见则认为,光伏电站造价很难进一步降低,政府应当实行固定光伏电价来保护这个行业。一年来,这两种意见在国家发改委内部和业内都僵持不下。

而非晶硅薄膜技术如能正式参与竞标,将有望打破这一僵局。薄膜技术与多晶硅技术相比,造价相对低廉。在决策者看来,两种技术的较量,会促使光伏电站的招标电价降低至1元以下。

技术角度而言,非晶硅薄膜技术对太阳光适应范围较广,非最佳角度阳光下的工作情况好于其他太阳能电池,因此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和玻璃幕墙。

“薄膜电池相对传统太阳能晶硅电池耗材少,制造成本低。”新奥光伏能源集团总经理周德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由于市场应用等限制,目前薄膜电池市场尚未凸显其成本优势,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特定市场如大规模电站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上,今后随着技术的稳定,薄膜电池成本可能降至1美元以下,届时应用范围将大大提高。

谁的未来?

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的预测,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

光伏行业这个被人们看作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却一直面临“成本瓶颈”――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其价格直接影响了光伏电站的成本。

2008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至500美元/公斤。在多晶硅价格高涨的时期,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低成本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技术。 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成本相对低廉。

不过,进入2009年,多晶硅的价格一路下滑,迄今已经跌至50美元/公斤以下。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2010)》数据显示, 2008年前多晶硅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41%;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跌,截至2008年底其成本占比降至37.5%,目前多晶硅成本占比不到25%。

“这只是一场价格的回归,”广发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谢军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由于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水平已趋于合理,因此价格下降幅度将保持在现有价格的10%左右。”

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竞标越行越近,两种技术已经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刻。

第6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如何让行业自身的品牌最热?

美国时间2006年11月9日,总部位于江苏常熟的加拿大太阳能公司(CanadianSolarInc.,英文简称CSI,国内全资子公司冠名为阿特斯)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募集资金1.15亿美元,成为首家登陆纳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此前的无锡尚德选择的是纽约证交所)。

又一位“太阳富豪”就此诞生。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公司上市后持有50.14%的股份,身家达到2.05亿美元。

“光伏”一词源于物理学里的“光生伏特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如今,这个物理学效应已经随着“太阳富豪”的崛起而转化为“财富效应”。43岁的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2006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富;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中电光伏的博士管理团队也都身家显贵。2006年,“太阳富豪”成为新能源富豪群中最为风光一族。

最热的富豪如何炼成?

新能源富豪中,有三个扬中人格外引人瞩目。他们都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创业,又都回到家乡创业,被怎样的一股力量牵引?

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赵建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24.7%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8亿身家。

杨怀进,被称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之父”,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拥有8亿身家。

2000年,已经定居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变卖所有家产,举家归国创业;从1999年开始,杨怀进背着投影仪和光伏产业报告,周游全国做科普,被人当作“骗子”;2004年,赵建华携妻归乡,从扬中起步,开始实现自己的绿色能源梦想。

说起来,这三个扬中人渊源颇深。

他们都有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的经历,且赵建华和施正荣是同门师兄弟。1985年,赵建华从山东工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来到澳大利亚,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的研究所,半年之后改读博士。

这期间,施正荣还结识了在澳攻读经济学的杨怀进。中电光伏董事副总经理、同是扬中人的徐成荣这样评价杨怀进:没有杨怀进就没有中国的光伏产业,至少中国的光伏产业不会发展这么快。其后,杨怀进率先回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贸易。而施正荣则开始了在澳创业,1995年,他参与筹建了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任执行技术董事。

赵建华则在实验室里不断刷新着电池光电转换率纪录。

1999年,从德国回来的杨怀进看到了光伏产业的美好前景,力邀施正荣和赵建华回国创业。杨怀进带着投影仪,带着250多页的可行性报告四处奔波,给各地有关部门做科普,介绍光伏产业,却无人问津。后来,杨怀进找到了他原来的老师徐成荣。

经徐成荣引荐,杨怀进来到了无锡。通过当时无锡市的经贸委主任、后来的无锡尚德董事长李延人,项目终于得到了市主管领导的认可。大陆光伏产业第一家企业落户无锡。

2000年,施正荣举家回国创业。2001年1月,由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600万美元,组建的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施正荣占25%的股份,其中20%是技术入股,5%是现金,并出任总经理。

而杨怀进得到了5%的股份。徐成荣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施正荣还找来他在澳大利亚时的同事张凤鸣博士,以及澳大利亚人泰德。

2004年,先后离开尚德的张凤鸣、杨怀进、泰德等人又在徐成荣的召集下,与归国的赵建华夫妇共同在扬中创业,组建了现在的南京中电光伏。

三个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创业的扬中人,又都回到家乡创业,被怎样的一股力量牵引?

