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壤改良技术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路基; 土壤改良
Abstract: combining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lower strength and low liquid limit clay improved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highway.
Keywords: subgrade; Soil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规格的增加,修筑高速公路所用的主要材料――土方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根据国家提倡保护耕地的要求,所能用的土方也越来越少。为了能适应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各用土单位开始采用各种非适应性填料改良后用于路基填筑。下面就结合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段第19合同段就填料强度较低的低液限粘性土情况,谈谈我们施工中的土壤改良情况。
二、工程概况
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段第十九合同段起始桩号为K77+798.266,终点桩号为K82+550,主线全线长4.75Km,另有南蔡互通式立交A、B、C、D、E五个匝道1.73 Km,路基土方共103万方。由于所在路段周围耕地受到保护,路基土源十分贫乏,没有较适合的填筑用土,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北京排污河内多年沉积的淤泥质土。该类型土十分松软,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该类土遇水有强膨胀性,进行路基填筑时,对路堤的压实密度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三、土壤改良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原理探讨
针对该类土松软、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不易固结的特点,我们集中精力进行了关于土壤改良的研究。我们改良的目的主要使降低孔隙比和含水量,提高强度,达到易固结的目的。根据施工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后,施工现场进行掺拌其他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有两种较适合的材料:水泥和石灰,但水泥的时效性较强,不适合大面积进行土壤改良。若采用生石灰改良土壤,生石灰吸收水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消石灰,同时产生热量,蒸发土中的水分,减低土中的含水量,消石灰与土颗粒阳离子之间交换,使土产生化学反应而固结,从而改变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生石灰改良的作用和处理效果
时间
作用 短时间 长时间
稳定作用 1、吸水
2、发热,水分蒸发
3、毛细管吸水
4、灰、土颗粒交换 1、硬凝反应
2、碳化作用加固土
处理效果 1、减低含水量
2、塑指降低
3、粘性降低
4、改善操作 1、增加强度
2、增加刚度
四、试验情况
通过京津高速公路第二中心试验室多次检测,该类土承载比CBR大部分在2.0-5.0之间,塑性指数在10.1-17,液限在39%左右,固结系数为2.1%-4.7%之间。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规定,该类土不适合作为路基的填筑材料,为不合格的填料(相关报告附后)。
现场路基采用素土填筑时,易出现如下情况:土壤中水分散失速度慢,尽管使用铧犁多次翻晒,也很难达到最佳含水量,大部分水分已与土颗粒形成晶体,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在采用大型压实机械压实时,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受到晶体中水的影响,土颗粒的错动相当困难,压实度不一定增长。直接填筑时很难达到室内试验时经过击实后的压实度。同时,填筑完后的路基稳定性较差,极易被雨水冲刷,雨后成为稀泥状,在有风天气则大范围扬尘,施工相当困难。
采用石灰进行改良时,石灰标准如下:
石灰的原材检验应严格进行,不合格的原材坚决不许进场。生石灰(CaO+MgO)的有效含量应符合下表的标准:
表1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五、施工过程
我们采用掺拌5%的石灰进行翻拌改良土壤,在施工方法上,我们设计了两种对比方案:
(1)、在施工现场拌和。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加灰掺拌的比例和最佳含水量,标准击实等。对生石灰进行检验,检验Ca、Mg含量符合Ⅲ级以上后才能使用。先在路基上铺一层虚土,然后将消石灰撒到土上面,使用铧犁和旋耕犁配合拌和机翻拌,搅拌均匀后继续使用铧犁和旋耕犁翻晒。翻晒至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经过压实度检测后进入一工序。该方法施工周期大约在5-6天左右。
(2)、在拌和场拌和。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加灰掺拌的比例和最佳含水量,标准击实等。对生石灰进行检验,检验Ca、Mg含量符合Ⅲ级以上后才能使用。将备土场需要改良的土方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个坑或每一定土方数量处挖一个坑,将生石灰用运行车拉到备土区倒入挖好的坑中,将原挖出来的土回填、排压。让石灰充分吸收土中的水分,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该热量不但能蒸发水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土中的有机物碳化,3-5天后,埋入土中的生石灰基本上消解完成。使用挖掘机挖开后翻拌均匀,将翻拌完成的土方用运行车拉至路基上摊开,翻晒,碾压成型。在碾压成型消石灰中的阳离子和土颗粒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后,灰土开始固结成有一定强度的板体。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拌和场继续进行拌和。该方法不仅施工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经过洒水养护后,土体强度一般能达到0.3Mpa左右。
经过两种方案的对比实施,方案一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经过消解的石灰,其吸水效果小,改良效果不明显。方案二施工周期较短,机械利用率较高,且其承载比和压实度完全能满足表3的标准。经过优选,选择方案二效果为佳。
六、工后检验
改良后的灰土在碾压完成后进行检验,压实度能达到室内标准试验的合格标准。7天后固结的灰土用人工很难挖开。从开始填筑至路面结构曾开始施工近12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路基平均沉降量仅10.82cm,同时在雨季中,路基边坡相当稳定,雨水仅能冲刷边坡表面虚土。弯沉试验的资料较素土填筑路基小许多,较好的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
七、施工注意事项
采用生石灰改良土壤时应注意:(1)、生石灰运输保管时,要防潮防水防尘,遇水后发生水化反应,降低其改良土质的作用;(2)、加强安全防护,防止烧伤事故,并应防止污染环境;(3)、必须采用合格的生石灰,如果不合格,为了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必须而增大石灰剂量,将导致压实度不易达标;(4)、碾压前灰土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2%左右为佳,否则易出现压实较困难或后期开裂现象。
八、结束语
关键词:地形塑造 流程 堆筑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地形整理要求
1.1在园林土方造型施工中,地形整理表层土的图层厚度及质量必须达到《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栽植土的要求。
1.2地形整理的施工既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更要考虑土方造型施土中的安全因素,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考虑土质条件、填筑高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工期因素等。
1.3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特性与土方造型施工亲密相关,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
2、地形整理前的准备工作
2.1技术准备
(1)熟悉复核竖向设计的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地块内的土层的土质情况。
(2)了解地形整理地块的土质及周边的地质情况,水文勘察资料等。
(3)测量放样,设置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点,或观测柱。在具体的测量放样时,可以根据施工图及城市坐标点、水准点,将土山土丘、河流等高线上的拐点位置标注在现场,作为控制桩并做好保护。
(4)编制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提出土方造型的操作方法,提出需用施工机具计划。
2.2人员准备
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2.3设备准备
做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推土、造型、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
3、地形整理操作流程
地形塑造工程包括土方回填、微地形塑造、绿地平整等项目,包括挖、运、填、平整,碾压五个步骤,为减少土方工程中的重复作业,施工前对原始地貌进行勘测、对比设计标高计算和平衡土方的运输。根据土方计算各施工区域的量,进行合理安排人、材、机、物,做到土方有效流动,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挖槽土方为种植土时,挖槽与微地形塑造可以同时进行。
场地清理标高测设土方平衡外运土方、回填地形施工微地形塑造微地形细修整
4、土方工程进行前要认真检查和研究图纸,根据图纸熟悉现场情况,确认水准点,并核对标高和平面尺寸;清查现场、确认现场管道、通信、电力电缆等各种埋设物的位置和处理方法;协商处理渣土外运和堆放地点,并结合交通状况制定最佳交通路线。
4.1场地清理及现状勘查
清除绿地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垃圾。清场前事先向甲方征询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及相关地块管线分布图,请相关人员到现场认定,做好标记,标明管线走向,竖警示牌,在确保万无一失情况下施工。
4.2标高测设及等高线放样
根据图纸等高线,合理选择方格网控制桩,采用坐标法,对微地形等高线关键点进行放设,并设置木桩测设高程,逐层进行测设。桩木的规格及标记方法,侧面须平滑,下端削尖,以便打入土中,桩上应表示出施工标高(挖土用“+”号,填土用“-”号)。
4.3土方平衡
根据现场标高控制桩制定土方平衡方案,在平面图上先划出挖填区的分界线,并在挖方区和填方区适当划出若干的调配区,确定调配区的大小和位置,确定土方平衡运输方案,确定最佳运输土方线路。运土车辆应设专人指挥,卸土的位置要准确,如果乱堆乱卸,必然会给下一步施工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小搬运,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
4.4初地形堆筑
由于本工程微地形较分散,高差1-4米。根据需求量调进土方,在进土时尽量将土方直接堆置到位,使用装载机进行场内运输及粗造型,先按施工高程进行粗造型,堆塑土壤要分层碾压,保证稳定性,分层厚度50cm左右,不足50cm的按设计高度堆塑。
当地形堆到距设计标高80-100cm位置后,以上土壤全部用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开始地形塑造,这时要注意土方压实到满足稳定性的要求,不要反复碾压已堆砌的土方,避免破坏土壤结构。随后用人工根据标高调整和进一步造型,地形施工要求坡面曲线自然和顺,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地形饱满且排水顺畅。
4.5微地形塑造修正
山体的等高线按平面设计及竖向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山坡的变化处,做到坡度的流畅,每堆筑1m高度对山体坡面边线按图示等高线进行一次修整。采用人工进行作业,以符合山形要求。整个山体堆筑完成后,再根据施工图平面等高线尺寸形状和竖向设计的要求自上而下对整个山体的山形变化点精细地修整一次。要求做到山体地形不积水,山脊、山坡曲线顺畅柔和。按照城市绿化规范规定,在10cm以上,30cm以内平整绿化地面设计坡度要求,平面绿化平整坡度控制在3%的坡度,其他根据实际的线性和竖向标高进行作业,确保水能排到指定位置。同时清除现场的碎石和杂物。
