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统筹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4个子方案。按照“一个制度、四项分开、四个体系”的思路,推进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医药流通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四个联动,提出了大卫生、医学中心、医学城、市级医疗机构东西南北中发展目标、县级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发展意见。

(二)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223所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目前,乡镇公立卫生院新增床位2004张,固定资产总值新增78%,门诊人次平均增加32%,住院人次平均增加23%以上,而每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下降了12%以上。

(四)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建成《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和分析处理系统》。狠抓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大疾病防治;连续三年全市霍乱零发病;提前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三大目标,免疫接种率10年保持在95%以上,流动儿童纳入常驻儿童免疫规划系统管理;提前实现了国家、省、市下达的血防、疟疾工作任务,全市实现了疟疾基本消灭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八)深化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卫生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探索,形成调研报告4篇。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力度,系统文明单位达95%,文明行业达40%。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第2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统筹城乡卫生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24个子方案。按照“一个制度、四项分开、四个体系”的思路,推进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医药流通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四个联动,提出了大卫生、医学中心、医学城、市级医疗机构东西南北中发展目标、县级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发展意见。

(二)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223所乡镇公立卫生院、2396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目前,乡镇公立卫生院新增床位2004张,固定资产总值新增78%,门诊人次平均增加32%,住院人次平均增加23%以上,而每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下降了12%以上。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四个体系、三个机制、二个模式”,即政策支撑、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网络、服务机构“八统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创新了“六大健康社区行”健康促进和服务模式。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德医风规范化建设。启动“卫生支农快车”行动。12家市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30家重点乡镇卫生院和10家县级医疗机构。确定*市惠民医院、市级医院和14家县级综合医院为见义勇为特约定点医院。健全产科三级急救网络,实施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孕产妇死亡率为19.34/10万,婴儿死亡率为7.28‰。

(四)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在全国建成《*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和分析处理系统》。狠抓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大疾病防治;连续三年全市霍乱零发病;提前实现结核病防治规划三大目标,免疫接种率10年保持在95%以上,流动儿童纳入常驻儿童免疫规划系统管理;蒲江、邛崃、大邑提前实现了国家、省、市下达的血防、疟疾工作任务,全市实现了疟疾基本消灭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五)中医工作得到加强。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2015)》和《*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发展工作会议;100%的乡镇公立卫生院和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量达30%以上。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4个,培育省市级名中医87人。

(六)深化了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市级卫生村28个。全年新建农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100%。建成市级农村改厕示范村6个、建成社区健康教育示范区2个。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建设。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75.60%,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2.07%。

(七)深化了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00多人次。对3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实施与蒙比利埃市医学院医疗卫生合作项目。共获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113项,市级17项,局级90项。鉴定成果7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47项,省医学科技奖6项。

(八)深化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卫生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探索,形成调研报告4篇。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力度,系统文明单位达95%,文明行业达40%。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第3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上级医改工作部署要求,在认真总结三年改革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扎实推进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纸质、电子档案同步录入,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6.5万份,建档率达到90.4%;依托健康档案信息,对全县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相关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查体,相关病人管理率分别为85.6%、89.2%、82.5%;全面完成相关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实现全面消除麻疹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使用基本药物,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基药配备占全部药物比例96.5%,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100%。去年6月15日,我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同步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对卫生院使用的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按照卫生院基药制度运作模式,今年3月份,我们在全县256个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截至10月底,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药制度覆盖率100%,累计采购基本药物1650万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48.5%。三是不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人事聘用制度,明确各级岗位责任目标,12所乡镇卫生院岗位聘任率100%,动态监督考核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县局每季度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综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评价等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卫生院每月组织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把群众满意度、服务对象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将职工工资的4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政策。3月20日,我们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先看病、后付费”政策,患者住院无须先缴纳押金,而是先行住院治疗,待出院时,信息结算系统自动扣除医保报销金额,仅交纳个人承担的部分费用,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根据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加强调度协调,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各个项目质量进度。一是完成农村改厕项目任务。今年全县总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万座,在12个乡镇同步推进实施。加强督导考核,动态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2万座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二是完成新增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工作要求,按照每所覆盖1500—2000人、步行不超过10分钟、“五室分开”等建设标准,新(改)建7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所有规划村卫生室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达标验收。三是完成县中医院门诊楼改造暨能力提升项目。根据项目规划,对现有门诊楼进行扩建装修,累计扩建业务用房面积600平方米,外墙涂刷真石漆2460平方米,各科室装修工程顺利完成。引进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目前,HIS系统、LIS系统、合理用药及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累计投资740万元,先后购置了西门子彩超、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17台(件)。拆除西院部分平房,新建停车场面积900平方米。

(三)积极开展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

根据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形势任务需要,按照“三年三个主题,实现三大跨越”的构想,我们分别确定2010、2011、2012年为全县卫生系统“环境建设和行风建设年”、“行风建设和能力提升年”、“深化医院管理年”,今年,围绕深化医院管理,着力在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运转、核心制度落实、行风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规范管理。结合全县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23项,初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加强日常监督和执行力度。探索建立财务内审制度,专门成立审计科,对系统各单位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督,跟踪审计,确保财务纪律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机制,根据上级有关业务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定期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依法执业、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态度、效率效益等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现场反馈,及时通报。出台激励措施,支持重点专业发展。县中医医院针灸科、眼科分别通过省级、市级重点专科达标评比验收。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加强行风督查,畅通24小时举报投诉热线,严厉查处不良执业行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强环境建设。按照“花园式”医院建设的目标要求,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系统上下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建立环境卫生动态保洁机制,半数以上单位实施环境卫生物业化外包管理,成效尤为明显。积极开展导医导诊、预约诊疗服务,增设夜间门诊、无节假日门诊,努力创建优质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