一条坎坷路

最为风光、财富最多的人,遭遇的挫折也最多。

“扬中三杰”之中,施正荣目前最为风光,财富最多。同时,他遭遇的挫折也最多。张凤鸣评价尚德的成功时说,时势造就了尚德的成功,其中幸运的成分偏多。

施正荣在澳大利亚的太阳能电池创业并不理想,这是他归国创业的原因之一。而2000年他回来的时候,国内的市场也不好。

尚德成立之初的两年,为了节省成本,以半价向一家从纳斯达克下市的公司购买了二手设备,但还是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几乎做不下去了。多亏董事长李延人上下周旋,让企业生存下来。据说,由于资金紧张,承揽公司清洁业务的清洁公司员工曾向施正荣当面扬言要“搬走设备抵债”。

当时的施正荣在无锡尚德,除了十几项专利外,几乎一无所有。徐成荣介绍说:“施博士真的很不容易,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几个创业元老都相继离开了公司,他一个人还坚持不撤。”在企业最危险的时候,一项政策救了无锡尚德。2003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广泛利用太阳能的计划。这让尚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有了销路。

而赵建华归国创业之初,也是颇受挫折。中电光伏的成功,也有一定的幸运成分。

由于乡土观念,赵建华把自己的创业地点选在了扬中。然而,扬中作为长江上的第二大岛,毕竟资源有限,加上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中电光伏一开始并没有发展起来。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建华遇到了中电电气集团董事长陆廷秀,双方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由此书写了一段“智本”与“资本”结合的佳话,也成为中电光伏发展的转折点。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股价一路狂飙。作为尚德的第一大股东,施正荣身家暴涨到近20亿美元。

4个月后,中电光伏也成功地与多家国际投资基金签约,融资9980万美元。

从同乡到同事,从创业伙伴到竞争对手,从同是技术精英到同是炙手可热的能源富豪。“扬中三杰”走过了一条耐人寻味的路。

一种财富效应

一位国内太阳能光伏专家说:“如果没有国际市场的突变,尚德将会是一个死亡标本。尚德的爆发是一个奇迹,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过分。”而如今,尚德效应已在市场上显现。国内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仓促上马的项目过多过滥、良莠不齐的隐忧。

第7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公司在公告中称,出现较大亏损是由于2013年公司所属新能源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公司于报告期内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

然而,记者发现,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2013年是新能源行业景气强劲反转的年份。与天威保变同期公布业绩预告的亿晶光电成功扭亏为盈,预计全年实现净利7500万元左右,航天机电则由2012年度的亏损8.9亿元到实现净利1.41亿元。光伏龙头企业阳光电源(300274)业绩持续超预期,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连创新高。风电龙头,金风科技(002202)的业绩以及股价也迅速复苏。天威保变的新能源业务主要为光伏和风电,却在复苏行情中越发亏损。三年多来,其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下滑90%之巨,悲观的投资者称其已无可救药。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泰山压顶之下,公司开始断臂求生,若改革到位或许迎来投资机会。

豪赌新能源 天威保变变屌丝

公司的业绩预告一经公布,对公司可能成为2013年度“亏损王”的议论之声即四起,一切源于公司豪赌新能源。

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减少47.07%;实现净利-15.25亿元,同比减少4436.35%。当年,光伏产业受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和“双方”巨大冲击,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全行业都面临严重困境;风电产业由于并网难问题同样面临困境,风电龙头华锐风电(601558)应声倒下。当期,公司旗下新能源子公司均进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其中新能源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9%,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90.29%。

报告期内,天威硅业净利亏损3.53亿元,天威薄膜亏损1.53亿元,天威风电科技亏损2.31亿元,天威风电叶片亏损1.13亿元,天威新能源(长春)亏损80万元,仅有天威华冠科技实现净利48万元,新能源业务合计亏损8.5亿元,占当期亏损的55.74%,其中光伏业务亏损5.06亿元,占当期亏损的33.18%。

公司在公告中称,由于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以及国外主要光伏市场补贴下调,使得光伏产业在该年受到巨大挑战,但在2013年,随着国内相关新能源政策的不断推出,将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2013年,国家针对光伏和风电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加之此前的去产能化和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海外新兴市场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光伏产业行情反转;风电并网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及海上风电的重启,也带动风电产业迅速复苏,相关公司业绩好转。

然而,天威保变的新能源业务却不仅没有起色,反而亏损幅度不断扩大(详见表一)。201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亏损11亿元,其中仅天威薄膜的净利亏损即占公司当期净利亏损的56.37%。而按照公司最新公布的业绩预告,公司全年预计亏损5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亏损高达42亿元!

