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分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临床资料和方法
通过提问、开放式谈话及操作抽查等方式对 25名20011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工作的保洁员存在的常见医院感染问题进行总结,排序得出主要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经过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2.主要存在问题
2.1制度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均来自非医学相关专业,对医学知识、医院感染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对保洁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等知之甚少,不能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实施管理,造成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及要求监督、检查、考评等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保洁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劳保用品不齐全。例如初到我科保洁员对标本运送途中的保护、院感的预防及及时性等均不知晓。
2.2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 保洁人员为临时招聘人员,他们的年龄结构差距较大,文化程度偏低,我科保洁员中平均年龄为421岁,文化水平18名为小学,7名初中,无高中学历人员。从事保洁工作时间最长为4年,最短1月。所有人员在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医学知识,只是生活中的经验而已。因此很多关于院感的知识很难接受,甚至带有抵触情绪。且卫生习惯较差,不了解消毒、隔离的概念,尽管在上岗前已接受培训,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而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之一。
2.3岗前培训不到位,医院感染意识淡漠。
2.3.1清洁、消毒、隔离观念极其淡漠,不了解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交叉进行。如扫地、擦拭床、门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时进行。为减少工作量而不按要求进行清洁,如抹布未做到一巾一用一清洗、消毒,而是一巾多用等现象。
2.3.2不了解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及意义,保洁工具混用、混放。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甚少,防患意识不强,对环境卫生缺乏重视[1]。如在护士无菌操作时,进入治疗室扫地或清运垃圾;擦桌毛巾、拖布在同一桶内浸泡、清洗;洁净、污染毛巾放置同一盆内;收集、运送医用和感染性废物时,逆行通过清洁区、造成清洁区的污染等。
2.4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按标准预防要求自己。保洁员工作时不戴帽子、口罩,不穿工作服。如擦地、床单位终末消毒时,不戴口罩;接触污染时不戴手套,触摸后不洗手或仅用清水请洗后即接触洁净物品、环境或个人用物等;特别是在收集感染性废物时不戴手套,或不脱手套即接触洁净物品,直接造成环境污染。而在院感中洗手是阻断通过工作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医院感染率起着重要作用[2]。
2.5保洁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保洁工作又脏又累,而承包的保洁公司需有一定的经济利润,因此保洁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工薪低,难以发挥保洁员积极性[3]。造成人员的不稳定性,工作时间短,经常换人。在研究过程中我科人员变化18名。新进人员没能及时得到岗前培训,相关院感知识缺乏。
3 管理对策
3.1提高管理者的认识,完善管理模式首先,要使管理者意识到,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配备必须得防护用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必要投入,对于经常接触感染垃圾的保洁员,应加强疫苗接种。对保洁员的管理,应建立双管模式,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4]。
3.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3.2.1岗前培训 对新招的保洁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基本操作流程及基本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讲解污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标准预防等基本概念;常用消毒剂使用范围、浓度,及如何正确配制;抹布、拖把的处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包装;说明洗手的意义及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等。使他们对医院感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范。
3.2.2在岗培训 采用边工作边指导的方式,对于固定岗位的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重复强化。由各科护士长或院感监控小组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工作的重要性,指导具体的做法。如对不识字的人员,将不同区域的拖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配制消毒液时,在容器上做上刻度来作标记,固定放入消毒剂的量,再用测试纸来测消毒剂的浓度,让他们记住所需浓度的颜色。注重实际操作的培训,如毛巾的几个擦拭面,拖地面的方法等。
3.3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根据我科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及工作流
程。对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地面及墙等的擦拭消毒,均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及消毒制度,完成工作后要有执行者签名。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对各类标本和污物的收取和处理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
3.4成立组织,监督检查 科内成立安全卫生管理小组,院感科每月与总务科一起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清洁卫生情况,抽查保洁人员一些操作步骤和消毒登记情况,确保保洁人员的工作质量。
3.5人性化管理,增强自我认同。通过关心保洁人员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等加强其对科室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降低人员的流动性,提高工作质量。
4.效果
针对重症监护室保洁员存在的问题,通过院感相关知识讲解及操作培训等管理措施后。25名保洁员中,23名能明确各区的划分;21名对生活、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抽查中操作的合格率为91%;手卫生合格率92%。
论文症结词:企业信息化,外包,风险分析,动态管理