4.6艺术效果评价
微地形塑造完成后,请甲方、设计、地形塑造专家、艺术效果专家进行现场验收指导,不符合设计标准和相应艺术效果的地形进行重新调正,符合的进入下一步工序,进行土壤改良及杀菌消毒工序。
5、土壤改良消毒施工方案
现场绿化种植区域土壤易板结,土壤孔隙度差,有机质低,全盐量及ph值偏高。为确保植物良性生长,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须对土壤情况进行采样化验,检测项目有:ph值、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检测结果及具体改良方案提交业主确认。对于不合乎规格,含有板结层、建筑垃圾层、养分贫瘠、PH值不达标的等采取局部客土,并进行土壤改良。针对土壤改良参考措施如下:
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进行施有机肥如羊粪、鸡粪、草炭土等有机肥,羊粪每亩施用1500千克;鸡粪每亩施用500千克;要求与土壤充分拌匀,生物有机肥要求充分发酵熟透,无异味,无病虫害,无大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沿海盐碱地;绿化树种;施工与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27-03
1 引言
宁波地处浙江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1℃。常年均有3~4次台风和4~5次暴雨、大暴雨影响。土壤多为黏壤土、黏土、轻黏土。土壤pH值与含盐量根据海涂围垦时间长短,种植作物品种及蓄淡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pH值介于7.6~8.5之间,含盐量为0.2%~0.6%,新围垦的海涂地含盐量可达0.8%以上,最高处为1.6%。
2 宁波沿海盐碱地主要绿化树种
根据近几年来在工程上的使用与调查。依土壤含盐量不同可分为3大类。
(1)土壤含盐量0.4%~0.6%的盐碱地可选用海滨木槿、夹竹桃、刺槐、紫穗槐、香花槐、柽柳、旱柳、石楠、弗吉尼亚栎、木麻黄等。
(2)土壤含盐量0.2%~0.4%的盐碱地可选用白蜡、海桐、女贞、国槐、金丝垂柳、金合欢、桑树、苦楝、石榴、无花果、构树、无患子、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乌桕、臭椿、爬山虎、金银花等树种。
(3)土壤含盐量0.1%~0.2%的盐碱地可选用喜树、重阳木、龙柏、侧柏、柿树、月桂、红叶李、桃、大叶樟、珊瑚、榉树、湿地松、黄山栾树、水杉、池杉、杨树、青桐、垂丝海棠、大叶黄杨、樱桃等。
3 施工技术措施
3.1 土壤改良措施
盐碱地对绿化苗木的危害本质是土壤中含有过高的可溶性盐分或者土壤中钠离子饱和度过大,植物的根系不能从这些溶液中吸收到水分,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形成了毒害,同时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结构板结,通透性差等劣质的土壤性质,加上可溶性盐分过高必定要对植物营养元素产生胁迫。使盐碱土不能给植物提供正常的水、肥、气、热条件,加上盐碱成分的生物毒害,使得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因此土壤改良的根本就是要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为植物创造有利生长的土壤环境,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危害。
收稿日期:2012-02-03
作者简介:王连吉(1954―),男,浙江宁海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与园林植物研究工作。
3.1.1 物理改良
(1)排咸蓄淡。海涂刚围垦时期土壤含盐量高达0.8%以上,必须快速淡化土壤高盐含量,最好方法就是排咸蓄淡。根据排咸蓄淡的需要开挖沟、梁、河道、排出积水,并建设好控水闸门。然后利用自然降水与水库灌水蓄淡水至海涂面层,待一定时间后再放出蓄水,几经反复,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另一方面通过天下雨水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地随着水分的渗透流向沟、梁、河道,使咸水不断地排出,从而使土壤含盐量不断降低,达到可以绿化的要求。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割断地面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晒垡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多在绿化面积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3.1.2 化学改良
(1)增施化肥。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肥)。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有机肥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分解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碱,改良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地膜覆盖。地面铺地膜、土面喷蒸发抑制剂,减少土壤的蒸发量,可以起到阻止盐碱上升的作用。
3.1.3 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紫穗槐、紫花苜蓿、蚕豆角等,对盐良有积极作用。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份,翌年2~3月割、伐后深埋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绿化完工后,套种田箐,形成地面覆盖做到土不露天,压制盐分的作用。在初花时割青深翻在土中,通过绿肥的腐烂,有机质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打好基础。
3.1.4 微区改土
在已挖的树穴,增施有机肥,在树穴底部添加砻糠作为隔离层。然后添加客土和专用改良基质。不同类别植物采用不同改土方案。
(1)草坪。30cm深耕,加专用改良基质(专用改良基质组成成分为:氮磷钾、有机质、腐植酸、微量元素)0.01m3/m2,添加有机肥1kg/m2。
(2)灌木。挖穴,底宽0.5m,深0.6m,加专用改良基质0.018m3/株,添加有机肥2.5kg/株,隔离层加砻糠0.029m3/株。
(3)乔木。挖穴,底宽0.6m,深0.6m,加专用改良基质0.032m3/株,添加有机肥5kg/株,隔离层加砻糠0.046m3/株。
慈溪市在盐碱地绿化上采用此法收到一定的效果,一般苗木种植成活率可提高10%左右。
3.2 盐碱地苗木养护技术
3.2.1 浇水
第1次浇足氨浆水,第2次浇保养水(淡水),1个月内3天一小浇,7天一大浇。小浇即在根部少浇水,主要是叶面喷水,保持叶面水分;大浇即在根部浇足水,且持续2~3次以上,以达到树根是在软土壤中生出新的毛细根的目的。夏季高温季节,要及时在植物根部和叶面喷水、洒水,减低根部土壤温度,保证花木的正常生长。在干旱季节,对盐碱地里的苗木进行浇水时,要注意浇匀浇透,只有表层湿润的浇水或小雨过后,会加速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引起盐分上返和积累,危害苗木生长。排水也很重要,大水过后进行排水还可冲刷土中的盐分。但有的树种浸水时间过长,就会引起黄叶,落叶甚至会因土壤过湿,通气不良,根部呼吸缺氧而窒息死亡;另一方面地块浸水时间过长也会吸引层盐分返至种植层对苗木生长不利。所以,在雨季来临之前,地势低洼处的绿地,一定要注意排水工作。
3.2.2 施肥
为给树木供应充足的营养,可用氨酚素喷洒树木叶片,同时进行表面施肥。增加有机肥,套种绿肥压青,压制盐分的作用。在初花时割青深翻在土中,通过绿肥的腐烂,有机质的分解,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打好基础。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增施化学酸性肥料等,中和或弱化苗木种植环境的盐碱性,为苗木提供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苗木生长。栽植的各类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将长期从一个固定点吸收养料,即使原来肥力很高的土壤,肥力也会逐年消耗而减少,因此应不断增加土壤的肥力。确保所栽植株旺盛生长。施肥的种类应根据不同的种类、年龄、生育期等,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做到因树、因时、因地制宜,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施肥常用的方法有穴施环状沟施肥法放射状沟施法,以上3种施肥方法,最好轮流采用,以相互取长补短,使树木受到最大的好处。
施肥时应注意,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醇、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否则,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对树根不利。根外追肥最好于傍晚喷施。
3.2.3 防盐
盐碱地夏季容易返盐,影响苗木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可采用林带覆盖(用植物的秸杆)、套种田箐等绿肥、雨季及时排水、干旱季节及时浇水等方法加以防止或减少盐害。施用化学酸性肥料,弱化盐碱性。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在林地内的排水沟中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在林地内进行适当的灌水洗盐,加速土壤脱盐速度。
3.2.4 防台风
沿海地区,夏秋季一般多强风,尤其多台风。树木支撑常遭风折。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造成死亡。因此在夏季多风、梅雨季节来到之前,应采取一些防风措施,以防为主,对风口部位的苗木进行固定绑扎,疏剪树冠等。遇到连续下雨或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加强巡检。在暴风雨过后全面检查,树木歪斜的扶正培土,重新支撑,伤残枝剪除。在养护期间,如发现歪、斜倒苗木,立即扶正、加固、并对植株根部进行培土。
3.3 技术措施探析
3.3.1 树种选择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土壤改良是基础,针对盐碱地不同的含盐量,采用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法,而树种的选择是要根据土壤物理改良后的含盐量来确定品种,这是因为考虑到树苗种植时与种植后的大多土壤改良都是局部的逐步的土壤改良方法,盐碱地的返盐性与渗透性随时会因各种因素浸涉苗木根系,伤害树木。为确保绿化树木成活与正常生长,因此树种的选择必须按园林绿化施工前的土壤含盐量来确定。
3.3.2 养护排盐与树种更换
园林绿化,需要相当数量冠形优美的乔木、花色美丽的花灌木、绿茵似毯的地被植物。由于目前选定适应土壤含盐量0.1%~0.6%的3大类树种大多是落叶、无花或花色不艳的树种,是不大可不能满足园林绿化美化之需要的。因此在第一次绿化时应采用“先有后好”的原则,确保苗木成活率,然后在养护工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排盐、脱盐,使其土壤适合更多的花木品种种植,在绿化的地块上对早期先种的树木进行不断的更换,不断增添新的优美的树种,使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也能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层面,从而发挥出其整体的综合景观。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林业局.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划[R].宁波:宁波市林业局,2009.
Selection of Tree Speci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in
Coastal Saline Land Greening
Wang Lianji1,2
(1.Fenghua city forestry s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Zhejiang Fenghua 315500,China;
2.Zhejiang Tiantong Gardening Co.Ltd.,Fenghua 315500,China)
一、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安排及实施情况
1、2012年任务安排情况
2012年国家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总投资304.64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99.76万元;沼气池203座,投资16.24万元;补植补造面积5680亩,投资28.4万元;后续产业安排投资109.6万元,油茶及工业原料林3190亩;农民培训813人,安排投资24.39万元;生态移民75人,安排投资26.25万元。
2、项目实施情况
基本口粮田:安排坡改梯192亩、土壤改良960亩、农田水利实施建设774亩,安排在坳南乡的江口村、牛田村、小湾村,曲白乡的灯高村、上坪村、枧村、中村,石桥镇的辽原村、梅荷村、沿曲村。该项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土壤改良及土地培肥正在有序开展,积极开展稻草还田。