(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将公共卫生作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规划内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各类疫苗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麻疹、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等疫苗接种率达到100%;二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传染病预测预警、疫情直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对重大传染病的实时监控,确保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据全市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我县各类传染病继续处于较低发病态势,截至10月20日,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落实妇女儿童“一法两纲”工作要求,全县孕产妇和0-6岁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8.5%、95.6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2801对新婚男女参加免费婚检,婚检率达到51.6%;四是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新建怀仁、龙桑寺2处“120”急救分站,配备配齐人员、设施和急救设备,急救半径进一步缩短。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先后组织开展以食物中毒应急救治、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为主题的应急演练,有效锻炼的应急队伍,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围绕职业卫生和医政监督两大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35次专项监督行动,累计出动卫生监督员2650人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监督医疗机构211处,规范75处,取缔7处,有效保障了群众就医安全。

(五)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

一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07年以来,我县建立了卫生人才公开招聘的长效机制,借鉴公务员招录方式,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录取。8—9月份,在县纪委和人事部门的监督配合下,通过笔试和面试程序,顺利完成了年度卫生人才招聘工作,累计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名,充实到12所乡镇卫生院。重视并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成功举办第二期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5月份,我们委托康佳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公司,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62名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政策理论及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师徒带教、选派外出培训、“三基”理论学习、远程教育等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措施,累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23次,培训2250人次。二是深入开展承办帮扶行动。2006年以来,在市卫生局支持帮助下,先后有市中心医院、中医医院等9家市级医疗机构和我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承办帮扶我县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上级医院视对口卫生院为其“分院”,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各乡镇卫生院短期内迅速恢复服务功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1—11月份,12所卫生院门诊量达到32.8万人次,业务收入4360万元,分别是承办帮扶前的18.5倍、21.7倍,8月份,省委调研组来我县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城乡卫生协调发展的新探索”为主题形成调研报告呈送省主要领导参阅。三是推进实施双提工程。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装备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投资60余万元,为村卫生室补充配备诊断桌椅、观察床、电子血压计、体温计等设施设备2132台(件)。依托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系统,积极实施乡医培训行动,全县927名乡医轮训一遍,人均学习超过120学时。

第4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坚持服务大局,推动教科文卫事业健康发展

(一)推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近年来,我市始终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盘运筹,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整体规划全面部署,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组织实施。我委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本阶段工作重点:一要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二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三要挖掘地方文化历史。

(二)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为贯彻十七大报告中把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首要位置的精神,我委将督促市教育部门着力做好四项均衡工作,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一要普及全市高中教育和高中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普及率。二要合理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使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得到科学和谐均衡的发展。

二、关注难点热点,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一)支持教育安全发展。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教育事业发展差距。加大我市教育事业软硬件投入,减少大班大校,夯实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加大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市医院门诊楼、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投入,改善就医条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适当提高门诊补偿比例,国家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三)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当前食品卫生及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宣传方案和监督管理防范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二是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切实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工作。督促各部门有效开展宣传工作,及时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依法行政,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丰富群众文化体育娱乐生活。一是认真贯彻文化体育方针政策,使文化体育活动富有特色。二是以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强人大教科文卫委自身建设

(一)在工作规划中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委基础作用。要根据我市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强化职能,不断总结新经验,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加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的计划性和实效性,掌握开展工作的主动权,在每年年初主动汇集对口部门的工作计划和相关资料,充分酝酿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安排。在工作安排中要有本委特色,切实可行,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既要注意加强我委与各级部门间的联系沟通,又充分发挥我人大教科文卫委的群体功能。

第5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执业医师;准入制度;考核管理;社会环境

我国自1999年5月1日执业医师法颁布以来,建立了执业医师考试考核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并提高了执业医师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医师素质,便于对执业医师进行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现行执业医师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基层卫生现状,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临床执业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1]。本文结合湖北省应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基层执业医师短缺的原因与对策。

1我国基层执业医师短缺的原因分析

1.1执业医师准入制度因素

1.1.1考生素质两极分化。我国医学毕业生层次不一,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及中专生,毕业后服务的医疗机构。工作内容及服务人群也有很大差别,高学历人才都集中流向了大城市大型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及高校,主要工作任务是教学、科研、疑难病、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基层医学人才学历相对比较低,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咨询、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以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等综合服务,医学人才流动呈现两极分化[2]。

1.1.2执业医师考试标准单一。目前我国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和标准全国是统一的,考试按分数从高到低以一定比例录取,没有针对性设置考试及准入标准(例如:我国高考分地区设置考试及录取标准,公务员考试是按地方及层次设置不同标准考试),由于基层医学生学历普遍较低,基层年轻医生考试通过率低,是导致基层执业医师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3]。

1.1.3执业医师考试科目设置问题。我国执业医师目前从横向来看分为四大类,即临床执业医师、公共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这些科目设置是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及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准入标准[4],目前没有针对我国基层社区医师这一庞大医师群体设置考试科目。从纵向来看只有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而助理执业医师不具备独立执业资格,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只有执业医师一个标准。

1.2执业医师考核管理因素

1.2.1基层医师继续教育技能培训欠缺。我国基层城镇社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师学历普遍偏低,以大中专为主,本科以上比较少,基层对医学生吸引力有限,近年来基层对年轻医师继续教育、进修、业务技能培训、学历再提升不够重视[5]。该市20世纪90年代由单位派出学习学历提升再教育较多,近年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1.2.2基层医师职业上升空间有限。我国基层执业医师职业发展空间狭窄,职称普遍为初级,中级占少数,副高级占极少数[6]。基层医师医疗业务水平及技能呈现下降趋势,该市20世纪90年代15个镇、场卫生院及其医疗机构能开展下腹部手术;剖宫产等妇产科手术的医院有6家,现在不到3家。