跟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晋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重,企业要不断降低本钱,专注于本身的核心业务,将非核心的企业IT业务外包出去,因而,IT外包服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日趋加强。IT外包就是指企业将全体或者部份IT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1种服务,从而到达降低本钱,提高效力,充沛施展本身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本身对于外环境的应变能力的1种管理模式。IT外包主要包含下列内容:信息化计划与咨询,装备以及软件选型,网络系统以及利用软件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保护管理以及进级等。这已经经成为1个快速成长的行业,但IT外包服务触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不可预感因素良多,对于IT外包服务风险的分析以及节制,拥有首要的现实意义。
1、IT外包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管理立异的有效途径,更是1个现代企业患上以生存以及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降低本钱,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
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现,企业需要的是IT系统对于企业业务的支撑以及运用IT系统的结果,而不是IT系统进程自身。同时企业为了降低企业在IT系统运营保护方面的日常开支,缩减管理本钱,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以及资源投入到自己善于的核心业务中,而将辅的业务、非核心的业务则交给外部的专业人士来承当,以取得更高的总体运营效力。所以企业常把IT系统的建设进程交给IT专业公司,自己节制结果,IT外包服务正成为现代企业对于IT系统的必然选择。
2、IT外包服务中的风险分析
IT外包服务的实质就是企业以及IT服务商之间的1种“拜托-”瓜葛,因为拜托方以及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于称,信息扭曲等问题,加上市场及宏观环境的不肯定性,致使企业在施行IT外包进程中存在种种风险。完整避开或者解除风险是不可能的,然而可以充沛分析以及掌握风险的来源、发生前提、性质及其产生规律,从而可以降低风险产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1个企业要胜利地施行IT外包,通常必需阅历企业内部的需求分析以及评估,服务商的选择,合同的签订和对于合同进行施行、管理与监控等阶段。在整个IT外包服务进程中都充溢着风险。
一.需求不明、计划不周带来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如果目的不明、定位不许,将会致使系统施行后不能施展应有作用。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为了患上到吹糠见米的效果,没有透辟地分析自己的IT需求,仅仅做1个粗略的计划就引入IT外包服务商来上系统,在系统建设上1味寻求于大而全、功能完全、1步到位的方案,结果事与愿违,需求不必定患上到知足,同时还会增添企业的投入以及运行本钱,这些都会给企业信息化带来潜伏的风险。
因为企业IT系统开发是1个投入大、周期长、有必定风险的繁杂系统工程,同时企业IT系统的树立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对于企业管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在系统开发以前,必需根据IT技术的发展、企业环境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对于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搞清用户真实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公道计划以及可行性论证。1个好的系统计划,可以增进IT利用的深刻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晋升;保证用户的需求患上以充沛的知足,信息资源患上以公道的分配以及使用,同时还能降低IT系统的投入本钱,减少IT系统建设的风险。
二.服务商选择不当带来的风险
选择适合的IT外包服务商,是IT外包进程中无比首要的1环。企业除了斟酌价格因素外,更应答外包商的总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包含经验、能力、技术、资本、信用、对于IT行业的熟识程度、本身发展的不乱性等),和对于外包商之前的客户做深刻的调查与核实。合作火伴选择不当,会增添额外的调和费用,不能保质、按时完成系统所带来风险费用。因而,企业必需稳重结合IT外包业务的需求,科学、公道地评价以及选用外包商。
三.外包协定签订不缜密带来的风险
外包服务商选定之后,就应当制订尽量详细周到的外包协定,以此来规范以及束缚对于方的行动。通过外包协定的签订,可以明确企业以及IT外包服务商之间的权力与义务瓜葛,协定签订之后,双方就要严格实行协定中商定的义务并享受协定中商定的权力。IT外包协定不同于其它合同,签约双方都应本着“共赢”的思想,并且维持时常性的沟通与联络,才能防止在签约进程中因为信息不完整对于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四.项目施行中监管不力带来的风险
IT系统施行需要甲乙双方优良的合作,然而在施行进程中,因为施行方以及用户知识违景的差异,在最大化本身利益思想的驱动下,可能致使项目施行节制不力,特别是项目质量难以保证,而致使终究系统不能施展预期作用,常会引起施行风险。为有效地节制IT外包风险,除了企业本身需要预防之外,监管机制也是1个首要因素,健全的监管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有效节制风险。为此,必需构建相应的监管轨制,引导IT外包在节制风险的条件下正常展开。
3、IT外包风险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医保投诉 医保管理
【摘 要】结合当前医院管理实际情况,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保险有理解偏差、医院对医保管理重视度不足、医院出现不合理收费或者操作失误等方面分析了医保投诉的原因,并提出强化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医保服务意识、实现多元化的投诉管理渠道、做好门诊医保管理工作、保障住院各环节医保管理顺畅、规范医保收费制度等应对策略,以强化医院管理,降低医保投诉率。
近年来,医院的医保投诉事件逐渐增多,给医院日常管理及医保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分析医保投诉产生的原因,通过强化医院管理来降低投诉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产生医保投诉的原因分析1.1 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保险有理解偏差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保险政策及报销要求等存在理解偏差,极易造成误会。尤其首次使用医保的患者或者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都是医保投诉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政策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涉及的条款较多,但是宣传力度不足,很多患者根本不了解;再加上一些医保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在使用医保过程中经常出现误会。例如,很多患者不知道报销药品划分为“ 甲类药”和“乙类药”,也不知道有“起付线”的概念,误认为所有医疗费用都能纳入报销比例中,一旦实际报销额度与期望值相差较大,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投诉。
