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1.开齐、开全国家、省规定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使学科教学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实现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落实“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纲要。
3.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业教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岗双责”制度、班教导会制度等,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二、推进教学创新和质量提升两项行动
(一)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学创新行动
4.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义务学段课程优化和整合实验研究和试点工作。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实践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组织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活动。
5.开展教学规范“学习、改进、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规范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进教学管理创新。
6.创新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特征的“自主互助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7.落实《市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和试点工作。
(二)加强普通高中教学指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8.实施以检查、指导和评价为重点的高中教学视导制度。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评价办法。落实以目标完成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召开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
9.指导学校的课程实施工作。依据《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调整指导意见》和高考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制定《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做好选课走班、分类教学指导工作。落实《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
10.优化备考方式,提高备考效益。发挥骨干教师团队优势,加强备考工作研究。精心组织高三模拟考试和技术性训练及质量分析会,落实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要求。指导学校做好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工作,加大优秀生培养力度,做好艺体备考和春季高考备考的指导工作。
三、做好新教育实验、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三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
11.扩大实验范围,扩展实验领域。举行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展评活动,组织开展新教育成果展示、专题培训、开放周、“实验优秀教师”和“实验优秀学校”评选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培训及研讨活动。
(二)创新常规教研工作
12.以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通过参与式或跟进式培训、现场观摩研讨、教学论坛等形式,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增强学科底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水平。
13.组织开展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现场观摩活动,发挥“课程实施优秀学校”和“教学示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14.加强普通中小学作业教学和考试研究、指导。一是落实《市中小学作业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普通中小学考试研究与指导,提高命题质量;三是深化初中学业考试改革研究,做好初中学业考试命题等相关工作。
15.开展“同教共研,服务基层”送教送研活动。重点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段薄弱学校、学科和教师的帮扶、指导。落实《市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开展研究和服务。
16.开展第20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活动。开展第五批“教坛新星”评选活动。
(三)做好教育科研工作
17.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工作服务区域教育发展问题,编制“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
18.组织“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第二届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四、采取四项策略,不断提高教科研服务水平
19.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研究、指导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20.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提出“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落实的具体措施,完成任务目标。
认真领会社会发展局、教育科的工作要点,贯彻服从市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认真学习和践行新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正确运用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师上课,以全市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有效教学为落脚点,用科学的发展观、质量观引领本学科的研训工作使本学科的教师,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自觉加强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学科引领水平,提升自己的素质。
2、坚持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3、有计划、有选择的对基层学校的本学科,进行全面听课,踏实的做好常规工作。
4、以净月开发区为展示平台,以教研科研中心为支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5、进一步加强研训指导工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教师梯队,注重培养年轻的骨干教师,鼓励其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指导。
6﹑积极组织基层学校本学科教师参与教研科研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进行校本研究,编写本学科的校本教材;在科研方面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增强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热情。
7﹑认真严谨做好各阶段的考务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理论业务学习
我觉得学习应该是教师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我在本学期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前沿的教育理论,新课程的理念,深化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科研动态,为迎接中考收集最前沿的信息题,积极为本学科的中考服务。本学期我准备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读一本好的教育专着(《有效教学方法》, (美、鲍里奇着,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XX年版或《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着,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XX年版)开展各种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学习研究活动,并写一本研训体会笔记;一本自学笔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基层,研究学科教学模式,形成课例
2﹑常规工作
(1)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市教研室安排的思品学科期初备课。
(2)认真写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意见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在引导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到基层学校听课情况和基层学校教学质量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最后再拿出合理的指导意见
(3)本学期力争在中心在规定的听课节数的基础上,在多听5节,并把每一次听课当作自己学习提高的好机会做到听课必评课,组织教师研讨、交流,给基层学校留下指导意见根据部分基层学校的要求,采取到校就进教室听课形式来加强课堂教学。
3﹑考务工作
(1)完成期中、期末测试自己应承担的任务
(2)完成模拟考试自己承担的任务,作为中考的实战练习。
4、教科研活动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种教研活动
(1) 根据中心工作计划的安排,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
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2)召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研讨会,上2-3节示范课进行研讨,拿出成果。