1.3政府财政因素

1.3.1政府对卫生事业扶持投入不足。①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13日在天津举行,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卫生体系分会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公共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仅为5.1%,不但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8.1%),而且比低收入国家的比重还要低(平均6.2%),而与中国同在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分别达到了9.0%和8.9%。②对公共卫生投入不均衡。从政府财政投入来看,农村卫生投入比例逐年下降。长期以来,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资源,一些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的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数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7],而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的薄弱和匮乏却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③对医院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3月6日全国政协会期间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坦言,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政府给医院的财政投入只占医院支出费用一成左右,绝大部分收入都靠医院服务收费获得。④对卫生人才扶持不足。近几年该市招聘医学毕业生除县级医院研究生学历政府给予财政编制外,本科及其他人员均为聘任制或合同制,其中大多数乡镇卫生院职工未办理养老保险,乡村医师更少,基层医生老无所养。

1.3.2基层医师劳动付出与收入不匹配。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3-8月组织进行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8],报告中指出,95.66%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不相符+很不相符),而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比例高达占51.00%,这充分显示了医师的收入与付出很不相符,并且被调查医师主要是二级、三级医院医生,并不包括基层医生。我国医师是高风险、高压力、高劳动强度的职业。200多万执业医师,承担着约13亿多人口的公共卫生及医疗保健任务,我国农村医改着重强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但对基层医师群体待遇需求、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基层老一批通过认定的执业医师大多已经退休,中年执业医师很多因待遇差而外出流失或流动至上级医院,年轻刚毕业的医学生考试通过率低。基层卫生网点覆盖面广,覆盖人群多,该市许多乡镇卫生院辖区服务人口3万-5万;却只有2-3名医生具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有些甚至只1-2名,导致无医可用,部分乡村医生停业,子承父业的逐步减少,面临临床执业医师短缺问题[9],进一步加重缺医少药,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有病只有到大医院看病,间接加重了患者负担。

1.4社会环境因素

1.4.1医患纠纷。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定义为非营利利公益性机构,但是医疗行业以市场化管理。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导致公益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师的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医患纠纷逐年增多。医疗纠纷在我国虽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解决途径,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医闹”困扰,最后以巨额经济赔偿解决问题,医生被打被杀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导致基层医师对工作压力大,积极性降低。为规避风险,将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明显增多。据统计乡镇卫生院转该院及该院转上级医院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同时也是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医疗业务有逐步萎缩趋势,医疗服务只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初级诊疗服务,部分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与我国农村医改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1.4.2职业认同感降低。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3-8月组织进行的第4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医师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的选项中,医师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的医师占6.83%,而不希望的则为78.01%,无所谓的为15.16%,比前3次逐次降低。医师职业认同感及成就感降低,二、三级医院医生尚且如此,基层更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学医意愿降低[10],形成恶性循环。1.4.3社会舆论及媒体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行业负面报道较多,正面报道较少,甚至捏造事实进行虚假报道。最典型的是2010年7月23日深圳凤凰医院“缝事件”;2011年9月7日曝光的深圳市儿童医院“八毛门”,虽然最后都证实为虚假新闻,对医院、医务人员形象及诚信度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医患相互不信任,甚至有极个别患者和医生谈话时进行录音,随时准备和医生打官司。医生成为了民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满的发泄对象,出现我国特有的医患信任危机。

2解决基层执业医师短缺的对策

2.1完善执业医师准入制度

2.1.1法律依据。针对基层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状况,有人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降低基层执业医师准入条件,笔者认为杀鸡取卵不可取亦不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由此可见,卫计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试办法,根据我国现行执业医师法科学化设置执业医师准入制度,卫计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试科目及方式,具有法律依据,无须修改。

2.1.2建议设置“社区执业医师”考试科目。由于基层执业医师短缺,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五条,2004年1月1日实施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给符合条件基层乡村医生颁发乡村医师执业证[11],具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后来又认定了一批执业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所在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属于颁布之日后认定,没有法律支持。年轻医学毕业生由于不能认定,很多没能通过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长期从事诊疗活动。以上两点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悖,有违法嫌疑,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将面临法律困境[12]。我国目前设置临床执业医师、公共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科目(包括对应助理执业医师),这些科目设置是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及内容而设置的准入标准。我国基层社区医师数量庞大,服务人群广,工作主要任务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咨询、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以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等综合服务[13]。初级诊疗服务只是工作内容之一,工作性质及内容和医院临床执业医师区别较大,有必要根据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设置相应准入标准[14]。设置“社区执业医师”(包括助理社区执业医师)考试科目,颁发“社区执业医师资格证”,限定执业范围,有利于卫生人才合理利用,各取所需。

2.2完善基层执业医师考核管理制度

2.2.1加强基层医师继续教育管理。①适当投入资金支持继续教育学历再提升,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送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②建立健全基层医师资格职称晋升管理制度,给予政策支持。我国人事部对基层医师职称晋升给予了一定优先政策,2012年后初中级职称以考代评,比较容易通过。副高级以上职称目前是考评结合,基层医师晋升高级职称比较困难。其次职称晋升后因工资低,待遇提升不明显,积极性并不高。③加强上级医院对口扶持下级医院技术支持力度。④重视执业医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与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关系。

2.2.2建议执业医师考核引入“记分制”管理。我国医师定期考核包括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测评。由所在卫生机构进行评定,考核机构进行复核。由以上可以看出,医师定期考核主要由医师所在医疗机构评定,然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考核标准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实际意义有限。建议医师考核管理引入机动车驾驶证用“记分制”管理制度,便于量化考核管理,对医师执业过程中违规违法行为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记分处罚,每年记分12分;扣完吊销医师执业资格,有利于规范医师执业行为。