1.2 医院对医保管理重视度不足由于医务人员大多重视医疗技术的提高,往往对医保政策及制度的研读力度、理解程度不足,缺少对患者医保问题的关心,就会给医保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引起投诉[ 1 ]。例如,一是缺乏对政策的充分理解,不能给患者解释清楚医保报销的相关规定和条款;二是没能充分确保患者“知情同意”,有些医生在没有跟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情况下就使用了自费医疗材料或药品,一些检查或治疗没有跟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情况或没有征得其同意等,为患者提供的费用清单不明确、项目模糊,都给患者造成了负面心理影响; 三是由于没有及时跟患者沟通,影响了医保的顺利使用,如急诊费用可在3天之内转入住院费用中,如果患者不知道,就不能及时享受这项报销政策, 缺乏对患者的及时告知,也是引发医保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医院出现不合理收费或者操作失误
首先,个别科室出现了乱收费或重复收费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其次,由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计算费用时出现差错未能及时更正;再次,对一些患者临时调整了治疗方案,之前的检查或者药品已经划费并开出,但没能及时办理退款。
2 强化医院管理因素,降低医保投诉率
2.1 强化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当前的医保管理工作, 强化政策与法规宣传、将医保制度落实到位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预防纠纷、降低投诉率的重要手段[ 2 ]。一是医院可组织医护人员利用空余时间开展医保知识学习、研读全新的医保政策,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医保问题。二是在医务人员了解医保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患者医保知识宣传的力度,设立专门的医保服务咨询台,向每一位有疑问的患者或家属讲解医保政策,提高患者对医保制度及医院管理的认可度,更好地配合医疗程序, 维护自身利益,降低投诉率。
2.2 提高医务人员医保服务意识
对于医院来说, 应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 、“ 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高效的就医环境。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抱有同情心,提升责任感,乐于帮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尤其使用自费诊疗项目或者自费药品时,必须耐心与患者讲解, 获得患者认可与同意,避免由于患者的误会而对医疗方案产生疑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尽量降低患者的负担, 不能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 做到合理医疗、合理收费, 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2.3 实现多元化的投诉管理渠道
重视投诉管理工作, 采用多元化的渠道和手段处理投诉事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患者信任,减少医患纠纷,对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强化医院内部管理非常重要。投诉作为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不加强重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不利于医院的和谐、长远发展[ 3 ]。针对医保问题,医院应建立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如设立意见箱、开设专门咨询与投诉电话等,确保患者有关医保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和处理,提高医保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同时利用投诉信息反思医院管理,并完善医院管理机制。
2.4 做好门诊医保管理工作
由于门诊的工作较为琐碎,门诊医保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针对实际情况,应采取应对措施:其一,在医保窗口张贴办理流程,指导患者办理各项手续,以免重复性工作;其二,要求导诊人员掌握医保政策的相关内容,能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其三,在医院的收费票据中附带提示信息,如社保报销比例、自费费用明细等,确保准确无误;其四,针对患者违规报销医保行为,必须加大宣传引导,让患者意识到错误,自觉按规定报销,杜绝出现医患联合骗保行为。通过在门诊环节强化医保管理,让患者对医院留下良好印象,为患者提供有序的就医环境。
2.5 保障住院各环节医保管理顺畅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医保的频率较高,其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必须重视住院环节管理。首先,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医保资格,认真核对住院证的印章、医师签字手续等,确认患者的参保身份。其次,患者办理入院之后,针对医保管理的规定,告知患者哪些检查、药品等需要自费,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尤其有些患者需要抢救,必须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其中涉及的医疗费用需明确解释,不得有任何含糊不清现象。最后,患者出院之前办理手续,应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给患者发放与医保报销相关的常识提示卡,主动提示患者如何办理报销手续,并保留患者的通讯信息,及时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回访,提高患者满意度。
2.6 规范医保收费制度
针对定点医院,医疗手段、医疗收费应进一步完善,要正确使用价格手段[ 4 ]。例如向社会公布收费规范,接受物价部门以及群众的监督,确保收益的透明度。另外,医疗收入中的药品价格结构还需进一步规范,在比例控制得当的前提之下,稳定医疗费用涨幅,最终达到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的目的。
2.7 确保日常管理制度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 医院可选派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医护人员成立监督小组,主要对门诊、住院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力求用药合理性、收费正规化,严禁出现院方、患者、医疗保险之间的失衡现象,确保三者协调发展。此外,日常监督还需要定期评价监督对象的服务质量,综合评比、考核,奖罚分明。
综上所述,医保管理工作与医院其他职能管理工作略有不同,它直接与患者打交道,与患者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要求工作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患者角度出发,能够切实为患者着想,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所有检查、治疗项目让患者知情同意,让患者能够理解医院的工作,并合理运用医保政策,减少由于误会或不知情等产生的医保投诉。
参考文献
[ 1 ] 朱夫, 万祥波, 丁旭辉. 试论新形势下医院医改与医保的关系[ J ]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588-591.
[2] 中国医药协会医保管理分会课题组.医院医保费用拒付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2):2-5.