农村能源建设:安排沼气池203个,资金16.24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项目正在实施。
农民培训:共安排4个乡镇、18个行政村、813人,安排资金24.39万元。该项目已制定方案及批复。主要工作:一是深入到项目村进行30余次宣传,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二是开展退耕还林农村劳动力普查、进村指导服务,完成农民转移技能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调研统计;三是围绕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特色产业和突出“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对813名退耕还林培训农民明确培训专业、培训内容,现已培训360人;四是利用各种渠道、就业和维权整理劳务供求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
后续产业发展:该项目已完成油茶248亩、工业原料林4900亩,超额完成计划,共完成投资129万元。
补植补造: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560亩,完成投资24.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80%。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75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资金使用:我县严格按照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县级财政报账制,现已报账126.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县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批准,并督促项目实施。
2、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下达后,县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乡镇分别签订项目合同,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明确巩固退耕还林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明确技术指标,项目质量标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切实完成好项目任务。
3、坚持质量标准。巩固退耕还林建设项目关系到退耕地区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县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必须抓好项目实施质量,严格执行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标准,技术培训和服务内容,严格按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实施。
关键词 暗排技术;农田;土壤改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42-04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Types of
Farmland Soil Amendment
LI Hua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99)
Abstract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technology was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line-alkali and waterlogged wasteland,as well as transformation of median-and low-yield farmland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The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land,effective salt elimination,controll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and reducing the maintenance cost.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technology,summed up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issues such as determining engineering technical parameters,improvement effect and water and salt movement,and prospected of future research of this technique.
Key words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technology;farmland;soil improvement;application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农作物安全稳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逐年退化之间的矛盾日趋严峻,而开发利用盐碱涝渍荒地,改造中、低产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对于开发利用盐碱涝渍荒地,改造中、低产田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改良、节水灌溉、水利改良等。暗管排水技术是国际上应用较广的水利改良措施,是通过在地下埋设有孔的排水暗管,控制地下水位,排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通过灌溉、淋洗等手段去除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并防止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土环境[1]。该技术具有节省耕地,排盐效果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减少维护费用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被广泛应用。而由于暗管降渍排盐效果受到暗管布设模式、土壤特性、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盐渍化种类及程度等因素制约,还需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因此其技术实施具有地域性。本文阐述了暗排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同时对我国不同类型盐碱涝渍土壤的暗管工程技术参数的确定、改良效果及基于暗排下的水盐运移特征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1 我国暗排技术发展及应用概况
暗管排水是相对于明沟而言的。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普遍采用明沟排水,明排存在沟坡不稳定、沟道淤积、占用耕地、易生杂草等诸多问题。20世纪60年代,河南、江苏等省率先开展暗管排水试验,目的是为了解决农田排涝问题。此后,该技术逐渐由排水发展至降渍排盐双重功能,并作为我国改良土壤盐渍化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在滨海盐碱土、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苏打盐碱土、大棚次生盐碱土、涝渍地土等不同类型土壤的多个地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研究。
随着暗管工程技术的逐步成熟,暗管铺设方法已由手工铺设发展为机械铺设,排水管材也由波纹塑料排水管取代了最初应用较广的水泥管、陶管,排水管外包过滤材料由传统的砂砾滤料发展为土工织物[2]。1999年,我国编制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3],对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作出明确规范。
目前,暗排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集中在基于暗排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模型模拟、暗管工程技术参数的确定、排盐降渍工程技术条件优化、排盐降渍效果及效益分析等问题。
2 暗排技术在不同类型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2.1 滨海盐碱土
沿海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海水侵渍,致使土壤中Cl-含量高,因而形成滨海盐碱土,其具有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征[4]。对于滨海盐碱地的暗排技术应用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起,近年来在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天津等地针对滨海盐碱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张兰亭等[5-7]对山东粉沙壤土盐碱区1978―1984年规划设计的万亩暗排试区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改良效果、适宜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暗排可增加排水排盐量,降低潜水位,提高土壤排蒸比,加速土体脱盐和潜水淡化,增产粮棉,防止粉砂壤土明沟塌坡,是改良滨海盐土的有效途径。魏开基等[8]于1984―1986年在辽宁盘锦轻度盐渍型水稻土区埋设泥烧瓦管进行排水试验得出结论:暗管排水比明沟排水稻谷增产9.1%~18.0%,且当埋深或间距一定时,间距小或埋管深的地块增产效果更佳。
暗排工程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条件优化,特别是暗管的埋深、间距及管径的确定,是改良效果的关键。周明耀等[9]和刘 永等[10]分别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得出滨海盐碱区最佳暗管布设模式为间距15 m,埋深1.1~1.4 m。张金龙等[11]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漫灌淋洗期间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吸水管埋设间距越小,排水排盐效率越高,且土壤脱盐较均一。
近几年,暗管埋设条件下的水盐运移模型模拟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运用模型模拟暗排条件下的水盐运移情况,并结合田间试验,不仅能够合理地优化工程技术参数,同时可对排水脱盐效果进行预测。张金龙等[12]把暗管排水条件下盐碱土冲洗改良水分运动视为二维稳定流,运用Vedernikov入渗方程、Van der Molen淋洗方程、水量平衡方程等推求盐碱土灌排工程改良暗管间距、淋洗定额等技术参数,提出了适应天津市滨海新区自然环境的灌排改良工程技术参数估算方法,指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灌排时间和脱盐目标,确定合理的暗管间距,以降低综合改良成本。
张月珍等[13]运用溶质运移理论分析了脱盐标准与冲洗时间及冲洗定额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暗管工程设计参数(埋深、间距、管径)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模型,从而确定了滨海盐碱地区暗管工程设计参数,并在典型滨海滩涂盐碱地莱州市开展了实地试验。刘浩杰等[14]应用DRAINMOD模型对河北沧州近滨海暗管排水排盐试验区(暗管埋深1.2 m,间距30 m)的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并对不同控制性排水方案下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进行了预测。刘文龙等[15]也应用该模型模拟黄河三角洲暗排系统排水效果,并提出“浅密型”布设模式。张展羽等[16]利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对不同排水暗管布置方案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长序列模拟,并在模拟率定参数的基础上,用DRAINMOD-S模型对0~80 cm土壤层剖面含盐量进行了模拟。金斌斌[17]在上海市郊农场的田间排水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暗管排水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作为耦合变量,构建麦田水盐运移模型,同时结合非稳定流计算公式和经济效益指标,提出麦田排水暗管布局的二维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继而确定出长江下游滨海地区满足麦田降渍脱盐标准最优布局。