2.2.3执业医师注册管理。我国执业变更注册手续繁琐,可进一步简化变更注册手续,有利于执业医师合理流动。目前医师资格证网上信息录入不全,卫计委网站查询无本人照片信息,注册后医师执业证在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网站查询亦无照片信息,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致使许多无行医资格人员套用别人证照持假证在外非法行医,给卫生监督部门打击非法行医带来困难,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小型民营医院,大量存在这种现象,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15]。

2.3国家政策支持及改善社会医疗环境

2.3.1政府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由政府主导,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公立医院逐渐偏离公益性。公益性的问题成为新医疗体制改革最为关注的热点,加大财政投入是引导当前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必要途径之一,缩小城乡投入差距,体现卫生服务公平性[16]。医院和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执行者,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基层执业医师队伍素质才有可能提高。

2.3.2加强医疗行业法制化管理及正确舆论引导。①法制化途经解决医疗纠纷。“医闹”是我国特有的现象,虽然我国对医疗纠纷的处理从法律法规逐步在完善,但在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常常发生。依法治国是党的十提出的新时期重要目标,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依法解决医患矛盾,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我国把医患纠纷引人法制化解决途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②医疗行业自身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风建设,同时要重视正面宣传,需要政府正确舆论引导,打击不良媒体炒作,把医患关系引入良性循环,重建医患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结论

基层执业医师是农村医改环节中重要一环,是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与执行者,是关系到农村医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医改主要目的是改善民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改革中不但要考虑患方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医方的可持续发展,医患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平衡二者利益关系需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支持,需要政府科学管理及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需要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基层执业医师准入及管理制度,回归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及和谐的医疗环境,同时需要全社会的的共同努力。总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需要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基层执业医师队伍,以人为本,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热爱基层卫生事业,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基层执业医师队伍,这是保障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作者:陈涛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ICU

参考文献:

[1]谢娟,傅新巧,方鹏骞.农村贫困地区卫生人力问题及对策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4):58-60.

[2]张连生,刘丹,黄唯.基层执业医师现状和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132-134.

[3]张丽娜,张颖,康晓平,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多次报考者的特征与成绩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306-311.

[4]胡凌娟,陈占禄,李瑞锋,等.民族医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开考标准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3):1-2.

[5]李宜川,常景芝,崔金环,等.商丘市乡村基层医生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2,28(4):493-494.

[6]韩翠以.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广东省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发展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9):43-45.

[7]王汉松.三县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经费投入水平测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中国医师协会.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EB/OL].(2011-08-08).

[9]殷宇轩,徐斌,李雪芳,等.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受聘医师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62-264.

[10]谢娟,阿依古丽•木拉提汗,方鹏骞.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与乡级教育机构人力状况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9):50-52.

[11]马辉.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实施医疗行为合法化途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0,24(5):385-387.

[12]孟雨,吕兆丰,王晓燕,等.乡村医生执业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2,25(9):63-66.

[13]郑衍玲,刘海霞,徐民,等.山东省村卫生室基本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2):56-59.

[14]曹霞.中国和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较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4):635-637.

第6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今年,是新一届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任期的第一年。崇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依法开展工作,支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

崇明县人大常委会把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发挥作用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方针,结合崇明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助推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加强对海洋装备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的监督,有力推动了崇明三次产业融合健康发展。2011年,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50亿元的70%;农业总产值56亿元,实现增加值20亿元;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亿元。今年,我们继续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在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方面,我们听取并审议了关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着力推动本县都市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加快发展,为上海菜篮子工程和丰富市民餐桌多作贡献。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一方面,按照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产业布局,对坐落于崇明东滩的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了监督调研,推动园区开发建设早出成果,使之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依托“长寿之乡”品牌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组织市人大崇明代表组对崇明发展中高端养老产业开展专题调研,重点研究有关扶持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措施,形成课题调研报告,上报市人大供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研究决策参考。

民生是第一信号

崇明县人大常委会把推动民生持续改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几年来,我们始终牢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就业、农民增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监督工作的重要位置,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督促支持政府不断改进工作,切实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今年,我们继续把关注民生、解决民需作为常委会工作的第一信号,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工作监督,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代表机关的作用。

改善就医环境,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我们崇明70万群众的最大愿望,也是我们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重点。我们连续三年对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医院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崇明第二人民医院改建搬迁情况进行视察,听取审议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落实情况的报告,针对“创三”工作中医学人才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以及群众普遍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药报销比例、实行即时即报等热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推动有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今年,我们还将听取和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进一步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而鼓与呼。

教育是民生之计、执政之本。为推动崇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对《崇明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监督。针对青少年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要把加强青少年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列入对学校教育考核的重要内容等意见建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推动我县文化繁荣发展,我们对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听取审议了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支持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统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服务管理,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安居才能乐业。做好长兴、陈家镇、城桥新城等重点地区的动迁安置房建设,不仅关系到重点地区开发建设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动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呼声强烈。我们积极采纳代表的意见,将重点地区安置房建设列入了今年常委会重点监督项目之一。4月份,我们听取审议了关于动拆迁安置房建设与安置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安置与动迁同步考虑、安置房与商品房同等质量标准、注重配套设施建设等意见建议,督促推动三个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更好地为民谋福祉。

此外,我们还将供水集约化建设、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情况列入今年常委会重要监督议题,督促支持政府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建设生态岛是奋斗目标