关键词:35kV;开关保护;越级跳闸
中图分类号: TN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越级跳闸[1]文章针对一起35kV开关保护越级跳闸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
事故现象
变电站一次接线如图1所示,35kVC站由A站35kV甲线供电,内桥300开关运行,乙线线路检修状态。
图1 一次接线图
某日14:52监控汇报:35kVC站2号主变后备保护Ⅳ段动作,主变102开关、内桥300开关跳闸,丙线118开关事故跳闸,重合后未跳开,同时A站:35kV甲线313开关跳闸,重合成功。A站值班员汇报:14:50 甲线313开关电流Ⅱ段保护动作,重合成功。C站值班员汇报:14:52 A站2号主变35kV后备保护动作,主变102开关、内桥300开关跳闸,10kVⅡ段母线失电;同时丙线118开关跳闸,重合后未跳开,发现118开关分闸线圈烧坏。
处理过程
令现场值班员对Ⅱ段母线范围内设备进行检查,并迅速隔离118开关。故障隔离后,令C站合上内桥300开关及2号主变102开关,恢复2号主变供电。
保护分析
10kV丙线故障,由于118开关分闸线圈烧坏,故障不能切除,2号主变后备保护动作,跳开主变各侧开关切除故障,符合保护整定原则。但仔细分析后发现,丙线118开关拒动后,应该由2号主变后备保护动作切除故障,根据保护逐级配合原则,上级电源开关甲线313开关属误动。而在该事故中,电源侧开关电流Ⅱ段保护动作了,按照正常的保护动作行为来看,313开关重合于故障后应该加速跳闸,但实际情况是313开关重合于故障后没有再跳开,该案例中的保护动作情况似乎很混乱。
先看保护配置情况:A站35kV甲线配三段式电流保护[2],电流Ⅰ段0秒动作,定值按最大运行方式下躲C站10kV侧故障整定(2200A);电流Ⅱ段0.5秒动作,定值按最小方式下保证A线全线有灵敏度(1800A);电流Ⅲ段2秒动作,定值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C站2号主变后备保护只有一套高后备(复压闭锁过流),1秒动作跳开主变各侧开关。10kV丙线配置两段电流保护[2],电流Ⅰ段0.2秒动作,电流Ⅱ段0.7秒动作。
根据现场检查及后台SOE报告综合分析保护动作行为如下:14:52 10kV丙线发生2#杆断线故障(118开关近端故障),118开关电流保护I段(0.2秒)动作跳闸(如图2),1秒后重合于永久性故障,由于118开关分闸线圈烧坏,开关拒动,故障无法切除。118开关重合于故障时,流过A站313开关的故障电流为1934A,超过电流Ⅱ段定值,0.5秒后A站313开关跳闸,先于2号主变高后备保护(时限为1秒)动作,1秒后313开关重合,但313开关重合后流过的故障电流为1541A,达不到电流Ⅱ段保护定值,故障仍存在,C站2号主变后备保护于1秒后动作跳开主变各侧开关,故障被切除。
(0―开关分位;1―开关合位)
图2开关动作行为示意图
结论
通过事故后保护动作行为分析,发现A站313开关与下级保护配合上存在问题。由于313开关电流Ⅱ段定值按最小方式下保证全线有灵敏度整定,那么,在大方式运行时,电流Ⅱ段保护范围伸至10kV线路侧。当10kV线路近端故障时,若10kV线路开关拒动,电流Ⅱ段保护就会先于主变后备保护动作,造成电源侧开关越级跳闸。目前,本地区仍有一些变电所的保护存在该问题。改进措施:
(1)电流Ⅱ段定值可以按最大运行方式下躲低压侧故障整定,与电流Ⅰ段定值相同,动作时间比Ⅰ段高出一个时限(0.5秒)。优点:避免了低压侧故障电源侧开关的越级跳闸,特别是在一条线路带两台或多台主变运行时,提高了支接变的供电可靠性。缺点:低压侧线路故障,开关拒动时,一旦主变后备保护不能动作,需靠电源侧开关电流Ⅲ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时间较长,威胁设备安全。
(2)主变后备保护增设一段复压闭锁过流保护,0.5秒动作跳开主变低压侧开关,时间与上一级线路电流Ⅱ段保护同一级,线路靠重合闸补救。
参考文献:
常州地区电网2012年度继电保护整定方案
作者简介: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设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35-02
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一种项目建设的组织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已经推广了二十多年,特别在最近几年我国相关部门的倡导使其又有了飞速的发展。
由于EPC总承包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和安装调试高效搭接的过程,而设计成果是在建设过程中设备和材料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启动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建成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工作的合理性,所以说设计质量管理的水平对于设计的合理性乃至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设计管理在EPC总承包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EPC模式下,由于业主只需明确提出工程项目的期望工期、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对项目只需要一个概念性的要求,把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的全部工作都交给了承包商,并不介入具体的工作。此时,承包商需要对工程项目上所有包含设计与施工业务的执行与协调整合工作向业主负责,克服了传统的分阶段分专业平行承包所造成的各专业衔接不力,设计、采购与施工相脱节的弊端。并且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就我国目前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EPC总承包模式发展还不成熟,处在初始阶段。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的份额都较少,我国重大项目的EPC项目承包,以及重大项目的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大部分由国外的知名大公司完成。中国建筑企业只能分包一些设计、施工等任务,充当分包商,获取的利润有限。因此,国内总承包公司还需要继续学习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着重积累EPC 项目管理经验,促进EPC 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应用。
1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优越性
1.1 具有管理优势
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进度的深度交叉,是EPC总承包模式的一大特点。快速跟进法是确保项目建设周期各阶段合理周期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工期合理交叉一种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
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进度的深度交叉。EPC深度交叉能带来经济效益机会,如果以设计单位为主体则深度交叉同时也给承包商带来返工的风险。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具有优势,项目管理公司大部分是由咨询公司转变而来,既有技术人员,也有专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交叉深度的确定和交叉点设计的合理性。
1.2 项目管理组织和体系健全
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和体系比较健全,在EPC项目承包过程中,工程总承包不仅要求总承包商承担项目设计,施工和采购工作,关键是要求总承包商作为总包方要建立健全系统完善和科学的总承包组织管理体系,并从企业经营战略、项目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承包模式等,全面、全方、全过程都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作为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工程总承包的要求,建立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能够建立与分包商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与项目管理目标体系。同时,由于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其他模式具有优势,所以能体现工程总承包对项目组织和体系的要求,加上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使总承包商处于一个较好的优势。
1.3 有能力优选承包商
对于项目管理公司为总承包商的EPC项目来说,项目管理公司对分包商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在对业主需要形成充分认识之后,选择具有此项目或类似项目经验的分包商。
1.4 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EPC项目的管理模式已渐渐地开始发生转变,已从最初的矩阵职能制发展成为以矩阵职能制为基础,借鉴PPP模式中管理模式的特点,把合作引入EPC的管理模式中,各承包商之间。
2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不足
2.1 分包任务大
总承包商分包任务大,合同繁多。由于项目管理公司一般提供的是智能管理服务,所以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都要分包给各个分包商。项目管理公司和各个分包商之间以合同约束和协调管理,项目管理公司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的内容很复杂。
2.2 分包商之间难以协调