(2) 积极组织本学科教师到市内先进学校进行听课学
习,汲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积极参加区内教研活动,参加区外教学开放活动。
(3)在基层学校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并定期召开相应的教研会。
(4)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努力使每个基层学校都有本学科的把关教师,逐步形成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提高教师科研意识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5)继续进行袁绍平老师立项的《思想品德学科主体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并结合国家十.二五课题的立项,把此课题滚动为市级或省级课题,结合区研究年指导本学科教师进行小课题校本科研研究。
(6)定期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科研辅导与培训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校本课程;课堂改革;常规管理
学校办学以培养人才为本,培养人才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发展原动力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可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可以增强教师职场幸福感。因此,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机制
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必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含义,并且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保障,不管从学校层面、中层的执行层面,还是教师个人方面,学校都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人人都是专业领导者”的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创新做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理论学习专业阅读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达到教学理念的提升,育人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发展负责任。积极提倡以“专题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目的是让教师为解决自身专业问题而进行知识积累,强调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2.博客资源库助推教师成长
迄今为止,博客已经由原先的静态博客发展为动态博客,形成了师生、生生、家校互动的博客群。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使年级学科形成了序列化持续性的链条,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共享。
3.做好校本研修活动
把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形成整体的校本教研观。执行“读书学习—实践反思—科研解疑—博客写作”的教研思路,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形成教学问题集中汇报研讨制,让科研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三、深化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构建自主高效人文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做到自主高效人文课堂的“七优化”原则,彻底杜绝课堂因追求活跃而失序,因强化有序而少趣,因套搬模式而低效的现象。要求教师科学决策课堂,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目标直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课题过程化管理
继续推行“3+1”三级课题管理模式(“3”即指科研处、学科组、备课组,“1”即指科研骨干教师),侧重突出跨学科研究,成立由各学科科研骨干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组成的学校科研攻关小组,及时汇总一线课改中的难点、困惑点,突破课改的关键环节。
3.建立微型课题研究机制,发挥教师个性特长
结合本组子课题和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想,展开积极“行为研究”,建立微型课题申报验收制度,实现教育科研的过程化、常态化,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梯度式的教研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推动教师成长
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执行好学科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构建学校课程特色,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大化服务,更好地挖掘、发挥学生潜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将开发成功的22类校本课程列入学生选择的菜单式目录,为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视野得到有效拓展。
五、探索完善评价机制,以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结合目前的教育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使制度起到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采取教学过程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章立制,结合省教育厅对教师评价的指导意见,我们出台了《张店七中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指导意见》,此意见分为六大板块二十五个模块,并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方向。
一、突破教学常规,善于整合教材, 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认真准备。“功夫在课外”,“备课首先备人”。 不可否认,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他们,没有正确按照学生的水平和阶段来有针对性的去备课,那么他在课堂教学上是没有目的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备习题。教师应该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课文,做到全盘统筹,安排和实现好授课计划和科学的教材整合。所谓科学的整合教材,就是要合理的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改编,做到利用教材这一教学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教材而教学,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1.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多媒体的运用,科学的情景创设,是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达到教学形声结合,声画并举,不但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还能够创设英语活动情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语言使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新课的引入应自然、生动、新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研究证明,那些善于与学生交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感情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关系的教师,更容易激励学生的学业进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也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基础。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为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端庄,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教师应主动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要随时体现在和学生的对话中。
三、课后工作
自然,课后工作主要就包括作业的批改及对遗漏的课堂知识的查阅补充,最后是在学生课程结束之时的相关考试工作。给学生减负,就要给教师加压。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课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作业是学生自学、自我检查的重要依据。老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并做好登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以便检验教学的效果并及时巩固,避免学生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效益,即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新课的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每一课的讲解,学起来就会有轻松之感。复习有两种,一是课堂巩固,一是课后复习。科学的复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主要是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要引导学生多动口。“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听”和“说”的能力提高了,英语的水平才可以提高。除了在课堂上做听力练习外,学生还要养成每天听英语录音磁带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几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学生必须养成“写”的习惯。“写”有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三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的参与活动。通过教学评价,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1.小组评价:培养协作精神。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采用分组教学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小组评价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为目的。这样的评价,对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伙伴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很有效的。
2.鼓励评价:树立学习信心。“鼓励评价法”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评价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也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更热烈。
3.参与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参与评价法”的?涵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纳入评价的范畴。
总之,在规范办学条件下,教学中应坚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刺激和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便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
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3.侯青峰.提高课堂效益的几点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9,(01):137-138
4.《英语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
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让学生多发言,为此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上面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所给问题思考后回答外还采用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看学生课堂教学中参与状况如何,有五看:看学生参与主动性如何;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智力活动情况;看学生发展情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天马行空,完全弃之不顾。教师要在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以专题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与构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唯教材是从,教材是怎么讲,我就怎么教。这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这就引出在当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的讨论。
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工具。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历史教育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能经常运用思辨学习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个思辨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如讲到运动的兴起时,占领武汉后,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曾发生争论,有人主张北上,直捣北京,有人主张东下,直取金陵,据为根本。结果,太平军长驱东下,只用28天时间,进军600公里,攻下南京,建为首都。你认为太平军的决策是否正确?请结合教材中发表你的看法。观点的补充,能让学生突破传统的观点,开阔思路,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性与动态生成性的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用教材教”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思维、真实体验、感悟深度,将课程与教学整合,为学生创设可以探究过程的、富有个性的和主动发展的学习平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标准,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与自己预设的一样才好。事实往往不可能都是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关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容量大,具有声、光、形、色再现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潜能。但是新课程实施后,人们把太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小组讨论,认为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因此一种误区便悄然产生:小组讨论+多媒体=新课程改革,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现在有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能解决多少问题,值得思考,(如:有的老师要求在三分钟内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能讨论出什么东西?)有的多媒体课件纯粹是新课改的一个外衣。
那么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堂教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手段?哪些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应由你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定,以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来定。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并举。我认为一堂好课,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能跳出标准。一堂好的历史课概括起来:要抓好四个实。
我室将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平台,以课堂教学的高效研究为突破口,以研究和指导为抓手,继续发扬科学、谨、求真务实、逐步提升的工作作风,加强县域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及实效性,落实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工作渐进性,把握工作重点,为实现我县教育质量新的突破和飞跃,而奉献全体教研人员的力量和智慧。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做好教学常规的各项工作,并稳中求变。
1、“无常不稳,无特不活”。把日常的教学工作要点逐一实现落实并加以提升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为此,我室将经常性下校检查、督促、指导各校教学常规工作。
2、抽查上学期末考试结果的分析,以此推进教师养成教学技能和手段不断更新在,教学对象不断认识,教学质量不断研究和提高的“教学反思”的良好行为,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全县通报。
3、密切关注各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对教学进度、学情分析、师生教学、知识归纳总结、专题研究、信息收集和运用,复习迎考策略、班级管理、校领导的关切度等教学管理各方面进行掌握和指导。
4、继续研究和高度重视“高效课堂”,让课改真正在课堂中实现质的飞跃和目标体现,达到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
5、更新观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全力发掘和有效使用学校教学资源是学校管理者在新时期教学管理和工作中应认真思索的问题,本学期我室将对全校各校教师学习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重点教研调查,并通报全县。
6、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二)关注省、市工作侧重点,掌握风向标,实现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改革创新。
1、高度关注省厅即将下发的《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我县已执行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作出修订,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促进教学工作,大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认真学习市教育局市教办发(2012)244号文件《关于加强学校基层教科研组织功能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学校教学常规内涵式发展进程的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认真思考和有效指导学校教研组、学科组、科研组等基层教学管理机构的教学工作,达到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目标,最大效益发挥教学资源中“人”的资源的强有力作用,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实现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平行班级多、同学科教师多的内涵式自我跨跃。
3、本学期我室将重点对一、二中教研组、学科组和科研处的工作进行关注,研究教学评价与基层管理机构的重要关系。
(三)凸显教研工作重点,力争质量飞跃。
1、快乐学习是课改工作追求和倡导的目标之一,我室将对小学生课几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小学毕业会考试题的命制,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让小学生度过美好而快乐的小学阶段的学习。
2、认真研究和应对中考的各项教学复习迎考的准备工作,让师生沉着面对,学生高兴进出考场,让全县考生考好成绩,保持我县中考质量在全市应有的位置并力争进位赶超。
3、高度关注高考,全力配合市教科所对考前各方面的指导,做好“高考点拨”、“信息掌控”、“备考出抬”等环节工作,使社会关注家长期待考生盼望的高考顺利进行,并取得优异成绩,继续让我县高考质量优秀的旗帜在全市高考榜上迎风飘扬,而且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探究理论为先导的教研路子,构建课题研究的浓厚氛围,以“研究、管理、指导、服务”为工作职能,打造“真情付出,形成氛围、相互信任、良性互动”的大教研思想。
1、继续营造理论研究的强烈浓厚氛围,使广大教师热心开展学术活动,理论指导实践,挖掘课改中的隐性问题,探索课改稳步前行的良方。
2、形成风气,致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将教学经验和体会上升理论高度,形成文章,推进教学改进方式方法的习惯形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效率;兴趣;内驱力
目前,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课业繁重,思想压力较大。所以怎样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例如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学生的来源和素质、教材的质量、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的素质等等。如今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们更要注重反思、改进和发展,更加有效地利用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理念、有能力、有情趣的英语教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驱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学科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化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每天的上课模式一成不变,那么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毫无新意。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风趣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新课导入阶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内驱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时,可以先给学生看一段电影《狮子王》的剪辑,让他们指出其中出现的动物;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文章产生读下去的愿望,从而心情愉悦地投入课文学习中。
二、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很重要,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也要考虑教学的难度和实用性。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尽快适应模块方式教材的教学,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防止任意增加课时,增加教学内容或者提高教学难度。尤其要注意英语学科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以及说明。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本校的教学现状、学生基础和社会期待大胆地进行删减,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学节奏,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每节课的节奏都要紧凑有序,这样才可能成为一节好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10-25-10”的模式。前10分钟可以听写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或者进行简短的语言知识测试,以检查上节课时的效果;中间25分钟用来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其中课文讲解重点更要突出,一般是3-5个重点;讲解时要注意教学情境化,尤其是讲解语法的时候;最后10分钟巩固练习实践,可以各种形式出现。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著名文学家朱熹就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过程中得到的。所以在25分钟讲解过程中还应有5分钟的预习作业反馈时间。在讲解过程中要讲练结合,实际上真正讲解的时间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非常熟悉,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一节课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有效组织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表现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监控,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要兼顾全体同学,可以将班级分成4人小组,或者6~8人小组。通过小组内讨论和组间竞争,培养团体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小组讨论的话题选择也很重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具有思考价值,具有实际意义,具有一定难度,具有合作需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国内外课堂提问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讨论的话题大致可分为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例如:Do you know any famous bands?(D)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onkees?(D)How would you like to be admired if you were a famous singer?(R)如果学生的水平较高,可以给出参考性问题。只有选择恰当的讨论话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只能做无用功,徒劳而已。
五、努力提高话语质量
Hakansson曾指出: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一般的固定话语模式,采用联系实际的话语交际,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有足够的信息输出量。
提高话语质量,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评价方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实每节英语课上学生都会有很多动手、动嘴的机会,那么对他们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评价话语,学生在什么方面做得好,要具体指出来并且给予表扬,而不是用“good job, well done, great”等简单带过。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所以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在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并且适时地指出来。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才会有热情。
六、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想要学生学好英语,就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要多关注、关心学生,让他们喜欢自己,进而喜欢学习英语学习。教育家加里说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讲,尊重和爱护更为重要。首先教师要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真心地去关心他们,恰当适时地给予点拨,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与老师是处于对立面的,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在这种似松还紧的氛围中,他们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英语水平能有显著提高。因此,以后我们要继续去探索、去实践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使英语课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乐趣与活力。
参考文献:
[1]Rivers.W.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
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核心是实行校长竞聘制。同时实行校长职级制,适时对校长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根据职级评定结果为校长发放必要的职级津贴。
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关键是实行教职工择优聘用、竞争上岗,实现选贤任能。2012年察右中旗择优聘用教职工165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7.8%,同时也有230名教师落聘,占教职工总数的12.2%。从而使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实行目标管理,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再次面临被淘汰的可能。教师管理彻底打破了“吃大锅饭”现象。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教育局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坚持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校长联系点。二是要求校长要身在其中抓课改。真正做到去“行政化”,走“职业化”,以教育教学为己任。三是让实施新课改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将教师实施新课改纳入教师的目标考核,将课改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要求校校实施新课改,人人参与,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四是坚持向课改要效益、要质量。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利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局还制定出台《察右中旗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实施课程改革。
一、强化行政措施,为新课程创造良好实施条件。
近些年来,我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每万人口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在全国名列第三,但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待提高。为此,自治区教育厅把新课程实验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新课程实施前,《宁夏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政府办公厅向全区转发,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多年来,我区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按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尖子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尖子班”“重点班”的做法,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与新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不符。为此,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自治区教育厅专门发出通知,不许任何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划分或变相划分“尖子班”“重点班”,这项规定的出台,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新课程实验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考试和评价改革,尤其是高考和高校招生以及对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成为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深化的最大问题。为此,教育厅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和《宁夏2007年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以及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实施意见》、新的毕业标准和学籍管理规定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测,其中,对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学校学生学业水平相对进步率的评价制度,即对每个高中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毕业升学成绩的相对变化进行比较,以此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改变了以往只以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片面做法,有利于调动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促进学校间的公平竞争,力求通过评价改革将落实课程方案、推进新课程实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评估高中办学的重要标准,保证新课程实验健康发展。
二、加强业务指导,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前,教育厅组织成立了6个实验工作项目组,针对新课程实验工作所要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论证,经过10个多月的努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宁夏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针对我区实际,涉及学校实验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将“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各项目组的研究报告、学校案例汇编成《宁夏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南》发至所有高中学校,成为全区高中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依据和规范。开学前,针对学校课程编排等准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教育厅组织相关人员巡回各市,召开所有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参加的工作会,面对面研究问题,指导工作。
新课程实施后,为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实践的深刻变化,研究解决课改中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问题和困难,自治区教育厅结合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必修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选修课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学校平稳进入实验、保证开学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健康推进。
三、以学校为实验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学校是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主体。新课程实验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深刻变革,对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帮助学校尽快适应新课程,保证实验工作顺利实施,教育厅既制定较为系统的相关方案、意见,开展一系列针对实际的研讨活动,加强对学校实验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又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性,倡导根据学校实际实施新课程,在课程安排、学分认定等具体要求上,放权学校,不强求一致搞“一刀切”,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借新课程实验契机,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新课程实验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认同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反差,尤其是单纯以升学成绩来评价教育、评价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增加了教育部门和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压力,既要进行课改又要保证升学率,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很困难。
二是新课程改革力度大,对学校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许多困难,要有一个渐变过程。
三是教师的质量、数量和结构与新课程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资源还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个别选修课目前教师还开不了;学校普遍反映受编制的影响,教师数量不够、工作量大;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新开课程师资不足。除教科书外其他的配套教学资料出版发行滞后,许多学校教室、实验室、设备、设施等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随着选修课的全面推开,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四是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认识有误区,使我区学校间的实验工作进展不平衡。因为认识不到位,有些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把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不做实质性的改革,对发展中的问题不积极想法解决,而是抱怨和等靠。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就关注、等待高考考纲的出台,认为没有高考考纲教学就没有方向。
五是高考方案的负面影响。不制订高考方案,则无法消除学校和师生、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就会影响和制约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而一旦高考方案出台,就会造成有些学校和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走上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单纯应试的老路,最明显的影响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高一下学期,而且学生在文理科内的选修课由学校按照高考要求统一安排,使部分选修课成了变相的必修课,这样必然会使新课程实验“变味”,使实验走上歧途。
六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师资、场地、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和学校不够重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开设情况不够好。
七是教学中的问题。首先,各科普遍感到课时紧,按规定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学要求难以把握,到底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心里没底;再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客观上,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过于原则、笼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学科教材量大、内容偏难、要求过高,理化实验过多;主观上,受传统应试的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还没有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