第7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近期,财新健康点与埃森哲联合报告对目前中国市场上医疗信息化公司进行了基本梳理和重点解读,旨在探究在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下中国医疗信息化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截至2016年4月,中的医疗机构总数为98.8万家,2016年全国诊疗人数6.6亿人次。中国的医疗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有关疾病、医疗、药品临床试验和健康等数据产生、存储和流动。目前,中国一般的医疗机构每年大约产生1TB~20TB的相关医疗数据,一些大型医疗机构每年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达到了300TB~1PB。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科技大学医疗大数据和生物样本大数据学者陈遵秋和陈漪伊在他们的文章中曾提到,2011年美国医疗健康系统数据量就达到150EB。到2013年,医疗机构累积的数据量比2011年增长了85%。可以预测,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病历的推广,以及更多医用级别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问世,届时中国每年产生的医疗数据将暴增。

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整个医疗改革中的战略地位予以确认,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保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均支持和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进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尽管有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因为在具体执行中的一些技术、政策、医疗伦理以及市场方面的因素,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还是被存储起来,等待挖掘、分析和应用。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被冷藏的医疗数据也说明还有相当大的商业机会等待释放。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数据

服务公司总体现状

医疗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与公共卫生的管理系统和各项业务功能系统中,对医院、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流程化管理,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的远程医疗、云医院、移动医疗等。

(一)中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市场现状

一般情况下,医疗健康数据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医疗数据服务和医疗软件产品。因此,它们的市场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

1.医疗数据市场庞大

医疗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医院,而医院医疗大数据的汇集主要依赖于院内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医改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对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目前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产品和服务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根据IDC统计,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为223.12亿元,2015年增长至243.6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将达到430.01亿元,其间复合增长率为11.1%;2014年我国临床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20.64亿元,2015年达到24.48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52.17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1%2.

2.医疗机构信息化覆盖程度参差不齐

由于中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从总体上看信息化覆盖程度不够,三级医院和三级以下医院、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具有一定差别,特别是高集中度、高共享度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还不够。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的2015~2016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报告显示,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已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有些系统实施比例则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

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

从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有些细分领域已实施比例比较高,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样本医院中,三级医院的数量超过60%,而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不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优质医疗人才方面,都占有了绝大多数优质资源。因此,从全国范围看,实际的覆盖率要远低于CHIMA的统计数据,同时说明医疗软件市场远未饱和。

3.临床数据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另外,从CHIMA历年的统计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市场已经趋于平稳,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高,这一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临床医疗数据是医疗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因此这一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比如临床数据中心(CDR)。

临床数据中心(CDR)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医院范围内制作的终生纵向多媒体记录,包含患者所有重要的临床数据,可集成院内各科室级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病历、检验、心电、超声、病理等),实现所有临床诊疗数据的整合与集中展现,并为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在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早进行了临床数据中心建设的探索。该院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CDR,目前医院集成平台上一共有31个厂商的53个系统,其中有23个系统已经接入了CDR中,CDR中已有410万个患者,9.5亿条临床数据,每天通过集成平台交互的消息有26万条,每个月增长1600万条临床数据。

不过CDR上线会涉及到医院海量数据的历史迁移,不仅耗时长、操作步骤繁琐复杂,还涉及到与HIS、EMPI等平台的交接对应。北大人民医院CDR平台的上线共迁移了1287万条就诊数据、2763万条用药数据,以及1.35亿条诊疗申请数据。

我们统计了中国采购招标网上公示的全国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中标公示,发现建设CDR中心的医院不仅有三级医院,大量的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也有招标。单体建设金额在230万至2000万元不等。

(二)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总体现状

1. 企业数量、体量及主营业务

我们根据手头资料,统计了目前在国内医疗健康数据行业参与经营的320家公司,其中既有国内的上市公司,也有跨国医疗数据公司,还包括大量的创业公司。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我们大致把公司分为四类:医疗信息化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科研类大数据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其中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177家,这类公司的比重最大,上市公司/大公司多集中在这一领域,同时还聚集了大量创业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48家,这个领域以创业公司为主。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大约有17家,其中包括专科类医疗大数据,如有思派网络、新屿科技等四家肿瘤大数据公司,也有太美医疗这样专门向药企、器械企业提供临床试验软件和数据的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大约有23家,在这个领域创业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但影响力最大的是上市企业海虹控股,海虹控股从2009年就启动了PBM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在地方医保数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创业公司,如金豆医疗与武汉医保部门的合作。

2.公司分布地域

从地域看,这些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或许和这些地域原本互联网IT公司众多有关。从这些公司的所在地看,北京是全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发展的重镇,聚集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最多,有59家;其次是上海,有26家;深圳位居第三,有25家公司。另外,杭州、广州、成都、南京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数量也都多于10家。

(三)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医疗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巨大,获取其商业运营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 通过医改把现有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打破,使医院有动力共享数据;2. 通过医院、医保的信息化建设获取医疗大数据,并将其标准化。

而抛开政策之外的因素,针对地方政府、医院和医保的各方诉求,医疗大数据公司只有不断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医院、医保等诉求,并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有机会获取医疗数据的运营权。而数据就是资本,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据CHIMA 2014~2015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在335家三级医院、235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5%,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80.3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5%~80%之间;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护理信息系统、药品会计系统、手术室排班/计费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施比例在70%~50%之间;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医学文献管理系统实施的比例则在30%左右。总体上,三级医院已实施的比例高于三级以下医院。而CHIMA 2015~2016年度报告统计中,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而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一些系统实施比例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

在CHIMA 2014~2015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其中体检中心管理系统、医院传染/感染监测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增长幅度比较大。在2015~2016年度调查报告中已实施比例最高的是: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是76.90%,三级以下医院是64.95%;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4.45%;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y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0.82%;电子病历系统三级医院为73.68%,三级以下医院为61.86%。接近一半的临床信息系统在我国医院的已实施比例较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最快的有:重症监护系统、临床知识库系统和放射信息系统。