各承包商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完全依靠总承包商的协调。各个分包商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在各阶段的工作搭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扯皮现象。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时,采购、施工的相关工作也都会变更,随之也将产生合同内容的变更。因此管理工作会很复杂。
2.3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
土建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多,但掌握新技术、懂英语、能直接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少。在工程总承包管理实践中,土建部分一般不超过25%的份额。对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深化设计、外贸、融资合作等方面人才更缺。总之,现有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
3 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策略
3.1 优选设计分包商
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是项目管理公司的关键。对于项目管理公司来说,应与分包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可以建立分包商数据库,从而使各个分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减少摩擦。
3.2 培养复合性项目管理人才
项目管理人员同样也需要懂技术、通管理。就目前来看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主体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则要求更高。总体看来,我国缺乏高素质、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设计、施工知识,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精心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阶段,我国应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国际交流。
(1)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对管理人才在大学期间的培养,联合高校定期的交流,探讨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改良现有的教育结构,培养项目综合管理的潜力军。其次,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高等院校举办各类研讨班、培训班及交流会,学习管理理论、模式、程序、方法、程序和技术等理论支持,研讨管理问题实际实践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总承包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加强与国际的学习交流。在参与总承包管理过程中,借助与国外工程公司在国内外建设项目合作的有利条件,学习国外工程管理经验,特别是设计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也可以是参加培训的方式,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及复合型综合管理人才。使这些管理人员不仅懂设计,还得懂财务、懂施工、懂技术。将已具备某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着力培养成为综合性的专家以适应当前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
3.3 组织设计的管理策略
以项目管理为主体的EPC总承包商,因项目管理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分包商之间的协调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单位仅仅体现出设计成果的主导作用,与勘查设计单位为主体的EPC总承包中设计单位的主导作用不同。前者是设计单位为主导需要成熟的管理水平为之服务,而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总承包商具有管理优势,不仅懂得管理还懂得技术,因此项目管理公司的责任就是做好协调和管理工作。设计单位、采购单位、施工、试车组成了一个系统,之间为项目管理公司协调下的沟通、协商,各个子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项目管理公司处于主导地位,负责协调和管理。
4 结 论
本文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阶段。探讨了以项目管理公司为主体的EPC总承包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管理策略。指出项目管理公司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分包商之间关系,使设计单位处于次中心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孙继德.项目总包模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3(9):52-55.
[2]陆彦,叶少帅,周红.EPC总承包建议书实例解析[J].建筑经济,2005(5):68-70.
[关键词]健康管理;医疗保险;必要性;可行性
[DOI]10.13939/ki.zgsc.2016.29.101
当前,我国已初步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全民覆盖。但“重治疗、轻预防”的制度设计将不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参保人的疾病风险,从而加大对医保基金财务风险的管控难度。健康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预测和分析不同群体的疾病风险因素,采取措施防治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进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探索健康管理与医疗保险的结合,促使医疗保险由纯粹的疾病经济保障型转型为全面的健康管理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引入健康管理机制。
1 必要性分析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和人口健康状况
(1)人口老龄化水平。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当国家65岁以上人数达到7%以上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卫生统计年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自2000年起就保持在7%以上,并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而诸如北京等发达城市,其老龄化程度已远超此标准。根据北京市老龄委,北京市自2008年起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2%,同期高于全国比例约5%。但随着老龄化加快,医保基金的运行将会面临较大的支付难题。这是由于退休老人不再参与医疗保险缴费,但其期望寿命增加,慢性病风险加大,使得其医疗费用支出将达到在职员工的三倍以上,进而加剧医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
(2)人口健康状况。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逐步提升至2010年的74.83岁,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6.3‰和0.245‰,数据来源:卫生统计年鉴。主要健康指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健康水平。但从慢性病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却呈逐渐上涨趋势,2013年的慢性病患病率更是达到20年前的两倍余。可以预见未来慢性病持续时间长、费用高等特征必将加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也会让居民对健康管理的潜在需求日益凸显。
1.2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状况评估
从医保基金运行状况看,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下表中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从2007―2014年增长了3.2倍,基金支出同期增长了4.1倍,且支出增速基本保持着略高于收入增速的趋势。这是医疗费用上涨、老龄化加剧以及慢性病频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这种不平衡状态势的加剧,必将影响我国医保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看,目前我国医保的支付范围主要集中于疾病诊疗,缺乏对于亚健康群体的疾病前保障,不利于引导参保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慢性病的前期预防和康复保健。此外,这种“重治疗、轻预防”的制度设计使医保基金支出长期集中于经济效益较低的治疗领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因此,将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不仅将从整体上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2 可行性分析