谭莉梅、刘慧涛等[18-21]在河北滨海盐碱地区开展了基于暗排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包括运用GIS和RS技术,估算暗排技术实施区域耕地面积潜在增量及耕地增产潜力;针对该区域降水特征及其对暗排技术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针对该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作物限制因子,根据生态工程原理,整合适合该区域的农田生态工程技术手段,最终提出“补水―增盐―洗盐―养分流失―土壤培肥”的年周期模式。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也引进荷兰的暗管改碱技术,开展了以暗排技术为核心,结合生物治碱、深松隔碱、蓄淡压碱等治碱方法,辅以相配套的种植模式的盐碱地改良系统工程[22]。
2.2 内陆盐碱土
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量大且干燥少雨,土壤中上升水流占优势,淋溶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因而形成具有地表积盐剧烈、盐分组成复杂等特点的盐碱土。内陆地区基于暗排技术的盐碱地改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23],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和甘肃等地的灌区。
多位学者[24-27]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干旱盐碱区暗排技术在排水脱盐、淡化地下水及作物增产增收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明沟排水,且暗管埋深1.5~2.0 m,间隔50~70 m为宜。虽然暗排一次性投资大,但其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清淤、方便田间机械作业、增产增收等优点,并可长期受益,且投资成本4年内可全部收回。
由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将明、暗排水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形成“节水灌溉―排水脱盐―水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管理模式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孙建书等[28]利用HYDRUS-1D模型对不同灌排模式下土壤水盐运移进行一维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节水和常规灌溉、暗排和无排水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该研究成果从盐分调控的角度,论证了在宁夏银北灌区暗排条件下实施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孟江丽[29]运用MODFLOW模型和HYDRUS模型对新疆阿瓦提县丰收灌区农田中的水盐运动进行模拟,分析了灌溉水量、地下水位、土壤质地等特征因素对土壤盐分、作物长势的影响,并通过完善排水系统,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灌溉、脱盐和满足作物生长的用水量,以及有效的排水规划方案。代涛[30]在甘肃疏勒河灌区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2.3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
松嫩平原地区由于春季干旱、表土积盐,夏季降雨集中、排水不畅等原因,最终形成苏打盐碱土。此种盐碱土不仅盐碱性强,而且透水性较差,如果仅应用暗排技术,势必会影响排盐效果。因此,必须将暗排技术与其他土壤改良技术相结合[31-32]。
王 涛等[33]将暗排技术与土地深松相结合,在管理模式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暗排条件下,土地深松处理能提高土壤的渗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深松0.6 m的处理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最好。安丰华[34]研究了不同埋深和间距对苏打碱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埋深0.8 m、间距5 m的处理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最好。李明敏[35]研究了基于暗管和深松条件(埋深0.8 m、间距5 m、深松0.6 m)下MM、OSJF、K-OS、PT等4种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及水稻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4种改良剂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大土壤渗透性,有利于苏打盐碱土的改良。王 涛等[36]监测了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2011―2012年间地下水位、pH值、电导率、总碱度、钠离子吸附比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出了暗管能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而且随着暗管洗盐排碱及种稻的进行,地下水pH值、电导率、总碱度、钠离子吸附比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地下水水质逐渐改善的结论。
2.4 涝渍地土壤
涝渍地是由于地势低洼所导致的常年或季节性滞水的低产农业用地,其土壤具有湿黏、温度偏低、缺乏有效养分、含还原性有毒物质等特点,且地下水位较浅,作物生长受到抑制[37]。我国涝渍土壤的暗排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在湖北、广东、广西、安徽、上海等渍害严重地区。
多位学者[38-41]开展了田间排水降渍效果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应用暗排技术可降低地下水位、加快降雨过后的地下水回落速度、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出含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毒水,从而使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关庆滔等[42]指出由于黏土类渍害土壤具有胶体含量高及随含水量变化产生干裂膨胀的特点,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暗管排水,还应当利用其失水干缩的特性,将暗排技术与湿润、露田、晒田等田间管理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改土目的。
考虑到排水降渍要求,水、旱作物种植种类及土壤黏重程度的差异,各地区暗管的埋深、间距有所不同。张思农等[43]运用田间经验数据和理论公式方法,同时考虑工程成本,得出上海郊区的青紫泥水稻土最合理的暗管埋深和间距分别为0.8~1.0 m和15 m。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稻田排水暗管埋深为0.6~0.8 m,间距14~20 m。湖北省四湖流域根据当地特点,并按水旱轮作模式设计方案,采用排水暗管埋深和间距分别为0.8~1.0 m和16 m[44]。
许多学者证实了暗排技术可加快降雨过后的地下水回落速度,但也加剧了化肥和养分的流失。张瑜芳等[45]在湖北江陵的丫角试验站和上海市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了淹水稻田在排水条件下氮流失试验,研究表明:暗管水中氮素流失主要为NH4+-N,排水和施肥量增加均会导致氮流失量增加,特别在施肥1~2 d后,而无施肥期间氮素流失量较低。因此,渍害田暗排需做到合理控制施肥后的排水时间和排水量,减少肥料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46]。刘培斌等[47]在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试验站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施肥后7 d内按10 mm/d的排水强度连续排水,第8~15天停止排水,此后按正常排水强度排水,这样可以省水、保肥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最小。可应用暗管控制排水方式,通过在排水出口处安装控制装置增加或减少排水量,减轻由农田过度排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是近年来暗排技术的研究热点问题[48]。
2.5 设施盐渍化土壤
由于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缺少雨水淋洗,土壤温、湿度及通气状况较特殊,加之设施栽培高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施用量等特点,导致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49]。目前,对于温室大棚等设施应用暗排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
张 洁等[50]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暗管排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埋设暗管可降低土壤的EC值和体积质量,而使总孔隙度升高;番茄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提高;埋深和间距分别为0.7 m和8 m的布设模式土壤盐渍化改良效果优于0.4 m和6 m的布设。张瑜等[51]也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证明了暗排对改善番茄外观和品质的作用。周复雄等[52]对控制排水2个月后的大棚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脱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正相关,随着控制深度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土壤盐分脱减量变大。
陈 林等[53]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水管理软件DRAINMOD 模拟各种大棚农田水管理措施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灌溉和暗管排水的基础上,在高温多雨时节揭棚淋雨并控制排水,是比较理想的设施土壤改良措施和水管理方案。他们还应用DRAINMOD软件,以SEW30、0~60 cm土层盐分脱减率及排水量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暗管控制排水深度及灌水量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分析研究地不同降雨水平年的水管理措施[54]。结果表明:丰水年,以排涝为主,控制排水深度在0.8 m,无需加大灌水量;平水年控制排水深度在0.5 m,无需加大灌水量;枯水年控制排水深度在0.5 m,需加大灌水量10%来淋洗土壤盐分。
3 暗排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暗排技术具地域性特征,各地区的排盐降渍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宜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但可按土壤类型分类,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地区适宜性的暗排及相应配套技术的技术标准和实施规程。
虽然多地区开展了针对基于暗排技术的排灌模式研究,但将暗排技术与其他耕作制度整合,形成排灌技术及耕作制度相配套的农田生态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形成与暗排技术配套的耕作制度和灌溉模式,同时考虑降雨、地下水的季节性规律,以及技术实施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切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变化耦合,以达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收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王洪义,王智慧,杨凤军,等.暗管排盐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5):1-4.