剥离不良资产或带来机会

与江河日下的业绩同行的是,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一泻千里,2011年至今,公司股价下滑81%,若从2009年8月该股的历史次高点38.19元计,至今跌幅高达90%!对此,有投资者悲观地表示,公司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公司此前的主业为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等输变电设备及辅助设备、零部件的制造与销售等。在光伏和风电产业迅猛发展的时候切入这两个领域,但好景不长。2011年的不景气以及2012年的亏损固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环境的不景气,但这些理由并不足以覆盖公司新能源业务严重亏损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2011年时,受光伏行业不景气影响,国内诸多多晶硅生产企业停产技改,但很快恢复生产,实力雄厚的公司实现盈利,但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停产技改后一直未进行复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的原因在于天威四川硅业不具有成本优势,复产只会加大亏损幅度,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当前不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更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

虽然公司对此未有明确表示,但其在2012年报中称,结合报告期内经济形势,公司明确了输变电产业在产业构成中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对非主业资产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优化资产、集中主业。透露出将剥离劣质资产,轻装上阵的规划。

2013年10月宣布以数家新能源子公司置换大股东天威集团的输变电资产,以此将公司主营业务进一步向输变电业务集中。2014年1月,公司以债权人身份申请天威硅业破产;1月7日,公司又宣布转让天威英利7%股权回笼资金3.87亿,大力支持输变电产业的发展,试图依靠输变电产品度过新能源行业的低迷周期。

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豪赌新能源使得公司沦为屌丝,对于挣扎在退市边缘的天威保变来说,剥离巨亏的新能源业务,只是保壳的第一步。

第8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朝阳产业的现实迷局

从市场来看,光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将会呈现指数增长。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较大的供给压力。据赛迪智库光伏所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W以上。欧盟2011年9月份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W,我国占据超过50%的份额。与快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供给量相比,光伏需求量增长则显得相形见绌。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对2011-2015年的市场需求量预测数据,2012和2013年光伏市场需求在30GW左右,因此仅当前我国的产能已可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远不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2012年这一市场仍将承受价格和整合压力,一批不具备竞争力或贸然进入光伏领域的光伏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整合或淘汰。

对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额光伏终端补贴,许多中国企业以为掘到了无尽的宝库,一时各地对上马光伏生产线趋之若鹜,但定价权的旁落无疑埋下了价格跳水的隐患。事实证明,对所有的光伏企业来说,2011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大幅削减光伏补贴、欧债危机、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使得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破产的光伏企业更是多不胜数。此外,中国光伏企业还要面对美国政府的“双反”调查,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

全球最权威的电子行业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关于光伏产业的最新季报显示,快速下跌的光伏组件价格将导致2011-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收益萎缩。光伏组件的过度供给和剧烈的市场竞争已致使2011年组件价钱敏捷下滑。尽管组件出货量持续增加, 2011年收益仍削减了10%,2012年预计还会持续降落。我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处于中间环节,前端(核心技术)、后端(市场)在国外。内蒙古正是在这个中间环节的前端——光伏组件材料的生产环节。由于近两年以来国内光伏组件制造环节的恶性竞争,成本失控,价格过快下降。对于许多尚未形成规模的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造成生存压力。全球最大的10个光伏组件制造企业我国就占有8席。同门PK,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自酿困局(参看图1)。

行业洗牌 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近年来,太阳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取得了全面进步。2010年,多晶硅实际产量45000吨,自给率从2007年的10%提高到2010年的50%;自2002年以来,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均以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2010年产量 8.7GW,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0%,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商业化晶体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接近19%,硅基薄膜电池商业化最高效率达到8%以上,生产设备也已经从过去的全部引进到现在70%的国产化率。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光伏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2010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00MW,累计装机达到800MW,500kW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并网光伏系统开始商业化推广,光伏微网技术开发与国际基本同步。这些都为我国光伏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个政策和技术前提。