2.1 政策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快医疗保险改革,并越来越重视慢性病防治和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例如,2005年建立健康管理师职业,丰富了我国健康管理行业的人才资源。2008年原卫生部相关文件,《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卫农卫发〔2008〕55号)。允许利用新农合基金对没有享受补偿的参合农民开展健康体检。2013年国务院提出将“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上述均体现出我国近年来对于发展健康管理的重视以及将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医疗保险的政策方向。
2.2 现有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
2.2.1 对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
国内不少地区基于社区卫生机构构建健康管理模式,如上海市实施的“4CH8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2]、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 [3]等,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相结合,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筛查、提供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初级的健康管理。这些地区在探索中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慢性病管理经验,向居民普及了健康管理理念,但应当注意的是健康档案的后续更新和有效利用才能保证该机制的持续运行。
2.2.2 将健康管理纳入医保的探索
2005年镇江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引入慢性病管理机制,并在2006年对参保人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8 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报销范畴,在定点医院参加该服务的参保人每年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报销额度。2015年天津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各地区的初步探索显示出各地政府对健康管理理念的关注,以及在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中对医疗保险扮演角色的日益重视。
2.3 医疗保险的职责
从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角度看,医保运营的健康管理模式之所以具有可行性,是因为其通过筹集和运营社保基金,承担着社会再分配和稳定社会的职责。为了保证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应承担起管理参保人健康风险的职能。同时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运行机制较为完善,认可度和认知度较高,依托医疗保险平台推动居民健康管理可以成为我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2.4 医疗保险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看,我国医疗保险基金一直秉持“基金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保持基金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增长,尤其是累积结余率呈波动上升(见下图),因此我国尚有部分基金结余可用来支付小额的健康管理费。
2000―2014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图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
此外,有调查表明每投入1元健康管理费用,每年预计可以直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10元。从长期看,加大事前健康管理的费用投入,提高参保人的预防保健意识,加强对参保人健康状况的全过程监督,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Mc Carver P.Success of a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 in Employer based Health Care Centers[J].Aaohn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2011(11):513-518.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腔内微创;治疗;疗效分析输尿管囊肿是一种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以往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住院时间长,创伤较大,近年随着来腔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采用内镜微创治疗代替原先的开放手术。2008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17例,通过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40岁,囊肿位于双侧1例,左侧9例,右侧6例,合并囊内结石1例,以上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有3例是无意时发现,9例以反复腰痛就诊,2例膀胱刺激征就诊,1例血尿就诊,2例泌尿系感染就诊。全部病例均行B超、IVU及膀胱镜检查。B超检查明确诊断15例。IVU有典型"蛇头"样表现9例,1例可见膀胱区结石影。17例膀胱镜下均可见输尿管口处囊性改变,直径
1.2方法采用英国GyrusPKS及内窥镜系统,以等渗盐水为工作介质和冲洗液,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直视下插入电切镜,用环状电极在囊肿低位于囊肿膨胀时横行切开囊壁,此时囊肿缩小,延长切口呈"∧"状,囊肿壁边缘保留0.5~1.0cm,防止术后输尿管反流,合并囊内结石者用异物钳将结石夹放在膀胱内,以钬激光碎石后,Elick冲洗球吸出结石碎片。术后留置导尿管 3~8d,平均4.5d,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16例肾积水完全消失,1例肾积水得到改善。术后1~2年复查IVU、B超及膀胱造影,均未见输尿管返流、管口狭窄及囊肿复发。
3讨论
输尿管囊肿又称输尿管膨出,是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中间为三角区浅肌层的薄层肌肉及胶原组织,内层为输尿管黏膜。按其位置可分为原位和异位输尿管囊肿,原位输尿管囊肿也称单纯性输尿管囊肿,占10~15%,囊肿完全位于膀胱腔内,多并发于单一输尿管,多见于成人,又称成人型,异位输尿管囊肿占60%~80%,囊肿多位于膀胱颈或后尿道,常合并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而80%输尿管囊肿并发于重复肾的上肾部[1],小儿较成人多见。本组病例均为成人型输尿管囊肿。
本病形成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有几种看法:①Chwalle膜延迟破溃造成输尿管末端扩张及管口狭窄。②发育中的输尿管延迟了从中肾管分离就有可能发生输尿管末端扩张。③发育中的输尿管远端有节段胚胎停滞,使输尿管远端肌肉发育停滞,造成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腰痛、排尿不畅、排尿中断、尿潴留等症状,主要由输尿管口狭窄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引起。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B超影像显示为:膀胱内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被环状薄壁包绕,囊肿充满时壁薄而光滑,囊肿萎陷时其壁稍增厚或囊肿暂显示不清,囊肿星节律性排空与充盈[2]。合并结石者可探及囊内强回声。可作为首选的筛选检查。IVU可见肾盂和输尿管全程扩张或不显影,典型病例膀胱腔内可见"蛇头"样表现。膀胱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膀胱内部情况及囊肿大小、开口情况,是输尿管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可鉴别膀胱内有无结石、肿瘤、结核、异位开口等疾病,国内曾报道,对判断术前及术后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需行膀胱造影检查[3]。笔者认为三者结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输尿管囊肿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预防感染并防止膀胱输尿管返流[4]。对于无症状、小于3cm囊肿可暂不手术治疗,定期观察。而对于反复腰痛、下腹不适、尿路感染及引起尿路梗阻肾积水者应手术治疗。既往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断出现了经尿道电切、等离子电切、HO:AG、Nd:YAG激光等腔内微创手术方法[5],输尿管囊肿腔内微创手术复发率较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较低,对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作为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应用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的腔内微创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99-500.