[2] 迟道才,程世国,张玉龙,等.国内外暗管排水的发展现状与动态[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312-316.
[3] SL/T4-199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4] 韩立朴,马凤娇.基于暗管埋设的农田生态工程对运东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原理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80-1686.
[5] 张兰亭.山东滨海粉砂壤土盐碱地区暗管排水试区的规划设计与施工[J].灌溉排水,1986,5(3):34-43.
[6] 张兰亭,李龙昌,孙香英.暗管排水改良滨海盐土及其效果分析[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2(2):6-10
[7] 张兰亭.暗管排水改良滨海盐土的效益及其适宜条件[J].土壤学报,1988,25(4):356-365.
[8] 魏开基,吴芝成,韩宏孺,等.滨海盐溃土稻田暗管排水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5,26(2):56-58.
[9] 周明耀,陈朝如,毛春生.滨海盐土地区暗管排水系统布置模式的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2000,21(3):34-38.
[10] 刘永,王为木,周祥.滨海盐土暗管排水降渍脱盐效果研究[J].土壤,2011,43(6):1004-1008.
[11] 张金龙,张清,王振宇,等.排水暗管间距对滨海盐土淋洗脱盐效果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9):85-89.
[12] 张金龙,张清,王振宇.天津滨海盐碱土灌排改良工程技术参数估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52-55.
[13] 张月珍,张展羽,张宙云,等.滨海盐碱地暗管工程设计参数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4):96-99.
[14] 刘浩杰,刘宏娟,谭莉梅,等.近滨海盐碱地暗管排水条件下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模拟[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87-1692.
[15] 刘文龙,罗纨,杨玉珍,等.黄河三角洲暗管排水系统排水效果模拟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1):30-34.
[16] 张展羽,张月珍,张洁,等.基于DRAINMOD-S模型的滨海盐碱地农田暗管排水模拟[J].水科学进展,2012,23(6):782-788.
[17] 金斌斌.长江下游滨海地区暗管降渍脱盐技术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1.
[18] 谭莉梅,刘金铜,刘慧涛,等.河北省近滨海区暗管排水排盐技术适宜性及潜在效果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73-1679.
[19] 刘慧涛,谭莉梅,于淑会,等.河北滨海盐碱区暗管埋设下土壤水盐变化响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93-1699.
[20] 马凤娇,谭莉梅.河北滨海盐碱区暗管改碱技术的降雨有效性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2):409-414.
[21] 韩立朴,马凤娇,于淑会.基于暗管埋设的农田生态工程对运东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原理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80-1686.
[22] 彭成山,杨玉珍,郑存虎,等.黄河三角洲暗管改碱工程技术试验与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23] 胡明芳,田长彦,赵振勇,等.新疆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0):111-116.
[24] 刘子义.暗管排水技术在新疆干旱重盐碱地区的应用[J].新疆水利,1993(3):11-19.
[25] 姚中英,赵正玲,苏小琳.暗管排水在干旱地区的应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2):76-78.
[26] 孟凤轩,迪力夏提,罗新湖,等.新垦盐渍化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1):106-109.
[27] 万声淦,沙金煊,董峰,等.宁夏银北灌区暗管排水关键技术的引进[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7):57-59.
[28] 孙建书,余美.不同灌排模式下土壤盐分动态模拟与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4):157-163.
[29] 孟江丽.水盐和排水系统的模拟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4.
[30] 代涛.西北干旱区水盐动态模拟及排水优化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31] 杨明,田静,高玉山,等.辽河平原盐碱地改良现状及展望[J].辽宁农业科学,2012(2):51-54.
[32] 李凯,窦森,张庆联,等.暗管排水技术及其在苏打盐碱良上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1):41-43.
[33] 王涛,安丰华,窦森,等.暗管条件下深松对苏打草甸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5):545-552.
[34] 安丰华.暗管排水改良苏打碱土技术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5] 李明敏.暗管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碱土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6] 王涛,窦森,张玉广.大安市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地下水位与水质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6):645-649,666.
[37] 艾天成.涝渍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8] 刘森荣,何建平.山区冷烂田采用多孔波纹塑料暗管降渍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3):124-125.
[39] 柳先进.利用暗管排水治理山区渍害田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2):58-61.
[40] 邵孝侯,王靖波,朱成立.暗管排降对小麦养分、干物质、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0,28(5):16-20.
[41] 章嘉慧,陆丰年,黄平,等.暗管排水治理渍害低产田效果研究[J].广西农学院学报,1991,10(2):35-42.
[42] 关庆滔,言鸽.四湖地区渍害低产田排水改良研究[J].灌溉排水,1987,7(3):1-8.
[43] 张思农,毛志荣,刘心奎.地下暗管排水工程沟深沟距的研究[J].上海水利,1990(1):17-22.
[44] 梁世炎,雷新美,蔡志文,等.暗管改造渍害型低产田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4):14-15.
[45] 张瑜芳,张蔚榛,沈荣开,等.淹灌稻田的暗管排水中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1999,18(3):12-16.
[46] 朱建强,潘传柏,郭显平.涝渍地暗管排水示范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88-92.
[47] 刘培斌,程伦国.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4(1):15-18.
[48] 王少丽,王修贵,丁昆仑,等.中国的农田排水技术进展与研究展望[J].灌溉排水学报,2008,27(1):108-111.
[49] 常婷婷,张洁,吴鹏飞,等.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449-452.
[50] 张洁,常婷婷,邵孝侯.暗管排水对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3):81-86.
[51] 张瑜,周卫明,许淼.暗管排水对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28-131.
[52] 周复雄,吴伟峰,孙怀卫,等.控制排水对大棚土壤盐分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0,29(1):14-18.
关键词:绿化;施工;质量;控制
1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依据
(1)国家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广东省及珠海市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规范及专业技术标准;(2)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正式合同、协议、文件及补充合同和协议;
(3)经批准承包商使用的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检测评定标准、试验规范等;
(4)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5)业主签发的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指令及文件;
(6)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签字确认并报业主批准的工程变更、工程延期、费用索赔、工程分包等指令及文件。
2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3)坚持以预防为主。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公正地处理质量问题。
3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3.1土方工程
(1)废方清运。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规定的清运范围、标高要求,将绿化区内的废方及有害物全部清运出场。
(2)清运前的原始地面线测量。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会同承包商对施工现场原地面线进行测量,以确定土石方数量,清运后再次测量,测量数据作为计量依据。
(3)未经原地面线测量的不得施工,否则拒绝计量拒绝支付。
3.2拉运回填土
回填土是各种植物材料成活、生长、发育的基础。当承包商确定土源地后,现场监理工程师应会同承包商到土源地分层取样并护送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化验分析,分析结果,PH值、总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土壤杂质等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指标,达不到指标者应通知承包商另选土源或者上报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批准的土壤改良方案后,方可拉运,否则拒绝进场。
(1)换土厚度。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乔木穴状换土应视乔木大小而定,一般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穴状换土一般为0.7×0.7×0.7米或0.6×0.6×0.6米;密植灌木一般为0.5×0.5×0.5米为宜,具体规格应以合同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一种补救措施,根据广东省各地绿化工程换土情况基本为红壤土,土壤质地较差,PH值低、总含盐量少,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对植物正常生长有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改良措施:一是加大有机肥施肥量,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20-30吨为宜。二是粘性强的土壤可掺拌细泥炭土或细沙,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及通气度。三是深翻细耙,改良土壤结构。
3.3泵房及蓄水池工程
(1)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片石、多孔砖等)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工地。
(2)进场材料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监控下送有资质的检测部门进行化验分析,要求采用合格的商品混凝土。确定砂浆配比,要求承包商在施工现场立牌标明各种材料的混合配比,严格按照配比搅拌砂浆,并做强度试验,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3)泵房基础砌筑。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基槽标高,四周立柱、拉接筋、拉接石摆放位置、尺寸是否到位,是否有遗漏、少放和错位现象,此项工作应实行事前控制。
(4)墙体砌筑。重点检查多孔砖、砂浆质量、灰缝及压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钢筋绑扎。监理工程师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图集对照检查结构、尺寸、数量搭接部位、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者要责令承包商重做或整改、补做。
(6)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支撑模板。此项工作隐患较多,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模板质量、搭接部位、支撑点、拉接筋、钢接扣是否到位、结实牢靠,支撑点是否稳固坚实,发现质量隐患应及时纠正,以防因支撑不牢固而造成涨模现象。
(7)泵房屋顶及蓄水池壁混凝土浇筑。浇筑时,监理工程师应实行全过程、全天候旁站,重点检查混凝土配比是否符合要求,要求施工人员随浇筑随用机具振动,防止漏浇漏振,确保浇筑质量。蓄水池壁拆模后应进行渗水试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责令承包商进行修补,直到合格为止。
(8)主体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中间检查交验。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组组织抽检合格后,邀请业主、承包商及监理参加检查验收,合格后由三方确认签字,并填报有关表格及资料。
(9)墙体外部及内部装修。墙体外装修瓷砖必须使用业主指定产品,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瓷砖质量及贴砖质量,有无空鼓,勾缝是否严密合格平整。门窗安装是否规则,各种灯具是否齐全,内墙粉刷是否洁白,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修补。
3.4灌溉管网工程
(1)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各种管材及配件(焊管及塑料管材),必须使用合同规定的合格产品,材料进场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到供货厂家进行检验,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产品是否三证齐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质量检测证),为确保产品质量,进场前必须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凡质量指标达不到国标及行业标准要求的不得进场。
(2)合格管材进场后,焊管要进行除锈防腐,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遍,沥青漆二遍。监理工程应随时检查除锈是否彻底,刷漆是否到位、均匀,漏刷的应要求承包商补刷。管材焊接粘接。钢管焊接塑管粘接时,监理工程师重点检查钢管焊接口是否对准平直,焊接缝是否严密、表面是否光滑、鱼鳞片是否均匀。塑料管粘接或套接时,是否牢靠结实严密,是否打毛等,发现质量问题时应随时纠正修补。
(3)管沟放线开挖。管沟放线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及尺寸放线,开挖的管沟坡降应大于3‰以上,沟深必须在50cm以上,各种阀门井、泄水井、伸缩节必须与设计图纸相一致,达不到要求的应进行修补。
(4)试水试压试喷。各种管材焊接粘接后,应先做试水试压试喷,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渗漏、堵塞等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直到整个喷灌运行正常,覆盖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填埋管沟。
(5)管沟填埋。管网试水试压试喷运行正常后,方可填埋管沟,管沟底部应平整,塑管沟底应先铺设细土或细沙,填埋时应从两侧填埋,塑管填埋时,应防止有坚硬棱角的石块不得填埋进去,以防止损坏管材,填埋时应随埋随踏实,防止沉降下陷。
3.5乔灌木种植工程
(1)种植穴放线。放线时要按照设计图纸及图案尺寸放线,乔木穴状换土,穴规格应按设计图尺寸开挖,一般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一般为0.7×0.7×0.7米。密植灌木一般以沟栽为宜,沟深应在50厘米以上,挖植树穴时,上下口径应相同,以防锅底形出现。
(2)穴状换土施肥。植树穴开挖验收后,应进行回填施肥,不施肥者不得栽植。
(3)苗木订购。此项工作应提前进行,承包商选定苗木源地后,监理工程师应到供苗场实地检验,重点检查承包商选定的苗木品种、规格、主干通直度、冠幅、病虫害等情况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三证是否齐全(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苗木检疫证),满足上述要求者方可起苗,起苗时还应注意土球大小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绑扎要紧密牢靠,不得松散。灌木要检查分枝数量是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等,凡达不到上述指标要求的不得装车拉运。
(4)乔灌木种植。种植季节,一般为春季最适宜种植,种植时应将苗木垂直放在树穴中央,然后从四周填土,随填随踏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然后扶苗培土,乔木栽植前要进行修剪,保留1-2级分枝,枝条树形要丰满,保持原有树形,不得修成栓马桩。灌木要求枝叶丰满,修剪高度应和技术规范要求相一致。
3.6草坪地被种植
(1)平整土地。草坪地被种植前必须进行全面细致整地,并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有机肥施肥量不少于10—20吨,整地平面相对高差应小于5cm,表层不得有大于2.5cm的石块石头,表层含砂石量不得超15%,所有杂物及有害物全部清运出场,并进行充分淋灌沉降。
(2)草种地被植物选定。根据广东省气候特点,应选择易萌芽、易维护的品种成品草皮种植。地被植物要求选用枝叶丰满,尺寸大小均匀,色泽好,长势好的植物。
(3)种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成品草皮种植尽量密植,间隙均匀少见土层。地被植物株距间隔合理,均匀密植;品种交汇处要求把设计所表示的直线或弧线显现出来。种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养护期间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地湿润,有利地被植物尽快恢复生长。
(4)除草补苗养护。因杂草直接影响草坪的直观效果,要求养护人员及时进行拔除,与此同时,也要防止斑秃现象出现,应及时进行成品草皮补植,并按时浇足水,确保草坪快速成坪。地被植物如有枯苗、死苗或缺苗现象,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补植。
4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及重点
(1)制定工序质量检查程序。驻地监理组在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应组织编制《施工监理规划》和《施工监理实施细则及流程》,供现场监理人员、承包商和施工人员共同遵守执行。
(2)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进度计划、机具、劳力、设备投入、进场材料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是否与投标书上报的情况相一致,并提出质疑,报业主批准。
(3)测量原地面线高程。当承包商进场开工之前,监理组应组织测量监理工程师会同承包商同步对原地面线进行测量,以确定土石方数量,并作为计量的依据。
(4)现场巡视。监理工程师对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经常性巡视,要做到现场第
一、时间第
一、责任第一,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之前,认真做好事前控制。
(5)旁站。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旁站监督检查,严格检查承包商使用的材料、机械、混凝土配比、施工人员、工序及施工质量,如钢筋摆放、结构、尺寸,搭接部位是否准确,钢管除锈防腐,塑管打毛粘接,苗木质量,施肥时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并作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处理:
(1)因施工而引起的质量缺陷处于萌发状态时,监理工程师应当发出警告,要求立即更换不合格材料、设备和不称职的施工人员,要求改变不规范的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
(2)因施工引起的质量缺陷和事故,现场监理组当即发出“停工令”,责令整改并通报承包商,待承包商采取补救措施补救合格后,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由监理组长签发“复工令”恢复施工。
一、工作目标
在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信息划定安全利用类耕地区域基础上,因地制宜选用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争取到2020年底前完成省、市下达我县安全利用类不少于11000亩、严格管控类不少于50亩的工作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对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县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分解下达的下一阶段安全利用任务,充分利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积极稳妥地推动各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的落地。
(二)进一步分解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
我县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任务11000亩、严格管控类任务50亩,实施地点分布在镇、镇、镇、镇、乡、镇等6个乡镇(表),具体涉及的村待我县耕地类别划定完成审批后再进行细化分解(具体任务另行下发),并报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环境厅备案。
(三)核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依据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试行)》,对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开展调查评估,按照统一格式进行统计、测算、汇总,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生态环境厅提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报告。
(四)强化污染源管控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打击非法排污,切断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监测灌溉水质,确保灌溉水质量符合农田灌溉要求;工矿企业周边的农田要注意防止大气沉降对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必要时要开展研究,对于大气重金属沉降较明显的地方,要采取措施阻断污染源,切实防止边治理边污染。对于难以有效切断重金属污染途径,且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耕地,加快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严格管控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三、进度安排
2020年4月20日前,完成行政区域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调整,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备案。
2020年10月底前,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落地,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测取样工作。
2020年11月30日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测样品检测和效果评估工作。
2020年12月20日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环境厅。
四、安全利用重要措施
依据农业农村部《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 名录(2019 年版)》和《省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试行)》,本项目主要采用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包括:农艺调控类、土壤改良类、生物技术类、综合类技术等模式。
(一)农艺调控类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整、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
1.石灰调节 主要技术要点:石灰是碱性物质,在酸性土壤中适量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 pH 值,促使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发生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阳离子的活性,还可为作物提供钙素营养。
2.优化施肥 主要技术要点:施肥是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对重金属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3.品种调整 主要技术要点:不同作物种类或同一种类作物的不同品种间对重金属的积累有较大差异,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但生长和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的作物品种,可以抑制重金属进入食物链,有效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4.水分调控 主要技术要点:酸性土壤在淹水条件下,土壤环境呈还原状态,土壤 pH 值显著升高,Cd 容易形成硫化物沉淀,活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作物对 Cd 的吸收。
5.叶面调控 主要技术要点:叶面调控是指通过叶面喷施硅、硒、Zn 等有益元素,提高作物抗逆性,抑制作物根系向可食部位转运重金属,降低 可食部位重金属含量。
6.深翻耕 主要技术要点:通过深翻耕,将污染物含量较高的耕地表层土壤与犁底层甚至是母质层的洁净土壤充分混合,稀释耕地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
(二)土壤改良类技术 通过施用钝化剂、土壤调理剂等,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阻控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
1.原位钝化 主要技术要点: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材料,将土壤中有毒有害重(类)金属离子由有效态转化为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植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2.定向调控 主要技术要点:基于土壤化学或微生物原理,通过调节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吸附、沉淀等过程,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由高有效性向低有 效性转化、由高毒性向低毒性转化,定向控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 移以及农作物的富集。
(三)微生物修复 主要技术要点:利用天然或人工驯化培养的功能微生物(藻类、细菌、真菌等),通过生物代谢功能,降低污染物活性,防控生态风险。
(四)“VIP”综合治理技术 主要技术要点:“VIP”或“VIP+n”是一种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是指在低 Cd 水稻品种(V)、淹水灌溉(I)、施用石灰等调节土壤酸度(P)的基础上增施(采用)土壤调理剂、钝化剂、叶面调控剂、有机肥等降Cd产品或技术(n)。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地方政府的主导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对本地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负责,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责,积极配合协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资金筹措与经费预算
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统筹涉农相关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要向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倾斜,支持农用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提标改造、截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相关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水平,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 污泥 处理 处置 深度脱水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 A
一、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1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经几十年的发展,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已相对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已比较完善。
欧洲污泥处置最初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和土地利用。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填埋场地选择越来越难,继而转向建设了大量污泥干化焚烧设施。由于污泥干化焚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同时污泥中有害成分又逐步减少,使污泥土地利用重新受到重视,成为污泥处置方案的重要选择。近几年总的趋势是土地利用的比例越来越高,欧盟及绝大部分欧洲国家越来越支持污泥的土地利用。目前,德国、英国和法国每年产生的污泥(干重)分别为220万t、120万t和85万t,作为农用方向土地利用的比例分别已达到40%、60%和60%[1]。
北美的土地资源比较充足,但是卫生填埋比例不高,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农用为主目前,美国16000座污水处理厂年产710万t污泥(干重)中约60%是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成生物固体,作为农田肥料。另外,有17%填埋,20%焚烧,3%用于矿山恢复的覆盖。
日本由于土地限制,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焚烧后建材利用为主,农用与填埋为辅。近年来,日本开始调整原有的技术路线,更加注重污泥的生物质利用,逐步减少焚烧的比例[2]。
由此可见,欧美主要将土地利用作为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主要包括三种利用方式:(1)作为农作物、牧场草地肥料的农用;(2)二是作为林地、园林绿化肥料的林用;(3)三是作为沙荒地、盐碱地、废弃矿区改良基质的土壤改良。由于运输距离、操作难度等客观因素,污泥农用量又远高于林用和土壤改良。另外,欧美普遍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技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其中50%以上的污泥都经过了厌氧消化处理[3]。
2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2009年,全国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992座,处理污水量280亿m3,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2005万t。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量将很快突破3000 万t。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只有小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而大部分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污泥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4]。
二、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技术规范与原则要求
1 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
表1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与规范
表2 污泥泥质标准
2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污泥处理处置应包括处理与处置两个阶段。处理主要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处置是指对处理后污泥进行消纳的过程。污泥处理设施的方案选择及规划建设应满足处置方式的要求。
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要求,参考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符合“安全环保、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因地制宜、稳妥可靠”五大原则。