大数据能产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挖掘的水平。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科学、电机工程、通信、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发展的一个综合考量。有些技术条件在10年前才逐渐成熟,我们今天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能在大数据技术上胜出则具有先天性市场优势。医疗大数据和精准医疗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运营机制,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系统仍然处于摸索中。

CHIAM 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医院在选择软件供应商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有本地化服务、厂家实力和品牌、成功案例等。其中,有71.75%(409家)家医院首先会考虑该供应商是否拥有本地化服务的机构;其次是厂家的实力和规模,这个比例占到61.23%(349家);最后是供应商是否有大量成功案例,这个比例为55.79%(318家)。

2.主要竞争企业市场份额

从12家上市公司医疗健康数据产品线以及市场份额比较来看,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基于提供医疗软件服务未来市场将形成区域马太效应,获得运营区域医疗大数据后,再落地推进区域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时代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着医疗产业不断革新,远程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和医疗控费等大健康机构开始对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付诸实践。其中,以线下医疗机构资源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医院,成为2016年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据统计,从2014年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诞生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而IDC 2017年2月的“2017年中国医疗IT十大预测”中,预计2017年将会发展到上百家。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也会逐步落地,预计2016年互联网医疗的门诊量将达到370万,后续几年中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问诊量会达到2.96亿,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近4%。

广东互联网医院、徐汇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几家运营较早、知名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医院。上海徐汇云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推出的国内首家云医院。医生通过网络视频与病人面对面交流,通过询问、观察和医疗仪器检测上传的信号数据、影像图片等对病人实施诊断的智慧医疗平台。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12月16日推出至今,注册用户6万余人,共为30万余人次提供医疗及健康咨询服务,服务范围已达8个省、600余家机构。通过“1+1+1”3级医疗机构及职业医护,为病患提供视频看病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及随访;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融合延伸至机关单位、社会药房、养老机构、社区街道、居委会、家庭、个人,辐射包括边远地区。

1.广东省网络医院

广东省网络医院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10月成立的,截止到2016年6月,已在全省21市58个县设置网络就诊点4800余个,提供专职网络医生57名、兼职医生553名,为全省100多万群众提网络诊疗服务或咨询服务,开具电子处方50余万张。

2.乌镇互联网医院

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桐乡市人民政府与微医(挂号网)于2015年12月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创新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7个省市落地,并且在四川率先突破性进行在线医保支付,实现了由国家为百姓购买服务,带领互联网医疗行业商业模式的落地。2016年,乌镇互联网医院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5亿,日接诊量超过5万人次,相当于几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接诊量。

目前,互联网医院已接入桐乡医疗机构号源,居民通过微医APP不仅可预约当地医院,还可预约全国的专家号。2016年,互联网医院营收近1亿元,成为行业内唯一实现大规模营收的盈利公司。

总结

医疗IT基础完成 数据与AI应用将成竞争热点

通过市场和公司资料调查,以及比较CHIMA两个年度报告数据变化,我们发现:

1. 医疗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HIS、EMR、PACS等信息系统,主要集中结算收费药品进销存等财务计费为核心的医疗软件市场已经趋于平稳饱和,多数公司能提供HIS类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些系统在支持检查、诊断、护理等核心\疗流程方面是分散的,其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诊疗水平的潜力略显不足。

2.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正在向更细化、服务于流程控制的方向演进,以病人管理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成为市场的热点。

3. 由于医院越来越重视医疗数据的价值,为了打破院内的数据孤岛,实现院内数据共享,投资建设院内集成(开放)平台目前处于高速增长期。

第8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安徽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 

    2009年11月,安徽省在32个试点县开展以取消药品加价,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 制度、财政补偿、基本药物等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人事制度改 革旨在彻底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优化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专业、学历、技能、年龄 结构,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截止到2010年5月,32个试点县基本完 成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全 员聘用以及分流人员安置等工作。当前,基层人事制度改革进 展情况、阶段性产出以及改革的重点难点等成为广受关注的焦 点问题,在现有情况下,开展客观的调查研究意义深远.

    为避免增加地方接待负担,本研究小组在卫生厅举办乡镇 卫生院院长培训班的同时,对来自15个县的15名中心乡镇卫 生院院长进行座谈。同时还对皖南某县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 长、县所有卫生院院长进行深度访谈。研究人员对上述座谈会 及访谈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本调研报告是由上述资料中涉及人 事制度改革的信息整理分析而成.

    1 分析思路与方法 1.1 分析思路 项目潜在层次效益理论(A Potential Hierarchy of Effects) 认为卫生项目/改革的产出(效益)存在潜在的等级顺序。[1]改 革参与者对活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作用于他们对相关 知识、观点、技能以及未来预期的理解和学习。项目/改革实施 一段时间后,社区、个人以及整体环境的综合变化才能作用于 社区的长期健康产出.

    该理论促成了卫生项目/改革评估中项目行动与产出的逻 辑模型分析(Logic Model)。[2]逻辑模型分析的关键在于避免传 统评估所关注的“项目/改革是否有效?”,而是围绕着项目“行 动与产出”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持续性评估,回答“项目是否一直 有效?”。这一评估思路的转变,直接促进了绩效评估与项目/改 革实施全程的整合。[3]我们希望本次调研能够成为对安徽省基 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跟踪性评估研究的起点.

    1.2 分析方法 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是通过不断地反复 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 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 的结果。[4] 本研究立足实践,以访谈资料作为信息基础。研究成员在 经过多轮座谈、访谈后发现信息逐渐趋向饱和,采用项目潜在 层次效益理论的分析思路,通过连续接近方法,逐渐形成乡镇 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的逻辑框架,并对每个环节出 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收集整合,总结经验成效,剖 析问题形成的症结,提出应对的策略措施。研究还对人事制度 改革的系统性、持续性以及推广提供政策分析和建议.

    2 研究结果 2.1 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分析框架 安徽省基层医药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分三个环节:核定编 制、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分流人员安置三个环节。参 见皖政(2009)12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 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为便于直观的展示乡镇卫生院人 事制度改革进展,我们列出安徽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举 措-产出(现象-问题)-基层经验与建议-问题分析的逻辑 模型分析框架(见表1).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环节中,各地在“竞争上岗,全员聘 用”环节的做法基本相同,根据文件标准,采取统一考核方法对 职工进行聘用,访谈者对该环节提出的问题很少,故表中没有 列出.

    3 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分析 3.1 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 从改革的关联性来分析,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显然 需要与卫生服务体系其它层面的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型合 作医疗首先从制度改革层面推动了基层县-乡-村三级卫生 服务体系组织结构的加固。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从优化供方服 务、绩效工资制度从支付层面、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定位从服务 内涵等一系列组织内的制度改革来促进三级网的发展。不同的 制度改革之间的衔接很重要,比如绩效工资如何体现乡镇卫生 院有编缺岗的情况下在聘人员超负荷劳动补偿?公共卫生服务 人员的职责内容、服务质量如何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补 偿一一对应?如何保证分流人员和聘用在岗人员与基层社会保 障体系的无缝对接?在改革过程中如何落实财政补助办法?这 些问题都是确保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

    从改革的内容来分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人事制度改 革引入的重要的组织文化,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指引下,如何对 于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确立卫生院在不同阶段的 基本服务功能,发展合理的技术优势,满足未来人力资源的发 展需要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 革从区域人口需求、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对乡镇卫生院进行 定编定岗,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起点,但绝不能限于此,逐 步形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基层卫生人 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系统化管理是改革尚需进 一步深化的方向.

3.2 人事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分析 3.2.1 利益相关群体分析 考虑到乡镇卫生院刚刚完成人事制度改革,为了避免给乡 镇卫生院改革进程带来不便,我们没有对在聘以及分流人员进 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乡镇卫生院职工毕竟是弱势群体,这些群 体的利益已经被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充分考虑,并采取措施.

第9篇: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医养结合省级试点先行市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市政协成立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界别组委员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市民政、卫计、市医院颐养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就这一议题进行专题协商,形成协商报告如下。

一、 协商所达成的共识

       截止2017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4.127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16.95%。养老资源方面,现有医养结合机构(临清市颐养中心)1家,养老机构9家,其中公办4家养老院,民办养老机构5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5020张。医疗资源方面,我市现有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3家、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基层卫生院和二、三、四人民医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老龄事业,将社会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保障了我市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目前主要采用五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医养结合。 注重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培育、扶持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产业结合,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我市新建的市医院颐养中心是一家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是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养老床位1140张,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另外,我市华美医院养老项目已通过前期论证,正式向市民政局提交建设申请,规划占地197亩,医护型养老床位1000张,一般性老年生活床位800张,康复、疗养、卫生保健床位200张,病房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前期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二)社区养老。注重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结合,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扶持安民区院建设了“安民医院日间照料中心”,正在支持市医院建设规范的“古楼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支持华美医院建设“华润社区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随着这些中心的建成,能自理老人的可以活动、健身,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享受日间生活护理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既解决了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老人不用离开社区便可享受养老服务的问题。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逐步落实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工作,将养老服务用房无偿提供为老服务组织,建立面向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站点,开展助餐、助浴、代购、维修、家政、康复、医疗签约等多项服务。

(三)签约服务。注重开展多项签约服务,探索适合老年人看病就医便捷高效的新途径。市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急诊救治、中医保健等多项服务;19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康复科,配备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与评判。市辖区23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均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服务。目前我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1.57万人,签约率71.7%,健康管理率72.2%,稳步构建“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回家”的新模式。

(四)定期巡诊。注重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服务,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定期开展巡诊和接诊,部分解决了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身体活动不方便的问题。没有条件建立医疗站点的敬老院,指导建立与二级以上医院协作对接,协作医院定期组织全科医生对入住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巡诊和接诊服务。目前我市4处中心敬老院、5处民办养老院已同市医院、华美医院、安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分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到医疗服务。 

(五)平台建设。注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目前正与移动公司联合,在城市社区和基层卫生院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肩负120急救、健康咨询、群众满意度调查回访,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多项职能。通过为老年人配备智能腕表,将老年人心率、血压、睡眠、出行、运动等一些基础数据及时反馈医院平台,数据异常时自动报警,值班医师可随时实现健康监测。遇有紧急情况,还可以选择一键拨号至亲友电话或医院急救电话,获得及时救助。

二、协商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医养结合是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积极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长久之策。要放眼长远、务求实效,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有序开展。但从工作实际看,由于社会认知、投入不够、政策保障、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问题,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之路并不顺利,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

    (一)从养老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摸索多、经验少。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大量相关文件,对于解决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对于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的结合缺少具体、符合我市实际、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历史短,很多工作都在摸索之中,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少,医养结合审批手续繁琐,承担养老服务尚且运营艰难,难以承受医疗护理重担。另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不能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严重降低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投入多、补贴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而养老机构普便运营困难,财政补贴的相关政策有待制定和落实。一般性养老机构建设,省、聊城市给予一张床位补贴1万元,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补贴1.2万元,但相比建设投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每张床位需要建设投资近20万元,缺口相差很大。目前,养老机构建设补贴主要依靠省、聊城市一次性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县级财政还没有将补助资金纳入预算,省、市要求的每年本级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要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没有落实。三是困难多、办法少。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政策、标准和专业人才队伍缺失,因为是我市是示范先行试点,上级的很多政策和指导办法还未及时跟进制定和出台,单靠自己解决难度很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开办诊所,需要聘请有医师资格的医生和有护理资格证的护士,大部分传统养老机构难以给医护人员提供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养老机构从业对医护人员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这些现实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从医疗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短缺现象较为明显,医疗机构开展自身业务就很紧张,开展养老服务压力更大。医疗机构在自身市场需求很旺盛的情况下,到养老机构巡诊、接诊,很大程度上没有时间精力、抽不出医务人员。二是缺乏利益驱动。医疗机构和传统养老机构虽然开展了签约式服务,但是由于传统养老机构规模小、供养老人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为老服务不能获取经济效益,没能真正实现医养有机融合,还存在“两张皮”问题。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机构因为其更高层次、专业的医疗服务导致收费较高,把大多数老年人“挡在门外”,机构也难以获得经济效益。三是缺乏政策保障。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间照料中心,最老年人出现意外而引起纠纷,如果能开通老年人意外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后顾之忧。另外,医生多点执业问题的解决政策还未落地,医生离开医院到养老机构就业会有职业风险。

     (三)从老年群体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 一是预期和现实不平衡。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发展未来期望很美好,希望能尽快实现老有所养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现实中很多医养结合工作进展缓慢,有些措施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解决居家老人或养老机构入住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便捷医护问题,面对突发性重大疾病仍然束手无策,对多元化、高质量、近距离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二是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我市老年人口对健康养老的社会化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的养老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独子、失独家庭将很快进入面对社会养老问题的高峰期。从现实来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供给严重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市场实际供给严重脱节,如果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三是收入与收费不平衡。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只有市颐养中心一家,属中高端医养机构,收费标准相对较高。面对此类医养机构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城乡居民难以承受,传统的养老院又因为基础设施较差、服务项目单一不愿入住,面向社会大众的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建设势必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四)从政府部门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完备”:一是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卫计部门是国家卫计委指定的医养结合牵头部门,而民政部门是养老服务具体管理部门,二者能否实现紧密结合至关重要。另外,据初步估算,医养结合项目从立项到正常运营至少涉及17个职能部门。在运营过程中,至少需要民政、卫计、人社、财政四个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医养结合机构处于“九龙治水”的困境中,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问题,这些是医养结合工作推进缓慢的关键原因之一。二是政策保障体制不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是试点性、创新型工作,政策先行是保证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很多配套政策需要提前研究制定。但从实践看,这项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比如说,养老机构内设医院或诊所能否纳入医保定点的问题,长期护理险扩面的问题,老人意外险试行的问题,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融合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问题,“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何时开通的问题,等等还有很多。

       三、对策建议

    我市是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医养结合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调高任务目标,结合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要求,以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体系,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务求实效,及时化解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市健康养老事业稳步持续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一)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医养结合工作涉及改革发展深水区,示范先行市的定位决定了上级很多指导性配套政策滞后工作现实,需要大胆决策、实践和创新。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尽快建立部门之间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打破民政、卫计、人社三条线分立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的问题。每周定期通报各自工作动态,共商破解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题,多出经验、出办法、出典型,为我市养老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提高批办效率。建议民政、卫生共同编制申办养老项目审批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推进“一门式”服务,对新办医养老结合机构推行并联审批,积极协调解决消防审批、竣工验收、卫生防疫、环境评价等实际困难,打造无障碍审批环境。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加大财政对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将养老机构建设市(县)级需要配套的补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严格落实省、聊城市要求,将每年本级留成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用于展医养结合工作,加快传统养老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对基层公立养老机构新建医疗机构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机构,以及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严格按上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或运营补贴。

(二)务求实效,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学习借鉴湖北省随州市“两室联建”工作思路,试点推进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是科学化选址。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一村(居)一策”提出的选址建设方案,选择人口相对集中、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作为建设地点。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种模式: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在中心户、农资服务中心、电信服务网点等原有服务项目上建成并运营,卫生室就近建设。卫生室在村(居)委会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可以从村(居)委会调剂办公用房建设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卫生室和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都需要兴建的,必须统一规划,选择在人口密集、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联合兴建,并且要建有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二是标准化设计。依照“两室”功能定位和室内布局要求,对“两室”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实际设计图纸。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卫生室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设置“四室一厨”,即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学习室、健身康复室和厨房。三是优质化建设。选派质量监督代表进驻“两室”联建施工工地,对施工材料实行专人专管,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监督专班对所进原材料实行登记制度,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及时开展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同时完善建设施工档案,实行责任追究制,施工单位对“两室”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在“两室”建设中,对床铺、档案柜、电脑、有线电视、空调以及厨具等硬件设施进行统一配置,对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等统一制作。四是多元化投入。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将“两室联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市场化运作筹资的新路子,通过“土地资产置换、老板垫资、单位自筹、爱心资助”等方式多元筹资,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村办或个人办农村“两室”,通过实施驻村(居)工作队帮扶、慈善捐助、企业冠名等方法解决;同时,对建设资金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性建设、开发性建设、举债性建设。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学习借鉴河南省新乡市“12349”平台建设经验,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建好信息平台。依托“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老年人的基本资料、健康情况、家庭信息、个人兴趣等相关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并以该系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实现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二是选好运营模式。老年人会使用、企业愿意参与是信息系统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根据老年人理性和节俭的消费特征,探索开展积分制养老模式,凡系统登记的老年人在指定的联盟单位消费可以积攒积分,积分可以在与12349信息平台合作的超市、医院、餐馆等服务网点抵现金使用。三是盘活社会资源。大力宣传并营造养老、敬老、孝老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加入信息平台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大力整合家政服务、旅游、医疗、商场、物业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资源,以信息平台为纽带、以积分制为核心,建立异业联盟,在扩大服务中产生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