[2]WU JP,cdlitor in chief.Urology [M].Jinan: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4:499-500.Chinese.
[3]砖勇杰,陈世伟,许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1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42-843.
[4]余丰,罗怀景,张建龙,等.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输尿管囊肿38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42-143.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为临床危重病症之一,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死亡率平均为17% ~20%。早期手术可加重内环境紊乱及胰腺组织坏死,并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感染机会,目前认为早期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能降低SAP病死率。SAP常合并腹腔积液,引发肠功能障碍,造成腹腔内高压(IAH),诱发腹腔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传统的芒硝腹部外敷和生大黄灌肠的方法药物偏于简单,针对性不强,很难达到辨证施治,兼顾全面的功效,我科自2010年1月起采用自拟中药消饮散腹部外敷及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现已累计观察病例70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入院时间次序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本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4~85岁,中位年龄54岁;均以腹痛腹胀入院,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合并腹腔积液。
1.2 治疗方法 入组的所有病例均严格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常规进行治疗。如:禁饮食,胃肠减压,生命体征监护,输液防治感染(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加奥硝唑),分阶段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生长抑素加乌司他丁、奥美拉唑),改善胰腺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相关并发症等。同时根据临床辨证应用中药胰安合剂系列方剂(院内制剂)管饲或口服。入组病例均不采用腹腔穿刺抽液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明确腹腔积液诊断后,立即开始应用中药腹部外敷及保留灌肠。治疗第一周,中药腹部外敷2次/d,保留灌肠3~4次/d;治疗第二周,中药腹部外敷2次/d,保留灌肠1~2次。肠功能恢复,大便每日自解2~3次可考虑停止灌肠。①试验组:自拟中药组方消饮散,中药药味组成:桃仁30 g、红花30 g、三棱30 g、莪术30 g、败酱草20 g、紫花地丁20 g、蒲公英20 g、金银花20 g、连翘20 g、大黄20 g、芒硝20 g、丹皮20 g、生地黄20 g、玄参20 g。碾末制成散剂,阴凉干燥处保存。每次一付,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均匀外敷于胰腺体表投影区和腹腔积液明显区域,外衬纱布,边角用胶布固定。配合TDP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效发挥。完全干燥后更换,2次/d。同时应用该中药组方煎水后取汁300 ml保留灌肠。②对照组:芒硝500 g腹部外敷及生大黄30 g加芒硝20 g用温开水300 ml溶解后保留灌肠。③疗程:治疗开始后两周。
1.3 观察指标 腹腔积液测定评分:无腹腔积液 0分,腹腔积液深度1~3 cm 2分,腹腔积液深度4 cm~6 cm 4分,腹腔积液深度>6 cm 6分;腹内压测定分级评分:35 mm Hg Ⅳ级 6分;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等。
1.4 疗效标准 根据疗效指数来评价总体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和-治疗后积分和)/治疗前积分和 100%。①显效:治疗后腹腔积液明显吸收,疗效指数≥7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1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详见表1) 根据上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腹腔积液测定评分及腹内压测定分级评分等方面,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详见表2)
根据上表,两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积液常发生于胰腺炎病程的早期,位于胰腺内或胰周,通常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影像学上为无明显囊壁包裹的急性液体积聚。临床研究发现,急性液体积聚常引发肠功能障碍,造成腹腔内高压(IAH),导致病情恶化。少数可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或胰腺脓肿,病情迁延不愈。针对腹腔积液,目前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特别是在病程早期仅能对症处理。虽有腹腔穿刺引流的方法,但无感染的腹腔积液穿刺引流除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外,还有逆行性感染之虞,故并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中医治疗方案中,除根据临床辨证使用口服或管饲中药外,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SAP诊治方案中亦将生大黄灌肠和芒硝外敷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查阅近三十年相关文献,发现有关中药外治法应用于SAP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单味中药(如芒硝、大黄、冰片等)或单一途径(如外敷或灌肠)上,联合应用中药外敷和灌肠的很少,治疗方法显得既不系统也不规范。考虑到中药复方更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联合外敷、灌肠双管齐下,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故提出此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机传变一般经历气分证、血分证、脏衰期和恢复期,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四法运用最多[1]。根据中医理论,腹腔积液的形成多系血瘀热毒内结,中焦运化失常,壅滞不通,则脘腹胀满不适,热邪炽盛,伤精耗气,气血逆乱,而变生他证。热蕴日久,腐肉成痈成脓。瘀血不散,则结而成块。故《重订通俗伤寒论》谓之“邪热炽盛,郁火熏蒸,血液胶凝”[2],《重订广温热论》又谓“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熬成瘀”[3]。针对本病发病时不论处于那种辨证分型都有热毒血瘀互结的病理本质,本研究应用自拟中药组方消饮散,方中以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黄、芒硝通里攻下,丹皮、生地黄、玄参凉血活血,诸药合用,从而达到辨证施治,兼顾全面的功效。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胰腺的血流量及组织灌注量,减轻胰腺水肿;抑制胰腺外分泌,降低胰管内压;抗炎;抗氧化作用等作用[4]。
该治疗方案简单、易行、安全,针对性强,能促进腹腔积液的吸收,减轻腹腔内高压(IAH),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胰腺假性囊肿或胰腺、胰周脓肿的发生率,降低中转手术率,提高疗效,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任燕怡,万美华,唐文富,陈光远. 活血化瘀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 华西医学,2009,24(3):632-634.