三、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介绍
1 污泥处置
(1)土地利用
①原理
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后,以肥料、营养土等形式用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及土壤改良等
②.应用原则
必须经过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稳定及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
③特点
a、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泥质要求不同
b、根据当地土地资源及肥料供求情况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
c、涉及的成本及经济效益因不同的用途而异,同时受肥料消纳渠道局限
d、中长期而言是一种推荐的处置方式
(2)焚烧与协同处置
①原理
利用污泥自身热量和外加辅助燃料,燃烧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②应用原则
a、充分利用余热或污泥自身热值
b、环保至关重要
③分类
a、单独焚烧:与热干化设施联建
b、协同处置:与水泥窑、热电厂、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置
④特点
a、投资运行成本高(干化加焚烧投资50-70万元/t,运行200-300元/t),处理规模大才会有规模效益,在经济发达、有余热热源区可考虑此种方式
b、减量化明显,但衍生污染物处理需加强技术研发和监管机制
(3)建材利用
①原理
以污泥为原料制造建筑材料,例如制水泥熟料、轻骨料、陶粒
②应用原则
a、不宜用于人居及公共建筑
b、重金属浸出毒性等环保应达标
③特点
a、产品质量要求高,达到使用要求至关重要
b、重金属易造成污染,控制应严格
c、投资成本类似于污泥协同处置,经济效果受市场影响,取决于当地市场接受度
d、可审慎使用此种方式
(4)填埋
①原理
经过前处理后作为固体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置
②应用原则
a、必须改性、稳定、卫生化处理
b、环保至关重要
③分类
a、单独填埋:应用极少
b、混合填埋:与垃圾合并填埋或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土
④特点
a、含水率≤60%,若作为覆盖土则≤45%,污泥与生活垃圾重量比≤8%
b、投资按填埋场算,约合15-20万元/t,运行成本100-125元/t
c、可作为近期应急措施
2 污泥处理
(1)浓缩脱水
①原理
通过重力或机械方式去除水分,减小含水率和体积(80%以下)
②应用原则
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污泥特性、场地面积、投资运行费用等综合确定,后续一般填埋处置
③分类
a、重力浓缩、机械浓缩、气浮浓缩,目前深度脱水核心是机械浓缩
b、机械浓缩包括离心浓缩、带式浓缩、板框浓缩,深度脱水板框浓缩较多
④特点
a、深度脱水成功关键在于调理剂效果和压滤性能
b、投资15-20万元/t,运行成本70-120元/t
c、此工艺用地小,建设快,可作为应急处理,长远来看大量占用填埋资源
(2)厌氧消化
①原理
利用兼性、厌氧菌分解污泥有机质,实现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沼气利用
②应用原则
处理规模大综合效益明显
运行调试控制较复杂
一般作为脱水的前处理工段
③分类
a、中温厌氧消化,35 ℃ ±2℃ ,停留时间大于20d
b、高温厌氧消化, 55 ℃ ±2℃ ,停留时间10~15d
④特点
a、控制要点:系统启动、进出料控制、温度、pH、毒性、碱度和挥发酸
b、安全管理:沼气防爆和H2S中毒
c、投资20-40万元/t,运行60-120元/t (不含浓缩、脱水),需与其他工艺配合进行污泥处理
(3)好氧发酵
①原理
通过好氧微生物生物代谢,使有机物转化成稳定腐殖质,实现污泥资源化、稳定化、无害化
②应用原则
作为土地利用前处理手段,也可作为将低含水率、提高热值的预处理手段
③特点
a、辅料来源应经济易行、稳定可靠
b、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要求,且有稳定消纳渠道
c、控制:温度、含水率、碳氮比、通风供氧
d、恶臭气体处理需重点考虑
e、投资25-45万元/t,运行成本120-160元/t
f、此工艺符合资源化趋势,值得污泥处理长远规划时推广
(4)热干化
①原理
通过污泥与热媒之间的传热,脱除水分,降低含水率
②应用原则
根据处置需要选择,与余热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沼气热能、热电、垃圾焚烧余热
③分类
流化床、带式、桨叶式、卧式转盘式、立式圆盘式、喷雾式
④特点
a、选择不同干化类型原则:投资运行成本较低、污泥形态对污泥输送、给料及后续设备的适应性
b、投资30-50万元/t(不含后续焚烧等费用),运行成本工艺不同差异大
c、技术类型众多,争议最多,前景看好
(5)石灰稳定
①原理
投加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②应用原则
可作为填埋等方式的前处理
③特点
a、需考虑石灰来源的稳定性、经济性
b、考虑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
c、投资5-10万元/t,运行成本80-150元,主要为石灰消耗
d、增大污泥体积,给后续处置(例如填埋)增加负担,建议此种处理方式只作为应急处理方式考虑
(6)其他工艺
①热解处理
有机质缺氧条件下加热裂解
产物:油、气、碳
②水热处理
热水解、湿式氧化等
作为脱水或厌氧消化等的前处理
③其他技术
3 主流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比较
表3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比较
四、污泥处理处置案例分析
1 工程简介
(1)随州污水厂处理规模10万m3/d,污泥干泥10.6tds/d,折算成含水率80%的污泥为53tws/d。
(2)污泥处理工程要求脱水前含水率 80%,要求脱水后含水率 ≤60%
2 处置工艺选择
1、随州建有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420吨,库容量为160万m3,2001年启用,可使用超过20年,污泥具备采用填埋处置的硬件基础
2、污泥处理规模较小且当地经济实力限制,暂不具备污泥焚烧的能力
3、建材利用当地尚在调研找项目阶段,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技术体系
4、土地利用存在肥料销售出路和或土壤改良剂消纳难题
最终选择污泥处置工艺为填埋。
3 处理工艺选择
根据“处置工艺定处理工艺的原则”,选择深度脱水为污泥处置前的污泥处理工艺。
4 主要设备
本工程最终选用“深度脱水+填埋”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工程只针对污泥处理展开设计,污泥处置工程不在设计范围内。污泥处理主要设备如下:
表4污泥处理主要设备表
5 投资及运行成本
本工程总投资约1100万元(不含征地费用),运行成本110元/t(不含处置费用,污泥按照含水率80%计算)。
五、结语
(1)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污泥处置出路在土地充裕的情况下,一般以农用和土地利用为主,日本等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则以焚烧和建材利用为主;
(2)国内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极小部分进行了少量简易填埋、或土地利用,大部分未做到规范化的处置,污泥处理处置尚有极大提升空间;
(3)对于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选择,应秉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确立的五大原则,按照““处置工艺定处理工艺”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华锋.污泥与石油焦的成浆性及流变特性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2年
[2]曹仲宏.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J] 2013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第41届技术交流会,2013年
关键词:耐盐碱植物;乌鲁木齐;园林绿化;应用
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温差比较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状态下,便有大量的盐碱地分布,种植耐盐碱植物既可以改良乌鲁木齐地区土壤质量,又可以进行环境美化。
1 耐盐碱植物在乌鲁木齐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1 如何选择耐盐碱植物
1.1.1 耐盐碱植物的选择。乔木以及灌木、还有一些藤本类植物将会是进行盐碱地改良的不错选择。乔木我们可以选择落叶乔木或者是常绿、半常绿乔木,能够适宜于乌鲁木齐夏季风速大,冬季风速小,降水不均的气候特点。还可以选择落叶灌木、常绿灌木以及藤本类植物,例如白蜡、黑松、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怪柳、紫穗槐等。
1.1.2 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盐碱地区如果要形成良好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十分重要,在选择树种时要十分慎重。耐盐碱植物中含有一系列的耐盐性,根据这些耐盐碱植物的耐盐性适应特点,可以划分为聚盐植物(即吸盐植物),由于这种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适宜于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海拔较高的盐碱地。此外划分的植物还有泌盐植物,从盐水中提高吸水能力的植物以及不透盐性植物,这种植物由于根系胞透盐性十分小,植物一般生长在盐渍化程度较轻的土壤中。
1.2 耐盐碱植物在绿化中的应用
1.2.1 耐盐碱植物对土壤的改良。选择适应性强的灌木、乔木、亚乔木以及耐盐碱的草坪地被植物可以适当改良土壤,使盐碱土地不在那么的疏松。将乔木、亚乔木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并在盐碱区较重的地方种植具有绿化作用的丝棉木、毛白杨等植物,在景观带种植李子、枸杞等乔木丰富绿化的树种,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1.2.2 耐盐碱植物对气候的调节。由于乌鲁木齐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分布不均,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改良土壤品质进而影响气候,调节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量。
1.2.3 耐盐碱植物对环境的美化。选择适宜种植在美化带的观赏植物,既可以调节盐碱地带来的危害,又可以防治盐碱地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在很多观赏带都有着很好的美化作用,既可以吸引旅游观光者的目标,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 如何利用耐盐碱植物做好乌鲁木齐园林的绿化工程技术措施
2.1 栽培方法
2.1.1 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在乌鲁木齐很多地区,土壤含盐性较高,排水不畅,在这些地区进行了绿化措施时需要作为重点绿化区域,采用特殊方法。在进行植物栽培前需要开挖60~80cm的坑穴,将底部夯实,并且用泥沙浆作防水层,留一定的排水孔,然而这种方法费用较高,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2.1.2 地下暗管排水、排盐法。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技术操作,盐碱地一般分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带有盐碱成分的水分会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待水分完全蒸发后便会遗留盐分在地表中。随着乌鲁木齐的气候恶劣,土壤条件的人为破坏,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给绿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铺置合理的排水网管,降低水位,便可以有效防治盐碱地的产生。
2.1.3 原良法。原良法又被称为树穴土壤改良,该种改良法措施成本较低,见效十分快并且美化效果十分好,但是这种改良法需要进行一定的工序:图纸技术会审――现场实地勘探――方案计划的编制――清理平地――测量定位放线――修建三级排水系统――进行种植地形的处理――对土壤进行改良――种植乔木、灌木植物――树盘围捻蓄水――横、立支撑固定――全面养护管理。经过这道工序,便能够在原土树穴内进行绿化措施。
2.2 技术措施
①在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乌鲁木齐等西北地区的土壤特点以及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从而判定耐盐碱树种的选择。②应该进行合理配置,将地被覆盖,实行绿化植物的综合配置,有效抑制土壤重新盐碱化。③选择较小规格的苗木经过施工处理,使根系受害程度降到最低,随着树木的年岁增长,树木的抗性也不断提高,也可提高绿化成效。④通过植物绿化对地形进行改造,降低地下水位,使大树拥有较高的种植水层,防止盐碱化现象的恶性循环。
3 结语
由于乌鲁木齐地区的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更应该注重耐盐碱植物的绿化作用,参考盐碱良的标准,做好脱盐排碱的土壤改造基本建设工作。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绿化措施,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