根据工信部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大大提高了准入门槛,最低资本金比例、环境条件要求、项目每期规模、还原电耗等方面均有更为苛刻的要求,相对而言,一批多晶硅小企业不得不对即将出局的尴尬。从光伏产业界一度“拥硅得天下”,到多晶硅产业爆出产能严重过剩、遭遇金融危机价格惨跌,2011年多晶硅产业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逐步结束丛林混战局面。在这个行业,仅有少数的几家是大户,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其中多数都是瞅准了这几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局面不惜重金进入这一领域的。这些企业的产能普遍在百吨规模左右,对照这次的准入条件,在规模和能耗上基本上都没法达到要求。如此一来,那些具备规模优势的一体化厂商更有可能在成本竞争中胜出。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国产多晶硅依然短缺,所以“产能过剩”一说并不成立,多晶硅提纯环节仍有20%-30%的毛利润率。该次提升准入条件,令相关龙头企业直接受益。内蒙古引进的大型光伏生产企业获益更多。为了引导多晶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在能耗、环保及生产投入方面提高了门槛。

第9篇:光伏前景报告范文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将利用太阳能资源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美国的国家光伏发展计划和加州“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白皮书”,都是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前进的主要动力。在世界市场拉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具体环节包括多晶硅原料、硅锭/硅片、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应用、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制造等。

数据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批光伏企业崛起,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得以迅速提升。200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兆瓦即百万瓦,MW),到2007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1088兆瓦,跃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2000兆瓦,多晶硅产量达到4500吨。

随着整体产业逐步成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其出口很难保持前些年动辄超过200%的增速。近两年,其增长势头已逐渐减缓。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速降至76%,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增速。

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很小,因此,目前中国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中,90%以上的份额出口到国外,主要是欧洲市场,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及发展直接决定了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出口发展势头。2008年,德国占据了欧洲太阳能电池市场容量的半数以上份额,西班牙占38%,意大利占6%。中国几家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出口欧洲的产品结构也与上述国家的市场结构类似。

从前景看,欧洲乃至全球太阳能市场都非常广阔。以欧洲最大的太阳能需求国德国为例,其2008年的市场容量为1750兆W,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2800兆W,超出了中国目前的全部产能。

分析

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本质上仍是一个由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这决定了中国太阳能电池依赖出口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一方面,从国外市场看,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扶助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来说,这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从国内看,目前我国还缺少大力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尽管我国已将光伏产业纳入国家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但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对太阳能利用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的政策、市场环境都说明,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出口依赖局面很难在近期改变。

政府支持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其初始动力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尽管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未来最重要的能源,但如果没有法规和政策的强力推动,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自然发展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替代速度。

我国虽在200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但此法的“上网电价”一节并未收入太阳能光伏发电事项。因此,截至目前,电力部门还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国内已经建成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也只是按照试验项目并网,这种政策瓶颈限制了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

另外,技术落后、内需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而太阳能并网发电电价过高也一直制约着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若干年来,大型太阳能生产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则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最关键的环节也在于政府完整、有效的激励政策。

此外,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多晶硅主要来自国外,而其组件市场也在国外,可谓“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产业结构很不合理。这一“软肋”已在近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有所显现。

预测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后将有不少利好趋势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首先,硅料价格加快走低并趋于合理,可能拉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40%以上。受此影响,光伏发电成本将以更大幅度下降,可能在2012年实现1元/度的目标,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提前3年。

其次,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扶持光伏产业,出台了光伏发电上网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议会已经通过可再生能源税收延长法案,将其通过税收优惠措施补偿光伏电站30%安装成本的政策期限延长了8年,而且,居民、电力电网企业、社会及市政公用设施均可享受这一政策。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加入了光伏支持者的行列。日本将在2009年内恢复光伏安装补贴政策,对居民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最高补贴可达到其成本的近50%。在这些扶持光伏产业的国家中,光伏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其市场推广速度将不断加快,因此,在这些国家投资光伏电站将有利可图。

最后,光伏新能源将成为银行、基金等金融投资机构的新业务增长点。光伏系统可使用20年以上,资产价值相对稳定,且能通过发电来收回投资、赚取收益,因此金融危机过后,光伏产业很可能成为投资热门。

全球范围内的另一发展趋势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众多的非晶硅光伏电池技术中,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是最接近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种。未来两年内,薄膜技术的进步及其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突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优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对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之一,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在全球市场的强力拉动下,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拥有相对领先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拥有半自动化设备、最佳人力培养模式以及成本优势,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也较为完善。尤其是在上游硅料、设备、技术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已形成了近1000亿元的固定资产,另有1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正在投资和形成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