[2]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131,162,281.
关键词:医保基金 风险防范 对策
一、市级统筹后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特点
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基金财务管理采取“统收统支”管理模式。基金的“统收统支”模式是:区县经办机构财务核算功能不变,取消区县原有的基金财政专户,保留其基金收、支基本户,区县经办机构征缴的基金在其收入户汇集后,统一上缴、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区县基金支付:由区县财务填报基金支付申请,报市级财务汇集、审核后,统一由市级经办机构从医保基金财政专户申请全市的医疗待遇支付用款额度。医保基金管理的“统收统支”模式,改变了医保基金管理中存在多个财政专户共同管理基金的模式,将区县医保财政专户沉淀的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度使用,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大数法则优势,更好的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医保权益。
医保市级统筹后,医保基金管理具有政策体系复杂,受益人群范围广泛,基金管理涉及部门增多,风险点复杂多样,风险识别难度大等特点,医保基金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基金风险管理任务的艰巨性。但在基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也是有规可循的,不外是涉及基金的筹集、支付、监督三大环节,牢抓基金管理关键环节,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防范基金风险。
二、市级统筹后医保基金风险因素分析
(一)分级管理的运行体系是基金风险产生的体制因素
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在原有市级、县级分别统筹的基础上提升的结果。这种统筹模式主要解决了制度层面的统筹,基金的财务管理依然实行市、县分级运行,各级经办机构的财务均对属地内基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基金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统一管理的模式,一是会弱化区县财政对其境内参保人员基金收不抵支风险的兜底责任。二是市级直接管理的基金量加大,基金风险管理的难度会加大。三是会加大赤字运行的区县对市级的依赖;有基金结余的区县,因为失去对基金结余的自由调度权,这势必影响到区县工作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地区间新的不平衡,导致区县对基金风险的自控意识降低,可能在基金收、支等环节存在政策执行不严,疏于管理等现象,容易形成基金收不抵支风险。
(二)政策标准的不完善是基金风险存在的制度因素
《社会保险法》是医保管理工作的依据,使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给付和监督经办工作都有法可依。但是,由于医保覆盖面广、参保人群多的特点决定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复杂。比如:医保征缴政策中有针对困难企业、破产倒闭企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和正常参保企业的不同参保政策;医保待遇支付政策有:住院待遇结算政策、慢性病门诊待遇结算政策,有针对境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政策、还有省内联网结算异地医院的结算政策等。医疗保险政策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由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目标以及医疗行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这必然会给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带来风险。
(三)财务管理能力薄弱是基金风险存在的内在因素
市级统筹后,全市医保基金财务管理都存在专业财务人员少、业务能力与财务管理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不高,无法为基金风险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容易形成基金风险管理漏洞。薄弱的财务管理能力已成为基金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
三、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基金风险管理的责任分担机制
医保市级统筹前,各级经办机构作为医保基金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都能各负其责的管好自己辖区的“一亩三分地”。医保市级统筹基金管理权限上划后,基金管理中会出现“吃大锅饭、搭便车”的现象,为防止影响基金征收、使用效率,应在全市建立基金风险管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市级财务应通过内部往来科目核算区县经办机构征缴、支付的医保基金量,定期对区县基金收、支进行比对,分析基金结余情况;对未完成基金征缴任务、同级财政配套资金不到账的区县,采取暂缓拨付其待遇支付申请资金,督促其完成相应的工作。建立基金风险管理与经办机构责任联系的机制,防范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后分级管理的风险。
(二)加强基金支付环节管理,防范医保基金分级运行的支付风险
医保基金支付环节中的风险是基金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市级统筹后,要加强支付环节的管理。一是建立覆盖全市的业务经办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医保市级统筹的政策统一、经办规范,尽可能的限制基层决策的自由裁量权,减少经办工作的随意性。避免地区间的不平衡,确保基金支付环节的公平性;二是依托信息系统,形成全市范围内所有经办业务可以追根溯源的数据库和经办资料完整保存的档案库,明确支付经办责任,真正实现医保经办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以降低基金支付环节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基金财务管理水平
医保市级统筹后,市级经办机构针对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区县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基金核算方法,明确界定核算范围和内容,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基金财务信息质量,为基金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支持。
(四)完善基金内外监督制度防范基金运行风险
一是建立监察、纠风、劳动及委托第三方介入的监管机制,加强基金的行政监督。二是聘请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员,鼓励参保群众对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违规违法行为举报投诉,不断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三是结合医保基金运行的特点,建立不相容岗位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基金的经办风险。
参考文献: